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商管理的就业形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可雇佣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 教学改革.
全国有百分之九十的高校都开有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只要具备可雇佣技能,就能找到就业岗位,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可雇佣性这一属性对高校和毕业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高度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咨询机构、政府机关等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注重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及工程素养,又要兼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学习现代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2]
3.人才培养要求
3.1较为全面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生存与发展命运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要符合各行业的要求,在复杂的形势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具备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不仅拥有基层管理人员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领导和组织能力、宽以待人、创新精神、管理的智慧等。
3.2较强的管理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性操作能力。现在的管理遇到大量的新生事物,这是最基本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
3.3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和能力与紧密连接,坚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可以转换为能力。
二、从可雇佣性角度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可雇佣性的内涵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一般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并在岗位上取得优异绩效的技能和素质。内容上,包括个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工作的意愿和态度等;过程上,包含个人获取、维持、再获取工作机会的一系列能力;决定因素上,不仅取决于个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或态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是否具备能够满足企业或雇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它特性[1]。
2.教学改革的意义
2.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果从可雇佣性的角度,从全新的角度传授知识,以便让知识生动形象结合实际,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对待其学习过程,会转变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具有就业竞争力和个人长远发展能力增强了可雇佣性技能。根据调查获得就业技能的具体指标,认真分析,贯穿整个课堂教育过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2],学生在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就业能力提升,保证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2.3正确的成才导向得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实习、社团活动等促进个人就业能力发展,可以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的记录性文件,这样适合自己的道路被客观清晰的放在了学生面前,避免走弯路,也为以后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资料。[3]
三、基于可雇佣性技能提高的教学改革思路
1.架构可雇佣性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注意三点:极其重视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极其重视团队与合作的学习;极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要进行重大变革。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更新缓慢等诸多问题。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可雇佣性为主线,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为根本目标。要把学生比作工厂的产品,工厂的产品一定要满足市场上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按照现代现代营销观念来培养学生,把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满足就业单位的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第一,要到社会中调研,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中调研,而不是到其它高等院校调研,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大量广泛的社会调研才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基础,否则修订的培养方案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第二,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要贯穿素质教育和可雇佣技能教育,研究和规划可雇佣性技能教育,不同的阶段做出不同的安排,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特点,不同课程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整合课程,改革课程体系。第三,可雇佣性的培养体系要多元化。在就业教育模式中,运用综合开发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教导,学校就业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也加以配合,从多个方面共同培养可雇佣性能力。
2.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体系
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体系应包括:
2.1刚入学的导引性教育。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本专业在不同学期学习的专业课程,本专业在社会的需求,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单位等,这样他们就熟悉工商管理专业的地位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样从刚入校就对专业的就业面有一个了解,不至于人云亦云陷入迷茫之中,迷失方向,也才有可能自信的开始大学生活,主动去培养相应的可雇佣性技能。
2.2定期职业生涯教育。随着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开发途径需要有所了解,这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培训和教育。职业规划测评活动、相关的课程与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导师们辅导等教育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和职业发展的具体方向。
2.3从业前教育。帮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具备一定的找工作方法。学生可以自信的正确的对待艰难的就业历程。
3.进行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要融入可雇佣性技能训练。教师在知识的选择和传授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提高,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层次划分和归类,哪些内容是纯知识性的,哪些内容是培养技能的,据此再设计有助于可雇佣性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这样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结合了起来[3],比如联系当前社会工商管理的实际问题,联系其它学科灵活应用等。第二,可雇用性能力开发为基础,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一定要有效提高可雇用性能力训练,比如更多改变教师主导的地位,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多一些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可以参考国外的教学模式,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作业。第三,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课堂教学。比如,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在高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对其专业课不太愿意听讲,因为内容一看书就懂,老师怎么讲,都是太理论化。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行性意见,按照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有些内容可以自学,然后自己去实践,有些内容由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讲授,留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去完成,也可以派教师到岗位搜寻素材,积累课堂资料。第四,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模块,从提高可雇佣性能力的通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来学习,更加清楚明确该专业的市场需求,通过独立的可雇佣性能力模块系统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可雇佣性教育,也可以更好的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4]
4.以实践实习为载体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拥有用人单位所认可的可雇佣性技能。现在很多高校的实践与实习表面上很重视,但是具体做起来经常是参观、调查、听讲座和写报告,没有硬性的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而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实习的特别工作体验,如通过临时工作兼职工作和假期工作以获得工作体验的机会[5];可以结合所学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场所,并配备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四是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进行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比如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创业就业团队等,以专业性团队为载体,配备相应的活动内容,专业性的团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学生从中提高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5]
四、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可雇佣性技能要进行科学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把可雇佣性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高层次技能三大类。其中基本技能主要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理论一看就懂比较容易,但真正理解需要结合实际,这就要去学生只能更多接触实际,否则很多在校时间被浪费掉了,其培养需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大学生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核心技能指人际关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有竞争力,也使学生工作后快速进步与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是高层次技能得以提升的基础。高层次技能主要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我想这个技能主要放在大三寒假以及毕业实习阶段,在实践感悟中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会有更好的效果。
2.学生管理部门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
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包括理论学习、实习情况、课外实践情况、社团参与情况、获奖情况等等。学习通过档案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对自己有个更清楚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劣势,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锻炼某个方面的能力,充分为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学生根据规划目标进行各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的可雇佣性能力,也可以开会讨论有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可雇佣性能力提高的方案,总结经验。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对毕业生进行更好的可雇佣性指导,学生毕业后继续跟踪调查形成可雇佣性技能评价体系,据此档案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形成良性的循环,以后也不至于为学生培养距离社会需求太遥远而犯难。
3.以职业生涯干预强化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干预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及早了解自己的专业,理解可雇佣性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学生用来提升自己的主要标准,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的关键点。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性比较明显,大学一年级为探索期,学生在进行繁忙的基础课的学习的同时,要树立职业生涯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明确这些基础课对于将来自己专业有更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二年级是逐步确立就业方向的时期,有了基础课的学习和对大学与专业的认识,对就业方向开始有了比较认识,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太广泛,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技能;大学三年级要学量的专业课,学生跃跃欲试,想去实践,这个时期是参与实践,获得可雇佣性技能的黄金时期,学生要掌握求职技巧,了解就业形势等;大学四年级为实战期,第一学期就开始找工作,学期末就开始毕业实习,在实习中获得技能,感悟就业单位的要求,寻找合适的工作,这个学期导师的指导作用有时候也很重要,不可忽视实习指导老师对职业生涯的指导。
4.实践实习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实习的机会,获得特别的工作体验,一些学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兼职工作和各种假期期工作以获得实际工作体验的机会,这要依靠学校的协助,当然对于立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这种形式可能不太合适;二是配备导师参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课题,获得研究创新能力;三是结合所学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之地,并配备企业的师傅进行个别辅导,比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获得,让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加以消化和吸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四是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进行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比如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创业就业团队等,以专业性团队为载体,配备相应的活动内容,专业性的团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学生从中提高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徐苗苗.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研究[M].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6)
[2].李跃军,张咏华.基于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10)
[3].李跃军,叶才华.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4].李锋.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5].胡保玲,孙立娜.应届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技能实证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9)
施工进度管理的概念
施工进度管理即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标,对施工的全过程经常进行检查,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原施工进度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工期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施工进度管理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装修工程施工的作用
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进度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的银行营业网点装修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存在较大差异,装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委托方的实际要求及影响装修的因素等方面综合编制进度计划,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最终实现装修工程的工期目标。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商业银行属于公共场所,功能明确,且要求较高,尤其重视安全设施方面,因此,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装修首要任务就是编制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
1. 确定装修工程总工期
2. 确定计划编制方法
常用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由关键路径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根据银行营业网点装修施工的具体要求,我们采用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主要是找出各项活动间的逻辑关系,且每项活动只估计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由于银行工作的特性不能因为装修停业,只能在临时场所办公,因此对装修的工期要求较紧,因此我们根据装修中各项目的先后逻辑关系,确立关键路线,如拆除原来的框架重新铺设地面各功能分区(日常业务柜台、信贷区、理财区、vip室等)施工处理墙面配置办公及消防设施(办公桌椅、电脑、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清理现场收尾验收。另外,要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路线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编制的进度计划达到最优。
3. 协调施工顺序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不允许,可以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进行赶工,比如,施工人员一边铺设线管一边铺地转,由验收人员全程旁观,边施工变验收,当然这要求施工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完全吃透图纸。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1. 施工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
(1) 业主方(即商业银行)的影响
业主方对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的变更。商业银行装修工程相对规模较小,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周密的设计,在装修过程中一般没有系统的设计方案,要根据需要随时变更。第二,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要根据客户需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因此一旦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时也会导致设计变更;另外,银行营业网点进行装修时,所需的施工材料一般由银行上级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购买,因此,如果银行方面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
(2) 施工方(即装修单位)的影响
施工方对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在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全面,导致进度计划出现失误,从而直接影响进度;其二,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没有合理投入并使用,,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三,由于施工方采用的装修技术不合理,导致质量不过关,导致返工,从而延误了工期;其四,施工团队规章制度不严格,随意停工,这严重影响到装修工程的施工。
(3) 第三方(即材料供应方)的影响
装修工程材料供应方的材料供应一旦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装修工程的施工,最终影响整个工期。
2. 施工进度的动态监测
为了确定施工进度是否发生变化,要随时采集施工进度相关信息,然后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出现的原因,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进度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一般采用横道图法,此方法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偏差出现的地方及偏差的具体数据。对于装修工程来说,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一般是由于各工作的交叉作业及天气原因导致停工造成的,因此在计划控制时,要注重对各工作的协调管理,也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装修设计人员与施工负责人现场坚持24小时监场制度,对当天的施工情况、薄弱环节、任务进度进行检查,做到及时协调、处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第二,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并根据需要增加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资源投入;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部配置熟练的施工人员,改善施工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第四,改变关键路线,转换逻辑关系,把原先按顺序依次进行的工作改为平时施工或交叉施工,可以是节省大量时间;第五,三班倒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提高施工时的工作效率,保证质量;第六,关注天气变化,雨天尽量减少室外施工,尽量以室内装修为主,以免雨水冲刷已粉刷的外部墙体。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实现过程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过程包含了对银行业务运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务过程的规范化和进一步的发展。当前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执行力不够、风险评估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管理的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达成和今后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对内部的业务活动进行规范而制定的制度,并对制度进行实施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管理包含了对经营过程的事前风险评估和防范、对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对工作的进度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来对银行业务流程进行规范,防止经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为金融业务,资金的转入、转出过程中要求严格进行控制,一旦出现差错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求更加严格,银行需要加强内控的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才能降低企业经营中出现风险的概率,实现经营目标。
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现状
(一)管理概念存在偏差
当前的金融市场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但是银行的管理人员却没有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没有认真研究,对风险的关注程度不高,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发现,因而导致无法对风险的发生进行良好的规避。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没有加强,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而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佳。
(二)缺乏系统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一方面表现在内控管理体系比较分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管理没有体现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全方面,一些环节还处在真空状态,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内控架构的设置缺乏系统性,银行内部虽然分别设置了全局检测机构和部门检测机构,但是检测的内容却没有差别,没有形成互补的状态,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的在实施方法和风险防范方面都不够完善,一些制度的建立与银行的业务流程并不匹配,制度的制定并不严谨,因而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漏洞。另外内控制度的更新不及时,对于银行新增加的业务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存在管理盲点,因而内控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四)控制的执行力不够
一些银行将内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内控的制度的建设方面,在内控制度建立完成后却没有加强执行力度,因而虽然有完善的制度却没有在银行内部很好的实施,执行效果相对比较差,没有将制度具体落实到位。
三、内控管理实现过程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实现过程是通过运用手段将工作人员、制度和方法等进行集中运用,来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内控管理的实现过程包含了对银行业务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面的控制。要求员工按照规范开展工作,以保证工作的质量达到经营要求,内控管理的实现过程包含了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在银行业务发展的整个阶段,都需要跟进管理,保障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要了解项目开展的具体内容,涉及的人员和部门等等,然后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管理计划,选择最合适的内控管理计划进行实施;第二步是制定控制标准,将业务流程以及实施中的相关规定用书面形式进行呈现,以便于项目的执行者在规定内进行项目的开展;第三部是对其中内控管理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以便于达内部控制的效果。
内部控制的管理上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过程是内控活动开展的核心和关键,对过程的每一步进行对应的控制,可以增强制度和体系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控制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有利于人员岗位的合理安排,针对每一位员工的特点,让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上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管理者可以对业务的流程和工作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把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强化内控管理的具体性和有效性,保障管理工作可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升工作的效率。因此,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必须走上过程控制的轨道,商业银行基于过程控制模式进行内控管理时,要注重过程的控制,既要重视内部控制的结果,更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过程。
四、加强内控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全过程控制理念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对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控制,银行的管理者要树立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要从银行的经营中全过程、全部人员做起,对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和员工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行规范。要营造良好的银行内控管理环境,通过对银行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来制定并改进风险防范措施,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二)加强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建设制度之前要对制度需要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对现有的业务和流程进行规范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建立要包含所有的业务和项目,避免有所遗漏。在制度建立完善之后,要对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对责任人进行界定,加强岗位的控制,提升内控制度执行的效果。
(三)加强非现场监控
非现场检测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实现对银行经营活动与风险状况及其趋势的持续跟踪,可以实现对业务经营的全面持续监控,加强非现场检测需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数据信息平台来对整个业务环节进行检测,以便于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然后进行加强和改变。
(四)培育内控文化
商业银行要加快培育和谐稳健的内控文化,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文化体系,造成商业银行内部文化缺位,仅仅依靠道德、理想等无形的东西进行管理已很难奏效,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加快内部控制文化的培养,将内控文化渗透到业务发展中。同时,银行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提升每个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不同的员工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在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步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内控管理贯穿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同时培育内控文化,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晏忠.基于SOA架构下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实现[J].金融会计,2012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合作机制
由于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经验与专业感性认识的匮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较好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并影响到教学效果。鉴于管理类课程知识体系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双方共同互动努力,强化学生专业和课程感性认识,才能为学生很好理解并掌握相关管理理论知识奠定必要基础,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但经到企业调查,发现中职学生而外出实习,到企业去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因为企业担心正常的生产管理受到干扰,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或者不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学生往往沦为勤杂工,从而使实习工作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可能也因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为担心商业秘密泄露,企业往往不愿分配实习学生参与重要或者实质性的经营管理工作,从而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类问题的教学目的。所以,中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教学如何实施才能更有效,就涉及到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
一、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具备基础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例如: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以为北部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培养“招进来能教,走出去能做”的技能能手为目标,要求每一位中职学生都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经济管理、法律知识,有较熟练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实践教学定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达到“三能”即能上岗,能吃苦,能创新。只有具备了“三能”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师生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平台是指为学生搭建起由“教授、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使其不仅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也成为教学案例编写的基地和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基地。从而也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规则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求教师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专项,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环境,整合实验教学体系;多到企业进行实践,收集企业典型案例作为教学题材。可通过参加研讨会、培训等形式更新观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精心准备,每年出版2-3本实验教材,并大胆尝试,开发场景式实验项目。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在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论坛、赴实地考察学习取经、参加培训的同时,适当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请进来通过座谈、演讲甚至开课等形式,打造一支兼职的师资队伍,充实实践教学。
三、引入多种课堂形式,进行教材改革,开发实用教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管理游戏、情境体验、沙盘演练、软件模拟、案例研讨、顶岗实习、参加竞赛、自主学习和第二课堂” 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得到管理者通用能力、特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的训练。
调动一切力量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由自主实习向相对集中的实习转变;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都应编写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特色实验教材,如:应用文教学改为《企业管理文案写作指南》》,计算机应用改为《企业办公室人员培训》等。
教具开发:通过定制必要的教具,在场景式模拟实训方面开发新型实验项目,力求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如在沙盘演练项目中,用EXCEL开发原材料采购分析表,开发现金控制流量表等实用的辅助教学工具。
四、校企合作形式更新,真正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化
采用学校附属企业、教师融资自建企业和指导学生创建企业的形式来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这对外充分利用我校人才的优势,借助商务教研室的专业师资,利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优势,创建企业,让学生能真正达到在对外开放的企业环境进行学习和提高,真正意义实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把实践教学内容职业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化,带动了学风建设,致使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而且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科学教育论 》;李太平等著;人民出版社;2010.09.1;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伙平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09.01;
一、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方法及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制定合理策略的一种过程。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发挥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财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及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重视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自身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管理的质量,使企业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以便可以促进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商管理的职能,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二、工商管理不同职能之间的关系
1.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引导之间的关系。在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中,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引导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引导。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根据市场调査的结果,良性的引导企业的发展。在立足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水平,确保企业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在处理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引导之间关系的时候,应注意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引导所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发展。此外,还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将发展饱和的产业进行分流,积极拓展外地市场。
2.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对象是正处于困境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分析,也是相对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此环节,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相对全面的服务。因此,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其本质体现在为监督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及为其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确保其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制定发展策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企业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及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究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措施,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积极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1.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在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完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是决定工商管理职能能否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工作。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积极的创新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重视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并积极的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才能促使企业工商管理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2.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在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中,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规范自身发展的行为,并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使之不断的促进企业获得发展,才是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发展的目标。其次,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还表现在严格的监督市场行为,避免企业陷入违法经营的困境,促使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改善工商管理工作作风。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改善工作作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环节,企业管理者应对一些办事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证待办事务都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办理。其次,通过发挥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可以将工商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措施进行公示,使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督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发挥制约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重视改善工商管理工作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4.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的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管理者的能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以确保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优势。其次,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包括工商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及管理执行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因素,其自身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在企业的发展中,重视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必须积极的发挥工商管理职能,并有效的运用现代化的工商管理理论以及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在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