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创新
前言: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但事实上现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盲点。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考察系统论述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并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现状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最主要的特点为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与不足,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中以及学生在课堂的不合理表现中。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多的以教师为中心,并且教师的讲解基本上都是以教材为中心,且在此基础上一切教学活动过于应试。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事实上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升学率的保证,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还是过多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并且为了保证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不注重相应的知识拓展,而是围绕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而诸如一些趣味性、历史性、文学性较强的历史选修课,更成为了一纸空文,学生根本学不到。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有三种极端。第一种是满堂讲,即在课堂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第二种是满堂问,即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但是讲的部分忽略了;第三种是满堂练,具体是指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达到做题上的得心应手,一味的要求学生练习、做题,这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得不偿失。基于以上几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缺点和不足,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依赖性、无序性和浅露性。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的要求学生做题背题等等,就会使得学生一味的等教师讲解,不善于自主研究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致使学生对于历史仅限于为了完成作业、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会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浅露性的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现阶段的不足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只挑选现阶段的几种堪忧现状进行讨论与呈现。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分析.
上文中笔者提到了高中历史教学现阶段的不良现状,虽然高中是高考的重要学习阶段,要抓住学习质量。但是也不能不注重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讲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第一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不利于优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上的创新迫在眉睫,本部分笔者提供如下几种创新方式。
首先要注重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教师只有改善了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阶段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趣教学法。
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法。
③注重创设情境,借助各种教学用具和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法。
④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形成兴趣小组,分组合作的探究型教学方法。
⑤在课堂一开始之初就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导入的课前导入教学法。
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互动的互动教学法.
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应用。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要单一的个体应用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叠的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向学生渗透历史的知识和历史的意义,在渗透这些的同时更站在时代视角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历史,历史意味着什么。在更高层面的意义下,学生会更加了解历史的真谛和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不足,克服其依赖性、无序性和浅露性。
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最重要就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高度上,教师只要应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后,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的学习就是即快乐又有意义的了。
结束语: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堪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明确了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堪忧现状,并真对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一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衍生出新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历史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安年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J]教育界:2013(22).
(一)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国家很早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受当前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教师仍在以分数论“英雄”,大多学校仍在把分数作为教学质量评定的唯一标准,很少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考核因素。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否认,历史学科确实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年代、地点以及关键人物等,这些知识非常繁杂琐碎,有些知识记起来还容易发生混淆,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致使学习效率不高。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在课程衔接上不够紧密,在课程过渡上不够自然,给人感觉好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且从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规划上来看,其教学目标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教学型的课程设置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仍需改进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和传达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大大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仍需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对照当前的历史教学实际,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落后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丰富的表现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要结合教学需要,积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把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积极构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景,促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历史课本为载体,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课程改革要求和时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一一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教学内容
因为历史课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和充实自己的知识视野和信息量,把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历史学科的教学内涵,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 有效教学
在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中,历史教科书属于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处于教学的基础性地位。现代化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历史教材的变革。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新的时代气息与价值观念。教学时,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作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问题,亲自主动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主动创新能力以及相互竞争的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历史课堂的传统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传统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对培养学生历史情感这一方面内容完全性的忽略掉,往往把教学重点置于历史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上,而此举则会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落后的历史教学理念,且教学课堂欠缺创新精神。在现代化教育体制下,大部分高中教师仍然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以往陈旧的观念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此外还缺少了应有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无法全部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是盲目的将刻板的知识、结论传授学生,不顾应有的教学理念,不断追求学生的高分成绩,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学心理。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目光短浅且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2]。历史这一门学科,涵盖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如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目光短浅,无法达到有关要求的教学水准,因此无法从旁协助学生去领悟历史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就无法感受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文化底蕴,导致课堂整体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陈旧以及学习氛围沉闷。因为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所以无法使学生积极学习,以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气氛格外沉闷。教师忽略学生的意愿,一味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长期如此下去,将会对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育中,要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那么历史教师应承担对应的教学义务与责任。通过教学进行思考和总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从根本上对历史产生兴趣,以促进历史课堂现代化教学的实现。
(一)改变历史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变革精神
历史不但是一门学科,而且也是一种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历史教学,应建立正确的现代化历史观念,自觉对创新精神和变革精神进行培养,采用全新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性改革措施,将历史教师相应知识和视野不断地实行扩充,同时还要将自身的历史修养和文化修养进行提高。历史课堂对外开放,不再拘泥于过去保守的教学观念中,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历史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促进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目的。
(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多样性教学
整合性研究分析各学科教学方式。历史是一门覆盖面较为广泛的学科,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与有效措施都可以实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其他各门学科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再将其相关知识逐渐融入历史教学里。
实行分组模式,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研究一些问题,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组,而后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交流,研讨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本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求正确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与网络这两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历史课堂获得了有利的教学条件。在讲述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果。
三、实施有效性课堂检测,检验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无实行检测工作的意识,缺少检测教学成果的行动力,即使进行了检测也只是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实施有效地课堂检测,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够进一步补充和深化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调查分析显示,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对于学生较常出现的错误,应利用幻灯片制作历史检测的选择题或是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还要检测学生的课后作业,出现错的地方要进行批注,促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适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将传统型教学方法摒弃在外,同时还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主体,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中的运用是现阶段发展的一个热点,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种不顺利情况,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以及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在现阶段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上的应用是极为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就是问题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实际的促进意义以及实际的发展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其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帮助教师教学,即由于学生进行的主动提问以及教师布置的问题使得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讨,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方向有作用;学生在主动的问题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于历史方面知识的研究以及学习,对于历史形成自我的认识以及独特的见解,其对于学生的将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还能够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方式得到改进,使得历史教学的意义以及实际内涵得以体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导致其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全部体现,其的发展也相应的受到限制,改变这一现象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有方向的进行改进。
2.发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具体措施
对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教学法中的教师位置存在不合理性、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以及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和使用存在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得到发展以及起到全面的作用。
2.1.问题教学法主导位置设置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确定的教学主导者就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此引起重视。问题教学法所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问题教学法所进行的主要步骤就是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此有一个相对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提出,即将自己在听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际的提出,在疑惑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进展以及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问题教学法的学生主导地位的确定使得学生重拾对于历史的兴趣。
2.2.改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对于现代各科的教学都有相应较为严重的影响,高中历史也是其中一门。高中历史的教学意义在于使得学生明史鉴史,从而对于国家以及世界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形成自我的历史观。因此,问题教学法在该门课中的发展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发展前提就是消除或者缓解传统教学观念以及传统教学法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对于问题教学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该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现展的需求,从而使得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使用重视起来。
2.3.教师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和应用
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存在相应的欠缺性,主要原因是问题教学法对于现在主导的教学法存在相应的冲击。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大,这样才能使得问题教学法的使用进一步发展。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学校安排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学习,从而重视以及理解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从而实际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实际信息的结合,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较为科学合理。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3.结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目前在我国,职前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入职之后的历史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利用这些方法,来建构一套适应教师也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升现阶段我国历史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教学技能为基础,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与历史教学活动的完成程度,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升历史教学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在面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解答;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掌握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精通历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最后,随着历史新课改的发展,教龄较高的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历史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帮助学生建构历史时空思维,将学生真正带入历史情境中,新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最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我国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综合已有学术成果,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历史教学设计能力、历史教学实施能力和历史教学反思能力等。
2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贯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活动过程。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体系,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导致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2.1教师自身的问题及其原因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历史学科知识素质不足。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职前师范学院的培养,入职之后随着将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忽略利用教育学科知识来培养学生,导致教学三维目标的实施不够完善,偏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历史学科知识却是需要在有限的既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从教学生涯中慢慢积累,不断地接受新的学术研究。可是由于在历史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素质停滞不前,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历史教学设计难以创新。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不充分,过于依赖教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多借鉴已有教学经验,甚至完全照搬,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创新,阻碍教学过程多样化的发展;其次,一些教师为应付公开课或其他教学任务,盲目使用新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方法是否适用于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最后,教师本身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限制了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发展,导致历史教育学术研究难出成果。(3)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一些教师在入职之后常年使用同一套教学经验。加上自主参加研修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方法老套,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效不如人意。教师若缺乏自主发展发展意识,那外部再多的培养和努力也是徒劳,教学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有效提高,历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足
随着我国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育中不断凸显出其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充分,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材、博物馆、影像资料、历史遗迹等等。而在我国,一提到课程资源,被利用最多的就是教材,而容易忽略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偏重单一教材知识的研究,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历史时空思维。对于其他课程资源,教师在涉及到的时候往往一带而过,很少有教师或学校会真正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等。布置有关查阅历史文献或影像资料的作业后,也不会深入贯彻检查工作。久而久之,使学生远离实践经验,无法使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利于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2.3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对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
学校在组建师资队伍时,其主要考察标准就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是否扎实,在入职之后,却又往往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首先,学校对刚刚入职的高中历史教师培训不够重视,认为教师刚刚走出校园,不用经过系统的培训也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从而使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一般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培训成效一般。其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当代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非常缺失,教师对历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观念跟不上时展步伐,导致其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最后,学校在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课程或活动时,一般难以顾及教师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是不同的,从而无法激起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认为培训无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从而对培训持消极应付态度。
3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积极转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之间还应加强相互学习,备课、磨课、同课异构的活动,同一课时应开发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学校应多举办加强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要重视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学校应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2加强教学设计能力和备课能力
备课是体现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加强备课能力是加强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在平时进行备课时,要将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相结合,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其次,在备课时,教师不应只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重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素质的研究,重视高中历史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逐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加强有效教学的备课能力。
3.3加强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准备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导课部分,要采用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情境,快速有效地使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第三,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维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断深化学习动机。第四,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第五,作业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作业是一节完整课时的重要部分,现在一些教师经常忽略作业的布置,导致学生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快速遗忘所学内容,所以,要加强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落实检查工作。
3.4课后应注意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教学中的突发灵感和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整理、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对于课堂管理也要因时因人而定。课后反思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历史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
历史教师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教育学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教师还应主动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历史学习氛围,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活动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自主得出结论。最后,历史教师应深化探究式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拓眼界、增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
4小结
在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已是迫在眉睫。同时高中历史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是体现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我国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要高中历史教师时刻注重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我国一定会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2]袁亚丽.地方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6(4).
一、历史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爱国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教学方法陈旧,内容乏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为了迎合高考,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就使得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另外,在内容上,教师不能将历史事件故事化、趣味化、细节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样一来,高中历史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需要,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需要。实行有效性的历史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必须要提高历史有效性教学,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改进措施
鉴于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主要对提高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措施方法进行探讨。
1.通过问题创设来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化作一个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既可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中,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各是什么?两者的不同点在哪里?(2)为什么西班牙的航海家和葡萄牙的航海家能够开拓出新航路以及如何开辟新航路的?(3)从新航路开辟中,我们可以向哥伦比亚等航海家学习到什么?(4)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一些人说它开辟了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也有人认为,它加强了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还有一些人将之理解成是资本主义早期,为了积累资本而开辟的对外扩张道路。设计这些问题,将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另外,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难,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
2.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存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是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对模拟场景的体验,大大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讲课中,我们可以先播放《走向共和》的一个小片段,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中山先生为追求政治理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下中国革命道路是多么的艰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众学科都卷起一场改革的风波。在高中教学阶段,高中历史来一直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师资力量等的投入远不足那些传统的主科,使得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那么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是挑战还是机遇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高中历史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被忽略,广大教学同仁一定要为历史学科的发展共同助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探索与实践
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高中生对于历史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对历史课堂却很抵触,使得历史教学效率低下,设定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而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高中历史课堂,不管是发展的机遇还是重大的挑战,教师要借助这次改革,不断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教学的薄弱之处要不断反思,产生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并且结合当前改革的大环境,探究能促进高中历史长远发展的教学策略,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教材分析不够透彻
高中历史作为人文性十分强的学科,对于教材的处理自然不能像理科科目一样,把教材仅仅看作知识点的来源。而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最大的漏洞就是教材分析不够透彻,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教学,缺乏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教学越来越枯燥。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正确
高中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但是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需要一定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通过考试。这样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了,如果只注重学生人文历史素养的培养,则会使学生难以通过考试,而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则会使其人文性降低。所以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的漏洞,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二、高中历史的创新教学
(一)树立全新历史教学观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广大教师总认为教学无非就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因而采用惯用的教学方法就行了,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转变观念,教师第一步就要把重视知识灌输转变成侧重学生能力培养与历史素养的养成,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二)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那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高中历史的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反馈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所在,并且有趣的互动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一个简单例子,在学习近代史这一章时,清朝由于闭关锁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无非就是通过大量的铺排板书,把整个过程一点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过程?”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课堂氛围。
(三)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机械古板,通常是先讲解教学内容,再通过简单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也许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理科学习来说比较有用,但是对于主观性与人文性较强的历史学科来说,却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能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笔者认为,人文学科的学习重点在人文素养与思维的培养,因此不能用那些定向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机械地答题。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将的导火索、过程、影响等内容一一列出,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高中历史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位置,在新课程改革中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迎难而上,为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纲,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历史的长远发展。
作者:丁艳 王学会 单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一、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境教学法,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它的核心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定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地施教,博物馆以及历史古迹等;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历史教学内容动态地回放出来;角色扮演,教师在班级布置情境,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历史教学内容再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文化素养。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情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环境,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情境教学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情感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给陈旧的历史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
首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体现的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意义所在,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习历史的兴趣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学生通过全方位的身心感受,不仅易于理解历史知识,还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感与责任感。
其次,互换课堂地位,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W感念,大多是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按着课程要求画重点,根据考试需求讲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记笔记与听讲中,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教学观念,还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学习历史知识,掌握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完成新课标任务,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需求,通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转变了授课方式,创新了教学思维,不仅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悟,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教师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笔者分析总结了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环境实现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合理创设情境教学,不应想当然,不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所有的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脱离实际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环境时,可以用实物引入教学内容,更可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亦可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进行参观教学,等等,实现学生情感教育。例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八国联军》一课,北京的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通过直观的体验,教师将教学内容不断融入这次参观中,在参观中不断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更易理解带来的影响。
2.将学生感情带入到历史课堂中,以情感人,升华学生情感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或者语言语调的描述,来表达对这一历史课程的情感,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情感,把这种情感带入到学习中,实现情感的升华。例如,在“”这一课,教师通过深沉的语调来讲述的背景介绍,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调讲解林则徐,将这种历史色彩通过语调的不同生动地描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领略到的意义所在。
3.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掌控好课堂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互动,使学生情感教育得以实现
高中历史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一定掌控好课堂的地位,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及时进行师生的情感交流,以了解教学效果实施的反馈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反而是教师要发挥好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中,教师首先讲解一下基本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主创建一个古希腊城邦并制作简单的图纸,并让学生分别描述创建城邦要实施的制度,最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历史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为最终目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素质,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好,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丽艳.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J].求知导刊,2015(18).
2.陈浩.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历史教学 高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30-01
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而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跟不上当前的教育形势,尤其是对思维活跃、思想丰富的高中生来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的提出是教育创新的体现,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制相对科学合理。内容较丰富、知识性较强,而且教材的各个章节还有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这使得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制约讨论式教学发展的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造成一些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科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好恶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初中历史学科不受重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当前我国中学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实现教学创新,这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师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体制要求教师必须按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减少了教学实践的机会或是教学创新受限。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方式单一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 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改变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科目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讨论式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理念创新。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不应将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本身,要拓展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放下师道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教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思考、敢于提问。高中历史教学并非完全按书本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此外,要注重教学互动,高中历史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可以有想法和提出质疑,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允许学生当场提问和质疑,在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认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对于高中生而言,考试科目固然是应学习的,但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视野、富有远见。要想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探讨历史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3.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下高中教学的客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入手,促使学生发现教学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好奇心能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又产生新的问题,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高中历史课堂就可以实现由被动教学向主动教学的转变。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列出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如“二战风云人物”、“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文艺思潮”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并且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改变教学现状。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活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镠镠.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1.目前我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羁绊了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虽然我国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一直是历史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被动的学习,严重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说,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羁绊着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发展。
1.2历史教学气氛和历史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在高考成绩中占的比重比较少,很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上面了,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造成高中历史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极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重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历史缺乏了学习的兴趣,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是徒劳枉然的。
1.3学生本身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历史虽然是文科考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但是由于历史是一门副科,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的学习只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部分的历史课下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认真用心的去完成。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2.1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比如说研修或者进修等等,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要明确新课改的方案,尤其是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要求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之后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改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给学生作相应的有关新课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新课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
2.2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的做好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除了要备课本、备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开设各种特色的教学课程,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综合格式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真正传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2.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问以及所思、所悟都能够变为他本身的财富,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使得学生能够在质疑中求的发展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的办法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主题。最终起到总结性并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探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知识。
2.4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是传统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要改变,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为主,学分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共同决定的,模块教学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注重情感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解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结语
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前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秀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9):156.
[2]包秀侠.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关键词:历史教学;分析问题;对策
历史是体现一个民族特点的学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学习历史,但是课堂教学是学习历史最高效的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才是重中之重。而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课堂焕发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阶段高中历史课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为新课改高中历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采用“教师讲授法”,即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教案,上课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课本内容,按照标题的先后顺序进行讲授,在考试之前,布置具体的背诵任务。这种讲授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而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只能采用“死记硬背才是王道”的模式,所以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教学任务不明确
历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课程,它让学生懂得以史为鉴,学习前人传授的经验,造福于现代社会。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考试的方式,教师在考试之前,给学生划重点难点来应对考试。这种死记硬背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模糊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
3.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从唐朝一直流传到现在,可见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实际。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只是要求学生学会背诵历史知识,这严重隔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分析现实问题。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创新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良好的导入方式,在课堂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型的课堂导入方式有:情境再现法、音乐导入法等。采用合理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课)《》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纪录片《》的片段,直接展现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就会主动思考“为什么在当时情况下会爆发?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由于学生对视频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思维模式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时候,在上课之前,在多媒体上展现动态的图画“农作物的主要分布范围、基本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自己提出和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古代中国采用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课堂环境中,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时候,由于本课的小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学生对世界历史的认知能力不高,所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重点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战线。重点理解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特征。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掌握重难点知识,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在新课改背景下,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对策,对完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和学校的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积极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 意义 概述 措施
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历史课程不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而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为最终目的,同时还强调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利用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合,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境教学法,简单的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它的核心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定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地施教,博物馆以及历史古迹等;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历史教学内容动态的回放出来;角色扮演,教师在班级布置情境,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历史教学内容再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文化素养。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情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环境,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情境教学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情感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给陈旧的历史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
首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体现的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体会其中的意义所在,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习历史的兴趣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学生通过全方位的身心感受,不仅易于理解历史知识,还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感与责任感。
其次,互换课堂地位,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感念,大多是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按着课程要求划重点,根据考试需求讲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于被动的记笔记与听讲中,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教学观念,还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学习历史知识,掌握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完成了新课标任务,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需求,通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转变了授课方式,创新了教学思维,不仅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悟,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但在教师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根据本文分析总结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环境实现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合理创设情境教学,更不应想当然,不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所有的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脱离实际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环境时,可以用实物引入教学内容,更可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亦可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进行参观教学等等,实现学生情感教育。例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八国联军》一课,北京的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通过直观的体验,教师将教学内容不断的融入到这次参观中,在参观中不断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更易理解带来的影响。
(二)将学生感情带入到历史课堂中,以情感人,升华学生情感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自己的感情煽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或者语言语调的描述,来表达对这一历史课程的情感,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情感,把这种情感带入到学习中,实现情感的升华。例如,在“”这一课,教师通过深沉的语调来讲述的背景介绍,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调讲解林则徐,将这种历史色彩通过语调的不同生动的描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得领路到的意义所在。
(三)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掌控好课堂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互动,使学生情感教育得以实现。
高中历史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一定掌控好课堂的地位,应以学生为主,师为辅,及时进行师生的情感交流,以了解教学效果实施的反馈情况。让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反而是教师要发挥好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中,教师首先讲解一下基本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主的创建一个古希腊城邦并制作简单的图纸,并让学生分别描述创建城邦要实施的制度,最后教师总结在讲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历史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为最终目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素质,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好,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丽艳.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J].求知导刊,2015,(18).
[2]陈浩.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
异步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异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异步教学法正好与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相反,在教学中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计划。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历史学科都没有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无论是历史教师还是高中生,都把历史学科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小科。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质量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历史课堂上,通常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地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做什么的都有。这种历史课堂气氛非常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自然比较低下。
2.对学生主体不够重视
学生本应该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完全的主导地位。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老师也不会重视学生的想法。而且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都是根据教材与教学任务来安排的,完全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方案。这体现出了传统历史教学对学生主体的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异步教学的优势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并不断推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求知欲。而在异步教学法中,这一点要求就做得非常好。老师在开展异步教学法的过程中,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他追求的不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案,异步教学法最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老师对每个学生施展的教学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完全参考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重新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中,给每个学生量身订制相应的课堂问题,通过老师的悉心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异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让老师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教学思维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通常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照着课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完全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老师没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让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而在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讨论,老师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这个时候,学生不但可以对历史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掌握,还可以减轻课后的学习负担,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做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以异步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不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大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老师更加偏向于把课堂时间分配在对课本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长时间的灌输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变得不再具有积极性,思考能力下降,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异步教学的核心要点就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逐渐组建属于自己的高中历史知识网络架构,通过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对脑海中的高中历史知识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三、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异步教学法进行具体分析。
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想要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老师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指挥者”,而老师只是在学生身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教学问题。比如,当教师要给学生上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时,就可以不采用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来掌控。但是,这里所说的让学生来讲课并不是老师完全放手不管,由着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的引导过程可以是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比如,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内容是什么?明清君主专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谈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选取几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老师再对学生遗漏的部分加以补充。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讲课过程,老师想要让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包括在内。
2.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学习基础,异步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加以重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知道所有学生的共性特征,掌握所有学生的共同喜好,之后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把班级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平时的课堂表现等条件分成几类,之后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要制订详细的个性化指导计划,给予他们更多学习上的帮助。比如,当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可能会有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来思考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为他们降低教学问题的难度,先帮他们了解基础知识,给他们安排难度低的学习任务。
3.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给学生一成不变的死知识不如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即使不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依然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且,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步入工作之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获取新的知识。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知识点更重要。比如,当老师在讲高一历史中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老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是依照朝展的顺序对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解,第二是对汉朝到元朝的朝代变更过程进行了解,第三是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上这三点只是学生预习的主要方向,具体应该如何对文章进行预习还需要学生来实施。只要学生能在不断地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异步教学法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途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尝试把异步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作者:沈仁忠 单位:广东省遂溪县黄学增纪念中学
参考文献:
[1]汪朝祥.浅析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2).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变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56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3-01
新课程改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变革;这就意味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要求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以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载体,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结合课改教学特点
明确教学总体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阑家基于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结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谨慎地推行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这些历史课程改革契合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性质和基本任务,遵循了时代改本质性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二、打破专题模块安排,完善课程整体结构
新课改教材由原来的通史编排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专题编排模式,专题模块知识点突出,中心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时序明显。专题编排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拓宽了知识广度,挖掘了历史深度,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通史版教材中有大字、小字、选修、必修内容,必读、自读内容之分,而在专题教材中没有这些。专题模块成为了"没有麻袋的马铃薯",缺乏了历史宏观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把通史模式与专题模式相结合,使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建立有机联系,避免人为地过度区隔历史,而是整体性呈现历史事实,即是对历史学科体系按时空顺序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式。在对专题典型事件或领域作深入阐述和示范探究的同时,结合人类历史发展时期内重要历史内容,统筹安排历史时间、历史空间中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历史范围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完善课程整体结构体系。
三、调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元教学方式
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改变"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改变单纯知识传授、单向传递却无反馈的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采取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模式、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和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做到寓教于乐;在完善历史事件要素的情况下,使历史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对历史知识采用口诀记忆法,师生共同编排历史知识为顺口溜,简单易记,避免枯燥乏味;根据"爱屋及乌"之原理,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与学生谈心成为朋友,避免学生思想波动影响学习;采用历史知识串联法,抓住历史线索,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背景,做到基本历史知识纲举目张;结合历史与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化历史为现实,如通过分析"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内战"等事件背景,贯穿政治史、世界史、近代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等。新课改并非生搬硬套某些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地域特点、民族风俗习惯、学生个性、基本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进行多元化选择教学方法,立体化运用教学方式,人性化实施教学。
四、适应教学维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觉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思维辩证性、素质全面性的"社会人",学会使用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态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架设知识桥梁。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其视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正确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从而具有把握现实事件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五、改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学生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