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5: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级会计经济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贸和保险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回收率89.75%。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初级会计学教学工作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54学时,3学分;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为辅。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学》之前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该课程的感知程度,86%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课程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初级会计学》教材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11%,说明目前的会计学教材还存在较大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太专业,学习方式太枯燥;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被动式学习,为了考试、为了文凭而学习等。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78%的学生希望教师多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9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会计学专业大同小异,都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专业人才。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因专业而异。
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指引下,教学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经济类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特色,对会计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讲授内容一样。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报表的编制等,重点是怎样进行会计核算。这些内容对刚刚进入大学而且对企业的相关运行还一无所知的大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接受不了、入门难,进而挫伤他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兴趣。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较少,学完《初级会计学》课程后没有后续的相关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对会计学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虽然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中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经济类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会计学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80%的教师同时还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三、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和会计信息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但是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以及编制相关会计报表。这就要求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定位在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经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材的选用。目前我国国内的《初级会计学》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会计学专业的,重点介绍如何做会计,在教学的难度上偏难,不太适宜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应该选用与经济类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的最新版的教材。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并且每年都要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
2、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专业特色来设计相关章节,而对于如何做账的部分如会计凭证、账簿等学生了解即可。
3、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进行“立体式教育”。
(三)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在《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同时还可以使抽象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具体,克服学生对学习会计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应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法,如在会计凭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实物,说明填制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发给同学具体的凭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自己练习填写;在会计报表的课堂教学中,展示主要会计报表实物,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讲解其构成、格式、编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继续以案例指导学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产生过程,以更好地达到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
(四)优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初级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提高会计实务能力。首先,创造条件把会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派送到知名的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学习,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学院可以聘请适当数量的知名注册会计师定期给学生作报告,并与会计教师进行座谈,增加会计教师的感性知识,使双方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海涛.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财会月刊(理论),2007(1).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育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15).
3、王琳,房建昱.中外《会计学原理》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石油教育,2001(4).
关键词: 应用导向型经管类专业 非会计学专业 《基础会计学》 教学策略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当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追捧,基本上所有的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学》课程。《基础会计学》的内容和结构是紧密围绕会计学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行设计和安排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一、应用导向型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定位
(一)《基础会计学》的课程特点。
1.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专业性、操作性极强。
2.内容新且多,课时少,课堂练习时间少,较难学。
3.与其他课程结合日益紧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受知识面的影响(实践性、理论性、法规性)。如新的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改变了原有准则体系中的历史成本的单一计量属性,明确规定企业可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和重置成本五种计量属性,这使得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证券投资及保险学等课程的紧密程度日益增加。如在证券行业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在银行、保险等行业中现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都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逐步拓宽知识面。
(二)《基础会计学》在经管类专业中的课程定位。
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以培养有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地方市场需求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风向标。因此,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基础会计学》是在充分考虑“三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形成一个“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完整的“会计观”,让学生从社会经济、企业运行等大环境出发,认识到会计的价值及为实现这种价值应当采取的变化和会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
二、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已经广泛开设,但是目前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都采用了和会计专业一样的做法。即使有所不同,也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内容,而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一般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利用所学知识理解额外价值信息。玉林师范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三个专业)学生并开设《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认为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适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且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1.教材要反映教学目的。目前专用于经管类的会计教材数量非常有限,如徐经长老师的《会计学》(非专业用)等,但是大多数教材定位不准确,有些是会计知识点面面俱到,按照一项基本准则和会计要素项目的顺序进行介绍,甚至还包括有一些非常规投资业务,这些内容多且难度大,扰乱了日常核心业务的次序,占据了较多的内容空间,导致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如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都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何况是非专业学生。所以,教材内容需做相应的难度调整和必要的内容删减。而有些教材又偏重于实务,与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类似,但还是不能满足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课时有限与内容多几乎是《基础会计学》课程面临的最难协调的矛盾。以笔者工作的院校为例,《基础会计学》的总课时为51学时,这样的学时安排对于内容相对庞杂的会计课程来说,显得很局促。如果安排习题或更细致的讲解,时间上就更显不足;如果不安排,学生学习复习的压力就很大,掌握程度不高。相比而言,财经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分为会计基础、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等几个分支,仅会计基础就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和掌握,中级会计学一般分为两个学期学习,每个学期的课程一般为68课时,学习内容也相对增加。但是《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涵盖会计基础和中级会计学的部分内容,而且需要安排操作的时间,显然这样的学时安排只能通过压缩内容或在教学中将不重要的问题一带而过来弥补,这就导致学生知其然而难以知其所以然。
(二)教材内容跟不上国际会计的发展步伐。
国际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税法、经济法的不断更新,使得与会计相关的各种准则和惯例也不断发生变化。《基础会计学》课程现有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由于跟不上这种变化而变得陈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仅限于教材内容,忽视教学内容的更新。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新的规定不能立即体现在教材中。如新《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但有些教材内容仍存在将新旧准则内容混淆的错误。另一方面,教材的容量有限,只能做提纲式的介绍,无法深入论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变化,如对于固定资产中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税法规定从2009年1月1日开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即某些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不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教材没有更新,即使更新也没有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造成授课过程中学生概念模糊。
(三)教学模式过于简单,课程互动性不强。
由于课时有限和内容过于庞大的限制,《基础会计学》的理论教学多采用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安排讨论几乎很难实现,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搬到多媒体上,互动教学应用十分不足,案例教学同样会受到时间限制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影响。这门操作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从未接触实务的学生而言,理论教学尤显空泛,特别是在讲解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中,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学生难以理解,而教师由于没有到企业做过会计,也拿不到企业的第一手资料来给学生做示范,导致学生难以完全理解。目前一般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往往要求具有工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因缺乏专业技能,往往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使得经管类学生难以进入会计行业就业。
三、应用导向型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策略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实际会计人才业务能力要求的需要,满足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我院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授课学时。
笔者认为,可以将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结构分解为三个板块:理论板块、应用板块和实践板块。理论板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应用板块主要包括会计循环及具体会计科目的核算,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实践板块主要是指上机操作的会计电算化的实务操作内容。而授课学时可以相应地增加实践板块部分,甚至可以配合模拟实习和专业实习,使《基础会计学》的理论和实务课时比例合理、分量适当。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张俊瑞、刘东霖在2005年对1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的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在聘用人才时,有39.4%的企业要求相关人员有一年以上的会计相关工作经验,34.7%的要求有三年以上的会计相关工作经验,所以财务会计课程配合模拟实习、专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这个设想将在《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中逐步完善,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修改。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国内外最新修订、公布的有关法规。
国际经济是瞬息万变的,而会计作为反映经济信息的载体,其政策和相关法规也是层出不穷的。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跟上国际变革的潮流,使其终身从事学习。[2]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时刻注意国内外最新修订、公布的有关法规,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不断学习和交流。
(三)改变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会计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企业资金流运动核算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详略可适当调整。因专业施教,可使学生各有所长,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注重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我们还将逐步建立《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自学自测系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笔者有以下想法:
1.教师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即使教材未能及时更新,专任教师也应当多获取与会计相关的信息,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会计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应该鼓励甚至要求其到企业和相关部门任职,增强实际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积累更多的教学案例,以便以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这期间学校一定要处理好资助的相关问题。
3.学校应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或者聘请地方知名企业中的会计实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实践内容的讲授,这在我们学院已逐步实现。
4.学校应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选派和支持教师进修和参加培训,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交流会等,如近几年全国掀起的“十百千”人才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五)结合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授课。
会计方面的专业资格证书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职业资格考试,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考试,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考试是本科生在校就可以实现完成的,另一条线是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若能将课堂授课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考试对接,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为今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及中级会计考试和高级会计考试奠定基础,从而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使学生今后能学以致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2]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2008,06.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便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体验,逐步引发和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基础会计情境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微课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微课是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是一种在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所继承和发展的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利于情境设计的把握
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涉及的范围更小,内容讲解的更加细致、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会更容易建立一个准确和便于学生理解的情境。
(二)微课的“情境化”营造了一个更真实、更具吸引力的情境
微课整合了各项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让每个微课系统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让学生在“微教学资源环境”中获得更直观、形象、有趣的体验,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
(三)微课以自主学习为主,实现个别化教学,更利于问题的反馈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情境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应,而老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捕捉到每个同学的差异和变化,当然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差异化教学。如果仅仅是一个主流化的空间,角色的扮演和分配在某些情况下会固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部分学生的被边缘化,这是传统情境教学的弊端,同时也违背了情境教学思想的初衷。
微课教学恰恰能有效地化解这种现实或潜在的边缘化危机。在均等地接受微课资源的同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将自己塑造成认知世界中与微课主体相符的某个角色,这个角色课程教学本身就会是要求去边缘化的,因为在特定的微课学习环境下个体将会更倾向于角色融入,并喜悦于由此带来的对求知欲的满足感。同时,微课开辟了面向每个学生的师生问答通道,学习者遇到疑惑可以很方便地向老师请教,更利于问题的反馈,教学的效果也将进一步增强。
三、微课在基础会计情境教学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上,让学生根据微课对即将要接触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与教师进行探讨。
笔者在讲授《试算平衡》这一节内容时,就将平衡关系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对于微课的设计,首先从生活中的“私房钱”话题引入,直接给学生展示一张试算平衡图,从“试算平衡”的产生到具体方法的操作,从对账簿记录的查漏补缺到生活中的运用,从一把摇摇椅的平衡引到简单的加减运算,再到账户借贷方相等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集中反映了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问题,笔者就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答。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变课堂结构,学生将问号带入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讲解、交流,问好就变成了句号,学生学习更主动了,教师也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的恰当,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微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或有趣或真实的环境,融合试听与画面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笔者在讲《错账更正》这一节内容时,就事先找几位同学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教师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A同学和B同学扮演两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在画面中,财务经理就会计人员登记账簿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跟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出现了这些错账后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学生在看了这段微视频后,首先觉得很有意思,在班级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知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三)课堂新授
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实训中,有些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讲+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对实训教学的进度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微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局面,因为它是小而精的代名词,教师可以将每一个重、难点分解为若干个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小视频,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还可以暂停、循环播放,实现了差异化教学,在学习效果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当前形势 信息化技术 中职 《基础会计》 优化策略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脑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皆是以教师为主体,往往在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成为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不已。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则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低效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利曾说过:"学习中最好的良性刺激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客观角度而言,积极性是学习中最大的内驱力,有了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借助相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往往能令抽象乏味的《基础会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内容充满感染力,并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广大财会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进而让学生体验置身于某企业会计情境的感受,从实践角度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论"时,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会计"这一概念不加修饰地进行讲述,对于刚从初中毕业且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是很不恰当的,他们一定会认为这种类似于"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过于乏味,会计知识过于抽象、复杂,从而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设置一间虚拟化的网络财务室,并在财务室的办公桌上放置一些用于处理会计事务的票据、单据、报表、凭证、账簿等基本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屏幕直观地展现,让学生从动态的实物展示中对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再按照"会计事项"、"单据"、"记账凭单"、"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顺序深化学生对会计概念的认识,从学生耳闻目见的生活常识开始,将他们感性的会计经验提升到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场景中学习知识,能令其充分感受到《基础会计》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其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的合成性,便捷性打造特色化的《基础会计》教学
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媒介极为单调,只有教材与黑板。譬如在开展会计实务训练时,事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小黑板就得事先准备,而且还得准备好几块(板书的内容过多,一块黑板根本无法容纳必要的教学内容)。加之准备好的小黑板最多只能用两到三次,多次以后因为字迹模糊又要再次书写,浪费时间、精力。因此在传统的会计实务训练教学中,填写"会计凭证"的训练就不能过多,否则小黑板根本无法容纳。但如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大量的会计实务训练内容,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容纳空间不够而舍弃相关教学内容,操作过程也十分便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切换到其它训练场景,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在多媒体这个自由灵活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根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的需要,结合《基础会计》学科的特点,本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制作具有合成性、便捷性的课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灵活切换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最大效能。例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制、审核三个方面,教学的重点就是将每种原始凭证的基本格式以及各种凭证的填写讲授清楚,利用教材加黑板的讲授方式往往给学生抽象、乏味之感。对于这一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便捷地演示与讲解,在两课时以内就能完成全部教学过程,且学生面对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屏幕会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将会大为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构筑高效课堂
从客观角度而言,《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过于复杂,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则能将图表、文字、动态的画面、声音融为一体,让难以理解的会计知识变得声形兼备。通过多媒体屏幕能看到相关的文本材料,倾听到富有感染的讲解,观察到动态化的演示,从而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感官效应,帮助其从更深的角度理解相关知识。对于基础会计这一课程而言,会计方面的原始凭证种类繁多,记账凭单的内容也尤为丰富、账页的格式多种多样、账簿账单填制的过程也尤为繁琐,对于这些过程是不可能在黑板上完全演示出来,凭借语言去进行讲解又极为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倘若运用多媒体对上述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屏幕将账单、账页的具体格式展现出来,并结合这些格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则会对多媒体屏幕中显示的"实物"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基础会计教学;应用策略
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所需,也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生实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出以形象为主体、具有感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基础会计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价值
情境教学法被各位教师探究与应用,也得到了师生的共同认可。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热情时刻在变化,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创设情境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应选择适合的情境教学,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氛围,就能够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中。而且大多数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热情。
2.提供了课堂的有效性
有益的情境就是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保持情绪激昂及精神振奋之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会计教师只要做到这点,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需要会计教师从实际出发而创设相应情境,带动学生体验情感,深入理解会计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3.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课堂上,师生处于一种教和被教的态度,这样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实施情境教学,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温暖,让学生信任,这样学生就能够无拘无束、信心满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想法,才能够和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础会计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错账更正的方法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基础会计中的错账更正方法作为例子,探究如何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
1.营造模拟招聘会
在现代化社会要求下,各级会计教师都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用情境教学,首先就要模拟招聘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学开始就要引入新课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会计工作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不可能将所有凭证记录以及账簿记录全部正确,假如发生了错误,不可能像学生日常做作业那样,出现有错误就使用橡皮擦擦掉或使用修改液修改,这些行为肯定不能够使用到会计工作中,那么在工作中会计人员要怎样才能够更正错账呢?这时,教师可提出对招聘对象的要求:可以指出问题错误,同时还要能够使用正确方法更正,此次招聘4名会计人员。
2.对招聘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将上面提出的问题设置为招聘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从中查找发生错账的原因,从会计业务技术层面上思考原因和错误的类型,并且采用多媒体将错账更正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
3.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参与
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以及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已经掌握了错账更正方法。接下来教师就要带领学生重新返回到招聘会,让学生置身在招聘情境中,对本次教学知识点进行体会。教师指定学生扮演招聘考官,让应聘者在考官对面坐好。多媒体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是考官手中考题,考官对应聘人员进行一对一提问,而应聘人员针对相关考题作答。最终考官分析总结,合格人员应该颁发聘用证书(这个模拟招聘规划在15分钟左右,聘任书为教学工具,教学前教师就应该准备妥当)。
4.复习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
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招聘会结束时,教师应该趁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及时安排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这个环节应该结合教材的课后练习以及有关的教辅资料来完成。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在招聘现场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还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讲授法)相结合,才能够实现会计教学的目标,才能够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秋芬.情境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