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解剖;腧穴;针灸推拿

1.课程设置

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设置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操作课16学时,共6次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针对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中年级学生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学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实践操作中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保障。

2.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8次讲解,主要内容如下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兼顾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软件、穴位解剖图片讲解和绘制、解剖模型应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腧穴学专业学生加强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多讨论多研究,自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学习兴趣,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需要,实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待每章节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针对本章节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和指正,同时注重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针刺应用的解剖要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小结与不足

设置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的初衷在于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针灸推拿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扩大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做不仅可激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同时强化局部解剖学学习,融入针灸推拿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得解剖学在学生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在本校属于新开设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和讲授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而且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教授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解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局部与腧穴解剖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将解剖学知识与针灸推拿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师深入中医学习课堂和针灸推拿临床,将解剖学与针灸推拿完美地融合,真正了解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如何将解剖学知识融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着实提高局部与腧穴学解剖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中医院校由于突出中医特色,只在骨伤、针灸专业开设局部解剖学,而护理专业由于受培养方案的制约,教学学时的限制,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时,我们将与护理临床密切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现正常人体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融汇贯通。如增加与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术相关的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与小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相关的颈部器官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与三角肌注射术相关的三角肌区解剖;与测血压相关的臂前区解剖以及与成人采血、注射相关的肘前区解剖和与肌肉注射术密切相关的臀区解剖等。李龙腾等[1]进行了臀部肌注并发症解析及临床应用,将局部解剖学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探索臀部肌注时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毗邻,血管、神经走行,这将有助于学生护理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部分护理知识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临床上病人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如静脉注射、心内注射、肌内注射、洗胃、灌肠、插管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护理知识,如在讲授静脉血管时,适当引入静脉注射术,介绍小儿股静脉穿刺护理体会和浅静脉穿刺注意事项。如张莉[2]报道在浅静脉穿刺中损伤了桡神经;再如讲授男性尿道时,增加男性导尿术知识,强调为男性病人导尿时,要注意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为避免损伤男性尿道,应将上提,使耻骨前弯消失。这样讲授使解剖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有机结合,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启发性、实用性,为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增加活体触摸内容

为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加记忆,我们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人体活体观察,主要触摸人体体表标志、器官、动脉搏动和体表投影。如采用个体触摸即在自己身上触骨角判断第二肋、触摸肱动脉搏动帮助测量血压和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脉搏次数等;对于在自己身上不易触摸的有些结构也可相互间触摸,如心尖搏动、心脏体表投影、肾区、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等。通过课后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方法较好,认为可使枯燥乏味的人体解剖学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转变人体解剖学实习模式

根据所调整的内容,适当改变传统实习模式即教师示教,学生自己观察,教师课后总结。为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我们在上实验课时,采取学生自己观察,教师指导,总结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挂图、模型、标本数量要多[3]。而且,为适应课程改革,还必须购置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模型如男、女导尿术模型、心肺复苏术模型等以及一些局部解剖学标本,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讨论

篇3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1],但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运动解剖学》研究生教学中,针对骨外科研究生及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探索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对2010级、2011级选修《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生中开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扩大研究生各学科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级40名(对照班)、2011级48名(实验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第二学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运动解剖学》,2010级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教学,2011级研究生每8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分6组,实施PBL教学。两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持续时间均为48学时。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标本操作;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具体步骤:①教师根据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设计案例,案例教学目标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补充,基础与临床结合,包含学习目标、运动系统标本操作、具体临床应用及常见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案;②小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查阅收集资料;③小组讨论,查阅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学论文、相关信息共享,分析标本操作中观察及常见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④集体讨论,论证研究,分别总结,最后由教师综合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3教学效果评价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PBL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采用匿名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对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定量评估上,通过标本操作、撰写综述及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PBL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多数研究生对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课后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组8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锻炼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外科等常见疑难问题的能力,紧扣扎实基础、服务临床,教学效果好;10%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讨论及查阅资料占用太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不明显。

2.2两组标本操作能力及撰写科学论文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标本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撰写科学论文的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照班与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主观理论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案优化选择的成绩,PBL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它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PBL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运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相互渗透,通过提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讨论及实验论证、教师归纳总结等,将基础与临床课知识点的衔接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情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能力严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2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之前,均在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并通过临床1年的实习,部分研究生同学尚有1~2年的工作经历。在开展PBL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骨性结构、沟管孔裂等标志、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标志等方面与临床外科常见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应疾病的关联上。把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2011级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试验,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学》、《头颈解剖学》、《脉管学》等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3.3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PBL教学时,学生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多于传统式教学[3]。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知识了解不一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惠雪枫,李小记,王航辉,等.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2-603.

篇4

1课前设问留疑

中医外科学内容相比西医外科学更为抽象,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方式讲授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等。对中医外科这门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临床学科而言,这种单向的传授方式不能引起互动和反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常常利用课堂10~15min时间对下节课准备要讲的疾病首先做一概述,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然后将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巧设疑问,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课后自学,预习,探求答案,等下节课再反馈信息。例如,在讲授“便血”一节时,介绍完概念和临床特征,展示各种相关疾病图谱后提出以下问题,“请你总结便血的具体病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假如你是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检查手段?为什么指检是最常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问来上课。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反馈信息,以补漏拾遗。

2课堂启发详解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靠抽象的传统教授方式,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适时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避免了教师不断地抄写板书和在黑板上作图,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能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加了讲课内容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授课时,利用课堂35~40min时间,讲深、讲透疾病的病因病机、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幻灯、手术录像等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得出诊断要点(辨病和辨证的要点)。例如,在讲解“中医外科学总论-内治法”一节时,反复强调,内治法不仅是从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而且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按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总则。由此分别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补益气血等具体治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再学习各论如乳痈、肛痈时,就能融会贯通,更容易理解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由于课时所限,在授课中对学生己掌握或易于自学的内容点到为止,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解决难点、疑点。最后,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深入讲解。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信息量。

3课后模拟应用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它源于临床实践,又对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最终为临床诊疗服务。对各论中重点疾病,我们结合教材准备了一份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模拟临床医生,要求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辨证分析、综合归纳诊断依据、提出防治原则。最后将学生反馈的作业信息层层剖析,总结正确答案,并对不正确的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增强临床意识,了解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分析方法上的缺陷,这样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实践的模拟和强化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如同亲临临床面对病人,使他们从学生角色逐渐进入医生的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变抽象为形象,加强了理解记忆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病例中识别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明白,问题解决途径不是唯一的,但要选择最优化的一个。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4结合典型病案

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临床见习时数有限,所以不可能经常碰到实际病人做示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常常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解剖图谱、手术录像等,使学生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变呆板的抽象教学为直观的形象教学,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将学生临床适应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引导,还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是进行病例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病例应该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要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己学习掌握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个或数个病例,但要有繁有简,典型生动,要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的融合到病例之中,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所讲的内容。例如在讲“直肠脱垂”一节时,先描述病例:女性,63岁,因“便时有物脱出反复20年”收住院。既往有便秘及哮喘病史。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无便血,视诊见脱出物呈圆柱型,长度约5cm。由此病例引出本次课堂目标:(1)直肠脱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直肠脱垂的鉴别诊断。(3)直肠脱垂的发病特点。(4)直肠脱垂的分期及治疗。

5重视局部解剖

我们在多年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解剖学知识比较缺乏。如果在上课时先复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从解剖学内容导入外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就会有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解剖学属于基础学科,外科学属于临床学科,学科界限分明,2个学科都是独立安排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外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而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没有安排解剖学教学内容。中医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临床学科,几乎所有的外科各论都与解剖学有关联,如讲直肠周围脓肿这一节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直肠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间隙,如果抛开解剖学,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解剖学知识缺乏,或者说因为没有接触临床,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就会出现学生无法理解什么是高位脓肿,什么是低位脓肿,为什么高位脓肿会伴有全身症状。我们在进行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准备2本书,一是《中医外科学》,二是《解剖学》。另外,在制作外科学课件的时候,相关解剖学内容一定要有图片,文字描述要少。这样学生对照图片,增强理解,而避免过多地做笔记,影响听课质量。

篇5

关键词: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1-02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的医学生的日益增加,我校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自2007年开始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入门基础课。我们解剖教研室多年从事对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实践,圆满完成多届医学留学生的解剖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解剖课教学质量,积累了一定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师资队伍梯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有必要建设一支解剖学专业知识扎实、医学专业英语精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是留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前提和关键。

1.增强任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能力。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键,作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1)较为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方法;(2)扎实熟练的医学专业英语;(3)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在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采用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而且经常要对学生问及解剖学之外的其他基础或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留学生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有国外留学背景,获得博士学位的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2.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本学科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建设为甚。教研室挑选符合全英文教学条件的主讲教师及后备教师共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年资讲师5名。青年后备教师随堂听全英文授课,并跟踪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实施“传帮带”式培养。教研室为了让中青年教师能均衡地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系统解剖学教学的不同章节分别由教研室不同教师进行分段式讲授,等到所讲授章节熟悉后,再逐步增加讲授知识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为了确保留学生学习质量,学校组织有教学经验和出国经历的高年资解剖教师作为督导专家对留学生教学进行听课督导,保证所有留学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被监督和监控,这样学校可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情况,并能把督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解剖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对留学生解剖教学改革和系统解剖学的课程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自1998年开始,本学科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开展系统解剖学的双语教学,为全英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不断组织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培训,并派遣任课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学习解剖英语教学成功经验。教研室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5名中青年教师能够独自全程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水平。

二、注重寻找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校近年来招收来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国家。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但同时实际解剖教学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这对解剖任课老师的教学实践起明显的督促作用,从而提升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与任课教师语言交流障碍。首先,英语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官方语言之一。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发音不尽相同,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常难以听懂,致使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医学英语不同专业单词众多,难以记忆和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师生难以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系统解剖学专业英语教学困难。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该课程具有名词多、描述多和记忆难等特点;而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大多较长,读音较为晦涩,任课教师在专业英语解剖教学中常难清晰、透彻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可能会出现解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习惯互动式的教学,常在课堂上随时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问题,而中国教师习惯传统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任课教师无法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问题的应对

1.加强与留学生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使留学生敞开心扉、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困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和逐步融入大学生活。虽然留学生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也只是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这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熟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多与其交流来熟悉对方的口音,甚至可模仿留学生的口音发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2.准备合适的教铺材料。教材是教学重要环节,留学生上课时很多是直接带英文版本的解剖图谱或记录本。我们选用国内医学院校合编的全英文版本《系统解剖学》教材,推荐国外经典的医学解剖学图谱和国外医学优秀网站给留学生。教研室还组织任课老师编写补充教材、实验指导和练习册等,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方面,我们制定了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孰知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和熟悉教学内容。

3.探索适合系统解剖学的英语教学。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首先应熟读教材,认真撰写解剖英文教案,注意标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留学生由于从小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喜欢随时提出问题、自由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因而,任课教师应设想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课前做好应对准备。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前把涉及到要讲课内容的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基本专业单词熟悉掌握,以应对留学生问及一些不局限于解剖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解剖的兴趣。最后,任课教师把要讲授的内容默记熟练,揣摩构思以做到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我们的理论教学是在实验标本充足的解剖互动室进行,这样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触摸标本,增添了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采用以15人为单位的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学习机会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根据解剖实验教学大纲,将所要掌握熟悉的解剖结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逐一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识别辨认;接着教师将需识别结构依次讲解后,让学生再自行熟悉;实验课结束前30分钟,安排以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10~15个结构的识别考核,并计分;最后,实验结束进行小结,对各组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加强留学生的复习和理论测验。教学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我们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阶段测验、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课教师非常注重将留学生阶段性的解剖内容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让学生绘制经典解剖图和标注图谱以增强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理论课之前要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将之纳入考核并计分。我们每学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两次理论测验,期中考试为20分,期末为80分。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覆盖范围广、不太深但灵活。

5.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自律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频繁,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窃窃私语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签到,对迟到的留学生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答,增加了课堂的到课率。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常有凌晨或周五下午祷告的传统习惯,我们尊重学生的信仰,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进行,保证学生能精神饱满的进行解剖学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的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队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吸引到我国学习,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华侨,初国良,徐杰,等.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2]任振华,朱有余,李光武,等.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21-723.

[3]陈安,石咏梅,廖君,等.巴基斯坦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6):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