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质量监管范文

企业质量监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质量监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质量监管

篇1

【论文摘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稳健推进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财政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

1.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2.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

3.利润不实,主要有多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

4.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会计法》贯彻落实得不到位。虽然新《会计法》颁布以后,普遍对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的培训,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不认真。同时,《会计法》的贯彻落实是一个过程,致使企业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

2."委托-"制的固有缺陷。企业所有者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委托给经营者,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制。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多数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地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建议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作者建议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惩治违纪、纠正失误、治理失真、严肃法纪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实现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企业也占多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政府作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理所当然地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出于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政策的需要,要获取充分依据;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监控企业执行财会、财政、税收政策情况,以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使国有资产良性运行,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另外,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分散的投资者力量不突出,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和牵制力不是很大。因此,作为政府部门的证券管理机构,在证券市场既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规范、监管的职能机构。

因此,最关心企业会计信息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他们最能对企业会计信息施加影响,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者,这在新《会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已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及其质量的规范、监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等会计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财务专项检查,实现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和执业监管

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一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往往是毁于注册会计师失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其执业水准,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着力解决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抓业务和抓职业道德"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自律意识,使之能规范执业,正确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好地行使社会监督职责。

2.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严把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入门关口,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行业协会侧重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口,严肃考试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行为,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要撤销注册。

3.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考核评价指标,并据此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为政府部门、企业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信息平台,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经营,诚信执业,使当前存在的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卖牌子卖章子卖签字、滥设分支机构、挂名兼职、跨所执业、抵毁同行、以个人名义挂牌为他人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等有损行业形象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多措并举,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1.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对国有企业采取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的办法以控制企业内部人造假等行为,是克服"委托-"制缺陷的有效措施。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避免经营失败的突发风险。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三权分立、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篇2

原材料是商品混凝土的源头,要做好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做到控制不合格品的源头。在生产前,通过对进站原材料的检验,坚决将不符合企业内控指标或相应国家、行业标准的原材料拒之于门外,并杜绝采购劣质、不合格原材料,避免造成混凝土质量隐患。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等)、砂、石、外加剂等。水泥方面,新型干法生产线所生产的水泥因其本身质量较为稳定,且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较好,在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P•042.5级水泥已经成为我国混凝土企业使用的主流品种。采用P•042.5级水泥不但可以配置C10~C50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甚至在配制C60~C80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矿物掺合料是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细度和活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活性粉体材料,包括粉煤灰、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硅灰等。目前,曾经的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现代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早已大量使用来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同样,随着国内各大中型钢铁企业超细矿渣微粉生产线的相继建成,混凝土企业已开始大量使用矿粉来生产高性能混凝土了。同时,其他矿物掺合料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砂、石是商品混凝土的骨料,其在混凝土中所占比重最大,为最大宗原材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砂石材料在品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且随着工业化进程优质砂石原料越来越少,给砂石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对粗骨料碎石,应选取质地坚硬、圆棱少孔或表面光滑的石料,按不同粒级分开入库储存。针片状较多或多孔的碎石,因其比表面面积大,就需要提高砂率、外加剂及用水量,不仅增加了配制合格混凝土的难度,而且同时还增加了混凝土成本。对于砂,尽可能采用粒型圆滑、级配合理、含泥量低的砂子,因其相对需水量较少,且保水效果较好,如我国的长江砂等天然砂。同时,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用砂浆急剧增长。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越来越严,全国各地纷纷对天然砂采取限采,甚至禁采,由此造成了天然砂的紧缺。在此形势下,机制砂自然成为了天然砂最好的替代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可采取机砂、河砂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在我国西部,特别是重庆、成都地区的预拌混凝土行业就因地制宜大量采用机制砂,不但解决了砂子紧缺的问题,还因此节省了大量原料和运输成本。对于外加剂,要根据水泥、矿物掺合料以及砂石原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品种。目前,在我国得到最广泛使用的外加剂品种是奈系,同时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综合性能最好的聚羧酸系外加剂在我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总之,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来生产预拌混凝土,使之满足质优价廉的目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调整是极其关键的工作。混凝土配合比是商品(预拌)混凝土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和调整。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原材料、施工条件以及气温条件。既要达到确保混凝土质量及良好的施工性能,还要做到经济合理。此外,对不同工程用途的混凝土,如常规系列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防腐高抗折混疑土、清水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桥梁动载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等要制定针对性的配合比,还要视施工期的气温等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原材料和试配。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混凝土配合比,都是经过大量试配研究和调整试验完成。

混凝土的运输

要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质量,运输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商品混凝土必须采用专业的混凝土搅拌车运送到施工现场,要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防止坍损过大;混凝土搅拌车应保持筒内清洁、无积水方能装料;混凝土搅拌车每运送一次都应冲洗搅拌筒,装料前须倒净搅拌筒内积水,防止影响混凝土水灰比,最终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搅拌车从装料到卸料,搅拌筒必须保持一直转动,防止混凝土离析;严禁在运送混凝土途中和卸料时向搅拌筒内随意加水,一经发现应禁止使用,如在施工现场发现坍落度稍差的情况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严禁超掺;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人员需随车携带由厂家出具的发料单,并严格按照发料单上的信息进行运输,防止漏送和错送;对于冬季施工,运输车辆要做好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温度。

混凝土的计量拌和与出厂控制

要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就给混凝土的搅拌机操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尤其要求其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有很高的目测能力。混凝土搅拌机操作人员要有对各种原材料精确计量的能力,还要有根据主机电流的变化知晓混凝土坍落度变化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此外,混凝土原材料砂石的含水量时常有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能,这就要求搅拌机操作员有驾驭这种波动性的能力,需要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砂石含水量数据进行生产调整。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控制是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的,它是混凝土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它要求技术人员目测混凝土出机坍落度及和易性,严格按照规定频次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和易性、强度等技术指标。企业技术人员对混凝土品质的目测能力是基本功,应该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提高目测能力,可以降低很多的劳动强度。不仅试验室技术人员、搅拌机操作人员需要有混凝土的目测能力,而且混凝土泵送工以及前场工长都应具备较强的目测能力,需要通过他们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品质信息及时地传送回来,以利于实验室及操作室更加便捷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

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

这是商品混凝土形成合格成品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因为这里不仅有工程监理方、施工方、建设方对混凝土质量的监督,同时也是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混凝土企业技术部门要提早向施工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人员和前场工长还要积极配合施工方、监理方做好产品的抽查检验工作,做好混凝土试块的留样标识和养护工作。混凝土泵送工、前场工长既是前场作业人员、混凝土质量监督员,也是混凝土信息采集通讯员,应做好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工作,要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品质信息及时地传递给技术人员,以便站点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保证混凝土产品质量和施工性能。

篇3

【关键词】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监管

一、前言

伴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和监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行业监管的缺位,为了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行为,就必须做好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管工作。

二、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站点进行预审

今后,新建、迁建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选址要符合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及全市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合理布局要求。避免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站。严格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核准。新申请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资质,要提供市住建部门允许建立站点的预审同意证明、立项批复、建设用地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资料,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提供职称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养老保险手册等,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搅拌系统、运输车、泵车、质量检测设备。

三、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监管

资质管理部门要严格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考核,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按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降低资质等级、暂扣或撤回资质证书。禁止未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资质的企业生产、销售混凝土,一经发现,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予以处罚,且一年内不受理其资质申请。禁止已取得商品混凝土生产资质的企业倒卖、出租、出借、允许挂靠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一经发现,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所有建设工程不得使用无资质证书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供应的商品混凝土,一经发现,监理单位要及时下达局部停工通知书,整改不到位的,不得进入下道施工工序,对拒不停工的,要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四、完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制度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本辖区内预拌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和使用管理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的抽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据本地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状态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展开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信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并与资质管理等挂钩,不良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2、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设计文件以及质量验评标准,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企业是否超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2)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效运行,生产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

(3)原材料进场台账是否建立,原材料是否按批复检合格后使用;

(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5)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6)实验室的设施环境及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计量设备检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实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7)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资质等级标准及管理要求,人员是否到位和持证上岗。

3、各地质量监督机构要完善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使用、监理、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准入清出制度,加大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动态监管力度。对相关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混凝土运输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有效规范,对查实的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要及时责令改正。坚决取缔无资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擅自设立的分站,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发现施工现场违法使用无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为,将严肃追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记载不良行为记录。

4、加大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监管力度

(1)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并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与技术要求相符合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预拌混凝土产品使用说明书;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提出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与相应技术措施要求,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注明;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由供方、需方及监理(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的要求、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共同组织交货验收,确认预拌混凝土的品种、类别、数量、预拌混凝土质量指标等内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对进入施工现场预拌混凝土质量进行交货检验后方可使用预拌混凝土,并应按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的预拌混凝土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中发现预拌混凝土有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向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2)加强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动态管理

建立商品混凝土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行为的诚信管理体系,将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纳入企业的信用档案,作为企业年检和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定期在有关网络和媒体上公布。对存在严重质量和诚信问题的企业依法降低或撤销资质。

五、充分发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地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及相关协会应及时掌握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动态,围绕行业发展的需要,把研究提高混凝土质量作为一项当前的主要工作,强化自律机制;积极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调研,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要督促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档案,规范质量行为、严格质量检查、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评价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有序、诚信规范,推进混凝土技术进步,全面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总之,本文主要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监管进行了分析,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成为一流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要求、用户施工的环境等情况来提供优质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最终目标是使用户用得放心, 同时也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严格处罚。规范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管理秩序,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绍林,张永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篇4

0 引言

标准化是凭借先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重复出现的事物标准的一种活动,以获得更好的经济生产秩序和效益。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贸易范围由国内扩展到与全球各个国家之间,质量标准化建设显得就更为重要,标准化监管水平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当前中国产品质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工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办法,规范引导社会各企业经济工作,提高对企业标准化监管的有效性。

1 质量技术监督含义

质量监督技术就是指凭借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法律方法,建立在标准化和计量基础方面上,统一协调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生产以及技术问题的一种监察和督导活动,关键部分是产品或者技术的质量方面。其中凭借的法律方法不是指所有的法律,而是指质量技术监督在实施监督控制的对象时涉及法律依据;经济生产及技术问题指的是社会各阶层进行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能作用就是通过监督和管理企业生产质量,进而规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帮助遵纪守法的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惩治治理违规企业,服务好各企业的经济活动等方面。

2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工作都属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经济管理方面,两者的实施目的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标准化工作就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相关要求,促进产品的性能方面必须达到这些要求,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是通过对这些产品是否达到这些要求进行监察和督导,反映实际的产品质量情况,从而达到促使政府关注产品的总情况,以及百姓关注产品的消费情况,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维护个人利益。企业必须依照一定的产品技术标准才能实现产品的生产以及检验工作,评价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否处于先进阶段和生产技术标准是否真正落实对产品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标准进行配备并按照标准实施,做到日常监督生产标准的配备和具体实施过程,不加工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不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符合业内的标准规范。企业通过日常质量监督既能及时发现处理违法标准的生产行为,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并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大力开展。

3 我国质量监督部门监管企业标准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全球各个国家经济贸易往来范围的扩大,一个国家的标准化监管水平成了其在经济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国加强了对标准化建设和监管方面的工作力度,并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效,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同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生产设备、工艺水平不够先进,致使与生产相对应的标准化水平较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标准化的时间较长,标准化中使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数量较少,现有的技术标准不能很好地集中形成国家标准,很多技术标准已经使用多年未能跟随产业升级而升级完善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斯穆特曾说过,中国的国内标准就是生产企业自行制定的相关文件,属于企业生产规定,也只是自己采纳,与别人采纳不采纳无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虽然已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已与国际接轨,但是在标准化监管的细致具体方面的工作确实任重道远。

4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措施

4.1 加强对生产重要标准的大力宣传

质量标准化监管体系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生产质量方面开展,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监管企业标准化的工作,首先,应当组织企业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让企业决策层和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讨论,统一其政治、工作思想和提高其对于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并使其深刻认识到企业应当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其次,应当组织各行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和制定标准。

4.2 积极参与标准编写、制定工作

在日益加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同一种产品或者技术的使用人群日渐增多,因此,企业如果想要更好地推广自身的产品或者技术,必须要跟随制定并掌握统一生产标准规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引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充分的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相关生产标准,并将标准指导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必须要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按照标准体系编写的程序和阶段进行,首先就是调查并摸底基本情况阶段:了解并掌握企业历史和现在的生产数据信息、预测评估企业生产潜力、预测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等;其次是起草标准的阶段:分配主要技术、管理以及工作标准的相关编写人员,按照起草大纲进行编写标准;最后是审阅标准的阶段:编写人员、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领导审阅标准,并进行修订完善。

4.3 强化标准执法,加强监督管理及质量认证

我国企业面对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保证从原料供应到生产到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并健全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等标准文件执行,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很明晰,同时,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产品生产情况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保证ISO标准在企业内部的有效运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更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企业各项工作的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质量标准、生产规范执行,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能都符合质量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途径就是必须加强执法工作,尤其是对于那种质量标准化实施效果较差的企业更为重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加强标准化的执法力度,一方面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一方面有利于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

4.4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企业加强监督检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监督检查企业日常实施标准化的情况,通过对成本质量标准化体系运行是否充分和有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案是否设置合理以及实际完成情况,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以及相关责任人职责是否落实,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和充分,企业风险实际控制防范情况,相关的法律和观点是否符合标准,企业对于标准组织控制是否有成效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质量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企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标准化体系能够在各个企业中运行良好有效。

4.5 实现数据信息标准化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企业标准化监管不能仅仅通过颁布标准规则来实现,更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规范量化和程序化的监管流程以及处理分析量化指标和数据来体现,更好地保证企业标准化的实施。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都是不断壮大的,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若是仅依靠人工方式进行监管会越来越困难,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的监管。

篇5

(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烙印。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盛行其道,其结果往往楼塌、路陷、桥坍。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建筑施工系统的形象。

(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波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小团体利益出发,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常常出现虚假资质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甚至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加强质量管理.应多种措施并举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工程质最领导问责制。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严格市场准入。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

第三、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第四、强化工程质量监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认(五)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尤其要加强企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在如何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上,笔者身为建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有一些想法个人愚见在此提出,以求切磋:

(1)应该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建立“阳光监督”。工程建设施工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不同级别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消除质量通病应未雨绸缪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由于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而成为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因此,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更不是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消除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同样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方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

从点滴做起,严控施工质量关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这就要求,培训、优选施工人员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认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篇6

(一)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动而造假。单位负责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或虚亏实盈或虚盈实亏,借以偷漏税款,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有些会计人员不注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在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无法拥有宽松的执业环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心理使他们很难坚持原则。就业竞争的压力使他们顺应单位负责人的意图进行工作,甚至主动为其出谋划策,或协助企业偷税漏税,或巧立名目套取财政资金等。还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上不思进取,仅限于作到账目平衡,资金流通,没有能力承担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单位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三)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不容乐观,部分中介机构内控不健全,未能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和执业道德要求,采取低价、回扣等不正当竞争,审计程序走过场,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不能真正起到经济监督的作用,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造成了在会计服务中不能很好地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或伙同企业联合造假。

(四)企业弄虚作假严重,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我国目前还没有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有的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的报表,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法制宣传,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健全法律制度,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继续深入贯彻《会计法》,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同时,不能重检查、轻处理,只检查、不处理,对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从快从严处理,以体现财经法制的威严,达到惩戒、警示的作用,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要使单位负责人重视财务工作,必须让他们学习《会计法》、《税收征管法》、《预算法》等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承担第一责任,任何的指使授意、弄虚作假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我国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普遍偏低,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中介服务机构。针对会计人员或中介机构与被核算单位串通一气,虚假作账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对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设立审批和年检过程中应按规定严格把关,对中介机构在记账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进行严肃查处。另一方面是否能尝试建立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诚信档案,采取记分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对被记账单位检查出的每一次违法、违规问题,在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的同时,对其的中介机构或会计人员实行扣分制;相反对没有问题的单位的中介机构或会计人员实行加分制。当中介机构或会计人员的分数达到一定的分值时,将对其予以通报:或被吊销职执业资格、取消任职、从业资格,或被评为先进单位、优秀从业人员。然后进行网上公布,供需要单位查询聘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尝试推行会计、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委派制,使财会人员在地位、身份等方面超脱于对委派单位的依附,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委派单位的财务情况,大胆地进行监督检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被誉为“经济警察”,但目前却奈何不了违法者,更有甚者与违法者同流合污,出具虚假报告或作伪证。长此以往,注册会计师审计就会失去信誉,形同虚设。因此,一方面必须严格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观念,清除一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对出具虚假报告或作伪证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地位,强调其独立性。

篇7

>> 上海市地产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某南北干货批发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危害现状及监管对策探讨 上海市黄浦区学校饮水卫生管理现状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中小型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美容美发单位化妆品经营须知 上海市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瓶颈及对策 上海市药包材质量现状和监管对策 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上海市学校饮水卫生管理现状调查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赛事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草药化妆品在中国的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体操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虹口区食品经营中追踪溯源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足浴场所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上海市黄浦区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中国化妆品行业网. 2016上半年进口化妆品率创新高[EB/OL]. (2016-07-25)[2017-03-01]. .

[4] 宋华琳, 李a, 田宗旭. 中国化妆品监管治理体制的制度改革[J]. 财经法学, 2015, 1(3): 15-28.

[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13〕24号[EB/OL]. (2013-05-15)[2017-03-01]. .

篇8

我国今年将建立基于企业诚信与产品风险相结合的进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管理制度。这是从近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据悉,今年我国将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诚信评价,将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商品的风险高低,实施不同的检验监管措施,并提高分类管理的科学性。其中,对守信企业将给予更加便利的优惠措施,对失信企业加大惩戒力度,特别是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失信企业,要加大处罚及公开曝光力度。

据介绍,信用评级将实行动态管理,对实施分类管理的企业将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企业类别及监管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针对性。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正在抓紧修订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待新办法以后,各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将对纳入监管范围的出口企业重新分类,实施监管。

据悉,我国部分地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先行试点对进出口企业实施了诚信管理。

――新华社

银监会:商业银行可以从事黄金期货交易

银监会日前《关于商业银行从事境内黄金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称,商业银行从事黄金期货经纪业务应取得相应资格,不得利用自有的黄金期货交易资格客户从事黄金期货经纪业务。

拟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的商业银行,需满足资本充足率达到8%,具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和黄金现货交易资格,同时,具有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如在银行内部制度及内控要求方面,要求董事会出具同意从事此项业务的证明文件,完成相关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建立完善的黄金期货交易内部业务管理办法,建立开展黄金期货交易业务所需的业务处理系统等。

商业银行从事境内黄金期货交易应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需有不少于4名合格的期货行业从业资格人员。

――上海证券报

商务部称上半年部分商品仍将供应紧张

商务部日前对外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主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总体稳定,市场平衡性继续增强,但少数商品在一定区域和时段供应偏紧。

商务部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中,有8个品种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会呈现出供应偏紧情况,比2007年下半年增加3种,具体品种为:猪肉、牛肉、羊肉、大豆、豆油等;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有13个品种市场供应呈现偏紧,比2007年下半年增加2种,具体品种为: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焦炭、柴油、汽油、煤油、燃料油等。

商务部分析认为,虽然供应偏紧的商品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市场供求面上的表现将主要还是结构性、区域性、阶段性的。随着国家对粮食、生猪、奶业、油料等生产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雨雪冰冻灾害后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国家对进出口等环节调控管理的加强,市场供应偏紧状况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秀芝说:“当前国际石油、主要金属矿等生产资料产品市场价格仍在持续高涨,国内市场供需偏紧的形势也没有根本转变,因此近期生产资料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这对控制通货膨胀及抑制物价水平过度上涨带来很大难度。”

她强调,当前生产资料市场运行中,特别要关注市场变化情况,既要控制市场向过热发展,也要防止市场出现明显降温。从1―2月份市场监测情况来看。国内生产资料市场持续加快增长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市场回落的速度过快需引起重视。

――第一财经日报

财政部今年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节能减排

财政部消息,今年,财政部安排了27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强调,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探索建立支持推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建立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逐步达到治标治本,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张少春提出,财政部还在研究运用市场手段或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包括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矿山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以及研究建立碳交易制度。

财政部认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270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向是: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奖励资金75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奖励资金7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50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35亿元。此外,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今年,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四个注重”推进节能减排。一是注重基础,就是抓紧建立节能统计、报告、审计制度,建立完善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节能减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二是注重机制,就是坚持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新机制,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等关系节能减排成效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财政专项奖励资金与节能减排量挂钩办法,多节能减排,多奖励;达不到节能减排目标,要进行处罚。三是注重协调。就是继续加强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四是注重监督。就是会同有关部门对节能减排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资金截留、挪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中证网

林毅夫:四大理由看好奥运后经济不会经济萧条

奥运以后会不会出现经济萧条?这是一些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关注的问题。林毅夫说经济不会出现萧条,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差距还非常大。即使过去30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非常快,可是我们可以继续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产业升级都需要很多投资。

第二,不仅投资增长非常快,消费增长非常快。这几年我们总是讲消费相对不足,但只是相对不足。这些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是相当快的,所以每年的消费增长都维持在10%左右甚至更高,相信在未来5至10年,消费增长的速度还会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平之上。

第三,吸引外商投资还会保持增长。现在的工资上涨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似乎在消失,可是搞产业的人都知道,工资只是当中的一个考虑,中国作为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群聚产业基础,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设施的改善,让中国有非常好的营运环境、经营条件。因此,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不仅这样,很多外商还看到中国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市

场规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于美国。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把它的产品生产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放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

第四,奥运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奥运实际上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相信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环境会更好,奥运会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对外经济,不管是出口、进口还是合作,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有这四个理由,相信奥运之后中国还是可以持续维持经济的高增长,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还会是又好又快地发展。

――中国经济信息网

六成多国内经济学家认为全面通货膨胀已来临

近日,针对CPI不断创出新高。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和讯网向多位经济学者进行调查访问。关于导致CPI高企的主要原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经济学者金岩石、经济学者周克瑜、何诚颖等学者认为,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是食品、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所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3人认为,流动性泛滥,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经济学者李明亮认为,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是受一月份雪灾和春节双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学者谢百三(博客)和左晓蕾则认为,是由于全球性通货膨胀现象从潜伏走向现实,蔓延到中国,导致我国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就此发表看法:“价格上涨压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非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表现为第三产业价格指数加速上升,从而推动整体价格水平上升。与此同时,食品类价格受到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也会出现大幅上涨。”

受访学者中,有63.6%的专家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全面通货膨胀。持此观点的经济学者主要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经济学家金岩石等。经济学家李明亮、何诚颖认为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谢百三等则认为缺乏数据。不好判断。

――东方早报

樊纲:强过宏观调控化解房产泡沫

近日,经济学家樊纲在“新浪乐居创新峰会”表示,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是有潜力的、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但需要未雨绸缪,对房地产市场做理性分析,特别是吸取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教训,通过宏观调控让整个市场平稳地发展。

樊刚分析指出,房价增长幅度与收入增长幅度关系(房价收入比)是分析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的重要参数。1999年以前,美国房价收入比曲线基本平滑,2000年以后则突然走高,脱离了稳定变化的关系,形成泡沫。

“具体到各个地方的房价,因其增长幅度不一样,其调整幅度也各不相同。”樊纲分析指出,如果某一区域房价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其收入增长限度,该区域房价的调整也必然大,他表示,要在房产泡沫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通过反周期性宏观调控政策将其化解,以避免市场大的波动。

――中国证券网一上海证券报

姚刚:创业板推出对主板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近日在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就目前市场条件下推出创业板是否合理问题时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对主板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国外的一些国家也没有推出创业板后主板市场就下跌的情况发生。

姚刚表示,就创业板市场推出之后对主板市场的影响有很多人也做过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可以看出,它的推出对主板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首先资金问题不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决定了社会资金总量是不断增长的。另外,创业板会吸引一些新的资金、不同需求、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进人资本市场。所以不应该把创业板市场的资金和主板市场的资金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应该看到如何把蛋糕越做越大。如何使储蓄转化为投资。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厂矿企业内的建筑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现场环境复杂、变化较大、涉及面广,各流程及设备间相辅相成,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也随之变化;二是施工面积较大,施工现场分散,施工人员流动频繁;三是为了配合产品生产销售,工程任务多是工期紧,任务重,企业又是投资资金主体,很难被有效监督及规范。

本文针对厂矿企业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规范对工程施工方及监理方的审查监管体制,强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

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工程的招投标规定。加强对质量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的监督,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单位、设施、材料进入工程建设市场。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行为,从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制度,切实把好项目施工许可审查关,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机制,依法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用工资格的个人、组织及“包工头”非法用工行为,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

工程施工图审查的目的是确保工程设计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以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工程质量监管的关口。勘察设计质量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以致损害公众利益。而部分设计单位因屈于市场压力,迎合企业需要,致使设计质量问题频频出现,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低劣设计的工程由于其先天不足,施工再努力,工程建成后仍会留有隐患和缺陷。因此各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学习相关审查文件,配齐相关各专业人员,强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

企业管理者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企业内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这就迫切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要建立以工程最终顺利投运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

1、企业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的人,是工程建设的原动力,因此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然而从统计资料上看,企业在开发建筑工程时的违规行为逐渐成为企业内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源头。企业在内部建筑工程建设市场中往往处于主导、强势地位,别的主体很难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有必要完善企业内部监管体制,加强监督并加大企业建筑工程管理者与承包商双方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

2、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要从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各项材料试验数据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

3、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要求监理公司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来说,这两个负责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与此同时,还要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总而言之,工程监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环节,要继续推进。

4、没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是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施工工人要经过技术培训,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去操作。同时,施工方的领导班子也要加强自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切实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技术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偷工减料,防止为今后工程的投入运行埋下质量隐患。

(三)、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职责;

1、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在监督机构内部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重要性的宣传,使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责任心。认真履行质量职责,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3、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4、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构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实践生产的过程中,设计对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关键性作用,以设计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中,对于工业设计的要求更加复杂化,综合化,这就使得传统的仅仅凭借人们的主观思维去评价工业设计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构建一种能够集中审美关键、创新理念等因素一体的工业设计企业评价管理机制。因此,笔者针对“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模型的基础

1.1企业质量管理的概念及流程

企业质量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基于领导管理阶层的要求而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使得产品及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预期的生产设计而进行。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是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善三个部分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计划是基于社会及市场的需求,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生产的质量计划,并计划处实际的生产方案达到质量计划中的各项要求;质量控制是指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对于产品或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来保证生产环节达到质量计划中的要求,同时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降低生产质量不达标的风险;质量保证是在生产环节中,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结合外部市场的因素,对整个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科学的评估,来保证企业的生产环节能够达到质量计划的要求,同时不断加以提高质量要求标准,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树立更大的市场优势;质量改进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投入到市场环境中,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情况,在质量计划中不断加以调整,使企业的生产环节更为高效,更符合社会及市场的要求。

1.2工业设计的流程及评价1.2工业设计的流程及评价

工业设计流程是指企业的生产项目开发流程中的子流程,工业设计流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根据现代化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工业设计的流程通常有产品的构思、产品的设计、样品的制作三个流程环节。产品的构思是指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查,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水平,开发出新的产品项目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产品的构思阶段,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可行性以及市场前景,同时对于产品的说明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要有初步的计划;产品的设计环节,设计师要结合先进的制作工艺以及生产理念,对于产品项目的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及成本要作出分析,并设计出产品生产流程图;样品的制作环节,设计者要根据生产计划以及企业的项目管理,再生产设备及要求的上要符合生产流程,在样机的制作环节,不断检验生产流程制定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再将部分样品投入到市场环境中,对于消费者的满意度及市场优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市场调研结果反馈到企业项目管理部门及设计流程工作中,根据市场的实际要求,产品的设计工作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生产计划,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制定项目生产质量标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资源管理和职责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为了实现对于产品及服务的满意需求,必须存在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重视资源与管理的结合,不仅关乎于企业的各项决策活动,同时也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中资源的管理是核心的内容,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切产品的生产及管理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要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既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又能体现企业的文化,要发挥出人力资源上的优势,通过合理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加强对于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培训,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发生在企业管理阶层与员工之间,还发生在外部市场与企业内部管理之间,因此,要重视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要保证信息渠道的正常沟通,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还可以在完善产品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职责管理是企业质量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首先要明确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要配置工作人员并细化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工作,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上的有效性。

3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参与者

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参与者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及生产员工,还包括产品的客户,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是基于客户的满意度而制定的,工业设计管理理论也是将消费者放到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消费者的参与,企业产品项目的设计者不仅要对生产经营者负责,还要对产品的使用者负责,只有平衡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才能保证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2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型建立

在一般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型中,将工业设计主要用在了产品的设计上,而没有对消费者评价、生产经营者评价运用工业设计,现代化的企业质量管理要对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及产品的设计师都要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价,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外部环境,同时注重产品设计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切实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3.3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

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要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内容,基于企业经营者,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在消费定位、品质定位上,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消费者来说,质量管理内容主要是概念性和实用性,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得出消费者的情感评价,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消费市场来不断调整消费定位及品质定位,巩固企业的生产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模型的基础,然后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做出了分析,最后集中讨论了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企业组织意识到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整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传统发展思想,构建科学性、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桂海庆 单位: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参考文献:

[1]连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经验[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2-227.

[2]陆国杰.质量为本创新为魂聚集力量应对挑战勘察设计行业质量形势分析报告[J].中国勘察设计.2014(2):28-33.

[3]程虹,陈川.2013年我国质量学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宏观视野、共同治理与数据积累[J].宏观质量研究.2014(1):11-29.

[4]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篇11

如何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离不开政府质量部门的监管,离不开消费者的社会监督,离不开企业依法依规严格自律,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解决当前产品质量问题的核心,也是推动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应注意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企之路,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此外,要加强监管工作。

规范监管。监管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工作规范的要求,深入企业一线,对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企业限期落实整改,并进行验证检查。只有这样,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才有可能在严格的日常监管中逐步提高。

严格执法。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是有力的监管武器。监管工作人员应利用它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罚一起,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在巨大的违法代价面前,引导企业恪守主体责任,三思而后行。

构筑诚信。质量诚信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对质量负责的外在形象展示。将质量诚信建设与监管模式转变相结合,形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局面。体现在监管宽严有别上,就是有诚信者受惠、失信者受限,并蔓延至企业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激发企业坚持质量守信的内在动力。

创新手段。监管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顺应历史潮流,分析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过去我们推行了企业质量承诺书、企业质量协管员制度;现在很多地方又在尝试企业负责人质量报告制度、质量事故约谈制度、政府对企业的质量绩效管理制度等手段,这些都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有效方法。作为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企业必须承担起产品的质量责任、品牌的维护责任、质量的管理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12

一、按期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结合国家和上级公司通知精神,每年9月份在公司所属库站全面开展“质量月”宣贯活动,通过多种灵活方式,在广大员工中牢固树立了“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二、强化油品质量监管力度。公司每年组织开展了油品质量内部抽检工作,从公司一次物流、油库仓储、二次配送、零售保管四个环节分别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确保销售到客户的每一升油品质量合格。

三、有效推进质量体系建设工作。2012年12月,公司顺利通过体系第三方监督审核,体系运行质量得到了认证机构的充分肯定。

四、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依据上级公司最新质量管理标准,公司修订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油品质量管理,统一油品质量管理标准,完善油品质量监管机制,对公司油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五、推进成品油质检中心建设。公司专门成立了公司内部油品质量检验的质检中心,目前成品油检验中心已建设成为拥有2名CNAS授权签字人、70台/套仪器设备、31个项目检验能力并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综合性质检机构。

篇13

当前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食品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丧失了法律常识以及诚信道德,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昧着良心生产过期食品或在食品上使用对人体具有危害的添加剂以蛊惑消费者购买,导致食品质量差,人体食用后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某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忽略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只在乎企业的经济收益,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和产量,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控制和有效防护,对于监管部门的审查,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也只是应付了事,并没有作为企业的重点来进行改进。

食品企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原材料引进不符合标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第一项环节就是购进原材料,换句话说,原材料的质量与最终食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由于难以负担高额的生产成本或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会选择质量不佳的原材料,加上原材料入厂时,企业检验人员在检查时只注意到了原材料的净含量、包装与感官,而忽视了原材料的安全性。对于以农作物为原材料的食品生产企业,如果检验人员忽略了检验农药及污染物的残留,就会导致不合格材料混进生产系统中,并最终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食品中常见的添加物,该物质有的由天然形成,有的由化学加工而成,能够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改善食品的味、色、香。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食品味道、提升食品品质,并且可以延长食品的变质时间,但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与食品添加剂不同,非食用物质顾名思义就是不可投入食用,但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常见的非食用物质已经频繁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不加以制止,此类工业用原料必定会在人、畜体内堆积,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不完善。由于购置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费用较高,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的设备落后,检测结果经常出错,又不愿意在检验设备的购置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导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得不到正规检验。另外,企业的食品安全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很多检验人员不具备检验资格,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必然会导致食品安全检验环节产生疏漏。

解决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点

加强食品原材料的控制。为了解决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原材料的控制应当设为食品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食品原材料的控制应包括原材料入厂控制及存储控制,只有对原材料进行验证并确认安全后,才能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因此,食品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采购工作制度和采购管理制度,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对原材料的关键性指标进行检测,应当与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机构签订定期委托检测协议,与此同时,企业应当保留部分原材料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原材料环节的安全无误。

严格把关食品添加成分。严格把关食品添加成分应从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用物质两个方面探讨,前者需要企业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并制定食品添加剂在采购方面的管理制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科学地使用。而对于后者而言,食品企业必须要提高整体道德素质,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加强诚信教育,让其意识到工业原料对人体的危害性。

配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在配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方面,企业应当做到主动自觉,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部门也应当加大对食品企业的审查力度,对于不具备专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的企业应当采取强制措施。此外,落后的检测技术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故在配备齐全满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的设备时,企业还应当选用具有专业资格的检测人员,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篇14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键领域控制;建筑企业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制约企业进步的一大障碍,由于建筑企业所从事的施工活动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应该有其重视质量管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建筑行业已经全面融入到市场选择中,在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施工企业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尤其在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方面,如何提出提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如何将其与施工企业进行很好的对接,成为目前管理人员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加强建筑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企业关于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相关阐述

1.1 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弊端分析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规模的农民务工人员开始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由于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的建筑从业素质令人堪忧,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很多仅仅依靠相关的经验来进行施工操作,由于缺乏专业的技能,对于建筑物的质量控制问题概念模糊,在施工中缺乏对专业技能的掌握,遇到突况时,不能很快做出反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很容易导致重大施工安全故障的产生。与此同时,一些不良商人受利益驱使,蛊惑一些施工人员刻意偷工减料、单纯追求项目利益,不顾建筑物质量。尤其在一些高层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结构不均衡,加之管理制度的空白,使得此类情况越发严重。

1.2 管理体制存在重大漏洞

目前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前的体系,虽然在已有的旧体制上有所改善,但是其管理理念的核心并没有质的变化,其中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思想仍然严重,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政企不分,政治对于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干扰性,政治同企业管理间的矛盾较深。因此,在建筑企业中出现高层与管理层割裂,局部管理层封闭,各自为主,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本就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更加难以实施,对于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非常不利。由于一些地方建筑管理机构执法不合理,存在建筑企业同政府勾结的现象,导致地方保护盛行,一些比较优秀的外来建筑企业无法切入,往往不能让资质较高的企业进行施工,最终造成工程质量不合理,对于后期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1.3 建筑企业的法制思想淡薄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对于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已经有明确的界定,在施工企业以及施工监理、以及后期物业的管理和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都有了清晰的界定。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施工企业,并不重视这些法律法规,整体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违规操作、或者偏离设计要求、施工手段不合理等现象,有的施工单位还存在暗箱操作、豆腐渣工程等恶劣现象,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2.1 人为原因

作为建筑工地这一特定工作场所,人员是整个工程的主体部分,一半以上的任务均需要人为来完成,同时,人也扮演着工程监督、管理、决策、指导的作用,例如,在项目施工前期,需要人为进行设计、审核、项目可行性建议等环节。因此,施工人员的个人操作水平以及个人素质,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施工前期的决策、管理、审核以及施工中的监督、执行,后续的审批都产生直接影响,而这些因素的直接作用,最后都会反映到建筑物的质量上来,因此,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对于建筑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2.2 建筑材料对于质量控制的影响

材料工程施工项目材料泛指构成建筑施工项目实体的各类原材料、配件等,

它是工程项目最终得以形成的物质条件,是工程项目质量的物质基础。施工项目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经过检验、保管是否得当等,都将影响施工项目的最终质量。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材料的验收,对提供材料的制造商进行相关认证也是保证材料质量乃至确保施工项目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

2.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在建设施工项目中的机械设备包括两类:一类是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生产设备等;另一类是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装置、各种挖掘设备、各类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绘仪器及计量器具等。

2.4 方法工艺

所谓方法是指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计划方法、控制方法、组织方法、领导方法等管理方法以及操作方法、工艺方法和施工方法等技术方法。所用方法是否先进、是否适当都将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稳固提高的重要因素。

2.5 环境

环境因素是指对建筑施工质量特性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施工项目现场施工环境,如场地、空间、交通运输、照明、水、电等;自然环境条件,如地质、水文、气象等;项目技术条件,如图纸材料、开工审查、技术交底、图纸审查等;施工项目管理条件,如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硬件设施等。环境条件往往会对施工项目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技术和控制施工环境,是提高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对可能造成质量偏差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3 如何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1 提前做好质量监管与教育

在倡导全面管理的理念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主导思想,因此,若想深入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员工的业务管理水平,强化员工的质量控制意识,主动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建造出令客户满意的工程。

3.2 确立建筑质量责任制

首先,若想有条不紊的进行质量全面管理,就应该确立企业的分工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这是企业质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点。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大到高层管理小到施工员,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于自已的权利范围,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做到条理清晰,保证施工中责任到人,于此同时,应该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通过标准检测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将责任同个人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施工体系奠定基础。

3.3 着力完善建筑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理念

所谓的全面管理理念,就是将管理从目标的制定到可行性评估再到最后的项目实现进行全过程监督。此过程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的PDCA来进行,此过程代表着全面管理中应该遵循的理念和程序,最早由美国的质量控制专家提出。其程序的核心就在于对质量问题的改进与完善,具体的PDCA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几个板块,各个板块的可经过观察、改善等途径来完善。在进行全面管理操作时,每一个阶段就应该严格执行,而且,其流程不能随意更改。

参考文献

[1] 宗蕴璋.质量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