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文化背景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职中英语课程任务、英语教学社会环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入世”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面临着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问题。各种语言技能是交际的必要手段,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知识无疑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化教学,这已是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借助于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体现,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着不同生活方式的存在。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况且,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英语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块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传播和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的阵地。
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教授文化涵义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董亚芬教授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很重要的。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不仅要教授它的字面含义,还要介绍其文化内涵,使词汇真正具有交际作用。语言与文化水融,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语言中蕴涵着不同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离开了文化,语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言教学中,一个词、一种表达方式都可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这种文化信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传授目的语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等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其、思想观念、价值观。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培养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知识,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一种移情能力。高年级应着重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培养,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英语中存在大量礼貌用语:“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Good day! Many thanks! Don’t mention it. Excuse me. ”等等。授课中,教师对学生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加以讲解,可对学生在语言习惯及行为举止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学生对人际交往中文明礼仪有更深的理解。由此可见,注重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教育,无论对于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的交流,对于他们本身的英语学习,还是对他们自身的修养、品德和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学习者的范围不断扩大,人员数量不断增长。英语教学也随之不断深入和发展,经验不断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愈来愈受到重视,并且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概貌以及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风俗礼仪等,对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904年Jespersen曾说过“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同时,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也是成功实现语言的基本功能——交流功能的关键。
但是,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因此,如果不熟悉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来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往往就会闹出笑话;甚至出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
例如:在日常谈话中,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你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告诉学习者,在与英美国家的人打招呼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见到的说“Hello!”或“Morning!”而不是问他们“你吃了吗?”
所以,了解英美文化是我们进行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文化往往起到第三方翻译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我们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回答对方的话,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
有这样一个故事:
初通汉语的老外参加中国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而新郎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老外觉得新郎认为自己说得不明确,就用生硬的中国话接着说:“新娘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很漂亮啊!”
在这个故事中,就是由于双方都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而造成了误会。这里固然是因为这位外国人刚刚学习英语不了解在汉语中“哪里哪里”是自谦的意思,作为对友人赞扬的回应。但是如果这位新郎官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英语老师告诉了他“西方人喜欢坦诚接受对方的赞美,不喜欢像中国人一样自谦。”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就只要说一句“Thank you!”就可以了。
可见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就必需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初中)和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高中),文化导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葛炳芳,1998:37)。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渗透英语背景知识既是大纲的要求,也具有现实意义和交际动能。
这种文化障碍不仅会阻碍人们的正常交流,而且,尤其是对求学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考试中的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有些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单词都认识,句子都读懂了,但是就是一做题就不对。”这就是文化背景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如A little girl at her first church wedding suddenly whispered loudly to her mother: “Mummy, has the lady changed her mind?”
“Why, dear, whatever do you mean?” her mother asked.
“Well, Mummy, she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
最后一个句子“同一个男人上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下来”,是理解的关键所在,它蕴涵着英美文化知识中的婚礼习俗,这与中国的婚礼大相径庭。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西方的这种婚礼习俗,就会产生误解而无法欣赏到其中的幽默。而听力信息的意思是“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
另一个例子更是直观:
---Kathy,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quarter? I want to make a call.
---Ok. Here you are.
在这个听力材料中,Kathy给她朋友的到底是什么?时候手机还是一刻钟时间?很多同学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很纠结。我们比较熟悉的quarter的意思是“四分之一”。其实美国的路边投币电话是要投小额硬币的,这里Kathy的朋友其实是想要一个硬币打电话。A quarter其实就是四分之一美元,一种25美分的硬币。为纪念美国五十州组成美利坚合众国,增加美国年轻一代对各州历史,地理及其它方面的了解。美国政府决定自1999年一月起至2008年十年内发行50种25美分的流通纪念币,每年发行5种即纪念5个州。而我国只有一分、两份、五分、一元的硬币,所以学生们很难想到这里的a quarter和钱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向他们介绍一些美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话,他们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听力材料的意思。
由此可见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显得格外重要。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声音的依赖,增强他们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看来,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应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来语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化知识,还需熟悉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如“Thanks Giving”“April Fool”等等。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又如观看纪录片《走遍美国》,如不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对剧中人物直呼长辈其名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因为这在中国是极不礼貌的。
教材中有许多情景教学内容,如初一教材“How old are you?”“Ah, it’s a secret!”“How much is your salary?“Where are you going?”中国人用来表示关心,而对西方人来说则是不礼貌,不尊敬,特别是个人的收入,这些是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另外,女性的年龄更应避免谈及,否则就不礼貌。这就表明了同样的社交行为在这个国家是礼貌的,而在另有国家却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又如初二教材“What a beautiful day!”“Yes,it’s beautiful,isn’t it?”英国人见面时爱议论天气,几乎成了见面的问候语。这是因为英国地处北欧,是一个岛国,英格兰任何地方离海洋都没超过120公里,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雾,终年有雨,气候多变,乍晴乍雨,对居民生活和英国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上课时还可以顺便介绍“为什么英国人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伞?”“为什么英国没有climate(气候),而只有weather(天气)?”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如Ann’s birthday,英美人士过生日常邀请亲朋好友举行聚会。比较尊贵的客人还要发帖邀请;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邀请可以采用非正式的形式,如口头打招呼或通电话。接受邀请的人要弄清时间地点,应准时到达。否则事先要说不到或晚到,以免让人久等。参加生日聚会一般要备礼品,见面应向主人祝贺“Happy birthday!”聚会开始时点燃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让主人吹灭。大家唱生日快乐歌曲,然后分吃蛋糕并用餐。在餐桌上,主人问“Would you like...”时,应实事求是,想吃就说“Yes,please,thank you.”也可以自要“May I have...please?”英美人士在饭桌上一般礼貌地给客人夹一次菜,不像中国人不停地给客人夹菜添饭。要随便,想吃就吃,但不能张大嘴狼吞虎咽地吃,也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别人认为你没有教养。吃饱了可说“I’m full.It was delicious!”英语国家的人接受礼品时,在征求送礼人同意后一般当面打开;而在中国这样做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对送礼人最好事后写信或口头表示感谢。举行了一次成功的聚会后,应向帮助自己的亲人或朋友表示感谢。这些待人接物的习惯表示了礼貌、友好,是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与中国的文化习惯,待人接物不同。利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待人接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诸如此类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在我们的初高中课本中不胜枚举。介绍一些有关背景知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正确进行口语交际,理解原文,提高阅读和写作,正确遣词造句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初高中英语教材.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听力;重要性
一、听力理解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1.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文化是语言赖以扎根的土壤,语言是文化得以反映的镜子。在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下,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反映到语言使用上会造成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作为英语教学总体目标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儿童和轻少年对其他国家主要是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有所了解,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
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而在听力理解中,母语与英语两张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会给学生听力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如:英语中“忧郁的人”称为“blue dog”; 红茶称为“black tea”.又如:“elephants never forget.”在我们的文化中“大象”是“巨大”的代名词,而在西方国家大象则因其在识别道路和方向上的天赋而成为超强记忆的象征。因此了解和熟知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概括,对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很多语用性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外语教学旨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对其进行文化植入。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3.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文化教学的特点相对于语法,词汇等方面更具趣味性。因为文化教学不局限于对语言材料作机械的枯燥的解词,释义,而是透过语言看文化,通过学习语言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才智和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与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教师方面
(1)知道方向偏颇。平时的听力练习多以考试习题的形式出现,选出A,B,C即可。这种机械的听力练习只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应试思维,忽略了影响他们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文化意识的培养。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背景知识的介绍与讲解,之注重语言本身。很多情况下,把阅读课上成词汇,语法讲解课;把听力课上成填词,填句课等。殊不知语言背后的东西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学习语言。所以,教师应该就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予以教授。
2.学生方面
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不够重视,学习和积累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词汇,语法的学习。从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学习。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不能适时应用。
三、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并把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学生在做听力时也会减轻焦虑感,增强自信心。
2.紧扣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关注听前和听后
听前应进行一定的文化铺垫和导入。笔者常用的导入法有:
(1)大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教师可以就相关话题或相关提示(如课本插图)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这样能有效激发和唤醒学生记忆中的已有的知识,为听做好准备。
(2)阅读导入法:让学生听前阅读相关材料,获得一定文化背景知识,为听力做好准备。
(3)直接介绍法:对于学生完全陌生而又与听力材料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以扫清听力障碍。
3.运用多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想办法利用多种资源去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文化背景内涵。例如,在听力背景材料中加入一些时效性强趣味生动的背景知识介绍,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平时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如:21century, China Daily, VOA Special English, CCTV9等。也可通过英文歌曲,广播,录像,电影,网络等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全面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4.开展相关学生活动
教师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文化导入手段,开展相关的学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读物,熟悉英美国家的历史风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增加信息量,拓宽视野,最终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笔者认为:加强跨文化教学,关注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广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地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端木义万.“谈谈外刊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6期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周俊婵.“融文化背景知识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 文化背景 口语交际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必须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听、说、读、写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学到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口语交际和英语社会交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下列两种英语实际运用知识:(1)英语基础知识,比如英语单词、语法、句型等;(2)英语口语交际知识和英语口语交际规则,即欧美文化背景知识。事实证明:当学生牢牢掌握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知识后,才会充分发挥其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
1.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学生如若对英语文化背景不了解,就无法正确理解英语,就更谈不上正确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例如,到欧美留学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均掌握了非常丰富的英语词汇和非常准确的英语语法。可是到了欧美国家,却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活动,或在口语交际中Chinglish(中国式英语)频出。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最起码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校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原本就不具备英语社会环境和英语文化环境,况且缺少社会阅历,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想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就必须在授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再授予学生英语交际规则、英语交际知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例如,可以在讲解英语课文内容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告诉学生:在欧美等国,人们认为13这个数字非常不吉利而对之非常忌讳。也正是出于这种忌讳心理,在欧美等国的宾馆与高层建筑中,既不存在13层楼,也不存在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培养学生在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根据文化背景、语境、话题等说出恰当得体的语言。
2.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2.1 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推断文章的诸多未知信息
英语阅读理解具有多层次性与多元化特点。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扫除阅读障碍既需要具有大量的词汇储备,更需要从文字阅读的层次上升到理解的层次。高层次的英语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厚重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之上。唯有如此,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流利与晓畅,才能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因为,作者在创作阅读文本时,对于某些他认为是众所周知的信息便会惜墨如金,对于某些不宜直接表白的信息,往往会采用比较含蓄委婉的手法来表达,有时作者还会将深刻的含义隐藏于文字的背后等。如此,则在无意中给学生设置了程度不一的阅读理解障碍。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与文本创作相关的背景知识推断文意,可以有效地排除上述阅读障碍。
2.2 背景知识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英语言语的应用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即为言。学生只有熟悉并掌握西方比如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才能迅速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英语交际能力。以阅读理解《A Freedom Fighter》为例。学生如果对美国的黑人运动与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等毫无所知,美国黑人因为 “公交车事件”而罢工和与游行的行为就无法理解,马丁・路德・金会发表《I Have a Dream》演说的动机也就无从知晓。
可见,阅读理解英语文本的障碍多种多样:既有来自语言层面的障碍,又有来自对西方诸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造成的障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文本背景知识的介绍,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巨大作用,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多层次地理解阅读文本、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