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茶艺的基本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苏教版与人教版的《雷雨》节选部分相比,除了苏教版直接把“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与资本家周朴园谈判”这个片段的矛盾冲突删除之外,鲁侍萍的戏剧语言还有十二处是不同的。本文以鲁侍萍的语言及与她有关的舞台说明为例,列举其三加以分析,从不同中可以揣摩到鲁侍萍更为复杂的性格心理。
其一
人教版:选自1978年版《雷雨》(《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苏教版:选自1988年版《雷雨》(《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苏教版添加了一个舞台说明“看着他”,与前面的“(看着他)大概是的”(苏教21页)重复了一次,加之“她不走”这些信息,此时鲁侍萍应该已经认出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了。可是,周朴园并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侍萍接连三次称呼她为“老爷”,表现了他们两人的关系不是亲近了,反而是疏远了。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能揣摩出鲁侍萍内心的矛盾。
其二
人教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苏教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侍萍很想知道今天的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她欲说还休,欲止又言,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30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终于说出“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时,她如释重负,当周朴园认出她时,她激动地、深情地、满含期待地看着他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她还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当中。从“老爷”到“朴园”这一称谓的变化,将侍萍女性的多情、柔情与动情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了,也足见她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其三
人教版: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苏教版: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苏教版中多一个“傻”字,这个“傻”字透着撩人的亲切劲。因为“傻话”通常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是一种亲昵的责备和埋怨,一个“傻”字说明侍萍旧情难忘。当侍萍看到这些旧家具,听了周朴园一系列哄骗性的话后,她已经被周朴园的言语迷惑和感动了,她终于软下了心肠,话语中包含更多的是一种亲昵的责备,这正好将她的善良、纯朴和多情表露无遗。
从以上三例看,苏教版教材跟人教版教材相比,多出了一些富含人情味的语言。其实细加比较(与鲁侍萍有关的语言),苏教版教材还有很多这样表现人物真实心理,体现戏剧语言魅力的地方。
(一)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心理
老爷—朴园—你—你们—我们—你,苏教版《雷雨》(节选)部分,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谓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偶遇周朴园,为了隐藏身份,她称对方为“老爷”,为了揭示周朴园的谎言,也想试探此时周朴园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她又不断地引出话题,并最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自然而然地称对方为“朴园”;当周朴园潜意识认为侍萍是来敲诈他而恼羞成怒时,侍萍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懑地指责周家的无情;当周朴园说家里还保留着她三十年前使用过的家具,记住她的生日等时,她又心软了,亲昵得说出“我们”;最后她想见一见萍儿,周朴园提出了条件“以后鲁家的人再也不许到周家来”,并用支票打发她走时,她最终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冷静地说“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鲁侍萍的内心经历了由幻想到试探,再到怨愤,最后绝望的过程。
(二)淡化了阶级性,多了点人性
苏教版《雷雨》节选删除了人教版《雷雨》节选部分中鲁大海与周朴园对抗,周萍与鲁大海对抗等戏剧冲突,使得文本少了阶级对立,看不出劳资矛盾,这也许是编者在故意淡化这种劳资矛盾。读者不仅能从以上三例中看出苏教版编者赋予鲁侍萍更多的人性内涵,还能从以下的删改中看出编者在故意淡化阶级对立,体现人性内容。“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是可以的”,“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他(指鲁大海)的脚指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他还是我的儿子”,“侍萍(接过支票)说‘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这个细节中苏教版比人教版多出三个字“谢谢你”,这三个字不仅体现了侍萍刚强自尊的人格,也包含了侍萍对周朴园的痛恨之情,也让读者想像得出侍萍挤出这三个字时痛苦、悲哀的画面感。
(三)美好的东西毁灭了,悲剧的力量增强了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1.把握教学目标和定位,做好教学启蒙和文化传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艺广义上是指“茶之艺”,包括茶的种植、制造、品饮之艺,有的扩大成与茶文化同义,甚至扩大到整个茶学领域;狭义的茶艺主要是指“饮茶之艺”,即将茶艺限制在泡茶和饮茶范围之内,包括选茶、备器、择水、造境、冲泡和品饮等诸多因素。茶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专业进行研究,其作为职业学校选修课程,如何选取精华,做好启蒙式教育,非常关键。学校要根据自身和专业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随时调整,切不能挖掘太深,让学生感觉繁琐,也不能蜻蜓点水,让学生感觉没有收获。做好教学启蒙工作能让大多数同学了解和热爱茶文化,使小部分同学有深入进修茶艺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教条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非常反感,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茶艺课程中牵涉很多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包括茶艺表演中的演说词也需要背诵,所以在教学初期首先要做好课程引导和概述,使学生对于今后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茶艺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在茶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肯动手动脑,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组合穿插式教学
茶艺课是为了拓展各个专业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素质而开设的,作为一门创新的拓展型的选修课程,茶艺课完全可以摒弃固定知识和教学模式的限制,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首先,不应拘泥于一本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应博览群书,结合多本书籍挑选最精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编写出最适用的教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更适合所教专业的学生。
其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授知识点的侧重不同,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着重于训练茶文化知识和茶艺讲解词,要求学生能生动介绍茶叶和茶具;对于饭店专业的学生,侧重点则在茶艺操作和表演方面;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求其熟悉茶叶的营养价值和疗效,能结合烹饪进行菜肴茶点的创新;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主要训练其茶文化中礼仪和文学的部分;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而且会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时能出奇制胜。
最后,茶艺课注重一个“艺”字,在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氛围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穿插音乐、舞蹈、朗诵、书画等艺术元素,而礼仪、化妆、服装、设计等教学项目可以作为茶文化的辅助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
4.将多元化的理论教学形式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其次,茶艺教学应贴近生活,并学以致用,如如何选购和保存茶叶、茶具,茶叶的营养价值等可以利用知识竞赛或集体小报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最后,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考核评价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除了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同样重要。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技能考试方法,即学生初学时的技能考试只要求操作流畅,而后逐步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并慢慢增加讲解的内容和难度,到最后还能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知识的有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融合起来,以适应社会所需的礼仪、审美及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最后的考核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授课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方面制订考核方案。如导游方向的学生以撰写导游词,向游客模拟推销和解说某种茶叶;饭店专业的学生以酒店餐饮活动为背景,能够独立或团体表演一套茶艺;文秘专业的学生能在行政、商务场合进行有效的茶水服务;烹饪专业的学生能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茶元素菜单并进行相关的成品制作;营销专业的同学能为茶叶经营企业策划销售方案;文史专业的学生要能学会吟诵关于茶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创作茶诗、茶联、茶文等。
总之,作为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选修课,茶艺教学应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模块化、考评体系多元化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进一步达到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train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the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goa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travel specialty whose mai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s p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raining room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combine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Department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the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for tourist class.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训室管理;人才培养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travel professional;training room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260-03
1 我院旅游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现状
为了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结合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院财力以及现有用房的实际情况和实训中心建设发展要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共至目前为止共如下十三个校内实训室。
餐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设施设备齐全的模拟酒店餐厅,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模拟餐厅服务训练,训练学生的餐饮服务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餐厅服务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
调酒实训室是学生演练、仿真酒吧实训的场所环境。通过鸡尾酒的调制技能、咖啡厅服务技能以及酒吧服务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中外酒水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多方面培养其审美情趣和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茶艺实训室是学生熟悉和掌握茶叶及茶艺的基本知识,进行茶艺表演训练、熟悉茶样鉴别和茶馆服务与经营的场所。通过各类茶样、茶具展示,结合主要茶品的鉴别和沏泡训练,使学生熟悉茶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其职业技能。
客房实训室是以教学为中心,模拟、仿真酒店客房的实训场所。能够让学生熟悉客房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客房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服务技巧,从而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促使其客房服务技艺的熟练,敏捷,准确和优雅。
烹饪演示实训室是将中西式菜点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法,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运用视频录播设备,实现烹饪操作演示与教学观摩互动的场所。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实际操作的过程,增强烹饪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掌握中西式菜点的制作技法与相关知识。
多功能餐饮实训室是学生进行中西餐烹饪及面点制作实训教学与练习的场所。通过中西餐烹饪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具备星级酒店餐饮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
酒店前厅实训室是学生模拟酒店前厅服务技能训练的场所。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演示,结合设施设备、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使学生掌握有关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具备前厅管理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饭店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游景点实训室是学生模拟、演练导游基本技能的场所。利用微缩沙盘模型,使学生在导游讲解训练时身临其境,更为感性地掌握景点讲解技能。相关配置的软件资料,丰富,详实,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以熟悉并掌握导游服务的综合技能。
导游实训室是一个多功能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导游服务技能训练、旅游英语、饭店情景英语及其他旅游类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场所。以先进的电脑设备为平台,依托网罗环境,配合专业导游辅助软件,使学生在形象逼真的环境中训练导游服务技能,练习专业英语口语。
旅行社实训室是学社模拟、演练旅行社运作的场所。通过对旅行社的接待、计调、业务经营等工作的模拟演练,使学生掌握旅行社基本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熟悉旅行社运作的基本模式、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程序及操作技法。
三维全景实训室以3D及环绕屏幕技术,开发研制苏州三维景点、导游业务场景模拟等体验式实训系统,进行导游业务的熟悉与实训。配置了全国众多旅游景点的介绍,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环绕的模拟场景,为模拟训练提供更直观的场景。
会展综合实训室包括国际标准展位或多个小展台,可以供学生模拟设计和搭建展厅展台,举办小型个展、主题展或学术研讨会,举行小型音乐会或时尚派对。该实训室还包括了一个小型礼仪服务实训场所,以培养良好形态的身体练习为主,主要用于我系学生形体训练、公关礼仪和师生舞蹈、健身训练。
办公事务实训室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办公室实践的场所,营造良好的气氛,模拟真实的场景,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文秘礼仪、专业英语口语、文秘情景英语等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很好的实践练习。
2 加强旅游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优质服务意识、高技能、会管理、懂开拓的服务型管理人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的效果关系到未来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良好的实训室教学,实现“学与做”、“教与练”的有机结合,克服了纯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后,穿插一系列的实践训练,使教学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
2.1 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要保证进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一是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知应会能力;二是方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学习和考试。
2.2 提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可满足旅游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而且可以为地方各旅游与酒店企业供咨询、培训、策划、考证等方面的服务。
2.3 实现多专业实训室资源共享 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科学、规范化可既可促进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可通过示范作用引领区域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与示范作用。
3 旅游类专业实训室管理措施的基本概况
我院实训室在系部领导的指挥下由一名专职的实训室管理员统一负责管理,具体工作包括:第一,负责对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和低质易耗品的管理;第二,做好系部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验准备工作;第三,负责搞好各实训室的卫生清扫工作;第四,负责对各实训室仪器设备等有关技术资料的保管和归档工作;第五,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如实训室及相关设备物品的借用等。
4 对旅游类专业实训室管理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实训室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建立建全的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训室的安全卫生管理,保障实训室设备设施的完备性,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实训室的安全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的安全,避免操作中人员的伤害,避免对设备设施损坏,避免物品耗材的丢失等等。
4.1 规范台账 台账式实训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地反映实训室的各方面情况,所以各类台账要齐全,并能够正常使用,包括:
①实训室使用计划本:按学期登记各专业各教师的使用计划,以便实验员了解各教师的教学计划,统筹编排实训室课表。
②实训室使用记录本:各专业教师按实际教学情况,每次使用实训室后做好登记,这样能如实反映出实训室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
③实训设备检查与维护记录本:实训室管理员定期对实训室的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④实训室易耗品使用记录本:旅游类专业实训室较少有大型的实训设备,大多数都为易耗品,实训室管理员应做好相关的采购入库与出库使用登记,以便掌握这些易耗品的使用情况。
⑤实训室设备物品借用记录本:由于教学、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需要,经常要借用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实训室管理员应根据相关规定做好借用登记,归还时同样做好记录,并检查设备物品的完好情况。
⑥实训室钥匙使用记录本:实训室钥匙由实训室管理员统一保管,根据实训室课表安排,提前准备好相关实训室的钥匙,由上课教师本人领取与归还,做好钥匙领取及归还登记。如有学生社团活动,则由负责指导的相关教师做好钥匙的使用登记。
⑦实训室卫生清洁记录本:实训室的卫生清洁工作由上实践课的班级负责进行日常清扫,各班清扫完后再记录本上进行登记,实训室管理员定期安排专人进行大扫除,全面进行清洁,并记录在案。
实训室各类台账填写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内容真实可靠,不可弄虚作假,同时避免形式主义,不可平时不登记,检查前突击填补,这样就失去的台账的使用意义,也不能真实反映出实训室的使用情况。
4.2 训室使用申请及计划安排
①日常教学使用。由各专业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实训计划,交由系部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由系部实训室管理员统筹安排,编制各实训室的课表,如有冲突,由教师相互协调,调整实训计划,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②学生社团活动使用。旅游系有多个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如茶艺社、礼仪社、酒店协会等,如需在非教学时间使用实训室进行社团活动或技能训练时,由社团社长提出申请,经分团委书记审批后报实训室管理员处借用实训室。
4.3 专任教师协助管理、维护 近几年,系部实训室逐渐增多,4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全部由实验员一个人负责,往往会力不从心,加上很多课程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增加了许多实践教学环节,整周的实训也较以前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各专任教师协助管理。专任教师熟悉实训室的情况,也了解整个课程的状况,对上课班级具有一定的管理力度,这无疑能够帮助实验员更好的管理实训室。
实训室设备设施的完好率是上好实践课的保证,专任教师在上实践课时能够及时掌握各实训室设备实施的使用情况,哪些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哪些设施不符合教学条件,哪些物品需要改进,哪些易耗品库存不足,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转达给实验员,这样既减少了实验员的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量,又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上专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熟悉这些设备的构造和性能,对于一些小故障往往能够及时处理,自行检修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让这些设备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实训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 重视各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取得的良好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类学生连续五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优异,合格率为100%,两次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都取得两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导游专业类学生连续五年导游资格证考核通过率远高于社会通过率20%,个别班级通过率达到80%以上,每次参加全国旅游技能大赛都能取得两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文秘专业在两次全国性技能大赛上都取得一等奖及二等奖的好成绩,苏州各高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对我院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合作愿望不断增强,而这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学院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伏六明.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监控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05)。
2013年7月7日到20日,丹麦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一行20余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夏令营,学习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朋友。在十多天的活动中,我作为随团成员参与了大部分活动,下面简单就自己的感想做一下汇报。
第一部分是汉语语言课的部分见闻和感想。奥尔堡大学孔院学生在夏令营期间参加了汉语语言课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汉语知识。授课教师是汉语文化学院盛老师和谢老师。经过与孔院学生的交流,他们普遍反映汉语语言学课教授的课程难度适中、内容实用、信息量大,尽管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任务,但是因为能从中得到乐趣,所以大家乐此不疲。通过分级教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同学通过学习初步培养了自己对汉语的兴趣,了解了简单的汉语日常对话,为他们今后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之间有汉语学习经历的同学表示,通过来到北师大学习,在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把汉语说得更地道了,还进一步学习了汉语的写作,结交了中国语伴,收获非常大。汉语语言课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安排、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奥尔堡大学学生的积极配合。
第二部分是对优秀中国文化的体验,主要包括中国画、太极、中国古代诗歌、中国杂技、中国茶艺、京剧等。下面我就每个项目简单汇报自己的感想。中国画课是第一堂中国文化体验课,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了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比如说起源、绘画技巧及与西洋油画的差异等知识,欣赏了授课老师精湛的绘画技艺,并且还亲身实践学习用中国画的笔法和技巧画兰花。兰花是“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代表着君子的气节,寓意高雅。此外,兰花的绘画技巧较为简单,比较适合初学者。在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学们大胆尝试,经过努力很多学生都能绘制出像模像样的兰花了。另外,有些同学在完成兰花绘制之余,也积极开动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了长城、中国龙、竹子和鱼虾等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授课老师也对他们的作品啧啧称赞,认为他们作为初学者,绘画成绩相当不错,并特别称赞了一位女生创作的中国龙。 快结束时,小林老师用毛笔为大家书写了中文名,大家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作品,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开心。最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部分同学还和小林老师单独合影,活动顺利结束。在活动中,我作为翻译,沟通授课教师和孔院学生,遇到了很多不知道如何翻译的绘画专业名词,只能通过何种途径加以解释,难免有些尴尬,但是幸亏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得以使活动顺畅进行。
第二个文化体验项目是太极。太极课上课两次,由一位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同学帮忙上课,使奥尔堡大学同学初步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一个侧面。上课期间北京天气较为炎热,气温远比丹麦同时段要高许多,许多同学都感到吃不消。但是,授课同学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一遍遍的操练,学习了“云手”、“抱球”、“单鞭”和“白鹤晾翅”等动作。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也认为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不错的窗口。几位同学对太极特别感兴趣,在课后还数次向体育学院的同学请教,体院同学也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地手把手为他们演示,充分展示了北师大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情怀,得到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此期间,我充当翻译,为授课同学提供讲解,还未孔院同学拍照,留下这一颇有意义的瞬间。
第三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这个活动是为奥尔堡大学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诗歌和中国大学生生活的机会,活动得到了学校社团--南山诗社的大力支持。南山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院学生为主体的,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学生社团,先后参加及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五位来自南山诗社的同学与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交流大学生活的经历,探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最后诗社的同学们和孔院同学一起学习了一首中国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活动过后,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应邀参加了几天后的“京台诗会”,一场由北师大南山诗社和台湾高校同学共同奉上的文化大餐,对中国诗歌文化有个更深了解。但是,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也就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参与活动的中国学生较少,与外方学生无法一对一交流;中方学生大部分为大一新生,与外方学生存在年龄和人生阅历上的差距等。
第四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中国杂技。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前往天地剧场欣赏中国杂技。杂技的表演主题是寻宝,将杂技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同学们被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体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活动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活动内容精彩、新奇,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感染。
第五个文化体验项目是中国茶艺。中国茶艺课在泰元坊茶事进行,由茶艺师讲解中国茶艺的文化,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到唐朝、宋朝、明朝直到现在的变化发展,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热爱以及中国茶叶出口到欧洲的历史。通过讲解,奥尔堡大学学生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略的印象。然后,茶艺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多种中国茶的冲泡方法,如西湖龙井、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白茶等,并邀请外国学生饮用。奥尔堡大学学生表示中国红茶的冲泡和饮用方法与丹麦的红茶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同学非常钟爱茉莉花茶等水果茶,部分同学认为普洱茶茶汤清亮、香气宜人。最后,茶艺师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学习演示冲泡茶叶的流程,大家珍惜实践动手的机会,纷纷上台体验,活动现场气氛很好。活动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且同学们均获赠了茶包。
第六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艺术中颇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多中外人民的喜爱。欣赏京剧活动在前门饭店进行。京剧艺术家们上演了三段京剧名段,他们的唱腔和表演动作吸引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目光。但是,可能京剧的台词比较难以理解,尽管有英文字幕,许多同学表示不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对利用周末等时间学习参观游览国家汉办、长城、鸟巢、水立方、天安门广场、故宫、胡同和四合院等。在国家汉办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的参观学习,奥尔堡大学的同学更直观地接触到了中国的书法、诗词、京剧、生肖等文化特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多同学都身着中心提供的京剧戏袍合影留念,记录美好的瞬间。
参观慕田峪长城,我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一起步行上下,为他们讲解长城的历史起源和重要意义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之前有准备这方面中英文的材料,讲解起来并不困难。同学们都对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表示惊叹,认为这雄壮的万里长城真是人类的伟大奇迹。通过对鸟巢和水立方的参观,奥尔堡大学的同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还参观了广场上的中国风情美食街,了解了风格各异的中国食物。此外,他们还在2008年奥运会奖牌墙上寻找丹麦的运动员,并与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合影留念。
接下来活动中,奥尔堡大学同学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在天安门广场上,同学们分为两组,一组参观路线是纪念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第二组参观路线是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在做了简单的讲解和分配后,两组分开行动,我跟随二组同学参观游览。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时,我为他们简单介绍了纪念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城楼的历史,回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与他们在一些地方合影。通过讲解,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国情有了更多的认识。随后,我们买票进入故宫。故宫排队买票的人非常多,同学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拿到门票。故宫的参观游览基本沿东西轴展开,主要参观了主要宫殿和御花园。同学们一边游览,一边由我讲解,时不时停下来拍照。因为那时之前几天,我刚刚随一个菲律宾歌唱团来此参观的,所以导游词倒也并不生疏。参观过程中,他们纷纷表示之前从未见到过如此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还有一位同学谈到,故宫宫殿之多,建筑之雄伟完全出乎自己本来的想象。她原以为故宫也就比一些西式的城堡大一些,可是见到故宫雄伟的景象完全被震撼了。
活动的最后一天,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参观游览了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由一位导游带领,同学们听讲解,坐人力车,参观明朝的老四合院,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里,自在悠闲中体会着北京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一个个侧面。
此外,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品尝饺子、北京烤鸭等特色中国菜,并在大宅门这一有特色的餐馆里欢送他们离京。
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中,有部分同学有在中国学习、生活或工作的经历,所以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参观了颐和园、秀水街、南锣鼓巷、三里屯、西单、王府井等地点,我也参与了其中部分活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与奥尔堡大学学生在一起的十多天里我也有一些突出感受,在此作为总结简单汇报如下。奥尔堡大学学生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他们乐于尝试。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参观游览北京的大街小巷,去尝试各种中国食物,去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去结识中国朋友,通过一个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一个同学在欣赏完京剧表演后谈到:自己是第五次来北京了,但是之前从没看过京剧,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尽管对表演不太了解,但还是很高兴,因为自己有尝试了未知的事物。还有的同学就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提出疑问,也增强了我从多方面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此外,于相同年龄段的中国大学生相比,奥尔堡大学学生要更加独立,并且他们的人生经历可能要更丰富一些。他们乐于自己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能去适应较为陌生的环境。
文章末尾,要特别感谢学校孔子学院管理处王军玲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认识外国朋友,丰富人生经历。还要感谢奥尔堡大学领队Niels,没有他的帮助,我的随团工作将会困难重重。此外,要感谢奥尔堡大学孔院夏令营的全体同学和其他关心、帮助与支持此次活动的人,没有他们的付出与辛劳,此次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
最后,以《北京欢迎你》歌中的几句歌词结束小文:
迎接另一个晨曦 带来全新空气
气息改变情味不变 茶香飘满情谊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请不用客气
相约好了在一起 我们欢迎你
我家种着万年青 开放每段传奇
为传统的土壤播种 为你留下回忆
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用拘礼
第几次来没关系 有太多话题
北京欢迎你 为你开天辟地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北京欢迎你 在太阳下分享呼吸
在黄土地刷新成绩
北京欢迎你,我们有缘再相约北京见!
“能喝的古董”是人们给予普洱茶的评价。最近,天津街头出现了以往只有在普洱茶的故乡――云南才能一见的场景:现场制作普洱茶。顾客不仅可以品茶、欣赏茶艺,还可以现场亲手制作普洱茶。
走进茶馆,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幽雅的“茶世界”。馆内墙壁上、屏风上精美的绘画、文字都与普洱茶有关。从普洱茶的栽种、采摘、制作、储藏到品饮,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茶馆角落的一个物架上摆放着铜锅、马鞭、叉罐等当年茶马古道上驮茶马帮用过的东西。顾客一边品茶,茶艺师一边向其介绍冲泡茶的步骤,并耐心讲解关于普洱茶的知识。
茶馆另一边,几个石墩一口锅,选好古茶树的上好晒青毛茶,烧开水,把茶叶放进蒸笼,等锅里水慢慢烧开,茶叶开始变软,一股清香就会溢满整间屋子。8分钟左右,蒸好茶叶,迅速把茶叶倒进布袋,包压成饼,提起放在地上那个5公斤重的圆形石墩,放进茶饼,人站在石墩上慢慢顺时针均匀摇动。这就是普洱茶DIY店内最“刺激”的环节――自制普洱茶。
要是顾客想把这个茶饼当作春节的“健康礼物”送给亲友的话,店员会提醒顾客把一张“内飞”放在茶叶里。“内飞”上,顾客可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制茶日期,还可写上祝福语,送老人的写上“身体健康”,送朋友的写上“友谊长存”。这个特殊的普洱茶饼制好后,顾客按茶叶的品质和重量折算付账后,可将其带走自己珍藏或赠送亲友,也可以暂时保管在茶馆内,等哪天有闲,约几个朋友,在茶馆里慢慢品饮。
据茶馆经营者介绍,自制普洱茶颇受茶友欢迎。该业务推出不到一个月,就吸引了近百名市民利用双休日或晚上的时间来做一次“普洱茶DIY”,增加人气的同时,还托动了店内成品普洱茶的销售。
创意礼品店
电冰箱时钟、高尔夫球车打火机、齿轮钟、卡通纸巾筒、爆炸狗……这些形态各异、设计奇妙的小东西,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家居用品,还是年轻人互相赠送的新鲜礼物。在北京和广州的购物广场,类似的创意礼品一出现,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开一家店铺专卖创意礼品,或许有钱赚。
【经营要点】
1.产品新颖丰富。产品应涵盖家居、现代办公、个人用品等领域,其中包括:个性时钟、时尚相框、新潮小家电、家居用品、创意文具、情侣用品、精巧灯饰等。个性、科技、小而精致是选货标准。
2.拓展团购业务。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年轻员工为主,同时,各种对外宣传和内部活动都十分频繁,如果能够与这些公司建立联系,让创意礼品成为公司活动的纪念品或礼品,将是个不小的市场。比如IT类的企业活动比较多,可以选择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推荐给这些企业,让厂家在产品的适当位置做上企业名称或品牌名称;还有各类婚庆礼仪公司,由于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因此,可选择一些适用于婚庆方面的礼品,与婚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拓宽进货渠道。国内能找到不少生产厂家,但仅从一两家厂家订货,产品种类及设计风格会过于单一,经营者应广泛联系类似的生产厂家。投资者如果选择加盟,则可省却在进货方面的精力,但经营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4.根据人流情况选择店址。独立店面应选在特色街、时尚购物街和流行商圈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租金过高而小产品利润薄,不适宜将店开在主干道上,可选择商圈内的岔路等,这样,既保证有适当人流量,又可降低租金。另外,开在卖场、大型超市内也是不错的选择。不管店在何处,店面的灯光、色彩、布局等都要突出创意和时尚。
【投资与收益】开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前期投入在5万元左右。这类产品价格集中在10~200元,毛利率约50%,如果平均每天销售10件价格在50元左右的产品,每月营业额约为15000元,则每月毛利7500元。半年左右可收回前期投资。
精品粮油店
“大米28元/公斤,这不是天价吗?”最近,南京刚刚开张的一家精品粮油店,专门销售“天价”粮油。
【满屋精品】
在位于南京市古林公园旁的精品粮油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有机大米,还有从西班牙、希腊、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橄榄油、核桃油、麦片、通心粉等粮油及副食品。尽管粗看之下,所谓“精品”,与一般粮油并无两样,但是价格却都贵好几倍。品牌为“甲升有机糙米”的价格为24元/公斤,富硒营养米(香米)是19.2元/公斤,富硒胚芽米则高达28元/公斤。货架上的橄榄油、麦片、通心粉等价格也都在六七十元,有的甚至两百多元。最便宜的是外省运来的50多种杂粮,如黑小米、魔芋、小扁豆、黑米粉条等,价格基本都在3.5元/公斤左右。
【高价有理】
店里的商品价格之所以如此“贵族”,主要因为它们大多具有保健作用。尽管不少市民表示价格太贵,但还是陆续有人前来尝鲜。江苏省中医院营养科专家汪燕说,精品粮油对人的身体有一定保健作用,像胚芽米富含维生素E、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氧化作用,心脑血管病人吃了特别好。并表示,在人们的消费水平和饮食健康意识已经大大提高的当下,精品粮油有着不小的市场空间。
另据该店负责人讲,尽管这些精品粮油看起来价高,其实普通家庭即可消费。拿一瓶很贵的橄榄油来说,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25克,如此算来,一年橄榄油的消费也就在1000元左右。而普通家庭一个人的色拉油消费也要800多元,相比之下,没多花太多钱,带来的却是健康。同时专家也表示,杂粮精品不用每顿都吃,只要每天吃一顿,或者在米饭中稍微加一点就可以达到保健效果。这么一算下来,其实消费并不高。
【投资提示】
1.尽管“普通家庭即可消费”,但目前阶段,精品粮油店宜开在大中城市,或进驻中高档社区商铺,或进人大中型超市。2.其实精品,未必就非得是进口货。有机大米、胚芽米、富硒米、坚果油等等,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类似的优质粮油产品出口,其生产基地、加工厂和经销商,就是很便捷的进货渠道。这样一来,可节省原料和进货成本,单个店铺前期投入10万元左右即可启动。3.销售精品粮油,其实也是在引导一种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或习惯,所以经营者应该对各种粮油产品的营养、保健价值非常熟悉,对膳食营养有所研究,并把一些基本知识传授给店员。
搞怪糖果店
一到冬天,糖果就火起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一家商场,出现了一家专卖搞怪糖果的小店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而杭州的厉女士更是开起小店专卖棒棒糖。
【搞怪糖果】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搞怪糖果小铺里,糖果大多造型别致、色彩鲜艳,有美艳的唇膏,香甜的奶嘴,硕大的钻戒,青绿色的毛毛虫……糖果造型多达上百个,既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也有西瓜、哈密瓜这样的水果仿真糖果,有的还能发出声响。糖果按不同规格包装,也有散货销售,顾客可以自行搭配组合。尽管其价格比普通糖果高了不少,可仍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和年轻人购买。
而来到厉女士的专卖店里,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童话世界:西瓜棒棒糖、伞柄棒棒糖、奥特曼棒棒糖、小叮当棒棒糖……据厉女士介绍,这种包装精美、造型别致的棒棒糖除了小朋友很喜欢,也很受学生青睐。小店开张第一个月,除掉成本赚了近3000元。
【投资提示】
关键词:旅游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此,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省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职学校试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由德育教师负责执教,他们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笔者旨在从旅游专业入手,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规的出台,旅游行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基础人才的摇篮,对于养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肩负着重要责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校修炼好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解析
1.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从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笔者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极具创业头脑。从学科方面看,旅游专业的创业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从师资方面看,旅游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观念新颖,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激情高,师生间融合度高。以上这些都为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
现阶段,笔者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训课程与企业实践接轨不紧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都得从头学起。学校虽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岗位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岗位创新、技术创业。
3.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未做到有效结合
近两年,笔者学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结合旅游专业的现状和特色开展有效、有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完该课程后所发散出的使用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与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可让政史教研组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来给旅游专业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增强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通过教师国培项目,让旅游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将行业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教授给学生。最后,社会上旅游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校担任客座教师,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让专业教师牢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构建全新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在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也可开设介绍旅游专业时下流行的发展趋势,旅游专业成功创业案例等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烘焙技艺》《茶点新制作》《导游带团案例精选》等。
3.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基地的开辟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旅游专业的“学生创业园”,使之成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习、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专业的茶艺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构成四间门店,在学生创业团队提交的创业方案中筛选出优秀项目,由旅游专业教师带领优秀项目的创业团队开启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门,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1)门店一――“咖啡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茶艺实训室为门店,由茶艺社团负责。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利用闲暇时间到网上采购各种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艺室里的咖啡机、榨汁机、冷藏冰柜、制冰机等实训设备,制作各种饮品,在中午午休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饮品和小憩的空间;还可为工作繁忙的教师提供饮品送上门(教师办公室)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
(2)门店二――“烘焙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烘焙实训室为门店。由于该门店的经营需要较强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超市采购面粉、新鲜奶制品、鸡蛋及各种烘焙原料,到网上采购各种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实训室里的烤箱、微波炉、打蛋器等实训设备,在实训课时制作蛋挞、泡芙、饼干等各种小点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为邻近学校的师生提供外卖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营业额。
(3)门店三――“伊人礼仪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礼仪实训室为门店,由伊人礼仪社团负责。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发放宣传单,以此来承接更多的业务。通过校方的宣传和支持,承接兄弟学校以及县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庆典业务,以此来稳定营业额。
(4)门店四――“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导游实训室为门店,由导游社团负责。此门店的基础业务是为来校的各方领导和客人提供“美丽校园”的导游讲解业务。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和闲暇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和县内兄弟学校发放宣传单,以此来充实业务量,提升营业额。
“咖啡物语”和“烘焙物语”两个门店在每日营业结束后都必须做好账务结算,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召开每周例会,总结本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好会议记录。每月必须推出一款“特色饮品”和“特色西点”,为自己的门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礼仪工作室”和“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两个门店每月召开一次月会,做好账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本月的业务进行逐一点评,以达到稳固工作室业务、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间门店每学期的期中给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从中感知自己门店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契机,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干“事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四间门店的开设,又可带动旅游专业学生其他创业新方案的提出,从而形成旅游专业独特的创业基地,也打造了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4.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
笔者学校已与象山影视城管委会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将县教育局下属的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也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了新捷径。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的导游服务技能,利用每年黄金周和各个节假日到象山影视城做景区讲解员的实践工作,也可根据自身爱好,到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做兼职导游,这既有机会历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测,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业之路。如此,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职教者一起携手同行,在不断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旅游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4(2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的古字。从我国古人开始饮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有饮茶的习惯,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可谓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一般认为,唐代是茶文化正式形成时期,此后的各个时期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饮茶的仪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形成了具有形而上内涵的“茶道”。正因为“茶道”体现了儒、禅、道哲学思想的交融,称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亦不为过。
在广府文化中,历来就有“喝早茶”的文化习俗。在日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今天,邀三五好友,寻一幽静处,煮茗而谈,已成为普通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喝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A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千年的积淀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宝库,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我国茶文化传承下去。在中学课堂开设茶道校本课程,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茶文化、茶道基本知识,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培养学生笃定、精细、雅致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素养亦大有裨益。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准备活动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生活品味与审美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涉及茶叶种类、茶具、茶艺、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演变等,重点则在于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几个部分。现将课程安排列表如下(表一):
二、课例展示
自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饮茶相关的典故,由班委组织学生轮流讲述,以此作为进入“茶道”课程的切入点。笔者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或一套饮茶礼仪,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象征。
从学生的讲述来看,他们大多能从茶的特点,饮茶的习俗、礼仪出发,切入茶文化的内核,了解饮茶背后的精神文化象征。例如,陆羽《茶经》有“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之说,这表明在唐朝茶就与儒家思想融合,“茶”象征那些品行坚卓、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符合儒家关于君子的想象。又如“达摩禅定”,讲的就是达摩祖师坐禅时借助茶叶驱除困意,养助清思,最终修成正果的传说。实际上,古代佛教徒经常利用茶叶能提神的功效,在久坐冥思时用以驱除睡意、摄心入定、精进修行;而茶也由此被赋予深邃的精神内涵,发展出了“茶禅一味”的理念。
当前,人们对于茶道存在不少误解,例如,认为“茶道”来源于日本。应该说,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误解。“茶道”的确在日本得到过长足的发展,也是通过日本而具有了世界声誉,不过,日本茶道的来源却在中国。对此,日本著名美术家、文化学者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就曾详细论及。饮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盛行,西汉王褒所著《僮约》曾叙述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到了唐代,饮茶成了上流社会普遍热衷的社交礼仪,而陆羽更是在饮茶的仪式中发现了“贯穿世界万物的和谐秩序”,在其著名的茶之“圣书”――《茶经》中创立了茶道。两宋时期则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高峰,其时的茶道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水融,真正成为一种主人和宾客协力创造宇宙间至福的瞬间的神圣仪式,一种天人合一、自我实现的方式,一种生活的艺术。南宋曾V《高斋漫录》有这样的记载:“司马温公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云:‘茶与墨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笑以为然。”这是著名的司马光与苏轼间“茗战”的故事,名儒大家风范跃然纸上。“茗战”,又称“斗茶”,是古代评茶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人墨客间流行的雅集活动。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到中国学习禅宗,公元1191年回日本时把禅宗和中国茶一起引入了日本。而中国茶道的发展却因蒙古人入侵而中断。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反对,茶道更逐渐走向衰落。当时的茶道是一套贵族化的精致仪式,作为高雅、纯洁的象征,其耗费往往奢靡,这让底层出身的朱元璋非常反感,下诏要求全国上下都学农民的泡茶方法。从此,中国茶道开始走向低谷,但流传至日本的余脉却得到发扬光大,使“茶的理想达到最高境界”。这一段历史,如今的学生恐怕少有人知,因而笔者在这一部分重点详解。这也是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丰富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当然,即使在明清时期作为一种精细仪式、寻求抵达超越世界、臻于天人合一境界的茶道不再流行,并不意味着茶道自此在中国消失,荡然无存了。这里笔者要提到对于茶道的另一层误解,即以为茶道只是一种贵族化的雅集仪式,远离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实际上,茶道既是士大夫闲雅生活之极致,同样体现于普通百姓的日用之间,不能过于强调茶道的超越维度,忽视了其背后的人伦礼仪及其在寻常日用之间的应用,忽略了其生活味。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传统礼仪。古人强调以茶修身,以茶雅志,以茶表敬意、树礼仁,以茶协调人际关系。修身、雅志、表敬意、树礼仁、协调人际关系,都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所以,有人指出,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俭、清、和、敬、静,即廉俭朴实,心地纯洁,和睦相处,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一提法不无道理,可以说,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始终贯串于茶文化之中。
不管是把茶道视为一种雅致的存在方式、生活的艺术,或是体现于寻常日用之中的朴质的人伦礼仪,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此,我们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在课程逐一详细讲授。
与茶道紧密相关的,还有“茶诗”。央视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让古典诗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成为普通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茶与诗,自古以来就存在紧密的关联,有鉴于此,笔者在茶道课程中以当下的“诗词热”为契机,为学生介绍、讲解历代著名的“茶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晋杜育所作的以茶为主题的《F赋》。中唐诗人卢仝曾邀请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并创作了著名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卢仝《七碗茶歌》节选)
卢仝此诗神思敏捷,洋洋洒洒,把饮茶的审美体验写得淋漓尽致,借饮茶而抵达一片广阔的、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难怪被后人称为“茶仙”,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此外,据文化史家扬之水先生《两宋茶诗与茶事》一文,两宋关于烹茶、斗茶、点茶等,都有不少诗词作品,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苏轼《行香子・茶词》、刘过《临江仙・茶词》、吕本中《西江月・熟水词》等皆为其中代表。此类作品描写古时饮茶风俗,从日常生活而来,表达士人的高尚情趣,“有情,有境,有性灵”,“每每显示着饮者的气度和风神”,是我们古典诗词教育的极佳材料,也是茶道课程应有的重要部分。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 special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at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 special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is specialty and propose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关键词: 高职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教学分析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oking techniques and nutrition;teach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15-03
0 引言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信息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工作工具。促使各专业领域的教育模式在不断挖潜深化之中,知识应用与职业发展二者合一的有机完美结合,摆在职业院校的问题是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如何使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走向快速崛起的职业化发展轨道。很显然,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各行业领域需要快速占领这个资源。找出适宜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带给人们的价值体现。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属于旅游大类,是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中一门专业。服务类专业在社会覆盖面极广。餐饮服务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由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呈不平衡态势,师资水平、教学硬件条件、生产实训条件、就业从业环境也不均衡。因此,为有效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烹饪技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并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市与市、区与区、县与县、乡与乡、镇与镇、村与村等规划、整合,形成一个能够供具有相同专业的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建设,尤其是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有效实施教学。
1 高职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定位分析
1.1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在道德、品格、知识、能力、创新、健康这六个方面全面发展,这是职业教育的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职业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职业教育规划而言,高职教育应遵循职业道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教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办学理念到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教学模式。都要充分体现两者的结合与协调,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有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1.2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烹饪项目工作任务生产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烹调生产操作职业岗位深入调查研究,和酒店烹饪实践专家一起对完整的烹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内容。通过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培养能从事烹饪产品生产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素质教育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培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应用的技能水平。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面向酒店、医院、卫生保健、康复中心、企事业单位餐厅等从事烹调技术和营养配餐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餐饮行业的烹调技术和营养配餐的基本管理技术及业务技能,成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1.3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培养的是烹饪餐饮业岗位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对技能操作人员来说,掌握一技之长很好服务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烹饪餐饮业为宗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
2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定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不仅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服务管理能力。具体表现在:中式烹调基本知识能力、中式面点基本知识能力、业务能力、最新烹饪知识与应用能力、烹饪史学与美学知识应用能力、饮食保健知识能力、食品卫生安全感官鉴评知识能力、营养与配餐知识与应用能力、餐饮企业管理能力、厨房设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个人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的区别于与培训模式不一样的人才,突出高职教育模式对应用型、实战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真正体现高职教育质量水平。
3 设计实践操作教学体系,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3.1 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体系平台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应是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突出个性目标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①通识课程,基础理论部分以“必需、适度、够用”为原则。
②依据专业性质、职业特点、行业要求、对职业技能和岗位应知内容,需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加强职业岗位及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包括餐厅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
③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点与面、简单与复杂,内容精炼而典型,内容重构优化,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分析能力。结合专业新知识、新工艺,融入专业教学中去。
④一体化教学要求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完备,确保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实践教学正常开出。
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高职教育融入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根本特色。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职业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专业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职业课程体系设置,需按照职业学习能力的逐渐提升、发展规律(即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综合),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排序设计,以达到职业学习与掌握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体现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过程(由行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体现教学情境与工作状态的有机结合(在餐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习,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法符合职业成长需要(如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所涉及的内容纳入课程设置中)。
3.2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2.1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存在本质的不同,学科教育体现在掌握学科体系,而职业教育则体现在知识运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不同,其结果效果也不相同。分析解决问题对职业教育更为重要些,更具有有效性、实效性。通常情况下,职业教育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室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又是技能操作的课堂。技能的学习带有理论知识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讲与教,演示操作把理论知识融于其中,在完成一项整个工作过程中,使理论与操作都得到了有效的学习。在反反复复中,重复相同的工作过程,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
②实地考察法。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经营场所,感知实际工作状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产生直接的感官印象,充分认识专业知识。在职业场所中的运用价值,通过观看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技艺操作,产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感性认识。
③专业交流,面对面沟通,现场教学法。通过组织企业专业人士与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可以让学生当面聆听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人生感悟、专业求索之路,达到激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④校内实际操作。校内实际操作是定向完成教学任务计划,按照专业基本要求,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学习,逐渐由简单走向复杂的过程。此阶段属于基本功掌握熟悉阶段,涉足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主要目的是熟悉专业内容,技术要素掌握,工艺流程,认识熟练产品制作完整的操作程序。此阶段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的亲身体验过程,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⑤校外定岗实习。进入第五学期,需走向行业企业生产岗位,亲自实战体验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熟悉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操作要求,体验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运作的机制,为将来在具体岗位上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此阶段是将“学”的内容与“做”的具体工作充分的结合再认识提高的过程。
⑥讨论式教学法。一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可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但以这种方式上课之前,要先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老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3.2.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①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色彩的画面、清晰多样的字体、悦耳动听的音乐、真实场景的视频效果,使教学情境设计独特而新颖,能充分吸引现代社会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让教学形式多样化、科学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使用工具,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技巧。
②教学技巧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创新,对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形式有很大不同,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需要教师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学、好动,开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其次,学习指导。教学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对教和学方面问题,及时获取学生掌握的程度,重点讲解,重点指导。
3.3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点,组织开展实践教学
3.3.1 把实践教学搬出课堂,让学生走进企业
以往的课内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对某一问题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而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把一些课内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训环节搬到企业中进行,通过给学生布置独立的任务,设计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调研或者设计工作。或者把学生放进企业,或使其独立承担某一岗位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企业环境,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主动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3.3.2 和酒店餐饮行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首先在校内建立完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使学生熟练掌握六种核心职业技能。并通过和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技能大赛,如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客房服务大赛、茶艺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和企业职工共同比赛,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级别的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
3.3.3 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工学结合”理念的具体措施,学校要确保学生在企业岗位上顶岗实习,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大关键环节。
通过在企业生产岗位上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工艺,在行业企业师傅指导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生产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此项活动的进行,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工学结合的实质、核心和精髓有充分的认识与提高,对教师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做好专业定位分析非常重要,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培养依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当地社会经济提高培养和输送有贡献的专业型人才,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工学结合案例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安群,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7(08).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广东全省共有星级酒店959家,其中白金五星级酒店1家、五星级酒店92家、四星级酒店170家、三星级酒店567家。截止到2010年底,广东全省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旅游系和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136所,其中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含大专)有17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有38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于2009年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衔接,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的试点单位,积极与中职学校合作探索制定3年中职学段和2年高职学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其关键与核心是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近几年,“高职单招模式”的中高职衔接由于对接院校缺乏沟通,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导致目前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等诸多问题。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院校开展全面的、较大范围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中高职专业建设现状、水平调研。在人才需求调研时,在珠三角地区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酒店及餐饮企业单位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含酒店及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现状、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岗位升迁规律等;在专业建设调研时,力求涵盖全省所有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内容包含各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专业教学改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我们对珠三角地区数十家酒店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高星级酒店的岗位职级一般设有八级岗位: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和总经理。其中,领班和主管属于酒店基层督导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和部门经理属于饭店中层管理人员,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和总经理属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在对目前酒店员工队伍中最需充实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调查中,4/5的酒店选择了基层管理人员;近一半的酒店选择了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得出毕业生对口就业的职业领域、部门初始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各级发展岗位中高职毕业生平均获得的时间,如表1所示。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商务(度假)酒店、品牌餐饮连锁、会议中心、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领域。无论是中职毕业生还是高职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均是具有服务性质的一线管理岗位和具有管理性质的一线服务接待岗位。这类岗位角色既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又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既从事服务工作同时又承担班组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管理职责,而做好领班、主管等基层工作,是酒店、餐饮企业生存和良好运转的根基。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其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广东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综合各项调研结果,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面向高星级商务(度假)酒店、品牌餐饮连锁、会议中心、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服务技能,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管理技巧,能适应现代旅游酒店业中基层管理职位要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
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上升的过程。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设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到职业基本知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教育目标、层次相适应。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采用“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学习领域、职业综合实践、职业拓展5个课程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大类职业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超越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范畴的共有能力;职业学习领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事酒店、餐饮企业等特定的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综合实践能力是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在职业专门能力的基础上再深入或拓展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参照酒店业和餐饮业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分别在中职阶段选择考取前厅服务员(4级)、客房服务员(4级)、餐厅服务员(4级)、调酒师(4级)、茶艺师(4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在高职阶段选择考取前厅服务员(3级)、客房服务员(3级)、餐厅服务员(3级)、调酒师(3级)、茶艺师(3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一)基于 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职业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对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职业学习领域课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与行业权威、企业一线实践专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酒店、餐饮企业业务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分析一线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的工作任务。表2为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经理(1周、1个月、1季度、1年度)的工作任务表。根据所收集回来的工作任务描述表,分析概括、归纳整理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共58项。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到一个行动领域之中,便形成了所有的行动领域。与此同时,由简单到复杂,从服务到管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水平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加工与反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共开发出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10门,整个职业学习领域课程模块遵循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实践教学持续贯穿、阶段深化。科学设计中高职合理分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技能训练要体现中高职承接与延续的关系,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基本操作规范和方法等的培养,高职阶段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社会生活过程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既是高技能从业者,又是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培养具有社会生活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积极构建以社会生活过程为导向的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基础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该体系包括: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反映全球共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机基本能力,服务后续专业的职业发展素质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第二课堂,如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旅游文化艺术节、“三下乡”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行业会展实践活动、校园服务周、五星宿舍评比、美酒节实践等。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要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合理安排,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酒店,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因此,中职开设的“英语和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与高职开设的“高职综合英语和酒店实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系统设计,专业英语类课程的学时须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的30%左右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基于行动导向设计职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指导原则。遵循行动导向原则的课程开发首要任务是解构学科的知识系统,实现在行动体系中基于学习情境的内容重构。学习情境具有范例性和完整性,它是经过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而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也需要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支撑。表3是酒店管理专业开发的10门职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总体设计、学习情境具体设计、考核与评价方式。其中课程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情境具体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宏观教学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学习步骤。在学习步骤中具体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中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必须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统筹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在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等方面狠下工夫。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社会生活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根据中、高职对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条件共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路径。这样,既可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李海东.适应珠三角产业需求 强力推进中高职衔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2):1-5.
[2]江才妹,陆国民.中高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贯通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8-20.
关键词:中职教育;酒店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77-02
1.中职酒店专业课程设置理念
1.1 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的目标是瞄准未来和现在的从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即注重超前培养和成人教育。
1.2 基本思路。(1)从实际出发,搜集整理和传授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建立由实际专业人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包括企业和行业协会。(2)从行业发展出发,搜集和传授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有关行业的信息和知识。(3)坚持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 "厚基础、宽科学、重实践、高素质"的原则,建起综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科学结构。
2.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2.1 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分为三模块。模块一:酒店管理基本知识;模块二:实施酒店管理的领导艺术、财务管理、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现代酒店房务管理、现代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管理的能力及操作技能;模块三:实施酒店运营、策划、协调各部门的管理、思维能力与扩展。
2.2 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由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岗位见习、独立顶岗工作;鉴于酒店业对实践操作能力的特殊要求,每期接受封闭培训的学员都要根据训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综合测评,制定和实施培训。
3.对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模式的调整与改革
中职酒店专业现有的"2+1"课程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实践证明,现有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利于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要求, 不利于结合企业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针对这一问题,需作出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改革,现建议如下: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3.1.1 公共基础课程。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赋予成长中的学生以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因此,我们要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专业培养定位为牵引,以整合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课程模式为突破,以调整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更新质量标准为途径,以变革评价方式为激励,全面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相互促进, 切实解决为学生的可持续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问题, 解决广大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问题和专业成长问题。
首先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出发,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创业教育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企业文化教育课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等等。 其次,开发出一批直接为就业服务、 为专业课作铺垫以及职业拓展的应用性公共基础课程内容。 其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艰深难懂的课程内容,精选注重实践活动、有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
3.1.2 专业课程。以岗位工作分析为前提,要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以餐饮为例,可通过对餐饮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将原来单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丰富餐饮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中餐服务、西餐厅服务、酒水知识、插花知识、茶艺知识、咖啡调制等等。并且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开设营养卫生、中餐烹饪、西餐烹饪、营养业务等餐饮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对餐饮文化的丰厚内涵产生浓郁的兴趣,避免了原来单一课程的枯燥无味,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更能得心应手。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后,要在课时的安排上进行调与改革,主要通过校企合作计划,打破现有"2+1"的课程结构模式,在前两个学年里使"校企交替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
3.2 对课程结构的改革
3.2.1 公共基础课程。首先,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的需要重新审视与调整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 根据专业需求和大纲规定,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做弹性处理。其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综合学科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达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美结合。
3.2.2 专业课程。以能力为中心,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有效教学计划。通过契约式校企合作,学科的教学计划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科授课计划,企业利用自身有利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学校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酒店派出行业培训师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客房、中餐、西餐等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按照教学计划,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到酒店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与企业培训师互相配合,针对薄弱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利用酒店先进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操,弥补学校教学设施的不足。 双方定期、不定期进行互动研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3 对课程教材的改革。首先,结合具体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先形成讲义、课件,条件成熟后编成教材,使教材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其次,丰富现有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材改革。
3.4 对课程评价的调整与改革
3.4.1 改变原来评价中教师单方面施测,单方面给定结果,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把评价过程,变为评价者与学生充分沟通协商, 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过程。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最大程度认同,更好地发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作用。
3.4.2 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在"双重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而"情感目标"则包括"工作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使评价内容更完整、更好操作、更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把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各占 50%,重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评价内容衔接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在学校培养阶段就可以体验到企业氛围。
3.4.3 参考借鉴企业员工业绩考核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评价中既有"自评",又包含组内同学的"他评",更客观反映学生在岗位技能训练当中的真实精神面貌和实际操作水平。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结果某种程度上成为评价 "校企合作"模式成败与否的现实依据。为此,要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那些在学生评价中得到好评的目标得以实现, 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影响;只有学生获得良好的等级评级,才能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得以深度开展。
3.5 课程模式的改革即将扩展训练融入酒店管理学课程
拓展训练课程不是对以往课程知识的简单总结,而是通过"感受与分享"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体会。人的学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课堂式教育,一种是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通过项目活动使学生有亲身的体会,能够有效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近年来,拓展训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受训人数激增。关于拓展培训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加大,通过扩展训练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层次,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校对企业的单一知识的培训也逐渐提升为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层次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拓展训练培训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以上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综合素质。
4.总结
总的来说,在酒店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优化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国敏. 丽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3:59-60.
关键词:导游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收稿日期:2013-10-14
作者简介:顾小东(1977-),女,浙江省奉化市旅游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专业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明确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更是优化导游专业课程建设的方向。然而,许多教师由于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识不清、思考不多,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著名学者徐国庆教授曾对这一现象作过批语,“概念理解的扭曲导致职业教育的话语与实践严重脱离,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实践实在难以看到能力的痕迹。”换言之,要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必须明确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培育策略。
一、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
1.从职业能力概念层面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导游职业能力是为个体在从事导游工作中所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1]也有学者依据“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2]这一定义,延伸出导游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文地理知识、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技能、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要素[3];有的学者把导游的职业能力构成分为职业道德、职业形象、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4];有的学者从综合职业能力观来分析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5],把导游职业能力分为横向内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纵向内容(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还有学者把旅游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获取的职业能力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个方面[6]。上述理解,大致是从职业能力的概念演绎而来,分类虽清晰、完整,但可操作性不强,对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还不够具体明了。
2.从行业活动需要层面的理解
有学者指出,导游的职责主要包括接受旅行社的任务、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负责向游客讲解、安排游客交通食宿、及时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耐心解答游客的询问等。因此,导游的职业技能包括带团技能、讲解技能、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等[7]。也有学者指出,导游专业学生的体格训练、知识能力、人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8]。还有学者从旅行社、风景区等角度分析,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为业务基础知识、旅游营销组织能力、导游能力、旅游线路开发与策划能力、创意思维能力、相关信息获取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等[9]。
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对奉化市溪口旅游集团和有关旅游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行业需要的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安全意识、服务态度、带团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景点讲解能力等”。对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他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安全组织能力、讲解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心态等”。
3.从游客和师生需要角度的理解
有学者指出,“热情、友好、外向、亲和、见多识广”是大多导游员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游客心目中的优秀导游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扮演“领导者、主人、施教者和信息员”四种角色[10],每一个角色扮演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品质。也有学者从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行社行业对导游人才的素质需求出发,认为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包含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五方面内容[11]。随机调查游客心目中的导游职业能力,较集中的意见是“服务态度、线路设计能力、景点讲解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调查导游专业的在校生,他们认为“能说会导、组织协调能力和景点文化知识”等几项是最主要的职业能力。但不同年段的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低年级学生往往注重文化知识、能说会导和组织协调能力,高年级学生还会关注安全意识、服务态度、线路规划等方面。对旅游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回答也是各不相同,但较集中的观点是“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表演能力、组织协调与持续学习能力等”。
4.从职业资格证书层面的理解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指出,“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12]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导游人员才能够为有组织出游的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这些条件包括拥有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领取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或聘用和持证上岗等。可见,职业资格证书是导游专业学生就业与从业的基础。因此,许多旅游专业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学生导游证的考取,甚至有的教师与学生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解为资格证书的获得,一些教师十分注重导游基础、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规等考证内容的教学。事实上,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业的一个门槛,但其实质是一种功利取向的劳动力管理手段,它所能表征的职业能力仅仅是局限于能够显性化、行为化的静态知识与技能,存在着把职业能力与职业生活背景割裂开来的现象。因此,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只能是促进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能把它理解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人们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解,因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博士认为,理解职业能力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间找到关联点,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13]。换句话说,职业能力内容的分析是建立在对职业活动范围和程序分析之上的,只有对导游服务项目进行分解,才能剖析出完成导游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要素。为此,我们借鉴人们对导游职业能力的研究,结合导游工作实际以及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认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情意与形象、认知学习能力、带团讲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
二、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
1.职业情意与形象
职业情意是指导游专业学生对待导游职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对待旅客的态度与安全服务意识等。这是导游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的基础,也是导游专业学生热爱导游业、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前提。导游职业形象是指导游人员在服务中所呈现出来的与其从事的职业相一致的外部表征与心理特征总和,包括仪表礼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健壮的体魄和心理调节能力等。
2.认知学习能力
认知学习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学习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导游职业具有人员联系复杂、景点知识多样、社会联系广泛等特点。因此,导游专业学生必须重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3.带团讲演能力
旅客接送、游客观光、景点讲解、食宿安排、购物指导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从事导游职业的关键能力。为把这一能力通俗明了,我们把这些能力总称为“带团讲演能力”。具体包括旅游企业的业务和操作规程、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景点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活动节目主持与表演、餐饮交通安排、旅游购物指导、紧急问题处理等能力。
4.沟通协调能力
旅游活动是一个由人与景、人与人等因素相联系的过程。因此,导游专业学生只有景点讲演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有效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包括与接待单位之间、与游客之间、与交通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能力等,以及旅游过程的组织与活动的协调能力等。
5.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是指导游专业学生适应社会、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就业创业能力、旅游信息获取能力、业务谈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提出社会活动能力要求,既是职校导游专业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职业能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态度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14]。培养和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一整套教学体系来完成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等。它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而且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安排的结构上。传统的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几类。但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在某些实践课之中受到重视。其实,培养职业能力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公共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课和选修课。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导游专业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是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设计。课程结构可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与选修课”等模块,把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专长发展和兴趣需要,开设中外民俗、导游礼仪、茶艺、导游心理等选修课。二是采用项目化和情景化教学。教师要以实际操作项目和情景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如围绕景点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可设计检票、导游讲解、卫生保洁、咨询服务、景点包装等模块,并加强多媒体演示、模拟训练、案例讨论、实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型”教学方式。三是将课程内容与导游资格证书要求相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构建以职场实训为特色的实践操作体系
实践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途径,也是培育角色意识、角色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导游员的职业情意、沟通与协调、心理素质等难以从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在“职场”情境中反复实践与体验才能获得。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根据在校学生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职场实践目标和任务,由浅入深地开展阶递式的实践操作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景”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实际的锻炼。一是建立“参观式、分散式和顶岗式”的阶梯式实践体系,以突破企业与学校、学期与假期、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把职场实训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生涯之中。二是开展“外包式”实景实训。“外包式”就是将当地旅游企业管理的旅游景点“包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作为学生真实的实习与实践工作场景。如奉化溪口旅游集团拿出武岭幽胜、溪口博物馆等景点,由学生按照市场化和集团制度进行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三是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班团活动。如采用班级干部轮换制,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开展班级主题班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与展示学生的表现力、亲和力等。
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既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考核导游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明确改革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树立与市场接轨的综合评价理念,包括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以及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二是建立“结构式”的评价方式。在内容上包括职业能力测试(景点讲解、活动组织、信息处理和人际交往等)、职业人格测试(职业情感、敬业精神、服从意识、情绪调控能力等)、基本技能测试(导游词创编、艺术表演能力等);采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把模拟演示和笔试、开卷和闭卷、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校内考核与实际操作等考核方式结合起来。三是建立毕业生培养的质量跟踪体系,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能力信息,有助于改进专业教育工作。
4.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的保障体系
要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一是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开发上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实施任务导向的模块式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形成学校与企业、课内与课外等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二是提供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在硬件方面主要提供必需的教学活动设备设施,如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模拟旅行社和创业旅行社等;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旅游景点知识网、旅游地图以及各项技能规范及有效的达标手段与教学管理制度等。三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会钻研、热爱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陈才,李兆元,巩慧琴.导游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
究——基于业界、学界双重视角的探讨[J].旅游论坛,
2012,(1):80-84.
[2] 陈庆合.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J].职教论
坛,2003,(l6):4-7.
[3] [7][10] 王延君,王延红,黎闯进.关于高职导游职业
能力培养的思考[J].经营者管理,2009,(16),245-
246.
[4] 李亚妮.浅谈导游职业能力塑造[J].知识经济,2008,
(11):66-67.
[5] 张丽妍.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剖析[J].当
代职业教育,2012,(2):55-56.
[6] 李丽.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
范大学,2010,(8).
[8] 吴海波.浅析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
业教育,2005,(8).
[9] 刘依灵,张丽妍,贾瑛.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
问题剖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2):55-56.
[11] 朱芬芳.基于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
职业时空,2012,(3):134-136.
[12] 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条例[EB/OL].http://
/html/2008-6/2008-6-27-20-31-26-2.
html.
[13] 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
2007,(1):24-28.
[14] 邓泽民.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
[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The Tour Gui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GU Xiao-dong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42-05
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都是学校文化的承载与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动能与支点。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于2007年建校,2013年学校进入了深度课改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断聚焦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办怎样的学校?培育怎样的师生?建构怎样的课程?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追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精心规划,以课程建设为发展重点和工作抓手,促进了师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体系的建构
1.明晰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校不是一个物质的组合体,而是一个生命的集合体。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共同组成了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一独一无二的生命集合体。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这一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对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儿童来说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地球村。 学校是属于儿童的,学校成为儿童的学校;学校是展现世界的,学校就是世界的村落。学校在世界中,世界也在学校里。
2.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从儿童到成人这一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一个学习场,同时也是生活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在不可复制、不可重来的学校公共生活中,学校应该引导儿童自然、自由、自觉地成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创造。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会共同生活”的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立足于学会共同生活的实践层面推进研究,通过学生调查、教师访谈、家长问卷、专家论证等四个步骤,从“安全素养、关系素养、参与素养、时代特需素养”四大维度形成了清英学生核心素养的四轮驱动模型,不仅有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的制定,更有从顶层的系统设计到底层的系列实施,理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的行动推进互为促进。
3.确定课程建设目标
什么样的课程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要有更多的选择性、更高的适切性、更强的发展性。我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让精彩的课程成为学生选择清英、信任清英的理由。建构适合不同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尊重师生的个性选择,鼓励师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学生的不同潜质,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4.确立教师发展目标
学生要个性化发展,必须以具有个性化课程实施、开发能力的教师为支撑,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是保证。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地发展;每个教师都要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但不一定是相同的规格。我们提出人人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开发和创造自己的课程,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四种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独立建构课程的能力,创生教学策略的能力,完善课程体系的能力。最终人人成为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二、支持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1.创生学校课程标识
把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看作是一个大教室,强调教育的视野、课程的视域,让“清英”这个大教室时时处处都彰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我们把这个大教室叫做“第七号教室”,在“第七号教室”诞生的课程就是“七号课程”。“七”与“清”谐音,意味着这个教室是带有清英特质的教室;“七”与“七彩”相连,意味着学生在清英这个大教室共度七彩童年生活;“七”与圣经《创世纪》第七日相呼应,意味着我们倡导的是真正属于主体的课程文化;“七”与“六”相连,更寓意超越六年,影响当下,更影响未来。
2.构建课程结构图谱
从儿童发展与成长的规律出发,从“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大维度进行系列化的思考与系统性的建构。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全面整合为“七号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的不同,划分为“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以及单领域或跨领域的“综合与实践”。
3.形成三种课程类型
在“七号课程”图谱的整体建构下,我们根据课程实施对象的不同,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普适性课程、专设性课程和儿童自创课程。三类课程互为补充,为每位学生提供“基础发展+个性成长”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联课+基础课”“自然班+走班”“必修+必选+可选”等多元共融的方式,实践“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
普适性课程,是普适所有儿童的课程。涵盖各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基本活动经验,是培育学生基本素养的课程。普适性课程分为基础学科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学科联合课程(包括单学科的联课和多学科的联课)、节庆典礼课程(包含成长仪式课程、文化探究课程等)。
专设性课程,是个性定制课程。我们致力于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与个性成长。专设性课程有学校层面的专设课程和教室层面的专设课程。学校专设性课程,分为每周选修课程和每日选修课程。每周选修课程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开学初进行电子选课,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走班选修。每日选修课程包含每日专设课程与每日社团课程。每日专设课程以项目学习为形式,学生自我申请,提前进行原课表课程学习,经过考核后可在班级开设普适性课程的时段参加专设课程学习。教室专设性课程,为班级学生设计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同时也促进教室的特色发展,各具特色的教室形成了教室共同体,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近三年来,老师们先后创生了近60门教室课程,如:金蔷薇课程、小古文课程、读写绘课程、茶艺课程、电影课程、邮局课程、黑小麦课程……他们在课程研发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张中权老师的邮局课程被《中国教师报》评为世界最有创意的28个课程之一,孙爱国老师的石头课程登上江苏春晚,《当代教育家》介绍詹丽萍老师的发夹课程故事,《中国教师报》刊登李静洁老师的电影课程叙事等。
儿童自创课程,是从儿童的经历和体验中“长”出来的,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儿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然会生发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毛毛虫、小蚯蚓、蜗牛、枫树、蚂蚁……一系列常见普通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课程探索的载体。家庭实验室、编写属于自己的书、小种子课程、轮胎课程……一门门儿童自创课程在校园各个角落生长。
三、优化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研究
1.探索三种整合方式
(1)基础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内部的整合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重组:遵循整体原则,多种版本融合,单元主题统整。把各类资源、各种文本、各式作品通过主题进行链接,形成关系,建立结构,从而形成群文阅读、组块教学的新模式。
从体系迁移的角度重构:将分布在各册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打通,聚焦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为主线,从结构到建构,回归知识发生发展的原初状态。
从实践运用的角度重建:建设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建构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激活语言交流的真实需求,形成语言文化的真实传播。苏教版译林牛津教材与原版牛津教材相互融合,以场景为主线,以主题为串联,建构形成校本化的英语课程内容体系。
(2)学科联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统整
技术为媒,建构探究课程:将数学、信息技术、科学三门学科打通,以项目学习为方式,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为过程,形成集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技术应用、测绘分析、成果为一体的探究课程。如:“蒜叶的生长”研究项目,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蒜叶的生长”为基点,综合运用科学实验的变量控制,IPAD摄影与摄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最终通过美篇、小影、初页等app进行成果。
创造为魂,建构童话课程:集中两个星期约16课时,通过时间的联合、师资的联手、基地的联动,借助读童话、编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的全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读、感悟、续写、创编、导演、表演中领悟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美妙。在协同中创造,在合作中超越,在分享中收获。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情节、每一种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背景、每一个道具,都充盈着儿童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梦想的追求。
体验为核,建构岗位课程:“儿童地球村”是一个与真实世界一样的全职业体验馆。拥有集超市、邮局、银行、机场、车站、农场等为一体的儿童地球村体验中心。儿童基金会、模拟联合国、少年科学院、梦想星巴克、超市CEO等一系列“儿童地球村”岗位体验项目课程群组的建立,让儿童在小小的世界中、在变化的岗位里、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习、体验、成长。
(3)节庆典礼课程强调超学科整合
三大成长仪式课程:选取六年成长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三个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清英成长仪式课程。“书包节”寓意小学旅程的开启,借助书包这个物化载体开展系列课程。通过开发系列化与书包相关的主题研究,融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全学科内容,引领儿童爱上学校、爱上班级、爱上团队、爱上学习。“换牙节”寓意成长旅程的相伴,借助牙齿这个物化载体研发系列课程。以生动形象的牙齿形象为导引,开展关于健康与成长的系列专题研究。“单车节”寓意未来旅程的开启,以单车这个物化载体进行全系列课程的设计。贯穿六年级整个学年,包含梦想课程、勇气课程、团队课程、青春期课程、宴会课程、感恩课程等等,在单车节毕业典礼课程中达到最。
两大文化探究课程:在系列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升每一位儿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以及对于世界文化的理解力。中国文化节,学生们以56个班级,研究56个不同的民族。通过走进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民族服饰文化、感受民族饮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等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多姿。外国文化节以科技、政治、饮食、运动、文学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一届聚焦一个国家(如:走进美国――自由与梦想,走进德国――自强与坚韧等),引领学生广全球视野,拥世界胸怀,担人类责任。
2.创新两类课时设置
在“七号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系统整合了课程与课时,在不改变课时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与优化,设置了40分钟的基础课与60分钟的联课,从而实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与最优化。通过前期的调研、采访与分析,我们对60分钟联课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与问题的提前性破解。从学生立场与学科角度出发,建构起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联课教学组织模型。
3.建构一种易课理念
我们大胆提出了“易课”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学科教师走向领域导师。学生的身份从单科的学习者成为整合的探究者,从个体的学习者成为团队的合作者。学习的过程聚焦协同学习、深度碰撞、差异引领、成果共享。形成“三学三展”的易课模式:课前自主先学,课中合作群学,课后拓展延学;课中自我展示、同伴展示、团队展示,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五个不一样: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延后学习、提前自学),学习目标可以不一样(普适目标、个性目标),学习内容可以不一样(整合学习、跨段学习),学习地点可以不一样(教室、个性化学习室),学习方式可以不一样(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4.开发一套选课系统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同样重要,只有让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孩子们才能被吸引。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我们开发了学校课程管理平台,设置了选课系统。生每人一个账号,一站式登陆,实现电子选课、即时备课、资源共享、数据记录、评价跟踪、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四、改革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1.尝试推进全程性评价
形成课程开发的全程评价体系。重视课程开设的需求评估、课程纲要的撰写评价、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课程成果的展示评价。
2.尝试推进立体性评价
从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课程参与受益者、课程观察与管理者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与实施效果进行立体性评价。
3.尝试推进特色性评价
(1)从单一课程评价走向整合领域评价。如:从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五个维度形成“阅读与表达”课程领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2)从量化定级评价走向质性升级评价。校本化制定普通话评价标准、英语考级标准、中英文写作升级方案及阅读银行评价方案,引领学生自定目标、自我挑战、自我提升。
(3)从技能达标评价走向素养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进行跟踪记录与实时评价。如:结合学校“假期直通车”作业改革,进行“阅读与表达”假期作业内容、形式的设计研究,重视个性阅读,提倡综合实践。
五、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1.目标体系建构的三大原则
(1)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原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校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课程建构需要我们看到不同、尊重不同、发展不同。
(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富有独特思想、独立人格的生命体。课题的研究、课程的建构、课堂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师生同生共长的旅程。让每个教师感受专业的价值、体悟教育的幸福,是学校的应有之义。
(3)基于学校特色建构的原则。学校最大的特色不在环境而在课程。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学校课程之根正是学校的文化之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用课程为学校立魂。
2.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理念
学校成其为自己的学校,课程成其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成其为自己的课堂,每一位师生都可以、也应该“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其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自己是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要参与课程的决策、设计与实施,每个人都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创造者。自己的课程,从群体上讲是学校的课程;从个体上讲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自己的课程。这里的教,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教。这里的学,既指学生的学,也指教师的学。[1]
3.学校课程管理的三种策略
(1)理念、机构、机制一体改革。确立学校教育哲学,指导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变革学校组织机构,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引领。改变学校管理机制,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创造。
(2)课程、课题、课堂一体探究。以改变思维方式为第一要务,课题导航课程变革,课改推进课题深入,改课实现研究增效,实现课题高位引领与课堂底层实施的双驱动,建构“课改―改课”一体化进程,让课程、课题、课堂共生长。
(3)研发、实施、评价一体管理。形成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学、研、创共同体。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全程进行指导、推进、督促、评估、反馈、调整与优化。
基于个性化培养目标,全员聚焦课程的结构方式、组织方式、实施方式的改革,形成了人人开发、人人研究、人人发展的良好科研生态。教师的课程意识得以提升,研究能力得以提高,特色发展速度得以加快。而课程内容的多样与可选,课程实施的立体与特色,又促成了儿童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达成。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推动的不仅是师生的个性化生长,还有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改变是研究的常态,创新是行走的姿态。课程改革,我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