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茶艺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过参与培训以及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感觉脑子里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我觉得要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教师一方面重点辅导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要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差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在近段时间的摸索下,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差异,这一点至关重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成绩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组,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其次,学生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针对性。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上下”。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拓展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是差异施教和差异练习。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位置前进,后进生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另外,作业也要分层次。如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向上、中、下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基础题全体必做,中组做提高题,上组三类全做。教师基础性作业全批,提高题两组互批,拓展题由教师批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差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在最后考察上,不同的学生也体现差异。由教师自己依照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类,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下组”选做;“上组”和“中组”必做;拓展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上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拓展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林如意,生于浙江温州,从小认识茶,采摘茶。守着茶田,她却没有更深地认识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直至工作之后,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跟她的太极拳老师正式学习茶道。那时候的如意,学习瑜伽,还练习舞蹈,兴趣广泛却只懂皮毛,当茶走入她的生活中,一切都改变了。“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茶能包含所有的东西,学习茶道之后整个人就沉淀了。而我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差,也不爱说话,静静地坐在那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是一种享受。”看着如意柔美的动作,细声慢语地道来,心境也随之平静下来。而如意也希望每一位饮茶的人都能喝出茶之真道,在生活中懂得放慢脚步,感受心灵纯净的另一种境界。
Q=《北京青年》周刊
A=林如意
Q:我们说茶道,何以为茶,何以为道?
A:《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荼”就是茶,茶可以解百毒。什么叫“道”呢,到底了就是“道”,人求道求的是最原始的一种自然状态,其实是回归自然的本源。茶道就是净化身心,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自我,让人更融入自然,回归自然。
Q:一般人喝茶首先就是解渴,渴了我喝它就可以了,怎么能够升华到一种道,甚至一种道理?
中国的茶文化有千年的历史,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西学东渐之后,中国人对茶道的认知,对茶文化的认知,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退步很多,并且不拿传统文化当做宝,更别提去接触,一般人把茶当做一种饮料,解渴,那是他对茶文化没有认知,当你对茶有了新的认知,你接受它,体会茶的内涵。其实,生活中人通过做烦琐的事情,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烦恼,而茶道,可以使人忘记这些心外的琐事,变得心平气和。
Q:自从你接触茶道开始到现在,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改变?
A:从身体方面来讲,有很大的改善,我体寒,通常手脚冰冷,吃凉的食物就会特别敏感,经常肚子痛。通过高强度喝融通养生茶这些状况都没有了,包括脸上的雀斑、痘痘都有减少,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表现。坐办公室的人,不经常运动,身体偏阴寒,我们建议喝点红茶之类的暖性茶。在精神方面更能认知自己,调节自己,心态也平和了很多。
关键词:护理专业;健美操;兴趣;大学生
通常认为,健美操以其健康、力量、美丽的主流特点一直被同学们所喜爱,欢迎,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公共体育教学恰恰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具体怎样开展,针对什么样的学生开展,开展比例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管理人员迫切了解的问题。本文就此对护理专业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2011级大一学生,年龄在1719岁之间。
1.2 调查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文献,有关健美操的论文和专著。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统一的问卷表,按统一要求让学生认真填写调查表。共发放404份,回收40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99%,符合调查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本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利用Excell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对健美操的了解情况
由表1可知在450名学生的调查中,听、看过健美操的学生各占97%以上;喜欢此项运动的占77%以上;认为健美操运动应在大学阶段开展的学生占92.5%。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听过、看过,内心喜欢并渴望了解健美操,但只有少数学生曾经练习过健美操。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介传播的很快。
表1 学生对健美操的一般认识(N=40)
内 容 回答情况
是 百分率 否 百分率
听看过健美操 390 97.5% 10 2.5%
曾经练习过健美操 160 40% 240 60%
喜欢此项运动 310 77.5% 90 22.5%
渴望了解参加此项活动 230 57.5% 170 42.5%
认为健美操应在大学开展 370 92.5% 30 7.5%
尤其是健美操练习可改变不良的身体形态,形成优美的体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各种健身器材的纷纷上市。信息宣传与健美操的健身健美价值逐渐为了解。这可以为健美操的进一步普及提供条件。
表2 大学生对健美操常识了解情况(N=40)
内容 回 答
是 百分率 否 百分率 不知道 百分率
认为健美操运动是女子运动吗? 90 22.5% 310 77.5% 0 0
认为健美操与健美一样的吗? 70 17.5% 330 82.5% 0 0
跳健美操是为了减肥吗? 100 25% 200 50% 100 25%
竞技和健身健美操有区别 50 12.5% 90 24.5% 260 65%
知道健美操运动具体项目 10 2.5% 160 40% 230 57.5%
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对健美操的理解也存在着偏差,对大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常识做了五项指标进行调查分析(见表2),表明:对健美操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入,有很多错误认识。
2.2 大学生性别差异对健美操产生的兴趣不同
在调查对象可以看出对健美操产生的兴趣有所不同(见表3),不喜欢此项运动的女生仅占5%,而男生占60%。结果表明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性别的特征有了明显变化。女生对竞技性、对抗性体育项目相对兴趣不高,反而关注技术类、难度类、艺术类的项目,男生则相反。女孩如果有相同的表现,则给以获得同等效果,甚至会相反,所以她们在此方面就会感到淡然。
表3 对健美操产生的兴趣性别差异
内容 人数比例 百分率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不喜欢此项运动的学生 21(395) 3(5) 5% 60%
渴望了解参加此项运动的学生 334(395) 1(5) 84.6% 25%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条件下得出如下结论:
3.1 大多数学生听过、看过,内心喜欢并渴望了解健美操,但只有少数学生曾经练习过健美操。
3.2 绝大多数学生对健美操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入,对健美操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有很多错误认识。
3.3 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建议有关部门能组织培训更多的健美操教学的师资力量,改善场地器材,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多开展一些健美操比赛,以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和普及,使其教育价值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龙江苏.浅淡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J].内蒙古电视大学学刊,1997(6):1820.
[2] 姜达维.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2):3538.
[3] 丁雪琴,,张小燕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8(5):8993.
[4] 农建华.大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师范学院报.1998(4):2830.
[5] 单亚萍.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3538.
据调查,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在产品、宣传、营销、人员等方面仍受到制约,并存在着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面性。根据二八定律法则,大部分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就是对20%的客户营销。的确,从客户贡献度来确定战略重点和分配银行资源,这无疑是银行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的明智选择。但银行要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发展,就不能对低端客户“一放了之”、“一弃了之”。谁又能保证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户不会是明天那20%的客户。应该尽量的多了解客户的个人信息,对于一些有潜力可挖的客户要尽力向他们推介新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经营服务理念,以期抢得营销的先机。
2、理财产品过于单一。尽管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创新不断,但与市民的理财意愿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理财产品过于单一,同质性较大,缺乏一揽子的理财产品。且老百姓已不再满足于一家金融企业提供的单一品牌的服务与产品,需要的是市场上最合适自己的各种类型、各种品牌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组合。
3、新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到位。在新的理财产品推出同时,经常会忽略对内部人员的宣传,造成只有具体负责销售的相关部门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情况,其他部门则知之甚少。且宣传的方式还停留在横幅、告示牌、印刷材料等传统介质上。另外,基层一线人员普遍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在销售新理财产品时又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在宣传营销时只能简单根据宣传材料照本宣科,根本谈不上销售理财产品所需要的专业要求。
4、客户经理缺乏综合素质。银行的大多数客户经理只具有银行会计、储蓄或信贷等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在专业技能和营销技巧上很难适应客户经理内在质的要求。随着客户的日趋成熟,由被动接受银行转变为择优选择银行,他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没有一定的公关营销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客户、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需要。
二、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业行处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1、加快客户细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根据我国实际,通过对客户的资产规模、年龄阶段、所在区域三个方面进行细分后,银行可把中高收入、中青年、住所区域较好的等有潜力的客户确定为目标客户群体,对其可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形式,而其他客户一般以柜台及自助设备服务为主。
2、提供最佳的理财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在实现个人金融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设计综合理财方案,即在现有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基金、分红类型的保险及购买国债等投资的最佳组合咨询,以期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收益。
1 概念上的收入的差异
从会计准则角度来看,收入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引自《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
但是与此不同的是,对于收入还有一个这样的定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其他收入”。(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收入为企业日常活动所得收益,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税法上对于收入并没有做强调,同时税法上也没有严格区分收入以及利得,这也就是说,收入这一概念实际上在税法上是包含着会计上的收入以及利得这两个方面的。这也主要是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会计与税法的完善程度纳入考虑的结果。
2 收入确认原则差异
以会计作为基准来看待收入的话,收入则是为了将企业的财务情况及其经营所得的成果等等更加真实并且全面和准确地进行反映,重于实质的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是确认收入的主要原则。但是,倘若我们以税法作为参照角度且由税法的本质属性作为决定性的因素的话,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实现收入社会价值,这也就是说企业的具体的实际经营活动到底有没有形成社会价值。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是税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在税法当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无疑是收入的确认原则。
虽然说,不论是会计抑或是税法都以权责发生制为收入确认原则,但是二者又有着具体的不同。比如,税法明确要求了企业在进行进项税金抵扣时(增值税税务处理中),一定要认证专用发票,只有认证通过后才可以抵扣,不是在发生的时候就抵扣的。与此同时,虽然会计以及税法都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以了应用,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会计准则不是着重于外在法律形式而是着重于发生经济业务实质内容的强调。诸如,用法律的形式来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承租方不享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是若以实质的内容来讲,企业完完全全控制了这一资产并且享有全部使用权。在会计上,实施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的判断主要是依照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来进行的,但是,税法已完全以法律来作为实质的衡量依据,税务人员是不可以对业务的实质进行自行认定的。
3 收入确认条件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
一是企业完全不需要承担关于商品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由购货方负责。
二是企业已经完全不对已经出售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了。
三是收入的金额可以实现有效的计量。
四是企业可能已经获取了相关的经济利益。
五是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是可以被计量的。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相关条例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一是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企业把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买方;二是企业已经完全不对已经出售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了;三是可以有效的计量收入的金额;四是能够有效的核算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
“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指的是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引自《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
经由上述的规定,是不是有经济交易完成的法律以及是不是取得交换价值是确定税法上应税收入的基本参照条件,主要是注重劳务的提供以及发出商品的强调,与此同时,对价款凭据进行收讫,较为强调交易完成的形式条件,注重形式上的完成。
4 收入确认范围存在的差异
相关规定这样指出,企业于日常的活动当中所形成的并且会增加所有者权益的,无关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即为收入。收入包括了销售商品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以及提供劳务收入等等在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会计准则是明确的将确认准则进行了提出的。
相关的细则还这样规定了,纳税人所提供的应税劳务以及转让无形资产抑或是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全部价款抑或是价外费用是营业税的计税参照。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以下行为可以看作是销售货物:
一是销售代销货物。
二是把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三是把货物交给其他个人或者单位代销。
四是把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五是把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六是把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等。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看作发生应税行为:
一是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
二是单位或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三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规定的其他情形。
另外相关法律还规定,如果企业把资产移送给了他人,比如用于股息分配、职工奖励或福利等,此时由于资产已经不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其所有权属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依照规定当作是销售确定收入。
5 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
税法法律和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时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情况中:
一是企业销售中分期收
款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税法法律一般会按照合同规定的收款期按全部应收回货款进行收入的确认,而会计准则会依照发出货物时的现值确定收入,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是委托代销的情况,两者面对这种情况处理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收到的代销清单进行收入的确认的,不同的是增值税要求不能超过180天的期限。
三是售后回购的确认时间,税法法律和会计准则在售后回购的确认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区别,税法规定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售后回购中,收到的款项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