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范文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篇1

【关键词】建筑灾害;宏观防灾;细观防灾;微观防灾

建筑从它出现的时期就被赋予了满足人类居住和生产的各种需求的使命,而其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抵御自然灾害或是猛兽的袭击等等,在今天人类群居生活空前繁荣的时期,建筑在发挥原有作用的同时,它在各种自然、人为灾害中的损毁也造成了许多惨痛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伴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多灾并发、大灾多发现象突出,灾害之大、范围之广,救灾之难全球罕见。

在我国,灾害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它们往往都具有危害性、突发性、区域性、衍生性、持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为建筑的防灾减灾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与障碍,因此,需要加深对灾害的认识,研究其规律,找出防灾、抗灾的方法,把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我认为应该从建筑宏观、细观与微观三个方面对建筑防灾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1 建筑宏观防灾

建筑宏观防灾,指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即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用宽广的视野来做好城市防灾规划,提高城市安全性。城市应在规划阶段科学地、充分地考虑到防灾、减灾、救灾的需求,并对应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层面逐一落实,建立一个综合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现代化城市抗御灾害及事故的能力。

其具体方法:

1.1 选址 应根据地质、气象条件采用有关地形、地貌、地层和地基等基础资料,确定城市选址与规模。有效避开不利的地质环境,减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气象造成破坏的程度。如,山地城市依据安全空间确定城市规模,避免或减少因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城市造成的破坏。

1.2 规划 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与发生各类灾害的可能,编制抗震,防洪,消防,人防和地质灾害防护等专业规划。各项防灾,减灾的专业规划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原则,标准与措施。结合城市用地的分区布局,提出用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具体量化的用地与空间。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要求,规划出有利于城市安全的用地结构与布局,留出适宜的开放空间与防护用地,包括城市公园,广场,体育场,绿地,空旷场地,停车场和大型人防工程等。

1.3 布局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必须将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对布局不合理的旧城区影响城市安全的工厂、仓库,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工业灾害发生时对城市居民的伤害。同时要合理布置居住区和各项市政工程设施。另外,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方式。做好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安全的规划布局,对于保障城市和对外交通运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 管理 要提高城市综合减灾的能力。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采用适应灾害环境的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体型组合,提高适应灾害环境的能力,并为救灾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城市综合减灾的能力。

1.4.1 建立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救护、恢复系统,使城市因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

1.4.2 改进监测潜在灾害源的技术,建立自动防范或减轻灾害损失的城市管理系统;

1.4.3 提高水库、水塔、电站等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可靠性;

1.4.4 建立环城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调度管理系统;

1.4.5 建立对一切潜在有害物质,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监测、屏蔽、销毁和防落的严密措施。

1.4.6 适当提高各类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条件。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大、高度集中,楼房林立。如果没有一定面积(人均1平方米以上)绿地,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就不知去何处避灾。有了小区专用绿地,居民可应付突发灾害就近避害,同时提高了居民之间的自救能力。

2 建筑细观防灾

所谓细观的建筑防灾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步阶段,通过设计上的巧妙定位来重点突出建筑的防灾减灾概念。建筑师的方案构思是复杂抽象的思维,它是建筑创作的基础,而概念设计更侧重表现方案构思的本质特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设计意图清楚地表达出来。防灾减灾概念设计就是要将防灾减灾的设计意图与建筑立意,建筑体量,立面造型,平面布局等等进行紧密的联系,建筑设计中要尽量保证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因为简单、对称的结构体型容易估计其地震反应,容易采取结构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因此防灾减灾的概念设计为建筑的防灾减灾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建筑物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实现防灾减灾的效果。譬如,在抗震设防地区,要根据烈度的等级来确定建筑所适宜的体型和结构样式,排除一些不合适的建筑体量。再如,高层建筑周边如果凹进凸出很多,发生火灾时,那些深凹进部分形成狭窄胡同,就会变成一个个拔火筒,火焰窜出窗口,迅速地向上蔓延。所以,建筑设计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对于单体建筑的防灾减灾,现当代建筑中有许多创新的例子,比如意大利米兰皮瑞利大厦采用流线型平面增强了抗风能力;西尔斯大厦九筒束一身,沿高度隔数十层断其一二,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的明显进展;香港中国银行与西尔斯大厦类似,将矩形筒换为三角形筒;埃菲尔铁塔形体设计成与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轮廓线重合,抗风更显合理。这些建筑都达到了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堪为现当代建筑防灾减灾设计的典范。

另外,建筑主次有别,按建筑的重要性等级对不同建筑或同一建筑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标准。要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选址,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趋利避害,提高建筑对灾难的适应性,积极适应灾害环境,提高防灾综合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建筑微观防灾

建筑微观防灾,是将研究重心着眼于局部,在建筑规范的引导下设计建筑物,即是将设计与防灾减灾方法必须做到的条条框框相结合,创作出安全性、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容的作品,使建筑物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尽量避免或者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另外设计应因灾而异,突出防灾重点,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灾害地域性。

其具体做法:

3.1 结构:主要是采取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加大空间刚度,高置剪力墙、圈梁、结构柱,改善支撑体系,改进节点构造,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延性等措施。

3.2 选材:主要看材质,构架。好的材质能够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材料 做为保证,构架再好,一推就倒,一点就然是不行的。

3.3 严格按规范设计:规范的执行力,直接影响一栋建筑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疏散和救援能力,合理的设计能为人的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建筑构造设以致用,要注重一下几点:

3.3.1 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化。

3.3.2 抵御外界各种因素侵袭的维护作用。如防水层、防潮层、防火区、防火门;灭火喷头;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等等

3.3.3 安全疏散及防护作用。如地面楼梯坡道、疏散楼梯、走道、安全出口、阳台护栏处理等.

3.3.4 抵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形,如房屋中变形缝的设置

4 宏观防灾、细观防灾与微观防灾的相互关系

首先,宏观防灾、细观防灾与微观防灾,这三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它们只是建筑防灾设计的不同阶段。我们在城市建设的开始阶段,就要先分析建筑建成后未来可能将会遇到的灾害,通过方案的对比讨论,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时刻关注这一点,也就是建筑的细观和微观方面的防灾设计了。

其次,宏观防灾应该是细观防灾和微观防灾的目标和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而细观防灾和微观防灾又是宏观防灾的基础和保证。在规划阶段,就要对建筑的防灾标准进行定位,在初步阶段确定了某一项建筑防灾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之后,就要抓住这一项的主要方式来进行细部的建筑设计。细观的防灾设计也影响和决定着微观的结构细部构造和构件设计,比如,建筑设计中要尽量保证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道理很清楚,简单、对称的结构体型容易估计其地震反应,容易采取结构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其实,宏观建筑防灾、细观建筑防灾与微观建筑防灾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身体、器官、细胞的关系,一旦宏观控制不利或失效了,就会造成器官损伤而不能正常工作,微观层面的每个细胞都会受到影响,细胞的工作负荷会越来越大,直至不能满足防灾需要。而如果我们的细胞出现了问题,也会使器官不能正常工作,这会直接导致身体的不适,宏观防灾又会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灾害是可减轻的,防灾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任何灾害都有他的运动规律和破坏机理。现今在我国肆虐的各种灾害都有记录。根据记录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掌握灾害一般运动规律和破坏机理,可在建筑设计中依据灾害破坏机理和运动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原则进行设防。防灾重在预防,预防是人类对付各种灾害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前提。我们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原则,为生活创造出更加美观,和谐,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力鹏 开展城市与建筑“适灾”, 规划设计研究 建筑学报 1995.1

[2]金磊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的未来学研究 重庆建筑 2007.2

[3]黄文林 概念设计与个性表达―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初探 华中建筑 2006.24

篇2

在恒温恒容下,2NO2 N2O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通入一定量的N2O4气体,平衡如何移动?

(1)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N2O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从压强变化角度分析:体系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已有一定认识,但又没有完全掌握原理的内涵,因而产生了认知困惑。

二、解决问题

1.宏观辨识得出结论

【实验】用针筒往平衡体系中快速推入N2O4气体,观察到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请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说明NO2浓度逐渐增大,得出平衡逆向移动。即应该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也是学生比较直观的观察手段,通过宏观辨识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得出结论。

2.微观探析分析本质

【任务】在恒温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可采用哪些方法增大压强?瞬间分别导致NO2浓度和N2O4的浓度如何变化?

【分析】增大压强的一种方法是外力压缩容器体积,瞬间将导致NO2浓度和N2O4浓度同等程度增大。另一种方法是通入气体,如通入N2O4气体,瞬间将导致N2O4浓度增大而NO2浓度不变。

【结论】恒温下,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瞬间引起所有组分气体浓度同等程度改变。“压强变化”与“浓度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通过微观探析本质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气体压强和气体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本质原因,从而提升学生想象力,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从认识论上来说,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是学习者对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

3.曲线表征拓展内涵

【任务】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一种方法是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关系,请画出v-t图像。

【分析】通入N2O4气体的瞬间,N2O4浓度突然增大,v逆突然增大,而NO2浓度不变,v正不变,引起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然后v逆逐渐减小,v正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作出v-t图像。

符号表征是指符号在大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这些符号和图像是化学独特的符号体系,有其特有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是化学学科内进行思维的基本工具。借助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运用v-t图像表示外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更直观地解决之前的一些学习困惑。

4.定性定量体现多样

【任务】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另一种方法是初始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相对大小关系(温度相同时),请用Q与K的相对大小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原平衡Q=K。在恒温恒容下通入N2O4气体,N2O4浓度增大而NO2浓度不变,Q变大,而K不变,引起Q>K,平衡逆向移动。

【小结】在恒温恒容下通入气体,压强肯定增大了,但是只有某些组分气体的浓度增大,不同于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要从“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三、问题变换

【任务】在恒温恒容下,2NO2N2O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再通入一定量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移动方向会如何。

【分析】通入稀有气体,N2O4浓度和NO2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此时,不能用“压强变化”角度分析,因为N2O4浓度和NO2浓度并没有同等程度增大。

【过渡】 经过前面讨论,我们发现,平衡中说的“压强变化”是指外力改变容器体积引起的压强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体积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都引起压强变化。所以,平衡中说的“压强变化”不包括温度变化和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所引起的压强变化。

四、归纳总结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判断方法:①“压强变化”是指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其本质是所有组分气体的浓度同等程度改变。②“通入气体”应该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方法是:单一组分浓度变化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多种组分浓度变化用Q与K的相对大小关系分析。

五、知识应用

【任务】在恒温恒压下,2SO2 + O22SO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再通入一定量O2,平衡移动方向会如何。

篇3

摘 要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在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市场逐渐步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突出表现为煤炭产品价格下滑和煤炭产品供过于求两方面,从而对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我们深深感到: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结合煤炭市场的营销状况,理性地思考,认识到只有进行营销战略整合、营销要素组合、优化资源配置,才能逐步形成竞争的合力,从而提高销售质量,实现销售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宏观微观 煤炭营销 运行机制 建议运行

一、煤炭营销在宏观的市场化机制中更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应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鼓励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创建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在过渡期内,应要继续完善“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三种关系”的衔接方式。即政府产运需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煤矿与用户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签订合同,形成供需之间的购销关系;煤矿与铁路局衔接落实铁路运力,形成矿路之间的托运承运关系,对需经港口中转部分,煤矿与港口衔接装卸、堆存等作业,形成矿港之间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2.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的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等,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指导产运需衔接。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按照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自、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本原则,督促指导衔接,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协调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3.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逐步推进运力配置方式改革。在当前铁路运力仍然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和完善近几年所采取的取消指令性分配、根据铁路实际状况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的方式,以指导和服务供需企业衔接。适应部分重点产煤省区实施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做好运力配置主体和运力结构调整,实现平稳过渡。对每个矿点的运力配置意向,原则上以上年度意向框架为基础,适当考虑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变化等情况,并对国家核准建设的新投产矿井给予支持。

4.应加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效率,改进和完善供需衔接,规范煤炭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煤炭供需企业之间衔接签订合同,是整个产运需衔接的中心环节,各方面都要做好服务、支持与配合工作。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凡属依法生产经营的煤矿和用户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隶属关系、不分新老企业,均可以公平自主参加衔接。禁止未经国家核准(审批)、违规建设的煤矿参加衔接。供需衔接必须坚持以煤矿和终端消费企业为主体,坚持以发煤、收款煤矿为供方,接煤、付款厂家为需方签订合同,禁止和取缔中间环节介入供需衔接。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不得干预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供需企业要以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为依据,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为基础,衔接购销数量、签订合同,严禁脱离生产经营实际,签订虚假合同。鼓励供需企业之间签订五年及以上的长期购销合同。供需企业要强化合同意识,合同须明确数量、质量、价格和违约责任,信守合同承诺,不得擅自变更。在运力配置意向框架范围内,支持煤矿优化用户和煤炭产品结构,支持用户优化煤矿资源结构,把优质资源和有限的运力,调整到技术先进、节能减排、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

二、对煤炭营销在微观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

1.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思维。煤炭企业要理解现代营销的新理念,重点的就是要转变推销、销售、卖煤的片面的营销认识,从而要严格从生产人员、煤质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全员全过程理解营销的新思维,要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营销培训,让所有员工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而是包括市场营销管理、战略计划过程、市场需求预测与新产品开发与扩散、定价决策、广告策划、销售渠道选择等多项内容的综合学科,使其真正将营销思路、营销方法及手段,营销价格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

2.推行营销一体化策略,分散市场风险。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已经表明,未来煤炭工业重组势在必行,国家鼓励建立跨地域、跨行业的集团化煤炭企业。煤炭企业通过企业联营、延伸产业链等一体化营销策略,能够创造内部市场,分散市场风险。例如,煤炭企业可以通过煤电联营、煤化联营、煤钢联营等方式,向下游煤化工、煤制油、电力等产业发展,煤炭企业还可以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参与铁路、港口、航运公司的建设和运营,以保障运能的稳定。

3.遵循价格波动规律,建立煤炭价格适时调整机制。煤炭企业要根据煤炭价格的市场变化,结合本企业煤炭的产、销、存和煤种、煤质情况,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根据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把握用户的不同需求,合理确定或及时调整商品煤的销售价格,以保持并不断扩大煤炭销售的市场份额。

同时、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通过价格信息网络及时,为供需企业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生产和消费。

篇4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与78例健康对照者的UA、TBiL及Fbg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UA、Fb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冠心病;血清尿酸;胆红素;血浆纤维蛋白原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个常见疾病,它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报道血清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可能为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三项指标的定量测定分析,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30岁~95岁,平均年龄(66.4±13.88)岁。对照组78例,为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40岁~71岁,平均年龄(50.53±9.01)岁。所有病例均排除痛风、糖尿病、心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

1.2 方法

冠心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体检者均清晨空腹抽血,抽血后立即将标本离心分离血清(浆)。

1.3 仪器和试剂

UA和TBiL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使用由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Fbg则在STAGO凝血仪上测定,使用此机的原装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参数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UA和Fb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过氧化脂质和超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造成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和粥样硬化。其传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老年。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约有50%的冠心病患者不具有上述危险因素,而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等。

Brand于1985年首先提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关[1],发现许多高尿酸血症者最终发生冠心病,并以心肌梗死为主。本研究中我们亦发现冠心病组的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转贴于

UA为体内嘌呤类物质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是:尿酸盐结晶可以沉积在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小板聚集,还可以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而且尿酸激活血小板,使5羟色胺、ADP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破坏血管内质细胞而加速脂质沉积,同时可促进LDL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并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血小板黏附增加相关联,而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另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循环内素浓度增加有关,而且主要位于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壁,特别是内皮产生尿酸而尿酸结晶可以衍生炎症反应,而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重要作用[2]。同时,动脉硬化引起肾小动脉硬化,使尿酸清除率下降,血中尿酸增高。此外,高尿酸血症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指标,常合并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甘油三脂代谢紊乱,而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已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见,不论尿酸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还是标志,高尿酸血症与一些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它们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Schwerther等意外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保护因子[3]。本研究亦发现,冠心病组中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TBiL作为血红素的体内代谢产物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TBiL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机制可能在于其防止LDL氧化,减少胆固醇在皮下的聚集;另外,较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促进胆固醇溶解和经胆汁清除,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国外有学者报道认为,TBiL还可抑制体内补体激活的瀑布反应,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炎症性损伤,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作用[4]。所以,冠心病患者体内可能因为TBiL浓度降低而导致血浆抗氧化能力减弱,从而加速了LDL的形成,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WHO在1999年提出Fbg增高也是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Fbg浓度与急性期冠状动脉事件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5,6]。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Fbg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是Fbg转化成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沉积于血管壁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另外,大分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桥联作用提高血液粘性,增加血栓发生发展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由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血管内皮和平滑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并抑制NO合成酶和NO生成,继而促进冠脉痉挛,造成血管损伤。

本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成为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冠心病患者能定期检测这三项指标,就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判断病情,合理用药及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这样一来就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并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rand FN, McGee DL, Kannel WB, et al. Hyperuricemia as a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ramingham Study[J].Am J Epidemiol,1985,121(1):1118.

[2]夏中信.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49(2):2021.

[3]Schwerter HA, Jackson WG, tolan G. 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n,1994,430(1):1823.

[4]Wu TW, Fung KP, Yang CC. Unconjugated bilirubin inhibits the oxidation of huma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better than Trolox[J].Life Sei,1994,54:477481.

[5]吴霞,彭朝权,宋立功.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1):7980.

篇5

红包的商业模式无外乎两个,C2C模式和B2C模式,前者是个人给个人发红包,后者是企业给个人发红包。微博红包今年是有备而来,从2月2日到3月5日元宵节,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我认为微博大力度推广红包目的有几个:

1、刺激微博用户的活跃度

2、绑定更多支付宝账号,打通移动支付环节

3、为企业营销提供一种崭新模式

4、打造阿里的消费场景的社交接口。

一、微博红包总体数据概览

参与人次达5.2亿,对比一下这两个数据你就知道了这个数据多牛逼: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76亿人(2014年第四季度微博财报数据),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第35次CNNIC报告)。红包就是一个深水炸弹,可以把那些潜水的的用户炸出来。而在除夕当天,微博日活跃用户更是首次突破1亿大关,红包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微博红包和微信红包对比

今年微博和微信红包都开始从用户个人行为转向为企业营销行为了。微博和微信都是第二年玩红包,大家都来势汹汹。红包是直击人性的产品,社交媒体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微博是开放的社交平台,微信是封闭的社交平台,各有所长。

1、微信红包是强关系,微博红包是弱关系。对于C2C红包来说,微信群红包利于建设人脉关系,强化熟人圈子。而微博红包打破了熟人社交的强关系定位,由社交过渡到事件的病毒传播。前者只有发和抢两个环节,后者多一个分享环节,强化传播力。

2、微博红包的营销手段更丰富,时效性更强。企业发红包的本质就是为了营销,当然希望受众越大越好。微信通过摇一摇和企业的公众号来发起红包营销,会受摇一摇门槛和公众号每日群发数量的限制,效果不能最大化。微博则是一个开放平台,官微发起抢红包活动后,既可以自己多次转发,也可以迅速通过大号的转发而放大影响力,甚至可以投放其他媒介广告来推动。今年春节我关注了一下四季沐歌的微博红包营销活动,除了微博大号的转发之外,四季沐歌还投放了车体广告、央视广告、百度搜索、实体店展示等多种营销组合。他们一共派发了1500万张卡券,在京东店铺的浏览量同比上升了708.5%,访客数同比上升了792.2%。

3、CRM管理社交化,我自己也抢了很多卡券红包,我注意到当用户的卡券快要到期时,微博和微信都会提醒用户。这是传统代金券或折扣券无法比拟的,并且不需要企业自己来提醒用户,微博和微信都代劳了。微博发私信提醒,微信是在卡包里面做提醒。微博是主动提醒,微信需要戳卡包才能看得到。不要小看这个提醒动作,可以促进卡券核销率最大化,也可以是做二次营销,具有广告价值。

4、微博红包是广告效应,微信红包是场景应用。微博的开放性决定了他可以将媒体属性发挥到极值,微信卡券则可以在传统商业的摇一摇周边发挥最大的价值,微博要实现场景应用则需要支付宝的配合,后文会提到。

三、微博红包如何颠覆广告行业

微博红包最可能会颠覆的是广告行业!品牌公司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投放广告,在互联网门户上投放广告,无论那种形式都只是泛泛的广告投放,没办法精准,也不能进行宣传效果的量化评估,更不可能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没有边际效应。

1、微博红包完全可以做到精准投放,根据后台大数据筛选出目标用户点对点的发放红包,派发了多少红包,有多少用户领取了红包,又有多少用户到商家进行了消费,这些数据都是一清二楚的。

2、广告主并不需要将钱支付给媒介,而是通过红包的形式发给了粉丝,更直接。而这些红包金额粉丝不会马上转走,而是存放在微博自己的账上,这些资金是可以产生收益的,甚至有些红包可能沉淀下来永远不会被粉丝转走。

3、传统广告模式是被动接受,微博红包模式是用户主动获取,并且还可以相互赠送卡券,自己不需要可以送人。我自己就每天在微博搜索“红包”二字,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品牌在发红包。

4、微博红包是病毒传播,用户领取红包后自动关注品牌并分享微博,进行第二次传播。我分析了一下@高洁丝官方微博情人节10:00点那条微博,发现传播深度最高到四次转发(不是指一个用户转发了四次,而是指被转发了四层)。所以每个粉丝都是广告的受众和传播者,这是传统广告业望其项背的。

5、微博红包不仅仅是广告,他还可以形成交易闭环。

四、微博会成为支付宝强大的场景化消费入口

中国已经进入了场景化消费的时代,微博是媒体属性,最缺的就是消费场景,好在微博是阿里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场景消费是指你去百货商场买衣服,他会告诉你那些品牌在打折,你想住酒店他就推送最有价值的酒店信息给你。场景消费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而判断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这是微博这种社交媒体的强项。微博可以根据你发微博的信息,关注的人群,以往抢红包的记录等给你场景卡券的精准推送。

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早已习惯了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而卡券核销也是支付宝现成的功能,微博支付绑定的是用户的支付宝账号,所以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接下来会这样,通过微博判断用户的使用场景,品牌商提供对应的卡券,利用支付宝核销,最终形成营销闭环。

当然如果微博的社交数据和支付宝的消费数据能互相打通话,这就更无敌了。

五、企业如何使微博红包卡卷功能常态化

卡券已变成一种营销模式,是O2O中那个重要的2,是用户线上线下链接的具体形式。对于企业来说是时候开始卡券营销了。

1、卡券营销是一种策略,而不仅仅是一种促销活动,通过卡券既可以持续的给企业引流,又可以直接完成营销闭环。所以企业需要卡券红包的常态化。制定持续多样的卡券形式,让粉丝养成卡券消费习惯。

2、在微博开设“卡券”的自定义菜单,通过二级菜单展示不同形式的卡券。

3、通过微博的粉丝通等营销工具主动给粉丝推荐卡券,使卡券效果最大化。

4、和微博深度合作,进行精准的卡券定制推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