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病痛和衰老的心理压力,干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使他们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

心理特征

多数老年病人具有焦虑、自卑、孤独、失望、固执、自尊、好强、保守、接受新生事物差的特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更是兴情古怪、任性,多次患病且又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心理压力较重,而且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诊疗及转归基本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精神不振,给诊疗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反复多次发病自我中心、依赖性大、过分要求得到别人的照顾,同情,家人难以坚持很好的护理,使病人灰心丧气,孤独失望。老年人特别害怕有病,喜欢别人说自己“身体健康,硬朗”等词句,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一旦发病常受死亡的威胁,产生“恶兆感”,故易产生恐惧心理,多疑心理,自觉症状加重,精神高度紧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抓住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应多与病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行为方式教育和引导老年病患者,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这些弱点,不要悲观,战胜孤独感,让他们真正感到医护人员是可信赖的朋友,并能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很好地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

语言行为: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沟通途径,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与病人主动进行非医疗活动接触,注重与病人感情上的沟通,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不可打断病人谈话,不可表现厌烦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不要讥讽,使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解除大多数老年患者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同时向他们宣讲老年病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保健意识,利于老年病患者的恢复。

非语言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行为的表情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如常用的微笑、点头等,它能使老年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有这样良好的身姿和体语,病人才能积极配合做好诊疗工作。在护理操作中,动作熟练的程度、程序安排,都影响着病人的整个情绪,如病人看到医护人员为其他病人做诊疗技术操作时,动作准确、迅速、熟练,那病人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感、信赖感。反之则产生不良的感受和反应。

篇2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篇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医学新观念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产生,整体护理取代了功能制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现结合临床多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谈几点体会。

1 老年病人的一般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慢性病多,危重病人多,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1]。在患病时,他们自尊心强,怕孤独,惧怕子女遗弃,病后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病重时恐惧焦虑,有些老年人在离休后,对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产生失落感。因此,患病后对治疗和护理不易合作。

2 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

老年病人需要人们尊重他,在平时交谈中和治疗操作前不能单号、姓名,对他们还要有恰当的称呼,使他们觉得处处受到别人尊敬,而不是老了无用。有的病人思维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对治疗用药要反复询问,我们就耐心解释,不因老年人的听力减退而高声讲话,也不因他们爱唠叨而感厌烦。在住院期间,要保证有直系亲属在身边,避免老年病人产生孤独感。孤独老人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2],影响疾病的康复。

3 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的护理

3.1 轻生、不合作病人的护理 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期待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3],很多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后,不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慰藉,经济上的困窘已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在重病住院后,担忧较贵医药费无人负担,并为自己今后不能参加劳动,生活无着落感到绝望,有的拒绝治疗及进食,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护理中用亲切的语言与病人攀谈,并和其子女进行沟通,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及家属都感到医护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患者在病痛中得到家庭和社会所给的温暖,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3.2 恐惧、焦虑病人的护理 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预后如何。这些心理活动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既为病情变化的反应,又是影响疾病转归因素,因此,必须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地位。如一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伴有濒死感,恐惧心理很强,至使反复发作,对此,我们首先避免过多的亲友探视和交谈,避免讲烦恼的事情,介绍治疗康复效果好的同类患者,用鼓励和保证的方法帮她树立信心,引导其克制异常情绪,保持平静的心理,配合药物治疗,在家属的协助下,使她很快转危为安。

3.3 期待心理的护理 期待心理对病人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4],老年病人对于早日恢复健康的期待,对解除自身疾病的要求,往往会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实施暗示疗法提供了良好机会,积极的暗示,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体内自我调解、自我改善的能动作用,使病人获得较好的心境和情绪,从而使治疗发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最多,往往一些交谈就能达到很好的暗示效果,如在做治疗时有意识地对病人说:“您今天气色好多了,您使用的药是对症的特效药,医生说您病情正在好转。”使患者感到精神愉快,改善他们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生理功能。但是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注意不了解病情自相矛盾的说法。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就是要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在信念上化悲观为希翼,在情绪上由悲伤变为喜悦,在治疗上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知识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措施、娴熟的业务技术,加强护理宣教,针对不同病人实施多种心理护理,为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丘英琼,林冰,徐俏婷 .从老年人住院特点探讨医疗服务的改善[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2:447.

[2] 余桂珍,曾琨,陈慧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 2009,40(9):713.

[3] 李建平,周绍武 .健康教育农村老人健康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J].中华护理杂志 , 2007,42(8):723.

篇4

1 自尊心理护理

离退休老同志绝大部分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大半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辛劳工作,大部分还在退休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倍受人们尊敬,社会地位高。在家中他们是家长.长辈.得到家属子女的孝顺,生活都是按照他们个人习惯安排的,长期以来养成了很强的自尊先例,住院后同样希望受到尊敬。临床护理方面,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首先,他们对称呼非常敏感。切记称呼病人床号或姓名,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出入院接待时,护理人员要热情迎接,礼貌的详细介绍住院须知,周围区域环境,作息时间,经主管医生、护士等,接送到干部病室。病区切忌无人接待,使病人受到冷漠而产生不信任感。住院期间对他提出的各种要求尽一切能力去满足,日常生活多提供帮助,不能满足方面要做好解释工作,恳请他谅解,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以免伤害其病人自尊。

2 优越感和挑剧心理

与其他老人相比,离退休病人常常有一种优越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较高,平时言谈举止中常常流露出这种优越感,住院后用药方面倾向于应用贵重药物,特殊诊疗设备检查和治疗,对护理人员操作和服务态度要求也比较高,对治理和护理配合性较差,护士对此类病人要做到礼貌,耐心,周到取得病人的信任,对某些病人提出不合理诊疗要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挑剔病人,要以诚相待,生活护理耐心周到,观察病情及时细致,技术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与病人或其家属发生冲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用药知识方面的宣教,了解药品的毒副作用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知识。

3 为使老年人适应医院环境

从治疗护理原则上讲,要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排除引起焦虑的前驱诱因,安慰、疏导病人调节病人情绪,多宣传结实相关疾病防治知识,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愉快得心理。安排适当锻炼活动,如散步、打拳、听音乐、下棋,对身心有力的运动,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4 依赖心理护理

因长期患病,身体虚弱,住院后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表现为,所有活动都依靠护理人员帮助,对减药或停药有恐惧感,有某些病人甚至害怕出院.因此必须做好家属和子女工作,帮助他们找出具体困难和问题,解除对医院和护理人员得依赖心理。

5 孤独心理护理

群居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老年人害怕孤独,而住院以后环境突然改变,周围全是陌生人,孤独.寂寞感非常突出.为此,安排住院也要根据病人地位.性格.病情.着情选择适当的同室病友,便于交谈,相互倾诉.达到医.护.患之间的信任与满意.消除孤独心理。

6 小结

篇5

随着科学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

老年人的疾病中有1/3病人是因为心理疾病而造成,而这类疾病主要是生理、心理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老年人的保健不仅只是生理上的保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预防还是治疗此类疾病,都要坚持身心同治的原则,即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护理。老年人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生理机能逐渐衰老,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一个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心理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健康护理方法,以适应社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要。

1 心理健康护理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对症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并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对那些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辅的病人,更要注意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护理,改变以往的观念,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自我转变,提高患者的依存性。

2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心里沟通的前提,和蔼可亲的语言是保证病人用良好的心情去接受治疗的前提,并对改善护患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待老年人需要耐心、尊重,与老年病人交换时言语要诚恳、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对老人所讲的病情要表现出聚精会神,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并进行随访,帮老年人测血压、血糖等;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醒老年人日常生活注意饮食、运动,关心老年人疾苦,使老人感到你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进而主动地与你交谈,把自己的苦闷、病情讲诉于你,从而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了解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很多老年人认为得了慢性疾病,等于患上不治之症,这是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知识及预防保健措施不很了解,而对疾病没有信心,因此我们要根据老人的这种心里特点为老年人举办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内容需要新颖,让老年人患者有兴趣;语言要通俗易懂,对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举一些易懂的句子使老人更易接受,以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解除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延缓并发症产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心理个体的护理

对于老年人的心理个体化的护理是十分重要,又是十分困难的护理过程,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伦理道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的仪表,也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表情、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说话的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就不同;其次,病人生病本来心情就差,如果我们的语调高而急,会让患者注意你的急躁与不耐烦,由此出现恐惧和不安等,对治疗产生不利的心理,甚至可加重病情;而当语调舒缓平和,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举止大方,文雅而面带微笑,娴熟操作技能给病人以亲切,舒适、安全感。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个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能把老人现在的状态同过去的经历及未来健康状况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探究患者的思想情况,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慢性病的早日康复,使其愉快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