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术研究情况范文

学术研究情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术研究情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术研究情况

篇1

本文通过对新建立不久的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弄清了本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情况,由此分析出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得出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1 引言

我校是一所升本不久的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课班级和人数众多,但每个学期补考的人数也不少。为了找出其中原因,笔者于2010-2011学年末对我校两个会计专业本科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10个涉及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学习兴趣、听课状况、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2 调查对象情况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级会计专业两个本科班116名学生。发放问卷1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女生81名,男生35名。问卷填写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时学生刚结束一学年《高等数学》的学习。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

(1)你觉得现在《高等数学》学得如何?

由由此可知,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等级并不理想,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较低。

3.2 关于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

(2)你对《高等数学》感兴趣吗?

由由此可知,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3.3 《高等数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

(3)你对《高等数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由由此可知,是否有用是学生对《高等数学》是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3.4 关于《高等数学》的难度

(4)你觉得《高等数学》难吗?

由由此可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很难或比较难,当然这与学生的基础也是有关系的。

3.5 关于听课状况

(5)你在《高等数学》课堂中能听懂课吗?

由由此可知,有近一半的学生听不懂,这说明了课程内容难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3.6 关于学习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

(6)你在学习《高等数学》上有目标和计划吗?

由由此可知,学生学习无目标无计划的状况比较普遍。

3.7 关于学习习惯

(7)你在《高等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吗?

由由此可知,能坚持预习和复习的人数偏少,反映了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8 关于学习《高等数学》的时间

(8)除完成作业外,每周你花在《高等数学》上的时间有多少?

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课后花在这门课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

3.9 关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9)每章结束后,你是自己进行总结还是等待老师总结?

由此可知,有90.5%的学生等老师总结,这反映了不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3.10 关于学习动机

(10)你学习《高等数学》的动机是什么?

(注:不少学生的答案涉及多个动机。)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很明确的。

4 调查结果给教学的启示

4.1 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进入大学后,学生直接学习动力消失,加上缺少了家长、老师经常的督促,课外时间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增加,不少学生开始对大学学习感到茫然。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1)要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3)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行内容和进度的合理安排。(4)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良状况,要及时指出并督促予以改正。

4.2 要充分认识自我效能感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是制约学生学业成就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基本的学习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学业自我效能感显得更加重要。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的动机强度低、兴趣不浓、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努力等,是造成《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加强《高等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2)努力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4)通过《高等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篇2

社会的迅速变革,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青少年学生焦虑状况进行探究,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对于个人来说,预定目标不能实现,预感会有危险来临,遇到挫折和失败等一些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每个人都经历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只是焦虑的程度有所不同。

1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昆明市五华实验中学、昆明市第十中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七所学校的十五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了212名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18岁。采用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施测,使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不同学历层次青少年学生焦虑状况

根据全国焦虑常模标准分(37.23+12.59),对212名不同学历层次的被试焦虑状况得分进行统计处理显示,焦虑状况得分远远高于标准分。表明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学生的焦虑状况日益加剧。根据部分量表协作组神经衰弱、焦虑症患者得分结果(50.65,57.10),在212名不同学历的青少年学生当中,有5.19%学生的焦虑水平达到焦虑症,在所有的青少年学生中有14.15%的人患有神经衰弱症。从总体上来看,68.87%的青少年学生的焦虑状况要高于中国自评焦虑的标准常模。总体上来看,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焦虑状况得分偏高,且个别差异突出。说明,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除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总体状况,还应注重对青少年学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3不同学历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的焦虑状况及其差异原因的探讨

3.1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的原因分析和探讨

高中学生的焦虑状况评分在四类青少年学生当中是最高的。高中学生承受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比其他学历的学生要复杂很多,高中学生不但要面对由激烈的高考竞争所引发的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要承受自身的心身发展需求和满足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以及与朋友的交往、父母关系的重新审视,成人自我意识强烈与家庭约束之间的矛盾等等,处于高压力下的高中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2对中师学生的焦虑水平偏高的原因分析和探讨

近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学历相对偏低的中师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此外,所调查的这所中师学校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选择了中师。因此,就业困难的压力,使得中师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初中生,且远远高于大学生。

3.3对初中学生的焦虑现状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初中学生焦虑主要由心身发展失调、人际关系等身心发展需求和满足方面的原因引起,这也是所有青少年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是在处于青春发育早期的初中生身上比较突出,因此初中学生的焦虑水平虽然比中师生要低,但却高于大学生。

3.4对大学生的焦虑现状的原因分析和探讨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认知评价、社会适应、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毕竟已经比较成熟,所缺乏的只是实践经验,对于所面临的困惑和压力,大学生们一般都会有客观清晰的认识和评价,也会提出比较积极的应对措施,并且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上各种原因,使得大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相比其他学历的学生要低一些。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学习的压力增大及看书习惯的改变, 大学生对于书籍的需求与读书的热情似乎在渐渐下降, 传统的阅读方式日益受到严 峻挑战。而现在,各个大学都有其所属图书馆,图书馆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课外读物等,可是使用效果却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围绕学校的图书馆展开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同学们对图书馆的看法与读书的热情。

此次调查因为主要针对学校图书馆最直接的使用者――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介绍和宣传,发放了2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96.5%。再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这19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简单形象的统计分析和描述,最后对此次调查的结果得出了一个形象客观的描述与显示。

一、图书馆使用情况分析

A校图书,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馆藏文献最为丰富的省属高校图书馆之一。

首先,从基本信息上看,去图书馆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使用图书馆自习室,第二多的是借阅图书,报纸杂志的阅读以及上网资源的使用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校园内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72%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而通过图书获得信息的学生只占18%。这种对书本知识的使用已经逐渐别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所取代,学生使用网络获取知识远远超过对书本知识的汲取,使得图书馆书籍的借阅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在主要问题中我们选择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分析,如第一题,“当您需要一本书时,您会首先选择去图书馆借阅”,校园内图书馆是书籍最直接的来源,但是当需要用书的时候只有一半的同学首先会想到到图书馆借阅,这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所导致的。“您到图书馆主要借阅与所学专业相关书籍”,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借阅与所学专业相关书籍.

最后,关于学生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及设施的满意度的分析。

图书馆的本质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因此,服务质量与设施水平是体现一个图书馆内涵的重要指标。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图书馆图书标识明晰清楚问题,学生都很满意,满意度为54.5%;关于图书借阅周期是否能足够把书看完的问题,其中60.6%的学生能够在借阅时间内把书看完;关于图书馆卫生情况51.3%的学生表示满意;关于图书馆借阅制度的问题,有47.9%的同学满意。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对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针对图书馆目前的一些问题提出我自己的想法。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些在图书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图书馆座位是否充足问题86%的都同学都反应座位不充足,这个问题最为突出,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图书馆的自习室越来越多的同学使用,这是学生爱学习的好现象,但另一方面,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图书,而不是自习室,现在教学楼有很多环境很好,座位非常充足的教室开放供学生学习之用,我们对图书阅读的热情应该加强,况且自习室的使用多数也由于少数同学们的占座现象引起。

在硬件设施上,较多同学反映在线查询图书的设备老化,用起来比较迟钝,建议改进;卫生方面普遍反映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不清新的问题;图书管理员态度都较好,如果有专门帮助我们找到我们不容易找到的书籍的工作人员就更好了;大家对学习的热情希望图书馆能延长开放时间,以便更方便学习与查阅资料。

从图书馆的使用能很清晰地看出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看,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却没有热爱读书,只有在有考试计划的情况下会较多的使用图书馆,大二同学去图书馆的频率明显低于大三学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试计划,其次是没有养成去图书馆的习惯。

三、问题改进策略

(一)合理布局,藏借阅查一体化

图书馆大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但不是在于它的楼高、装修豪华,而是在于它是一个教育、文化的建筑,外观造型凸现出科学文化气息和艺术神韵。建筑设计应体现“园中建馆、馆中有园”,令人流连忘返。建筑不落后,不是指外形,而是指它的功能,适应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采用模数式设计或模块式设计与结构化综合布线,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为使图书馆建筑少留遗憾,必须精心设计、专家咨询、充分论证,图书馆应参与其全过程,正确处理图书馆与建筑师、图书馆建筑与家具配置的关系。根据独立学院投资特点,要考虑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案,馆舍建筑面积不是越大越好。

(二)结合校情,加强学习氛围

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及图书馆的合理使用进行引导教育,促进学生对图书馆使用的认识,正确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真正起到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发展。

篇4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6-02

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好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量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扩大,将会形成对新疆社会安定团结的潜在威胁。就业问题严重危及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参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观念与预期、影响就业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在校及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访谈,收到了有关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新疆南北疆的200户城镇家庭、200户农村家庭、200户企业、新疆5所高校在校的各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及500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0份。其中,维吾尔族占到86.26%,其他少数民族占13.74%。

一、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来,新疆高校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20%左右,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还在不断下降。在城镇少数民族家庭的调查中,近三年,有68.28%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只有31.72%的大学生已经就业。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占到总数的69.82%,就业率为30.28%,实际就业率可能更低。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

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追求高薪和高层次岗位。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51.2%的学生要求月薪至少在2000元以上才满意,有43.8%的要求月薪至少不低于1500元;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仍有41.9%的学生要求月薪不低于1500元,而2004年新疆城镇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乌鲁木齐地区也不过才810.74元。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有53.5%要求工作环境好,28.9%的要求待遇高。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理解过于狭隘。

他们往往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据在校生问卷调查显示,有48.65%的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去党政机关工作,有56.76%的学生最先考虑去事业单位工作,只有9.71%的学生愿意考虑去企业工作。从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占被调查企业职工的比例偏低,未超过10%。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扩招速度过快

新疆的连年扩招,使在校生和毕业生大幅地、成倍地增长。2003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是9702人,2005年就达到19580人,递增102%,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增加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诚然,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疆高等教育也需相应的发展。但在迅速发展它的同时,应考虑新疆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如果盲目追求高速度,会对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用人单位的顾虑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居住地域、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部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状况不理想,某些用人单位由此形成某种偏见,认为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他们的工作,在招聘人才时不愿意要少数民族毕业生。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这种偏见会慢慢改变。

(三)就业地域狭窄

由于民族心理、思想观念、语言障碍等原因,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都在其世居地就业,毕业分配主要面向新疆,一般从哪里来毕业后还回到哪里去,极少有人愿意到内地去就业工作,就业地域比较窄。这与汉族学生完全不同,汉族学生思想开放,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顾虑较少,因此汉族学生的就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就业的自由度很大,很灵活。另一方面,与内地相比,新疆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高,内地企业也不愿意到新疆来招聘毕业生。

(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

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瓶颈就是汉语。由于入校后授课语言、授课文字、入学时降分录取照顾政策以及历史和环境等原因,高校少数民族生源的“低进”制约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由于中学基础差和汉语能力的局限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业,普遍感到学习很吃力。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一些文化课的掌握比汉族学生要差,学习困难,成绩偏低,专业水平不高。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时不能用汉语自如交流,严重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交往能力和应付工作的能力。

(五)新疆区域经济欠发达

新疆地处祖国边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相对于内地发达地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由于地方工业经济欠发达,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数量很有限,还一部分中央和内地的驻疆企业用人主要还是倾向本单位的子女,不对外招工,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种状况会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而得到逐步改善。

三、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积极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一)研究高校扩招的速度和规模,重新审视新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二)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应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三)新疆高校应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进一步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加强管理;(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第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周济.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篇5

一、研究方法

问卷研究法:2013年9月至12月,于南京市江宁区各大高校内发放问卷,以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学院、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各院校大学生的针对性沟通交谈,了解大学生的图书馆资源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评价审核问卷信息的真实性,为后期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一)数据研究法

本项目小组将问卷调查结果与江宁区各大院校图书馆系统数据加以互补统计,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另外,灵活运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表述信息,总体明了大学生图书馆图书资源使用情况。

(二)spss数据分析法

通过sps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合理性及影响因子间相互影响数据,有效评价和修正自然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二、数据统计及成因分析

从项目调查分析来看,江宁区各大高校平均50.94%的大学生一学期借阅量在10本以下,可见当代大学生普遍阅读量的匮乏。运用spss处理软件,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子P

究其原因,有的是不爱读书,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当代电子图书发展的迅猛是纸质图书所不能匹敌的。为此,学校不仅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应增加举办校园读书周或者读书月之类的活动,以实际行动,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学生回归书本,读好书,好读书。

本项目小组根据大学生借阅图书馆书籍的偏向类型,将书籍分为文学艺术类、自然科学类、专业书籍类及休闲娱乐类。其中,专业类书籍在三类院校中占比最大,平均达43.67%;而文学艺术类和自然科学类则可并重,分别为22.91%、22.64%。从统计数据横向比较来看,各类院校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一本类院校文学艺术类借阅量是自然科学类书籍的三倍之多,达35.00%,而二本类院校的文艺类借阅量只有13.33%,比自然科学类还少4%,专科院校的自然科学类书籍的借阅量也大于文艺类的。资料还显示,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自习和借阅书籍方面,其占比分别达29.13%和23.39%。运用spss处理软件,结果显示,影响因子P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教学 渗透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n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Method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ZHANG Zheng

(Wuhan Liangdaojie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430061)

Abstract The need for theory and penetration elaborate mathematical thinking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vestigated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 of penetr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relative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try for second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inquiry penetration want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of penetration. I hope ou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basic education building to make modest.

Key words mathematical thinking metho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enetration; investigation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点: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情况的现状。二是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时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现状和存在问题,给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一是搜集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二是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教师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了解以及渗透的有关材料。三是对原始的问卷材料作初步的整理、归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四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总结出影响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武昌区55名中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2.3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2)问卷法。①问卷。本问卷中的题目主要考察两方面的情况:教师是否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即要不要的问题;教师有没有具备这种能力,即能不能的问题。②样本。本研究对武汉市武昌区55名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90.9%。③操作。每个问题采用指定试卷进行问卷调查。由主试发放问卷,有监考老师在场,限定答卷时间为5min,统一收卷。每均为单项选择,答题时主试不作任何暗示。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图1是对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渠道是工作后参加过专门的培训以及自己读书学习这两种途径,个别教师是通过自己学生时代曾经学过该专业知识获得的,这说明我们上个世纪的数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图1 对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

图2是对教师关于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的心理倾向性调查显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参加有关数学思想方面的专业培训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推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图3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经验积累情况调查结果。由此图可得到以下结论: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点相关经验,可是很少一部分教师可以肯定的说我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试想如果教师之间经常进行经验交流,那是否会得到1+1>2的效果呢?

笔者还对中学数学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一般了解的教师占大多数,非常了解的教师很少;教师对某些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是很牢靠,相似数学思想方法容易混淆。这些说明中学教师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达到预定要求,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此外,笔者对教师更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年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还比较关注在低年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很值得欣慰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变了观念,是否能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还值得继续跟踪调查。

图2 对教师关于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的心理倾向性调查显示

图3 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经验积累情况调查结果

表1是对教师是否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的调查结果,表1中的三道问题主要考察教师是否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在主观上已经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教师的意识提高了作为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在学习课题方案的过程中已有了一种观念上的改变,这是至关重要的。总之,这虽然是一次简单的调查,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一些实际情况,而实际的教学中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通过此次问卷首先可以看出教师在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即想做的并不一定是能做好的,主观与客观的冲突比较明显。

4 建议

4.1 学习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网上查找、相互交流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认识和能力。如果教师本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了解不充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追求有效训练和渗透是完全不可能的。渗透的东西有些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4.2 认真钻研教材

数学思想方法不像数学概念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或者参考书中,而是不成体系地分散于教材各角落中。很少有那种参考书中将数学思想方法提到表面上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各部分知识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蕴含着转化的思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把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4.3 探索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策略

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就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道例题的教学,甚至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从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角度加以分析改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改变以往在教学中的随意性,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目标中去;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老师的适当引领下积极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另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层次性。还初步提炼了几个有效训练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创设情境时孕伏数学思想、在活动探究别是在知识的转折点处体验数学思想、在反思总结处归纳数学思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切实实把握好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同时注意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渗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仲春,孙名符.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兰州:西北师范大学,1989.

篇7

关键词: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78-03

本研究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由专业测试人员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其成因,旨在探讨青海高原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他们的体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参加2005年青海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10 737名各民族大学生中随机选取1 6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学生800名(男生400名,女生400名)、藏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回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土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撒拉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蒙古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1.3岁。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

2.1身体形态比较表1、2显示: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回族男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身高均值与全省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省均值相比,藏族男女大学生的体重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男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这一现象表明,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间的体重发育水平不均衡;通过对青海各民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后发现(表3、4),青海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依次为:回族62.92%、土族60.27%、撒拉族53.78%、汉族54.9%、藏族36.84%、蒙古族30.77%),其次是正常体重组,再次是肥胖组、营养不良组和超重组;而女大学生正常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从总体上看,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2身体机能的比较台阶指数是动态反映个体或群体心肺功能的测试指标。表5、6的测试结果提示,青海各民族大学生中,除藏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外,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均值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肺活量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密切相关,在成年人阶段,身高的影响则明显减弱,体重成为影响肺活量水平的主要体格发育指标。一般来说,体重越重的成年男女,其肺活量应该越高,但是肺活量中有很大部分用作身体为克服自身负荷而表现出的生理性代偿。因此,本研究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校正,使肺活量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变化。从表5、6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撒拉族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全省均值外(P<0.01),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

2.3身体素质的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表7),藏族男大学生的握力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大学生握力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用握力体重指数来校正,使握力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上肢肌肉力量的变化。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撒拉族男大学生该指数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仰卧起坐是用来测定女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表8显示:汉族女生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藏族、土族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撒拉族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表明,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四个民族的女大学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的能力较差,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立定跳远是衡量人体弹跳能力的指标。表7、8的结果表明: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撒拉族男女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男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饮食结构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身高和体重是研究体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藏族、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世居高原,养成了日常膳食中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的饮食习惯,食品主要有糌粑、酥油、奶茶、牛、羊肉、血肠等,很少吃蔬菜和水果[1],这种饮食结构极易导致体重的增加。而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在饮食结构上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为主,对于肉类的摄入量远没有藏族、蒙古族那样大,因此,超重和肥胖者明显低于藏族和蒙古族,较低体重者所占比例较大。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多部分来自农业区,他们的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食物种类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类居多,对肉类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因此,对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较低,因此,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回族、撒拉族大学生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9月是教徒斋戒的月份,每日破晓至日落这段时间禁止饮食。青海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仍然严格遵守着"闭斋"的教义。对于大学生来说,斋戒对他们的意志磨练有其积极的一面[2],但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易引起体力不支和素质水平的下降以及体重的偏低等现象。当然,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有很多生活方式也是值得提倡的,如饮食节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卫生和禁止吸烟与饮酒等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型(撒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得分普遍较高)。同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患病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3]。由此表明,青海各民族大学生间体重的差异与各民族特有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膳食过程中应根据高原环境的具体特点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足量获取各种营养素。这样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康发展。

2) 从身体素质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研究表明,肌肉横断面的大小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生理学指标,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则是由肌纤维数量决定的。藏族、蒙古族大学生日常饮食中习惯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因此他们的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较高,为肌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储备。

3.2海拔高度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生理指标。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藏族、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之间的肺活量水平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理论上认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氧分压下降,人体通气量增大,肺容积和肺活量增大效应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积极的适应[4]。藏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为4 000 m左右的地区;蒙古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在3 000 m以上,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的地区[1]。由于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致使他们的肺活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

3.3生活习惯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据调查,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不吸烟、不饮酒,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体质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藏传佛教对吸烟和饮酒没有过多的禁忌,因此,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中吸烟者和饮酒者数量较多,这种生活习惯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

2) 藏族、蒙古族属游牧民族,他们自幼就喜欢骑马、射箭、摔跤等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更喜欢参与刺激性、挑战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及其他项目的锻炼,这对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调查中还发现,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情有独钟。这三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极具特色,在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回族、撒拉族除部分地区有一些婚俗舞蹈外,歌舞文化相对贫乏、单调,在有些地区,舞蹈活动还受到禁锢[5]。因此,藏族、蒙古族、土族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参加民族舞蹈的锻炼积极性较高,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引进了民族舞蹈,不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 青海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和特点。他们的身高发育状况良好,尤其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 身体机能方面,各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测试结果良好,特别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3) 身体素质方面,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而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而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

4.2建议1) 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为体质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奠定理论基础。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不合理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中的不合理现象等,最终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改正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并且真正认识到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2) 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胡永科.中国西部概览-青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11-12.

[2] www.nmqq.gov.cn/kwl/200402/42j03.htm.

[3] 肖芒.论伊斯兰教饮食习俗对回族穆斯林健康的影响[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82-86.

[4] 酒井秋男,等.高原习服的生理机制[J].青海体育科技,1988(1):74-87.

[5] 马盛德.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民间婚俗舞蹈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1):189-196.

篇8

关键词:三维CT技术;口腔医学;应用

现代医学领域,比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X线平片、全景片、CT和MRI。总的说来,X线平片和全景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呈现给医生的影响结果非常容易出现重叠现象,这为医生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CT检测结果是二维图像,无法提供该结构的全貌,这是传统CT的局限性。三维CT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可以为医生提供某一结构的立体图像,该立体图像可以作为医生确诊的有效依据。

1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

影像学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德国科学家发现了X射线,并将其应用在了医疗诊断中,这表示影像学技术正式进入医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Housefield发明了CT机,这标志着CT技术正式进入医学领域。CT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X射线会因为人体的吸收而产生衰减现象,穿过人体的X射线接下来会传递到CT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过处理之后给出关于人体结构的断层图像,也就是CT图像。

CT的发展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始时期,该阶段的CT图像都是二维的;第二部分是CT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人们发明了螺旋CT扫描技术,这标志着CT技术正式进入了三维时代。此外,CT技术的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CT技术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微米级。人们把分辨率在1~10μm的CT叫做显微CT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2 CT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

CT三维图像来源于重建技术,所谓重建技术指的就是对二维的CT图像进行一定的后处理,然后构建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CT三维重建过程需要依赖计算机软件,比较常见的有多平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阴影显示法和容积再现法等。不同的CT重建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的CT重建技术。

3 三维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3.1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 三维CT的出现为牙周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好多学者开展了关于三维CT在牙周病中应用的研究。Ito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三维CT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对成年人根分叉区骨的损坏情况进行判断;Nevins等人利用三维CT技术研究了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T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实现对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的评估。

3.2在牙种植方面的应用 口腔医生在进行牙种植时需要明确的了解种植体填入的具置,种植体的移动方向和路线以及嵌入种植体的角度,传统的CT检测只能给出二维图像,医生依据二维图形无法十分准确的了解所需信息,这为种植体的填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三维CT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牙种植手术的准确性,刘娜等人对三维CT技术的检测结果和X线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三维CT技术检测结果为依据开展治疗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约为93%,而以X线片检测结果为依据开展治疗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约为73%,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三维CT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协助医生开展牙种植的治疗。

3.3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三维CT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在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在埋伏阻生牙方面的应用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下面分别具体介绍一下。

3.3.1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颌面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牙科病症,传统的检测手段是X线片和二维CT,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X线片只能给出浅层次的骨折结构图像,而二维CT图像缺少立体感,也无法准确给出骨折形态和移位程度。三维CT图像可以给出患病部位的立体图像,医生可以准确的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3.3.2在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颌面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非常有效治疗方法。在开展切除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准确了解肿瘤的位置,肿瘤的范围以及和周边组织的关系等等。Cavalcanti等人通过三维CT技术获得了关于颌面部肿瘤的许多信息,具体包括肿瘤的实际位置、覆盖范围、形状等等,为切除手术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3.3在埋伏阻生牙方面的应用 埋伏阻生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拔除处理,在手术之前医生需要了解关于埋伏阻生牙的信息,包括位置、和周边组织的关系等等。通过三维CT技术医生可以获得关于埋伏阻生牙的各种实际信息,从而为确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了依据。

3.3.4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现阶段,CT是用来诊断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最为常见,也是效果比较好的技术。傅开元等人利用三维CT技术来研究患者病变位置的骨质损坏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T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给出颞下颌关节病变位置以及骨质损伤情况的信息,从而为医生确定治疗手段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3.4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在口腔正畸中比较传统的检测手段是头颅定位片、曲面断层片以及X线牙片,三维CT技术为口腔正畸的诊断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三维CT技术构建了颅颌面三维数字模型,通过该模型医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患者牙根以及牙槽骨所处的位置,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转矩,怎样处理间隙等等,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4 结语

在口腔医学领域,医学影像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CT检测结果是二维图像,无法提供病变部位的全部信息,这是传统CT的局限性。三维螺旋CT的出现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可以提供关于病变部位的三维立体信息,从而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以三维CT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维CT技术在口腔医学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1]马金兰,石四箴.三维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8,12:660-662.

[2]阿依江,米丛波.三维测量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6:4868-4871.

[3]金慧君,张蔚,焦启刚,等.应用于口腔医学的锥束CT技术[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1,03:158-161.

[4]张纲,王建华.三维CT影像学在口腔医学中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1,03:154-156.

篇9

关键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生;就业情况

随着近年来“艺考热”的强烈推动和高校美术专业大规模扩招,使得全国在校美术学学生人数迅猛增长,急剧增加的招生人数导致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严峻的形势。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类专科学生与专业美术学院、综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的情况大有不同,它也与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差别。 笔者曾对多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2009-2010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学校的调查数据虽不尽相同,但呈现出的规律却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就业情况调查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分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两大专业。2009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人数为56人(此年只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1.82%。2010年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人数70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人数57人,2010年美术系就业率为87.27%。2011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人数为153人,两个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6.31%。

以上数据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美术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师范类(美术教育)与非师范类(艺术设计)学生。

二、就业特点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与目前全国大学扩招的趋势也大致相符,每年的就业率虽然保持相对平均,但还是有下降趋势。虽为师范类学校,但学校也开设了非师范艺术设计专业,而且招生人数与美术教育相当。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去学校当教师或者去企业公司等工作;非师范学生主要去设计公司或者自主创业。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公司”与“自主创业”人数较为接近,而且为就业的主要方向。可以看出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大方向逐渐靠近。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教育的人数也超过了从事教育人数,打破了就业教育岗位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就业岗位选择的多样化趋势。

在就业选择中,大部分毕业生个人意向上还是偏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办学校任教,或国家机关及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大部分毕业生最终是去设计、广告公司等私业去工作,并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考虑自主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就业形势形成的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外部因素

(1)我国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全国大部分高师美术类的专业设置无差异化,基本为美术教育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两大类,美术教育专业还是开设国画、油画、版画传统方向。部分学校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过窄,学习及适用能力都较差。另外一些学校设置课程陈旧,课程从内容到教学上与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脱节。专业开办与课程设置的存在问题形成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动漫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影视美术领域的新媒体艺人等人才却没人培养,形成无人可就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科学分析形势发展,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更新观念,培养实用性人才。

(2)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差异性矛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方面要好,专业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能够吃苦耐劳,有上进心。根据对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用人单位只能增加投入,根据工作特点重新培养招录的毕业生。

2.内部因素

毕业生质量在下降。我国大学中除十多所专业性美术院校外,开设美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有700余所。由于美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高考文化课要求较低,许多学生为了升学,选择美术高考这个捷径。在扩招背景下,高师专科院校招录了大量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本身对美术没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心也无力学习,大多只求混个文凭,直接影响美术教育质量。而美术创作本身的高品位、高难度和高要求,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就对生源的选拔提出更高的要求。

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期望过高。由于美术专业培养的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毕业生把高薪单位(社会地位较高单位)的作为首选单位。据一项调查数据,75%的毕业生把公务员、国有大型企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22%的人选择中小学校,极少有人选择乡村小学。但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发现竞争比想象更激烈,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导致好的工作干不了,低收入工作没人干的尴尬局面,这主要还是需要毕业生自己调整就业态度,端正自己的心态,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

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策略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处于大发展阶段。作为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要结合当前的有力条件,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高师美术类学生的新型就业体系,培养合格学生,提高就业率。

1.找准自身定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找准自身的办学条件,科学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要对于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可续的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要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或者国外学院的先进做法,制定高师专科院校自身的美术发展路线,科学设置专业。可以设置定点见习单位,让毕业班的学生到指定的艺术馆或者美术馆等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

2.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国家正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创意产品和市场发展迅猛。创意产品领域基本上都与美术学科有联系,如动漫、广告、艺术设计等。学校要积极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3.学校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广告公司和艺术设计院。室内环境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绘画,舞台美术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校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时间经验,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让学生毕业就能搞设计,尽快融入社会。

4.做好学生创业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对于毕业生创业问题,从资金到税收个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建立健全学校的美术创意创业基地,向学生宣讲政策,设置专门的美术创意奖学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总之,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师范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制定措施,形成美术生教育就业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霞,李伯枫.《美术类毕业生择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山东某高校美术学院2007届应届毕业生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7,(9):113-114.

[2]潘尚河.《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09,(7).

[3]梁淑艳,王朝霞.《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85-86.

[4]蒲宏伟.《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现状研究》.职业时空.2008,(2).

[5]崔栩.《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就业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广州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1,(16).

篇10

教学要求

一 年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二 年

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 年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四 年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年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二、人教版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结构及特点 1.应用题的结构 人教版教材是根据义教大纲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贯彻把数学的逻辑顺序同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相结合的编写原则,按照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繁简,分析推理的难易以及应用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进行编排的。并且注意加强应用题与小学数学其他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使它们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义务教材与原通用教材比,调整了应用题的编排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步应用题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并注意与计算适当配合。 ①与计算概念有紧密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分散编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解答方法。如求和、求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中的两种分法等应用题,都是这样编排的。 ②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有计划地分组出现。 比较两数多少的简单应用题包括“两数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等应用题,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编排。这几种应用题实际上有着相似的数量关系,因此现在集中在同一册,适当靠近,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上的联系,从而较顺利地掌握解答方法。 ③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分散编排。 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有一个条件是反叙的,需要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分析数量关系难一些。因此,教材采取分散编排的方法,以便学生逐步掌握。在进行分散编排时,也注意与已学的有关的应用题进行联系和对比。 ④为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 在安排一步应用题时,有计划地编排了给叙述不完全的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及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打好基础。 (2)调整两步应用题的编排顺序,加强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两步应用题同简单应用题比较,不仅是已知条件数量的增加,而且已知条件之间及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复杂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这也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难点所在。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义务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在教学之前打好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基础。 a)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常见的简单应用题; b)进行了较多的“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 c)学会解答一些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②加强两步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的联系。 开始教学两步应用题多是从已学的一步应用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引入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需要的中间问题,从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③两步应用题根据内在联系分组编排。 义务教材把应用题按照基本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来分组。以利于学生初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三步应用题加强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注意由已学的两步应用题引入,通过增加一个条件把两步应用题改成三步应用题,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比较顺利地掌握解题方法。 义务教材与原通用教材比,应用题的步数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在培养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加强。例如,在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时,注意培养学生如何摘录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增加检验方法的指导等。学生在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时,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以培养学生灵活地分析和解题能力。另外,应用题还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列方程解应用题。 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学生可以根据应用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较简便的解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下面分年级介绍应用题的编排。 一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识字不多,阅读比较困难,所以一年级安排的一步应用题,第一册先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用表格表示的应用题,再出现加减法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第二册出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后面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打下基础;接着安排“提问题”、“填条件”的应用题,为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然后安排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这也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基础;最后结合乘法的意义安排了乘法应用题及相应的“提问题”。 二年级安排了稍复杂的一步应用题和一般的两步应用题。第三册先结合除法的意义出现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再出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应用题,进行过一些“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一步应用题的一个已知条件来引入两步应用题,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出现加减复合(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连减的两步应用题,加除、减除复合的两步应用题。第四册先出现稍复杂的(需要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然后在第三册的基础上,继续出现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并适当出现一些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对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三年级主要安排了稍复杂的两步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第五册首先结合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相应地安排了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出现连乘、连除、归一、归总(某一种量不变,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等两步应用题。第六册先结合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安排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乘、除一步应用题;然后出现连乘、连除应用题(其中的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条件,引出三步应用题。 四年级安排了一般的三步应用题及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列方程解两步、三步应用题。第七册首先安排了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接着在第五册基础上编排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然后安排了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应用题和行程问题(三步)。一般的整、小数应用题到第七册告一段落,第八册安排列方程解两步(需要逆思考的)、三步应用题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最后安排了用方程解和用算术解应用题的比较。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分数、百分数、比例等教学内容,相应地安排了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适当增加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第九册首先结合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别安排了分数乘除法一步、两步应用题及乘除复合的分数应用题,然后编排了一般的分数、小数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接着安排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最后编排了工程问题。第十册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然后结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编排了比例尺,用比例解应用题及稍复杂的比例应用题(两步,而且有多种解法)。 应用题的具体安排如下表。 步数 年级 内容

一步

二步

三步

图画应用题, 表格应用题,

图文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求剩余、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提问题、填条件(加、减法)。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乘法一步应用题。

提问题(乘法)。

       

除法一步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提问题、填条件(除法)。

乘法和除法一步应用题的整理。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加减复合(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连减的两步应用题。

加除、减除的两步应用题。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数,求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同一种数量关系。)

连乘应用题。 连除应用题。

归一应用题。

归总应用题。

   

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 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乘除一步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连除应用题(总量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简单的三步应用题。 三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加一个条件)。

        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应用题。

行程问题(三步)。

*四步应用题。

    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的)。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的)。

列方程解三步应用题(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连乘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连除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乘除复合的分数应用题。

一般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工程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比例尺

用比例解应用题。

稍复杂的比例应用题。

篇11

一、调研分析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优质提问意识,笔者对所在镇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关于课堂提问的小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40分钟内一般会提出15~20个问题,也认为这个数量是比较合适的;有85%以上的教师估计学生会在课堂上大概能提出1~5个问题,低于他们的期望目标5~10个;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非常少,大约3~5个,从来不提问的学生大约占了班级人数的60%~75%。

真实的课堂提问情况又如何呢?一节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教学重难点突出、流程顺畅的课例,教师究竟会提出多少个问题?其中有效提问占百分之几?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否有提问机会?学生又应提出多少个问题?为此,笔者又组织教师开展了数十次课堂观察活动。

图1是梁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的提问情况记录。本节课问题总数量:62个。

1.常规管理性问题:数量7个,占问题总数的11.29%;

2.记忆性问题(了解):数量48个,占问题总数的77.42%;

3.推理性问题(理解):数量4个,占问题总数的6.45%;

4.探究性问题:数量3个(如: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占问题总数的4.83%。

此外,对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次数情况、师生问答交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情况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1:过度提问替代学生思维。教师往往提出很多问题,所提问题大多处在较低的认知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担心学生给不出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答案而层层铺设、细化问题,琐碎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象2:“目标学生”替代全员参与。出现主动回答问题的“目标学生”,占据课堂的讨论和问答。班级中有近25%的学生极少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目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是其他学生的3倍,甚至更多。

现象3:快速提问剥夺学生思维。大多数教师已经建立了一种快节奏的课堂提问模式,几乎没有预留时间保证学生的全力参与。如: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在叫学生回答之前,等待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后,教师开口讲话前也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现象4:忽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没有让学生提问的意识,学生也不知道该怎样提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借助微格分析的教研手段,帮助教师认识、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对策一:读懂学生与教材,设置主干问题

教师对教材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能达到的程度。读懂学生然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去分析教材,才能设计出对课堂教学起框架和主导作用的主干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本节课设定的主干问题是:①观察思考(见图2):为什么相同的基本图形旋转后得到不同的图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图形的旋转?②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如何用语言表述图形的旋转?③线段可以怎样旋转?线段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④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图形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⑤拓展性问题:如果这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绕着一条旋转轴旋转,会是怎样的结果?

通过主干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掌握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变换思想和数学的价值。

对策二:因材施教,分层设问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既要关注那些才思敏捷、行动迅速的学习活动“超速者”,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一题多解、寻找最佳方法等,也要真诚关爱学习活动中甘于“边缘”、探究学习中甘于“孤寂”的学生,合理设置适合他们探寻和解决的问题。

如,在“图形的旋转”的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就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层次:自学例题3,观察钟面并完成填空是每一位学生都力所能及的。第二层次:说一说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要概括指针的旋转,对少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也可以在同桌的带动下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层次:你有什么发现?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平台。这样安排就合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言可发、有话可说。

对策三:关注全体,学会等待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他们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解释与引导、不急于让优秀学生代替全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请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应等待,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有时间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思考;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进行调整或是修正自己的回答。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旋转后,结合课件演示(如图3)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是怎样旋转的?旋转角度是多少?

学生A认为:三角形绕着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不少学生往往会误以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就是图形旋转的度数。此时的点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尤为重要。笔者注意到有的学生对学生A的回答怀质疑态度,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微笑看着全班学生。很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大胆的学生B忍不住站起来说:“我认为三角形旋转了30度!”笔者不急于表态,还是继续微笑着等待。学生A便耐心解释道:“我们要找准一条边,看它与旋转后得到的对应边之间的夹角!你们看线段CB与它的对应边CB′之间的夹角是90°,线段CA与它的对应边CA′之间的夹角也是90°。由此我们知道三角形绕着C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就这样,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让学生在思辨中找到了正确方法,有效化解了知识难点。这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能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想象、探究和交流,能有效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呈现出更多的课堂精彩。

对策四:巧用策略,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对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学会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你想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哪些知识?看见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如,看见“图形的旋转”课题,学生会提出“图形的旋转到底有什么奥秘?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怎样观察图形的旋转?”等问题。

2.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字眼,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出疑惑。如,针对小男孩介绍的画图方法(如图4),学生会提出:为什么画三角形0AB旋转后的图形要先画点A′而不先画点B′呢?这样有什么好处?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画出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3.对教师提问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有着崇高的地位,学生通常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偶尔出示一些错例或易混淆例子请学生判断,也可站在有错误认识的学生的角度去质疑,让学生在思辨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有效培养学生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对待问题的品质。如:当个别学生把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看成图形旋转的角度时,引发判断准确学生的质疑和发问:请问图形旋转OA的对应边是哪条?

4.对同学提问

学生完成对新知的探究后,通常要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或小组讨论的发现和结论。当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应该面向全班同学发问:“请问大家同意我们的看法吗?还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请提出来!”别小看这句例行公事般的问话,要知道学生间的提问能使他们在相互的质疑和辩论中积极思考、应对,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热情。

可见,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留出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多一些发表看法、提出问题的机会,重视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捕捉“问的契机”,让学生学会在无疑处生疑,一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

篇12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生; 篮球进攻技术 ;教学; 调查与研究

A Survey of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Offensive Skill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DI Ai-f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favorite sport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about offensive skills is among the main tasks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skill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reveals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skills in Henan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help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basketball.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Offensive skills of basketball; Teaching; Survey and research

1 研究目的

针对河南省部分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的调查,了解篮球进攻技术目前在部分中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中学篮球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和意识,为高一级的学校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法、比较法、文献法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中学生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现状

通过河南省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篮球是目前中学生最喜爱也是最常进行的一项运动,中学生篮球爱好者已超过学生半数。由于篮球进攻技术知识内容比较多,学生自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通过中学的体育教学课,使学生比较规范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根据河南省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调查表,我们组织了郑大体院在校学生对所在家乡的一些中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8份,问卷收回率为98%符合课题要求。为了使课题调查情况更合理,我们分别按东、南、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几个区域进行发放问卷。其中东区有:开封东郊中学(初中)、开封二十五中(高中)、河大附中(高中);南区有:漯河市一中(高中)、.城实验中学(初中);西区有:洛阳市外语中学(初中)、洛阳市九中、十九中(高中);北区有:新乡市一中(高中);西南区有:南阳市唐河八中(高中);东南区有:周口实验中学(初中)、商水一高(高中);东北区有:濮阳市台前县一中(高中)。为了使调查的数据更合理、真实、全面,我们特意选择了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因为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刚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对新进的学校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首先了解河南省篮球进攻技术教学的基本情况。如表1。

长期以来,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不喜欢上篮球课的现象。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对学校的篮球教学课不太热情,但从表4看,仍有53%的学生是喜欢上篮球课的,不喜欢的仅占9%,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是认可的,他们中37%的学生对篮球有兴趣, 36%的学生是为了健身娱乐,19%的学生是为了培养体育特长,将来考体育院校,16%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安排。一小部分不喜欢上篮球课的学生也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不感兴趣的占20%,二是担心受伤的占22%,认为教学安排不合里的占23%,怕苦怕累的占12%。总之,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客观原因,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进行锻炼。

3.2 河南省中学生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的途径

河南省中学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和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调查的情况见表2。本题目是多项选择题,表2说明,有48%的中学生是通过电视、录象、网络了解篮球比赛,获得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的;有17%的中学生是通过现场观看比赛了解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但是,54%中学生是通过学校体育课学习、掌握和学习篮球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这些数据说明中学体育课是学生获得体育锻练手段和习惯的重要方法,要使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最大程度的来学习、了解和掌握篮球运动有关方面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以后走进大学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进行篮球进攻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是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的,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表3的调查数据说明,通过电视、录象、网络学习、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的只占19%、37%,在体育活动场所学习和掌握进攻技术知识的只占23%,而在学校体育课上学习和掌握运球、传接球、投篮、突破等进攻技术的分别占到了73%、65%、73%、50%,其它仅占10%的比例,这个结果更进一步说明,学校体育教学课是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知识和技能主要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中学篮球教学课上注意发挥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我们认为:新课程要求不注重技术教学完整性,但并不是不学技术动作,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趣味性、竞争性,深受中学生的喜欢;同时它又是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因此,上好篮球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所以,上好中学篮球课是十分重要的。

4.1 篮球课堂教学组织既要严密,又要有趣味性

要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 就可以用运球接力进行练习,可先分组进行, 然后让技术熟练水平较高的学生, 把这些不同的分组练习进行优化组合, 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展示性表演, 让大家点评改进, 从中激发学生们动脑筋思考如何训练,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充分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游戏的特点是使参加者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活动, 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篮球运动是游戏的高级发展, 因此中学的篮球教学不应太呆板, 也就是说游戏特点应该体现得突出一些。教学实践证明, 篮球技术中的运球、传球、投篮等练习, 都可以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 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形成趣中促学。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小组练习中, 可充分考虑进行个性化编组, 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来组织小组练习, 以鼓励学生互相沟通,自信地与人交往, 促进处于青春成长时期的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 开阔的心胸; 把握好课堂的节奏, 多变与松紧相结合, 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4.2 篮球课堂教学应突出竞赛性和教育功能性

所谓竞赛性, 体现在一些技术动作多以竞赛形式进行。竞赛性的练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因此, 采用竞赛性的练习方法是提高中学生练习情绪、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赛之前, 要使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要注意观察球场上的情况,对赛场要进行调控,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再组织正规的教学比赛。

中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此阶段, 教学和教育的双重任务都不能忽视。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 培养学生勇猛顽强、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克服困难及责任感等思想品质。为此, 教师从教学过程到课堂小结都要有意识地观察, 并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对学生思想品质和优良作风的培养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心和热爱学生, 特别是体育较差生;练习中, 要求学生认真训练, 每球必争, 通过对抗练习和竞赛,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教育学生坚持自觉地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 树立必胜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刘新环,谈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考评〔J〕.体育师友,2006,02,16-17.

〔2〕卢炳坤.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2005.(03)28.

〔3〕何加信.新课标下篮球教学的特点〔J〕.体育师友2005.(3 )17.

〔4〕王淑芝.中学生接受体育技能教育状况调查 〔J〕.科技信息,2007,28.

〔5〕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3

学校武术是发展武术运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但是我国中学武术课较其他体育项目课程的开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1915年,教育界,武术界一些具有权威的人士就提出要将中国传统武术推向近代学堂,2013年9月22日全国高校武术联盟在北京体育大学成立,其目的旨在充分发挥武术的文化教育、名族自信和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泗阳县中学武术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本县中学武术课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相应教师在今后的武术教学和推广研究中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文章是以泗阳县城的众兴中学,桃州中学,泗阳中学,致远中学,新阳中学20所中学的武术课开展现状为研究的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认真阅读了国内外比较权威的体育期刊,杂志,并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网站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泗阳县中学武术课开展的现状提供了相关信息。

2.2.2问卷调查法

文章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严格遵循问卷设计的原则设计了此问卷,对于泗阳县5所中学学生武术课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各中学发放问卷10份,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75份,其问卷有效率为87.5% 。

2.2.3统计分析法

利用Excel办公软件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泗阳县中学开设武术课现状调查

把武术作为必修课内容来开展的学校占35,这些学校都具有较好、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且师资较充足。50的学校只设武术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这项运动,而选武术项目的学生则根本学不到传统武术动作,15的中学没开设武术课,这些学校在师资严重缺乏,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更不用说学校能执行相关的规定,因此国家教育部实施纲要没有较好的贯窃落实,武术教学改革得不到明显效果。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武术的教学问题使学校武术发扬光大。

3.2泗阳县中学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和动机

3.2.1泗阳县中学生对武术课的喜爱程度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虽然是喜欢武术,但对于武术课非常喜爱的人为16.6% ,喜爱的为22.9% ,总共为(39.4%),不到一半。根据调查研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第一比较枯燥的武术基本功使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不高,导致许多学生不喜爱武术课。第二,平时学校里开设的武术课较少,组织宣传不到位。第三,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导致许多中学生没有时间投入到武术课中来,使许多学生技术水平低,对武术课渐渐丧失自信心,从而导致其不爱武术课[5]。

3.2.2泗阳县中学生上武术课的动机情况分析

体育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泗阳县中学生参加武术课的积极性。调查显示,引起泗阳县中学生参加武术课的心理动机有很大差异,他们从武术课中满足不同的愿望或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泗阳县中学生参加武术课的动机是综合性的,依次是锻炼身体(47.4%)、结交朋友(18.3%)、成为武打明星(13.7%)、享受武术运动(10.9%)、调节心情(6.9%)。可以明显的看出,泗阳县中学生对于参加武术课的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和结交朋友。

3.3泗阳县中学生学习武术方式的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在回收的175份有效问卷中,有23名学生参与了武术运动,总体参与率为13.1%,而其他的152名学生,占86.9%的中学生没有接触或练习过武术,因此可以看出武术课在泗阳县的开展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武术课开设率为6.3%,泗阳县中学对于武术课开设的积极性很低。使得武术在中学生心中的地位逐渐的下降。并且通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仅有3人,业余武术锻炼的只有9人,泗阳县中学生之间没有很好的武术学习氛围,并且缺少完整的武术训练体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武术积极性低,技术水平低。

3.4泗阳县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现状

可以看出,在所以开设武术课的中学中,武术课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以基本功教学(70%)为主,而对于五步拳和攻防练习富有表演性,乐趣性的教学内容较少分别只占21.8%和 7.6%。基本功的教学是必要的,并且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但是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使学生们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爱武术,然后练习武术,真正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5技术水平低影响了中学生参与武术课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在回收的175份有限问卷中,有50.9%的中学生认为制约学校开设武术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任务重(86.9%),其次是教师技术水平低(25.7%),再加上没有活动氛围(8%),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的参与度不是太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武术运动的特点是:第一,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第二,对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感觉具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武术具有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学习特点,这对于平时学习负担重没有空闲时间的中学生是最大的难点,这导致一个低技术水平的学生,增加在运动过程中失败的次数,这将使练武者失去信心,同时失去对武术的兴趣。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泗阳县中学生对武术喜爱的学生比例较少,且对武术课的兴趣不是很高,泗阳县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学校教师,领导重视不够,组织宣传不到位,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忽视了武术,没有形成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学生参加武术课的动机主要集中在锻炼身体和影视剧作品当中。

4.2建议

4.2.1多设立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并将武术设为考试项目,各年级的学生达到所规定水的平,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并且将武术列为校运动会比赛项目,可以大大促进武术在校园中的开展,提高中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强化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4.2.2开展武术教学,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的同时教师应适当的增加技巧性动作,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如看影视剧以增加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篇14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40―03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一门由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现代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下形成的交叉学科[1],它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发展中的各种支撑技术为依托,受两者发展影响,其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自从1983年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专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核心主干课程的设置自然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2 年和2004 年两次修订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主干课程。2004年,确定的教育技术学的八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教育技术导论》、《教学系统设计》、《媒体理论与实践》、《学与教的理论》、《远程教育基础》、《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那么,近年来在全国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中,这八门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怎样?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其发展态势如何?为此,我们专门做了数据收集和调查分析,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学这一蓬勃发展的学科的本科课程设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一 样本数据收集情况

我们通过中国教育在线网站(gkcx.省略)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发现共有202所高等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根据全国7个地区学校分布密度的不同,我们选取其中的32所作为数据样本采集,力求做到各种类型院校兼顾。其中师范院校18所(56.3%),综合类大学11所(34.5%),工科院校有2所(6%),体育专业类院校1所(3%),如表1所示:

截至到2008年4月,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如登录院校网站,打电话调查等,采集到这32所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均是04年以后修订的),本文以此为依据进行现状分析研究。

二 目前主干课程开设情况

在数据计算时,只要课程名称或内容与教委会的主干课程相一致,我们就认为该校开设了此课程。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院校中将专业主干课程都开设的只有3所,不到所有学校的一成。其余90%的学校都将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其中,缩减一门课程的学校比率最大,占到了所有学校的1/4;缩减2-4门课程的学校比率一样,均是21.88%,比缩减一门的比率略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主干课程在全国各个院校的开设情况比较混乱,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其中的大部分课程(缺设课程门数>=3门的院校占到了44%),这说明这主干课程在现实中采用的学校并不是很多。

我们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学》这几门课程在各个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了,但是其余的几门课程却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出现了大范围的缺设情况。

缺设的课程集中于4门课程上,其中缺设比重最大的是《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占了31%;其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学与教的理论》,分别是24%和22.5%;另外有20%的课程缺设的是《媒体理论与实践》,如图2所示。

三 缺设原因分析

1 学科交叉性强,课程设置难以得到认同。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大面积的缺失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院校对于该专业的基础和核心并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认同,即使这种专业主干课程的认定是由比较权威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的。教育技术学属于二级学科,并且可以授予教育学或者理学学位,这就决定了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特殊性,不像一级学科或者基础学科,他们的专业逻辑体系基本上得到共识并确立下来,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核心课程设置上没有太大的争议和变动。而教育技术学却是作为一门起步晚、发展快且正在发展中的二级交叉学科,其很多理论体系和内容都在处于实践的不断检验之中,因此某些课程并没有得到强烈的认同,所以有的院校没有将这些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2 专业课程更新速度快,院校来不及一次消化修订。与02年制定的专业主干课程相比(《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学》、《教育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这次新的专业主干课程无论在名称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值得肯定的是,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随着时代需求的发展在不断谋求更新变化,但是院校和教师们需要时间来消化内容,他们还处于专业主干课程的修改衔接过程之中。因此某些学校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某些主干课程,如首都师范大学依然将《教育信息处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3 课程内容新,开设时间晚,专业教材、教师缺乏。如缺设最多的《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这门课程,它是运用基于项目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涉及到电视节目制作、局域网组建、网站制作、调查报告研究等内容。教材、教学大纲等等都在摸索探寻中,而且需要的实验设备和管理人员也繁多复杂,有些地方学校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开设这门课程,所以将其舍弃。

4 课程理论内容多,不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目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学生大部分进入到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或者电教管理人员,因此很迫切需要能直接指导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讲授或教辅人员工作的课程。但如《学与教的理论》这类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居多,实践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校就纷纷开设了关于信息技术课方面的课程,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直接渗透到这些课程中讲授,直接理论联系实践。如江苏科技学院就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这门课程,而将某些纯理论或偏理论的课程删除了。

5 课程内容与其余课程相重复,已经在院校开设的其它专业课程中涉及[2]。以《媒体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为例,它一般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方面的内容在《教育技术学》中已经涉及;而其余的章节内容(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等等)则往往单独设置了一门课程,如玉林师范学院就开设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些课程。因此,处于教学计划的整体考虑,这些重复性的课程就舍弃了。

四 几点建议

1 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应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是处于顶端和根基的位置,因此它不应该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没有争议的课程(如《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确定为核心,其余的有争议的或者是只是适合本国国情的课程(如《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该纳入到核心课程之中。

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由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现代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下形成的应用型教育学科。它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应该在各个层次上都有涉及,但是目前的主干课程还是理论性课程居多,我们认为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应该增强。

3 主干课程应该具有唯一性。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它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不可替代的课程,是别的其余学科没有涉及的课程;二是应该和教育技术学科内的其余课程没有重叠重复[3]。所以经常与其余学科或课程内容重复的课程(如《学与教的理论》、《媒体理论与实践》)是否纳入到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值得商榷。

4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引进国内之后,在结合国情进行积极规范修改的同时却忽视了推广施行,造成了有了标准但执行力度不够的尴尬局面,也导致了专业主干课程开设情况的差异。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真正把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