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16-01

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读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一种浪费。在语文课之外的时间,他们很少拿起语文书。理科班的多数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数理化上,文科班的多数学生则把精力放在了政史地上。每次考试,语文分数总是比其他科目要高一些,这就更加促使他们不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大力气。话又说回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学生身上,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本人心中一直有一些没有妥善解决的困惑,这些没有解决的困惑就是本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方面应该负起来的责任。把问题分析好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所以接下来本人将对心中存在的教学困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目标与现实不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写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大纲写出了教育者的期待和目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你真的用这些美好的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生,便会发现很多美好的因素已经在学生身上悄悄地减弱。这个时候其实你特别想帮助这些学生。

当你作为语文教师真的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传授于学生时,你却发现学生对那些知识和能力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埋怨你,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生学得那么辛苦呢?这么辛苦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这种无以复加的轻视让你无法忍受。于是你便陷入某种困惑的圈子里,这些学生到底怎么回事?这种困惑比你上课无法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还要难受。

当你精挑细选,给学生选好语文习题,并且反复交代习题的重要性,千叮咛万嘱咐你们一定要去做,做完了老师讲解,做了就会有收获,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你却发现这些可爱的学生表面上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实际上翻开他们的练习一看,居然是空白,此时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自尊其实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的。有时你会问他没做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其他科的作业很多,无暇顾及语文作业。

高中语文教学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同时又兼顾到高考成绩,真的是一道难题,语文老师要为这道难题不倦地思考。

二、课外与课内时间的矛盾

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量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对待语文学科又比较轻视,所以不管老师如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依旧是我行我素。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动用课堂那宝贵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时间。课下老师总是用心地为学生选择经典名著,课上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当堂阅读,当堂指导,当堂完成任务。本来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任务,移到课堂来完成,完成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时还难免会占了其他语文学习任务的时间。可是如果老师不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去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在课下又不会“动手”,老师总不能让高中生成为“阅读”吧?其实,课下的任务就是应该在课下完成,课上有课上的任务,然而据当前的高中语文现状来看,本来很简单的这个问题却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

三、代替与主动的矛盾

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成绩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是需要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积累的。字词的音、形、义,学生应该亲自己动手去分类、识记。可是,学生不去做,老师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办?教师只好越俎代庖了。最终的结果是教师费力不讨好,劳累了教师,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鼓励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困惑 对策

一、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1、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2、 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4、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但是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因此,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根本做不到。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5、 教学方法在改,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会不会随之而改

坦率地讲,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

二、解决对策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在阅读课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叶圣陶语),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个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而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我常会有意识地针对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为照顾全体学生而句句翻译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其三,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涉及到的脱离了农村实际的问题,我们首先统一对新课标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认识,认为这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它科学和合理的意义的,应该积极地实施。而对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材内容不能全面适用问题,我们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增或删,或加以适当变通。

篇3

一、语文教师困惑产生的原因

⒈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⒉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的潜在动力伸展。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⒊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多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⒋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潜在动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潜在动力的挖掘和培养。

二、消除困惑的对策

⒈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我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⒉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潜在动力的张扬,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⒊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⒋继续开展多种形式新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性地开展新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原动力。同时,鼓励语文教师自主和集体学习。农村中学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进城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课堂环境,也是挖掘语文教师潜在动力的重要途径。

篇4

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新思考

网络条件下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磐安民歌民谣史料辑录分析

浅析美国独立战争后犹太会堂——社区模式瓦解的原因

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策略

浅谈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虚拟世界VI设计——虚拟世界与VI的一种结合形式

谈论幼儿的家庭教育

浅谈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与趋势

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文字的视觉个性与版面编排设计的关系

以态势分析法寻求地方高校合理定位

对当今全民健身运动的思考

浅谈设计师的风格形成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论冈察洛夫文艺理论同其创作实践的矛盾与背离

良好组织形象的美学思考

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成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摭论低幼动画片的主题表现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我见

语言研究

与“不”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阅读策略研究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浅析英语语法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hotpot与火锅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谈预设在英语广告中的作用

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与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

浅议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

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实用价值

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艺术殿堂

绽放自然之美:激活水彩灵动

浅谈戏剧的真实美

文学教育(中) 设计素描教学难点问题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略谈动画色彩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儿童厌学问题的解决

谈谈我国民族声乐的核心魅力

中文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试论《论语》中的孔子与“礼”

双音节动词重叠条件及留学生使用偏误分析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和魏书生的教学实践

多种评改方式促进作文能力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因素

书法练习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

作文批语,你学会温馨了吗

重新审视新课程情景中语文课堂的教与学

教学艺术

艺术作品对真理的显现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思考

从《阿房宫赋》看探究性学习

论精细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及价值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对高中学业考试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浅谈幼儿协调训练的文学教育(中) 培养

表演技巧的掌握对主持能力的优化

构建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

重视史料分析 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设计教育体系

浅谈新课改下的多媒体历史教学

敦煌壁画中体操雏形与现代竞技体操对比分析

例谈中学教学的“教与学”

为高效课堂添点剂

对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创新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中学体育教学之我见

运动竞赛焦虑和训练焦虑的差异及处理方法

中国古代书院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文教随笔

文学教育(中) 公文写作思维步骤

追求人生价值应遵循生命三重性规律

自信绽放智慧之花

试论青年人阅读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点拨艺术;原则

点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更是教学中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就是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点拨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给人感觉就是课堂很简单,但是简单中却有着不平凡。简单明快的课堂点拨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优雅的艺术更是教师深厚功力的体现。毋庸置疑,在当前新课程大纲标准的要求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困惑,因此需要老师在其中做到穿针引线作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开发学生的思维。

一、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便是教学是有方的,但是教学确实没有定法的,对于法的运用将很大程度的反映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点拨可以带来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勇于探索、通过自身思考去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思维模式,当前教育汇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未能考虑学生感受

传统教学不论是在中学语文课程还是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对着书本进行课程的教学,教完后学生自主开展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对于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释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流行了半个多世纪,课堂的主角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可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学生,因此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做到自主思考,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多数处于强记阶段,未能做到消化吸收,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行点拨式教学,最终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预期目标,成为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教师在地理教学方法上单一,同时在教学模式上僵化。

当前全国范围内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方法为主要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中学课程时间相对紧张、内容却相当丰富,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提问、答疑、阅读以及讨论,点拨式教学的模式在中学教学中是多余的,并且是费时低效的,因为学生很多情况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广泛采用灌输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带来极大的不足,课堂气氛便会相对沉闷,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打不起精神,老师也很难精力充沛的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消极的情绪总是会相互干扰的。最终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对于地理新授课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重点知识把握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点拨艺术具体使用策略

(一)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通过点拨艺术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性掌握,更要通过在教师点拨下自己多动手、动口等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请教老师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那一份快乐,更加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与渴望,让他们体会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点拨学习方案,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真正做到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根本。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技能培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当中,通过在课堂中使用点拨教学法,将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一语点出,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对知识的整合的能力。教师在开展点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在进行点拨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点拨的预测与评估,做到点拨时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发散的空间。及时关注学生对于教师点拨提问的表情,如果发现多数学生紧皱眉头,说明对于问题不理解,则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开导。

(三)构建合理平台,做到知识点点到为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觉主动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方法技巧的运用,教授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点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总结、去摸索、去寻求突破,最终实现在点拨艺术中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中学语文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如果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前行道路就会迷茫,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于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运用点拨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点到为止学生自己摸索的形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一线教学工作者,中学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徐徐渐进的教导以及浅尝辄止的点拨等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合适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点拨学习法作为一门课堂艺术在新时代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信通过教师结合自身经验的不断总结,在课堂中恰得好处的使用点拨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最终实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惠敏.加强口语训练塑造合格人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105-107.

[2] 何瑜.浅谈中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S1:279-282.

[3] 李春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J].学周刊,2013,11:85.

[4] 栗东平.拨动学生心弦的妙手――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J].文理导航(中旬),2010,06:22.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本把握;学习反思;高效课堂

工作做在细微处,语文课堂见高效。一节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教师怎么让它成为一节高效课,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同心声,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绝对不能只走形式,它并不等同于一节成功的公开课、示范课,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能按预设的计划实施。这样有人或许会说,那么一节公开课不是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这个观点我坚决反对。我认为一节公开课能反映一个教师的基本功、课堂把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二者之间并没有矛盾。至于如何让现实中语文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教师把工作做到细微处。

一、落实文本是前提

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是落实文本的关键措施。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当然能准确把握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但课堂这块阵地往往丢失,我们忽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阅读课文走马观花,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思维,不能很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如仿写、表达、积累、拓展等。另外以经验自居的教师较多,忽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运用。这样,大多数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把握教材内容。

我认为学生顶多是“浅尝辄止”。一是老师布置的预习学生不能落实到位。二是因为预习不到位,在课堂上学生是一种一知半解的听课状态。三是老师明知这样这节课还得上,否则教学内容完不成。

二、课堂互动最关键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可能精心预设了课堂问题,但有两种情况可能导致互动终止。一是学生无论老师如何引导都没积极参与意识,更别指望学生依据老师的问题进行追问了,这样老师也就不知趣地终止了师生互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学科论坛里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发问”这一问题原因,这一问题也得到各位同行的认可而成为热点问题。二是学生在课堂上能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参与互动,表面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事实上滥竽充数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长此下去,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是他们的开心课,至于结果可想而知了。

教师做到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必要。教书这么多年我最反感语文作业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的做法,这种做法我也做过,但是被逼的。如果你一意孤行,教学成绩跟不上那是要受批评的,为此我不得不跟着大家的步伐一起走,更何况我是一普通的语文教师,没有任何说服力。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应该是老师围绕课堂操作情况为补缺补差设计的,这样有利于教师改善下节课。

最后要做到每课必有总结反思。波斯纳曾说:“实践加反思等于专业成长,反思展现的是教师经验的一面。”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结合在一块,可以把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块,从而影响自己下一步的行为。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当我看到这一观点时我如获至宝,因为我认为有反思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反思利于你下一步的探索,反思利于你下一步的创新,反思利于你下一步的完善。日积月累的反思会帮你成为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

三、学习反思少不了

近些年来,我们语文教师也已经进行了多轮继续教育的学习,学习课改精神,探讨教法学法,钻研教材学本,开发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群体等。毋庸置疑,这诸多方面都给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教育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汇成一句话就是“该怎么样让学生学好”,实践证明这也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不解,下面我浅谈一下本人在语文课改理论学习中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定位够不够明确?

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产物,它主张以教学为核心来统辖课程,把课程看做教学的“内容”,即为教学提供了材料。但严格意义的课程标准,应该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前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还不是严格意义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的表述上,有时从“教”的角度出发,有时从“学”的角度出发,表述语言也不完整。语文课程标准还要努力从教法研究的思路上逐步转变到学法的研究上来。

反思二:既然学生是主体,语文教学中评价的天平该偏向谁?

反思三:学生生活是学生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真正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学到语文?

反思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做到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分别发展群体中的个体?

教学中有困惑,困惑中有反思,反思中找到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方法,才能使你的语文课堂逐步成为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新课程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发现在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一些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地注重阅读教学,忽视写作教学。常常出现:教师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时间、费精力找材料,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他们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教师都没有作文教案。

2.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探讨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之后,让本该面向全体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单独交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音量小,这无疑是对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时刻反思教学中的缺陷,并努力改变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工作当中,为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1.作文教学。以往作文教学,教师多注重文章的语言、文字通顺等细节。学生们面对作文大多也是满面愁容,不知从何下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入手。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推理的常识,如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发展地看问题、内因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有了这些理论和方法,学生就有了思想的武器。然后教师再挑选一些经典美文,让学生通过精读,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文章的情感描述。与此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记录心情的语言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要做到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走出文本,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教师在确定课堂采取某种活动形式后,就应以这节课作为平台,进行教材分析、听课评点,使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使每个教学环节、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达到最优化。

3.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选取提问的角度,使提问真正能达到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目的。提问的难度要适宜,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提问得当,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思考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设计问题,先提问认知理解性问题,分析综合性问题次之,创造评价性问题在后。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的疑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4.该出手时才出手。海德格尔把“学”分为热爱和实践两个层次。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热爱学习,还要热衷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包办、代替,牵着他们走,而是要做学生学习背后的人。当学生精神萎靡的时候,给他们勇气与力量;当学生面临困惑时,为他们指点迷津;当课堂气氛沉闷时,巧妙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会、会学。

5.转变教育观念。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就需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无不与教学观念陈旧有关。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进行语文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就语文的教学内容来说,文章本身又是文道合一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文悟道,因道学文”的规律,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和交流,做到认识和情感的统一。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内容决定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首先要考虑完成哪些教学目标,然后再考虑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哪些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活动形式的各个环节,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斌君.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整合的构想[J].山东纺织经济,2010(9).

[2] 杜学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浅谈语文教学与美术的整合[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3).

[3] 杨建,董慧.浅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4).

篇8

体育运动心理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和评价

关于中职生钳工实训教学的几点改革建议

浅议加强单位公务车辆管理

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资源的整合

浅谈《幼儿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

探析装潢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中基于班级的人文素养提升途径

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方法浅谈

中职photoshop课堂,如何给学生“心理断乳”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习模式探究

加强学籍电子注册深化学籍管理模式

谈我校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成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猜词技巧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浅谈如何对聋儿进行美育

职业学校阳光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

关于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试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双向反馈教学模式的策略

浅析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必要性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装潢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化工原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探析

浅谈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现状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寻找学习的催化剂——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激励教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措施

校企合作模式下沈阳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初探

阅读学分制——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管理新模式

提高学生党性修养打造精神文明宿舍——党建工作进寝室工作浅谈

职业教学课堂改革初探

小议汉语中英语外来语的翻译

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项目化教学法的实践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提高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途径

浅谈“90后”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积极性的培养

县域职业中等教育发展中的困惑及采取的对策

中职计算机专业模块式教学的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校企调研,促课改适应教育和谐发展

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定语从句及其几个注意点

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作法——基于厦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若干途径

探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在乐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特殊儿童学前人生教育的规划

浅析如何提高智障学生点心制作实效

注入新鲜活力,激活英语课堂

初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浅析

浅析鼓励性评价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程;大大困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高效地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开设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选修课程与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教学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六大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加强对这些困惑的了解,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这六大困惑分别是:选修课教材;选修课教师资源;选修课学习心态;选修课开设时间;选修课教学方式;选修课评价机制等问题。

一、选修课教材困惑

当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选择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少争议。首先从教材选择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灵活多样,各地区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同一类型的教材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但是在教材出版、发行过程中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利的。选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使选修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教学内容上说,苏教版语文选修有些课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最终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注》等作品属于鸿篇巨制。这些著作单凭一节课很难讲透,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选修课教师资源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资源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分化了教学资源。选修课程越多,教师资源也就越稀缺。教师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选修课学习心态问题

当前学生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哪门课程对高考有利就选哪门课程来选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如果不能为高考服务就是无效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和选修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心态。

四、选修课开设时间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二上学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很难保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紧张,往往是仓促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程中的内在本质没有深入地了解。选修课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冷冷清清,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选修课程教学方式问题

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本身为原来枯燥的语文教学添加了活力。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得选修课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本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选修课评价机制问题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当前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存在着指标单一、随意评价、带有人情化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够真正公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困惑。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刚刚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六大困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六大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先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2(5).

[2]黄振中,刘天.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1(11).

篇10

关键词:技工教育 语文 生命教育

教育的产品是人,从育人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技校阶段的学生正由幼稚向成熟过渡,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强调自尊,但却常常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同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决定行动,如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引导技校学生珍惜、尊重生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技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对技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肖敬认为,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应成为生命教育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目前技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甚至溺爱中成长。他们常常漠视他人,强调自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不懂得宽容他人,不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导致苦恼与困惑出现,甚至导致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心理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曾丽华(韶关市首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样说:“技校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毋庸置疑,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已晚。可见对技校学生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教育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生命,继而拥有健康的人格。

三、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这样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技校语文在教授汉字的同时,更应发挥育人功能,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当前技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素质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学会感悟生命、敬畏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终生发展。

四、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

1.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无常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2011新版的《语文》中选录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不仅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更是人生的宝贵体验,非常有利于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入生命教育。如《邂逅霍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隐形的翅膀》等,这些作品的主人翁都遭遇了生命的重大挫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他们豁达、超脱、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教师在课堂上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让学生对生命心生敬畏,正确地去面对生命中的无常,进而发挥人文关怀,关心弱势群体。

2.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是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的。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处于人生花季的技校学生,难免会有来自学习、生活、择业的种种烦恼、疑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学生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在上《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领悟到季羡林、冰心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大家,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生命观,并不懈地执著努力,最终塑造了他们崇高的人格,使他们的人生大放异彩;在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即忠于职守、认真负责。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感悟: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考验人,在困苦中深思、积累经验,提升生命的价值,活出一个无悔的人生。

3.开展多种主题的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语文老师应该通过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体验中接受生命教育。例如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老舍的《我的母亲》时不妨引入“感恩”的话题,让学生去感受父母的舐犊深情,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孕育、成长的艰辛不易,在感恩中体会生命之重。在第五单元“拥抱自然”的拓展训练中,可组织学生参与“关注环境,绿色生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讨论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技校学生可塑造性强、思维活跃,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体会得更加深刻,这样的生命感悟更胜于单纯的言语灌输与理论的说教。

此外,语文教学的拓展空间很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历史上许多文学家都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如古代的屈原、司马迁,现代的鲁迅、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材料。我们可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总之,技校只有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的学生。语文有必要也应很好地担负起这一重任。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帮助学生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思维的深度,丰富生命的长度。反过来,生命教育也能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语文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敬.浅谈生命教育读本[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曾丽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11

身为教育工作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入手,探讨目前小学高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Abstract: The primary stage is the prime time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is stage has a uniqu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s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upper primary language,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the upper primary teaching,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pper primary grades;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是承接初中学习的基础,同时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比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为了取得小学语文理想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展开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而且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石和桥梁。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也是一个学习基础。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教与学生掌握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独立的探索和获取新知识,这也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目标。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新课改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诸多思考,在实践中也切实遇到了一些难题,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实的小写高年级语文教学在面临应试升学率的压力下,逐渐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学习任务。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并不是单一方面的,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社会和家长更关注与学生能够上什么样的中学,忽视了语文对于学生情商的培育。第二,教师的原因。小学的高年级语文知识已经具有很广的涉猎面,而一些语文教师知识面狭窄,脱离了现实讲课文,没有趣味性。第三,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大多是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反复式学习。

(二)不能平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度

新课改后,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成了许多教育者困惑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见一些语文教师紧紧追逐分数,忽略了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我们不反对考试,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效果的方法,但并非唯一标准。将语文学习的素质教育慢慢渗入到应试教育中,逐渐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有问题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常见的问题有:第一,读写严重脱节。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有的教师重写轻读,这样读与写生硬的割裂开,学生的读写能力不足。第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第三,教师在教学范文时,只限于大纲要求逐字逐句分析重点,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这样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四)网络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多媒体应用走进课堂。但是并不是运用了现代科技就是素质教育的实现的标志。在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也存在不当使用的问题。例如,很多语文授课中,大量的直观图片的植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空间慢慢变得懒惰;只关注与课件上的内容,忙着做笔记,而忽视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课件应用得不偿失。语文的学习,一个是学习方法,再就是领悟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着手点

质量是教学的立足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建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教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料充实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拥有自己的感染魅力。其次,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感知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之外,拥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者制定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

(二)平衡语文素质教育的渗入实行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用现行的模式直接取代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情愫的培育,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注意点转到了吹拉弹唱上面,轻视语文基础的学习。我们应该紧抓“基础”,避免被各种新潮却不实用的教学形式左右,要认识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发展的基础。就小学高年的学生来讲,其身心和理解、接受能力已经不同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开始关注尝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的身心相结合,将读书这样一件事情,作为健全学生身心的一种启迪式学习。

(三)教学过程普遍性问题建议

针对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多读之后肯定能够逐渐参透文章的意蕴,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仿写”的方法,创新的开始是模仿。其次,创建一些激励性比赛,鼓励学生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再次,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要不断扩充知识面,加强文史知识和文学的修养,要有总结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最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因此,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感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会使人终身难忘,久久回味。

(四)恰当使用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在语文历史考证的过程之中使用多媒体,影像画面会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善于在恰当的时间运用网络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营造文学氛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仅是学习继承没有创新,没有融入时代元素,我想这样的语文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主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发散、转化等创新心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表演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语文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

结语

语文,是我们的国文,我们文化传承的基础学科。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要求,是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文教学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用网络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报告》山城区第九小学课题组

【2】小学毕业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水中心小学,坤鸣

【3】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花茸

篇12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心理健康

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对母亲的理解和痛悔,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亲情教育的渗透的绝好文本。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老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监测表》对4000 万名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其中2/3 存在问题,其中28%是轻度的心理问题,3.9%是中度的心理问题,0.1%是重度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身体变化第二特性发育带来的困惑及引起的苦恼。

2.缺乏吃苦锻炼和挫折意识的培养,并由此导致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3.由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对前途以及未来充满茫然,缺乏目标与希望。

4.人际关系敏感,过分希望独立,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与人格的培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因其拥有丰富的素材,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学生,更应利用语文课涉及文化、道德、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知识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因为教书只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育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和展示的好场所。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郁闷情绪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青少年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时会迷失自我,内心经常交织着各种矛盾。他们需要把内心积郁的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倾诉出去。但他们倾诉对象往往不是父母或师长,而同龄人与自己情况相似,或许可以倾诉,但倾诉之后可能共同茫然。久之,种种情感易积于内心而得不到应有的渠道来疏导。而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教师评改及讲评作文时应扣紧学生文中的情感脉络,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进行引导。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既帮助了他们作文,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方式。

(四)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学生德育教育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说过:诵名家名篇,可以帮你从“诵其文”进入到“知其人”的境界。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贝多芬传》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而《读者》《青年文摘》中许多佳文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也是必需的,尽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乐学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传授知识,实实在在地培养能力,适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莉莉,刘欣.浅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多样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07,(20)

[2]英日教学过程比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 2005,(Z2)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在人们的情感交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用到的工具,教学语言的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教学语言有问题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有时候还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让更多的教师对教学语言有新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体裁也多式多样,并且教材还收集了许多国内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及多样化,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

(一)教学语言规范准确

语言规范准确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课堂教学上教师语言发音要规范,吐字要清楚,用词要准确,要做到“标准化”,杜绝模棱两可的讲解,可以给小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或不必要的失误。同时,课堂语言要力争精炼,能用一句话表达的决不用两句话。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整节课说个不停,但我们认真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大多数是废话。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最大量的知识信息,课堂教学语言绝不拖泥带水,绝不使用“嗯、啊”之类的口头禅,以免给学生造成听觉上的疲劳。 课堂教学中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能给小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示范和影响, 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起着积极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调味剂中的鸡精,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迸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有助于语文教师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例如,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学生写作文时 “文不加点”,他的标点一逗到底,我在讲评这个作文时故意一口气念到底,直念得我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 台下的学生关心地对我说:“老师,停顿一下再念吧! ” 我则喘着粗气笑着说:“可这个作文中并没有标点符号呀!” 这时台下的学生才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在善意的笑声中受到了教育和启迪。

(三)教学语言简洁、精炼

课堂教学语言,不但应该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能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恰如其分一语中的地加以引导肯定,从而激发兴趣,更深入地感悟文本语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语境语言。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四)教学语言激励、鼓舞

充满激情的课堂语言来源于感彩,而感彩则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师生间的美好情感。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去表扬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缺乏激情、枯燥无味的课堂语言往往会造成学生开小差儿、神游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课堂上就很难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消失了。小学生喜欢听到赞赏鼓励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表现积极的时候给予表扬。如“同学们的发言真激烈!”当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一定得充分认可。如“回答很好!真棒!”如此表扬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于回答问题回答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切忌当场批评,他们更需要激励。如“你一向很聪明,平时回答的也非常好,今天可能是有点儿马虎了吧!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回答的。”这样就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一声表扬、一句激励性的话语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远不止这些,艺术的探索更是无止境的。笔者真心希望通过对教学语言的这些浅陋的探究和分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实践与探索让我确信:语文教师的语言就是语文教师的魅力之源。

参考文献:

1.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

2.韩玉.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3.费秀芬.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激情过度[J].当代教育科学,2009(14).

4.张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5.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6.成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学周刊. 2012年第4期(总第144期)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教学意义;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事业的快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模式也在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情景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泼化。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具有轻松且活泼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利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能够成为情景创设者。在有效的情景中,小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动力更为充足。学生越主动,课堂氛围就越活跃,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第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情景的创设,可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小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能高效地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在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文字的意义。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因为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枯燥且无趣的学科。在情景教学法被提倡的今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能够得到端正,可以更加全面地去理解语文学习内容。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资源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与形象性,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在设计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选择与小学生生活相近的教育资源,将教学专业性与情景创设的艺术性结合起来,给小学生打造魅力课堂,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当是简单的学习之地,更应当是学生享受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在情景中实现积累,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阳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室的窗帘都拉上,灯关上,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神秘的情景。教师提出“这时候,你们最需要什么?”,小学生会说出“灯、电视、零食”等多种事物,当小学生说出“阳光”时,教师提问“阳光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去寻找阳光。当小学生拉开窗帘,他们发现阳光,以此来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将更多的关注放在阳光上,突出教学主题。

(二)利用音乐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音乐,是小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将音乐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用音乐去渲染语文课堂的氛围,给小学生带去视觉、听觉上的震撼,能够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音乐作品是情感作品,用音乐去创设小学语文学习情景,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课文以及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夏夜之美,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段静谧的轻音乐,同时展示几张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图片,让小学生在欣赏图片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这样的情景中,小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语言。

(三)利用教学语言,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师用不同的语气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促使不同课堂情景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好奇、快乐、悲伤等不同语气,展示不同风格课文的情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用着急又困惑的语气去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调动小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也跟着一起着急起来。这样,真实的教学情景自然而然地形成,小学生也能够融入到课文学习活动中去。

(四)利用现代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给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许多便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新鲜感。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的形象性与丰富性,能够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称象》时,为了让小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称象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称象的视频,让小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了解称象的步骤,降低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动画情景的创设,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语文课堂达到小学生的心理期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利用情景教学法实施教学,会让小学生更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手段,重视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将情景教学方法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者:周玉芳 单位:唐山市益民园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忠.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