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资产管理成效范文

资产管理成效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资产管理成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后勤资产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

后勤管理,即后勤部门需要管理的所有资产总和。如高校后勤资产就是指为学校教学、课题研究、科研项目、师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服务的所有资产。后勤资产管理效果将对一个单位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资产增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非经营性资产性质逐渐变为可经营性。后勤资产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经营性部分的完整性是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后勤管理中出现了低耗严重、管理漏洞百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引入则可以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后勤资产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整体进步。

1我国后勤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后勤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后勤资产的管理,它是一个对后勤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后勤资产使用效率的过程。目前,我国后勤管理主要是通过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来实施管理。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相关公共服务及经济学知识,对后勤资产中的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的分配、控制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以改进管理弊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公共服务理论指明了高校资产效益率的相关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代替旧的理论被应用在后勤管理工作之中。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难题,阻碍着后勤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我国后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后勤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或不完善存在漏洞,或缺乏相关标准,影响着后勤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现有规章制度未明确如何对后勤资产进行统一配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单位资产耗用水平的高低,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属于报废范围等标准,缺乏对后勤资产报废、申报等工作程序的规定。同时,没有对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进行规定,无法确定科学的进度检查标准。管理中无依据可寻,造成后勤资产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后勤资产管理的失败。另一方面,后勤管理缺乏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后勤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信息平台对后勤管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管理决策依据,或相关数据分散,后勤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全面掌握资产管理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造成资产管理中出现固定资产真实性不足,资产投资成本过高,办公用品消耗严重,资产管理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率,制约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管理中的发展

任何高校后勤资产的效益均分为社会和经济效益两大部分,其中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后勤资产投资管理中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经济效益是指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为自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一些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社会效益为零。一般高校的后勤资产投资不仅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限制,因此,高校要提升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率,必须借助市场以及行政双方的力量来实现。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应用,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变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且在资产经济效益分析过程中保证成本效益最优化成为后勤资产管理的核心。成本、效益成为影响投资的两大关键要素。后勤资产管理开始引入相关的经济学及高校管理学方法,深入开展后勤资产的成本效益研究,以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配置资产,获取最大的利润提升后勤资产使用率。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对投资项目方案中的成本和预期效益进行分析比较,以此评估项目价值高低的一种投资决策工具。随着经济制度的创新变革,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相关经济学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之中。高校的后勤资产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础,必然需要引入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实施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的经济收益。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需要高校在日常运作中不断细化资产服务成本,借助成本效益支出模型,明确高校投资的真正目标,并在资产管理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保证后勤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3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现代经济、管理理论、方法等实现自身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我国存在着作业成本管理(ABC)、供应链管理(SCM)、六西格玛法(6)、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多种企业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高校管理实践中发现,这些高校管理理论均是从整体出发,注重细节,以全面管理的方式以及细化管理环节实现有效管理。显然,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准则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后勤资产管理的质量。(1)坚持全过程管控准则。在管理理论快速更替发展的时代,强调全面、把控整体是管理理论不变的核心。在全方位后勤管理中,其管理的主体为高校,或者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体。在作业成本分析法中,主要从整体角度,根据高校供应链中的各项工作来完成成本的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更是通过对高校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合理、细化控制,从每个生产环节的把控中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无论生产管理、时间管理、进度管理,要降低管理成本的,提升生产经济效率,实现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过程管理体系,对高校的经营活动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同样,对于后勤资产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严谨的资源配置、使用等全过程的标准管理体系,对后勤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避免管理松散、资产浪费、投资无效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后勤资产的增值增效。(2)坚持量化管控准则。量化管控准则是对全过程管控的进一步深入。把控全局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原则。在全过程管控准则的基础上,需要管理人员在每个管理环节制定量化可视的标准,以量化的方式反映出过程管理的质量高低。因为一般定性描述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特性,难以实现质量的统一衡量,极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扯皮”问题,严重阻碍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量化的标准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高校的后勤资产包括各种各样类型的资产,管理工作也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老旧资产的报废、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新设备的申报等,必须根据工作的实际内容及市场情况对各类工作的标准进行量化。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时,必须将各类指标全面量化,才能保证成本核算过程的真实精确,才能保证成本效益分析发挥作用,找到最佳的管理方案,实现资产有效管理。(3)坚持时间管控准则。由于投资计算中包含了资金的时间效应,因此,成本效益分析管理中,不仅需要把控全局,量化标准,同时更要将时间因素考率其中。由于高校的后勤资产类型多样,管理中涉及部门较为复杂,且资源使用、配置、报废等程序繁杂。显然,后勤资产生产链的周期会随实际情况变化,一般资产效益回收周期较长,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较大,必须合理把控时间因素,才能保证后勤资产的管理合理性。(4)坚持人才管控准则。无论是全过程管控、量化管控还是时间管控,管控的效率全都是由人来决定的,高效的后勤资产管理必然需要人才的保障。因此,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分析法时,需要保证企业具有经验丰富或熟悉相关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并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树立正确的管控观念,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为后勤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

4结语

后勤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后勤资产管理不仅需要高校建立专业的后勤资产管理部门,保证后勤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更需要高校根据政策,不断引入先进的高校管理、经济管理方法,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后勤资产的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以实现后勤资产管理的最佳性能。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在后勤管理中,仍能够以其经济理论优势,有效提高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提升高校后勤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单位综合实力,实现企业或单位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2]曾健,王迁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济学原因[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倪文珺.社会化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彭怀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13.

[5]翟福生.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王云飞.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曾利梅.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篇2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因素,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应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虽然成本管理在珠三角的企业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成本管理一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成本管理内容僵化。目前,很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而对企业的研发、供应、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将产品成本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同时成本管理的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只考虑财务成本,以事后核算为重点,简单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有效的事中成本管理和监督,以及事后分析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2.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在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复杂性、多样性日益加剧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上,不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管理软件,从而导致企业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功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而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或是过多倚重ERP(MRP)中的BOM来控制成本,而未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和控制。对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即缺乏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或成本链的分析。同时,传统成本管理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工时、产量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过分地强调有形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忽视了对企业影响深远的无形成本——结构性成本的管理,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产品的复杂性、生产设备布局等。

3.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参加成本管理的人员仅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财会部门及下级核算人员),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4.忽视库存成本。多数企业忽视电子元器件易氧化、电子产品细分型号多、多数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研发阶段过于标新立异而选择特殊的材料(产品之间不通用),造成原材料种类繁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不注意适度控制,从而造成库存数量过多;在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3~6个月即要报废处理一批元器件,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因为数量增加而增加了仓库租金成本、仓管人员工资成本。

二、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不断影响的领域,没有100%优秀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的方法。笔者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之经验,结合时下一些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做以下探讨: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源于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因此,企业不但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培养与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2.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适合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企业制定的控制制度规定企业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名称),由财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市场、研发、制造等部门领导任副职,组员要包括成本主管会计、销售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结构)、工程部人员、制造经理等;制定成本管理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规程,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奖惩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建立产品成本管理评审的流程,在产品各阶段,如市场定位、外观设计及包装、产品研发阶段选料(主要部件和结构件)、产品试产、产品量产、包装、运输等做到事前介入评审,从而敦促各相关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从而最大化地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管理流程应该与企业的其他流程相结合,但必须独立出其他流程。

3.成本管理必须要在有归集的准确数据和业务流程比较齐全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在采购环节、库存环节、生产环节、出货环节及管理环节制定合适的数据归集口径,口径必须具有一致性、一贯性;企业可以在前期多花费用、重点加强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同时可以通过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断地核对数据,从而不断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珠三角外向型电子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OEM、ODM和上述两种模式与自有品牌共同存在的模式,多是以订单为主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开发管理系统时,必须基于订单主线模式来编写程序的,以订单为主线来进行控制和核算。在ERP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订单评审、订单生产、订单出货各环节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真正地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有设计了企业合适的ERP才有利于成本管理,否则也会有碍成本管理。

4.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基于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先合而治之,后分而治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细分成以下几块:新品研发、产品试产、市场拓展、接单、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物流、日常经营管理等,在实际中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成本管理应先着眼于不断改善、简化各业务流程,减少流程反复的次数,力争做到高效率;简化流程就像是挤海绵里的水,行为应一直持续。在每个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中加入成本管理的环节,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具体阐述如下:

(1)在新品研发阶段,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等企业相关人员都应参与早期的评审。这里重点要关注三块:①材料(电子元器件)成本管理,技术人员选料的原则应是除了特定功能的原料外,其他的原料全部选用通用材料;在类似的材料中,应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②产品尺寸控制,研发人员应与外观设计人员充分沟通,确定企业产品的尺寸,尺寸应限定只有少数的几种,切勿五花八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物流费用、产品的结构件和包材,又因结构件和包材有最小定货量限制,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增加库存成本和材料报废损失。③模具类型的控制,销量预测应该是市场部门在新品评审时就应确定,销量预测直接影响模具费用,模具费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做好研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前提有三个:①企业应建立齐全的供应商库,材料价格等能及时得到更新;②研发技术人员应熟悉相关领域各种材料的价格,或者进行内部询价;③有一个懂产品结构的成本会计来主导评价研发人员选料是否适当。笔者个人认为:在一般的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里,研发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关键的,是整个产品成本管理的源头。

(2)产品试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两块:①初步统一产品成本数据归集口径,建立产品成本数据归集的模式;②对产品上马前的各项成本预测数据的检验,根据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确定量产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及产品生产交货的周期。

(3)日常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应利用预算控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精简人员,只有人员减少了,降低成本才会有可能。市场拓展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用最有效益的手段来取得最大的市场反应,总的来说,采用先预算再发生后比较的手段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控制:①加强对国内、外展会费用的控制;建立展会效果跟踪机制,有选择性地参展,控制参展次数。控制展位面积,实际经验表明:除了是奢侈品外,参展面积过大的实际效果很小。②加强对宣传手段(途径)的控制。③加强对宣传用品的控制,做到少量多批的印制和发放宣传用品。

(4)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做好材料成本的控制应主要把握以下几项工作:①选择诚实的采购人员,建立采购部门的成本节约激励机制;建立内部监督、举报制度,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②建立健全企业供应商库,建立供应商、材料价格定期评审制度,让公司财务部人员、研发人员、制造核心人员参与,对供应商的资质、材料价格、材料质量、诚信、合作态度等进行评审。③优化采购流程,提高计算机管理的程度,提高采购效率。④降低安全库存量,提高材料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珠三角地区电子产品的产业链条齐全,一般的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周期短,完全有空间将安全库存量降至零。而包材体积较大,又有最小采购量的限制,如果企业不在产品研发阶段做好计划,企业往往会因包材过多而不断扩充仓库,从而增加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篇3

一、学校后勤资产管理

1.学校资产矛盾根源所在

从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来说,国有资产的运行有其固有的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重性”,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是由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必然要求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同时实现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学校后勤实体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之外,更有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引起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重性”。因此,国有资产的运行,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既有经营性,又有非经营性,而且,这种“两重性”在实践中无法截然分开,这就是引起争论的根源所在。

学校后勤资产,历来被认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将大批资产投入学校,目的不在于创造物质财富,而在于创造服务条件,保证我国教育任务的完成。因此,它的使用不能直接生产出新的物质财富,不能实现自我保值和增值。如同其他部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样,国家和学校长期以来对后勤使用的资产,不提折旧,不收租金,原因就在于此。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后勤逐步社会化,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势必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于是乎,对资产使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要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要保值和增值。所以学校的资产不仅仅被作为经营性资产看待,同时仍可能继续作为非经营资产来看待。这是因为由于人们思维方式和后勤运行方式的惯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要求保留一些不等价交换的甚至是无偿的服务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后勤实体可能会碰到两难问题:作为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应该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不能因为改革而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因此不能把原本没有计入的资产折旧计入收费内容;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实体,应当接受资产使用的保值增值要求,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因此必须通过服务收费把资产折旧消耗收回来,实现保值增值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资产所有者必须明确资产使用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和目标,使这些要求和目标本身不至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这样,资产使用者就没理由不按资产所有者的要求去运作。

2.后勤资产管理的方式分析

其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保值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传统的做法有:维修保养、提取折旧、产权转让、资产变价、租赁使用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保值和增值。一般认为,从“无偿使用”的传统做法在学校后勤经济活动中,国有资产没有做到保值增值,在使用中逐步消耗了,流失了。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部门,不可避免地发生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和其他费用的产生,按规定不需要列入核算。这些未收的成本、费用,由资产使用者按照国家原有的政策,通过低于实际成本的服务成本或者叫超地价格,转让给师生员工了。学校后勤服务中的许多基本项目都是这样。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在学校后勤的实践中是无偿使用的,以国有资产的消耗来换得服务成本的低价格、超低价格。

从表面上看,国有资产的消耗和收益没有回到所有者手中,但实际上,资产使用者的这种做法,正是按照资产所有者的要求操作的,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的,完成了资产所有者确定的资产使用目标,保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这就等于以一种非货币的、非物质的形式,实现了资产所有者的愿望。可以这样认为,这是间接的把资产消耗和投资收益补偿给了资产所有者。这种方式,应该看作是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可以称作国有资产的补偿使用。

3.学校后勤资产管理的原则

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社会企业,学校后勤资产管理必须在遵循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注意解决几项特殊问题。

(1)关于所有权原则。资产所有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的资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资产所有权。因此,明确资产的所有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资产的管理、资产收益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学校后勤实体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

(2)关于资产完整与安全。学校的国有资产,不能失去资产的控制权。转移产权,改变资产属性,目的是为了能使学校只承担有限的责任,规避投资的风险,避免资产运行的无限责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主要是强调国有资产在整体、价值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不能确保具体资产原来的物质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为了确保学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后勤实体使用的实物资产,一般应是租赁资产,只能按照租赁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转移资产,不授予资产处置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为学校今后可以选择、更换不同的经济实体为自己服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关于资产政策的导向原则。在设计和制定资产使用政策时,要引导学校后勤实体增加积累、服务育人、优质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资产政策,要控制消费,鼓励积累;促使学校后勤实体提高服务质

量,参与服务育人;针对资产使用者是否最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确定考核指标。

(4)关于公益性原则。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有二元性。即不仅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商业性目标,而且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的非商业性目标。也就是说学校后勤同时要实现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学校后勤服务成本核算问题

目前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经营实体,如:招待所、商店或超市;二是福利实体,如学生食堂;三是公共实体,如绿化卫生、宿舍管理等;四是既有经营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如幼儿园、汽车队。

所谓成本从经济学上就是指价值中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以及为生产服务的附属部门所耗用的材料费,生产、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耗用的水、电、气费,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管理费等。以上构成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总成本。

1.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

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基础设施一般都是由学校后勤投资建设好,学校委派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管理,因此这些服务实体须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并且应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公共实体成本

公共实体的只能是服务和管理,收入只是服务费和管理费,所占用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学校。因此他们的成本核算只能是:人员工资,所耗用的直接和间接材料费,水电费,管理费。这些实体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企业型的运行机制,形成成本效益的核算和考核制度,降低费用的开支。

3.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成本

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服务,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必须面临一些问题:既要保持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又要考虑师生的承受能力;学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对后勤实体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陈旧、老化、效率不高,但维修费用却较高;学校每年有近3个月的寒暑假,这些实体基本无收入,而人员工资和有些基础费用还必须支出。如果这些后勤实体实行全额的成本核算,必然造成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很低,甚至出现亏损。因此。这些实体的成本核算应分别成本项目区别对待:材料费用全额计入成本;人员工资给予一定补偿;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用不计入成本;耗用的水电气费应分步计入成本;房屋及设备的零星维修费用计成本;管理费用计入成本。

篇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生产过程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人力资源和财务知识,要求他们像专业人员一样提出详细的方案或者策划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求用对人,管好人,全面调配好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培训好成本节约意识,再加之严格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这样才会将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内部控制及自身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要实现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在于人。人为什么难管理,因为人是太复杂的动物。管理一台机器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知道机器的结构、性能,只要认真阅读了说明书并熟练掌握,就能知道有什么样的投入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产出。而人却是无比复杂的机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所有这些学科都无法给出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认可的关于人的“说明书”

机器和机器几乎都是相同的,而每个人却完全不同,这是我们管理人的第一个难点。个人之间差异非常大,有人强,有人弱。即使能力相当,有时人和人之间由于态度的不同,做出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完全不一样。同样,人和人之间有时候还有着完全不同的做事动机,这就造成了人的管理难点。

篇5

【关键词】 后勤资产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策略

后勤资产主要是指用于后勤管理的资产,例如,高校的后勤资产主要是指高校中用于进行科研调查、为教学服务和师生生活的资产。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在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应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该方法在我国的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了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的进程。因此,在后勤资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保障非经营性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对后勤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后勤资产,保证后勤资产的有效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后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后勤资产的使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一、后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后勤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益。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运用先进的后勤资产管理思路,实现对后勤资产中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融入公共服务理论和经济学理论,有效改善目前我国的资产管理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实现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后勤资产管理的顺利实施。主要的问题,包括后勤资产管理中缺乏统一的资产配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资产的耗用标准和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等规定制度。而且,后勤资产管理对资产报废和配置申请的工作程序,资产管理完成的进步标准等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一些后勤资产管理中的成本核算,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和其它的一些后勤信息数据的核算平台,还没有转化为信息平台,不能实现为资产管理提供决策性依据的目的和作用。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后勤资产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大部分的问题是后勤资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的管理和规定条例存在漏洞,影响了后勤资产管理的效果。例如,这些问题会造成后勤中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比较复杂,后勤资产管理的进度比较慢等,这些问题会造成后勤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缺乏真实性。而且,一些后勤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的损耗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实现后勤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证后勤资产有效使用的目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后勤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重要性

一般后勤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类型的后勤资产,效益产出也不同。例如,高校后勤资产的效益产出,因为资产效益的内容不同,所以和企业的资产效益产出不同。高校的后勤资产,主要是用于高校科研调查的资产投资和高校教学中一些教学设备的配置,都具有一定的利益性。所以,开发高校资产效益的时候,主要是应用结合了市场驱动和行政拉动的方法,开展后勤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推行新的后勤资产管理方法。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广泛,实现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的时候,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对后勤资产的效益开发。在新的环境中,开发后勤资产效益的时候,逐渐开始了资产效益产出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后勤资产管理效率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对后勤资产管理中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效益的开发。因此,为了实现对成本和效益两个概念的应用和理解,需要后勤资产部门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以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后勤资产管理的基础,开展对后勤资产成本效益的分析工作。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的新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资产投资项目全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实现对项目价值的评估效果。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经营决策,在我国的一些公共行业,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流行,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细化后勤资产服务链中的成本,建立一系列具有可能性的成本效益模型,提高后勤资产管理决策层的决策意义,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念的资产管理方案,实现对资产管理中不同环节的有效监督,提高了后勤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2、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准则

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管理的基础,开展后勤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主要是为了通过经济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后勤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包括很多内容,例如ABC、ELM、SCM等。转化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理念和方法的特点,坚持一些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准则。主要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准则,包括过程准则、量化准则、时间准则和人力准则等。目前我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很多,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时候,需要把握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例如,ELM主要是针对一些造型企业的运作、供应链和增值渠道等的具有整体性的管理方式;ABC主要是针对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业流程,实现对生产成本分析的一种管理方法,具有整体观念。这就需要针对整个后勤资产管理的过程,实现对全部资产管理过程的把握和控制,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的浪费、闲置和重复等现象。

在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过程中,坚持量化准则,是进一步延伸的过程准则。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可以实现对后勤资产管理的全局和整体把握,还可以通过数据进行论证,保证后勤资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后勤资产管理的效益产出,不仅需要后勤部门实现对管理过程和环节的控制,还需要对效益产出的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后勤资产管理部门所用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增加资产管理决策的风险。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坚持过程准则、时间准则,还是量化准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持。因此,人力准则在后勤资产管理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后勤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需要高校或者企业建立专门的后勤资产管理机构,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学经济理论和方法为后勤资产的管理基础,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实现后勤资产管理的效果和作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后勤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利梅.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02)292-293.

[2] 陆凌红.浅析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教育财会,2008.28(0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