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德育的方法范文

简述德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简述德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简述德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引申 具体化 抽象化 普通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09-01

翻译就是把源语言对等地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不仅包括词义对等,还包括句子对等。奈达也说翻译的基本目的在于重现原文信息。为此,译员就需要在词汇、语法和句子等层面上做调整,尤其是词义是否恰当对应,直接影响着句意对应。

1 词义引申往往有名词词义的引申、动词词义的引申、词组词义的引申和习惯表达、习惯语的引申

如:(1) A personnel deficit has existed for years. 人员短缺的情况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名词deficit一般指财政上的“赤字”、“亏损”,这里引申为“不足”、“短缺”。

(2)Hanoi romanced its Asian neighbors for 6 years before winning its membership in ASEAN.

河内对其邻国进行了六年的亲善努力后成为东盟的一员。

动词romance本指“向……求爱”、“追求某人”,这里引申为“以亲近的方式来改善国家间的关系”。

Only those who master the mathematical ideas and reasoning become the father of science. 只有掌握了数学概念和推理能力的人,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词组the father of science本是“科学之父”的意思,这里被引申为“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Yesterday, he began the post-mortem on his successive exam failure. 他昨天开始仔细检讨考试连续失败的原因。

post-mortem是一个习惯搭配,其意为“对尸体进行检验,以查明死者的死因”,这里被引申为“仔细检讨”。

由上可见,在翻译中引申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2 词义引申的方法

2.1 将词义作抽象化引申

将原文中表示属性、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形象的词汇抽象化,以使译文流畅。即将具体词义抽象化,特殊词义一般化,局部词义概括化等。

(1) We must face the roses and thorns in our life bravely. 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甜。

把roses(玫瑰)和thorns(刺)这两个有具体形象的词抽象引申为其所代表的属性:“甜”与“苦”。

He always wakes a sleeping dog and causes many trouble for his parents. 他经常惹是生非,给他父母带来很多麻烦。

把wake a sleeping dog(叫醒一条沉睡的狗)这个具体的词组抽象引申为“惹是生非”。

2.2 将词义做具体化引申

将原文中用来表示一种具体事物的词具体化,使译文更加自然。即将词义从抽象引向具体,从一般引向特殊,从概括到局部等。

According to the new traffic rules, the driver must stop for the green when he comes across the yellow. 根据新交通法的规定,遇到黄灯,司机需停下来等到绿灯才能通行。

将green(绿色)、yellow(黄色)这两个抽象名词具体引申为“绿灯”、“黄灯”,意思表达更为清楚。

If the weather is good on Sunday, we will do Musee du Louvre. 如果周日天气好的话,我们就逛卢浮宫。

将do(做,干)这个抽象动词具体引申为“逛”,和“卢浮宫”搭配更加合理。

2.3 将专有名词作普通化引申

一些专有名词本指唯一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意义被普通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能准确表述原文的意义,减轻读者的理解负担,必要时可以将原文的专有名词普通化。

Spoiled by the family, the little boy is the Czar of the family and he can do whatever he wants to. 由于家人的溺爱,这小男孩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霸主,可以为心所欲。

Czar是一个专有名词,本意为俄国的沙皇,翻译时将其意义普通化了,引申译为“霸主”,表意更明确。

2.4 将词义作逻辑引申

由于中西方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有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员需要理解上下文的内在练习,认真分析原文中词、词组乃至句子的字面意义和逻辑意义,然后用译语的习惯表达重现原文内容。

This kind of machine won’t break down before it been operated for 2 million times.这种机器要实用2百万次以后才可能被破坏。

before本意为“在……之前”,这里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将其引申译为“在……之后”,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寝室里光线不足。The light in the dormitory is poor.

“不足”本意为“not sufficient”,这里选用了poor来与上文中的light搭配,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5 将词义作修辞引申

翻译时,真实再现原文内容固然重要,同时修辞也应纳入考虑的范围,才能给译文增色。

Alone and penniless, he could do nothing but asked the police for help. 他孤苦伶仃,身无分文。他只能找警察帮忙了。

如果把alone and penniless简单译为“他一个人,也没有一分钱”,虽然也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但显然不及译为“孤苦伶仃,身无分文”更能迎合读者的口味。

总结:在各项翻译技巧中,语词的引申比较难以掌握,这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语言基础,但目前翻译学又更加注重研究文体差异,文化差异和审美感受。因此对引申翻译技巧的掌握对译员来说,是一项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1、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两个环节,具体又包括下达执行、反馈结果、分析偏差、采取措施。

2、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预算授权控制、预算审核控制和预算调整控制三种类型。

3、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部门活动,以保证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并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约束的过程。预算控制通过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然后对差异进行处理,是管理控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2方正民间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1909年至1913年四年之间,满族移民大批落户方正。满族人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将天地、山川、河流、动植物都看作神灵而进行膜拜。在诸多的宗教活动中,剪纸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不仅承载着满族先民们的信仰与崇拜,也是重要的祭祀道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信仰逐渐退淡化,但是满族民间文化中粗犷、热烈和亲近自然的观念得以传承延续、深深扎根在方正这块黑土地上,成为东北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初期,大批的关内移民“闯关东”来到东北落户,方正县人口猛增至40倍。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开始在方正这片土地上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每到节日,当地妇女都喜欢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来装点气氛,剪纸作为妇女们喜闻乐见的民俗表现形式在这片黑土地上得以传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爱好剪纸的人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与满族萨满剪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方正剪纸艺术。

近代方正剪纸具有黑土地特有的淳朴气息,在题材内容上,主要表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当地民风民俗的各个方面,民间剪纸艺术家倪秀梅创作的剪纸作品《东北大豆乡》,以展现浓郁的东北风情获得中国民间民俗博览会山花奖金奖,作品立意别致、构图饱满浪漫,充分体现了传统民间视觉元素与现代构成形式的融合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的表现题材越来越广泛,在剪纸爱好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方正剪纸打破传统固有的创作模式,作品更富趣味性、感染力,创作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地方风格与乡土气息更加浓郁。由方正民间剪纸艺术家程文霞创作的《和谐中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黑龙江馆中展出,引起各方面关注,整幅作品长约16米,画面上一条巨龙奔腾跃然纸上,作者在有限的画面中,以线条的形式展现出56个民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作品极富感染力,体现出各民族和谐团结的美好寓意。

3方正剪纸的艺术特色

(1)内容特征——乡土气息浓郁。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文化,是淳朴民风的体现。方正民间剪纸在融合民俗生活的基础上,打破了剪纸的传统模式,在创作中融入了生活情感符号,展现出黑土地特有的民风与民情。如《东北三大怪》《回娘家》等作品,趣味性强、自然大方,将黑土地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地方艺术特征体现在剪纸画面中,在形式和内容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也是方正人民智慧和民间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2)造型特征——大气简洁、形神兼备。方正剪纸结构布局大气、完整、一气呵成,在造型处理上,抓住形象的重要部分,省略次要部分,简洁明朗、概括力强。在体现出东北人特有的粗犷豪放的作品《硕果累累》中,人物形象没有做具体修饰,而是抓住了大的动态特征,将怀抱果实的喜悦心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让观赏者也能够真切体会到金秋丰收时节的美好心情。

(3)技法特征——以剪为主、不断创新。生活在民间的能工巧匠们对剪纸的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方正剪纸在制作工艺上主要以剪为主,为了得到精巧的效果,将传统剪法与掏剪、局部折叠相结合,艺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良工具并突破材料局限,在单色、套色等传统样式基础上又创新了“双面贴”的新形式,增强了观赏价值,提高剪纸的艺术品位。

4方正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方正民间剪纸主要以家庭式传承为主,家庭式传承是方正剪纸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特殊的气候决定了在漫长的冬季农闲期里,劳动妇女们聚在一起交流剪纸技艺打发时光,外婆将一手绝活儿传给母亲、母亲又传到女儿,依靠心口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传达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守护着这方黑土地。在这个只有20余万人口的小县城,拥有剪纸爱好者1万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还在读幼儿园。剪纸在民间的不断成长得益于当地政府多年来的重视与支持,如今,在方正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开设了剪纸课,大批的民间艺人们走出去交流学习,《方正剪纸报》也开办的红红火火,作品的档次更是达到了参加国际展览的水平,在传承和弘扬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朝向产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方正民间剪纸根植于方正这片沃土,作为民俗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今天,在继承并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正是那些生活在这里的普通劳动农民用她们的智慧巧手,谱写着民间艺术的精彩乐章。本文通过对方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与起源发展的分析,旨在阐明方正民间剪纸特有的文化价值,为更好地守护好这方黑土地的精神家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7).

宋词.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与价值传播.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徐德润.东北民间剪纸的渊源及其艺术特点.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3(07).

篇4

1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1.1直肠癌的早期临床特征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黏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2]。

1.2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1)食物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完成,等到食物到达结肠乃至直肠时,已变成排泄的废物。人们吞嚼食物之后,通过小肠先到右半结肠,再到左半结肠,最后到达直肠。食物残渣到右半结肠时,仍有部分液体没有被完全吸收,此时的肠内容物呈液状,因右半结肠较宽,一般很少发生梗阻。但此种肿瘤常有继发感染和慢性毒素吸收的特点,所以,患右半结肠癌的病人常有低烧、盗汗、全身乏力、贫血等症状。食物残渣到左半结肠时,则完全变成不能吸收的渣滓,则由原来的液状变成半固体状。因左半结肠的肠腔较窄,促使较小的肠腔很快变狭窄,故易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2)直肠在消化道的末端,早期直肠癌病变仅在肠黏膜上,可无明显的症状。但病情逐渐加重后,可有肿瘤的局部刺激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由正常的1~2次/d,增加到3~4次/d或更多,大便不成形。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部隐痛,有时便血、有黏液。

2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直肠癌

2.1增加纤维建议每日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纤维有助于形成粪便团块,并加速排泄物通过消化系统。每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量,能帮助结肠经常较早排空。

2.2减少脂肪减少每日饮食中的脂肪摄取量可降低罹患肠道肿瘤的风险,要减少“看得见”的脂肪,需避免油炸食物,去掉肉类和家禽上多余的脂肪;还要注意减少事物中的“看不见”的脂肪(如巧克力、饼干和蛋糕),这都有利于结肠的运动功能。

2.3增加水分饮用大量新鲜液体,特别是水,有助于保持大便松软并通畅直肠排便。理论上,我们每日应摄取2~3 L的水分。

2.4减少咖啡因饮品例如茶、咖啡、可乐及某些大众非酒精饮品均含有咖啡因,这促使我们喝下的液体迅速穿过我们的体液环境,而不是在结肠中循环。只有饮用无咖啡因饮品才有助于保持大便松软,并帮助排泄物通过结肠输送排出体外。

2.5注意体重超重人群罹患肠道肿瘤的风险增加。通过体育活动平衡摄入,可以使自己保持满意的体重。保持中度运动(结肠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处理它应完成的日常工作)。

2.6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2.7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行癌前普查;近期有进行性消瘦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尽早发现。

2.8定期复查及巩固治疗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坚持给予扶正抗癌中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语言 要求 方法

现代体育教学的努力进取目标,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强化,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经之一。诚然,大家对语言强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尚未见到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就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作一论述,恳求同行斧正。

一、语言强化的重要意义

强化,生理心理学上称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为强化。主要是指对暂时神经联系的强化。行为科学上称为强化就是对行为的定向控制。强化可分为正确强化(正强化)和否定强化(负强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非常重要。他指出,行为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因而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因此,要很好地控制其行为,必须很好地应用强化语言。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行为,促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奋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用语言强化科学合理,可起到促进学生较快地学习掌握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积极作用。

二、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握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等,并不断地给予强化。正确的强化是通过有效剌激而引起积极的反应,以逐步地达到学习目标。如不切实际地给予强化,则不能刺激学生引起积极的反应,达不到强化的真正目的。因此,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1.适时性。强化的时机极其重要。教师应根据体育各项目教学的特点、学习的不同情况,抓住契机给予强化,促使学生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得到有效的强化,并循着学习的预定目标不断前进。如果不适时机地进行强化,其结果强化作用锐减或难以起到强化的作用,针对学生做动作过程中,当动作完成准确时,我们应即刻给予强化(正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做正确而感到高兴;如出现错误动作时,必须马上给予否定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做错了动作,能尽快得到纠正。在做完动作后30秒以内给予强化,学生能十分清楚刚才做动作的各种肌肉感觉,其强化效果明显。如过了30秒,记忆就淡忘了30%,而给予的强化最多起到70%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瞅准学生学习的各种契机,恰到好处地给予各种强化,才能达到强化的预期效果。

2.适度性。我们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进行适度的强化。如学生初学动作阶段,要抓住技术关健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展而过渡到技术细节上的强化,由主则次循序渐进;反之,在学生初学动作阶段就不仔细考虑主次而全面强化,则会顾此失彼,难以起到全面强化的效用,事倍功半,甚至会徒劳无益。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运用语言刺激的效能,如在肯定学生做动作正确时,要以肯定和赞扬的口吻进行强化,使学生听后心里舒服而高兴,以激起学生更加努力,而不宜于用夸张华丽的词语去赞扬,以免引起学生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或错误动作,在指出时也要注意到适度性,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在批评或否定错误动作时,要恰如其分,多从鼓励、希望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心服口服或很清楚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及时怎样纠正。而不能把该生说得一无是处,使他抬不起头而丧失信心,萎靡不振,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厌倦心态。

3.时效性。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强化时,要充分考虑到强化后的时效性如何。特别应考虑努力发挥语言信息的最大效能,锤炼强化信息。在运用语言强化时教师要做到以精练的语言获得最大的强化效能。应追求利用最少的时间里或利用最少的语言而获得最大的强化效能。这就要求教师讲究强化信息的针对性、鲜明性与深刻性。如为了强化一学生完成背越式跳高的空中动作而运用,用“过杆背弓充分收腹及时,动作漂亮”具体化的语言加以强化,强化效果明显。应注意对初学者要避免运用抽象化的语言,用“很好”一类进行强化。而且,我们在进行重复强化时,也要尽量避免语言一或不变地重复,因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以后每重复一次,其印象就会依次遂减;重复次数多了,就会使大脑关闭其接受系统。为此,我们在给予强化时,要考虑语言的具体、生动、形象、可变性等,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刺激,即使必须重复也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要注意改变语凋等,以达到有效强化。

三、强化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强化的预期目的,不仅要按照上述基本要求,而且,必须掌握强化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并循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地进行教学及其任务的完成,其主要方法有两种。

1.连续强化。它是指对学生每次做动作或练习后,都给予强化,强化是连续不断做。特别是将程序教学法引入体育教学中后强化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如在技术动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师严密控制下,循着我们设计好的教学“步子”前进,达到步步准确掌握动作而少犯错误,及时巩固动作。这种步步强化式的连续强化方法,能有效地及时修正偏错,巩固准确动作,快速地建立条件反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干劲。它适用于体育的单个技术动作教学,特别是时空概念要求较高的动作等教学之中。

2.间歇强化。它并不是对学生每次做动作或练习后都给予强化,而是按照预定的练习次数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化。如对一些简单的动作或复杂动作的改进提高阶段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练习次数或时间,进行定时监测其完成情况而加以强化。这种间歇强化方法,对有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在学生自觉地学习或练习过程中,仔细地体验动作,辨别做动作的正确与否而加以自我强化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间歇去强化学生的学习,以促使学生逐步趋于准确的自我强化,不断地提高学习或练习的效果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思维的能力以及自觉独立学习的能力。

篇6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共同性的部分并发症。其中疼痛、切口感染、肺不张、肺炎等较常见;腹膜炎、腹腔脓肿、静脉血栓、切口裂开等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休克、血凝障碍、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这些并发症如外科工作者细致地工作,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1 疼痛术后麻醉作用

一旦消失,手术部位开始出现疼痛,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使其加重。急性发作的疼痛常提示组织有潜在损伤的存在。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一般在术后48h内,可给予度冷丁50~100mg或吗啡8~10mg,肌肉注射,疼痛持续者,必要时4~6h后可重复1次。

患者自控镇痛是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自己给予药物,具有用药方便、及时、个性化、镇痛效果确实、副作用小、符合患者心理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PCA的给药模式有:(1)单纯PCA:患者完全自控,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2)持续给药+PCA: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维持一定的镇痛程度,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3)负荷剂量+持续给药+PCA:先由医务人员给一个负荷剂量,再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 术后出血

2.1 腹腔内出血

原因是血管结扎不够确切或腹腔内有感染或吻合口瘘,使裸露的血管受腐蚀而出血。如果术后发现患者有失血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管又有较多的新鲜血引出即可确诊。非手术治疗多难奏效,多数应立即再手术止血。

2.2 消化道出血

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手术后可有少量出血,一般24h不超过300ml。24h的出血多为手术造成,如结扎线过松、连续缝合针距过大、缝合处黏膜撕裂等;术后4~6天的出血多为吻合口处黏膜坏死脱落;若出血发生在术后10~20天,多为缝线处感染或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所致。

3 静脉血栓及柿栓塞

腹部手术术后,由于卧床、肥胖、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妊娠等因素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浅静脉血栓常有红、肿、热、痛等浅静脉炎的表现,多因输入有刺激性的药物如KCl或输液时间过长所致。浅静脉血栓虽很少脱落,但其可向深静脉蔓延,引起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小腿三头肌部及大腿。小腿后方及足底压痛检查、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等有助于诊断。积极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常用的方法是每日活动下肢,减少腓肠肌及大腿肌的压迫。预防静脉血栓的常用药物:肝素、香豆定、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一旦确定,应立即采用尿激酶或肝素疗法,随之使用香豆定;对大腿部的栓塞,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如突然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时,应考虑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对查体可疑肺动脉栓塞者,应尽早行肝素疗法。治疗包括:吸氧、解痉药物、镇痛及星状神经节阻滞等。

4 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4.1 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

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切口内遗留死腔;组织缺损或肿胀致切口在高张力下缝合后裂开等。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

4.2 预防感染的措施

术前将原有的感染灶治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局部清洁备皮,避免损伤皮肤;手术中要求无创性操作,尽量用锐性操作,缩短暴露时间,不留死腔,彻底止血;保护组织血运,无张力缝合切口;术后切口引流48~72h,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4.3 抗生素的使用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首选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而且要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体,应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的方法,将脓性物排除。

5 腹壁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可分为腹壁各层全部裂开及部分裂开。腹壁切口裂开的原因:(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2)缝合技术欠佳,伤口对合不好,缝合时腹膜撕裂等;(3)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咳嗽频繁使腹内压增加;(4)术后发生腹胀或腹腔有感染发生肠麻痹;(5)腹壁切口感染;(6)营养不良,影响愈合而裂开。腹壁切口裂开多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突然用力致腹压增加时发生,患者感觉切口剧痛和切口突然松开。检查时见切口裂开,有淡血性液体从切口溢出或有肠管、网膜从切口脱出。处理原则:对较小的切口裂开,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拉拢、固定、外层加强包扎。伤口完全裂开并有肠管或网膜脱出者,需立即到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缝合,缝合时可用合金丝粗丝线进行腹壁全层缝合。

6 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不良

此类并发症包括从肠梗阻到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系列病症。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肠梗阻;而有溃疡病史、服用非甾醇类药物及吸烟的患者,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大。外科病人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部分并发症与营养不良有直接关系。在应急反应条件下,营养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胃肠道营养缺乏可导致小肠黏膜萎缩及菌群易位。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应进行胃肠道外营养;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应行空肠造瘘术,以补充早期的基础营养。

7 肺炎

精神状态差、仰卧位、胃肠功能低下的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抬高床头、使用抗酸药物有助于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需静滴有效的抗生素及有效的排痰。

8 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是急性腹膜炎局限化的结果,腹部创伤后发生腹腔内感染比通常外科手术发生率高。常见感染的原因为:(1)腹腔内脏器破裂,污染腹腔;(2)手术时遗漏伤情,尤其胃后壁、贲门部、胰腺、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固定部位,直肠损伤易漏诊漏治;(3)腹腔内遗留异物;(4)污染严重的腹腔未彻底清洗,术毕腹腔内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腹腔内脓肿最多见的部位是盆腔、膈下和肠袢间,腹腔内一旦形成脓肿,应积极进行脓腔引流。

9 肠瘘肠

外瘘是腹部创伤及腹部创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1)首次剖腹探查时将肠破裂漏诊或处理不当;(2)胃肠缝合技术欠佳;(3)腹腔内有严重感染或异物存留;(4)腹腔引流物位置不合适,使肠壁受压发生坏死穿孔,胃肠吻合口愈合不良。表现:有肠液、气体或食物从创口排出,或从创面直接观察到破裂的肠管,外翻的肠黏膜,是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时去除流出的肠液,以减轻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作用,使炎症迅速消退,瘘口可以逐渐愈合。

10 腹壁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较易,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如患者情况许可,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原则包括:(1)切除切口瘢痕;(2)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3)回纳疝内容物后,松解切口下方的粘连,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拉拢疝环边缘,逐层缝合健康的腹壁组织。

11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术后3 ~ 4日,恢复排气后,症状自行消失。手术不能消除粘连,相反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容易被吸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1)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加重;(2)疑为绞窄性肠梗阻;(3)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粘连带或小片粘连可行简单的粘连松解术;广泛粘连不易分离,且易损伤肠壁浆膜引起渗血或肠瘘,并再度引起粘连;对那些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应分离;必要时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如一团肠袢紧密粘连无法分离,可行肠切除吻合术;若无法切除,可行肠短路手术。

篇7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实践方法;举措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影视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一、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方法革新的背景

(1)影视作品创作类型多元化。“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院线电影、电视作品,网络电影、微电影、短视频、自制剧等类型作品层出不穷。(2)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日益明显。(3)影视作品创作主体多元化。除了院线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为领军的创作主体外,一些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影视传媒公司和草根制作团队(非专业制作团队)也逐步成为创作主体。(4)影视作品创作模式的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能够根据时代变化的特征来不断地扩充自己,难免会在时展的洪流之中销声匿迹,同样的影视艺术行业的也应该积极展开双创工作,并围绕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这两个方面展开,制定符合大数据时代特色,且更具有创新性的学科教育及实践创作体系,提高艺术创作人才对经济市场和影视行业市场变动的感知能力,提高对影视艺术元素捕捉的敏感度,推动影视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内力。

(二)具有敏感的数据分析能力时下对于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影视艺术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体现时代背景。被大数据充斥的影视行业,需要具有大数据概念、理念的新型专业人才。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应具备敏感的数据感知及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获取受众观影内容喜好与需求、受众观影心理、观影趣味、观影行为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保证创作的针对性。从传播角度而言,对于数据信息的掌握是有效扩大受众面,占领观影市场的有效手段。

(三)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融合性艺术,影视艺术创作者,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杂家”。影视艺术创作是集体创作,是多种学科、行业的交叉融合,创作者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多重能力的并行塑造,可以使创作者从大数据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将其在作品中合理化呈现。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艺术行业的正向发展,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

三、影视艺术教育实践的“大数据化”革新举措

(一)“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重构“大专业”大数据时代“融合”大于“割裂”的专业形态日益凸显。影视艺术专业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融合。新形势下,影视艺术教育理应转变教学立案,打破学科框架与界线,构建“大专业”,实现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传统的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是针对创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点式教学”,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实践时,缺少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应用,导致作品整体质量不高。大数据时代的大专业建设,归于教学其本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将传统的“点式教学”向“线面一体式教学”转变。一是,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多专业技能知识的“一体化”教与学。二是,专业内涵知识体系的搭建。实现影视艺术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树立跨专业、大学科意识,利用大数据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

篇8

关键字:软件测试;构件技术;构件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52-02

1 软件构件技术

自上个80年代以来,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提高软件可重用性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软件重用已经成软件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成为开发出高效、低成本、可重用软件系统的重要的现实途径。当今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已是基于软件构件技术。只要遵循软件构件模型规范,各个软件开发商就可以用自己方便的程序语言去实现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就有可能实现在计算机硬件领域早已实现的梦想:挑选构件,组合成新的应用软件系统。oscarNierstrasz提出[1]:Applieations=Components + seripts即应用软件就是构件和构件描述组成。

2 传统的软件测试

2.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目的和原则

为了能够保证交付的软件使客户满意,需要在软件开发、集成和形成系统之后进行充分、全面、有效的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试过程贯穿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覆盖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程序代码等。目前比较侠义的理解是软件测试就是对程序代码的测试。

Grenford.J.Myers[2] 就软件的测试目的提出了如下的观点:(1)软件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缺陷;(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缺陷;(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多个缺陷的测试。因而,测试的目的是在资源消耗合理的情况下,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和错误。

软件测试中应该遵循主要原则包括:(1)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2)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3)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4)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5)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6)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7)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8)妥善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3]。

2.2 传统的软件测试主要方法和技术

通常依照如下方法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

(1)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2) 软件产品测试。测试对象是已经或即将产品化的软件。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β测试;Benchmark测试。

(3) 专门的软件测试:包括可靠性测试;标准符合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强度测试。

3 构件测试方法概述

3.1 构件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构件测试技术发展历史并不长,构件继承了传统软件的特点,与传统软件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构件软件的测试技术也相应的继承了传统软件测试技术中适用的部分,同时又具有传统软件测试所不具备的特性。

正是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构件软件的测试方式、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为此,在传统软件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对构件软件测试技术进行挖掘和开拓成为构件软件测试领域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构件软件作为软件的一种,是软件技术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开发模式,为此需要对构件软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从而保证构件软件的质量要求。

3.2 构件测试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所面对的测试单元是构件产品,作为构件开发方来说可以针对构件的源码进行测试,而对于构件的使用方来说往往构件的源码是不可知的也很难与构件的开发者进行交流。这一差异导致构件的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相比具有了新的问题,包括:

3.2.1 构件生产者所面临的测试问题

(1) 构件的应用环境复杂多变,作为构件开发者难以考虑所有的构件可能运行的环境,因而也就不能对构件进行充分的测试;(2)构件软件测试集的组合爆炸问题导致测试工作量非常大,却难以覆盖所有的测试点[4];(3)构件的测试环境配置困难重重,构件生产者不可能搭建构件使用的确切环境;(4)构件测试的可重复性;(5)构件测试工具缺乏。

3.2.2 构件使用者面临的测试问题

(1)很难获得软件的源程序,因而不能对构件的内部细节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构件的测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测试数据的产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产生合适的测试输入,使得对底层元素难以达到较高的覆盖率;(3)组合爆炸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测试困难;(4)集成测试中有可能对构件单元测试中的测试点造成重复测试,从而造成测试冗余性;(5)构件测试的可重用性:对构件的测试应该是可重用的;(6)构件测试工具的缺乏。

3.3 构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的主要区别

构件与传统软件从系统设计开始就是不同的,传统软件开发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到编写代码一直到测试都是软件公司独立完成的,所以具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也能得到软件的内部细节信息。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采用的模式也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的,但是组成软件的基本单元不再是传统的软件模块(比如类),而是来自于第三方的软件构件。从而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以及组装软件构件[5],经过充分的测试,最终形成软件产品。

因此,传统软件测试的软件设计详细信息和软件的源代码都是可以得到的,脉络十分清晰。软件构件的测试以及软件构件产品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需要寻找合适的构件产品并组装,而构件设计以及内部代码对于构件使用者来说是不可见的。

传统软件测试理论和方法技术都比较成熟,构件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软件测试。但是构件测试具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区别对待,根据构件的新特性研究构件的测试方法。

3.4 国内外构件测试的研究现状

国外及国内在构件测试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Freedman提出了构件的可测性理论[6];Jerry[7]提出了构件可跟踪性以及构件可理解性;浙江大学提出界面构件关联图的测试方法,等等

从国内外构件测试技术研究的现状来看,具体的软件构件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于元数据的构件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由构件开发者提供包含构件信息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覆盖了构件各个方面的信息。构件测试者提取元数据中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合理的测试用例,然后对构件进行测试。由于这些元数据具有明确的构件使用上下文信息,所以通过元数据提供的数据对构件进行测试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测试切入点。不过元数据的制定比较困难。

(2) 软件构件流程图

使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方法,利用从构件中获取的信息将构件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做成交互图,然后根据此交互图来制定测试用例。

(3) 错误注入的构件测试

通过对程序进行错误注入来观察构件失效或产生错误的状态下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构件功能的限制来发现系统入侵情况下构件的运行状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危害。

(4) 测试序列技术

该方法对构件间的交互进行测试,通过应用需求分离出构件交互的序列并不断集成直到生成整个应用系统,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渐进的测试过程。但是随着系统中构件数目和规模的增加,这种测试的难度也逐渐的增加。

4 总结

随着构件技术成为当前软件工程中的热点发展方向,构件的软件测试成为软件测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构件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后,对构件测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介绍了目前过内外在构件测试方面的一些成果现状。所做的工作属于项目组系统实现的前期熟悉工作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Osear Nierstrasz,Theo Dirk Meijler.Research direetions in software composition[J].ACM computing surveys,1995,27(2):262-264.

[2] Grenford J Myers.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M].2nd Edition.2004:147.

[3] 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69.

[4] 李延春.软件构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1):86-96.

[5] 艾萍.软件构件组装基础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12):6-27.

篇9

摘要: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园 师生 沟通

近年来,我们在寻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间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

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我明白了他的心理,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愿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妈妈就向老师反映,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课间活动时,他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如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象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励幼儿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他们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跟你大声说。三岁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感觉,由此产生心理极大的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

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而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张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张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4.适时的原则

篇10

关键词:技术预见;方法论;理念假设

1 技术预见方法论的内涵

最早论述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是吉尔菲兰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探索法”和“规范法”[1]。其中,“探索法”又称之为“能力导向法”,属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它主要是依靠科技技术自身的成长能力、发展潜力、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等来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项目投入领域和实现时间等。而“规范法”又被称之为“目标导向法”,属于历史主义中的库恩科学发展模式[2],它要求对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规模等按照人们事先的要求加以规范,或者说要依照既定的目标去发展科学技术。因此,“探索法”和“规范法”是研究技术预见的基本方法论。技术预见方法论其中也包括指导技术预见工作开展的一些原理和具体方法,如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等。因此,技术预见方法论是关于技术预见学方法的学说与理论,即系统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未来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发展领域以及选择关键技术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假设、原理、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技术预见研究及其在科技决策过程中开展工作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同时也包括具体的技术预见方法。

2 技术预见的理念假设:契约论、稀缺论与构建论

任何科学研究都有理论假设前提。有研究者认为[3],技术预测研究基本假设为“社会契约论”,该理论的依据是美国万涅瓦・布什(V・Bush)的一份报告《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认为只要对科技大力投入,就一定能有产出。而英国技术预见的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论”,理由是所有国家都存在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给定经济和智力总资源条件下,在科技与其他投资领域中、在当前与未来相互争夺资源的情况下,所有国家均面临资源合理配制问题,每单位资源的使用都存在机会成本。这就需要通过技术预见来合理配制资源。任何一种过度投资行为都将带来不经济现象。

事实上,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必须考虑技术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如WiebeE・Bijker和John Law在1992年出版的《shapingTechnology/Building Society》的一段话比较典型地说明了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的技术反映我们的社会。技术再生产并包含着专业的、技艺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相互渗透的复杂性。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指责技术,我们也不是提出某种技术的导向。我们并不想说‘如果技术是纯粹的技术,那该有多好。’相反,将要说的是,全部技术都是构成我们社会的各种复杂要素所建构的并反映着这些要素;运行得好的技术与那些失败的技术并没有什么不同。‘纯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技术总是包含着各种因素的折中,无论技术是被如何设计或构建出来,都涉及到政治、经济、资源强度的理论,涉及到关于美与丑的观念、专业倾向、嗜好和技能、设计工具、可用的原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然环境的活动的理论”[3]。因此,笔者也认为技术是被构建的。因而,“技术构建论”也是技术预见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假设。

综上所述的基本结论是:技术预见是从技术预测演变而来,因而“社会契约论”、“资源稀缺论”和“技术构建论”都是技术预见的立论前提,预见的目的是“选择最具投资价值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塑造与构建美好的未来社会。3技术预见的一般原理探讨与分析

英国著名技术预见专家本马丁(B,Martin)在考察了日本开展多年技术预见活动基础上就如何体现技术预见宗旨和理论基础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5“C”技术预见原则:沟通原则、聚焦未来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协作原则以及承诺原则,针对更大范围的技术预见,Anderson and Fears提出了第6个“C”:理解(Comprehension)原则。实际上这6“C”原则背后揭示了技术预见方法论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系统论、突变论、博奕论、辩证法,等等。

3.1 技术预见系统论

3.1.1 协同论 从未来学的角度讲,未来技术必须与未来的科学、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政治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以大系统协同论来指导技术预见专家的研究工作,并在具体的技术预见方法中贯彻这一思想,如在建立技术预见专家库时,不仅仅是来自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专家,还要包括社会发展界、产业界、教育界、政府的资深公务员等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在技术预见德尔菲问卷设计时,不仅仅只考虑技术自身的成长度,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拉动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尽量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正如预见专家格鲁普(Grupp)和林斯顿(Line stone)(1999)所指出的,随着技术前瞻及预见活动的进行和执行,预见可视为整个社会“协商系统”中沟通的手段[5]。反过来,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也会影响技术的未来发展。因为国家科技发展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想要参与或影响其制定的团体及成员越来越多,而技术预见活动可以提供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促进政策制定真正适应环境及使用者的要求。

3.1.2 信息论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其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和维纳[6]。今天,广义的信息论还包括“语义信息”、“无概率(主观)信息”、“相对信息”、“有效信息”等“广义有效信息”,以及“模糊信息论”和“算法信息论”等。信息论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就是要构建技术预见信息方法论,包括技术预见研究所需要的方方面面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如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政治信息、社会发展信息,等等。在技术预见信息收集方面一是要不断拓宽有效信息的收集渠道。如建立技术预见专家知识库,定期组织专家提交技术预见咨询报告和开展“头脑风暴法”论坛或“预见沙龙”:不断跟踪和研究世界各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概率(主观)信息,等等。二是要

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所收集到的技术预见有关信息的处理方法,提高预见的精度。如把模糊数学引用到技术预见中来,在德尔菲调查问卷中把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用模糊数学来表示,如使用一般、不熟悉、较熟悉。非常熟悉等模糊性语言,但在数据统计处理时又要把其还原成精确数据,“精确兮,模糊所伏;模糊兮,精确所依。”只有利用信息论的方法不断地收集更多和更有效的技术预见信息以及完善信息的处理方法。以建立技术预见竞争情报系统,技术预见才能在把握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优先领域选择、关键技术遴选和科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1.3 控制论 控制论是美国人维纳(NorbertWiener)1947年创立的。技术预见研究也需要借用系统控制论的一些原理。首先,技术预见的科技塑造未来理念实际上就是借助了控制论的事前控制原理,利用对过去信息总结提炼,预见未来科技,来左右和影响未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如趋势外推法、关键技术遴选法等。其次,预见在左右国家的研发事务上,必须对未来需求及现在投资的跨国性基准进行比较,激活反馈程序。以往的预测工具,无法适应全球环境的剧烈变动,而前瞻则注重和其它国家的基准比较,同时以不同的观点描述未来,可以增加整个国家的危机处理能力及适应环境的弹性。再次,具体的技术预见方法上也需要应用系统控制论,如在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问卷不仅仅要考虑技术自身的能力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还要考虑影响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些技术,这事实上也是借用系统控制论的原理来影响未来技术的发展。

3.2 技术预见突变论

技术的发展轨迹不仅仅是连续的,可能还存在跳跃性的发展。在技术预测的历史中,有很多当时站在人类认知最前沿的著名科技、经济大家的错误预见例子。如“这种名叫‘电话’的东西毛病太多,无法认真地把它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来看待,这种设备对我们一点价值都没有。”(经济管理学家西盟,1876年);“我想计算机的世界市场的容量为5台”(IBM前董事长汤姆斯・奥特森,1943年)。这说明预见科技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见性的错误呢?这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究竟失在哪里呢?失就失在只考虑技术发展的连续性,而没有考虑技术发展间断性、跳跃性。因为在一些新兴的科技领域中,某项技术一旦在其技术本身研发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外界市场需求巨大的条件,就会产生跃迁式跨越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而突变论为研究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技术预见专家在预见和选择未来技术时,可以运用突变论的思想来研究可能会出现的颠覆传统的新技术,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很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颠覆性技术,如纳米技术领域。

3.3 技术预见博弈论

博弈论本身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不仅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决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来源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和行为,它在军事、法律、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环保、体育竞技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技术预见博弈论是指国家(地区)等组织或个人在预见未来科技发展时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预见和谋划本国(地区或组织)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选择。技术预见博弈一般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但在一些秘密高科技军事技术或其他技术领域的预见博弈则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地区)的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和其它国家(地区)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事实上就构成了各国(地区)科技发展对策之间的博弈,科技发展策略之间的博弈。而且这种技术预见博弈是客观存在的,如美国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并掌握了原子弹技术,而随后苏联、英国、法国、中国也掌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这实际上就是技术预见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又如,日本在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它在开展前6次技术预见研究时,主要是聚焦未来的应用技术创新,为什么不进行原创性和基础领域的技术预见呢,除了考虑日本本身的财力、资源等要素有限外,还考虑到这些原创性的技术可以从美国引进,这是典型的技术预见博弈跟随战略。而后来的日本第7、8次预见又非常重视原创性的技术,因为此时美国已经加强了对原创性技术的专利保护,使日本引进这些技术的成本非常高。另―个技术预见博弈论的例子就是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科技博弈,属于典型的技术预见寡头博弈。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划”等一些高科技军事发展计划,迫使前苏联在本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军事技术。结果把前苏联的国民经济体系几乎搞垮。

3.4 技术预见与辩证法

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述告诉我们,辩证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持否定、批判和超越的态度。实践辩证法是目的性的,发现辩证法和再现辩证法是手段性的,因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对外部世界进行实践改造,而科学发现及技术预见与对本质世界的再现则是为实践服务的,是实践的手段。可见,由发现辩证法、再现辩证法、实践辩证法构成的辩证法形态体系,从根本上说,是面向未来的,因此,辩证法就以上述形态体系成为未来学的方法论。而技术预见作为未来学的一个分支交叉学科,辩证法也同样是技术预见的方法论。

技术预见是研究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和关键技术遴选,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未来技术成长情况、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技术的两面性。但是,为了研究未来,也要研究过去与现在。尤其必须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本质,它以未来世界为研究的终端目标,但要以对本质世界的研究为基础,因为只有深谙过去,才能预见未来。另一方面,人类的未来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掌握情况,因此,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还要与对未知世界的研究与探索同步和协调。由此看来,技术预见方法应当同时研究人类文明面对着的三个世界:未知世界、本质世界、未来世界,技术预见的最终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科技的预见。既是对于正确理念引导之下的人类实践的预期,也是对未知世界、本质世界的研究成果的必然结论。

4 主要技术预见方法的评价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技术预见方法、每种方法优缺点以及适用的情况见表1。

5 结束语

技术预见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

展的速度更快。一是表现在预见方法越来越多,并且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二是预见方法的综合化和融合化,即技术预见很少采用单一方法,通常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组合。此外,技术预见方法还必须与规划的方法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技术预见支撑科技规划的制订,科技规划的制订需要技术预见,二者互动起来。因此,只有全面理解技术预见方法论,才能构建“面向未来的意识,聚焦科技的观念,战略决策的本质,跨越发展的思想,政府主导的特点,重在行动的精神”的技术预见基本理念:才能从战略高度把技术预见理解为一种新的战略分析与集成的工具,在具体行动上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预见研究,构建技术预见多领域专家交流平台,把握国家科技前沿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政府科技决策和我国自主创新战略落实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健民.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1―42.

[2]张怡.自然辨证法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3―226.

[3]浦根祥.试论技术预见理论的基本假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30―32.

[4]Wiebe E.Bijker and John Law,1992,Shaping Technology/Building Society,Studies in Sociotechnieal Change,TheMIT Press,P4

[5]Grupp,H.and Linstone,H..“National Technology Foresight Activity around the Globe”[J].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vol.60(1999):85―94.

[6]汪应洛.系统工程(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3―24.

[7]叶继涛.博弈论在反腐败机制中的应用研究[J].理论月刊,2005(2):128―131.

篇1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是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1]。烧伤患儿的健康教育,不仅是针对患儿,还要面对家属。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0月,对收治的小儿烧伤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小儿烧伤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1岁,其中0~3岁患儿23例占51.1%,4~7岁患儿16例占35.5%;8~11岁患儿6例占13.3%;烧伤面积:

2.满足信息需求

(1)疾病的认知宣教:烧伤是一种常见意外损伤,常因火焰、热液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为药物和手术治疗。病程经过大约分为: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实施暴露疗法或半暴露疗法的患儿,指导避免用手搔抓或触摸创面,不能拿未经消毒的衣被盖在创面上,创面用无菌敷料包扎者,严禁私自拆开敷料,避免感染。会烧伤者,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防止创面污染。便后用1/5000呋喃西林或0.1%苯扎溴胺棉球清洁肛周。

(2)饮食指导:少食多餐,先流质、半流质,重度烧伤小儿休克期应注意防止水中毒。烧伤后4~5天,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应给患儿进食肉、蛋、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逐渐到普食。小儿对蛋白质和糖类食物消化较好,对脂肪较差,故不能多给脂肪类食物。

(3)康复训练:对身体重要部位应注意摆放,保持功能位置,早期正确的能够拮抗瘢痕的挛缩。水肿部位要适当抬高。在创面初愈后,即示范和指导患儿与家属进行功能练习,恢复其功能。在康复过程中应做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运动中注意强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直至完全愈合。如生活自理训练从最常遇到的吃饭、洗漱、穿衣、梳头等动作开始。

(4)出院指导:重点强调弹力绷带的使用及功能锻炼贵在坚持,需家长给予重视和支持。弹力绷带每日必须穿戴23.5 h以上,只是在脱下换洗的不到0.5 h的时间不得已而不穿戴,穿戴时间至少1年。同时还应注意新生皮肤的保护,避免搔抓、摩擦等,定期随访。

(5)烧伤后家庭救护指导:首先是迅速脱离热源,脱去烧伤部位的衣服,注意切忌强硬脱下,尤其是冬天穿衣服较厚时。可用剪刀剪开,避免创面皮肤剥脱;同时立即给予冷疗。措施有:冷水浸泡、冲淋或冷敷,时间最好持续半小时以上,可有效减轻损伤程度及缓解疼痛;其次是注意保护创面,可用干净的床单或毛巾包裹,不要将水泡撕破,或自行在创面上涂抹药物;再次就是快速转送至医院救治。对于中等以上面积的烧烫伤,经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最好在伤后2 h内送到医院,以免失去补液时间,导致休克的发生。

(6)小儿烧伤的预防措施:基层医院的烧伤患儿多为留守儿童,家长疏于监管,防范意识淡泊,需强化防范意识,避免危险操作方法,如勿将开水瓶、热米粥摆放在小儿能触及的位置,给孩子洗澡时先加冷水,后加热水等。同时要加强监管,教育较大儿童,培养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以免引发意外。

3.建立交流平台 “亲属间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模式”主要让具有相似经历或遭遇的人共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被视为成功的干预模式[3]。护士组织、鼓励烧伤小儿家属间畅谈彼此为患儿家庭支持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建立亲属交流平台,供患儿亲属相互支持共享资源。开展出院后随访,通过电话、书信等平台继续给予患儿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小儿烧伤预防措施指导。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养成健康行为,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4]。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虽然时间有限,但健康教育内容是患者所急需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为家长在正确照护小儿上提供了支持,增强了家长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不仅让家长得到了教育, 还能提高其防护意识,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可见健康教育在治疗小儿烧伤患者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健康教育还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加强了护患沟通,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建立起一种指导合作式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伤残,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瑞芝.健康教育对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117-118.

[2]冯 瑞,郝岱峰,李东杰,等.小儿烧伤发生特点及防残康复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68-69.

篇12

【关键词】路基检测;勘探试验;质量问题

引言

伴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路的检测系统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便利、高精度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公路路基路面的检测、维修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质量、工作性能的维修与改善,还应具备准确、高效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约修复时间,节省工程造价,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全长360.4km,设计速度120km /h,按路基宽度34.5m六车道建设。其中互通立交区、服务区、挖方段、特大桥(无硬路肩)、跨线桥梁按照八车道一次建成。自通车以来交通量增长较快,部分路段拥堵严重,因此计划对其进行改扩建。

公路建成通车数年之后,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天然地基很容易产生变形,路基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由于降水和地下水流动等自然原因,使得路基所处的水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另外,施工时某些路段可能存在施工质量缺陷。上述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路基的使用性能并最终反映在路面结构上,使得部分路段的路基、路面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该公路有约99km利用风积沙填筑的路基、长约19km的软基路段路基和长约58km的取土坑段路基,因此,对路基进行检测、评价,为确定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2、路基检测及评价要点

2.1资料收集

(1)原设计资料: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地质文件、原路课题研究资料等。

(2)竣工资料:施工档案(竣工图、施工记录等)、监理档案。

(3)运营养护资料:路面维修加铺改造资料、病害调查及防治资料、事故盲点资料等。

(4)其他资料:国内外公路改扩建相关研究资料、针对本路的各种研究论文、工可资料、相关人员走访等。

2.2路基状况现场调查

(1)边坡及防护调查。路堤及路堑分段桩号、边坡级数;边坡岩土类别、风化程度、走向倾向、稳定情况及影响稳定的原因等;防护型式(包括支挡构造物)的段落、材料、尺寸、稳定、变形、破损等。

(2)排水调查。边沟尺寸、砌护状况、砌护材质;截水沟段落及尺寸,初步分析判断设置截水沟的必要性;排水出口名称、用途、位置、大小等;排水构造物出口排水方向、排水沟断面型式、性质用途等;排水不畅或水毁处位置及状况,并初步分析原因。

(3)不良地基调查。水田、洼地相对路线位置、段落、淤泥深度等;水塘、鱼塘及取土坑相对路线位置、段落、尺寸、水深、淤泥深度等;泉眼、水井相对路线位置、直径、深度等;软基及其他明显差异土质的段落及特征等。

(4)路基病害调查。对翻浆冒泥、路基变形、下沉外挤、纵向裂缝、填方边坡水毁等路基病害记录位置、段落及状况;原有路基病害整治工程的实际效果等。

(5)路基水文调查。如滞洪区、内涝区、洪水位等。

2.3路基测量

(1)平面拟合:对中央分隔带进行采点,根据采点结果及原设计文件平面资料进行平面线形拟合。

(2)放样及路面高程测量:根据平面拟合结果,进行放样;同时,采用水准仪,对全线路面高程进行测量,每2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量4点(每半幅2点)。

(3)路基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GPS对全线路基横断面进行测量,每2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量地形变化特征点,宽度应满足加宽设计要求。

2.4路基现场检测、勘探及试验

2.4.1路基现场检测、勘探部位的确定

首先,就一般的施工情况来看,硬路肩范围的土基压实度及其顶面回弹模量都不会高于车道部分,最好情况是与车道部分一致,所以,硬路肩土基顶面回弹模量的大小能够代表整个路基的情况;其次,按照本工程扩建方案,现有硬路肩将处于第3车道(亦即货车道)范围,因此硬路肩的处理是设计阶段的重点之一,对其检测评价就尤为重要;最后,限于现有交通的影响,路基分层检测,尤其是土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现场检测,只能安排在硬路肩范围内。

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必然要对填方路基边坡进行清表、削坡、挖台阶等处理,因此,必须通过对填方边坡路基土的检测,查清边坡部位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查清风积沙路基段包边土及内部填料风积沙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阶段填方边坡处理及结合部的设计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项目检测、勘探的部位确定为:硬路肩下路基、填方边坡路基。

2.4.2路基现场检测、勘探点位的沿线布置

路基检测评价的成果服务于该公路改扩建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在检测、勘探具体点位的布置上要统筹考虑。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地形条件、检测的便利性、原路的施工情况等因素选取典型断面。

2.5分析评价

(1)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及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现有路基几何尺寸,如平面指标、纵断面指标、路拱横坡、路基宽度、边坡级数及坡率等,并分析评价对加宽后路基的影响。

(2)根据调查、测量、试验和水文分析资料,分析评价原有路基及按现有纵断加宽后路基高程能否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

篇13

【摘要】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手术病人多,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要把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56-01

1呼吸道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能床上活动者督促刷牙。协助翻身,同时叩击背部帮助排痰。让病人深呼吸,3次/d,每次5~6遍。湿化痰液,可做雾化吸人。根据痰培养应用敏感的抗生索。

2尿潴留与泌尿系感染

术后鼓励病人自行排尿,可将床摇起,指导患者用手轻压膀胱增加腹压以利排尿,或用热敷和听流水声。对术后6小时,膀胱充盈者要及时导尿,但不要导尿太久以免尿潴留加重,增加尿潴留和感染的机会。导尿时如发现尿量超过500rnl者,可留导尿管1~2小时,使膀胱保持收缩状态,有利于膀胱逼尿肌恢复舒缩状态。

3呃逆

深呼吸后暂停呼吸,使胸停止活动片刻,同时饮开水。压迫眶上神经,可行单侧。适当的给予药物治疗。

4腹胀

患者的腹部可置温热水袋,促使肠恢复蠕动。偶胃管行胃肠减压。早期床上变换,及早离床活动。腹部按摩,自升结肠至横结肠至降结肠单向反复按摩,效果较好。

5切口感染与裂开

手术后3~4日,切口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并伴有体温升高,应及时检查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疼及硬结,并积极采取措施,如局部热敷或理疗,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和局部切开引流。切口裂开发生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及过度肥胖、腹壁脂肪较厚者。常见于术后7~14天皮肤缝线拆除后的1~2天内发生。患者往往于一次用力后突感切口和伤口突然裂开,并有淡红色的液体流出,继而见有肠袢和网膜涌出,这时嘱患者屈膝平卧,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用腹带包扎,迅速送患者去手术室行清创缝合。对年老体弱的病人手术前后要加强营养,并用张力缝针,延长拆线的时间.加强病情观察。

6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大手术后的病员。多因卧床过久,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多次穿刺等多种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腓肠肌肿胀疼痛等。

6.1预防术后多作下肢活动,早日离床,戒烟,低脂饮食。

6.2护理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适当抬高患肢并按医嘱穿弹力袜,每日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压疼并检查皮温及敏感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造成血栓脱落。

7重视做好手术的术前评估,身心准备工作

篇14

>> 专利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 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域本体的构建研究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研究 一种基于经典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改进研究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基于Protégé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基于顶级本体语义表达的领域本体构建实证研究 基于领域学习的本体映射方法 音乐领域本体的研究与构建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自动生成方法 中文领域术语自动抽取方法进展研究 领域专家知识在本体半自动构建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本体学习的自动化本体构建探讨 基于领域本体的制造网格服务自动组合技术研究 多维概念格与领域本体互构建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13] 金芝. 知识工程中的本体论研究[A]. 世纪之交的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51~452.

[4]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1):47~53. [5] 杨丽娜,刘科成,颜志军. 面向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0,(4):67~71,85.

[6] 姜强,赵蔚,杜欣,梁明. 基于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本体学习资源推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6~111.

[7] 袁静,焦玉英. 基于情景信息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7):116~119.

[8] 裘江南,师花艳,王延章. 基于事件链的知识导航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9,(1):138~143.

[9] 杨发毅,陆敏,彭骏. 基于语义检索的知识导航研究[J]. 情报杂志,2009,(4):176~179,207.

[10] 吴飞,吴兵,申志斌. 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特征和技术难点的分析与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9,(1):10~20.

[11] 赵蔚,余延冬,张赛男. 开放式e-Learning解决方案个性化推荐服务——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的探索思路[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10~116.

[12] 杜小勇,李曼,王大治. 语义Web与本体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2004,(10):14~16.

[14] [15] [17] [18] [19] [20] [21] 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0112-95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1999.

[16]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262.

[22] 吴云芳,穗志方,邱利坤,宋作燕,胡俊峰. 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术语部件描述[J]. 语言文字应用,2003,(4):34~39.

[23] 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102-2003|术语部件库的信息描述规范[S]. 2003.

[24] 傅骞,魏顺平,王斌,路秋丽. 教育技术领域术语提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8,(5):60~65.

[25] 冯秀琪.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24~26.

[26] 郑旭东.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4,(8):23~27.

[27] 江北战. 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5,(3):32~34.

[28]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