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移动通讯原理范文

移动通讯原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移动通讯原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移动通讯原理

篇1

关键词:远动系统;调度;104规约;通讯通道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IEC60870-5-104是通信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2年12月颁布的。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数据流量大,便于扩充,支持网络传输等优点。

在大规模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调度主站与厂站端通讯异常的问题,严重影响调度端对厂站的监视与控制,从而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广东某厂站与地调发生故障的分析处理过程,提出了一些查问题的思路,希望对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有所借鉴。

1 远动通道结构示意图

该站的远动通道如图1所示,远动装置通过站内A、B网交换机和保护测控装置通讯。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之间采用104规约进行通讯,远动装置先接入调度数据网控制区交换机,然后再经纵向加密装置加密后,与调度进行通讯。

2 故障现象描述

现场调试人员和调度主站维护人员反映:

1)调度主站频繁总召唤,每一两分钟总召一次。2)调度主站端无法接收厂站端的变位信号。

3 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过程

现场截取104分析,发现每次总召结束,远动装置上送数帧ASDU9报文后就有如下报文出现

68 04 07 00 00 00

68 04 0B 00 00 00

根据104标准规定,这是S格式报文,若出现这样的报文,可确定此前主站和厂站端必然出现了通讯中断。由此可以确定,主站端频繁总召唤以及无法接收变位遥信报文的原因在于两端通讯频繁中断引起。

分析两端通讯中断原因,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两端104规约参数配置不匹配。主要考虑t0、t1、t2、t3等参数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34.5104:2002对其如下定义:

参数 默认值 备注

t0 30s 连接建立的超时

t1 15s 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

t2 10s 无数据报文t2

t3 20s 长期空闲t3 >t1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

而《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这几个参数规定如下:

参数 默认值 备注

t0 10s 连接建立的超时

t1 12s 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

t2 5s 无数据报文t2

t3 15s 长期空闲t3 >t1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

因此主站端与厂站端采用不同标准的t0、t1、t2、t3默认值不同可能会导致通讯异常。向调度主站厂家确认,主站调度系统按照《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定义的超时参数。把厂站端参数改成和主站度端一致后,仍然发现还是有如上所述通讯异常问题。2)厂站端纵向加密装置和主站端纵向加密装置不匹配。通过登录纵向加密网关,监视网关工作状态,发现隧道加密运行正常,无丢帧与误码现象。由于纵向加密网关有bypass功能,把纵向加密网关断电,现象依旧。由此两者可以排除纵向加密网关引起故障的可能。3)主站端和厂站端的I格式报文传送出现丢失、错序或者发送U格式报文得不到应答时,双方均可主动关闭TCP连接,然后进行重建。通过抓取104报文分析,主站和厂站交互过程中发送序列号N(S)和接受序列号N(R)都比较正常。并无丢发,错发和重发的问题。

以上几点排除了通道故障及规约参数设置引起中断的可能性,只能继续从报文上寻求突破。站端按照《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设定104通讯相关参数,并在厂站端安装了ethereal抓包工具,用于截取调度和厂站之间的网络报文。截取报文后,先按“tcp.flags.fin == 1”过滤,显示报文如图2:

可见,TCP连接关断是由厂站端IP为10.75.114.181的远动装置发起,以图2中第一点关断为例继续进行分析。此时相对时刻是30.836716s。取消过滤,报文如下:

向上逐帧查找source为10.75.96.6的报文。主站最后一次对厂站端的S格式确认是图中第44帧,时标是16.574906s,从该帧报文向下看,厂站第一次向主站发I格式或S格式报文为第46帧,时刻为16.816098s。亦即厂站端发送完此帧报文后,主站须在t1时刻内向厂站发确认帧,由16.816098s+12s=28.816098s。由于主站没有在28.816098s前向厂站端远动机发送确认帧,所以厂站端远动机发送了TCP的FIN报文。因此,可把中断的原因归结为调度主站t1确认超时,即主站端虽然t1设置为12s,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对于厂站I格式报文的确认和S格式报文的响应超过12s,导致厂站端发起中断。考虑到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入的厂站达数十个,考虑到可操作性,可采取变通措施来解决此问题,考虑TCP的关断是由厂站端发起,尝试适当提高厂站的t1值观察效果。当把t1改成20s后,中断情况有所改善,大概十几分钟才中断一次;把t1改成30s,就发现通讯比较正常了。通过后期运行观察,未发现再有中断情况。

4 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1)由于国家标准和《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中对超时定义的默认值不同,因此可能出现通讯参数配置不合适导致通讯不良的问题。

2)报文分析是查通讯问题的常规和重要手段,对查简单问题有巨大的帮助。而TCP报文分析是查远动通讯异常问题的重要手段,熟悉该报文格式可提高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可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5 结语

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104规约仍然是最常用的通信规约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次厂站和调度主站间用104规约通讯异常问题的的分析方法与处理过程。对相关调试维护人员查找类似问题的原因,有比较大参考价值。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借鉴本文经验,可提高问题的处理速度,降低远动故障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篇2

【关键词】IEC61850;通讯管理机;远动工作站;一体化

1.引言

作为全球统一的变电站网络与通信协议IEC 61850,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以往,几乎所有的设备生产商都具有一套自己的通信规约,通常一个传统变电站可能有多个厂商的协议同时在使用,一个变电站需要使用不同厂家的产品,整个电网里运行的规约多达上百种,因此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必须进行规约转换,ARF850通信管理装置既能以客户端模式与数字化保护装置通讯,作为远动系统、站级监控系统等,也能以服务器模式与不提供以太网通讯的间隔装置(如保护装置、电度表、直流屏、调度中心等)直接通讯,起到规约转换器的作用。

2.IEC 61850标准介绍

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路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性的标准。该标准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分层。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 61850标准草案提出了变电站内信息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将变电站的通信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且定义了层和层之间的通信接口。

(2)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IEC61850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定义了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模型。每个IED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本身又包含一个或多个逻辑设备。逻辑设备包含逻辑节点,逻辑节点包含数据对象。数据对象则是由数据属性构成的公用数据类的命名实例。从通信而言,IED同时也扮演客户的角色。任何一个客户都可利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通过服务器访问数据对象。

(3)数据自描述。与IEC 60870-5系列标准采用面向点的数据描述方法不同,IEC 61850标准对于信息均采用面向对象的自描述。该自描述在数据源就对数据本身进行自我描述,传输到接收方的数据都带有自我说明,不需要再对数据进行工程物理量对应、标度转换等工作。由于数据本身带有说明,所以传输时可以不受预先定义限制,简化了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4)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IEC 61850标准总结了变电站内信息传输所必需的通信服务,设计了独立于所采用网络和应用层协议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3.远动通信管理装置ARF850智能化装置的研发

3.1 基本配置

ARF850通信管理装置采用Embedded Intel? Celeron? CPU,支持Socket 479,内存为1GB DDR SO-DIMM,6个10M/100M自适应网口,配置串口转换插件,由于串口的类型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所以,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每个口的输出方式,所有串口均带光电隔离和TVS防雷保护,电源为220V交直流两用或110V直流。

3.2 通讯管理机及远动工作站一体化功能

ARF850智能化装置软件系统采用Vxworks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根据规约组态文件的配置,动态装载第三方规约任务,各种组态文件和配置文件可在线读取。内置众多已经联调通过的通讯规约,如:DL451-91、扩展DL451-91、IEC870-5-101、扩展IEC870-5-101、IEC870-5-104、扩展IEC870-5-104等规约。

3.2.1 远动工作站功能

远动工作站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在IEC61850通讯平台库(v2.00版)COSMOS基础上实现客户端的程序设计,同时通过SISCO公司的MMS通讯协议的封装软件包MMS-LITE,实现IEC61850对象服务,通过启动IEC61850Client任务来启用IEC61850客户端的通讯功能。

IEC61850Clientren任务的程序设计流程分为六部分:

①初始化程序环境

程序环境初始化包括多线程环境的初始化、时钟初始化,全局变量初始化、内存管理初始化、调试log初始化以及网络初始化等。

②设置用户回调函数指针

用户回调函数是用户编写的用户处理函数,要想使用户处理函数在平台库里得到调用,就必须设置用户回调函数指针。

③初始化站点管理

站点管理初始化步骤很简单就是调用站点管理初始化接口函数就可以完成对站点管理的初始化步骤.

④设置服务器连接标志

在初始化完成后,需要调用设置服务器连接标志接口设置连接标志,以使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连接。

⑤启动网络事件处理线程

启动单独的线程对客户端状态进行处理以及对网络数据接收处理。

⑥用户处理程序

使用平台库中的所有服务,以达到接收及发送数据的目的。

3.2.2 通讯管理机功能

通讯管理机功能的实现是通过SISCO公司的MMS通讯协议的封装软件包MMS-LITE,实现IEC61850对象服务,通过启动IEC61850Server任务来启用IEC61850服务器端的通讯功能。

IEC61850Server任务的程序设计流程分为六部分:

①装置初始化:进行硬件通道个数、类型参数、信号量、消息、计时器的初始化。

②启动主程序任务:启动开入开出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与液晶的通讯程序。

③图形化编程初始化:根据保护图形化编程组态配置文件进行逻辑组态初始化。

④启动服务器通讯任务:建立IEC61850系统对象空间,解析配置文件,获取参数信息,调用应答处理函数,从对象空间中获取值。

⑤通讯数据处理程序: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将接收到的符合IEC61850要求的数据转换为符合远动工作站要求的数据。

⑥启动记录读写管理任务:负责记录的非易失写入和上电记录管理。

4.应用实例

ARF-850系列通信管理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主要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和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等,和当地计算机、保护测控装置一起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RF850远动通信管理装置在智能化牵引变电所中的应用实例如图1,远动通信管理装置实现变电站与各级调度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使调度端实现对变电站实现远方的监视和控制。远动通信管理装置采用直采直送模式工作,运行独立于监控后台系统,互不影响。远动动通信管理装置既能以IEC61850客户端功能与智能化保护装置通讯,同时又能以IEC61850服务器端功能与监控后台系统通讯,对间隔层使用IEC61850进行接入,对调度系统使用规约进行接入(可配置可选择)。

5.结论

IEC61850协议体系标准实现是未来数字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实现的基础。随着IEC61850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与推广,通信管理装置ARF-850产品必将在由传统自动化系统向数字化系统转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同时适用于传统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为未来全面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奠定技术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谭文恕.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J].电网技术,2001(25).

[3]韩滨.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讯平台库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2,4.

篇3

关键词:网络优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06-01

一、引言

广义上讲,移动通信的网络优化是指所有能够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措施和过程。移动通讯服务商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联通、移动、电信等。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是通讯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各企业在这一点上都不遗余力的做着努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传输网优化、核心网优化以及无线网优化三个方面,由于传输网和核心网的网元较少且网络环境稳定,对其做优化改善的空间很小,故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实际上主要就只包括无线网络的优化,因此,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也称为无线网络优化。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改善移动通讯设备和信号基站之间的电磁信号传递质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就是改善和提高空中传播的电磁信号质量。 由于移动通讯网络信号是不固定的,动态变化频率很高,再加上其用户群体具有下列特性:数量庞大、移动性强、通话密度不均匀及频率不均匀,导致了无线网络信号质量差,接口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移动通讯用户方面就体现为通信质量差,信号强度不稳定,例如:通话无故中断、无法接通、通话一方无响应、杂音干扰等故障。移动网络在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投资甚大,但目前的通讯质量却不甚如意,巨额的建设投资换不来用户的满意,回报率甚低。因此,靠增大建设前期投资改善网络质量的做法很不经济。而在网络的运营过程中,不间断的进行数据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部分硬件的调整可以有效的改善移动通讯网络的服务质量,时刻保证网络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二、移动通讯网络优化和运营现状

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网络优化的实施要求一支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需要有资深的网络工程师和具有相当网络优化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这支优化队伍需要装备大量的智能软件及其它相关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无线通讯网络系统供应商提供的OMC系统;(2)交换网络及无线网络分析测试用的仪器以及第三方软件,例如信令分析软件和路测软件;(3)无线频率的规划软件。在优化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路测软件是提供数据的,OMC系统主要用来维护无线通讯系统,但由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加之网络优化过程中涉及无线技术、交换技术、切换和信令、话务统计和分析以及频率配置等技术。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待处理信息,这些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了目前的优化工作非常粗放。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数据采集、其次是数据分析、然后是优化实施、最后是优化效果评估。其中,数据采集工作难度较小,只是简单的整理、汇总和归类各类数据,但工作量相当大。数据分析工作量较小,但工作难度较大。在这项工作中,网络工程师需要通过前阶段采集来的数据来分析、判断、寻找出数据所能反映出的问题,最终根据网络存在的问题,编制出一个合理的优化方案。然后是网络优化的实施阶段,此阶段就是按照上阶段制定的优化方案对通讯网络进行调整操作。最后是对网络优化的效果评估,评估中首先要进行数据的采集,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判断本次优化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若没有达到,则需重新优化,若达到了预期目标,则在下面的优化中应设立更高的优化目标,将优化过程在更高的层次中重复进行。总之,通讯网络优化是一个动态的,不间断的调整过程。

三、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

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是实现通讯网络的智能化优化,实现智能化优化,具体的说就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数据的简单分析和一体化处理。在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工具和技术,在传统的网络优化过程中,因为不同工具只能对特定的问题发挥功效,

这就导致众多的优化工具各自分散,难以整合。所有的优化工具难以针对整个待优化的网络协调发挥作用,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优化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网络优化的各个参与方应构筑长期的合作关系,具体的讲,移动通讯网络的系统供应商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应当与移动通讯运营商构筑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开发出能够把系统数据和环境数据绑定的工具软件系统,同时,该系统还应当具备针对大量数据的简单分析、一体化处理、数据特征挖掘、网络参数的自动调整及人工辅助智能决策等功能。从而把移动通讯运营商的网络优化技术人员从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特征挖掘等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环境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方法研究中,为通讯网络优化的高级软件的诞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智力支持。

(二)数据特征挖掘、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数据分析是移动通讯网络优化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中需处理不同技术领域的大量数据,其中探究各种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这个工作环节的难点,要应用统计学知识和数理分析方法筛选、过滤并从众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分析出各种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是根据上述过程中分析出的数据特征智能的做出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参考方法,这样,我们的网络优化工程师就可以直接对这些优化方法进行比选,组合,从而形成整个网络优化方案。

(三)网络参数调整的自动化。我们可以把优化软件的结果输出作用到OMC系统的功能配置模块上,从而通过OMC系统直接指挥网络调整自己的系统参数。这样就省去了中间起作用的设备、经过及环节,可以更好更快地对网络变化做出反应,适应了移动通讯网络的动态变化,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移动通讯服务。

四、结束语

当前,移动通讯网络已经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伙伴。为了不断改善移动通讯网络的服务质量,网络优化一直伴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虽然目前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效果还不算尽善尽美,但网络工程师和其他从业人员对此不遗余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优化方法也会不断改善,为移动通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永江,张晓博.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3):86-87

篇4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om RF Subsystems to 4G

Enabling Technologies

2010,1024pp

Hardback

ISBN9780521114035

杜克林等著

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也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的,利用无线电磁波,以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的系统。4G移动通信系统即下一代移动通讯,是移动通信系统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目标,它不仅采用新的无线传输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而且与现有的各种有线与无线网络相融合;它不仅包含现有的移动蜂窝网络结构,而且在某些环境下也可以采用Ad hoc方式进行组网,或者采用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形成蜂窝网络下的两跳或多跳网络结构方式。

本书涵盖了目前以及下一代移动通讯与无线网络系统的所有关键技术,涉及CDMA技术、OFDM技术、超宽带、turbo和LDPC编码、智能天线、无线Ad Hoc和传感器网络、MIMO和认知无线电,为读者提供了掌握无线系统设计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本书共22章,1.无线网络发展史、无线系统各部分基础知识,以及本书结构等内容;2.各种无线通讯发展概况;3.无线通讯系统中影响频道和传播的各种因素;4.蜂窝和多用户系统的概念与相关技术;5.无线通讯系统分集技术;6.信道估计、信道均衡、脉冲整形等内容;7.各种调制与解调技术;8.扩频通讯原理及具体应用;9.正交频分复用的相关知识,以及正交频分复用的具体应用;10.天线设计原理及基础;11.射频与微波子系统的各部分原理分析与电路等内容;12.A/D和D/A转换相关知识;13.信号处理的相关技术;14.无线通讯系统信息理论相关基础;15.信道编码的基本技术;16-17.信源编码中的语音和音频编码、图像和视频编码;18-19.两种多天线系统:智能天线系统和MIMO系统;20.超宽带通信的相关知识;21.认知无线电相关知识;22.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相关知识。

本书详细介绍了射频子系统及天线的性能、设计和选择方法,使读者对于无线系统有一个清晰概览,也是第一次完整的介绍无线系统中语音编码器和视频编码器的教科书。本书有400副插图,侧重于实际和艺术的系统设计技术,而不是系统设计的数学基础,适合于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以及无线和电信工程师。

杜克林,IEEE高级会员,199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1999年在中国华为公司从事软件开发;1999-2000年在中国电信技术研究院TDD研发部移动通讯中心从事射频系统设计。2000到200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微波与通讯实验室从事项目管理;2001年加盟加拿大Concordia大学信号处理与通讯中心,并于2008访问了香港科技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射频系统、神经网络。

M. N. S. Swamy是IEEE会员、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和加拿大工程信息中心会员,并获得许多IEEECAS奖励,包括在1986年GuilleminCauer奖、2000年教育奖和50年金质奖章。是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信号处理与通讯中心主任;他还是Concordia大学1977到1993年期间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电路、系统和信号处理的论文,合作四本书。

杜利东,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篇5

【关键字】 4G移动通讯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循环前缀 峰值平均功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讯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4G移动通讯技术,在我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革问题。通过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的到来,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热点问题,在应对中,也能够较好的做到一些分析,然后完成相应的研究,施行推广。

一、4G移动通讯技术的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建成OFDM,是现在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这是一种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的一种告诉数据传导技术,其主要应用就是利用信号的复用,或可以称之为多载波技术。这种技术因可以有效的抵抗多方的干扰,所以在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理环境中,也能够较好的完成传输任务。而这一技术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频域内的信道进行多交子信道独立成建,从而在完成相应的传载过程中,能够有效高效的完成信息的传递。

二、正交频分技术的信息优势

1、抗干扰性能强。本优势,是本次优化的主要优势所在。因为过去第二代第三代技术中,往往因为自身的信号问题,导致传输数据的延时以及迟缓等。但是OFDM技术在这一领域上就有了绝对的优势。其主要的原因就是,OFDM技术主要将高速频率数据进行分解,然后进行多端低速自数据传送,在通过强调符号的持续时间,从而完成相应的敏感度调查以后,才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决脉冲干扰。这一技术,在针对信息穿针领域上,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就是在进行循环前缀中,能够有效的保证其正交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完成信息的传导。2、频谱利用率的高效性。第四代系统的技术主要领先就在于对子载波段的处理上,在允许其相互重叠的过程中,能够极大限度的利用无线信道进行相互重叠,从而完成了有效的传播,但是也保证了其信号的有效性。这样对于频谱的利用方面,也有效的保证了无线信号的优越环境。这一技术,有效的保护了无线信号的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及波段的优良资源。3、调制解调方面。因应用正交调制,在通过离散博立叶变换中,也就能够更容易的进行相应的调制,当子载波的数量变得极大时,还能够通过改变相应的频段来实现其信号的处理,这样也就能够更为有效的完成相应的数据稳流控制。4、非对称业务的优势。在进行无线数据的对接中,因涉及到非对称性问题,从而导致了在以往的数据交流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些传导问题,但是OPDM技术,在应对这一问题过程中,就能够确保数据的告诉传输,从而有效的改善非对称业务中所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5、新技术与多种方式可以进行有效的套用。OFD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因兼容性较好,在和各类多址方式进行相应的组合中,能够表现出绝对的优势,所以可以十分有效的替换老一代的数据传送装置。6、引擎对数据传输能够更为高速进行。此技术因引擎可获得64QAM的高阶调制频谱,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载更大的数据量上限,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也能够较为有效的完成告诉数据传输任务。

三、正交频分的应用

正交频分技术的应用,其主要表现就在于,针对ID进行的个人身份鉴定保护,以及对于新型高速流媒体的的使用,可进行优质的高分辨率影视传媒。而这一技术的能效最为明显的就是,第一,网络数据速率可达到100mb/s,这和有线数据传输也不遑多让。第二,实现真正的多地无漫游,因通过无线数据连接,这就大大的减少了过去多位传送的格局,从而保证了在使用中所要应对的一些差距问题。第三,高度智能化,覆盖广,在针对资源分配上,能够更为灵活的运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网络服务。第四,基于ip网络服务,区别过去的移动服务,能够更有效的完成社交等方面的业务需求。

结语:我们在进行第四代移动通讯的建设中,正因为OFDM技术在多方面的优越性,且对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多种抗性所具备特点,才进了大面积的信息改造。同时这一技术也将代替过去的通讯技术,成为当下的主流信息服务平台。

参 考 文 献

[1]刘巧平,李艳萍.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其在4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11):238-241.

[2]曹千芊.同步单频蜂窝系统――理论分析与系统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4.

[3]张丽娜.MIMO-OFDM系统中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