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病痛和衰老的心理压力,干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使他们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

心理特征

多数老年病人具有焦虑、自卑、孤独、失望、固执、自尊、好强、保守、接受新生事物差的特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更是兴情古怪、任性,多次患病且又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心理压力较重,而且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诊疗及转归基本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精神不振,给诊疗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反复多次发病自我中心、依赖性大、过分要求得到别人的照顾,同情,家人难以坚持很好的护理,使病人灰心丧气,孤独失望。老年人特别害怕有病,喜欢别人说自己“身体健康,硬朗”等词句,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一旦发病常受死亡的威胁,产生“恶兆感”,故易产生恐惧心理,多疑心理,自觉症状加重,精神高度紧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抓住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应多与病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行为方式教育和引导老年病患者,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这些弱点,不要悲观,战胜孤独感,让他们真正感到医护人员是可信赖的朋友,并能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很好地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

语言行为: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沟通途径,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与病人主动进行非医疗活动接触,注重与病人感情上的沟通,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不可打断病人谈话,不可表现厌烦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不要讥讽,使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解除大多数老年患者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同时向他们宣讲老年病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保健意识,利于老年病患者的恢复。

非语言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行为的表情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如常用的微笑、点头等,它能使老年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有这样良好的身姿和体语,病人才能积极配合做好诊疗工作。在护理操作中,动作熟练的程度、程序安排,都影响着病人的整个情绪,如病人看到医护人员为其他病人做诊疗技术操作时,动作准确、迅速、熟练,那病人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感、信赖感。反之则产生不良的感受和反应。

篇2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篇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医学新观念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产生,整体护理取代了功能制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现结合临床多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谈几点体会。

1 老年病人的一般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慢性病多,危重病人多,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1]。在患病时,他们自尊心强,怕孤独,惧怕子女遗弃,病后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病重时恐惧焦虑,有些老年人在离休后,对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产生失落感。因此,患病后对治疗和护理不易合作。

2 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

老年病人需要人们尊重他,在平时交谈中和治疗操作前不能单号、姓名,对他们还要有恰当的称呼,使他们觉得处处受到别人尊敬,而不是老了无用。有的病人思维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对治疗用药要反复询问,我们就耐心解释,不因老年人的听力减退而高声讲话,也不因他们爱唠叨而感厌烦。在住院期间,要保证有直系亲属在身边,避免老年病人产生孤独感。孤独老人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2],影响疾病的康复。

3 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的护理

3.1 轻生、不合作病人的护理 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期待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3],很多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后,不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慰藉,经济上的困窘已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在重病住院后,担忧较贵医药费无人负担,并为自己今后不能参加劳动,生活无着落感到绝望,有的拒绝治疗及进食,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护理中用亲切的语言与病人攀谈,并和其子女进行沟通,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及家属都感到医护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患者在病痛中得到家庭和社会所给的温暖,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3.2 恐惧、焦虑病人的护理 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预后如何。这些心理活动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既为病情变化的反应,又是影响疾病转归因素,因此,必须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地位。如一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伴有濒死感,恐惧心理很强,至使反复发作,对此,我们首先避免过多的亲友探视和交谈,避免讲烦恼的事情,介绍治疗康复效果好的同类患者,用鼓励和保证的方法帮她树立信心,引导其克制异常情绪,保持平静的心理,配合药物治疗,在家属的协助下,使她很快转危为安。

3.3 期待心理的护理 期待心理对病人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4],老年病人对于早日恢复健康的期待,对解除自身疾病的要求,往往会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实施暗示疗法提供了良好机会,积极的暗示,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体内自我调解、自我改善的能动作用,使病人获得较好的心境和情绪,从而使治疗发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最多,往往一些交谈就能达到很好的暗示效果,如在做治疗时有意识地对病人说:“您今天气色好多了,您使用的药是对症的特效药,医生说您病情正在好转。”使患者感到精神愉快,改善他们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生理功能。但是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注意不了解病情自相矛盾的说法。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就是要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在信念上化悲观为希翼,在情绪上由悲伤变为喜悦,在治疗上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知识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措施、娴熟的业务技术,加强护理宣教,针对不同病人实施多种心理护理,为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丘英琼,林冰,徐俏婷 .从老年人住院特点探讨医疗服务的改善[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2:447.

[2] 余桂珍,曾琨,陈慧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 2009,40(9):713.

[3] 李建平,周绍武 .健康教育农村老人健康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J].中华护理杂志 , 2007,42(8):723.

篇4

1 自尊心理护理

离退休老同志绝大部分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大半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辛劳工作,大部分还在退休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倍受人们尊敬,社会地位高。在家中他们是家长.长辈.得到家属子女的孝顺,生活都是按照他们个人习惯安排的,长期以来养成了很强的自尊先例,住院后同样希望受到尊敬。临床护理方面,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首先,他们对称呼非常敏感。切记称呼病人床号或姓名,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出入院接待时,护理人员要热情迎接,礼貌的详细介绍住院须知,周围区域环境,作息时间,经主管医生、护士等,接送到干部病室。病区切忌无人接待,使病人受到冷漠而产生不信任感。住院期间对他提出的各种要求尽一切能力去满足,日常生活多提供帮助,不能满足方面要做好解释工作,恳请他谅解,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以免伤害其病人自尊。

2 优越感和挑剧心理

与其他老人相比,离退休病人常常有一种优越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较高,平时言谈举止中常常流露出这种优越感,住院后用药方面倾向于应用贵重药物,特殊诊疗设备检查和治疗,对护理人员操作和服务态度要求也比较高,对治理和护理配合性较差,护士对此类病人要做到礼貌,耐心,周到取得病人的信任,对某些病人提出不合理诊疗要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挑剔病人,要以诚相待,生活护理耐心周到,观察病情及时细致,技术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与病人或其家属发生冲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用药知识方面的宣教,了解药品的毒副作用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知识。

3 为使老年人适应医院环境

从治疗护理原则上讲,要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排除引起焦虑的前驱诱因,安慰、疏导病人调节病人情绪,多宣传结实相关疾病防治知识,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愉快得心理。安排适当锻炼活动,如散步、打拳、听音乐、下棋,对身心有力的运动,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4 依赖心理护理

因长期患病,身体虚弱,住院后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表现为,所有活动都依靠护理人员帮助,对减药或停药有恐惧感,有某些病人甚至害怕出院.因此必须做好家属和子女工作,帮助他们找出具体困难和问题,解除对医院和护理人员得依赖心理。

5 孤独心理护理

群居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老年人害怕孤独,而住院以后环境突然改变,周围全是陌生人,孤独.寂寞感非常突出.为此,安排住院也要根据病人地位.性格.病情.着情选择适当的同室病友,便于交谈,相互倾诉.达到医.护.患之间的信任与满意.消除孤独心理。

6 小结

篇5

随着科学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

老年人的疾病中有1/3病人是因为心理疾病而造成,而这类疾病主要是生理、心理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老年人的保健不仅只是生理上的保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预防还是治疗此类疾病,都要坚持身心同治的原则,即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护理。老年人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生理机能逐渐衰老,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一个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心理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健康护理方法,以适应社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要。

1 心理健康护理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对症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并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对那些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辅的病人,更要注意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护理,改变以往的观念,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自我转变,提高患者的依存性。

2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心里沟通的前提,和蔼可亲的语言是保证病人用良好的心情去接受治疗的前提,并对改善护患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待老年人需要耐心、尊重,与老年病人交换时言语要诚恳、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对老人所讲的病情要表现出聚精会神,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并进行随访,帮老年人测血压、血糖等;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醒老年人日常生活注意饮食、运动,关心老年人疾苦,使老人感到你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进而主动地与你交谈,把自己的苦闷、病情讲诉于你,从而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了解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很多老年人认为得了慢性疾病,等于患上不治之症,这是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知识及预防保健措施不很了解,而对疾病没有信心,因此我们要根据老人的这种心里特点为老年人举办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内容需要新颖,让老年人患者有兴趣;语言要通俗易懂,对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举一些易懂的句子使老人更易接受,以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解除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延缓并发症产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心理个体的护理

对于老年人的心理个体化的护理是十分重要,又是十分困难的护理过程,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伦理道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的仪表,也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表情、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说话的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就不同;其次,病人生病本来心情就差,如果我们的语调高而急,会让患者注意你的急躁与不耐烦,由此出现恐惧和不安等,对治疗产生不利的心理,甚至可加重病情;而当语调舒缓平和,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举止大方,文雅而面带微笑,娴熟操作技能给病人以亲切,舒适、安全感。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个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能把老人现在的状态同过去的经历及未来健康状况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探究患者的思想情况,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慢性病的早日康复,使其愉快的安度晚年。

篇6

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⑴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远离了那种红红火火的集体生活,失去职能,而感到空虚,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子女成家立业,自己多数时间在缺少欢笑的生活之中,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2次的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⑵猜疑心重:老年患者不会轻易相信刚认识的人。

护理原则:耐心解释。在护理猜疑心强的患者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了精神护理外,还经常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讲些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让疗效明显的患者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问题等,在用药过程中,巧妙地回答。

⑶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⑷退化、依赖性增加: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和温暖。

护理原则:多关怀患者。护理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只是能讲清楚道理进行规劝和解释,切不可批评和训斥,做到微笑服务,使护士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同时,经常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改变他们的依赖心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治疗和护理上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⑸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者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意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⑹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怒,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老年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他们,使其改变态度。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度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心理护理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篇7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否认 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护理措施

2.1尊重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调动社会关系 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8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是健康较脆弱的群体,不仅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32例老年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使其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准确程度,护士在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和技巧,以融洽和患者的关系。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即可通过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2.3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

    (1)维护自尊,消除孤独感:热情接待新人院患者,做好人院介绍。耐心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介绍同病室病友及医护人员,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医护人员要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称呼恰当,言语礼貌,行为端庄大方。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性问题尽量迁就,适当照顾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对不能解决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原因,使其能够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

 为消除病人孤独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重视家庭支持的治疗作用。动员家人经常看望,对危重病人应以疾病康复为目的,留陪护且勿多人探视。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区开展趣味不同的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态。

    (2)消除焦虑、恐惧和猜疑的情绪:护士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病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若因生活、经济上有困难,护士应尽量帮助解决或尽快与病人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若因病人对疾病本身不清楚,护士应进行细致的疾病宣教,讲解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检查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时应注意声音宏亮,语速宜慢,内容简明扼要,且根据病人的理解水平来讲解,使其尽量清楚。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副作用,应事先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楚,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鼓励病人尽可能参与疾病的医疗决策活动。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护士应多举一些好转或痊愈的病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

篇9

为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选取37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1%。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为治疗工作提供最佳心理状态。

1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脑萎缩,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病人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病人讲话含糊,不能选择正确的词及合适的语言,造成对复杂长句的阅读和拼读困难,主要表现在:(1)运动反应时间延长;(2)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3)思维衰退较晚;(4)人格改变是必然的,但是缓慢和微弱的;(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强。

2.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2.5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2.6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2.7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不利。

3心理护理

3.1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3.2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3.3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4给予更多的同情与周到的护理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3.5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6对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3.7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篇10

【论文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是健康较脆弱的群体,不仅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32例老年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使其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准确程度,护士在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和技巧,以融洽和患者的关系。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即可通过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2.3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

(1)维护自尊,消除孤独感:热情接待新人院患者,做好人院介绍。耐心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介绍同病室病友及医护人员,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医护人员要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称呼恰当,言语礼貌,行为端庄大方。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性问题尽量迁就,适当照顾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对不能解决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原因,使其能够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

为消除病人孤独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重视家庭支持的治疗作用。动员家人经常看望,对危重病人应以疾病康复为目的,留陪护且勿多人探视。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区开展趣味不同的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态。

(2)消除焦虑、恐惧和猜疑的情绪:护士首先要细心观察,了解病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若因生活、经济上有困难,护士应尽量帮助解决或尽快与病人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若因病人对疾病本身不清楚,护士应进行细致的疾病宣教,讲解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检查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时应注意声音宏亮,语速宜慢,内容简明扼要,且根据病人的理解水平来讲解,使其尽量清楚。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副作用,应事先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楚,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鼓励病人尽可能参与疾病的医疗决策活动。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护士应多举一些好转或痊愈的病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

篇11

【关键词】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8-02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记忆力、免疫力以及智力等均逐渐下降[1]。优质的护理不但能够帮助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升老年病人疾病治疗的效果。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不但要清楚掌握疾病,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文章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40例内科老年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期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的年龄均在60-84岁之间,平均年龄68.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疾病类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2例,脑梗死12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内科老年患者在开展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措施如下文所述。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与其探讨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在患者心里留下较好的印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

1.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沟通时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老年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谈的切入点,鼓励患者将心理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协助患者同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为患者们构建一个交流与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

1.2.3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对于治疗操作没有获得成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表达歉意,并获得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同时,耐心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1.2.4 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老年患者开展不同的心理干预,与家属联系并相互配合,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友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激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2和t检验,得到的结果以P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特点变化情况见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经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

3 讨 论

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可以体现为焦虑与恐惧、消极、孤独、自卑、多疑、偏执等几个方面[3],现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作出如下具体分析。

3.1 焦虑与恐惧 这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较常出现的心理状态,以初次住院的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方面不太了解引起的,具体可以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宣教来改善。

3.2 消极 老年人基本上都会存在一种日落黄昏的想法,这种不良心理在患病之后出现了负向加强的趋势,进而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出现容易促使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树立老年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3 孤独 具体表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家属的陪伴,这一类型的患者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言语较少,其他病患也不与其进行交流,加上探视的人较少,使得患者感到十分的寂寞、孤独,情绪极度低沉。

3.4 自卑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患者各种事情都想其他人代劳,自己不愿去做,完全依靠他人的照顾,长期下来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患者的自我满足感。

3.5 多疑 通常是发生在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是癌症患者的身上,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愈,所以出现了多疑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3.6 偏执 通常发生在性格比较急躁、极易被激怒且挑剔的患者身上,他们对于身体上的不适和不如意的事情,均需向周围的人发泄出来。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常规内科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桂英.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06(30):211-213.

篇12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1 关注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凸显出人口老龄化态势,并且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由于身体新陈代谢减缓,导致较容易患慢性病,并且疾病恢复速度较慢,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时间的长短,所以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恢复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情况分析

老年病人住院后,因为外界生活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身体健康的因素可能导致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例如孤独和忧郁心理、焦虑猜疑心理、自尊心或自责心过强、绝望和恐惧心理、强烈依赖心理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2.1 孤独和忧郁心理

老年人生病住院后,从过去熟悉了几十年的生活环境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每天除了可能因工作、家庭不能及时陪护的家人并且还要面对陌生的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 (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周围生活环境外加周围活动人员的改变势必会造成老年人一定程度的孤独感。

2.2 焦虑猜疑心理

现阶段,老年病人都会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自己亲身感觉到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在逐渐衰退,或是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造成的死亡恐惧,或是由于家庭因素和经济压力,或是医院环境问题,这些都会造成老年病人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表现在容易激动、过分的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没有任何原因的怀疑自己身体健康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进而造成老年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的恢复,如此造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老年病人的健康恢复。

2.3 自尊心或者自责心过强心理

这类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岗领导和农村家境比较困难的老年人身上。人的自尊心与人本身的社会价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岗老年病人由于自身阅历的关系一般会有敏感的自尊心,喜欢听到周围人的恭维和赞美,一旦生病入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病人的自尊心会变得敏感甚至极其强烈,同时也会变得极易受到伤害。

3 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的护理

3.1 消除孤独和忧郁的方法

现如今,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作一族,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平时要多多关注老年患者,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细致的观察老年病人孤独和忧郁的心理表现,并及时的发现其内在原因,帮助有孤独和忧郁症状的老年病人尽快的适应新的医院环境,定时的安排医院的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帮助“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帮助他们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的面对治疗,并且正确认识到人到老年后身体的一些正常变化,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身体恢复到正常水平。

3.2 消除焦虑和猜疑心理的方法

消除老年病人的焦虑状态,医院的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绪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予妥善的安排和处理,医护人员在老年病人面前要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也不要随意的议论病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面对有猜疑的老年病人,医护人员应该尽量满足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需求,在同患者家属交谈患者病情的时候,如果可以告诉患者应该当面交谈,以免引起老年患者的猜疑。

3.3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护关系

环境对病人的身体恢复具有十分明显的关联,医护环境不必要奢侈和豪华,但要尽可能的使环境看起来要比一般的公共环境安静、整洁、美观,这些都可以在病房设置、患者安排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减少不良环境对部分患者的感染和刺激。医护人员要根据医院的现有条件为老年患者提供最合适的住院环境和生活条件,在与患者接触的时候要妥善的处理好与老年患者之间的关系,用坚定、自信的态度感染老年患者,如果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医护人员的良好的态度会对老年患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染力,以改善老年患者的不良的心理和过激行为。

3.4 缓解老年病人的过分依赖问题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过分依赖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的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过分的迁就和顺从,同时更要多多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争取减少非必要的帮助,鼓励他们做合理的运动,这是改善病情的一个合理而有效地方式,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活动计划,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年患者改掉对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过分依赖问题。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做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特殊待遇;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积极的面对治疗,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爱红,李素娟,李海玉.241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4).

[2] 林利.老年人骨折术后的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李红梅,张文美.老年人的护理[J].护理与健康,2003年第2卷第5期.

篇13

关键词:老年病人 手术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心理承受能力及个人对疾病手术的认知功能损害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对手术的治疗及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外科老年手术病人399例,其中男231例,女16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69.3岁。文化程度:小学28例,初中220例,大专以上91例。住院时间14~50天,手术治愈393例,死亡6例,治愈率98.2%。筛选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除外。

老年手术病人心理特点:恐惧,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增强、敏感性增强,抑郁、悲观、猜疑心理,孤独、无价值感。

护理

主动介绍:恐惧、焦虑心理较为普遍,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手术,认清有害和无害之间的相对性。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护士要运用认知行为缓解老年病人的焦虑、全心全意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入院及相关知识宣教。使其有归属感。多讲些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预后效果,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温馨环境: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以及安全可靠。同时,要为病人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尊重老年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耐心倾听: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注意倾听、真诚、理解并尊重他们。在谈论疾病时,要有技巧性、艺术性,同他们亲切沟通,通过表情、语言、行为帮助老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疑减压:护士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病室,老病友的经验之谈很容易被接受,从而影响新病人的心理活动。要帮助病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减轻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忧郁,怀疑心理。

理解支持:老年人的家庭式情节很重。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会感到孤独,无价值感。因此要根据老年病人的文化素质、性格、生活习惯、社会背景、及兴趣爱好等,正确评估病人,合理安排病室。另外,要定期召开护患座谈会,建立相互参与型护患关系,让他们参与护理过程,有效发挥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既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消除了老年病人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结果

通过对399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由拒绝、恐惧手术逐步过渡到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手术,并在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讨论

篇14

【关键词】老年;病人;怪异;护理;措施

1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而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由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有心理障碍。这与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条件、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躁、疑虑恐惧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等消极心理现象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到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2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

对待老年病人要处处关心体贴,在护理工作中要多关心老年病人,因为过去的工作经历和现在的处境很可能使他们有许多失落感。有的老年病人曾经是领导干部,过去都是他指挥别人,而今没有了过去的环境,自我感觉不适应,会产生孤独感。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主动的与他们打招呼,亲切真诚地与他们沟通,至诚相待,态度和蔼,举止文雅,语言清晰,反复解释,不急不燥,直至听懂为止。而对老年病人的陈述应认真倾听,不要任意打断话题,切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3稳定其情绪

老年人患病后,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加重,遇事易怒,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尤其是新入院的病人,由于周围是陌生的面孔,孤独感油然而生,因此,作为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人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要把这些老人像自己的老人一样去关心和照顾,可以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给他们,让病人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结交朋友,使其情绪安定,清除其孤独感,使之配合治疗。

4帮助老年病人认识疾病。

疾病往往使病人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治疗的配合。因此,在临床上对一些知识修养高、性格乐观的老年病人尝试性地进行交谈,通过所学医学知识,向老年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及预防,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专家认为有的病人可以不治而痊愈,靠的就是心理疗法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的奇迹。如果配合药物治疗,那么会更好。消除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良好的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长寿的学者认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恐惧、贪求、怯懦、嫉妒及憎恨等。调查证明,凡遇事焦虑,易怒或抑郁、悲伤的老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等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有着内在的关系,压抑愤怒情绪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癌症。所以,保持心理平稳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尽可能使不愉快的事情很快过去,总之,要想身心获得健康,必须以良好的心理、情绪作保障。

5消除其顾虑

病人住院时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疑心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担心服药是否对症,怕服错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在护理猜疑心较重的病人时,护士对他们的生活除了精心护理外,还应经常与他们谈心,宣教必要的治疗和用药知识,通过工休座谈会让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的问题等,另外,对病人进行任何新诊疗手段和治疗措施时,都应事先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地解说,以防老人产生怀疑。

6培养兴趣,加强锻炼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出院后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室外散步、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同时更要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7加强社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