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融升投资管理范文

融升投资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融升投资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融升投资管理

篇1

关键词:财产组合 投资管理 金融衍生产品

1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背景条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我国国内居民年收入总值不断上升,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同样如此,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之下,互联网与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者急速上升,从而促使了我国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主要是借助了互联网与计算机平台,在传统金融行业以及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基础上,通过包装、上线、组合、营销、推荐等方式,使其呈现在众多投资者的视野当中。虽然互联网金融极大的方便了当代我国投资者、借贷人的个人需求,也促使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拥有了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监管缺陷,从而致使了大多数投资者或借贷人在参与网上投资,或借贷时承受了较大的风险,无法通过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所能够带来的利润加以弥补。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减少了当前我国投资者与借贷人利用上述平台从事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由国家、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的。但是,作为一家企业或者一名金融领域保荐人,其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给予投资者与借贷人相关的提示与指引,从而更加易于帮助其在面临风险及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以金融机构、金融企业、投资公司及从事金融领域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选择财产组合投资,并对其加以科学管理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努力来提升我国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完善程度,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我国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及金融衍生品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现有居民、企业所选择的财产组合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居民、企业所选择的财产投资组合结构存在着较不合理的现状。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主要变现与我国居民及企业不能够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理性的思维和谨慎的态度对其加以对待,这就导致了我国居民、企业在搭配投资组合时,经常会使用总体风险较高的投资搭配。加之,其对于产品组合的估值、风险评估、收益转化等方面环节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居民及企业经常会由于投资搭配途径不对给其带来较为严重的资产损失、资产流动性下降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中缺乏对金融及衍生产品领域风险的量化,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这就导致看得见、摸不着的风险流入市场,而投资者凭借着靠运气的理念,加入到对上述产品的投资中,就会造成其蒙受财产损失;第二,我国市场开放性程度不断增加,但是对于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而言,却并没有加以管制。这就导致了我国市场当中的用户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跟风惯性,当某一种金融及金融衍生品估值、涨幅极大提升时,就会导致大多数的投资者跟风购买,而忽略了对上述财产组合搭配的评估与判断。

2.2我国现有居民、企业在从事金融衍生品投资中缺乏理性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我国居民、企业现有所选择的财产组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之外,针对我国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投资与交易管理现状,还存在有居民与企业在投资时缺乏理性的问题。这一缺乏理性主要体现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上一部分当中所提到的针对风险缺乏理性的认识,过于跟随市场动向调整自身财产组合搭配,或者是选择某一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而极大的忽略了其背后所产生的风险;第二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而言,我国大多数居民、企业对其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了解与研究。金融衍生品与传统金融产品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也可以说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这就致使了大多数的投资者盲目的认为其多年从事金融产品投资就具备了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经验。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两种产品之间具有在风险、内容、业务开展形式、投资操作方法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为此,依旧保持老观点思考问题,将会使这些投资者在投资过程当中面临较大的困境。

2.3我国现有企业缺少风险意识,在风险管理方面较为薄弱

另外,我国现有企业在从事金融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时,同样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缺乏主要体现于我国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上述两个方面现状的存在下,就致使了当前我国企业在从事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过程当中,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其一方面不能清晰的认识到风险,并保持谨慎、科学、博弈的思想去看待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利用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的确立风险的大小、内容等,从而无法针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而言,由于其投资期间长、涉及金额多。为此,在对其进行投资管理时,要严格的注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且需要不断针对风险问题、环境现状等综合考虑,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这就给当前我国从事金融及衍生品投资的企业制造了较大的压力。

3对提升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科学化的建议

3.1在可容忍风险程度下,对财产组合结构进行科学化调整

基于上述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代居民以及企业对现有用于投资财产的分配并不使十分科学。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财产的组合方式,将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并促使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增加。为此,作者认为我国投资者应当对其现有投资组合进行充分的调整。在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时,首先应当保持其用于投资个人财富的份额,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通常选择投资的个人财富或企业财富在其总可供分配财富当中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左右。除了对于投资数额进行科学化的调整之外,我国投资者还应当对其现有的投资搭配组合进行调整。在进行投资时,切忌不要将全部资金用于某一金融产品的投资当中,而是应当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进行投资,从而能够利用不同资本市场的动态变动来很好的规避风险。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高额风险与高利润的趋势下,应当对居民现有投资的财富进行科学化的分配,谨慎对待来源于金融衍生产品领域风险,可以适当利用保利增值的利率产品,将投资者的整体投资风险降低在其可以忍耐的范围之下,从而使其进行投资的战略规划更加稳健。

3.2提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居民、企业的风险意识,使其客观看待风险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科学搭配之外,在进行金融衍生品投资时要明确来源于该产品的风险,不要盲目被其高额利润所吸引,而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为此,我国投资者就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认清风险来源的渠道,其可能来自于自身操作失误的风险,也可能来源于个人心理的风险等。从根本上认识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可以让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中获得更高的利润收益。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而言,其更加需要投资者保持谨慎的思维与灵活的头脑,其不仅受到资本市场、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涉及到实体经济市场中企业减产、企业改革等多个概念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投资者应当从全局的角度来对风险进行把握,以战略的视角来思考其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升他们对待风险作出决策的成功几率。

3.3加强企业风险危机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另外,我国企业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主体,其拥有更加充足的资本金用于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运作。并且,居民个人投资也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产能调节分配等方面拥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我国企业就应当建立其自身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一方面需要对获取金融衍生品市场信息变化的源头进行准确的判断,避免被小道消息的传播所误导,另一方面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生产与供应的参与者,应当给予我国投资者一定的警示和指引,从而促使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合理与健康。

4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市场经济的浪潮极大促进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上,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视角。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市场都在朝着与世界相互接轨的方向发展,从而给予了我国金融行业、银行行业巨大的发展契机。诸多新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给予了我国金融领域研究巨大的信息。投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被广大居民群众及企业广泛的采用,以求得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兴金融行业的发展虽然给予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给我国大众及企业带来了诱惑,但是不注重风险的财产组合搭配、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管理、不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等均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并且使中国金融市场存在有较多的问题。为此,作者结合当前我国居民、企业的财产投资组合管理现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现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1)在可容忍风险程度下,对财产组合结构进行科学化调整;(2)提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居民、企业的风险意识,使其客观看待风险;(3)加强企业风险危机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通过上述对策与建议的提出,谨此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我国居民、企业在投资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传统金融产品时取得更大的收益。参考文献:

[1]田剑英.家庭金融理财产品的比较分析[J].浙江统计,2006(01).

[2]谭春枝.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2005(03).

篇2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名录(七)

广州市绿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郭伟洪

企业注册号:440103000099593

注册资本(万元):100

经营范围:环保工程设计及安装服务

乐昌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小林

企业注册号:440281000000373

注册资本(万元):688

经营范围:房屋建筑、维修、道路维修、土石方工程、室内、外装修、装饰工程、水电安装

名辉家具(珠海)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宝川

企业注册号:440400400034782

注册资金(万元):3000

经营范围:生产和销售自产的各式铁木家具、木器制品、椅子、沙发

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马庆宣

企业注册号:440582000006842

注册资金(万元):1100

经营范围:货物、技术进出口,生产、加工、销售:服装,针纺织品,皮革制品,卫生用品类,批发、零售:日用百货,家用电器,五金工具

江门市新会区华隆制衣厂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黎荣添

企业注册号:440700400026169

注册资金(万元):1972

经营范围:生产各种针织、梭织牛仔布服装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剑麻制品厂

法人代表:陈贵全

企业注册号:440807000000420

注册资金(万元):880

经营范围:剑麻地毯、水草地毯等其它麻制品的进出口业务

广东科域资讯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刘勇

企业注册号:440682000133072

注册资金(万元):1100

经营范围: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通信综合集成系统网络设计、开发、安装,通讯设备及配件的销售、维修等

茂名建筑集团第三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黄华柱

企业注册号:440900000004479

注册资金(万元):2174

经营范围:房屋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市政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土石方工程、水电安装、装修工程

肇庆市东景华府房地产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冯旺娣

企业注册号:441200400000604

注册资金(万元):814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海格国利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翟波

企业注册号:441300400012538

注册资金(万元):600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放声设备(数字音响、车载影音产品),MP3、MP4、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等

兴宁市卫星家居装饰中心

法人代表:王卫新

企业注册号:441481600162928

注册资金(万元):10000

经营范围:批发、零售五金、交电、灯饰

陆丰市金长城酿酒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林向民

企业注册号:441581000000889

注册资金(万元):238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白酒、黄酒、配制酒、果露酒

阳江市欧派生活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林保强

企业注册号:441700000031996

注册资金(万元):300

经营范围:产销刀具、厨具;批零:塑料、金属材料

龙川矿泉水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谢秋芳

企业注册号:441622000004090

注册资金(万元):800

经营范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系列产品生产及销售,包装容器类产品注(吹)塑生产及销售

中山市威特电机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吴炯华

企业注册号:442000000122794

注册资金(万元):250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电动机、电泵、机电产品及原材料

清远市清城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法人代表:潘防开

企业注册号:441805000001372

注册资金(万元):2405

经营范围:叁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东莞市东保纸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黎松柏

企业注册号:441900000073611

注册资金(万元):元) 300

经营范围:产销:瓦楞纸、挂面纸、卫生纸等

广东博宇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余炳炎

企业注册号:445122000010084

注册资金(万元):3688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水族器材、机电产品、自控设备等

揭阳市创盛鞋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黄贵亮

企业注册号:445200400003639

注册资金(万元):188

经营范围:生产各式鞋类、塑胶制品、五金制品、化工原料

广东十二岭酒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杨家权

企业注册号:445300000006575

篇3

新时代信托·“恒新3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产品介绍

此款信托投资于一定数量的金融股权收益权,或投资于以金融股权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信托受益权,或发放信托贷款,到期由交易对手无条件溢价回购上述权益或偿还信托贷款。此款信托计划预计存续五年,预期年化收益率9%,投资起点300万元,发行规模不设上限,募集时暂定为人民币 20亿元。收益分配方式为自加入信托计划日起满1年。在风险控制方面,新时代信托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金融股权质押或信托受益权转让或优质企业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点评:此款信托收益率为近期中等水平。产品优势在于:1,收益可观,流动性好。受益人预计年净收益以所签署的新时代信托·恒新3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年化预期收益率及信托净收益支付公示”为准。新时代信托根据当期市场,合理制定开放期受益人预计年净收益率。2,主动管理。新时代信托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金融股权投资管理团队,建立了成熟的金融股权投资风控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优质金融股权项目。3,风险控制出色。为了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此款信托计划的稳健运行,信托资金禁止投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此外新华信托延续了优质的风险控制传统,自2004年新时代信托开展信托业务以来,管理的信托计划全部到期清算,未发生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事项;当前存续的信托计划未发生能够引起兑付风险的风险因素。

中铁信托·千里走单骑酒店装修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

产品介绍:此款信托投资期限为24个月,预期最高收益率为9.3%,投资起点为100万元,自然人投资者人数不超过50人;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其中100(含)-299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6%,300万(含)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3%。发售期:2013年8月29日至2013年9月29日,售完即止。

点评:信托资金以贷款的方式发放给腾冲腾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其位于腾冲县的腾冲千里走单骑温泉酒店及商业街的装修,信托到期由腾冲腾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本付息以实现信托资金的退出。千里走单骑温泉酒店坐落于腾冲县市中心,是一家高规格的五星级中式园林酒店。其中一期为酒店及自助公寓建筑,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二期酒店及商业街建筑面积38858.05平方米,集娱乐、酒吧、旅游购物、特色小吃及精品商店于一体,建成以后将成为腾冲城娱乐购物的一大新兴亮点。目前二期主体工程已大部分完成封顶。在风险控制方面,此款信托拥有三重担保。中铁信托每季度在公司网站和营业场所本项目管理报告,向投资人报告本项目管理运行情况,保证投资者能及时了解资金使用和管理全过程,放心投资。

汉易优信二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

产品介绍:此款信托计划向项目公司四川省阳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阳鸿客车)、四川中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中星电子)发放信托贷款,基金规模为5000万,其中管理人出资 10%。最低出资金额为20万元起,以10万元为基数递增。20-90万元半年预期收益率为9%,一年为10%;100-190万元半年预期收益率10%,一年为11%;200万元以上半年预期收益率10.5%,一年为11.5%。

点评:在收益分配顺序上,投资人(LP)出资优先分配,基金管理人(GP)出资劣后分配;基金才去现金分配方式;收益分配时间为到期还本付息(GP按预期收益率溢价受让LP份额,确保其权益实现);基金期限1年,每半年分配一次收益。产品优势为:1,公信力强。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由双方在信托合同中约定具体投资方向,全部资金在专用资金账户中运营运作,通过信托公司平台定向投资于项目方,并在中国银监会备案,具有极强的公信力;2,安全性高。多重担保与增信措施,基金管理人及资产受托管理人采取严格有效的风控措施;3,收益率高。本产品预期收益率处于市场同类产品上游水平;4,流动性强。本产品期限灵活,每半年分配一次。

P2P产品

邦融理财·融益贷

产品详情:“融益贷”是邦融理财开创的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民间融资第三方理财产品。“融益贷”提供最优的理财服务以及合规合法的投资理财,并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回报。

点评:融益贷也是一种不动产抵押借贷风险管理模式,邦融理财为融资方嫁接投资人,全程协助办理各项借贷手续,在短时间内解决融资人的资金需求。产品特点为易融资、易贷款。“融益贷”集小流于大成,广泛汇集市场上的闲置资金,闲置资金100元也可以理财投标,抵押放款简易,风险可控,成功实现P2P,成为市场上不可多得的融资以及投资利器。

银行产品

南充市商业银行·熊猫理财“节节升”系列

产品介绍:熊猫理财“节节升”系列12079903号理财产品计划成立日为2012年9月18日,适合于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及进取型机构客户及个人客户,产品期限为10年。1天≤投资期

点评:产品特点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收益率稳定、购买方便,收益率完全能满足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品种丰富,为闲置时间不确定的投资者提供了高流动性、较高收益的理财方式。

中宏“金裕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

产品介绍

此款保险产品为生死两全保险,投保年龄范围为7天-55周岁,保障期限至100周岁。公司每年将根据分红业务经营状况派发红利。

点评:中宏“金裕年年”两全保险分为A、B两款,其中中宏“金裕年年”A款保险产品集快速给付、退休贺寿、终身年金、流动性强和简易核保于一体,旨在为成功人士提供财富保障、财富积累和财富传承。客户可以从第五个保单周年开始至59周岁每年领取保额5%的保单现金利益,获取灵活现金流贴补日常生活重大支出;中宏将于客户60周岁送上100%保额的退休贺寿金;客户更可以在61周岁至100周岁止(期满)期间,每年获得15%保险金额的津贴,充分保证退休生活品质。新产品还新增了多种短期保险费缴付选择,同时免除保单体检以简化投保程序,中宏还将根据经营情况进行保单分红,便于成功人士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完成其人生的合理财务保障规划,财富尊享一生。

中宏“金裕年年”B款新产品,为处于家庭责任重心期的人群度身打造,集快速给付、退休贺寿、期满贺岁、流动性强和高额保障于一体。旨在为面临赡养父母、养育子女以及筹划自身未来养老等各种压力的中产家庭人士,提供一款兼顾周全保障、灵活现金流和补充养老的上佳保险理财产品。

平安优质成长中小盘股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产品介绍

篇4

技术面对国内市场的支撑

月线上看,道琼斯指数中期有向上突破历史新高的趋势。这是市场对国内市场中期的极大支撑也是强有力的做多因素支撑。美元汇率形态上从大的格局来看处于下跌中继,有继续向下刷新历史低点的趋势。

美国从基本面上也需要大量印制钞票来解决经济层面的问题,基本面与技术面都支持中期美元继续走低。反过来则支持道琼斯指数中期有望继续刷新历史高点,美元与道琼斯指数具有翘翘板效应。

资金面不缺乏

流动性泛滥是当下也是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必然,任何经济问题最终都是需要资金来解决。当各发达国家缺乏足够资金,必然大量印制钞票来解决问题,这是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从国内看,我国的情况要比其他国家要好很多,在全球都在谈扩张货币政策时,我们却选择相对紧缩政策就足见实力了。这样的政策并不会让市场真正缺钱,藏富于民在当下并非神话,尤其是在江浙一带,那里的民间资金稍微一被激发,对资本市场就带来实在的“弹药”支持。

未来经济向好是做多的能量

在笔者的投资体系中,有句话是核心思想之一,那就是:“做多做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方的利益最大化。”期指时代,最终把握什么方向最赚钱?3000点跌一半,也就1500的差价而已,而且这里的跌幅是有限度的。涨1倍则3000点,如果是2倍、3倍甚至10倍,空间几乎是没有顶的。

在期指杠杆放大效应下,对于资金而言,两栖作战其利益更是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只要条件允许,最终肯定是强烈做多利益驱动市场做多。期指上市至今,还没一波真正大的行情,随着机构的深度介入,未来一波大行情的概率非常高,这也是时代背景下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谨慎灵活把握大格局

总体来看,今年的市场将会震荡向上,阶段性会像兔子蹦跳一样大幅波动。上证指数极限低点为2300~2500点,最高可冲高到3500点以上。投资布局上,房地产板块整体处于战略建仓的时机,尽管不排除还可能有10%~15%的跌幅,相对风险已经充分释放,股价处于相对低位,近期的走势更是涨跌互现,未来很有可能出现阶段性行情。此外,钢铁股前期跌幅大,容易引起躁动,很可能会成为今年股市的黑马板块,资源品上涨会引发钢价上涨。这两个板块适合中线资金布局。

农业股值得阶段性重点把握与关注,近期已经有所动作。世界粮食危机、北方干旱、气候异常以及政策倾斜等都是大背景,农业股很有可能出现一波阶段性行情。一些拥有丰富资源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如新中基等值得重点关注。

篇5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但斌与《投资者报》分享了他在坚守价值投资过程中的经验,并对白酒股争议、价值投资的逻辑,以及未来的股市行情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T:持续牛了十来年的白酒行业,最近半年来不断遭遇“攻击”,从塑化剂风波到中央整治三公消费,再到上周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发改委重罚,可谓“祸不单行”,舆论汹汹。二级市场上,白酒股更是节节下挫,目前为止,这对你的收益有多大影响?

D:这可从2012年我们的净值变化看出。2012年7月13日平安・马拉松的净值为149.43;2012年7月16日中融263・东方港湾1期净值1.0739,当时茅台均值差不多在260元附近。但随着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茅台受到塑化剂风波与中央整治三公消费等影响股价大幅下跌,对我们的净值表现影响比较大。但之所以我们的净值在茅台如此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反而创出近期新高,是因为我们组合中其它的股票,在这轮上涨行情中表现更出色。我们的整个组合,除去茅台外都在创出历史新高。

T:有人认为,白酒目前遭遇的窘境属于黑天鹅,无法预测,但也有人认为对于快速膨胀并积弊已久的白酒行业,“这场风波是迟早要来的”,你如何看待这场风波?风波之后白酒行业会不会浴火重生?或者发生某些分化?

D:我们能在茅台上坚持十年,最根本的思考逻辑是茅台之所以这么多年价升量增,最根本的原因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提升的追求。三公消费是需求的一部分,但只是次要原因。国强民富的结果必然导致对中华民族酒之精华国粹茅台的需求。而且我们认为如果三公消费得以控制,政府更清廉有效率,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好,百姓更富裕。如果这个创造财富的过程不被中断,白酒这类消费行业依然会得到快速平稳发展。2012年和2013年,绝不是终点更不可能是拐点。

T:作为价值投资的中国践行者,你获得了“中国巴菲特”的赞誉,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最近有关“白酒股神话”破灭的讨论,又将你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甚至断言,重仓茅台的但斌将不得不面临“成也白酒败也白酒”的命运。你会改变对白酒股的价值判断吗?为什么?

D:我从不承认“中国巴菲特”的赞誉,我在博客与微博里,一直强调我只是一个真诚、热爱生活的普通投资人。我们过去十年不仅只在茅台上获利巨丰,还在腾讯、张裕B、上海家化等等股票上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最近也有人质疑为什么我们在茅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净值还在上升?从净值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我们组合中其它选择的功力。我相信重仓白酒不会败,影响也是短期的,而短期的影响不会改变我们对白酒企业的长远价值判断。

T:你说过,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坚守。但这种坚守也引来了一些嘲弄,比如2008年股市崩溃时,在地产、银行等周期股的坚守曾让你很受伤。现在,不少在塑化剂风波之后选择离开的前茅台的“坚定持有者”,开始嘲笑“上甘岭上只剩你和美军作战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坚守的?价值投资一定要坚守吗?坚守的边界又在哪里?如果继续选择坚守,会不会担心成为你坚守的第二次滑铁卢?

D:2008年我们反思错误,我们认为周期性行业在经济危机中坚持是有很大问题的,高杠杆类企业常常会导致戴维斯双杀局面出现。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对能穿越周期的消费类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与投资。2009年6月之后我们逐渐调整了思路,我们的净值也从低点上涨了约140%。另外,反思的还有估值与持有问题,这个我们在《2012年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工作总结与展望――玫瑰底与最漫长的牛市》中有详细论述。

T:不管是在茅台上,还是在广药上,当你所持股票遭遇市场的责难或者引发争议时,你都会挺身而出,说一些有利于这些公司的话,甚至为这些公司鼓与呼。有人认为,这是屁股决定脑袋,作为利益相关人,你应当避嫌,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影响市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D:不同意!正是由于是长期投资人,是股东,对企业比较关心,研究得比较透彻,知道一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才更应该在企业被外界误解的时候挺身而出,说出事实。但反对无中生有!只需要陈述事实,坦承事件的原委。

T:人们常说,知易行难,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常常遇到“言必价值投资”的人,但真正践行这个投资理念的人却少之又少,而运用价值投资理念赚到钱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价值投资践行者,你认为在中国A股市场践行价值投资究竟难在何处?价值投资的根本逻辑在哪里?又应当如何践行价值投资?

D:价值投资的根本逻辑是找到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共赢点。但在任何一个市场践行价值投资都难,否则就没有芒格说的“你看伯克希尔在全世界已证明如此成功,但模仿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大意)”,这可能与人性有关。坚持本身并不容易,一路上涨坚持容易,遇到问题坚持就需要很多深邃的思考了。

我说过有的人从来没有真正坚定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就像现在的茅台,在上甘岭上战斗的只剩我一人了,是开玩笑的话,但也符合一些实际情况,身边的许多原来信誓旦旦的茅台投资人确实在茅台最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都跑了。跑了也没有对错之分,想说明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对投资人,持有一个好公司,坚持本身都是最难的事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铁杵磨成针,说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T:去年上证综指跌到2000点左右的时候,您断言“玫瑰底”来了,并预言A股市场将在未来10年里发生一波波澜壮阔的慢牛行情。如果这波漫长的慢牛行情真的发生了,你最看好哪些行业?又基于什么样的逻辑?

D:我们还是看好消费、医药和互联网的平台类企业。我们认为这是贯穿未来十年甚至更久远岁月的一条投资主线。这是强国富民和老年化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篇6

谁都不讳言,这是一个迷茫的时刻,一方面,P2P网贷平台(以下简称P2P)倒闭、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则是无论是巨头抑或草根纷纷挺进P2P领域,分享互联网金融这块诱人的蛋糕。

一时间,左手新闻是“跑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目前,我国P2P网贷发展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不少问题平台存在资金实力不足、风险控制差、期限错配、刚性兑付等问题,“跑路”事件频发;右手新闻却是“进入”,近期的风投密集入驻P2P,让这个本就不平静的行业再起波澜。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之星以千万元投资网贷平台银豆网;积木盒子也宣布其完成了由小米领投的3718万美元的B轮融资。在风司的带动下,不少传统行业也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介入P2P行业。

大浪淘沙,P2P企业何以胜出?

跑路潮涌

P2P突然成了“短跑”健将。

网贷之家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P2P借贷平台已近750家。今年5月就有8家平台跑路或关闭,包括马上有钱、日升财富、信誉财富、中信创投、股民贷、仁信贷、威泰创投和弘昌创投等。进入6月后,先后有6家P2P平台出现跑路现象。P2P跑路也首次在北京范围内出现。首先是上线仅4个月的“网金宝网站”人去楼空,据悉该网站涉及金额超过2.6亿。随后,北京出现的第二例跑路案例为北京融信宝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失去联络”。受害投资者约600人,涉案金额约8000万元。

其实,作为一类准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时期P2P平台理应紧缩银根,否则要面临坏账增加的风险。但同时,作为一个新兴业态,众多资本、热钱又涌入P2P领域,逼迫P2P机构逆势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以外向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的地区出现P2P “跑路潮”。

在浙江,2014年10月就有万通财富、如通金融、融益财富、朝助创投、浙江传奇、银坊金融等6家P2P平台跑路,涉及投资人资金5亿多元。

对于P2P跑路者,媒体梳理出五种类型:纯诈骗平台、非法集资、搞资金池、平台自行担保、单人借款金额大导致经营风险。简单说,目前出现跑路的原因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因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中断,和对市场的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被跑路”;另一种则是从起初就抱着诈骗的心态,在监管不明朗的情况下钻空子。

一时间,P2P几乎成为了旁氏骗局的代名词,不可否认,开办一个P2P平台门槛很低,而且由于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很多不法之徒或是别有用心的人士的确有着投资几万元买个网站,通过审批,然后以超高回报率吸引投资人,圈一部分钱,借新还旧,不断循环的模式,而一旦出现问题就跑,目前披露出来的一些不法分子的手法绝大多数都是先用投资人的钱支付利息然后再疯狂吸收资金,最后就成了非法集资跑路的翻版,当然也有部分所谓做大的公司在搞资金池等行为,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而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出现困难乃至跑路。

最大隐患

针对P2P行业的乱象,今年4月,银监会首次对P2P提出了“四条红线”底线监管思路:一是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不过若是把跑路的P2P当作所有的P2P,显然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毕竟,P2P作为一种金融形态的存在必然有其自身的缘由和生存的土壤,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P2P才是“合格”的、安全的和值得投资的。

P2P好不好,靠不靠谱,首先要看公司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投入程度。

业内人士都知道,P2P的好坏要看其所拥有的项目资源是否丰富、可靠,对企业贷款有足够基础数据、对企业、个人有足够的征信数据等等。而且,对于数据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一般而言,要有7年以上的数据库,这些看似很简单,但对于一个P2P公司而言,这是基础,也是最大的前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而且这是一个“无底洞”。

数据丰富的P2P平台可以利用数据锁定精准人群,在选择客户中可以结合数据预测出潜在投资意愿和倾向,在投资人选择了P2P平台的服务后,还可进一步根据投资人更为详细的信息,提供更合适的服务。同时,P2P平台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资质合适的借款人,利用借款人授权提供和P2P平台主动搜集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巨大且永久的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P2P平台能够更加严谨和高效地为借款人进行审核,这对于以风控为核心的P2P行业而言至关重要。

平安陆金所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楷模,陆金所依托独立开发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整套风险评估模型与依托平安综合金融资源所构建的资源基础,通过“政策、分析、模型”的三元组织架构实现了对用户数据的有效梳理与应用,并与进件验证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所构成的三道防线,实现以精准分析为驱动的“外科手术式”的风险管理。

在P2P跑路的众多原因中,信息不透明是触发道德风险的最大隐患。所以,平台想要在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基本,也是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基础。

既然说到透明,就不得不说,P2P能纳入征信将至关重要。目前P2P平台尚无法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各平台信息不共享,也导致平台无法获知借款人多处借贷的情况。很多P2P希望,央行制度设计和行业先行探索能有机结合,将P2P平台早日纳入征信系统。

篇7

关键词:造价咨询;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基建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建设投资快速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承包商队伍的大量涌现,打破了国家为单一业主,国有施工企业为唯一承包商的格局。业主和承包商利益对立局面的出现,客观上要求第三方公正地提供双方能够接受的工程建造成本,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造价咨询业和造价专业人士的管理已有法规、条例出台。1996年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开始起步,当时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干预和保护。2O02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工程造价咨询业走上了“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行业管理模式,正式同政府部门脱钩。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结果,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约6500个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约有59000人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2011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共有23710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的基础建设投资日益扩大,目前我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造价咨询业务收入已达到300多亿元。

二、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造价咨询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起步较晚,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监管不力,市场竞争无序

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同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的法律、法规建设也相对落后,还没有一部有关工程造价咨询的专门立法出台,造成了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没有良好法制环境的局面,影响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也是造成咨询机构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反应在建设单位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效果,其次反应在建设单位总希望花最少的钱把事情办好,这就导致一些中介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提供咨询服务的价格压到最低,相关协会及物价部门关于造价咨询行业的收费标准基本未得到贯彻执行,低价中标必然导致投入的人员数量减少、质量降低,进而影响工作质量,更不用说服务质量了。甚至有些造价咨询企业还通过靠关系或行政干预等方式来获取业务,最终造成了造价咨询行业的无序竞争状态,而在中标后为了获取利益则一味迎合委托方意愿而违背了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目前国内相关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并未实际起到效果,市场竞争混乱。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员培训不到位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造价咨询机构为了获得咨询业务而不惜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微薄的利润导致机构内资金积累慢、效益差以及员工收入水平低等后果,最终进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恶性循环;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往往是懂工程则不懂经济,懂经济则不懂专业技术,虽部分人员看似“一专多能”但在遇到工程索赔等棘手问题前仍是束手无策;很多企业只重视业务收入的提高,忽略了员工培训及业务水平提高;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差,往往在利益面前不能坚持原则,导致其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因缺少经济、商务以及法律等专业知识而离复合型人才相差甚远,制约了造价咨询服务领域的扩大、执业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服务范围狭窄,缺乏竞争力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一般规模较小,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咨询服务范围窄、深度浅以及竞争力差等问题,一般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工程标底和预结算编制或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经济评价、工程设计造价分析以及索赔等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咨询服务则很少涉足,同时造价咨询机构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和服务手段科技含量少等状况,很多公司虽办公设备齐全,但未能发挥其最佳使用效益,以上状况导致在造价咨询市场内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造价咨询企业的进入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大量业务机会。

三、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及行业监管

加快立法进程是实现工程造价咨询发展的重要条件,立法部门应加快有关工程造价咨询的立法进程,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体制管理改革,为工程造价咨询发挥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确定和控制作用提供条件。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机构资质管理,从严管理市场准入和清出,对某些技术水平差的单位,该降级的降级,该处罚的处罚,该清出的清出,优胜劣汰。对超越资质等级和资质证书核定范围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要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咨询质量。对咨询成果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使建设单位在选择咨询单位时有借鉴意义,同时要尽快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咨询单位招投标制度,从而促进咨询机构提高业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行业协会要积极加强行业自律、自治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中介机构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中介机构积极开拓业务,提高业务质量,促进内外交流。制定有关造价咨询质量、服务费用的行业规范及执业纪律,教育全体执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进行有序竞争,严禁降低收费标准进行恶意竞争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违反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执业人员的处罚力度, 实现优胜劣汰,营造良好的执业氛围,不断提高工程造设,一定要以合同方式明确办公生活场所以及设施的双方义务。

(二)注重人员素质培养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活动本质是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其产品质量与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对任何机构来说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咨询服务队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在造价咨询领域,从业人员应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同时对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管理以及商务、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即应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为一体,同时也应注意培养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咨询机构应在时间上给予保证,经济上给予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及发展机制,部分机构内常常出现员工抱怨工作压力大,上司只关注工作业绩,而不关心员工待遇,而领导则总是感叹人才难觅,甚至员工认为机构对其不充分尊重、信任及肯定而导致员工对机构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要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晋升机制,对所有的岗位要明确权利、责任、义务,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调节作用,这样才能为长时间的留住人才建立最重要的基础。

(三)拓宽服务面

在以后的工程造价咨询工作中,咨询机构应积极拓展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竣工决算等的全过程造价咨询相关业务,主动扩大机构的服务面,真正实现在微观层面上为委托方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咨询及项目管理服务;在机构内部应吸纳技术、经济、法律及管理等行业人士,以便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行业,实现人才的有效配置并提升内部人才结构,提高造价咨询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造价咨询行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政府加强对造价咨询行业的正面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造价咨询企业在拓宽服务面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加强人员培训,确保造价咨询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奕美.香港工料测量师与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9.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怡禾

企业的经营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经营的采购、生产、销售、检验、财务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关措施,使其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过程。经营管理的好坏,对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今市场更加规划和透明,依靠价格、政策等外部优势提高竞争力的机会越来越小,更多的需要依靠企业的内部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因此,对于管理者,强化企业管理措施,就是其最重要的工作。怡禾实业有限公司由一家单一小型企业,短短几年时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家以工业用呢、房地产开发为主、同时涉足饮食服务、现代农业、投资管理、现代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年超值超过两亿元,上交税收近六百万,其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决定性因素。通过对该企业成功的经验分析,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制度,就失去的遵循,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为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这也恰恰是民营企业所缺乏的。怡禾公司创立之初,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较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学会“丛林法则”,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和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完善了企业生产、质量、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从而使企业发展得到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加快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民企企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就是因为代工企业太多,没有自己的技术。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舍得投入资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如应城市天润产业用布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的大好时机,公司管理层果断抉择,充分利用湖北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努力,企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不断攀升。2013年应城市天润产业用布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应城市仅有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国家正在推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这也是千千万万民营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三、实现经营多元化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有利于经营风险分散,提高安全性;有利于完善企业经营的产业链,通过新业务开展,促进原有业务发展,从而达到互融共同、相互促进的效果。纵观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无不是多元化经营。怡禾公司管理层也深知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性。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公司开始战略布局,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营扩张和资本运作:于2005年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并将传统主业工业用呢剥离出来全部转移至新公司应城市天润产业用布有限责任公司,专注房地产开发,并越做越大,在应城地产行业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当国企“应城宾馆”经营不散行将倒闭时,对其进行了整体收购,顺势进入了饮食服务行业,通过改制和改革,新的宾馆“应城禾丰宾馆”一举扭转了老牌国企经营不散的局面,从而使企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投资、并购、重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因此湖北卓晟投资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为企业投资提供咨询管理。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其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管理层又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投资成立了湖北正能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在应城汤八线南侧建立起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生态园。目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很多企业因资产抵押手续不完整或实力有限无法从银行贷到所需的经营资金,国家正考虑改革金融领域,开放民间资本,成立民营银行。企业又向金融也进军,成立了应城市信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让企业闲散资金发挥经济效益。可以说,多元化经营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一条捷径。

四、大力引进人才和建立激励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强的推动力。不管是经营管理,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人才作为支撑。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而要在人才方面做文章,关键还是要招好人才、留住人才。怡和公司是一家重视并以人力资源制胜的企业,公司相信企业的拓展速度取决于人才产生的多寡。因此,公司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才储备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以让每一位员工清晰并量化自己在怡和的短、中、长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怡和通过引入市场导向,并高于市场导向的人才价值定位系统,不拘一格地以品格选人为基础,竞争及能力练人为方式,清晰并量化员工发展途径及标准。员工靠能力来获得晋升,公司以发展来留人,强大的人力资源及人才开发管理运作体系是怡和的致胜之道。公司确定希望员工达到的目标并量化,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实行科学的收入与考核挂钩指标,奖优罚劣。怡和的企业目标与员工发展相结合,从员工自我实现、受人尊重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有效地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忱和绩效潜能。为了留住人才,该公司对核心团队成员除给予分房和配车外还及时给他们排忧解难,包括工作关系、工作压力、岗位能力、培训需求、生活问题、家庭问题、心理问题、个人成长等,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员工有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干部和技术队伍,这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五、加强人才培训与发展

人才培训工作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动力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续动力支持;是员工成长的充电器,让员工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该企业建立了实用完善的培训体系、编制专项培训预算、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全面推进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分四个部分实施:包括文化与战略、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治理技能。在培训时间上,力争做到全年人均脱产学习时间累计达到十二天,即保证月均有一天的学习时间。在培训层次上分为四类:包括高管培训、中层培训、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在培训性质上分为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晋升培训。在培训渠道上分为岗位实习、业余自学、课堂培训、外派培训、与大学合作MBA培训、参观考察、企业交流、外请讲师、入职引导人、师傅带徒弟等等。在员工发展方面,制定行政和技术两条发展线路。行政方面可按工人、职员、主任、经理、总监、总经理、总裁的线路发展;技术方面可按工人、技工、技术员、助师、工程师、高工、总工的线路发展。两条线路可交叉并行,同等级别的治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人力资源部通过人才测评、个人培训需求调查、公司对岗位的要求等三个方面来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相关培训,保障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六、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支出,才能够赢得好的市场效益。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该企业非常重视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包括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技术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供需链成本管理等等。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利用功能强大的ERP软件,将成本核算和管理应用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各领域,通过全面预算将全年成本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再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加以改进,并将成本控制的好坏与部门奖惩和员工的薪酬福利挂钩,使全员参与成本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经过多年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保证了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如果说人才、技术、资金是硬件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件,只有软硬件俱佳,企业这台“电脑”才能运转良好。企业文化能够凝聚起员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怡禾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企业发展的宗旨、目标、价值观,并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的显著位置。将企业发展宗旨、目标、价值观、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定成企业员工手册,并发放给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宣扬企业文化,并遵守各项行为准则。每天上班前抽一定时间宣讲公司价值观念和解决一些现场问题。定期召开员工思想总结会,进行自我评判并加以改正。每年度召开表彰总结大会,评选先进典型,让员工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每年节假日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又联络了员工感情。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一次旅游,放松员工身心。面对重大灾难,公司领导带头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学会感恩和回馈社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宏鹏.中国民营企业扩张问题研究[J].石河子大学,2013(06)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北汽集团;财务管控;财务公司

1.集团财务管理的功能定位

集团财务管理功能需要服务和服从于集团的核心功能。一是资本放大的功能,即通过多层次的控股及资本运作使一定量的资本能够带动和控制数倍的资本,从而集聚资源以实现战略目标。二是通过业务的协同和资源信息的共享,以实现集团知识的扩张,扩大业务规模,降低业务成本。三是通过投资及产业组合来抵御单一产业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和周期性风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集团在具有更大竞争能力的同时,也使其在规模增大的同时伴随着很多的弊端。一是由于规模巨大,管理链条伸长导致信息传递到总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越来越差。二是管理越来越复杂。三是与之相伴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适合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达到以下功能:发挥集团的共享、协同优势,规避集团的信息黑洞。

2.不同财务管理模式比较

根据集团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经营介入的不同,集团公司的模式分为财务管控型集团、战略管控型集团和运营管控型集团三种类型。

财务管控型集团,强调投融资管理的进入和退出、指标管理、财务报告、外部审计以及权益变动和收益分配职能。特征是总公对下的监控借助于外部中介机构,重点培植资本运作能力。

战略管控型集团,强调业绩管理和投融资管理、内审稽查、内控制度和会计政策、权益变动和收益分配职能。其特征是业绩管理的重点是指标考核,投资管理的重点是投融资权的盒子分配,内审稽查的重点是结果审计。总公司重点培植内外资金融通能力和建立从总公司到成员企业的集成数据仓库。

运营管控型集团强调集中核算和集中资金管理职能。其特征是业绩管理的重点是经营集团和资金调控。总公司的重点是培植集中资金结算和资金融通能力,建立集中核算,辅以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3.北京汽车适合集团化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选择

根据北汽集团化发展战略,以及集权与分权平衡,规范授权和控制的操作模式,形成近期可操作、中远期可实现的管理模式方案,北汽的集团管控模式是逐步由战略管控型向运营管控型转变。

3.1 要积极探索适应集团化建设的融资渠道,打造投融资平台,解决集团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

一是组建北京汽车产业发展基金,集聚社会资金以支持北京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投入少量资金来吸引和集聚社会资金,为北汽实现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通过优质资产注入和整合,组建了北京汽车股份公司,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三是组建北京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打造内部资金融通的平台。通过财务公司内部存贷款业务,在成员单位之间调剂资金余缺,打通集团与所属公司之间的资金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集团资金成本;通过集团的财务公司的汽车金融业务,促进自主品牌商用车及乘用车的销售。

3.2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升集团的财务管控能力

一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上,由集团根据发展战略,提出总的目标,据以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各项指标下达给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据下达的各项指标编制年度预算,上报集团审批。在预算监控上,集团财务部门根据各企业不同的特点,确定监控的关键指标,做好财务分析、反馈工作,与子公司一起研究改进措施。在预算考核上,确保子公司董事会确定的目标与集团考核指标一致;预算考核与高管层的工资、晋升挂钩。在内容上,将研发平台和资产管理平台除采用上述预算管理方式外,还应编制产品、收入、费用、项目、资金预算并纳入集团总部的预算。在时间上,逐步建立以季度预算为基础的滚动预算机制。

二是建立规范化的财务制度流程。在对集团各企业现有财务制度、流程和规范进行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集团统一的财务制度流程体系并分为集团管理制度和集团操作流程规范两种类型。集团管理制度是所有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的,确保集团政策下达的制度。而集团财务操作流程规范,是集团财务部根据一般的财务管理原理和企业的最佳实践的总结,对财务操作中的流程出台的指导性规范,这些规范代表了集团内财务管理的最佳水平,通过指导性规范,使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的目的。

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及风险监控体系。在获得所属企业的财务信息之后,大量的财务信息会使使用者无暇顾及或无所适从。因此,必须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并对财务数据背后的内容进行调研之后,才能使之成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北汽财务分析体系将包括月度、季度、年度分析及特殊事项分析四类,分析内容复杂程度和详尽程度依次递增,以满足决策者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在分析内容上、覆盖资产负债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及资金状况分析等内容。在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北汽集团的风险监控体系,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财务预警机制包括:选择重点监测财务指标;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四是建立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企业集团所属业务范围广,管理链条长的特点决定了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在手工条件下准确度差、实效性低,由此导致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经营活动失去控制的风险,导致整个集团的风险加大。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信息的实时掌握,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了集团的风险控制能力。北汽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控制、对比、调整审批的信息化;二是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子公司银行账户余额的实时监控和资金的上划与下拨;三是集团统一的核算报表信息系统。实现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实时查询,并实现预算与核算的对接。从而实现“预算、核算、结算”的三算合一。

3.3 通过集团财务组织机构的变革和集团财务队伍的建设来提升集团财务管控的执行能力

一是要对集团财务部及国资部的职能和内部组织体系进行调整,使集团总部的财务组织机构能适应集团资本运作和集团财务管控的要求。将国资部的职能进行整合后更名改建为资本运营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资本运营工作,改变目前涉及资本运营事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实现集团对资本运营工作的统一筹划和运作。

二是要加强对派出的关键财务人员的管理,实现财务关键岗位的垂直管理。制定对派出的关键财务人员的管理办法。明确派出财务人员的职责、地位、薪酬发放方式、汇报内容、考核方式等。

三是要加强集团财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建立财务人员信息库,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晋升、奖励等进行记录,为集团内财务人员的调配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建立对汽车财务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对不同级别的财务人员设定不同的学历、职称、经历等最低准入标准。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人员招聘建立备案制度。逐步采取集团与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联合招聘制度,对联合招聘人员在集团内部进行轮岗培养,以为集团未来的发展储备相应人才。再次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在原有会计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利用税务局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建立财务人员培训奖励专项基金。

北汽符合集团化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所处发展阶段和集团模式特点决定了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不能照搬照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积极探索不断调整地过程,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篇10

当地时间2012年12月9日,AIG发表声明宣布,与来自中国的财团达成出售旗下飞机租赁公司国际金融租赁公司(International Lease Finance Corporation,下称ILFC)90%股权的协议,交易总价格约为42.3亿美元。

根据协议安排,来自中国的财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新华信托、中国国家航空产业基金以及P3 investment ltd,三者将承担首期80.1%的股权购买,若进展顺利,余下9.9%的ILFC股权由工银国际及新华人寿两家收购。

交易完成后,ILFC依然在美注册并受到美国SEC监管,总部依然设在芝加哥,ILFC的两位实际运营者—首席执行官Henri Courpron及主席Frederick S. Cromer亦获得留任。

如果来自两个国家的审批顺利,这笔交易将于2013年二季度交割完毕。并且,这桩并购即成为2012年度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仅次于同年最终过审的中海油收购加拿大石油集团尼克森。更为关键的是,这也是中国财团有史以来对美国金融企业进行控股式收购的最大案例。

不过,交易公告第二天,工银国际立刻发表声明,否认计划参与此事。另一参与方新华人寿相关高管亦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自己并不知晓这件事情。参与者五去其二,让这桩收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位金融租赁公司CEO表示,“我只能说,完全没有金融租赁运营经验的新华信托来做这件交易,业内都感到非常诧异。我相信,新华信托扮演的是投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出资人。”

新华人寿及工银国际均已否认涉及此事,而剩余的三家新华信托、国家航空产业基金及P3 investment ltd,均为适合进一步募资的信托或有限合伙结构。传统意义上的具有实际运营经验的主体缺位,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面目亦模糊不清。

本刊调查得知,新华信托第一大股东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此次参与交易的P3 investment ltd,均与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明天系”颇有关联。后者或有可能成为此次收购的重要出资方。近一年,尤其是半年以来,上述平台不断大规模增资,抑或为收购做最后准备。

而另一个重要参与方国家航空产业基金背后的出资人及财务融资安排则与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有一定关?联。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截至2012年12月24日,第一期资金的分配已经锁定,国家航空产业基金承担10亿美元的份额,其余份额由其余两家公司负责筹集。但其没有透露具体的后续融资股权与债权各占多大比例。

担任本次交易并购方财务顾问的为瑞士信贷,被并购方财务顾问为高盛集团。新华信托、国家航空产业基金及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的律师事务所君泽君均婉拒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请求。

与交易成败相关的,除了折合人民币近300亿元的资金来源能否真正落实,亦取决于股东是否能真正对ILFC施加足够的整合影响及带来相关财务资源。“如果是在做财务投资,就没有必要控股了。”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

作为一家类金融公司,ILFC大量运用非贷款的融资工具,债权人能否认可新股东,进而继续维持低成本的资金融通,也是ILFC能否持续改善运营的关键所在。

“新股东要能替代AIG脱手之后留下的信用空白,第一是保持其较低的融资利率水平,这些首先是要得到债权人认可。其二要能给ILFC带来新的财务资源,至少2010年、2011年ILFC都是亏损的。在亏损的情况下ILFC一还要扩人员,二要开新市场,这些都要进一步的资源引入。”前述金融租赁公司CEO表?示。

“后续会对资产进行处置。”前述接近交易人士表示,不过在ILFC庞大的资产包将如何分拆或整合目前仍是未解之谜。一位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GECAS)中层表示,“最终的接收方必须拥有长期资金,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最终接手者很有可能是银行或保险公司。”

庞大交易

此次交易的拟交易标的为AIG公司旗下飞机租赁公司ILFC。在飞机租赁行业中,ILFC是仅次于GECAS的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商,亦是空中客车和波音的最大客户之一,并占据了中国飞机租赁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根据监管文件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ILFC自身拥有924架各型民用客机和货机,并负责其他86架航空器的运营管理,同时还握有247架空客和波音最新客机订单,以及50架新飞机的优先购买权。而在飞机租赁及二手飞机转手业务之外,ILFC从事着客货机发动机维护管理等服务。

据ILFC公布的讯息,在交易完成后,ILFC将在原有的约600名雇员的基础上再雇佣新的后台支持人员,以替代此前AIG总部为其提供的数据信息等后台支持运营部门,由此ILFC将正式开始独立运营。

为了获得这个庞然大物,此次交易的牵头人翁先定可谓费尽心思。据知情人士透露,翁从2012年8月开始即多次往返美国,与相关各方人士进行会谈,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ILFC管理层及AIG高层的认可,并最终在12月初达成了最终协议。

根据协议,新华信托牵头的中国财团为AIG旗下ILFC全部股权及负债估值52.8亿美元。新华信托、国家航空产业基金、P3 investment ltd三家财团将首期以42.3亿美元的价格认购ILFC约80.1%的股权,并获得剩余9.9%的股权认购选择权,待交易获得两国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投资者将扩展至新华人寿及工银国际。

在此项交易达到终点的路途中,最显而易见的障碍在于双方国家的审批。作为受到SEC监管的类金融机构,美国向来对来自中国国资背景的股权收购虎视眈眈,尤其是控股权的收购。

此前国家开发银行在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飞机租赁业务时,尽管报价比排名第二位的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高出2.4亿美元,达到75.4亿美元,最终还是遭到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拒绝,RBS担忧的正是国开行的国有背景及中国审批速度问题。

此次新华信托收购ILFC在美国需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此类审查预计最长时间不超过75天。此外,在中国国内,新华信托亦需要面对银监会,商务部,外管局,发改委的层层审批。“银监会进行主体资格审查,商务部进行实质性判断,外管局根据额度确定是注册还是备案,发改委从行业规划整体考虑进行审批”,一位参与交易人士表示。

对于今年2季度的交易预计达成时间,审批的时日已经比较紧张。

若一切顺利,交易完成后,AIG仍然在ILFC公司内部保留10%的股权,并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未来董事改选之后将加入来自投资财团的董事席位。

在管理上,ILFC首席执行官Henri Courpron及主席Frederick S. Cromer继续担任原来的职位。而去年6月由AIG董事会空降至ILFC担任执行总裁,并领导Henri Courpron的前波音联席总裁Laurette Koellner则将离职回到AIG母公司。

蹊跷退出

不过,在交易信息公告后仅仅一天的2012年12月10日,本次交易参与方的母公司工商银行即对外宣布,工银集团及旗下子公司均没有参与此项收购的计划,让这一计划平添变数。

知情人士透露,在前期洽谈中,确有工银国际旗下员工参与并出席相关场合,因此在初始的协议公告中披露了工银国际作为意向参与方。不过,在消息公告后的一天内,工商银行在进行内部检查后,确定此项意向性参与并未获得工商银行高层的批准,因此才匆忙做出澄清。

此外,另一个意向参与方新华人寿的参与亦在迷雾当中。一位新华人寿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向本刊记者证实,并未知晓此桩交易的计划。显示此项意向性投资计划亦并未得到新华人寿投资委员会的批准。

由于该项交易协议的成立仍需各种审批及相关缓冲时间,后续9.9%的协议仅为购股选择权,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不会对上述两家投资者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两家均未高调声明。

前述金融租赁公司CEO表示,在跨国并购中,股东的背景对于股东的接受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次中方财团中,最为欧美金融界知晓,股东实力较为强大,能够为后续融资提供资源和背景助力的即是工商银行。同时新华人寿作为长期资金拥有者,对于以资金融通和资源整合为核心经营手段的金融租赁公司来说,意义也是十分重大。

“两家机构的退出,势必使得被并购方对参与交易者的实力进行重新的审视,相关公司债权人恐怕亦将对这一事件进行博弈,事情不会就这样简单的结束。”前述金融租赁公司CEO表示。

根据相关协定,并购方及被并购方都有权根据事态变化取消交易,因此交易双方的态度变化仍然无法全面得知。

而这两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的退出,产生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在于,此项交易的资金来源有了重大的不确定性。

资金安排

作为此次交易的牵头方,新华信托将联合其它两家机构共同完成42亿美元的第一步资金筹集。

新华信托成立于1979年,注册于重庆,是中国的老牌信托公司之一。在过去几年里,其在房地产信托和工商企业并购贷款信托上均有不错的成绩。公开资料显示,其旗下中邦、华岳、普天系列投资并购基金集合信托均持续发行,显示其在并购领域内有一定积?累。

新华信托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新华信托自有资产总额为22.68亿元,受委托管理资余额为694亿元,全年综合收益为3.9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6.3亿元。

显然,新华信托本身实力相对于庞大的ILFC仅仅仅微不足道,一个可能的募资办法是通过募集信托的形式向投资者发售相关产品。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12月22日,第一步出资的三方最终锁定了募资分配额度,其中国家航空产业基金负责其中10亿美元的募集,其余额度由新华信托及P3 investment ltd负责募集,但他并未透露这两家机构分别承担的募资份额,以及后续融资中股权和债权的具体比例。

目前新华信托募集资金最为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单一资金信托募集资金,并以QDII的方式投资于海外。新华信托的QDII投资资格已经获得银监会批复。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几年获得QDII资格的六家信托公司加总额度为31.5亿美元。新华信托所能申请的QDII额度仍需等待外汇管理局审批。

不过,由于QDII的投资范围限定,此前信托公司均投资于公开市场的金融产品。若新华信托需通过QDII投资海外实业,银监会或可能需要修改《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或申请特批。

此外,新华信托近日联合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金即将联合发起一只总规模为300亿的航空金融基金。这份名为“新华-普天航空金融”的产品计划将以基金、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形式参与海外航空投?资。

一位金融租赁界人士宣称,新华信托的信托计划资金亦有可能以投资该基金的方式,曲线绕过QDII法规投资范围的限制,由这支基金出面收购ILFC。

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金董事长金乾生曾表示,其联合发起的另一支100亿航空产业基金将以境外资本为主,主要管理方为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旗下罗斯洛克集团。

此次担任并购财团整体财务顾问的投资银行为瑞士信贷,被并购方财务顾问为高盛集团。根据业界惯例,瑞士信贷将组织银团贷款以承接资金缺口。

不过,一般的银团贷款期限并不长,与金融租赁公司长达15年以上的租赁资产现金流回收速度并不匹配。这意味着,即使银团贷款最终成行,ILFC在接下来几年可能仍将面临沉重的现金流偿还压力。

明天系魅影

由于此次参与投资的三个“台前”公司,国家航空产业基金、新华信托、P3 investment ltd,均为适合进一步募资的信托及有限合伙结构,因此其实际出资人面目模糊不清。

不过,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证实,三家公司中P3 investment ltd,及新华信托均与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明天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根据路透社报道,P3 investment ltd,由香港人吴荣辉(Wing-fai Ng)实际控制。吴此前历任台湾富邦金融策略长、博智资本创始合伙人等职。在博智资本期间,其主导了博智对新华人寿的入股。

博智资本的另一个重大事迹在于名噪一时的南山人寿收购案。博智资本以21.5亿美元巨资击败台湾地区金融巨头台湾中国信托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竞购AIG在台湾控股公司南山人寿成功。

但博智资本行政总裁宦国苍与明天系控制人肖建华的关系过于紧密,且肖在台湾地区密会各界政商人士为该案寻求合作伙伴,引起台湾金融业界轩然大波,因此台湾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最终否决了该收购提案。

2012年2月,博智资本新加坡分支仅因拖欠5.37万美元办公室房租而被淡马锡控股总裁李腾杰告上法庭。这支号称募集10亿美金的私募股权基金对外曾做出数笔投资,但因为投资失利,已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宣布关闭。

而作为该只基金联合创始人的吴则以新的身份继续从事海外并购投资。

亦有消息人士指称,P3 investment ltd,实际属于多方利益混合体,其实际操控者包含了ILFC管理层、明天系以及部分香港投资界人士。但这一说法至今未得到证实。

相比之下,明天系借助新华信托“插足”此次收购案的路径,则由于新华信托绝对控股股东的特殊背景,显得更为清晰。

截至2012年12月29日,在新华信托的股权结构中,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产业投资”)凭借71.92%的持股比例,对新华信托拥有无可撼动的控制权。多位金融市场人士均指,新产业投资其背后的实际控制者正是明天系。而新产业投资在ILFC收购案启动之初,乃至更早之前的一系列数十亿元量级的资本腾挪,也在相当程度上佐证了上述说法。

就在2012年6月对ILFC的收购尚在酝酿之时,新产业投资的注册资本金陡然由2004年3月以来的8.065亿元激增至目前的19亿元。而这10亿多元新增资本金的来源,正是新产业投资原有的三大股东大连旺正贸易有限公司、陕西凯博鸿商贸有限公司和北京江创瑞祥科贸有限公司。其中,大连旺正增资5.5亿元,陕西凯博鸿增资4.435亿元,江创瑞祥增资1亿元。

有意思的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大连旺正是一家主营食品添加剂销售的商贸企业,而陕西凯博鸿则是一家建材装修材料的销售商。可就是这两家几乎默默无闻的商贸企业,却对一家投资公司完成了金额高达10多亿元的大手笔注资,这也不得不让人们对这两家企业的实际背景产生浓厚兴趣。

更蹊跷的是,在此次增资前,这三家企业并列为新产业投资的第一大股东,三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均为24.7985%。据工商资料显示,这三家企业均是在2011年3月2日完成股权变更,成为新产业投资的股东。可只要对2011年3月2日前后新产业投资的新旧股东名单及各股东持股比例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在上述三家商贸公司进入新产业投资前,新产业投资的股东名单即有上海宜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融达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泰安市泰山祥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同样是每家持股 24.7985%,且并列第一大股东。但在大连旺正、陕西凯博鸿和北京江创入股后,上海宜利、泰山祥盛及融信达这三家企业即从股东名单中消失。

如此精准同步的股东“置换”行为,当然会令人怀疑,新旧六家“24.7985%”公司或许本身就是由同一势力所操控,股东变更则是掩人耳目的“新壳换旧壳”。上海宜利、泰山祥盛以及融达信过于明显的明天系背景,不仅进一步证实上述揣测,亦令新产业投资与明天系始自2004年的密切联系昭然若揭。

2004年3月,上海宜利、泰山祥盛和融达信同时入股新产业投资,三家企业的入股资金均为2亿元,这使得新产业投资的注册资本金由2.065亿元净增3倍达到8.065亿元。而上海宜利正是明天控股的参股企业,泰山祥盛更是明天系2004年入主太平洋证券时所使用的主要载体,亦因此后在太平洋证券上市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闻名”于资本市场。融达信的名气虽不及上海宜利和泰山祥盛,可“巧合”的是,在当年明天系旗下券商远东证券的股东名单中,又是融达信、上海宜利和泰山祥盛三家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融达信仍是潍坊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而潍坊银行第二大股东黑龙江世纪华嵘投资管理公司,据此前媒体报道,则恰是当年明天系掌控太平洋证券时所使用的另一载体。融达信及世纪华嵘共持有潍坊银行26.43%的股权。

不独注册资本上的变化,2011年年末以来,新产业投资在总资产及所有者权益上的剧烈变化,同样显示出其实际操控者在资本运作上的“良苦用心”。

据新华信托财报附注数据显示,新产业投资截至2011年年末总资产约为39亿元,负债约为6800万元,所有者权益约为38亿元。

然而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及深圳联合产业交易所于2011年11月及2011年8月的两份新产业投资产权转让公告均显示,新产业投资股在2011年9月30日的总资产约为29.1亿元,负债为25.5亿元,所有者权益仅为3.6亿。短短三个月内资产负债表的剧变显示,新产业投资的实际操控者在为该公司剥离大量负债的同时,还注入大量资产。

对于新产业投资上述一系列资本运作的目的,一位参与多起跨国并购的国际投行人士就认为,这一方面是便于在并购开始后,对外界显示新产业投资乃至新华信托雄厚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也是为利用新华信托及新产业投资为并购募集更多资金预作铺垫。

明天系和其掌门人肖建华在过去几年间,刻意低调沉默,市场难觅其踪。而如今如果如此生猛鲸吞ILFC,则此种亮相不可谓不令人震撼。

但也有国内金融市场人士提出,明天系在并购前对新产业投资的资产腾挪,或许有借助并购“转换资产属性,转移资产归属”的用意。然而,上述人士也均坦言,对明天系借助新产业投资进行资本运作,进而介入并购的用意,目前仍需要更多证据,以进行佐?证。

在金融租赁领域,明天系亦曾有过借收购租赁企业套取银行贷款并掏空企业资产的“恶名”。2001年11月,明天系斥资7亿收购当时在国内金融租赁领域业绩颇为突出的浙江金融租赁公司,但在2005年又被银行债权人“请出”浙江金融租赁,其股权以7.51亿转手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一位金融租赁业资深人士不无忧心的表示,“如果是明天系的话,希望他们经过过去十年的历练,对金融租赁这个平台有更深的认识,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把金融租赁当作掏空及资本运作的工具。”

猛虎还是白象

“很多企业,在收购前会被视为极具竞争力的猛虎,但买回来才发现只是徒费金钱、大而无用的白象。”一位参与多起跨国并购的外资投行在华负责人表?示。

在一份2012年8月向SEC提交的文件中,ILFC仍自我定位为“全球最大的独立飞机金融租赁企业”,而这里所谓的“独立”实际是针对ILFC最大竞争对手GECAS而言—GECAS的母公司通用集团正是全球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在同一份文件中,ILFC亦宣称,自己独立机制造商、发动机厂商及其他航空配件企业的“独立地位”,将会为自己的飞机采购和运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进而为飞机租赁客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尽管ILFC在字面上从未服软,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从母公司AIG于2008年因金融危机陷入严重困境之后,无论从新飞机购置数量,还是经营业绩上,ILFC与最大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尤其是自2009年陷入亏损,ILFC至今未能彻底扭亏为盈。上述背景以及ILFC近几年资产质量的变化,也使得众多飞机租赁业内人士对于中国财团接盘之后,ILFC的运营前景并不感到太乐观。

“从2008年三季度陷入严重危机之后,AIG就一直有出售ILFC偿债的想法。可是2009年和2010年市场给出的报价,是AIG无法接受的。所以后来AIG又转而希望通过让ILFC上市来融资。”一位金融租赁业者表示,“但IPO的进程也不顺利,因为ILFC的经营始终不见起色。”

而对造成ILFC经营困境的原因,一位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高管直言;“原因就是两方面,一是母公司陷入危机,ILFC的信用评级也跟着被降级,造成融资成本上升,另一个就是母公司没钱投入,融资也困难,造成ILFC没钱买新飞机,收入也上不去。这两者是恶性循环,营业收入上不去,融资难度就越大,结果就越没钱买飞机。”

仅以2011年为例。根据一份ILFC文件显示,在当年中ILFC平均有效借贷成本从2010年底的5.03%升至2011年年底的5.90%,而据ILFC自身测算,借贷成本每增长1%,ILFC就要额外增加2.44亿美元的融资成本。而从2008年至2011年,由于购买新飞机的速度明显放缓,ILFC机队的平均机龄也从6.8年升至7.9年。也正因为上述因素掣肘,尽管ILFC的飞机租赁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的高位,甚至在2011年达到99%以上,但ILFC的飞机租赁收入却从2009年49.28亿美元的高位降至2011年的44.54亿美元,而包含债务成本的其他费用则从2009年的35.28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的55.60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2008年AIG陷入严重危机时,AIG还出售了不少ILFC优质资产以变现救急,这也极大拖累了ILFC此后数年的经营状况。根据一份ILFC2012年的文件显示,2008年ILFC航空设备及飞机销售收入陡升至4.68亿美元,比2007年高出1.6亿美元。而在此后数年间,由于新购飞机速度的放缓,这一收入也降至2亿美元以下。

接盘者策略

因此,在中国财团接手之后,首要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帮助ILFC找到更加低成本且可持续的融资来源。但从三家参与收购的企业背景来看,获取低成本的长期资金似乎非其所长。

“飞机租赁行业是一个需要保持强大现金流的行业。租赁飞机的各种支出,例如一般维护保养、配件更新乃至燃油,都会不断产生巨大资金需求,因此要做飞机租赁,大多需要有保险资金这样的长期资金注入。可是无论新华信托、P3还是国家航空产业基金,都缺乏这方面的资金来源。”前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高管表示。

一位香港投行人士也表示,对ILFC而言,要在美国市场上降低融资成本,关键是要寻找到比AIG更受市场认可的股东,从而调升信用评级,“但这次中国财团似乎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对此问题,发起收购的中国财团似乎考虑另辟蹊径。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就意有所指地表示,在并购完成后,ILFC完全可以考虑将设在北京的办公室升格为法人实体子公司,再依靠国内的子公司获取来自国内及香港市场上的低成本资金。

对此,一位金融市场人士解释,如果ILFC在国内设立子公司,获取低成本长期资金的途径,至少有两条,“第一是以国内子公司或合资企业为主体,到香港发债,融资成本可望在3%到4.5%,且中资财团的背景应当能够发挥作用。另一点就是争取中资银行的海外美元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也远远低于ILFC目前的融资成本。”

但一位国航人士认为,中国财团收购ILFC后,最有可能还是将这部分股权转手给国内的银行系租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资公司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专职常务副会长屈延凯透露,早在2008年时,AIG就曾向国内的金融租赁企业兜售过以ILFC资产为主体的资产包,而工银租赁和国银租赁当时就有意价格拿下这一资产包。不过,这一交易最终因监管层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国企海外收购的审慎态度,最终流产。

篇11

S*ST聚友(000693.SZ)于1997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于2007年5月被暂停上市。直至2013年4月,经过一番重组运作,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华泽”)100%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新增股东王辉、王涛兄妹两人合计持股35.26%,王辉、王涛及其父王应虎实际控制上市公司。随后,股票简称更改为“华泽钴镍”。

2014年1月,华泽钴镍恢复交易,2015年6月8日创下历史最高价35.97元,较恢复上市前暴涨了499.86%,总市值高达195.49亿元。但2016年1月29日,又创下恢复上市以来的最低价10元/股,总市值蒸发141.14亿元。又一批投资者被割韭菜了。最麻烦的是,2016年5月,华泽钴镍因造假和被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重新带帽,证券简称变成“ST华泽”。 2015年投资频繁

2015年4月2日,ST华泽公告称,拟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合金新材料项目、年产2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等。陕西星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星王控股”)认购本次实际发行股份的20%,星王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是王应虎。

4月2日,股票复牌后连续3个涨停,短短4个交易日,涨幅达到44.46%,同期深圳成指涨幅28.31%。

7月21日,ST华泽又公告称,下属全资子公司陕西华泽拟在印尼建设镍基新材料项目;陕西华泽全资子公司青海鑫泽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海鑫泽”)拟在青海投资建设镍基镁基新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由于公司自有资金主要用于运营,资本性资金不足,拟委托关联方星王控股建设上述两个项目,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星王控股自行筹措。项目建设完成验收后,对于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权益,由公司以现金或发行股份方式收购。

按公司预计,这两个项目总投资122.10亿元,年净利润高达30.91亿元,这样大投入高回报的项目很罕见。

关联方星王控股也动作不断。2015年2月,星王控股与北京蓝巨投资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合作的总规模75亿元的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一个月后的3月6日,星王控股与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合作成立10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的设立目标是,对镍产品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目标资产进行收购和整合,标的资产培育成熟后由华泽钴镍对其进行定向收购,以持续提升华泽钴镍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实现基金退出。

半年后的9月1日,星王控股投资印尼镍基新材料项目高峰论坛会在印尼雅加达召开,宣称将投资300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吨镍基新材料项目。

不到一年时间,星王控股布局475亿元,可谓大手笔。 现场检查 问题曝光

这边王氏家族刚刚开讲几百亿元的故事,那边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9月2日对公司实施了现场检查,大股东巨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上市公司严重造假得以曝光。

如果不是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不知道将隐瞒到何时。2015年末、2014年末和2013年末占用资金余额分别达14.97亿元、14.14亿元和10.81亿元。ST华泽解释道,2013年至2015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挫,为了确保企业金融系统征信不出现问题,实际控制人采取了关联方体系内资金调动消化企业资金紧张的解决措施。主要利用应付票据和本票(短期借款)通过陕西天慕灏锦有限公司和陕西臻泰融佳商贸有限公司(下称“臻泰融佳”)转账、贴现、回款等手段转入关联公司,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查询企业工商系统,并没有陕西天慕灏锦有限公司,唯一一家带“天慕灏锦”字样的是陕西天慕灏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股东为自然人邢贤玲和沈保。臻泰融佳则成立于2007年11月,股东为自然人陈向东和陈金凤。天慕灏锦和臻泰融佳注册资本都是100万元,注册地址都在西安高新区枫叶苑。在工商系统披露的2014年年报中,企业联系电话一栏,两公司所留号码一致,而该号码则又与陕西星王2014年年报显示的企业联系方式一致。且工商系统披露的臻泰融佳2013年年报显示其从业人数为两人。 平安鑫海业绩存疑

按照此前重组方的承诺,陕西华泽2013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合并净利润(下称 “净利润”)不低于1.88亿元,2014年度不低于2.09亿元,2015年度不低于2.22亿元。全资子公司平安鑫海是陕西华泽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相应年度中,平安鑫海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亿元、1.75亿元和1.75亿元。

平安鑫海于2005年9月28日成立,2009年至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7.88万元、13416.82万元、37966.64万元、40382.4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32.15万元、5123.61万元、15080.89万元、18661.16万元,净利润的增幅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幅。

平安鑫海之所以能取得佳绩,臻泰融佳功不可没。后者在2009年是平安鑫海第二大客户,贡献营业收入1411.41万元,占比31.17%;2010年为第一大客户,贡献9097.81万元,占比67.98%;2011年1-6月,为第三大客户,贡献3889.84万元,占比21.18%。2011年则是第四大客户,贡献3889.84万元,占比10.28%。臻泰融佳2012年至2014年年度公告中“隐姓埋名”,如果不是此次东窗事发,很可能会一直“潜水”。相比之下,天慕灏锦隐藏得更深,在此前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只出现过一次,作为平安鑫海原料供应商,2010年末,平安鑫海预付天慕灏锦余额为536.20万元。

2011年,平安鑫海第一大客户陕西天港工贸有限公司(下称“天港工贸”)在当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6531.06万元,占比35.56%,2011年6月末欠货款5641.34万元;下半年贡献营业收入3279.81万元,占比16.73%,天港工贸2011年全年采购硫酸镍3131.25吨,贡献营业收入9810.87万元,占比25.92%,2011年12月末欠货款5300万元。然而,由于天港工贸资金紧张,经双方协商,平安鑫海2011年下半年销售给天港工贸的硫酸镍809.5吨于2012年上半年销售退回,冲减2012年销售收入2580.71万 元,占2011年营业收入的6.82%,影响净利润1257.19万元,占比8.34%。

2011年上半年这个时间段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平安鑫海的评估值。天港工贸2009年、2010年没有从平安鑫海采购任何产品,2012年上半年也没有采购任何产品,偏偏在2011年采购,并且在2012年发生退货。2011年,平安鑫海硫酸镍的不含税销售价格为30699.78元/吨,然而卖给天港工贸的价格为31332.11元/吨。公告显示,平安鑫海一般视客户的资金实力和信誉度给予其约1-3个月的信用期或者要求在发货之前支付一定额度的预付款以避免回款风险。然而,天港工贸欠款时间远远超过信用期。

在臻泰融佳、天港工贸等公司的帮助下,平安鑫海的评估值节节高升,从13.80亿元上升至17.05亿元。

平安鑫海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只有4970.03万元,99.98%为账龄1年以内,账龄1-2年占比0.02%。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同时,欠税金额也急剧飙升。2009年支付税费664.71万元,年末欠缴税费666.97万元;2010年支付税费401.08万元,年末欠缴税费2362.64万元;2011年支付税费2220.63万元,年末欠缴税费9691.57万元;2012年支付税费7419.39万元,年末欠缴税费14181.60万元,其中欠缴企业所得税5808.38万元、增值税5053.61万元、资源税1886.93万元。2011年发生当期企业所得税2626.89万元,当年只支付了330.99万元,剩余的2295.90万元在2012年一分钱都没有支付,2012年发生当期所得税3512.48万元,也是一分钱没有支付。而竞争对手*ST吉恩(600432.SH)2012年营业收入是平安鑫海的6.18倍,年末欠缴税费6976.31万元,不到平安鑫海的一半;欠缴资源税146.22万元,相当于平安鑫海的7.75%。长年巨额欠缴税费,但平安鑫海并没有计提也没有缴纳滞纳金。

平安鑫海2009年至2012年,营业成本分别为2356.92万元、5781.64万元、16774.64万元、15635.28万元,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281.13万元、8002.71万元、19351.02万元、4988.59万元,两者除2009年比较接近外,其他年度都相差比较大,特别是2012年。

重组公告显示,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具有矿山资源的企业主要有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川集团”)、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吉恩”)、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泽。其中,金川集团生产的镍产品占据了国内镍产品产量的70%。陕西华泽的镍金属储量与*ST吉恩相当。

2009年至2012年,平安鑫海毛利率分别为47.95%、56.91%、55.82%、61.28%,远超业内上市公司。其主打产品硫酸镍,2009年至2012年,毛利率分别为34.63%、45.34%、53.80%、56.50%,稳步上升。同一时间段内,*ST吉恩硫酸镍毛利率分别为48.39%、40.07%、25.07%、20.93%,逐年下降。

更令人惊讶的是,平安鑫海2009年至2012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75万元、52.36万元、31.62万元、58.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10%、0.39%、0.08%、0.15%,同期*ST吉恩的比例分别为2.10%、1.32%、1.46%、1.53%,平安鑫海的销售费用远远小于*ST吉恩。 贸易业务迷雾

近年来,经营有色金属的企业日子很不好过,但ST华泽一路突飞猛进。

2009年,陕西华泽的营业收入只有2.12亿元,尚未开展贸易业务,2010年增加了贸易服务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占当年销售额的42.25%。但2011年降至2.39亿元,占当年销售总额的19.17%。2012年1-6月继续大幅下降,公司称要减少贸易业务。至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即2013年年报中又披露,2012年贸易业务营收3.17亿元,也就是说,在声称减少的下半年,贸易业务营业收入猛增2.94亿元。

在借壳尘埃落定,恢复上市近在咫尺时,2014年1月3日,上市公司公告称,陕西华泽外部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产品电解镍、硫酸镍价格持续下跌,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应对措施中首次提到,将“扩大贸易业务,优化融资方式”。

2013年,贸易业务收入暴增至35.69亿元,成本35.32亿元。2013年1-9月,陕西华泽营业收入暴增至27.09亿元,净利润只有4428.86万元。2014年贸易业务收入为74.93亿元、2015年为82.23亿元,增幅只有9.74%,是2012年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

2015年上半年,ST华泽贸易业务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55.28%。被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后,营业收入出现诡异的变化,2015年1-9月,营业收入达到89.81亿元,而2015年全年才85.08亿元。ST华泽2016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只有1.80亿元,而2015年第一季度高达11.79亿元。

ST华泽涉足有色金属冶炼及国内贸易两大行业。有色金属冶炼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2.09亿元起步,2011年达到最高峰10.40亿元,2015年锐减至2.85亿元,虽然经历大起大落,但毛利率非常坚挺,从来没有低于20%,在20.38%至39.98%之间徘徊,2014年飙升至39.98%,而*ST吉恩2014年毛利率下降至19.03%。2015年ST吉恩毛利率为-10.8%,ST华泽依然高达20.71%。

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ST华泽毛利率不如*ST吉恩,不过,从2011年开始,ST华泽的毛利率远超*ST吉恩。

ST华泽很可能通过贸易调节利润。其被监管部门要求整改的内容之一就是2014年年报披露的冶炼类硫酸镍营业收入和成本金额错误,包含了贸易类硫酸镍营业收入和成本。修正前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87147.97万元,修正后55590.22万元,虚增比例高达56.77%;修正前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成本60425.88万元、修正后33362.84万元,虚增比例高达81.12%;修正前的毛利率为30.66%,修正后为39.98%。调整的金额一分不差地计入贸易业务,看上去对财务没有任何影响。其实,在进行行业对比的时候,看上去ST华泽毛利率与行业差不多,但扣除了毛利率很低的贸易业务,其毛利率远远超过行业水平。

2015年,ST华泽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28519.84万元,其中镍板1313.67万元、同比下降90.60%,硫酸镍27076.79万元、同比下降9.41%,氯化钴、镍铁精粉既没有生产也没有销售。公司的解释是,镍板、氯化钴生产量与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减少较大,主要是由于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下属昆明路分公司启动搬迁,暂停生产所致。铁精粉生产量与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减少较大,主要是由于平安鑫海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改变生产工艺,不产生铁精粉所致。然而,2015年半年报显示,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20390.76万元,其中镍板3266.49万元,同比增长54.44%,硫酸镍16994.89万元,同比增长1.17%,氯化钴129.38万元,同比增长6.64%。

是搬迁导致暂停生产,还是ST华泽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从围绕搬迁的相关公告和信息中可以发现,预算15亿元的搬迁项目在2014年末仅仅投入了49.78万元。2015年6月末,增加至213.93万元。2015年年报中,搬迁项目已经没有踪影了。而且,公司尚未与政府签订任何协议,还处于谈判之中,就着急进行搬迁,不符合常理。现有的厂房、设备不好好利用,反而搬迁到关联方陕西星王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厂房及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搬迁改造后再生产,更是难以理解。不过,陕西星王锌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已经赚取了1197.15万元的土地房屋租金。 暴利产品离奇消失

平安鑫海主要产品为硫酸镍,伴生品为氯化钴,副产品为铁精粉。镍铁精粉(恢复上市后,ST华泽将“镍铁粉”及“铁精粉”汇总为“镍铁精粉”列报)从利润贡献而言,仅次于硫酸镍。虽然其贡献的收入不突出,却是最暴利的产品。2013-2014年,镍铁精粉生产量分别为146352吨、142445吨,销售量分别为149523.38吨、142445吨,然而,离奇的是2015年既没有生产也没有销售,年末库存量0.66吨还是一年前的数据,难道一年时间都没有卖掉?ST华泽在年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平安鑫海改变生产工艺,不产生铁精粉。平安鑫海生产工艺改变竟然把最暴利的产品改没了?铁精粉在2012年就有12万吨的生产线,如果产品已经改没了,生产线如何处理?是否需要计提减值损失?

从时间上来看,比较吻合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ST华泽2015年8月28日才公布半年报。2009-2014年,镍铁精粉营业收入分别为2127.41万元、3998.11万元、4008.37万元、10571.06万元、9755.53万元、11200.8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62.97%、83.71%、71.50%、74.63%、87.95%、60.07%。一直稳定贡献利润的镍铁精粉毛利率如此之高,为何2015年消失?而在此期间,与ST华泽交易镍铁精粉的客户又是谁?

消失的还有氯化钴,其营业收入及毛利均不如镍铁精粉,在2015年年报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核算混乱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酒泉钢铁”)2010年、2011年为陕西华泽(母公司)第一大客户,分别贡献营业收入55814.78万元、40347.94万元,占比分别为61.63%、45.13%。酒泉钢铁与陕西华泽签订2011年镍板长期供销合同,陕西华泽于2011年9月向酒泉钢铁发货180.01吨并经后者验收确认,于10月、11月合计销售348.92吨镍板。陕西华泽按照实际开具增值税发票税额确认应交税费。

由于酒泉钢铁生产计划调配错误,酒泉钢铁将陕西华泽出售的408.93吨镍板调配用于军工用特种钢的生产备料。后经双方协商,同意将这些镍板做退货处理。因未经结算即退回,并未对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2012年3月408.93吨镍板退回,陕西华泽当月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调减当月应收账款6548.91万元、营业收入5597.36万元、应交税费951.55万元。2012年3月共销售镍板593.1767吨,包括退回的408.93吨镍板,当月末按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184.2467吨镍板对应的销售成本,实际上已按照当时结转的销售成本对销售成本进行了调整。

2011年确认的收入与2012年冲回的收入金额一分不差地冲回,看上去没有问题,其实存在诸多问题。2011年9月、10月、11月发出的镍板为何一直不结算?上海有色金属网(http:///)显示,镍金属的市场价格从2011年1月的22万元/吨跌至2011年末的12万元/吨,跌幅高达45.45%。陕西华泽确认收入采用的单位售价会高于结算的单位售价,就会虚增大量收入,从而虚增大量利润。以2011年9月为例,当月发货180.01吨,协商单价即含税单价为168319.57元/吨,但10月、11月发货时已经下降至153721.43元/吨,协商单价即含税单价每吨下降14598.14元。陕西华泽2011年的净利润只有1744.36万元,如果结算的单位售价是153721.43元,那么单单180.01吨就虚增净利润224.60万元,10月、11月又虚增了多少利润?2011年酒泉钢铁贡献的收入40347.94万元,陕西华泽是否又结算了?如果没有,又虚增多少收入和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师为何不进行审计调整?是否应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业绩承诺或成空

按照协议约定,王辉、王涛应在2014年5月30日之前将补偿股份数4521.93万股划至专门账户进行锁定。但2014年半年报显示,王辉、王涛尚未质押股份合计8580.12万股。这个时候,王辉、王涛完全有能力按照协议给上市公司进行股份补偿,但他们反而增加股票质押数量。2014年年报显示,两者合计尚未质押的股份只有556.12万股。

直至2016年3月30日,王辉、王涛股份解除质押事宜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工商资料显示,星王控股由王氏家族控制。2016年3月28日,星王控股发生变更,王辉、王涛退出。此前,王辉、王涛出资额合计18.6亿元,如果平价转让,所获资金可以解押大部分质押股票,为何一直不去解押?

2016年4月10日,王辉、王涛第三次放“鸽子”。5月2日,深交所再次下发关注函。但仍没有迹象显示进展,业绩补偿更无从谈起。

截至目前,王辉持有ST华泽股份总数为10744.17万股,占比19.77%,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积数为10744万股。王涛持股总数为8419.15万股,占比15.49%,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积数为8418万股。两人共质押融资25.65亿元,在不计算利息的情况下,王辉、王涛仍需偿还25.65亿元的融资本金来解除相应的股份质押。

篇12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本文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QNKY00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2010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万家,约占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总值占全国企业出口总值约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总就业人口的80%左右。可见,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和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世贸组织(WTO)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国资本进入力度加大,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融资问题,它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改善与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解决其融资难与成本高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状况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以个人家庭积累和零负债起步,在经营中往往以亲友合伙集资、企业盈余等方式筹集生产所需资金。在发达国家,内源式的自筹资金仍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如美国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在管理上所具有的优点(所有权集中),近20年来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占其所需全部资金来源的65%以上,而日本在2000年对内部资金的使用只占30%,然而到了2006年此资金比例迅速升到了70%。这种高内源式的自筹资金现象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高自筹资金的现象很相似,但是产生这种融资现象的驱动力不同,在发达国家,内源式融资是主动的,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从外部筹到资金,内源式的融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总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外部融资来源有限,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状况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外援式融资中的间接融资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中小银行贷款。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统计,从资金来源比重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各种来源的98.7%。即使这样,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整个银行实际贷款总量的比例也并不高。据2009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金融机构共发放的短期贷款83,661.2亿元,其中占中小企业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仅得到7,881.6亿元和1,461.6亿元的贷款,分别仅占9.2%和1.7%。由此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在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是很少的。此外,中小企业符合商业银行信贷条件较难,商业银行常常以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可行或缺乏不动产抵押资产为由拒贷。如很多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加以严格的条件限制(如贷款归还率、负债率、行业性质、日均存款额、股东结构、抵押),将众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在城镇居民存款进一步向国有商业大银行集中的同时,国有商业大银行的各种贷款增长却在放慢,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的增长速度,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将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公司(IFC,2005)通过对6个城市商业银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率要远远大于大企业的贷款申请。IFC的调查结果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贷款成功率与企业规模负相关,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成功率为77%,而大企业的贷款成功率为88%。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申请与获取的比例都很低,因此说我国中小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严重的不利局面。

三、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分析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表现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债权和股权融资条件高,基本与主板市场相同,而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这两种方式几乎处在起步阶段。

(一)股权融资。依照我国《公司法》规定:无论募集设立还是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想获准上市,在注册资本、股东人数、公司过去与将来的盈利、公司的历史信用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的限制。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鲜有中小企业,使广大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这道门槛之外。为了帮助广大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我国政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基础上设立中小企业板(2004年5月17日)。然而,中小企业板市场仍将执行主板市场的监管与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这样无疑也只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能达到上市标准,仍把广大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截至2009年12月31日,有327家中小企业幸运上市,筹措资金总额达20,000多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板设立与管理要真正做到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就要推进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建设,以及建立多层次的股票服务市场体系,所有这些都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债券融资。从目前的债券市场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无缘债券融资,如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尽管没有明确指出中小企业不得发行企业债券,但其中的诸多限制条例已将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特别是在中央银行收回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权后,发行企业债券主要是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从2008年到现在,发行债券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是大型上市公司,其中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发债额度的绝大部分,而中小企业受发行条件(如企业规模、企业存续时间等)的严格控制,很少能发行债券融得所需资金。

(三)风险投资。这是出现较晚但在特定行业发展迅猛的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是指“专业或非专业性投资组织为具有较好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对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培育和支持,在企业发育相对成熟后通过上市、转让其初始投资等手段退出所投资企业,以实现其资本增值,并为新一轮的投资活动做准备。”1986年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几家国有企业共同创立了的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其特有的运作机制和经营理念使得风险投资受到各地中小企业及政府的支持。目前风险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行业中小企业(如电子、制药等高科技行业)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实践和创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星火计划”与“火炬计划”。这种将“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与银行相结合的新机制可以说是我国对风险投资的一个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兴办了各种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在各行业内推进风险投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2月19日,该委员会由76家会员公司组成,资本及投资管理基金约11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资金约10亿元,占投资公司总资本的9%。尽管我国进行各种努力,但从总体规模来看,风险投资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程序和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

(四)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于美国,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全球扩展,是将企业中那些缺乏流动性(如固定资产或不动产),但这些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通过把这些资产组合和将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并以该资产作为质押,由专门的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银行)发行证券,然后在资本市场出售变现,获得融资。资产证券化通过企业内部资产(不动产)做特定证券的质押而成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这种融资方式灵活且筹资成本低,筹资时间选择性强,还不受企业效益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特点,所以许多中小企业当难以在金融机构贷款和在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时,都把这种方式作为首选。我国的首次尝试是珠海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于1996年发行了2亿美元的资产证券。从中小企业融资总体规模来看,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

(五)非正规直接融资,即“民间借贷”。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相反,民间的中小企业信贷活动却异常便捷与兴旺,这是中小企业从合法融资渠道难以融资而产生的一种怪异结果。有些地方,如在江浙一带,民间借贷成为私有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借贷的存在与其发展所伴随的问题容易给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甚至对经济活动带来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是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削弱利率杠杆的作用,导致资金的无序运行,增大金融机构组织资金的难度,同时国家税款大量流失;最后是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导致某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秋序的混乱。尽管民间借贷在部分地区很活跃,但是由于其内生的缺陷(高利率、违约的解决方式)而难以获得政策的支持。

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其发展阶段的初创阶段。然而,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却日趋重大。但是,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少,内部融资极为有限与缓慢,而外部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条件较高,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新开设的中小企业板块也只能在较短期内解决少数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其他融资渠道也非常狭窄。我国虽然设立了科技基金等扶持政策,但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条件高,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而且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谷良俊,戎紫冰.我国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6.1.

[2]吴晓菲.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J].发展研究,2007.7.

[3]李冠军.商业银行信贷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J].会计之友,2007.5.

篇13

新地王,新记录

每一次拍卖都是热火朝天,每一笔竞买都是惊心动魄,每一场争夺都是你死我活⋯⋯,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大型城市到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地王”诞生的精彩大戏,不仅“地王”产生的速度令人咋舌,而且“地王”刷新记录的频率为史上罕见。

北京:2009年5月21日,广渠门外10号地被富力地产以10.22亿元收入囊中,楼面地价为15141元/平方米,成为当时北京实施招拍挂制度以来成交单价最贵的土地。6月26日,在奥运村乡地块的角逐中,经过46轮的激烈竞价,成都中泽置业有限公司砸下19.6亿元的重金绝对胜出,其楼面价高达15216元/平方米,成为北京2009年总价和均价双料新地王。6月30日,中化方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40.6亿元、楼面地价为1.6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击败万科、华远、中信、保利等诸多强大对手,一举拿下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再次刷新北京2009年单块土地价格的最高记录。

上海:2009年6月11日,长宁区周家桥街道91街坊地块为上海朗华置业有限公司以4.22亿元的价格竞得,楼面价格为2.2万元/平方米,成为当时上海的“单价地王”。7月23日,上海赵巷镇特色居住区10号地块以30.48亿元的高价被金地集团收入囊中,创下了当时上海市土地拍卖总价的新高。10月10日,绿地集团以72.45亿元拿下了位于徐汇龙华路的龙华地块,其楼板价达到惊人的27231元/平方米,成就了绿地2009年“上海地王”的称号。

广州:2009年6月10日,广州城建地产出资3.45亿夺得天河区珠江新城的一块住宅用地,折合楼面地价为15324元/平方米,刷新了广州最高楼盘地价的记录。7月16日,广州城建再度发力,以2.7亿元豪吞广州大学城一地块,创造了7296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成为大学城区域的“地王”。10月25日,经过54轮的激烈争夺,保利地产以7.02亿元拿下花都马溪村地块,折合楼面地价2315元/平方米,成为广州花都“地王”。

深圳:2009年6月2日,深圳中洲宝城置业公司以26.1亿竞得宝城26区地块,单价6428元/平方米,刷新深圳总价地王的历史。10天之后,深圳心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竞得福田爱华路锦龙新村旧改地块,楼面地价为1.56万/平方米,创造深圳单价地王。9月10日,招商地产和华侨城联手以5.3亿元总价拍得深圳宝安尖岗山一块居住用地,楼面价为1.89万元/平方米成交,成为深圳新“地王”。

杭州:2009年4月29日,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价7亿元如愿以偿拿到了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勾地块,楼面地价4.6万/平方米,杭州由此产生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单价地王”。8月18日,西子房产集团竞得杭州馒头山的两块市中心宅地,共耗资16.8亿,楼面价为24295元/平方米,成为杭州土地公开招拍挂以来买出总价最高的宅地,堪称杭州宅地出让史上的新“地王”。

实际上,“地王”并不只产生于一线城市,在二线省会城市,“地王”身影也是频频出现。在南京,华润置地以22.2亿竞得南京河西所街7号地块,楼面价达到8212元/平方米,刷新南京“地王”记录;在重庆,保利挫败万科,以38亿元的代价拿下重庆江北鸿恩寺地王,刷新了重庆地王的纪录。在福州,融信地产以11.06亿元的总价将原福州锅炉厂地块收入囊中,楼面地价为8805元/平方米,锻造了福州“地王”。在哈尔滨,重庆盛和建设有限公司以12.13亿元的竞拍价夺得哈尔滨市群力新区一块用地,楼面地价达4000元/平方米,创造了哈尔滨新“地王”。

与一、二线城市一样,三线城市的“地王”也层出不穷。以广东为例,2009年7月16日,万科以21.5亿元拿下佛山的一块地,刷新了佛山总价地王的纪录;第二天,经过122轮的激烈竞价,深圳龙光出资7.03亿元拍下东莞一块地块,楼面价格高达4847.25元/平方米,成为东莞新“地王”。

国企式“地王”阵容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地王”现象重演了2007年的盛世图景,但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与2007年以民营企业和专业房地产开发商构成了“地王”主力完全不同,无数只国有企业参与到了新一轮“地王”争夺战中,并且国有企业在一个又一个竞标之战中不仅出手阔绰,而且大获全胜。据中金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10名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的企业所获得,这些企业分别来自于钢铁、冶金、医药、农业、粮油、化工等多个行业。

全面地审视,组成“地王”阵营的国有企业主要有三大方阵:(一)中央所属的国有企业。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当前中央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2009年中以成都中泽置业和珠海中化方兴最为耀眼。前者是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CEC)的全资子公司,而CEC隶属于中央直属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后者则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值得指出地是,这些企业的的母公司并非以房地产为主业,甚至与房地产业风马牛不相及。(二)地方政府所属的国有企业。如杭州上投集团、常州交通产业集团、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大连港集团等,这些公司也不是以房地产为主业。(三)国有房地产开发商。如万科、保利、绿地、远洋、华润、广州城建等。这些公司有的是中央国资委直管,有的为地方政府直属,而且前者目前有16家活跃于全国各地。

国有企业频繁高调现身而且敢于天价拿地,除了对楼市走势存在着十分乐观地预期判断之外,最为关键地则是大型国有企业手中掌握着民营企业所不可能具有的的庞大资金。以中化方兴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方兴地产手持现金63亿元,而通过2009年资本市场的2次定向配股之后,中化方兴又获得了43.3亿元的融资额;不仅如此,该公司2009年还获得了银行授信总金额高达245亿元。资金的充足以及利好政策的影响,难免不使中化方兴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超级“阔佬”,如果再加上背后的母公司输血,这些具有大型国企背景的企业更是如虎添翼。

从理论上看,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进行房地产开发,可以运用资本的密集化优势进而打造出更多的房地产强势品牌,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优化房地产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但是,从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以及房地产市场特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要求审视,国有企业大量参与土地市场的一级竞买和地产开发,其反映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投资导向的缺失。以投资拉动经济是中国决策层自上而下的偏好,特别是在经济出现不景气和不稳定时期,投资偏好更是被加倍强化,而且这种强化主要集中于收效快、收益大的行业。由于房地产业在我GDP的比重接近10%,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存在着运用房地产拉动GDP的冲动。在这种背景下,国有资本参与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的热情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励与释放。而与此相反,本来存在资本投资短缺的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和高层次产业却得不到相应的青睐和追捧。

第二,竞争规则的缺失。大型国有企业依靠着国有的特殊背景从市场获得资本进而获得垄断地位,其资本与资源优势势必抬高土地市场的进入门槛,从而对资本规模偏小的民营企业形成“挤出效应”。以广东为例,目前,占广东房企数量95%的中小房地产公司有46%土地储备不足,有8%甚至已没有土地可开发,这种态势可能会在国有企业继续疯狂“抢地”的推动下继续恶化,并最终形成房地产市场“国企独大”的格局,其与以高度竞争为特征的房地产市场极不吻合。

第三,经济结构的缺失。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强化。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达到30%,由于利润空间有限和投资聚集的风险,许多国有企业不可能将融通得来的资本再投向产能已经过剩的主业,但在缺乏其他实体经济投资渠道的情提下,流向土地市场和楼市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然而,由于住宅与房地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高耗能的行业,它的发展拉动的只是产业链条中技术含量低、能耗高的底层产业,并且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竞争力最弱的部分。因此,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客观上将对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造成明显的需求约束,同时也鲜明反应了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羸弱与不足。

第四,产权制度的缺失。大量国有企业投资房地产并将地价拉高势必制造资产价格未来泡沫破灭的风险,但是,与私营企业不同,即便是房地产泡沫真正破灭并造成投资巨额亏损,国有企业也为有最慷慨的东家――国家买单,至于国有企业投资房地产究竟是否赢利,赢利多少,东家也不会仔细过问。诚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所言:“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将节约,也不讲效率”,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计成本地在房地产领域大把撒钱,根本问题在于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虚置以及相应监管与约束机制的疲弱。

我们还想特别指出,国有企业大规模参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会带来房价的理性回归和市场交投的活跃,相反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中国房地产交易的市场不对称性,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热情与活力。一方面,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有着与政府“合谋”并推高房价的更大能量,另一方面,伴随着“挤出效应”的扩散,国企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得以确立,其市场话语权必将随之放大。受此影响,本已在市场博弈中处于弱势的房地产投资者和消费者将会受到更大程度的盘剥。

新地王的锻造者

稀缺的要素资源一定能够卖一个好价钱,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化处于加速度过程、以及土地禀赋供给有限的资源生态下,土地更是具有了升值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但是,土地价值随经济进程的自然性提升远远满足不了多个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许多人为的因素构成了中国土地价格必须快速扬升的复合拉力,尤其是在相关宏观政策的激励之下,地价的“井喷”和“地王”的诞生就顺理成章。

首先,为抑制金融危机和催生经济复苏而出台的刺激性经济政策成为了新“地王”能够快速繁衍的最肥沃土壤。资料显示,本轮金融危机期间中央政府安排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占到了32%,高层的用心非常明确,运用用房地产市场的复兴来拉动水泥、钢铁等上游产业,从而带动就业的增长。不仅如此,由于2008年全年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了19.1%,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年销售量下跌,为配合扩内需、保增长的需要,高层直接作用于房地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似乎前所未有,主要包括:将房贷首付比例从30%降低至20%,首套及改善型购房按揭利率7折优惠,契税和营业税降至1%,开发商资本的自有比例从35%降到20%等。

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极大地放宽了企业获得信贷资本的商业环境,而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改善又刺激了住房的购买需求,驱动房价回升和上涨,进而加快了开发商的资金回笼速度,壮大了企业的自有资本。两种力量的聚集最终增强了相关企业敢于高价拿地的底气和储备土地的能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09年,贷款占房地产商全部资金来源为22.7%,是2004年以来最高点水平,定金预付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4.3%,比2008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个贷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1.9%,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其次,企业对土地的“异化”性利用是“地王”频现的最直接、最深厚的内生力量。拿地是为了建房是一般人的思维逻辑,但在许多企业眼中,土地可以作为金融杠杆,实施一种资本倍数放大的财富游戏。观察发现,在2009年诞生的绝大多数“地王”中,几乎都是上市公司或者其控股公司获得,上市公司俨然成为发现和打造“新地王”的伯乐,其背后的诱因非常简单,即源于资本运作之下的融资冲动。

一方面,作为银行贷款的最佳抵押品,土地资源一向是银行的最爱,上市公司光环再加上以土地做抵押,在银行家的眼中,这样的企业无疑是最佳贷款客户,由此形成了上市公司高价拿地――抵押贷款――高价拿地的新循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拿地,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的市值,而且还能提升投资者对其的信心,从而使企业能更大规模、更加快捷地从股市“圈钱”。由此形成了拿地――圈钱――再拿地――再圈钱的又一个循环。仅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据搜房网的《2009中国房企融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家房企2009年融资总额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授信额度约为2400亿元人民币,通过配股等手段从股市直接融资为1600亿。在这里,房地产企业已经不是地产开发商,而是蜕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金融投机家。

第三,“土地财政”的延续与发酵形成了催生“地王”的最佳耦合要件。我国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财政控制了大部分税收,土地出让金收入便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向土地要收成,向土地要效益”一时成为地方政府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在“地王”的哄抬之下,土地溢价被空前放大,政府财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因此,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土地拍卖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的40%―50%甚至更高。

动态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结论。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猛增至1.3万亿元人民币,即便是在房市极度低迷的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仍高达9600多亿元。而由于土地交投市场的异常活跃,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创出历史记录已成定局。据媒体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达526亿元,名列全国第一,北京紧随其后,达571亿元,天津势头凶猛,一举突破400亿元,重庆、杭州次之,分别达300亿元,即使是垫底的广州,收入也有100亿元。

至此,一个寄生在土地之上的生态链已经浮出水面:地产开发企业不惜通过高价拿地以贪婪地获取所需资本,并运用地价推高房价的手段获得高额利润;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土地的竞标拉高土地溢价,从而做大财政收入的盘子。两种“合谋”力量成为了“新地王”的真正锻造者。

闲置土地的罪与恶

按照正常的逻辑,开发商拿到地后应当尽可能快地开工建设,以便资金能够及时回笼。然而,我们观察发现,昔日许多“地王”手中的土地至今仍没有破土动工,土地的闲置化现象非常严重。据戴得梁行的研究报告显示,1998―2008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达31.3亿平方米,开发量则仅为19.4亿平方米,约12亿平方米土地闲置。即使从2005年算起,亦有5亿多平方米存量土地尚未动工。尤其是2007年是全国主要城市拍出土地数量最多的年份,但有调查显示,该年全国主要城市排名前10位的地王中,至今仅有2家完成开发,有3家已经开工,1家退地,有4家土地还处于闲置状态。

全国一线城市成为了土地撂荒与闲置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约有12块高价地仍处于闲置、延缓开工状态,而且都还留存于当年的“地王”手中;在上海,目前有1077公顷住宅用地处于批而未用的状态,涉及70多个房地产项目。在广州,2007年出让的27宗地块中未动工或缓开工的“地王”高达24个。

二线城市土地的闲置程度也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范围。在长沙,新河三角洲1174亩地块,曾以92亿元的高价摘得2007年全国总价第一“地王”的桂冠,但直到今天却不见开工的迹象。在武汉,位于汉口中心地段的义和巷地块自从2007年被“地王”拍得后至今仍长满杂草;在南京,2007年12月招商局地产联合香港九龙仓以24.1亿拿下位于仙林的G82地块时至今天还是一派荒凉⋯⋯

大大小小的“地王”之所以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土地“晒太阳”,主要在于拿地企业存在着几乎一致的四种博弈心态和行为:

第一,侥幸心态――仓促行事致使马失前卒。不少企业不作市场调研,不进行比价分析,手握资金见地就拿,结果导致面粉贵过面包价,开发成本过高,无奈弃工撂地。如华润置地在2007年12月份以6291元的楼面地价拍到的北京大兴17号地,当时周边房价只卖到6千块钱左右,华润在2008年年报中不得不计提高额存货跌价准备,而且该地块至今还未动工。

第二,赌徒心态――看涨房价谋求未来收益。由于拿地价格太高,与当时周边楼价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但地产商对未来房屋价格作出乐观预期,因此有意推迟开发和入市时间。如北京春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投标取得的北京朝阳区来广营乡清河营村2号地,当时的楼面价达到4681元/平方米,春光房产一直推迟到2009年5月才动工,因为目前该区域的新楼盘最低时也卖到9000元/平方米。但是,如果开发商房价上涨的预期落空,要么继续闲置土地,要么因为不能卖出预期价格而自认倒霉。

第三,投机心态――寻找时机非法转卖获利。香港盈科大衍地产公司于2006年拍得北京长虹桥四号地块后,不仅三年半时间没有开工,而且于2009年8月将该地块作价转让给了香港上市公司瑞安建业,盈大地产赚取税前利润约2.35亿港币。

第三,轻责心态――约束不力引致肆意妄为。按照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应当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不过,这一硬性规定在实践中几乎成为空文。原因是:如果土地闲置超过两年,开发商可以通过象征性开工以躲避政策追究,又能继续闲置,同时,即使开发商闲置过期,政府基本上没有按期收回土地;而即便是退地,开发商所付成本也是不关痛痒。如广州市2007年未开发土地中总价最高的广州开发区块地尽管当时拍出了44.75亿元的天价,但是最初开发商的定金只有8000万元,占整个地价的不到2%,倘若按照这个比例支付闲置费,显然对违规开发商起不到丝毫的震慑作用。约束机制的疲软导致不少企业既敢高价拿地,更敢长期荒地。

“地王”晒太阳所引发的负面经济效果不言而喻。一方面,由于土地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土地闲置容易导致土地供应紧张,造成了近些年我国房产市场整体性、持续性的供不应求,并助长了地价泡沫和房价泡沫;再者,土地存量闲置意味着土地的流动性受到抑制,引致土地市场交易信号的失真,土地价格发现机制扭曲;特别是,部分企业在土地市场中的违规投机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游戏规则,使房地产开发成为只赚不赔的生意,既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合法经营企业形成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遭遇贬损和破坏。

地价推高房价?

尽管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但国内房价依然昂首向上的趋势却没有得到任何改变。根据过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大约两到三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2004年商品住宅的价格分别是每平方米4747元、5761元和6385元,但到2009年9月底,三地房价窜升到了每平方米12482元、12016元和13893元。特别是伴随着2009年中国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房地产市场更是一扫过去一年多的阴霾,出现连续8个月上涨的亢奋行情,而野村证券的分析结论,接下来的中国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在推动房价上涨的诸因素之中,地价一直被舆论提到被声讨的前台。但是,究竟是房价拉起了地价,还是地价推升的房价,却如同哲学上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始终没有弄出个子丑寅卯来。全国工商联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58.2%,其结论是地价乃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然而,国土资源部却在对100多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后明确指出,目前中国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为15%―30%,平均为23%左右。地价并不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并且国内著名的房地产研究机构易居中国也似乎得出了与国土资源部一样的推断。该机构在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等国内十大楼市典型城市的地价占房价平均比重为25.7%,其中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比重略高一些,在27%―30%之间。不过,针对国土资源部的结论,中国房地产协会指出,国土部公布的地价是按项目当时拿地的价格,这与后来房地产销售时的价格有时间差;同时,土地增值税跟地价密切相关,并且所占比重较大,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地价中增值税并不在其中。基于此,中房协认为国土资源部的结论经不起考验。

争论归争论。笔者认为,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上,应当客观地确立以下三种判断:一是无论地价与房价之间的比是多少,土地成本必然会打入房屋价格,其对房价不可能不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地王”价的不断刷新可以确定为楼市的风向标,因为在面粉的价格比面包的价格贵之后,“面包”一定会涨起来。三是“地王”改变了开发商和消费者的预期,可能引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再现。明确了以上三点,地价推动房价就成为必然。

实际上,现实中地价推升房价相对于我们的主观判断要简单和清晰得多。其中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频频出现的“地王”已经对周边区域的地价、房价起到示范效应,并直接推动房价的上涨从核心区域向周边地区扩张与蔓延。据悉,当富力地产以楼面地价1.5万元/平方米竞下广渠路10号地后,其周边二手房价纷纷上涨了3000元/平方米。中化方兴以1. 6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竞得广渠路15号地块后,周边房价迅猛窜升到了20000元/平方米。同样,当广州城建拿下珠江新城地块后,周边小区的房价就上升到了2.5万元/平方米,涨价幅度达到10%,最高涨幅甚至超过30%。

拿地是为了屯地进而达到推高房价的目的是许多“地王”的惯用手法。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三季度末,国内10大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规模超过三亿平方米。其中恒大地产以5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量位居榜首,碧桂园和雅居乐分别以4360万平方米、2950万平方米分获第二和第三位。业内人士据此指出,按照目前开发商手中所囤积的土地数量,足够其开发10年甚至30年以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开发商大规模地囤地并非是由于土地供应不足所引起。为了从增加供给的角度防止房价过度上涨,改善楼市供求关系,2009国务院批准的全国81个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较去年增加16.7%。然而大幅度增加的土地供应,似乎并没有调动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热情。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北京推出的土地数量不仅比往年显著增加,同时还拿出了1000 亿元进行土地储备,但北京的住宅开工面积不升反降。据统计,2009年1―9月,北京住宅新开工面积为713.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29.9%。开发商大肆屯地的直接目的就是减少土地的实际供应量,形成土地供不应求的的市场假象,从而增大房价上涨的预期或者直接推高 房价。

谁来约束“地王”

用高房价向消费者转嫁高额的土地购置成本进而回收利润,“地王”们似乎完成了一个精彩的土地财富增殖过程。然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由于土地的溢价风险和政策调控风险,不少“地王”最终也掉进了自己编制的财富陷阱之中。

让我们看看昔日“地王”们的一幅幅“败战图”吧――

2007年6月,志成企业以11.04亿元摘牌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4号东南地块,2008年6月退地,志成企业违约损失超过3000万元。

2007年9月,福州融信地产以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高价拍下白马路地段,2008年3月,融信地产以损失7000多万元保证金的代价“吐出”福州“地王”。

2008年2月,广西恒楷置业以2.7亿元拍得南宁中山路特色商业街旧城改造项目,同年5月,因未支付履约保证金被罚没500万元,同时被收回土地使用权。

2008年8月,苏宁集团经协商,与上海黄浦区房地局签署协议解除土地出让合同,退掉了总价达44.04亿元的上海南京路163号地块。

⋯⋯

2009年产生的“新地王”们面临的未来命运也并不乐观。一方面,土地的超额溢价宛如一枚定时炸弹悬挂在“地王”的头顶之上。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10月,全国城市土地出让溢价平均超过了57%,而且2009年“新地王”中已经有70%的地块出现地价高于房价的局面,这种状况一旦遭遇到政策与市场紧缩,天价土地很可能演变成开发商的坟墓。另一方面,房地产存在着5年周期的市场定律,过去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是亢奋向上,但未来关于房地产政策的紧缩预期正在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而不断强化,一旦这种强化演变成抑制市场刚性需求的力量时,“地王”们难逃退地陪钱的厄运。

当然,也许人们对于“地王”们大喜大悲的故事并不感兴趣,对于他们自酿的苦果也不会投去同情的目光,但是“地王”乱像从而带来房地产市场乱像的结果却无法脱离公众和政府的警觉视野。正是如此,官方针对“地王”现象的调控之拳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1994,国务院颁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9年,国土资源部门又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两部法规中明确规定,“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而尚未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008年1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再次重申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的规定。

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提出了土地开发必须按照合同中的开工期限和竣工期限严格执行,否则给予相关的处罚。

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印发《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其中针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首次给出明确的上限,要求大城市不能超过20公顷。

与中央政府相呼应,地方政府整饬“地王”的政策也开始启动。据悉,针对2007年部分违约的“地王”,广州市政府已经对包括万科、保利及富力地产在内的8家房地产企业作出处罚决定,而且截止到目前广州市已经收回了26.9平方公里的闲置土地。无独有偶,北京和上海等城市都已决定通过加大土地供应量来抑制地价和房价。

但是,从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连续性来看,公众似乎并没有寄予过高的期待,平抑“地王”现象进而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还需要进行具备持久性和约束性特征的制度创新――

招拍制度。主要是,拍卖结果改“价高者得”为“价中者得”(去掉离谱高价和低价,取中间价格);要规范招拍流程,特别是在现场竞价环节应当进行风险提示,避免竞价者的盲目叫价冲动。

监管制度。土地供应后,为确保开发企业按照招拍挂过程中事先确定的规划指标完成开发,应建立单宗地地块出让规模跟踪监控制度,针对“天价地”尤其应重点防范企业把自身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社会承担。

信息公开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土地整理储备排查阶段加强信息摸底,了解市场需求,结合政府意识制定年度土地出让明细表,并公示出让的所有土地。要及时公开土地拍卖结果和竞买者的信息,置土地开发和经营者于社会大众监督之下。

篇14

这一次困扰行业的问题出在了根上。

中国服装企业善于打补丁。

产品卖不出去则打折促销,品牌形象难以提高则新建品牌,主营业务盈利乏力则投资地产、新能源,高超的打补丁技巧让中国服装企业度过了一个个寒冬。直到2012年,中国服装企业忽然发现遇到的问题已经绝非打补丁可以解决的了。

长期忽视产业链各环节平衡建设,长期漠视完善良性的供应链,让中国服装企业尝到了若干年来自己酿下的苦果。

由于库存压力、外贸乏力、多元化道路难寻所导致的寒冬,让行业内众多企业着实感受到了严寒。深陷寒冬的企业中,不乏美特斯邦威、李宁这样的明星企业。

而2012年凸显的全行业发展瓶颈绝非仅是一两个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其已经成为了中国服装行业在靠着廉价人力成本所带来的竞争红利日渐淡化的今天,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共性思考。

不过,这也绝非到了叹息的时候,信息化、智能制造以及新材料推动的中国服装行业的转型浪潮已经让中国服装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回顾昨天,让我们清醒未来,2013年,中国服装企业,准备好了么?

库存猛虎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库存。

其实,早在这只老虎还像猫那么大的时候,中国服装行业就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危害,但是若干年来高速扩张的市场让中国服装行业宁愿相信中国这个市场购买力是无限的。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外国中高端品牌不断涌入,中国本土服装企业终于感觉到了销售乏力。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发酵的2012年,我国服装企业猛然发现,这只老虎已经长大,大到足以将自己一口咬死。而在这只已长大的老虎背后,凸显了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畸形,供应链协调力严重失调,终于让库存问题回天乏力。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认为,库存问题背后暴露的是中国服装行业的模式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供应链问题。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服装企业生产、供应和销售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品牌营销和渠道规模的比拼,上升到了供应链协同能力的竞争。”马岗分析称。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超过了2500亿元,这相当于2011年海南省的GDP。而在被库存这只猛虎锁定的捕食单上的不乏美特斯邦威、森马、李宁、361等明星企业。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这家在2012年8月交出了利润同比增长14.83%漂亮半年报的明星企业其库存依然超过17亿元。深陷库存泥潭的,不仅仅是快时尚类服装企业,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库存总量达到37.21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22亿元,再创新高。

为了解决库存难题,中国服装企业打出了两张并不新鲜的牌:打折促销和关停门店。

2012年以来,李宁共关闭了1200家门店,匹克紧随其后关掉了1067家门店,安踏的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但是打折促销与关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难题,打折促销与关店都是在消费端进行调整,而库存的问题其实是整个供销链条上出了问题。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程晓华认为,打折促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这些办法都是昏招,因为随着打折促销和关店,服装企业的“品牌的价值和利润都会损失”。程晓华分析认为,虽然打折促销会暂时地释放出一部分现金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如果没有解决库存,还因为打折促销、关店而损失了品牌本身的价值,那就等于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境地了。

国金证券纺织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斌也认同程晓华的观点,在他看来,服装行业库存的处理不是那么简单的打打折、促销就可以了。“服装行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处理库存的方式不能那么简单。” 张斌认为,对于制造业而言,如化纤产业,可以通过停掉几条生产线来慢慢消化库存。但是服装行业属于时尚产业,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每隔一个月,甚至是一两个星期就会有新品上市。一边在疯狂的打折促销,另一边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库存。“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库存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张斌分析称。

其实,如果从供应链上着手解决,库存并不是服装行业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先看ZARA的几组数据:从设计理念到上架,ZARA平均只需10到15天,而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至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存货周转时间ZARA每年达到12次左右,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到1.2次;ZARA每年推出12000多种产品给顾客,而国内多数服装企业能推出上千款的寥寥无几。

而ZARA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其花巨资设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首先,ZARA通过快速的产品组织与设计体系复制时尚;其次,通过少量生产试销的延迟制造策略使ZARA的供应和需求匹配相接近;通过并行工程、减少生产批量、部分外包等策略,ZARA在加速了采购与生产过程的同时,还配合了物流加速配送过程;通过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ZARA可以进行迅速的调整,以此驱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协同“快速”运作,从而大大减少了预测不准和高库存问题。

对于中国服装品牌企业而言,ZARA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正是他们所缺少和需要学习的。

程晓华认为,库存的形成不仅仅单纯是哪个部门、哪个流程的问题,它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解决库存问题,就必须全面、整体地优化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以及ERP应用等。“不过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如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凡客诚品的陈年等都没有意识到库存背后隐藏的问题,他们认为库存是企业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结果。”程晓华分析称。

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终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不能以此认定,构成服装全行业的库存危机。

不过,最大的坏消息是,库存绝不仅仅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唯一问题。

多元化迷途

在多元化道路上,大批中国服装企业“疯了”。

近年来,国内大批的服装企业打着多元化的大旗,疯狂地进军房地产、新能源、LED等行业。甚至多家企业出现了新业务超过纺织服装这个主业,成为了公司支柱业务的现象。“不务正业”成了中国服装企业多元化道路上一个显眼的标签。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雅戈尔集团于1992年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该公司 1993 年开始介入股权投资领域,随后进一步涉足了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先后投资了广博集团、宜科科技、中信证券、宁波银行、海通证券等多家企业。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巅峰的2009年,雅戈尔地产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42%;2010年雅戈尔地产业最为鼎盛,其对营业总收入的贡献达到了47%。2010年雅戈尔参与定向增发和PE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高达20.6亿元。

但是到了2011年,受房价市场调控和投资环境低迷的影响,雅戈尔的业绩大幅下滑。在雅戈尔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地产业务和投资业务这两架马车在2011年严重受挫,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陷入困境,回归主业似乎成为了缓解困境的最佳选择。

同样决定好好思量一下自己多元化业务的还有李宁。2012年,李宁进行了“聚焦核心业务,优化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并公告称,为提高运营效率,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业务部门,诸如其子品牌等将进一步整合,以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业务上。2012年6月,李宁宣布与Lotto特许业务合作期限由20年调整为10年,这被视为李宁公司持续进行自我变革、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举措之一。

选择回归主业的远不止雅戈尔和李宁。

红豆股份2012年的半年报中称,下半年公司将核心发展男装连锁专卖建设。

种种迹象表明,以投资房地产、新能源等火热市场为方针的多元化战略似乎在服装行业很难再继续下去。中国服装企业决心对自己多年来奉为圭臬的多元化打法坐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了。

对中国服装企业这种“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马岗认为,服装企业做地产业务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不健康所导致的。在马岗看来,在前几年国内经济环境不健康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的利润回报率较高,但是做实业,服装企业的利润回报率比较低,所以很多服装企业涌入房地产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反思进军房地产,并且重新回归主业。“ ‘全产业链发展’以及‘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外延扩展’是服装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比较好的模式。”马岗分析称。

不过“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也不乏支持的声音。

产业经济研究人员白益民认为多元化是服装企业的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路径,多元化包括产业向商业、金融业过渡。在白益民看来,中国官方的学者都是把美国的模式搬来强调专业化,但是民营企业不需要那么多规矩的束缚,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来发展符合民营企业的自身成长规律,所以服装企业的多元化是市场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情况。“雅戈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标杆,不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型到底该往哪里发展。杉杉集团则找到了标杆。”白益民认为,杉杉集团的多元化虽然有不务正业之嫌,但确是中国服装企业从制造业向金融服务业升级转型的典型案例。

白益民认为,杉杉集团找到了综合商社这样的标杆,从而加速了它多元化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杉杉集团学日本的综合商社,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和日本的商社财团相接近的发展路径。实际上综合商社走的就是多元化,只是更多的以商业为主体。杉杉集团已经更多地从制造业模式转向商业模式,结合产业发展,产商融结合,立体发展。白益民认为,只是做产业,没有自身金融商业的服务体系,一旦出现危机,产业就会很难存活。

一些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对杉杉集团的多元化道路并不感冒,他们更愿意将“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视为一种找出路的手段,而非服装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

广东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认为所谓“不务正业”的多元化,只是产业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寻找出路,考验的是企业家的投资管理能力,而“健康的多元化”则是企业资源汇聚到一定程度后寻找出路,考验的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在阎华英看来,只要是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自身能做到的多元化就是最好的。有的人擅长投资,就可以去做多元化投资;有的人擅长整合企业资源、擅长企业经营管理,就可以向产业链纵深方向扩展有的人两方面都擅长且精力充沛,就可以既做多元化投资又做产业链扩展。

在张斌看来,多元化其实是某个行业在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张斌认为至少在2006年之前,我们的纺织企业去做多元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前期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大,但是现金流较好,且后期投入所需的资金也不大,一旦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了它的第一桶金以后,它的后续庞大的资金往何处去投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多元化几乎是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张斌也指出,现在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做多元化一定要慎重。以前因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空白点较多,所以企业做多元化就容易得到回报,但是未来企业在多元化战略上需要作更大的研究调查和处理,不能盲目跟风。

对服装行业而言,以产业链扩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远比“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来得安全,尽管可能这样的多元化不能为企业带来快钱,但是这样的多元化打法可以让企业最终获益。

国际化路在何方

在2012年,令中国服装企业头痛的不仅仅是库存和多元化问题,国际化道路的艰难让不少中国的服装企业选择回归国内市场。在这一年,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化道路。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2012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将发展的重心转回国内。

2012年7月4日,李宁公司与西班牙商成立的销售公司申请破产。随后,李宁公司与美国的合作伙伴FootLockerinc的协议也已经终止。9月初,李宁公司关掉了其在中国香港的唯一一家分店。2012年,李宁本人在回归公司后提出了三个聚焦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回归体育本质、聚焦核心市场――中国大陆市场。李宁公司的国际化之路暂时搁浅。

“美国等发达地区的市场已经很成熟,留给国内品牌发展的市场是相当小的。”马岗认为不论是之前走国际化路线的李宁公司,还是现在坚持国际化战略的匹克,其实它们在国际化道路上都只是迈开了很小的一步。在国际化道路上,本土的服装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国际化绝非中国服装企业一个陌生的话题。

从1993年起,红豆集团就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建立了外贸公司。2007年,红豆集团抓住国家“走出去”战略机遇,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

作为中国较大的羽绒服制造企业,波司登也较早地进行了国际化探索。近年来,波司登的产品已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英国等国家。2005年,波司登男装以自主品牌进入英国市场,已在全英拥有84家专卖店。2012年10月12日,波司登欧洲总部在伦敦开业运营。

2001年9月,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提出“多品牌国际化”战略。2002年,杉杉集团开始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大品牌合作。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几年下来,杉杉集团拥有了一大批服装品牌,包括3个自创品牌,“玫瑰黛薇”等9个设计师品牌,“玛珂・爱萨尼”等8个国际合作品牌,合计超过20多个。

值得深思的是,尽管中国服装企业一直深耕国际化战略,但是国内的服装品牌如红豆、波司登、杉杉、雅戈尔等,都难以在国际上产生大的品牌影响。

对此,马岗认为,对于品牌的国际化,很多服装企业都有一个误区,国际化不单单只是把产品卖到国际上去。国际化是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品牌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生产设计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等。在他看来,目前我国许多服装企业的品牌文化和附加值的结合程度仍不够。“现在许多服装企业一味地去模仿国外高端品牌,但是国外服装品牌不仅仅是单独的产品,它还附着一种文化魅力和一种契合个人生活品味的情趣,这正是中国服装企业所忽略的东西。”马岗分析称。

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附加值较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国内服装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前进,但是,目前国内服装行业在国际化道路上仍有一定的优势。

在全球服装产业的基础上,中国服装行业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布局,从原料、生产技术和制造能力方面来说,中国的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

阎华英认同此观点,在她看来,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也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中国本身还是全球增长最快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这些就是中国新的比较优势。但阎华英也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新的优势会逐步形成。阎华英认为,我国服装企业的所谓国际化和走出去,就是要在今天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当中寻找新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新的赚钱的机会。

在阎华英看来,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第一,需要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助阵,就会寸步难行;第二,需要懂得国际游戏规则;第三,注重并了解文化差异。东西方之间,宗教之间,错综复杂,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民族心态,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消费观念,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服装企业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攀升,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消耗也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社会成本都在节节上升。要做国际化,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们还需认真地做好功课。

2013:希望之年

库存压力、多元化迷途、国际化乏力,三个问题让中国服装行业在2012年蒙着一层阴霾。但不可否认的是,危机中蕴含转机,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或有质的突破。

而在这场以转型升级为主旋律的突破组曲中,三个最关键的音符是:智能制造、信息化、新材料应用。

2012年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科研团队研发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在这一年,欧洲率先使用3D打印机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比利时梅洛特公司与中国青岛一家纺织厂建立合作,“打印”纺织机轴承。传统工业流程需要84小时制作的零件,通过3D打印技术,24小时就可以制造完成。由于可以在目的地精准打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D打印机的出现和推广给2012年持续低迷的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3D打印技术对中国的纺织服装制造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应及时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纺织服装的设计和流程中去。“3D技术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曹和平分析称。

3D打印机的出现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纺织服装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想有所发展,科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目标,即要让“科技贡献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成为世界纺织科技强国”。

成为纺织科技强国,除了要有制造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信息技术也同样重要。而只有实现信息化与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掌握现代化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许多纺织服装企业都进行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江苏利诚纺织集团上海利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鲁斌认为,目前中国的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数据,从而导致了企业间在相互合作的时候非常麻烦。而且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只注重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库存的有效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管理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

马岗认为,2012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在2013年的发展方向,包括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的改革和调整、去库存化、迎接线上线下消费者的迁移所带来的挑战。在马岗看来,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不再是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单一竞争,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的资源整合度,对商业环境、市场的研究和对消费者的驾驭能力。这都是2013年必须关注的内容。

中国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同时,尽管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加,但我国服装行业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依然存在。中国服装协会预计明年服装出口增速将不低于同期国际贸易增速。

由于坚持扩大内需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因此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物价逐步平稳回落,这些将对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3年,内需对服装增长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也将逐步增强。

但是2013年,我国服装行业的运行压力将继续增大。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国内外棉价差对行业影响较大;其次,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第三,信贷政策虽然或有宽松,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第四,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继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