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远程通信技术范文

远程通信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远程通信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远程通信技术

篇1

关键词:远程通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uo Yu

(Hebei Handan Qing Hong Highway Management Office,Handan056001,China)

Abstract:Telecommunications (Telecommunication)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ystems,using analog or digital signal modulation technology for voice,data,fax,image,audio,video and other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puter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wide range,such as remote monitoring,remote education,telemedicine,teleconferencing and so on.

Keywords:Te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

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或其它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所以数据通信系统也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连接所在地的终端设备,实施数据通信的一种系统。目前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监测控制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监测控制的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大量的物理量、环境参数、工艺数据、特性参数需要进行实时检测、监督管理和自动控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监测的范围越来越大,或者监控点越来越多,单一的,各自独立的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求,需要把监控工作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中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监控。当要监测的站点较多,且分布不集中时,可以采用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处理、工业锅炉等众多的工业场所。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通信媒体、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称为远程监控系统。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是应用Internet技术,在TCP/IP协议和WWW规范的支持下,合理组织软件结构,使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来迅速获取自己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远程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控制中心计算机与监测站计算机的通信过程;二是各监测站和其监测点的通信。在现场设备分布广泛或数据不易采集的场合,要能够及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有效控制,这就是远程监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需求。远程监控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对于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通信网络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传输距离有限,传输质量欠佳,通信费用太高等等。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未来远程通信技术也会更加完善,最终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远程监控系统。

二、远程教育

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远程教育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的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根据技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

三、远程医学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这里所说的远程医学即狭义的远程医学。上一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功多年以前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美国乔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远程医疗网络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医疗网络。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远程医学系统技术包含通信、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库和医学图像等技术。通信技术可采用多种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是制约远程医学技术发展的瓶颈。

远程通信技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使用者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便捷准确地远程通信技术也将日趋完善,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美仕.科学技术与社会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曹军义,刘曙光.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技术[J],2001,6:17-21

[3]陈丽霞,范士勇,刘鑫.基于H.323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组成[J].通信技术,2008,6

[4]吴立钊.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湖南大学,2002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

1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应用的优势

在目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对远程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加以应用能够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抗干扰性更强,确保数据传输具备更为优质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在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当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形成十分优质的抗干扰性能,继而有效降低数据的损坏以及传输问题出现的概率。②与计算机之间的融合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这项技术具有十分优质的兼容性。在对其加以应用的时候可以跟各种设备之间实现连接,继而更好的确保通信效果以及质量。③多样性。随着各种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客户需求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化,而为了更好满足客户所呈现的不同需求,可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针对每一个客户设置相应的个性化方案。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客户选择更加适合自己使用需求的方案,供给出更为多样化的服务。

2计算机远程通信较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故障

①网线、网口以及设备连接方面的故障。这种故障通常是因为设备自身问题所导致的,例如计算机跟交换机之间连接位置的网口出现凹陷的情况而致使接触不良,无法对数据信息做出有效传递。②网络故障。这方面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使用网络的人数过多、病毒侵入以及运行网址错误等,这些也是远程通信当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使用网络的人数过多将会让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减慢,而病毒侵入将会导致系统瘫痪等情况,运行网址错误会让信息无法进行正常的传输。③传递速度问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最为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不过在大数据环境之下,数据的爆炸式发展将会给信息传递工作形成很大的负担,可能导致信息传输的速度太慢。④用户信息泄露。对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应用过程为:用户下达相应的指令,然后系统将其转换成为符号,再针对这些符号加以传递,然后通过交换机将信号转化成为能够被识别的指令。而如果存储用户信息的虚拟硬盘受到攻击,就非常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

3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

3.1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维护

在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当中有问题或者故障出现的时候,通常需要就两个方面进行处理:①强化针对物理层的保养和维护。在对其加以维护的过程当中,先要对通信端口以及网线做出检测,继而结合相应的检测技术,对物理层当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做出有效维护,从而确保物理层能够呈现出较好的功能。②针对网络层实施检测,能够证明数据交换机是否处在正常的状态。继而针对路由器以及网卡等做出分析,确保其可以处在稳定的工作状态当中。例如,某企业在应用TCP/IP协议的时候,要对多层系统加以构建,继而结合计算机主机,确保其S2403当中的1-4接口呈现为WLAN A,而5-17端口则呈现为WLAN B,18-24接口呈现为WLAN C,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个端口都可以跟主机之间实现优质连接。为了更好的推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得以实施,需要针对物理层以及网络层做出全面的维护。

3.2远程网络通信速度的提升

随着我们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呈现出了更大的便利,不过在计算机的远程通信技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通信技术延时或者失真等。为了有效提升网络通信所呈现的速度,应该利用对宽带加以拓展的方法,为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信形成了良好的基础,继而有效降低延时问题出现的概率,确保通信质量。而除了对宽带加以拓展之外,还应该结合计算机选择那些更加适合的路由器以及端口,同时设置合理的通信规约,确保网络呈现出更好的通畅性。而在确保基础配置之外,还应该定期针对交换机以及集成器做出检查,确保计算机可以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企业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应用的时候,如果有通信速度太慢的情况出现,将会直接导致信息传输速度过低,对企业当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为了提升对信息加以传输的速度,需要做出细致的检查。企业当中通常会利用到多台计算机同时进行工作,这也就给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召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必须要配备更大的宽带,继而确保成像的顺畅。所以,在大数据时代当中,对计算机远程的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利用需要积极结合企业所呈现的实际发展需求,逐渐提升企业的网络传输能力,继而更好的满足于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要求,对远程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加以更为优质的应用。

3.3构建更为优质的信息传输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针对远程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加以革新,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对信息传输空间进行构建,让各种数据信息能够实现在高质量渠道上的传输。目前所具备的线路类型主要包括电缆、架空线路以及同轴电缆系统等,主要针对通信方式的不同做出具体的设置。企业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将会产生数量非常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为了确保信息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应该强化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参考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利用更加适合的线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传输,在对一些基本设备加以配置的前提之下,应用一些更为先进的设备,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优质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对其做出进一步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以及理念,与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继而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刚,杨林海.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变革分析[J].电子测试,2017(18):61-62+53.

[2]刘慧宏,黄资,杨文斌.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探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07):46.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大数据时代;远程;网络通信技术

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类型与构件研究

一般而言,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能够被分为通信方式与计算机技术两种,这两种方式的存在可有效解决传统远程通信中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可使得文字、语音以及影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更加完善,能够在网络空间上达到共享与传播的目标。如今,伴随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信息存储空间不断扩大,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各类信息的应用速率,给人们的通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类型。在通信时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方向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点,如果按照传播方向的差异性进行分类,那么计算机远程网络能够被分为半双工通信网络、单工通信网络以及双工通信网络[1]。半双工通信网络中的信息在传递期间,可以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传递,可是仅能向单一的方向进行传播,不能同时的向两个方向传播。双工通信即信息能够同时朝着两个方向传播。现阶段,大部分的计算机都应用半多通信的通信方式,但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模式则应用的事单通信方式,该种通信方式具有便捷、方便的优势。1.2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构件。网络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即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交换设备、主机以及计算机终端。主机主要是微小型计算机,而计算机终端能够将用户的信息量和通信量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通常数据的传播新路包括三类,即光纤线路、微波线路以及电话线路,而光纤线路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光纤线路在信息传播方面,其效率比较高,损耗量较小,甚至能够被忽略不计。数据交换设备应用的作用在于,对所接收到的数据适当的进行分类,并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储存。而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实现互联的目标,其原因在于主机以及计算机终端,通过数据传输线路而联系在一起,最终实现交流信息的目标。如果传输线路在转变为电话线路期间,那么数据交换器便成为调制器,传输期间,只要将数据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之后再将其转变为数据信号便能够被使用。为此,数据传输线路与数据交换设备两者密不可分,不能缺少任何一部分。

2大数据时代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

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即:首先,MSN通信软件的应用。MSN是一种发送及时消息的聊天工具,它的开发与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更加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这一软件的应用,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和好友聊天交流。这不仅是通信界重大革新,同时也是时展进步的象征。和其他相关聊天软件相比,MSN拥有一定的优势,用户能够依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好友功能的使用,换言之,如果用户要添加所需要的好友,便需要提前进行申请,只要对方同意,便能够彼此成为好友,如果对方拒绝添加其为好友,那么申请方的申请要求便会失败。为此,MSN更加适合朋友以及家人之间的联系[4]。这与夏志竞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MSN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聊天感受,在应用该软件期间,人们可以发送自己喜欢的表情与图片,而为了能够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相关微软公司为其配备了具有针对性特征的数据加密方式。其次,QQ聊天软件的应用。如今QQ已经成为大家所熟知的一种聊天软件,尽管该种聊天软件和MSN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可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用户只要注册QQ账号,并设置相应的密码,添加好友以后便能够进行聊天。应用期间,QQ还支持文件传输以及离线留言等方式,可是该种功能仅能在计算机上使用,这便限制了QQ的推广与发展。伴随技术的成熟与发展,QQ已经发展成为手机版,这使得人们能够随时的登录QQ,随时进行聊天,给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最后,微信软件的应用。微信是一种智能终端所提供的,能够及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该软件对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发送一些免费的语音短信、视频以及图片等比较支持。该软件在2011年被腾讯公司推出以后,便被广泛应用,应用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发展与应用前景比较好,收到更多人的青睐。

3结束语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已经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发生了一定的革新,该种革新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分析,不断完善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与社会。

作者:周文辉 单位:京蔚高速公路张家口管理处

篇4

目前,电力用户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在不少地方已试点或试运行,但抄表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通信信道还没有达到现代通信宽带网络化的水平。本系统为低压电力智能集中抄表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台变以下的低压电力线作为通信传输介质,实现电表实时数据采集与宽带传输的新一代用户集中抄表解决方案。采用200M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进行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在免布线的情况下实现用户终端电表的网络化数据采集。

二、系统技术原理

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Broadb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简称宽带PLC)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传输的载体,利用2-34MHz频带范围划分为几百个独立的子频率信道来同时传输数据。在发送时,利用OFDM调制技术将数据进行调制,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滤出,再解调,就能得到源通信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基本在免布线的情况下,实现用户终端电表的宽带网络化数据采集环境。

抄表系统技术标准能够满足电能计量系统的自动远程抄表、抄表数据存储、用户用电远程控制(需电表支持)、用电异常告警、线损分析、窃电分析、用电数据统计等功能要求。

采用的芯片具有如下先进特点:频带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抗衰落能力强;

三、系统体系架构

3.1 系统整体拓扑

电力线宽带网络抄表系统由内置电力线模块的网络抄表终端、网络集中器、主站管理系统等构成,其通信信道包括三个层面:

1、各用户电表在单元内通过485总线与网络抄表终端连接的底层通信。

2、网络抄表终端在小区内通过电力线宽带网络与网络集中器之间的本地通信。

3、网络集中器通过接入电力通信专网、电信ADSL或GPRS/CDMA移动通信网与远端供电管理中心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具体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1。

3.2 系统特点

?自动寻址、互为中继,提高系统实施的灵活性

采用基于200M芯片组的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集抄产品,自动寻找最佳通信路径,自动中继。自动寻址、互为中继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实施的灵活性。

?施工难度小,维护量少

集中器与采集器之间是以小区电力线作为信号传输媒介,无需额外敷设线缆。因此,设备安装方便,施工难度小,可以做到设备即装即用。

?电能数据实时采集,一次抄收成功率高

集中器与下属采集器间拥有10Mbps以上的网络传输带宽,保证了集中器和采集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系统一次抄收成功率可达到99%以上,真正做到“随时实时抄表”。

?支持多种上行接入方式

集中器采用工业级标准模块化结构设计,支持多种上行通信方式(如电力专网、GPRS/CDMA等)接入到后台系统。可根据现场进行灵活配置,无需额外的参数设置。

四、系统组网方案介绍

本系统方案以台区为系统建设和数据采集单位。先由台区内各楼栋(单元)的采集器采集该楼栋(单元)的居民电表,然后建立本地电力线宽带载波数传信道,将该配变台区的全部居民电表的计量数据传输到集中器,纳入集中管理范围。方案及具体实施如图2。

1)采集器安装在居民楼的集中表箱旁,通过RS-485接口与居民电表连接,实现数据采集。

2)抄表数据转换为IP格式再调制成PLC信号后,耦合到电力线上,经小区低压电网传输到网络集中器,实现数据的本地上传。通过plc的自动路由和中继功能,实现长距离传输(有效通信距离可达到1000米以上)。

3)集中器通过光纤、ADSL、GPRS/CDMA与后台系统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远程上传。

五、结语

篇5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2低压集中抄表系统构成

2.1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由系统主站、通信网络、集中器、采集器、电能表组成。系统主站主要实现远程抄表、统计分析、数据监测、校时、参数设置、远程停送电等功能。系统主站与集中器之间的通信网络称为“上行信道”,可以用电话线PSTN、GPRS/CDMA、光纤专网等方式实现通信;集中器与采集器或载波表之间的通信网络称为“下行信道”,可以用载波、RS485、短距离无线等方式实现通信。集中器以配电变压器为单位,管理每个配电变压器下的所有二级抄表设备(采集器及载波表)。采集器实现实时采集、运算、记录电能表的数据并处理来自集中器的指令,向上以载波方式与集中器通信,向下以485方式与三级设备(485接口电能表)通信。

2.2采集器

采集器以每个电能表箱为单元,位置处于电表和集中器之间,即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采集器主要有3个功能:采集电表数据(如峰、谷、平不同时段的数据),保存,通过电力载波响应集中器的命令上传数据或向电表下传执行命令。

2.3集中器

集中器安装在各台区配电变压器侧,作为远程抄表系统的抄表核心部分,通过电力线抄读多台安装在低压电力线上的低压设备(一般可以达到1000个低压设备),具有远程通信接口,可以与远程主站系统通信。

2.4电子式载波电能表

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系统低端设备。

2.5主站抄表系统

主站抄表系统安装在用电抄表管理部门,由计算机、主站系统软件、光纤等通信信道组成。系统的主站管理软件系统简称后台,该应用软件根据需求而设计,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抄读数据和数据分析等主要功能。

3抄表流程

抄表流程为:系统主站服务器发出命令,通过无线GPRS网络将命令传输到现场的集中器中,集中器接到命令后用载波通信的方式通过低压电力线抄读表计数据;现场表计在接到集中器发出的指令后,将集中器需要的数据通过低压电力线返送到集中器内;集中器接到数据后将数据通过无线GPRS将数据传送到主站系统内。

4目前集抄系统的应用情况

4.1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

即集中器+载波电能表,集中器与电能表之间使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1)优点:安装工程量少,工程费用低。

(2)缺点:实时性较差,对远程停送电和远程预购电的功能会产生影响,整体设备运行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载波通信芯片部具开放性和兼容性。适用范围:适用对实用性要求不高、电能表分散、工程施工难度大的旧居民小区和城镇地区。

4.2RS485总线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采集器与电能表之间均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实时性好,抗干扰和抗雷击能力强,功能扩展容易,远程停送电可靠,维护方便、成本低。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工程施工方便、容易铺设通信线路的新、旧居民住宅小区。

4.3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实时性较好,抗雷击能力较强。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容易铺设通信线路、集中器分布有一定距离的新、旧居民住宅小区。

4.4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脉冲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脉冲处理器+脉冲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脉冲处理器采用RS485总线通信,脉冲处理器使用脉冲线采集电能表数据。

(1)优点:无需更换电能表。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对电能表的脉冲输出可靠性要求高,可能产生抄读数据与现场不一致的问题。适用范围:适应已安装有脉冲电能表、用户电能表分布集中的小区。

4.5低功率无线、RS485总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无线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无线采集器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抄表速度快,实时性好,抗干扰和抗雷击能力较强,功能扩展容易,远程停送电比较可靠,安装成本较低。

(2)缺点:无线终端调试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集中器分布有一定距离的小区。

5载波远程抄表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1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工抄表每人一天最多能抄三四百户,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新建住宅的日益增多,居民数量和一户一表的数量迅速增长,多种电价制度实行,用电管理日趋复杂。某供电公司在安装了远程自动集中抄表系统后,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抄表效率,降低了抄收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负担,而且实抄率达到98%,抄表差错率为0,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等情况的发生。远程自动抄表替代了人工抄表,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使节约下来的人员加强了业扩报装、配电维护工作,为电力系统的增供扩销和配电网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线损计算更加及时精准

集中抄表系统可以做到每天自动抄读电能表中同一时刻的数据,也可以做到每天对线损进行分析。消除了现场抄表时间差、估抄、漏抄和错抄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电量误差,管理损失降至0。由于10kV线路关口表、台区考核表、用户电能表同时抄表,彻底解决了抄表例日不同步造成的线损统计不准确的问题,能实现线损率的日统计、日分析,从而真正达到了及时、准确地反映线路线损和台区线损的情况,为进一步降低线路线损率和台区线损率指明了方向。

5.3提高了防窃电能力

系统具备对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的功能,针对部分台区线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通过远程抄表系统的每天的分析统计和日常的实时监控,快速发现用户用电异常,为快速有效的发现偷漏电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用电检查人员曾经怀疑某炼铁厂有窃电嫌疑,多次现场突击检查,引起了客户的不满,为该用户安装负控监测终端后,经过4个月的系统在线观察,分析了其生产用电的负荷曲线变化情况,发现确实存在窃电行为,在精确的计量数据面前,用户不得在证据面前承认错误,并补交电费和违约金。

6结语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监控

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10-01

0 引言

如今,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分析,在特殊工作环境之中(如地下煤矿采集、大洋船只运输、大型流水线生产等)发挥重要作用,保障生产作业安全,提供稳定的工作因素,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但是,由于先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远程数据传输费用昂贵,限制了远程监控系统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监测方法主要还是连线方法和人工方法:有线连接方法信息传递稳定性虽然好但是难以挑战困难恶劣的工作环境;人工方法则低效率、消费资源[2,3]。由此可见,为了减少维护成本,保证通信质量,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远程通讯监控系统势在必行[2]。

基于目前远程监控系统发展状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网络服务平台的远程监控结构,利用短信功能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消除人工干预,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1 监控结构总体设计

整个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GSM移动网络服务平台、监控中心计算机以及监控终端等组成。其中,监控终端用来采集监控对象的运行参数,GSM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监控中心用来接收、存储以及分析数据,并反馈结果给终端。

2 监控终端结构设计

监控终端由监控控制器、GSM模块、RS232电路以及传感器等组成(如图2所示)。本系统监控控制器采用32位ARM处理器AT91SAM7S64,具有64kB的FLASH和16kB的SRAM;GSM模块用来接收/传输GSM制式;RS232电路实现信息转移;传感器用来采集监控对象实时数据。

3 总结

利用时下性价比理想的GSM短信网络服务平台,可以打破目前监控系统远程传输技术瓶颈,充分利用GSM广大的网络覆盖区域进行特殊环境条件下系统远程监控,不断扩大监控范围和影响力,并促进此模式的成熟,逐步构筑基于GSM的远程监控系统。本文构件的基于GSM通讯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适合不同场合、不同应用、不同要求的全方位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目前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运行效率,促进远程监控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N Celandroni, E Ferro, A Gotta, et al. A survey of architectures and scenarios in statellit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ystem design asp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3,31(1):1-38.

篇7

关键词: GPRS;通信;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10008-02

0 前言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1],GPRS技术可实现RS-232接口数据和远端数据服务中心进行数据的无线透明传输,本文利用GPRS的特点及资料参考[2-5],将其应用到远程交通信息的通信中,见图1。

1 GPRS通信硬件设计

GPRS通信部分是选择嵌入式网络模块ETR232i作为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无线通讯模块MC35i作为系统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见图2。

1)嵌入式网络模块ETR232i。ETR232i外观见图3所示,ETR232i的外接管脚是36芯双排插针CN1和CN2组成[6]。CN1信号电平为LVTTL(3.3V)电平,CN2信号为标准TTL(5V)电平。

2)通信模块MC35i。GPRS通信模块MC35i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通过异步串口与嵌入式网络模块ETR232i相连,以ZIF40插座与评估底板相连接。通信模块MC35i在系统中充当调制解调器(modem)功能,保证GPRS系统接入互联网实现串行通信。

2 GPRS应用程序设计

GPRS主要用于无线发送串口数据,因此GPRS系统需要稳定的操作系统和完善的API接口函数,有效地实现PPP-TCP/IP协议,支持多个连接。它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操作各个API函数来实现基于PPP-TCP/IP的数据通讯,对GPRS应用,在PPP层支持串口多路转换协议处理不同网络情况。系统选用DOS作为基本操作系统,Borland C/C++3.1作为软件开发工具[7]。

2.1 定义工程文件的主循环

开发应用主程序用于实现所要实现串口数据透明传输的功能,开发的应用主程序GPRS232.CPP是定义工程文件的主循环,具有以下要求:1)第一步进行初始化操作(ComIdx、BaudIdx、Timeout),从配置文件中读取配置参数(GetIniPara,服务器参数),以及对串口初始化操作(int PortNum,char* pDat,int len,设置串口中断);2)进入程序主循环,首先调用PPP_Running(),自动进行GPRS拨号上网操作,直到该函数返回PPP的状态值为PPP LINK UP,表明GPRS拨号上网已经成功。循环再进入到下一步操作,要求和远端服务中心建立TCP连接。此时需要直接调用TCP Manager->Running(),直到该函数返回连接的状态为OPEN,表示TCP连接已经建立[8]。程序的主循环不断地查询PPP的连接状态和TCP是否打开。在应用程序设计中,需要实现心跳包(响应等待的最长时间)的处理,如果在设置的心跳时间内一直没有数据的通讯传输,程序将主动发送一个心跳测试包到远端服务中心。在程序中心跳测试时间设置为400个Tick值,约为20秒,也可以设置短一点。应用程序中需要有三个调用子程序:一是获取远端服务器参数(包括远端服务器基本参数设置:Ipstr、ID.port、ComIdx、BaudIdx,即远端IP址、端口号、串口号以及波特率);二是串口接收数据时参数设置(包括串口号、字符串长度、响应时间等);三是串口发送数据时参数设置(包括串口号、字符串长度、响应时间等)。

实现串口与远程中心数据无线传输的应用主程序流程图设计见图4。

2.2 建立工程文件GPRS232.PRJ

进入BC环境,按Alt+P打开Project菜单,选择“Open Project”,在弹出对话框“Open Project File”栏输入新建工程文件名称“GPRS232.PRJ”。键确认后,BC自动打开“Project:GPRS232”的Project窗口,在此基础上添加所需的CPP文件:ETR232i.CPP、READINI.CPP、GPRS.CPP、TCPCLNT.CPP、RS232X3.CPP,修改Name栏的文件扩展名成“*.LIB”,确认后,向工程文件中添加LIB文件:ETR_PPP.LIB。

PRJ文件中项目添加完毕,选择菜单Compile下的“Build all”l进行编译链接,编译链接成功将生成可运行GPRS232.exe文件。按键关闭编译链接弹出窗口,Project窗口将显示各个CPP模块的编译信息,即每个模块中程序代码的行数“Lines”,每个模块中程序代码的大小“Code”,每个模块中定义的静态数据大小“Data”。运用远程文件管理TDRF指令,将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EXE文件)“拷贝”到GPRS网络模块ETR232i的Flash中,嵌入式网络模块ETR232i转化为运行模式,完成设计。

3 结论

本文将GRPS技术应用到远程交通信息通信中,具有实时在、高速传输、监控方便、安全可靠的优势,适合应用于智能交通等需要远程通信的场合。

参考文献:

[1]徐洪杰、王玉良、张亚峰,关于GPRS在库塔干渠水情测报系统的分析和应用[J].巴州科技,2007,3:28-32.

[2]李银生,浅谈GPRS自动气象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3:83-84.

[3]韩芝侠,基于GPRS和ZigBee的农田信息监控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1,12:49-52.

[4]刘晓华,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采集及短消息报警系统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3):61-63.

[5]徐晓庆、陈勇,基于GPRS的远程水质参数监测系统[J].科学与财富,2011,8:76-77.

[6]黄天健、梁志坤、郑誉煌、刘洪基,基于GSM模块TC35T的无线远程监控[J].今日电子,2004,10:52.

[7]郭继辉、牛作成,大功率塔康车监测系统的设计[J].导航,2010,2(46):76-78.

[8]吴欢,微控制器基于GPRS无线上网的实现[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7,2(5):134-137.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变革

1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影响

1.1感知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也在逐渐的变革,而感知层是网联网生存的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需的信息传输到相关网站,并且感知层可以处理信息以及分类信息。为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稳定性。此外,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下,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无时无刻都在应用互联网,并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行各业信息的及时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目前,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相互联系。

1.2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中传输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传输层主要负责的是计算机信息的传输,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并且也可以确保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大的互联网下,为了确保互联网信息的质量,必须要优化互网络的整体结构,完善互联网的漏洞。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操作,其中传输层也可使得信息更好传输,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促进不同主题之间的传输与交换,在不同的环节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1.3应用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后处理。通过结合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数据要求,信息被传输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并使每个人都可以更容易地访问物联网。通过结合计算机的研发链接,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同时确保信息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信息通信的效率,应用层可以促进不同网元之间的互连和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以实现物联网的长期协调发展,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和高协调性。

2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改革

2.1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低安全性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便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它。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也将影响计算机设备,并且将难以正常工作。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时代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这要求打开防火墙并在个人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设备,以防止病毒出现在计算机中并影响网络的传播。另外,使用计算机时,请勿随意单击某些链接,并在浏览网页后及时清除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

2.2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对于计算机的远距离传输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一些数据过大,导致传播缓慢,这会影响效率并增加风险。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被盗。因此,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非常重要。您可以更换速度更快的光缆,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压缩数据以减少数据量。允许更快的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更安全。在此阶段,您还可以增加计算机的硬件以提高传输速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扩展带宽,加快网络速度并能够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2.3利用云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云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云空间的出现完全解决了数据过多的问题。首先,它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因此,用户可以在云空间中存储一些数据,并且需要使用这些数据。可以下载和使用此数据。二,云空间数据可以共享。

篇9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远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推动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无人机等在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这些技术都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应用的呈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沟通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对于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概述

1.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组成

通信技术是通过主机、服务终端以及计算机数据传输与交换装置进行组成的。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微机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特定数值的时候,这些过程都来自于在计算机上的选择,并且微机在通信技术应用过程当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计算机数据传输线路会对各类的通信模式进行一定的优化选择。例如微波通信线路、光纤通信线路以及有线通信线路等。数据的交换装置在电话当中应用得十分普遍。在将计算机数据交换装置在接口的选择以及传输当中应用的时候,必须要以网络协议的统一式为主要参考对象,当有公用电话线的时候,数据交换装置就会作为通信调制调节器进行使用,数据交换装置在通信信号传输的过程当中,将通信信号作为交流模拟信号进行使用,然后再将通信信号传输到外界,并且模拟信号还是会被数据信号替代[1-3]。

1.2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主要方向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信息传输信号是依据其传输的方向进行分类,其传输信号分为单工、双工以及半双工通信等3类的传输信号。

1.2.1单工通信传输信号

单工通信传输信号在某个时间段内,传输信号只向一个方向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并且其信号传输的路径始终都是单一模式。比如终端的信息向主机进行传输,这种单一的传输模式就是单工通信传输信号。

1.2.2双工通信传输信号

双工通信传输信号在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当中,其传输的方向是属于双向的。但是双工通信传输信号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信号传输模式只会在复杂线路当中进行运用。该传输模式在其运作的过程当中,双工通信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四线进行控制,以上都是在工作的具体应用中所发现的。

1.2.3半双工通信传输信号

半双工通信信号在目前网络建设当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该通信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信号双向传输,而且其数据线路的搭建要比双工模式来说更加简洁。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传输终端的原因,是由于该模式只需要一根电话线便可以形成信号通信模式。因此,该模式相对于以上两种信号传输模式更加便利与快捷。

1.3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数据连接的方式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数据连接的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为点到点的连接方式、线路分支的连接方式、多路线路复式的连接方式以及集线线路的连接方式。在进行通信实际连接的过程当中,需要依据通信系统的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连接方式。在数据连接方式中,点对点连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广泛。通信数据点到点的连接方式主要以计算机为中心点,运用调制调节器将电话线进行连接起来,而后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在通常情况之下,在通信传输的同一个时间点以内,并且数据信息已经连接到计算机终端并已经开始运作的时候,只有一个数据连接点可以实现数据信息传输连接,这种工作原理也与电话在进行信息通信的时候只能有一个电话接入一样。当其他的通信终端在对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传输的时候,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会使其显示忙号[4-5]。

2计算机实现远程网络通信具备的前提条件

2.1保持网络通信通道的畅通

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过程中,要想提高通信效率,就要让通信通道保持通畅。其中通信通道就是指通信传输的线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通信线路主要为同轴电缆和对称电缆。其中对称电缆外部结构含有大量的绝缘材料,从而使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同轴电缆则拥有非常强的密闭特征,而且该电缆是由各种外部导体组成的,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使得通信且通信传输的速度十分的快。

2.2必须具备终端设备和接口

终端设备与接口是通信技术运作中的重要部分,终端设备也就是计算机移动设备,可以让计算机实现远程的网络通信。另外,终端设备和接口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提供的通信接口,从而实现点对点的通信。

2.3必须具备调制调节器

调制调节器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各种信息转化为人们实际需要的信息。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备,人们将无法接收到他们需要的信息[6-7]。

3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根据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3.1在企业经营中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使得国内诸多企业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同时通信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可以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同时也让企业经营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应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也是十分的普遍,这主要是由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特征决定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而高等院校在教育活动中应用该通信技术,可以大大简化一些复杂的工作环节,从而使得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相互交流以及生活习惯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最后也给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舞台。

3.3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地变化与提升,使得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空间也逐渐扩大,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都会使用到通信技术进行生活与工作上的交流,例如微博以及微信等软件,这些软件都是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所演化出的最终成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上的交流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8]。

4结语

篇10

随着工业生产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对于数据采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传统式的测量采集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现如今的工业生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数据采集测量方法。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远程数据采集测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如何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远程测控系统,是每一个数据采集测量供应商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1基于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概述

1.1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的特点

1)通信速度快。计算机数据通信是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交互与通信传输,而计算机实现数据传输通信的基本方式是电信号或者光信号的传输,因此利用计算机实现的数据通信,其通信传输速度非常快,适宜于构建对数据采集测量实时性要求特别高的数据采集测控系统。2)传输可靠性高。计算机通信传输系统相比其他的数据传输系统,其可靠性要高的多,这主要是得益于计算机数据通信采用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机制,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3)可操作性强。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采集和传输的数据,可操作性强,能给轻易的实现对数据的转换、存储、调用访问和删除等操作,也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后向通道设备的数据源进行封装,大大提高了基于计算机通信实现的远程测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测控的可操作性。

1.2远程测控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设计

按照目前远程测控系统的一般功能,基于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的远程测控系统,其功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一般由传感器完成,对数据完成采集并转换为相应的电参数输出。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电参数进行模数转换或者进行滤波调理等预处理。3)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主要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发送传输,实现远程测控。4)数据存储模块。依靠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功能,同时对数据存储进行权限的设置,以确保数据访问的安全性。5)数据显示调用模块。数据经过远程采集与传输测控,最终被显示,以提供决策分析。2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在远程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2.1基于计算机通信的远程测控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远程测控系统,其基本结构层次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2.1.1中央控制管理客户端

由管理PC和专用控制软件系统实现,用于实现在电脑客户端对整个远程测控系统的数据显示、存储、分析以及相关设备的远程操作,同时中央控制管理客户端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实现对相关远程测控数据的读取访问。

2.1.2网络传输层

通过专门铺设的光纤网络,实现远程采集到的数据在光纤环网内的光速传播,提高了数据传输和计算机通信的实时性,同时借助于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以及交换机等网络传输中转设备实现网络传输层的构建,用于对远程测控系统的网络传输控制。

2.1.3数据采集控制器

数据采集控制器主要是通过对数据采集板卡的控制,实现对需要采集测量的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通过配备的网络传输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联网传输。数据采集控制器可以进行采集速率、采集模式、接口设置等参数的设置,以实现对计算机通信相关参数的适应。

2.1.4前端传感器

通过对需要采集的参数配置合理的传感器,将所需要采集的参数转换为合适的电参数,或者根据采集的需求,将相关被采集量直接转换为数字量进入网络联网传输。在对传感器进行选型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被采集参数的特点与传输要求合理的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2远程测控系统的计算机通信关键技术探讨

2.2.1多种信号接口的兼容问题

尽管利用现场总线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测控系统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和存储的全自动化控制,但是基于计算机通信实现的远程测控系统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还是存在多种不同厂家设备的不同信号接口之间兼容性的问题,目前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将不同厂家的不同设备的信号接口统一转换为光纤输入接口,统一进入光纤网络进行传输,避免了不同信号接口之间由于传输协议的不兼容而带来的其他数据采集问题,确保了数据采集的万无一失。下面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采集接口的实现,这是因为信息传输层的实现,必须要解决不同的网络设备接入网络传输层的接口问题,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接口,因此信息传输层需要解决不同的接口接入问题。具体的接口接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进行探讨:1)对于视频监控类的数据采集,视频和控制信号均通过高品质视频电缆及数据线缆传送,确保图像在传输过程中无衰减,达到优质图像的效果。摄像机单元的视频传输采用SYV-75-5视频电缆连接至控制中心视频处理设备,以实现视频信号的联网传输。2)其他网络通信设备一般采用RS232串行通信接口,或者采用RJ-45通信接口实现信息中转,因此对于采用这两类通信接口的网络设备或者其他设备,可以方便采用RS-232通信转接口或者RJ-45通信转接口实现信息的传输。

2.2.2远程测控系统的可靠性保证设计

为了确保远程测控系统的万无一失,必须要对基于计算机通信的远程测控系统进行可靠性保证设计,具体做法包括:首先,对网络传输层的关键网络设备,如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等都进行冗余设计,确保不会由于死机造成采集数据的丢失;其次,对相关设备的电源供电系统进行UPS延时供电设计,依靠UPS后备电源实现关键的数据采集设备及测控设备的不断电连续放映控制;最后,对所需要存储的采集数据进行数字拷贝,以防止由于意外原因造成数据的丢失。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可靠性设计相信能够确保远程测控系统的高可靠性。

篇11

关键词:数据通信;发展;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

Abstract: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he world economy more dependent on human knowledge and wisdom,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becomes a strategic capital and the basic el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is limitless, sharing and innovation, to drive the three effects by osmosis, support and, instead of capital, can reduce material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can can can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can speed up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ook forward to a better future.

Key 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浅谈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崐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崐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崐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商贸手段、情感交流技巧、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消费水平与生活方式全部实现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移动无线通信则是这种必然趋势下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采用的便携式、车载式、船载式的超短波频及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技术主要用于舰船及军用,在该阶段末期出现了甚高频VHF150MHz和特高频UHF450MHz频段。

2.2六十年代:频段扩展至UHF450MHZ以及器件向半导体的过渡,公用移动网接入的内部电话交换装置内,实现了无线频道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接续问题得到了解决。

2.4八十年代:扩展出来了一个1800MHz频段,70年代末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了先进移动电话业务系统,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能力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5九十年代: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兴起且得到了大发展,这标志了无线信息网络的到来,也开启了个人通信业务的大门。此时出现了Digital AMPS、电子时间警报控制系统、GSM/D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2.6二十一世纪: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它可以满足移动用户话音和中、低速数据业务的需求,引起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兴起,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三、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3.1数据终端

数据终端有分崐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崐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崐、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崐、局域网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崐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崐端设备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崐,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崐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崐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崐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崐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崐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崐设备输入的数据。

四、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4.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崐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崐该电路。

4.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崐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转发的方崐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4.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于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崐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崐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崐用的技术传送,即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崐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五、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

①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其优点是实时性强、延迟很小、交换成本较低;其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用于一次接续后,长报文的通信。②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

③分组交换是在存储、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①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表现出互补发展,向接入模块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集成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各种接入技术根据本国的国情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实现互补,推进了组网的一体化进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全球的无线通讯领域发展得十分红火。或许在未来,还会有更加强大的新技术出现,又会对无线网络通讯领域起到推进作用。但现在来看,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科学的把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高速接入是目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技术,但它的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仍不能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相提并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整体上对其进行把握调控,使其与移动网络互相补充,以此达到充分发挥技术特殊性且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

②移动与无线技术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随着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移动、无线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当今的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十分活跃,各种技术都投入到了商业运用中,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在多元融合的大趋势下,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城域网等各种无线技术在竞争中互相借鉴靠近,这加快了新型射频技术的引入,如MIMO和OFDM等新技术。与此同时,蜂窝移动通信与无线宽带接入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互相汲取,都增加了新的内容。 ③无线宽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们的网络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呈随机变化和频谱效率低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使传输速率成倍提高就成为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同选择。作为多载波调制的一种,OFDM技术的核心能力就是将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容易通过不同数量的子信道来实现上行和下行链路中不同的传输速率,它能在解决信道多径衰落问题的同时增加带宽分配、子载波数量、子载波调制的几率,实现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带宽的增大;而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宽带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它改善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数据速率,所以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技术必不可少。因此,MIMO系统与OFDM技术相结合,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是未来无线宽带技术的重要力量。

④如今,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在未来的社会,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在相互角逐的同时,走向互补融合,各展所长,向接入综合化、全球化、电子 化、一体化的宽带无线网络的方向发展,进而逐步实现和宽带固定网络的有机融合。相信无线通信技术会实现新的突破

七、结语

通信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展望未来,通信网络将向着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数据、语音、图像等崐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得到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篇12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测控系统。

一般而言,现有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大都符合“控制中心—监测站”的构建模式。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负责收集各监测站上传的监测信息,发送各种操作命令以控制监测站的行业。监测站被布放于远离控制中心的各监测点处,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响应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可用普通微机、工作站或工控机实现,软件开发可靠基于现有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监测站的设计实现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采用特定的技术形式,比如单片机、DSP或者Intel X86系列的微处理器等。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也很灵活,可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如GSM/GPRS网络,CDMA移动网络等,也可单独搭建专门的无线局域网。下面系统地讨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开发时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无线网络的组建和控制中心的软件设计。

1 监测站的设计实现

监测站的设计与实现是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重点,监测站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精度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性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监测站的设计是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部分。监测站处于工作现场,只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相对单一、固定,无须用詙大的台式机来完成;考虑到节能和布放方便,监测站多为嵌入式系统。根据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对数据处理与对传感器控制能力的要求,监测站设计的复杂程度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是不一样的。

1.1 基于单片机的设计实现方式

采用单片机是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设计时的首选方案。由于在片上集成有丰富的外设,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单片机天生就是为嵌放式系统度身定做的,在嵌入式市场上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基于单片机的设计方案一般适用于对数据处理要求不高,运算量不大的远程监控系统。根据需要,单片机可以选用较为低端的4位机或8位机,如8051等,也可选用功能较强的专用芯片,如MSP430FE42X系列。单片机主要用于监测站端的系统控制。片外存储器一般为RAM、EEPROM和Flash等存储器;I/O设备一般为键盘、LCD等供设计调试用的人机交互接口;传感器一般为话筒、摄像头、扬声器和伺服马达一类的设备。无线通信接口实现相对较为复杂。编解码器是可取舍的,对于低速率数据一般没有必要。根据系统的处理任务和信息的类别,编解码器可选用不同的芯生, 如CMX639(用于音频)或LD9320等,也可用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监测站软件可直接通过C或汇编语言实现,也可在实时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对于低档的4位或8位单片机,控制能力较低,系统简单,一般采用直接编写控制程序的方法。对于功能较强大,各设备间交互复杂的系统而言,大多数是利用操作系统来进行任务管理、设备交互,应用软件只是完成上层的数据处理等工作。

1.2 基于DSP的设计实现方式

众所周知,DSP的数字处理方面能力较强,技术已经很成熟,能处理各种运算的通用、专用芯片也很多。以DSP为核心设计开发的监测站,可以完成高速率数据处理,保证系统实时性方面的要求。

这类设计方案一般适用于数据处理运算量比较大,实时性要求高而对控制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监控系统。与以单片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不同的是,DSP除了作控制器以外,还可兼作数据计算、编/解码之用。对于较复杂的编/解码以及压缩解压运算(比如对图像视频数据的处理等)是否仍由DSP完成,须综合考虑。若DSP在系统控制和实现传输协议方面负担太重,则这部分运算需要由专门的处理芯片完成;若系统控制和传输协议较简单,或根本没有到上层协议栈,则这部分复杂的运算可由DSP完成。

1.3 基于MCU+DSP的设计实现方式

显然,这种设计方式吸取了单片机和DSP各自的优点:单片机的特点决定其擅长于控制,DSP的内部结构保证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两者的组合可实现一些相当复杂的系统功能,但由于系统中采用了两个处理器,其间的信息交互是设计这类监测站时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单片机和DSP之间较好地协同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否则,由于两者间的协调而耗费了大量资源,整体性能未必高于采用单一处理器的系统。实现单片机和DSP间通信协调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双口RAM。

目前,有些DSP或单片机厂家为了扩大芯片的适用范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展,相互间容入了对方的特点,使同一芯片在数据处理和控制方面同时具有较好的性能。比如Microchip公司推出的dsPIC,使客户能方便地将单片机的功能转移到DSP上,目前推出的产品有dsPIC30FXXX系列。由于DSP和MCU两个功能模块在同一芯片内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监测站的设计难度并节省印制板空间。这类芯片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1.4 基于MPU的设计实现方式

设计嵌入式产品的另一可选方案是采用基于微处理器的设计方式。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在该领域技术成熟、产品类型多、选择空间大,满足各种性能需求的处理器比较容易获得。随着采用RISC体系的高性能MPU(比如采用ARM构架的处理器芯片等)的出现,MPU在嵌入式领域中的地位经久不衰;但是,由于在设计监测站时,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Flash、总线接口和各种外设等器件,系统的可靠性将有所下降,技术保密性差,实现难度也较大。

1.5 实时操作系统选择和嵌入式实时软件开发

目前已有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种类繁多,软件结构各异,可适用于复杂程度不同的各种环境,包括循环查询系统、前后台系统、实时多任务系统和多处理机系统等。具体实例有VxWorks、pSOS、QNX、Palm OS、Windows CE、lynx OS和嵌入式Linux等。选择适合监测站乃至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RTOS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能关系到整个系统研制的成败。选择过程杂而又需要耐心:要了解各RTOS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其间的区别,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一种。选择比较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①RTOS能否支持在项目中使用的语言和微处理器;

②RTOS能否与ICE、编译器、汇编器、连接器及源代码调制器共同工作;

③RTOS是否支持设计中要用到的服务,如消息队列、定时和信号量等;

④RTOS能否达到应用产品的性能需求,比如实时性需求;

⑤能否获得产品开发时必要的组件,比如协议栈、能信服务、实时数据库、Web服务等;

⑥RTOS是否能为公开出售的硬件提供设备驱动程序;

⑦使用RTOS是否免费;

⑧能否获得目标代码;

⑨获得的技术支持有多少;

⑩对于需要授权的RTOS,授权方式是怎样的。

    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与传统软件的开发有许多相似之处,继承了许多传统软件的开发习惯;但由于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功能和运行环境特殊,决定其与传统软件的开发有所区别。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使用交叉开发方式。所谓交叉开发是指,程序代码的实现、编译和连接的环境与对其进行调试和运行的环境不同。前者基于普通微机平台,后者则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调试过程多是在有通信连接的宿主机与目标机的配合下进行的,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化和固化测试。另外,开发过程还需要相应的开发工具,包括交叉编译器、交叉调试器和一些仿真软件。嵌入式应用系统以任务为基本执行单元,用多个并发的任务代替通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并定义了应用软件任务间的接口。由于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受RTOS和应用软件的影响,所以,在软件的需求分析阶段就充分考虑其实时性要求。再加之嵌入式应用软件对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等性能的要求都比较严格,所以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难度较大。

2 无线通信的设计实现

无线通信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而言较简单,有许多现有的产品和通信系统可以利用,重点只是在于从多种实现方式中作出最优的选择。

常用的实现方式有: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GSM/GPRS、CDMA移动网等)和相应的无线通信产品;通过无线收发设备,如无线Modem,无线网桥等专门的无线局域网;利用收发集成芯片在监测站端实现电路板级与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

2.1 利用现有网络实现监测站与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

现有的通信网络较多,按业务建网是3G以前通信网络的特点,无线网络也不例外。设计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借用的无线网络主要有:全球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移动网、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系统。

GSM(Globem System for Mobile)是全球最主要的2G标准,能够在低服务成本、低终端成本条件下提供较高的通信质量。就其业务而言,GSM是一个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移动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GPRS(General Packet Packet Radio Service)在现有的GSM网络基础上增加一些硬件设备和软件升级,形成一个新的网络逻辑实体。它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采用IP数据网络协议,提高了现有的GSM网的数据业务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70kb/s。GPRS把分组交换技术引入现有GSM系统,使得移动通信和数据网络合二为一,具有“极速传送”、“永远在线”、“价格实惠”等特点。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采用扩展频谱技术,使用多种分集接收方式,使其具有容量大、通信质量好、保密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CDPD(Cellular Digital Data)无线移动数据通信基于数字分组数据通信技术,以蜂窝移动通信为组网形式,是数据朎与移动通信的结合物。这种通信方式基于TCP/IP,系统结构为开放式,提供同层网络无缝连接和多协议网络服务。CDPD网络具有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与公用有线数据网络互联互通,非常适合传输实时、突发性和在线数据。

对使监控中心与监测站间的无线通信能利用现有的网络,对于特定的无线网需用相应的接入设备。这类设备市面上有现成的产品可供选择。接入GSM网络的通信模块有西门子的SIEMENS TC35i,接入GPRS可用西门子的MC35GPRS模块,接入CDMA网络的有华立H110 CDMA模块和AnyDATA公司的CDMA Modem(DTS-800/1800),遵循CDPD方式的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有OmniSky和NovatelMinstrel。

利用现有的网络组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网络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无线接入模块产品一般都提供有RS232作为外通信接口,有些天线是内置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覆盖面广和可漫游等特点,使监测站和控制中心的位置不受距离的限制;但由于利用公网,安全性会有所降低。

2.2 通过专用无线收发设备建立无线局域网

这种设计实现方式结构简单,且无须向网络运营商付费;利用专网,安全性高。无线传输以微波作传输媒体,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扩展频谱方式和窄带调制方式两种。扩展频谱方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高,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小。窄带调制方式占用频带少,频带利用率高;通常选择专用频段,需要申请;相邻频道间影响大,通信质量、通信可靠性无法保障。

采用专用无线收发设备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无线收发设备包括无线Modem和无线网桥等。无线Modem与监测站和控制中心之间采用RS232通信。若采用网桥为网络组建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将更为灵活,如图3所示。其中在无线网两端的有线网络是可取舍的,可以是以太网、令牌环网或点对点网络等本地局域网。也可以城域网,甚至是因特网,但使用公网时须考虑安全性和费用问题。

    2.3 利用收发集成芯片在监测站端实现的无线通信

前两种组网方式的一个特点是采用现有的网络系统和产品,无线通信部分不须专门开发,实现较为容易。但由于所购买的产品均是独立器件,使整个系统特别是监测站一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往往在系统推广时会带来不利,且外购产品会增加系统的成本。若能将外购产品的功能与监测站集成在一起,在电路板级实现,将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但这会增加系统开发的难度,延长研制周期。须权衡利弊,根据项目组的开发实力和系统生命周期作最有利的选择。

采用此方法设计监测站需要实现的部分只是图1、2和3中的无线通信接口(可参看本文的网络版全文)。这部分的硬件实时框图以及处理器、存储器的关系大致如图4所示。各个子模块都有多种芯片可供选择,比如射频前端可用ML2751和RTF6900,实现调制/解调的有ML2722,扩频、解扩可用LD9002DX2和Stel-2000A等。

3 控制中心的设计实现

控制中心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来讲较为简单,硬件设计少,除了普通微机(或工作站、工控机)外,还需要网络接入设备(若无线通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块实现,则须开发专用的无线网卡插入微机主板的预留总线插槽中)。控制中心的设计开发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上,一般是基于Windows和Unix等常用操作系统的。当前用于此类软件开始、调试的工具较多,且功能强大,给控制中心软件的设计带来便利。

篇13

关键词:视频通信应用实现通信技术

随着人们对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追求远距离的视音频的同步交互成为新的时尚。近些年来,依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条件的发展,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各方面通讯,缩短了时区和地域的距离。

一、视频通信概述

视频通信实质上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类似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身处异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讨论问题并可协同工作的环境,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视频通信的组成

(一)组成

一个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典型的会议节点机主要由音/视频获取设备、回放设备、媒体编解码器、通信接口卡和会议功能模块构成。网络部分主要指支持实时多点传输的网关和信道。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由六大模块构成:(1)人际交互模块,即视频会议系统的人机界面。(2)会议文档部件,包括会议文档的自动生成、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模块以及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3)媒体处理部件,包括音、视频信息的获取、编码、回放等处理模块。(4)共享空间部件,包括共享空间管理模块、电子白板及应用过程共享功能模块。(5)会议管理部件,包括会议的发起、与会人员的管理(加入/退出)、会话建立以及会议结束等处理模块。

(二)软硬件与网络条件

要进行网络视频通信,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撑。

1.所需硬件环境。

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除了要有一台较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或显示屏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或耳机等外部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摄像头,它是用来进行视频获取的一个重要硬件,摄像头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两大类,前者捕获的为模拟视频信号,需要将其输入到视频捕捉设备进行数字化后方可转换到计算机中使用。而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者USB接口传到计算机里。

2.所需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软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统,另外也可有一些视频会议软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中运行。

(2)网络视频软件:要进行网络视频会议,必须借助于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支持点到多点的视频会议应用,即可以在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联机视频会议。

(3)其他软件:音频连接模块、网络交换机、多媒体加速软件、多媒体编码/解码软件等。

3.承载网络。

要在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中使用视频,用户必须具有可供视频流畅传输的网络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环境和宽带接入Internet的网络环境。

三、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NetMeeting作为一款免费网络电话与协作办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视频、音频的实时交流外,还提供了文档与应用程序共享、电子白板和远程桌面共享等多种功能,是一款用于网络视频通信的优秀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网上视频通信。

(一)安装视频软件

首先,检查需要进行视频通信的系统中是否安装了视频软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填加组件的形式进行安装。

(二)连接信息设置

确认NetMeeting已经安装在系统后,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启动程序。首次运行NetMeeting,软件会出现一个向导,要求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输入个人信息。接下来,向导要求用户设置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连接情况选择ADSL、局域网等。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NetMeeting服务器设置,此时向导会要求对计算机声卡和麦克风进行测试。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向导之后,即可进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开始视频通信

1.新建视频通信。单击“呼叫”“主持会议”命令新建一个视频会议,在弹出的“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会议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码,然后,将“会议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传送”四个复选框全选上,单击“确定”按钮。

2.呼叫主机。建立会议后,与会的计算机即可呼叫主持会议的主机,方法是单击“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单击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钮,打开发出“呼叫”的对话框,输入IP地址,并单击“呼叫”按钮即可对主机进行呼叫。

3.接入验证。此时,被呼叫方的计算机中会出现是否应接呼叫的对话框,单击“接受”按钮。然后,拨入方计算机即可登录会议,如果在“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了会议密码,此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提交验证密码。

4.进行视频通信。各个不同地方的参与视频通信的人员,只需要单击主界面中的“开始视频”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流。将发言请求发送到中心站的服务器上,由主会场主持人来确定允许还是否定发言请求,一旦确定可以发言,即可实现通话。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传送”四项主要功能(这四项功能需要在会议属性中启用,否则在非会议中处于不可用状态):

1.“共享”功能。通过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会议参加者在获得授权后控制本地主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演示与操作。

2.“聊天”功能。单击“聊天”按钮,NetMeeting会弹出一个聊天对话框,可以对所有或某一与会者发送聊天信息。

3.电子白板。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传送文件。“传送文件”功能用来在与会者之间传送与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单击“文件传送”按钮并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即可。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视频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根据自身对网络质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选择传输方式及终端设备,更多的行业、企业、个人都将享受到视频通信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高职院校;《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项目化;教学

引言

从2009年以来,通信行业逐步经历了3G到4G网络建设,形成了包括信息运营服务,终端建设服务等业务的产业增长链。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也提高了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无疑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的使学生从《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中受益,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就必须以高职院校为改革的主体,以当前学校所拥有的一系列的岗位为出发点,对传统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改革,以求使学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扬科学首创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实现学与做的一体化,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1传统的《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的弊端

传统的《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按章节模块化的教学。但是,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合适的实践环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基本不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对这门课程已经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正式参加工作时仍旧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专门进行培训,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习的效果,使得传统的课程学习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高职院校所制定的相关目标,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型的学生。

2传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的移动通信教学的弊端,着眼于当前各大企业对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我们能够看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他们大多会倾向选择一些操作性的岗位,而企业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他们希望学生在参与到工作时就能够实现与企业的完全对接,能够直接上手参加工作。因此,就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应该主要还是让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理论进行了解,这些仅仅是属于比较基础性的,不必进行过于深的探讨和研究。学生只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认知即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部分需要重点把握的,可以适当的进行深入说明。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大力加强介绍当今新兴的前沿技术成果,让学生能够对移动通信这一行业进行了解,以便于加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总体而言,对传统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在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中,不断的提高实践教学的环节,这样有助于将课本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融入企业的能力。

3课程项目化教学建设方案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需要对《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制定相关建设方案。这些课程建设方案,有助于将这门课程进行清晰的定位,把握这门课程的发展目标,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

3.1项目化教学定位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必修。这门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中间承接的作用,在这门课程之前,主要修学习的是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技术、电路余电子技术等课程,后期主要学习无线网络优化、光纤通信技术等。通过对这一课程进行学习,致力于构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学习基本的理论,把握好关键性的技术,提升自身素养,着眼于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包括对通信设备进行开发,工程设计以及系统进行维护等。这门课程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

3.2项目化教学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于相关岗位群,例如无线通信设备调试、工程安装、移动通信售后服务等。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应的实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充分的理论知识,具备通信技术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走向一线的操作性技术岗位,对通信设备进行专业性的维护,运营技术岗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项目化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目标,指引学生,让学生在大目标的前提下来学习,以使学生不偏离于目标。

3.3课程设计的思路

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移动通信这一总体性的视角出发,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能力,掌握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性的知识,基本上沿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技能这三个部分进行逐步式的提高。教师要能够与相关企业建立起联系,通过不断对企业的各方面需求进行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把握所学知识的定位和目标,基本上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理论支撑,同时不断涉猎相关的知识,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

3.4就业方向的教学设计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实际的导向,通过学校和企业相结合,采用系统化和模块化的方式来架构内容体系。这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其思路主要是按照对社会性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岗位进行分析,设计教学情境以及评价体系这些阶段来逐步实现的,而这一过程通常是合理并且良性发展的。

3.5教学项目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可以从所给出的教学大纲出发,在设置板块的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来设置相应的模块,而这一模块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二者的比例,尽可能的设计为1:1。

3.6项目小组教学

采用项目小组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小组模仿企业的运作模式,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最终更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目的,这对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各项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组教学过程,离不开相关实验操作。而对于实验则与传统的方式有很多的不同。传统的实验方式大多数都是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引导,其所获得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而项目小组教学则不再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各个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7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包括了课堂上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最终考核成绩。其中,考核应该注重于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既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通过书面考核形成评估。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才会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

4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在《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新形势下,只有把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将其很好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加快项目化课程建设,才有可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雪.高职《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信息通信,2013,(07).

[2]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3]王金鹏.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