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体育专业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 企业实践 成果
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暑假期间,我科全体教师组成实习小组,深入企业进行了座谈会、生产工艺认识、问卷调查等实践项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结构调整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该公司实践的情况、体会总结如下。
一.企业实践目的:1.向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了解企业所需人才情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模式等;3.了解毕业生现状,学生就业稳定性问题;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项目合作;共同参与培训、交流学习等。
二.企业实践方法:访谈法、岗位实习法、问卷调查法。
三.企业实践具体内容
1.实践公司简介。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现已发展为中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综合性涂料生产基地之一。涂料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公司主导产品为三峡牌油漆,具有年产6万吨油漆的生产能力,常年生产1500个花色品种,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2.企业实践座谈。企业副总经理张明贤、副总经理毕胜、物资部王部长、安全部赵部长、生产动力部宣部长、人事部李部长、防腐车间任主任等近二十人与我校领导、专业教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副总经理张明贤介绍企业目前毕业生状况及人才需求:(1)企业毕业生状况。近几年企业较少从我校招聘毕业生,目前在企业工作的学生还是1984年从我校定向委培的80名化工类油漆专业的学生。这80名学生已经在该公司许多重要部门担任领导务,本次调研到会座谈的企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这批学生。这批毕业学生具有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扎实,有深度和广度,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到企业上班后积极肯干,踏实,虚心学习,定位准确,有目标,有追求,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品质,有上进心、责任心,敢于担当,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2)企业目前用工人员现状:①新进员工对工作状况定位不准,不愿从事基础工作,眼高手低,没有上进心,无自身职业规划,在企业中没有多少发展空间;②职业素养欠缺,致使人员流动性大;③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动手能力较差;④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在企业岗位操作感觉枯燥乏味,沉不下心来,也有学生不适应倒班工作。⑤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年龄偏小,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安全问题、商业机密等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3)人事部李部长介绍企业目前人才需求来源:①该公司高端研发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②一线操作工主要面向退伍军人、中职学校学生、社会招聘等。但招聘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等方面参差不齐,上手不快。
张总还介绍该公司将扩建武汉、新疆等生产基地,融资近七个亿投入生产,急需大批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工段长、一线操作工人等。
3.企业对学校教学建议:(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板块内容介绍,对今后工作的后续发展很有用;(2)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安全知识、环保知识的教育;(3)文化基础知识不需太高,多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教学初期加入人生观认识、职业道德培训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主人翁精神,在学生离校时加强就业前教育,以去除他们的浮躁、对职业认识的误区。
企业甚至还提出:人生规划、职业意识、心态为第一位,知识技能为第二位。
4.企业生产车间实践。座谈会完成后,副总经理张明贤一行带领我们对聚氨酯桥梁面漆、各种水性环保内外墙涂料等生产现场进行参观,了解生产概况。在这之后实践的一个星期,我们一行主要就聚氨酯桥梁面漆、各种水性环保内外墙涂料的生产进行岗位实习,我们着重学习了解其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的工艺方法、先进的工装、先进的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方法等。更加准确了解工厂的运作模式。
5.发放问卷调查表。实践期间,我们还将事先设计好的企业问卷调查表发放到企业,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普通话水平、吃苦耐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企业实践体会和建议:1.我们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努力探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2.我们的思想急待解放和改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教师经常下企业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习,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培训、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3.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淡化理论,重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多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等教学;4.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企业安全、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比重;5.在实习这个关系学生知识消化、实践和社会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和就业的重要环节上还有待大力完善,从而真正发挥该部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6.应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前教育,以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教师挂职锻炼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明显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缺乏既有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我有幸于2011年5月参加了由青岛教育局组织的“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届计算机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学习”活动,分别在青岛速迅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恒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历时2个多月专业技能学习,在这次挂职锻炼活动中我感受较深,现将一些体会和想法探讨如下。
一、挂职锻炼的收获与体会
1.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在挂职锻炼的两个多月里,我紧跟一线工人师傅虚心学习,在他们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拆卸计算机、安装市场上主流计算机的元器件,检测主板、硬盘、显示器的常见故障,在原来板卡级维修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了计算机芯片级维修中主板、硬盘、显示器的结构知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掌握了常见故障检测及维修方法,大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2.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融会贯通教学内容
在挂职期间,我把自己的操作和工人师傅的指导及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使我对教材知识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将一些教学中的实践难点和一线工人一起探讨,从中找出解决办法,并把操作的细节如实记录下来,整理归纳作为实践教学的参考,融入校本教材的编写,使校本教材内容更丰富、充实。把自己在实习中的真实案例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更具实践性,学生更爱学更易懂。
3.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培养学生
通过阅读企业的一些内部资料,我切实了解到社会的热点和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实案例教学,打破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融入当前高端技术,使教学内容真正的能“与时俱进”,实现学生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相对接。
4.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课堂,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工人师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感受很深,他们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创造效益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约能源,把这种主人翁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入到我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挂职锻炼的思考与讨论
两个多月的挂职锻炼,亲身经历,让我切实感受到,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衡量学生实践水平高低的关键,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教师必须先熟练掌握这一技能。为此,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到一线岗位“练练手”“充充电”,确保教学知识结构与实践操作不脱节,紧跟时代步伐。现对教师到企业锻炼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对企业的益处讨论如下:
1.可有效提高学校校本教材开发能力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以后,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了该学科目前流行的技术和发展趋势,立足本学科的系统性、实用性来编写校本教材,这样可使编写出的校本教材不仅实训内容多,配套教学软件新颖、参考资料齐全,而且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毕业后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需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师挂职锻炼学习,我校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加强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在知识、能力、实践等各个方面素质的一个“实践”平台,教师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完善,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有效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学,随着一线教学中理论水平高、技能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从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
3.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新了理念,增长了新的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将教学中的难点和一些想法与企业员工相互学习交流,找到解决之道,在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工艺后,去探索新的问题、面临的新情况,使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攻关,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师德修养 专业素质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色
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能服务等发展内容,它具有内因驱动性、外因需求性、专业发展性的特色。
1.内涵解析
(1)专业道德发展。一方面加强中职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加强中职体育教师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群众观、利益观。
(2)专业知识发展。掌握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了解新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升自己学术水平。
(3)专业技能发展。“业精于勤,荒于嬉”,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教管技能、运动技能,都要在教学实践中、教改试验中、专业培训中不断提高。
(4)技能服务发展。学习掌握新技能的目的在于服务,由服务学生业余体育活动、学校春秋两季运动会,到服务于企业技能运动会、社区文体活动。
2.特色分述
(1)内因驱动性。有志向、有作为、有梦想的中职体育教师都有专业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动因,即学习好体育专业知识,传授好体育专业技能,服务好体育事业,甚至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外因需求性。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企业用人对中职学生体质、体力、耐力的需求,企业和社区文体活动发展的需求等迫使中职体育教师不得不多学新知识、多练新技能、多研新领域,以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水平。
(3)职业发展性。中职体育教师职称晋级的职业发展动力,促使教师们由中级讲师向高级讲师、教授级高级讲师及教授等级的职业发展需求而努力,乃至终身从事中职体育教育事业。
二、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总体上成绩是显著的,呈向上、健康、科学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心态浮躁、教学守旧、素质不高等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心态浮躁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不安心中职体育教学,不钻研中职体育新知识、新技能、新领域,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教学无实事求是之心,教改有急功近利之意,教研存求名求利之念,甚至有的转行做些管理工作。这些心态浮躁之举,都是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忌。
2.教学守旧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缺乏积极性,教学思想守旧。例如新课改要求中职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以学生实际需求与具体要求为教学的主导性,并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教学新思想。然而,这一思想却没有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符合学生的“学”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究其根源是他们那种“省劲”“混吧”等思想占了上风,从而造成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评价体系老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素质不高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放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沾染了一些坏习气,对学生严管卡要,索取报酬,造成不良影响,有辱师德。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放松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基本功不强,上课装腔作势,达不到教学目的。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都是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及途径
2013年9月20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每个中职体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专业标准》,结合学校和自身素质条件,科学拟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标准,开拓个人专业发展途径。
1.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标准
一要努力学习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伦理学,树立师德为先的理念,争做师德标兵。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树立执教为民、学生为本的理念,争做先进教育工作者。三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中职体育课改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能力为先的理念,争做学科带头人。四要把爱专业、爱锻炼、爱学习,变成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争做中职体育专家学者。
2.开拓个人专业发展途径
(1)渠道更新。中职体育教师的培训、课改、科研都要围绕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教学时以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渠道。中职体育教师参加的培训、课改、科研等活动,就是要促使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年年更新。只有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年年都有新点子、新路子、新套套,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才有劲头、有实效,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奔头、有进步。
【摘 要】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如何创造良好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是一个需要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任务艰巨,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由于体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为了尽快调整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以及提高我们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下面谈谈我校体育学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1.从教师培训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之外,还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科组内部互相培训。做法是:先通过科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给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我们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进行科组内部教师培训,有时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的名师来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
2.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
互动交流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一直很重视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我校要求每个学科组每学期必须到市内外的一些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重点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参加网上的体育教育论坛的讨论,从中倾听专家的教导,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3.从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落实,并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以及做到“四个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综合练习。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基本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我们现在还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校之间的集体备课模式,更大范围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让更多的教师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4.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同时,我们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
5.从案例剖析中获得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体育学科老师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示范课,课后必须进行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实现了一种“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教师成长模式。
另外,在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时,我们会要求兄弟学校尽量给我们安排听课的机会。同时,兄弟学校来我校交流时,我们也尽量安排课给他们听,课后我们都要进行评课,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6.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我们体育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们还积极参与了我校省、市级综合课题的研究。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们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7.从辅导学生中获得专业成长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负责学生与教工运动队、第二课堂、以及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学习活动等体育辅导工作。
这些都是开拓性的工作,给我们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中,教师与学生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从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
8.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办好教育的希望。青年教师有着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工作认真、事业心强等优点,但也因教学时间短而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我们要求让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同时,我们还对青年教师实施拜师制,要求有经验的老师多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黄小平.网络教研——学校体育教科研的新途径.中国学校体育
【关键词】数控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已经成为国家培养中高级技工人才的重要单位,对于国家实现经济产业总体上的战略升级以及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的数控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无论从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所以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数控专业的学生必须重视体育课程,在体育课中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进行。但是,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却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的缺点是不能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职业教育所呈现的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不协调。
现阶段,数控专业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不明确。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上必然有所区别。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难以反映职业学校特色的要求,体育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任务不明确。
(二)、体育教材内容不同步。
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没有形成与职业特点相结合的教材体系,造成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理论课的课时量少,教学内容也主要以运动项目介绍,竞赛规则以及自我保健等内容为主,缺乏针对性。所以传统的教材内容以竞技为主,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
(三)、体育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体育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与职业学校专业特点之间的联系不多,而且学生从体育课中学习体育方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较差。单一的联系方法,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
(四)、体育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的体育成绩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考核项目为主,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二、解决的对策
(一)、根据数控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和任务。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就业;二是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拥有过硬的素质和相应的专业技术。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服务现代制造行业,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维护工作。这就要求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前提。因此,数控专业的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以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为中心,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教师结合实际编选校本教材内容
数控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就业时的用工单位的岗位职责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编写出适合专业特点及用人单位的校本教材,教师应有选择的上课。在内容安排上,一年级以打基础为主,可安排学习各种球类项目;二、三年级以能力培养为主,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有专业的力量训练和体育游戏等。对此来提高专业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学要针对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灌输。教会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测的方法应该作为体育教师以后重点要钻研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这将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应使用“愉悦身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产生快乐和喜悦,比如说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竞技性强的比赛、放松性强且动作简单的活动等等课型的开展,从而有效的提高效果,消除学生的疲劳,增进学生的健康,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并能积极认真的去完成身体训练。
3、教学应突出职业劳动特点
教学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自身身体素质、技能的不同要求,还要对学生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材教会学生一些方法,使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和积极地参与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为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充满信心,从而能更好的为本专业服务,创造更多有用的社会价值。
(四)、体育成绩评价的多元化
体育成绩考核项目主要有技术、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和创新能力及平时表现等。考核标准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进行制定,对于那些平时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从来都不及格的同学也有机会取得好成绩。同一项目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多次考核,给学生不断提高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考核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其优点及不足,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总之,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体育教学只有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围绕数控专业的特点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模式;实践单元;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52-02
如今我国已经完全步入知识经济轨道,其中不同层次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及时吸纳标准理论知识内容,借此稳固自身专业技能规范水准,进一步有效应对异质化岗位综合发展需求,其实就是联合市场既定规范准则进行不同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生源素质不足,甚至存在初中尚未毕业的个体,其无论在学习习惯或是自我要求态度上都很难和教学内容维持融洽衔接关联,至此之后学习兴趣骤减,未免对于其今后职业道路拓展造成深度打击。
1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状况论述
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由于自身行为模式和思想态度难以合理控制,加上后期课程进度难以精准掌控,使得阶段性学习动力基本消耗殆尽。
其次,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违背社会最新发展动态规范要求,对于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征也产生一定忽视。毕竟教育对象正发生着系统化改变,此类群体学习基础本就参差不齐,依照既有教学规划要求和后期评估方式,不可能令大部分学生综合学习成就长久稳固。
最后,结合我国传统计算机教学单元结构审视,尽管说专业技能课程已经产生合理延展,可是始终是建立在传统思维模式之下,后期实训项目占据比例空间不足,基本上还是朝着理论体系形态做出全面倾斜。上述现象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必将令个体理论研习和实践控制实力全面脱节。
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实践方式的必要性研究
可以说是我国职业教育途径全面探测的新型规划模式,其中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教学活动会同时交由义务专科课程规范教师担当,师德实习活动模拟得更加真切。此类规划模式全面克制专业理论和技能过度重复隐患,确保两者全程有机衔接,绽放技能训练主线支撑效应,突出学生实践应用实力。其希望在教师边教边练过程中,令学生适当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工艺搭接要领,强化自主学习和课程跟进兴致,能够针对今后一系列发展问题加以强效应对。另外,一体化教学过程全面关注对应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有机拓展步伐,争取令学生今后复合技能能够达到最佳适应状态。
这里强调的一体化教学其实就是结合理论、实践、科技开发等内容进行同步调节
3 有关后期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合理教学流程的细致解析
3.1 对教学对象的系统认知
中职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多元智能思维模式加以科学鉴定,了解这类群体是借助思维主导体系进行另类智力结构扩展的青少年。而经过形象思维模式灌输过后,有关后期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培养目标便得到最大力度的支持。依照客观层面界定,虽说其与高中生人才等级层次相同,但是发展类型始终存在差异现象,因此不可以单纯借助普高学生控制方式来影响这类以形象思维模式作为主导架构的群体。具体来讲,涉及中职学校在后期计算机专业课程深度开发、教学实验空间科学安置、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调试过程中都必须做出和普高教育形态的全面区别结果。例如:在《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有关Win ZIP内容的教学中,有关主讲教师事先选一个班(a班)做了一个试验,把学生带到阶梯教室,花了近一节课时间,通过大屏幕投影,讲解了压缩解压缩的意义,Win ZIP软件的作用,如何安装、启动,其界面组成介绍,压缩/解压缩的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都说懂了。可是,学生到机房实际操作时就都呆住了,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双击某一个要解压的文件),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致与积极性一下子降了下来,结果教师仍需额外做出科学示范讲解,令学生同步跟进演练。以上实验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学生从懂到会往往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上机操作时辅导量很大;能否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之后再讲解基本原理,令学生实践和理念衔接绩效迸发出无限火花。联合既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学校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一台教师机和大屏幕投影)结果观察分析,有关指导人员决定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内部,全面摒弃传统鸭架式口语灌输教学方法,同时采取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先上机操作,然后边讲理论知识,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并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这就是所谓的“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半年多来,有关上述一类全新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同期取得了较好的回应效果。
3.2 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学生个体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导地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结合教师记录信息、实际讲解流程加以覆盖扩展的。如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常接触知识面范围广阔,对于网页设计、二维图形处理、计算机特殊部件维修等虽说有所了解,但是无法真正精通,这便和既有规范单位人才需求指标产生较强冲突效应。同时最近阶段,部分中职学校开始主动强化计算机课程培养实力,中职学校个体在就业优势方面已经面临消极境遇。因此,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将成为后期的主流适应模式。透过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结构加以深刻调查和细致划分,调查人员同时试图将原有计算机系统顺势划分为信息技术和工艺美术规范体系结构,希望借此进行教学计划整体调节,使得文化课程数量适当减少,进一步对学生思维方式、技能应用灵活度以及社会综合适应实力提供稳固保障。再就是确保任何计算机专业课程都能够在机房、实验室进行,并且能够针对部分专业课规范要求进行权威职业资格条件考察验证,令学生今后职业技能在各类规范空间下达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具体来讲,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既定课程始终贯彻引导价值功效,而学生对应操作演练有助于集体素质提升效率的有机彰显。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令同学有机介入到教学场景之中,令个体长期维持注意力集中结果,相信后期课程规范细节吸取和灵活应用效果会事半功倍。毕竟长期放纵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对于个体发展前景不会产生较高支撑功效,而学生群体内部深刻技术流成果往往会超出预期阶段教师反复的演示强调作用。
3.3 实施以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指标的教学模式
1)特殊案例内容的灵活穿插讲解
其主张联合特殊实践性案例内容加以教学规范,希望依照既定规范大纲制定阶段整改方案,经过特殊案例内部机理细致拆解过后,教师须带动学生加以共同探讨,试图挖掘科学规范途径进行综合调试。采取此类措施的核心动机在于稳固学生课程感知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如在进行PhotoShop程序内部图像多元结构区域创建期间,在沿用传统选区工具基础上,还可以督促个体借助钢笔等创建路径并适当转化为选区格式。其间当然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发问,如在进行此类方式简化讲解期间,教师会借助启发性说明进行白色区在单色通道中的转化规则延展,在师生同步实践解析过后,找出不同突破点控制手段,为学生今后各类程序灵活沿用和隐藏功能提炼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跳板。
2)不同阶段任务驱动功效的流畅衔接
其实就是强调在学习不同计算机控制技能过程中,教师须带领学生进行核心任何活动中心构建,同时借助强烈问题动机驱使功效和学生资源积极沿用态度,实现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探究学习风尚开发目标,其实就是希望在完成既有规范指标前提下,推动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步伐。所谓的任务驱动方式,可说是联合既定专业规范理论进行特殊情境构筑的一类适应性准则,这样才能够令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职业素质强化空间中主动介入并全身心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前期提出较为合理的规范性任务。同样结合Photo Shop程序观察验证,经过特殊素材规范调试选区创建过后,令学生主体求知欲望达到最佳状态。并且任务结构合理分解是教学方式的关键控制要素,只有经过一系列重大任务划分过后,持续到细致化任务全面操作和有机执行结束。再就是后期一系列电子贺卡、图层背景制作环节中,学生会在教师指导下自动添加滤镜操控效果,输入祝福性文字内容并保存文件。上述工作内容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过后,能令既定知识内容转变成为全新知识架构体系,并且在后期综合适应水准评估过后,在学生之间相互评估和教师科学指导过后,令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系统归纳和系统总结。
3)多媒体课件的充分沿用
结合电子出版物市场规范形态审视,计算机专业学习课件可说是五花八门,有关教师需要在尽量选取合理教材前提下加以个体主观适应意识合理尊重,促进课件和日常教学互动流程的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不同文字、声音元素系统结合并灌输到学生思维空间之内,最终会令此类个体大脑内部不同元素始终维持高度兴奋状态,进一步尝试自行制作课件,使得今后师生问题思考和应答流程表现得更加统一,促进单位课节知识灌输消化效率。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经过网络技术高度延展,为了进一步稳定内部资源应用实效和思维空间的系统效应,在既定网络空间之中,学生既有视野架构得到深度拓展,相继地令后期计算机专业知识讲解氛围不断高涨。
另一方面,任何课程的跟进掌控,都需要学生时刻保留问题思维模式进行充分挖掘探析,后期任务布置形态相对地会比教师预设结果好得多。学生在进行问题系统探究解答期间,就能够同步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修缮和技能综合性提升绩效指标。以上流程细节对于学生课堂之上主观能动性调节将发挥合理支撑功效。具体来讲,教师就需要联合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变化特征,进行课程讲解节奏灵活变动。实际上在中职学校布置实践教学一体化规范体系,有关教材基础适应性必须得到合理掌控,只有经过不同设备技术条件和师资队伍系统整编后,最新教学方式才算真正保留存在价值,后期延展步伐也能够顺势加快。如在进行《Internet技术与应用》中的“保存网上信息”中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不要图片)的调试方法讲解期间,教师时刻启发学生观察保存后的结果;再用同样的网页把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个操作的结果,产生的是什么文件,文件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的操作方法,而且很快地理解了两者的区别。
4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十分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在合理掌握不同程序操作细节前提下,联合后期实践单元加以充分演练,做到熟能生巧;同时教师还应时刻赋予课程内容乐趣特性,令个体课堂之上感知意识高度集中起来,能够将自身疑问延展完全,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多元化疏导调节,最终为后期专业素质水准提升和社会挑战内容全面应对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79-85.
[2] 肖贵军.浅谈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J].林区教学,2011,16(3):145-160.
[3] 王冬林.一体化课程实施研究――以网页制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9):145-166.
[4] 温彩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企业化教学模式初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3(12):165-177.
(一)本科生导师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规格体育专业人才的客观需要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专业人才,并以此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始终是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价值观之一。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要实现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内在价值,首先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主要特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方面的多样化,是当前经济社会 发展特征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上也要多元化。许多学者也将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体育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运动队、学校及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专业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目标也充分体现了体育院校培养多规格体育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然而,现有的体育专业教学多采用分班级或专项的理论与技术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特点、性格牲征以及发展需要。因此,在保证体育专业人才必需的基本规格的基础上,推行蕴涵因材施教理念、以个别指导为主要特征的本科生导师制,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学分制尚未完全化的缺陷,减少“齐步走”、“一锅煮”的模式化弊端,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体育工作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多规格人才,满足运动队、学校及社会 体育领域等众多部门对体育专业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本科生导师制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培养体育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必然选择
作为高等教育的固有价值之一,促进个人发展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形象表述,也是体育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部门尊重学生价值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来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正当权益。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家庭环境、社会阅历、志趣追求和职业理想等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分层和复杂的趋势,许多“90后”大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更加明显。此外,体育专业的本科生还有着普通高中、业余体校、武校甚至武术世家的家庭教育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对体育专业的职业精神、文化内涵与道德规范等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育态度与行为,体现了相比普通大学生更大的差异性、个性化特征。然而,目前以分班级或专项为主的理论与技术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工具性的教学内容束缚了体育专业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程式化的教学组织抑制了其对理论与技术自由探究的空间,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其技战术创新思维的生成。本科生导师制具有在指导的内容上的针对性、组织上的灵活性、方法上的多样性,可解决“教”的给予与“学”的需求的矛盾,是造就个性化体育专业人才的有效制度和途径。
二、体育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同国外一些著名大学所采用的本科生导师制相比,我国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初始阶段。从推行的广度、深度来衡量,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仍不规范、不成熟。本研空从制约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因素出发,分析体育院校体育专业面临这些因素是否能有效实施解决手段,从侧面探讨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
(一)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定位问题分析
制度定位模糊是我国体育院校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众多体育院校对本科生导师制有着许多不同的定位:①借用英国对导师制的定位,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制度;②作为学生管理与教育制度;③作为个别指导的教导制度、咨询制度或顾问制度;④作为课堂教学、班级授课等常规形式的重要补充;⑤作为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机制;⑥作为帮扶困难学生的服务制度等。本科生导师制是否是一种教学制度?若是,其与学分制是平行的制度,抑或是学分制的一种补充?本科生导师制是课程主渠道、课堂主渠道、课堂主阵地的辅助形式,或是与其享有同等的地位?本科生导师制是思政教育、管理或服务制度,或是集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制度?本科生导师制是具有管理职能的制度,或是不具有管理性质的纯指导性制度?上述因素的混淆不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体育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然而,国内许多体育院校与综合性院校的体育院系开办体育专业所实施的管理模式已经具备了解决以上问题的良好基础。在现行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管理模式下,应给予本科生导师制以下三方面的定位。第一,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的关系。本科生导师制不具有教学管理性质和功能,也不是检验“教”、衡量“学”的标准体系。因此,本科生导师制不享有与学分制同等的效力,只是学分制下为减少由混学分、凑学分引起的选课盲目性、片面性,为满足弹性学习、自主发展需要进行的重要补充。第二,本科生导师制与班主任、辅导员制的关系。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而本科生导师主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一些工作,在职责上不能越权、包办和替代。第三,本科生导师与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的关系。任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注重理论与技术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学位论文等。本科生导师不能完全仿效研究生导师。普通体育院校对其进行了特殊的定位,北京大学将其定位为顾问导师制,浙江大学明确规定本科生导师不直接承担教学责任与管理义务,只是对教学管理的补充。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可作以下定位:导师对学生在理论与技术的广度、深度发展方面负有指导的责任、兼顾学分制下技术与理论课程选择的指导,并协助开展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二)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的问题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缺失,是许多体育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许多体育院校中,作为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的双主体,两者的关系往往是松散的、自由的,类似于学习伙伴,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在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建立校(院)、院(系)、高水平运动队与裁判队伍等多层面的组织领导体制,创设适合体育专业的运行机制。在指导关系的确定方面,可根据导师的资历、技术、裁判、理论和教学水平与学生的特点,通过双向选择来确定指导关系,而不是“指腹为婚”、“组织安排”的导师确定方式。在双方的联系方面,可视具体情况,通过定期安排固定的交流时间,地点和内容而定。此外,还可采用专项课课堂、运动队训练、运动会栽判合作等方式增加指导和交流的机会。在导学管理考核方面,可融导师自我评估与学生、院(系)、督导组、与其他运动队教练员、裁判员考核于一体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导师与学生的工作与学习效果。
三、总结与展望
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在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肩负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也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指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首先要求教师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育工作是肩负祖国未来命运的艰巨任务,是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从事这项工作不但应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还要具备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⑴勤奋工作,爱岗敬业;⑵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越高,其遵守道德的自觉性就越强,而这有赖于不断学习。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职业道德的修养实质是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它同样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不断加强和完善。
根据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开展教学工作
随着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出现了迅速发展,社会需要能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毕业生要往以下三方面去努力:首先必须牢固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比如自己所学专业课程,并将其与当今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是社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其次,毕业生还要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再次,毕业生们还应涉猎其他一些相关知识,如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这些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备。只有按照这样的知识结构去培养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而只有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明确意识,测重练习
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下,突出表现为,从政府到家长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这就导致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落后,教学弊端则集中体现在授课方式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缺乏热情,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照本宣科,教学目标不明确,整个授课过程如同一杯白开水,新知识突破不明显,不能做到及时练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具备以下思想意识:
1.备课应具备目标意识。备课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既要充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特别在备教材时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
2.讲授新知识时应有突破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新知识的讲授是对教师最具挑战性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我们可以以不同练习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⑴ 新知识讲授前进行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学生们学习新知识前的热身运动,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⑵对新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对新课里所学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就可以对突破难点起到有很大的帮助作用;⑶鼓励学生进行操作性练习。如通过画、剪、拼、模仿、创新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意识
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要求在讲授阶段下工夫,而且更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运用。知识巩固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如下训练: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练习,通过比较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改变学生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
(四)教师应具备课堂小结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所得到反馈信息,并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讲评方式,反复进行巩固和针对性练习来稳定上一节课的教学成果,这样教师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20-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中指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16号)非常鲜明地指出,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京教高[2008]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和文科高职院校及英语教师实际状况与特点,我们把实践和探索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其评测指标作为深化“产学研”工作内涵的切入点,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产学研”模式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为有效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在总体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研能力的基础上,摸索“双师素质、双师型”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细化教师队伍建设评测指标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上乘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内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有如下主要特征:女多男少、年轻教师偏多、非师范院校毕业者偏多、职教实践能力薄弱、科研情况偏弱、学历层次偏低等等。不断深化和有效落实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内涵,能在优化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产生促进效应、提升效应、引领效应和驱动效应。
“双师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教师的终身发展。
“双证书”之外,鼓励英语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兼职或顶岗挂职累计不少于3个月/年/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英语教师参加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英语培训实践的目标比例为80%(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等完成服务社会、企事业英语培训的工作不少于5次/年/教师)。
与此同时,英语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1)英语考试通级率提升排名奖励制;(2)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排名奖励制;(3)教学质量工程目标奖励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教改课题、实训室项目、实训基地等;(4)科研项目目标奖励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专著等);(5)教学与学生管理实效奖励制(教研室获奖情况、学生获奖情况、班级获奖情况、学生职业证书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专升本情况等等)。
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了院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开展新的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设置和构建视听说环境下“工学结合”英语实训课程体系为龙头,创新服务旅游专业的英语技能类实践课程体系
经过连续四年的专业调研、往届毕业生走访和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研讨,我们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中注重了“英语+旅游”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体系拆解与重构,并不断深化与完善,在英语基础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见上表),创新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与讲解”、“旅游英语口笔译实务”、“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旅游英语网络阅读”、“旅游英语写作实务”等。与此同时,与岗位对应细化各门英语类实践课程的具体技能内涵分解,夯实英语实践技能与旅游行业的有效衔接(见下表)。
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技能拆解为:“听写(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词语拼写的速度与准确度)听记(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关键词或信号词的速度以及旅游信息的准确度)听释(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正确性以及英文诠释的对应性)听译(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以及中文信息的对应性)听打录(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计算机操作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听读(在英语听力环境中,模仿导游讲解跟读的速度、准确性及效度)”实践课程从“叫座(如学生选修人数)+ 叫好(如学生技能实操测评效果)+ 叫市场(如学生就业率与岗位对应性)”起步。
此外,与旅游机构或单位合作,系统编制立体化的、符合旅游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搭建“工学结合”的实训平台旅游英语实训教材,包括纸质图书、应用软件、多媒体产品、网络平台等。如《旅游英语听力速记实训教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的单元设计以北京导游工作流程展开,即入境中国文化介绍景点介绍离境。
三、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及“产学研”成果直接为社会、企业和英语教学服务
基于原创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英语实训模式,即学生在一些原创的旅游英语听力语料中(以往届学生英语视听类优秀毕业设计为主)完成“先做事,先有过程,后学习,后有结果”或“边做边体验,有感性,边学边分析,有理性”的实训项目,切实体验了n个第一次后的学习性反思,如第一次记录旅游英语音视频语料文稿,第一次整理自己与外籍游客的英语对话录音,第一次记录或翻译旅游专业知识讲解的音视频语料,第一次参与计时计算机旅游专业英语速记比赛、第一次编制旅游英语跟读试题、亲自做“主考”等等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此外,深化旅游专业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融英语视听语料于英文阅读(VIDEO-ENGLISH READING)和英文写作(VIDEO-ENGLISH WRITING)等课程中,如在英文写作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英文写作案例答辩’,变课堂控制性单向传递的教师演示讲解模式为课堂主动性双向互动的学生训练体验模式,即学生对英语视频里的英语解说内容、滚动的英文字幕进行‘言语识错’、‘信息识错’、‘中式英语搜寻’、‘笔记结构搜寻’、‘文化语境搜寻’等专项研讨和答辩,从而完成英汉写作技巧的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做到听说读写不分家。
旅游专业英语类“产学研”成果主要现在:学生直接参与诸如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等项目,完成《实用英语速记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中部分英语音视频语料的初期制作,学生制作的英语音视频产品(含毕业设计成果、大学生科研项目)已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淑英,等.新建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个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
[2]刘加勇.中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0).
[3]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提升
1引言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同步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美育教学的核心。
2培养目标
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学前艺术教育师资以及从事学前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学前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幼儿园、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和艺术教育管理部门从事艺术教学及艺术教育管理工作。
3提升途径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分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核心技能提升三个部分,使艺术教育专业具备学前教育理论修养与实践的艺术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一)艺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
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理论、艺术教育理念、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政策等理论知识,并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
(二)艺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1.参加考核教师提交《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2.课程范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整体设计》,现场抽取考核内容(模块);
4.被考核教师根据被抽取内容(模块),完成现场模拟授课或说课一次。
5.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三)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1.专业核心技能清单及考核要点,专业核心技能不得超过5项。
2.被考核教师自行选择所授课程所属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进行现场操作。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评价并提问。
4.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考核点如下:(1)儿童教学活动设计与试讲考核要点
A.教学理论新颖;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科学性、操作性强,20分B.教学内容准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体现学前教育新理念,联系幼儿
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实践动力能力,20分
C.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能激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20分D.教态、仪表及语言得体,恰当,20分
E.粉笔字板书书写格式标准、规范,字迹清楚、优美,10分F.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0分
G.时间20分钟
(2)儿童美术考核要点
(3)儿童舞蹈考核要点
(4)指定儿歌伴奏编配考核要点
利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完成10首指定儿歌伴奏编配,和声编配与音型织体符合歌曲风格,前奏与尾声编配合理。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5分钟。
(5)指定兒歌弹唱考核要点
完成10首指定儿歌自弹自唱,弹奏方法正确,歌唱音色音准好、吐字清晰,节奏稳定。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0分钟。
4提升要求
(一)理论考核
所有教师参加理论考核,因故未能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有两次补测机会。
(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一)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专业核心技能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二)公平公正公开
测评活动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对全体教师公开,自觉接受教师的监督与检查。
(四)结果运用
高职的毕业设计与普通本、专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二是突出培养学生具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次锻炼。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学生完成论文时东拼西凑、网上下载、请人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此,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对高职毕业设计的经验基础上,以我院建筑工程系学生毕业设计为研究对象,对高职的毕业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建立起能够促进毕业生实用性的方法和措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了下列的实施步骤:高职毕业设计实践需求,进行学校和企业的调研与走访对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利用国内、省内、校际之间的交流并借鉴国际的先进模式进行运行机制研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指导与参与机制的建立教学实施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机制。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改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手段。它是进行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方法。
(2)毕业设计方式的改变,毕业设计课题提前发放、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现在的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而这个时期高职毕业生往往开始忙于找工作,根本安不下心去做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解决好这个矛盾,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可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可以调整。
关键词:贵阳高校;体育类专业;职业规划;就业
一、引言
职业规划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我国出现的较晚。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化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完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成才及事业成功、人生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是当前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并不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很多大学生的意识中还不了解什么事职业生涯规划更别说自己去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就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法共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195份,有效率97.5%。其中仅有20%知道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有80%的人认为它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去做,希望学校能够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来上这门课程,并不是仅仅开设几个课时到最后写一个大学四年规划就结束了。在这其中男生有88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有很明确的目标,而女生仅有50人,在这一点上男生明显强过女生。由此可见男生对自己有明显的心里职业暗示,脑海中有了初步的职业定位。
三、目前体育教育类专业的就业状况
3.1体育类就业现状。笔者通过访谈法,访问了我校09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1,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教师岗位,另一半人在公务员、出去打工、自主创业。2,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已经变换了3次以上的工作,这一部分人往往是选择外出打工的较多,还有一部分选择在山区农村地区的当老师的也会选择重新择业。3,仍有部分毕业生经常变换工作导致目前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走访贵阳市其他高校,通过辅导员和部分老师发现近3年的毕业生在公务员体系当中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稳定,少部分因为无法适应工作选择其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目前有工作但仍然努力坚持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处在农村偏远山区的做老师的毕业生由于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等因素在寻找其他的工作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人工作经常换极不稳定。
3.2导致目前就业现状的原因
3.2.1社会原因。社会对毕业生的政策引导力度不足。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轨阶段,传统主渠道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近些年政府机构精简、企事业单位改制、缩编等使主渠道吸纳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有限[2]。而每年面对大量的毕业生,而作为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是师范类,教师岗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社会的吸收能力在下降。同时还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招就业机制尚不完善,信息流通不畅。很多毕业生由于刚开始踏入社会不知道怎么样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3.2.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仍然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需求。这不仅需要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达到要求,而且要在生活、品的品行、职业精神等方面严格要求。我们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多不足,虽然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自己的重心不是学习技能上,而是放在如何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目前在贵阳市各高校体育类专业中大多数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这四个专业为主,这四类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开设的课程虽不完全相同,但很多学校安排的课程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区分导致各个专业专业程度不够,这四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替代。
四、建议与择业选择
4.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政策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充分本上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3]。同时继续大力出台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政策,让社会给予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一些机会,让大学生的父母不会觉让子女上大学是失败的投资。优化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最好能达到企业与学校、企业与毕业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4.2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化人才。学校领导、专家、老师应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哪些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科研攻关。在体育类各专业中相互比较重新评估目前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其次,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在考评中降低,更加注重学生在平时对各项技能、能力的培养。第三,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程并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逐步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等。
4.3学生个人要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体育相关类知识技能储备。学生自身要加强思想约束力、自制力,不能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朋友聚会等中。应该通过老师、书籍、朋友和网络课堂加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在学校和校外寻找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利用课余时间要拓展其他知识技能,提升人格魅力。最后,树立明确而实际的目标,不断完善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
贵州师范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DXSO45
参考文献
[1]孔沛球,吕英秀,黄蔡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9
[2]王豪杰,卢进伟.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8)159
制冷设备原理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包含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内容,属于综合一体化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理论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掌握要求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材层面上
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2.在教学安排上
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3.在教学装备上
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简陋,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通常采用设备元件讲解和简单的模拟设备演示教学的方法,学生很难遇到真正的设备故障,故障的检修实训项目较少。
4.在学生素质特点上
技校学生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混日子”现象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改变技校教学现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形成是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是通过大量规范、严格的实践摸索与锻炼才能形成的,即技术与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做”才能形成。传统的技工教育分配到实践教学上的课时相对较少,使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就更少,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际生产用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差距较大。因此,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做、学、教”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把“做、学、教”看成是一件事情,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即:“边做边教、边做边学”。经教学实践过程证明,此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制冷专业的课程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素质特点。
中职教学非常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但要真正实现应用,还需要对教育装备、师资培养、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环境、校企合作等多个相互独立的主体提出相应的一体化要求,还需要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逐步推行和完善。
三、改造一体化教学装备,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笔者学校为加强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注重一体化教学装备的改造。2009年自主设计了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及配套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
1.设计思路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采用基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装备,除了要具备传统专业知识的教学功能外,还要具备真实的生产实习功能。其教学装备要“能做”“ 能学”“ 能教”,要具备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训功能。要能方便实现课程的模块化,方便“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具备真实设备运行功能的同时,还要整合其学习,扩展其外延功能。学习评价、考核功能要具有“源于职场而高于职场,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特点,评价过程要能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自由设置相应的评价和考核难度。
2.环境布局设计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如图1所示)分“理论、实训教学区”和“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两大区域。理论、实训教学区域保留传统的黑板,增设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台分三组纵向排列,组成24个实训教学的操作工位。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域设置电冰箱、空调维修操作地台,地台上设置有360°旋转维修转盘,转盘上放置实体电冰箱和空调等制冷设备,方便学生实习操作。室内还设置有总控制操作台、触摸屏、PLC、电脑监控录像等辅助设备。
3.制冷教学装备设计
制冷设备实训、考核操作台(如图2所示),可完成电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实训教学。实训操作平台中部设置有仪器、仪表、电源插座及控制装置,顶部设置有功能课题挂箱架,对不同的实训课题可更换不同的实训挂箱。实训挂箱采用目前流行的免接线插接形式,内部安装有真实的设备元件,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控制状态。课题挂箱还配有控制参数设置箱和故障模拟设置箱,供实训评价、考核使用。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故障模拟设置箱可自由设置不同难度的故障现象,提供给学生进行设备故障维修实训。
(1)实训课题挂箱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设计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挂箱。挂箱内安装真实设备元件,可由外部插接线路组合完成双门直冷式电冰箱、双门间冷式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通过参数设置箱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通过故障设置箱完成常见电气故障的设置。可外接制冷压缩机进行带负载运行,可外接制冷实习用电冰箱裸机形成完整的电冰箱实习、实训教学系统。具备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功能。
(2)实习教学仪器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中电冰箱、空调制冷系统的实习教学要求,设计有电冰箱制冷系统实习裸机,在电冰箱制冷管路上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计、液视镜、工艺维修表阀等关键仪器设备。可提供学生进行制冷剂的加注实习操作,可提供制冷系统漏、堵等常见故障的检修实习教学。
4.“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心得
学校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的建造和配套教学装备的设计、制作均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优越性,教学装备虽然总体制作相对复杂,但拆分成单元板块后就相对简单了,学生在电路板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过程中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在钻孔、铆接、锉修、焊接的过程中锻炼了机、电、钳、焊等学科的基本技能,与未参加制作的学生比较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批学生就业后也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
在日常教学中,“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点之一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关爱学生,要与学生处于等同的高度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教师还要有耐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安排比较简单的课题任务,防止任务偏难而无法实现,造成负面影响;还要有适当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担当“学生教师”角色,尽快营造出“传、帮、带”的学习环境,虽然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参差不齐,但总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技能较大的提高,学生自我满意度较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采用黑板、多媒体投影视频观摩、优秀学生现场操作等不拘一格的方法。当任务比较简单时,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工位上同时开始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对比并评价结果;当任务为中等难度时,教师先做并进行讲解,让学生观摩、讨论形成文稿,然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教师则及时进行过程指导,最后评价结果;当任务较难时,教师与学生一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最后再总结性讲解。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实现过程化,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于教师既定方案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容许学生犯错而不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笔者发现,融洽的教学环境一旦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良好的互相帮教现象,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氛围便油然而生。
四、结语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归结到技校是教育模式的竞争,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其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装备的改造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关系到技工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由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更重要的地位。中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小学、初中也不一样,前者偏重的是文化的熏陶、重在完成德育与美育教学目标;后者更多的是偏重智育的效果,以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且语文课程在中职学校中只开设一年,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都有松懈心理。部分学生对上语文课没有兴趣,甚至瞌睡不断、或是开小差,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一、明确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某一位置,或分担一份责任。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韩愈在《师说》中也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前者道出了教师的地位,后者则指出了教师的职责。这是古人对教师角色的大致定位。
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学科的划分也越来越细。中职教育面对的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来就读的学生,他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同时,他们年龄大概在十六、七岁左右,处于青春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突出,因受升学淘汰的影响,他们有着很深的挫折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作为新时代下的中职语文教师,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和岗位的要求,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语文教师是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教材中一些经典、优美的课文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人格获得升华,情感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要引导学生发掘民族语文的人文价值,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2、语文教师是学生行为的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代表”和“伦理的化身”。语文教师肩负着传递优秀文化的重任,是一座桥,搭建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很多时候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在知识、能力和做人上给学生作出榜样。
3、语文教师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语文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上敢于探索和善于创新,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给学生树立积极上进、锐意进取的榜样,以理念育人,以方法育人。
语文教学工作是复杂、繁重又耐心、细致的工作,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无不需要语文教师的熏陶感染。语文学科的教育成效周期相对于其他学科要慢要长,语文教师要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造诣
语文教师的学科造诣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应具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饱有学识,不仅掌握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通晓教育心理理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和丰富语文教学实践。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文学素养。
首先,要提高语言素养。由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有 “一副好口才”。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这些就是指语言素养的体现。
其次,要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等基本知识,更要有丰富的阅读储备,了解文学艺术的知识体系和历史渊源。不仅要博览群书,采纳百家,更要文理兼修,学习、了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信手拈来,才能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强烈的知欲望。
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能给出“一碗水”的保证。然而,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仅有这“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能超越书本知识,不断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掌握新知识、新信息,使自己的这桶水变为一个“泉眼”,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出。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到“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新”于时代步伐,才能把语文课上好,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承担者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播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