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服务市场前景范文

会计服务市场前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会计服务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云会计;互联网;会计信息化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数据成为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云会计应运而生。

“云会计”一词在我国已经出现4年多了,她最早是由程平、何雪峰提出,是指构建于互联网上,并向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是将云计算应用于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大数据的处理变得更方便简单了,云会计计算使得企业可以克服海量数据的复杂性,从中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得企业对数据“按需使用”成为可能。随着云会计发展,我国大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部分企业已经运用了云会计服务模式,例如2013年初,浪潮集团了财务云产品来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心合一,该财务云产品同时支持多个终端接入,在集团内部实现了“核算、报账、资金、决策”的协同应用。近年来,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也看好市场,纷纷建立面向不同类型企业的云平台。云会计服务模式能够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降低企业会计核算成本,同时具有极大便利性,云会计系统的故障、维护、升级等不需要企业考虑由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负责,云会计最大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还可以进行远程操控。但是,云会计服务模式仍然面临着困境,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解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二、云会计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云端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天然劣势安全与风险问题,云会计与互联网、大数据密不可分,因此,云会计的信息在存储、传输应用等各个阶段都存在安全隐患。云会计服务的数据信息面临被恶意窃取泄露的风险,也面临被病毒破坏,商业机密和隐私权容易被侵犯等等。会计数据往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其中包含企业的成本信息等重要商业机密,如果一旦泄露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危害,大部分企业用户担心公司的数据被他人尤其竞争者等的访问,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对云会计服务对云会计服务认可度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会计服务的发展速度。

(二)云会计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我国国内云会计服务市场上,云会计服务供应商基于云计算开发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软件服务一般都是集中于单一的财务功能,大部分软件仅仅能提供基本会计功能像在线记账、核算等,没有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密切结合,会计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云会计服务目前还不能取代会计的电算化,更不能满足企业信息时代多样化需求。私有云和公共云也处于初期开发建设阶段,积极响应应用云会计服务的中小型企业也为数极少。

(三)云会计服务的实现需要高端会计人才

云技术引领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云会计服务当然也信息时代的标志,从传统的手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云会计,原始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已经被电脑互联网软件所取代,云会计需要的不是简单记录的会计人员而是需要具备扎实财务管理知识、能够应用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财务决策的高端的财务管理人才。云会计服务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结构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统计分析、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种复合型高端的会计人才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是远远供不应求的。

三、针对云会计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云会计服务安全性

要提高云端信息的安全性,一方面从政策制度上:我国需要建立云会计方面的技术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建立数据信息安全许可体系,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和保护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一方面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监督和审查的能力。随着云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监督体系要建立起来,要对云会计服务市场中的用户尤其供应商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检验工作,时刻监督云会计服务市场的准入资格,规范云会计服务市场,保证云会计服务数据的安全准确性。另一方面,鼓励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在软件开发中,增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研究开发保密性更强的技术方法,比如加强身份认证方面的开发研究,严格控制访问用户,确保信息安全等。

(二)丰富云会计服务的功能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不仅大而且复杂,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带来了挑战,云会计服务的未来市场前景令人憧憬,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云会计服务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服务功能。云会计服务除了要提供基本的线上记账、核算、远程操控等基本会计功能,还要将云计算处理信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充分有效利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及时的将会计信息资源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中。云会计服务要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在线财务状况分析、在线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并能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结合发挥作用等。

参考文献:

[1]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5-59

[2]程平,周欢,杨周南.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13(9):28-31

[3]姚仲明.云会计: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J].新会计,2013(8):78-79

篇2

(一)走新型化道路,既要求更注重内部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同时也给会计改革提出了新问题。要提高效益,要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必须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当前,不少企业还存在内部会计管理混乱的现象,成本费用开支随意性大,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可能难以贯彻落实。此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企业增加开发投入,以信息化作为主导。这给会计核算和披露规定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才能更加充分地、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这些信息,是会计核算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与此同时,在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下,企业将更多地通过来进行管理和采集数据,这也给会计监管和传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除了要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外,还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更积极地实行抓大放小的方针。无论是组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还是按“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没有市场前景、没有资源或者没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以及数以万计的一般中小企业,通过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逐步退出市场,或者通过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转制,都对会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对组建的企业集团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完成会计制度体系,以规范企业破产清算、兼并、资产重组、改制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三)健全市场体系,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得以发挥。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始终存在矛盾。合理地配置资源,就是要有效地将经济中的各种资源配置于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以便通过生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的需求。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和调整资源的流动。从我国现阶段各类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看,资本在大多数领域仍是最稀缺的资源。要使资源真正得到合理配置,必须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而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企业通过对外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以吸引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输入血液,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要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包括发展壮大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加强会计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大要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接连发生的企业财务欺诈案,留给人们许多思考。从会计监管角度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会计监管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这里不仅包括政府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还包括对注册会计师以外的其他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以及对市场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的监管等。

(五)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要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党的十六大要求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在整顿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应有所作为。

(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求我国会计、审计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协调,要求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可以预见,国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将会扩大,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金额也将会增加。无论是为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还是减少国内企业对外投融资成本,都要求我国会计、审计标准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此外,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也要求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

(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深入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管,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就是要完善预算编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审批制度。与此相配套,要求深入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为将来建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体系奠定基础。

(八)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经济发展及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比任何其他资源都重要。作为发展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会计人员是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虽然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还需要不断新知识和新技能,接受再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与时俱进,全面开创我国会计事业新局面

为顺利完成党的十六大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会计“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总要求,全面开创我国会计事业新局面。

(一)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监管体系。良好的会计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转的前提。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就是要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监管体系,即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三者有机结合的会计监管体系。第一,就单位内部监管而言,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以确保单位资金的有效运行和安全完整,在制度上防范会计违规行为发生。第二,就社会监管而言,既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还要结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还应探讨遏止会计作假的措施,加大单位会计作假的成本。第三,就政府监管而言,要从履行对全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新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所发生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并进而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经济建设目标实现的各种会计违法违规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和惩罚。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审计标准体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各项重大举措,都对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标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会计标准建设要有新突破。第一,会计标准制定原则的运用要有新突破。长期以来,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始终坚持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在会计标准制定实践中,基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阶段,市场还有待完善的客观情况,在会计政策的规定和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上,针对特定情况,采取了一些必要和应急的特殊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市场体系将日趋完善。相应地,在会计政策规定和会计计量基础选择方面,可以适时考虑市场发展的因素。对于符合通行商业惯例的交易或业务,可以考虑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概念;而对于明显不符合通行商业惯例的交易或业务,则应规定特殊的处理。第二,会计标准的制定模式要有新突破,构建充分利用国内外人力资源,发挥其各自的专业优势的新框架,这是保证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措施。第三,会计标准的制定要有新突破。近年来的会计标准改革,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对于工商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主要是企业)以及非企业单位(主要包括事业和行政单位)的会计标准建设相对关注不足。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标准制定的内容要有新突破,如着手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还要求对现有会计标准中不符合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加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标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制定和新的审计标准,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已的审计标准进行修订,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标准体系。

(三)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一,应加快研究制定会计人员道德规范,并广泛开展宣传;推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等级评价制度的试点经验;研究建立企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第二,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注册会计师缺少诚信、丧失独立性便没有存在的必要。要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只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要强化相关制度的建设,研究制定职业道德准则体系,推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将执业机构或执业人员的不良记录记入诚信档案。第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建设,不断提高协会的自律监管水平。

(四)加强会计教育,完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事业的发展,要有高质量的会计从业人员。第一,要尽快制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以国家会计学院为基地,开辟会计教育正式渠道,引导和规范会计培训市场。第二,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会计教育手段,大幅度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第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遴选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五)加强会计国际交流和合作,使会计对外开放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会计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资本流动迅速扩大的今天,加强会计国际协调势在必然。我们既要认识到存在的机遇,还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既为我国会计标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使我们赢得了时间,同时还节约了我国制定会计标准的成本。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对照搬照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发达国家会计准将造成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为了应对会计国际协调浪潮对我国的冲击,我们应该争取主动,一方面将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反映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对话和沟通机制,增进与国外会计同行的相互理解。

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是我国会计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认真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会计服务市场开放的要求,兑现我们入关时的承诺,使我国会计对外开放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3

关键词:CPA 非审计服务 独立性

一、CPA业务拓展的意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前会长Chenok就认为,“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拓展”在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的问题中位居第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刊文,也列出了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研究”也排名第二。CPA之所以愿意提供非审计服务的经济动机:一是审计行业的内部压力。以我国为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5800多家,分所638家,注册会计师71596人,非职业会员七万余人。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内部的竞争和边际利润下降导致其不断寻求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其审计业务。二是审计行业外部的激烈竞争。对于一些新兴的服务市场,如伦理鉴证、网站认证、系统认证等,并不是审计师法定的服务范围,如果审计师不去占领,其他竞争者就有可能去占领这一市场,从而影响整个审计师服务市场的发展。三是顺应市场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决策者对新型信息和相关的鉴证与认证服务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CPA提供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专业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决策所需的信息具有可靠性,从而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所带来的风险。

二、非审计服务和审计独立性

(一)非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根据《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文件,非审计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会计、薄记服务,包括编制模拟报表、记账、估价等内容;税务服务,主要包括编制税收计划、编制税收报表、个人税收咨询和计划服务等内容;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一般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市场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生产管理咨询、公共关系服务等内容。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划分为:鉴证(Assurance services),狭义上的鉴证(不包括传统的鉴证服务)是最新兴起的服务品种,种类繁多,市场前景广阔,包括审核、审阅、商定程序、网站认证、系统认证、养老服务认证、公平竞选认证、商品质量测试、企业业绩评价认证、物价认证等服务。其中具有技术规范的鉴证包括网站认证、系统认证:业绩评价与养老服务认证等;咨询服务(Consulting services),也称管理咨询服务,包括咨询、顾问服务、执行服务、交易服务、员工和其他支持服务、产品服务等;其他服务。包括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的税务申报表编制、税务筹划、纳税申报等。这种划分标准更加全面,更加能适应CPA非审计服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对审计师品行的要求,是审计职业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必要条件。英国学者E・沃尔夫(E・Wolf)曾把审计与独立性比喻为一硬币的正反面,以此说明审计与独立性密不可分。我国学者娄尔行认为,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就是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排除各种杂念、干扰、影响,而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并作出客观、公允、准确结论的特征。2001年美国审计独立准则委员会(IndependenceStandardsBoard,ISB)的《审计人员独立性概念框架披露草案》中,将独立性定义为“不受那些削弱或按理性预期有可能削弱审计师做出公正审计判断能力的因素的影响。”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与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要求审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在审计过程中严格保持公正无偏的超然态度,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并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作为注册会计师可以衡量的品质,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审计人员必须与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从独立性核心价值观来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尽力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价值,为了增强自身的价值,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维护和提高独立性,独立性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存在一个价值范围。Brink和Witt在1982年指出,“没有人自己可以成为一座孤岛,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者强一些或者弱一些,但不会是绝对的”。实际上CPA在其职业界内部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充分认识到CPA与委托人或审计客户之间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因为总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性。

三、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综述 梅特卡夫委员会(Metcalf CommitteeStaff,1976)的报告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会有损审计独立性。CPA非审计服务可能会形成职业道德上的利益冲突或利益共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顾问合约,便放松对客户账目的应有要求,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因会计公司追求高额的咨询服务而受损。Pany和Reekers(1984)以第三者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事务所管理咨询服务收入设定在不同水平,然后就信贷机构管理者和财务分析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信贷机构管理者和财务分析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随着非审计服务水平的提高会呈显著下降趋势。Hollis.Ashbaug(2004)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会有损于审计独立性。Richard M.Frankel等人(2002)对审计独立性与盈余质量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对审计收费披露的反映进行了研究。认为非审计服务收费金额和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非审计服务收费金额和公司管理层试图达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非审计服务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200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就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是否损害审计独立性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专门调查。该调查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审计报告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看法。一种是注册会计师单纯提供审计服务,另一种是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结果显示,从报告使用人对非审计服务的看法来看,不仅未发现负面影响,反而有正面影响。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加强报告使用人对报告的信赖。这些发现支持了非审计服务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观点,也增强了注册会计师抵制客户管理层压力的能力。同样,POB审计有效性小组(The Panel on Audit Effectiveness)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未发现非审计服务损害

审计独立性的证据,相反,在所检查的业务中,超过1/4的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美国孟斐斯大学的Lawrence J.Abbott等人(2003)在《审计、CPA非审计服务与信息技术服务费:一些实证证据》一文中通过经验研究也认为,联合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有助于提升审计独立性,SEC新独立件规则限制非审计服务会对审计质量产生消极作用。

(二)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cPA非审计服务产生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首先,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了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客户既从事审计业务,又从事非审计服务,使其与客户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显现。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有可能通过“低价策略”一方面可以长期为被审计人提供cPA非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又可以限制竞争对手获得审计成本的信息,以免增加其在将来竞争中的报价能力,从而可以长期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形成二者之间长期的经济合作,客户就有可能倾向于向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购买CPA非审计服务。结果是会计师事务所受第三者委托的审计鉴证角色日益弱化,而将其经济命运紧紧维系在非审计服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巩固竞争地位,有可能按照客户的意愿解决某些重大会计问题,从而损害审计的独立性。(2)cPA非审计服务能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独立身份。社会公众相信cPA行业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这主要是因为,若干年来建立的职业准则,尤其是良好的职业行为准则、公认审计准则以及质量控制准则。而随着越来越大比例cPA非审计服务的提供,越来越多审计诉讼案的曝光,使公众不得不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度产生怀疑。注册会计师行业已形成的职业准则和法律责任体系正受到公众的质疑。由=PCPA非审计服务的多样性,使得该领域内的职业准则和责任体系的建立几乎不可能,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声誉受到损害。(3)cP非审计服务使形式上的独立受到损害。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会计记账、设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咨询和税务规划与咨询等业务,已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完全深入到客户公司的内部经营与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客户公司的经营决策,并且为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近亲繁殖”提供了土壤。如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安达信的前雇员,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等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安达信招聘而来,至于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与此同时,尽管制度要求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应分别担任同一客户的不相容业务,但不容置疑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相同利益关系势必会影响独立性。

(三)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正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非审计服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增强了其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向审计服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内部控制的设置状况,因此聘请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相关的CPA非审计服务,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约一定的沟通成本,对注册会计师来说能够提高其服务的附加价值,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CPA非审计服务应该是提高而不是损害审计独立性。(2)非审计服务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审计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竞争,而审计服务模式的特殊性质又使得事务所在同行竞争面前显得特别脆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公司所有者的聘请,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公司所有者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判断公司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种模式下,支付审计费的客户只关注审计结果,而不在乎会计师事务所发表适当审计意见的能力,因此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非常之低。面对客户的这种“威胁”,会计师事务所经常要在失去审计费收入与违背职业道德甚至冒遭到诉讼风险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同时提供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的非审计服务能逐渐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获利能力,使其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增强其经济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实力的壮大提高了财务安全保障系数,彻底割舍对客户经济利益的依赖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能力,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心态发表审计意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CPA非审计服务乃是一把“双刃剑”,CPA非审计服务产生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CPA非审计服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的益处又使事务所增强了其独立性。

(四)CPA非审计具体业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会计师事务所加大了管理咨询等业务份额,使审计业务与咨询服务并举,共同成为会计公司的两大支柱。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会计师事务所走向咨询、法律和网上认证服务等业务,实行多元化全方位发展。CPA提供一项新的拓展服务时应牢牢把握独立性这一准则,要向社会公众表明新的拓展服务并没有影响审计独立性,以保持社会公众对其的信心和信赖。如果某项新的拓展服务影响了审计实质上或形式上的独立性,那么该项服务就不能开展。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1)高收费的管理咨询业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大。首先,CPA在履行与管理层签订的咨询契约时,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提供各种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与专家建议。当其意见被客户采纳后,审计独立性将受到一定威胁。如当CPA同时向客户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技术支持时,则容易与客户管理层达成共同利益,特别是注册会计师所推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被录用后,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极易影响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其次,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会出现进行自我评价的悖论。cPA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再次,提供管理建议的CPA可能会满足公司管理层的需求将管理咨询服务与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某种程度的结合,从而损害了其执行审计业务时的独立性。管理咨询服务曾经在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2000年SEC关于限制非审计服务规定的出台使安达信、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纷纷将将其咨询公司出售。导致“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安达信会计审计占管理咨询收入的比例大为降低。(2)非鉴证类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较小。某些非鉴证服务(如质控体系认证、业绩评价认证、信息系统认证等)市场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还来自于其他中介机构。经济组织甚至个人。在提供非鉴证业务时,如果能避免出现以下情形:批准、执行或完成一项交易,或者代表鉴证客户的利益进行决策;决定客户应当执行何种建议;代替管理层向相关的方面进行报告,那么非鉴证类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较小。(3)会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小。会计服务一般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

和处理工资单等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和CPA同时为某一客户提供会计和审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CPA在提供会计服务中的对象是公司管理当局,审计报表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财务报表使用人,这种服务对象的不一致决定了cPA在其中的角色不同,必要时CPA必须与客户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确信客户具备必要的知识,要让客户明白客户必须对财务报表负完全责任;CPA不得以企业职工或管理当局的身份执行企业的业务;在审查完全或部分地由自己做成的账簿和记录贬值的财务报表时,CPA必须遵守公认审计准则。如果CPA执业时同时符合了以上要求,审计的独立性就不会受到损害。(4)税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税务服务一般包括为被服务单位提供纳税、税务筹划等相关的服务;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CPA的目的主要是采用适当的避税手段,减轻被服务单位的税负。如利用税法条款的差异,选择在某些行业或地点投资而适用的低税率。

四、CPA非审计服务和审计独立性关系处理的对策

(一)视独立为灵魂――独立性涵义的拓展 独立性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灵魂。所谓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保持了独立性是相对于广大的相关利益人而言的,其本质上是一种独立的程度。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程度是广大的相关利益人可以接受的,则认为其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否则认为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不能为为了片面追求纯粹的独立性而做出完全禁止事务所从事CPA非审计服务的规定,如果提供的CPA非审计服务能有效的服务公众,那么禁止CPA非审计服务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水平就不合适,因此,公众对cPA的注意力应集中于独立性的目标之上,而不仅是行为限制。规则的制定者的目光不应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独立,关键是使社会公众了解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公众认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水平。

(二)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服务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此种服务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稳定和长远发展。非审计业务有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壮大。积极拓展非审计业务有利于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保持审计独立性。审计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若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就会使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归入到极为有限的市场。在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中,CPA是否会保持其应有的客观、公正和独立还值得商榷。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相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咨询等方面的非审计业务差距还很大。因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扩大业务范围,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只有拥有竞争实力,独立性才有可能提高。

(三)充分披露cPA非审计服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被审计企业应该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CPA提供非审计服务的类型、程度,及上市公司应公开披露支付给cPA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数据,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披露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增加的收入及审计师轮换的要求,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判断cPA提供的审计、非审计服务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其应有的职业谨慎和独立性,才能确保cPA不提供会引起社会公众怀疑其独立性的非审计服务项目。2001年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一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01年起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按照财务审计费用和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费用进行披露)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这从法规上确保了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审计服务的披露。

(四)加快法规建设,强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责任 专门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时,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出现某些为了自身利益而丧失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立场时应进行严厉的处罚,其处罚的力度要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好处,使注册会计师不愿因小失大而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促使其尽量保持其独立性。在美国资本市场,1993年五大事务所就有l亿元诉讼相关成本,其后诉讼成本呈现下降趋势,有证据表明“五大”事务所通过提高审计独立性而减少了诉讼。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违反了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吊销执业资格与刑事处罚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多以行政处罚为主,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案例当中,还没有正式出现过对不特定主体(如债权人、股民)的民事赔偿。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对不特定主体的有关损失承担连带责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监管力度将逐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因其丧失独立性而出现的过错或舞弊行为,向公司债权人或股东等利害相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指日可待。

篇4

关键词:中印两国;信息服务业;品牌塑造;竞争力;差异比较;经验借鉴

在新技术推动下,信息服务业借助互联网通信方式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与利用,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产品服务,已成为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力。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相比较而言,印度掌握了先进软件生产技术,了解世界信息服务市场行情,以及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产品研发与推销中占据先机,这都为印度参与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此,借鉴印度先进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比我国和印度目前存在的差距,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分析

(一)重视开拓国际市场与品牌塑造

鉴于国内信息服务业市场需求量较少,客户对信息产品要求标准较低,印度在优化信息服务业同时,尤为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其信息服务业在出口规模、成本低廉、软件质量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最新资料显示,在400家印度最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中,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超过250家,占据全球获得认证的国家的比例最多。在重视开拓国际市场前提下,印度信息服务业对重视塑造出高标准、高质量品牌,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发展历程:一是面向所有信息服务活动,建立基本的标准体系,多数印度信息服务企业采用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二是针对信息软件工程质量,建立CMM五星级标准体系;三是针对企业信息服务如销售、资源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尤为重视整个过程的质量管控。标准主要采用P-NMM体系认证、六西格玛企业管理模型,以及CMMI全过程管理模型。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与品牌的塑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印度信息服务业始终处于全球行业领先水平。据WTO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印度信息服务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例为28.9%,信息服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则高达39.0%,而美国两项指标分别为19.1%和27.2%。

(二)高质量软件园区为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度政府加大对信息服务业优惠政策,特别是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健全的信息服务产业园区,以此不断提升印度信息服务业质量与硬件整体制造水平。信息产业投资园区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投资,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园区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住宅区和行政服务机构,加大了包括供水、供电、道路运输、排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等管理。目前,印度先后建成18个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并以优惠价格,为国内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办公设施与场地,吸引了超过1300个国内外企业在园区注册并投资。通过较大幅度的优惠政策,印度最早建成的班加罗尔园区,更是全球第五大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已有高科技企业5000多家,软件企业1400多家,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对印度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全球500强中就有160多家企业由印度供应其全球营运点所使用的软件,在全球软件开发评级(CMM)系统评级中,印度占据58家,仅班加罗尔超过了33家。

(三)最大化利用外资发展本国信息服务业

据《2015年印度投资吸引力调查报告》显示,印度2015年吸引FDI投资高达630亿美元,FDI项目数量同比增加8%,达697个。目前,印度吸引FDI主要集中于信息服务业,占FDI总量的30.20%。根据OCO咨询公司最新统计,印度是信息服务业领域吸引跨国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印度信息网公布的2011-2015年统计资料显示,在1913个跨国公司信息服务业项目中,印度占据519个(绝大部分项目来自Microsoft、Oracle、SAP等知名跨国公司),占总数的27%,居世界第一位,高于英国17%,美国10%。另据印度商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总局(DIPP)公布资料显示,2014年11月,印实现利用外资15.37亿美元,2014年1-11月,印累计利用外资266.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9.36亿美元,大幅增长27%。从FDI来源地上看,前三大来源地分别为毛里求斯(837.30亿美元、占比36%),新加坡(291.93亿美元、占比12%)和英国(217.61亿美元、占比9%)。FDI投资项目增加及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本国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四)信息服务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标准较为严格

在立法领域,印度以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层面为重点,完善立法工作。由于印度软件用户版权意识逐步增强,软件盗版率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印度盗版软件使用率已不足50%,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90%的盗版率,与西欧发达国家水平接近。印度软件市场的正规化,尤其是注重对软件与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刺激了国内企业投资于信息服务业的积极性。据印度电信管理局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印度社交网络使用人数突破了7200万。其中,Facebook用户与Orkut用户分别为2210万、1850万,两者近乎占据印度社交网络多数份额,其中,软件设计涵盖知识产权多领域,如专利、著作权、商标及商业秘密等。此外,为了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外包发展,印度政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并且在法律实施方面严格落实。例如,印度最初修订的《著作权法案》中规定,计算机版权违法者同时面临民事、刑事指控,可被处罚金、自由刑。之后进行重新修订,赋予印度版权局处理侵权案件的权力。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有效地对网络运营商与个人信息进行了管理,之后对《信息技术法》进行修改,尤其是对信息诈骗、网络信息虚假传播方面,做出罚金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最高刑罚的具体规定。《信息技术法》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12个拥有此类法律国家。印度通过对软件与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了软件信息技术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了国家整体信息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二、中国与印度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中印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及国际竞争力存在差距

当前印度有软件公司近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超过1000人的软件公司有上百家,前五位的公司员工人数在5000人以上,这几大公司只做软件开发。在印度规模最大的软件园内,有软件企业近1200家, 跨国公司占8%,中小企业占24%,外资企业占68%,其中43%的软件企业从事应用软件开发,35%从事IT外包服务,22%是软件技术公司。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在全世界获得美国CMM5级认证的50多家软件企业中,印度占了绝大多数。众多优质企业使得印度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信息服务企业规模与印度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百强企业大数据》显示,在我国百强企业中,30%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吸纳从业人数达84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多人。虽然部分企业增势突出,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企业整体发展呈现出应用强、基础弱的“倒三角”形态,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专利技术的创新开发与国际应用差距逐渐缩减

近些年,在1913个跨国公司外包IT 项目中, 印度从事其中519 个,占总数27%, 高于英国17%,中国16%以及美国10%。印度信息外包服务正在迅速发展,专利技术创新涉及软件服务、会计服务、技术服务和各类远程服务等。同时,据统计,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六个国家80%的软件来自印度,印度出口美国的软件高达60%以上,印度已逐渐成为欧美企业软件的主要进口国。与此相比,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与软硬件的协同发展,使我国信息服务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阿里云、京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服务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目前已快速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拓展。阿里云2015年第三季度营收6.49亿元,增速达到128%,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内增长最快业务。此外,在超算500强榜单中,中国拥有167台,成为上榜超算机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5万台,同比增长31.6%,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10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我国著作权登记164万多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万多件,同比增长33.63%。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专利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将逐渐缩短与印度在国际应用中的差距。

(三)信息服务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水平不同

健全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可充分挖掘需求信息,为信息服务业提供更多全球竞争机会。印度信息服务部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招标公告,该网络平台可为整合印度585个信息服务业市场提供良好平台。据IndiaAgroNet网报道,2015年7月,印度内阁已经批准设立一个线上国家信息服务业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产品销售渠道,并拨款20亿卢比支持该项目的筹备。借助该平台,信息服务业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国内外,包括安得拉邦、奥里萨邦等十个州及美国、非洲、欧盟等国家。而我国目前信息服务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水平依然较低,阻碍我国参与国际信息服务产业,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仍处于分散状态,急需建立信息公共交流平台,连接国内外企业,提升发展空间。据中国智能制造网报道,受运营互联网化影响,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等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仅为19.1%。

(四)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保护程度不同

印度为了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安全系数,制定了多部专门法律法规,最初由印度内阁议会通过《信息技术法》,该法第九章规定了八类“破坏计算机系统”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犯罪人将负担民事赔偿,最高为1000万卢比(约合200万元人民币)。同时,印度银行法、证据法及刑事法典等都进行了相应修改,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网络发展需求,至此印度以《信息技术法》为中心,形成了多部门法规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法律监管体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服务业安全保障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网络法律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信息服务业务开展需要网络安全保护法律实践,多为管理办法、条例、规章等,尚未形成规范网络行为的专业法律。与此同时,多数条例、办法、规章缺乏更为具体的取舍性条款,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网络问题。例如,在线旅游平台艺龙网于2015年5月遭受大流量DDoS攻击,网站服务一度受到影响;同年7月,腾讯云同样遭遇持续、大流量的DDoS恶意攻击。并且,网络平台数据泄露事件屡屡发生,如网易被爆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存在漏洞等,凸显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五)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水平存在差异

印度有着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原因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印度凭借信息技术人才优势,通过为发达国家提供服务提升了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也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印度技术人员借助英语语言工具充分理解、学习计算机核心信息技术,进而为信息服务业提供更高专业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对印度GDP的贡献已从最初1.2%上升到4.8%,这也是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优势。相反,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开发教程主要是中文版,但编写程序、开发应用程序依然需要借助英语,同时,先进高新技术资料仍以英语为主,我国技术人员英语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与对外信息服务贸易交流中,也难以捕获技术洽谈的关键点,使得多数企业合同签订有瑕疵,后续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接受专业英语培训专业谈判人员不足印度的1/3,由此减少了对外信息服务业商务签单量,造成约为1.2万亿美元损失。

三、提升我国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途径

(一)提升信息服务终端的安全系数

在信息安全评估层面,应加强对信息服务业企业服务器安全监测与监管。借助数据恢复、语意分析技术,恶意代码检测等技术,评估与分析重要信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泄密,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彻底排查与修复。在信息安全测试方面,依据企业用户对信息服务器安全性需求,不断升级信息安全库数据。在优化测评技术方面,特别是对测试环境的有效性、真实性、负荷与性能测试、构造与仿真方面,强化技术支持。同时,应重点开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等级,例如安全测评、第三方资源共享、安全保护咨询、标准验证等服务;升级企业信息库安全系数,为更多企业用户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信息安全咨询服务、应急安全处理及预警体系,为实现公共资源安全的共享共用,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质量,应推动其传输媒介的构建,进而提升传输效率。应不断完善通信技术设施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宽带速率的提升,促进多方企业用户如工业园区、中小型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宽带接入速率,以此实现生产型与消费型服务企业的高速专线服务。 建立物流网、车联网与互联网协同发展渠道,创新机器通信终端(M2M)的构建。引导合理布局信息数据中心,推动多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支持高速云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加大内容分发网络的应用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网站平台的设计、增加宽带与扩容服务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网络骨干连接点的流量疏导作用,完善网络之间的互动联结机制,深入优化互联网架构,更加完美地实现网间宽带的新增扩容。通过优化信息服务传输介质,提升信息网络传输效率,为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提供一个物质基础。

(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支持信息服务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方式,不断丰富信息产品类型及提升利用率,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龙头企业在业务特色、创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断与客户信息外包合作,借助并购方式,优化信息服务产品,对接多元化信息发展需求产业,积极向国际化经营靠拢。针对云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并购具有成长性优良、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服务企业,开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借此获得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提升国际信息服务业竞争水平。支持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绿地投资与技术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生态体系。应结合多领域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新兴市场,如并购、入股等。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为我国信息服务业企业对外贸易提供更多机遇。应充分对国外贸易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引入到构建的信息服务器端中,并进一步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多个数据源集合为共享、统一模式存储的数据仓库。目前,应在技术层面多加投入,如涉及数据互联、调度、转换及监控等方面。在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中,数据存储涉及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两大类。静态信息数据包括设备与线路信息,动态数据涉及客流信息、物流信息与需求信息等方面。由于这些数据采用格式不同,需要经过数据转换、规范化、重新组织,存储到数据仓库,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以此为信息交流平台需求方与供给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数据采集与筛选还应从不同业务子系统中提出所需的信息资源,加以转换、规范、净化,转载到数据库中,融合多渠道、差异化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从而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