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范文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

篇1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多维立体教学;工程化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09-01

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发展和应用,它与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都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它与我们息息相关,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不仅要在通信工程专业开设,同时还有必要在非通信工程专业开设。

1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现代通信技术》作为一门为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是通过知识的加工和优化,在原《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原理》等课程基础上整合而成,并向应用性方向拓展[1]。由于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原理》课程,所以课程目标是“轻理论,重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关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现代通信系统中的电信交换、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框架和最新应用内容。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由通信网基础技术、电信交换、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光传输网五大主要组成部分[2],详见图1。

图1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主要内容

通信网基础技术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强调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设计的技术如信源编码技术、信道复用技术等、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调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等;电信交换包括常用的交换方式如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数字程控交换、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无线通信包括无线传播的基本特性、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典型的无线通信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应用;移动通信包括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和3G系统的原理、技术体制及应用发展;光传输网包括管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原理、SDH光传输网技术、光波分复用技术等。

2 传统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方式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先讲述理论,在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致沿袭本科教育中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从通信网基础技术到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等,都过于侧重理论,偏重知识的积累,内容丰富,公式与性质多,抽象难懂,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和弊端如下:

2.1 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无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对于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来说,知识抽象、枯燥,特别是讲到通信原理等摸不着看不见的知识时,学生更是不知所云。很多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在学习,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

2.2 教学过程中以原理知识为核心,而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功底和理论推导能力,使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工程设计锻炼,导致知识与能力不协调。

2.3 理论和实际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只作点缀,学生动手环节较少,更缺乏现场操作的经验,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3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考虑到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等课程,在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力求简洁明了,突出科普性,激发学习兴趣[3]。采取“多挖坑少钻井”的方法,对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较深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删减,比如通信网基础技术中的调制技术、语音编码,电信交换中的数字交换单元的工作原理、信令系统,无线信道特性分析、扩频技术等知识点,只能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

3.1 教学内容模块化。

本课程对理论知识不要求过度深入,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建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参考图1的课程内容,将现代通信技术作为一个整体任务,并按主要内容将这一任务分解成任务模块:通信网基础技术模块、电信交换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光传输模块,每个模块又分解为几个子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都以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出教学内容,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完全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抽象的知识就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种教学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采用类比引证等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多维立体教学,则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2.1 多维立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上老师大都使用PPT进行教学,不停地播放幻灯片,授课信息量大,内容多,但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多维立体教学,就是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网络+板书”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展现抽象的知识点,在图、文、声、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大量的最新信息[4]。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PPT、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课后学生可以登录教学网站下载学习资料,通过网络、论坛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在学习卫星通信时,可以插入卫星通信系统的图片,播放最新卫星通信的相关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内容。

3.2.2 善于类比。

本课程设计很多的原理、概念,若只是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叙述出来则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易理解,而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接触的事物做类比则可以很好地理解[6]。例如,在讲解无线通信中电磁波按照传播方向的分类时可以将其与台球的运动做类比,如图2所示,这样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也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它包括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等。

图2 台球的运动

再如,在讲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时,切换包括软切换和硬切换,什么是切换?什么是软切换?什么是硬切换呢?同样也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假设你在一个工作岗位呆久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想调整一下,但你不能终端工作,直接变成空闲状态,因为你很在乎工作所带来的收益,你不希望这个收益中断(切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无中断的数据传输)。根据岗位变动时,交接工作地开展方式不同可以把岗位变动分为温柔换岗(类似于软切换)和强行换岗(类似于硬切换)。温柔换岗就是在和新的工作岗位进行联系时,旧岗位的工作也不已下载中断,而是进行相应的交接工作;强行换岗就是和旧岗位彻底中断,然后建立和新岗位的联系。根据类比引出软切换和硬切换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种类比的方法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深入浅出地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地气氛中理解并掌握。

3.3 教学模式工程化。

近年来,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展开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是Conceived(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5]。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对于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讲授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适当穿插综合性实验,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带领学生对卫星地面接收站、通信站等机房进行观摩,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工程化的教学模式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进,刘亚峰. 高职《现代通信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探讨[N]. 职业教育研究,2011.1:94~96

[2] 严晓华.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90

[3] 周友兵. 高职《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时间[N]. 程度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4)

[4] 王峰,杨凯,王娟等. 多维立体教学法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5)

篇2

Abstract: The current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ersonnel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from the enrollment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quality evaluation of five aspect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l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厅于2014年8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文件中充分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高职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该研究对于推动当前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职业教育与专业角度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需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等。学生要想实现上述能力的掌握,需要学校提供专业实训设备以及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

1.2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角度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高职学院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教授,展开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培养出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总体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围绕企业和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两大问题。

2 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参与程度低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并不陌生,但是合作的内容少,程度低。一般高职院校会从企业外聘一些工程师来校教授一部分课程,这些工程师都是企业一线的具备丰富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利用工作之余,来到学校授课,但是授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副业,首先从心理上不重视,其次对于学校来说,外聘的企业授课人员不如专职教师好统一管理,他们授课方式较随意且不能有较高的要求;授课内容通常是院校指定的,而且教材也是统一订购的,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融合企业先进的技术全靠企业授课人员自己掌控;授课时间都是完全取决于企业授课人员,且时间变动频繁。

2.2 校企融合性弱

对于大部分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融合性较弱。一方面,学校只是将一部分课程拿出来给外聘教师上课,甚至只是为了凑数,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评优,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其次,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都有到企业校外顶岗实习的课程,但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对于学院提出的顶岗实习的需求,兴趣不高,他们在政府或者某种压力下,可能会配合高职学院的教学需求,提供?单的企业文化参观和企业生产观摩,学生的专业技能依然来自课本和在校教师的传授,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依然是分离的。

2.3 学校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首先,学校对于企业外聘教师监管较弱。例如教学检查一般都会将企业教师列入不考查范围,更不用说上交一些必要的教学文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外聘教师的责任感。其次,尽管对于外聘人员,学校会按照课时标准发放经费,但是对于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评价标准,单纯地按照课时数发放,忽略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后,学校对于外聘教师没有奖励政策,甚至没有聘书,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导致外聘人员的随意性,只要能讲课就可以。

3 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现代学徒制招生模式

校企一体化招生模式,企业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包括人才需求数量,岗位技能要求等,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制定招生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特殊岗位招生体检要求,以及特殊地区的专项招生,招生人数确定如表1所示。对于贫困地区或特殊地区可以采取定向招生,也就是专门招该地区的学生,且毕业后回到该地区工作。

招生可自主招生也可统招,在参加高考或者自主招生考试之前,需要通过企业和学校的面试,面试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主要侧重企业的岗位需求,且满足高职教育的入学要求。这样就能够实现招生即招工的目标,使得学生入校就能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那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不再迷茫,等到毕业后才明白大学该学什么。

3.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企业提供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以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3.3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分为两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院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两类专业基础课实训室和专业核心课实训室。对于专科基础课实训室来说,例如电路基础实训室,实训场地和所有的实训器材、仪器设备由学院出资建设;对于专业核心课实训室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基本器材(例如网络布线和电实训室电路改造,桌椅等),而实训设备和器材都由企业提供。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真正体现了校企共建原则,学校降低的办学成本,企业降低的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进而也降低了企业的招工成本。除此之外,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认证基地也可以建在高职学院,学院可免费提供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服务岗位特色课程和顶岗实训内容,全部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但是学院可提供耗材的费用。

3.4 现代学徒制人才技能

首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毕业也要获得国家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所以学生一定要修满获得学历必需的课程,例如英语,思政类,专业课等课程。此外,学生需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课程学习,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这也是为了以后持证上岗做准备。此外,学生还需获得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相关能力认证。

篇3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 内容改革 模式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15

1 现存“现代通信技术”教学的不足

第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种专业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迅速,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发展都跟不上各科技术的变化,导致教学专业的技术教学已经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实际运用,内容更新慢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重大弊端,亟待解决。

第二,“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在书本内容上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而且专业内容广泛,概念性很强,有很多知识与模型只有通过抽象的想象才能完成,是一门专业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非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又没有具体的现场模型和实验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对于这样一门系统性很强,学习内容又抽象的学科来说,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应该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战性人才。

2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地方,主要对象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学习科学技术成就的高低,老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成就。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理念性强的特殊性,老师在教学时,没能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与理解,也没能为学生建立起实际系统的直观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对所学知识与技术进行实战分析与理解运用,致使他们在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实践时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现实工作中难度加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多加入实验教学与现实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应参与进去,对于所得到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由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对于实验与理解过程中所得知识理论与书本概念和老师讲解不一样的地方提出疑问与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多思多想的自主学习方式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使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所学知识内容,以便在实际运用时能从容解决现实问题。

3 教学思路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作为非通信专业的选修课,应从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与现有的学习基础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思路明确、容易入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应以基础通信传输过程为主线,将固定数字电话网络和移运通信网络等实践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具体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活学活用,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另外,学生学习此专业主要在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的是能在实践中作出贡献,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在于知识点有多深奥,因此在编辑教材时,我们要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对于具体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实社会通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在实战中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改变以前内容繁多、复杂和深奥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现实操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习时能够步步为营,掌握牢固可靠的专业技术知识。所以综合起来看,整个教学思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验验证、现实案例的实际模拟和专业技术的实习。

4 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通信技术课程采用实验箱来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但是这种实验条件下学生在实验时实际动手的操作范围小,而且进行一次实验学校所投入的资金数目也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实验效果是达不到预想的实验效果的,尤其是那些典型的通信系统实验更是难以很好地完成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与计算机软件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用计算机软件Matlab,LabVIEW等仿真模拟软件来弥补实验室硬件的不足之处。如通信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Matlab软件,让学生自主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借助软件从而完成CDMA典型通信系统的实验,再结合老师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论讲解,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基础性强,而且很多概念都是抽象存在的,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产生枯燥的学习情绪,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很多抽象概念,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素材、PPT的电子白板等方式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如“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硬切换和软切换”等概念讲解中,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的虚拟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5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热门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各科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让所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并在现代科学社会中有效运用,自然而然成了当代青年发展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柏钦.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通信业务知识的渗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4-89,96.

[2]刁洪斌.“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4

 

一、中职学校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目前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的发展也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剧增。然而,通信技术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 4G甚至5G时代的来临,表现在:关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而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中职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使得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从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内容

 

经过实践证明,从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技术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学了基础理论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令学生明白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意义。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专业词汇多与缩写繁多,学习起来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将复杂问题分析得简单,将复杂内容用易懂精炼的语言表述。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及使用。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失败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失去信心,对于中职教学,必须首先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所以分层教学的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燃起学习的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应的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根据学习效果情况及后续学习的成绩,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可向上一层,也可降一层。

 

(三)坚持“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的原则

 

“轻理论”是指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重应用”是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时”是指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合需求”是指以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需要为导向,有侧重点地选择内容来重点讲。

 

(四)实验教学

 

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模式,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建立整体的通信系统模型,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讲课负担。其次,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割裂开,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通信技术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难于进行而通过实践容易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这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增加创新的实验环节,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5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公选课;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109-02

公选课是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扩大大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纵观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初的人工交换到后来的电路交换,以及现在的分组交换和程控交换:从当初单一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通信和计算机结合的各种其他业务,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3G通信技术和以后的第四代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现代通信技术与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提倡素质教育、鼓励拓宽大学生知识面的今天,学习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是必要的。基于上述考虑,我校在本科生中开设了“现代通信技术”公选课。

1 教学内容安排

“现代通信技术”属于通信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范畴,该课程涉及多门通信及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性很强。而选修课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非通信、非计算机专业,甚至非工科类专业,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材时要非常慎重,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传授知识、科学普及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公选课一般只有32学时,从广度上来说,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只要能够涉及大多数主流通信方式及技术即可,这就要求精选内容、突出重点;从深度上来说,部分知识点的介绍不能太深,要把教学内容简化,做到把一般工作原理解释清楚为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通信技术”涉及到很多通信原理的内容,如果进行大量数学推导和公式计算,教学将变得非常枯燥,学生也不容易听懂,从而失去了开设公选课的意义。

经过综合考虑,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六部分:通信系统概述、电话通信、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概述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和组成,以及通信复用方式、交换技术,让学生对通信系统建立初步概念;电话通信则以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为基础,让学生了解载波通信的基本过程,理解电话交换的概念与作用;无线电通信介绍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另外通过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加深学生对无线电通信的了解;光纤通信从光源和传输介质两个角度进行讲解,突出光纤通信的优势;移动通信部分则以学生熟悉的GSM系统为基础,介绍移动通信过程中的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概念,讲解3G标准及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主要介绍网络组成、IP地址、TCP/IP协议,着重突出网络的应用,如WWW、FTP、E-mail等。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该门课程的知识,完成教学计划。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采用

2.1.1 授课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

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最简单、最根本的源头谈起,逐步过渡,由浅入深,使学生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比如,在通信系统概述中讲解“通信”这一概念时如果直接给出其定义,学生很难有透彻的认识。我从成语“千金买笑”谈起,讲马拉松的故事,再谈到击鼓、烽火台和信鸽等,这些具体例子让学生对“通信”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其概念就容易接受得多。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作为公选课,我在授课过程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大量术语的堆砌。比如,把光纤容量的巨大与传统介质容量的甚小比喻成“高速公路”与“羊肠小道”;把调制过程比作“人坐船过河”,其中“人”相当于原始信号,“船”相当于载波。

2.1.2 课堂设置悬念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当时就回答,而有些问题则不做回答,在课堂中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1.3 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课时,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滔滔不绝,而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不时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2.1.4 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态度要诚恳,不能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夸夸其谈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在课堂互动的同时,利用课间多接触学生,加强师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课下交流还能从学生中获取有用的反馈信息,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2.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集成、动静配合、交流互动的表现形式,一扫传统单一、呆板的板书教学表达方式,将教学内容准确、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单,化空洞为具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件的质量。制作课件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难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等,整理出思路清晰的教学方案;然后从视听角度进行总体构思,包括怎样设计开头,怎样结尾,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展示教学内容,使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风格一致。还要考虑画面与声音之间的配合,使之符合心理和视觉规律。幻灯片不是简单的大量文字的堆砌,而应力求概括和精练,重点突出,以提纲式为主;另外还应选取合适的字体、字号,背景颜色合理搭配。

总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和动画技术,有效地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现和讲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动画演示

“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内容常常涉及信号的处理过程,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图形和数学公式将其表达出来,学生难以理解。为了直观地展示信号处理过程,我制作了大量flas进行演示。比如,讲解AM调制技术时,通过flas演示原始信号和载波生成已调信号的动态过 程,让学生对载波幅度随原始信号变化有直观感受,生动的波形和频谱图帮助学生理解信号处理的全过程;再如,讲解电话载波通信的复用技术时,通过flas演示载波通信的全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调制器、滤波器等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的作用。

3 成绩考核方式的确定

课程成绩评定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体现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形象,因此需要有完善的成绩评定方法,使成绩的给定能科学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学期的第一次课我就给出总评成绩的评定方式,即: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的比重之所以这么高,是想尽量避免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告诫学生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单靠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平时成绩从课堂出勤、课堂发言、随堂测验等角度综合考察。课堂点名是约束学生出勤的有效方法,但使用该方法需要有一定的度,点名次数过多,占用上课时间:点名次数太少,达不到督促学生出勤的效果。基于上述考虑,每学期16次课中随机抽查课堂出勤情况3-4次,计入平时成绩,缺一次扣4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听不听课都一样的不公平现象,收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课堂发言情况能够反映出发言者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在思考相关问题。我尝试给发言者加分奖励,把发言质量分为3档,分别奖励4、3、2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将发言质量分档避免了少数学生没有思考问题而随意回答以获得平时成绩的现象。考虑到公选课的性质和特点,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期中考试不现实,我采用一种变通的方式,每学期安排2次随堂测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变相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一举两得,随堂测试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上述平时成绩记录在Excel表格中,随时进行更新。期末时,当着全体学生打开Excel文件,公布每个学生在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和随堂测试等方面的表现,并计算平时成绩,让学生确实感觉到教师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期末考试主要包括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测试和论述两部分。基础知识测试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相关基本知识、原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论述部分在更高层次考察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如“如何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解决本专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论述题灵活性很大,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篇6

【关键词】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管理;应用与探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通信设备不断发展,隆重登入世界舞台,有效推动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逐步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使数据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现代化、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与科技化。数据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基本概念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正式走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科技革命”,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登上历史是舞台,成为新时期发展的新宠儿,其中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发展最为突出的两种技术类型,与现代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挖掘数据管理工作的最大潜能,提升数据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快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改革,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搜集、整理、归档,做好市场监控工作,实施动态化管理,实现数据管理的全面化、一体化与多元化。在数据管理工作中,合理的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有效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的现代化与科技化。

二、数据管理中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数据管理中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否具有可能性,主要是指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同数据管理工作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又是如何被运用在数据管理工作中的。通观近年来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其应用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实践证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众多实践证明,将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技术精硬件设施与各类软件设备,计算机的问世给予物联网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了计算机技术的存在价值与使用性能,因此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一个完美结合的整体,在时代的发展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平台。在国际范围内,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已经被逐步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数据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统一性、整体性、高效性与全面性。由此可见,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是时展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理论证明

数据管理与通信互联网技术之间属于依赖与被依赖之间的关系。数据管理工作量较大,种类繁多、数据发展,利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够快速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档,极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量,节约劳动力,减低管理成本,提升数据管理效益。通过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企业能够快速知晓市场动态,了解多方面信息,对企业发展工作进行系统的整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观我国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变化,大体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数据库系统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单位等各部门数据管理的重要方略,且数据管理对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三、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应用的难点

(一)人才管理

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然而应用该技术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确保数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相关信息相似,我国企业、单位各部门在数据管理方面具有不少经验丰富的管理型人才,其专业知识较强且具有灵活的应用能力,然而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下,传统数据管理人员在实际造作与运用时出现诸多问题。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下,传统数据管理人员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数据管理能力,然而当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出现问题时,数据管理人员将无法解决,导致数据资源丢失,影响数据管理的正常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病毒与黑客对计算机系统的工具,导致数据信息泄露,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管理方式

数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意识无法及时得到更正,造成数据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数据管理人员尽管已经完全认识到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管理人员对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剖析,对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备了解相对较少,管理方式缺乏简洁性与实用性。

四、数据管理中应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实现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第一步,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才能够保证数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对数据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培训时不断要对其普及数据管理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应用技能,还应将网络安全知识、计算机故障维修技术技能对其进行传授,使数据管理人员不但能灵活运用数据管理管理软件、硬件,还能够对计算机所出现的简单故障进行处理。从数据管理安全性来说,企业应提升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信息安全性与完整性的警惕意识,规范个人操作,保证计算机使用安全,实现绿色上网,落实数据管理职责,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培训过程企业可将内部培训活动与外部培训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选拔出企业内部工作优秀的员工,聘请第三方培训机构,由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授与引导,通过此活动能够提升企业优秀员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然后由优秀员工对企业内部其他员工开展指导性工作,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技能。

(二)强化风险控制

针对计算机网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性问题,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起到足够的重视,制定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对高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数据管理者应正视风险的存在性,提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构建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密数据库,数据关系信息直接关乎到企业的发展与正常运营,为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其二,构建防火墙,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防火墙具有较好的病毒防范效果,能够抵御病毒入侵,保护数据安全;独立管理,将数据管理与其他管理分割开来,使数据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病毒扩散;构建警报系统,为应对一些防火墙无法抵御的风险,需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自动报警提示装置,使紧急预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降低风险。

(三)强化管理

为保证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数据管理中正常运行,企业须制定出详细的数据管理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据管理部门落实数据管理基础工作,加强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数据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优化管理技能,加强沟通与交流,掌握多种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动态化数据管理,为通信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发展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科技时代,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新时代的宠儿,在时代的推动下,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相互渗透,逐渐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数据管理需要依靠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寻求新的出路与发展空间,加快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数据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能力,优化管理策略,制定并完善计算机网络评估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数据管理的完整性与统一性。然而,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在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计算机风险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护策略,保证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蔡鹰鹏.对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7:32.

[2]谭冬梅.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欺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学讯.省通信学会召开互联网+行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大数据应用研讨会[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5,05:29.

篇7

我国职教理论界已经开始跟踪德国职教课程发展的本质问题,如“学习领域”课程,认识到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不光是一种课程组织方式的变革,而且在本质上体现的一种更深的课程价值观的变革”。

在不断探讨中,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将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本土化,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教育部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教指委在专业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与研究工作。

1专业设置及教材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各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等情况,我们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二十多所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现出如下特点。

(1) 专业设置集中度大

根据初步统计,有超过一半的开设通信类专业的学校开设了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专业,在一些有通信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通信、光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电信营销、通信网络与设备等专业。

(2) 专业主干课程差异较大

在调查的院校中,相同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差异较大。下面以参与调查的两个高职院校为例,它们开设的通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分别为:

① 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交换技术、接入网技术、现代通信网、数据通信技术;

② 移动通信技术、光纤与数字同步系统、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线路。

(3) 学科特色明显

在对24个高职院校开设的157门课程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中有38门课程设置相对比较集中,其中: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程控交换原理、电路分析、高频电子线路、光纤通信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专业英语等课程设置非常集中,开设的学校超过半数。这些课程设置体现出较明显的学科特色。

(4) 课程内容差异大

从调查的结果看,各学校通信类专业开设的相似课程,其内容差异较大。如与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的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线路、电工、高频电子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多种课程名称。教材选用比较分散,在调查的12所院校使用的177种教材中,只有4本教材使用量超过1000本,使用量超过500本的也只有22本教材。

2通信类专业布局研究

为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通信类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对通信类专业布局进行了研究。

我们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通信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及通信行业的需求,认为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应面向企业基层岗位,培养通信生产制造、通信工程、通信技术、通信设备装调、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从专业大类来说通信类专业应包括:电信类和邮政类。目前,在高职高专目录中没有邮政类专业,但社会有邮政方面的人才需求。

在分析调研及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初步确定目前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布局(见图1)。

图1通信类专业布局图

3通信类专业设置范例研究

在专业布局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通信行业特点,结合部分学院的专业教学情况,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对专业设置的情况进行研究,以专业设置范例的形式提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各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我们对14个通信类专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基本素质要求、给出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能力结构、专业素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等范例。下面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1) 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各类与通信技术相关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2)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结构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3) 通信技术专业素质

(4)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图2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说明:

① 上图中间箭头覆盖的部分为该专业基本的课程内容,两侧箭头所指的内容为各学校可拓展的特色课程。图中所示主干课程仅供各学校参考,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各学校可根据情况进行拓展。

② 专业拓展课程可由各院校根据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灵活设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反映各院校的办学特色。

③ 专业建设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考虑,从纵向看,在专业通识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专业可考虑1-2个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培养链路;从横向看,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开发(如行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等)。

④ 本专业的岗位目标是通信产品的生产及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属宽口径专业,相应的课程也包括面向产品生产和面向系统工程的课程两大类。

⑤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专业通识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及拓展课程,其中,专业通识课程包括文化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等课程,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职业技能课程应直接针对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实用为主,并要求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内容应基本涵盖通信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浅显而宽泛,拓展课程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及各院校毕业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开设。

⑥ 图中所示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如在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中增加“程控交换机操作与维护”、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分解出“光纤通信”课程等。

⑦ 对职业能力课程建议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开发,并实施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如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教学等。

⑧ 生产性实训课程宜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因地制宜插入一些职场体验训练,以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专业工作环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传输;线路

中图分类号: E965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技术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来,例如:音频有线、光纤通信、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等,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就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光纤通信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也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光纤通信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配电自动化建设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既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通讯技术,尤其是光纤通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环境因素对光纤通信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各种标准的设备相配合,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讯设备难免会遇到雷雨和雷电天气,但是光线通讯设备抗雷击能力较强,这就有效加强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抗雷击能力,这一特点最适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被应用于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其应用过程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其误码率小于10-9,这一点就远远由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和设备,这是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比较好的通信方式。

2.音频有线是配电自动化中比较实用的通信方式

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城市规划电网建设,城市规划中配电网的数量比较多,常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因为音频有线技术和设备的造价比较低,在布局和连接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使用音频有线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因素,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线路中的应用,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雷雨、雷电等影响通信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必然要提高水平,城市建设的面积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建设通讯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多,为了节省财力的消耗,采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是最佳的选择,现代通信技术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但是从整体来看,音频有线是比较适合城市建设中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每个区域或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属性,这就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3.电力载波是配电自动化常用的通讯方式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常见的现代通信技术就是电力载波,近几年对电力载波通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相关的变电所之间的使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个好的效果目前还是仅限于无断点电的线路,如果在多台配电变压器和线路中,柱上会有开关断电,那么这就很容易使电力载波通讯效果受到严重的干扰,所以在断点线路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在电力线路中被广泛的利用,因为电力载波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需要专门布置线路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布线的费用,但是由于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较差,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是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领域,常见的有小区抄表等。

4.扩频通讯技术的应用

微波通讯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并不是很常见,因为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有的采用的是多点通讯点,这对于微波通讯是比较难的,而扩频通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长距离通讯时,更加能够体现出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扩频通讯技术的优点有抗干扰能力较强、误码率较低、保真性高,同时还可以实现码分多址复用,发射的功率比较低。虽然扩频通信技术拥有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规划中,柱上的变压器和开关的位置在高建筑物上很难确定好通信环境,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对喷射信号的发射和回收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时,还要充分了解其存在的弊端,否则会对其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通信技术都会有他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适合的领域范围之内,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也能够减少不科学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保证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科学有序的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小 结:

综上所述,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音频通信技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等,本文分析了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优势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同的通信技术其自身的优缺点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另外本文分析和研究之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更好的克服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华;李洪新;岳振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载波通信方式的实用化研究[A];201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李长江;程治亚;樊晓虹;曹晓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篇9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集成化通信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应用能力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飞速化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办有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条件较好的基础实验室,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但是专业实验室的匮乏尤其是通信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保证。

目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讲述某一特定技术,如: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接入技术、通信网等,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体概念。本研究项目从全局出发,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信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通信技术知识,还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面向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程全网概念和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努力创新的教学平台,以体现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的整体内涵,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化为研究目的。最终办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

一、构建完整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门人才

1.指导原则

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保障。

培养目标:培养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素质的宽口径专门人才,能从事信息科技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经济管理等工作。

2.培养规格多样化

以培养工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经营管理型的有信息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模式

实行面向创新的系统理论教学和面向创新的系统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行柔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化教学,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应不同规格、不同爱好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同深圳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第一批20名学生已于2008年7月毕业,其中70%的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留在这家企业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我们又与冠捷科技集团武汉分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工作,选拔学生参加了冠捷公司有关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调试、研发工作,提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系统创新训练”方案,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我校多名学生就业。其中一名毕业生在该公司已担任总工程师,在该公司工作的许多学生均受到好评。

4.特色定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也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发展到多种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并存,网络结构日益扁平化、IP化,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长短不一,因此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我们还系统地安排了能够反映目前主流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的选修课和技术讲座,对NGN、软交换、IMS、IPV6、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ASON、OTN、G-PON等在现有通信网中逐渐应用甚至已成为主流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电信行业发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我们认识到:经过十多年的电信业改革,我国的电信市场运营已经从一家垄断到了全行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各运营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方面各展拳脚,客户不断被细分,差异化服务日趋明显,多种针对性强的业务不断推出。而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向重技术轻业务、轻经营,而目前专业营销人才是我国电信业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目前电信市场的新业务种类和特点、市场竞争态势、主要营销手段及其利弊得失等,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适应行业的需求。我们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武汉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多名技术人员做我们的校外特聘教授,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优化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各类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大目标出发,通过对信息通信类专业现代通信技术相关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难点和需求,建立了当前可实现的“知识平台”,按照整体优化原则调整课程的内外接口,减少交叉重复,精简学时,协调各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充实新内容。我们采用主教材、辅教材、CAI课件、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远程网络课件等综合配套措施,形成了“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信息通信类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工作,2010年完成了课程简介的编写工作。

二、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通信技术全程全网实验平台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育方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才观念应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要实现这两种转变,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针对信息与通信学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多为专业基础实验,通信专业实验则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对实际的通信设备与通信环境缺乏足够的接触与操作经验。因此建立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通信专业实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地不出校门就可以从实用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技术。本成果通过建设一个尽可能覆盖实际通信网环境(包括数据网、电信网、移动网、智能网、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传输网)等特点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出既与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相关联,又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创建一个良好新型的具备通信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环节,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锻炼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我们建设全程全网的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的思路是:参考并利用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以及著名学者所提供的现代通信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立足于信息学院学生进行“现代交换”、“现代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NGN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经费尽量覆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各个网络层次,从有线到无线、从电到光各种信道方式,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各种网络形式的宽阔而广泛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数据配置、维护管理、网络数据观测与分析、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设计与建设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3层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型实验中,提供对有关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问题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探索并找到学习难点的结果和方案;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以Assignment(任务)的形式,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采购、实现、调试、与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最后由教师验收和评判。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采用Project(项目)的形式,由来自企业界的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形式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由几个学生分工协作,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全程全网实验室包括:

(1)计算机40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设备20套;《移动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光纤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现代通信网》教学实验设备4套;《程控交换》教学实验设备20套。

(2)数字电视系统5套,由视音频A/D,D/A模块,视音频信源编码、解码模块,TS流形成与解复用模块,DVB SPI收发接口等模块组成。

(3)微波设备3套,其中SD3100射频电路实验训练系统,是以300MHz可测量S参数的频率特性测试仪、DDS合成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和电视(TV)收、发系统为基础,进行射频通信设备及射频电路的实验系统。SD3200微波通信实验训练系统,是以1000MHz TV收发系统,进行图象和话音的微波传输为基础,进行微波通信设备及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实验系统。可利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开展对微波电路及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SD3300移动通信射频工程实验训练系统,是以800-2500MHz可测量S参数的微波反射计、微波功率计、频谱分析仪、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和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及通信设备——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为基础,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试验,同时,提供一套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的实验——室内天线覆盖系统,开展移动通信射频工程的系统实验。SD3400微波中继传输实验训练系统,是以射频/微波TV收发信机和微波中继站组成的微波中继传输系统为基础,进行微波频率中继传输电视信号实验。

(4)接入网设备一套。本接入网实训系统依据实际的宽带接入应用,组织相应的典型设备,包括交换局端的部分设备、线路、以及用户接口设备,从机房、线路、到终端尽可能进行完整展现。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全程全网通信实验教学平台的在线系统,制作电子素材库,供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实验研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熟悉和回顾实验内容,尽量利用多媒体方式和网络资源来表达实验内容,将现金、具体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是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实验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四、研究的特色和应用情况

1.研究的特色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通信网正处在变革与发展之中,本教改项目拟在改变以往授课方法,从新的网络构架入手,采用了网络分层的结构(应用层、业务网、传送网和下一代网)来讲述相关通信技术。

(2)根据通信技术类课程特点,从全局出发,对网络分层中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从而加强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识和全程全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专业和个人情况,今后就某一个专业技术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全程全网现代通信网络”教学实验平台整合了多种通信技术,以实用设备构建出真实的通信网试验环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网的整体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从简单验证型向自主设计型过渡;实验教材由参考产品手册、资料光盘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方式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专项通信实验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建立起通信大网络的观念。

2.项目的创新点

(1)实现实验教学理念的改革:改变一成不变的命题式实验方式,结合理工科专业特色,引入现代通信网络中实际应用系统级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为中年级学生提供测试环境;为高年级学生及学院老师提供研发环境。

(2)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师生们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拓扑,搭建实验平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及通信业务发展的先进技术。

(3)为教师提供开发测试平台:目前,随着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硬件上,业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现今的重点是在软件和增值服务方面的发展。而“全程全网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

3.应用情况

篇10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让二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两种现代化技术的全面融合发展,已经展现出了比较极为突出的发展形势,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比较大的便利,在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虽然二者在实际融合中已经展现了比较好的趋势和融合发展成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促进两种技术的高速融合。

1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简析

(1)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从理论上来讲,能够完成通信任务的技术,都可以被统称为通信技术,比如古时期我国的“烽火台”、“飞鸽传书”、“驿站”等通信技术就应用极为广泛,且应用效果十分突出,能够实现信息、文件的传输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时期的通信技术已经变得更加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不仅可以完成文字、图片、音视频的传输,还能够实现对数字信号、虚拟信号的传输,在提升了通信效率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方式方法,通信渠道变得更宽。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络技术,是时展的重要产物,现代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了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迅速。

(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科学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计算机技术有着比较高的集成化特征,能够将多种复杂的技术和系统融合在一起,比如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技术。计算机技术彻底颠覆了过去对数据信息处理慢、数据计算精度有限的被动局面。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构建数字化社会的核心技术,也是构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交互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完成对数据信息实际价值的全面利用[1]。

2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分析

(1)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展背景下,社会需要有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效率,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力量。如果单纯将这两种技术分离开来运用,不仅会无法发挥出二者的实际作用价值,还可能对数字化时代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阻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构建数字化社会和智慧型社会的必然途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极大的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增强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够更加适应时展,构建极具新时代特征的计算机通信技术[2]。

(2)能够显著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和安全性

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体现出比较高的效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符合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且二者的全面融合,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计算机通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另外,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二者的融合发展,让社会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加安全,满足信息传输中最迫切的需求,极大保护了社会各个行业、各个群体的信息安全,尤其在商业领域、金融领域等领域有着极高的价值体现,可以显著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融合思路有待创新。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产物,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具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客观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单独分析,才能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更加自然、顺利。但是在实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二者的融合发展就是简单地将两种技术进行结合,这样不仅无法提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服务能力,还会浪费大量的技术资源,无法真正发挥出两种技术的实际作用[3]。其次,技术人才培养有待增强。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两种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现代化技术,不仅需要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中缺少大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专业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比较大,而且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完全补充。此外,部分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通常只能比较好的掌握其中的一种技术,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真正兼备较强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二者的融合带来了不小的限制和阻碍。

4融合发展思路分析

(1)蓝牙通信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新型通信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现蓝牙通信技术的身影,比如手机通话、手机数据信息短距离传输等方面。蓝牙通信技术具有比较强的便捷性,而且通信成本非常低,只需要消耗一定电子设备的电量即可完成。蓝牙通信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由过去只支持一对一数据信息传播的模式,发展成为可以实现一对二和一对多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而且还做到了能够实时传输和定时传输,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蓝牙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比较突出的进步,但该技术依旧无法彻底摆脱传输距离带来的困扰,因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针对通信传输距离的优化和延长,会是该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创新方向[4]。

(2)远程通信技术远程通信技术能够完成对数据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解决了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的距离问题,彻底打破了在数据信息传输中的空间因素限制问题。在早期的远程通信技术主要以电缆的方式完成对信号的传输,这也就是早期的有线电话和电视的基本工作模式。而经过长期的发展,数据信息的传输逐渐发展成为无线传输,这不仅让信息数据的传输距离变得更远,也解决了通信电缆使用量过大的问题。远程通信技术是建立在电波和声波的基础上,并借助互联网的数字化虚拟信号形成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发挥出了极为突出的应用作用,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做到同时接收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且可以保证数据信息整理的完整性。(3)多媒体通信技术这一技术也是目前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比较多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完成数据信息的传递,尤其在教学行业、各大企业等社会单位机构中应用比较广泛。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以将文字、声音、音视频等信息资源完全融合到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完成播放,供人们的观看和学习,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优质的信息传输服务。该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已经被应用到社会信息传输的前沿领域,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例如,在教学领域中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各大企业和单位的远程会议和线上会议活动等方面,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应用效果。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通信技术 实践教学

0 引言

通信技术是综合性全面、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技术。通信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为工具,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场所,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企业用工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被企业所认可,高职院校一定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接受全面、扎实的职业技能教育。

1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模式,也就是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培养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高职教育承担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人们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大,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会选择全日制本科院校,而一些学习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这样的生源质量很难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不爱学习,他们对通信技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结果导致他们在进行相关实验锻炼的时候会因为对理论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通信技术实验不能有效的进行,甚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实验只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他们在进行实验时表现得心不在焉。

1.2 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设备短缺。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通信实验操作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通信技术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非常多,进行通信实验所需的相关设备也就非常多,比如通信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以及交换设备等等,而这些设备都需要高职院校花费一定的资金购买,但是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而且通信设备的市场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高职院校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设备落后于市场先进设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1.3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问题突出。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了高职教育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节省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深入的现实情况下,通信专业的实训教学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要求。通信技术实训锻炼的前提就是要具有与通信技术实训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以此实现对通信系统运行、测试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然而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数量则非常少,尤其是企业通信机房的面积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成批学生的实习;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的企业,其设备都处于正常运转,出于通信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考虑,同时再加上通信技术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实训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更多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参观通信技术的相关设备以及运行规律等;三是校外实训提供给学生进行手动操作的设备基本上是被企业所淘汰的,因此这样的实训锻炼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1.4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首先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所采取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并没有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而定,而是根据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而确定的,结果造成实践教学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所提供岗位的要求。其次实践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知识,整体看通信技术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就缺失对培养学生实用型技能方面知识的讲解,没有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选用相应的教学教材。最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完全放任学生的观点,而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力和自己锻炼动手能力的课堂模式,因此在教学进行实践锻炼的时候,教师会采取不到实验室的做法,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2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2.1 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让他们感受通信技术知识的兴趣;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实践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实践教学形成良好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对自己职业发展、对社会经济贡献的重要性。

2.2 合理规划通信技术实验室,丰富实验室设备种类。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通信技术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要合理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丰富与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种类,首先在构建实验室时一定要考虑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需求,构建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应该站在通信技术整体发展的战略角度,采取模块化思想,保证每个模块具有单独网络,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通信技术试验系统;其次高职院校要增加对通信技术专业试验设备的支持力度,面对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的更新,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市场设备更新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以便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掌握与了解,实现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2.3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实现校企“双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更新速度很快,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实现学生的实训锻炼;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论是在学习层次还是实践能力表现方面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人才,这样即可以降低企业用于进行上岗培训的费用,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工荒、用工难的现象。

2.4 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实验室现场教学,把教室搬到实验室,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实现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通信技术知识的灵活把握;二是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对通信技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尤其是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广度通信知识;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具有“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使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对实际通信网络进行操作管理与实训,能够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建运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35).

[2]黄大坤.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10).

篇12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智慧城市

融合发展,已经展现出了比较极为突出的发展形势,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比较大的便利,在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虽然二者在实际融合中已经展现了比较好的趋势和融合发展成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促进两种技术的高速融合。

1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简析

(1)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从理论上来讲,能够完成通信任务的技术,都可以被统称为通信技术,比如古时期我国的“烽火台”、“飞鸽传书”、“驿站”等通信技术就应用极为广泛,且应用效果十分突出,能够实现信息、文件的传输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时期的通信技术已经变得更加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不仅可以完成文字、图片、音视频的传输,还能够实现对数字信号、虚拟信号的传输,在提升了通信效率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方式方法,通信渠道变得更宽。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络技术,是时展的重要产物,现代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了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迅速。

(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科学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计算机技术有着比较高的集成化特征,能够将多种复杂的技术和系统融合在一起,比如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技术。计算机技术彻底颠覆了过去对数据信息处理慢、数据计算精度有限的被动局面。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构建数字化社会的核心技术,也是构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交互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完成对数据信息实际价值的全面利用[1]。

2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分析

(1)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展背景下,社会需要有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效率,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力量。如果单纯将这两种技术分离开来运用,不仅会无法发挥出二者的实际作用价值,还可能对数字化时代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阻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构建数字化社会和智慧型社会的必然途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极大的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增强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够更加适应时展,构建极具新时代特征的计算机通信技术[2]。

(2)能够显著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和安全性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体现出比较高的效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融合,符合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且二者的全面融合,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计算机通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另外,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二者的融合发展,让社会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加安全,满足信息传输中最迫切的需求,极大保护了社会各个行业、各个群体的信息安全,尤其在商业领域、金融领域等领域有着极高的价值体现,可以显著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融合思路有待创新。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产物,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具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客观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单独分析,才能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更加自然、顺利。但是在实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二者的融合发展就是简单地将两种技术进行结合,这样不仅无法提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服务能力,还会浪费大量的技术资源,无法真正发挥出两种技术的实际作用[3]。其次,技术人才培养有待增强。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两种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现代化技术,不仅需要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中缺少大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专业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比较大,而且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完全补充。此外,部分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通常只能比较好的掌握其中的一种技术,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真正兼备较强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二者的融合带来了不小的限制和阻碍。

4融合发展思路分析

(1)蓝牙通信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新型通信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现蓝牙通信技术的身影,比如手机通话、手机数据信息短距离传输等方面。蓝牙通信技术具有比较强的便捷性,而且通信成本非常低,只需要消耗一定电子设备的电量即可完成。蓝牙通信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由过去只支持一对一数据信息传播的模式,发展成为可以实现一对二和一对多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而且还做到了能够实时传输和定时传输,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蓝牙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比较突出的进步,但该技术依旧无法彻底摆脱传输距离带来的困扰,因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针对通信传输距离的优化和延长,会是该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创新方向[4]。

(2)远程通信技术远程通信技术能够完成对数据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解决了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的距离问题,彻底打破了在数据信息传输中的空间因素限制问题。在早期的远程通信技术主要以电缆的方式完成对信号的传输,这也就是早期的有线电话和电视的基本工作模式。而经过长期的发展,数据信息的传输逐渐发展成为无线传输,这不仅让信息数据的传输距离变得更远,也解决了通信电缆使用量过大的问题。远程通信技术是建立在电波和声波的基础上,并借助互联网的数字化虚拟信号形成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发挥出了极为突出的应用作用,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做到同时接收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且可以保证数据信息整理的完整性。

篇13

【关键词】电子通信 通信技术 技术创新

电子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使人们越发重视电子通信技术。但要想赢得长期持续的关注以及国家、企业的投入,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存在哪些不足,未来要如何加强创新,都是需要深入分析、探讨并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以及基于科技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科技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也促进国家实力的提升。特别是进入到信息时代以后,电子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以及迅速发展都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现代通信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并做出准确预测,为企业下一步运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个人用户来说,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能够实现用户之间更为顺畅的沟通和交流,借助网络,远程信息传递也不成问题,时下流行的“云”概念和物联网的发展思路更是代表了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大的方向上,就资源利用而言,能源消耗、信息共享、调度指挥的效率都因为通信的发展而得到了提升。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国家尖端技术、军事建设、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越发广泛的关注, 国际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顺畅,无论是主权国家还是经济区都将能够享受到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当前,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既要向前看,寻找新的技术、新的科技,也要向后看,弥补不足,从而使创新的寄出更加牢固,实现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繁荣发展。

2 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技术的匮乏

核心技术的匮乏使我国电子通信技术裹足不前,缺少国际竞争能力,甚至一些企业还要通过技术外包或技术进口来实现一些必要的功能。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却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过于依赖外资和外国技术,长此以往将严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自我成长能力不足,无法取得长远、持续发展。

2.2 主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我国当前的电子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也出现了一部分创新,但从整体上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特别是主要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华为、联想这样的代表性企业已经能够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更多地企业仍然以模仿来“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此外,地区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地区间的创新能力有所差异 。

3 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可行性措施

3.1 保护电子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首先将产权保护作为保障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促进行业产业化的实现,使该技术的应用空间和渠道都能够拓宽。此外,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还能够在使电子通信技术得到创新发展的同时被投入到更大的行业范围,还能够有效保障电子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改进和提升 。

3.2 加强行业间合作

科技研发产业化步伐加快的有效措施就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带动产业链充分发挥作用,找到合作与支持的节点,从而使科研产业化加快步伐。国际趋势显示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仅从个人消费者角度来看,电脑、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几乎人人都感受得到。因此,如果研发速度跟不上时代步伐,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就必然毫无竞争力,即使一时侥幸得以生产面试也会很快被取代。但只关注技术创新而不关注生产力的提升,那么无论技术如何创新,依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要想使电子通信技术真正有所提升,就必须加强行业合作,不能依靠单一的行业甚至单一的企业来进行创新,而是要依靠行业内的众多企业和跨行业的通力合作,最终使技术的创新得以实现 。

3.3 构建人才创新培养的机制

人才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和驱动力,也是创新的关键步骤。因此,为了保障电子通信技术的顺利发展,就要大力培养相关人才,从构建创新型的培养机制入手,使行业内的技术人才专业性得到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充分借助电子通信行业的特点,创造有利于人才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和氛围,使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个良好的系统。优秀的电子通信行业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正向的思维,持续的耐心,创新的热情。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基于这样的目标来进行。此外,还要通过人才培养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科研成果的创新。

4 结语

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电子通信技术,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对电子通信行业必须进行创新性地改革,才能够真正实现电子通信行业技术提升,再配合国家对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的大力投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电子通信行业的不断改进,最终会促使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林,周亮,吴贵生.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技术经济,2012(01).

[2]余晓辉.对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J].现代电信科技,2011(01).

[3]于钊,田大新,梁艳春.信息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12(05).

[4]马劲辕.通信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业务发展及监管探讨[J].电脑与电信,2011(02).

[5]吴珏.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风,2011(05).

篇14

关键词:通信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移动通信专业人才的供应缺口以及通信行业人才结构调整。但与产业增长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却明显不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通信工程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一个系统的、结构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毕业生的关键。

一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我院的通信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在学院和我系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

1.与本科院校开设课程相似。

表1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核心课程比较

院校类型通信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本科院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论及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高职院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通过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通信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表1) 可以看出,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相似度高达85% 。导致无法有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区别,也就达不到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出的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现阶段高职通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之间存在的问题。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并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改革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

2.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专业教师不足,近年来补充的新一批教学力量,还较为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整体年龄和职称偏低,无论是教改还是科研的成果都较少。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为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对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势在必行。

二 改革的思路

1.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

(1)通信专业的改革一定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 形成一套适应行业岗位的改革体系。

(2)课程设置要模块化,按模块化结构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3)基础理论要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扩大学生选课程的自由度,突出个性培养,实施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

2.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1)夯实基础。通信技术是一门前沿学科,它具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专业交叉性强、发展速度快等特点。通信技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光要表现在教学的课时上,更主要的是结合本专业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如消费者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体验,开发商需要在各种硬件平台上开发良好稳定的算法,建立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丰富的功能等,最终实现都是靠编程技术。而且对于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笔试乃至面试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课程在通信专业中的地位必须加强。

(2)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年轻老师居多,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既可以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又能适度把握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

以电路分析为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电路为后续课程的电子电路模块。本模块课程要求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教学做"一体、"德智技"兼顾。

以信号与系统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技术基础、移动通信技术为后续课程的通信技术模块。本模块课程除了对其中的基本理论要从数学意义上严格推理外,应更加注重阐述其物理意义。

以汇编语言为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应用设计模块。本模块课程需要建立微机系统思想和概念,作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学习。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意义在于:一个模块内的任课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合理确定模块内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之间能实现相互弥补,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由浅入深的走到移动通信各种深处技术的殿堂。

当然,模块化的课程并不是将不同模块的课程相互孤立,各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应该有所联系。例如在讲授通信技术中的信源编码部分,可考虑让学生利用编程方面的知识设计程序实现编解码;在教授信道编码中的纠错码以及卷积码部分,可考虑让学生利用数字电路知识去设计编解码电路。

(3)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在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合作开发课程,构建 "公民素养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网络专业教育+通信专业教育+职业拓展能力教育""五个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并结合社会需求,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建立科学的、动态的课程体系,积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方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满足信息时代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树平.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