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范文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物流行业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

篇1

关键词:医药物流;竞争力;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0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医疗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这带动了药品需求的增长,为药品流通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医药物流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型医药集团主导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趋势将加剧,传统的以仓储为主要功能的医药物流中心将会转向具有商业交易功能的健康产品交易园区,中小医药物流企业组建联盟式医药集团将逐步形成并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形成抗衡局面。但总体上说,我国医药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保障性商品,而医药物流行业则为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保驾护航。“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新医改重大举措陆续推出以及全国性行业的大整合,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将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伴随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百姓的用药需求在持续释放,因此从市场需求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大,医药需求将会快速增加,形成对医药物流的巨大需求,医药物流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地域优势看,石家庄有“药都”的美誉,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药品中转分拨优势突出,为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医改方针,以及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等重大举措的不断出台和实施,给医药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在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随着药企规模的不断扩张,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药品快速分拣处理能力等因素将会是决定医药物流企业运作水平的关键,伴随我国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物流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医药物流企业长期生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

1、行业主体多、小、弱。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总体上存在着数量偏少,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等特点,药品销售网络不发达,对于医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极为不利的。

2、医药物流起步晚,难以与国外同业抗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外资之所以进入到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归结主要原因正是医药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但是外资以及外企一旦进入必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内无法相抗衡。最终原因主要是当前医药物流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所导致。

3、现代化程度较低。从当前的医药物流企业整体来看,医药物流运作的手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人工为主的堆积,储运,技术和设备落后,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经济效益偏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环节薄弱,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物流信息技术使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家庄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据石家庄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交通优势,并结合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充分发挥石家庄区域物流节点作用,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在石家庄周边区、县建设现代医药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药物流园区建设。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华药、石药等医药物流平台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石家庄医药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促进专业化医药流通企业集聚,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规模。积极吸引全国和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入驻,推动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企业剥离物流配送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推广使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完善特殊药品物流技术保障措施。

2、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首先,医药物流企业要合理规划配送模式和路线,采用严格、科学的规划方法约束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其次,通过资源整理,提高各个要素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将竞争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下的一些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使得医药物流整体运作更加规模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最后,也可以将自身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从仓库选址到空间分配,运输工具的配载,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等等,通过资源优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各个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医药物流需要的是既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又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高精专的医药物流人才队伍是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可以考虑在高等医药院校增设医药物流专业,培养药学知识全面且又精通物流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企业自身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身拥有的物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医药物流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加快对自有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当务之急。根据岗位的特点,合理划分医药物流人才的培训要点,将是医药流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5.

篇2

施磊,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曾先后参与创办上海先达条码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长期担任上海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创办上海群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至今,对于条码技术在医药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记者:自动识别技术与信息系统在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施磊:自动识别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现代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像人体器官一样,缺失就意味着致残。

信息系统在不同规模的医药商业企业中管理的范围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进销存都依赖于信息系统的管理,大型的医药商业企业大多采用ERP系统来管理企业的业务,用WMS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仓库运作,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用于物流中心、仓库的作业系统,同时手持终端则通过接口软件直接或者间接同ERP系统相联,用于单据处理等。

记者: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需求现状如何?

施磊:从我们的行业经验看,医药商业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业务重组及其信息化改造,这个阶段发生的时间在2000年前后,医药行业打破了原来的三级批零业务模式,进行了适应现代商业体制的业务模式的改造,同时也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商业企业都拥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ERP或进销存系统,这些产品也经历了一个二次开发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医药物流的现代化改造,这个阶段大约在2004年开始,由国家发改委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作为这一阶段的标志。由于这个阶段的性质,也促进了自动识别技术在医药行业的深入推广和应用。该阶段的里程碑就是国药、上药、广药和北药等多个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使得自动识别技术在医药商业领域应用有了示范案例。目前这一阶段还在进行中。从数量上看。需要经历这一阶段的医药商业企业还有很多,约占70%以上,但以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居多,同时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这部分企业也是市场上被重组、兼并的主要对象。从现实结果来看,已经完成第二阶段信息化的医药商业企业,往往是具备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目前,信息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在大型的医药商业企业中应用非常普遍,在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反周期的行业,在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中依然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对信息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的需求仍然稳步增加。

记者:贵公司能为医药企业提供怎样的条码解决方案或服务?

施磊:针对医药行业,群科可以提供应用于医药物流中心内部各个管理环节的条码解决方案,如收货、验收、入库、分拣、集货、盘点、出货和退货处理各环节的条码化作业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在此基础上向终端客户延伸,提供药店和药房的收货管理的条码化解决方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条码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同时对群科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又是一个客户化的过程。因此,它是一个体现双方技术观点融合、互动和合作的过程。

未来群科会在成功为上海医药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把医药行业作为自身重点发展的领域,今后将针对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特点,推出相关产品,使制药企业、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共享信息。更好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

记者:请以贵公司的典型客户为例说明,条码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客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差错率?

施磊:在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条码解决方案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而言,条码仅仅是一个自动识别手段,其效率主要决定于机械作业的效率。而条码解决方案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效率的价值,则往往体现在传统仓库的现代化改造上。以上海医药的川桥路仓库为例,这是一个传统的药品仓库,提供上海浦东地区部分医院和药店的药品供应。在2003年引入群科系统的条码方案前,川路桥仓库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11人;采用条码解决方案后,在业务量增长的前提下,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数量减为7人。对于采用条码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作业的差错率,在这个案例中主要体现在减少了逆向物流的工作量,以及提升了逆向物流作业的效率上。因为医药商品的退货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环节,引入条码作业可以自动匹配批号、效期等要素,减少了人工作业量。

记者:目前条码技术在医药物流中心的实际应用情况怎样?

施磊:条码技术在各行各业包括医药物流中心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有些投巨资兴建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适用性较差,表现在:建得起用不起,日常的营运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不经济。同样,条码技术在医药物流中心的实际应用中也有类似的问题。条码技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定要视实际的运行模式来定位。

以群科2008年完成的上海医药的江杨南路仓库改造项目为例,这是一个以大输液和易串味药品配送为主的药品仓库,每天出入库数量在两万箱左右,但是它们都是低值药品。所以群科和上海医药共同测算了条码化改造的总体投资和日常营运成本后,找到最佳模型后再设计流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项目也获得了上海药监部门的肯定。事实证明,合理的模型是根据客户实际定制的,也像中医看病问诊一样,需要望闻问切,才能对症下药,没有现成的药物可以治疗。

记者:就医药物流而言,与条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主要存在哪些瓶颈?

篇3

关键词:医药物流 问题与应对 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3-02

1 我国医药物流发展问题及产生原因

1.1 行业政策不到位,行业标准失范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国内医药企业对于医药物流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层次上,所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内物流费用普遍偏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发展战略选择时,若选定第三方物流,则需着手市场发展战略、要素战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争夺市场资源;如何获得更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如何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或者如何才能整合产品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可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成本高以及传统的库存不合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当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完善时,企业就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当物流可以成为企业联盟的纽带时,物流的高级阶段,物流一体化也将为时不远。

3 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医药物流在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但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还要靠物流人一起不停的努力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郑权.浅析我国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问题[J].海峡药学,2005(6):210-213.

篇4

关键词: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

随着医药物流业迅速发展,医药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药学院校开设了医药物流专业。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此,笔者在开展广州市医药物流人才状况的调查,深入分析医药物流人才素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建设模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共计回收问卷17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8份,回收率为95%。

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调查中笔者发现,随着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医药物流企业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希望的学历要求达到医药物流专业中职水平。因此,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定位于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笔者将从基层医药物流人才的素质现状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专业发展前景。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素质现状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大多在传统的仓库基础上转型而来,因此大多数物流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是从传统仓储的保管、搬运等岗位转移而来。这些人员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的医药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药品知识、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因此,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并没有受过系统医药物流职业教育,完全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工作。比如广州某一大型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其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高中以下学历的比例仍占到66%,拥有药学专业背景的只有27%,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现状。

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分析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是医药物流任务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药品的验收、养护、上架、分拣、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但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在迅速提高。调查数据显示,85%医药物流企业希望基层操作人员的学历达到中职水平,但目前基层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距此仍有较大的差距。据权威机构预测上,到2010年,上海的基层物流人员需求将达到140万以上。由于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操作岗位上,因此该类型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中职医药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广阔的。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岗位群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了解这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医药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出发,充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了本专业岗位群的分布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群分析在专业调查中,笔者将基层医药物流人员从业岗位归纳为三个岗位群:(1)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仓储与配送方向的药品保管人员、药品验收人员、药品理货人员、药品养护人员等岗位;(2)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营销方向的医药物流市场开发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岗位;(3)医药企业物流部门和医药物流企业需求的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票务员等岗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医药物流职业岗位分析,在医药物流专业基础上开设三个专业方向:仓储与配送方向、医药物流营销方向、医药物流信息处理方向。

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基层医药物流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因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以某一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岗位说明书为蓝本,以分析不同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

据此,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议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医药物流运营过程,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医药物流作业专门人员。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的培养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注重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需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不同的专业模块(如表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调查中,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强调了医药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实际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应尝试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谈话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立(1)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对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各中职学校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建设医药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模拟药店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医药商品的认知实训,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真正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建立就业基础,高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家建设委员会的组建。聘请校内外医药物流专家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组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医药物流专业建设、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和监督。专家建设委员会应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由于医药物流业实操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学历教育考核中,应改革传统的封闭式考核方式,要逐步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的评估机制。同时在校教育期间应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应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专业教师应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经验。为了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医改 医药物流 供应链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63-02

一、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

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利益越来越低,经营利润的透明性不断增强,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额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受传统经营意识的束缚,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供应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这导致了医药行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有的甚至入不敷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医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医药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加大销量才是保证企业利润的根本,完全忽视了对于供应链环节的管理。第二,医药企业的采购模式不科学,临时委派人员去采购,不能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支出。第三,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不合理,存在很多重复劳动的现象,不断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还加大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二)医药流通企业布局不科学,缺少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医药批发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虽然医药批发企业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使得我国的医药物流无法在全面范围内形成比较科学的物流布局,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速度。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物流企业为了应付竞争,盲目的设置企业的物流周转地点,最终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布局的科学性。规模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按照地域划分物流业务,这就造成了医药物流行业的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相互独立,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核心物流中心,影响物流速度与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不正规的物流配送环节也影响了医药物流领域的公共秩序,降低了药物的配送速度。我国地理范围非常广阔,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分布不合理,很多比较偏远且用药量较少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受医药物流企业的欢迎,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尽量避免这种经济业务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药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对于我国医疗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三)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

药物配送的回款周期在一般情况下是60天,有的医药企业把回款期设定为30天。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医药企业收回款项的时间非常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减少,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支付足额的医药款项。另一方面,是我国医药企业很多都是靠政府财政补贴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国家财政补贴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因此财政补助收入到位也不及时。以上两个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这一社会问题。新医疗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政府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药加成,这就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锐减,即使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也无法满足政策改变后对于医疗机构造成的损失,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四)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

我国医药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不是非常的重视,医药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扩大药品销量上,对于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缺乏足够的重视,最终造成了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形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缺乏合理的物流体系,在物流任务分派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规划,导致很多的配送线路重复,提高了物流配送成本,降低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农村交通不便,为医药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医药企业不能对于地域辽阔的农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送,导致医药物流成本的持续上升。

二、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对策

(一)科学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供应链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医疗卫生需求不断的增加,医药企业必须要提高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配送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于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提升,首先,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于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物流能力。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采购模式,在药品采购前进行预算,派专业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企业预算进行合理化的采购。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避免重复劳动的现象发生,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科学布局医药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中心

在我国的新医改政策中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基本药物的配送问题,国家统一规定:基本药物要实行统一配送。然而,这一规定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过于死板,它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医药企业要想提高物流水平应该科学布局物流配送地点,建立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分散配送,优化企业的物流资源,尽量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各个地区都设立配送点,建立物流中心,减少医药企业的配送成本。另外,医药企业还要不断优化配送环节,精简配送流程,帮助医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结合的配送体系是比较适合我国医药行业物流与医疗供应的体系,因此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该体系的研究,争取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医疗供应链体系。

(三)创新收款政策,保证配送企业合理的利润

医药企业想要维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面对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收款慢的现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收款政策,严把信用关,对于信用不好的基层医疗机构制定相对严格的收款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对于政策财政补贴收入应该积极办理相关手续,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尽量缩短政府补贴收入的资金入账时间,保证医药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配送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医药物流与医药企业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医药企业应该提高对于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帮助医药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整合物流资源,通过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最后,医药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帮助医药企业完成物流管理工作。

三、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密集,这就为医药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再加上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医药物流行业一定会取得巨大的发展,获得客观的经济收入,创造惊人的社会价值。作为医药行业的企业必须要抓住时机,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才能真正的抓住时代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继平.新医改下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1-2

[2] 师绘敏.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未来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3] 周正韦,徐怀伏.我国基本药物配送政策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3)

篇6

医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而很大一部分医药品的运输和仓储都有特定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由此,医药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激增。2011年,我国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60.28亿元,同比增长25.53%。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在医药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5%,而且随着高科技药品的推广,这个比重还将逐年增长。对于利润丰厚的医药行业而言,这块暂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市场短板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作为未来物流领域一个重要的利益增长点,如果辅以好的开发,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该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难题。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统一标准、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物流行业而言,统一的标准意味着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的声望,而由于国内在这个领域尚属探索阶段,具体的规范还没有形成,自制的运输载体,各成系统、各自管理的储运方式普遍存在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仅严重降低了任务完成的效率,抬高了冷链物流成本,甚至可能由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行为导致医药品本身的损坏,进而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当前,医药冷链设备相对落后,储存、运输冷藏医药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总体上,我国缺乏对于现代化、专业化的储运器械的研究和探索,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为运输冷藏医药品配备专门的车辆,而是以普通的冷藏冷冻车临时运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在汽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整合。由于没有共同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导致市场上专业从事医药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稀少,大部分医药品生产企业都选择在自己公司成立相应的物流部门来承担其医药品的配送任务。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部门之间的交接过程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而且由于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分散的市场状态也导致专业性人才的缺失,企业执行医药冷链物流任务的员工并不具有成为合格医药冷链物流者的资质,甚至缺乏对这一流程的足够认识和重视,致使出现一些由于专业手段不足所引发的事故。

此外,该行业还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及交流能力。由于行业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个企业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尤其在信息的选择方面可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同时由于缺乏既有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获取的信息也不能够得到快速的传递,这严重地制约了物流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信息获取的不便性,对于整个储运过程进行监督的难度变得异常巨大,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由于信息错误所导致事故的几率。

商机所在

问题的存在其实也意味着机遇的存在。面对现阶段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谁率先进行改变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市场。当然,如何改变,改变什么,是每个想抓住机遇的企业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对于医药冷链这一物流行业中比较特殊的领域,应该创建专门与之对应的企业,配合国家已经以及将要出台的相关标准,安排专业的人员以专业手段运作整个物流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医药品物流本身的水平,更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效率,控制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和成本。

采用先进的医药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专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强化储运水平,减少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浪费,更重要的是使相关监督部门可以大大简化药品配送过程中监督信息的获取途径,减少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

推进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由于需要冷冻、冷藏运输配送的医药品具有时效性特征,所以信息交互平台对于医药冷链物流尤为重要,每一秒时间的延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上的损失。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医药品的调配工作,有效地预防突发事故的产生。同时,信息交互平台的存在,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的技术,有利于企业共同进步。

加速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大,对于眼下的物流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但是,专业人才会拥有更加娴熟的技巧、卓越的技能和职业化的应对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仅仅局限在医药物流的某一特定环节,而对整个行业流程有着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对于推动行业进步还是获取直观利益都将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拓扑结构

一、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与保健的基层医疗服务站点,其辐射面广、作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可有效缓解现有医疗资源稀缺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属于国家重点发展对象。然而,社区医药流通费用高昂造成社区基本药物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医药流通企业利润水平低下,这有悖于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初衷。

我国目前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是以省为单位,各省采取自主招标方式进行药品配送。基本药物制度中虽对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资格与配送环节(最多允许经过两个环节)有明确要求,但对社区医药配送体系却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因此造成当前社区医药配送市场的混乱以及效率低下。而合理设计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是社区医药物流配送过程中关键问题,因此,为实现社区医药规模化配送,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配送成本,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当前发展水平的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本文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医疗资源配置,并且提高我国社区医药物流发展水平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设计原则与思路

设计与选择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以科学系统原则为指导。一个合适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既要体现现代社区医药物流的基本特征,又要结合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构建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将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与思路。

(一)设计原则

1. 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客户满意是一切营利性企业的利润保障,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以客户为中心。理想的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目标。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的设计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即充分了解市场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

2.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原则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最优秀、最合理的配送模式也不能获得政府批准与认可而无法在实践中实施。例如,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采购的基本药物在配送过程中最多仅允许通过两个环节。因此,在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类似的政策要求,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下文所设计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中间环节最多不超过两级。

3. 整体配送成本最低原则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医药物流成本占到医药总成本的50%,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物流领域通常被人们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医药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医药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域分布范围宽广,且各需求点单批次配送量小,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造成社区医药整体配送成本偏高。因此,设计与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遵循整体配送成本最低的原则,从整个系统角度来降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成本,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4. 配送结构最优原则

合理的物流配送结构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以配送结构最优化为目标。而设计优化与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需要打破现有地区、行政管辖范围、部门等限制,以全局观统筹优化医药物流配送,提高现代化物流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结构与组织方式,对于提升传统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明显作用,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实行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二)设计思路

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条医药产业供应链来考虑。本文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思路为:以完善医药产业供应链、优化医药企业产业结构为目的,以规范医药物流配送市场为导向,通过合理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医药物流配送路径,建设社区医药物流电子化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构建中间环节少、配送效率高、物流成本低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三、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

在上述设计原则与思路指导下,本文提出了城市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心,由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自建或者与医药生产商合建区域医药配送中心,负责满足某一地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需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的特征是,以区域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即在某一区域内建立一个医药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负责这一片区域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并将配送需求集中起来传达给医药生产商。

由于药品每经过一级,其成本与价格就会被增加一次,因此不仅在中国,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流通与配送都是复杂与昂贵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配送模式在一定区域内仅有一个医药配送中心,医药生产商(供应方)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方)之间仅通过一级配送层次,因此,通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消费终端,既可以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提高配送效率与降低配送成本,又在充分利用区域配送规模优势的同时,加强医药生产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

该配送模式能充分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因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需求差异化程度不高,其所需的医药种类基本都包含在当地政府所颁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所以可将区域社区医药配送中心、中标的各家制药企业与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供应链的形式紧密整合在一起,实现医药供需信息充分共享,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三流合一。因此,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配送。

当前,该种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这主要是因为该模式涉及到地区政府、医药生产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区域各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四方之间的相互协调,且对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要求较高,然而该模式极具应用前景。

四、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目标就是寻求医药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科学平衡,鉴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在整个社区医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社区医药物流服务水平以及整个医药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医药整体配送成本,提高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效率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结构是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基础,也是优化医药物流配送以及解决路径优化问题的前提条件。

所谓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描述的是物流系统中配送节点与线路之间所构成的物流配送网络方式,包含物流配送网络的层次结构、节点类型、数量与布局等内容。每种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都与其相匹配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应。社区医药物流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从药材供应企业开始,到把产品或服务送达用户的各项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的网链结构。根据供应链的相关思想以及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原则,并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构建了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看到,从医药供应链的最低端(药材供应商)到医药供应链的最上端(社区医病患者)之间,仅经过三个环节,并且所有的信息均由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与共享,实现实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三流合一。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二是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一级配送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有两个:第一,为一定区域内所有医药生产企业、药材供应企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互联网医药数据交换服务。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需求信息与区域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医药库存信息,产生医药订货信息,然后将医药订货需求信息以订单的形式发送给医药供应链上游的医药生产商与药材供应商,使医药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和社区消费等环节的医药库存量大大降低,甚至可达到“零库存”,从而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并降低医药流通费用。第二,严格遵循我国《医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简称GSP)中的相关规范,对医药流通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管控,以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社区医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主要保障医药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如果某一医药生产商没有按照GSP中的规定来进行标准化生产或包装,便不能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该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从而不能进入该区域内的各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使得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

五、结语

如何简化医药流通环节、提高医药配送效率以及实现信息透明可视,是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医药物流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供求信息共享、信息及时交换的供应链。在社区医药流通管理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社区医院进行集中采购。对社区医药供应链的集成与管理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从而使人人都能享受到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峥,姚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送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3).

[2]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赵艳.社区医药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06).

[4]雷芳.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2010(06).

[5]宋远方.中国医药行业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篇8

《物流》:香港物流科技作为香港一家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业务从香港到国内主要城市,并且对内地二、三线城市非常关注,你们是如何看待内地二、三线城市物流业发展的?

王治诚:内地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现在在内地的投资在将来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水平,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但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更大的潜力。国家一直有较优惠的政策扶持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更是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例如财政补贴、税收、土地价格方面等。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公司很早就已经开始拓展内地市场,近年来先后参与完成了许多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较早期的案例有东莞诺基亚物流中心一、二、三期功能与概念设计规划及整体项目管理,顺丰速运(SF Express)华南航空快件运输枢纽概念设计专案,国药控股天津医药天津物流中心规划及运作流程设计项目,深圳大铲湾港口物流园区,虎门港物流园区;近期的有李宁(中国)荆门物流中心整体规划及建设工程委托式管理,中兴通讯(ZTE)河源生产及物流基地规划设计等。

我们公司将会继续全力在内地拓展物流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杭州、成都、长沙、武汉、昆明、南昌、西安等内地二、三线城市都有在建项目,未来几年更是会陆续开展20多个项目。

《物流》:香港物流科技是如何评价江西医药物流及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江西南昌建设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进展如何?

王治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是江西省主攻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南昌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此,南昌市先后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方医药物流的需求增长。正是看准了第三方医药物流在南昌市的广阔市场前景及众多的发展机遇,公司才决定投资建设江西省南昌首个医药产业物流园。

据了解,“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占地面积48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428317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279917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1484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预计总产值17亿5000万元;年税收7662.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当地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已经吸引了包括江西威裕物流医药有限公司、福建同盛医药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九家医药物流企业落户。

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背靠国家级医药基地,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其供应网络较为完善,上游客户几乎包括所有全国知名的药品生产厂家,下游客户省内囊括了全省的11个地级市,周边省份延伸至湖南、广东、福建、湖北、安徽等省际周边城市。通过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的优化组合,上、下游供应链与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中心必将向战略联盟关系迈进,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物流》:事实上,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物流园区经营并不太理想,你认为作为物流园区的经营者,除了拥有足够的用地之外,还需要具备哪些资源与优势?

王治诚:内地的物流园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备、配套服务、经营理念方面都还在起步阶段,非常落后。国外物流园区建设较好的国家,如日本和德国等,首先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物流园区功能的准确定位,其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再辅以先进的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等,因而发展都非常成功。对比之下,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不够清晰,有些缺乏充分的市场考证,仅仅是跟风建设似的面子工程,导致建成的园区利用率不高。

《物流》:据我们了解,与别的物流园区不一样的是,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产业中心已经在开发前期就有进驻意向的客户,你认为南昌桑海新医药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

王治诚:在南昌桑海新医药谷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将西方的一些经验拿来当作参考,结合南昌当地的情况,在结构布局、功能区域划分、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力图使本项目的设计水平、运营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项目脱颖而出,创造出项目价值。

南昌桑海新医药谷物流园是以医药仓储、运输为主体的较专业化的物流园。我们从立项到规划设计都是按照国家一流的医药物流园标准来进行建设的,在仓储功能上,我们充分考虑各类药品的不同存储条件,为需低温保存的药品设计了专门的阴凉库、冷库,对于其他各类型药品则根据其性质分别建有现代化立体库、平面库、贵重药品库、医疗器械库等;在医药运输上,我们配有专业的医药物流公司,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信息上,我们则开发了专业的医药销售、物流信息平台。

我们为入园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具体包括了医药仓储、医药第三方储存托管仓库、医药加工、包装、分拣、货代、装卸、配送以及集成的医药供应链服务等。

本项目拟配置的与项目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主要有:满足项目运转、送货的装卸设备,仓库自动化设备,变配电和发电设备,用于客商查询的网络计算机系统,宣传告示设备,药品质量检测(化验)设备,生活设施等。

在园区内部,我们建设有专门的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为园区内的各种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每个人、每辆车进入园区都会有相应的识别卡,在信息系统上都会有显示,不同角色的人员在园区中的权限也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授权标示卡实时监督相关各方的活动。

在面向入园企业的业务层面上,我们开发了专业的医药销售和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让药企及时地了解自己产品的情况,并保证其相互之间就相关问题的实时交流。概括起来讲,我们将努力建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药品的最终消费者,我们对进出园区的药品将会采取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园区内也配备有专业检验、化验设备,我们将努力把桑海新医药谷打造成无假药、放心药基地。

《物流》:最近,湖北某医药企业拟将总部物流中心的用地转为商住两用的商业中心,引起业内的关注。在内地,通过物流“圈地”的现象较多,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及其根源?

王治诚:事实上,加速“圈地”、押宝物流,在医药商业领域并不罕见。

2003年左右,在中国医药行业就曾有一股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狂潮。当时的配送中心投资潮的主要投资方是国有企业,资金构成大部分是国家的贴息贷款,目的是支撑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连锁配送网络,背景是国家要扶植几个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

借政策之力,上海医药、国药控股、广州医药等在医药物流领域大肆布局,而作为民营企业的九州通也加入了此番热潮之中。

上海成为第一个争夺的热点,上海医药、太极集团、国药控股、九州通相继抢滩上海。2003年,上海医药拿下位于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的80亩地,计划投入2个亿打造全国最大医药物流中心;几乎同一时间,重庆太极集团联合其旗下公司桐君阁,与西南药业共同投资组建“桐君阁上海医药”,在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圈地250亩,投资3亿元,打造一座华东医药物流中心;之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也纷纷“落子”上海,竞争空前。

时任上药桃浦镇物流项目负责人的董宝兴表示,在上海地区有两个如此规模的配送中心足以支撑整个市场的药品配送需求。

物流园区发展“副业”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中物联相关调研报告称,有些企业虽然名称上叫物流园区(基地),但实际功能上是从事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个别以从事批发为主的现货市场也冠名为物流园区。当然,很多物流园区也加入了商贸的功能,比如批发、电子交易,物流园区和商流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总裁姚文通认为,物流园区如果变成商业为主、物流为辅的市场,那就失去了搞物流园区的意义。“如果大部分是商品交易市场区,那就不能往物流园区靠,否则就有变相‘圈地’的成分在里面。”

近年来各地物流园区仓促上马,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推动者。中物联的调查显示,各级政府参与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积极性最高,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物流园区比例占到了85%。其中,通过省级政府审批的占32%,地市级政府审批的占59%,区县级政府审批的占9%。

篇9

[关键词] 物流人才 缺口 瓶颈 复合型

物流,一个美好的字眼。说它美好,是因为它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被老百姓称为“金饭碗”。中国的物流人才,这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真正的生存现状如何呢?

一、物流人才现状:紧缺与泡沫并存

首先,从第三方专家的角度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企业除仓存、运输、配送、搬运加工、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以外,熟知电子商务物流人才、连锁经营、国际物流、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与预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加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此类需求,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了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第三,从供给的角度看,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218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179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达到39所;物流从业人员在职教育,业已全面铺开;上岗资格培训人数日益增多,但是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从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加之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都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在“物流热”的推动下,很多传统的货代、仓储、运输企业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物流”的招牌,但在操作和理念上,与传统企业并没有本质区别,这类公司所需要的只是从事仓储、运输等实际操作的员工,这些职位都很传统,不是业界急需的现代物流人才。所以,所谓的“物流人才热”和“物流热”一样,也带有很大的泡沫意味。

二、物流企业遭遇人才瓶颈

近几年,物流行业逐渐火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物流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有人看中物流行业的前景,希望进入物流企业,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尽管有大量的人才可供选择,但究竟哪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却难以选择,其中“来之能战”的往往凤毛麟角。众多国内物流企业正日益遭遇人才“瓶颈”的煎熬。一方面,物流人才供给市场上的总量不足与结构性失调造成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难寻;二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苦心培养的核心员工频频出走使人才难留。

1.真正的物流人才需求总量缺口较大

据统计,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该行业人员总数的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而且有一部分人出现知识老化等现象。另据美国奥尔良大学对全美物流职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人才的匮乏极其明显。因为物流人才并非等同于物流从业人员,而是指那些理论与经验兼备的物流从业者。现实的情况是物流操作层面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属于熟练工,没有或严重缺乏物流知识和理论,而且许多物流管理人员也多是半路出家,对现代物流知之不多。他们难以弥补物流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

2.结构性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企业人才难寻,要想找到合适的人才可能难上加难。“物流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人才层次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从人才职能结构上可分为四类,即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和作业类。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整体竞争水平不高,以及物流教育落后等诸多因素,使得物流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在人才职能结构上。物流市场严重缺乏规划类、营销类和管理类物流人才。据统计,物流人才招聘岗位中,排名第一的是营销人才,占26%,其次才是高级主管。

在专业结构上,以医药物流为例,有专家估计,目前能够真正称得上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而全国急需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表明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5%,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被拉大。同样的现象在物流其他领域也是屡见不鲜。

3.人才难留

如今,人才难留似乎已成了业界的普遍现象。不仅职业经理人频频出走,而且一些中层骨干也是伺机而动。例如,宝供物流在近两年内连续出走了多位高管人员,这些高管人员出走后,大多数选择了自主创业,有的成了宝供的直接竞争对手,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三、复合型物流人才成为职场“新贵”

前面我们提到,现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严重,质量和数量均未能满足需求,但真正缺乏的不是低端和中端的操作员、管理员,而是缺乏高端的总监式的人才。这种人才是既懂物流理念,又有实践经验,既有物流技术专长,又能进行物流管理,既具备现代经济头脑,又善于开拓进取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对各个物流领域进行整合,能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行业整合到现代物流中去。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同时,物流又是一个微利行业,企业为降低成本,就需要降低比重较大的人力成本,实现多岗合并,所以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一些企业的岗位设置采用的不是岗位无缝连接,而是岗岗之间有一定比例重叠的方式,这样就需要岗位多面手来完成重叠环节的作业。比如,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从而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都表示,拥有一支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贸易和物流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发展机遇,求得快速发展相当重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成为了招聘会的职场“新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现代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人才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转变观念,由被动的顾客服务转向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由原来的供应链局部利益对立转向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联合,由事先预测转向适时监控与调整,由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向适时判断和调整策略,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由封闭式信息管理转向开放式信息管理,由“事先上岗培训式训练”转向即学即用式培训。

面对日益激烈化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应该由“控制型”转为“学习型”,从组织结构的高度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外,企业和院校、培训机构等应该达成互动的关系。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的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人才,这个为媒体夸大、为企业渴望的群体,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与之相配的人才机制。作为物流行业的原动力,他们的存在应该少一些炒作,多一些引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规范物流人力资源市场,才能为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第10期

[2]物流企业如何突破人才“瓶颈”[J].中国储运,2005年6期

[3]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年10期

篇10

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装备业的冲击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影响巨大,直接表现就是影响了物流装备产品的出口,使叉车等重要物流装备的出口呈现自由落体式的大幅下滑。尽管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物流装备产品出口的严峻形势略有好转,但前景依然很不乐观,出口市场还未见复苏迹象。

从国内市场来看,金融危机对物流装备市场的不利因素远大于有利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一季度物流装备业出现整体的大幅下滑。根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物流装备采购意向的影响,回答有利的为0,说明没有企业受益;回答没有影响的占25%,主要集中在食品、烟草、医药、商贸流通等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行业特点较为特殊;回答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的占51%;受到严重冲击的占24%(参见图1)。总体上,受到严重冲击和较大负面影响的企业比例达到75%,说明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

4万亿投资计划拉动物流装备市场走出低谷

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流装备业的快速下滑局面,使物流装备业在2009年二季度出现触底回升迹象。

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直接拉动了物流及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2009年上半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巨幅增长,总投资额达到9244亿元,同比增长61.8%,增幅比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出28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交通运输业投资额为6691亿元,仓储、邮政业投资额为712亿元,贸易业投资额为1841亿元。这对物流装备业的振兴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拉动物流装备市场走出低谷的最主要因素。

在2009年二季度投资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三季度投资增幅有所放缓,但全年仍保持大幅增长。根据投资增长对物流装备市场影响的滞后效应分析,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仅对2009年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产生巨大影响,也将直接拉动2010年上半年需求的增长。

《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将对物流装备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大大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为物流行业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规划》明确了政府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仅对2009年物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物流装备业带来市场机遇,更为今后物流装备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业与物流业增速的强劲反弹对物流装备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11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自4月以来,中国工业已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业2009年前三季度的分析,社会物流总额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1~3季度转为增长2%,扭转了持续下滑势头。扣除价格因素,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反映出物流需求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

根据对中国物流装备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物流技术装备业与物流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呈现的是联动、同步的正相关趋势。因此,中国工业经济的复苏、物流业的发展,必将给物流装备业带来有利影响,直接拉动中国物流装备业走出低谷,实现复苏,并为2010年物流装备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009年中国物流装备业发展分析

2009年物流装备业的调整幅度巨大

在2008年底,我们提出了关于2009年中国物流装备业将面临巨大调整的基本判断,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影响是一个新的问题,将超越固有的经验与知识,因此物流装备业受到的冲击可能超过预期,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2009年中国物流装备业的发展轨迹不幸被言中。进入2009年,物流装备业就出现了大幅下滑,一季度出现了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增幅由过去的年增长30%左右下降到两位数的负增长,巨大的下滑超过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企业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2009年中国经济困难的开局直接促使国家权威部门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直接给中国物流业打了一支强心剂。物流业投资的增长提振了企业信心,也拉动了对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因此,在2009年二季度,物流装备业开始触底,并从低谷缓慢回升,从三季度开始,物流装备业回升幅度加快,四季度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比增幅约在30%以上。2010年一季度还将延续这一增长趋势。

从2009全年来看,物流装备业与上年同比基本持平,扣除价格因素,全年增长不会超过5%,与2009年初的预测基本一致。这是十多年来中国物流装备业最低的增长幅度。

2009年叉车生产与销售大起大落

根据监测分析,叉车行业在2008年4月产销达到高峰,同年5月开始逐月回落,到2009年1月达到谷底,产销量从2008年4月每月产销2万台左右下降到2009年1月6000台左右,下降了近3/4。自2009年2月起,叉车企业产销开始逐月缓慢回升,2009年3-7月在低位徘徊,8月开始回升加快,四季度的月度产销出现创历史新高的局面。

2009年叉车产销的运行趋势表明,中国叉车市场在2009年出现了大起大落,增长速度从前些年的30%以上,下降到负增长25%左右,到四季度再回复到30%左右的同比增长,其产销的振幅变化前所未有。

中国叉车出口自2009年2月达到谷底,目前虽有所恢复,但国际市场仍然低迷,仍然未达到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水平,全年累计处于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区间。

考虑进出口因素综合分析,尽管2009年四季度中国叉车产销出现爆发式增长,出现报复性反弹,但2009年全年叉车产销累计仍难以实现正增长。

根据对国内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国内的叉车市场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回升,三季度回升加快,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叉车产销正增长5%左右。尽管增长幅度不大,但相对于国际叉车市场的下降,中国叉车市场仍是世界叉车市场的亮点,更是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叉车市场。

2009年托盘与货架行业全年微幅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托盘与货架行业在2009年上半年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负增长。根据监测,托盘与货架行业在一季度达到谷底,二季度开始触底回升,但幅度有限,从三季度开始回升幅度加快,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来看,产销与上年基本持平,出现3%左右的增长。

2009年上半年,货架市场萎靡不振,销售下滑,供大于求,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下半年以来,随着物流业的复苏,国家投资的逐步到位,货架市场开始复苏,市场需求增加,到四季度市场需求增长幅度加快,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全年看,2009年工业货架行业可实现微幅增长。

托盘市场需求与货架市场类似,但上半年市场下降幅度大于货架行业。托盘行业也是从二季度开始触底回升,三季度回升加快,四季度出现加大增长,但全年也仅仅与上年持平而已。

2010年物流装备业发展预测

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已不可逆转,全球经济危机最困难的局面也已经过去,这一利好必将逐步向物流技术装备领域传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物流装备业必然会度过寒冬,快速复苏,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局面。

首先,从工业经济增长来看,200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6.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4%,都超过了平均增长幅度。

根据对国民经济发展预期和国家4万亿投资延续效应分析,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好于2009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为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2010年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物流行业来看,2009年前三季度,物流实物量呈现逐步回升势头。前三季度,国内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6.5%和6.1%,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3个、1.6个和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转为增长2%,扭转了持续下滑势头。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9%。反映出物流需求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物流业的需求正呈回升势头,四季度回升速度逐步加快,预计201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将好于2009年。

此外,2009年国家加快投资增长的效应会在2010年显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必将对未来几年物流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预计,2010年以后中国物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从而带动物流技术装备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投资情况看,形势更为乐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国家在投资结构中对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给予了重点倾斜。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1-3季度,国家对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达到了55%,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其中,与物流技术及装备更为密切的仓储业与邮电业的投资更是达到了71.2%。2010年,物流业投资虽然会逐步回归平稳增长,但增长幅度也不会小于30%。物流业投资的大幅增长必然带来物流技术与装备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

根据上述因素,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物流技术装备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工业周期,考虑到对2010年工业增长的预期分析、物流业稳定发展及物流业投资快速增长的趋势,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物流装备业将出现15%左右的增长。其中,叉车产销将创年度新高,货架总产量将超过60万吨,市场流通的托盘年产量将超过3800万个。

2010年物流装备业的市场新机遇

市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预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时展脉搏,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抓住市场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工业经济出现连续的景气回升,物流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扎实,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转换增长模式,大幅度调整经济结构;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带来热点的转移,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更会带来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如果不看到这一点,继续延续原有的做法,极有可能抓不住市场机遇,最终丧失发展良机。

新医改将促进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热潮

2009年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加强了对医药流通的监管,对医药企业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改进医药流通给予了政策支持,这些措施都会加大医药企业对现代物流设施的投入,增加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基于此,有专家预计,2010年医药物流即将进入一个真正的拐点,即现代医药物流产业由过去的“小打小闹”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目前随着基本药物目录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预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将围绕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投入大量的资源,各地的区域型商业药企会加大与制药企业的强强联合,而围绕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争夺,将成为点燃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火种。

由于各地在基本药物配送中都将“现代医药物流”的诸多因素纳入到评分细则,因此,对药监部门、商业药企而言,尽快建设符合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在这一大环境中,预计2010年随着新医改医院配送招标政策和地方政策向现代医药物流倾斜,将有更多的医药企业在2010年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广泛采用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手持终端等现代物流与信息化设施设备,从而促进物流装备市场需求,为物流装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2010年低碳物流成为热点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达成实质性决议,但低碳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一表态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在物流领域,多年以前绿色物流就成为热点,随着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低碳物流必将成为未来的热点,更会给物流装备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基于此,现代物流中心必须考虑节能与环保问题,尤其是冷库建设,更应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此外,冷链运输中保温与制冷问题、内燃叉车尾气排放问题、托盘租赁与循环使用问题、货运车辆节能降耗问题等都将成为未来的市场关注焦点,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物流作业中的节能降耗,从而给相关的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带来市场机遇。

当然,如果企业不注重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的新技术开发,也必将面临市场的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

物资管理与现代物流对接将带来商机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企业的物资管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

过去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虽然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探索,企业物资管理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受传统的物资管理理念的影响,电力、煤炭、钢铁、铁路、石化等传统行业还没有全面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其物资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近些年,一些企业已认识到现代物流理念的先进性及重要性,开始在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神华集团物资公司已在全集团普及物流知识,并开始大规模更新改造或新建自动化立体仓库,引人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完善和优化企业物资采购、储存与配送系统,取得了良好成效。此外,一些电力、铁路、钢铁等传统行业物资管理部门,也纷纷引进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建设现代化物资立体仓库,大大改善和降低了企业库存,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

中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电力、铁路等系统,规模庞大。这些系统的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装备还仅仅是开始,其未来市场空间极其巨大,将是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未来急需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2009年太原刚玉在铁路系统物流改造中收益巨大,新松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物流系统改造中获益多多,就是很有力的说明。相信随着传统行业物资管理与现代物流的对接,物流装备市场必将受其影响而有所收获。

2010年,中国传统行业物资管理部门现代物流系统改造预计将启动,这一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为此,《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中国物流产品网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研究与会议,推动中国物资管理领域的物流系统改造。

物联网发展推动物流信息化革命

近期,中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取得突破,电信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搭建了基础平台框架,RFID/EPC技术、传感网络技术、物流可视化追踪技术等技术发展为物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慧物流的发展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从而引发了物联网新一阶段的发展热潮。

对我国物流信息化而言,借助“物联网”东风,搭乘新一轮技术革新的高速列车,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将促使中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变革,为物流信息化产品供应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物联网具有内涵丰富、信息渠道多种多样的特点,因此“物联网”的建设不会排斥物流信息平台的百花齐放。而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物流业信息化整合将进入新周期,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智慧物流的兴起,必然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服装物流将有大发展

近些年,服装物流领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通过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与网络、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取得了成效,极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服装商品季节性强,流行因素关键,对物流运作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物流系统反应灵敏、分拣速度快捷准确、信息服务周到、退货与收货及时、物流网络发达、物流包装精良。

近些年,雅戈尔、森马等著名服装企业纷纷改造物流系统,给物流装备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预计2010年,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服装物流也将获得大发展,从而会带来物流装备的市场新机遇。

烟草、食品、汽车等领域物流装备需求保持旺盛势头

近些年,烟草、食品、汽车、图书等领域是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主要的市场需求领域,这些行业每年建设大量的物流中心,对物流装备的系统集成、物流咨询服务需求旺盛,对叉车、托盘、货架等物流装备也有较大需求。预计2010年,这些行业还会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势头。

篇11

关键词:医药物流 GSP 信息化 资源 供应链

一、药品物流的特殊性

药品自身的特殊性,因药品活性成分对环境十分敏感,易致变质;错用药品会致命,物流也有特殊性。

药品运输管理要有严格的规定,在运输过程中根据特性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和措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发运前必须检查药品的名称等信息与票据相符,内容物清楚,包装牢固和有无破漏,包装大小符合运输部门的规定。药品的包装尺寸和形式要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仓储和保管中需要将药品分门别类清楚存放,不得混淆。药品出库应复核,并掌握“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出库。需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也要保证冷藏状态,实时监控报警。

二、当前药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当前政策、体制及标准方面的问题

体制上的障碍包括医药市场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导致物流组织分散、低效。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企业编码等医药行业编码标准,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

2.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不到位

观念停留在仓储、运输上,重生产、轻储运,大流通、大物流的思想还没有成立,缺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理解,缺少药品物流的增殖服务业务,缺少为顾客服务的理念,缺乏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能力。

3.信息化及服务水平低

计算机信息支持系统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制约了物流管理自动化。缺少物流管理、物流网络体系和物流增殖服务等方面的软件,管理软件停留在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缺乏推行企业资源计划(ERP)意识,使企业的信息管理链只能围绕企业内部进行,难以实现内外资源一体化。

4.第三方物流利用不足

很多医药企业以自办物流模式为主,提供的物流服务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自营部分运输业务,运输服务外包比重较小,成本高,效益低,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联合组建物流公司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但意识不强。

5.非专业化物流对药品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缺乏专门的人才,没有系统软硬件等缺陷,加大了药品质量不安全风险。

三、优化药品物流配置前瞻性对策

1.加强信息化建设

药品物流配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化不能靠单个企业去完成,要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完成,也就是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对医药企业自身来说,能够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和沟通,对于不同企业之间,可以成立电子商务平台,将行业动态、市场变化等信息及时反馈,方便制定下一步计划。

物流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建立SCM、 ERP、WMS、OMS、TMS、TSS、CMS、YMS系统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去实现自动化管理,有效减少差错,提高效率;利用RFID、 EOS、EDI、条形码识别、GSP技术的引入和并网,实现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但是,信息化建设必须整体规划,注重各业务过程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政府部门对药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商务部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统一联网信息系统管理,发展规模效益;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加强行业信用建设,推动企业诚信自律,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2.医药企业整合重组

整合医药企业,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改进,同时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次是整合流通企业,通过组建大型物流中心,并对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搭建公共性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给更多的企业使用,以实现效率和效益双赢,使质量的监控更加有力。解决资本不足、技术欠缺、人才匮乏、规模不够、市场混乱等问题。

3.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

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企业物流成本会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了24.6%,办理订单的周转时间从7.1天缩短为3.9天,存货总量下降了8.2%。

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了比较全面的产品信息、客户资源、市场需求信息等等,所以医药企业可以按照本单位实际,将销售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绩效,减少库存。而第三方企业自建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相对医药企业来说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既可以保证药品的安全存储,又可以实现药品的快速分拨、拣选,同时按照最佳运输路线进行配送,另外还可以提供逆向物流等其他增值服务。

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等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比如新昌制药厂引入了邦达物流、中邮物流,近7成的药品通过第三方物流完成,采用药品电子监管码与物流配送单一一对应配送,配送精确到指定的最小单件,差错大大降低,效果显著,但实现全程监控、动态指令等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纵观国内现有药品物流配置水平,第三方药品物流配置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需从体制、人才、硬件、软件方面进行突破,从而提高药品物流配置水平,造福国民。

参考文献

[1]陈磊.药品企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篇12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措施

一、前言

冷链物流是一种建设投资大且比较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其主要是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低温物流,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易腐食品的品质,减少食品损耗,降低经济损失等。冷链物流具有极强的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冷链物流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增加了产品流通损失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采取一切可行性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冷链物流适用范围、特点及必要性

冷链物流主要适用于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海鲜、肉、禽等),加工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速冻食品等),特殊商品(生物制剂、医药制剂等)。这些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易变质、易腐坏,采用常温的运输方式通常不能保证他们的质量,而且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造成重大的财产经济损失。因此在运输这些特殊产品时必须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冷链物流是根据上述产品的特性而产生的,其配送装备具特殊性,它是通过特制保险与低温设备来运输这些产品,从而保证这些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因温度的变化而腐烂变质,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三、针对冷链物流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强化行业标准的规范性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仍旧缺乏相应的规范体系,再加上有关政府部门对冷链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执行力也呈现出敷衍状态,致使冷链物流市场较为混乱。再者就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用低价运输吸引客户,再用常温车来运输易腐易烂的食物,这就降低了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还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即使在后来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范标准,但其制度依旧不够完善,这让很多狡猾的商家有机可乘,如某些商家喊着冷链的口号,吸引客户,然后再运输的过程中采用间歇性供冷来保存食物等。另外,由于冷链物流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加上一些分散型公司没有长远的目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致使他们互相排斥,导致我国冷链物流产业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完善的规模,最终限制了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为此,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规范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与服务的职能,完善相关体制,加大并加强支持力度与对企业的监督,贯彻落实《食品与安全法》的基本内容,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引导行业规划的方向,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严重扰乱竞争市场或没有责任感、投机取巧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商家必须严惩不贷。另外,政府还需规划并整合冷链物流行业,明确规定企业的从业标准并优化行业服务相关体系,加强行业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完善和拓展基础设施,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且冷库大多分布不均匀,其主要表现为用于食品运输的冷藏车辆较少,冷库多集中于城市等,这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甚至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量较大或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导致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旧处于较为严峻的形势,如企业管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行业多以分散型为主等,其实,这些问题企业就可自行解决,但就是因为一些企业自律性不强,不愿与其他企业合作,想独自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且也不愿意花时间与资金培养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等,从而导致了我国冷链物流运作效率低,且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冷链物流的综合发展。

为此,必须扩大改造冷藏运输设备的规模与基础设施的规模,不断优化我国冷链物流的公共设施,加强冷库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及时更新冷藏运输的设备,完善软硬件设施的整体配套体系。同时采取合理措施重点推广冷藏半挂车与冷藏集装箱等,充分利用科技技术完善质量信息网络系统,坚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并制定技术人才的培养政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冷链物流技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冷链物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结语

冷链物流可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为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国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同晓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策略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12):52-54.

[2]刘寿春.猪肉冷链物流感官质量控制图设计与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14(07):14-18.

篇13

[关键词] 制度理论; 中药行业; 供应链运作; 探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2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50- 03

1引言

最近几年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各行各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关键要素和绩效表现,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中药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其供应链具有更复杂的相关利益导向,这种导向不仅受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利益影响,也受到关联产业(上下游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和关联方(行业组织、产业用户和个体用户的集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药行业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中药行业的企业供应链运作受到相当大的制度性影响,合理的制度嵌入往往会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产生较为强烈的作用。因此,如何看待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制度上的创新,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证上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有关中药饮片在分销过程中如何增强透明度,通过集中电子交易以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以解决药品分销中所存在的矛盾,更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显得十分重要[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医药巨头们也跃跃欲试,当前世界医药20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这加剧了中医药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现代产业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中药行业流通规范化、产业化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和中药企业改革意义重大。

2研究背景

2.1制度嵌入理论

嵌入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原意是指将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在国外,经济史学家卡尔·波拉尼在其“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1985年,新经济社会学家迈克·格兰诺维特在其代表作《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中,把经济活动放到了更为宽泛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背景下,认为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或非正规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而不仅仅是波拉尼所谓的“经济活动嵌入于制度” [2]。2005年,他进一步解释到:“许多社会生活都在围绕着一个非经济中心运行”[3]。因此,当经济和非经济活动互相混合时,非经济活动影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可用技术。这种活动的混合就是所谓的经济的“社会嵌入”,包括经济活动在社会网络,文化,政治和宗教中的嵌入。Shi-Chang Hung则将制度嵌入与企业战略网络结合,研究了组织的战略资源,其研究认为制度嵌入的程度越高,组织关注和受制度环境影响的程度也越大,由于企业之间在管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制度嵌入的程度就成为组织关注差异的重要来源,基于此,企业面临的制度变量范围越广,企业采用同一制度形式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战略越具有差异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制度嵌入理论对研究和分析重大特殊行业的企业物流运行行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像医药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这种制度性的影响将会表现得异常复杂和广泛,社会结构和政府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行业内企业的运作,而企业的物流行为也需要关注制度性因素,这种广泛的、复杂的制度嵌入,必然造成企业物流组织运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基于制度嵌入这种纵向的物流网络分析,对于解释和探索中国中药行业企业物流运行规律十分必要。

2.2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最近几年来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此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医药流通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的本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医药行业的新型交易形成进行了探索。目前中国医药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影响了物流运作绩效;第二,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医药分销管理;第三,物流节点过多,这种状况不仅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体制所致,更是由于政策上的误导所致;第四,在物流系统的建设上,一味强调自身系统的强大功能以及业务处理量,各自为政,各自抢滩,忽视了物流(特别是药品分销)是一个规模经济性很强的行业;第五,服务能力较弱,目前的药品分销都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销渠道和体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跨区域的、全国性的药品分销企业;第六,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第七,为了追求物流效益,通过行政捏合,搞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忽视目前中国医药的发展程度和现状[4]。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较为特殊的行业,其流通绩效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如何实现医药流通的现代化和高绩效是研究的重点。

3研究方向

3.1探析中药行业企业物流网络形成的动因、形态和发展轨迹

中药行业不同于一般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中药行业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制度影响,同时由于其运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供应链组织和运作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企业决策自主性,因此,这些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复杂度较高,目前探索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供应链组织模式现状的深入调查较为欠缺,所以,以系统的方式探索中国中药行业物流结构现状、演变方式和管理特质,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了解中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各种运作方式,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进行对比研究,来揭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和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源和变革发展的状态。

3.2探索和建立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

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方法大多局限于一些经济性收益指标的分析,或一般意义上的分销消耗性指标,缺乏对产业结构整体运行效果的评价,特别是如何在切合行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和相关利益方非经济性发展要求,同时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运作流程均衡和协同的基础上,合理、全面地评估产、供、销整个流程的供应链运作绩效更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领域。可以在考虑均衡产业结构变化和企业微观分销变革条件下,同时考察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探索结构化、流程化的中药行业供应链绩效管理实施的框架和流程,包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绩效测度、评价和计算,以及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3.3探索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持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合理有效的供应链组织和运作一直是中药行业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中药饮片在供应链组织运作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很多环节,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面对这一状况,可以在基于大量实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有制度嵌入对物流产业结构和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聚变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近年,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何改变了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并在基于上述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市场化的而非计划性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以及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来整合整个产业供需链,以有效地解决提升企业供应链运作的绩效,进而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物流产业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3.4设计具有现代物流管理意义的中药流通作业流程和发展战略

探索中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中药药品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数个环节,这不仅滋生了腐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增大了生产者的风险。除了在理论上对中医药品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做出研究外,还可以从实证研究方面,探索药品流通的绩效和需改进的领域,制定整个中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这样不仅从理论上有利于促进中药流通的发展,同时在应用方面也有利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相应的参考。

4总结与展望

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他行业的分析研究,而且是以发达国家的实践为背景展开的,缺乏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医药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制度理论,针对与中药产品相关的各种商务活动,从分析中药产品流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入手,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深入展开,研究中药药品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应用模式,提出对中药行业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模式,其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以一. 我国供应链环境下的医药流通新模式[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4-47.

[2]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篇14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