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预习;实验考试;实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7-02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运用基本仪器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如何才能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没有真正做过实验,一些高中实验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的,学生没有实验基础;二是许多学生不会看书,因为高中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够;三是学生本身不重视实验,由于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只看理论成绩,不考核实验操作能力,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因材施教,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验课前考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实验预习效果

只有做好预习,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实验课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针对学生不会看书,我们在课前讲授阶段,出1~2道题进行考试。考试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试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比如,在做溶液的配制时,我们会考如何配制100ml 6M NaOH溶液?因为配制方法在书的下角标已说明,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却没注意。在做气体密度法测定CO2分子量时,我们会考本次实验最少需要称量几次?在做硫酸亚铁铵制备时,我们会考减压过滤时滤纸剪多大合适?在做气体摩尔常数测定时,我们会考气体常数R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等等。因为一些学生在预习时不注意细节问题,虽然考试题非常简单,却答不对,得分很低甚至零分。考虑到学生总是得分很低,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会偶尔考书上的预习题,学生一般都能答对,进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做锡、铅、锑、铋时,我们会考设计分析铅丹(Pb3O4)组成的实验方法。这样做,虽然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越来越重视预习,效果也越来越好(见统计表)。有些学生采取集体预习的方式,互相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实验原理、过程、影响因素。通过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深刻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讲授过程中,针对学生没有实验基础,基本操作我们都是采取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在做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时,我们把蒸发皿放在水浴锅(烧杯)上,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水浴加热蒸发浓缩是怎么回事。在讲减压过滤时,启发学生为什么滤纸要比布什漏斗的内径小。用酒精洗涤晶体时为什么要关闭真空泵?时刻提醒学生不断思考。我们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要用你的大脑去做实验。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们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要从划火柴教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因学时有限,没有开设玻璃工实验,我们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玻璃工,使他们多掌握一些实验技巧。一些实验,存在个别药品短缺,我们也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实验进行下去。比如,在做验证PCl5水解产物实验时,实验室没有PCl5,我们就让学生用5滴盐酸1滴磷酸混合物来代替PCl5水解产物,保证了实验的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对设计实验我们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在做氯化铵制备时,学生可以用加热法、冷却法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经过我们耐心地指导,学生的进步非常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我们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除第一周实验数据没有量化要求外,其余实验数据都有误差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真实的记录实验结果,并一再告诫学生:你的实验数据做坏了没有关系,找出原因,重做,老师也会一直陪着你,但绝对不允许更改实验数据。事实上,不管学生做实验做得多晚,我们都毫无怨言地进行指导监督,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在实验室处理完毕并登记,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四、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即要反映实验结果又要求真实性。由于是大一的学生,学生没有写过实验报告,尽管我们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已经讲授了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但是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及时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最初几周,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问题,随着实验的进行缺点和错误越来越少。(见统计表)这种方法对教师来说很麻烦,但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

五、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以前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三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现在实验课成绩是根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四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样就更加客观和公平了。

多年的实验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对于大一的学生,教师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他们就会以最大的进步来回报你,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高敬群,张向东,邓敏,王建平,齐立权.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化学教育,2001,(1).

篇2

【关键词】火电厂 在线化学仪表 测量误差 控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标准要求也变得日益严格,电力正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厂效率的高低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而火电厂是电厂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由于该方面研究层面的不断加深,火电厂发电机的性能也变得愈发优化,对其品质的要求标准也越发严格,先前的人工测量方法已远远不能达到电厂所规定的要求。因而现在在线化学仪表承担起该项职责,这种仪表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及时对品质进行监控,而且效率高、耗资少,但唯一不足的是其测量的准确性却是困扰电厂的一大难题。

1 在线化学仪表及其组成

在线化学仪表指的是应用在火力发电厂生产中起化学监督作用的在线工业流程式成分分析仪表。在电力行业上,为了与电测仪表和热工仪表相区分而将其称作化学分析表,也叫做在线化学仪表。在线化学监测装置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下几个:一是高温高压取样架:它的功能是一次冷却后所取的水汽样品,继而将样品送达监测取样装置中。二是手工取样盘:它的作用是与手工取样比对分析,保证在线化学仪表的准确运转。三是仪表盘:它位于在线仪表测量与分析部位。四是样水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保护系统:它的职责是二次冷却并稳定所取水样的温度与流量,确保仪表的测量条件。五是计算机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的输出以及操控监控装置。

2 在线化学仪表测量误差原文分析及其造成的影响

2.1 误差原因分析

火电厂热力设备对水汽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很多在线化学仪表的检测相接近,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在线化学仪表受到外界的一点影响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这就必然对在线化学仪表的工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检测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水汽品质,还要将测量系统自身所产生的影响、相关设备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其中,像水汽压力大小、设备管道的材质、地面、环境温度等等。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将可能出现的所有对在线化学仪表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考虑进去,经过仔细计算后方可得出结论。此外,样品选取的好坏、在线化学仪表自身性能的差异、运行环境不一致等因素也是导致误差出现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2.2 误差造成的影响

2.2.1 误差对机器的安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汽水质偏差在机器中会对许多细微之处造成影响,可能会出现水冷壁氢脆、腐蚀疲劳损坏等现象;可能会使得省煤器的局部部位被腐蚀;也可能对U形弯头、管与管的支架处造成腐蚀,更有甚者会对过热器的主要部件造成腐蚀现象。这些部位一旦出现裂缝会导致电厂出现严重的损失,腐蚀原因多半是由于水汽PH偏高引起的。

2.2.2 误差使得资源无故浪费现象严重

在线化学仪表检测水汽质量的准确性低会对化学监督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就算在线化学仪表在检测的时候结果显示正常,但是水汽系统的被腐蚀现象仍旧会很严重,问题在于在线化学仪表检测的精确性不高。这种问题就如同我们人体的慢性疾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觉没有什么异样情况发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慢性疾病很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很可怕的现象发生,在线化学仪表的误差现象比机器零件的损坏现象后果更为严重。

3 提高火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测量准确性的途径

3.1 科学选择测点位置

对于测量点的选取必须做到合理,而且必须具备代表性,水样的选择要有实时性,对于盘柜的安装位置要合理,以方便后期仪器的维护和检修。仪器的排污系统一定要保证顺畅无比,通常来说,我们是采用开口漏斗来进行排污的。仪器设备的安装接地性要符合要求,即仪表的传感器和变送器都要有正确且良好的接地性。取样系统的管路安装的严密性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而对于水样的过滤和杂污的排除都是要注意的问题,水样的流量和压力的控制必须符合制造厂商的基本要求。管路中的溢流杯和管路都要进行定期清洗。恒温装置和超温装置都要保证正常工作。通常,水温应控制在24-26度之间。

3.2 配备在线仪表校验的装置并建立相关实验室

缺少标准化的化学仪表准确度的测量是仪器校验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化学仪器中所存在的误差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消除,将电厂中水汽系统的化学指标的准确率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对于新投入生产的机组化学仪器的验收,应当进行在线合格性检验。

3.3 选用恰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按照当前我们所使用的DL/T677-2009 的《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中对在线化学仪表的检验方法的明确规定,要求对在线pH 表、在线导电率表、在线溶解氧表以及在线钠表等在线化学仪表的在线检验标准。假设我们依据该规定对在线化学仪表进行检测的话,就可以将先前所有的干扰因素全部检测出来,像二次仪表误差以及纯水干扰因素等,而且还可以确切地将水汽品质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厂运行具有高效性与稳定性。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先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比如北京市中考题里面有一道题目给出五种物质、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要求根据图表来进行未知物质的猜测(如下图)。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比如下题给出五种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里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原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三种方式,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第一是要阅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便是寻找突破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进行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正确推断。这便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最后一步是验证答案。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纺织化学;课程教学;可行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43-01

纺织化学是一门工科院校纺织工程类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在纺织工程学与化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前提和条件下形成的新型学科。纺织化学在纺织科学中应用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原理,所以它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复杂,重点和难点知识比较多,再加上纺织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现阶段纺织化学课程教学中最适用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解决纺织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活动,学生在进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内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角色转为督促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部或者部分进行学习行为的组织和安排,并围绕项目中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中思考和自主解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手段。

(二)纺织化学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原因

1.课程的自身需求

“纺织化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根据有机物的分类进行章节划分,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应用这一固定流程来分节介绍。这种内容组织方式使各章节中的知识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和纺织专业的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纺织化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课程知识点的断层。

由于项目教学法所设置的“项目”一般都包括多门课程或者一门课程中多个方面的知识,大大加强了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为了完成项目,而自主探究化学学科与纺织专业应用之间的相通点,从而提高了纺织化学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在纺织专业上的化学技能。

2.社会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的纺织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明显不符合社会实际的技能需要,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了与纺织专业相关的化学原理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的纺织生产中,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能为社会培养符合其真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很多学生由于纺织化学的“不实用”,参与这种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

项目教学法由于其自身具备较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能通过在任务的布置中联系实际生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更具时代性的任务目标,学生通过目标完成的过程不仅学到了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纺织化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将被动学习知识转为主动接受技能,提高了纺织专业学生对社会的适用性。

二、“纺织化学”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例及影响

(一)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

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的项目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物质,是一种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学习和教学项目,鉴于纺织专业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熟识有机化学,比如原先合成纤维中涤纶的合成项目,主要包括氢键、共价键、分子间力和分子极性等内容,将所有与合成纤维中的涤纶有关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集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实现与专业的联系。

在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的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不用对化学物质的结构进行逐个分析,具有比较直观的内容,针对性比较强,实现了与专业的直接挂钩,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化学物质与专业课的联系和应用过程,促进化学与纺织专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纺织专业中进行化学物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打破传统的在化学内容学习中插入专业内容的生硬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纺织化学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此外,这种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相关教师的积极性。

(二)掌握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

学习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来源的项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在纺织中的实际应用技能,包括纺织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的合成原料、反应温度和反应催化剂等等,比如将纺织中的各种染料和纤维等为任务目标,了解涤纶的发现、发展以及生产情况和合成涤纶的原料及方法,学习涤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纺织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在讲解各个化学物质时,才顺带对其合成做些讲解,不符合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通过掌握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项目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对化学物质的认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化学物质的合成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技能,完成纺织化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为纺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应用于纺织中的化学工艺

改进应用于纺织中的化学工艺的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物质在纺织中的应用技能,并且熟悉不同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化学变化对纺织产品的影响,所以是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项目,比如由于涤纶具有较低的吸湿性,所以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解决涤纶吸湿性的项目任务目标,学生通过对涤纶性质和结构的分析,明确影响其吸湿性的因素并制定适合的改善方式,实现提高其吸湿性能的目标。

通过对这种项目的学习和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纺织化学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并在将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到专业研究的过程中巩固了化学和专业基础,促进了学生对纺织市场的了解,通过掌握纺织专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化学基础水平及其在纺织专业方面的适用技能,形成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

结语:

在纺织化学的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改变当前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不高、课程内容不能真正适用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形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性,因此,纺织专业的教师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广泛应用到纺织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纺织化学理论和技术的掌握,并且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纺织生产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增强其在未来岗位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春花.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尝试[J].纺织教育,2010(1)

[2] 孙宏.纺织品CAD课程项目教学法探讨[J].纺织教育,2010(1)

[3] 贾格维.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J].纺织教育,2011(6)

[4] 赵勤. 纺织化学教学探讨[J]. 科技信息,2011(02)

[5] 吴惠英.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纺织专业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11)

篇5

    攻克“身边的化学物质”

    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是令学生们颇为苦恼的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知识点繁多、出题角度冗杂。

    办法:同学们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解题技巧,从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点——线——面这个网络的深入理解。因为物质的变化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攻克“物质构成的奥秘”

    难题:不同于第一部分,物质构成这部分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的抽象性。由于平时所接触与学习的都是具体的物质,在接受领域里已被动地形成一个具体的思维定势。

    这部分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用更形象的方式帮助思考、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形成“深—浅—深”的接受过程,即:深入抽象的知识,简单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办法:实验不失为促进这种思维转化的好方式。

    攻克“物质的化学变化”

    难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复习的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如“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办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另外一大考点是计算题,在处理这类试题时,要遵循上面所讲的原则,按部就班进行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中的应用与这类题的思考方式、解题办法:在参透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后,再分析、解答完成这类问题。

    攻克“化学与社会发展”

    难题:2006年的高考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基本思路。而后两条与这一部分的联系十分密切。同时,这要求同学们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注意从科学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

    办法:解决这部分试题的关键在于要从生活中认识化学,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一般而言,可以从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出发。例如今年沈阳的头等大事——世园会,这里可以从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进行考查。

    但是无论出什么类型题、从哪个知识点出题,都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知识及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考查,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从生活的角度思考,这类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攻克“科学探究与实验”

    难题:这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设置点。该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能通过给定的情景,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得到资料,并进一步反思与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篇6

关键词:观念构建;化学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各种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并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以观念构建为本的化学教学就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在学生化学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乎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学界普遍认为一个良好的高中阶段化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了解熟知各种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能够建立起一种观念构建的思想,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对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构建阶段的高中生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但是,当今国内的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高中阶段的化学具有大量的知识、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由于知识信息量的巨大,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更加关注那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用大量的记忆和习题加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忽视了化学观念的构建问题,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反而不会用化学的思想去考虑,这就显得有些“舍本逐末”,曲解了化学教育的本质。

二、观念构建为本的化学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化学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但这仅仅都是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化学观念不是大量化学知识的堆积,也不是化学知识之间的随意组合,它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之后,加以总结就会发现在各种化学反应现象的背后都存在一些不变的思想观念,当学生能理解这些思想观念时,也就能熟练地运用化学思维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经历以上内容层层递进的化学学习之后,学生就会对化学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初步构建出“化学元素观”“化学粒子观”“化学物质分类观”等等基本的化学观念。这些虽说是些简单的观念,但是却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基本化学观念的构建标志着学生化学思维方式的初步形成。

三、化学教学中的具体知识和观念性知识

从知识的分层来看科学知识可以分为两类:“观念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在知识的分层图中可以看出,“观念性知识”处于整个知识结构分层的基础层,在其基础上又有由“过程方法知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原理知识”构成的“具体性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具体知识就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各种化学分子、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化学概念,这些信息量巨大的具体化学知识构成了宏观可见的化学知识体系,但是“观念性知识”在化学中却是比较抽象的,它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所获得的对于化学学科的宏观性的认识和理解,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局限于既有的知识。化学观念的构建既是在不断地学习化学具体性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更能反作用于化学具体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

四、观念构建化学教学法

观念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运用的重点在于化学观念的构建,而化学观念构建的基础就是以大量的具体性化学知识支撑起来的。也可以说化学观念就是具体的化学知识的载体和工具。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要时刻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那就是在熟练掌握各种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总结概括,对观念性知识不断地提炼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构建出一个明确的化学学科观念。

1.化学研究的尺度和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研究也日新月异地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化学研究怎么发展,化学物质的层次却没有变化,仍然是那几个固定的维度。粒子方面: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分子等等。化学物质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同时也可以根据其结构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分散系主要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三种。

物质在化学分类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也就决定了这种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基本单位和其他物质是不同的。例如,构成原子的基本单位就是原子核和电子,而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则是原子,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以上问题。再如,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区别就在于各种液体中溶质颗粒的大小。

2.化学物质组成单位及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化学物质由不同的组成单位组成,各个组成单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解释化学反应形成的作用原理。

现代化学主要是通过研究微观来解释宏观,通过对分子、分子层等化学组成结构形式来解释物质的化学属性,通过对物质化学属性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原理,最终对该化学物质得出一个科学的认识。

3.化学中的系统

在化学中尽管化学物质的存在种类和存在形式是千百万化的,但从化学物质最近基本的组成元素来说,目前自然界存在的化学元素仅有一百多种,而化学物质的内部结构基本上都有比较统一的粒子基本结构,从这些来看,化学现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整个化学系统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把以上的化学观念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化学最基本的观念的构建,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化学具体知识时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化学观念就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教授新课程或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时,也就更容易开展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能够展开良好的高中化学教学就必须要有一套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突破性地解决了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中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的问题,通过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起基本的化学观念,使得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化学知识时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具体的化学知识,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各种化学观念,也使得学生自身的化学观念不断地增强。

参考文献:

[1]高瑞.浅谈当前环境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2010(6).

[2]刘玉祥.新形势下实施化学教学新方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篇7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学习目标

化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学---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周围,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至分子、原子,大至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充满了化学物质,也可以说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可见,化学是多么的重要!

说到化学离不开的是“元素”.可以说宇宙中任何一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元素也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就有组成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多数元素,虽然还有很多未知,未发现,需要我们这代人去进一步的探索.

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列好框架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状态.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原子序数的含义,知道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②掌握并把握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自主学习

①周期表的排布;②周期;③族;④相互关系.

三、合作探究

①理解记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②各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与0族原子序数;③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比大小定周期;求差定族数;④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⑤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

图1 四、典例精析

如,原子序数为 z 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4z (B) 4z+10 (C) 4z+5 (D) 4z+14

解析: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C和R 或 R与D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8、18、32,即 C、D原子序数之和存在三种情况:2z、2z+10或2z+14,而A、B原子序数之和为2z.

答案:(C)

教师引导学生做题的同时又多方面的、深入的了解并巩固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课下给学生留下一些习题更一步的巩固这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评价. 整体在课堂中通过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知识内容的梳理,同时也对必要的知识点加以必要的阐释.通过典例精析对代表性例题讲练,提高其解答能力,也对学生常出现的疑难问题作了必要的讲解和辨析.最后可以精选适量的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检测,科学的学习,并在其中自我评价,为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要多讲述化学的发展及其领域.一切化学物质的发展、形成都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形成新化学物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但是这个新物质的生成,是在原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有一种守恒叫做元素守恒,这个所谓的元素就是组成原物质的元素,化学变化只有物质的变化,并没有元素的变化,元素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单位,其本质上不发生变化!

化学,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的科学技术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生物学中也体现了化学的奇妙.在人体内也时时刻刻的发生着化学反应,我们体内的化学元素,对我们的生命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也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在我们体内,含有大量的碳、氢、氧、氮、磷……是这些元素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才使得我们的生命可以延续!就拿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来说,一切的运动,做功都需要消耗能量,但是这些能量从何而来呢,化学反应.通过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ATP和ADP的相互转换来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当然ADP向ATP的转换需要吸收能量,这些能量就来自我们日常的一日三餐,通过食物来提供能量.这些食物转化为能量也需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化学反应.

化学,涉及最多的还是我们的生活.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初中我们就开始接触化学,学习化学,再到高中,我们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的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如,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用自然界的一些树叶,动物的皮毛等来做衣服.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衣服也就慢慢的用化学物质合成的一种材料来制作.这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衣服……

篇8

化学在初中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初中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化学知识的掌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相关化学知识认知结构没有有效构建,由于化学在初中阶段需要经过毕业水平测试,需要参加中考,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和掌握.认知结构构建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即实现对相关知识网络的有效重组,进一步梳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二、情景营造,实现化学复习的有效氛围

化学的复习需要有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学生需要有整块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需要构建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氛围,这就是需要情景式教学来营造.例如:在苏科版初中化学的教材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有着自己的不同颜色.教师可以将整个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化学物质颜色的内容都梳理出来,这种系统化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构建学生对化学物质颜色的有效记忆,达到最终的认识结构构建的目的.然而这一部分的复习需要情景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在进行化学物质颜色的梳理和总结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红色、绿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方框,当提出一个化学物质之后,让学生说出其颜色属性,然后将其投入相同颜色的方框里,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形象、具体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对初中化学物质颜色认知结构的构建.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的,就将它们放置在红色的方框之中.这种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学生心理上更加接受这一部分认知结构构建,达到最终的化学复习目的.

三、构建概念图,梳理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概念图,就是将一系统相互关联的化学知识点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厘清初中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是我们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对化学知识点认识结构的构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复习之中.例如,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这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如,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气体收集的方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肥料有哪些,可燃气体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初中化学复习的时候认真梳理,学生需要仔细掌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比较细、比较杂,教师需要进一步构建这些知识之间的概念图,不断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这些知识点都与“三”有关.初中阶段化学方式收集气体的方式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氮、磷、钾,也是三种,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可燃气体还是三种,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另外还有很多初中知识点与“三”有着联系,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概念网络图,实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构建出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复习掌握相关的初中化学常识.

四、引导学生思考,延伸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之中,对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也是同理,需要进一步引入学生对化学复习过程的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达到复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复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使用探究性的复习方式,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经过积极地思考,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认识才能实现更好的延伸.比如,有这么一题: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 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 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1)催化作用;0.96.

(2)设该双氧水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96 g

68x=320.96 g,x=2.04 g.

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4 g68 g×100%=3%.

答: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解题思路

一、从高考命题角度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当中,作为选修部分,通常只会出现一道有机化学推断题,且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固定,包括以下几点:①有机反应类型的名称;②有机物结构当中的官能团及官能团名称;③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定或者对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进行书写;④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述知识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因此,要正确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羟基、醛基和羧基等重点的官能团入手,掌握基本结构和性质关系,并从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质引申出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从性质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团的引入、保护和移除,以及碳链增减知识,等等,从而利用这些综合知识对有机合成进行合理分析和正确认识,达到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二、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一)推断题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的各类烃,以及各类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地结合类似原理对上述知识进行应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团的运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和属性。再次通过以上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最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合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区分、鉴别、提炼和推理未知化学物质的结构,综合各种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相应化学结构简式的生成物。

(二)推断题考点透视

有机框图题是高考的常考题目,一般情况下占理科综合试卷的14-15分,判断反应类型的试题占3分;写出指定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名称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学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答出起始反应化学物的分子或者结构简式占3分;答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占3-4分。有机化学物质的推断题通常有下面几种类型:①由分子结构推断化学有机物;②由化学性质推断化学有机物;③由化学实验推断化学有机物;④运用计算推断化学有机物。

(三)推断题解题策略分析

化学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思路分为顺延推导法、逆向递推和论证猜测法。顺延推导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顺序或层次为解题突破口,运用正向思维层层递进式分析推导,逐步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将最后的化学物质作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导,最后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是化学有机合成推断题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论证猜测法是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大胆做出假设,然后运用归纳、猜测、选择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假设区间,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得分,有必要将化学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和难点类型归纳总结出来。以醇为例,类型一通常为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这一类型的辨析过程中应注意如果B仍然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试剂反应,则说明B一定是醛,而A则为伯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为仲醇。类型二是消去反应,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饱和碳碳双键或者三键,消去一个羟基可以引入一个不饱和碳碳双键,消去两个羟基可以引入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引入一个碳碳三键。类型三是酯化反应,生成物常见为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这种类型中应当注意α―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三、推断题中常见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机推断题时,需准确把握解题着眼点,根据有机物性质对官能团进行推断,由于有机物的官能团通常具备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因此这些信息均能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发生银镜反应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则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就一定是卤代烃或者醇。在解题过程中,反应条件也常作为解题突破口,如“光照”则发生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则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可以是物质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是醇发生消去反应。还可根据相关数据对官能团的数量进行推断,例如:每1mol氢气的产生即对应2mol羟基,每2mol银的生成则对应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学产物对官能团的位置进行推断,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为羧酸或者醛的羟基一定处于链端,而能被氧化为酮的羟基则一定处于碳链中间,无法被氧化的羟基碳上一定没有氢原子存在,这些知识均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对理清解题思路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正确解有机推断题。综上所述,在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过程当中,需重视审题环节和分析题意环节,以反应物定量变化、官能团变化结合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题眼”作为突破口,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信息,理清解题思路,通过合理的推理演算实现解题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庆涛,徐以杰.有机推断题专项突破[J].新高考:理化生,2012,(4):26-29.

[2]陈禧音.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思路[J].大科技,2015,(16):29-30.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问题;策略

一、分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和教学重点把握不准

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教学知识重点有些改变,教师对新教材的了解不够完善,教学的重点把握的不太准确,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思维混乱,对酸碱盐知识的区分点不明确,很容易记混。学生只理解表面知识,并不清楚各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生不同反应的条件、温度及特点梳理不清,让学生越听越糊涂。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甚至息息相关,常见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一旦教学变得空泛,脱离了生活实际,这些化学知识便成为枯燥的知识点,无法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也会变得失去吸引力,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学生缺乏实验训练

化学反应要通过实验才能明显的感知出来,但是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因为是很平常的反应,反而容易忽略实验教学。不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亲自观察,只借助教师的讲解,很难对酸碱盐知识理解透彻。缺乏实验课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对酸碱盐具体的反应变化没有直观的印象,很容易混淆知识点。

二、有效解决酸碱盐教学问题的策略

面对上述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为了更好的实现酸碱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记忆这些物质的特性和化学变化,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出调整。

1.总结归纳酸碱盐知识特性,把握教学重点

要想理清酸碱盐各物质的特性,离不开对教材知识的挖掘总结,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重点知识,对各物质特性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对学习酸碱盐知识的目的要明确,才能引导学生合理的记忆掌握知识点。教师分别归纳总结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跟金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总结酸碱之间中和反应以及物质的变化,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标记清楚,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记忆,对于特殊的物质变化,尤其提醒学生注意,盐与盐之间的反应变化都按类别归纳,方便学生明确掌握。特殊的反应也要特殊记忆,这样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才能有清晰的条理,不容易弄混。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通性也要理解清楚,便于学生复习,在老师深究教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充分了解酸碱盐知识。

2.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授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利用酸碱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出一定的化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看似复杂的化学反应。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碱NaOH、小苏打的用途以及常见化学反应,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还便于学生回家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介绍酸碱盐在化工、纺织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碳酸钠在玻璃、洗涤剂、造纸等行业的广泛应用等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酸碱盐变化,如何去除水垢、如何清除铁制品的锈迹,让学生自己利用酸碱盐的特性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还有观察化学反应后试剂颜色的变化,了解人体中常见的酸碱变化,让化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化学现象的好习惯,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通过必要的实验,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物质特性通过实验可以很直观的区分,所以在学习初中化学时,一定不能忽略实验课的作用。教学时除了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还有必要借助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区分实验现象,理解酸碱盐的物质特性,直观的感知和观察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变化,加深学习的印象。化学微观的离子反应通过实验观察,变得很形象,通过感知形成化学思维。教师带学生观察酸碱盐物质的实验样品,学会通过颜色、气味、形状等各自的特点来分辨,吸引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奇妙与乐趣。通过PH试纸的测定判断酸碱盐物质的分类。通过实验,让学生实地体验感受酸碱盐的特性,帮助学生构建酸碱盐知识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加深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认识,帮助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效果。实验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教师在传授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步骤的时候,对实验应注意的关键点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同时在实验课上可引入一些趣味实验,特殊的鉴定试验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酸碱盐知识,需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盐之间的化学变化,了解这些相关物质之间的反应变化和化学性质。酸性物质和金属之间的反应,酸性物质与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碱性物质与金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都要区分清楚,并能熟练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有理清这样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总结方法和规律,真正的将酸碱盐知识活学活用,不用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各种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明白了反应原理,学习化学自然会变得轻松,酸碱盐教学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知识涵盖范围比较广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确实很多,对于容易出现的误区,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借助习题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真正融会贯通,并能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性质有关,还与反应的温度、浓度等多种条件相关,并不能一概而论,要善于分析物质特性。对于浓盐酸、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两种物质打开瓶口时的变化,用水稀释后状态如何,有什么样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样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区别就很明确,浓盐酸瓶口有白雾,浓硫酸吸水性很强,稀释后产能大量的热,对于两种化学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差异就有了深刻了解。同类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断硫酸与金属之间的反应以及盐酸与金属物质的反应,对于物质的个性之处,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通过积极自主的思考与探索,逐渐将酸碱盐的知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总结和强化关键点的区别和差异,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化学思维。

三、结语

要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酸碱盐的知识和初中化学的重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并提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归纳知识重点,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中。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教材,构架合理的知识框架,合理借助化学相关实验,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特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意义解决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春香.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刍议[J].新余学院学报,2012,(03):145-147.

篇11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但复习课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经常感觉复习课难上,复习课既不象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象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的重任。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有效的复习是关键,针对化学学科特点,下面就中考化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复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1.切实搞好“抓双基、抓落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教学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如何落实教学常规中的分层教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复习中不搞好分层教学,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分层教学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在平时化学教学别注意对他们的规范化要求、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易错的仪器名称等。对能力较高的学生比较注重综合实验和综合计算能力的提升,在复习过程中收到显著的效果。一轮复习一般按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梳理,而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约占60%以上,所以必须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课堂上复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知识网络,但大多数学生对知识还处在半理解状态,容易遗忘,因此自己必须再加以巩固;同时要整理出第一轮复习时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如审题不严谨、答题不规范、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在后阶段复习时要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时首先寻找出一轮复习中的薄弱之处,其主要方式是把第一轮复习中做过的试题拿出来,对那些做错或不清楚的题目重新梳理,尽量题题清;然后对所有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并通过全真模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寻找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采用纵向联系与横向对比相结合,提高记忆效率,以点带面减少遗忘。纵向联系就是以某物质(如O2或Fe,CO2)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到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识链;横向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以优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还要重视物质的简单分类,通过具体物质(如铁、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以点带面归纳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五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到除杂、鉴别、推断和转化等方面,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注重物质的推断、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择和连接等问题的考查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屡见不鲜,平时要注意总结典型装置(多功能装置)的多种用途。科学探究的原理是要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特殊现象(现象与反应方程式对应记忆),力求抓住现象去揭示一些规律,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形成“知识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一般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通过研究近3年来的中考试卷,整理归纳出如常见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金属性质和锈蚀的探究,催化剂的探究,混合物成分的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探究等知识点,是实验探究题型中经常出现的,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试题的练习。

4.关注与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另外还应留意近期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的相关事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在复习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发展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5.回归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临考前一定要注意回归教材,检查有无知识遗漏,并及时加以弥补,而不应该花大量时间应付各种辅导资料。中考题中相当部分试题是依据教材内容编制而成的,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拓展视野、家庭小实验等常用作试题的材料。学生在通读教材时,应结合教师的指导,将基本概念、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及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让所学知识“活”起来。

6.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信息能力及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阅读量普遍增大。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阅读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重点来抓。

7.正确处理好复习过程的“三种关系”

篇12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专业;试题研究

一、初中化学学业考试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

全国各地化学考试的模式不同,有化学单科考试,还有理化生、理化、理化地学科合卷考试。

1.题型分布。试题分为选择题(占36%左右)和非选择题(占64%左右),非选择题又分为若干大题,以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为主。

2.难度分布。试题难度:容易题70%左右,中等难度题20%左右,较难题10%左右。

3.内容分布。试题遵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试题考查内容覆盖了课标中的5个一级主题及全部19个二级主题,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重达到70%左右,其中,科学探究过程、实验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考查融于另外四大主题的内容考查之中。各部分的分值具体分布比例说明如下:“身边的化学物质”40%左右,“物质构成的奥秘”20%左右,“物质的化学变化”30%左右,“化学与社会发展”10%左右,其中涉及科学探究的内容不少于20%,涉及计算的内容不超过10%。

(二)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分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业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1.认知性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道水平――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认识水平――能领会所学知识的基本内涵(能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理解水平――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区别、判断、运用等,其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2.技能性考核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初步学习――初步形成的技能,初步学会――能独立完成的技能。

3.体验性考试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在题素材和内涵中要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关注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及运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和实验信息加工、分析推理以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等。

二、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趋势

(一)突出化学基础性、启蒙性,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全国各州市化学试题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全面覆盖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有:(1)物质类知识,包括氧气、水、碳及其氧化物、燃料与新能源、金属、酸、碱、盐及有机材料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2)工具类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常见碱、盐的溶解性表,常见物质的俗称等;(3)规律类知识,包括原子得失电子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规律等;(4)技能类知识,包括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与运用、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仪器的识别和选用、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与区分等。

(二)全面体现新课标要求,注重能力考查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它们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2.实验能力。用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课程规定的化学实验的能力;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简单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有识别成型的实验装置图和仪器的能力;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和提纯的能力;能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等。

3.思维能力。对初中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储存,做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能运用储存的知识,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简单地迁移、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能利用数学工具,计算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4.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探究题一般保持两个题的命题方式:(1)以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考点;(2)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进行考查。

5.计算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迁移,体现化学计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三、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单元复习,目的是巩固“双基”;第二轮专题复习,目的是把知识点网络化,便于纵向联系和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可按下列专题进行: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单质和化合物(通常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变化与用途,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推断、鉴别和除杂)、基本实验、化学计算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等;第三轮模拟训练,目的是全面提高应试能力,积累考试经验,同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点。由于化学考点多且较分散,复习时间相对其他科目较短,在复习中要做到事半功倍,就必须掌握“有效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一)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首,考前一定要系统地将化学课本通盘认真复习,立足教材、夯实双基。化学学业考试试题总体比较简单,绝大多数试题都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翻新、改编、整合或重组,要高度重视课本例题、习题、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插图,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化学用语是基石,工具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是钢筋、水泥,必须花时间进行记忆与训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根本。如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常见元素化合价、1-18号原子电子得失的规律、质量守恒、反应类型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常见物质性质与用途、二表二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溶解度曲线图、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图)等。

(二)吃透标准,把握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学业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各州市化学考题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试题结构相同,试题题型不变,“新”主要体现在考查角度和形式上。核心基础知识年年必考,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含义、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元素周期表信息的判断、原子结构的简单知识、有关溶液(溶解度及曲线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的判断)的知识、常见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及性质、材料类型的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等。将这些知识认真扎实复习,就抓住了学业考试中的大部分分值。

(三)分门别类,形成网络

拖笆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点、疑难点、考查点、易错点、基础点、综合点、能力点的复习与训练层层落实,逐项测评,细节过关;做到四结合,即教材与考试要求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复习与训练结合。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才是最有效果的复习;综合化的训练,才是最有作用的训练。在教学复习中,要努力实现这样的转变:零散知识变结构知识,考点知识变题型知识,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残缺知识变系统知识。

(四)讲、评、练三结合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说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实践的重要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作业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教师可以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和评价的需要创造性地编写有高学习价值的习题和测试题,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在习题的选择和编制上,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和呈现方式,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是通向成功的桥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程复习备考中要努力做到:把握课标,有的放矢;立足教材,双基达标;综合教材,双基提高;拓展教材,技能提高;研究考题,应试提高;整合讲评,效率提高;有效演练,水平提高;指导考法,分数提高。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初中;生物;化学;内容;联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5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目前苏州市区初中生物课程安排在初一、初二两学年,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初二下学期进行苏州市结业考试。化学学科安排在初三开设,每周4课时。相对而言,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化学作为中考科目,教学进度要比生物快。从师资角度来讲,化学教师兼职生物课的现象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生物和化学的有效教学,值得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初中生物与化学在三维目标上的联系

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存在众多的“不谋而合”,下面简述在初中生物和化学的联系点。

1.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的联系

笔者比较了初中苏科版生物和沪教版化学相联系的内容,发现生物内容联系到了化学中的每一章,也涵盖了熟悉的化学基本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微观粒子的奥秘以及实验探究和化学的应用价值等几方面的内容。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的“化学变化”与生物“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相联系;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缓慢氧化中的放热”与生物中“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相联系;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的运动”与生物的“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气体扩散”相联系、化学的“元素与人体健康”与生物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贫血”相联系;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化学变化的实质”与生物的“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相联系;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生物的“土壤线虫能够指示土壤中重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相联系;第六章 溶解现象中“稀浓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质量分数”与生物的“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相联系;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的“酸性土壤的检验”与生物的“苔藓植物具有指示土壤性质的作用”相联系;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有机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与生物的“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相联系;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物的“环境恶化影响生物的生存”相联系,等等。

生物与化学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有联系(见表1)。如实验操作、探究方法是科学学科中常见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生物与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上也存在相同之处(见表2)。如化学中考要求的A级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与生物相似学习方法,如可以采用自主阅读、观察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了初一生物中的变量原则后,则可以轻松面对化学中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探究;学生可以从生物的分类方法学习中培养思维技巧,从而可以迁徙到在化学学科中能熟练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则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的联系

生物与化学教学中均会涉及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化学家、生物学家,他们的科学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改善生活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生物与化学学科中众多的科学实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求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通过对资源环境的学习来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合理安排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的教学

初中生物和化学有着众多相联系的知识点,化学老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全局意识,综合备课,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根据中考学习水平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1.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识提前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初一生物课时安排为周3课时,教学任务相对较轻松,时间较宽裕,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初中化学的学习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培养创新能力却只有一年时间,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时间比较有限。通过对比,生物教学中涉及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化学教学中的A级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时可以对这类比较浅显的内容进行嫁接和提前教学。例如熟悉的化学用语板块中简单化学元素符号的认识、常见物质像二氧化碳、水、氧气等化学式的书写;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检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探究中对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的介绍;化学应用价值中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等。这样一方面既可以缓解化学教学进度中存在的时间紧迫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看谁记得又快又好、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辅助教师完成等一系列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一些“差生”的学习观念,从而增强学生对探索未来化学知识的神秘感,逐步培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间讨论、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方式的进行,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好科学、追寻真理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和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两者在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中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处,为各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化学生物知识适时重复,加强化学学科中的重点难点教学

对于上述A级目标的知识点,经过生物学科的了解,在化学教学中应一掠而过或加以简化,避免过度重复性教学。然而对于一些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分化点则需要通过反复教学来逐步巩固和提升。

第一,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重复。

中考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级别的要求,例如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属于C级要求。学生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参加中考时间较短,如何尽快适应化学学习和培养解题能力,需要对化学中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认识到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物和化学学习中分别强调并给予指导。相信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学习,会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的领悟能力,从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重复。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本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技能且能够学以致用。在生物(第七册上)中有个知识点是:“从传染病具备的三个条件角度来指导学生解决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跟化学教学中“通过燃烧的条件来寻找灭火的方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生物教学中开始正确引导,包括讲授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演示实验时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实验现象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等。而这些方法和过程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重点强调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拓展生物知识教学,认识化学学科地位

生物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和目标不能完全重叠,在生物教学中有些没有涉及化学书本但与化学有关的拓展内容可以在生物课上进行简单介绍和辅助教学,比如《生物》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是目前社会焦点问题,以及警惕家居中的污染等,均涉及民生安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治理环境,掌握科学知识,“学以致用”。认识化学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著名的“同化理论”创造人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1.从学生知道“是什么”到学会“做什么”

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学习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会有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所有化学知识都提前教学,而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对熟悉的化学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生物学习中只需对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识记,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大范围地去记忆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只有等到学习化学掌握了化学式书写的方法后再作要求,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调整。比如对于探究实验,学生从生物中开始知道、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到化学学习中逐步转化为学会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2.从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学生独立完成“应该怎么做”

学生最先接近生物,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从科学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的原因,发挥科学正能量,让学生逐步探知科学奥秘,慢慢促使学生从生物中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化学学科中的理性思维,向化学中考要求中的C级水平提出挑战。

生物与化学不分家。无论生物与化学兼职的教师也好,还是生化教研组也好,应针对生物与化学中的具体内容,巧妙应用教学方法,在适当时机下做好“加减法”,加强对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兴趣,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小梅. 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亲密接触”[J]. 化学教学,2012,(7)

篇14

【关键词】化学公式;化学实验;化学总结

一、掌握化学课本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与初中化学教材相比,高中化学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深,也更加注重推理,对知识综合了解和掌握的要求也更高。高中化学逐渐把问题的研究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出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化学是理科学科,因此它的课本阅读起来不那么容易:首先,让学生应该全面阅读教材,大体了解每一节的内容,在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反复琢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方便以后的复习。最后,教会学生把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化学成绩,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还有,在看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笔记。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繁杂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教材知识浓缩到笔记中,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外,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复习并不是单纯地回顾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只有坚持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记的知识点很多,死记硬背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所以,要掌握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等。这些都离不开里教师的帮助和辅导。如在涉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比较学习,让其记住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这两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并使之联系教材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记忆和学习,从而达到令学生一看到某个化学反应,马上就能想出相关的化学现象;一看到某个化学方程式,马上就能想到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每个化学物质的性质,想到这些化学物质又能跟其他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的程度。

二、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最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化学实验不容忽视。

化学实验从观察开始。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学生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教师要对锌放在稀硫酸中能够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的现象提出“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来,既则能够让学生的感性知识得以升华,也能使之对化学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化学实验操作中还有许多注意事项。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总结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教会学生从知识点出发,以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例如在教授研究卤素知识点时,可应用这样的教学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在这个施教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 1 )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2)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断知道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他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又如,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物质的特点,把所学过的一类物质归纳起来,如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可以归纳总结为原子晶体有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等。再如,让学生根据典型的习题归纳出常用解题方法,如高一化学的物质守恒计算、混合物计算等。

此外,学生在进行化学练习过程中,在订正答案之后把重点归类、总结,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才能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型得心应手。例如:在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相关题中,只需总结出:两性物质〔Al,Al2O3, Al(OH)3〕,弱酸弱碱盐、氨基酸、蛋白质等这类物质能满足上述要求,其他的都不行,这也方便了记忆。又如,在对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中,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硫量为a%,让你确定Fe的百分含量。只要稍加注意,量自然是1-3a%了。类似题目很多,如:Na2S,Na2SO3,Na2SO4混合物,硫的百分含量,求含氧量;CH3COOH和CH3COOCH2CH3混合物中,知道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要求碳的百分含量等解题思路都相同。只要多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自然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