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预防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预防饮食安全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预防饮食安全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预防饮食安全的措施

篇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士配备不足,工作量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应用,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之护理队伍年轻化,应急能力差,护士与床位比例失调,分管患者多,常年超负荷运转,造成护士头脑不能保持冷静,容易产生不耐烦情绪,使失误率增高。

服务意识差,解释不到位: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护士缺乏主动性、灵活性,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不足:部分护士忽视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法律责任意识不强,特别是对颁布的法律“举证倒置制度”又认识不清,疏忽大意。如未履行告之义务,未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等[1]对证据重视不够,如对病历、事件的现场、实物的保护不够及时。对护理文书质量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各项记录不全或漏记,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

责任心不强,记录有缺陷:如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仔细,处置不及时,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单独上班时,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时不做任何记录,大小便不问就随意记录,体温、脉搏测量时间不足,病历及护理文书保管不善,随意摆放,病人或无关人员随便翻阅或造成丢失。

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特别是新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等。

护患缺乏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的重要开端[2]。如果护士在操作前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穿刺失败、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和家属的不满,甚至引发护理纠纷。

患者自生因素:①不遵守医嘱: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求医行为,对患者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如患者缺乏医疗常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充分,不配合治疗与护理,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 、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等。②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患者摔伤、院内感染、病历遗失、输液反应、自杀等所致的临床护理安全纠纷。

医疗费用的问题: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医疗自付比例大,费用就成为患者及家属关心的焦点。如危重病人来住院时,家属要求积极抢救,当缴费时看到各种监护及抢救费高时,又说护士事先没有说明而拒绝付费,甚至发生冲突。

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

构建护理支持系统,科学合理排班:针对临床护士配备不足,要求后勤每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有效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操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改善护理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微笑服务,视病人如亲人、熟人、朋友,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医,持证上岗,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能力,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理念,重视临床护理的法律意义。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注重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与内容,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有效的防范护理差错。

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8小时以外的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科室订购报刊杂志,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定期考核,选送年轻骨干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和上级医院进修,拓展理论水平,更新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操作,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全科护理人员。

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护患关系和谐对防范护理安全至关重要,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与医生沟通,发生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好用药、检查前、饮食、康复、出院等的指导工作,正确处理好医、护、患、家属的关系,对防范护理纠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公开收费标准,准确合理收费,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总之,病人从人院到出院,在护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患者康复、医院在公众心目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上升,物质消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只有认真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及时排除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使护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3],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才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艳莉.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7]:53-54.

篇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等,使他们自己受侵害的机会增多,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护理安全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引起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生理学因素:(1)老年病人因中枢系统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使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平衡失调,出现脚不高,关节活动不灵活,还可出现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等。同时因脑细胞减少,记忆力改变,反映速度减退。(2)感官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触觉下降,灵敏度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视觉在保持姿势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骨骼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等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的稳定能力。

1.2 医药因素: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损害。有研究发现,服用镇定剂、精神类、降低血压的药会影响平衡能力[2],另外,药物错误所致的意外损伤居第二位,药物剂量使用不正确、以院外私带药物、遗嘱的含糊与误解均是引起意外损害的原因。

1.3 环境因素: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不适当的灯光,缺少扶手的浴室或楼梯,马桶座椅过低,不平整的地面,不合适的衣服鞋子,夜间起床未开灯,均可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4 心理因素: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发生的隐患。因老年人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经济困难,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易做出过激的行为。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差,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要密切观察老人的心理行为,举止变化,随时陪伴老人。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跌倒: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文献报道[3],老年人的跌倒33%发生在夜间,其中夜间多次上卫生间不慎发生跌倒最多,老年患者因跌倒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的问题的机会增多。餐后低血糖、低血压也可增加跌倒的风险。

2.2 误吸:误吸是指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轻者仅一阵呛咳,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或气道堵塞,严重者甚至窒息而死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误吸。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预防误吸的宣教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预防误吸的措施,以有效防止老年人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

2.3 老年人的用药:药物是治疗和预防老年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排泄能力减弱,药物清除缓慢,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易蓄积而致毒性发作。老年人通常一体多病,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物、降血糖药物,心血管 系统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导致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药源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合理用药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4 烫伤:烫伤是老年人生活中一个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常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皮肤敏感度下降,发生烧、烫伤时往往较深,且皮肤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差,创面愈合慢,处理难度大,给患者增加痛苦。

3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3.1 跌倒的预防措施:①室内采用分散柔和的光线,避免强而集中的光线,以免造成暗区。②地面保持平整、干爽,防止绊倒或滑到。③衣、裤、鞋的尺寸不易过大,选择长短合适的围巾,避免拉扯而站立不稳。④起床动作应缓慢,睡醒后不易突然起立, 应先坐一下再站立,尽量少做低头弯腰的动作,防止猛回头和急转身的动作。⑤洗漱及更换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使用马桶时两旁应设有扶手,夜间尽量不去厕所,将便器放在床旁边,一定要有人陪伴。⑥指导老年人参加身体锻炼,增强抗跌倒能力,如下肢身体训练,步行有氧运动等。

3.2 防止误吸的发生:①应早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对维持正常的吞咽及避免误吸起到重要作用。②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半流质为宜。同时注意食物的温度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③进食时最好取坐位,卧床病人应抬高头部30~45度,减少误吸的机会。④对严重吞咽困难、呛咳及昏迷的危重病人,应及早给予胃管饮食。

3.3 合理用药,防止发生用药意外: ①用药剂量要准确,分装时严格要求准确,每日的口服药按次数分次包好,写清药物时间,看服到口,对特殊药物应加强宣教。②服药方法要恰当,用温开水吞服,服药前先饮一小口水以湿润口腔,药片吞服后多喝几口水,以免药物粘于食管壁上,影响药物吸收。③服药时姿势正确,应取坐位或半坐位。④若服用安眠药,服药后不要再活动,以免跌倒。夜间给药应在老人清醒的状态下,以免误入气管。⑤定期检查老人的服药种类,适当取消不必要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⑥注意用药安全,当静脉、肌肉给药时,速度减慢,边注射边观察,注射完后不要立即起床。

3.4 防止烫伤:为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避免意外烫伤,医护人员必须采取安全措施。①严格检查设施的情况,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50度,应外加布套,烤灯及热敷严格掌握时间和温度。洗澡时注意水温的控制。②避免在床上、桌上、地面堆放物品,以免打翻造成损伤。③使用微波炉时应遵守操作规则,避免电磁波引起烫伤。④使用蚊香时应放置妥当,以免引起火灾。⑤糖尿病人由于感觉异常,对温度不敏感,应加强注意。⑥如发生意外烫伤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记录,遵医嘱予以处理,填写烫伤事件报告单。

参考文献

[1] 富莉芬,住院老年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篇3

中图分类号:R8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63-02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注射室承担全院门(急)诊病人输液以外的所有注射,工作量大,护士少,病人多,病种杂,用药种类多且药名更换频繁等等,使注射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医疗。

1原因分析

1.1病人多。人际关系复杂,需认真做好沟通工作。工作量大,护士少。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居多并且多以静脉推注给药为主。药物进入体内速度快,时间短,作用迅速。但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较厉害和迅速,成为安全隐患。

1.2医嘱开错药,门诊药房发错药,新药多,更换频繁,特别是没用过的药物,使用前应仔细查看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使用禁忌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护士不能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医生有时也会有疏漏,需护士把关。例如: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为一种视神经营养药。门诊病人较少用,医嘱用法常简单的开成2ml ih qd。而正确用法应为患侧颞浅动脉旁ih。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遇到年轻的护士不了解药物性质执行医嘱时没能发现医生的失误,把应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打在三角肌皮下注射,致使病人连续治疗无效果,后来被我发现及时给予纠正。

1.3小儿血管细小、不明显。穿刺不成功引起刺激性药液外渗,产生不良后果。

1.4病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

2防范措施

2.1热情接待病人,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正确执行医嘱:①实行首接负责制,护士接到病人递给的药物和注射单时,应对其查对注射单和药物,发现错误及时给予处理。检查药物的性质、性状、有效期、配伍禁忌、是否需做试验。注射青霉素之前常规询问有无过敏史及有无做皮试,什么时间做的皮试。不能只看注射单上皮试的阴性结果,还要查对日期与时间,皮试结果应记录在病人门诊病历本上,并告知病人。注射后严密病情变化,并备有急救药品及器材。②连续注射者每次均应核对批号、注射史、过敏史、皮试结果,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加强护理安全防范的宣教工作。注射室贴注射病人须知,注射前后交待病人及陪护,不能擅自离开注意观察,以免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延误抢救。③实行注射签名负责制,有据可查,并记录时间、日期。

2.2①医嘱内容有误或含糊不清,有疑问的地方应向医生提出并得到更正补充后方可执行,护士不单是医嘱的执行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给药途径、方法、剂量及副作用等都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合理用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②对药房发出的药品全部认真核对一遍,发现差错应直接与药房核对后并纠正。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小儿公斤体重与药量的关系,准确无误的遵医嘱给药,操作时多做解释。③使用新药时可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化学成份、作用、常用剂量与用途、用法、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做到安全用药。

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83-02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真实的暴露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工程质量低、市场缺乏规范、施工质量监督不力、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有数据显示,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状态,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第二位。他们在创造着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承担着不能预知的伤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所隐含的危险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件件触目惊心。据有关专家称,除了超载和缺乏养护等原因导致塌桥外,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的隐患还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工程领域仍未能杜绝转包、围标等违规现象;二是设计、施工标准低。不少土木工程由当地领导拍板上马,工期多需在领导的较短任期内完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从一开始就得不到保证。分析建筑工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如下:

一、施工规范、标准要求过低,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如果说一座大桥的坍塌可能是偶然,但近几年特别是2010年以来频发的大桥垮塌事故,恐怕都归咎于超载或养护不到位是不全面的。针对近期频发的大桥坍塌事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日前公开表示,我国桥梁建设存在赶工期,以及设计、施工规范或标准要求过低带来的工程质量差等问题,“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钱江大桥,在超载服务的条件下,仍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该大桥工程是按国际通用标准设计。我国目前桥梁的荷载能力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50%~60%。”所以才会出现事故频发和工程设施的短寿。很多建筑项目的土木工程一旦由当地领导拍板上马,就会出现倒排工期现象,从地质勘测、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到工程施工,都要求快马加鞭,以保证工程项目在领导较短任期内实施完成,从而导致从设计到施工都得不到客观保证,随之而来的就会出现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从源头上留下了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这种生命线工程的依赖更加突出,任何建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都远非工程本身的造价所能比拟。若要防控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工程的设计质量是第一道关口。第一,国家应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进行具体规定,可参照欧洲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桥梁等各种土木工程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少于100年,美国则按75年到100年设计。第二,配套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行业的施工规范和标准执行,不能人为强行缩短工期,建设方、施工方都应该以工程质量为第一目标,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负责,建立健全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建筑项目在整个施工期间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实行问责制,严惩事故责任人,把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口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融入到每一个建筑工程中,使甲乙双方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非法转包、违规分包留下质量隐患

目前,国内工程领域仍未能杜绝围标、转包、分包等违规现象,近年各地的建筑工程需求量增大,但是具有资质的公司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也是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常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近年发生并被查处的若干重大建筑施工及工程质量事故来看,几乎每一起都存在非法转包问题,有的是多层转包,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故、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瓦斯爆炸事故等。非法转包与违法分包原因分析:权力干预使中标企业不得不将工程非法转包,所以转包有时是变相贿赂或非法获利的一种手段。违法成本低成为主要原因:一种是明目张胆的转包,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另一种就是利益驱动,出借资质让别人挂靠,用己之名承包工程,再转包。在很多地区非法转包成为某些施工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对具有资质的公司来说,被‘挂靠’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可以利用资质和权利不劳而获,承包方在争取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打点”关系方和挂靠方甚至监理方等,承包方为谋求利益只能百般克扣工程款以求利润,最终结果是将工程风险转嫁给工程项目的最终使用者。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默许致使工程转包、分包成为建筑领域的常态。可以说,非法转包和违规分包已成为扰乱市场秩序和危害建筑工程质量的痼疾。

杜绝非法分包和违规转包的措施:严肃法律,提高行业内知法守法意识。我国建筑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目前有“一法两条例加一司法解释”规范,针对招投标制度、资质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对于非法转包,应当认定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过错,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方面与质量问题一样必须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对于非法转包造成重大事故的,对可能触犯以上法条的责任者要有罪必罚。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建筑法对非法转包行为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但并未对非法转包的企业负责人或责任人规定、明确连带责任,从而纵容了建筑工程层层转包的行为。首先保证招投标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具有实际施工能力的企业中标,使非法转包丧失必要性;其次招标单位或招标机构严格按照评标办法从企业资质、以往业绩、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财力以及作业人员状况等多方面考察或审核投标企业是否“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依此来确定中标企业。高层领导加强自律,杜绝权利干预,使工程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序进行。强化纪检监察部门作用,真正起到监督、监管达到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市场需要,鼓励大型骨干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资质升级。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工程招投标的公正性,打击权力寻租行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使具有实力、信誉卓著的建筑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就可以实现工程中标,彻底杜绝企业挂靠和工程项目的违法转包。

三、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建筑业内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企业除少数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外普遍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不高,据统计有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作业人员中农民工约占总从业人数的80%。2008年杭州地铁坍塌事故1号线湘湖站工段,事故段中的工人不少是农民工。除了木工,还有钢筋工、凿除工、杂工等。这些不同工种的农民工,分属于不同的承包人。2010年8月被曝有质量问题、涉层层转包的郑州黄河控导工程中,有记者了解到,施工方是临时从当地招募的工程队和施工人员。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较低,而劳务输出地的劳动技能培训落后,农民工进城基本上处于放下锄头即拿砖刀、刚洗掉泥脚即戴安全帽的粗放劳动型。据事故统计和客观事实表明,超过95%的施工伤亡事故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原因造成的。据我国建设部长期跟踪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可以基本划分为五大类别,分别是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其他的事故类型包括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车辆伤害、起重伤害以及其他伤害。从事故易发部位来看,高处作业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临边洞口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率明显较高。以2005年安全事故数据为例,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到19.2%;其他高处作业类型如脚手架上作业占12.66%;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过程中产生事故,占8.38%;在安装、拆除塔吊过程中产生事故的,占10.06%。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故易发部位还有:基坑部位,由于基坑开挖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6.96%;土石方施工部位,由于土石方坍塌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为4.44%;与施工机械和机具混合作业部位,由于施工机具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比例为4.95%;另外,还有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为7.38%;外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0.75%;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2.77%。

预防对策:建筑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四项制度”即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认真组织农民工上岗前的各项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及安全监督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网络。要以“预防为主”,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杜绝事故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建筑企业不按规范施工、工程质检监督不力

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建筑企业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在内行人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很少有企业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偷工减料、降低设计标号、以次充好;为加快模板等材料的周转周期,在混凝土养护期提前拆除模板;利用规范允许偏差做文章,这些现象都时有发生。另一个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是市面上充斥着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例如直径10mm钢筋的实际直径只有9.5mm,管材壁厚不达标,装饰石材厚度薄1~5mm等。面对建材市场的混乱状况,需要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人员的认真监督、检查,协助施工单位把好建材质量关,更需要施工企业的严格自律,从采购源头把建材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保证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货真价实。

国家在2007年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规范》中详细明确了57项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施工工序的工期、材料规格品质、安装方法等的实施要求和达到的规定标准,早在199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共35个分册,这些标准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对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约建筑材料和能源,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督促和规范作用。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国务院有关部委组织全国各方面的专家陆续制订、修订并颁发了一批新标准,在国务院颁发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力、义务。条例明确规定:施工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必须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条例还规定: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验工记录并签字备案。

从建筑产品的质量事故中可以看到工程监理工作的不利,200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详细规定了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的职责,对建设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工序都明确了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和权力,监理工程师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理实施细则,自觉执行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和设备监造等规范要求,对建设工程实施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协助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施工企业可采用先进的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重要工序和重要岗位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加以处理和纠正,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只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努力,用制度和规范自律,用法律和信念把关,才能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侵犯。建筑企业只有提高企业定位,逐步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树立人才观,产品质量关,使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真正的“做强做大”,为社会进步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造出高品质的建筑产品,从而保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安全及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王延鹏.建筑施工安全的经济学分析.科技信息,2011(11)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7;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85-01

一、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装饰在所难免。在装饰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安全问题要及时的做好防护措施。

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建筑装饰施工中对墙体的改动

墙体有两种:承重墙与非承重墙。承重墙不仅要承受本身与上方墙体的重量,而且还要承受来自楼板的楼面的重量。而非承重墙则需承受来自其本身的重量和它下方墙体的重量。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墙体进行加固,否则,就不能对多层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改动。在对建筑物进行第二次装修时,为了满足客户的或实用或美观的要求,需对木制门窗进行改动,扩大门窗的洞口,增加门窗的面积,把木制的门窗改为铝合金的,这些改动会减小墙体的承力面积,加大墙体的荷载负担,使墙体出现裂缝,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对楼体装饰中的问题

在装饰建筑物的过程中,常常为了建筑物的美观,对楼面及楼顶做大量的装饰工作。如:在客厅中采用大面积的吊顶,安装大型吊灯;还有一些客户要求在楼板下面开辟个吊厨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还有住户在装修中要求铺一层5cm左右的砂浆找平层。这些都大大加大了楼面的荷载负担。

3、建筑装饰中材料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

许多装修材料中的化学物质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木制家具或刷墙的墙漆,还有化纤地毯及塑料地板,都或多或少的会散发出甲醛,乙醛和丁醇等气体,会让人感到头疼恶心、胸口发闷、喉咙发干、眼睛发痛等。

4、装饰施工环节中的火灾隐患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被应用或使用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而这些复合型的新型装饰材料中含有一定的可燃合成纤维,还有一些装饰材料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阻燃处理措施,这些都给住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5、施工安全事故问题

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一)物体倒塌或从高处坠落造成的对人员的打击。(二)机械使用不慎而造成的伤害。(三)由于人员的不注意而造成的触电危险。(四)施工人员对安全防护器具不甚了解,因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不得要领致使受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伤害。

三、建筑装饰工程注意事项

1、装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安全意识对工程的所有环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始络贯穿于建筑装饰的整个施工过程,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对所有具体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意识教育,确实保证所有具体工程施工人员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要增强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培训及告之违规操作的后果后,才能对具体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操作。

(一)建筑装饰单位必须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技术教育。一方面,安全意识教育,建筑装饰单位要组织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学习探讨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工作纪律,以明确推动相关条例的实施,且建筑装饰单位相关负责人要结合个体特例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学习具体操作经验教育。另一方面,安全技术教育,建筑装饰单位为了确保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确实有效地贯彻安全施工技能,要对相关管理人员及技术工种人员等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教育。

(二)为确保具体施工工程项目能够安全有效的实施,建筑装饰单位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项目工程开展施工安全技术教育工作,来推动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层次化、多渠道、多方法。并且,建筑装饰单位要利用项目经理、工长、安全管理等关键人员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及监督作用,对其反复开展安全技术教育,以确保项目工程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顺利施工。

2、提升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及机构的监管

强有力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安全施工监管机构是确保建筑装饰单位项目工程顺利展开的保证,要确实做到每个施工操作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有效的安全监控,才能确保项目工程安全有效施工目标的完成。

四、装饰施工中安全隐患的防治措施

要减少建筑装饰施工中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可从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源头入手,根据住户的不同需求,对住宅空间和平面进行灵活设计,加大轻质材料的研发力度,提倡材料拼装组合,减少危险作业。

1、灵活设计住宅结构

(一)在进行住宅规划设计时,以大开间式的灵活分隔面的形式作为住宅的主体结构设计,这样住户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对住宅进行空间布局和分隔。

(二)在设计中,要适当增大住宅的设计荷载,以确保其可以抵消住户在装修过程中因操作不当等原因而产生的其他荷载。

(三)在住宅建设阶段,进行结构施工时,要预先埋置线路预留件,避免住户装修时的钻墙打孔作业。交付使用前,建设方可以对住宅进行一次简单的预装,减少住户湿作业量。

2、分层负责,责任到人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分析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相应的安全隐患的预排除工作;施工现场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具体施工中,要定期对装饰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制定现场安全隐患控制目标,实行分层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3、选用新式建材,规避火灾隐患。要加大轻质建材的研发力度,采用材料拼装组合的方式进行装饰作业,减少水泥砂浆等大密度建材的使用,解决装饰材料的自身荷载问题。

4、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安全教育

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施工安全培训,将事故预防和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控制工作作为安全培训的重点,把安全管理事项责任到人,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施工安全隐患的相应管理措施,从施工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5、制定严格管理方案

施工现场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时,要针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在对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结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往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外部监察机构和服务部门提供的报告或事故的原因调查和审核结果。

员工的安全观念、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者的责任、安全和健康操作程序和规程、防护及防护措施、健康和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项目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各班组成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装饰工程的安全隐患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薛玲雅.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篇6

1.1技术方面的隐患

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直接关系的便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范围、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等。手术室承担着比较特殊、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有要有较广的知识范围、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手术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而且,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技术水平过低便会导致护理隐患。

1.2操作不当产生的安全隐患

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具体的手术室护理行为不当。比如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由于不当的护理行为,容易造成不当,导致病人发生压疮或影响病人循环呼吸,甚至出现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伸张而造成的神经受压。第二类是仪器使用不当,使用前未试机,或者出现临时故障,导致仪器的污染或脱落。

1.3医疗器械处理不规范所产生的隐患

因为仪器使用不熟练、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护理管护理隐患是比较多的,部分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仪器操作不熟练,导致手术时间有所延长,在手术室当中的出血量有所增加,从而出现了手术室护理风险。而且在手术之前以及关闭体腔之前,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清点器械、敷料和缝针的现象,错误的操作可能会造成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忽略了器械的完好性等等隐患情况。

1.4用药失误带来的隐患

医疗纠纷的出现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用药有误而引起的。一方面在输液或者输血的过程当中,因为查对错误或者摆放错误而造成了药品的误用;另一方面,在护送途中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遗失是病人的CT片或者是X光片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5人员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隐患

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比较紧张,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士巡回多台手术,所以护士的精力比较分散,容易出现隐患。同时还存在着交接班不认真、手术当中医生叮嘱不仔细记录、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发现等情况。

2有效防范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和建议

2.1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是有效防范当前手术室护理隐患的主观措施。为此,从护士角度出发,要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从医院方面出发,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护理系统,落实护士查房制度,通过安全护理提示牌来减少操作隐患;建立应急安全预警案例来强化护理人员的隐患防范意识和能力。

2.2认真落实护理安全责任制度

护理安全责任制度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核心制度,要严格落实。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进行个人护理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完善对护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制度并制定出详细的奖励处罚细则;第二要落实对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以及危重病人救治制度,要掌握消毒隔离的要则,熟知和掌握各项医护制度的规则和要求。

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

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静脉穿刺是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操作技能。由于患者在术后受到药物和穿刺的刺激,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容易导致穿刺困难,而且在术后容易发生血栓静脉炎。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痛苦,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性完成,要求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对静脉穿刺技能的牢固掌握。

2.4手术前后做好与病患的沟通与护理工作

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手术的进展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患者手术前易紧张,所以手术室护士在转运患者时要态度和蔼,使患者情绪放松;在手术进行时,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证自己精力集中,术后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并细心告知家属注意事项。

3结语

篇7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安全注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在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不安全注射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也并不罕见,因此,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明确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1 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

1.1 皮肤消毒不严格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酒精没能及时更换,使浓度达不到要求,皮肤消毒范围不够,均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从而引起感染。

1.2 注射部位不当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往往凭经验选择注射部位,特别是当接种者多时就会忽略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导致出血和神经性水肿。

1.3 注射方法不正确 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如果注射方法不正确,不仅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还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卡介苗皮内注射过深,易引起卡介苗淋巴结炎。

1.4 注射操作行为不当 不能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要求,重复使用1副一次性注射器接种2人及以上,或只换针头不换针管接种两人及以上。

1.5 疫苗使用处理不当 有些疫苗注射前未充分摇匀,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如百白破疫苗;温度、瓶体破损,疫苗结晶等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

1.6 使用后的注射器处理不当 如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回套针帽,可能使接种人员受到刺伤的危害;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不进行毁型、消毒后深埋、焚烧或统一按照要求回收等安全无害化处理,而是随意丢弃,甚至给小孩当玩具等,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 针对原因分析实施具体措施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皮肤消毒用75%的酒精定期更换,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疑有污染应重新消毒。

2.2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如肌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下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2.3 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作为接种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明确哪种疫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注射方法。如皮内注射主要用于卡介苗,皮下注射主要用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肌内注射主要用于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2.4 选择符合安全注射要求的注射器材 预防接种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2.5 接种前认真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瓶体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篇8

关键词: 校园网 安全隐患 防御措施

一、校园网络简介

校园网,是指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交流服务的多媒体网络。它为校园的科技教学、科学研究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的网络系统。校园网通过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网络协议将教学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联系在一起,形成师生共享的网络系统。随着日益发展的“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络得到了长足发展,网络化教学成了新时代教学的特征之一。

二、校园网络安全现状

1.病毒的泛滥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了校园网络最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转。网络病毒,指的由黑客创设的病毒突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统,能够对整个网络产生巨大影响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病毒、木马病毒等,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隐秘性、激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像“冲击波”、“尼姆达”等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网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的,同时会携带木马等附加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不可忽视。当师生进行QQ聊天、文件下载等网络操作时,都会促进病毒的传播。对于校园网络这个局域网来讲,一旦少数几台计算机感染病毒,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2.频繁的网络攻击

目前,来自网络上的各式各样的黑客攻击也越来越常见,还有许多是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这些也渐渐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这些攻击有的是针对软件系统的攻击,也有的是针对硬件设备的攻击,这些频繁的网络攻击都会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电脑黑客的网络攻击的主要目的是盗取网络信息,同时破坏计算机系统。日前,关于校园网遭到黑客攻击,教务系统的成绩遭到篡改的新闻已是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必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加上校园网络管理员的处理突发攻击的能力不足,对于黑客的攻击往往是束手无策。

3.校园的网络安全管理不足

校园网内部系统一般都是购买的,对于这些系统的管理和网络安全设施的配备都不足。师生总是对U盘、硬盘等存储设备随意使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校园网络的网络端口繁杂,一些不法人员总是能轻易地黑入校园网络系统,对校园网络造成破坏。教务网络管理技术也缺乏专业管理,对于系统漏洞难以及时修复,给黑客们留下空隙。由于校园经费的投入不足,校园网络只是有建设投入,却缺乏管理投入,这样的网络系统难免会与时代脱轨,跟不上社会需求。对于普通的黑客攻击,缺乏预警机制,难以及时处理。

三、校园网安全防御措施

1.选择安全的服务器

服务器是联系校园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媒介,也是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转的关键。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可以对校内、校外的网络访问进行追踪和管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充分发挥服务器的领导作用,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实现安全校园网。通过对外部来访信息的识别和对内部访问信息的管理,既可以保证校园网络不受到外部的破坏,又可以保护校园网络的内部稳定。同时,对于校内外的网络浏览记录,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追踪,给予电脑黑客必要的惩罚。通过选择安全、高效的服务器,校园网络安全性得到增强。

2.设置强效防火墙

对于局域网络的防火墙设置,是保证校园网络安全的关键,也是目前采用最对的一种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网络防火墙,是一种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为基准的网络保护系统。对于网络防火墙的设置,既有软件上的设置,又有硬件上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同步进行,互相协作。防火墙是继服务器后的第二道防护,可以对内部站点进行管理,控制内部站点与外部网络的访问。对于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就是为了让校园网内部那些未受安全保护的网络受到局域网络的保护。对于校园网络这个局域网来讲,就算网络防火墙关闭对外部的访问,我们也可以进行网络系统内部信息的安全访问,这也是局域网防火墙的最大功效之一,这对于一些极为重要的网络信息保护至关重要。

3.定期扫描系统漏洞

对于校园网络的维护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转的关键,也是网络安全措施中的根本。说到对网络的管理,做得最多的莫过于对于系统漏洞的检测和维修。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漏洞检测和修复。最常见的漏洞检测包括FTP漏洞扫描、CGI漏洞扫描、HTTP漏洞扫描,这些也是系统最容易被突破的地方,我们必须格外注意。将漏洞扫描结果和漏洞库进行比较,将缺乏的系统补全。对于刚刚建成的校园网络系统可以采用模拟网络攻击的技术进行插件扫描检测,寻找计算机的主机漏洞。系统漏洞是计算机黑客最容易突破局域网络防火墙的地方,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之处。因此,系统漏洞需要管理员及时寻找出来,并对漏洞的破坏性进行评估,及时修补和防范高危漏洞。

4.对校园网络进行加密控制

篇9

关键词: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04-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医学知识的全面普及以及人们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患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也在随之不断增强。产科患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风险高,极易出现医疗纠纷,发生频率居各科室的首位。因此,如何对产科护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预防的具体管理措施及相关体会进行总结,帮助临床对临床产科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更加具体的了解,以便临床对产科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4例产科患者病例。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44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7.1岁;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6周,平均孕周40.7周;有56例初产妇和28例经产妇。所抽取产妇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 方法:对抽样84例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出现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之前,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在实施之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88.8%、投诉率为10.0%、差错的出现率为11.3%、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8.8%;在实施之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97.5%、投诉率为2.5%、差错的出现率为1.3%、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3%。

3 讨论

对孕妇在产科进行日常护理时,为了对上述问题予以有效的避免并解决,以下几点措施我们应该予以注意:① 组织护理人员通过学习让其法律意识能够得以不断的增强,对于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护理人员应该予以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予以评估, 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是避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法律手段,使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尽可能使所有护理人员均能真正的做到知法、懂法以及守法[1]。②因为产科病区比较容易导致护患矛盾、医疗纠纷、护理投诉等一些护患矛盾的发生, 所以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以及总结, 对于与风险事件发生有关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2]。③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的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尽量使每位护理人员在对护理工作的基础技术熟练地掌握的同时, 还能够对产科的常用药物的相关药理作用和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掌握, 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学术的学习和信息交流,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3]。④一定要确保查对和交班制度能够认真执行,要严守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的规范,对原始资料的管理工作要得到进一步加强[4]。

总而言之,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使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安全得到更加优质的保障,能够有效减少以及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成翼娟,岳树锦,谷波.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6,15(14):318-319

[2] 陆文静,赵丹凤.护理文件书写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6):337-338

篇10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场所,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的重要部门,有劳动强度大、节奏快、病种多、接触面广、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近年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等法规相继出台,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患方提出的问题越来越“专业化”,并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2]。所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一年来有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工作总结介绍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

1.1 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2 手术部位错误: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未认真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术者凭印象为患者施行手术而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1.3 手术中压疮:手术时间长,摆放不当可导致压疮发生;

1.4 用错药物、输错血: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

1.5 电烧伤:电凝器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或酒精消毒皮肤后未擦干即应用电刀可造成灼伤;

1.6 异物遗留在患者体腔内:手术物品清点不准确,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器械、敷料、缝合针等清点有误;术中增加的手术物品,如器械、敷料等未及时做好记录;术前未仔细检查器械的完好性,器械附件,如手术剪、各类撑开器的螺钉松动易脱落到病人的体腔;

1.7 病理标本遗失、弄错或保管不善造成标本变质腐烂,不能进一步检查;

1.8 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

1.9 术中感染: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常规规程进行操作;连台手术未遵循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的原则,连台手术之间空气未消毒;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增加了术中感染的机会;

1.10 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 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失。

2 预防措施

2.1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新课题,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施,也是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术前访视病人,认真了解病人手术部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六查十二对”。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

2.2 接送患者时肢体与平车平行,并将护栏拉上,防止坠落,通过电梯、手术室门时注意勿撞伤患者。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固定好车身,防止滚动,并注意保护好各种管道,防止滑脱。

2.3 我院每名住院患者均佩戴手腕带,上面写有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等信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在摆放病人时,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手腕带、病历、手术单和X光片等相关资料,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摆放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尤其要注意人体成对器官组织,如乳腺、肾脏、肢体、五官以及疝等部位的手术,定要与病历严格查对,防止混淆左右侧。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

2.4 严防输错血、用错药。使用药物前,认真核对标签、浓度、剂量,不使用字迹不清、瓶签脱落的药品;药品定位摆放,为病人用药时可做到心中有数;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执行后向医生报告执行情况,并记录[4];术中输血时一定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包装是否完好;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2.5 高频电刀要定期保养,维修,使用前检查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并选择合适的功率,将负极板粘贴在患者肌肉的丰满处,保持清洁、干燥,并与肢体充分接触。若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负极板应避开金属假体的肢体,高频电流通道避开金属植入物假体的肢体,防止高频涡流加热而烫伤患者,电刀不用时放置在安全部位,防止烧伤患者。皮肤酒精消毒后,一定要擦干后才能使用电刀,以防酒精燃烧。

2.6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的前、中、后,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共同清点、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并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只有器械、敷料等数目核对完全相符后,告之手术医生,方可关闭体腔。

2.7 防止病理标本遗漏丢失。术中切除的任何组织未经主刀医师许可不得遗弃或私自带走。要妥善保管,由洗手护士和手术医生认真核对标本的数目和顺序;将标本放置在固定的标本框内,最后由专人再次核对签名后送病理科。电话通知冰冻切片结果,应由负责医生接听并确认,防止标本遗失或弄错。

2.8 手术室护士应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和自身形象,行为应符合医疗规范要求。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避免过激的语言及行为;手术中坚守工作岗位,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拿放物品轻和操作轻[5],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对患者的病情窃窃私语,尊重患者人格,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9 防止切口感染。手术室环境整齐,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符合质控要求。减少人员的流动,严格区分洁污通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时刻铭记无菌观念,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无菌技术操作[6];各种物品在使用前认真检查消毒灭菌有效期,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连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7],如手术室手术制度、接转病人制度、查验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的防护手段制度等。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并展开讨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建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行动规范机制,使每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等措施就可以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广泛的科学知识,积极配合好医务人员的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就可避免护理中安全问题的出现。

加强防范管理,识别护理风险,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做好护理工作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护理安全,是促进医院及护理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8]。

参 考 文 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2]范芸,郑洋.浅析护理安全防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09.

[3]李尚蛾.整体护理中术前访视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0,7(2):15.

[4]殷磊.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8.

[5]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8.

[6]章一华,张金凤,古锦屏.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65—967.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安全方面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建筑安全是人们生产经营、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基础,如果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对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威信造成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就必须找到引起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对症下药。下面笔者将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三个层面对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建筑工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内在因素。此外,工人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范与章程、不遵守劳动纪律等也都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

导致以上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完备,在施工时不及时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或者对安全防护用具的质量标准不重视,工人安全知识匮乏,对于突发安全危机处理不到位;第二,施工人员操作技术不娴熟、对施工现场环境不了解或者由于工期紧迫、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导致对现场情况的误判;第三,由于制度不健全、施工标准不规范以及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操作或一味地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做事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施工环境和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的场地大多是在室外,所以建筑人员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第一,当施工人员遇到降雨、降雪、雾霾、台风、雷电、高温等恶劣天气时,施工操作变得困难,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升高;第二,当施工任务在高空进行时,高处坠物很容易砸伤人或者施工人员也有从高空坠落的可能,当施工任务在地下进行时,地面坍塌等安全隐患也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三,建筑工程选择的场地环境条件差、工地脏乱、施工设备老化、故障维修不及时、光线不充足、温度不适宜、噪声大、粉尘多、通风差以及工具设备更新不及时等因素都会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大多单调重复、枯燥乏味并且强度大,这就导致了施工人员心理上的麻木以及负面情绪化,而工人的消极情绪会导致对施工时的安全警惕性下降,易产生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很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就是由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另外,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受利益驱使,不能按照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一味地追求施工效率不注重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出一些有安全隐患的管理决策使得工程质量以及人员安全等问题的产生。安全防护措施以及设备资金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力度不够、对于已经检查出的安全问题没有及时整改、对于新上岗的工人没有落实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施工安全隐患的存在不仅仅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还对国家及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负面影响。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众多安全隐患,找对隐患存在的原因并及时寻找办法弥补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下面笔者将针对上文中指出的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从施工管理、施工场地、施工操作技术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以法治人,以制管人,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对于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当充分参考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并且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并监督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主要依据的法律有:《建筑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第二,结合所处的建筑工程环境的建筑安全特点设置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且按照各个工程的大小、性质投入必要经费设置安全管理专职部门,安排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并监督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进行,以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第三,对于建筑工地上的工人M行有效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工人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岗位技术指导、安全意识培训、安全知识提升,未经培训的工人不得上岗。

(二)加强施工场地的安全防护建设

第一,在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保证该场地的环境、安全措施依法达到施工安全标准。比如施工单位为工人配备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特殊环境下要准备专门的工作服以及安全设备,对特殊环境中的各设备要仔细检查其安全性。第二,对建筑施工场地整体环境整改,包括保证光照强度以及工作温度适宜、保证临时消防通道通畅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工具完备、注意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工人工作内容及技巧。

(三)规范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一,规范脚手架搭建。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做法,规范立杆基础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搭建和使用。

第二,重视基坑支护。重视基坑开挖措施以及临边洞口的防护工作,对临边洞口进行定期监督检测,保证其安全性。

第三,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积极落实施工用具的防护工作,如塔吊、电焊机、物料提升机、潜水垒等施工设备要定期检测,及时维修养护使其处于使用的最佳状态。

第四,规范井字架搭建。重视井字架架体的稳定以及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接,另外,确保吊篮防护功能的稳定性。

三、总结

建筑工程规模大、人员多、环境复杂,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也就随之而来,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予以解决。国家和企业以及施工单位要真正认识到隐患产生的原因并且积极寻找预防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建设。

篇1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事故成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66-02

1 高处坠落事故

1.1 事故的原因

(1)施工人员的原因①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②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安全意识差。

(2)气候的原因气候也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一大原因,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3)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的原因部分建筑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过关,安全防护性能差,加之企业又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致使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隐患随处可见。

(4)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井架吊篮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

(5)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

1.2 预防事故的措施

(1)认真执行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措施并与经济指标挂钩,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2)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

(3)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4)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自觉遵守施工规范。

(5)危险地段或坑井边,陡坎处增设警示、警灯、维护栏杆,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6)购进符合规范的“三宝”、维护杆、栅栏、架杆、扣件、梯材等,并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7)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

(8)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

2 触电事故

2.1 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不设置防护网。

(3)电器设备、电气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受到磨损破坏。

(4)机电设备的电器开关无防雨、防潮设施。

(5)施工现场电线架设不当、拖地、与金属物接触、高度不够。

(6)电箱不装门、锁,电箱门出线混乱,随意加保险丝,并一闸控制多机。

(7)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

(9)不按规定高度搭建设备和安装防雷装置。

2.2 预防事故措施

(1)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应按规范增设保护网。

(3)在潮湿、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

(4)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

(5)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

(6)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

(7)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措施。

(9)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雷措施。

3 物体打击事故

3.1 事故发生的原因

(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防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揽风绳、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4)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5)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6)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

3.2 预防措施

(1)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网。

(2)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及时调换、更新。

(3)经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和揽风绳的使用情况。

(4)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5)改正不良作业习惯,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

(6)清理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乱堆乱放。

4 机械伤害事故

4.1 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4)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5)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4.2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

(1)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

(2)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

(3)对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4)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调试,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因素。

(5)操作人员要按照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5 坍塌事故

5.1 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操作规程,冒险蛮干。

(2)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2)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不按规定随意堆放建筑材料。

(4)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5)拆除作业未设置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

(6)施工机械不按规定作业和停放,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太近。

(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维护。

(8)挖土作业时,有人员在挖土机施工半径内作业。

5.2 预防事故的措施

(1)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基坑开挖前必须降(排)水工作,并采取保护措施。

(3)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

(4)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5)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禁止掏挖。

(6)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8)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

篇13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1建筑企业主要事故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以及使用各种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多发生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触电四个方面。如能采取措施消除这四大伤害,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将大幅度下降。所以,降低四大伤害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以高处坠落和起重机械伤害为例分析各自的特点。

1.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高处作业工作量大、操作人员多、员工的流动性大,加上多工种的交叉、立体作业,并且临时设施多,现场条件差,因此,各种不安全因素多,高处坠落事故也就特别多。而高处坠落事故往往使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非死即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行业施工“四大伤害”中第一大伤害,在高层建筑中尤其明显,归纳其有如下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

(2)易发事故部位多

(3)群死群伤严重,事故危害性大

(4)临时合同工特别是青年工人事故发生率高

1.2机械和起重伤害特点

建筑机械与工厂内的机械设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使用的环境条件不同

(2)作业对象不同

(3)作业地点和操作人员不同

由于建筑机械具有以上的使用特点,其安全性比厂内设备差得多,发生伤害的概率自然也就高得多。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操作锗误等。

2.2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2.3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2.4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3.1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有:

(1)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违章成本。俗话说:治乱世需用重典。治理建筑施工现场的违章行为也同样需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对于施工现场的“三违”行为,企业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要有决心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大幅度地提高违章成本,通过抓典型树标兵等形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使企业所有人都意识到,违章是得不偿失的,违章是必受到惩罚的,从制度上杜绝一部分人的侥幸心理。提高违章成本可以从经济层面上断绝部分项目经理、分包负责人的违章冒险意识.一些具有承包性质的项目经理、分包负责人“经济意识”太强,总爱算经济帐,觉得安全投入划不来,喜欢冒险蛮干,只有加大违章的成本,大到使他们承担不起才行,以杜绝他们的冒险念头。同时辅以一定的管理、技术手段,比如:①没有登高架设上岗证的人员严禁从事登高架设作业,②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不准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③施工作业区设置规范畅通的安全通道,④拆除脚手架或模板支撑系统时设专人监护,⑤每天上班前对所有高空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等。

(2)对于人操作失误和注意力不集中,可仿照质量管理中“旁站监理”的管理监控手段做好对一些重点过程、重点区域的“旁站监督”,比如搭拆脚手架、模板支撑架时,安装、拆卸、调试起重设备时,特殊高处作业过程中等,都可安排专职安全员做好“旁站监

督”,以减少人失误和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危害。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3.2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播;淘汰毛竹脚手架。

(2)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 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6)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7)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9)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10)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12)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3.3应急求援: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篇14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人为因素,预防措施

 

[摘 要]生产安全事故多是可以避免的,而本应可以避免的生产事故,却由于人为错误造成事故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我国多年的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在生产中的大量安全生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些可以避免的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涉及人为错误的事故很多,但往往只看重引发事故的直接错误行为,比如施工现场人员的直接失误等。在追究责任时,有些人也往往企图将事故责任更多地推卸到进行错误操作的现场人员身上。其实在这种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错误之前都隐含着造成这种错误的多种因素,它们增加了错误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是错误隐患。错误隐患大多是由于设备或生产不良、人员培训不足、监督不力、职责不明等形成的。

1 人为错误分类

人为错误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三类:

疏忽:这种错误一般发生在注意力不集中或紧急情况下,结果没能做到本想做的事,例如一个机械操作工人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忘记应该关闭的开关而造成事故,这类事故多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疏忽的典型行为有:忘记关掉电源、心烦意乱、忘记重要的班前安全检查、忘记安全气气操作程序步骤或常规程序中涉及安全的步骤;其它疏忽行为。

误解:这种错误是由于错误判断所做的决定,信息不畅和缺少实践经验操作引起的。例如有的工人对某些有问题设备进行了无效的修复,或在紧急情况下,有些工人可能会适得其反等。

误解的典型表现是:不了解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或材料的危险性,不懂甚至半懂,不理解机械设备或安全生产的真正含义,因此造成误解的错误行为。

违章:这是蓄意破坏安全生产规章,操作程序的行为。他们大部分是日常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有的是采取不安全操作方法的行为。而实际操作者认为基本的安全规章操作规程不实际和不方便。就会认为违章是合情合理的行为。

违章的典型行为有:任意使用不合格的工具、设备、违背安全操作规程等其他违章行为。

2 纠正各类人为错误的措施

2.1 克服疏忽的主要措施

2.1.1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职工自身安全意识。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一线工人的安全警惕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减少因为疏忽而造成事故发生的几率。

2.1.2 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设计可以有效排除产生人为错误的潜在可能。不良设计是导致此类错误的重要祸根。因此,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设计是消除此类错误的主要途径。

2.2 减少误解错误的措施

2.2.1 最有效的途径的培训,首先反复学习最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任何培训都必须包括不断的实物示范和反复的实际操作使安全操作成为生产工作者的第二天性。

2.2.2 更新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次数,一个培训班无论多么成功,某些知识、技能如没有机会定期实践,最后还是会被忘掉。。因此,充分培训是必要的,而且培训内容和时间间隔也应因人而异。(要克服只培训领导干部,不培训具体工作人员的痹端)。实践中,管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每个人的操作行为,确定何时何地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操作人员则应定期演示安全操作能力,如有失误需更新知识培训。

2.2.3 消除知识欠缺型错误。在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中,只要有一个未知因素需要操作者进行新的思考,就最容易出错。例如:施工中未曾见过的错误方式生产时需要做出判断而又不了解周围情况,生产操作人员就会不知不觉的采取冒险行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专人应付可能的意外事故。

2.2.4 提高安全监督的能力。主管人员必须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施工生产人员可能犯的各种人为错误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帮助他们掌握施工生产中的监督技能,熟悉安全检查程序。

2.2.5 加强施工生产计划的检验、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施工生产计划,检查实际错误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还应该注重信息渠道的畅通,便于施工生产人员执行计划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向技术人员反馈信息。

2.2.6 提供充足信息,将信息量加倍,而以不同的形式置于不同的地点,安全生产也就会更有保证。。

2.2.7 加强安全工作培训(多培训一线具体工作人员),培训后应安排测试,了解参训人员所掌握安全规程的情况,并了解他们是否完全懂得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同时也可以确定培训的内容是否恰当。

2.3 杜绝违章错误发生的主要措施

没有简便易行的途径能够减少这种明知故犯的人为错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从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减少违章机会。。但首先应该了解这种违章行为的潜在动机,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2.3.1 来自上层的某些压力迫使工人违章作业。上级部门可能会过分强调生产工期问题,容易给工人以更关心生产而不关心安全的印象,个别人可能认为上级宁愿他们有点事,也要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管理部门应反复表明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承诺,要不断对不符合规程的行为提出警告,并坚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还应奖励坚持安全操作完成生产任务的单位和个人。

2.3.2 低估违章实际风险。这是操作者在工作中很普遍的心理。为了不让生产作业人员低估实际风险,必须保证使工人准确了解事故的后果,实际上改变个人对安全的态度也许并不太难,但改变态度并不等于改变了实际行动。因此,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改变的态度改变其实际中的具体行为。

2.3.3 权衡风险,认为得失相当甚至认为违章所得利益大于风险。很多人决定故意是权衡风险后认为得失相当。所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工人相信,任何违章所得的利益都不能抵销意外事故的损失。可以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加强风险观念,包括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家庭影响、事业影响、身体伤害等,使人们对事故有所“恐惧”。

二是加强个人的可见利益,个人评估(比如提拔)时应包括安全操作。坚持安全生产的工人应得到尊重。

2.3.4 同事的压力迫使他们同样违章作业,实践证明,人们很容易受其它人员行为的影响,即使明知不对,也要照仿同事的违章行为。

2.3.5 图省事以求省时省力。人们的惰性心理时常会让施工生产人员违犯安全操作规程的事,认为安全规矩的程序过于复杂而在工作中按个人意志予以简化。

现在,人们已多数承认人为错误是当今安全生产事故当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虽然改进,选用更科学的安全模式,改进作业方法,增加培训或改善管理办法等可以减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但是要想了解哪种方式效果最好却相当困难,而且目前仍没有就减少人为错误的行为,提出更广泛适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