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煤矿员工的安全预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煤矿供电系统是煤炭企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矿井的大部分设备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电力为动力,一旦电力中断,生产将被迫停止。煤矿供电与其他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主要特点是高压、低压都高于地面工厂企业,换句话说,地面供电的电压等级煤矿可用,但煤矿供电电压等级工厂都不用,有交流电同时还有直流电,有普通电器也有隔爆式电器,井上井下系统比较复杂。井下供电不仅是井下变电所和配电点分散,供电距离长,又受巷道窄矮环境限制,电气设备和供电电缆随时都可能遭受挤、压、砸、水浸的自然恶劣环境的威胁,由于矿井湿度达90%以上,使电气设备绝缘容易受潮发生接地漏电短路、人身触电等事故。万一隔爆电气设备失爆,又容易引起矿井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其危害之大,后果之严重都是无法预计的。为此要加强矿井供电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心健康不受到伤害,促进矿井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因管理失误引发的灾害
1.1 矿井突然停电。中断矿井通风,使全矿井或局部作业场所的有毒或爆炸气体积聚,使人窒息中毒;中止矿井提升,不只是不能提升煤炭,而使竖井井下人员不能及时升井,若井下恰遇险情职工无法脱离险区,救护人员也无法入井救护;矿井不能排水,若储水仓已满有可能造成淹井事故;引起矿井生产秩序混乱,给职工心理带来恐慌。
1.2 漏电。产生火花能引起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引发火灾;机电设备不应带电的部位有电,会造成人身触电至死亡;引起电雷管火药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冒顶塌方事故;铠装电缆漏电接地导致系统过电压,击穿设备绝缘,造成系统多处短路和接地,使系统瘫痪,扩大事故范围而造成灾害。
1.3 异常过电流。引起火灾使矿井工作人员窒息,烧毁矿井;由于电缆接触不牢,电流引起芯线过热,而烧断电缆芯线从而中断供电,引起火灾。
1.4 误送电。容易发生一人或多人触电伤亡事故;设备自行启动烧毁设备,使作业人员伤亡;引起瓦斯积聚,堆积煤尘,使不应送电的设备突然有电,导致重大事故。
2 确保矿井安全用电措施
2.1 井下保护接地网。为了避免人身触及设备外壳时发生危险,因设备意外漏电致使外壳有电,应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8条规定,必须设置保护接地网。凡井下电气设备外壳,铠装电缆统包层及钢带外皮和接地芯线,正常不应带电的部位必须与接地网联接。矿井主接地极应用钢板或镀锌的钢板等制成面积大于0.75m2,厚不小于5mm,埋放在井下主、副水仓中各一块,《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中均有明确规定。
2.2 井下漏电保护。发生漏电致使人身触电,雷管火药误爆炸,引起瓦斯事故,长时间漏电会引起重大突出性恶性事故,而在接地电流作用下造成短路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423条规定,必须装有矿井漏电保护装置,其装用率和装用合格率都必须是百分之百。其作用有:(1)对保护的供电系统进行绝缘监视。(2)漏电时立即切断电源。未装有漏电保护装置的设施的供电系统,不准送电运行,发生漏电故障而跳闸的网路要及时查清原因,消除故障方可送电;未查清排出故障前,不准用绳捆绑强制送电,或拆除漏电保护。任何人都无权停用漏电保护装置。对漏电保护装置的使用管理应严格遵守《矿井漏电保护装置使用管理、维护细则》的决定。
2.3 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是专为保护煤电钻使用者,以及防止工作面突然损坏煤电钻电源电缆,发生意外事故而设的。有供电变压器,有漏电、过电流、
断相保护剂远程控制装置,装在防爆壳体内,具有超前断电的保护作用。只有打眼操作时合上煤电钻开关,煤电钻的电缆才能有电,这样就有效防止了电缆被挤、砸破皮或断线造成事故。
2.4 低压电网的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它是经系统设计计算后得来的,不同的供电、馈电开关都有不同的规定值。整定后具有:(1)选择性好。它只切除过电流的电路,不应影响其他电路。(2)可靠性强。只在过电流动作,电机启动及正常运行中不误动作。(3)过流动作迅速。过电流整定值,不经整定程序,任何人均无权改变整定值或任意自行调整。
2.5 使用矿用隔爆电气设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要使用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变电硐室内的变压器可用矿用安全型的;低压动力设备要用矿用隔爆型的,通信信号、测量仪表要用安全火花型或本质安全型等。
2.6 强化电力设施管理。由于煤矿企业位置一般较偏,电源线路较长,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煤矿为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沟通,依靠执法部门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保证煤矿线路的安全。各电力企业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及时对政府部门公告关闭矿井停止供电;地方政府应当组织煤炭行业管理、电力监管和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转供电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做到不安全坚决不供电,杜绝外转用户的牵连事故,做到煤矿供电专网专用,保证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7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用电规定。严格执行煤矿供电的“十不准”:不准带电作业;不准甩掉释放装置;不准甩掉检漏继电器和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不准甩掉风电闭锁和瓦斯断电闭锁;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放炮;不准用铜丝、铁丝、铝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体;不准对停风停电未经检查瓦斯的采掘工作面送电;不准使用失爆的设备和电器;不准在井下拆卸矿灯。煤矿井下供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三无”是指电缆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火接头“四有”指有过流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圈、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两齐”是指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三全”指防护装置安全、绝缘用具安全、图纸资料齐全;“三坚持”指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电煤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和风电闭锁。
结语
总之,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是煤矿生产的主要能源,要想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必然要保证供电的安全,做好安全管理是重要前提,在实际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安全文化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灵魂,是煤矿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共识。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于坏,关系着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及事故的多与少。
一、正确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水平发挥,降低技术装备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短板。煤矿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地质灾害,安全威胁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强弱不一,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先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另外,技术装备的在特殊环境下应用的效率和效果难免有所降低,安全设施的有时不够完善。这也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重要在于对人的管理。能否有效地消除隐患、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意识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训教育,从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
4.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安全管理由传统的经验型逐步向“以预防为主” 的科学管理迈进,依托安全管理理论创新和科技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重心前移,由事后安全总结向安全预警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高现代煤矿安全新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树立员工新风尚、企业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建设安全文化
以灌输、培育“珍爱生命―― 让安全成为习惯”为宗旨,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为基础,以丰富完善管理机制为保证,以提升员工自主管理的意识、能力和效果为方向,深化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矿本质安全建设。
1.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认真开好班前会,做好交接班工作。严格规范班前礼仪,一要规范频次,做到班班开展;二要规范程序。按照“点名诵安全核心理念和安全誓词―― 班前讲评―― 安排工作任务和安全重点―― 集体入井”的流程开展班前礼仪三要规范实施。班前礼仪的每项内容在实施中都要符合标准,做到动作规范、操作完整,保证效果。
2.渗透安全理念,牢固安全意识
要继续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加强安全理念的宣传灌输,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能够深切感知安全文化,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安全理念和安全规律理解,进一步明安全之理、铸安全之魂。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安全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让员工在实践中深化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实现自觉践行。要大力建设安全亲情文化,激发广大员工家属参与安全安全教育的热情和动力,调动各方力量关注安全、宣传安全、维护安全, 在亲人爱、同志情中感染、教育员工,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安全生产。
3.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员工自主管理能力
实行工程质量档案管理。对各项工程实行档案管理,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到验收,所有资料和数据都要完整地以电子档案形式进行管理。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纠纷时,以档案资料为依据,系统地从决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查找问题,准确认定责任者。实施工程质量档案管理,要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收集和管理办法、质量问题查找办法以及相应处理办法。
4.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阳煤集团安监局常务副局长赵世铎介绍:“2011年集团销售额收入实现1187亿元,其中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4。对于非煤行业管理,阳煤集团按照安全分类监管的体制改革要求,在化工、铝业、建筑、卫生、交通等行业分别设立了安监分局(处、科),由懂专业的人来管,将监察人员在现场、监督监察在现场、分析处理在现场落实到各个产业,确保集团所有产业的安全生产。”而对于煤矿主业的监管,尽管煤矿的瓦斯涌出量位居全国第一,但阳煤集团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在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安全管理、创建安全账户方面做得扎实稳当,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双下降的成效。
“三招”提升员工素质
井下事故的发生多为作业人员习惯性误操作所致,阳煤集团在提升人员素质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阳煤集团率先实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劳动预备制度,大大提升了集团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赵世铎介绍:“从1996年开始,阳泉煤业的员工从对口技校直接招进来,并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此外,还建成了新景矿井下培训基地,现场模拟高仿真作业现场和操作设备,对学员的现场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到现在,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已全部被招聘录用为集团正式员工,劳动预备制学员已成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就从入口保证了员工的素质。”
员工来源问题解决了,如何继续提高员工素质?阳煤集团创造性地推行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2009年,山西煤矿大规模兼并重组,集团煤矿从原来14个增加到现在44个,包括其他行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再加上各级煤矿职工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现有的专职教师根本无法承担大量的培训任务。结合实际,阳煤集团于201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干部上讲台’是集团内各级干部作为业余培训教师,由职工学校下聘书,干部们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给学员讲课;‘培训到现场’是基层单位副队级以上干部及集团公司机关生产职能处室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直至集团副总经理,对员工进行包保,每个人至少包保5名员工,每月不低于一次到现场培训,对员工讲事故案例和操作要领,让员工掌握为什么会造成事故、操作过程的安全要领等,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融洽了干群关系。”阳煤集团安监局综合处长翟治红介绍。
安全生产宣教方面,阳煤集团的“安全宣教12法”及“12·60”工作法也早已在全煤系统进行推广。“安全宣教12法”是阳泉煤业总结出切合煤矿实际的12种安全教育方法,即:案例教育、家属联保、每周二五活动等,充分发挥党政工作作用,通过对12种方法的运用逐渐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由强制的“要我安全”上升为“我要安全”。“12·60”工作法是党政部门负责人针对12类60种存在不放心因素的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家里有事、受到批评、刚结婚等这些员工,针对他们的情况建立档案,以和他们谈心、给他们心理减压等方式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例如,有段时间通风工区防突组员工张晋因与女友恋爱出现问题曾一段时间萎靡不振、上班不正常,矿长助理赵三牛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做其工作并且鼓励他干好本职工作,让他知道只有做出成绩才能赢回姑娘的喜爱。这之后张晋很快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12·60”工作法只是个载体,通过对这些安全上不放心人员进行身心调试工作,使各类不安全因素、矛盾问题化解处理在萌芽状态,理顺了他们的情绪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生产。
多管齐下保安全
阳煤集团用“安全红线”制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红线”是集团于2011年建立的煤炭和非煤行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其中,非煤产业包括了化工企业、铝业企业、装备制造业、特种设备、建筑安全、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红线。如在化工企业中,检修队伍若没有相关的施工检修资质或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按红线免去单位总经理职务;再比如企业员工没有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书就上岗作业的,就按红线规定免去这块业务分管领导的职务。“这样一来,严肃追究他的责任了,也就强化了各级领导‘谁主管负责,谁分管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原则。”翟治红说。
煤矿生产建设的“安全红线”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与处罚措施一一对应,可以说更细致更全面。翟治红介绍:“红线将采掘方面、矿井运输方面、矿井机电方面出现的误操作和存在隐患都囊括进来。举个例子,凡是集团公司系统中矿井7天内同一地点发生3次瓦斯超限的、揭穿煤层、构造和突出危险工作面不落实防突措施进行采掘作业的直接免去矿上分管领导的职务;由于防突措施不落实,一年内本单位发生2次导致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3%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直接免去矿上总工程师的职务,工人触犯“安全红线”的直接解除劳动合同。”通过这样严格的按条款处罚的手段,将煤矿生产单位领导的安全行为规范起来,也强化了分管领导的安全主体责任。
用“三色单”完善隐患排查制度。翟治红介绍:“阳泉煤业推行的隐患排查治理‘三色单’,是指各级干部、安监人员下井后要及时反馈井下隐患信息并根据隐患级别填不同颜色,白色代表一般隐患;黄色代表局部作业隐患;红色代表危及生命应立即停止作业。这样一来就从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传递方面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超前防范各类事故。”此外,集团还开发了软硬件配套设施的专项系统,使基层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报到集团,实现信息及时反馈。如:井下有隐患,安监人员将通过网站、报箱、安监处登记等方式将反馈到安监部门,各煤矿对反馈上来的隐患进行300~1000元不等的奖励。“这样一来,隐患什么时间解决、谁来解决也有了明确的责任,员工自身的安全隐患排查意识也有了提高。”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行安全分类监管。翟治红介绍:“随着阳泉煤业的发展壮大,化工、冶炼、交通等行业也不断增加,于是集团对企业安全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不同产业为块、安监局及分局为条,分类监管。集团煤炭主业现有40多个矿,散落分布在山西全省,鉴于管理幅度宽,集团公司在晋东、晋南、晋北和寿阳成立了4个区域公司,每个区域公司设立安全监察分局,行使集团公司安监局一样的职能,此外,铝业、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也增设安全监察机构并明确了监管人的定编,使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
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阳泉煤业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翟治红说:“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对各级干部下现场、跟班、带班、职责及上岗行为、规范员工操作上都提出了要求,即:上班在前、下班在后、班中在位、在位尽责。”
员工岗位安全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环节,“阳泉煤业推行岗位‘手指口述’、五级安全预想、安全班前会、危险因素预控、集体上下井制度,其中‘手指口述’是日本引进的防止程序性岗位误操作,要求作业人员操作中手要做、眼睛要看、同时说出下一步干什么、说完再操作;五级安全预想是要求班组针对工作任务开班前会,并在会上提出要求,预想操作中将出现何种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规定落实人员。这样一来,就确保了班组作业安全。”翟治红说。
“用安全账户激励员工安全”
阳泉煤业是一个老企业,人员多、包袱重、地质条件差,瓦斯涌出量全国第一,尽管集团安全管理相对扎实严细,但零打碎敲的事故仍然不断发生。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点多面广,井下千军万马,领导鞭长莫及,靠人盯人显然不行。阳煤集团结合实际首创了“安全账户约束激励机制。”这项机制从2006年在山西全省进行推广,目前不少集团企业都在采用此方法。
“安全账户就是集团把每个员工的工资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既包括实际完成工作数量,也包括工作质量标准,还包括应达到企业所在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集团从2005年1月份开始逐月把每个井下员工30%的工资拿出来,其中10%与质量标准化挂钩考核,以促进个人岗位作业的质量标准;10%与个人技能训练挂钩,各单位具体制定考核办法,以促进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10%与自主保安、不发生人身事故和其它责任事故挂钩考核。这30%的工资,其中10%的质量标准化工资根据工程质量评定级别当月分配,其余20%的技能训练工资和自主保安工资,经月底考核后注入个人安全技能账户年终一次兑现,只要员工不出事故且各种培训考试合格,就能在年底全部兑现账户资金,反之,这10%的自主保安工资不再注入。就是说,每月两个10%的工资经月度考核才能注入安全技能账户。”翟治红介绍。
一、建立阵地,为增强宣教实效性搭建平台
加强阵地建设对于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辐射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矿山的工业广场、班前会议室、入井长廊等阵地以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警示员工遵章作业。花园文化广场阵地。要设立永久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安全宣传牌板、标语,围绕企业安全工作重点,通报安全情况,灌输安全理念,使员工从入矿开始就感受到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翟镇煤矿从2012年开始着手建设社区宣教阵地,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社区花园文化广场。它的建成投用,为员工休闲娱乐、相关单位组织文化教育活动搭建了平台。区队学习室阵地。要设立专门的“全家福”安全寄语牌板和“三违”警示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班前会议室的宣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安全誓词和安全理念、当前安全教育重点、安全质量讲评、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及时更换,保证内容丰富具体、贴近实际、具有特色。阳光大厅及井下车场阵地。要在井下所有关键部位设置安全视觉识别标志牌,更衣室、灯房要有安全宣传画、安全警句,井口至工作现场主要部位设立安全警示牌,使员工一路看、一路受到警示教育。翟镇煤矿投资兴建了阳光大厅,完善了井口文化长廊警示教育系统,为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新闻媒体阵地。要围绕企业安全工作重点,通报安全情况,传达上级指令指示,介绍安全工作先进事迹,同时开设安全生产专题报道栏目,普及安全知识。要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增强教育效果。
二、整合制度,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是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安全宣传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整合完善以下制度。班前安全会教育制度。要在所有区队推行班前安全宣誓制度,使全体员工在异口同声中营造一种团队力量,形成众志成城的心理暗示和对于共负安全责任的深切感受。各基层区队在员工上岗前要由值班人员组织班前安全教育,讲评上一班的安全质量工作,提出本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贯彻安全理念的教育面要达到100%。群众安全活动制度。此项制度内容包括学习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部署落实,总结讲评上一周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通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员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事故案例分析,布置下一周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全生产专题教育制度。针对节假日前后、农忙季节、重点工程和临时任务开工前、长休人员返岗、新工人上岗等特殊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重点进行安全生产形势和技术规程教育,剖析事故案例,汲取经验,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业务素质。安全思想分析制度。要建立员工安全信息反馈网络,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了解员工“安全第一”思想是否牢固,能否自觉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的关系,是否真正做到“事故预想、危险预知”,对侥幸心理造成的危害认识是否深刻,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等。
作者:王东利
关键词:安全培训;突出问题;建议
安全培训是一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培训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安全状况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途径,对于当前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煤矿事故中因“三违”造成的事故,占所有事故的80%以上。而要纠正“三违”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方法则是安全培训。分析众多的“三违”事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懂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工作中表现为蛮干、乱干,所以很容易出现“三违”现象。(2)对安全规章制度一知半解,并无合格的安全操作技能,即便想照章办事,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但心理状态不良,在实际工作中不愿接受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我行我素,造成事故发生。种种迹象表现,当前我国的煤矿工人安全知识掌握较少,安全技术水平较差,安全心理素质较低。尤其表现在大量使用的外来农民工、临时工及矿井技术装备比较先进但培训工作较差的矿井。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应当寻找一条务实的、切实有效的安全培训形式和途径。这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任务。
2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培训范围小,对领导培训的较少对于煤矿的事故来说,虽然几乎事故都发生在一线的矿工身上,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领导对安全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而真正的原因则是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法律意识淡薄。而这些正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但目前的安全培训对领导的培训相对较少。2.2培训起点过高,形式单一、死板目前煤矿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大多起点过高,而矿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员工的文化程度考虑的较少,对一些涉及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内容及《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规章制度条文讲授的较多,而对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讲的相对较少。致使员工听不懂,记不住,所以对许多矿工来说,培训无疑是浪费时间,听天书。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考试的阅卷也是走过场而已,并不能起到考核的目的。另外,所开展的安全培训,授课大多以“填鸭”灌输式为主,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工人听起来索然无味,效果很差。有的培训则过于集中,人数较多,老师不能兼顾到每个人的状况,讲的过快,使员工很难理解和接受,最终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态度消积,能混则混,得过且过。2.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目前绝大多数的培训仅限于课堂讲授,而对于现场的实景培训,以老带新的延伸教育较少。工人不能及时的现场感受所学的知识,所以即使课堂上讲述过了,但印象还是不深刻,进岗后要么缩手缩脚不敢干,要么就是冒险蛮干,导致“三违”事故的时常发生。2.4培训计划安排不合理,学不到最需要的知识目前的煤矿安全培训,大多是公司上层的安排,而矿工真正需要补充那些急需的安全技术,他们关心的并不多,矿工只能被动的接受培训,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内容用处不大,而急需的知识又得不到补充。使工人慢慢的对培训产生了厌倦感。2.5培训条件较差,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师,急需培训时,抓住谁算谁,随意性较大。所以导致培训的质量没办法保证;②没有正规实用的培训教材;③缺乏必要的培训实物模型,许多培训如:一些关于设备、机械方面的安全培训,可以一边理论学习,一边对照实物可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可以加深员工对知识的更深刻掌握。
3搞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建议
3.1提倡意识培训
意识上的培训要针对煤矿的每一位员工,做到将培训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对员工的意识培训可分三个层次:
3.1.1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培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证每一个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是每一个高层管理人员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管理人员应该知道敬畏责任,牢记“生产服从安全、效益服从安全”,更要知道敬畏法律。其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国家、公司、企业有关的方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等,明确高层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让高层管理人员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地位。3.1.2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骨干,是各种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和执行的依靠力量,所以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意识水平迫在眉睫。其培训内容可包括国家、公司、企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知识等。3.1.3对执行层的培训执行层主要包括基层班组长、安全员、基层矿工等。按照“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标准,培训重点应放在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上,使执行层人员深刻认识遵守方针、规程要求对自己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清楚其工作区域存在的明显的或潜在的风险,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带来的益处,铭记不遵守程序带来的惨痛后果等。通过岗位培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重点加强对“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生产价值观的灌输,使员工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将安全生产价值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可辅之于事故案例增强员工对遵守制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3.2增强基层员工培训的针对性
3.2.1培训内容和对象要有针对性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时,应首先对员工的文化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将相同文化水平的员工可分为一组。进行培训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可着重培训他们最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对一些关于原理性的知识少讲一些,让他们懂得如何操作,怎么操作最安全足已;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可讲细一点,从原理、结构到最终的维修都可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重点培养他们成为技术骨干。3.2.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基层应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要针对生产实际进行,例如可以把搬运、起吊、用电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中毒、逃生与急救、消防等板块,作为专题来培训工人,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我们还应倡导填补差距的培训。填补差距的培训的关键是恰如其分地确定培训目标,这就需要有了解基层员工现有技能的一线管理人员,也需要了解做有关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一个人的实际技能和作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必要技能之间的差距都可以用培训来弥补。这种培训可以是一个规定的阅读计划,为期一天的研习班或短期研讨会,一个根据需要制定的个人计划或是一个正式培训班。
3.3加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传统的培训是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员工传授。这种方式系统性强,成本较低,但其理论性过强,参与互动性少,实战性较弱的缺点,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培训的目标应让员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以应根据人的性格、气质、身体素质、年龄、修养等方面的不同灵活掌握培训方式:
(1)对于老工人,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小,不易接受新东西。一味地灌输知识,只会让他们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应侧重组织他们进行事故案例学习培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传授技术,多学新经验,用客观实际向他们展示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自己去领悟。(2)对于青年人,不够成熟,经验少,情绪起伏大,耐性差,但可塑性大,接受新知识快,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调动培训的积极性。在端正其培训态度的基础上,强化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并辅之于适当的约束和管制。(3)对于干部,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培训时应采取其易接受的形式,采用学员幻灯片报告会教学形式,教师点评,在相互启发中使其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并注重法律法规的案例法讲解。另外,还要讲究培训的方法,例如,研讨法,现场讲解法,情景模拟法等。其中,情景模拟法是通过设置情景,让员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形式上可以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以及应用事故模拟软件等方法实现,让员工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经验和感受。
3.4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
培训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培训效果。把员工培训作为单位和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列入业绩合同的管理类指标。实现组织参与培训和完成业绩任务的同步发展。首先,最基本的要求是培训必须要做笔记,强化对笔记的检查,使员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其次,对培训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可以制成一个表,表的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主要内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对此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让参加过培训的员工根据实际培训情况填写,还要形成员工之间互相督促,互相监督的局面,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于掌握好的人员要进行表彰,增强其荣誉感,促进其他员工更好地掌握培训知识。第三,不贪多求快,不追求形式、进度。要把每一次培训落实到实处,把受训者工作的实际表现作为检验培训工作的标准,同一内容、主题可反复培训,强化培训效果的跟踪检查,循序渐进。
3.5建立培训管理的流程导向
培训不能只注重一个环节,应全盘规划,实施流程化管理。培训计划应以员工的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基础。首先,建立员工岗位素质模型,根据岗位素质模型由单位和员工个人找出素质缺陷和差距;其次,从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做起;第三,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和厂业务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经员工代表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第四,根据培训计划的内容,制定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第五,每次培训结束都进行培训评估,让员工谈体会,提建议,进行培训改进,让培训工作紧贴员工的工作需求。在此流程中,尤其应注重第一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实施整个培训计划的基础,只有把员工存在的知识差距找准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最后一个环节是保障培训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必要环节,只有把握好了这个环节,才能保障培训效果的逐步提升。
4结语
首先,培训前要做好基层矿工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调查他们最需要得到那些方面的培训。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煤矿安全培训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员特点、学历,因才施导;培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基层矿工。应扩大到领导层。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增加培训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作好培训结果的考核制度,建立培训管理的流程导向制度。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其志.煤矿安全培训之教与学初探.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6).
[2]杨荣生.当前安全形式下的煤矿安全培训.能源与环境,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