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

高校教育数字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教育数字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教育数字化

篇1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7-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这种现象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当今,在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资源的推动下,传统的建立在印刷基础上的纸质教材完全不能满足教学上的要求。信息化社会推动着纸质教材的多种形态发展,纸质书本逐步发展成为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形式。高校也迎合了这种趋势,纷纷进行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这些做法与举措都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2 数字化时代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化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新成果,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图形和图画为主要形式的媒体信息使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出现对传统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用书本和画笔组成的教育形式,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增添了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

其次,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有了革新,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平台能看到更多的美术作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美术教育。学会把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充分展现出艺术之美。通过多媒体这种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制作出完美的作品。由于多媒体教育脱离了传统的画笔与画板,现代软件的全新功能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除了完成作品以外,还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软件的剪辑功能,对于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发展。在计算机上绘制图画,几乎没有成本计算,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无害,还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配合好多媒体技术,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一步步的动画讲解,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字化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发展,高校教师也逐渐学会运用画板和教案来创造更多的现代媒体产品。透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方的大师们的作品,这种做法不断扩大着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和完善。如在讲解到欧美印象派的作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先搜索出来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画家,然后搜索到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拓展教学资源。

这种崭新的数字化的变化,加强现实中的课堂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现实课堂的人们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学习美术的创作。学生的学习也不仅是枯燥无味的,还会加深学习印象。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启迪思想,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上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搜索学习与研究,方便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动向。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效,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当代艺术的普遍走向,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

3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素质 任何一种教学资源都需要通过教师语言的传递来真正发挥出作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完成绘画这一出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大成果,这个成果需要结合教师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成为提高教师绘画水平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为了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能够主动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全面思考计算机教学的最主要的方式;其次,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这种设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化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发光发热。

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优点 学生要想完成一幅纸质的绘画作品,需要用到笔与颜料,并且还要把颜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巧进行调色,这样才是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是非常不容易保存的,不仅会受到光线问题的限制,并且会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绘制过程,最终可能因为在作品上染上颜料而导致作品的销毁,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严重中断。另外,重新准备绘画工具的代价太大,严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作品高效地完成好[2]。美术教学的教学进度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与传统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绘画艺术。计算机绘画艺术中的数表、键盘、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3]。通过计算机中的绘画软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这种手段绘制出来的作品,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染上了过多的颜料而遭到损坏,而且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展示。并且一幅作品还可以复制,进行远距离的传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轻易地流通到各大网友的手中,被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也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宣传效果。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反过来提高了课堂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绘画中,各种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绘画技巧都是在前人的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绘画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绘画经验不仅包括了绘画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技巧,也包括了熟悉的绘画工具和具体的实践。

通过学习这些绘画技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如何去欣赏一幅画的能力,紧着才能学习如如何才能绘制出一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这个过程要进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会耗费教师和学生非常多的时间。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短短几年的实践内教会学生众多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时间紧任务重。在大学将近四年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结果也很难令人的满意,导致学生在绘画上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在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收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张文凭。

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不能让学生把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然而,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这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美术练习过程,把类似于颜料调色的问题交给电脑来完成,学生需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作品的构建与设计上面。学生把自己想使用的颜料输入到电脑中,无论是多么复杂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电脑的渲染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零误差,还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用计算机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个过程的发展,不仅完善了绘画技巧,同时强大的绘画软件还可以帮助完成以前那种只有大师才可以完成好的作品。这种绘画体验能够使学生与大师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功底。

4 结语

我国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也要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师的美术素质。教师要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晓苑.数字化艺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

46-47.

[2]冯静.美术院校特色图片数据库的建设[J].科技学报,

篇2

关键词:MIDI 音乐教育 多媒体教学系统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的音乐创作、表演、教育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配器乃至声乐等等,正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所替代。数字化MIDI和多媒体音乐教育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MIDI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IDI技术的兴起,给音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1982年,为了解决电子乐器的通讯问题,国际乐器制造协会的十几家厂商会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大卫·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缩写为“MIDI”,公布于世。1983年,MIDI协议1.0版正式制定出来。1985年11月,国际乐器制造协会重新定义了一些控制器号码。MIDI标准的成熟使各电子乐器生产厂商更加信心百倍,以空前的热情生产出各种电子乐器,有键盘式的(合成器、主控键盘)、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击式的(鼓机)甚至还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音源模块(没有键盘的电子合成器)供人选购和使用。所以,狭义的“MIDI”就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这种接口技术的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MIDI协议)进行通讯。广义的MIDI则是随着电子乐器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合成音乐的发展,俗称“电脑音乐”,MIDI逐渐成了电子合成乐的代名词。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引进了MIDI设备,建成了电子音乐实验室,开始利用MIDI技术进行音乐研究和创作。如果在计算机上装备高级的MIDI软件库,还可将音乐的创作、乐谱的打印、节目编排、音乐的调整、音响的幅度、节奏的速度、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混响等都可由它来控制完成。利用MIDI技术将电子合成器、电子节奏机和其他电子音源与序列器连接在一起即可演奏模拟出气势雄伟、音色变化万千的音响效果,又可将演奏中的多种按键数据存储起来,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演奏的能力和条件。

二、多媒体音乐教育

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技术。

多媒体音乐教育,就是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应用。

多媒体音乐教育设备由硬件设备和软件所组成:硬件设备有多媒体计算机设备(投影仪、含声卡、电视卡、网卡接口的计算机)、音响设备(录音卡座、功率放大器、音箱)、音乐设备(电子合成器)、扫描打印设备(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至于音乐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而且功能越来越完善和强大。笔者对传统和多媒体音乐教育的几种教育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后,认为现在音乐教育的某些领域,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高校音乐教育应扬长避短,利用多媒体音乐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1.多媒体《钢琴集体课》教学

传统的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是采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式,在低年级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逐步在钢琴基础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钢琴弹奏的手形、力度、指法,以及断奏、连奏等技巧性练习,通过多媒体音视频教学系统,基本上可以达到钢琴小课的效果,可减少重复纠错,节约时间,增加效率,促进了钢琴基础技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数码钢琴教室还具有音准稳定、不必调律、易搬动、节约琴房、易搞合奏等优点。当教师指导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的时候,根据教师的安排其他学生可以旁听或独立练习。教师通过控制台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甚至集体合奏,教师用按键自由地安排声部并可以按任意组合进行监听、指导。可以记录、播放教师及学生的演奏,为钢琴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可能,对于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2.多媒体《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听觉训练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扩招致使生源专业基础较差,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练耳教学质量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把EarMaster Professional(练耳大师)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引入进行练耳教学。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10多种拍子类型,1至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至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多项训练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使学生听觉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3.多媒体《声乐》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的参照物大都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使其既无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又容易造成对磁带模仿的依赖心理,削弱了对作品的理解。练习时,老师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一个字或某段声音往往要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效果,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体力。采用数字化声乐教学,用多媒体电脑、数字音频卡、麦克风、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录音软件)、Mw3(谱曲软件)、Cake Walk(音序器软件)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高低起伏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到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从而提高学生声乐水平。

结语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呈现多样化,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生动、直观,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了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教学和学习效率,电脑音乐在广播电视、音乐录制、音乐表演等领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师的电脑知识水平所限,电脑音乐教学在短期内还很难普及和应用。只有很少部分教师在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进行教学、创作和研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应解放思想,积极地把计算机音序软件、MIDI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篇3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ANG Fengl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at realiz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intenance cos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to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cheme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lement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therefore enhance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更新与长足进步,许多在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领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 息量日益增加的巨大压 力,传统的教 育管理已难以适应目前高校的规模升级与开拓发展。而时下的各类研究实践均已表明,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创新实现高校数 字化教育管理,从而全面满足当下及未来高校中不断增长的用户信息与大量数 据存储的强大需求。为此,展开此类研究,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 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 供动 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 源的计算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利用、且通过网络 以 便利、且按需的方式获 取计算资源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融合发 展了分 布式计算、网络存储、并行计算 、虚拟化、效用计算、负载均衡等传统计 算方式与网络技术。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使用虚 拟化技术来最佳配 置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服务等各 种资源,使用户能够获得比以往更趋丰 富的服务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类资 源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力对用 户来说是相对透明的。

1.2.2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云计算将数 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本地PC机无需存 放数据,云端上服务 器都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维护,对于用户来说,免除了对计算及存 储方面安全的分配与投入。

1.2.3稳定性

由于云 计算将海 量的数据 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优化整合存储在虚 拟资源池中,用户尽可将各类数字资 源存 储在云平台中,数据的安全 性也随即得到了提升完善。云计算还提供良 好的容 错功能,一旦某个节 点 发生故障,云管理系 统会迅 速查证与高速恢复,保障了云计 算环 境的稳定性。

1.2.4 具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在云计算架 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新增的用户需求,可以根据需 求资 源类型,针对性地优化各类 资 源能力,提升服务处理级别,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 力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1.2. 5 运行成本低

云计算的自动化管 理使数 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度 降低,云计算的特殊容 错措 施使得可以用优质廉价的节 点来构建云体系。

1.2.6 网络成本的可控性

只需提供有接入终端,用户将只需专 注自身业务,而无需再分散兼顾网络的复杂 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架 构网络所需要的资源[1]。

1.2.7个性定制

根据不同用 户的使用需求来部署相应的资源,以最大限 度地贴近用户研究模态,云计算平台具有良 好的伸缩性。

1.2.8 可扩展性

云计 算的规 模可以动态扩展和 伸缩,满足用户规 模的 增长和需要。

2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 理存在着诸如组织 架构混乱、信息化 建设整 体性不高、IT建设成本有 限等多 重因素影响。具体阐释分析如下。

2.1 硬件设备的更新成本高

随着硬 件任务对教育资源的新增需求,同时由于高校数字化教 育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不高 ,各类软、硬件设备在内容、数量上的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在构造设计上也需要 陆续拓展增加,且价 值不菲。

2.2 网络维护成本高

由于网络维护在水平层次上高低不齐,使得整体网络的安全防 护提升了保障难度。同时,每个独立的IT网络都需要特别专门维护,这对维护人员和资 源投入均呈现更高要求。

2.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高校中各部门之间工 作职 责相对离散,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管 理系 统大多是围绕解决本部门的某 一具体业 务或具体问题而设计建立的。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源,包括软、硬件资 源以及人才优势等在分布上并不均衡,这就给数字化教育管理工 作形成诸多掣肘。结果就是高校各项资源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中日渐消耗殆尽。

2.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度低

不同院校、职能部门间资 源共 享手段单一,效率 不高,跨学院、跨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将更多受制 于时下的资源管理水平[2]。

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与便利难以兼顾

为了强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安全管理,大多高校都采用C/S(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 系统设计模式。C/S设计模式要求用 户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特定主 机上使 用管理系统,一旦使用环 境发生变化,则将无法使 用系统。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在用户操作上却受到诸多限制。

2.6 基础设施的闲置

在许多基础设 施购入以后,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均会处于一种闲 置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的运 行成本,而且对设备本身也形成一种浪费,从而给电 力资源和基础资金带来重大的虚耗损失。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 现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够满足用户信 息 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本次即从理论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这3个方面对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 育管 理给出可行性分析。研究可得,分析论述内容如下。

3.1 理论可行性

近些年来,云计算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 家的高度密切关注,云计算的理 论已较为成熟,并已涌现可观的文献对云计 算理论进行介绍,这就为云计算 理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先期积淀。首先,云计算能够让 计 算机的计算能力成为一 种商品在网络上实现流通。其次,云计算在整体上具备了 管理 集中化、功能开放化 、处理规模化、客户 端轻量化和存储 海量化等特点。因此,利用云计算可将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整 合

为储容量大、地域宽 广的分布式网络。

3.2 经济成本可行性

由于不需要花费高昂的建 设费用,就能够构建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平台,而在其成功运行后还能够减少管 理成本,并且相关技术和软 件更新均是由平台专业技 术人员担负完成,各高校不必再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大 量的时 间成本,使数字化教育的服 务和管理更加优化科学。

3.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使得各家高校均可利 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部分或全部上传至云空间,并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 织、规范调度,不仅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使海 量资源在统一标 准模式 下构建完善互补链接,使各类资 源实现按序存储和使用,服务更 趋

便捷和理想个性化[3]。

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研究

4.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满足高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需求。云计算模 式能满足用户对资源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对终端要 求低,网络的健壮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对实 现教育资源信 息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 要意义。

2)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高校存储、计算、业务服务平台。只需一个与网络架构无 关的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模 式整合后的高校教学、教务、科研、管理资源,优势设计并展示在 统一平台,就可以依据各校资源需求,实现高校 资源的统一调度、集中展现、全面整合。

3)可以保障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高校资源数据覆盖面广,甚至包括一些学术、教学、科研、财务等保护性敏感信息,这就对安全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较高要求。云计算模式中,这些资源都保存在安 全级别 较高的集群服务器中,不会因为个体疏 忽而导致重 要数据的丢 失和损坏。

4)降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整合方案可将日 常的软硬件设施购置、网络维护等需求集中交付 给云端服务器管辖与实现,从而减少本地服务 器的需求与交互,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网络建设 缺因 乏 整体性而带来的附加资金投入,综合提升整 体的资源利用水平[4]。

4.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 源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方向,数据 种类众多,数据量庞大。数据管理时既要具有足 够的存储设备,又要建立安全科学的存 储和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满足对数 据检索、备份等操作功能的设计需要。

通常,大型高端 服务 器可选作为云中心的核心装备,海量存储设备择用于给云存 储 提供存储支持,而高密度的刀片服 务 器用于承接众多的普通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 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云存储、云安全、核心基础设备、虚拟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整 合,协同部署,最终实现高校资源综合管理[5]。

云安全除了立足于虑 云存储安全外,还要深入探讨基于虚拟化的云 中心的内 部安全,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私有云、身份验证等。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机 的资源 根据二级部门的IT业务需 求进行切割,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的随 机分配。随着高校信息化工 作的开展,应用和业务不断增加,IT系统规模日渐庞大 ,也随即带来了数据中心 空间紧张、高能耗、IT系统总体 拥有成 本过高等问题[6]。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再结合高 校教育 资源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基于 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 资源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迄今为止,对于云计算的研 究日趋热烈,在某些领域收获了一定的智能成果。目前,各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 架构即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较快,性能呈现稳定优良。同时,高校自身人才 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资源整合应用提供了实际优越条件。因此,为云计算在高校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运 用能够有效的整合高校数字化 教育资源的管理,高校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实 现资源统一规划、应用和维护,降低数字化教 育资源成本消耗,提高数字化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现有资源的理性整合优化问题、高校政策层面问题、不同种类资源数据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问题及深度挖掘 问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则为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 管理的深入发展提出 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2] 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151-153.

[3]程娟娟.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资源管理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7):6214-6216.

[4] 吴永红. 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66-69.

篇4

关键词:云概念;云技术;高校教育云;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55-05

一、前言

“数字化校园”从最早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历经几次大跨度的建设之后,也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就国内高校来看,大部分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高校基本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建设大概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更深入的“数字化”研究或者说是“智能化”的研究,主要的着力点在于围绕高校内外的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立体化的分析,以提供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智慧化”管理和长远的决策参考;另一个走向是从单纯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回归高校的本职。信息化建设是全球大趋势,就高校来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便了校园的日常管理,提高了教师职工的办公效率,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提升了大家关注网络、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体所具有良好的网络知识技能是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今天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上是一个很完整的大平台,综合了用户的单点登录、按角色分配权限、数据的双向多系统流动等功能。在其整合的业务系统中包括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党务管理等。部分高校还增加了网络教学系统,它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平台,也算是基于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简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尝试。然而,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始终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不外有三条:第一应用单一,使用也比较繁琐,不够简单和人性;第二空间不够开放,资源不够丰富;第三系统的建设缺乏持续性和长远性。基于此,本文考虑引入前沿的云概念和云技术,尝试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上的,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学生为主的高校教育云。

二、云概念和云技术

1.定义

就信息化建设层面而言,所谓云概念,是将用户体验与信息资源、系统应用的分离,所有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都以一体的云的形式呈现,对用户透明,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云中以定制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应用。当前的云概念,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在云概念中,能够实现将所有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以一体云的形式呈现的技术就是云技术。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技术按照服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里所谓的层次,是分层体系架构意义上的“层次”。IaaS、PaaS和SaaS分别在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实现。

2.优势分析

采用云概念,使得系统资源的“建”和客户的“用”进行适当的分离,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透明度,将用者和建者的关注点进行区分,从而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更深度的建设和挖掘。而云技术则将云概念具体化,将云分为硬环境资源、软环境资源以及系统应用资源三个实体层面,每个层面都能单独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同时,在云内同一层面的资源相互之间都能实现共享共用,将本层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三个层面各自功能区分如表所示。

如此,理论上,采用云概念和云技术,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足够持久和庞大的软、硬件环境的资源空间,而所有的应用都将部署其上,这些应用再通过互联的端口共享全部的数据,所有的用户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从部署的云空间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环境或信息。

3.技术实现

当前云技术比较典型和成功的一例实现就是虚拟化系列产品如Citrix XenServer 、微软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等。其中,XenServer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免费的、经云验证的企业级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实现实时迁移和集中管理多节点等重要功能。Hyper-V则是微软的一款虚拟化产品,是微软第一个采用类似Vmware和Citrix开源Xen一样的基于hypervisor的技术。VMware ESX Server则是Vmware公司的主力产品,它是具有高级资源管理功能高效,灵活的虚拟主机平台。目前主流的虚拟化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的软件已经全部实现了服务器、交换网络甚至是防火墙的虚拟化。这些技术实现为基于其上的大规模云部署和云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高校教育云构建研究

1.教育云概念和定义

对于教育云,就像当年的数字化校园一样,从来就不曾有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专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如2012年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的描述:“教育云是一个面向教育的行业云,它是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子类,也是云计算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类。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云通常包括面向服务的学科教研网、教学博客、教育即时通讯、教育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平台、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2014年兰孝臣等人在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应用和教育理论两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教育云是在对云计算技术继承的基础上能够为各类教育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且对教育基本理论具有变革性促进作用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吴砥等人对教育云做了如下的定义:“教育云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通过提供按需服务、动态调配的服务模式,面向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应用服务,教育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传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供便利,更在于创新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

在这里本文并不想对教育做概括性定义,综合前辈学者对教育云概念的讨论,本文提取出教育云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基于云概念和云技术应用的属性;二是面向教学、科研服务的属性。对于高校教育云的构建,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属性进行规划、部署和实施。

2.高校教育云目前研究和应用状况

教育云其实包括了三个分类:公有教育云、私有教育云以及混合教育云。公有教育云主要由政府负责构建和推广,私有教育云则主要由全国各个地区的大、中、小院校独立构建和推广,混合云相对比较特别,它同时包括了私有云和公有云。本文中的高校教育云主要是指高校自己构建的服务于本校师生和校友的私有云。当前高校教育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研究居多而实践应用较少。

较早的理论研究如2011年安阳师范学院的王继鹏的《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2012年李文广的《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以及祝智庭、杨志和的《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王斌等人的《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2014年蒋东兴等人的《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等等。对于教育云的理论研究从初探到关键技术分析,再到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理论的探索逐步深入和精细。

(2)在理论研究中以云技术和云平台架构研究居多,面向教学、科研的服务需求和应用规范研究较少。

2011年王继鹏在《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文中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提出了教育云平台构建应该具有的六层结构,分别为硬件资源层、虚拟服务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服务层。此后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云计算、云技术为关注点围绕此六层结构进行扩展和剖析。如《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等等。这些研究大多对平台底层云技术架构关注较多,而对直接面向师生教学、科研的各类服务需求调研较少。

(3)对高校教育云的实践更多侧重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师生互动、个性化服务、学习效果分析等更多细节化的应用考虑较少。

如《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与实现》、《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对教育云资源的构建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高校教育云实践中的一些规范和标准正在逐步确立。

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在云平台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了教育云基础规范、教育云支撑技术相关规范、教育云应用相关规范以及教育云运营服务规范等四个层次。随着高校教育云平台构建理论的成熟以及很多高校参与教育云建设的实践逐步增多,高校教育云规划以及应用中的很多规范和标准也渐渐被重视,并正在逐步确立。

3.高校教育云构建思路以及概念框架

本文认为今天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无论从学术理论上还是从产品技术上都已经足够成熟。构建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完善,能够长远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教育云平台具备了完全的可能性。而在实际的构建中,本文认为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云的概念是在数字化校园之后出现的,在这之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已经历多年的建设,系统平台相对已经比较稳固,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也已熟悉。所以教育云的构建必然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进而完善其功能布局。

(2)教育云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而应用需求的调研也应该偏向于此。需要广泛收集高校师生对平台的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3)教育云的构建应该充分利用好目前技术发展上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的优势,将应用与师生的移动客户端结合,保证师生随时随地能够访问教育云;二是日臻完善的大数据应用优势,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能化服务。

由此,本文勾勒出如图1所示的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

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以虚拟云为技术基础,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基础,突出科研和教学服务,同时加强移动、存储服务,以规范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用大数据方法对所有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判断分析,进而做出智能决策并及时反馈到各项服务中,对服务的效果做出评价并做出自动调整。

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

1.基础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基础平台部署了10台华为CH121刀片服务器和100T的SAS存储,以万兆流量的锐捷12000为上连汇聚,通过H3CH虚拟化云软件将所有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和所有的存储资源汇成庞大的云资源池,再由H3CH云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分配管理。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H3C虚拟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并进行事件分析,提供精确的报表。同时还能对每一个虚拟机系统进行必要的自动容灾备份。

基础平台中服务器硬件和存储硬件的网络链接拓扑如图3所示。

每台华为刀片服务器和EMC存储都自带两台光交保证了网络链路的双连热备。虚拟化软件将网络和硬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池,利用虚拟资源池创建的虚拟主机作为云管理机对所有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基础平台的网络部分被虚拟配置为三个VLAN,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划分。其中一个VLAN为管理段,一个为Web站群服务段,另一个为系统平台应用段。同时华为刀片服务器也被分为三个组:一组服务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一组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一组服务于资源管理。

2.系统和应用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上,以服务师生为目标,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部署。警院教育云首先从逻辑上划分了三个服务区,分别为互动服务区、教学服务区、科研服务区。服务区与数字化校园平台之间有专门的接口,能够随时进行扩展对接。其中互动服务区内部署了师生互动交流系统、家长学校互动系统、远程案件会商互诊系统以及移动交互平台(包括校园移动APP和警院企业号等)。教学服务区和科研服务区以校园私有云盘为基础,分别部署了MOOC系统、教务系统、网教系统、科研问题在线咨询系统以及学生课题申报和查询系统。警院教育云还引入了HADOOP以及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全院校情分析预判系统,对学院每天产生的结构和非机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研判,自动决策。完整的警院教育云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警院教育云内所有新增的系统都与数字化校园进行了无缝集成,人员信息、业务信息、新闻通知全部自动汇聚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灵活调配,分类管理。在用户端则实现了个性化的订制管理,按照需求定制私人的通知信息。通过强大的校内云搜索引擎,学生能够快速搜索到所需的任何校内信息。比如专业课程教师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比如其他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心得感悟等等,还能实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每日校情分析,按照制定好的策略自动进行分析、摘要,并分发到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邮箱和手机终端,以供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决策。

3.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教育云内系统多,数据多,操作多,结构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必然造成云系统内部的运行混乱。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以下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1)构建标准:

①支撑技术标准。包括了《PaaS 需求和架构》、《云际网络和基础设施框架》、《开放云计算接口》、《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技术:互操作和通信标准》等等;

②应用标准。包括了《学习资源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网络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以及云数据采集输入标准、云数据的存储标准、云数据过滤和分类标准、网上课程评价标准等;

③安全标准。包括《云计算安全高层框架》、《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南》、《SaaS 应用环境的安全功能需求》、《云计算安全障碍与缓和措施》等等。

(2)操作规范:

①云平台管理规范。包括对云基础平台的资源调配、健康检查、安全监控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②云系统管理规范。包括云内各类系统的后台管理、功能扩展、版面配置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③云信息共建规范。包括单个系统的信息操作规范以及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操作规范;

④教育云的安全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检查操作规范、系统检查操作规范、新系统引入操作规范、数据引入操作规范等等。

同时在教育云推广应用上,学院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如:在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资源建设任务,对优秀的资源给予创建者适当的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也都会定期举办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对于获选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学生方面,也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育云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学院课题的申报,大数据能够及时统计出学生对学院教育云的使用情况,对于积极主动使用云系统的学生将会给予各类奖励。

五、结束语

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是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必然环节。事实上高校教育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它能刺激教师相互之间切磋共勉,为平台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还未最终完成,一些功能构想还处在实践摸索之中,但应用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广大的师生正逐步融入其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最后,希望能以本文中浅薄的经验为其他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鹏.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22-24.

[2]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6-9.

[3]李文广.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5.

[4]王斌,李楠,孙月新,张海英.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5):13-15.

[5]蒋东兴,袁芳,吴海燕,付小龙.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19-22.

篇5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时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今后发展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 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 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 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 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 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当前,由于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他们往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获取方面较为孤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导致资源无序排列、低水平重复建设、内部缺少祸合性的现象较为突出。各学科中心作为资源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仅要参与内容的规划、标准的确立、评价指标的编制、技术培训和指导的提供等,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技术手段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篇6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li; Hou Yongguang

(①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714000,China;

②Publicity Depart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地方高校的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premise condition and core content of local colleges digit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such a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mperfe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big difficulty i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etc. Aiming at these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资源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91-02

0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6]戴洪霞,程达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5).

篇7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美术教育

引言

高校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性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到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实现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契机

(一)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

数字化艺术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形式,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生成,以视频、音频、文字、图形、图片等融合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以往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在美术知识授课中,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而美术知识、技能在以口述形式讲解较为抽象,使学生不明晰其中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数字化时代下,对于一些美术知识、美术技巧,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技能与概念知识,增强学生绘画技能,进而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契机。

(二)丰富教育资源

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将知识授课立足于书本,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美术学习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美术欣赏中,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年代、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经历,只欣赏美术作品,学生不容易理解作品中的内涵,也就失去美术欣赏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生成,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美术讲解中,教师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呈现美术相关知识,不仅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还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授课,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结合美术知识为学生授课,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水平。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为学生部分美术文化知识,或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意境中,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绘画作品,将自身感悟绘画出来,增强美术作品的二次创作。

(二)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绘画技能,还应该丰富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将所学更好的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注重绘画技巧教授,忽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差。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学生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美术理论知识,为学生制作课件,将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件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课件,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对应的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面,便于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短暂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困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之后开展讨论活动,提出讨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形式,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美术感染能力,进而实现高校美术数字化教育模式。

(三)重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重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为学生开展鉴赏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涵养。美术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技能的比拼,是在美术欣赏中,自身心灵与作者心灵形成共鸣,升华自己,之后以自身的想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为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借鉴大师级的作品,不仅增强学生绘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情操,进而为学生绘画生涯奠定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的美术作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让牺牲欣赏,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此外,引领学生自主登录互联网平台,找寻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增强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数字化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

篇8

一、面向数字化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使用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就是指在教学或者教学的活动上面表现出来的一定认识的体现,其也指人们对于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态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信念。高校艺术教育一般情况下分成专业性的艺术教育和普通性的艺术教育。专业性的主要的任务是培养艺术方向的人才,其授课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性的手法;普通性的主要针对的是非专业性的学生,其主要让学生欣赏或者理解一些普遍所知的艺术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欣赏力度和艺术活动。通常情况下,这种艺术的教育存在的机制是非常的合理的,这也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艺术教育机制还远远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艺术和人的素质,以及民族的文化没有相结合起来。在专业性的艺术教育中,过重的强调手法而忽视艺术和人文的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都是被动的接收新的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跟上数字化时展的需求。现代化艺术教育工作,应当注重现代化发展教育所处的环境,应该积极的寻找艺术教育的资源,比方说,注重大脑的开发、主体的转移、创造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才能完成高效技术教育的正常转型。

二、面向数字化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力量

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教学力量涵盖了所有可以提供教学资源的事务,比方说物质上面的、精神上面的、校园内部和外部的,以及有形和无形的等。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这些资源转换成数字的形式,在用多媒体或者计算机网络展现出来。在现代艺术教育中主要使用的有:有声音的设备,比方说录音机、扩音机等;还有一些影像设备,比防火锁摄影机、录像机等;还有一些电视媒体和光学投影设备等。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有效的结合了现代化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集声音、影响、文字以及演奏等为一体,是很好的艺术教学力量。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为艺术的课堂增加了很多的丰富元素,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也将虚拟的事物转换成可被理解的事物,可以说将复杂的课堂转变的更加简单易懂,也是将枯燥的知识转变的更加生动有趣,所以,新科技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开发,在一定的程度上面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

三、面向数字化时代高校艺术教育老师的水平

艺术教育可以说是高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促进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艺术教育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但是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师水平,也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数字化教学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给高校艺术教育增添了很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教师的素质水平上面。高校艺术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掌握新的科学技术,还应该充分了解数字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以便更好的展示艺术作品和开展教学活动。数字化的时代,需要教师有一下几点素质:为年轻人工作的思想;自身就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掌握所有新科学技术的技能;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并且有一定的变革意识;对艺术和人文艺术比较敏感;有一定建筑学上面的知识;最好是地方艺术或者博物馆的会员;了解传统艺术和现在艺术;知道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热爱生活等。

篇9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体育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比赛或训练,“学训矛盾”难以避免,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同步或异步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发体育专业理论和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展示课程内容,既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又能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也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2高校体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困境

实施“质量工程”以来,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369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中体育学50门),这些课程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10月10日,教育部选出首批10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有一门东北大学的体育《滑冰课》。到目前为止,大多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体育学类317门网络课程分析发现,大多网络课程的建设无连续性、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精品课程交流互动环节薄弱,课程评价少。体育类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是在相应场馆依靠教师的口传身授进行术科教学,在室内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或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基本习惯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另外,体育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等特点,也影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3高校体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进策略

3.1基于课程,自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课程教学是其建设的出发点。体育专业教师要根据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自主拍摄教学图片、录制音频视频和制作简单动画等素材,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堂等,辅助教学实践。自建资源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拍摄典型照片(如武术套路分解动作)、录制视频(如田径跨栏的过栏动作)等,供学生课后观看或以后教学使用。素材中的学生角色扮演会提升其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2立足本校,筹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学校发展是其建设的生长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催生了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和建设。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高校要统筹安排,给体育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一定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帮助体育教师建设资源。积极解决体育专业师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3跨校合作,共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跨校合作开发是其建设的闪光点。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体育专业同样存在校级差异和地域差异。国家级体育类本科精品课程各学科之间的课程发展比例不平衡,不同学科在不同类型院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师范类院校课程类型的发展比较均衡,体育院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课程更具优势,而综合类院校为我国公共体育精品课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跨校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师资优势,节约资金和避免重复建设。

3.4区域联盟,共建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区域联盟开发是其建设的落脚点。有文献报道,我国国家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地域分布极其不均衡,华北华东立项数较多,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较少,且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决定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区域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域性特色体育项目(如南方的游泳、北方的滑雪滑冰等),通过区域联盟,共建共享可以超越地理空间限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4结语

篇10

论文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加快,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正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渗透。本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作了阐述,并时其如何与高校课程进行整合作了初步探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人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图书资源数字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输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全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同样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利用。

篇11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教学科研;信息服务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75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28- 03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满足时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

1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 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2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 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 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

2.2.3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3 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 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4 结 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傅敏.谈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数据库技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2]沈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

[3]毛艳梅,董站立.“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1).

[4]施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5]黄敏.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3(8).

[6]李茉莉,左风朝.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模型[J].情报杂志,2003(4).

篇12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特点,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模型。主要理论点有:(1)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学习模式。(2)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支持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3)体现网络化的特点,具备大容量,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等特性。(4)体现资源丰富的特点,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巨大。(5)体现技术先进的特点,可采用SAN技术、全文检索技术、流媒体技术等。(6)能实现以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各个教学与学习环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点播系统、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讲授型网络课程库、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和学校精品课程库等。

1.多媒体素材库

多媒体素材库中存放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资源,如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片段型视频等。

多媒体素材库应有的技术特点有:基于全文检索系统核心技术开发,检索功能强大;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在浏览器中进行;可管理多种素材格式如各类流式媒体、文档文件、图片文件、动画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教师通过浏览器上传素材,填写各类属性描述,便于素材的查询与检索;系统设置临时上传目录,素材经过管理员审核后,才可进入正式库中:设计多种查询方式如按学科素材查询、按素材格式查询、按素材类型查询、按关键词查询,在前一次查询的结果中再进一步更精确查询;实现跨库检索功能,可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素材库、课件库、VOD视频点播系统)的记录,检索的结果可在线呈现;基于WEB方式的管理功能,管理员可进行方便管理。

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库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通过校园网系统,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

2.多媒体课件库

多媒体课件库设计有课件的上传、查询、下载、管理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到你所需的课件,然后下载试用,如果觉得可以用于教学,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校园网用本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件库中,直接调用,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登陆进入课件库,下载、使用他所需的课件。课件的上传、管理、下载等功能和环节针对不同的用户都设有权限,以便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并对教师的作品进行版权保护。

多媒体课件库中的课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有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再将光盘上的内容拷贝到服务器中即可。另一种是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上传。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通过WEB浏览器进行;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多种格式课件的存储与管理。可管理的课件格式有PPT格式课件、WEB网页格式课件、可执行文件格式课件、光盘课件、视音频格式课件等;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对视音频课件的管理。系统采用RealServerBasic和Windows Media Technology技术,构架通用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可以运行、管理多种流媒体格式的课件,如RM、RAM、ASF、WMV、WMA、MOV、MP3等;设计用户课件上传功能。系统采用两种上传方式,一种是基于WEB的上传方式,一种是通过FTP的传输方式。

3.教育视频资源库

教育视频资源库内含有各种教育教学用的视频资料。如教育电视片、教学电视片、各类经典影视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学校自行拍摄制作的实用操作型教学环节录像片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所有视频资料进行查询检索,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前进行预览。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该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进行观看和学习。

教育视频资源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客户端需经过初始化操作;能承担几百个用户同时点播;教师申请注册,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视频节目的点播;学生也可注册,点播视频资料,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后播放;采用流式媒体技术,播放效果优良。

视频资源库WEB端主要功能模块:

(1)用户注册模块。用户从网上注册后,经审核通过后可开始使用本系统。

(2)节目列表模块。按一定规律(如学科)进行节目列表,单击相应节目条目可查看详细信息。

(3)节目检索模块。可按照各种方式灵活组合进行检索。

(4)视频点播模块。用户点击相应节目的点播按钮即可启动此模块进行播放。

(5)私人收藏夹模块。用户可使用此功能形成自己的视频资源中心。

(6)其他信息模块。包括在线用户,人气排行榜,公告,调查,推荐节目,最新节目,使用帮助等等。

4.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建议以教育部推荐使用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系统平台。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开发统一基于WEB格式,每一门网络课程内有多个功能模块,如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师特征、学生特征、教师的电子教案、各类参考文献、背景材料(或是超链接)、习题库、E-MAIL作业布置与答疑、课程BBS论坛、各种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素材库等。此类网络课程能有效的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来源主要有获赠、购买和自制三种。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原则:

(1)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分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又充分体现其生动性、灵活性。

(2)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体现“协作学习”方式,注重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设计。

(3)课程内容符合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4)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 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问题解决等。

(5)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简单、明确,易于浏览。

(6)充分体现网络课程教学多媒体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的特点。

5.讲授型网络课程库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是指以一门课的课程讲授为对象,将教师上课的视音频信号、教师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或软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讲解备注等多路信号合成一种高级流媒体,形成独立单元的网络课件,并分章分节进行制作,最后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教学课程。完成的网络课程存放于TOD点播服务器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随机点播,来进行教学或是学习活动。此类网络课程最大特点是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再造教学情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的建设主要以自己摄制为主,且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资源共享。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选择使用面广,可充分发挥课程效益的课程,如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

(2)综合运用视频技术、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3)教师讲解视频画面清晰、稳定、色彩逼真;语音清晰、准确。

(4)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影像丰富,信息适量,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5)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相辅相成,声画同步,教学效果好。

6.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

教学网站以“站点”形式连接到校园网中,教学内容以web页面为基本元素出现在网点中。在构建教学网站时,要充分利用了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本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资源之中。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设计比较灵活,可有选择地开设预习室、网上课堂、案例欣赏、在线练习、网上资源、教学BBS、自我测评等栏目。学生课外可在网上复习所学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在线测试或者参加该课程的问题讨论,通过留言板或E-mail对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不仅含有具较高学术价值的专题性内容,还可包括教师个人成果的汇集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样,通过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学生不仅能进行多层次的学习,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了解。

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过程。教师个人教学网站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也可以体现出比较浓厚的个性化,但必须要能够为教学服务,并且考虑到师生互动的需要。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将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一种趋势。

7.学校精品课程库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网络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的评审指标。学校在教育技术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本校一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自身精品课程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均参照国家有关文件,结合自身课程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制定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并开展大规模的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以上多个资源库的建立,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将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营造一个相当优良的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必须对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技术层面的高效管理

采用各系统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具有系统轻便、易于维护、管理负荷分散、减轻工作量、风险分散等特点,且单个子系统故障并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多媒体素材库系统采用了以中文分词技术为基础的词索引技术,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采用数据库网关的技术,实现了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检索。

多媒体课件库系统是一个完全的B/S系统。系统采用了RealNetworks, MediaServer等免费的视频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思想,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课件资料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实现在校园网上实时顺畅地播放教师的各种教学课件。

教育视频资源库主要采用3CX的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支持国际工业标准的视频格式及多种事实性标准的视频格式;管理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可提供文本、语言及静态图像服务。对视频资料具有强大的查询搜索功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信息终端,服务器端支持多种视频文件格式(MPEG―1、MPEG-2、MPEG-4、DAT、AVl、DVI等等)。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以教育部推荐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平台,实现对多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管理。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可以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TOD网络课程点播系统为管理平台。

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以独立网站的方式统一存于专用的服务器中,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管理维护。

学校精品课程库以网站管理的方式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完毕后,独立存于服务器上,统一由技术人员管理维护。

2.人力资源科学分配,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有必要成立资源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任组长,下设多个工作小组,有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课件库建设小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

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又分电视节目录制人员、录像资料压缩人员、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视频资料上传人员、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等。

电视节目录制人员的工作职责为不定期广泛收集学校教师对电视节目录制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信息制订录制计划,在电视报的帮助下,准点录制电视节目。负责随时接收教师临时提出的录制需求,及时满足 教师的教学需要。并负责粗略写出节目的简要内容描述。并将录像带归类存放入库,供录像资料压缩人员查阅,压缩。

录像资料压缩人员负责从录像带库中选出急需压缩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压缩,并截去广告等非教学内容部分,采集压缩成MPC格式的光盘。交给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进行信息描述。

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负责在录制人员粗略信息内容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信息描述,包括节目名称、关键字、所属学科/专业、作者、上传时间、节目简介等等。这些信息描述将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可极大提高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

视频资料上传人员负责将数字化的视频节目上传到校园视频点播库中,并及时将入库的最新资源目录对全院师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负责对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学术讲座进行记录,并将录像带交给录像资料压缩人员,继续后面的工作。如各类重大新闻、各类学术报告、讲座、培训等。另外还负责进行学校电视教学片的制作。

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主要负责多媒体素材库中的素材建设。有多名人员专门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信息描述,并入库。素材的来源主要有购买、下载、自制等方式。购买大量的素材光盘,特别是各类图片库、材质库、模型库、动画库、音频库等。上传时为每一条素材加入较为详细的信息描述。或从Intemet网上下载各类素材,进行信息描述后入库。有些素材通过自己拍摄、扫描获取,加上信息描述后入库。

多媒体课件库建设小组负责课件的购买,上传与系统维护。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负责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购买、上传、维护。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负责学校优秀课程的选取、录制、上传与系统管理。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负责所有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负责学校优秀课程的技术开发、课程入库、管理与维护等。

篇13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数字化 Web技术 ASP 数据库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40-03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部分,对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开发教师资源信息数字化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存储设备,同时为学校提供了获取教师资源的平台和与教师互动的场所。在此之前,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师的信息资源,大量的教师信息是通过纸质存档的,统计和汇总特别困难,不但费时而且查询统计结果出错率大。例如:当学校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用途需要收集教师的某方面的信息。一个方面收到通知时,资料不在教师的身边,另一方面虽然曾经收集过,但找不到保存的地方。这些工作都是量大、繁杂、枯燥的数据处理工作,稍不留心,很容易出错,而且出错之后核查起来非常麻烦,有时几乎需要对所有数据重新进行查询统计,浪费精力和时间,效率十分低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化为数字化系统的管理是必然趋势。该项目的开发有利于帮助教师收集整理个人信息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 系统分析

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Web应用系统。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主要是完成数字化的教师信息管理,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共信息、个人工作室、公文档案、组织人事、论坛、和系统管理等,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2 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公共信息模块提供了一个信息和共享平台,满足了个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集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需求。

个人工作室模块包括个人工作计划、个人基本资料、个人教学科研档案和个人通讯录,主要功能是个人通过本模块添加、编辑和查询自己的信息资料。

公文档案模块包括新建公文、公文查阅、公文下载,该模块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下载功能,是整个系统信息资源浏览和共享的平台。

组织人事模块对组织机构与人员进行设置,主要解决了人事档案的计算机存储及检索问题。

论坛模块提供给教师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教师可在此讨论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促进问题解决,加强人员沟通。

系统管理模块通过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现对整个部门教师信息资源的修改操作,进一步控制各类用户对教师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和控制权限。

系统管理模块由系统管理员登录来完成,系统管理员登陆后添加教师信息并设置公用密码和级别。教师通过系统管理员给定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修改、创建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把需要公布的信息放到公共信息模块。

2 系统设计

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由客户端、WWW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B/S模式是一种平面型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软硬件的无关性,浏览器、WWW服务器、HTML、数据库资源都可以做到和软硬件无关。应用逻辑和业务处理规则放置在服务器的一侧,这样的结构下,客户机可以做得尽可能的简单,其功能可以只是一个多媒体浏览器。在具体实现时,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和管理网站数据库;运用动态网页技术(ASP)开发系统,使用HTML、VBScrip等编写应用程序,使用Dreamwaver8.0平台进行系统开发。

2.1 Web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本系统的Web开发技术采用ASP技术实现,ASP的全称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ASP是微软开发的一套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SP可以很好的创建动态网页并且它还能起到了一种作为编程语言的作用。程序员可以利用ASP编写动态产生HTML的程序代码。用户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允许执行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例如,如果有一个客户正在留言web站点并且点击进行浏览一个ASP动态页面的话,那么,Web服务器就可以根据用户发送的请求进行处理相应的ASP代码进而生成与之相对应的HTML代码,然后将这个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刚才发送请求的用户的浏览器并且显示出用户要查看的页面内容。

本系统选择了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作为网页开发环境,利用ASP作为核心开发技术,网页设计采用HTML超文本标记,脚本语言选用了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结合使用,不用任何网络来回传输就达到了回应使用者的事件,更好的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2.2 数据库开发技术

该系统的数据存储使用了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高性能的基于B/S结构的关系模型数据库库管理平台,按照关系模式组织和存储数据,完全可以满足最大规模的WEB站点的性能需求。概括起来,SQL功能可以分成三部分: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 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如创建、修改、删除等命令;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赋予或取消用户的权限。

本系统采用技术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和访问,通过SQL Framework框架提供的对象完成数据库的链接,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记录等操作,其中主要包括五个对象,分别是Connection对象用来完成数据库的链接,Command对象实现对数据库执行SQL命令,DataReader对象实现从数据库返回只读数据,DataAdapter对象实现从数据库返回数据并送到DataSet对象中,还要负责保证DataSet对象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一致。DataSet对象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内存数据库,可以实现从DataAdapter对象获取得数据进行各种操作,从而实现离线方式操作数据库,只有在需要取得数据或修改数据的时候才对数据源进行联机,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提高应用程序的效率。SQL Framework的框架,如(图3)所示。

针对高校教师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数据管理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了用户信息表、资源数据表、论坛数据表、文件数据表等多个数据库表。

3 关键技术的实现

3.1 用户实现登录的设计技术

由于系统设置了3个不同的权限,所以登入时首先应该对权限进行判断,然后对所属权限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验证成功才进入相应的页面。

在登录界面,通过以下代码来选择角色:

权限级别

教工号

密码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若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时,会返回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正确则通过验证,进入操作界面。验证代码如下:

首先判断登录的用户权限级别,如果当前的选择为1,标识登录用户是超级管理员,可以实现教师的管理和教师信息资源类别的管理;如果当前的选择为2,标识登录用户是教师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教师自己信息的管理和资源的管理,如果当前的选择为3,标识登录用户是普通教师,可以实现对公用信息的浏览和共享资源的下载。

超级管理员登陆的关键代码如下:

if request.Form("select")=1 then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执行数据库语句,查询管理员

sqlstr="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权限='"&request.Form("id")&"'"

rs.open sqlstr,conn,1,3

'如果用户名密码为空

if username="" or userpwd="" then

'输出“用户名密码为空”

response.Write"用户名或密码为空

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链接和打开的主要代码如下:

dim db

db="admin/data/data.mdb"

'数据库文件

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Server.MapPath(db)

'数据库链接字符串

On Error Resume Next

'当程序产生错误,跳到指定语句执行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mandtimeout=20

'设置链接数据库超时时间

conn.open ConnStr

'打开链接数据库

If Err Then

'链接数据库错误操作

err.Clear

Set Conn = Nothing

篇14

【关键词】移动技术 高校数字化校园 移动教学 实践平台 设计

近年来,人们所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无线带宽增加而成本降低的条件下,在高校中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条件已成熟。高校通过各种移动数字应用作为基础,把高校师生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情况有效地统筹起来,在移动设备的应用中达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育的目的,从而推进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进入智慧化、人文化以及多元化信息服务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1 分析高校开发与设计移动教学平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1 必要性分析

本文依托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专项项目:《数字化校园随行移动网络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15D004)进行分析。目前,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和可穿戴的设备结合在未来发展中是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个人的穿戴设备基础,结合无线网络的纽带,有效地连接校园中数字化的设备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校园中的设备、图书资源、讲义资源以及课件资源再到教、学、服务、管理以及办公数字化的目标。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效率。此外,对拓展校园间空维度以及提升校园传统系统管理的功能都带来积极作用。当前,可穿戴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资料收集以及整理方面,对于校园环境下的应用未出现相关的研究。因此,本项目结合了校园环境中的数字化技术,把可穿戴的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职工和学生生活以及工作情况。例如学校中检查教师到岗情况,传统的做法主要是依靠人工抽查以及实地巡检,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对每个教室都安装打卡系统,由于学校人数较多,可能会被学生的频繁操作而发生损坏,而通过手机App或者是穿戴式的移动设备,可以使得教师轻松扫描二维码则能够来到签到的指定网页,完成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管理。此外,这些设备还能够有效地进行位置定位坐标,提升了检查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纪律。

1.2 可行性分析

在本项目中主要运用了校园网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搭建实验相结合,通过目前工作单位中的网络中心已有资源,如路由服务器的设备等,可以有效地与校园网进行接入,同时还可以在区域中设置无线网,从而实现架设、发送以及接受信息等良好的服务。在初期,只是把基础的穿戴设备借助于手机的方式进行实验,通过手接入无线网络,然后进入实验环境进行测试实验;而在中期,则可以直接地去掉手机这一中间设备,而是直接通过穿戴设备进入校园网,而且进行多种近场通讯测试;在后期,主要是搭建一个实验网络,通过人为干扰,如信号受干扰的模拟以及盲区情况下,实施多传输与多方案结合,从而更好地保证信息能够实现传达而不受影响。

2 分析本项目的创新点和达到的目标

2.1 创新点分析

本研究项目通过对高校的授课考核、签到情况以及行政办公情况作为切入点,根据绩效改革过程中所明确提出:高校需要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相关要求,在原来的设备上进行创新。因为原有的打卡设备架设不便,而人工签的方式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本项目采用NFC的传输手段以及802.11a、802.11b、Blueooth4.0的技术,结合一些便携式的设备,如手表(手环)以及手机等设备,把传统的无线设备以及近场的设备技术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方案互为补充的目的。而在信息覆盖的盲区中,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校园网原来的辐射面,提升了师生体验以及网络应用的范围,进而对原有网络的管理方式也带来一定的改变,在新用条件下可以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

2.2 阐述本研究所达到的目标

在本项目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能够对高校中的信息能够即时传达至对应的用户设备中,需要保证用户提前知晓与授权情况之下,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目前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可以把个人的有效信息上传至学校管理系统中。这一项目研究中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对学生、教职工进行信息多途径的通知,例如活动集会中的签到、学生出勤情况以及教师上课情况,此外在可穿戴的设备中还可以有效地反馈用户的身体状况,对用户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必要的情况可以即时发出告警。除此之外,这个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校园网中有线网络所出现的不便性,如信号出现盲区、信号受干扰以及电源无法提供等情况下,则可以发挥这些可穿戴的设备增益、补充以及拓展信息地传达和数据的收集、提交等技术,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在管理方面的效率,例如教职工开会、授课迟到以及早退行为的约束,从而促进高校各项管理能够做到严正纪律,保证提升学生对学校管理以及教师授课的满意度。

3 结束语

在建设移动数字的校园过程中,体现出变革传统教学与管理的模式,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得师生能够在移动设备中更好地学习与体验,这不仅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而且也是我国高校在教育方式以及理念方面所进行的变革。通过搭建这一移动教学平台,符合了国家对教育工作所做出的统一部署,同时也适应了当前师生的科研与学习要求。在积极开发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手段中进行有益尝试,使得广大师生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子彪,蒲小梅.移动互联时代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开展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117-121.

[2]戴云武,郑楠.移动互联环境下云计算的高校混合学习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3):81-85.

[3]何磊.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效果及发展趋势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5):117-119.

[4]赵英,程良.基于OSGi和RESTful技术的移动校园数据中间件的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z2):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