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研讨范文

高效课堂研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研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研讨

篇1

一、全方位的了解课本内容

第一章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样华丽的开始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物理的天地。随之在第二章中,我们即将研究运动的世界,知道什么是静什么是动,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以及了解速度的变化过程,速度是如何变化的。第三章中接触的主要便是声的世界,声音对于我们来说那可真是太熟悉了,我们每天都在于声音发生着接触,声音的产生于传播,乐音与噪音,超声与次声这些知识在我们学了第三章以后,便会彻底的明白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便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例如: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溅起,发声的音叉,触及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弹开。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声源传播声音。比如读书声,是固体的振动发声;风声,是气体的振动发声;泉水的叮咚声,是液体的振动发声。而根据实验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在第四章中我们涉及到的是多彩的光。研究的是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及神奇的眼睛。以及第五章中涉及的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六章中力与运动,第七章中密度与浮力,第八章中的压强,第九章中的机械与人,第十章中的小粒子与大宇宙。在这里,将不作详细解释,可参考物理沪科版八年级课本。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自主的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而获得最理想的结果。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兴趣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犹如吃饭,喝水,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然而只有兴趣,不去实践,没有动手能力,那也是枉然。物理中,除了分析能力外,动手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古人亲手实验,总结的产物,一味的看书本,死记硬背,并不能让我们学到的知识变的活灵活现,更不能灵活的运用于实践生活中,更不能从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的魔力。在这里我们拿一个例子做简单介绍。例如第五章中的科学探究:摩擦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摩擦力是指什么呢?想必很多学生都知道,摩擦指的是互相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做是摩擦力。但是书本上生硬的概括能让你真正的了解到摩擦力的神秘性吗?答案是不能的。我们接下来将讲述一个实验,来分享摩擦力的神奇之处。例如:分别用一个小木块分别在一块木板上和一条毛巾上做关于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会用到的器材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钩码,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始终水平拉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拉着小木块在毛巾上运动,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且将实验读数等误差减小到最低。整理实验数据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同,则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就相应的要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什么和摩擦力有关的东西,比如:我们穿的鞋子的底子下面,都会有一些纹路,这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到;在饮料瓶盖上会有一些规则的竖纹,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便于我们打开瓶盖;汽车轮子上也会有规则的花纹,也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当然,生活中也哟减小摩擦力的实例,例如:自行车的车轮做成圆形的,就是为了减小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方便行驶;缝纫机用的时间长了,会给它加油,是为了使接触面更加光滑,减小摩擦;磁悬浮列车的设计理念,也是为了减小摩擦;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数不甚数,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初中物理,旨在为以后的学习做基础做铺垫,学生应该对基础物理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同时勤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余文君单位:重庆一中

篇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组成。只有两者同步展开、同步发展,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教材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教师对这种思维活动起着组织、领导和指导的作用。为了使这种思维活动卓有成效,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并以民主教育的精神浸入交流、研讨中;摆正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定位在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宽松情境,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的热情彻底点燃,积极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对所议问题的看法。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受到教师、同学的充分尊重,其所思所想就能得到充分的阐释与交流,并在民主、平等情景下得到修正、提高并产生“共振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充分感受学识产生、发展的过程。[3]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就谈不上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成功。

2.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属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主角、主体,教师退居幕后,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学长、导师。[4]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交流、研讨中要着力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在这样条件和环境下,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极为活跃,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每组成员的发言,并运用智慧抓准时机恰当评价、点拨、引领、调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又善于与同学合作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必须掌握好“四度”

(1)“交流•研讨”题的难度。设疑、解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在教学中要依据“交流•研讨”题的不同难度,设置两人或更多人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如教材第49页“交流•研讨”[5]的第1问可以设置两人一组完全可以解决。对有一定难度的“交流•研讨”题如第2问和第3问可以设置多人一组,通过这样分组交流讨论,既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优势。

(2)“交流•研讨”题的跨度。“交流•研讨”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也就是知识块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如教材第98页的“交流•研讨”就要联系《化学1(必修)》及初中化学的有关知识来归纳和总结,既对已学反应进行复习,又提出了新问题,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3)“交流•研讨”题的梯度。所谓梯度,就是提问题时应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一个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沉潜其中,并不断向纵深发展。[6]“交流•研讨”题的设置应有一定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兼顾到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达到攻破难点目的。如教材第36页“交流•研讨:你已知道,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它们溶解的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的梯度: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和蔗糖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如何?它们的溶解过程都是自发过程,它们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思考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这样设置对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剖析,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篇3

    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对历史的学习还是有相当好的作用,它能够使得学生有兴趣去进行思考,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设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说在上到“”一课时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的影视片段。看完电影之后,学生会去想为什么会发生。在一定的情境的影响之下,学生是很容易去自发思考的,这样主动去学习还是很容易取得好成绩的。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成为了主角,而不是一味地在历史课堂上死记硬背,极为枯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把主动权放在了学生身上,使得学生的本性挥发出来,在学生追求自助学习的同时更要发现自助学习的动机。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充满乐趣的课程,它本身拥有众多公众历史人物等丰富的事迹,同时有许多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的神秘气氛笼罩着,一旦学生体会到这些,便会产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于是乎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课程的成绩便提上来了。

    二、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历史的学习不能够简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学习和教学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这种结合就需要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能够更加有效率。在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上面,老师和学生是非常缺少这种互动的,以前的教学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缺少交流,老师就没有办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老师就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这肯定是会影响历史教学的。所以,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注重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如说,老师可以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需要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篇4

1.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

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这种时候恰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效率。如在磁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思考是无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理解清楚的。此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较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采用可以整合常规教学

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在一些很难演示和观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些过程,既可以增加课堂效率,还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并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实验教学的思考当中,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并熟悉各类物理知识点,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教学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的指导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好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自觉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要将改进教学与指导学生的学法融合在一起,要建立在学生知识储备以及物理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教师要在每堂课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物理能力的提高。

2.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初中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取决于学生的物理能力。但是,学生个体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物理技能。因此,在某些学习层面上,大力提倡物理合作学习,对每一个学生能够都融入物理学习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积累物理知识的方法以及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而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树立信心,有效进行物理知识的迁移,不断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优化,提高自身的物理能力。

3.教师在每一堂物理课中都要兼顾整体性和分层性学习的原则

篇5

高效课堂 学生做主

——20__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听课有感

20__年12月18日-19日,重庆市20__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在市育才中学举行,在学校的委派下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去参加了这个会议。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在两天的时间里,天气虽然寒冷,但挡不住大家学习的热情。参加这次会议学习的大约有一千多人,整个育才中学学术报告大厅座无虚席。我们有幸观摩了5位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配合他们互动的是育才中学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我认真的记录了每个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学生每一次参与课堂的活动情况。在这么多年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的迷雾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盏引路的明灯;在长期的闭门造车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迫不及待的要把这次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18日上午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南通市教研室主任助理符永平老师 ,他讲课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导学和讲座《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高效课堂建设从课型开始》 ;章头图通常都是被我们忽视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是把它一带而过。而符老师却通过章头图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受全章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章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将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走向下面的自主学习,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不断培养全章学习的信心;有效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式训练和学法指导,对全章科学、高效学习做最好的引领;引导学生在真切感受生活数学、诗意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数学中,使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可操作教学成为可能。

18日下午 首师大附中数学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张文娣老师 她讲课的内容是《三线八角》和讲座《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平常我们偶尔也在使用,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感到我们是在率性而为。张老师的变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尝试体验、探究发现、应用创新。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一)整体优化原则(二)目标导向原则(三)启迪思维原则(四)暴露过程原则(五)主体参与原则(六)探索创新原则(七)因课而异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平常的教学更应该要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19日上午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市骨干教师秦艳萍老师,她讲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和说课 ;她的课的主要过程是(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二)动手动脑,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启发归纳,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四)感受数学史,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幸福感。(五)引导学生在问题设计中巩固勾股定理。(六)在诗情画意中体会勾股定理的美。

19日上午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省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葛媛老师 ,她讲课的内容的是《二次函数的复习》和说课。她的课的主要过程和思想是:(一)引导学生自主编题、合作探究(二)归类分析、构建体系(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整个过程是由学生自主编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学生当堂生成,自主解决,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19日下午 南京市金陵中学汇文学校特级教师,中国名师大讲堂首席讲师朱敏龙老师 , 他讲课的内容是《一定摸到红球吗?》和讲座《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听朱老师的课,感觉非常轻松,这哪是在上课,完全是在听故事,玩游戏。听朱老师的课,佩服他高超的演技、宽广的知识面和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机智。比如一开始他设置了一个“生死签”的情景,把大家的心都给吊了起来,为故事里这位大臣的命运担忧着,然后话锋一转,聪明的大臣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得救了…… 还有精彩的一幕,就是在探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的过程中,出了意外。大家都知道,划石头剪子布谁输谁赢应该是个随机事件。可是一男生和一女生划,结果6次都是男生赢了。机智的朱老师详细地询问了他们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两个小孩子都做了可爱的回答,然后朱老师叫这两个孩子再划几次,结果既有男生赢的时候,也有女生赢的时候,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实验结果与教材结论不相符合的危机。

综合几位老师的讲课和讲座,他们都在向我们传导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老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尝试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本质,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出教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老师要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们老师只能是导演。因此今后我们的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改进:(一)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学会诗情画意的看待我们教师的工作。“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天使,那么你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魔鬼,那么你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说得多么富有哲理啊。其实只要我们摆正了心态,老师和学生之间常常会有很多精彩的瞬间。(二)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做一个有心人。比如,收集好我们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努力的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的做好每一次课的教学反思,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三)转变观念,大胆尝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四)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延伸问题过程中学会“再创造”,“创造”学生自己的问题,“创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只有放手,才能让他们飞得更高。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触,函授学习时,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我们究竟懂了多少呢?记住了多 少呢?可是我们却为什么仍然继续把这样的方法对我们的学生如法炮制呢?(五)引导学生参与和欣赏“再创造”活动,面对“创造”培养学生大胆联想,勇敢猜想,不畏失败,在优生帮助差生和差生欣赏优生的互动活动中利用差异资源。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找到数学入口的学生平常多肯定,多鼓励。我们的很多学生之所以上课不敢积极发言,就是因为害怕说错,害怕受到责备。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提醒一个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让他起来读一下黑板上的一个式子,他读不出来。我想给他一个台阶下,变一个简单的问题问他。然后我看见他的语文书在他的课桌上,于是我就问他,你能告诉我你的语文书在哪儿吗?他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把他的语文书悄悄的放进了抽屉里。他以为我在责备他上数学课在课桌上放语文书,其实我只是想他能告诉我,他的语文书就在自己的课桌上。

回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让学生“再创造“的尝试。下面是我教学《积的乘方》这课时的一个片段。

师:刚才我们对积的乘方的运算做了探究,那么你能用你喜欢的式子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1:我能,表示为 。

生2:我能,表示为

师:大家都只喜欢a,b啊,还可以用别的字母吗?

生3:可以,我表示为

生4:呵呵,p,q,还不如p,k呢?

师:pk当然可以,那么为什么要pk呢

很多生:称王。

师:那好的,我们就在它头上戴上王冠。那么结果呢?

生5: 这个式子就可以表示为

众生:(哈哈大笑)

师:哈哈,p,k的结果是两个都戴上了王冠。不错,只要我们曾经pk过,我们都是王者。(趁机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个式子是生5发明的,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生5(该学生的姓名)公式。

这个公式比我们用 有意思多了吧?

(生5露出得意状,众生微笑颔首)

一个枯燥、刻板的数学公式,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且用他们感兴趣的符号来表示,我想他们一定会记忆深刻的。

创新的路是艰辛的,每一次革新,都将伴随着一次剧烈的阵痛。因此,在探求高效课堂的路途上,我们将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困惑,下面是在短信议课期间专家给学员的一些解答,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带我们走出数学教改的迷宫。(下面专家简称专,学员简称学)。

1.学:符老师,你好!怎样引导“无所谓”的学生?

专:可以引导写数学小论文感受数学。

2.学:符老师,你好!如果一个班有一些学生不清楚最基本的和差倍分关系怎么教育他呢?

专:我们只有对他们耐心,耐心,再耐心。

3.学:张老师,你好,对于既是班主任又是数学老师的我,如何处理好班主任与数学教师的角色,我该怎么办?

专:不要在数学课堂上处理班务。

4.学:张老师,当你的问题提出后很久没有学生发言怎么办?

专:或许学生没有听懂你的意思,换一种方式再问。

5.学:张老师,你好!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时也尝试过变式,但没有形成系统,新授课如何变式更好?这样花的时间多,能把内容完成吗?

篇6

首先,应规范课堂纪律,讲礼貌懂礼仪,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备素养。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处在各种思潮互相撞击的时代,思维活跃,爱动爱闹,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多,多数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文明礼貌缺失,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展,所以一定要规范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修养,这样学生眼口手脑才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而高速运转,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这一点需要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共同配合,共同教育。

第二,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教师的方法应得当,这是兴趣的引导者。我认为课堂教法应是多样的,这跟据每节课的特点灵活多变。不同的老师,有自己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效果就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老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自然高了,也就有了高效课堂。至于具体的教法,需要老师自己日常不断地摸索。

另外,老师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调整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才可能达到高效。

第四,应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这是构建学科兴趣之桥。做为青春期的中学生看似独立了,实质多数情况下处于迷茫状态,需要大人的引导、关爱和沟通,我们做为老师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还要像父母一样去关爱他们,更要像朋友一样和他们去平等地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五,作为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能天天“一本经”,让学生感觉老掉牙的话题,听着也没劲。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我们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教师的知识与时代接轨,学生才有兴趣,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第六,老师应注意个人的修养、形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我们走向讲台,应是精神焕发,衣着整齐,举手投足间现出刚阳正气,试着风范。

篇7

关键词:课堂;质效;优化;研讨与练习

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每篇都有一定数量的“研讨与练习”需要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在讲解“研讨与练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依赖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师至今还完全以传统的方法或模式来讲解这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蕴含着创新意识的“研讨与练习”题。可见,优化讲解新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优化讲解新教材单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对照“研讨与练习”,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备课时应当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体现课文体裁、内容的特色,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南”。如:《丑小鸭》的“研讨与练习”有三大题,我们可以在先独立分析“研讨与练习”的基础上,与教师用书上的“练习说明”对照,明确该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三题的设计意图分别是: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华,培养理解能力。

第三题,是从课文出发,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我们可以知道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以及突出重点的方法等。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2.学习文中塑造形象的写法。3.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启示,体味情感。这些教学目标与课后“研讨与练习”相互对应,紧扣课文、特色鲜明、简洁明了、易于实施。按照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依据“研讨与练习”,设计教学板块

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学设计应该依据课后“研讨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学会取舍,以小“舍”保证大“得”。设计要体现块状结构,板块明朗,突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重点要求。教学设计的明晰反映出教师教学思路的明晰。不枝不蔓、朴实自然的教学设计才是富有成效的设计。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出四组问题供学生研读: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1、2小题。

2.(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2)详细讲述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写“雪地捕鸟”?(4)“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3.(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2小题;(2)先生真的是全城中“最严厉”的老师吗?(3)对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少年鲁迅是怎样认为的?

4.“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3题。

这样安排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的结构、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巧用“研讨与练习”,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散步》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课文学习,深切感受到“我”的善良和对母亲的孝敬后。课后“研讨与练习”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针对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短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孝情的。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一阵风铃。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对于其他一些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篇8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成了主要目的。本文从笔者的实际教学出发,探讨了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就教师自身而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俗话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好表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能力的提高。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英语外,课后也应该尽量说英语,至少在校园中应该如此,这样也可以为学生做好榜样。学生不敢开口,不愿开口,教师就要鼓励、引导学生开口。此外,教师要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厚积而薄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如鱼得水。假如一个学生连续提三次问题教师都答不上来,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向这个老师提问了,而这个老师在这个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就会一落千丈。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这个学生对该老师的课堂也会丧失信息,不再认真听课。假如这个学生再向其他学生“广为传颂”的话,可想而知,以后这个老师的课堂将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拓宽知识面,不断的丰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利用网络随时都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假如教师不跟上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淘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任何新的知识教师都应该去吸收一点,正所谓“开卷有益”。这样一来就能更好的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拉近师生关系,以此来促进教学。

(2)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以及英语教学法等,随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职业学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早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它只是对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打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善于使用各种英语教学法,每堂课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的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比如说情景教学法就很适用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或是工作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反复的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此外,情感教学法也很适应于职业学院学生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振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找学生谈心的时候经常听到学生讲,以前不喜欢学英语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所以不想听该老师的课,以致于到最后讨厌这一门学科。而往往很多时候一旦一个学生喜欢或者是敬佩一个老师,那么他上这个老师的课就会特别认真,老师布置的任何作业、任何任务他都会很努力的去完成。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如此之大,积极的情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再者,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一些多媒体的应用技巧,使教学活动变得活泼起来,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国外的风土人情的时候就可以播放相关的图片或是视频,边播放边讲解,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备课要充分。备课首先要备学生,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分析他们的特点,才能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材施教。讲授内容的难易分配要合理,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到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弱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才是备教材。第一步要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在充分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再开始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时围绕的(下转第133页)(上接第86页)中心内容,但备课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否则就成了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做适当的取舍,合理的删减。在时间的分配上,也要注意其合理性。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可适当少花些时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语法点、知识点,可以适当的多安排一些时间,以“学生听懂”为原则。此外,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教师应当积极开动脑筋,多渠道创设语境。例如,在讲到求职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学生来扮演面试官,另外选一些学生来扮演求职者,让他们模拟求职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的口语练习。另外,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个体备课是一种高耗时且低效益的备课形式,大多数是闭门造车,是以“我”为主,缺乏协作的单打独斗。而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对教案进行的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知识和能力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的宽度、广度不够。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灵活多变的破解难点,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英语课堂上,很多时候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甚至是互动性较强的口语课也是如此。每次让学生做口语练习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便是齐刷刷地低下头,紧张得不得了,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愿意主动起来练习。这种“怕犯错,怕被嘲笑”的心理一直存在于学生的心中,使得他们不敢开口,久而久之,便越来越不敢开口,越来越不想开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人们的心理压力较小的时候,他们语言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克服“怕犯错”的心理,轻松的对待每一次的练习。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时犯的一些小错,教师不要立刻指出,而是应该多加鼓励,否则学生会觉得自己开口便错,由此而产生恐惧心理。有的时候,学生起来发言说错了,其他学生便会对其进行嘲笑,使得该学生再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或是进行口语操练。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对嘲笑别人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让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摸索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丹.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备课法初探.学园,2010(8).

[2]付小平.大学英语集体备课效益及促进措施刍议.新余高专学报,2009(6).

[3]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介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通过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不仅能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

关键词 课堂讨论;合理分组;课堂提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研究的紧迫性

①课堂讨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讨论来实现。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课堂讨论,那些简单易懂、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的问题以及难度很大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

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效果。在目前的课堂讨论中,存在着以下现象: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能够发言的只有几个学生。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讨论的勇气,另外,经常出现有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③七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在课堂上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因此,课堂讨论常常演变成了闲聊。

④由于每个小组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差异较大,有的小组课堂讨论已完成,可是有的小组还没有统一的结果,学生没有习惯课堂讨论这种形式,造成时间的浪费。另外,老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

2.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在课堂讨论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课堂讨论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3.研究的可行性

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初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取了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课堂,从中摸索出适合我的教学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次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本校七年级一班至六班的学生。七年级学生的显著心理特点是: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有效的课堂讨论正可以锻炼他们的这些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总结出课堂讨论的一般方法应用于我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究、改进、归纳总结。

2.调查法。以七年级1-6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

3.个案研究及分析对比法。针对某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形成一些个案。这些个案,是课题研究生动、真实的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的提出

课堂讨论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是体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途径。通过我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题的申报

针对目前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我提出我的微型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11月得到立项,课题编号为:SWX12-761。

3.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培训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经验。因此,我聆听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秦德增副所长做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报告,从而明确了方向。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研究活动,并且明确了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重要文献资料的搜集

围绕要研究的问题,我查找了很多文献,期待弄明白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最新成果,本学校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儿;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

5.针对班级情况,确定课堂讨论的内容及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6.认真总结,准备结题

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性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七年级一共有学生245名,因此本次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看法以及课堂讨论出现的问题,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目前,学生比较认同课堂讨论,他们普遍认为课堂讨论对他们掌握知识很有帮助,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了78%。

2.关于小组人数,有接近46%的学生认为,6人是最佳,其次是4人。目前,在我的课堂上小组人员大约为6人左右,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小组人数为6人比较合理,所达到的效果也最佳。如果人数过少的话,直接的弊端是意见的提出比较单一,而且经常会出现只有一个人持不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持不同观点的人容易被其他同学所左右,从而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则小组长不好管理,而且可能演变成了闲聊或争吵。

其次,如何决定小组成员?44%的学生赞同关系好的同学一组,另外,有35%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组合。七年级学生的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干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我会尽量兼顾他们的情感状况,并且考虑实际情况,以达到最好的分组效果。

另外,在成绩方面,有47%的学生希望本组的其他成员生物成绩能比他们高,这样的话,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带动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迫切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取得进步的。在性格方面,有55%的学生希望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自己的一样,学生们普遍不喜欢性格偏内向的同学。

有46%的学生认为,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小组长,但是小组长不用固定,大家可以轮流当小组长,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领导能力。

3.在讨论的问题方面,有35%的学生希望讨论的问题是比较有趣的思考题,有33%的学生希望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这样才能在讨论中取得更多的成就感。那么,有27%的学生希望能够讨论一些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题目,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4.在讨论结束后,有52%的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反馈自己的观点,有35%的学生希望最后由老师总结反馈他们的观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能够拥有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这样能够锻炼他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5.目前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讨论的时候容易转向聊天,从而大大降低了讨论的效果。另外,在每次讨论中,每个小组总是有部分成员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发表的观点往往代表着这个小组最后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性归纳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其次,在课堂上,往往由于讨论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上课效率。

6.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讨论活动后,有将近95%的学生还是比较赞同小组讨论的,这说明学生们从小组讨论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不光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我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我认为如果想达到较好的课堂讨论效果,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首先要进行科学分组

目前,在小组课堂讨论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少数学生主导了整个课堂讨论,而一些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讨论结果过于片面,有时会扼杀真正好的观点。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做到合理分组。

首先,在分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要尽量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意他们之间的互补。同时,在刚开始的时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在小组内设定一个生物学科组长、问题收集记录员、信息反馈员、点评员、学习任务检查员、讨论展示员。小组长负责给各组员分配任务,同时注意这些任务员是暂时的,大家可以轮流上岗。问题收集记录员,要注意搜集小组中其他成员的问题与建议,讨论展示员负责在班级中进行总结归纳,反应自己小组的观点。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课堂讨论有学生开小差的现象,能够真正做到人人参与。

(二)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科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结构划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新发展区”和“未知区”。他认为,课堂讨论的题目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讨论与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价值。如果在学生的“已知区”进行提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在学生的“未知区”提问,即使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也探究不出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课堂讨论的题目要具有“开放性”,才能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讨论题目要具有层次性。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可设计一个问题组,问题组中的问题之间有内在联系,使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下一个问题有启发。这样才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讨论虽然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成为旁观者。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还很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引。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独到的见解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要根据课堂讨论的题目,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果讨论时间太短,学生往往得不出最后的结论,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课堂松散现象。

(五)对学生的回答要有追问

讨论结束后,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在学生阐述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及时追问。老师及时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六)有效的课堂讨论评价

每次课堂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优缺点,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七)教师要有效的倾听

有研究证实,教师的倾听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开展和深入。Strother通过研究发现,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个人至少有45%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可见,有效倾听在课堂讨论中的重要性。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带着赏识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并且带有耐心,认真的把问题听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被人欣赏的幸福。

七、问题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讨论首先在于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于学生的分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每次的讨论任务要落实到人,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注意把握整个课堂,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无效讨论。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整个课堂可以一气呵成。现在的七年级学生,没有经过具体的课堂讨论培训,所以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课任老师的共同培养。

参考文献

[1]高艳,郭方玲,陈丽等.有效课堂讨论策略三题.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5期

[2]王庆管.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09年第3期(第15卷)

篇10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生态;学生主体;模式;教学方法

G633.8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有效性就是指在经过一段课堂中的学习之后,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理论知识的培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比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说,学生的进步与否是教学有效性的相对标准。对于化学课堂来说,具体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速度,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快慢程度以及花费时间的多少,时间越短,效率越高;其次是学习的效益,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和了解到的知识及内容越多,效率越高;最后就是学习的心理,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其中,乐在其中,所付出的能量越少,相对来说效率就越高。学习也要具有主动性,学生们通过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积极的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学习成为做好的伙伴和朋友,这才是有效性学习的关键性基础和保障。

有效性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能力,所以通过对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更新和改革,希望我们在化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习惯性格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培养和了解等。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二、有效性教学要构建生态课堂

教育是我们人生过程中的必修课,所以学校中的教学培养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未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态课堂”就是要将教师、学生和课堂有效进行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完善开放的生态课堂,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观、人生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以此来避免魍晨翁盟面对的问题及障碍。

生态课堂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的重新整合。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课堂生态,课堂中的人文因素和精神物质因素等都与学生的学习有关联,所以要保证学生与课堂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课堂环境。第二,坚持课堂人本,课堂本身的意义就是通过对知识的传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有效性课堂时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所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将课堂变成生活性和生命性的学习场所。第三,提高课堂效益。正确的处理好学生与教师、课堂与学生、主体与客体和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和培养,通过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轻负担、高成就来有效的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充分的提高自己。

三、有效性化学课堂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存在条件和设立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随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度来随时发生变化。所以说,教学目标是培养教师能力的主要方向,也是判断有效性学习的关键性依据和基础。因此,我们要避免自由盲目的对教学目标的更改和减少,以此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时效性。有效的落实化学教学目标是我们教育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指导目标和学习方案来提高整个教学模式的标准。所以,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目标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教导。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伴随着学习的过程来看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好奇和探索,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关系,形成完善的世界观,同时增强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因素组成:(1)行为主体闭学式学生而不是教师;(2)要根据化学的课程标准来进行教育目标,所教导的课程方式和模式必须有明确性;(3)要适当的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存在条件来结合学校的资源进行有效性教学指导;(4)三维目标有轻有重、有显有隐,要深切领悟,目标制定适度,以便在课堂中保证学习能够全部完成。

四、有效性化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身份

课堂时学生的学习园地,在课堂中他们能够充分的展现自我,开发自己的潜能。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个,以此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主体身份的转换。

1.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性基础,在保证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好处和重要性,多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一个良好的化学课堂中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等,来有效的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根本

发挥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每名学生进行各自的了解和指导,来建立一个欢快娱乐的化学课堂,通过民主和自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使得创造性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主体活力也就会迸发出来。

3.改进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满足现在的学生学习模式了,我们要通过将被动学习演变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创新和探索性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探索性学习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说,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适应所以的科目和学生的学习。在进行化学学习时,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多种方式结合运用,灵活并且机智的讲学习引向深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课堂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和指导,有效性化学课堂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认识到化学课堂的重要性,更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课堂时学校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吹求的永恒主题。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课堂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使我们所要改进的教学方式,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晏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沈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3.

[3]陈碧华.香港、上海两地高中化学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陆奕江.高中化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研究及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6.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84-01

数学是严谨而抽象的,想象力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同样适用于数学科目。当前中学只是规定了宏观方向的教学目标。但是通往终点的路上是比较漫长的。数学老师很少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陷入迷茫状态。而且,逻辑思维只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用实践应用。课本、黑板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新课改的需求。现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带来的便捷条件,不断的变换课堂形式,以帮助学生能够具体的认识到抽象的内容。同时,情境创建和情感教学也应该加大对初中课堂的投入比例。使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现状向高效前进。

一、现存在于初中数学科目课堂的问题

1、教学主体处于过渡期

新课改下,中学都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位置。其在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将主置逐渐由教师向着学生过渡。虽然,中学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但是以往的形式在国内的根基很深。要想改变当前所处的形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想实现教学主体转变彻底完成,各中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教育理念、管理、教师、学生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数学老师没有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承上启下是初中数学的宏观方向的大目标。但这一目标过于泛范,而且过于模糊。在完成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之中,中学数学科目教师没有将这一目标微分化。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制定多个明确的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会使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产生迷茫现象。很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的自信心。归根究底,都是对于数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学习数学缺乏正确的方法。

3、理论与实践占比不均

现阶段,中学在传授数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占比不均[1]。这样导致学生掌握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将理论用到现实中的能力。长时间的不均衡的教育下,学生们就会像《三国演义》当中的马谡一样,只能纸上谈兵。对社会建设、创新等方面不能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发展。

二、教师应采取何种方式创建效率高的课堂

1、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

如今,电子信息在世界各领域盛行[2]。电脑以及网络也给学生们创建了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数学也不再只局限在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正确指引学生利用网络,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加强其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为学生利用网络完全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寻找国外名校中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提升兴趣。

2、充分应用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的实用对象也可以是初中生[3]。教师要用真挚情感了解初中生内心所想。站在朋友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亲人的角度与初中生沟通交流。让初中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重视。这样柔性的教学手段能够收获显著的成果。当学生真心的接纳数学教师的同时,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数学这一科目。只有接受、认同才能够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3、教师要多创建情境课堂

情境课堂同样适合数学教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身边道具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课堂。初中生刚刚深入了解数学,必然会对其内容的抽象、课堂的枯燥产生一定的厌学现象。这个时候,教师们开展情境教学,有效的将知识导入进去,肯定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4、适当使用分组教学

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分组教学。让数学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同龄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弥补一个教师同时带几十个学生精力不够的缺陷。同时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能够帮助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动力。间接的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学科已经做出了改变。针对改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中学数学正在从枯燥向充满趣味的课堂过渡。这其中不乏多媒体的运用。数学仍然是中学教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是理性思维和实践应用的基础。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情感、情境等方式,将其引入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用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创建中学数学科目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篇1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讨论 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主要提倡“交流及合作”,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及合作的主要方式即为课堂讨论。所谓的“讨论”即为借助于教师的合理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彼此补充与启发,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每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寻找科学方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一、精选课堂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精选一些适合学生讨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首先,这些问题应该属于数学教材中的关键点及重难点,也就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而且所选的问题必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愿意积极地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所选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1]。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现实状况与问题的具体内容,从而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实践与交流,进而有效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二、合理组织课堂讨论

借助于灵活多变的组织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实施多元化的分组,如按照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随机分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组合等。在每个小组内部,可以让成员分别担任主持、记录及汇报等不同的角色。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选用自由发言及有序发言彼此结合的方法,在开展有序发言的时候,所有的成员都要将个人观点如实地表达出来,而且在每位学生进行自我发言之前,都要先简单地总结一下上一位学生的发言内容。在有序发言结束以后,就开始进入自由发言环节,此时所有的成员都能进行自主的发言。这样不但能使得全部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使高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为了开展大范围的讨论,可让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将个人观点阐述出来。在平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养成一定的讨论习惯,从而提高讨论的高效性。

三、创建有分歧的论点

在众人都持有一致的观点或者意见的时候,就无需进行讨论,或者是即使开展讨论也无法产生新的观点或者结论。因此,只有在具有争议或者分歧话题的前提下,才能开展讨论活动。一些教师担心具有争议及分歧的问题会对课堂纪律造成影响,所以就会禁止学生进行此类讨论,然而高质量的争论通常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2]。诸如:“已知函数g(x)=x5+ax4+6x3+bx,其只是在x=0处存在极值,请求出a的具体取值范围。”在这道题当中存在的主要争议为能不能取Δ=0,其中存在两类不一致的观点,于是非常有必要进行讨论。在具有分歧与争议论点的情况下,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产生新的观点与结论,实现讨论的意义。

四、把握恰当的讨论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问题被提出之后,需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诸如让学生学习几分钟,使得教室处于的寂静状态,这时仅有学生的思维在高速运转,之后开展小组讨论,只要这样才会形成具有较深内涵的讨论内容,开展高质量的讨论,这只属于时间上的准备。假如将需要在课外完成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则必须让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从而保证讨论的具体性与翔实性。对于毫无准备的讨论而言,其仅仅属于仓促应战,只是走过场,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收获,无法有效发展及锻炼学生的思维,无法达到讨论的根本目的。

五、讨论后给予及时与合理的评价

在结束讨论环节以后,应该对讨论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工作可以由教师完成,同时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评或者自我评价。教师必须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遵循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找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点,根据发言次数、见解的创新性、讨论质量及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而且必须如实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发展[3]。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艺术,数学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每一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科学有效的数学课堂讨论模式与方法,将学生看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增强课堂讨论的高效性与热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思维创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骏.提高数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月刊,2010,12(03):56-57.

篇13

【关键词】民办高校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5-02

随着国家对社会办学条件的拓宽,民办高校开始大量出现,但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本研究则主要是以化学课堂教学为对象,对影响其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因素找到提高民办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

一、影响民办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大多都是应试,课堂教学的过程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双方很少会进行互动。另外,课程设计往往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而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必然需要进行实践,所以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很多学生在工作后并不能将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在一起,很多知识都需要从头进行学习。现阶段,由于民办大学接触的新教学模式比较少,大多数都还在沿用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民办大学中的教师素质往往比较低,很多教师在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再加上很少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只是一味的参照课本讲授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亲自操作各种实验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如果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民办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民办学校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兴趣,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在意识和观念上重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其次,民办高校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扩展,特别是应该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比如使用多媒体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最后,由于化学课程的系统性以及规律性比较强,所以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将新旧知识连成系统性的知识网,帮助学生灵活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

(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疑问教学的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情景,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来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分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化学课程教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新的化学反应时,可以提出与之相似的几种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些反应之间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来找到规律进行理解,然后再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还能够复习原来的知识点,从而更加轻松的学会化学知识。

(三)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方式非常容易造成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另外,化学课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晦涩难懂,仅仅通过书写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引起学生对化学课堂学习的兴趣。

(四)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教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双方之间的互动非常少,所以造成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对于化学课来说,本来知识点就比较难懂,如果仅仅通过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一方面可以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也会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设定一定情境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就能够掌握所有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贾景磊,席芳.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04)

[2]沈东方.浅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3]曹光豫.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J].甘肃农业.2010(07)

篇14

英语课堂中的刺激材料也就是阅读材料,教师怎样呈现阅读材料才

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并且很快抓住材料所承载的内容是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的首要任务。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及行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而选择的行为。教师在选择呈现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同时预见学生的反应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教师选择以图片,视频来呈现阅读材料,以刺激学生在视觉上

对阅读材料的认知。这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呈现材料内容的方法。当然,这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选取设计要呈现的图片和视频。而且教师需在播放图片及视频之前组织好语言,告知学生目标,引导学生去关注图片及视频中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方面,才能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教师选择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入材料的话题,以引起学生的思

考。

一般来说,每篇阅读材料前的pre-reading都有一些相关问题,教师可以筛选这些问题,及根据这些问题设计相关活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深思熟虑这些问题,并以生动活泼或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教师行为:评价行为

教师的评价行为在任何课堂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评价策

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而且能鼓励学生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从而促进本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下面就以一教学案例来说明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评价行为的有效性。

英语阅读课堂离不开对课文的阅读。而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默读,诵读,齐读,自读等。在一节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叫一个学生起来朗读课文,同时对其他同学说:“Please listen carefully to see if there is any error in his pronunciation.” 这位教师的行为经常出现在阅读课堂上,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他/她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拼读课文。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找出其中可能的错误。然而,教师的这种行为无形中给读书的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他/她会因为担心出错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去读。其他学生也会因为教师这种评价手段而只关注读音,而不注重理解。甚至会因此而惧怕读英语。这对于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百害而无一益。教师的这种行为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英语学科学习的长期发展。不仅无效甚至还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