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高中生物学科的认识范文

对高中生物学科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高中生物学科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高中生物学科的认识

篇1

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实施生物学科分层次评价标准

评定指标的确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层次,高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原来以考试为主的评价,只强调选拔、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能力,这样下去,学生探究学习不会持续下去。这样也就违背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精神,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兴趣。生物学科评价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提出不同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的需要,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使高中生物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学科评价,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鼓励、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学习的水平,特别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多多鼓励、激励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学习。例如,高一学生进行“酶的高效性”探究实验时,实验前,学生认真充分地准备实验的方案,可是实验还是失败了,学生觉得很沮丧。这时,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呢?教师应帮助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但是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认真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继续实验,直至最后成功。评价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目标,不断反思、调整、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2.评价学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师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只会拉开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抗的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冷嘲热讽,损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教师的威信也会大大下降,并且学生精神上也会受伤害。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公平、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优秀学生不偏爱,更不能冷落、漠视后进生。对后进生更要关心,积极发觉、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赞赏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得到“我也行,我能行”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地反馈学习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程度,及时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改进、调整学习策略,争取更大的进步。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应与学习过程同步。将自我评价作为积极主动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乐于接受评价,促进其进步与发展。

三、生物学科评价的要求

全面性: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切实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全过程评价;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要是客观的、动态的,且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民主性:学生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家长、有关其他人员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公开、民主、准确;主体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差异性:承认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个体间的差异,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评价要有针对性,有益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生物学科评价的多元化

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和能力、思想情感及其发展状况实行评价,发挥学习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导向功能,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

1.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了解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状况,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这种学习形式,让学生能自觉地认识、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秀之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的评价。随着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教师往往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评价,使之成为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准确,要一针见血,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对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鼓励,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4.多样、多主体评价。教师应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成长、发展状况的信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态度、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学科评价,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这样的评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增强其学习兴趣。

5.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生物科技活动、标本的制作、撰写生物小论文、参加生物竞赛、绿色环保等课外活动,并对学生作出相应评价。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及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不同发展潜能,做出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有针对性的规划。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

6.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学科评价时,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在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生物学习活动。高中生物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进行紧密结合,可以使高中生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1 坚持教育理论的指导,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坚持对教育理论的指导,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信息技术才能正确地作用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教学的方面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教育理论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正面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入,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认知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信息技术既可以服务于教师,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动与维护。教师更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课件基础上,进行DNA复制方法的自主探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高中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科,是因为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之间知识结构与学科特点不同,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语文学科,教师通过语文繁体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则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定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是以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为前提,让学生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中的不同现象与理论。此外,高中生物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生物实验的水准。这样的学科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实验水平,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酶的特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酶进行认识,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对酶有一个具体与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酶的具体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酶实验的呈现,从而让学生了解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模仿,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内容。这样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因此,面对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接触到一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也会接触到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生物现象,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微观的生物世界,促进学生完整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化》的时候,教师单纯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一些细胞分化的图片或者细胞分化的动态作品,使学生能用肉眼对细胞的分化现象进行观察。又如,在讲解《微生物在实验室的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内部,对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方法与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教学内容的性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会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眼界的扩展,实现高中学生物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微观世界与宏观教学进行结合,是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生物教学资源的扩展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刘凯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5-126,129.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5-01

高中生物教育是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学科,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项认知工具,通过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学生能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获取更加丰富广泛的生物学科内容的信息,从而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充分调动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学生素质的纵深发展[1]。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的采集、储存、处理、传递和显示的现代化技术[2]。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联系日益紧密,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就是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顿、协调和重组,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物学科内容作为学生认知对象,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学习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认识深度较为有限,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制约了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高中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充分打开学习主体的认知视野,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学科内容信息,提升学科认知,加深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纵深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具有显著作用:首先,能实现生物学科教学有微观向宏观的转换,使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发现,理解并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其次,能实现生物教学由抽象转向直观;最后,能实现生物教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2.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

2.1 创设真实的生物教学情境。高中生的感性认知相对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创设出一个丰富真实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认知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微生物学"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索,把握认知对象的本质。

2.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高中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由于受到主体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部分学科内容在认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构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则使得学生的认知对象能够以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能调动多种认知方式,获取更为深刻广泛的学科信息,构建出完善的学科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进而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难点的突破[3]。如,教学"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时,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把握这一章节的内容,借助信息技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模拟出来,进而使学生对兴奋传导机制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创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学生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工具,有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将相关知识整合成课件,学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展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创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认知、探究与体验,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学科内容的本质。如在教学"水分的吸收",可以通过Flas演示渗透作用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吸收的条件是什么",并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议案到学生讨论成熟植物细胞是否具备渗透吸收条件,通过Flas演示成熟植物细胞吸收和失水现象,进而得出结论。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联系日益紧密,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未来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应紧随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锦明.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初探[J]. 生物学教学. 2012(01):123-124.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综合能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培养为社会生活的主体 。在这一过程中, 知识与能力 的训练是基础 , 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使社会成 员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 ,教育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 , 只有将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过程 置于生活实践之中 .才能收到以认识指导实践的效果。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生全面掌握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科学内涵 ,实现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的全面转化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以生活化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生活化,注重“ 体验式” 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生活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即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1)构建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以“亲历”带动“亲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生物学自创始阶段起,作为重要实践手段的“实验”便成为这一学科成长的关键。在新课改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在不断改变过去僵化的“ 难、 繁、偏、旧”课本内容 , 倡导教与学从书本中走出,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式上 ,不能采取社会科学 的那种单纯研究课本内容的手段。创设 “ 生活化” 的教学情境, 既是新课 标要求 ,又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急需注意的问题。新的高 中生物教学 大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如在必修课程之中, 改变了旧大纲以艰深专业的词语定义课题的情况,将一些生活 中能够经 常接 触的案例作 为学 习课题交给教 师讲授, 如“环境污染 的防治 ”、“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多样性的保护”等, 这些生活化语言 能够使学 生对课本 的本章节知识有一个直观 的认识 ,也 能够 激发 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热情。因此 ,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 当参照新课标要求 ,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框架 , 挖掘教材 之中的生活资 源 , 使书本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赋予教学环节“ 亲历性 ”,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亲为” 。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实效性。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解题技巧训 练, 任课教师将学生的能力简单理解为应试能力,只关注具体题 目的教 学方 式,忽视了学情分析 ,远离了实际生活 , 久而久之 , 原本应是丰 富多彩 的生物学科 内容变得 单一乏味枯 燥, 纵使 学生的应试 能力 获得了很大提高 . 但 当真 正 面对生 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时, 往往无从下手,一筹莫展。总之,学习内容一旦脱离生活 , 学科的实际运 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教 学中将学 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 的实效性 ,体现在教学过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在教学中“ 还原生活”。如在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一课 中, 谈到酶 的最 适合温度 活性 最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 生活实际出发谈到人的正常体温为36. 7℃。正常体温下 身体舒适。如果 发热到39℃左右,人就觉得浑身无力。消化不 良等,这就 是因为人的体温升高, 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度减慢了。这样真正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目标,更有利于在考试 中灵活应用直观的、富有切身体验 的知识 ,应试成绩自然而然能够得 到提高 。

二、拓展教材知识,用生活实践验证课本理论

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课本是高 中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 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 的途径。课本之外 的其他知识资源和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 十分关键 。从生物学科本身来看 ,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切资源来源于生活,高中课本只是提取了其 中最重要、 最基础 的部分进行讲解和阐述课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内容等待被开发。因此 ,高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 当善于对现有 的教材 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 、 图书等资料获取课 本之外 的学科 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有关 生物学科 知识,或带领学生用课本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 物学 问题 ,将课本 知识置 于生活之 中进行推理和 验证。科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学习科学 的过程中应当拥有“ 以科学解答生活, 以生活验证科学” 的勇气。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 一门实验性极强 的科学 , 所有已知理论 和方 法已有的态度和价值观都需要放在学习者的实验 中去推理、 验证、理解 、 发展 ,生活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实验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远 比复杂 的公式推理简单有效,所 以,用生活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项学科内容 ,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利用科学、 发展科学的能力, 为高中生今后 的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 中生物课程教学应当与生活实 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 的生活化不仅对于学生 当前的知识水平提 高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生物学人才的长远培养乃至整个 生命科学 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正坤.把生活带入课堂,把知识变成艺术——谈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篇5

生物学科的特性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难度比较大,生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为出发点,从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生物学科;动手能力;教学效率

生物是理科生的必修课,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知识构成,改变传统以书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的学习及实验中,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加以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知仅限于理论层面,与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及目标相悖。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很多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教育部门和生物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实验训练及操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生物教学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

(一)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

部分高中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因此,就要求学校依据自身发展水平及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整合现有生物实验资源,采用多种集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对学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从根本上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固定,很难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的具体学习诉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使书本上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生物教学内容。生物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借助具象化的实验,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三)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理论性,很难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查,对学生生物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片面性,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弱化。要将课堂实验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又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继而充分发散思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推理。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地为学生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不断寻求答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实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重复和改进,从而得出想要的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能够使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启发,为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五)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点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生物教师很难兼顾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生物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长,对教学内容及任务进行合理分担,实现教学经验的整合,确保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性,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科规划,使学生依从于具体计划,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例如,部分生物教师在细胞教学板块比较擅长,而部分教师则比较擅长植物和微生物教学,可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类目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性,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指导学生对书本实验进行操作和延伸。通过该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作者:张富财 单位: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

篇6

【关键词】高中阶段;生物教学;教学观念;创新

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有愈来愈多的学生能够步入高中教学课堂。然而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许多学生在接触高中生物之前,仅仅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接触过生物学科,而且由于中招考试范围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时的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开展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想,以便于能够正确迎合当前高考命题方向,不断纠正教学偏差,才能够实现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通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绩。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高中生缺乏自主性学习研究环境

新课改要求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能力。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把握住新课改的实际教学要求。然而仍然有一些高中教师不能够准备把握住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其中不乏高中生物教师。这些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注重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致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更有甚者,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受到约束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都有了新的界定,然而高中生物教师却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仅如此,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并没有充分把握准确,并且他们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较为抽象,并不适合高中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而且,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将生物教学内容把握好,再加上辅教学资料和教学大纲又不加匹配,致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难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大量实验才能够帮助高中生巩固与复习课堂教学内容与知识。然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里,实验条件不够完善,缺乏生物实验设备,这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无法实施到位。在新一轮生物教学大纲中,对生物实验教学更加注重,然而实验室数量较少,并且实验设备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与实施。

3.未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到位

新的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许多新要求,然而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没有控制好教学进度,未能严格按照新制定的高中生物大纲执行。因此,无法基于宏观方向上来调整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致使高中生物教学进度无法和教学内容相协调,步调一致。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影响,都能够体现出高中生物教师未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有着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让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与教学大纲有着明显的偏离,缺乏生物教学资料的整理和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与传统式教育模式比较而言,新课改不仅注重高中生的知识素养能力,同时还注重知识运用能力。作为一名新世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生物教学观念,注重高中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与提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从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总结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加快高中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动力源自于兴趣,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是否能够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主要依赖生物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怎么样将高中生的眼球吸引到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上来呢?在我看来,关键是把握住学生的脑海思维,让其对生物学科产生“好感”。假如是一名具有丰富生物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他们往往会利用不间断地生物知识引导,通过科学性、规范化的课堂提问,以此来激励他们主动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开启知识殿堂的那把钥匙。只有拥有兴趣,才能够具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日常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开启学习思维,同时主动地激励与引导高中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因此,即便一些学生之前不喜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他们也会慢慢地在你的引导下主动地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并不断热爱高中生物教学。

2.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创建创新型教学环境

一个宽松愉悦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融洽。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往往能够锻炼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思维意识。氛围是一种外在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有教师的说教,同时打破常规,允许学生可以打断生物教师的授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以与教师的意见不相同,不仅如此,高中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在这样的一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下,不但能够提升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鼓励高中生敢于提问题,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够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兴趣,锻炼与培养高中生的学习思维与生物意识。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努力激起高中生在生物学科领域求知欲,锻炼高中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里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3.实用体现价值,凸显高中生物的实用性

传统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式生物课堂,所以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多渠道、多方式,以此来创造出复杂灵活的生物教学模式。实验、练习以及思考是生物教学过程里不可缺少的几种,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学效率。实验能够帮助高中生将课本知识转换实践能力,练习可以帮助高中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思考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高中生物学习思维。

四、总结

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以及教学大纲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加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生物素养以及生物学习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基于当前教学环境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来迎合当前的教学大方向和大趋势。通过不间断地尝试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主动引导高中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日常教学经验,改正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以此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发展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2]杨翠,刘夕芳,李艳红.简论素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落实――从教师方面探讨[J].学理论,2015,17:223-224.

[3]李文荣.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34:45.

[4]卞白云.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三个超越――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7:55.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生物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应该通过系统性的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生物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这就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多的停留在表面,而无法真正的深入其中,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知识水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的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进一步加深自身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改进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专业知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及时扭转和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学科属性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到高中生物课程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解析方面,认为只要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就算是完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导致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只重视其知识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任课教师们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这种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时,更多的只是注重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各种概念和规律的背诵和记忆上。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课程属性和课程理解出现偏颇,使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到高中生物课程的学科魅力和学科内涵,同时纯粹的机械化记忆式的学习方式,还会使高中生物的课堂氛围变得枯燥而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厌学和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成绩,同时也无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身的生物学科素养,为高中生物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约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树立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习惯于采用单一性的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较低,同时也习惯于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似是一种对于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在这种“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吸收的学科知识很少,不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造成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使学生无法真正的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

面对这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转变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角色,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将教师掌控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之前进行课程的预习和自我知识探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关生物课程知识的探究和分析,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学生和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深入去挖掘和分析高中生物课程中出现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高中生物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参与性

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还恪守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令行不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课堂参与不高,已经是阻碍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了。在课堂上,教师表面上完成了他的课堂教学任务,实际的情况很有可能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知识点没有完全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必须改变这种状态。以下是笔者个人对如何完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生物课堂参与性的几点看法和意见,如有不足还请批评指正一二。

一、重要性

生物课堂的参与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加强师生的互动,正确认识和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做主人,让生物学科不再和学生有距离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生物课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信心,营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把握学生的特点善加引导,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性不足的原因及改变的办法

(一)繁重的课堂压力

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还有其他科目的课题训练,学生的课堂压力大、学科任务大,高中生课业任务较重,而生物学科相对于其他三门主要学科来说,分值相对少。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比较忽视,没有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必须重视生物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二)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

在生物学习的开始,学生就小觑生物这门功课。自以为生物课不是一门重要的课业,那么在行动上就有所怠慢。忽视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能科学地分配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失去了学习上的动力就会失去学科目标,影响参与性。要端正态度,重视生物学科,培养学习兴趣,不要过分轻视自己的能力。

(三)对生物学科的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初中时生物基础不够扎实,其实初中时的生物基础知识相对较少,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关联度不是特别高。

(四)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只是关注一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学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生物课堂的参与性

(一)在课堂上互动、提问

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学生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教师可以提问,带领学生去探究本课的内容,提问一: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提问二:人体细胞是如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提问三:组织液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大家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知识,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参与性,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培养我们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实际来切入,介绍身边有哪些环境因素可以构成生态系统,并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高中生物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也会主动思考课本所学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同书本结合,在课堂上营造出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听教师讲课的现状,真正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参与课堂促进生物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习成绩。在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邹小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15).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优化探究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以理性研究为主,以实验探究为手段的学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爱。这不仅是因为高中生物研究了个体从出生到发育完全的整体性变化,更对现实生活有许多指导性的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却是不尽如人意的。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众多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不分析生物教材当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更是一味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对原理进行简单的记忆,更有甚者,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背诵题型。以《高中生物必修一》———“有氧呼吸”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有氧呼吸消耗的物质,以及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进行简要的分析。只有对一些涉及有氧呼吸方程式的公式定理,让学生进行记忆。其实,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效果不佳。只有通过理解有氧呼吸的目的是消耗葡萄糖生成能量的过程,学生才能学得有的放矢。那么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究竟有哪些呢?

一、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上文已经提到。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生物学科进行学习,就显然是错误的。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物体的发展规律为主的学科。如果仅仅是对于生物学科涉及的某些概念进行记忆,那么学生不会记忆深刻,反而会失去原本学习生物学科的那份好奇心。这是众多教育专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因此,教育部曾经提出“以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学科,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的理念。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而言,众多教师仍然没有受到该理念的影响,反而还是一意孤行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为例,众多教师在讲解“激素”这一章节的过程当中,往往没有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激素。其实,个体分泌激素的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实际的问题,例如人体缺乏分泌甲状腺激素就会生大脖子病。这一原理如果运用到生活当中,对于学生生理保健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个体分泌激素这一章节的系列知识也是环环相扣的,人体在分泌激素的过程当中,大多是由下丘脑再到垂体,最后到达要分泌的组织器官。而且产生激素的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会产生促某激素,达到调节生理平衡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仅仅记忆激素的作用,还要让学生理解激素产生的机制。

二、优化策略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策略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才能使得自身的教学与时俱进,既适应于学生的需求,更使得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1.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因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或许很多老师会反映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不注意实验现象,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但这并不能代表着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无法得到感性的认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颜色反应”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进行颜色反应实验,可以记住蛋白质与双缩脲在反应的过程当中,会产生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较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颜色反应的差别,可以发现只有还原糖和斐林试剂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2.注重计算逻辑在学习生物学科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计算。教师切不可以忽略计算的逻辑,因为只有通过计算逻辑才能对生物学科产生理性的认知。何为计算的逻辑呢?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光合作用为例,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当中还会进行呼吸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产生有效能源物质呢?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H26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光合作用:6CO2+12H2OC6H12O6+6O2+6H2O通过综合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计算出植物体究竟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产生有效物质。教师不可以忽略学生的计算过程,因为学生通过计算这一过程,可以加深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总而言之,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生物体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验现象为主的学科。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实验的基本现象,更需要阐述实验现象的相关原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可以忽略相关现象的实验教学。因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的感性认知。同时还不可以忽略与计算相关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计算某些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常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5):142.

[2]赖福春.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12):91.

[3]茆鹏.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6).

篇10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在高考中,生物所占的分值比例较小,因此一些学校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并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生物的教学理念上产生了一定的偏见,自然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实际上,生物作为理科科目之一,其在教学中应该受到与其他科目同等的重视,并不能因为所占的比分小就降低重视程度。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生物是所有学科中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大的一个学科,因此,将生物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因素联系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在生物方面的学习能力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生活化教学,经过研究与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生物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围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是与人类的生活十分密切的一门学科,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就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来源,因此,生物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在高中生物学科中,有很多知识都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解释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发生的规律,从这一角度来看,学好生物学科的知识对于生活是十分有益的。从古至今,学习生物的学者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进行研究,经过长久的研究过程发现了生物学的奥秘,久而久之就建立了严密的生物学系统。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将生活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找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能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失去了教学意义,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高中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生物上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于生物学中的知识感到陌生,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感到难以理解。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与生活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生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具体方法是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与生物学有关事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向学生讲述有关生物学知识。例如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点到一个同学的名字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其他同学就会转过头去看那位被点到名字的同学,而那位同学则会抬起头看向教师。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在生物学观点里就是所谓的“应激性”。像这样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述,就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很多生物知识,知道其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下次再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情况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提高生物知识的应用频率。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在高中教学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以教材为主,这是普遍的一个趋势。这样,教师想要更好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要对教学有全面的了解,对教材中的知识了如指掌,争取在教材内容中找到一些生活化的因素,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更好实施。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讲到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一个高个子、智商低的男人和一个矮个子、智商高的女人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教师通过列举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实践活动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可以在生活中的那些情况下应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出来。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生物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尽管生物在高考中分数比重占的不多,但是,其应该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生物是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很大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明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及研究分析[J].生物化工,2016(04).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策略

1 高中生物进行情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与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都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1生物学科性质

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且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1.2高中生自身特点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的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

1.3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直接的情感教育资源。

2 高中生物情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3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

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物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善于利用,大多数教材资源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2.4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篇12

必须按照相应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才会促进教学的实际效率的提高。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单独传授知识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为学生得以进行自主学习做出相应的引导。二是独立思考的原则。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要建立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不断地思考并且可以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三是举一反三原则。生物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把生物启发式教学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扩展。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教师想要使教学效率提高,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性教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生物学科更具有抽象性,这一特征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第二,加强生物情感方面的教学。高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情感尤为丰富,需要教师予以关心,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必须要加入一定的表扬与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展开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实施课下辅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与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教学课程有很大不同,生物学科主要是对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迹象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某方面来说,生物学科是具有实验性质的学科。教师要增加实验的次数,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来提高自己对生物的认识,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举例说明,研究内环境稳态这方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讨论出结果,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内环境稳态这方面的知识,通过直观的手段与实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真正学习水平。

(三)语言生动形象,化繁为简

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要求教师的能力要达到标准,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谈吐、教学强度和教学方式都会对高中生物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相对枯燥单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更不利于启发式教育的开展。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注意针对所讲知识的重点方面进行处理,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比如,在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反馈调节比作工厂,从而灌输反馈调节的生物概念。另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渗透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增强。

三、结语

篇1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从以下四点分析:

一、学科性质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跟上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二、情感方面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出发,其情感教育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还应关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审美以及情感自我调控能力的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促进高级社会情感深刻而持久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方面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师应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能使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能直接反映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书本上几乎每个版块中,都有反映科学实践活动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示、课外阅读等,尤其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均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大都反映了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也展示了科学探究过程,体现了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知识探究执着的情感。

四、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三步策略:“一造”“二利用”“三课外”

1.“一造”

“一造”即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里,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每一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的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二利用”

“二利用”即是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

3.“三课外”

“三课外”即是生物课堂外的教学。生物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可以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此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总结经验,增强责任感,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与情感的教育的哲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芙.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篇14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环境教育

引言

任何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引导其自觉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真正的学以致用。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保护环境。

1、高中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性

《高中生物课标》之中应该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者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并且也需要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进而提供一个平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之中提出学习该课程的目标:要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学科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当前的生物学科这是自然学科之中的一个基础课,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当前我国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此则可以使得学生在情感之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2、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环境问题的严重与现代人环境意识的缺乏。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例如,酸雨问题、土壤沙化问题、生物锐减问题,特别是由于环境破坏引发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例如飓风、泥石流、赤潮等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中国国内来说,环境破坏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工业“三废”、地质结构变化、地下水位下降等等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但大众的环境意识却有待提高,原因有二:一方面,大众并不具备充分的环境保护知识,对政府环境治理依赖过高,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自身实践,因此参与环保行为的水平不够,对环境问题也保持着盲目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大众表现出来的破坏环境行为往往是不自知的,即不知道哪些行为对环境有着潜在伤害,大众所获取的仅仅是环境保护观点,而不是方法,且真正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应从青少年学生抓起,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拥有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渴望,且相较初中生具备了更强的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行动力。

3、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3.1、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2、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分使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在讲解教材选修二中《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即人类乱砍滥伐、严重的白色污染、工厂乱排放污水等等相关的反面教材,站在这些角度分析环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对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备初步的了解.教师应该使学生思考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地球有影响,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应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此种循序渐进的启发可以使得学生明白:只有好好保护环境,人类才可以得到生存以及发展。

3.3、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不断的探索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教学中要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地找出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渗透点,保证做到有的放矢,进而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心,从而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使得学生的素质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