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品行业研究范文

医药品行业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品行业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品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河北生物医药产业 标志性品牌 品牌效应 品牌扩散

1 问题的提出

产业标志性品牌本身具有十分强的区域指向,因为产业必须以区域禀赋为依托,其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产业差异明显、规模大、制造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产品的总称。它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区域性,一般只限定在一定区域内,区域内的历史、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政策选择都会对产业标志性品牌产生影响;二是产业基础,区域内特定产业的整体技术和质量水平、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体现的整体产业实力与区域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正相关;三是品牌特性,产业标志性品牌体现了区域内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集体选择,代表了区域经济产品的整体形象。因此,大力塑造并发展产业标志性品牌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应有之义。

然而,区域总是非均衡发展的,市场中企业经营与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及生产过剩与买方力量的增强使得营销话语权过度分散,带来营销努力的耗散与成本的增加,因此单个企业开拓市场的投入也就随之加大,故而依靠“单打独斗”式的迅速成长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难度加大。

2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标志性品牌的形成原理

区域经济的最新成果表明,产业区位的选择不再仅仅依靠资源禀赋,当不能运用自然资源来描述分析产业集中与聚集时,可以用外部经济理论来解释,其本质来源于经济活动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就规模经济效应而言,可以从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两方面加以阐释。弱技术进步妨碍了企业获得递增式的规模报酬,则投入的增加大于产出的增加;反过来看,若技术创新的效果明显,则投入的增长慢于产出的增长,那么产业就获得了所谓的规模经济。从这点来看,河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而非金融支持或资源禀赋。并非所有的规模经济都存在于企业内部,收益递增也会来自外部行业与各类经济组织的进步。行业内企业在空间地理上的聚集与大规模制造大大降低了该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即使单个企业的规模可能还微不足道,这就是集群式团队的作用与威力所在,小企业是能够受益的,此时的规模经济是就整个行业而言的,并非单个企业的利益。现代产业理论告诉我们产业的扩张一般得益于外部规模经济,而非自身内部规模的无限制放大,因为这可能会带来管理经营商的不经济。产业的集聚与企业的扎堆带来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从而得到不可模拟的核心市场竞争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与现代企业集聚密切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就顺利成章的诞生了产业标志性品牌。在外部经济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双重驱使下与外部性及网络效应的影响下,现代产业园区内的产业集群就自然具备了品牌的基本特征与本质属性。如石家庄的医药产业大都集中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园区内,园区之间又相互分工与关联,从而形成标志着整个医药产业实力的标志性品牌,故而石家庄被称为“药都”,即“药都”就可以认为是产业标志性品牌的通俗化表征形式。

3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标志性品牌的形成路径

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政府或行业协会合作营销的运用,引起了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的共鸣,从而形成固定的品牌认知,降低消费的敏感性,带来品牌忠诚。诚然,这种收敛性的品牌认知同时也奠定了行业内不同企业开展合作营销的基础,并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与品牌打造的代价。继而通过相应的营销策略形成特定的品牌联想。

构建并推广产业标志性品牌的主体是多元的,必须考虑当地的资源、人才、文化等要素,但总体来看政府和市场分别可以作为产业标志性品牌的构建主体与推动力量。就石家庄乃至河北的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应该属于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品牌,即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培育个性化产业,并大力打造产业标志性品牌。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服务于特定的目标顾客,且最终产品也是千差万别,但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与替代性。

4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标志性品牌的扩散机理

在信息过度的市场中,单个名牌企业或产品已经无以为继,必须植根于区域这个大舞台,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因此,各地政府已经将创立区域产业标志性品牌作为最高层次的产业政策来实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产业标志性品牌的扩散实质上是品牌效应与品牌口碑的传播,具体又可分为对消费者的效应、对市场的效应及对政府的效应。

就消费者效应而言,标志性品牌主要会对其动机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购买心理,最终影响购买决策与购买行为。进一步,依靠消费者自身的社会网络与人脉资源,在消费者的需求扩大时,产业标志性品牌的品牌效应与外部效应也会随之放大。

具体到市场或产业层次,区域产业标志性品牌中的企业不仅会向市场提品与服务,还会通过上游采购及下游分销与其他的产业或企业发生经济往来,从而将其品牌效应在行业间进行传播,并吸引更多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活动的聚集,这种聚集活动同时也就放大了产业市场的需求,形成产业标志性品牌的一种正反馈。

篇2

关键词:江西省;中小医药企业;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引言

我国医药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在一些产品质量良好、认知度高的大企业上。江西拥有1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和300余家经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一些医药企业在艰难厮杀中存活,特别是人才和技术上的缺乏、财务能力的有限、市场渠道的狭窄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是当前江西省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应当考虑的问题。

二、中小型医药企业的界定

(一)医药企业的界定

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是指生产药品的专营企业或兼营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是指经营药品的专营企业或兼营企业。我国医药企业有多种形式,如单纯生产型、单纯销售型,以及生产兼销售型企业。品牌营销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从产品的设计、销售以及最终的使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整个流程都融入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出品牌的价值。生产兼销售型企业相对于单纯的生产或经营企业来讲,不仅能摆脱商对于生产企业的反向控制,而且还能在源头掌控产品的设计、质量等关键因素,两方面的主动权使得该类企业可以很好的贯彻品牌营销的一致性及连贯性。安全、有效、高质量的药品是企业品牌营销的基础,然而产品同质化渐显的情况下,营销环节便尤为重要,生产兼销售的医药企业能二者兼顾,是本文探讨的主体。

(二)医药企业的归属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行业归属分类,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因此,生产兼销售的医药企业归为制造业。

(三)中小型医药企业划分

根据我国2011年6月颁布的《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中对于“工业”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从业人员在300人及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及以上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营业收入300万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归于制造业的生产兼销售型的医药企业归于工业范畴,应遵循标准中的“工业”范畴。

三、江西省医药企业特色

江西有着独特的道地药材优势及产业传统,中药产业作为江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中成药工业规模跻身全国前列,主要表现在中药研究与开发上,其整体能力和水平都有快速提升。根据《江西中药产业发展研究》的显示,江西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医药企业50强中占据四席之位。江西现有中药生产企业186家,药品批发企业189家。除江中、汇仁、仁和、济民可信等几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之和分别占江西省中药全行业的67% 和69%的大型企业,余下多为中小型医药企业。

四、江西省中小型医药企业品牌营销问题现状

(一)尚未开展品牌营销的企业

尚未开展品牌营销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大部分认为做品牌是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把销量提上去,进行资本的积累,将公司做强做大。对于大型医药企业的品牌营销,该类企业领导者认为大笔的品牌投入是对企业资金的巨大浪费。缺乏认真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对品牌营销的片面理解,致使品牌营销的缺失。

(二)正在开展品牌营销的企业

在进行品牌营销的中小型企业中,品牌积淀不足使一些中小型医药企业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中小型医药企业在重销量走价格战的同时忽略了品牌附加的价值,造成在同大企业竞争时显得较为无力。中小型医药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策略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细致的思考致使其大多仍停留在广告的层面上,来去匆匆的“品牌知名”尽管短期内促使销量提升,一段时间后销量便会下滑。随着产品市场的日趋丰富,同质化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品牌个性的不明显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单一无法突显企业特点的状况。上述因素不仅造成了企业不温不火,浪费企业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同质化营销的局面,无法实现长远的盈利。

五、改善当前品牌营销瓶颈的建议

作为中小型医药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只有品类没有品牌的中成药企业,进行品牌营销尤为重要。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人们在提起某类中成药时,自然想起该品牌。要想开展品牌营销,首先则应该正确认识品牌营销。品牌营销作为企业长远的战略,需要企业领导拥有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到品牌营销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其次,准确的定位是开展品牌营销的基础。准确恰当的品牌定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统一性,避免定位混乱的现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成功。再次,为了避免同质化的竞争,企业在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应当实施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保护好创立的品牌。最后,品牌营销作为一个动态长远的系统,维持、加强和提升对品牌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时常对品牌进行自检,监控品牌营销的各个环节,保证品牌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为玉.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2.

[2]陈兴元.品牌营销策略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04:89-90.

[3]杨玲雅.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2:45.

[4]姜文.江西中药产业蓬勃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7-12-13A03.

[5]罗晶.中药产业成江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N].中国企业报,2011-04-12013.

篇3

【关键词】 战略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一体化;多元化

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湖南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经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00年9月2日重组控股更名的上市公司,总资产6.36亿元,净资产3.75亿元,总股本2.03亿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依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雄厚实力,以“清华科技、关爱人生”为宗旨,瞄准“高科技、专业化、国际化、平民化”的企业定位目标,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

一、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根据波特教授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集中在五种竞争力的分析上。相对应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如图1所示)对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进行分析,就可明确与这些竞争力量相比较后该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定位决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清华紫光古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西药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和中南地区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属于国家特批生产的范畴,在中南地区基本属于垄断。以古汉养身精为代表的滋补养生中药产品面临的对手相对较多,比如九芝堂制药,汇源集团等,其产品功效与清华紫光古汉集团的产品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都属于养身产品。从品牌与知名度来说都对其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强的对手。

2.替代品的威胁。西药与药剂的替代品几乎没有,用于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的替代品可以说比较普遍。由于只要具有保健效果的产品都可以算做它的替代品,比如说现在泛滥的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等。由于国家监管不力等原因,许多保健食品与器材夸大其功效,甚至误导消费者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购买,从更大程度上威胁到了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由于受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认证体制的限制,进入制药行业的门槛很高。药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药品从研发、实验、再到批量生产,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这从侧面加大了潜在进入者进入医药品行业的困难。

4.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能源与原材料方面来看,制药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需要的主要能源是水、电、煤。这些都比较容易获得。原材料方面则竞争比较激烈,制药所需原材料不仅只用于制药,也可以用做其他用途,竞争十分激烈。也就是说,医药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强。从人力资源上看,制药行业主要需要制药专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供给在国内还比较充足,人力资源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弱。

5.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西药与药剂,很多属于处方药。购买者一旦需要就必须购买,很难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医药大多属于保健药品,购买者选择的范围很广,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古汉养身精系列已经畅销多年,有一大批固定的购买者,他们定期服用,对产品忠诚度很高,讨价还价能力比较低。

二、一体化战略分析

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集团一体化战略主要是集中在中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上。集中表现在中药产业链的衔接上。

药品原料种植 药品生产药品加工 药渣处理

图1中药产业链

制药企业一般只有二三环节,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却做了纵向一体化的延伸:

首先,是在药品种植方面。上文曾提到药品原料的供应方面的问题,企业自己种植所需原料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更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保证了药品的质量。目前,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已经建立了吉林人参基地、张家界黄芪基地。2008年,由省政府投资兴建十万亩药材基地,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

其次,在药渣处理方面。药品生产后遗留的药渣一般都被处理掉了,浪费了还遗留在残渣中的药用成分,清华紫光古汉药业看中这一点,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药渣的用途。经实验发现,药渣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或制成颗粒剂,可明显提高动物的食欲和抗病能力,古汉药业与农科院合作研究利用药渣培育菌类。目前,在药渣的再利用方面,清华紫光古汉药业还只处于小批量实验阶段,但是,这一项目前景广阔,很可能成为企业今后的新盈利点。

三、多元化战略分析

为了减少风险,盘活现有资产,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除了医药产品,还投资许多别的产品。比如净水系列包括饮水机和古汉山泉的桶装饮用水;保健食品系列,由于生产条件和质监标准要比药品低得多,保健食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利于开阔市场;保健器材系列与美容美体系列,包括一些器材和化妆品等等。集团的多元化战略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领域,看似欣欣向荣,其实其大部分产品,如古汉山泉和美容美体的化妆品,都是外包给专门的厂家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打着紫光古汉牌子的贴牌货。一旦这些产品出现问题,将会危及到企业医药产品的信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集团应建立自己专门的职能部门或事业部发展这些多元化产品,又或是收购或合并专门的企业产家进行生产。否则,多元化战略不但不能减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四、合并战略分析

2000年,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清华紫光集团进军医药品行业,收购了古汉集团部分股份。紫光古汉集团是由清华紫光集团与古汉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大型医药经营企业,它高度整合了清华紫光集团和古汉集团在生物制药板块的品牌、产品、渠道、资金等各方面优势,创建了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传播依托的高水平营销平台,并打造出了一条全新的医药经济产业链。但是,高科技与传统制药的结合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清华紫光集团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层都是来自清华大学,“书卷气”比较重。而土生土长的国企古汉集团明显与其格格不入,从北京下派到湖南的集团新领导层一上台就几乎让古汉集团老领导班子全数集体下岗。直接导致合并以后企业一度无法正常运作,后来只有再度启用老领导。不仅如此,由于多方面的磨合问题。2000年~2007年,合并之后的紫光古汉没有几乎没有招聘人员。导致的重大问题是在若干年以后,企业必将面临人才断档的尴尬局面。这些由磨合带来的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首先,通过对该企业现有情况的分析和目前战略的研究,发现企业由于刚刚合并的磨合及阶段走出,企业目前还是应致力于本身的产品,以扩大销售额和市场为其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该制定成辅助战略。

其次,据资料显示,企业产品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血液制品,其主要市场都集中在湖南省,占到70%左右,其他市场也都是周边的省份,扩大国内市场和开扩国际市场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最后,“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需要在依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需要大批的科研技术人才。近些年企业出现人才断流的现象,应马上引进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倪成丰.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商业流通

篇4

刘文伟委员简历:

男,汉族,1957年1O月生,天津人,农工党党员,1977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菲律宾国立农业大学名誉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河北区委会主委,河北区政协副主席(兼),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天津市商标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品牌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天津企联常务理事、天津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同为乐家老铺的承袭者。

上世纪60代和80代,汉代名医华佗高徒吴普的传世秘方,由其后人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吴香山献方企业,使企业拥有了国家保密产品京万红软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项目科研品种痹祺胶囊。

2007年10月,曾先后担任多个国有医药企业的总经理,在美伦医药、新丰制药、隆顺榕制药厂工作期间,取得了突出业绩,都使经济萎靡的企业重获新生的刘文伟同志调任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总经理。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实施品牌战略和品牌化运作,将企业更名为“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使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名称相统一。聚焦在“京万红”品牌上集中发力,迈出了品牌建设的关键一步。企业更名后,赋予了“京万红”品牌新的时代寓意。“京”代表北京,寓意中国。“万”代表亘久绵长,传承永远。“红”象征顺利、成功、受欢迎。“京万红”寓意着中国的京万红品牌亘久绵长、传承永远、唱响神州,成为享誉全球的国药经典。

京万红药业始终恪守乐家老铺“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实施品牌化运作后,伴随企业发展的脚步,由刘文伟提出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理念,树立了“永远不埋怨、永远找差距、永远有机会”的企业精神,确立了“构建和谐,追求品质”的企业核心文化。企业产品所需中药材原料讲究真实地道,从选材、配料、监测到制作诸环节,都设定了严格的数据管理。制药工艺精益求精,在继承传统制剂工艺的同时,竭力追求技术、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京万红药业继承乐家老铺祖传秘制的方药,其产品行销东南亚、港澳、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拥有八个中药剂型(软膏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等)、八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京万红软膏、京万红痔疮膏、橡皮生肌膏、顽癣敌软膏、痹祺胶囊、益肾液、消食退热糖浆、小儿和胃丸)、四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京万红软膏、风湿液、国公酒、消食退热糖浆)、一个国家秘密级品种(京万红软膏)、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京万红)和3个天津市著名商标。

京万红药业一跃成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企业、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天津市优秀科技小巨人企业、天津市“3A级”和谐企业、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天津市“慈善之星”单位、“榜样天津”慈善关怀贡献奖企业、天津工业旅游示范企业、全国首家民营剧团艺术实践基地、天津市文学艺术家创作基地、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党员活动基地。拥有市级中药外用药技术工程中心和市级职工书屋。

在刘文伟创意思维带领下,承袭内涵深邃的企业文化同时,整合现代科研优势,企业于2009年创建了中药外用药研发转化基地,即天津市中药外用药技术工程中心;为重振企业传统药酒品牌和地位,在遵古求新、守正出奇的同时,把传统产业融入创意元素新思维,把药酒的体验式营销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企业于2010年创建了融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中国第一家药酒博物馆——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

篇5

内容摘要: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四大领域形成了20个产业集群雏形。石油化工、煤、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等20个产业发展状况良好,现已构成了陕西产业格局的主体。本文采用区位商系数分析陕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得出陕西在医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和农产品制造四大行业中现已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上述四大产业集群在促进陕西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对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位商 经济增长

陕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四大领域形成了20个产业集群雏形。石油化工、煤、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等20个产业发展状况良好,现已构成了陕西产业格局的主体。

陕西产业集群与其经济增长关联分析

(一)区位商系数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的状况,说明某种产业和产品生产的区域化水平。区位商是一个地区某种产业产值(劳动力)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劳动力)占全国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i区域j部门的区位商LQij计算公式为(李悦,2007):

LQij=(Lij/Li)/(Ni/N)=(i区域j部门产出水平÷区域总产出水平)/(全国j部门产出水平÷全国总产出水平)其中:Lij指i区j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人、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Li指i区所有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Ni指全国j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N指全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当LQ>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Q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当LQ

(二) 陕西产业集群形成的量化分析

运用区位商系数对陕西省制造业中38个行业集聚度进行测量。包括工业总产值区位商系数、工业增加值区位商系数、就业人数区位商系数、主营业务区位商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区位商系数(见表1)。

通过上面区位商系数,可以得出陕西目前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医药制造业:主要是指化学药品、中医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陕西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生产涉及化学原料与制剂制造、中药材加工与中成药制造、医疗用品与器械制造、生物制品和保健品制造等。其中,吗丁啉、西比灵、息斯敏、达克宁、利君沙、脑心通等系列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发展势头强劲;二是能源矿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衍生出的下游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陕西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气化煤。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陕北石油探明储量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三是装备制造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陕西大部分装备工业都布局在关中地区,集中了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90%的企业,包括西飞、西电、陕汽、西安航天发动机、陕鼓、庆安、法士特等大型骨干企业正在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农产品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目前陕西省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有:乳品加工,已经形成了以银桥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果业加工,以陕西中鲁果汁有限公司、陕西安得利果汁有限公司、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公司等浓缩汁加工企业为龙头,正在形成产业集群。

(三)模型建构与分析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矿产业、农产品行业、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

设Y为GDP,X1为能源矿产业总产值,X2为农产品行业总产值,X3为医药制业总产值,X4为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见表2)

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张晓桐,2006):

Y=0.524X1+15.204X2+6.483X3+0.580X4

(6.01)(10.26)(3.63)

(1.20)

R2=0.997,R2=0.997,DW=1.20,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4未通过T检验,剔除X4后,再次对数据进行回归;

Y=0.578X1+16.01X2+7.92X3

(7.64) (11.97)(5.84)

R2=0.9964,R2=0.9960,DW=1.30,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1,X2,X3通过了T检验。DW的临界值为1.66,DW

Log(Y)=6.133+0.296Log(X1)+ 0.314Log(X2)+0.145Log(X3)

(11.83) (5.03)

(3.65) (3.05)

R2=0.987,R2=0.985,DW=1.66,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1,X2,X3通过了T检验。自相关现象克服。

通过模型分析,能源矿产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296%;农产品行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314%;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145%。能源矿产,农产品制造和医药制造业增长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它们分别与陕西总产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关系,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农产品制造业最显著,能源矿产业其次,医药制造业相对较弱 。

计量分析表明,能源矿产,农产品行业和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促进陕西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应该挖掘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发挥能源矿产,农产品行业和医药制造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但是,装备制造业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装备制造业集群存在许多问题:陕西装备制造业整体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主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装备制造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显著,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然而,从全国范围来论证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对GDP增长贡献率较高,陕西产业规划部门应该出台大量政策和措施培育和扶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

结合陕西地区目前产业发展的实际,以产业集群促进陕西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应采取措施:

(一)加强医药产业的整合重组,形成陕西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强医药产业的整合重组,依托杨森、利君、步长等重点企业,打造集群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依托资源和研发生产能力优势,重点发展西药和中成药等子集群。着力发展化学药、中药材、中成药、生物药等优势产品,加快形成陕西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延长集团、长庆石油等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和靠拢;加强勘探开发、技术引进和研发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快能化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和建设,发展高端特色产品

加快宝石机械、宝石钢管,以及其他能化装备制造企业的相关项目向陕北地区转移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把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以“精密、大型、高速、复合、智能、环保”为方向,以精密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为重点,发展高端特色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规模的壮大。

(四)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对果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开发

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对果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和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制造链条,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重点发展果业、乳业、肉制品、烟酒、方便食品和烘焙等子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与食品制造业规模相匹配的原料基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产业集群的量化识别,以及对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显示出陕西装备制造,农业,医药和能源矿产四大产业在拉动陕西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上述四大产业集群成为促进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陕西应该进一步加大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其快速发展,并制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壮大产业规模,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C].陕西省工交办,2008.9

3.王圣学.陕西产业发展研究[J].博士论文数据库 2006

4.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C],2009-3

5.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陕西县域经济更快发展[C].陕西省发改委 2008

6.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的比较分析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是指关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的设置、领导从事关系、检查权限分配及其运行模式。具体来说,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由谁来检查”。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方针能够有效执行的组织保障。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对于降低行政检查成本,提高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效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中国从2004年9月开始采用“分段检查为主、品种检查为辅”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将食品链分为几个阶段,按照一个阶段由一个部门检查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行使检查权。除了划分不同行政机关的食品安全检查权限以外,为加强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业务协调,中央和地方都设立了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于2010年2月6日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食品安全信息、研究部署和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2010年12月6日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开始纷纷设立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地方的议事协调机构。(二)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韩国采用多元化的食品安全检查体制,主要根据食品的种类(种植养殖)以及食品生产的各个阶段(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进出口)进行划分。中央一级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关有企划财政部、农林水产食品部、教育科学技术部、知识经济部、保健福祉部、环境部、农村振兴厅、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等八个部门。从这八个部门的权限分配来讲,具有分段检查的特点,但是仍有一些职权是交叉的,如针对进口畜产品的检查,由农林水产食品部负责进口、加工、流通阶段的检查,由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负责消费阶段的检查。而在实践中流通和消费阶段是很难完全加以区分的,这时就出现检查权限交叉,相互“扯皮”的现象。为了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韩国于2005年3月成立了隶属于国务总理的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其他八个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的业务。根据韩国《食品安全法》第8条的规定,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由包括委员长在内的20名以内的委员构成。其中委员长由国务总理担任,委员由8个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国务总理室长、国务总理委任的关于食品安全等的学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构成。由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协调机关,统一协调食品安全行政检查工作,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系。从地方的情况来看,随着1995年地方自治团体的出现,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自治团体的食品安全的执行任务包括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任务如表1所示达到99.9%。通过上述做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食品安全管理权限,使中央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从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业务中摆脱出来,集中资源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解决全局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地方自治团体的食品安全管理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其集中力量去实施具体的行政检查,保证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在地方贯彻和实施。

(三)比较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都采用中央和地方二元化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不同点是中国采用“以分段检查为主、以品种检查为辅”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即针对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关行使检查权;而对于农产品采用品种检查的体制,即由农业管理部门负责。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权限根据相关食品行业和食品以及检查阶段加以区分,即采用多元化的行政检查体制。在加强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业务协调方面,中国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韩国通过设立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一方面避免了重复检查以及业务上的摩擦,从而提高了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效率,加速了食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使不同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之间相互通报并尊重各自的检查结果,从而做到食品安全检查信息的共有,使不同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形成检查合力,共同致力于确保食品安全。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方式的比较分析

实践中,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主体主要是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但是“政府监管会出现行政权力的配置不合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在食品监管方面出现执法空白或重复执法”。[6]另外,政府也很难对所有的食品实施有效的检查,因而除了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以外,需要食品行业的自律,更需要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一)中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方式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国务院在2012年6月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调动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从三个方面规定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一是对食品安全执法活动提出建议和批评。二是通过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信息的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三是食品安全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各个地方结合本地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力度。例如,各个地方陆续出台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有效调动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也促进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二)韩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方式近年来韩国的食品安全检查领域不断扩大,相反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组织有缩小的趋势,因而韩国构建了国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机制。韩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了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制度。韩国《食品卫生法》第33条对担任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的资格、职能以及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资格的解除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长,市长(指的是作为韩国广域自治团体的特别市和广域市的市长)或道知事,市长(指的是作为韩国基础地方自治团体的市长)、郡守、区厅长在为进行食品卫生管理而登记的消费者团体的职员中可以委任相关团体的负责人推荐或具有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的人为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的职责主要是检查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卫生管理状态、流通中的食品等是否符合标准、食品违反虚伪标示或扩大广告规定时,向相关行政机关申告或提供相关资料、向食品卫生监视员的食品检查提供支援等。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如果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行为,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长,市长或都知事,市长、郡守、区厅长应解除其职务。此外,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2008年4月市民食品安全行政检查请求制度在首尔首次试运行,并于首尔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时全面实施。首尔市民10名以上联名或者学校、孩子之家、企业等集团给食所的营养师认为在大型商业中心、超市、学校周边等销售的食品有安全隐患的,可以向市民食品安全请求审查会提出食品安全检查请求。市民食品安全请求审查会应在7日内对食品进行检查。行政机关可以通过120客户服务中心或者以网上或书面方式接受请求,通过回收食品、检查及现场确认的方式进行处理。检查结果确实发现食品有安全问题时,相关食品经营主体会受到行政处罚,提出食品安全检查请求的市民可以获得事先定好的最高1 000万韩元的赏金。(三)比较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韩国更加注重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实践中的运行情况良好。韩国《食品卫生法》专门规定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资格、具体职能以及资格解除等内容。韩国《食品安全基本法》专章规定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途径、保护措施以及奖金的支付等内容。而中国虽然也已经认识到加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重要性,但是从立法上来讲,关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规定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实践中也未形成完善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机制。

中国借鉴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制度之思考

篇7

2001年12月12日,国家计委向各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公布383种药品价格的通知》。这份编号为计价格[2001]2661号的文件公布了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共383种药品的最高价格,其中148种由国家计委制定最高零售价格,其余235种由国家计委制定最高零售价格的指导意见;各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此为基础在上下5%的浮动幅度内”,制定本辖区内的最高零售价格。

文件还规定,这批药品的价格从2001年12月28日起执行。

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说,此次价格方案制定的主要原则是,依据药品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即生产企业的实际出厂价、批发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实际购进价,并综合考虑合理比价等因素,核定最高零售价。对实际出厂价、批发价或医疗机构实际购进价与市场零售价差价过大的药品,大幅降低其零售价格。基于此,由于这383药品的价格此前大都处于定价的标准之上,业界多把国家计委的这份价格指导意见理解为“限价令”。

然而,尽管此次限价品种多、幅度大,记者在采访中却感到,有关利益方波澜不惊,并无伤筋动骨之感。

中国医药业内的限价已不是第一次。仅在一年内,中国医药行业就先后经历了三次大幅度的药品降价风潮。从国家计委公布的资料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类似的限价举措已进行了11次。而实际效果却是,频繁出台的行政性命令却远未能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疗效。

矛头指向“中间环节”

国家计委屡屡出台限价举措,与近年来药价不可遏制地上涨密切相关。据新华社2001年8月16日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近20年来,中国医药品价格上涨了100倍,有的药品上涨了200倍,城市里有32.14%的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不敢上医院,63.13%应住院的患者不敢住院。从1993年至1998年的五年间,我国居民的患病率提高了7.3%,但前往医院的就诊率却下降了18.8%。

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大幅度降低药价,就是鉴于“患者不敢看病”的现实,意在通过“不断压缩药品中间环节回扣的空间”,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应当说,国家计委观察到的药价畸高的“病象”,不可不谓准确。这里所谓的“中间环节”,是指从药厂生产药品到患者最终拿到药品需要经过的药品批发商(药店)、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群体。这些利益方在销售“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分兵把守”,通过捞取回扣“各分一杯羹”,使得众多药品的零售价格大大偏离了其成本底线。有的药品如干扰素类,其售价甚至高于成本价达百倍。这部分虚高构成的利润养肥了批发商、医药代表和医生,使得中国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成为药品销售“供应链”上最大的赢家。

有鉴于此,国家计委开出了“限价令”的药方,其矛头所指就是中间环节。

“以药养医”――回扣的体制土壤

事实上,11次限价的结局已表明,国家计委试图压缩“中间环节”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洗牌的本意,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效果。而原因则在于,中间环节滋生的土壤是中国的医药体制。

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仍属于国家型事业单位,国家拨款一般只占医院全年经费的10%。长期以来,中国医疗服务实行的是低于成本的价格政策,特别是反映医生技术劳务的医疗价格偏低,“拿手术刀的还不如拿剃头刀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医疗机构只能依赖销售药品的收入和高新设备检查、治疗收入来保持“体面的生存”。据曾经对国家管制行业作过专门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向《财经》介绍,这两种收入目前占医院收费的比例分别为70%和20%(另有10%是国家拨款)。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医药行业“以药养医”的特殊机制。

目前,国际上通行医药分业制度,而中国仍在实行医药合业制度,医院直接开办药房,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到药房交费取药,这也为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借助开药提取利润创造了另一种制度条件。从广义来看,患者也是消费者,但患者作为消费者是有着特定约束的。“在患者与医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处于绝对被动和劣势的地位,完全有可能为此承担额外的交易成本。”余晖说,“医生为了挣更多的钱,愿意给患者开更多的药。虽然其行为体现出一种道德危机,但他们决非药价‘虚高’的始作俑者。”

余晖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这样分析了药价虚高的内在机理:“以药养医”、医药混业经营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使得医生和医院成为对药品销售拥有决定权的一方;各家药厂为了争得一杯羹,纷纷向医院和医生推销药品;医药代表应运而生,向医生开出了诱人的“回扣”;很多医生在回扣的“激励”下,愿意为患者开出“大处方”药(大量的疗效相同而高档的药品);而一些患者由于享受着公费医疗、大病统筹或医疗保险,对于药品价格的高低也并不完全在乎――就这样,厂家、医药代表、医疗机构以及 “第三方付费机制”,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合谋”关系,为“回扣”的生存提供了土壤,最终让药价大大偏离了成本底线。

一位做了三年医药代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医生每开出一支新型抗生素注射针剂,回扣一般在10%~20%之间,此外还能得到2元钱的“车马费”。据她说,一支抗生素药头孢他定(三代)的出厂价只有16元,到了患者手里就涨到了114元。“在市场上取胜的惟一法宝就是回扣,谁的回扣高,谁的药就卖得快。”她说。

混乱的医药市场

除了中国特定的医药体制原因,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还和医药市场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的局面有关。

据悉,中国规模不一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数万家,由于药品经营许可与药品生产许可的审发机构并不相同,在各地的地区保护主义和各部门的利益驱动下,药品市场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药品批发企业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2000多家发展到了目前的1.7万家。相比之下,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只有一至四家批发药品的公司,美国也仅有四家。

“相比于国外的制药行业,中国制药企业的进入门槛太低。因为没有资金和能力搞新药研制,大家都在做仿制药,有时一种药品全国竟有上百家药厂生产,造成了我国药品市场供大于求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曾在德国和奥地利深造六年,熟谙中西方医药业的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涛这样向《财经》描绘中国制药行业的状况。

按常理,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为了抢占市场,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于成本价以下的现象。但是,中国药品领域尽管竞争激烈,药价却不降反升,其秘密也在于“回扣”的盛行――各药厂深谙只要医生开出处方就能卖出药的“捷径”,因此无需进行价格竞争,而想方设法通过回扣,使自己的药品成为医生的“处方”,并最终将竞争产生的成本转嫁给病人。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药厂制定的药品价格必须要高出成本几倍;流入中间环节后,不同的批发商、经销商又会层层加码,高额回扣可以使药价上扬10倍到20倍。

成千上万家制药企业,成千上万个医药代表,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奔忙着,市场混乱的情形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企业都不愿在产品开发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使中国的制药企业呈现出刚好与国外截然相反的特点――低投入、低利润、低风险。庞大的卖方市场不但未能形成一种完全的竞争而使价格回归价值,相反却为回扣之风推波助澜,使得药价有升无降,同时还为国家计委多次限价令的执行带来了无穷的难题。

化限价令于无形之中

事实已经很清楚,药价虚高是一个带有体制原因、牵涉到多方利益的集体行为,但国家计委的“限价令”却是简单地根据药品的成本进行限价,这显然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变通措施”是随处可见的。药厂是药价制定的源头,在药厂这一端,既然回扣不能不给,只能在药品的名称上想办法。药厂众多必然导致药品众多,而中国绝大多数药品企业生产的又全都是仿制药品,出于哗众取宠或区别其它同类药品的目的,许多药厂早就为各自成分几乎相同的药品起了不同的名称,让患者雌雄难辨,这原本就加剧了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只能听命于医生的处方,此时更可以以此来对付限价。

记者查阅近期的降价目录,发现各种降价药品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化学名称,其中有一个是专治皮炎的“肤轻松软膏”。但市场上出现的却是 “龙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两者疗效基本相同,它们只是不同生产厂家起的不同药名而已。为了规避限价令,减少利润损失,制药厂家自然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另一种成分几乎相同的另一种药品来代替限价名单上的药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限价令“短期内不会对业务有明显影响”,因为国家进行限价的药品只占可报销药品的40%左右,因而“医生对于可提取回扣的总体金额并没有降低”。与此同时,这位医药代表反而指出,一系列的限价令可能会对部分药厂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限价多少会降低药品的利润,但支付给医药代表和医生的“环节费”却不能变,有的药厂也许会在药品的原材料上做文章。

记者采访时还了解到,各省市医药公司和大型医院等买方,其进货渠道很多。尽管限价必然导致零售价的降低,但他们在进货时却可以避免损失,如对于一些毛利率在21%左右的药品,由于降价的平均幅度在20%左右,“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不进这种药,宁可进一些质量差些但不受限价、利润不受影响的药。”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药品批发商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巧打“合资牌”,也是部分药品企业的变通措施之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口药和合资药可以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于是许多企业打着“合资”的幌子,把便宜的国产药换个洋名,不但不受限价,价格反而随即升高。据悉,一种核心成分是青霉素的感冒针剂,每支成本不过0.6元,一些厂家添加了一些并不重要的化学成分,便可让该药的价格升到150元。

此外,对于一些从销售价格和零售价格差价明显减小、医生“处方费”等好处会随之减少的药品,一些小医院采取的办法是转而经营政府没有限价,或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的替代药品。而各医院为了减少损失,一种情况是不出售降价药品,另外一种情况是,即使购进了降价药品,但拥有处方权的医生仍给病人开有“处方费”好处的非降价药品,甚至继续开回扣较多的“大处方药”。

余晖还认为,除了“降价令”没有真正触动医疗体制这个本质问题,政府限价的依据也值得商榷。目前政府对药价沿用“社会平均成本”和“社会先进成本”的原则,以及所谓“制定最高零售价格,合并计算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的控制方法,是“不科学”的。针对竞争性产品,政府定价的效率之所以低于市场定价,根本原因在于,关于企业生产流通成本和利润,“政府所能获得的信息永远大大少于企业所真实掌握的信息。”而根据企业提供的往往是虚假的成本利润信息所确定的最高零售价格,“肯定会大大高于市场实际价格”,这样的结果是,“不仅好的企业能够获取基于信息租金的高额利润,差的企业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许多接受采访的人士都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表示,药品行业是一个“黑箱”,“内部运作的‘猫腻’层出不穷,你们外人永远也不可能搞清楚,也不可能让你们搞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触动现有的医药体制,不改变医药流通中各中间环节自身循环体系内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国家计委通过“限价令”压缩“中间环节”就难以收到实效。

药业将重新洗牌

尽管限价令会多少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麻烦”,但身为万全药业(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郭夏却对政府的限价令持肯定态度。“制药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国家通过限价令也许能够淘汰一批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制药企业,而生存下来的药厂,利润空间就会增大。不然按照现在这种条件,谁也活不好。”郭夏另一个角度对“限价令”进行了诠释。

靠回扣生存,这是现今众多药厂普遍的生存状态,但一些制药企业对这种状态不无忧虑和反思。“中国的制药企业还有三至四年的时间就将面临一场大的洗牌,并会带来一批药厂的倒闭。”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涛对记者表示。

和美国每研制开发出一种新药花费3.5亿美元相比,中国全部制药企业和国家有关研发经费加起来,还不抵国外一家大型制药厂研发一个产品的费用。在人力、财力都不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国内的药品生产厂家全部将精力放在了生产“仿制药”上,中国的制药企业99.9%生产的都是“仿制药”,并逐渐导致生产厂家严重过剩,并通过回扣进行恶性竞争。

篇8

通讯作者:艾 武,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禽病防治。

摘要:SPF鸡与鸡胚是供生物学、医学、兽医学等领域从事有关高水平研究,进行多种人、畜、禽用生物制品生产、鉴定所不可缺少的实验原材料。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SPF鸡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SPF鸡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SPF鸡;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12-04

实验动物资源是我国自然科技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我国的实验动物品种和品系,还可满足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开发的需要。SPF是“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缩写,意指无特定病原。SPF鸡和鸡胚是高标准的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在病毒学、疫病研究、药物评价、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鉴定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实施GMP规范化管理的今天,对SPF鸡和鸡胚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当前SPF鸡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制品行业的进程,因此研究我国SPF鸡的产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SPF鸡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SPF种蛋全部依赖进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于1985年建立我国第一个SPF鸡群[1,2]。几乎同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兽药监察所、江苏农学院、北京生物药品厂、江西生物制品厂、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北京实验动物中心等单位在SPF鸡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建成了小规模的SPF鸡设施。直至1990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建成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SPF鸡场,结束了我国SPF种蛋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随后我国SPF鸡产业不断发展,至2006年我国SPF种蛋产量1 365万枚[3]。

2006年11月《农业部关于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检验原料监督管理的通知》中规定2008年1月1日起,农业部将对GMP疫苗生产企业疫苗菌(毒)种制备与鉴定、活疫苗生产以及疫苗检验使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鸡、鸡胚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将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4]。这一规定,促进了SPF鸡产业的大发展。据2009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资料统计,2009年全国16家SPF鸡生产企业共生产SPF鸡胚2 3966万枚。2010年按现有存栏数量推测,全国SPF鸡生产企业共可生产SPF鸡胚3 630万枚。从2011年至今,国内已有规模化SPF鸡场20余家,年保守估计产量在5 000万枚以上[5],仅山东省现有SPF鸡蛋生产单位就6家,分别为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昊泰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济南斯帕法斯家禽有限公司、济南赛斯家禽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斯派福瑞禽业有限公司、青岛易邦公司SPF鸡场,每年SPF鸡蛋的产量可达到2 000余万枚。

2 我国SPF鸡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种质资源

虽然国内SPF鸡场的数量及产量能够符合要求,但SPF鸡种子来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是目前国内SPF蛋生产中最大的问题。SPF鸡的遗传背景不清,没有自己的核心种群,缺少具有特定基因的特殊品系,种蛋依赖进口或自繁。进口费用高且难以保证生产能力[3,6],对引进种蛋的来源、质量、遗传背景也不能有效控制。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国外公司不可能将一流的种蛋提供给我们。各引种单位出于节约引种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大都进行一定代次的自繁,结果造成种群近交系数上升、生产性能退化、SPF鸡胚生物学活力差等共性问题,缺乏标准的生物学数据作为依据和参考,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虽然我国在SPF鸡的育种方面也做过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远不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早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工作,包括无内源白血病品系的建立、4个不同来源纯系的提纯选育和杂交试验、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尝试等,但因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群体过小等原因而中断研究。1993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设有 HEPA过滤装置的隔离器等设备,用国内普通鸡 (京白鸡 )进行净化培育,逐步建立SPF种鸡基础群,于1996年以此为原材料进行了我国SPF种鸡群培育的研究工作。2010年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成立,该中心依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标志着我国禽类实验动物种子的发展迈入了新里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和保存国内外优质禽类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开展SPF禽保种新方法的研究,培育禽类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但事实上,尽管已经有国家SPF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但大家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尚不充分,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

22 缺乏SPF鸡的营养标准

篇9

关键词:保健品;管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4 澳大利亚[1、6、17、18、20]

4.1 范畴

补充药品(complementary medicines)(也被认为是传统药品或替代药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芳香疗法和顺势疗法用品。

4.2 法规

为了规范补充药品市场,帮助申请补充药品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申请人依法办事,保证申请人向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TGA提交申请时符合基本的法规要求,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评审,2004年8月澳大利亚了《管理补充药品的指导原则》。内容包括补充药品的注册,补充药品的登记,补充药品的评审,一般指导方针和政策文件以及指南五部分。其中第2章专门论述了传统草药药品,包括传统药品用途、质量、稳定性测定,以及关于其安全性,有效性,复方制剂和证据材料的指导和规定。考虑到传统药品用途的依据,包括医药书籍、参考文献和先前的研究报告,因此该法规对传统草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特别是对有效性,比其他药品宽松许多。

4.3 管理机构

根据《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法令1989》要求,TGA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负责对补充药品进行监督管理。TGA对治疗用产品实施的重要监管措施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大的“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注册登记数据库”(ARTG)。所有在澳大利亚上市、进口或出口的产品在数据库中都有详细的信息。

2003年12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政府签定了一项协议,拟建立一个单独的双边机构对两国的治疗用物品进行管理,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药品。这个机构将取代TGA和新西兰医药和医疗器械安全局(the New Zealand's 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afety Authority),承担起监管两国治疗用物品的质量、安全、功能或作用等保护公众健康的责任。一个全新扩展的补充药品定义正在商讨中,两国的立法机构正在起草一个共同的议案,一旦通过,两国协议开始实施,到时将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补充药品和替代药品的管理。

4.4 审批

澳大利亚对治疗用物品上市前评估主要是依据产品的风险高低进行分类注册。根据澳大利亚法规,一个产品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方面:①产品成分的毒性大小;②产品是否被用于治疗或预防严重疾病或症状;③产品的应用是否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④产品的持续使用或自身使用不当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对于风险性较高的产品,TGA将在产品上市前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进行评价,一旦批准,则列入ARTG R之中,并在标签上贴有ARTG R数码进行识别。如处方药,某些非处方药和医疗仪器等。风险较低的产品在ARTG中作为登记产品(ARTG L),绝大多数补充药品属于此类。这类产品TGA不作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评估(这种情况仅适用于产品所有成分均在先前已获得TGA同意作为低风险性治疗产品使用),仅对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进行评估。一旦批准,则列入ARTG L之中,并在标签上贴有ARTG L数码进行识别。对于新的补充药品成分欲作ARTG L使用,必须向TGA提供如下数据材料:新成分的结构,以前人体应用的历史和方法,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生物活性作用,毒理作用,临床试验情况。对草药成分,如先前已纳入ARTG数据库的其他产品,具未列入特殊制剂管理范畴(如化学成分或植物毒性成分的影响),则该成分往往可免于TGA安全性和有效性审评,直接作ARTG L成分使用。

4.5 标签及声明

被列入ARTG R的产品,标签上会有ARTG R样的字码,而被列入ARTG L的产品,标签上则标示ARTG L字样。列入ARTG L的补充药品,TGA允许其描述的功能和适应症包括: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营养支持作用;减轻非严重疾病的症状;协助治疗非严重疾病或症状;减轻非严重疾病或症状的风险程度。澳大利亚法规要求,这些产品上市前应向TGA提供支持其功能和适应症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科学依据或传统使用的证据。但TGA并不对这些产品的功能和适应症进行评估。

4.6 生产管理

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取得许可。他们生产药品的过程必须遵守GMP规则,以保证药品是在干净和无污染的条件下生产并且符合质量保证的标准。因此,国外的药品要输入澳大利亚,国外的生产者必须接受澳大利亚TGA关于GMP的检查和认证。

5 日本[1]

5.1 范畴

日本将保健食品分为一般食品(所谓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保健功能食品是指介于医药品和一般食品之间的具有某种保健作用的食品,可调节人体机能,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营养功能食品是指有助于补充因高龄化、饮食习惯混乱等导致摄取不足的营养成分的食品。特定保健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FOSHU)指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保健功能成分,有助于增进健康并可用于特定保健用途的食品。其目的主要是改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使用对象主要是那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和有轻微不适的人群。此类食品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①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生物活性的功能成分;②如果用于日常饮食,可期望有特定的健康效益,如降低血胆固醇含量;③必须由政府组织评审和批准;④可采取常规食品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胶囊和片剂的形式。

5.2 法规

FOSHU的规则是根据日本《改善营养法》和《改善营养法实施规则》制定的。

5.3 管理机构

日本的厚生劳动省主管药事行政,其中医药局负责临床研究、注册审查、上市药品安全性等事务,是药品管理的核心机构。另外,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是厚生大臣的咨询机构,负责调查和审议法规规定的有关事项,分为药事分会和食品卫生分会。食品卫生分会负责与食品卫生法相关的事务。1997年,为加强注册审查工作,在国立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新设了专门进行药品批准审查的药品医疗器械审查中心,目前医药局、药品医疗器械审查中心、医药品副作用被害救济-研究振兴调查机构三个部门负责药品从临床研究、注册审查到上市整个过程的审查及安全性事务。

5.4 审批

日本对保健功能食品的审批手续分为针对特定保健食品的个别许可型和针对营养保健食品的规格标准型。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分为三部分:一是厂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营业申请,二是提交审查申请,三是试验样品检查(由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进行化验分析,厂家将化验单提交给厚生省)。厚生劳动省收到齐全的资料后,向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食品卫生分会)进行咨询,给予肯定答复后,厚生省向地方政府发放许可证。全部审批过程至少要6个月[19]要想获得特定保健食品许可,申请必须包括支持健康声明的医学和营养学论证文件,功能成分推荐剂量的医学和营养学证明,成分安全性说明、物理、化学属性及相关测试方法和成分分析等。营养功能食品可直接上市销售,无须申请许可。但政府可进行市场监督,抽样检查[20]。

5.5 标签及声明

FOSHU标签必须包括:经认证的健康声明,推荐每日摄入量、营养信息、正确服用指导、过量服用警告,关于用量、储藏方面的特别提醒及其他相关信息,国产商品必须有卫生部(M H W)的批准标志,进口商品必须有许可证标识[19]日本厚生省要求“功能食品”仅能在《营养改善法》规定的范围内声称具有某种被肯定的保健功能,绝对不能声称可用于治疗疾病,任何误导消费者的信息都是法律禁止的。日本厚生省根据所提出的12种功能成分成立了12个功能性食品委员会,分别对不同功能成分的“特定保健用食品”进行安全性、功能性和标签等审查。

5.6 生产管理

日本受美国药品和食品GMP实施的影响,厚生省、农林水产省、日本食品卫生协会等先后分别制定了不同种类食品产品的《食品制造流通基准》,《卫生规范》,《卫生管理要领》等。上述“基准”,“规范”和“要领”均为指导性的,达不到其要求不属违法[19]。

6 韩国

6.1 范畴

健康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HFF)是指含有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生理活性成分(浓缩形式)的食品补充剂,用来补充正常饮食。规定这类产品要采用片剂、丸剂、胶囊、粉体、颗粒等剂型上市,以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健康功能食品依照食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健康功能食品。它是根据不同健康水平的消费群(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身体的活力与精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等。第二类是特种健康功能食品。这类产品的功能设计主要是针对特殊消费群体(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病人)的特殊身体状况进行的,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21]。

6.2 法规

2004年1月,韩国开始正式实施健康/功能食品法令(Health/Functional Food Act,HFFA),该法令为健康功能食品的安全、功效、及标示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其目的是通过确保新活性成分的安全性以提高公共健康。

6.3 管理机构

HFFA赋予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健康功能食品进行上市前安全、功能评审的绝对权力。

6.4 审批

与美国的营养补充剂不同,健康功能食品需要通过安全性和功能的检验才能投放市场。已收录在日常健康功能食品目录中的品种,可不必再进行安全功能评估。如果生产商或经销商想上市该目录以外的健康功能食品(即新食品),必须通过一个两步程序进行申请。主要涉及两条法规:新成分的安全功能评价(RHFF,2004a)和最终产品的说明与分析(RHFF,2004b)。首先,申请人必须向KFDA提交产品的安全和功能证明材料。KFDA必须在收到材料后120天内进行上市前审评。要获得新食品的许可,需要有成分的相关信息,功能成分的含量,加工过程,安全性和功能的科学证据等。在安全功能审评后,KFDA通过网络向公众和申请人公布结果,并向申请人颁发新食品证书。申请人再凭证书和样品申请最后的产品说明许可。进行该项申请时,要求提供功能成分分析方法的相关信息,稳定性和纯度等试验数据。在整个审评过程中,KFDA最先关注的是产品是否参照有关标准执行的,然后才是安全性,功能和说明[22]。

6.5 标签及声明

HFFA的标签内容参照国际标准。另外,根据HFFA,用于标签和广告宣传的声明主要为:①营养-功能声明。主要论述营养素在身体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中所起的生理作用,这类声明适用于有每日摄入量并以现有的大学营养学课本为可能证据来源的营养素;②其他功能声明。强调健康功能食品对机能正常功能和生物活动的特殊益处。这类声明反映了促进或维持健康,改善机能的作用;③减少疾病风险声明。有关健康功能食品可预防或治疗疾病的声明是被禁止的,KFDA对此有专门的规定[22]。

6.6 生产管理

为确保生产流程及质量标准符合要求,韩国制定了《食品标准》、《保健品标准》和《优秀保健品制造标准》,对优秀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引导企业生产天然优质的营养保健品。现在韩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保健品企业把目标锁定在提高质量上,避免因急功近利造成行业诚信危机。质量的源头是原材料,严格按照保健品工业协会的《保健品标准》,开发天然原料是提高保健品质量的第一步;企业自设的实验室把守着质量的第二道关口,防止保健品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最后一道质量防线是食品药品安全厅的不定期抽查,处罚不合格产品和制造商。为让产品品牌健康地成长,多数企业用于质量管理的费用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15%以上。

7 比较

7.1 相同点

7.1.1 监管部门一致

保健品的监督管理均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如美国的FDA,澳大利亚的TGA,韩国的KFDA。这种监管模式体现了保健品与药品的密切联系。

7.1.2 专门立法执行

针对保健品的管理,各国都有专门的法律或法规支持。体现了对保健品监督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法。

7.1.3 强调安全、有效和质量

从各国对保健品审批要求来看,对上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重视态度是一致的。保健品的安全是通过申请,顺利上市的最根本前提。

7.1.4 强调正确真实的宣传,与药品划清界限

从各国对保健品的定义,标签内容及声明内容的严格规定来看,都体现了一种思想,即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宣传治疗疾病的声明。标签必须正确、真实地传递信息,不得误导消费者。

7.1.5 生产企业基本要求趋向一致

各国都要求保健品的生产或经营企业需执行相关的生产、经营规范或标准,这些标准内容相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些国际公认的标准将被广泛采纳。如GMP,GHP(good hygiene practice),HACCP(Hazard analysis at critical control points)等。WTO的SPS协议(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Agreement)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CAC标准,也为国际食品贸易的安全和谐提供了统一的参照基准。

7.2 不同点

7.2.1 定义范畴不完全一致

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定义囊括范围较广,较一致。欧盟的概念较多,不是很统一。亚洲国家的定义则较窄,如日本的FOSHU和韩国的HFF。

7.2.2 审批程序不一致

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管理实施FDA备案制度,不用FDA审批,也不发给批准文号。企业负责成分安全性和产品宣称的科学性,FDA负责市场监管。而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均需进行上市前的审批,批准后才能上市。相对而言,美国的政策较宽松。

7.2.3 产品标签声明监督管理不一致

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标签要求十分严格,涉及新食品成分的健康声明必须经过审批。欧盟对标签声明的正式法规尚未形成。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标签声明的要求较低。日本厚生省要求“功能食品”仅能在《营养改善法》规定的范围内,声称具有某种被肯定的保健功能。厚生省并根据所提出的12种功能成分成立了12个功能性食品委员会,分别对不同功能成分的“特定保健用食品”进行安全性、功能性和标签等审查。韩国的管理则仿效美国。

8 结语

总的来说,美国对保健品实施一种较宽松的监督管理,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自律、消费市场相对成熟,生产企业科学化管理程度较高,对其保证保健品安全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管理也很明晰、规范,并且对草药态度友好。欧盟管理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保健品有详细的法律规定,但由于有些相关法案尚在审议阶段,最终条文仍需继续关注。日本、韩国的管理较严格,但作为和我国具有相似文化和健康理念的邻国,且广泛使用汉方药,为我国保健品进入日韩市场提供了便利和丰富的借鉴。在保健食品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各地相关法规和标准,不仅有助于完善本国的管理体系,规范和促进本国的保健品发展,而且对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浩如.现代中草药国际市场准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颜爱民,谢路国.药品保健品行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67~72.

[3] 赵丹宇.美国膳食补充剂的管理规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10(2):21~22.

[4] 李晓瑜.美国对传统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声称的管理[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1):52~53.

[5] 陈琴鸣.中药进入美国的有效途径[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5):24~27.

[6] 赵丹宇,张志强,等.国内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5):404~408.

[7] 樊红雨.美国的食品监督管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3):131~134.

[8] 翁新愚.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保健品管理的比较分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1):3~7.

[9] 日本严格规范功能食品[J].食品科学,2004,25(11):214.

[10] 胡雅馨,惠伯棣,等.韩国的健康功能食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4:115~117.

[11] Nutraceuticals and functional foods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J].Toxicology,2006,221:1~3.

[12] Chris Noonana,W. Patrick Noonan,et al. Marketing dietary suppl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new dietary ingredients[J].Toxicology,2006,221:4~8.

[13] Richard Crowley,Libby Harvey FitzGerald,et al. The impact of cGMP compliance on consumer confidence in dietary supplement products[J].Toxicology,2006,221:9~16.

[14] George A. Burdock,Ioana G. Carabin,et al. The importance of GRAS to the functional food and nutraceutical industries[J].Toxicology,2006,221:17~27.

[15] J. Craig Rowlands,James E. Hoadley,et al. FDA perspectives on health claims for food labels[J].Toxicology,2006,221:35~43.

[16] Sanjiv Agarwal,Stein Hordvik,Sandra Morar,et al. Nutritional claims for functional foods and supplements[J].Toxicology,2006,221:44~49.

[17] Earle R. Nestmann,Melody Harwood,et al.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regulating supplement products:Natural health products in Canada[J].Toxicology,2006,221:50~58.

[18] Patrick Coppens,Miguel Fernandes da Silva,et al. European regulations on nutraceuticals,dietary supplements and functional foods:A framework based on safety[J].Toxicology,2006,221:59~74.

[19] Om P. Gulati,Peter Berry Ottaway,et al. Legislation relating to nutraceuticals in the European Union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otanical-sourced products[J].2006,221:75~87.

[20] Dilip Ghosh,Margot Skinner,Lynnette R. Ferguson. The role of the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afety Authority in evaluating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Toxicology,2006,221:88~94.

[21] Hirobumi Ohama,Hideko Ikeda,Hiroyoshi Moriyama. Health foods and foods with health claims in Japan[J].Toxicology,2006,221:95~111.

篇10

2020年我国非处方药(otc)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非处方药市场,而非处方药市场中最大的品种是呼吸系统类药物。那么如何甄选能够打造大品种otc药物的公司呢?

或为全球最大市场

我国2000~2010年非处方药市场的复合增速达到18.6%,远远超过全球3%左右的增速,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非处方药市场。

我国2011年开始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我们认为医药分离是大趋势,未来处方药回归药店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将面临销售队伍和渠道重建的问题;而非处方药企业由于具有掌握终端资源的先发优势,未来增长更确定更稳健。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呼吸系统类非处方药位列非处方药销售份额第一,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感冒类、咳嗽类以及咽喉类用药的市场份额大致为16%、6.5%以及3.5%。根据201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1400亿元进行测算,呼吸系统类市场规模达到420亿。

根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的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类疫病属于自我药疗的适应范围。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相应增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以及“新农合”的普及,过去认为可以扛一扛的疾病也逐渐被重视,带动相应的药品需求扩容。

otc药品是一个特殊的产品类别,既有药品的特征,又有消费品的特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成长为过亿的大品种药物?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各流通环节的需求来进行分析。

消费者作为最终用户,在零售药店购买otc药物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动性。从目前市售的感冒药来看,西药产品的有效成分无非都是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产品具有高度同质性。同时各种药品每疗程的治疗费用也基本在20~25元(含税)之间。

在疗效和价格基本相当的药品中,如何才能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标的?我们认为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名牌效应:有调查显示,72.1%的消费者信粕名牌药品,其中28.7%的消费者表示购药时一定要选择名牌药品,44.6%的消费者以名牌药品作为首先考虑的购买对象。最近随着毒胶囊事件的愈演愈烈,人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名牌产品,具本文由收集整理有品牌优势的品种未来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产品剂型组合:研究表明,药品的剂型受86.7%的消费者重视。其中片剂和胶囊最受欢迎,分别占39.2%和34.2%;其次为口服液13.3%、冲剂9.13%、丸剂4.18%。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otc药物,对单一品牌药物进行多种剂型开发,构建产品组合,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品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经销商或商销售一个产品,最看重的是产品的销量,所以他们会希望厂家能持续不断地投入广告宣传来营造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同时,他们会希望看到药企具有渠道管理能力,使得整个渠道是有效、通畅的,从而能够配合终端进行价格维护,保证经销商或商正常的利润空间。

一个otc产品能否成长为大品种一看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二看终端的推广力度(包括产品摆放的位置、店内的促销活动);三看经销商的铺货速度以及整个渠道是否通畅有序。而分析和了解了流通环节各方的需求之后,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otc企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独特的品牌定位:在中国的otc药品市场中,感冒药市场一直是跨国公司和本土药企争夺激烈的战场。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只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具有独特品牌定位的企业才能胜出。如泰诺的30分钟起效定位“快速”,白加黑定位“早晚需求不同”,999感冒灵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疗效好”,既符合国人对于中成药的热衰,又依靠添加的对乙酰氨基酚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同样作为国内止咳化痰类的龙头企业,京都念慈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亮点,“百善孝为先”的广告词加上一系列以亲情和感恩为主题的营销方式打造出了成功的治咳嗽品牌。

高额的宣传投入:宣传费用的投入,其产出不仅体现在对企业销售额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为医药品牌资产的积累上。从各上市otc药企的宣传费投入对比可知,国内otc领域的龙头企业华润三九2011年宣传费达到13亿元,连续三年宣传费投入占比达到17%、23%和23%,同期地区名牌企业香雪制药仅为9.8%、9.0%和8.5%;另外咽喉领域的江中药业和桂林三金年均宣传投入占比也分别达到16.5%和15.2%(2009年江中大幅宣传新产品初元,故广告费用大增)。

产品品牌提升至企业品牌:在医药保健品行业,企业产品质量和疗效是发展otc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而发展企业品牌形象比价格恶性竞争更有意义。一个响当当的企业品牌,是一个从强势产品→产品品牌→找到dna,扩大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的过程。

哈药集团以优势品牌为龙头,向系列产品演化,形成优势产品群。三精制药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司乐平,哈药六厂的严迪、新盖中盖等产品顺利实现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部分产品甚至成为“中国王”。

三九集团也是一样。从三九胃泰开始,三九医药集团陆续推出了三九感冒灵系列、三九皮炎平软膏、三九痔疮栓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同类产品前列,其中有些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多元化包括两个层级:

在强势品牌产品上进行的剂型改造:一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依靠强势产品的品牌优势,向系列产品转化,形成优势产品群。

一向其他领域的产品线延伸:一个成功的otc药企,在已有强势品牌产品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向其他领域进行产品线延伸,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强势品牌产品高毛利,能够负担公司每年高额的广告费支出;其他产品毛利较低,但是留给终端的利润空间较大,终端推广的积极性大。从长期来看,这些二线产品也能利用到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成长。

otc发展初期,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不顾长期利益而追求片面的短期利益,在这一阶段,企业对经销商来者不拒,铺货的终端数字也迅速飞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市场秩序魔咒”:无序竞争、价格混乱、恶意窜货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阻碍其长久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终端的数量、经销商的数量抑或是销售人员的数量将不再单单是评判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标志,我们更看好企业对于渠道的管理方式,销路是否通畅、价

转贴于

格是否可控、各级利益是否能平衡等。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qtc企业应该能执行控制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控制经销商数量,帮助目标经营商做大做强

控制发货的数量与速度,减少压货、合理压货

控制渠道价格,防止窜货

控制零售价格,价格接近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保证各个经营环节

对于目前终端普遍存在的“高毛利首推”现象,我们认为解决之道就是与药店建立品牌共赢的合作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在终端进行各种促销、广告宣传活动,既提高了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也为药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向药店提供高毛利的二线商品,满足药店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otc药品提供了新的消费模式,出现了新型的otc药品网上零售药店。截至2012年4月18日本文由收集整理,国内b2c网上药店数量已经达到62家。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此前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医药b2c的规模达到4亿元,已出现5家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网上药店:预计在2012年,医药b2c的规模将达到15亿元,将会出现4~5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网上药店。而2011年美国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已占整个医药流通规模的近30%、我们认为网上药店产品的销售价格比市价普遍低20%左右,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高,此种销售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otc药品销售的发展趋势。率先进行网上渠道开拓的otc生产企业有望分享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春天,产品放量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出厂后的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行成本,生产企业将获得额外收益。

篇11

关键词:灌装生产线 称重式液体灌装机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B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80-02

现阶段纵观我国饮料灌装生产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以饮料纯净水和啤酒市场最为明显。大型自动灌装机相继进入到其生产流程,但是依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称重式液体灌装机应运而生,能够极大的满足液体灌装需求的同时,还使得生产效益得以提高,由此被公认为灌装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

1 我国包装液体产品的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各行各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所在。以食品饮料,医药品,日化品行业来讲,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包装液体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并且包装的商品化,人性化和精致化,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这也预示着液体灌装行业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依据尼尔森数据结果,对于现阶段使用的100种消费品为研究对象,将其市场规模进行排名,位列前茅的有以下几种产品牛奶,白酒和食用油。选取最后一种食用油为例,在十年的时间内,每个中国人年均消耗的食用油量不断增加,与其他国家相比,增长数倍。从这样的增长趋势来看,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将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有着比较广阔的消费市场,由此带来的销售额度也是很客观的。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液体灌装生产企业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促进生产线的调整和改善,以使得生产运行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最大化的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简单来讲,追求技术的进步,也是现阶段灌装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灌装生产企业普遍将注意力放在了灌装生产线的优化升级上,相继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得灌装生产线得以优化审计,从而使得生产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对于生产灌装企业来讲,结合自身生产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灌装设备,健全其基础设施体系,是开展各项业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迅速占领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由此,灌装生产机械的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2 液体称重式灌装机工作原理

液体称重式灌装机,是以PLC可编程控制系统为基础,针对于生产流程设计的以重量指标指令为运行契机的机械设备。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容器进入之后,电机1、电机2、秤体电动滚筒会处于同时运转状态,此时光电传感器K1会接收到容器发出的信号,使得电机1处于停滞状态;当光电传感器K2检测到容器发出的信号之后,在PLC的作用下,使得秤体电动滚筒处于停止站台,去皮计量,有电动驱动将其下降到一定位置,之后开关K3发出信号,PLC控制实现全面开启。在此过程中,如果灌装阀处于开启状态,灌装程序就会被激活。如果达到了设定取值,电磁阀会开始运转,由此去实现驱动的上升,直到达到灌装要求之后,灌装阀就会处于关闭状态。于此同样的道理,K4也会处于同样的运行灌装流程,直到完成整个工艺流程。

一般情况下,对于液料定量灌装会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①溶剂法;②称重法。简单来讲,就是以容积或者质量为尺度,对其进行计量,保证灌装的精度处于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上述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结合不同的产品以及设备水平,综合比较,选取比较合适的方式方法,以便保证灌装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3 我国称重式液体灌装机市场发展前景

自动化运行,是未来液体灌装机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尤其在技术设备功能多样化,结构设计合理化,机械控制智能化,管理控制人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这样新型的灌装机生产线,势必会成为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和日化行业的重要配置基础,使得其生产效率和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其中,重力式灌装机和体积式灌装机的使用率将会越来与频繁。所谓体积式灌装机,是将流量计灌装机,柱塞式灌装机使用到生产流程,当达到一定容量的时候可以进行下个工序操作,由此实现整个操作流程的管理和管理,简单快捷,并且不需要进行缓冲环节的设计,是很有利的操作模式;另外,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可以保证工作环境始终处于清洁状态,使得生产朝着安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人性化操作,只需要对其进行参数调整,就可以使得机械动作处于自动化运转,而且也保持着比较精确的特点,可以被适用于国内大量的相关企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量计自身性能发挥,在处理导电性物料的时候,往往会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运用到此类液体灌装的时候还存在缺陷和不足。重力式灌装机以称重式灌装机为例,相对于以体积参数来进行计量,这种方式可以表现出很多的优势。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将高精度的动态电子秤纳入其中,以重量作为尺度来进行定量灌装操作。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被运用到更多的行业领域中去;并且其灌装的精度比较高,有着比较好的稳定性,准确性,是企业节约成本的关键措施;另外其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小,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社会效应;在机上,生产流程可以以程序编程的形式来进行控制,极大程度的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上述的优点,其迅速被我国国内大量的生产制造企业所采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客观的经济收益。当然,这种设备体系也存在相应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设备技术要求比较高,元件采购成本比较高,推广的难度比较大,由此阻碍了其迅速进入市场的速度和步伐。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以上述两种方式存在的缺陷为出发点,积极改善其缺陷,趋利避害,实现其技术体系的完善,以便将其更好的运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去。这是现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探析的问题,也是促进液体灌装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迅速,开发高性能的灌装生产线非常重要。灌装生产线制造技术必将是未来迅速普及的高新技术。而称重式液体灌装机更是新型灌装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茂泉,严伟跃.称重式液料灌装机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7(3):94-96.

篇12

关键词:辽宁省;健康产业;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6]陈明山.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EB/OL].(2013-01-15).http://.

篇13

阿魏酸是桂皮酸的衍生物之一,有顺式和反式两种,顺式为黄色油状物,反式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物,一般系指反式体,相对分子质量194.19,熔点174℃。阿魏酸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水溶液中稳定性差,见光易分解,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酮,难溶于苯、石油醚,pH稳定性好。

2阿魏酸的功能

2.1抗氧化生命机体时刻都会遭受内源或外源性活性氧类的侵袭,从而诱发一系列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白内障等;同时,皮肤衰老、皱纹的产生以及色斑、老年斑的形成也与自由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抗氧化损伤净化自由基是防治这些疾病的关键[1]。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都有强烈的清除作用[2]。

阿魏酸不仅能猝灭自由基,而且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抑制产生自由基的酶,促进清除自由基的酶的产生。据报道,阿魏酸能大大增加谷胱甘肽转硫酶和醌还原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能与膜磷脂酰乙胺结合,保护膜脂不受自由基的侵袭[3]。

阿魏酸因其强氧化能力和能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的作用而受到化妆品行业青睐,但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阿魏酸在290~330nm附近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而在305~310nm的紫外线最容易诱发皮肤色斑。所以,阿魏酸可抑制皮肤衰老、减少色斑生成以及美白皮肤,从而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4]。

2.2抗血栓阿魏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凝集,并且能抑制羟色胺、血栓素样物质的释放和选择性地抑制血栓素合成酶活性,使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比率升高[5],因而它具有抗血栓作用。阿魏酸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抑制血栓素释放:①选择性地抑制血栓素合成酶;②与血栓素发生拮抗作用;③通过抑制磷脂酶A2(PLA2)阻止花生四烯酸游离,从而阻断TXA2等的生成[6]。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还与它能增加C-AMP水平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关。

2.3降血脂作用在高脂饲料中添加0.2%的阿魏酸饲喂大鼠4周,老鼠血清胆固醇含量比不加阿魏酸的低得多,说明阿魏酸能降低血脂水平。阿魏酸降脂的机理被认为是它能竞争性地抑制肝脏中羟戊酸-5-焦磷酸脱氢酶活性,即阿魏酸有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作用[7]。

2.4防治冠心病阿魏酸能降低心肌缺血和耗氧量[8],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导致冠心病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是脂质被自由基氧化。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与低密度脂蛋白生成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丙二醛-低密度脂蛋白,主要通过以下3个途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3]。

①丙二醛-低密度脂蛋白被单核细胞吞噬后,使细胞内胆固醇代谢发生障碍,造成胆固醇积累,形成泡沫细胞。②丙二醛-低密度脂蛋白使内皮细胞浆发生空泡变性,浆膜皱缩,导致细胞损坏和死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正常血管的抗血栓作用受到破坏,血小板在损伤处粘附、聚集并释放出胞浆中的活性物质,使血栓形成、内膜增厚、脂质浸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9]。③抑制前列环素产生,引起TXA2的升高。TXA2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壁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或做为Ca2+载体直接促进Ca2+内流和致密管系统的Ca2+释放,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局部血管收缩,加重内皮细胞损伤。而前列环素能起到扩张血管、限制血小板聚集和保护受损内皮细胞的作用。阿魏酸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和抗血栓作用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治疗冠心病[7,9,10,11]。

2.5抗菌消炎阿魏酸对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和艾滋病病毒都有显著抑制作用。

Hirabayashi等将老鼠巨嗜细胞RAW264.7用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发现采用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处理时,干扰素-γ的产生分别下降43%和56%,活体实验也发现同样趋势[11]。采用同一细胞系观察阿魏酸对RSV诱导产生的炎症蛋白一2的影响,发现阿魏酸能大大降低该蛋白的产生[12]。而阿魏酸及其衍生物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使它成为一种潜在的化学治疗剂[13~15]。阿魏酸对病毒的抑制机理还可能与它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关,因为该酶与一些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16]。

阿魏酸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广谱。现已发现,阿魏酸能抑制宋内氏志贺氏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绿脓杆菌等致病性细菌和11种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的繁殖[17~19]。阿魏酸对细菌N一乙酰转移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菌作用的主要原因[18,19]。

2.6抗突变和防癌作用最近,有关阿魏酸及其衍生物抑制结肠癌、直肠癌和舌癌的报道在增加。Kawabata等[20]采用偶氮甲烷(AOM)诱导F334鼠产生结肠癌,发现饲喂含有500mg/kg阿魏酸的异常病灶数下降27%。另有报道,阿魏酸的抗癌活性与其能激活解毒酶如谷胱甘肽转硫酶、醌还原酶的活性有关[21]。

除了以上介绍的功能外,阿魏酸还具有免疫调节[21]、提高活力、治疗男性不育[22]和清除亚硝酸盐等作用[23]。

3阿魏酸的制备方法

阿魏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从植物材料中提取获得。

3.1化学合成阿魏酸化学合成多以香兰醛和丙二酸为原料,以无水吡啶为溶剂,哌啶作催化剂,通过缩合反应获得。但该法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它获得的阿魏酸是顺式和反式阿魏酸的混合物,且反应时间较长(可长达3周),溶剂用量大,产率也很低[24]。

3.2从植物中提取可通过3条途径从植物中获得阿魏酸:①从阿魏酸与一些小分子的结合物中获得;②从植物细胞壁中获得;③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米糠中的醇提物中含有多种甾醇和萜类的阿魏酸酯,其中最典型的物质是γ-谷维素,它占米糠油的1.5%~2.8%。目前生产高纯度反式阿魏酸的工业化方法就是将谷维素在90~100℃温度下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解8h,而后用硫酸将pH值调至酸性以沉淀出阿魏酸。

植物细胞壁是阿魏酸的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碱和微生物产生的阿魏酸酯酶可将结合于细胞壁上的阿魏酸游离出来。一般认为,采用4%的氢氧化钠在通氮条件下常温反应24h可释放出细胞壁中的所有阿魏酸。由于碱解法耗时太长,该法过去仅限于分析细胞壁物质中的阿魏酸含量。最近,我们通过提高提取温度,并加入适合的保护剂,发现0.5%的氢氧化钠浓度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将麦麸中大部分阿魏酸游离出来[25],为碱解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

阿魏酸酯酶(EC3.1.1.1)是指能将阿魏酸甲酯、低聚糖阿魏酸酯和多糖阿魏酸酯中阿魏酸游离出来的一种酶[26]。真菌、细菌和酵母都能分泌阿魏酸酯酶。由于微生物在分泌阿魏酸酯酶的同时还分泌一些降解阿魏酸的酶系,目前采用微生物直接作用于细胞壁物质如蔗渣、麦麸等制备阿魏酸还未进入工业化生产水平,但在阿魏酸酯酶的研究上已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①筛选了一批能高效分泌阿魏酸酯酶的微生物;②对该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如酶的结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及影响酶稳定性的其它因素;③探讨了阿魏酸酯酶与一些多糖降解酶的协同作用;④探讨了微生物产酶的影响因素和酶的工业化分离方法。今后,如果能在优化微生物产酶工艺上开展更多的研究,即可推动酶法制备阿魏酸的工业化生产。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也是获得阿魏酸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些研究表明,对某些植物进行组织培养能使之产生较高产量的阿魏酸衍生物。如对糖甜菜、玉米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能获得水溶性的阿魏酸葡萄糖酯、阿魏酸蔗糖酯等[27],含量高者可达20.0μmol/g愈伤组织(干重)。采用筋骨草进行组织培养产生的阿魏酸量更高,达150mg/L培养液,且大部分为游离阿魏酸[28]。可见组织培养法也是生产天然反式阿魏酸的一条重要途径。

4阿魏酸的分析方法

4.1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精密度高。其流动系统文献报道多采用酸性系统,主要有甲醇-水-磷酸系统、甲醇-水-冰乙酸系统、甲醇-乙腈-水-冰乙酸系统等,适当调整甲醇用量,可使阿魏酸与杂质峰分离度符合要求。

4.2薄层扫描法薄层扫描法也是常用的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之一。该法快速、灵敏,但其灵敏度仍不够理想。

4.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其特点是简单、高效、快速、样品用量小、易自动化操作。

5阿魏酸的应用及展望

5.1医药品应用我国的某些中药材富含阿魏酸,如当归、川芎等,通常以阿魏酸作为有效成分来评价这些药材的优劣。现在已知阿魏酸及其衍生物有抗血栓形成、抗炎、止痛、抗紫外线辐射及抗自由基,以及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阿魏酸除了能有效降低人体血液粘度,清除血管壁血脂的沉积,促进血液微循环使皮肤得到滋养外,还能有效调节内分泌,降低皮肤色素的沉积,从而有助于皮肤抗衰老[29]。

5.2食品应用阿魏酸在我国保健品中的知名度首推深圳“太太口服液”,该产品标出的功效成分就是阿魏酸。一般情况下,阿魏酸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而得到使用的。如添加在面条、肉制品中等,可明显提高食品的品质。此外,如与V、Vc并用,则有较强的协同作用,抗氧化效果更好。

5.3化妆品应用阿魏酸能改善皮肤品质,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因其具有两大特点而被化妆品行业所青睐,一是在290~330nm附近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而305~315nm的紫外线最易诱发皮肤红斑。二是阿魏酸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并有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从而起到抑制皮肤老化、美白皮肤的效果[30]。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氧化损伤性疾病与抗氧化中药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16(2):60.

[2]ZhouenZ,SideY,WeizhenL,etal.Mechanismofreactionofnitrogendioxideradicalwithhydroxycinnamicacidderivatives:apulseradiolysisstudy[J].FreeRadicRes,1998,29:13.

[3]周慧君,杨积武.氧自由基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药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2):139.

[4]丁克祥.天然植物活性物阿魏酸[J].中国化妆品(专业版),2003,20:76.

[5]欧仕益,包惠燕.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1,24(3):220.

[6]黄丰阳,徐秋萍.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血小板作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28.

[7]张明发.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0,21(1):41.

[8]张明发,沈雅琴.咖啡酸和阿魏酸的抗缺氧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1994,9(3):118.

[9]黄伟毅,陈素云,邱幸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98,14(5):58.

[10]Kamal-EldinA,FrankJ,RazdanA,etalEffectsofdietaryphenoliccompoundsontocopherol.cholesterol,andfattyacidsinrats[J].Lipids,2000:35.

[11]SakaiS.Inhibitoryeffectofferulicacidandisofenulicacidontheproductionof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2inresponseto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infectioninRAW264.7cells[J].MediatorsInflamm,1999,8(3):173.

[12]HirabayashiT,OchiaiH,SakaiS,etal.Inhibitoryeffectofferulicacidandisoferulicacidonmurineinterleukin-8productioninresponsetoinfluenzainfectionsinvitroandinvivo[J].PlantaMed1995,61:221.

[13]EdeasM,KhalfounY,LaziziY,VergnesL,LabidalleS,PostaireE,LindenbaumA.EffectoftheliposolubilityoffreeradicalscavengersontheproductionofantigenP24fromaHIVinfectedmonocyticcellline]CRSeancesSocBiolFil.1995,189(3):367.

[14]NakashimaH,MurakamiT,YamamotoN,NaoeT,KawazoeY,KonnoK,SakagamiH.Lignifiedmaterialsasmedicinalresources.V.Anti-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ctivityofsomesyntheticlignins[J].ChemPharmBull(Tokyo).1992,40(8):2102.

[15]IchimuraT,OtakeT,MoriH,MaruyamaS.HIV-1proteaseinhibitionandanti-HIVeffectofnaturalandsyntheticwater-solublelignin-likesubstances[J].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9,63(12):2202.

[16]Chan.WSeta1.AnticancerRes,1995,l5(3):703.ChanWS,WenPC,ChiangHC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ofcaffeicacidanaloguesonxanthineoxidaseinhibition[J].AnticancerRes.1995;15:703.

[17]Tsou,M.F.;Hung,C.F.;Lu,H.F.;Wu,L.T.;Chang,S.H.;Chang,H.L.;Chen,G.W.;Chung,J.G.,Effectsofcaffeicacid,chlorogenicacidandferulicacidongrowthandar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activityinShigellasonnei(groupD)[J].Microbios2000,101,(398),37.

[18]LoHH,ChungJGTheeffectsofplantphenolics,caffeicacid,chlorogenicacidandferulicacidinhumangastrointestinalmicroflora[J].AnticancerRes1999;19:133.

篇14

CCR:外资品牌通常容易忽视中国市场一线,从而造成闭门造车的后果。法国丽莱丽娜应该说走的是“法国品质,中国销售”的路线,请问丽莱丽娜是如何打开中国市场,树立品牌文化的?

童小姐:要想让一个国外运作35年的品牌成功进驻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现有中国市场状况与消费特点,有效结合本土化妆品消费者的习惯与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本土化妆品的品牌销售模式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差异化的企业营销管理战略以及创新的渠道策略将会是占有市场,建立和维护品牌的重要销售模式之一。因此,法国丽莱丽娜的品牌销售取代传统的产品营销管理,将营销管理的重心放到品牌上,注重品牌价值的增加和品牌资产的累积是我们在打开中国市场,树立品牌文化,延续“法国品质,中国销售”这一路线的必经之路。

CCR:作为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丽莱丽娜在不断成功的背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的?

童小姐:法国丽莱丽娜虽然拥有了在国外运作35年的经验,但其作为新进入中国的化妆品品牌,在初期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深知若要立足中国市场,推广产品成功,首先要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或服务。在化妆品行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立足创新,在运作过程中营造差异化优势,实现业务、产品和价格的优化组合,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推出独具特色的单品,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寻求新的“顾客”增长点。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国内现有的化妆品企业,其产品结构大多比较普通,而法国丽莱丽娜(中国)运营总部将目光锁定在亚洲女性最需求解决的美白、淡斑、抗衰这排名前三大的护肤需求上。在产品方面,我们结合了国际领先的美白、抗衰研究成果,将天然草本植物精华与卡罗维瓦里泉水完美结合。在服务方面,我们本着专家服务的理念,掌握最全面的美容专业知识、技能与资讯的优秀讲师团,为美容院的营销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CCR:公司的明星产品是什么?它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何不同,其特点、产品定位又是什么?

童小姐:公司主要有两大明星产品,一是专业品牌丽莱丽娜,二是奢侈品品牌丽娜・1986鱼子卵精华皇室极品尊贵系列。

专业品牌丽莱丽娜源自法国纯正血统,运用欧系独创的最新研发成果,专为亚洲女性贴肤研制。产品将女性皮肤进行细分化:根据不同的斑型,细分化选配美白、淡斑、祛斑产品;根据不同皮肤性质、类型,精准化的提供最适合的调理美白、淡斑套装;根据斑的深浅、轻重,调节使用用量;根据各种内在机体问题引起的皮肤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内部调理,通过各款身体调理套装及顶级口服精油的配合使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调外治。正是由于丽莱丽娜专业个性化的路线,使得其与市场上同质化产品区别开来。同时,天然草本精华的运用,以及卡罗维瓦里泉水的渗透,使有效治疗与高效保养完美结合,令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有效、持久。

而丽娜・1986鱼子卵精华皇室极品尊贵系列则属于密集型深度抗衰奢侈产品。它含有专项专利特色成分皇室特供品鱼子卵精华,并运用三重纳米包裹体尖端技术,将功效成分送达作用部位。同时,六胜肽(肉毒杆菌模拟因子)、辅酶Q10以及骨胶原纤维蛋白三大核心抗衰成分真正实现了通过不同抗衰成分及其不同抗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肌肤抗衰问题。而且所有抗衰成分均经过临床功效测试,保证产品持续有效,安全稳定。高科技核心技术,以及多途径抗衰老是产品的最大特点。

CCR:针对明星产品,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又是怎样的呢?

童小姐:公司为丽莱丽娜的成长制定了“一五”计划。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为市场框架构建年,这此期间我们将用全新的营销创意、全力的市场投入、全面的专家队伍、全方位的抢占大陆中高端市场,围点圈圆,辐射全国。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打造基础品牌年,这一年我们将在完善品牌基础的同时,完善产品品系,强化品牌概念,提升品牌文化,升华品牌内涵,突出品牌特色,让品牌深入人心。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为全国营销扩张年,我们将全面提高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提升市场专家服务架构,打造强势高端渠道建设,深化高端市场挖掘管理,完成中国市场品牌营销架构。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为教育营销服务年,我们将利用中高端渠道优势,打造综合教育营销服务模式,强化终端培训、教育终端、培训终端;深化拓展高端市场,打造具备高战斗力、强执行力的综合专家服务团队,营造品牌教育营销和专家服务对接的影响力;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为打造品牌诚信年,我们将全面保证产品质量,稳固市场渠道管理,加强品牌教育营销,提升专家团队服务,使企业和品牌初步迈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战略高度。

CCR:做好终端产品,除了要有好产品、好渠道外,还要有好服务。贵公司是如何做好终端品牌运营的?

童小姐:任何产业,营销要做得好,就要把人、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良好的顾客服务水准和美容教育系统,要求细腻、再细腻一些的增值服务才可以。所以如何做好终端品牌运营教育就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市场,真正落实“终端为王”的营销理念,及时整合优势资源,丽莱丽娜吸纳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组建了四大专家团队,从而提高了营销工作绩效和终端服务质量,积累了丰富的“服务营销”经验,自主开发了通过为终端客户提供完善的营销服务而同时保证厂家、商、加盟店三方共赢的创新营销模式―3Z无忧创富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终端为王”的营销理念。

所谓3Z,即3个“零”,指:零库存、零、零营销。零库存――丽娜1986品牌直接面对终端销售,无需库存,包会包销,事后结款;零――丽莱丽娜品牌商签约后,法国丽莱丽娜(中国)运营总部提供主动招商支持,为客户策划实施拓展客户方案、招商活动、协助谈单,分担费用。零营销一为客户量身定做市场开发方案与计划,全保姆式实施,令客户省心省力,大幅节约营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