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主任效应;合作竞争

当代的高中生受社会个性化风气的影响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不会轻信成人的意见;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担负着这样五十多个个性不一的学生的学习管理和人格教育,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教师不想当班主任,似有谈班主任色变的现象。如何合理利用和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以便更好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各班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德育工作都是由班主任亲历亲为的。在德育教育盛行的今天,为什么单独让班主任来承当这重大的责任?其他任课教师就没有育人、管理学生的责任吗?要使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1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每个任课教师都希望在学习气氛浓烈的班级中上课,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全班学习积极性处于高昂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纪律,保证了各科教师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师生的双方配合,在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言踊跃更能激起教师上课的激情,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 落实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必须改变旧观念

2.1 学生要消除“班主任效应”

所谓“班主任效应”是指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班级管理的班主任负责制,把班主任看作是唯一的班级管理人员,是班级管理的独权者;认为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学生只服从于班主任的管理,只有班主任对他有威慑感,认为自己平时行规和其他任课教师无关,他们也无权干涉。

要消除这种不良的“班主任效应”,首先,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在学生中有意识的增强任课教师的说话分量,并协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威信。其次,任课教师要以自己的高素质的德育水平、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来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可以协助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2.2 任课教师自身的认识

很多班主任经常听到任课教师抱怨“把你班级的学生管一管,课堂纪律太差了,简直没办法上课!”;“你们班的学生作业怎么都不做,不交?该管一管了!”等等。难道课堂纪律管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吗?

任课教师要从长远的眼光看待课堂管理、班级管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同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增多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班主任主观上的认可

很多“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都会把班级管理的事情统统都揽到自己身上,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的事,应该由自己全权负责。

首先,班主任要主动请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听取任课教师的管理意见。其次,班级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要诚心邀请任课教师参加,增加他们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更多的了解学生,使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还要,不时地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取班级的有关信息,出现问题时共同探讨决解。

3 任课教师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任课教师要有责任感,真心地热爱学生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不仅希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责任感,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在长期和那每一张纯真的、渴求知识、真理的脸的接触中,引发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离不开情感因素。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本身也是一种做人的示范,一种精神的感召,一种巨大的启迪。爱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

3.2 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是知识和真理的化身,教师通过自身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成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班级的精神面貌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3 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交流

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外时间多接触学生,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落,行为上有所偏差,应该及时进行有目的性的谈话,帮助他们决解心理矛盾,调节心态。这样,任课教师参与做学生思想工作,可以相对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不止班主任关心他(她),所有的老师都关心他们,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做人。

4 各科任课教师需要合作竞争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一般一个高中生白天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就几乎没有其它的时间再学习了;而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只剩下晚上3节课的自修时间。学生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合理地分配各科之间的学习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这些宝贵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有的教师却以强制性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科之间的平衡。

在这个各科教师的竞争中,班主任应该在各科教师之间进行协调,使各任课教师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的竞争。班主任应该倡导形成一个班级教师集体,使在同一班级教学的教师互相支持和协作,互相交流信息,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创建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基地。一个班级不仅是几十个学生的简单组合,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班级形成伊始就必须着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统一、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因此,我们提倡所有教师参与班级建设、班级管理,这是符合目前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的。注重德育教育的这一教育目标,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的教育职责,必须要全员联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新途径,增大教师资源的利用率,以保证学校全面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知识出版社,主编,王宝祥

[2] 《高中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班华,王正勇

篇2

一、树立育人意识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应如此。优秀的班主任都是首先立足于坚定的育人意识,他们普遍具有一种通过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人,直至改变整个学校,甚至社会的坚定信仰。只有这样,这种以育人为首要目的的职业,才可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做人,健康地成长。因此,育人意识的树立,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正如魏书生所说:“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我感到从成年人做起太难了,最好的选择是从孩子们做起。”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

作为班集体的“头儿”,班主任应该树立:1、平等观,也就是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原谅学生的弱点,关心、信任、理解学生,努力建立建立一种民主和睦的氛围。班主任必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主动地接近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和老师辩论;在班级管理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学生商量解决,甚至可以用表决的方式解决。教师还应当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2、个性观,即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教师在工作中,应主动关心照顾不同个性的学生,不仅关心成绩,更要关心生活;不仅关心聪明伶俐的孩子,更要关心那些心理、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3、发展观,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出色。班主任应当承认后进生的变化,理解进步中的反复,反复是正常的,即使反复一百次,一千次,班主任仍可以101次,1001次的做转化工作。

三、班主任应科学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积极转化后进生

篇3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职责

班主任承受了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较为轻松,造成了班级管理的资源浪费,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管理职责。

一、成为班主任的管理助手

任课教师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班集体向着班风正和学风浓的良好班风转化,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循环,方便各教师的工作管理,工作变得轻松、高效。任课教师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成为良好班级管理的义务助手,营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任务不只是学习,还有各种文体类活动。任课教师应该对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进行策划和组织,从而表现出对活动的关心,并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增强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受到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教师的暗示和批评通常是不起作用的,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在课堂上针对这样的事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此类现象的发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道理,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经验,也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减轻了大部分的工作压力。

篇4

关键词:赏识教育 班级建设 激励 自信心

通过在班级管理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手段,我发现,赏识教育是一种特别好的德育方法,它不但让我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而且在对学生赏识的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也觉得教育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自己从原来那个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书的我转变成了一位乐于教书的我。实际上,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

在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今天,我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一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蔡某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连头都不敢抬。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上次他主动出钱买表演道具,我们班表演的哑剧荣获全校文艺表演第一名,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呢!”有的说:“他经常与劳动委员检查班上清洁区的卫生。”还有的说:“他主动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变了,真的变了。他让课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还多次得到了科任老师的表扬。

二、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有一次,我与一位学生谈心,谈到他家里的事时,他沉默起来,伤心地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启发下,他说:“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好,关心我,但他们的关心我接受不了。每次考试,考得好时,他们就说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轻则没完没了地说我,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一顿。老师,有时我觉得很累,总感觉自己很笨,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 听了他的述说,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学生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于是,每次家长会上,在完成常规式的汇报工作之后,我见缝插针地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经过学习,家长们都说,没想到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真该好好学习学习。学生们也说,现在开完家长会,我们再也不用胆颤心惊地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父母都是心平气和地与我们交谈,我们再也不怕开家长会了。通过这一实践,我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的。

三、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赏识教育一定要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我善于表扬学生,那么我就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其实,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所以,我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我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 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五、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下面是我给班上的一个男孩子写的评语.思想道德素质:你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拥有师长的关注,同学的友谊.同时,老师希望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对自己多一份严格,少一份放松.文化科学素质:老师欣赏你刻苦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是觉得利用上课时间去问同学实在太可惜了,因为你在得到一些知识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知识.相信机灵的你一定明白今后该怎么做。身体心理素质:你的字是那么清爽;你的画是那么大气.多才多艺的男孩,请你将对艺术的热情转移一部分到学习上来,那么你必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这样一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六、真正做到真诚、理解

教师一定要真诚,不能哄骗学生,一旦学生发现有假,他们将很难再去信任、接受这位教师,更不要提教学、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我们还应当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就会理解学生的一些举动,这样才能正确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一份小小的赏识,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应该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一颗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缺点,用一颗慈爱之心多带给学生一份信赖,用我们神圣的责任去塑造出一颗颗美好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 武汉出版社, 2010.

[2]魏书生.《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M].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篇5

1 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多数班集体内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少不了“”、“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词语。这是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老实驯良。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故我。如及早采用赏识教育,就可以成功转化差生。

1.1 寻找差生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从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不要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1.2 与差生谈心。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曾经教过一个差生,名叫刘亮,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置之不理,常有迟到、穿拖鞋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五项评比”的成绩很差,同学们恨之入骨。找刘亮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什么也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刘亮,请坐下,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值日生英子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在他身上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亮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亮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

1.3 为差生重塑形象。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亮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亮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2 采用赏识教育管理班干部

2.1 民主推选班干部。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部。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2 鼓励和指导班干部。新班委产生后,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鼓励他们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部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只是严厉批评,而是多正面指导,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2.3 为班干部树立威信。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会大大挫伤他的自信心。所以,应私下批评班干部。对于他们的工作成绩,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部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贡献,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部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部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部周围,服从班干部的管理。

3 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篇6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一、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

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

(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

(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篇7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有效实施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非常必要。

一、加强班干部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干部是班级中一小部分人,但是正是这一小部分人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实施得好,这个班级的管理就容易开展,班级管理的效率也会较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会较强,相反,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如果教师不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这个班的管理工作就很难有起色,不仅如此,班级管理活动也很难收到应有的实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重视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对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管理作用,要远远超越于中学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比较高,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活动与中学相比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助手,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重要的管理措施,必须通过班干部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得到落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是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班级干部的选拔要遵循择优选拔的原则,选择那些在班级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过硬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因为这种在公正原则下选的班级干部,能够具有较高的威信,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中会更具权威,学生对班级干部比较服气,班级管理活动才能更容易开展。另一方面,在班级干部的选拔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针对选拔好的班级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班级干部学习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级干部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班级干部的有效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要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尽管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只重视班级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发挥自身的优势,都要在班级管理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即便是被认为差生的学生也有其不为人重视的优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喜欢与别人沟通,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负责做别人的工作;有的学生善于劳动,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让这样的学生负责他喜欢的劳动管理工作;而有的学生有自己的特长,擅长参与各种活动的表演,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参与表演活动的管理工作……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条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要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制订一个班级管理实用化的表格,在表格中规定,哪些学生负责擦黑板,哪些学生负责浇花草,哪些学生负责收拾走廊以及班级的分担区,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卫生角,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电源开关以及多媒体的管理,哪些学生负责门窗的卫生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分工的明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以及时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评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好评价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开展中,评价的方式要力求多元,不能总是喜欢运用一种评价的方式。在班级管理的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那种有感而发的现场评价,也可以以学生近来具体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性质的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归纳评价,在评价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充满自信的学生,教师的正面评价次数不要过频,评价的力度要适可而止,这样不至于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情绪,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表扬性的评价要多一些,以此鼓励这部分学生,因此,多元化的及时评价对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篇8

一、从伦理的视角审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伦理因素。而伦理作为通过对内在精神挖掘从而实现对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其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内在的指导性。这就需要我们以伦理为着眼点对班级管理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班级管理的形式对学生施行更好的教育。

1.过分追求工具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

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是班级管理的根本,如果价值观念发生扭曲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到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作为工具的价值更甚于其本身具有的育人价值,这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产生了巨大的阻碍。班级管理的这种注重班级管理效率而缺乏实质性的透析,导致现在的班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重视班级的外在控制

在现在的学校中,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往往注重那些外在的学校纪律等因素,诸如课堂纪律、课间操表现、班级卫生情况。这些外在的控制环节不仅是为了能够使班级更加有秩序,学校的学习生活氛围更好,其实其在学校的班级评比和教师评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很多教师将这些外在控制的好坏当作教学的得失并为之喜悲,自己班级管理整齐划一,学生都非常的规矩,教师就会觉得自豪;相反,如果自己的班级外在控制方面在评比中遭到了上级领导或者是同事的非议,教师就会觉得其涉及到了自己的面子,以后对学生的管理就更加严厉,使得班级管理硬生生成为了一种工具,一种旨在进行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的工具,而学生的价值却完全没有体现。

学生们的坐姿、学习用品的摆放、穿着打扮、卫生情况等在这种过于重视外在氛围的情况下逐渐变得刻板单一。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好玩的天性,这些东西本不在他们的认识范围之内,但是由于受到过多的干预,因此大大压抑了他们自身的思想。这种严苛的管理体制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价值,没有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过分重视外在的东西正在使班级管理失去本来的目的,从而逐渐变为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2)过分追求考试成绩

现在的教学体制中,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之间本就存在着差别,学生可能擅长的方面不同,但是并不能就此认定学生优劣。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学习能力、智力等的体现,无关乎学生的其他能力,只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现今的教育考核制度过分关注升学率,以至教师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由于与自己的奖金分红等联系在一起,很多教师只追逐高升学率,不顾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

2.忽视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项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不但需要提高管理的质量,还需要在管理中教育学生。班级活动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个别情况下学校的领导也会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但并不常见。教师分为班主任教师以及任课教师,全体学生作为另一个参与者。学生本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但是在长期被动管理的情况下,学生的这部分权利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教师在班级中过于强调其“管的作用”,事无巨细都严格要求,大大压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参与途径的缺乏。此外,本应该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本身还存在失德行为。

(1)学生主体性缺失

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其不但需要把社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予以指导,推动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手中掌握着“大权”,成为了班级的绝对管理者,而本应该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却微乎其微。教师本身应该起着导引的作用,但是由于未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长时间的顺从与被动接受,使教师既是主导者也是管理者,将导引行为与管理行为混为一谈,这就像导游在组织游客旅游的时候不给其自由游览的权利一样,教师的管理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主体性的缺乏,使得班级管理唯成绩论、唯评比论,但是却没有把学生考虑到管理的核心中去。

(2)教师失德现象

这种单一式的班级管理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教师的这种“权力”如果成为了一种权威的话,必然会导致学生管理活动陷入“专制”。教师在管理中既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班级管理的绝对实施者,其本身就拥有太多的权力,而缺乏相应的约束,所有约束学生的规章制度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纸空文。例如,学生迟到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教师迟到却情有可原;学生不能带手机,教师的手机却在课堂上乱响。这些教师失德现象对于班级的管理活动来说存在着不良的影响。

3.过分追求高效率而忽视人文关怀

班级管理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会采用一些管理方法,而由于现在的班级管理的价值理论存在着问题,导致班级管理过于重视效率而缺乏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为了满足其管理的目的以及个人目的,对学生的管理手法和手段缺乏必要的限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教师以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的姿态,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讽刺、打骂、体罚、变相体罚、罚款等已经被明令禁止的行为,有的教师甚至还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对于学生的日记本、信件都随意查看,缺乏应用的尊重。现在网络和新闻上屡屡出现的体罚、罚款等行为,本不应该是教育者所为,却硬生生地被打上了班级管理的烙印。这种缺失人文关怀,一味追求效率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

4.过分注重制度规范而忽视道德规范

现在的班级管理过分注重制度的管理而缺乏必要的道德滋养,这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制度本身就是为了使管理更加有秩序,其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来规范正常的生活或生产运转,使生活或生产更有效率。在班级管理中,制度主要体现了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纪律,其对于班级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才使得班级管理更加有秩序,更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能够使班级管理能够有据可依,使学生在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制度管理当作班级管理的唯一手段,事无巨细都设置很多规章制度来约束和限制学生,使得学生的思想幅度和活动幅度受到了很大压抑,这对于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以及学习上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有着独立思想、个性化思维的学生,并不是毫无思想的物体,所以这种单纯的量化的思维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处理现实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应该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定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管理,而定性教育主要还是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学生们都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只要教师能够在管理中渗透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学生们感受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就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从伦理的视角对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

对于班级管理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教师的原因,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对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重大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学校以及社会的客观因素,班级管理虽然在校园范围内开展,但其不仅受到学校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上的影响,只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班级管理中这些问题的成因。

1.教师教育观的偏差

虽然现在的教育理念将教师认定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塑造者”等多重美好的身份,但是实际上由于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传统理念与价值的影响,使得其实际上将自己定位为教育中的权威,学生只能服从自己,将其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绝对化,将本该平等公平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上下、尊卑的关系,这种上下的关系体系产生了班级管理的单向性。教师制定规章制度,而学生遵守,教师给予学生的指令,学生需要完成,造成了现在畸形的班级管理。教师本是班级的主导者,现在却兼任了班级管理的设计者、执行者、引导者、审判者等多重身份,这就造成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事务中一意孤行,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个性没有及时予以重视,学生在班级中并没有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空间,相反只是一味顺从和服从,造成了班级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2.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班级管理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面明镜,通过教师的言行学生可以端正自己。若是教师自身素质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教师在人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里所说的教师人格主要包括教师的生活作风、工作和学习态度、自信心、责任心、事业心、心态等多个方面,正向人格能够导引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负向的人格能导致学生心理、人格等方面产生障碍,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教师的心理因素、职业操守也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不良表现就是对于本职工作的疏懒、教学缺乏公正、情绪化。这样的老师无法敏锐察觉到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实行最符合其发展的教育方式。这将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3.学校管理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发育越来越充分,很多学校的管理都会借鉴企业的管理理论而实行一种科层式的管理制度。这种严密的层次结构、缜密的职责划分、完善的管理制度、效率化的流程对于学校的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层次越多,层与层之间的关系越需要不同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所需要的规章制度也就越多,这样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人性的缺失,以致无法调动各个层次的工作热情。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得工作者对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漠不关心,既不利于部门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对于效率的忙碌追求,使得管理成为了一种工具,而忽视了管理目标的实现。现在的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实现功利性的发展目标,将教师的考核、晋升、奖金等都与学生管理与学习成绩挂钩,这就导致教师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满足其生活品位和生活需要,应激性地对其在班级管理中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造成其在班级管理中将管理视为工作,忽视了学生的本体价值,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阻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社会环境方面

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受西方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现在盛行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金钱与地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风气已经逐步侵入到教育这块圣土,教育管理理念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在社会的功能主义的指导就是以自身利益为轴心,以周围环境为工具,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学校为了能够使自身在教育系统占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吸引到更多的生源以及投资,就需要用成绩来说话,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就使得学校的投入与产出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成绩,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就成为其发展的阻碍。为了能够使自身的利润效益最佳,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将人性管理逐步转化为工具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只是培养一批成绩优秀但是综合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道树.教育管理方式伦理化简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5).

[3] 王丽娟,王志彦.社会转型视域下教师课堂管理伦理诉求.当代教育科学,2010(15).

[4] 周志文,董秀丽.论学校管理的伦理基础.当代教育科学,2010(13).

[5] 金保华,陈萍.试论伦理的教育管理价值与功能.教育探索,2010(3).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有些科任教师错误地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以致一些科任教师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旦学生出现纪律问题,责任便推给班主任。其实,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科任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感直接相关。当然,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例如,担心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等。基于此,班主任往往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2.科任教师忽视自己的育人职责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实际上,科任教师往往忽视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只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另外,有些科任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因此,科任教师务必明确自己的育人职责,并增强责任感,以树立善于了解学生思想、乐于管理班级的意识。

3.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当然,在科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不服从科任教师的管理,这主要与科任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不甚了解等有关。另外,学生认为日常规范的管理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事,因而对科任教师的劝告与批评不理不睬。总之,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二、有效的策略

1.加强科任教师的管理力度

在日常规范的管理中,既要加强学生自我的管理(例如,设置学生会),又要加强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以使科任教师明确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并增强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感。

2.将班级管理纳入教师考核

学校将科任教师分配到各个班级中,既坚持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又将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以使科任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此外,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切磋方法、统一要求以及分工合作,并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3.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遵循“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原则。具体有两点。其一,对学生批评教育。科任教师在对某一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须考虑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态度,也就是说,科任教师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要与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保持一致,否则不利于该学生的成长。要把握好这个尺度,科任教师就要与班主任以及学生多沟通。其二,与学生交流思想。科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谈,并善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其实,一些学生往往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科任教师。另外,如果班主任工作方法欠妥,或对某件事处理不恰当,学生也会向科任教师倾诉。因此,科任教师务必与学生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把了解的情况转达给班主任,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为改进工作方法和制定规章制度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初中是学生身心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从幼儿向青少年转变的第一步。良好的初中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依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班级的管理。随着新课改

的推进,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重视。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初中教师开始意识到应当对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管理方法的单一

在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教师是将传统的批评、写检讨等班级管理方法结合小组管理等新的学生自主管理方法来进行班级管理。这种做法虽然有别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但学生自己在班级管理之中的实践并不能满足内在的成长需要。

2.学生自己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

传统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由教师从学生中挑选代表进行管理,且多是学生代表将班级问题反映到教师手里,再由教师亲自处理。这不仅让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增大,更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自己只是打小报告而非真正管理班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

二、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导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实践学生管理这一模式时,首先应明确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增强初中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要选择精英干部挑起班级管理的重担。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代表要求全体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在选择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成员时,教师应当挑选具有较强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和其他同学协调工作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主管理效率,还能让学生自愿参与班级管理。另外,在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教师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评价机制。虽然是学生自我管理,但是如果教师忽视自身引导人的角色,将存在巨大隐患。例如,某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完全自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失控,最终造成全班同学成绩集体下滑的管理问题。教师应当基于合理的自主管理评价机制,积极监管,保证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

初中班级的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的,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完善。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在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中的引导作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初中生的班级自主管理。

篇11

班级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游戏、学习的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了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帮助幼儿教师积极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因素于班级管理之中,使班级组织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词

乡镇幼儿园 班级管理 秩序 规则

幼儿园的班级工作,从教师计划的拟订、实施记录的形成、课程资源的寻找和利用,到幼儿园班级空间的布置、一日生活的组织和安排等,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一环节都对幼儿时时处处产生影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最终将落实于日常的班级组织管理过程,因此,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最直接体现,它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班级管理因其管理对象的不同,在管理原则、策略上明显区别于中小学班级管理。我市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幼儿园层面还是班级教师的角度,大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急需改进。

一、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计划执行方面

大多数教师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管理班级物品和幼儿的纪律,按照幼儿园一日常规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有20%左右的班级教师能够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制定本班班级管理计划,灵活组织和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其余80%左右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在组织和管理幼儿一日生活过程中惯性的执行统一常规,班级系统管理意识淡薄,大多忙于班级事物管理与班级生活秩序的管理,缺少系统规划。制定班级计划与班级实际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相脱节,教师缺乏主动管理的意识,缺乏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反思与改进。

(二)班级秩序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60%左右的班级管理比较有秩序,幼儿有比较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能够遵守老师的要求,听从老师的话,比较有序的参与活动。此外40%左右的班级秩序较为混乱,导致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动力定型。有的班级要么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幼儿安静一时,要么一活动起来就疯闹不已,不能自控。很多时候,尤其在过渡环节,幼儿都无所事事,消极等待。总之,班级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和突出。教师权威性表现过于显性,很多班级教师管理行为表现出随意化、随性化,缺乏规范。幼儿多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动服从教师的指令,没有体现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三)班级规则方面

班级中的规则往往是教师为保证顺利组织活动而做出的纪律要求,往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幼儿个体差异,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不够,教育缺乏针对性。尽管各种规则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在个别内容与要求程度上略有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幼儿园的规则可以用“内容具体、种类繁多、要求严格”几个方面加以概括。并且班级规则基本都出自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少有与幼儿共同参与讨论的规则,幼儿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服从教师的要求。很多要求幼儿只知道应该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真正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意义。

(四)师幼互动方面

在班级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教师比较尊重幼儿,与幼儿交流互动有很多时候会尊重幼儿的意见,尤其在批评幼儿的时候比较注意方法,也比较善于观察和把握幼儿在各环节活动中的表现,有关注幼儿情绪状态的意识,也比较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但仍有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领导幼儿,并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单向性,以传递知识技能,维护规则为主,事务性互动多,情感交流少,不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五)在保教结合方面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重教轻保现象。教师往往重视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尤其关注幼儿的集中教育形式的学习活动。忽视了对幼儿生活、运动、游戏的整合管理,忽视幼儿的自由活动,尤其忽视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的科学管理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一日生活安排过于死板,环节过度机械,多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做到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对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都是同样重视,尤其在幼儿生活活动中,非常注意培养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基本技能与文明行为。更多的教师表现出对于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准备比较充分,在教学中比较注意策略和方法。但是往往一上完课,就显得比较放松,组织幼儿生活活动就有些随意,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在生活中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机智和意识表现得不明显,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为了睡觉而睡觉。

(六)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方面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的教师能有意识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除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外,还能与家长一起研究幼儿具体教育问题,如何家园合作共同配合,一些具体规则和常规的培养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培养,教师就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幼儿园和家里同时培养,以便不断巩固,尽快养成习惯。有55%左右的班级管理比较封闭,较少与家长沟通,班级中的规则仅限于在教室中使用,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不了解、不参与、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家长只重视孩子在幼儿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而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缺少关注和了解,从而缺乏理解和支持。

总之,目前我市乡镇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是管理者和组织者,幼儿是被管理者和被组织者,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绝对权威。班级管理中的规则与纪律的制定也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多带有教师的个性色彩。管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并没有把幼儿的发展做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缺少人文关怀和班级文化建设意识,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对幼儿发展起着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的作用。

二、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受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师生比例、社会和家长的要求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首先是班级内部人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幼儿,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1.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教育观与价值观、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效度的直接因素。不同取向的班级管理观念引发不同类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行为,从而呈现不同的班级管理效果。

2.幼儿。幼儿受遗传、发育、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原有经验、学习方式、发展速度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城区幼儿要明显,这使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整体教育作用。保教人员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度;班级管理工作能否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彼此间关系是否协调、融洽;配合是否默契等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关键。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相互尊重,尤其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程度,直接影响与幼儿的交流、合作等互动有效性,影响幼儿在班级中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再次,班级活动内容与方法、环境和材料,以及组织形式等关系方面的因素,也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外在因素

除班级内在因素外,幼儿园班级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幼儿园领导管理水平及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文化建设,以及家长和社区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1.幼儿园。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价值取向、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幼儿园领导的管理艺术和水平,幼儿园的生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保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和背景因素。

2.家长。由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个性品质等诸多差异的家长个体组成的家长群体,面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既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要求,经常对班级管理提出各种挑战,家长因素既可以推动和促进班级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班级管理。

3.社区资源。地域分布、地区的人文背景差异,以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教育职能发挥程度,是否有利于在班级管理中挖掘和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在客观上也对班级管理间接产生着影响。

三、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

(一)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和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整体协调、保教结合、师幼互动和家园协同等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各方面资源,让全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班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班级教师在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注重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实现幼儿的自制、自律;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自由”之间的平衡,只有具备这样的正确的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二)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与水份一样,幼儿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育的要点就在于要向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找出发展自身潜能的方法。首先应该创建安全舒适、有准备的环境,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其次是营造宽松偷快的班级氛围,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和接纳每一名幼儿,打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应体现尊重、参与与合作,教师有尊严地工作,幼儿有尊严地成长。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与同事和谐相处,关心关爱幼儿,对家长认真负责。其次班级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达成共同的班级愿景,班级成员之间要有为实现远景共同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三)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儿与教师在班级中的互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支柱,应该在一日生活中强化有效互动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照顾幼儿生活过程中实施有效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情绪;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满足幼儿需要。

(四)有效进行时间管理,使幼儿一日生活科学高效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妥善掌握和运用时间因素,能使幼儿一日活动进行流畅,班级管理流畅高效。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生理和心理节律性,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在保证幼儿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灵活性;合理运用时间,提高一日活动有效性。所有过渡环节,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都应该让幼儿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并且每一个幼儿都应该有事可做,时间久了,养成一定的习惯,环节过渡就会宽松有序,并且在一日生活中承上启下且富有价值。

(五)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

优化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班级生活管理涉及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起居方式的规定。一切按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做精心的安排,从而促进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常识,纠正或改善幼儿入园前的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管理是整个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它是顺利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没有规范的生活管理,幼儿就无法适应具有各种规则的教育、娱乐活动,从而对班级其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重点是培养自主常规和良好班级秩序。首先,规则的制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其次,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第三,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教师应该运用榜样示范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音乐和文学作品,巧妙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常规;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设计成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直观生动的方法,启发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教师恰当地运用奖励评价,激励幼儿自信心与自觉性。同时引导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要具体指导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

(六)有效提升班级课程管理水平

幼儿园班级的课程活动不仅仅限于狭义的教学活动,而是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保育和户外活动等,良好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安排是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学者认为,好的班级管理就是计划良好的课程安排本身,由此可见课程活动对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应该力求课程班本化,建立具有整合性的开放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幼儿的参与实践,充分调动幼儿自主。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品质,不断优化我市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咏.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篇12

一、明确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班主任不可能随时跟踪所有学生在所有时间和所有空间的活动,只有联合所有科任教师,群策群力,才能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动向。因此,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风建设、班级综合成绩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尊重、信任科任教师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同上级、同事、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等各方面的关系。许多科任教师可能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除了所教学科外,其他的事与自己无关。也可能有所顾虑,过多地管理学生,是不是“越位”了?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班主任要尊重科任教师,信任他们,充分肯定科任教师付出的劳动,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让科任教师放手干、大胆地干。尊重科任教师,不在学生、家长和其他人面前指责、议论,甚至诋毁科任教师,特别是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说长道短,透露科任教师的个人不良信息,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形象,给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同事间的团结,甚至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充分信任科任教师,放心大胆地鼓励和支持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切忌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不能什么都抓,凡是科任教师能独立解决的事,一定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科任教师树立威信,也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更能激发科任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融洽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加强同科任教师的联系和交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知己也要知彼。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深、更广的了解。因此,为了使科任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还应认真组织班级科任教师会、主题班会、家访、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建立学生管理档案等,适时、合理地选择时机,邀请科任教师参与,使其充分了解本班的管理目标、常规和学生个人信息,使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班级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实现多级管理。

四、加强尊师教育,树立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班主任不能只维护自己个人的威信,而应当维护全班所有科任教师的威信。这就要教育学生尊敬每位科任教师。可采取开“尊师爱生”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科任教师的长处,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五、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

和班主任相比,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不如班主任详细,但科任教师每天往返于各班之间,所接触的人和事会更多。而所有科任教师综合起来,接触面就会更广,对学生的宏观和微观动向了解更多,这样他们更容易发现本班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发现利弊,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实现班级教师的“资源共享”,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此外,在学科教学中,科任教师更能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单科学习水平、存在的优劣势,给予优生或后进生综合、客观的辅导,对“优生保持,后进生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六、做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剂

班主任可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等多种形式,侧面或正面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减少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和谐和摩擦,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七、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理解、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篇13

[关键词]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脱产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88-03

[作者简介] 樊迪 1986― ,女,硕士,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国培”,是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顺势而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一批起到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

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使得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国培项目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为项目的顺利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调查,分析培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的路径。

一、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特征

一 主体性

“幼师国培”是以参训的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相关管理者则会更加以学员为根本,以学员为中心,让参训学员切实深入到培训的情境和氛围中,使得这次培训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此次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根据“国培”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员实际问题,帮助和解决参训学员所面对的问题,主要采取了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来展开,很好地体现了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主体性特征。

二 合作性

在“幼师国培”中,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共享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资料,共同处理和解决问题。培训相关管理者间、学习小组间、学员和班委之间等都积极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整个培训班级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参训学员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带动了整个班集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训团队的组建,也不断发挥着团队的集体作用和力量,如专家或是授课教师通过集体研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讲授过程中,和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更进一步的使得合作性加深;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全体参与其中集体讨论,实现多层次的互动。

三 实践操作性

“幼师国培”通过国培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质量得到提升,解决好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培养出一批起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因此,培训最终都要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实际内容,将“幼师国培”的目的和目标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培训的效果。通过深入挖掘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给每位参训学员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便通过培训后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 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参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从问卷调查中基本情况的整理中,一方面,可以发现“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年龄参差不齐,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心理特征和生活阅历也有很大差别,使得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组织形式整体上较为松散、不易协调整合。另一方面,“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教师或是即将要退休的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较高,占60.0%,这对于培训班级管理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参训学员都是参加工作的教师,很多学员是被动参与其中的,还有一些是抱着旅游放松的心态,所以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目标也不明确,其中21%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所以,班级的文体活动经常是人员不齐、参训学员热情不够或是不配合班委的工作等,这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 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者组织不积极,培训班级学习氛围需调动。从问卷中也可发现很多学员甚至是被动参与其中的,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17.5%,他们在受训过程中往往会有心无力,对学习也是听之任之,目标和态度都不明确积极,学习氛围受到影响。第二,管理者态度散漫,部分培训学员集体意识淡薄。在“幼师国培”班级中由于参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学员的发展目标和奋斗精神也会产生差异。第三,管理者能力受限,沟通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幼师国培”要求参训学员在规定的时间集中受训,时间相对较短,但需要吸收的内容较多,其中12.3%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学习认为比较繁重,甚至非常繁重。

四、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之策略探讨

一 创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培训班级成立之初,由于各个参训学员接受不同的教育、来自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将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学员互相会感到陌生,此时班委和班级制度等都尚未真正开始运作,培训班级目标不明确,此时的培训班级管理主要体现为相关管理者的经验管理。因此,培训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破冰”任务,为班集体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骨干教师能够尽快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畅所欲言地交流教学经验,打破学员们之间的不信任,转变为学员们之间主动积极的互相了解与沟通。

二 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

优化组合班级教师群体和学员群体,建立此次培训的服务团队,同时也要健全班级相应管理机构,这就需要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这可以说是培训班级有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一方面,培训班级管理者在培训中应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他们服务于幼儿骨干教师学员,让骨干教师能够及时适应培训的环境进入培训状态。同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也应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帮助学员明确培训学习任务,做好学员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各个班委分别负责不同的岗位和职能,这是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纽带,时刻影响着学员的心理与生活,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委的组建直接推动培训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运作。

三 加强培训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内核,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属于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部分。作为临时组建的“幼师国培”班级,其参训学员群体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教师,而且学习时间相对较,所以更需要良好的文化风气和班级建设。因此,培训班级可适当开展别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参训学员间的感情,活跃学习气氛,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加强培训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参训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班级管理的高效性,同时也会调动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对提高此次培训的优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优化奖励激励措施和制度

随着培训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班级群体学习氛围慢慢形成,人际交往逐渐展开,班级目标也渐渐明确,培训管理工作人员、班委和班级全体学生也开始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适合这个培训班级的相关措施和制度规范。尤其是涉及班级的奖励和激励的相关制度,急需制定相关班级制度、行为规范,以便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奖励机制。以此提高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发挥评价激励法和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培训班级中的作用。

五 树立培训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培训班集体能够营造学员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学习风气,引导参训学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幼师国培”班级相关组织管理者和班委也可以采用“柔性管理”等手段,营造和谐的人文管理环境。如班委可以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全班成员的行为,并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其他参训学员增强自身的群体意识,参与组织决策、分工、沟通,遵守群体规范,逐渐塑造和培养培训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取向。

六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等管理载体

网络是现代先进技术的产物和表现,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等载体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将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可以对“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培训班级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成效。如建立培训学员档案,方便查阅和了解相关学员的状况;建立培训学员的在校情况登记表,可以将学员的工作、健康、出勤、奖励等详细记载;公示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便学员查询;同时也可以建立学员成绩数据库,统计学员成绩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而详细的数据分析。同时,在培训班级也要建立QQ群,方便信息共享,而且学员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方式联系感情,加强沟通。相关管理人员和班委也要建立飞信、微信等,及时信息,使得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的状态,提高培训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成r.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徐长江,宋秋前.班级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 6 .

篇14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激励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27-01

小学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够成熟,自制力也比较差,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以往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班级管理。激励制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管理制度,可以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1.激励制度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的年龄小,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以鼓励式、激励式的方式进行教育与管理,要比批评式、责怪式的教育与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改进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共同相處的基础,考虑到小学生普遍都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将激励制度合理地应用于班级管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励制度已经被大量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可以应用于辅助班级管理的制度,它的应用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帮助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激励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竞争式的激励。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和同学"争"。比如,争谁来的早,争谁写的好,争谁跑得快,等等,这就为竞争式的激励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起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帮助进行管理。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和个体进行奖励,激励其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更加努力。在进行劳动实践的时候,有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出其中三名表现最后的学生,奖励其一些学习用具,如小刀、钢笔、作业本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竞争式的激励中,教师应当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防止学生产生为了获得奖励而竞争的情况。有序的竞争激励,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2榜样式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给人强大的精神鼓舞。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榜样的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产生一种"既然老师都这样作了,我也要这样做"的感受。同时,学校应当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邀请业内一些优秀的专家学生起来学校讲学或者开交流会,让学生与前来讲学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积极向榜样学习和靠拢。班级中也有榜样,教师也应当加强发现和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3情感式的激励。人是有情感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基于基本情感的认识[2]。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太熟悉,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比较常见。在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只是从其表现的一些语言和行为进行判断,语言亲和、行为友善就是好,语言恶劣,行为诡异就是坏,这其中注入了很多个人情感。因此,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更多地从情感层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尽量放低姿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和蔼的态度去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发生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将会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学生意识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身后既有家长也有教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深深爱意。

2.4评价式的激励。评价式的激励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往,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最终表现来进行评价,学生的最终表现好,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最终表现差,不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对学生进行批评。评价式的激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看到学生表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学生的最终结果,又要看到学生的表现过程,针对以素质为核心,思想、知识、道德为参考进行评价激励。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制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在对激励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合理地应用激励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金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06):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