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收管理与服务范文

税收管理与服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税收管理与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税收管理与服务

篇1

关键词:企业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纳税风险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注重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因为积极落实好税收管理是积极履行国家税收义务的一种体现,在开展税收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非常适合各地征管部门开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依然停留在低层次与分散型管理层面上,且税收管理有着较低的专业性与纳税服务针对性,促使总体税收管理效率不高。为此,加强企业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成为其管理的重点。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划分较为复杂,从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成金字塔结构,70%的机构与人员分散在基层部门,承担着基础的税务工作。这样的管理存在资源的不均衡情况,也使得工作效率不高,且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自然分布不均,这些均使工作效率不高,且信息传达不够通畅,容易出现信息失真,上级部门不能对下级部门有效监管,使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统一、规范[1]。

(二)管理方法问题

因为缺少差别管理使管理效率不断降低。当前,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不均,主要体现在:效率与质量较低,且纳税人不能使人满意。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比如,在管理体制上对事后管理较为注重,注重事后对人员的处罚与批评,事前的引导与预防缺少;在税收管理上,未能区分管理对象,从而使专业化管理与个性化纳税服务减少。

(三)制度问题

我国当前企业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执法中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在管理上未能经过总结经验与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形成一套完整的税收征管办法,不同地区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与法规构建出一整套适合的管理办法,但是当前税收管理依然存在难度。此外,在政策上使企业税收监管与控制管理层次不深,未能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考虑,制造企业人员多、设备也较多,生产环节复杂,需要不同部门相互联系,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这些均需要由权威、合法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作为前提与保障[2]。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当前,制造企业中各级人员,包括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企业内部组组机构复杂,且管理环节交易复杂,业务量大,使管理很难集中。为了将竞争力增大,更好的适应全球化趋势,制造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非常注重,不断引进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3]。但是税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却非常少,很少有既懂税收知识又懂税收法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此,需要加强税收管理人才培养。

二、增强制造企业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分析企业特点,转变管理理念

当前,很多企业之所有未能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与企业自身认识不够有关,需要企业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比起其他类型企业,制造大企业通常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业务量大、生产工序多且复杂、经营复杂,会涉及到非常多特殊与复杂的税法与会计事项等,进而非常容易造成税收管理分散。其次是企业税法集中度不高,需要有专业人才提供合法与标准的纳税服务。制造企业有很多跨国业务,这些特殊业务的存在需要税务机关通过专业化与集中化管理对纳税进行监管。以上问题解决的出发点是对企业以上特征有全面的认识,充分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并要使管理变得透明与具体。始终将纳税人作为中心,结合企业需求,对风险高度辨识与评价,将防范与控制作为重点,这样才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标准化与优质化的服务,进而有效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

(二)对税法适用进行完善,进而将企业纳税服务质量提高

制造企业纳税服务的需求应该是透明的与一致性的。一是需要将税收立法透明性提高,保持执法的一致性,需要将税收立法透明度提高,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二是对税法做出合理解释。因为我国税法制度不够完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随意性较大等,需要对税法进行全面、科学、真实的解释,这样才能使其他部门员工信服。三是税行规范。始终保持科学、严谨、公正的管理态度,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政策下发与执行统一口径,尽量保持跨行业与跨地区的高度统一,将企业的自由裁量权减少,从而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保持信息通畅,提高遵从管理的自觉性[4]。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综合型税务人才,使企业的纳税服务开展更加高效、顺畅。

三、结束语

当前,制造企业受自身特点影响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税收管理上与纳税服务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使税收管理不能更好的服务员工、服务社会,对企业为了发展非常不利,由此,需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管理经验,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以更好的推进企业各项业务开展。

参考文献:

[1]马金鑫.基于纳税服务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2]林桂鹏.浅析广东地税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J].科技创业月刊,2010,08:95-97.

[3]徐曼曼.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6.

篇2

蹲点期间,智勐以普通干部身份,住机关宿舍,吃食堂饭菜,着税务制服,和基层同志同作同息,日程安排紧锣密鼓。在5天的蹲点时间里,先后到孟州的南庄中心税务所、城关分局等单位蹲点入户、座谈交流;到办税服务厅现场体验,了解《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落实情况;到河阳中心税务所、西虢中心税务所等单位与基层干部职工座谈;到孟州市地税局机关、会昌中心税务所、稽查分局看望干部职工,参加机关“地税大讲堂”,并与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座谈;组织召开省市县三级参加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座谈会,共商税收管理与服务创新大计。蹲点期间,随同管理员,先后深入同济恒爱暖通消防有限公司、博泰合金有限公司、雯禹鞋业有限公司、光宇皮业有限公司、孟州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户企业,进行风险应对或实地查看,到孟州市财政局观摩了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到孟州市国土资源局观看了交换用地信息。通过走基层、下企业、听汇报、搞座谈,与基层干部职工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孟州市地税局广大干部职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悉熟练的业务能力、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以及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明显成效,给智勐一行留下深刻印象。

在随后召开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创新座谈会上,孟州市地税局介绍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成效。省地税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先后发言,对孟州市地税局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围绕税收征管改革和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职责和征管资源在省市县三级的配置,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人才培养和支撑,信息化保障等,介绍了有关背景和要求,提出了持续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各方汇报后,智勐对下一步全省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要认识到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新时期、新形势下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对创新形成了倒逼机制。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把各种资源更好地配置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才能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新突破。省地税局决心以金税三期上线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跨入全国税务系统先进行列,为建设“六个地税”、推进税收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同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通过合理配合资源、调整机构、优化职能,把机构改革与管理和服务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管理和服务创新这篇文章做好。

二是认真研究,把管理和服务创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有总体考虑和安排,通过“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而不是零敲碎打。省地税局党组目前提出的“六个地税”,即责任地税、法治地税、服务地税、科技地税、人才地税、清廉地税是个整体,是从不同方向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总纲;对于管理和服务创新要考虑两条:第一条是提高征管质效,把责任履行好。第二条是方便纳税人。要把两者结合好,从中找到切入点;要突出主线,抓住主要矛盾。改革创新要抓住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信息化。以信息化为支撑,数据管理、风险管理、纳税评估、优化服务、岗责配置、人才支撑、清廉地税等是改革创新的重点。要集中力量抓大事,不能平均用力;要调动各级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要研究各层面应该做的工作,省局做什么、市局做什么、县局做什么,权责配置要科学。要形成研究、钻研、熟悉业务的氛围,培养、选拔和重用一大批熟悉业务和信息化的干部,全系统大干三年,让税收管理和服务上一个新台阶,让业务管理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为建设“六个地税”、推进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篇3

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也随着《公司法》修改和国务院2月7日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同期正式执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以工商登记为前置的税务登记制度及以税务登记为基础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深刻影响。为了应对下述影响,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意见》(税总发[2014]85号)。

(一)对税务登记的影响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再核实市场主体的注册资本、住所及经营场所等信息。“先照后证”意味着经济活动组织已经取得单位主体资格,但还不一定具备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经营资格,纳税义务也就尚未发生,这些变化给税务部门以工商营业执照发放时间为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起点以及依赖工商登记信息的管理方式也带来不确定性。工商登记户数与税务登记户数严重不符。税收管理员无法核实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真实性。

(二)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套领发票风险加大。通过欺诈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后套领发票的情况有所增加。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后,税务机关在发票提供用量上失去一个重要依据,也容易引起企业通过虚假注册来骗票虚开、走逃的问题。工商登记改革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审查,允许住所和经营场所不一致,增加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的难度。

(三)对后续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是税种划分、国地税管辖及后续税收收入核算界定困难。二是纳税申报不正常冲击征管秩序。三是“一址多照”增加税收管理风险。

创新服务,推进税务登记便利化

推进税务登记方法多样化。主要包括: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一方受理、统一办理,多部门联合办理,“三证合一”,“电子登记”等多种方式,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提供多种选择和便利。进一步加强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共享户籍、申报、发票、收入等信息。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多证联办机制,相关部门同步审批,证照统一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与税务登记证“一表登记、三证合一”制度。同时探索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证,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纳税人不需要可以不再发放纸质税务登记证件。

推进税务登记手续简便化。一方面,纳税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时,可不提供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等场地的证明材料和验资报告。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税务机关可以改变以往税务登记由纳税人发起的做法,将获取的市场主体工商登记、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内容录入税务登记表,直接赋予市场主体纳税人识别号,并主动推送给纳税人签字确认,不再要求纳税人重复提供并填报信息。税务机关办税窗口只对纳税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收取相关资料后即时办理税务登记,赋予纳税人识别号,发给税务登记证件,以减少纳税人等待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创新管理,促进后续监管精细化

为了做好税务登记方式创新后的后续监管,《意见》坚持优化服务与优化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优质服务,主动做好纳税人的纳税辅导、咨询、培训和宣传;一手抓优化监管,对纳税人的发票领用、纳税申报等后续环节,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及时掌握纳税人动态情况,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高,防范税收流失风险。

在发票发放领用上,设定统一、规范的发票申领程序,为纳税人提供清晰的发票领用指南,引导纳税人快速办理发票领用手续;申领普通发票原则上取消实地核查,统一在办税服务厅即时办结,一般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超过10万元的,主管税务机关不需事前进行实地查验。不断推进发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风险监控平台,实时比对分析开票信息。

在纳税申报上,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办理指引,辅导纳税人准确申报,同时畅通申报渠道,确保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自由选择办税大厅、邮寄或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进一步简并征期,推行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简并征期申报工作。对于小型微型企业、长期不经营企业,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合并征期、调整申报期限等方式,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

在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上,把原来在税务登记环节采集的各项信息放在事后补录和确认。税务登记不再采集的信息在后续的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环节采集补齐和确认。通过多方印证,确定纳税人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对税务登记信息完整率、差错率等征管绩效指标的实时监控,使涉税信息成为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的有力抓手。

创新制度,推动风险管理常态化

制度是基础,防范税收风险,既要有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更要有制度保障。《意见》把制度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推动制度的创新完善落实,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篇4

重庆市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平板玻璃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问题的请示》(渝国税发〔2004〕22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鉴于平板玻璃不属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73号)所规定的建材产品,因此,不得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6〕20号)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特此批复。

 

篇5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制度问题构想手段

税收管理员是指税务机关从事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的税收行政执法人员。为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起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以来,税收管理员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强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税收征管的质量、效率、税源控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素质、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笔者结合对吉林省国税局2008年度税收征管审计调查的有关情况,就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一、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为繁杂

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包括了户籍管理、催报催缴、欠税管理、纳税评估、税法宣传、发票管理、金税专票协查、税控装置管理、信息采集等内容,几乎覆盖了除受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违章处罚、减免税和税务稽查以外的面向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增加,使税收管理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造成税源管理的重点不突出,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影响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吉林省国税局为例,该局虽然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但由于工作绩效考核尚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二)结合税源特点实施分类管理不够深入

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基层税务部门的分类管理不够细化,没有很好地结合辖区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性质、行业、经营特点、企业存续时间和纳税信用等级等要素以及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部分税收管理员的经验特长、专业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复杂、利润形成隐蔽以及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实施专业化、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做得还不到位。

(三)管理幅度过大,征税成本过高

目前,在税源管理一线执法的税务人员较少,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必然导致管理幅度过大。如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的总纳税人有2800多户,但税收管理员仅30多人,平均每人分管近100户,若要管好,难度显而易见。从征税成本看,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几乎是美国的l0倍。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则需要增加税收管理员的数量,从而增加管理成本,而这显然与国家实现征管目标的前提相悖。

(四)保姆式管理并未废除,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对纳税企业进行日常的纳税管理、催报催缴、纳税辅导等多项职责,并且还要对所管理的事及管户负全责。一方面,这种管理方式与专管员制度下的保姆式管理没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没有设立相应的奖优惩劣机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五)税收管理员与税务机关的法律责任风险加大

税收管理员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纳税人出具税务文书。这种税务文书导致税收管理员要承担纳税人管理方面的责任。假如纳税人在其财务、纳税等方面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那么税收管理员出具的文书则存在不真实等问题,税收管理员就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也可能会有连带责任。仔细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建立在对企业直接“管”的基础上。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构想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的概念

税收管理员应扩大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外延方面不仅仅基层税务部门的税务人员是管理工作员,每一层级的税务人员都是税收管理员;内涵方面不仅是管理,而应该是管理与服务并重,这里的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要让纳税人遵从税收法规的服务。按照税收风险理念,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每个人都有采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职责,真正形成税收管理团队去应对纳税人群体;让一些管理能力强的税务人员去处理复杂税收事项,将无差别的对纳税人平均管理转变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特定的纳税人管理。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明确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在全员管理的框架下分工协作、相互监督,依托税收基层管理平台实行层级和岗位之间的考核评价体系、管事和管户相结合的执法与服务并行,形成“全员管理、专业评估、重点稽查”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税收管理员从层级上应分为总局、省、市、县、基层五级;从每个层级的岗位分工上应细化为:风险采集、纳税服务、税源调查、综合管理、稽查监督等岗位。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项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推行适度的专业化管理,合理分解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事项,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人员负责。同时,专职管事人员要将在分析、评估、重点涉税事项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税收管理员,由税收管理员进行跟踪监控;税收管理员也要结合日常管理,将发现的疑点及时交给专职管事人员作为分析的依据。

(三)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原则

推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和完善工作,应遵循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专业、集体履职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权分成若干个环节,分解到不同的岗位,通过流程控制,建立起各个征管业务岗位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监督的征管工作机制,其核心为权力的分解、过程的控制和岗位的制约。分解权力并不等同于弱化责任,要坚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户和管事的责任,明晰哪些事情是以管户的形式出现的,哪些是以管事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强化责任,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和税源管理能力、遵从服务能力的提高。

由于税收管理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这在基层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屡次出现。因此,在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要坚持规避风险的原则,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减少不必要的签字等执法风险的事项,同时在管户上采取集体履职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等方式,弱化个人管户的概念,在管事上采取交叉执法等方式规避税收执法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手段

(一)合理划分税收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合理划分管户制税收管理员与管事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管户税收管理员是指以特定纳税人为管理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日常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管事税收管理员是指以不特定纳税人的重点事项和一次性(或偶发性)重要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按事项分类。管户制,指税收管理员以划定的特定纳税户为管辖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等为主要职责。管事制,指税收管理员不以特定的纳税户为具体管辖对象,而是以不特定纳税人的特定涉税事项作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主要职责。管事与管户结合制,指纳税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中的日常涉税事项由管户的税收管理员承担,纳税人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专业涉税事项由管事的税收管理员承担。

2.按级别分类。国家税务总局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省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省级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市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市区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县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全县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基层税收管理员负责规定区域内的税源监控及一般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

3.按岗位分类。风险采集岗,负责日常管理和接收的各种信息,在发现纳税人有涉及税收风险的可能而计算机又不能自动提取该风险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手工录入异常信息的内容并提交给纳税人所在税务机关综合管理岗审核。风险采集为全员采集,对一些特殊任务的风险采集由特定人员采集。纳税服务岗,负责向纳税人进行税收政策解读及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另有明确规定外,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理、传递与反馈。税源调查岗,负责辖区内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的核实、优惠、认定信息的核查、一般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税收政策和宣传解读。综合管理岗,负责特定纳税人、特定事项的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监控和缩小纳税人纳税遵从偏离度。稽查监督岗,负责追补没有遵从税收法规的纳税人的应纳税款,提出税收管理建议,并对上一环节的税收管理人员从管理能力、廉洁自律方面实施监督。

(二)合理优化税收管理员人力资源配备

税收管理员可按“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类型配置,也可按行业、产业类型、规模配置,还可聘请“院校管理学者、行业管理大师、标准认证专家”或其他有效方式成立管理员专业管理团队。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结构应为:行政机关20%左右,税收服务厅15%左右,税收管理员65%左右,其中,调查核查人员为30%,纳税评估人员为20%,税收稽查人员为15%。

(三)逐步建立以流程管理制度为主线的考核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