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教育

篇1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人文学科知识传播给学生,二是通过教学教育活动为学生展现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既能传播人类的文化成果,也能培养学生的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等,对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个性鲜明,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初中生学习的全部,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工作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学中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将人文教育渗入初中物理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途径

1.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

物理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了人文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进行结合,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能够改变物理枯燥乏味的形象,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育中,需要为学生讲述物理与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生产、能源等的关系,让学生从物理教育中理解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物理探究培养人文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能够通过物理探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物理探究活动的实验方式基本是相同的:实践—认识—实践,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活动时,要为学生灌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想法,要求学生规范、严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大胆分析、小心求证,才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1.设疑激趣 

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设疑的艺术不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把握问题思路,在学生思维的平静水面,激起一片片思维的涟漪。 

2.情感激趣 

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如何设法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上入手。 

3.利用迁移,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将他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兴趣发展的基础。 

二、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及真实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规律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因为单纯地讲实验,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物理现象准确无误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 

三、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培养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从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初中学生来讲,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四、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教”向“导”转化,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的必要条件和各方面的帮助,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辅导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彻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做到“六个为主,九个转移”。 

“六个为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训练双基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要目的。 

“九个转移”是:由单纯地迫求升学的观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移;由教师的“教”向引导学生的“学”转移;由单纯地传播知识向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转移;由对学生的管、卡、压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移;由抢、耗时间向精讲、精练上转移;由只抓少数尖子生向关爱每一个学生转移;由教学上的“一刀切”向因材施教、开发非智力因素转移;由压在课下的作业向课上转移;把期末搞突击复习向加强平时训练转移。其次,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知识讲授向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活动的方向转化。 

五、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渗透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全面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培养全面型人才是教育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无论学校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仅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还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将其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使物理教学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渗透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不仅需要对于物理专业知识能够有很好的了解,还应该学会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这同样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渗透教育,能够转变学生以前单一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仅仅学习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参与社会,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对于物理知识都是陌生的,虽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但是学生却不知道怎么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知识单纯的讲解教材内容,没有将生活实际与社会科学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繁琐、枯燥,就会使学生感到特别困惑,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物理学习中发现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道德教育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不断发展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民族精神。在初中道德教育渗透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而不是随意的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逐步使道德教育渗透进物理教学当中。

(二)人文学科渗透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要想学好文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而理科就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使理科与文科有效的结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文科知识与物理教学结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人文学科的渗透包括物理与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之间的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谚语、成语等与语文学科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时,老师可以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猴子捞月”等语文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现象,有效的掌握光现象的具体内容。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与语文学科之间进行渗透教育,再如,与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曹冲称象这一历史小故事,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这样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记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自然科学渗透

自然科学包含了许多领域的研究,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它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数学与物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物理题目时,不得不使用一些数学工具,一些定理的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时,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揭示物理规律。

(四)环保意识渗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沙尘暴、全球气温上升、雾霾、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的影响我们人类生活,然而,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民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得到完善,培养人民正确的环境观,在一点一滴中保护地球环境。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而导致的极地冰雪融化的图片或者是记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气候上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为学生分析一下现在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并预测在未来一些海边城市可能就会被淹没,让学生认识到气候上升的危害,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教育是立体交互的、多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口物理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在渗透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使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推动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STS教育

这实际上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简称STS)教育。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的懂得科学、技术重要性以及社会的影响。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其实所有的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溜冰鞋、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的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学生不仅通过相互合作、讨论获得了问题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学生竞不自觉地将STS与物理结合起来。

物理新课标中所说的物理教师的重大职责,即将物理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来源于生活的易于接受的物理知识,同时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人结合农村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进行STS教育。让农村初中学生更多的了解STS,使他们懂得为什么去学,最终愿意学习物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科技成果迅速在生活和生产以及社会等方面广泛应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使中学物理教学进跟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进展对教学的渗透并非意味着新知识的简单堆砌与叠加,而是体现在科学态度与方法的改进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应从理论与应用的联系人手,采用以下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讲过一段理论后,讲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再讲过半导体之后讲电话Ic卡,讲过交流电之后,讲电动机的原理;另一个方向是从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如何在实际中找出科学道理,以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解决问题。例如,“研究排球击球不出网且不越界的条件”,“翻滚过山车和水流星的原理”,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另外,还可以改进科学态度和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例如,在讲参照物时,介绍匀速航行的飞机投救灾物资,飞机上的观察者和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不同的运动情况;在讲电学内容时,介绍人体电阻,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流。

二、在教学中渗透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在增加物理技术知识的介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例如在教学中介绍磁带录音原理,高清晰度电视,移动电话,高压锅,微波炉。BP机等等。改进实验内容也可以进行技术思想的渗透。改变原来实验情景远离社会,过于严肃抽象的局面,增加联系实际,探索性实验,如“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把电流改为电压表”,“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等。在教学中还要渗透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思想,在讲科学知识时联系技术的应用。例如,在讲磁场时,联系磁悬浮列车;讲红外线时,联系缈外遥感技术,讲原子辐射时联系激光等,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同等重要的思想。

三、在教学中渗透社会思想

篇5

课程改革开始后,一些教师和学生感到不适应。大量的探究实践内容,让人感到时间不够,最终还是选择以讲代做;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还是讲题,做题,缺乏“改革”因素。

物理要面向全体,注意物理问题的解决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学生“STS”意识的培养。也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设备、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实验员素质等,都成为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但学校实验资源严重不足,原有实验条件和资源明显不适应新要求。其他物理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电子阅览室等,同样缺乏,致使探究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呢?

一、提高物理教师专业素质是基础

面对课程改革,物理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在内容体系上发生了系列变化,增加了许多现代物理学知识,教师需要加强这些新增知识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开阔视野。新媒体技术使原本复杂、枯燥和抽象的物理理论具体形象而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可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可了解物理学前沿动态和物理教学思想的新发展,可就疑难问题向行家请教。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引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方法是能力的内核,能力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与熟练程度。培养能力,需要教给方法。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物理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物理科学方法既是物理知识发展的手段,又是物理知识发展的产物。科学方法蕴含于物理知识中,物理知识是物理科学方法的载体和运用结果,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物理学的完整体系。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中,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

如根据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将物理规律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实验规律:如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是从对事物、现象的多次观察、实验出发,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到的;理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理论规律:以己知的事实或物理理论为根据,进行演绎、推理,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例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四、教学中,有意识贯串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思想指导方法,方法体现思想。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物理理论的细胞。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思维的结果。概念教学中,应根据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物理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到实验、观察、分析、比较,演绎出概念。

五、解题训练要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

通过教师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要达到“运用”水平,非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实践不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模仿、操作并加以体会,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物理问题。

六、要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参透方法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完整的实验,从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到理论解释,整个过程都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等。教学中,尽量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领会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同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形成用物理方法探求新知、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七、要通过物理学史料的学习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史,又称物理学发展史,是描述物理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及由此派生的应用物理的发生、发展状况,物理学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和个人传记等等。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史,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丰富生动的史料,对于以直接性学习兴趣为主、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多方面的作用。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可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与思维方法,从中追求真理的愿望得到激发,同时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教材涉及数十位物理学家,他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运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想,精妙绝伦,为人们展示了物理学方法的丰富材料,是进行方法教育的活材料。

如教授光速教学。光速教学是在学生经历速度测量、声速测量之后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和当年伽利略有相同的关于测量光速的构思:伽利略与他的助手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来到佛罗伦萨郊外,两个试验者各提一盏信号灯,在相距数公里的小山头,甲亮灯开始计时,乙看见甲亮灯时也立即亮灯,当甲看到乙亮灯时立即停止计时。用两地的距离的两倍除以时间,得到光速。伽利略的实验失败了,可学生会非常乐意分析伟人的失败之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也明白了:实验设计除了科学性之外还要具有可行性。

利用史料,可深化相关知识学习,强化物理方法教育。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教育价值

情感教育重视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调节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性情感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情感水平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发展、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教育可以发挥情感积极的疏导和迁移功能,这一点好比是百米赛跑的终点,给你奋斗的目标,是你有冲向终点的动力和信心。教学生学习方法,分析学习的不足,拉近师生感情,提高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能积极发挥情感积极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充分利用“表情的超言语作用”,从而增进认知传递、深化。例如,我校有位教师辅导不喜欢进班,领导开始找他谈了几次,效果不佳。可他每次考试成绩总在前面。甚至本班其他各科成绩都较差他的成绩人很好。我们观察和分析就是这位教师感情丰富,能把情感功能发挥出来。情感教育就是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切的着眼点是如何能让学生有好的情感体验。一位优秀的情感教育实施者总是饱含感情的教学,总是可以“制造”强烈的知识的感染力感染学生,总是可以一次次的制造知识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丰富的积极的教学表情、有激情的情感体验碰撞对学生认知的积极效果绝对比“麻木的认知”表演效果好。

(3)情感教育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即发挥情感的积极动力和强化功能,对学生学习积极程度有增力,这一点好比百米赛跑观众席上的红旗和啦啦队。笔者了解到在现在中学,不少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之所以能克服不是很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关键点在于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情感动力在推动自己前进,他们在不自觉的利用着情感的动力功能。

二、初中物理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以优化课堂效果

1.接受新教育理念、初中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我们说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的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如前面所说,初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教师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可以说情感教育要能够在物理教育中很好的实施,其前提条件是物理教师有较高的情感素质。贴

2.切实应用情感教育、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情感教育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互动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第一,初中物理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方面,物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时间、环境、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创造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教师积极的、强烈的物理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第三,有意识的促进中学物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此来熏陶、感染学生相应的情感。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交融,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需要有意识的维护才会缩短。

(2)落实课下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学生与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沟通外,在课下同样有很大的沟通空间。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往相对于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物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科学家的“雏形”,学生所见的很多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就是说初中物理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领域;另一方面,物理学科教学的很多内容均在教室外或实验室进行,如学生自主的物理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等等,学生都需要物理教师的帮助和参与,在课下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给我们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情感交流平台。每一位物理教师应抓住这个机遇,把情感教育很好融入课堂教学中,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提高了学生德和智,又育了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预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65-01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物理学习相当困难,物理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很简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引导,合理的分配使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方向听课

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可是每节课的教学类容去很多,学生如果想掌握老师所讲的没一点知识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性,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更加要求我们学生进行预习。初中生尚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制订相关预习方案许多学生之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接受足够多的知识,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前对上课所要讲的相关知识进行预习。预习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督促学生制订预习方案也是提高学生上课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样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后期复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在制订学生的预习方案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好好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大致知道每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知道哪里自己比较薄弱,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的专心去听讲,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重视教案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要引起充分重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讲,我们需要重视教案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教案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索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都无一例外的是学生。因此教案如何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可以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还能很乐意的去学习,这就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教师设计教案,教师肯定不会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教师这种方式的设计,学生都得被动的接受,而且不接受的话肯定就是违纪。但我们仔细想想设计教案也就是为了让课堂组织的更加有序,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果在不改变这个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进教案的设计里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同一模块的物理知识下,肯定是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来,并且形成完整的教案,既然都是针对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和学生喜欢的案例呢?这就好像是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是房子里面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教师不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因此由学生民主的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新时期,我们教师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因素,提高教案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

理论知识是相当枯燥的,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讲更是重要。因此,对于物理教学,我比较重视学生动手。新课改也要求学生多动手,因为动手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以及书本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效率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STS教育;作用

1、我国初中物理教育现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在较长时间里都以应试教育为主。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长时间内一直以理论教育为主,由于有关经费的不充足、教师水平所限、对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评价的偏颇等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1],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一直较为薄弱,且教学内容跟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的联系不甚紧密。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新的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突出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新教材的特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国外的“STS教育理念” [2]。STS作为新的理念,进入我国仅十多年时间,但已经广泛引起了学术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获取物理知识。STS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两者的结合可成为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系。

2、STS教育模式及其目标概述

“STS”是 “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和“社会”(society) 的首字母的缩写,它是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体现了新的价值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赫得教授,得出要联系社会、技术和人类进行科学教育,这是STS的雏形。1980年,在墨尔本召开的STS教育国际会议上,将STS教育看作对今日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最合适的方法之一[3]。进入九十年代后,STS 教育理念开始引入我国,STS 教育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及判断力水平的教育,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

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使其发展出以下的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了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发展,教学模式更加生动活跃;开拓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增加课外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比例,将课堂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塑造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融合,促使学生形成更完备的认知体系,是“减负”时期的必要教学手段[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STS 教育,是物理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时期优化传统的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我国初中物理中实施STS教育

物理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物理规律,总结物理规律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有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假说法以及实验归纳法等。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引入STS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STS概念,能塑造自主、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STS思想引进新教材中,还体现在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上。在课程教学中引入STS理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 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STS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用重大,通过实验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物理过程,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物理有很多物理学概念和规律可以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了解并掌握,如浮力、光的反射折射、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等;运用小磁针研究磁场分布,运用蜡烛、凸透镜等研究光的成像规律等[5],都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生动具体的了解到其中的物理规律。

②重视将相关学科的知识一并传播

英国物理初级教育中的STS渗透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色,如教授电的概念时,主要介绍把许多电站联成电力网的原因, 以及核电站、火力电站及水电站的各自的特点,预测出用电的曲线,让学生预测总的用电量,并做出最经济合理的电网规划。这些课程设置,除了教授物理学知识之外,还带有经济学意义。将STS其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传授物理学知识及规律之外,还可交叉性的讲授将该物理现象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运用。如,热力学体温的获得及其在工业、医学中的运用;电磁作用对于发电、作物生产的作用等。

③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育的意义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STS中第三个字母“S”代表了“社会”,表明了在教学中引入STS的主要目标就是将教学成果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结语:STS教育理念引入我国教育界仅有十余年时间,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该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及创新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有针对性的开设STS课程,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国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71-74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94-01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物理学习。农村中的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各方面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使得物理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物理,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物理教学水平越来越低。本文主要具体分析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学中各方面设备不完善,并且课程安排不合理等,这些使得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掌握能力差距比较大,这严重影响学生高中的学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有的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本身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学校教师年龄比较大,缺乏一些年轻的、有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农村中教师队伍没有较大的改变,大部分的教师并不能真正精通新增加的理论知识,这就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制约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

2、实验条件没有保障,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的理论知识需要做实验来加深理解,许多学生因为实验对物理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各个方面的限制,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必要的实验根本没有保障。有些学校没有实验室或者缺少各种器材,大部分的教师用仅有的简陋设备进行演示,或者直接用语言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缺乏自身的理解力。缺乏实验甚至没有实验课,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认为物理学习太抽象,增加了学习困难性。

3、教师评价机制死板,影响教师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教师的奖励机制只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习成绩提高就能够得到奖励。这样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许多努力工作但是学生成绩没有提高的教师不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许多的教师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把大部分的工作重心单纯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不再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4、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效率比较差。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只是依靠讲解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并且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比较难,因此更不愿意学习物理。久而久之,物理的教学水平整体下降,与其他地方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习。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高中时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1、积极树立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树立和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于不理解的反复讲解,直到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解。学校要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招聘年轻教师,使得队伍年轻化、高素质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扩宽知识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

2、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教育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因此,加强硬件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学校要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并且最少一周安排一节实验课,保证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实验而喜欢物理。因此,学校必须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

3、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要改革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只依靠成绩进行衡量,使像物理这种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受到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只能依靠题海战术来理解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深刻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学校要改革评价机制,学生成绩只是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师平时的表现、公开工作的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知识,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堂上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这样一定能够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立峰.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11(5).

篇10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理念,其内容影响到物理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生命特性。教学环境的建构要秉持平等互助的准则。教学评价的设计要考虑科学性和差异性,避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反映生命价值和生命理念,力避不健康的、消极的、残忍的内容。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第一,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渗透到初中物理学科中,结合物理教学中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开展生命教育。第二,专题教育。它是将生命教育依据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三,课外活动。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的优势,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其中,物理实验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关系阐释

首先,初中物理教学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而生命教育揭示是人与自己、他人、自然、社会和宇宙的关系。初中物理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懂得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他们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可见,物理教学有利于满足生命教育的需求,是生命教育不可获取的部分之一。其次,初中物理教学也更需要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物理教学的对象是不同个性的学生,物理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整个过程要遵循学生的生命特性,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及人生意义上的满足。然而,在初中物理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性使得教师很易忽视这些。因此,物理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也更需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

三、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

创造教育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 “冬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创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要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记忆力。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1-01

当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德就涉及到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安排。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概括总结的,因此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和形象思维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多联系到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这些内容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其他方面的教育,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等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注重实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二、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我们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在讲授时,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如在讲授全反射时,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节点,渗透着量变质变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三、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四、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制定德育的目标,实施的方法。一目标的检验和测试等。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德育目标可制定为: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二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介绍伽俐略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篇13

一、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定义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试验等思维形式,将客观现实反映出的理性认识过程,同时又称之为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通过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思维的作用及规律的分析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人们只有先把握物体本质,才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

1.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中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从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形成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这是抽象思维的功劳。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有物理概念,更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

2.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

初中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既是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通常是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物理实验及探究活动中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实验探究逻辑关系有三种:科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以及科学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这几种逻辑关系,让学生将这几种逻辑关系运用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14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更是难上加难。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能够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需要勇于探究物理学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关系。书本的传授与生活相结合,将会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一)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物理教学,情感教育总是得不到重视,教学重点也只通过书本和强化练习。学生可能只是迫于学习的强度和压力,来提升物理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感被忽略,很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如在学习中感到乏味,对自己不自信,甚至会觉得情绪抑郁低落和茫然无助等。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成绩是无法上去的。通过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是行不通的。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联系紧密,必须要把情感教育和物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把情感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情感教育对物理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可能会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关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情感与态度,可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更深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也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师生情谊。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情感教育中老师应注意的问题

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往往是拥有人格魅力的。好的老师除了热爱本职工作之外,还应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老师在授课中应该真诚,善于幽默和关爱,尽量避免课堂的沉闷气氛。2.由于物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老师要认真、透彻的研究教材,总结出更好的教育方法,避免使用学生反感的“说教式”教育。3.教师应具备一颗宽容之心。有些学生可能在成长阶段有些叛逆和不听话。但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和亲切的与学生交流,不能采取冷淡和针对的态度。要用老师的信任与关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4.老师在教育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是懵懂的,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时候也处于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但也十分的敏感。需要朋友,害怕孤独,好胜心强,忧虑偏激,很容易感情用事。所以,老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情感,对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学生,老师可根据情感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性,结合物理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原理大多源自于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引发学生好奇心。好奇心容易让学生引发兴趣。老师授课时,可把课堂的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巧妙的设计,如:“雨过之后为什么会有彩虹?”“ 为什么鸡蛋、橡皮泥、木块放在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呢?”等。在提出这些趣味性问题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自行研究,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授课时加入丰富的图片,或者播放学生喜欢的科技影片。运用学生喜欢的道具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试验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激励

积极的情感传递,核心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受到情感激励。学生的意识受到激励时,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多跟学生讲一些我国古代到现代的发明,以及物理学中取得的成就。尽量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拥有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老师亦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让学生从这些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刻苦研究的精神中得到启发,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

情感的激励需要关爱、理解和尊重,需要建立师生间的和睦关系。刘小明和黄小红是好朋友,两个学习成绩都很普通。物理考试他们错了同一道题,但不同老师的不同态度,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甲老师的质问和责怪态度让小明厌倦了物理,而乙老师的激励和关怀让小红成绩不断提升。事实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多多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激励之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再例如,对《大气压强》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采取实验的方式对大气压强实际影响力以及产生大气压强的过程进行研究。例如,让学生将压扁的兵乓球在滚烫的热水中放入,对兵乓球的改变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时会发现热水中的兵乓球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变回原来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了解大气压强的相关要点。

(三)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该更好地贯通在物理教学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情感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在结合理论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因此,老师在帮助和激励学生情感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不仅能够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长期的探究。教育不止是书本的传授,更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因此,应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教师将物理课文中惯性知识传授时,实现应该让学生对生活中时刻存在的惯性进行全面了解。例如,让学生从讲台位置直接往教室角落奔跑,在奔跑过程中教师会即刻喊停,事先叮嘱学生在听到“停”的指令时需要马上停止奔跑。学生在听到命令停止过程中身体会以不自觉

的方式往前的方向倾斜,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情况,告知学生这属于惯性的作用。通常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则会有着较大的兴趣,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同时能够科学的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趣味性,能够使课堂具有鲜活、开放等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结语

学生学习活动与情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学习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得到明显激发,以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特征作为基础,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