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范文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终身发展;监察评价体系

引 言

美国高瞻(High/Scope)佩里研究计划表明,接受过佩里学前教育计划的儿童学业完成率高、就业率高、犯罪率低。为学前教育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17.07美元的回报,其中4.17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1] 可见优质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而如何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才能获得最长远的发展,才能最有益于幼儿其自身发展?这是每个家长、教育者、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考量的。当美国的幼儿正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感受人文气息时、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时惊叹生命历程时、在学着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索之时,中国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世俗生活需要的知识技能;当美国的孩子正在被老师鼓励去跟别的孩子交流,称赞他人之时,中国的孩子被过早灌输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理念。这是否在透支着孩子的未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又该何去何从?我们也许能在借鉴美国学前教育理念中求得答案。

一、中国早期教育的现状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全国幼儿园有15.4万所,比上年增加1.22万所。增加1.22万所;在园幼儿2976.67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6万人,此外还有大量收费高昂的早教机构。[2] 然而,在这种大发展背后,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水平不齐,教学与管理质量混乱。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区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可见,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变革的迫切需求。这就意味着,我国各级政府更应对学前教育质量担负起主要的监管责任。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公平。

我国儿童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弊病由来已久。内容构建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依旧以教师的高控制与个人评价为主等背离人文精神的现象,不利于儿童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美术教育,原本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徐复观曾掷地有声地说:“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3] 人文精神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更具生命力。然而,当前的儿童美术以教师所谓权威的单一评定标准为主,本是一种发挥儿童情感体验和天性表达的稚拙文化演变成单一枯燥的技艺训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想像被机械的模仿和抽象的艺术规则所取代,整个美术教育表现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倾向,正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言,孩童所受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就能解释国人创造力干涸,人文精神没落的原因。

竞争和效率性思维过于严重,不遵从孩童成长的自然时间规律。儿童心理学家艾尔金德也指出:“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短期的危险包括对学习的焦虑与恐惧、疲劳、缺乏爱好、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长期的危险包括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习得性无助等。” [4] 如果儿童仅仅抱着外在的奖励机制,缺乏内在动力,必然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到卓越。必然无法将个体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然而追求技能的训练而非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学前教育的通病。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理念恰恰是忽略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催促其“成熟”——过早灌输社会竞争意识和世俗生存技艺知识,实然不利于其终身发展。

教研不足,儿童自由和权利并未得到保障。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过大规模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同时也缺少严谨、科学的本土评估工具与量表。一些地区的幼儿园质量评估可谓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评价结果不具备足够的信度与效度。尽管在当今的中国,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但是社会上对幼教的偏见,家长制的单一权威评定标准,以及功利化和过度强调竞争的社会风气,依旧导致了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存在偏差。

二、美国学前教育发展领域广泛

美国早期教育很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兼顾广度与深度。广度主要表现在各州标准所涵盖的学习领域都很广泛,包括了语言和读写、科学、数学、社会与情感、学习方式、身体发展健康与安全、社会学习和创造性艺术等8大领域;深度主要表现在各州标准的各学习领域涵盖的分领域内容丰富全面,各学习领域都至少涵盖了4-8个分领域。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内容兼顾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与高年级标准的衔接性。

美国最有价值的学前教育理念应该概括为终身发展理念。在学前教育期间力图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其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的认知,并启蒙幼儿的人文艺术素养。增强幼儿交流、读写、记录、探索的能力。这种综合性和广泛性的能力培养领域必然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大多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都秉承着这样五大标准:1、对科学探索的理解。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通过尝试错误进行探索,而不仅仅是不提问题、按照一定要求操作。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并用大胆的思维去解决。建议幼儿适时地回顾和描述探索的过程,可以用相机、文字、画图等方式记录。鼓励孩子去和同伴交流,互相提开放性的问题。2、使用一或多种感官感觉周围世界。例如在促进语言学习的装扮类游戏当中,孩子会操纵道具,从而形成对各种物体、材质的理解;例如在幼儿用眼睛读老师喜怒哀乐的表情时,可以启蒙幼儿的社会认知。3、使用工具收集信息。a、一般早教机构都会设置一个科学区域,并提供可选择的工具(如放大镜、天平、棱镜、望远镜、磁铁等),并且定期更换它们。b、为了让幼儿认识工具的实用性,指令幼儿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工具进行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并评论所得到的结果。

三、美国健全的学前教育监察评价体系

健全的立法规范。如《提前开始法》、《家庭援助法》、《儿童保护法》、《早期学习机会法》、《入学准备法案》。此外,美国也一直实施分权管理学前教育的模式,由联邦政府\州和学区共同承担学前教育管理和督导责任。

美国学前教育体系是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儿童与家庭署发起了“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体系元评估”项目(简称“QRIS元评估”),对美国26个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评级系统进行再评估,以了解QRIS体系的实施效果。这些评价和元评价研究的丰硕成果既修整了美国国内学前教育从政策到实践的变革,也对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评估过程中,美国学者开发了许多著名的质量评估工具,如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哈姆斯和克里福德等设计的幼儿园评价量表(“E-CERS-R”)和皮阿塔等人开发的“幼儿园课堂教学观测工具”。这些评估量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可见,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业机构、大学学者、幼教机构以及家长等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多主体、多维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网络。

四、从美国学前教育理念和手段、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对完善中国学前教育体系的启示

要去关注儿童的需要。儿童在儿童期有其特殊的发展需要,这是儿童生命按其节奏和张力进行绵延和创造的基本保障,尊重儿童就是尊重儿童的生长性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本能需要,把神话、童话交给儿童,允许他们自发的游戏、歌唱、舞蹈、涂鸦。为此除了仅仅向孩童灌输实利性的世俗技能以外,应该以人本主义角度出发,科学地培养孩子的数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育者要使用适宜性教学策略。正如柏格森所言,生命成长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堆积的数的变化,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性质差异化运动过程。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变化充满着多种发展希望和多样的发展可能性,所以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态度看待儿童每一瞬间的成长。美国幼师专业检验标准强调幼师要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区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以支持幼儿和家庭的发展。并要求幼师要用民主性和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儿童,逐步形成以幼儿为主体作用,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格局。教师应以其完备的专业知识,并运用适宜性教学策略,开设特色课程;创建室内外环境的策略;关注儿童的特点、需要和兴趣的方法;整合幼儿的语言、文化与幼儿发展计划的策略;通过社会性互动进行教学的方法;给予游戏性支持的策略和工具;针对课程应用综合性的方法等培养儿童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广泛性探索能力,着重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发展。

强调学前教研水平,借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框架。第一,应该大力开发规范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不仅仅要采用测验、量表等量化工具,也应该积极开发各种深度访谈、近距离观察等质性工具。第二、要注重评价多元化,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对环境、结果、硬件设施的考量超过了总内容的70%,除了关注静态因子以外,应该更多地关注师幼关系、文化多样性、特殊需求等凸显过程性观念的评估维度,使具体指标更细致和深入。评价标准的具体指标要重个性,即应更多地关注儿童与教师的情感、个性、创造和意义建构;重关系,即应更多地关注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幼儿园与社区关系;重过程,即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一日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评估课程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Nores, M., & Barnett, S.. Benefits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across the world: Investing in the very young[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0,29:271-282.

[2]钱雨.世界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篇2

家长管理中心是俄罗斯具有显著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配合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与管理。这种幼教机构主要存在于经济不发达的俄罗斯各山区和城镇 , 一般提供半天或全天服务。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广人稀,一些农村、山区城镇和边远落后地区还没有组建正规的幼儿园,再加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情况十分严峻。

二、家长管理中心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

学前教育服务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农村学前的普及率低,在罗志福等人的研究中,6 个样本县农村19 万 0-6 岁儿童中,0-3 岁儿童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因为没有托儿所之类面向 0-3岁婴儿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在 9.5 万 3-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仅为 1.4万,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数量极大缓解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的学期教育普及率。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

虽说最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也在激增,政府在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力度方面也有所加大,整个国家学前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市和县成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且分布范围日益合理。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要。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学前早教机构几乎不存在。农村的公办幼儿园大多附设在当地的小学中,幼儿园的教师几乎都是小学中能力较弱的,不能给小学生上课的教师来担任,且这样的幼儿园一般班额很大,有时候一个班会有 100 多个孩子,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家长和教师配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而且,现在幼儿家长大多是 80 后或者 90 后,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更能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的指导配合幼儿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 四)我国和一些国家的做法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从城市城镇乡村的道路,基本上是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的。90 年代中期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提出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是农村发展学前班、城市提倡和鼓励发展家庭托儿所。幼儿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办法策略总体上还是比较实事求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机构家庭化和微型化。

三、家长管理中心在农村推行的保障措施

(一)对农村幼儿园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学前教育的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对于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过于强调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并不适宜。一方面学前教育因其独特性,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家长是师资的重要来源,非正规教育也是以就地取材、能者为师为特点。举办家长管理中心首要的是要提高家长的专业水平,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职务,需要教师具备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家长要想在家长管理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组织能力等,只有家长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家长管理中心的工作。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质量;途径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可以将幼儿形容成还没开放的花苞,它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未来人才的数量,国家和家庭都希望这个人群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现如今对于这个既充满希望又具有危险系数的人群而言,幼儿园是他们发展的园圃,而教育工作者作为园丁,如何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这需要教师们详细的规划。

一、学前教育的现状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孩子们今后的知识教育奠定了身体与心灵的基础。虽然自2001年9月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始,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本质上的提高,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而言,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目前来说,我国学前教育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对于表面功夫做得很足,呈现给家长一幅“生机盎然”的假象。其本质上教学质量不高,很多教学都是“走过场”,幼儿没有得到本质上的受教,对于还没有进行基础教育的幼儿来说,将来踏入知识教育时会对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极其的不适应,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制造了不良契机。

二、学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改善途径

(一)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

纵观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历史,据统计调查发现,自2000年以后,人们才慢慢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在2000年之前,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学前教育这块,大多数人都是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很多人因为觉得学前教育可有可无,上幼儿园又浪费钱,所以没有让孩子进行学前教育。2000之后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人们慢慢认识了学前教育,了解到学前教育也是有优势的。发展到如今,虽然重视学前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重视”的底下,还要许多人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质疑与不解,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教师。可想而知,学前教育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学前教育。

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有一定的责任,国家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首先国家重视人民才会重视,针对不重视学前教育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多次开展免费的学前教育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大众认知学前教育。而幼儿园方面,首先要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工作培训,让教师先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都对学前教育持有“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学前教育还要怎样开展下去呢?其次可以对新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所以让家长充分认识学前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二)缺少领导机构和法律保护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部门多数都在重点打造初中和高中教学,虽然这是为了应对中考和高中而产生的形式,但是不得不承认,学前教育在教育部门中的地位就很低。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开展活动甚至可以用“不屑一顾”四个字来形容。教育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个道理很简单,政府部门带头不重视,人民又岂会重视呢?并且,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性文件,但是实施的效果很不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国家需要大力重视扶持学前教育,督促实施已经出台的相关法规性文件。在教育部门中要有意的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对于扰乱学前教育的活动要严惩。

(三)教师待遇问题

教师的义务就是教书育人,也应当享受国家的补贴福利。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待遇要低很多,笔者认为只有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待遇,教师才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这从侧面上也表现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有了提高,在我国1995年出台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同。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导致了政策的普及面还不够,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还是普遍较低。所以提高学前教学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必须得到本质上的解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别的教育体系所不能取代的。笔者就自己所见所闻归纳了几个问题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陆文静.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3,A2:179.

[2]王亚红.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念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篇4

(一)学前课程生活化

21 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提出了以幼儿为中心,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主张。 如杜威在我的教育的信条 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学前课程里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实现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

(二)学前课程的游戏化

游戏化的课程认为游戏能激活幼儿思维的内部运算,是智慧的源泉和发展的基础,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提倡活动教学。 游戏化的课程要求高度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倡导幼儿积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倡导发现学习,反对填鸭式教学。

当前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发展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幼儿教师应保证所使用的教具能符合多元文化的要求,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尽量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图片,丰富课程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等。 教师应该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幼儿,尊重其自身文化,并利用便利条件让其他幼儿了解这些不同的文化,促使他们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愉快交往,获得成长。 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事物,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自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是向苏联学习以直接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集体主义教学模式,第二次是向欧美学习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自由主义教学模式。 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很多知名教育学者,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扶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促进学前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多元化,不再采用以教师说什么,幼儿做什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幼儿为主,倡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主动建构知识。

(一)打破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定势,突破

传统学前教育的模式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帮助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打破原来的想法,提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陈鹤琴曾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弊端是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里的时间太多,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将其游戏化、生活化、多元化,并提出以幼儿为主,我国借鉴国外的改革方案,但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合理利用国外的经验。

(二)把握学前教育发展契机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启示我国加大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深入改革学前教育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002 年,我国颁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2012 年,我国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事业。 国家的举措让人们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一度成为大学的热门专业,家长也逐渐开始重视幼儿教育。 国家的重视,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当前形势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土的学前教育理念是极为必要的。(三)提升幼儿教师地位和专业素养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将幼儿教师定位为看孩子的保姆,认为学前教育是看孩子的工作,这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教育幼儿既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国家的责任。 学前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提高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以及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 当前,国家加强了对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如实行国培计划,对各园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益性;教育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如雨后春笋,解决了我国幼儿上学难的问题,然而,据调查显示,在民办幼儿园多以保育为主,对于学前教育的教育性没有引起重视,另外,由于缺乏国家的扶持,民办园多以营利为办园目的,因此,当前的学前教育不仅缺乏公益性,还缺乏教育性。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1、对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缺乏认识

在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学校体系中,有一大半是私立机构,和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相比,私立教育机构得不到国家的扶持,周转资金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学费,因此,为谋求生存,私立学前机构开设的目的主要是营利,有的甚至收取不合常规的学前费用,这就导致了学前教育缺乏公益性。

2、学前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整体上看,我国学前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对幼儿接受教育是不利的,并且,学前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学前教师自身的学历较低,有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还存在非幼师专业的人员参与到幼儿学前教育当中,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幼儿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

3、学前教育缺乏教育性

在我国,有较多幼儿园课程的开设不够规范,课程单一,没有创造性,甚至有些幼儿园并不重视对幼儿开设课程,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都是在简单的无目的性的玩乐中度过的,由于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在上课期间不对外开放,而幼儿在对于受教育情况也不具备准确分辨的能力,对于幼儿课程是否正常展开,家长也不便于监督,这就造成学前教育存在随意性的特点,教育性不强。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响应了我国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要求,为保证我们的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祖国培养 21 世纪所需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探讨的问题,良好的教育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学前教育是为以后进入小学面临更大的学习挑战打下基础,良好的学前教育将对幼儿终生受益。

在学前教育中,通过科学安排幼儿的生活、预防疾病、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能够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幼儿机体的机能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确保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学前阶段,这一时期是幼儿发展智力、潜力、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儿童探究世界的学习欲望,对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

适宜的学前教育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我国培养健康向上、全面发展人才的合理选择,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塑造其完整人格,实施素质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三、保持学前教育教育性和公益性具体措施

1、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

在现阶段中,学前教育还不属于教育学制范围,因此,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一些民办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陈旧,且收费高昂,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严重受到损害。公办园由于基础设施好,导致竞争激烈,教育费用也在水涨船高,不管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国家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加大公办园的财政投入。鉴于公办园整体上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都高于民办园,因此国家可适当的扩大公办园的数量,这样不但能够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还能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可对部分民办幼儿园进行扶持,改善其盈利性的办园目的。

2、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前教育要对儿童加强素质教育。适龄儿童接受教育,能够使他们明确是非观念,将他们向好的方向引导。学前教育的教育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

应该在保育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能仅仅将幼儿园当作托儿所。可以通过一些游戏,使他们在快乐中完成对周围事物的初步认知。要根据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挖掘他们的智力。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以后升入小学打下基础。

3、提升教师素质

在对幼儿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

为培养男童的男子汉气质,培养他们刚毅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能力,必须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下功夫,幼儿教师中要大力引进男教师。教师应注意的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才算是合格的幼儿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的教育性。

结束语:

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无法真正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氛围,同时还影响了教学质量,应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加强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与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陈楚杨.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科学导报,2014,(16):110-110.

篇6

当前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

第一, 人们对学前教育目标,内容,性质方面存在偏差。目前,学前教育在人们心中地位不断提升,众多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存在对学前教育的误解,有很多观念和想法已经不符合实际的需求。仍有很多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把孩子管理好,注意孩子的安全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学前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个体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交往的能力以及自我表达情感态度的能力。这些错误的观念影响了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不利于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我国学前教育赶超发达国家的脚步。

第二,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投入和重视不足。

近些年我国对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视不断提高,投入比例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与各级省市对其他教育的投入相比还有差距,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还很不足,影响了学前教育深入发展,幼儿教师也缺乏相应的科研分析能力,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都未能做到充分的分析总结,提升自身的经验,这一问题比较显著。

第三,教师的薪资和工作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加大了资金的投入, 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升,学前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在我国颁布的教育法中也提出过,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仍然偏低,而收到培训和外出交流的机会也相对很少,不利于教师工作热情的提高。

第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少计划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近年来,学前教育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仍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具体规划,只有大方向大目标, 比较空洞, 缺少计划性,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不够全面,这样的断层现象会导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后劲不足,迟缓甚至停滞不前。

篇7

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学前教育义务化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遭遇现实中的重重障碍。

(一)政府的重视度不高

然而,一些地方在公办园极少的情况下,大办民办园,收取昂贵的学杂费,降低教育质量,从中谋取暴利,使得学前教育利益化。与民办园相比,公办园表现出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高教育质量的特点。但这也是一种理想型的公办园。要想使公办园达到高水平,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发展,学前教育要为儿童天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适合儿童天性发展的环境是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幼儿园可以为儿童天性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当前存在着推进学前三年教育义务化和推进学前一年教育义务化的争议。政府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实施年限重视不够。学前教育阶段是学龄前儿童向学龄儿童的过渡阶段。为了促进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前一年义务化是适合的,而且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学前一年义务化也是可行的。但是也有不少社会公众提倡推进学前三年教育义务化。他们认为,为了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儿童起点一致,有必要推进学前三年教育义务化。但是,推进学前三年教育义务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关于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实施年限问题,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并且需要教育界和法律界进行充分讨论,并且达成共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推进进程是有差距的。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还不够。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观念、教育资源、人口规模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是不适合的。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人口规模大,教育观念先进。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可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但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自身条件不占优势。普及学前教育,成了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当务之急。如果率先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可以缓解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压力,促进教育公平,带动经济发展。究竟东部先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还是西部先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城市优先还是农村优先,都需要政府做充分考虑。

(二)社会认识存在差异

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认识纷纷不一致。针对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的问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人们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1.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本质特征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本质特征存在着免费与普及之争。由于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实行完全免费政策。人们对学前教育高收费现状严重不满,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免费性是大多数倡导者最根本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大众将免费性作为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基本特征。免费性不是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唯一特征,也不是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本质特征。学前教育义务化还具有普及性。就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持来普及学前教育。国家之所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出台各种免费政策,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入园率,从而普及学前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免费性是为普及性而服务的。认清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学前教育义务化的主要功能学前教育义务化的主要功能存在着保育与教育之争。学前教育的发展同妇女解放运动密切相关,早期的学前教育是以保育为主要任务。随着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保育和教育的比较显得越发突出。如果在忽视保育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教育,有可能抹杀儿童天性,影响儿童身心全面自由发展。如果更重视保育功能,学前教育则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学前教育义务化的保育和教育功能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要真正做到保教并重,不是件易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公益性、强制性。人们认为推行学前教育义务化,幼儿必然被迫接受教育。学前教育义务化是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推行。许多人担心推行学前教育义务化会大大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使得幼儿的天性发展受到了束缚,出现“小学化”和“成人化”等不良现象。还有些人认为免费的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幼儿身心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认识偏差,是推行学前教育义务化的一个现实障碍。

(三)学前教育自身发育不良

学前教育先天发展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

1.硬件条件不足我国学前教育先天发展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许多幼儿园基本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保教条件不够完善。园址并未设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园内也无花草、树木等,使得幼儿不能很好地接近大自然。许多幼儿园不具有完善的家具和玩具专用设备。如课桌椅、休息床没有满足幼儿身高与生理需求,音乐、舞蹈、美术等设备不齐全,多媒体、投影仪等必要的现代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在一些幼儿园中,现代通讯设备比较缺乏,导致与家长合作交流较少。一些幼儿园也存在安全隐患,游戏场所的安全性不高,草地和木板的地面不常见。在众多的硬件条件不足情况下,幼儿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制约,视野受到了局限。

2.软件条件缺失学前教育自身发展不足,另一个表现方面是软件条件的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规范,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低下。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民办幼儿园的功利思想,导致了对幼儿园体制管理的不规范。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法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教师职业素养,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技能。这就设立了幼儿教师一定的入职门槛。就目前而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没有基本普及。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但有一大部分师资是来源于小学的教师,这一部分小学教师在年龄和知识方面与专业的幼儿教师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小学教师甚至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就上岗。这样的幼儿教师大都缺乏对幼儿身心的专业研究和学习,缺乏幼儿保育和幼儿培养的知识,不会设计多彩多样的游戏活动去开发幼儿的智力。推行学前教育义务化,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高质量幼儿教师。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忽略了幼儿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得幼儿教师待遇偏低,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了幼儿教师的高流动性。幼儿教师跳槽现象频繁,不利于幼儿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推进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义务化虽然存在着理论困境和种种现实阻碍,但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使得学前教育义务化具有了可能性。

(一)政府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由此,政府设置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并且加大对幼儿教育比较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让投资主体得以多元化。分阶段、分区域的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扩大财政投入范围。同时,推进学前一年义务化,使得学前一年教育义务化逐渐过渡到学前三年教育义务化。财力是学前教育发展基础。没有财力支持,学前教育义务化是无法推进的。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就要形成以政府经费投入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和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资助和投入。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

(二)增加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广泛支持和理解

正确的社会舆论是学前教育义务化顺利推行的必要条件,能够保证学前教育义务化顺利运转。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化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许多人担心学前教育化的推行,会使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其实,学前教育义务化不是“小学化”或者“成人化”。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及“成人化”现象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一些家长的不合理要求而做出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行为。学前教育义务化将改变学前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主。将彻底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现象。同时,注重学前教育义务化普及性的本质特征,做好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工作。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等专职人员的专门培训,改变其观念,提升其素质。推行学前教育义务化,减少了幼儿园之间的不良竞争,有利于消除学前教育出现的不良现象。此外,学前教育虽然必须由国家统一实施,但在选择教材、课程设置、游戏活动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学前教育义务化必须重视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幼儿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童年。

(三)增强学前教育自身实力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投入;政府责任审计;责任审计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还要确保师资、教育资源的充足,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中政府责任审计的缺失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学前教育项目投入中对政府责任进行审计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对学前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审计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以及政府责任审计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的建议。

1学前教育投入和政府责任

1.1学前教育投入

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概述,主要是指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投资,这一投资不仅包括社会、个人,而且包括其他形式,即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教育事业提供人力、财力支持。目前我国学者对学前教育投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其界定为:学前教育投入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导、其他多种渠道为辅的体制,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发展幼儿园所需要的师资、管理人员等;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对学前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教具等投入;而财力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学前教育的一切经费。政府也通过各种途径,如资助、教师和教育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学前教育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

1.2政府责任

我国许多学者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是对其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这主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出发。首先,从积极方面来看,政府责任就是要使人民的利益和福利得到切实保障而承担的责任。其次,从消极方面来看,政府责任指的是政府主体在履行其职责时,对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则由政府机关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行政机关未按相关规定,履行其职责。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仍旧是归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是由国家或政府主导。通过利用法律手段来确保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并对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家庭所承担的经费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给予特殊群体以优惠和补助,例如,在我国的《教育法》中对学前教育做了专门规定,同时在《义务教育法》中也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明确,并通过法律手段确保责任更好的落实。因此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的审计、教育立法是非常有效的调控手段,能有效避免政府责任不明确、缺位、越位等现象,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能真正落实到位,使学前教育事业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促进其健康发展。

2学前教育投入政府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的审计是非常有效的调控手段,能对学前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投入审计,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审计仍然未受到高度的重视,由于责任审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并且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效益,因此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不重视学前教育投入审计。而且加上在学前教育投入中关于政府责任审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大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这就加大了改进难度,再加上责任审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审计受到了忽视。二是缺乏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体系。由于时代不断地进步,社会发展迅速,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虽然国家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匹配的相关经济责任主体的管理与监督却无法及时发展。管理能力与发展速度难以形成正比,于是对审计的要求也随着提高。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虽然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制定了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但在具体的执行与实施过程中,却只停留在制度的表面上,形式化严重,难以按照规定严格地执行。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往往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前、事中的监督并未涉及。由于审计的滞后性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从而失去了责任审计的意义。

3学前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审计建议

3.1强化对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

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责任审计重视程度,上级职能部门要从自身实际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有效控制的责任制度,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体制,从而提高责任审计的重视度。政府还应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定时为相关责任审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加强责任审计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全体审计人员正确认识责任审计的作用以及价值,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审计部门合作,做好对学前教育投入工作,真正把政府责任审计落到实处。同时要使所有人员都能够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章办事,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保证政府责任审计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促进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需要把学前教育投入审计和其他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总之在学前教育投入中,需要不断地加强政府的责任审计,提升政府审计机构的职能,不断地强化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确保政府责任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2构建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体系

要保证学前教育投入中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制度,使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全方位、系统化、协调统一。第一,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单位的岗位,做到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坚持分片包干,专人专岗,确保责权分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二,明确对学前教育投入所涉及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相关流程,对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预测以及评估各个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好引发风险的关键点,第一时间制定出风险应对的措施以及方法,确保风险防范的有效实施。第三,构建部门间各级牵制、沟通机制,使各个部门、各层级间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通,运作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同时还能够使学前教育投入中涉及的各个重要部门、人员在互相牵制下,独立完成工作内容。针对一些部门或人员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第四,以不同部门为主体,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比如涉及教学与科研的部门,二者职能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可根据职能、性质的不同,采用量化标准完成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3优化责任审计工作方式

新时代形势下,学前教育投入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政府进行责任审计。而在以往的学前教育投入中,关于政府责任审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时间都比较长久,大多数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这对于政府的责任审计工作来讲,势必会给解决政府责任审计问题的实效性带来影响,因此政府需要优化责任审计工作的方式。所以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的责任审计应转变传统的观念,重点针对最为突出的问题,即对学前教育投入中的重要环节、风险节点未进行持续性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引入责任审计的新思想,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加强科技应用,以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相关部门更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各部门构建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形成合力,在互相了解、相互促进以及相互支持下,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并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风险以及效益方面,准确地预测风险,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与此同时,也要改变原有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积极转变为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机制,对学前教育投入中涉及的诸多重点、关键领域的审计工作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对学前教育的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审计的滞后性带来的影响。另外,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学校建设中投入的资金,加强对人才经费、科研经费、固定资产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此外还应对学前教育投入中资金具体的流入、流出、使用等情况做好清晰准确的记录,对于涉及的集中资产以及经济活动密集等某些项目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优势充分发挥,为学前教育事业共同努力。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类;师资;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化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模式以及师资的培养都处于进一步探索和深化阶段。现如今,学前教育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一个重点和难题。现阶段,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艺术类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寻找到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成为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关键。本文从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入手,结合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考以及解决方案。

一、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受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情况的制约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学前教育与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趋于边缘化。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许多不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软硬件条件都还十分落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教育投资力度,但是学前教育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这种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状况很难一下就得到改变,需要一个缓冲期和转型期。处在社会转型中的学前教育也呈现出了新的多元化的办学需求,在学前教育数量提升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需求,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所以,面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所面临的这些实际情况,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认清这些发展现实,调整好发展方向。

(二)学前教育陷恶性竞争,幼师资格把关不严

由于学前教育的前期投入要求不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更少,再加上国家在学前教育这块区域的门槛放的比较低,大量应运而生的民办幼儿园犹如雨后春笋搬出现在各地。从而也使得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陷入了生源争夺战。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需求,往往将学生之后的基础文化教育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学生。而往往忽视了艺术类文化基础和社会性的熏陶和培养。从而使得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而忽视了艺术类等文化方面的要求。许多幼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幼师资格培养,大部分都是基础教育下走出的幼师,教育部门对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把关不是很严格,也使得学前教育发展陷入了一定的误区。所以,培养出大量具有坚定专业信念和专业追求的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已经成为学前教育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三)生源层次越来越复杂,师资条件跟不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许多家长出于各种考虑,越来越多的将三岁以下的儿童送入了学前教育机构。使得学前教育的生源层次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对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这么多层次的生源应该如何培养,应该形成怎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来说,找到适合现今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法是目前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主攻方向和关键。

二、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出路

(一)改变观念,重视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要对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方针政策以及指导思想上要引领整个学前教育环境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先从思想上正视艺术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学前教育只注重服务后期基础教育而忽视对孩子文化、艺术以及社会性的熏陶和培养。

(二)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近年来,由于对学前师资的需求的不断加大,各种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养的学前教师走上了幼教岗位。其中大多数都是经过各种培训班的形式获得幼师培训资格,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师很多都没有幼师培训资格,以这种形式走出的学前师资队伍的效果如何,十分值得怀疑。所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高等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中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并将学前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在建立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要注重对师资队伍进行艺术、文化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从思想上对学前教师进行专业性以及教学目的性的正确培养。

(三)建立开放、严格的学前师资认证体系

国家在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同时,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起开放、严格的学前师资认证体系,从根本上把好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关。我国的师资培养只要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特定考试及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就能得到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同时,教师资格认证开放性不足,认证培训有着单一、松散、简单化的倾向。

所以在考试认证上要建立开放、严格的学前教育师资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辉.我国新时期农村幼教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张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I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张海红.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10

【关键词】美日中 学前教育 师资培养 比较研究 启示

近十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世界人流的日益广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有了新的改变,作为站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并形成一定的教育特色,这方面美国和日本先进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经验非常值得借鉴。通过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比较研究,可以探索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改革和办学特色发展之路。

一、美日中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比较研究

(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相关立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相继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如2002年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建议各州学前教育师资在2006年之前达到学士学位水平;2008年重新签发生效的《高等教育机会法》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独特性与重要性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指出要加强与确保不同阶段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施。由此,既保证了各州确实有效开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也保障了学前教师教育培训项目资金来源。

日本《教育基本法》《教员许可法施行规则》《教育教员许可证法》明确提出了教师公务员制度,以及教师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对教师研修的权利、资格、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

1993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提出学前教育教师入职标准,规定了学前教育教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提出了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以特别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投入推进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教师入职体系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美国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对想要从事幼教这一职业的人来说,必须取得如下进阶式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方能进入并从事这一职业:幼教执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级资格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幼教执照只是行业准入的标志,其有效期只有两三年时间。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一般历时两三年,以新教师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为准。 教师资格证是幼教行业内部对幼教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初步认证,由专业团体颁发且各州承认,但也不具备终生性。在职教师须通过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或进一步学习,达到标准并通过课堂行为评价后,由NBPTS颁发的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

美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健全人格的培养,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优秀幼儿教师所应达到的专业发展要求,成为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在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9年颁布实施的《教员许可法及实施令》,确立了日本所有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由于日本幼儿教师是终生制,所以选拔、录用过程非常严格。一般要经过三次“选拔”:第一次选拔――课程及资格证书标准:通过大学以及短期大学来培养,可获得专修证书、一种证书和二种证书;第二次选拔――教师录用考试:在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后,要参加各都道府县教委组织的教师录用考试,这种考试称为“公立学校教师录用候补者选拔考试”,最后,被录用的教师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初任者研修;研修结束考察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教师。第三次选拔――在职研修及评价: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和在职研修,并努力为其提供各种设施,制定奖励进修方法和进修计划,保证其实施。根据法律规定,除新任教师为期一年的职后研修外,工作10年后还要参加10年经验者研修项目,以保证幼儿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日本极其重视学前教育教师的品德模范作用,认为学前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学前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师德考核占据相当大的分量。

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或本科生一毕业可申请得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考试及一定数量的教育实习或短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也能得到相关的教师资格证。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发展迅猛,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教师进修的种类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但相对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职后培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培训内容、方法和基地等相关机制亟待形成,多数幼儿教师自觉通过职后学历教育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专业系科

美国和日本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师资的任务交给各类综合性大学的教育、早期教育、家政等系科,这种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各类办学机构能办出特色、公平竞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社区学院和普通大学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主,而实力较强的大学则偏向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如研究生),可谓各有所长,层次分明。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沿着幼师―幼专―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系道路发展,高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仍然保持较低水平,专科以下学历占85.2%以上。高职院校也开始招收学前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幼儿教师,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层次与特色。

三、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一)增加专业调研课程,发展学前教师深刻的教育洞察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仍以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很少开设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有深厚理论基础,对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有深刻洞察力的学前园教师。单靠学习传统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虽然在我国实现学前教育教师高学历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进程,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增设一些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调研,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当代议题、态度与社会认知、作为消费者的儿童和青少年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工作需要选择专题研究课程。专题研究课程为学前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发展学前教师深刻的教育洞察力。

(二)提高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发展学前教师良好的品格和个性

学前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发展比技能发展具有更加强大的正面力量。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前教师才能具备良好的品格和个性,形成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

(三)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和日本学前教育思想受欧美等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影响比较大,在教育理念和机制建设方面已经在不断努力赶上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但是日本非常重视在学前教育中注入对本国文化传统传承的思想和内容,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教育、行事活动都为保持国家传统文化和精神奠定了厚重的基础。如何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既与国际接轨,又完整地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个问题上,日本这种兼收并蓄并力求本土化的态度和方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四) 增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延伸职业教育的后续力量

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对教学能力有重要影响,教师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受教育的儿童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应增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延伸职业教育的后续力量,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完成通过系统的、多层次的职前职后培训,争取更多的成长空间,提高幼儿教师培养的数量、质量。

结语

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和社会对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以应对学前教育服务多样化趋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打开学生的视野,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和课程设计意识,既要适合转型期的学前教育实践,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彦俊. 美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架构摭探[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1).

[2]连莲. 日本教师专业化的特色及其启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 ).

[3]石连海. 日本教师专业化发展:沿革及特征[J]. 教育研究,2011(7).

篇11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55-01

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而为广大农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3~6岁儿童有8000万左右,人口数几乎与整个欧洲国家儿童数量相等,然而,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还不到65%,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其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儿童受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经费缺失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因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政府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学前教育。因此,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导致了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这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呈现较小的局面。

第二,幼儿园数量较少幼教师资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不能满足当地儿童的学习需求。部分农村地区3~4个村落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很多村落都没有幼儿园,这样缺失的情况导致了附近的农村的孩子都要上这个幼儿园学习,既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同时降低了幼儿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因为政府机构的不重视和资金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地区都自发的构建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没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概念,呈现出教育不足、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第三,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幼小衔接困难。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但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够重视,并且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学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

二、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并且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相关原则,已经在2011年的秋季开始,由各个地方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起了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资助制度。对入学困难的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予以入学的补助,并且中央的财政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也给予补助。这项政策的出台,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抓住机遇,合理的对资金进行支配,不断的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教育。

2、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

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

3、要优化师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然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更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水平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规定,配齐师资,依据条例,严格招聘,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发展注入年轻血液 ,要面向社会多招录有幼教资格证及幼师毕业的新生力量,纳入当地财政编。为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供完善的保障,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对学前教育倾斜普惠政策,吸引和稳定教师。此外,制定好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多元开放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改善教育行为的质量,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保障素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全面实施。

4、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篇12

1.1学前教育改革中的经费问题

学前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比重较小,在教育改革启动之后,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关注度都有所上升,但是,在投入经费上,学前教育所占的投入比重是非常微小的,远不够高速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所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稀少发展较为薄弱,当然,这一问题也是由于我们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许多方面的基础根基都还不够稳固,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如果要求得长远的动力,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学前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纵观各个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育都是一大头,我国与之相比则要落后很大一截,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投入比例。国家经费的分配模式单一,在我国,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集中投向处于城市和县镇的部分公办幼儿园,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经费分配偏向倾斜,偏远地区出现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性缺失。这样一来,就导致国家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极大破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与我们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1.2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结构问题

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发展不平衡,近些年来,私立幼儿园数量逐年上升,同时,公立幼儿园却在减少,私立幼儿园一般规模较小,但是各个地差异很大,发展不协调,同一地区私立与公立幼儿园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偏远地区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比较低,东中西部入学率差异明显,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收效甚微,较少有专设机构管理学前教育,重视度不够。学前教育的管理与运行受多个部门管理,体系未建立建全,导致学前教育的日常监督检查相当复杂,参与部门多,实际效率低,责任不明确。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出台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大都是指导性条款,本身就缺乏强制执行力,处罚规定不明确,不适合现阶段改革初期的需要。

1.3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学前教育教师从业资格相对较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不高,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有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是教学水平却不高,实践能力较弱。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没有保障,福利待遇较少,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积极性受到压制,也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从业人员。

1.4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问题

我国中央及省级政府目前缺乏宏观统筹管理,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过快,中央及省级部门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私立幼儿园逐年上升,各审批部门把关不严,缺乏有效地宏观管理制度,各种体制不健全,导致幼儿园质量不一,发展不协调。

二、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加大学前教育改革的经费投入

在政府方面,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项的学前教育经费,增加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支持,改善幼儿园的建设,建设好配套设施,增加可用资源,培养幼儿园教师队伍,平衡地区差异,让教育部门掌管教育经费的分配及管理,实现学前教育事权和财权的统一。逐步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均衡配置。

2.2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与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

明确学前教育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到位,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及合理性,将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各方面的具体责任归入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避免当前的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状,以谋求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的人事管理制度

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制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利益,提高师资队伍的力量。给予公立幼儿园专业教师同等的待遇与福利,完善这一群体的养老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其作为教师的合法权益。

2.4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制之下

篇13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相对较为滞后,特别是农村和城市学前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仍非常突出,这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速度非常有限,教育匹配问题非常突出。就教育模式而言,传统教育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服务机制和管理体系仍比较落后,给我国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产生很强的不利影响。就办学条件来说,除了一些大城市的高档幼儿园,我国很多地方的幼儿园都是在遵循“最低成本”的原则下建立的,教育设备设施投入较为欠缺,文化事业建设水平也非常有限,这都决定了我国学前基础教育的发展非常有限。尽管这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但这种环境的滞后明显是违背教学要求的。就教学组织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多落后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仍在沿用,教学内容也主要限制于教材和教条范围内,没有基于实际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大胆创新。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儿童的智力和能力开发要求的。同时,机械式的授课方式也会仍学生普遍对上课缺乏兴趣,很多孩子一到幼儿园就感觉自己想进了一个大笼子,孩子的活波天性在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中逐渐被磨灭,能力和智力开发明显被抑制。

二、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建议策略

(一)重视学前教育,完善教育体制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依托,为了让广大幼儿接受更好、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活泼快乐的进行成长,国家和政府应充分注重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应用,让幼儿们享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第一,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机制体制问题。就学前教育的当前现状来说,教育机构的管理归属于地方政府,因而,相关主管机构应强化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机制体制的完善,不断进行学前教育效能优化,这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促进教育事业进步的关键。

(二)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

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当前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通常来说,私人学前教育机构在总体数量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就导致了政府部分对学前教育投入普遍缺乏兴趣。由此可见,政府如果可以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并基于相关政策和法案学标准和收费标准,那么很多在私立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便能接受到更正规的教育,进而便能有效解决学前教育部均衡的问题。同时,还要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的教育观念。如今,随着竞争意识的逐渐提升,很多学前教育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逐渐向小学教育靠拢,这时,学前教育便成了小学教育的一种延伸,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幼儿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本应是学前教育的任务,如果学前教育一味的向小学教育靠拢,那么孩子的智力开发便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政府在提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师素质的改善和提升,定期进行教师集约培训和锻炼,让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为广大幼儿学生提升更好的、更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氛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太教条主义,而是应根据学前教育的个性特点和区域结构针对性的教育效能优化。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实现意义,我们必须对此予以充分关注,通过不断进行教育模式优化和教学条件提升来推动学前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诗雨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曹亚卿.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人间,2015,(12).

[2]罗英智,雷宁.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和管理模式探析———以辽宁省三个县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

篇14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制约因素

我国当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当大,在发展教育事业中也应当以农村的教育为重点,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农村学前教育的落实情况也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所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此形势下发展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有清晰的认识,以下笔者主要分析探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因素。

1 学前教育的保障支持力度不强

1.1有关学前教育的制度不完善

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地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普遍被撤销,造成了目前学前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进行管理和保障,同时在有些地区还硬性的对一些幼儿园进行了改制,使得学前教育受到了破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类社会力量所开办的私立幼儿园蓬勃兴起,但是对于这些幼儿园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进行制度规范,对其开办资质、收费标准、教学条件等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当前阶段的学前教育存在混乱的局面。

1.2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较少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承担者教育的部分成本,这是为了保障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所提供的保障性措施,在政府的补贴政策下,教育机构也愿意选择优秀的教师人员和配备更加优质的设备进行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提供给适龄儿童是提高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作为却是非常少,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质量一直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1.3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不足

虽然对教育本身的关注与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但是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这一范围内最为薄弱的,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占总的教育经费比例一直偏低,所以难以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入学的学前儿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一直持续走低,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事业举步维艰。

2 农村学前教育自身的制约性因素

2.1农村的基层组织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领导本身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就不够,所以在支持与办好学前教育方面也无能为力,加之学前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拨款支持,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进行办学,确实也是存在资金上的困难,所以农村的基层组织就将学前教育忽视了。

2.2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当前许多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造成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儿童在教育上自然得不到重视,所以很多孩子适龄后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此外,还有部分农村家庭确实经济困难,没有条件供孩子参加学前教育,这类问题在我国的边远山村尤为明显。

2.3市场化使得公办幼儿园发展艰难

在市场化的今天,政府鼓励对学前教育进行改制,进行多条道路的选择,但是有些地方对此有理解上的偏差,将公办幼儿园完全市场化处理,卖给私人,这样做的危害不单是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流失,也造成了优秀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流失,推行市场化后,各种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师参与到幼儿教育中,造成师资资源的整体水平下降,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下滑。

当前许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学历水平都偏低,专业也不对口,现代的学前教育讲究专业性、科学化,但是农村学前教育在这一方面往往安排的是没有经过专业幼师培训和资质水平的人员进行教学,事实上只能对这些儿童进行看管。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平衡城乡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重视,但是从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对此,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要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地区不同发展状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动员和利用好一切力量为农村儿童发展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国.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缺失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2]徐雨虹.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学前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张玉堂,周倩倩.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