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基本功能范文

德育基本功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德育基本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德育基本功能

篇1

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拓展是健美操教学的课延性认知教育功能。健美操教学隐性教育过程是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为起点和发展条件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练习,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俱乐部带操,参加各种形式的表演),既有利于巩固强化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学以致用;又便于学生了解健美操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实时信息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2 品德养成与行为规范

隐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延伸,是以德育功能为主要功能的教育形式。主体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是一个非强制的渐进的过程。在健美操群体行为模式下,学生通过暗示、舆论、从众机制产生潜在心理压力和动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动作,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良好的学习风气、心理素质、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来实现

3 个性的完善与全面发展

培养知识面广、能力强、个性完善、素质全面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是现代体育教育的目标。通过小集体教学,不仅发挥了隐性教学具有育人环境的开放性、真实性和相对完全性的特长,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安排、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学风达到锻炼身体、感悟人生的目的;还可以运用人际交往,舆论引导和教育磨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以实现预期的社会化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小结

1 健美操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对学习者个体的影响过程主要由3个因素组成:一是个体的身心条件和接受机能,二是环境创设与利用,三是学习活动及调控;其保证体系是目标导向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健美操隐性教育的动力要素构成两大系统:一是内在动力系统,二是外在动力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对练习者产生影响

2 健美操中的集体教学模式通过自我认知、意识分化、困难磨大砺、情境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仿、交际学习、J清绪感染等对学生产生隐性教育

3 健美操作为隐性教育的基本功能有: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领域拓展、品德养成与行为规范和个性的完善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嘉祺.论隐性教育[J].教育探究,2002,(1).

[2]赵书山.论高校隐性教育的功能及实施[J].南都学坛,1997,(4).

[3]曾五一周映春.隐性教育在羽毛球专项课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篇2

【关键词】意识;动机;认知;性格

性格是由心理,即意识决定的,弄清楚意识的基本功能与结构是进行性格分类与解释基础。

一、意识的基本功能及逻辑关系

传统心理学认为意识(心理)具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意志功能,即确立目标并设法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功能。意志具有目标指向性,并且为完成任务提供动力,意志功能也就是心理动力功能,也就是行为的动机功能;二是认知功能,即从外界获取、储存、加工、组织信息的功能,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推理、解释、决策等过程,认知功能的核心是思维功能;三是情感功能,即产生高兴、愤怒、焦虑、忧伤、同情等情感与情绪的功能。三种功能简称意识的“知—情—意”功能。

传统心理学认为这三种功能是并列的,都是心理的基本功能。笔者认为这三种功能并非并列关系,实际上,情感功能并不是意识的独立功能,而是动机与认知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认知的结果,比如,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担心”和恋人分离的情感与情绪,一是因为我们具有特别渴望和恋人心灵相融合的心理,这是动机的作用,其次,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能察觉到恋人会离开的信息,然后就在心理想象各种分手的可能,这是认知的作用。结果就产生“担忧”的情感及情绪。因此,意识的核心功能其实只包括动机功能和认知功能两项,所以,性格的核心结构就包括动机结构和认知结构两部分。

二、意识的基本功能与性格决定的基本逻辑

借助于意识基本功能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人的行为及行为特征的基本逻辑,也就是性格决定的基本逻辑了。我们的心理先有某些想法,在想法的驱使下指向了某个目标,于是产生了行为的方向,这就是“动机”。接着我们就会去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与路径,就需要去认知、理解、决定如何行动,这就是“认知”过程。在认知的基础上,我们会产生喜欢、讨厌、忧虑、害怕等“情感情绪”,这些情感情绪的直接支配下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这就是“行为”。然后在行为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与风格,这就是“行为特征”,一个人典型的“行为特征”就是他的性格特征。这个从动机到行为特征的决定逻辑如图2的“洋葱模型”所示。

从心理到行为由四个层次构成,动机与认知构成的心理是行为与行为特征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纯粹心理性的;情感情绪则是联结动机、认知与行为的桥梁,情感情绪不仅有心理性的,还有生理的成分,比如,担忧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从心理感受到这种情感,而且我们的表情也能反映出这种情感。正是这些情感与情绪直接推动或阻止我们的行为,所以,情感情绪具有从心理性的动机和认知向生理性的行为转换的推动功能。英语用emotion表达情感情绪概念是非常深刻的,“e”是“推动、促使”的意思,motion则有“运动、行动”之意,因此“e-motion”就是“使…..运动,使…..行动”的意思;生理系统是使行为发生的物理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内分泌、肌肉、骨骼等子系统,生理系统是纯粹生理的;行为则是心理、情感情绪与生理系统作用的结果,行为必须通过身体的运动才能实施。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一个人的行为与行为特征,也能够感觉出他的情感情绪,但只能推测出他的内部心理。

动机与认知是心理的核心成分,情感情绪是心理到行为的转换桥梁,生理系统是行为实施的物理机构,行为与行为特征则是动机、认知、情感情绪及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情感情绪不是性格的核心成分,仅仅根据一个人是否容易开心、生气、激动、焦虑等情感情绪是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一个人深层次性格的,因为同样的情感情绪可能是由完全不同动机类型与认知结构造成的。同样,生理系统更不是性格的主要成分,生理系统只是行为发生机械系统。内部心理才是区分性格的核心,由于内部心理包括动机与认知两种核心要素,所以弄清楚它们的结构与性质是性格研究的关键所在。

1.动机。动机之于性格,正如发动机之于汽车,它为行为提供动力。动机是意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是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是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也是行为的原因,用通俗的话讲动机就是人们的“想法”。性格之所以复杂,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想法非常复杂,也就是动机非常复杂。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做;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其实,过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假象而已;有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而另一些时候则又是那样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动机的结构非常复杂,很多动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的各种“想法”不是同样重要的,也不是同样清晰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结构系统,就像一栋楼房一样,我们的动机也包括层次结构,同时,每层的各种想法还形成了不同的房间结构。

2.认知。如果动机是行为的发动机,那么,认知就像导航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各种地形地貌,并做出判断和路线选择。如同动机一样,我们的认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习惯或擅长通过观察、动手去认知事务,有的人则习惯或擅长通过想象,利用图像图去认知事物,还有的习惯或擅长利用符号,通过逻辑推理去认知事物。有时候我们用某种认知方式去认识事物,有时候又另一种认知方式去认识事物。每个人的大脑都同时存在多种认知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结构,我们将在第四章中详细分析认知的结构与性质。

正是由于人的心理动机与认知结构的复杂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格类型。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译.迈尔斯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D.M.巴斯著,熊哲宏等译.进化论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方法与技巧

1.前言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是机床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数控机床厂家的技术人员在用户现场通过设置机床参数来完成,但此类技术并不作为培训内容对用户的维修人员开放。然而,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如操作意外等原因造成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参数丢失而引发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的状况却时有发生。若要恢复数控机床的功能,就得求助于数控机床生产厂家,而他们的服务不仅是有偿的,而且也不可能保证随叫随到,这样势必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于用户单位的数控维修人员来说,学会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保障本单位数控机床得以及时修复,而且还可以使数控维修人员能更全面地了解数控机床的控制功能,有助于拓展排故思路,提高日常维修效率。

2.数控机床常用参数介绍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恢复与调试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参数的设置与数控功能测试这两部分工作,而参数设置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究竟有哪些参数决定着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它们的作用及意义有如何?

2.1 数控机床参数的作用及分类

数控系统的参数在数控机床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完成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和机床各种功能的匹配,这些参数在数控系统中按一定的功能组进行分类。例如,伺服轴参数配置数控机床的轴数,各轴伺服电动机参数、速度及位置反馈元件类型及反馈元件参数,串行通信口参数对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波特率、停止位等进行赋值等等。

下面,就以配备有FANUC 0i-mate-TC数控系统的CK0625数控车床为例,具体介绍与伺服轴及伺服有关参数的意义。

2.2 伺服轴设定参数的意义

(1)1825#参数:各轴的伺服环增益,该参数是用于设定各轴的位置控制环的增益。在进行直线或圆弧插补时,各轴的伺服环增益必须设定相同的值。环增益越大,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越快,但是设定值过大,伺服系统会不稳定。位置偏差量会储存在位置累计寄存器中,并进行自动补偿。

(2)1828#参数:各轴移动中允许的最大位置偏差量。在X或Z轴移动过程中,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超差”报警,并立刻停止移动。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将该参数设大些。

(3)1829#参数:各轴停止时最大允许位置偏差量。当X或Z轴运动停止时,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静止超差”报警。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增大该参数的设置。

(4)1320及1321#参数:各轴正、负方向软限位坐标值,此值是相对参考点设置的,根据机床行程及位置确定,要求正、负限位位于正、负硬件限位开关之内。

(5)1410#参数:空运行速度。此速度为程序模拟运行时各轴的运行速度。

(6)1420#参数:各轴快速运行速度,在自动方式下G00的速度,需根据机床刚度设定,选择适中速度。

(7)1421#参数:快速倍率F0的速度,即选择操作面板上快速倍率F0时的速度。

(8)1422#参数:所有轴的最大切削进给速度。此值为限制值,即在所有方式下,各轴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此数值,当速度超过此值时,以此速度为当前进给速度。

(9)1423#参数:各轴的手动连续进给速度,指进给倍率开关在100%时的进给速度。

(10)1424#参数:各轴手动快速运行速度,即快速倍率选择为100%时的速度。系统回参考点时的速度=[1424]×快速倍率,若回零速度过快,可将此值改小。手轮运行速度的上限速度也是此值。

(11)1425#参数:各轴回零的FL速度,回参考点时,各轴先快速移动,碰到减速档块后,以回零的FL速度搜索零脉冲信号。

(12)1620#参数:各轴快速进给的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T或铃形加减速时间常数T1,系统推荐值64(不要轻易改动此参数)。如要改动,应设定为8的倍数。

(13)1622#参数:各轴插补后切削进给的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14)1624#参数:各轴手动进给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2.3 伺服设定参数的意义

(1)初始化位设定值:系(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统通过FSSB初始伺服参数后显示00001010,若没有初始化过,设定为00000000,重新上电,系统会重新初始化参数。

(2)电机代码:根据实际电机类型进行设置,本装置采用βis4/4000型伺服电机,故应设为156。

(3)AMR:采用标准电机,故设置为00000000。

(4)指令倍乘比:通常,指令单位=检测单位。指令倍乘比为1/2~1时,设定值=1/指令倍乘比+100;指令倍乘比为1~48时,设定值=2×指令倍乘比。

(5)柔性齿轮比N/M:根据螺距设定。设定好螺距再按自动,系统会自动计算柔性齿轮比N/M和参考计数器容量。系统最小指令脉冲为0.001mm/Pluse,且系统计算电机一转时的计数脉冲为1000000个脉冲。计算公式如下:

参考计数器容量=丝杠螺距/最小指令脉冲。

柔性齿轮比=参考计数器容量×指令倍乘比/1000000。

(6)运行方向:从脉冲编码器看,顺时针设定为111,逆时针设定为-111。

(7)速度反馈脉冲数:设定为8192,此参数不可更改。

(8)位置反馈脉冲数:设定为12500(半闭环的系统设定值),不可更改。

3.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方法与技巧

下面,具体介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从无到有的调试方法与技巧,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对于由于部分参数丢失所引起的机床对应功能丧失的故障维修就会显得轻而易举了。

3.1 系统参数的配置

系统第一次通电时,最好先做一次参数全清,所谓全清就是将系统所有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即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同时按下MDI面板上RESET+DEL键。全清后一般会出现如下报警:

100#:参数写保护打开;

506/507#:硬超程报警;

417#:伺服参数设定不正确;

5136#:FSSB放大器数目少。

注意:在初次调试时最好进行全清,如果只是进行参数的修改,切勿全清!

参数全清后,显示器上将恢复英语显示。若想改成简体中文,则需按照下列步骤操作并设置参数:

(1)在操作面板上选择“MDI”方式,按“OFS/SET”功能键,再按[设定]软键,找到设定画面,将“参数写入”选项设置为1;

(2)按下“SYSTEM”功能键,再按[参数]软键,找到参数设置画面,将3190号参数的第6位设置为“1”,即设置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

(3)警“000请关闭电源”,按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再按“启动”按钮,重启数控系统。

各表(1―3)提供了与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相对应的各个参数及其建议值,分别为一般参数、伺服参数、主轴参数及轴设定参数。请按照下列各表的顺序并依据“设定值”一列中提供的值对每个参数进行设定,这样可使我们在机床功能调试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每次遇到提示要求断开系统电源的时候,都说明刚刚被设置完成的参数需要断电才能生效,那么就要对系统执行一次断电再上电的操作,以激活所设参数。

3.2 数控基本功能的测试

分别选择手动连续进给、手动回参考点、手轮、超程检测、MDI、编辑及自动运行等操作,观察伺服轴及主轴的工作是否正常。另外,还要进行各进给倍率开关、急停按钮及手动/自动换刀等测试,用以检查机床是否正常工作。

当功能测试全部完成后,千万不要忘记将配置的所有参数及时做好备份以防再次丢失。至此,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工作结束。

参考文献

[1]FANUC Oi Mate-TC简明调试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2]FANUC Oi Mate-TC参数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物流配送;价值工程

1 价值工程与功能分析

1947年Miles《价值分析》一文的发表表示着价值工程的正式诞生,将价值的概念公式化,变成可量化测量的形式,创立了旨在提高产品价值的管理技术。在随后的六十多年里,价值工程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推广和普遍应用,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根据Miles提出的价值计算公式:

V=FC (V为价值;F为功能;C为寿命周期成本)

从该公式我们不难看出,要进行价值分析,必须先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分析。功能分析即通过对功能的研究分析,将价值工程对象的功能进行抽象而简明的定性描述,将其分类与系统化整理。通过功能分析,可以明确功能本质及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价值工程工作者发现不必要的功能,确定变革的着眼点。

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与基石,包括功能分类、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三项主要工作。

通过功能的属性对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帮助认清功能的复杂性与本质。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产品或服务存在的根本条件,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用途与目的不可缺少的,用户必需的功能。辅助功能是为实现基本功能服务的功能,虽没有基本功能重要,但也是不可缺少的。

功能定义是对价值工程工作对象的功能,以简明、准确、科学的语言加以说明与描述,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定义准确认识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确定功能构成,为功能评价奠定基础,为构思创新方案创造条件。

功能整理与功能定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工作步骤是价值工程明显特点的表现。功能整理是应用系统思想方法,分析产品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的逻辑体系,编绘功能系统图。以便掌握必要功能,发现和消除多余功能,可帮助构建基本药物配送商遴选指标体系。

2 基本药物配送相关概念

2.1 基本药物

2009年《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将基本药物定义为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2.2 基本药物政策的目标

在2009年8月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覆盖城乡具名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总体目标。

2.3 基本药物配送功能分析

根据基本药物的特点和相关政策目标,不难得出基本药物配送的基本功能。

一是保证配送过程中基本药物的质量,最终保证群众的用药安全。药品与人的生命有直接关系,确保药品质量尤为重要。药品作为商品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同时,药品的高质量性还反应在国家推行多项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行为,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例如,为了保证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于2000年其开始实行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该规范制定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采购、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环节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和规程,可以有效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保证药品质量。GSP的实施淘汰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小企业,同时涌现出一批规模逐渐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民营配送企业。如果配送企业能够达到GSP的标准,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那么在配送包括基本药物在内的药品过程中对药品的质量控制就不应该出现问题。

二是保证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送的及时性,主要是配送企业要在医疗机构发出订单之后及时确认,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药品送达,保证医疗机构不断药。另一方面是配送的广泛性,即要求配送范围能够覆盖到每个参与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机构。我国医药批发零售企业数目众多,行业集中度过低,且以区域性为主,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药品的采购、储存、统筹和配送的能力。此外,每个配送企业在产品和配送区域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企业对品种和地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必须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才能确保公众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适应的治疗药物,从而提高和保障药品的可获得性。

三是保障基本药物配送费用的合理性。基本药物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目前国内均要求生产企业投标时将配送费用计算在内。控制配送费用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配送企业的利益需求,一是百姓最终购买价格。

这三点功能需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证药物质量和可获得性是基本药物配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评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配送费用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两点功能的实现,属于辅助功能。

2.3.1 影响配送过程中基本药物质量的因素

(1)供应商资质。

供应商资质是指供应商供应药物的准入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合格的基本药物供应商应为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确定的生产企业,并且配送企业仅能从中标生产企业处购进药品。

(2)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

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用以反映配送企业为医疗机构配送药品的能力,主要指药品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

(3)配送企业仓储条件。

仓储条件是药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对药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包括药物储存环境、药品分类摆放情况、设备配置情况。

(4)药品养护能力。

药品储存过程中的养护对药品质量有保障作用,主要包括药物平均周转期限、不合格品处理和药品损耗率等指标。

篇5

Abstra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y cos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cost analysis and process capability; a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algorithm are provided.

关键词:工序能力;质量成本;方法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quality cost;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54-01

1质量成本系统分析

1.1 产品质量成本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的总和。

产品的质量成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预防成本;第二,检验成本;第三,厂内、外损失;第四,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前三类是显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有形损失,并且必须得到补偿。第四类是隐含成本,是实际发生但并未支付的无形损失。

1.2 产品质量成本关系对于可控成本,通过其增减变动对产品质量的第三和第四类成本产生影响。第三和第四类是结果成本,是因质量达不到既定要求而造成的厂内和厂外损失,它受可控成本的影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中的可控成本和结果成本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产品质量成本水平与可控成本呈相同方向变化,与结果成本呈现反方向变化。

1.3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产品质量管理,就是通过适当增加可控成本的支出,减少结果成本的发生,实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要求,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同时,借助成本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研究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是要保证质量成本费用发生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处理好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

2最佳质量成本的确定

2.1 产品合格率与成本关系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受到一定条件下成本的制约。合格品率的变化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成本的升降:一方面,合格率的提高,使废次品损失减少,成本下降;同时,由于合格产品增加,也间接影响成本降低,与合格率的增减成反比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合格率,需要更严格的预防控制和检测手段,就会使预防检验费用增加,从而使成本上升。

2.2 最低成本合格率的数学模型设F为每件废品造成的损失,P为不合格率,(1-P)为合格率。则每件合格品负担的损失费用是y1=F•;每件产品的预防检验费用(y2),它在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要同不合格率与合格率之间的比值,即,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即合格率越高,y2也越高。用y2=k•表示每件产品预防费用的函数关系,k是y2随合格率与不合格率的比值而变化的系数,它与产品工序加工能力有关。

3工序能力评价

3.1 评价指标统计资料表明,质量数据分布的规律呈正态分布。

①工序废品率。设Tu为产品质量要求的上限标准;Tl为产品质量要求的下限标准;Pu为产品质量超上限标准的废品率;Pl为产品质量超下限标准的废品率;X为产品质量特性抽样值的均值;S为产品质量特性的标准偏差;P为工序或母体的废品率。计算

Ksu= (1)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求得Pu。

Ksl=(2)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求得Pl。则P=Pu+Pl。

②工序能力指数。用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机械制造业中可用公差带表示)与工序的加工精度的比值来反映工序的能力。

当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中心与抽样质量分布中心重合时,其计算公式

CP==(3)

当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中心与抽样质量分布中心不重合时,其计算公式

CPK= (4)

当1≤CP≤1.33时,工序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当CP≤1时,工序能力不足,废品率上升,产品成本上升;当CP≥1.33时,工序能力过剩,产品成本上升。

3.2 工序能力指数与成本的关系系数K可以用来表示,则

P0= (5)

这样,废品率和工序能力以及最低质量成本联系起来,将(5)代入(1)得

Cmin=2 (6)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确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序列。对于价值链系统或整个生产过程的评价,可以用多阶段优化的方法求解,以最小工序能力工序。

4结论

以上对质量成本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工序能力与质量成本分析的联系,提出了定量的表示和优化方法,提供了有关参数的便捷算法。拓展了质量成本分析的领域和层次,分析研究所定义的参数或变量,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又庄,衣延章.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