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范文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篇1

【关键词】建筑灾害;宏观防灾;细观防灾;微观防灾

建筑从它出现的时期就被赋予了满足人类居住和生产的各种需求的使命,而其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抵御自然灾害或是猛兽的袭击等等,在今天人类群居生活空前繁荣的时期,建筑在发挥原有作用的同时,它在各种自然、人为灾害中的损毁也造成了许多惨痛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伴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多灾并发、大灾多发现象突出,灾害之大、范围之广,救灾之难全球罕见。

在我国,灾害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它们往往都具有危害性、突发性、区域性、衍生性、持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为建筑的防灾减灾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与障碍,因此,需要加深对灾害的认识,研究其规律,找出防灾、抗灾的方法,把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我认为应该从建筑宏观、细观与微观三个方面对建筑防灾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1 建筑宏观防灾

建筑宏观防灾,指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即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用宽广的视野来做好城市防灾规划,提高城市安全性。城市应在规划阶段科学地、充分地考虑到防灾、减灾、救灾的需求,并对应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层面逐一落实,建立一个综合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现代化城市抗御灾害及事故的能力。

其具体方法:

1.1 选址 应根据地质、气象条件采用有关地形、地貌、地层和地基等基础资料,确定城市选址与规模。有效避开不利的地质环境,减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气象造成破坏的程度。如,山地城市依据安全空间确定城市规模,避免或减少因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城市造成的破坏。

1.2 规划 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与发生各类灾害的可能,编制抗震,防洪,消防,人防和地质灾害防护等专业规划。各项防灾,减灾的专业规划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原则,标准与措施。结合城市用地的分区布局,提出用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具体量化的用地与空间。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要求,规划出有利于城市安全的用地结构与布局,留出适宜的开放空间与防护用地,包括城市公园,广场,体育场,绿地,空旷场地,停车场和大型人防工程等。

1.3 布局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必须将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对布局不合理的旧城区影响城市安全的工厂、仓库,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工业灾害发生时对城市居民的伤害。同时要合理布置居住区和各项市政工程设施。另外,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方式。做好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安全的规划布局,对于保障城市和对外交通运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 管理 要提高城市综合减灾的能力。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采用适应灾害环境的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体型组合,提高适应灾害环境的能力,并为救灾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城市综合减灾的能力。

1.4.1 建立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救护、恢复系统,使城市因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

1.4.2 改进监测潜在灾害源的技术,建立自动防范或减轻灾害损失的城市管理系统;

1.4.3 提高水库、水塔、电站等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可靠性;

1.4.4 建立环城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调度管理系统;

1.4.5 建立对一切潜在有害物质,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监测、屏蔽、销毁和防落的严密措施。

1.4.6 适当提高各类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条件。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大、高度集中,楼房林立。如果没有一定面积(人均1平方米以上)绿地,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就不知去何处避灾。有了小区专用绿地,居民可应付突发灾害就近避害,同时提高了居民之间的自救能力。

2 建筑细观防灾

所谓细观的建筑防灾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步阶段,通过设计上的巧妙定位来重点突出建筑的防灾减灾概念。建筑师的方案构思是复杂抽象的思维,它是建筑创作的基础,而概念设计更侧重表现方案构思的本质特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设计意图清楚地表达出来。防灾减灾概念设计就是要将防灾减灾的设计意图与建筑立意,建筑体量,立面造型,平面布局等等进行紧密的联系,建筑设计中要尽量保证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因为简单、对称的结构体型容易估计其地震反应,容易采取结构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因此防灾减灾的概念设计为建筑的防灾减灾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建筑物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实现防灾减灾的效果。譬如,在抗震设防地区,要根据烈度的等级来确定建筑所适宜的体型和结构样式,排除一些不合适的建筑体量。再如,高层建筑周边如果凹进凸出很多,发生火灾时,那些深凹进部分形成狭窄胡同,就会变成一个个拔火筒,火焰窜出窗口,迅速地向上蔓延。所以,建筑设计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对于单体建筑的防灾减灾,现当代建筑中有许多创新的例子,比如意大利米兰皮瑞利大厦采用流线型平面增强了抗风能力;西尔斯大厦九筒束一身,沿高度隔数十层断其一二,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的明显进展;香港中国银行与西尔斯大厦类似,将矩形筒换为三角形筒;埃菲尔铁塔形体设计成与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轮廓线重合,抗风更显合理。这些建筑都达到了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堪为现当代建筑防灾减灾设计的典范。

另外,建筑主次有别,按建筑的重要性等级对不同建筑或同一建筑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标准。要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选址,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趋利避害,提高建筑对灾难的适应性,积极适应灾害环境,提高防灾综合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建筑微观防灾

建筑微观防灾,是将研究重心着眼于局部,在建筑规范的引导下设计建筑物,即是将设计与防灾减灾方法必须做到的条条框框相结合,创作出安全性、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容的作品,使建筑物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尽量避免或者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另外设计应因灾而异,突出防灾重点,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灾害地域性。

其具体做法:

3.1 结构:主要是采取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加大空间刚度,高置剪力墙、圈梁、结构柱,改善支撑体系,改进节点构造,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延性等措施。

3.2 选材:主要看材质,构架。好的材质能够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材料 做为保证,构架再好,一推就倒,一点就然是不行的。

3.3 严格按规范设计:规范的执行力,直接影响一栋建筑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疏散和救援能力,合理的设计能为人的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建筑构造设以致用,要注重一下几点:

3.3.1 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化。

3.3.2 抵御外界各种因素侵袭的维护作用。如防水层、防潮层、防火区、防火门;灭火喷头;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等等

3.3.3 安全疏散及防护作用。如地面楼梯坡道、疏散楼梯、走道、安全出口、阳台护栏处理等.

3.3.4 抵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形,如房屋中变形缝的设置

4 宏观防灾、细观防灾与微观防灾的相互关系

首先,宏观防灾、细观防灾与微观防灾,这三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它们只是建筑防灾设计的不同阶段。我们在城市建设的开始阶段,就要先分析建筑建成后未来可能将会遇到的灾害,通过方案的对比讨论,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时刻关注这一点,也就是建筑的细观和微观方面的防灾设计了。

其次,宏观防灾应该是细观防灾和微观防灾的目标和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而细观防灾和微观防灾又是宏观防灾的基础和保证。在规划阶段,就要对建筑的防灾标准进行定位,在初步阶段确定了某一项建筑防灾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之后,就要抓住这一项的主要方式来进行细部的建筑设计。细观的防灾设计也影响和决定着微观的结构细部构造和构件设计,比如,建筑设计中要尽量保证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道理很清楚,简单、对称的结构体型容易估计其地震反应,容易采取结构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其实,宏观建筑防灾、细观建筑防灾与微观建筑防灾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身体、器官、细胞的关系,一旦宏观控制不利或失效了,就会造成器官损伤而不能正常工作,微观层面的每个细胞都会受到影响,细胞的工作负荷会越来越大,直至不能满足防灾需要。而如果我们的细胞出现了问题,也会使器官不能正常工作,这会直接导致身体的不适,宏观防灾又会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灾害是可减轻的,防灾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任何灾害都有他的运动规律和破坏机理。现今在我国肆虐的各种灾害都有记录。根据记录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掌握灾害一般运动规律和破坏机理,可在建筑设计中依据灾害破坏机理和运动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原则进行设防。防灾重在预防,预防是人类对付各种灾害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前提。我们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原则,为生活创造出更加美观,和谐,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力鹏 开展城市与建筑“适灾”, 规划设计研究 建筑学报 1995.1

[2]金磊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的未来学研究 重庆建筑 2007.2

[3]黄文林 概念设计与个性表达―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初探 华中建筑 2006.24

篇2

在恒温恒容下,2NO2 N2O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通入一定量的N2O4气体,平衡如何移动?

(1)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N2O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从压强变化角度分析:体系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已有一定认识,但又没有完全掌握原理的内涵,因而产生了认知困惑。

二、解决问题

1.宏观辨识得出结论

【实验】用针筒往平衡体系中快速推入N2O4气体,观察到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请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说明NO2浓度逐渐增大,得出平衡逆向移动。即应该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也是学生比较直观的观察手段,通过宏观辨识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得出结论。

2.微观探析分析本质

【任务】在恒温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可采用哪些方法增大压强?瞬间分别导致NO2浓度和N2O4的浓度如何变化?

【分析】增大压强的一种方法是外力压缩容器体积,瞬间将导致NO2浓度和N2O4浓度同等程度增大。另一种方法是通入气体,如通入N2O4气体,瞬间将导致N2O4浓度增大而NO2浓度不变。

【结论】恒温下,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瞬间引起所有组分气体浓度同等程度改变。“压强变化”与“浓度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通过微观探析本质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气体压强和气体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本质原因,从而提升学生想象力,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从认识论上来说,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是学习者对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

3.曲线表征拓展内涵

【任务】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一种方法是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关系,请画出v-t图像。

【分析】通入N2O4气体的瞬间,N2O4浓度突然增大,v逆突然增大,而NO2浓度不变,v正不变,引起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然后v逆逐渐减小,v正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作出v-t图像。

符号表征是指符号在大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这些符号和图像是化学独特的符号体系,有其特有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是化学学科内进行思维的基本工具。借助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运用v-t图像表示外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更直观地解决之前的一些学习困惑。

4.定性定量体现多样

【任务】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另一种方法是初始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相对大小关系(温度相同时),请用Q与K的相对大小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原平衡Q=K。在恒温恒容下通入N2O4气体,N2O4浓度增大而NO2浓度不变,Q变大,而K不变,引起Q>K,平衡逆向移动。

【小结】在恒温恒容下通入气体,压强肯定增大了,但是只有某些组分气体的浓度增大,不同于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要从“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三、问题变换

【任务】在恒温恒容下,2NO2N2O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再通入一定量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移动方向会如何。

【分析】通入稀有气体,N2O4浓度和NO2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此时,不能用“压强变化”角度分析,因为N2O4浓度和NO2浓度并没有同等程度增大。

【过渡】 经过前面讨论,我们发现,平衡中说的“压强变化”是指外力改变容器体积引起的压强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体积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都引起压强变化。所以,平衡中说的“压强变化”不包括温度变化和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所引起的压强变化。

四、归纳总结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判断方法:①“压强变化”是指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其本质是所有组分气体的浓度同等程度改变。②“通入气体”应该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方法是:单一组分浓度变化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多种组分浓度变化用Q与K的相对大小关系分析。

五、知识应用

【任务】在恒温恒压下,2SO2 + O22SO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再通入一定量O2,平衡移动方向会如何。

篇3

摘 要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在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市场逐渐步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突出表现为煤炭产品价格下滑和煤炭产品供过于求两方面,从而对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我们深深感到: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结合煤炭市场的营销状况,理性地思考,认识到只有进行营销战略整合、营销要素组合、优化资源配置,才能逐步形成竞争的合力,从而提高销售质量,实现销售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宏观微观 煤炭营销 运行机制 建议运行

一、煤炭营销在宏观的市场化机制中更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应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鼓励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创建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在过渡期内,应要继续完善“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三种关系”的衔接方式。即政府产运需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煤矿与用户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签订合同,形成供需之间的购销关系;煤矿与铁路局衔接落实铁路运力,形成矿路之间的托运承运关系,对需经港口中转部分,煤矿与港口衔接装卸、堆存等作业,形成矿港之间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2.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的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等,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指导产运需衔接。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按照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自、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本原则,督促指导衔接,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协调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3.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逐步推进运力配置方式改革。在当前铁路运力仍然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和完善近几年所采取的取消指令性分配、根据铁路实际状况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的方式,以指导和服务供需企业衔接。适应部分重点产煤省区实施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做好运力配置主体和运力结构调整,实现平稳过渡。对每个矿点的运力配置意向,原则上以上年度意向框架为基础,适当考虑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变化等情况,并对国家核准建设的新投产矿井给予支持。

4.应加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效率,改进和完善供需衔接,规范煤炭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煤炭供需企业之间衔接签订合同,是整个产运需衔接的中心环节,各方面都要做好服务、支持与配合工作。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凡属依法生产经营的煤矿和用户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隶属关系、不分新老企业,均可以公平自主参加衔接。禁止未经国家核准(审批)、违规建设的煤矿参加衔接。供需衔接必须坚持以煤矿和终端消费企业为主体,坚持以发煤、收款煤矿为供方,接煤、付款厂家为需方签订合同,禁止和取缔中间环节介入供需衔接。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不得干预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供需企业要以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为依据,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为基础,衔接购销数量、签订合同,严禁脱离生产经营实际,签订虚假合同。鼓励供需企业之间签订五年及以上的长期购销合同。供需企业要强化合同意识,合同须明确数量、质量、价格和违约责任,信守合同承诺,不得擅自变更。在运力配置意向框架范围内,支持煤矿优化用户和煤炭产品结构,支持用户优化煤矿资源结构,把优质资源和有限的运力,调整到技术先进、节能减排、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

二、对煤炭营销在微观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

1.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思维。煤炭企业要理解现代营销的新理念,重点的就是要转变推销、销售、卖煤的片面的营销认识,从而要严格从生产人员、煤质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全员全过程理解营销的新思维,要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营销培训,让所有员工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而是包括市场营销管理、战略计划过程、市场需求预测与新产品开发与扩散、定价决策、广告策划、销售渠道选择等多项内容的综合学科,使其真正将营销思路、营销方法及手段,营销价格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

2.推行营销一体化策略,分散市场风险。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已经表明,未来煤炭工业重组势在必行,国家鼓励建立跨地域、跨行业的集团化煤炭企业。煤炭企业通过企业联营、延伸产业链等一体化营销策略,能够创造内部市场,分散市场风险。例如,煤炭企业可以通过煤电联营、煤化联营、煤钢联营等方式,向下游煤化工、煤制油、电力等产业发展,煤炭企业还可以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参与铁路、港口、航运公司的建设和运营,以保障运能的稳定。

3.遵循价格波动规律,建立煤炭价格适时调整机制。煤炭企业要根据煤炭价格的市场变化,结合本企业煤炭的产、销、存和煤种、煤质情况,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根据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把握用户的不同需求,合理确定或及时调整商品煤的销售价格,以保持并不断扩大煤炭销售的市场份额。

同时、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通过价格信息网络及时,为供需企业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生产和消费。

篇4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与78例健康对照者的UA、TBiL及Fbg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UA、Fb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冠心病;血清尿酸;胆红素;血浆纤维蛋白原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个常见疾病,它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报道血清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可能为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三项指标的定量测定分析,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30岁~95岁,平均年龄(66.4±13.88)岁。对照组78例,为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40岁~71岁,平均年龄(50.53±9.01)岁。所有病例均排除痛风、糖尿病、心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

1.2 方法

冠心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体检者均清晨空腹抽血,抽血后立即将标本离心分离血清(浆)。

1.3 仪器和试剂

UA和TBiL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使用由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Fbg则在STAGO凝血仪上测定,使用此机的原装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参数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UA和Fb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过氧化脂质和超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造成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和粥样硬化。其传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老年。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约有50%的冠心病患者不具有上述危险因素,而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等。

Brand于1985年首先提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关[1],发现许多高尿酸血症者最终发生冠心病,并以心肌梗死为主。本研究中我们亦发现冠心病组的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转贴于

UA为体内嘌呤类物质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是:尿酸盐结晶可以沉积在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小板聚集,还可以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而且尿酸激活血小板,使5羟色胺、ADP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破坏血管内质细胞而加速脂质沉积,同时可促进LDL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并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血小板黏附增加相关联,而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另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循环内素浓度增加有关,而且主要位于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壁,特别是内皮产生尿酸而尿酸结晶可以衍生炎症反应,而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重要作用[2]。同时,动脉硬化引起肾小动脉硬化,使尿酸清除率下降,血中尿酸增高。此外,高尿酸血症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指标,常合并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甘油三脂代谢紊乱,而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已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见,不论尿酸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还是标志,高尿酸血症与一些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它们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Schwerther等意外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保护因子[3]。本研究亦发现,冠心病组中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TBiL作为血红素的体内代谢产物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TBiL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机制可能在于其防止LDL氧化,减少胆固醇在皮下的聚集;另外,较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促进胆固醇溶解和经胆汁清除,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国外有学者报道认为,TBiL还可抑制体内补体激活的瀑布反应,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炎症性损伤,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作用[4]。所以,冠心病患者体内可能因为TBiL浓度降低而导致血浆抗氧化能力减弱,从而加速了LDL的形成,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WHO在1999年提出Fbg增高也是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Fbg浓度与急性期冠状动脉事件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5,6]。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Fbg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是Fbg转化成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沉积于血管壁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另外,大分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桥联作用提高血液粘性,增加血栓发生发展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由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血管内皮和平滑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并抑制NO合成酶和NO生成,继而促进冠脉痉挛,造成血管损伤。

本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成为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冠心病患者能定期检测这三项指标,就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判断病情,合理用药及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这样一来就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并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rand FN, McGee DL, Kannel WB, et al. Hyperuricemia as a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ramingham Study[J].Am J Epidemiol,1985,121(1):1118.

[2]夏中信.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49(2):2021.

[3]Schwerter HA, Jackson WG, tolan G. 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n,1994,430(1):1823.

[4]Wu TW, Fung KP, Yang CC. Unconjugated bilirubin inhibits the oxidation of huma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better than Trolox[J].Life Sei,1994,54:477481.

[5]吴霞,彭朝权,宋立功.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1):7980.

篇5

红包的商业模式无外乎两个,C2C模式和B2C模式,前者是个人给个人发红包,后者是企业给个人发红包。微博红包今年是有备而来,从2月2日到3月5日元宵节,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我认为微博大力度推广红包目的有几个:

1、刺激微博用户的活跃度

2、绑定更多支付宝账号,打通移动支付环节

3、为企业营销提供一种崭新模式

4、打造阿里的消费场景的社交接口。

一、微博红包总体数据概览

参与人次达5.2亿,对比一下这两个数据你就知道了这个数据多牛逼: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76亿人(2014年第四季度微博财报数据),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第35次CNNIC报告)。红包就是一个深水炸弹,可以把那些潜水的的用户炸出来。而在除夕当天,微博日活跃用户更是首次突破1亿大关,红包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微博红包和微信红包对比

今年微博和微信红包都开始从用户个人行为转向为企业营销行为了。微博和微信都是第二年玩红包,大家都来势汹汹。红包是直击人性的产品,社交媒体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微博是开放的社交平台,微信是封闭的社交平台,各有所长。

1、微信红包是强关系,微博红包是弱关系。对于C2C红包来说,微信群红包利于建设人脉关系,强化熟人圈子。而微博红包打破了熟人社交的强关系定位,由社交过渡到事件的病毒传播。前者只有发和抢两个环节,后者多一个分享环节,强化传播力。

2、微博红包的营销手段更丰富,时效性更强。企业发红包的本质就是为了营销,当然希望受众越大越好。微信通过摇一摇和企业的公众号来发起红包营销,会受摇一摇门槛和公众号每日群发数量的限制,效果不能最大化。微博则是一个开放平台,官微发起抢红包活动后,既可以自己多次转发,也可以迅速通过大号的转发而放大影响力,甚至可以投放其他媒介广告来推动。今年春节我关注了一下四季沐歌的微博红包营销活动,除了微博大号的转发之外,四季沐歌还投放了车体广告、央视广告、百度搜索、实体店展示等多种营销组合。他们一共派发了1500万张卡券,在京东店铺的浏览量同比上升了708.5%,访客数同比上升了792.2%。

3、CRM管理社交化,我自己也抢了很多卡券红包,我注意到当用户的卡券快要到期时,微博和微信都会提醒用户。这是传统代金券或折扣券无法比拟的,并且不需要企业自己来提醒用户,微博和微信都代劳了。微博发私信提醒,微信是在卡包里面做提醒。微博是主动提醒,微信需要戳卡包才能看得到。不要小看这个提醒动作,可以促进卡券核销率最大化,也可以是做二次营销,具有广告价值。

4、微博红包是广告效应,微信红包是场景应用。微博的开放性决定了他可以将媒体属性发挥到极值,微信卡券则可以在传统商业的摇一摇周边发挥最大的价值,微博要实现场景应用则需要支付宝的配合,后文会提到。

三、微博红包如何颠覆广告行业

微博红包最可能会颠覆的是广告行业!品牌公司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投放广告,在互联网门户上投放广告,无论那种形式都只是泛泛的广告投放,没办法精准,也不能进行宣传效果的量化评估,更不可能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没有边际效应。

1、微博红包完全可以做到精准投放,根据后台大数据筛选出目标用户点对点的发放红包,派发了多少红包,有多少用户领取了红包,又有多少用户到商家进行了消费,这些数据都是一清二楚的。

2、广告主并不需要将钱支付给媒介,而是通过红包的形式发给了粉丝,更直接。而这些红包金额粉丝不会马上转走,而是存放在微博自己的账上,这些资金是可以产生收益的,甚至有些红包可能沉淀下来永远不会被粉丝转走。

3、传统广告模式是被动接受,微博红包模式是用户主动获取,并且还可以相互赠送卡券,自己不需要可以送人。我自己就每天在微博搜索“红包”二字,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品牌在发红包。

4、微博红包是病毒传播,用户领取红包后自动关注品牌并分享微博,进行第二次传播。我分析了一下@高洁丝官方微博情人节10:00点那条微博,发现传播深度最高到四次转发(不是指一个用户转发了四次,而是指被转发了四层)。所以每个粉丝都是广告的受众和传播者,这是传统广告业望其项背的。

5、微博红包不仅仅是广告,他还可以形成交易闭环。

四、微博会成为支付宝强大的场景化消费入口

中国已经进入了场景化消费的时代,微博是媒体属性,最缺的就是消费场景,好在微博是阿里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场景消费是指你去百货商场买衣服,他会告诉你那些品牌在打折,你想住酒店他就推送最有价值的酒店信息给你。场景消费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而判断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这是微博这种社交媒体的强项。微博可以根据你发微博的信息,关注的人群,以往抢红包的记录等给你场景卡券的精准推送。

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早已习惯了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而卡券核销也是支付宝现成的功能,微博支付绑定的是用户的支付宝账号,所以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接下来会这样,通过微博判断用户的使用场景,品牌商提供对应的卡券,利用支付宝核销,最终形成营销闭环。

当然如果微博的社交数据和支付宝的消费数据能互相打通话,这就更无敌了。

五、企业如何使微博红包卡卷功能常态化

卡券已变成一种营销模式,是O2O中那个重要的2,是用户线上线下链接的具体形式。对于企业来说是时候开始卡券营销了。

1、卡券营销是一种策略,而不仅仅是一种促销活动,通过卡券既可以持续的给企业引流,又可以直接完成营销闭环。所以企业需要卡券红包的常态化。制定持续多样的卡券形式,让粉丝养成卡券消费习惯。

2、在微博开设“卡券”的自定义菜单,通过二级菜单展示不同形式的卡券。

3、通过微博的粉丝通等营销工具主动给粉丝推荐卡券,使卡券效果最大化。

4、和微博深度合作,进行精准的卡券定制推广计划。

篇6

【关键词】早产;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往往在生后1~2周内,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本研究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配合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早日由肠道外营养过渡至全胃肠道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早产儿76例,除外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均符合以下标准: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其中男64例,女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Apgar评分和起病时日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两组均为鼻胃管鼻饲母乳喂养,每日计算热量及液体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开始奶量每次2~5ml,2~3h一次,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2ml/kg,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速度,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10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d。

1.3监测指标观察呕吐、胃潴留等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其持续的时间及每日体质量及奶量的增减。观察大小便次数,不良反应及黄疸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病程、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其他观察指标两组均未见肝功能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和胃肠神经内分泌调节不成熟[1],过早喂养易发生喂养不耐受[2,3],如喂奶困难、呕吐、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窒息等,持续数天或数周,常需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不但加重医疗负担,且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恢复。近年来经研究发现,NNS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其吸吮反射的成熟,促进新生儿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分泌,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体质量增长快,缩短住院天数。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迷走神经兴奋,引起促胃液素、胰岛素、胃动素分泌增加,促进胃排空,降低胃食管反流,改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防治呛奶、窒息,增加经口喂养安全性及适应功能。本研究也证实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胃肠运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是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足月新生儿和妊娠32~35周以上的早产儿,都有胃十二指肠移动性复合运动。MMC的主要作用有:促进胃肠、胆道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为消化期作准备;发出“饥饿”信号等。

现已证明,MMC由胃动素启动。胃动素是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的重要激素。早产儿生后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均明显较足月儿低,相对胃肠功能不成熟是其不能耐受喂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喂养困难患儿血浆胃动素水平低,胃排空率下降;而红霉素可使血胃动素水平明显提高,胃排空明显加快。本研究治疗组使用红霉素干预后,患儿胃潴留、频繁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明显缩短,奶量明显增加(P

红霉素虽为抗生素,也是胃动素激动剂,通过与肠平滑肌细胞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增加胃近端和远端收缩活力,促进胃推进性蠕动,加速空腹和餐后排空另外,红霉素还可刺激乙酰胆碱的释放,促使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6]。红霉素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量效关系。亚治疗剂量下,可诱导MMC的出现;治疗剂量下,正常的MMC被打乱,常发生呕吐。

篇7

关键词:合同信用;工商行政管理;合同监督管理;职责;法理

正文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合同关系是契约经济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合同信用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合同监督管理职责中,从规范行业合同行为到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从促进企业发展到服务新农村建设,合同监督管理岗位上的工商人与时俱进,走在了新时代行政执法队伍的前列。在当前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新形势下,合同监管执法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基础和潜在价值。

一、合同监管工作的法理基础

1.“契约自由原则”的变迁,开创了合同监管工作的发展空间

“契约自由原则”(Freedom of Contract)即“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是否订立合同,决定合同的内容以及合同的形式等。此原则与所有权绝对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共同构成了近代社会中商品自由交换的基本保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过分地强调尊重个人意志,会造成垄断行业对社会的支配。出现了拥有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的一方,利用合同对弱势的另一方予以侵害的现象。合同参与方的平等地位,“合同自由原则”这一赖以建立的基础,已从根本上受到动摇,因此,对于契约自由原则的反省和批判也日益强烈,运用公平正义这一基本法律价值观对合同行为进行限制,显得势在必行。

《合同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督处理。”工商部门利用自身监管地位的超然性,开展合同行政指导和监督查处合同违法行为,避免一方自由的滥用而对他方自由的践踏。这一职责正是消除自由的绝对性,使平等、公正与自由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整个社会的合同行为在诚实守信的原则下运行。

2.“契约信守精神”的传承,奠定了合同监管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载负着历史文化的成语,都在传递着中国古代仁人君子坚守着的一个信念“守信”。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守信”的意义: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在现代社会,人一出生,各种各样的规则就会对他产生效力。我们的社会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规则,原因就在于规则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秩序的同时,还在总体上降低了治理社会的成本。规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规则的强制作用,但也不能仅依赖强制作用。理想的状态是,每位公民都养成一种很强的规则意识,让依照规则办事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契约精神。 

中国古人的君子之风,法国思想家的启蒙之声,“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守信”精神在履行合同监管职责的工商人身上得以传承。一方面是针对自己而言,要求自己严守职责、公正执法、倾心服务,是为律己;另一方面是针对服务对象而言,要求他们“守合同重信用”,是为律人。

(1)用“合同文本工程”夯实合同履约的基础。

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单独制定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研、评审、正式规定后再予以公布,具有合法性、公平性和完整性,是从交易的源头上规范合同行为,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目前,除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以外,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政府关心的难点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通过制定和宣传推广各类合同示范文本,解决老百姓消费领域的难题,行业涉及房地产转让、旅游、装潢、物业管理等,从而有利地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用“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打造合同诚信的表率。

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依据企业合同履约的客观记录,经过严格评价、对合同履约信用程度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向全社会予以公示,是弘扬企业诚信守约行为,促进全社会良好信用观念的形成,推动社会信用机制建立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已开展20多年,在企业界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含金量越来越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为平台,改进工作方式,激励企业信守合同,诚实履约,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二、合同监管工作的法理价值分析

1.监管工作长效化,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公平和正义是法律的精神和灵魂,是执法者应当始终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订立和履行合同配置资源的同时,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也相伴而生,具体表现为:合同欺诈等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霸王条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层出不穷;因当事人合同责任意识缺失导致的恶意违约行为屡见不鲜。因此,迫切需要强化合同监督管理。工商部门在推广合同示范文本、调解合同争议的同时,依法严厉查处合同违法行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合同监管工作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以求权利义务相统一以及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并最终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公平与社会正义。

2.监管方式多样化,实现刚柔并济的监管价值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过去的30年,工商行政执法过多地采取了刚性手段,为改变群众心中“不是收费就是处罚”的形象,各级工商部门适时提出了“创新工作方式、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以动产抵押、订单农业、企业信用管理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普法宣传、指导帮扶多管齐下。

推进“订单农业”,服务“三农”发展;拓展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注重培育引导,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等柔性合同监管新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刚性执法的盲点,最终达到市场秩序诚信稳定的监管目标。

3.执法办案专业化,实现和谐安定的社会价值

法的和谐价值表现在:通过协调和化解不同的利益,来缓和矛盾、化解矛盾;通过协调同一主体内部或不同主体之间的自由与纪律、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来促进和谐。发挥法的和谐价值,要求在司法、执法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方向和限度内,允许必要地自由裁量,加强法律监督。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众多的合同纠纷已经给仲裁和诉讼机制带来了巨大压力,高昂的诉讼成本、困难重重的举证程序,普通消费者的合同纠纷甚至无法得到解决,从而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工商合同监管部门积极探索运用行政手段指导和介入民事法律关系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管,制度治本。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正是发挥行政力量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从合同关系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规范、正义、公平的条款降低出现合同纠纷的机率,进而降低整个社会合同管理的成本,促使合同运行环境更加和谐。

在合同争议进入诉讼或者仲裁程序之前,合同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工商部门依据《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组织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对合同争议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制定《合同争议调解书》,经合同争议双方签订生效。需要履行权利与义务的,工商部门将监督签订双方履行约定,使由合同争议引发的矛盾及时化解,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以法理为视觉,探索合同监管工作的路径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各个国家都面临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在经济转型和改革方面仍面临挑战。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急需要在执法中以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和谐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当代中国又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法制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一个充分行使公共职能的强大国家的存在,需要依靠一个现代的、理性的、法制化的政治架构来推动法制的转型,需要各级行政机关自觉地担负起正确引导法律发展走向的时代责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五个更加”,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是根本任务,“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是职能所在,“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是民生所系,“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是必然要求,“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是基本保证。“五个更加”的灵魂是服务,要义是发展,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为民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效能意识和协调意识,延伸职能不犹豫,挖掘潜力不懈怠,拓展服务不停步,不断提高服务的效能、服务的层次和服务的水平。

1.增强服务意识,,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

在工作中牢记“服务”宗旨,摆正位置,增强服务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牢记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是监管还是执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护人民的利益,更加自觉地运用工商监管执法权力为人民做事、谋利,使人民切身感受到工商人的存在、工商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真情为民,把提升服务质量与维权维稳促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一是提升服务层次,由热情服务向效率服务转变,及时预见预测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提高服务工作的超前性,提前介入研究,及早应对。二是提升服务方式,由现场服务向网上服务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社会公众交流和互动,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提升服务举措,由政策优惠向机制创新转变。在工作中倡导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确保成效。

2.增强责任意识,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

增强责任意识,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职”。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努力做到:明确职责之所在,守土有责,胸中有数,尽心竭力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完成好。把责任意识贯穿于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工商职能有效发挥,树立红盾队伍崭新的风貌。

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把加强工商责任与强化市场监管有机结合。坚持站在主动服务、解难帮困、利民惠企的角度,始终着眼“群众得实惠”这一根本目标,全力做好助企融资、合同帮农、红盾护农、整治合同违法行为等合同监管服务工作。牢固树立执法是手段、规范是目的的理念,在严格执法中更加注重抓治本、抓规范、抓信用建设。努力为企业、群众解烦事难事,办实事好事,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赢得广大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3.增强创新意识,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

首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监管理念。要调解好心态,把自己从狭隘的思想笼子里解放出来,不能死守老一套,沉迷在过去的“经验主义”格局中。把上级部署与本地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是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作为。公开监管执法的内容、依据、程序、标准和服务承诺,对违反承诺规定的严肃处理。不能仅满足于会议部署和一般号召,要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快想、快干、快出成效。

立足职能,开拓创新,把创新监管机制与强化消费维权有机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不断健全、不断规范运作的新形势,努力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上下功夫,做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监管。一是不断拓宽监管领域,坚持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监管并重、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监管并重,不断拓展对新兴行业、新兴领域、新型业态、新型市场的监管;二是将突击式、运动式的监管向长效、规范的监管转变,将事中监管、事后处理向事前规范指导、预警防范转变,探索建立依法、科学、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做好保护消费权益、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升级消费结构等工作,努力把消费过程中的矛盾解决好,为社会和谐奠定重要基础。

4.增强效能意识,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

市场经济的发育与成熟,效能政府与法治政府的提倡,一方面要求工商部门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以强制为特征的行为方式,而更多地采用非权力性行政,借助柔性管理的方法,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要求工商部门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完善法治工商建设。工商部门作为政府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完善法治工商建设,是职责要求所在。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就是要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科技手段,强化执法监督。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完善法治工商建设,要加快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创新执法机制。

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把高效行政与建设法治工商相结合。各业务部门分步推进,在严格依法履职尽责中落实法治工商建设长效机制。一是法制部门积极协调,对法治工商建设加强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评议标准,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清理工作;建立诉讼与行政调解对接机制,提高行政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确保履行职责不越位、不缺位。二是大力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推进阳光执法、和谐执法,通过上网络、上媒体、上墙面、上手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公示执法权职的清单目录和办事流程。做到案情公开、调查过程公开、处罚结果公开,并通过案后逐一回访,实现行政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5.增强协调意识,更加严格锻炼工商队伍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泛,经常会因为各职能交叉部门的多头管理,给工商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就需要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本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形成多部门联动执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本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整体的“合力”,为开展各项工作扫清障碍,以提高工作效率。

立足岗位,学以致用,把工商主体工作与建设工商队伍有机结合。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就需要认真学习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规范》的理解,真正把《规范》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切实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进而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推动“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出路也在基层。在目前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门中,工商部门是唯一能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触角延伸到乡镇基层中的部门,是唯一能够进行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退出全程监管的综合执法部门。从此项意义上说,各级工商部门具有与众不同的组织体系和职能优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大有可为。工商部门的红盾卫士顺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拓宽合同监管新领域,关注民生多角度多渠道为消费者维权,必将为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有益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瞿常奇,陈勇.构建合同文本体系,促进企业信用建设[N].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9).

[2]高玉兰. 合同示范文本的法律认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3]孙云龙. 加强合同监督管理应注意五个转变[N].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9).

[4]金国坤. 行政权限争议的法制化解决途径探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68.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及分组

2009-2010年在我科住院,且符合以下标准的患儿:(1)胎龄7天;(4)排除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诊断

喂养不耐受[2]:①频繁呕吐(≥3次/);②持续3d以上奶量不增或减少; ③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肠型);④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入量的30%(≥2次/d);⑤胃内有咖啡样物并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所有患儿按入院先后编号,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病及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对照组视情况予以洗胃,禁食,微量喂养最终达完全肠内营养所提供的热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2~3mg /(kg次) 静脉滴注,2 次/d,疗程7d。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同时吸吮未开孔橡皮,5min/次,3h一次。

1.2.2 观察指标

(1)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2)出现喂养不耐受予以治疗后7内平均每天体重增长量;(3)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所需要的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2±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入选74例患儿,观察组36例,对照组38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和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见表2。观察组36例患儿使用红霉素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转贴于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伴喂养不耐受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为55%[2]。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两者缺乏协调活动,且小肠的蠕动功能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成熟与发育的过程,特别是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几乎无推进性活动。长期肠道外营养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增加胆汁淤积,感染,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内营养兼有直接营养和间接促进肠内激素分泌的作用,对于维持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需的。因此,安全有效地解决喂养不耐受问题非常重要,可训练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其协调能力,同时给早产儿造成视觉,感觉的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和粪便的排出;迷走神经兴奋又刺激胃窦细胞释放胃动素和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加速胃肠功能成熟。赵翠霞等[4]研究认为,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加速早产儿体重增长。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胃动素样作用[5],通过与胃黏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2]。红霉素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小剂量红霉素激活胆碱能神经元胃动素受体而产生轻度收缩活动;大剂量红霉素则激活低亲和性的胃动素受体,从而产生胃窦暴发性强有力的无传导性收缩,导致幽门肥厚的发生。因此,多选用小剂量的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方法有效;但是,两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相近,其原因与应用静脉营养而导致总热卡量相近有关,由于样本量偏少,本研究未能设立单独的红霉素治疗组及单独的治疗组,此为不足之处,红霉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而本研究由于剂量小,疗程短,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肝功能均无异常,说明了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CommareCE,appenden KA development of intestine implications for nutrition suppor Nur clrn Prac.2007,22:159-173.

[2]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7-90.

[3]陈健平,刘义.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30-233.

篇9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生血宁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贫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贫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较为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 生血宁片;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089-06

Effect of Shengxuen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maintained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CHEN Xin ZHANG Hongxu ZHANG Yuqin ZHU Qizheng

kidne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Anhui province Hefei,Anhui Province 2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engxuen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therapy maintained blood clinical effect of 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Methods choose the treatment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in 60 c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erythropoietin combined with Shengxuening tablets fo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rythropoietin combined with iron sucrose in the treat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nemia index,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of anemia of index patient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emia index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changes significantly, P < 0.0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of anemia index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by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rate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 < 0.05. Control erythropoietin us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ormone do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ake Shengxuen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for maintaining blood 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and the safety is high,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Shengxuening tablets; Erythropoietin; Hemodialysis; Renal anemia; Clinical effect

[作者简介] 陈欣(1983.3-),女,安徽太和人,大学本科,医师,研究方向:肾脏病理、血液透析。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肾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不足和骨髓纤维化、红细胞破坏增加、造血原料的缺乏、铝中毒、血液透析失血等原因造成肾性贫血,对于患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慢性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1]。因此,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铁缺乏是最为常见的一个因素,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通常会伴有铁代谢紊乱症状,所以铁剂的补充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则[2]。该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0例,均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该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39.4±1.7)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1.2 入选标准

不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状;不伴有营养不良、活动性感染、急慢性失血、肿瘤、多关节病、哮喘、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血红蛋白在60~100 g/L范围内,血清铁蛋白不超过300 ug/L,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3-4]。

1.3 排除标准

不能按照医嘱配合治疗;对铁复合物过敏;纯红再生障碍;严重精神异常;严重肝功能异常;严重心功能异常;在治疗前3个月内进行过其他临床药物试验;在1个月内发生过严重的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在1个月内进行过输血治疗;在两周内进行过铁剂补充;C-反应蛋白超过15 mg/L;体重低于35 kg;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80~120 IU/(kg·周),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值后,可以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减少25%~50%。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蔗糖铁(H20057617)进行滴注静脉治疗,100 mg/次,在透析结束前1 h输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血宁片(Z20030088)进行口服治疗,3次/d,4粒/次,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期间,患者不可以使用其他影响铁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进行2~3次/周血液透析治疗。当转铁蛋白饱和度超过50%或者是铁蛋白水平超过800 mg/mL时停止用药。

1.5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12周后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超过30 g/L或者是红细胞压积上升超过10%,血红蛋白达到100 g/L或者是红细胞压积达到30%;

有效:治疗12周后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好转,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上升超过5%,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超过15 g/L;

无效:治疗12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好转或者是病情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贫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贫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247,P<0.05。

2.3 比较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23.33%,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6.67%,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422,P<0.05。

3 讨论

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贫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造成肾性贫血的因素较多,除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缺乏外,缺铁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5]。缺铁主要为相对性缺铁、铁贮存低下、绝对性缺铁等,造成慢性肾衰竭患者缺铁的因素主要包括:① 尿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紊乱,降低了对铁剂的吸收和利用,食欲降低,铁剂摄入不足;②胃肠道出血;③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导致铁消耗的加快;④ 反复血液透析嗜血,透析器和管路的残留血,内瘘失血,抽血化验。在临床的治疗中,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铁剂治疗能够有效的肾性贫血症状进行改善,所以如果血液透析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血清铁蛋白<300 ng/mL,都应给予铁剂治疗[6]。生血宁片为蚕砂提取物,主要是由叶绿素衍生物和铁叶绿酸钠组成的。叶绿素衍生物能够被机体利用,作为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用于治疗贫血疾病的主要药物,铁叶绿酸钠属于叶绿素衍生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和结构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相同,是类血红素铁的一种[7]。通过实验室研究表明[8],生血宁片能够促进骨髓红系祖细胞和粒巨噬细胞的增长,对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有提高效果,对失血性红细胞血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血清铁含量和转铁蛋白的饱和度有提高功能。多项研究证实[9]:叶绿素衍生物作用于髓系干细胞,而EPO的作用靶点为在其后的红系祖细胞,故叶绿素衍生物具有促进造血功能,与EPO有相似的药物疗效。通过该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采取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各项贫血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优于对照组,证明在治疗中采取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量,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贫血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其他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该临床观察由于时间短,样本量不大,实验设计等均存自身局限性,亟需更大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朱征西.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00-5403.

[2] 郭炯辉,洪英,王儒柏,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肾性贫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29-3330.

[3] 李志辉,吴天慧,寻劢,等.急性肾损伤患儿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7):1315-1317.

[4] 刘雪莉,陈凯,等.铁叶绿酸钠对正常小鼠祖细胞集落和实验性贫血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5):234-236.

[5] 姚斌,何晓玮,范晓萍,等.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营养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1638-1640.

[6] 郭齐,王群.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12):1567-1570.

[7] 赵秀娟,赵红霞,赵小洁,等.口服铁与静脉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7):1002-1003.

[8] 余建斌,叶晴,何映琴,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743-744.

篇10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hong decoction on serum VEGF and b-FGF of rat model bronchus asthma airway remolding. Method Forty SD rats randomly pided into four groups: blank group, asthma group, hormone group,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he asthmat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sensitization and challenge with ovalbumin, and the rats in the hormone group and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onferred hormone and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the challenge.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serum VEGF and b-FGF. Results The serum VEGF and b-FGF in asthma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other groups (P

Key words:bronchus asthma;airway remolding;VEGF;b-FGF;rat

麻红止哮合剂是本院呼吸科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剂,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建立了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以下简称哮喘模型),以观察其气道重塑的改变,通过麻红止哮合剂对其干预,初步探讨其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作用途径,观察其对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10)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3]。

1.2 药物

卵蛋白(ovalbumin,OVA)GradeⅡ,购于Sigma公司。灭活百日咳杆菌苗,购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氢氧化铝,购于北京市化学试剂公司,批号20050412。3.5%水合氯醛,批号 20060315,西苑医院制剂室提供。强的松,购于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12056。血清VEGF试剂盒、血清b-FGF试剂盒,购于北京金鑫然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50615。麻红止哮合剂(炙麻黄、红景天、白果、生地黄、穿山龙、川芎、黄芩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制剂室(批号 20060321), 1 mL药液相当于4 g原药材,再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02型医用雾化器,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生产;80-2台式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

1.4 大鼠分组及哮喘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1-3]方法制作哮喘模型。配置成每1 mL含OVA 100 mg、氢氧化铝100 mg、灭活百日咳杆菌约6×109个的溶液。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以上溶液1 mL,第8天重复腹腔注射1 mL。第15天将致敏大鼠置于密闭喷雾箱,给予10 g/L的OVA生理盐水溶液,超声雾化,每天激发20 min,连续14 d,制成支气管哮喘模型。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二级动物室[饲养设施合格证号SYXK(京)2003-0008]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实验。正常对照组(正常组):腹腔注射及雾化均用生理盐水,每天雾化吸入前20 min用2 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造模对照组(造模组):OVA造模后,每天激发前20 min用2 mL生理盐水灌胃;激素对照组(激素组):OVA造模后,每天激发前20 min用2 mL强的松溶液灌胃(每日强的松0.3 mg/100 g体重);中药实验组(中药组):OVA造模后,每天激发前20 min用2 mL麻红止哮合剂灌胃(每日1.8 g/100 g体重)。

1.5 标本的采集

各组大鼠在末次激发后24 h内收集标本,用3.5%水合氯醛(1 mL/100 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静置1 h后,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分别用血清VEGF试剂盒、血清b-FGF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测定VEGF、b-FGF浓度。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计算,数据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体征观察

正常组大鼠呼吸平稳,行动灵活,反应灵敏,体重稳定增长,毛色光泽。造模组出现呼吸急促,轻度紫绀,行动迟滞或俯伏不动,反应迟钝,体重减轻,毛色失去光泽。激素组、中药组大鼠体重增长低于正常组,其它体征变化不明显。

2.2 ELISA方法测定血清VEGF、b-FGF

(见表1)表1 各组大鼠血清VEGF、b-FGF水平变化(略) 注:与模型组比较,#P

3 讨论

麻红止哮合剂是我们应用多年的有效方药,方中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宣肺平喘之功,研究表明,麻黄除具有平喘镇咳作用外还具有抗急性血瘀证形成作用[4];红景天味甘、涩、性平,归肺经,具有清肺止咳之功,研究表明,红景天能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兔缺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液的载氧能力。两药共为君药。穿山龙甘、苦、温,归肝、肺经,具有祛痰通络之功;川芎辛、温,入肝、胆经,为血中气药,能够行气开郁、祛风燥湿。两药共为臣药,助麻黄、红景天宣肺定喘,祛痰通络。再加白果祛痰止咳平喘、生地黄补肺益肾平喘、黄芩清热化痰平喘为佐药,诸药合用,使肺络得通,痰瘀得清,气机通畅,喘哮自平。

本研究发现,哮喘造模组的血清VEGF、b-F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激素组、中药组,说明支气管哮喘确实存在血清VEGF、b-FGF浓度的增高。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文献报道[4],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哮喘大鼠气道中的VEGF表达。本实验也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干预能降低血清VEGF、b-FGF浓度。麻红止哮合剂具有与其相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Temelkovski J,Hogan SP,Shepherd DP,et al.An improved murine model of asthma:selective airway inflammation,epithelial lesions and increased methacholine responsiveness following chronic exposure to aerosolized allergen[J].Thorax,1998,53:849-856.

[2] 邹 晖,徐永键,朱朝霞,等.VEGF与其受体2在哮喘大鼠气道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5,24(3):267-272.

篇11

关键词:金融监管;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协调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迅速蔓延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的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金融微观审慎监管思路的质疑和反思。事实表明,片面强调以个体金融机构偿付能力为基础、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监管理念和实践已不能适应当代金融安全的客观要求,尤其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无能为力,迫切需要加以改进。

一、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和关系

(一)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概念

宏观审慎监管是当前金融监管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为减少金融动荡给金融体系带来的经济成本,从金融体系整体而非单一机构角度实施的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以系统性风险为监管对象和以金融稳定为监管目的,将金融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全面地权衡风险和收益。

微观审慎监管是一种通过跟踪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一系列监管指标的发展变化来监测和发现每个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并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建设,只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而进行的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的基于一个逻辑:只要每个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就安全稳健。事实上,这种逻辑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它直接表现出一种“合成谬误”。它没有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失败会带来的外部性,即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关联,单个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自身稳健的审慎行为可能会导致风险在系统内的转移和传播,微观审慎监管在这方面没有予以考虑和重视。

(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

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根本区别体现在监管目标,其他区别随之体现在监管措施和监管方式上,宏观审慎监管也并非微观审慎监管的简单加总。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和拓展被提出,二者同是金融审慎监管的两大支柱,可见二者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表1)。

首先,在监管目标上,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控制个体风险,避免单个金融机构的危机,保护消费者(存款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经济损失。由此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微观审慎监管还是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是它们共同的根本目标。

其次,在监管对象上,微观审慎监管关注具体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情况;宏观审慎监管关注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以及个别金融体系内的大型系统重要性机构,而不过分关注其余单个机构是否稳健。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些非银行体系的出现产生了系统性风险,也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关注对象。

最后,在监管方式上,微观审慎监管自下而上实现监管,依赖于资本要求和会计准则,它关注单个机构的稳定性,然后将其汇总;而宏观审慎监管的运行机制更为复杂,包括监管和监测两部分,“监管”自上而下实现,使用的工具是部分或全部微观审慎工具之和,通过建立一个宏观审慎框架来减小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但不保证个体金融机构不发生危机,“监测”则侧重市场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压力测试和预警系统等等。可见,宏观审慎监管在监管方式上对微观审慎监管做了有益补充,其监管工具也是互相交叉渗透的,但二者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监管手段。

二、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挑战

(一)宏观审慎监管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金融监管缺陷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质疑,金融监管缺陷主要包括微观审慎监管偏差和宏观审慎监管缺位。作为全球最先进和完善的金融系统,美国、英国和欧元区的监管体系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凸显了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式的不足。其问题在于:

1.片面重视微观审慎监管。过去历次金融危机都显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如今,各国和国际监管当局已经普遍认识和体会到破坏力巨大的系统性风险隐匿在原有的微观审慎框架之下,微观审慎机构难以识别此类风险,更无法防范此类风险跨机构和跨行业蔓延,而宏观审慎监管则能够弥补微观审慎的监管盲点。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手段的不二选择。

2.微观审慎监管对顺周期性无能为力。在资本约束之下的信贷行为、宏观经济因素和宏观政策对违约概率的影响等等,都会引起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政策制定者得顺周期性为。从单个机构的角度看,监管者只能看到个体是够稳健经营,却看不到系统内各个机构之间顺周期性为可能会带来的风险。顺周期对系统性风险有聚集和扩大的作用,而微观审慎监管对此是无法识别和控制的。只有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之下,通过对能体现系统内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指标监控,才能对顺周期性实现有效的预警和监控。

3.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监管对市场流动性。流动性常常是与市场预期和参与者的信心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监管当中以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流动性,没有与市场预期和参与者信心等因素挂钩。如果单从个体机构的资产比率和贷款比率,难以发现流动性风险。这就显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二)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实施面临的挑战

实行宏观审慎政策需要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这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金融监管界达成的共识,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监测和处理金融风险的总体框架,它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更为准确地检测金融系统性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的生成、积累以及最终以危机的形式爆发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但与此同时,单纯地强调宏观审慎监管的而忽视微观审慎监管存在以下挑战:

1.高成本。主流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提出的开发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新框架以及新框架下政策的协调配合,这些都会大大增加个体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监管成本。严格的监管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个体部门的经济活动,使经济复苏脚步放慢。

2.技术障碍。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问题在于引入对系统性风险的考虑。首先,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关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关性和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的问题,复杂而庞大,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一大挑战。其次,目前对于系统性风险的估计基本上基于市场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就自然具有亲周期性,这些数据尽管可以为解决空间维度的问题提供依据,却会带来时间维度的亲周期问题,因此,数据的可得性也是一大难题。

3.与宏观政策协调问题。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目前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更多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者存在一定冲突,协调二者需要在机构设置上有所改变,可能需要设置新的机构或者在原有机构内设立新部门,以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此外,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行涉及包括监管部门、中央银行、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税收部门等众多部门,各部门有各自的主要目标,如何为这些部门分配职责,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宏观审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强化协调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建议

不论是微观审慎监管还是宏观审慎监管,单单采取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失偏颇。既然微观审慎监管重点关注个体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是系统性风险,那么如何协调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措施兼顾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增进彼此的监管效果。

(一)基于微观监管层面的协调:重点完善个体金融机构的评估体系

1.调整微观审慎监管指标。在危急中,传统金融监管思路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微观审慎监管本身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克服,而不是一味寻求宏观审慎方面的突破。微观审慎监管通过一些硬性指标来识别和判断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状况,这是一切金融监管活动开展的基础,但在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形势下,使用原有的各项指标和标准已经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因此需要对微观审慎监管指标做出调整。比如各项指标的设定是否适应当前的市场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单纯依靠8%的资本充足率能否有效地覆盖风险暴露,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可否被引入作为考量其风险承担能力的指标以及如何引入等等。资本充足率仍是最为重要的微观审慎性工具。

2.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完善个体金融机构状况主要属于微观审慎监管范畴。金融机构的单体指标会随着宏观经济的状况得到正反馈或负反馈,但由于单体指标的有十分明显的亲周期性,由此采取的措施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系统性风险,因此,从宏观审慎监管角度评价单体金融机构状况变得十分必要。从宏观审慎监管角度评估系统性风险,就是要同时考虑正反馈和负反馈两方面因素,从逆周期的角度通过金融个体机构状况指标对系统性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调节,尤其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状况。关注重点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比率、贷款损失准备率、不良贷款率和客户信用评级分布等。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监管对象不一致但也并不矛盾,正因为它们的监管目标一个在个体一个在整体,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补充配合,以达到最佳的监管目的。

3.评估金融系统联结性。金融系统的联结性对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传播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正因为过分强调注意力放在个体机构上而忽视个体机构之间的联结性,为系统性风险的最终爆发创造力有利条件。因此,在掌握单个机构的状况评估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关注金融系统的联结性评估。金融系统联结性评估需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评估一个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外部性,即会给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二是评估各金融机构共同的风险因素。三是分析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金融机构被卷入危机的可能性。四是研究单个金融机构由于直接或间接关联原因而违约的可能性。

(二)基于宏观监管层面的协调:重点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健全审慎监管法制建设,设立专门的宏观审慎监管部门。法律应该明确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权力和职责。在我国,对于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仍侧重于微观审慎监管。《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主要明确人民银行在微观审慎监管领域的职责。《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这些法律是确立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基础,但是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审慎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法律基础。有必要以法律形式设立专门的宏观审慎监管部门,明细部门的职责。

2.扩大监管范围,限制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在单个机构之间的转移。出于微观审慎角度,银行体系中存在着转移风险的动机。这一动机的后果是,单个金融机构行为具有趋同性,风险只被转移而不被平息,由金融系统和社会承担风险成本,诱发系统性危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将金融审慎监管的范围扩大,把游离在传统审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系统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金融机构行为的溢出成本内部化,消除转移风险的动机。这对风险监管指标、会计准则都会有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改变,需要积极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

3.实施动态资本要求和动态拨备制度。对于宏观审慎的资本要求的建议,主要分为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一般准备具有逆周期性,采用反周期乘数,这个乘数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确定,与信贷增长和杠杆、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有关,对新协议基础的最低资本要求进行调整。另外,经济过热往往起源于个别部门,逆周期的资本要求还应该对这些特定部门进行设定,调整特定部门特定资产的风险权重,提高这些部门的信贷边际成本。专项准备具有亲周期性,根据已经出现损失迹象的资产进行提取,具有动态拨备的特点。这样,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之和为总拨备,这部分拨备既可以作为监管资本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于监管资本。根据《巴赛尔协议III》,增加了防护缓冲资本和反周期准备资本的要求。在此之外,可以尝试新增一个宏观审慎资本要求,以覆盖系统性金融风险。

4.完善流动性监管。流动性风险监管包含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次。微观层次上控制单个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需要分析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期限的错配期;宏观层次上避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危机,要关注资本流动的数量和方向,监控国内和国际的金融市场状况。有必要在国际范围建立起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保证商业银行持有足够的甚至更多的流动性高的资产。

参考文献:

(1)苏薪茗.全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解决之道[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1):74-80

(2)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2):1-17.

(3)巴曙松,王景怡,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5):83-89.

(4)项莉.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J].华北金融, 2010, (6):58-60.

(5)朱小川.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 2010, (3): 35-37, 48.

(6)成家军.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特点与政策框架[J].金融研究, 2009, (7):8-12.

(7)苗永旺,王亮亮.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8):59-68.

(8)Davis, E.P & D. Karim.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the missing policy pillar[R]. Keynote address at the 6th Euroframe Conference on Economic Policy Issu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12th June 2009.

(9)Gopinath, S. Macro-prudential approaches to regulation - scope and issues[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DBI-BNM Conference on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Asian Emerging Market”, Kuala Lumpur, August 4, 2010.

篇12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定义 特点 区别 联系

微观与宏观,顾名思义,宏观就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就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世界存在宏观与微观,当然,在经济学中也会存在宏观与微观。从整体上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宏观经济学;而从局部的深层次上研究某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我们则称之为微观经济学。

具体的来说,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它阐述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个体根据什么和什么样做出经济决策,例如:消费者怎样做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策;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关系怎样作出的决策;劳动力所有者怎样决定劳动流向与劳动流量等等。

而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变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缩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等。

当然,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来说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而它们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会增加。这就是说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但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包括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成交量。不仅如此,而且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

其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相比较,它在理论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而宏观经济学也有如下几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论是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3.其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个体理性与总体非理性的矛盾、5.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层次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微观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对于微观经济现象的众多说明和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阐述无疑是有价值的。在解释微观经济现象或偷袭微观经济问题过程中,人们没有必要实际上也不可能绕过人类已存的思想认识或研究成果。当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逻辑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对问题的解决。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提供的是理论基础,那么,宏观经济学则是为了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而两者之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而对于区别,1.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或规律,从总量上分析问题。2.其次,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当然,它们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用个例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个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对于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最后,它们的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也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等。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 宏观微观论 校长管理 科学规划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是学校校长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作为小学校长要管什么?怎样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我认为应从学校的“人、财、物”等重要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可以切合实际,运用宏观微观论的理论,通过整合、优化学校各类资源,努力形成学校内部的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校长要重视宏观决策与微观管理,二者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宏观决策是方向,是目标,是学校长远性的、整体性的、大的方面涉及全局性方面的工作;微观管理是方法,是步骤,是以当时性的、局部性的、小的细节方面工作。宏观决策以微观管理为依托,并通过微观管理而实现;微观管理以宏观决策为目标,并在宏观决策指导下具体运作。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

一、明确的管理目标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是学校宏观决策的核心,微观管理的根本。

校长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管理目标。校长要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管理目标,务必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的敏感性,提高政策性理论和业务水平,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更要以微观管理为着眼点,具体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布置到位,督导检查到位,改进方法,不断调控,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的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活动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宏观意向的模式,也是对最佳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宏观性的超前期望。它反映了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协同进行有效活动的目标性要求,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办学状态的价值取向。目标是管理工作中的灯塔,建立明确的宏观管理目标具有决定微观行为活动的导向作用。依据宏观微观理论,管理目标的效能作用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方向目标×工作效率=管理效能

此公式表明,管理的效能与方向目标有正相关关系,即设定工作效率恒定良好的,那么,宏观决策正确,目标明确,微观管理优化、协调、合理,则管理的效能就会大大提高。

二、科学的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实施宏观决策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微观管理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加强预测和规划。学校谋求发展,就得制定科学的规划。有了规划,工作才有谋划的蓝本,工作实施才有思路,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没有规划,工作开展就会产生盲目性,办学效益就不会理想。

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既要切合实际,又要从宏观着眼、微观考虑,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办好有特色有水平的学校。

学校规划既具宏观性又具微观性,宏观性表现为中长期规划,微观性的表现为短期计划制定,以及计划实施的方法、措施、步骤等。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的现状分析、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和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等。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教育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统筹考虑学校的布局调整、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更新等;(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的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分层管理,分类指导,是学校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校长是学校最高的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校长要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学会管理,善于管理,驾驭管理,才是实施优化高效管理的关键。基于宏观微观论的原理,我将学校工作分解、归类,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只有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1.学校工作分解、归类的基本框架。

学校管理工作应分为:(1)教学管理,(2)后勤管理,(3)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可分为: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又可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设计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研、培训、师德教育等方面;学生管理可分为:德育教育、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后勤管理可分为:设施建设、校园环境、教学服务和关系协调等。

2.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结构模式

校长抓管教导主任、后勤主任、财务主任;教导主任抓管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后勤主任主抓校园环境、物资配备、教学仪器购置等;财务主任主抓资金的调配、账务往来等。

这种管理方式具有五个特点:(1)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校长工作精力集中;(2)职责分明,便于管理,体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专人”的原则;(3)是“抓大放小”的具体表现,是“纲举目张”、有序渐进的有力证明;(4)是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必要依据;(5)条理性逻辑性强,能保证学校工作的连续性、有序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分权管理,抓大放小,是着眼宏观、落实微观管理方式的有效策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解决集权、分权。”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权力的中心,一所学校办得怎样,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教学质量如何,学生发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校长的用权。在学校管理中,权力是能够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力量,是统一行为的保证,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校长无法管理学校,但具备这个条件,校长并一定就能管理好学校。

校长用权、分权,应在“公”“正”“廉”“明”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好,发挥权力的最大效应。校长应该灵活、适当地集权与放权,让下属都有与其职位相对应的权力,在信任上放权,在放权上信任,使他们对自己职权内的工作认真负责,敢作敢为。这样学校各项工作才能良好地运转,从而达到校长用权、分权的目的。

由此可见,学校校长要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势必要注重人财物的宏观调控,抓大放小。校长要将指令要求明确及时地下达到各部门乃至各个人,然后再考虑给予适当的微观指导,并适时地进行督导检查。当下属将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上交给校长时,校长务必须予以重视,务必从微观处想方设法地落实解决的办法。

五、校长宏观决策、微观管理应以发挥人的能动性为本质。

校长要取得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实效,就要充分发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最大能效。美国有位管理教育家说过:所谓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掘教师人力资源的能效,用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学校全面工作出成效。那么,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呢?其一,建立健全教师工作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管理事。其二,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教师,尊重信任教师,关心理解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领导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的工作方式,多与教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是校长实施有效决策的前提。抓师德养成,抓作风建设,用好人力,人尽其才,才能使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出色完成。其三,大力倡导教师具备“四有精神”即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国家负责,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其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能干的领导团队是事关必要的。校长要实现有效管理,就得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各成员的作用。一是要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规程;二是要配好班子、用好班子、管好班子,这是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展示的基础保障。校长不仅要善于集权、用权,而且要善于分权、授权,尊重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唯才是举,人尽其才,才能更好地领导全体教师做好一切工作。三是要重视培养班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精神,这是学校领导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关键。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各司其职,协调运作,才能使学校全局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管理必须“立得高、低得下”。结合实际,尝试运用宏观微观理论,理顺关系,把握主次,驾驭全局,指导到位,认真落实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精心实施科学优化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14

那么,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让笔者想起了法国名导演欧容的电影《花瓶(Potiche)》,这部2010年上映却颇有复古范的影片讲述了一对夫妻管理家族制伞工厂的故事,看似专业的丈夫作为总经理与工会闹得水火不容,企业每况愈下,而被视作花瓶的妻子接手总经理工作后,却把企业经营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的成败,关键在于处理博弈能力的差异,无法理顺宏观、微观的博弈关系,看上去很美的经营策略也仅是纸上谈兵。

再看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之下,实体经济尚未扭转颓势,一方面和经济环境的复杂严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宏观调控的微观传导颇有关联。实际上,作为宏观调控的理论源泉,传统凯恩斯主义在学术上的最大缺憾正在于就宏观论宏观,而近几十年来经济学领域的诸多努力也集中于为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微观基础。但在笔者看来,宏观调控理论上的微观基础虽在不断夯实,但现实中的微观基础却并不牢固。很多市场人士在分析宏观调控时往往聚焦于整体性影响,而并未关注到微观主体的应对及其带来的反作用。

笔者最近两年在地方上工作,这一段经历让笔者对宏观微观博弈有了切身体会。笔者以为,宏观调控未能快速改变当前中国经济的失速态势,易被忽略的一个原因是:五种宏观微观之间的博弈,让宏观政策缺乏有效的微观基础。

其一,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囚徒博弈”。

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可谓家喻户晓,囚徒困境的核心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这种情况也体现于宏观调控的微观传导过程中。一些宏观政策出台的目标是符合集体理性的,但微观个体却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来调整个体行为,调整后的个体行为却未必符合宏观政策本意。

例如,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花大力气整顿银行业不规范经营,其目的是规范行业行为,还利于民,减小融资成本,助推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虽说政策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从微观层次看,整顿不规范经营、不对称降息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加大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大型企业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部分金融机构被迫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对大型企业的业务维护上,中小企业得到的金融服务反而受到了挤占。

其二,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吃饭博弈”。所谓吃饭博弈,很直白的解释就是,宏观调控再怎么阳春白雪,微观个体包括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是需要吃饭的。宏观看,中国经济长期吃饭靠转型,唯有转型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但微观看,地方经济短期吃饭难转型,为转型而转型很容易滋生形象工程或风险隐患。微观中国,很多城市、县域存在产业集聚、经济结构单一的特征。如果恰巧这个单一的行业属于粗放增长的行业,属于转型压降的对象,那么地方政府作为一方水土的衣食父母,将很难真正去做实转型。特别是在当前地方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下,以短期“自发降速”换取长期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的现实激励作用并不大。

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微观企业,一旦为转型而转型,往往会盲目追求多元化,将眼光投入到房地产、民间金融等面子足、见效快的时髦领域,而这种超出其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多元化”可能会成为酝酿隐患的温床,甚至会对企业的主业或地方支柱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其三,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弹簧博弈”。这种博弈就像压弹簧,此消彼长,不进则退,只有宏观调控不断施力,政策效果才会持续显现,若宏观调控不再施力,政策效果就不会继续叠加,而一旦宏观调控有所减弱,往往会出现有违政策初衷的逆向反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始终具有做大GDP、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地方品牌等多重诱惑,只要宏观层面对楼市调控稍有放松,甚至不需放松,只要有些许“不强调”的迹象,微观层面就有捂热楼市的冲动。

其四,宏观微观之间存在“边缘博弈”。宏观调控画了一个圈,而部分微观实体包括地方政府和微观企业,往往行走在宏观政策的边缘,或是在不断试探宏观调控的边缘区域,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诸多风险。例如,2011年中国民间融资市场经历了一波非理性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流动性紧张状态下的需求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民间融资市场政策监管的边界不清晰有关。宏观层面鼓励民间金融力量的稳健培育,但由于规范性的民间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政策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而这种初始阶段的监控薄弱,则为民间融资市场创造了行走于边缘的条件,表现为机构超速扩张和业务高杠杆运作。这种边缘博弈带来的非理性繁荣的风险,业已在当前逐步显现,并还将不断释放。

其五,宏观微观之间存在“专业博弈”。宏观层面凝聚着专业思维,充斥着专业人士;微观层面则缺乏足够的专业资源。这种“专业屏障”往往成为信息不对称下博弈均衡走向集体利益受损的重要壁垒。

实际上,这种专业博弈发展到极致,甚至会引致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本质上也是专业博弈的结果,前者是金融机构利用专业优势过度开发房产业务、金融衍生品诱发的危机,后者则是政府部门利用专业优势过度透支社会财力诱发的危机。

总之,宏观微观之间的五种博弈,让中国宏观调控缺乏有效的微观基础,进而使其效果显得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