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范文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前教育、整合、幼儿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幼儿园信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在教育领域的大趋势,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直觉行动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幼儿园教学的这些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学前教育因其对象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特殊性质,从而决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独特性。学前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

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的特殊性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水平是人类思维水平的低级阶段,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即概括新和间接性,但抽象概括水平很低,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三大趋势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食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但严格来说,学前期只有这两种方式的萌芽。

此外,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完成学习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条件:1、准备性:致儿童发展过程中,达到意味着成熟的哪一点,它同时也是学习和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在学习任何新东西时,如果没有哪些必要的准备,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无理的强制会使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损害。2、动机:就是唤起学习的要求和欲望。要想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模仿等的自然倾向,在准备学习材料时要与儿童的自身准备性相适应的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欲望。 [3]

二、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应用的特点与优势

1、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选择适合的软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表现,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幼儿身临其境,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增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与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交流,给幼儿更大的思维空间。

3.从多方位、多角度涉及学科内容,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从多个方面融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在教学中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 [4]

4、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由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与成人不同,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教师也不易讲授。此时,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的结合,可使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它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

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

1、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社会发展,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应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幼儿园教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力军,他们对技术的理念以及接受度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幼儿。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能够提高教师在利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在设计课程时能够不自觉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入适合幼儿认知的多媒体元素,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

2、加大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学前教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力军,那基础设施就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资保障。加大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基本保障。

3、加强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建设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质基础,没有所需的教学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甚至无法保证最起码的教学需要。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便利了教师备课,也能够缩小地区之间差异,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

4、加强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化的制度建设。

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标准化的制度能够规范各地幼儿园各方面的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

四、结语

教学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幻灯、投影等视听教育媒体的引入使得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且富有趣味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传播媒体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用形式较为单一,好多都停留在“混合”层面,达不到真正的整合与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前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势和方向,我国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柞水县柴庄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2] 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幼儿教育[J].2009(31).

篇2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 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英语 教学 应用

[作者简介]马菁菁(1982-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王亮(1977- ),女,黑龙江宁安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由显斌(1956- ),男,黑龙江宝清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师教学科研管理及研究工作。(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活动教学法在幼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6-02

由于高校扩招和高考生源的减少,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师,下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薄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专生,下同)英语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尤为明显。加之,幼专生大都重视艺体类课程的学习,忽视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所以,探索幼专生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常常应用在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活动教学法处在探索阶段。为此,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合理运用活动教学法,既要激发幼专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又要面向幼专生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师岗位,这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活动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活动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夯实英语基础。活动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于:

1.在教育理念上,推进了高师的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法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高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师的英语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育理念上,关注从记忆到背诵、从书本到教材,这是传统被动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幼专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无法为幼专生营造实践的空间,无法使学生获得愉悦的体验,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笔者的研究表明:多数幼专生喜欢参加有益的课堂活动、愿意精讲多练、赞同分组讨论并按老师分配的任务学习、支持教师指导点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方式。而活动教学法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活动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活动教学法的先进理念还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理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在教学形式上,适应幼专生的学习特点。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比较内向,多数幼专生不善口头语言表达,他们在课堂中不能主动发言,部分学生无法用简单的英语对话。所以,急需提高幼专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活动教学法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活动促使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英语氛围中学习。

3.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幼专生将来所从事的幼儿园工作实际。由于高师学前专业主要培养幼儿教师,所以,加强对幼专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至关重要,训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活动来实现。比如,在活动中对幼专生开展弹、唱、跳、说、写、画等专业技能训练。而活动教学法是以多样的活动为媒介,锻炼幼专生的从教职业能力,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幼专生的参与热情,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活动教学法,幼专生还能耳濡目染,并从中掌握其活动技巧。

二、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活动教学法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多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缺乏活力等。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都是制约活动教学法实施的不利因素,其主要表现在:

1.以教师为主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忽视幼专生从教能力培养。长期以来,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语法翻译教学法。具体表现为:教师过多分析词汇、讲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把教学重点放到知识点的复习和传授上。导致幼专生的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力训练不够。此外,幼专生的英语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时常未必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弱化了幼专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2.幼专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效率不高。由于幼专生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幼专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课堂知识较多,造成学生经常被动学习。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声读、指读和重复阅读,学生遇到生词就查字典,阅读效率低。加上学生阅读过程中停留过长和心译过慢等问题,导致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

篇3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学前教育;选择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教育的全面变革。尤其是近几年现代教学媒体在幼儿园逐步普及,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我们提高认识、革新方法,注意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阻碍因素,思考怎么样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意,使得儿童学生可以感受到学前教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真正地对基础学习产生兴趣。

一、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很多家长将学前基础教育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的始发点,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孩子们的幼儿启蒙教育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是否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未来又需要作出那些改变,下文结合调查结果做简要分析。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给出的数据结果为: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导致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幼儿教育。其次,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在质量上也存在缺陷,导致总体教育质量不高,尤其是城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任务艰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环境设施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未来

学前教育教师从业者们需要思考怎样优化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使得学前教育发挥好其对幼儿学生应有的教育作用。为了给学前幼儿们创造出可以激发兴趣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们应当思考那些内外在因素,从而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执行符合时代所需和幼儿学生特点的幼儿教育方针。如何结合教师对孩子们日常活动和学习特点研究,探究出刚好的学前教育方法是我国学前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问题

当前,人们愈发重视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然而,现实实践中尚且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笔者将在下文一一指出。

(一)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活动中尚且存在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试图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人们认为现代教学媒体所呈现的信息既形象又生动,然而,其仍然归属于间接经验范畴。对于儿童群体而言,亲身的参与经验才是直接经验获得。目前,CAI教学软件可以逼真模拟出学前教育活动情境,一些学前教育教师自己制作软件,将学前教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融合起来,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呈现完全取代儿童的亲身实践经验获得,这极不利用现代化学前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教育理念的丰富与发展。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和应用均适合预成式课程。因而,可以得知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试图代替儿童亲身实践是极不科学的。

(二)“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问题

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的另一问题是“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目前,若干学前教育教师在未曾考虑学前教育活动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过于偏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弱化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过程中主导性的有效发挥,严重背离了现代教育媒体辅助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初目的。教育信息化和电算化应当注意做到以“人”为本,而非以“机”为本,教育数字化并非学前教育活动目标,在“人人”互动中实现教育最优化才是最终目的。

(三)多样的媒体形式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还存在多样的媒体形式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问题。在学前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一些学前教师喜爱使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学前课程教学,认为该类课件可以体现出现代传媒教育的直观性作用,优化学前教育效果。然而,这些教师却忽略了现代传媒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多样的媒体形式并非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明智之举。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问题对应策略

(一)重视儿童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优化学前教育效果,但是,其所导致的弊端不容忽视。为了解决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儿童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其中,游戏教学法则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学前教师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教学过程视为游戏参与过程,以此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参与合作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和其它年级教育类似,学前教育也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学前教育的课程有着明晰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学习的领域划分。然而,幼儿学生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尚浅,学习能力不足,学期教育教师们无法按照其它年级的教学范式进行学前教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课程不能仅仅依赖书本和课堂,应当更多地融入游戏和一些儿童们喜爱的形式与活动中。。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在现代教学媒体学前教育活动的选择与应用中设计出富于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培养儿童学生多种思维。

(三)关注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

首先,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生活化特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学需要符合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对于幼儿而言,可接触到到的所有事物都可能是新鲜的事物,教师们除了需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还需要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如生活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和周围孩子们的交往能力等等;其次,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融入游戏趣味学习。学前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等,趋向简单化、易懂化和游戏化。其中,游戏化是学前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原因在于将游戏融入学前教育活动中适应了儿童学生们的群体特点,儿童学生们会排斥学习,但不会排斥游戏,这便是学前教育游戏化的主要出发点;最后,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潜移默化嵌入教学材料。儿童学生区别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无法感知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只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参与的活动和指导自己的教师的行为。因此,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潜移默化嵌入教学材料是良好的教育策略。

四、结束语

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具有最大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抛弃错误的现代传媒教学理念,分析学前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使得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参与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激发学前儿童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优化学前教育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2016一

为贯彻落实仙游县教育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让教育传递爱,让爱启迪教育,营造和谐社会良好氛围,我园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2、依托专业资源,加强协调合作。

充分利用鲤中实验幼儿园人力、设备资源,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宣传,赢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3、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我园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参加县组织的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1)以多种形式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

通过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单等形势,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势以及县教育局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规划等;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力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2)宣传学前教育管理规定,促进规范办园。

以展板、宣传单方式,组织幼儿园教师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家庭,重点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的意见》、《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等一系列学前教育法规、规章制度让家长、社会了解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的行为。

(3)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发放宣传单、咨询活动等形式,面向家长及社区群众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通过本次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使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2016二

按照省市级的具体要求,一科学观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我园为提高教师们的准也素质及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营造了了解孩子、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班级在园里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同样进行了多种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健康快乐了。现将班级活动总结如下: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一、我们教师积极参加园组织的全体教师会议,认真学习解读了具体的活动方案,会后我们三位教师共同商讨并制定相关的班级活动方案。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二、通过班级飞信及班级QQ群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关于《学习【指南】,了解孩子》为内容的学习资料并进行群讨论,争取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月份的时候,我们及时将园领导上传至园QQ群中的《指南》及相关解读内容转发到班级QQ群和飞信中,引导各位家长积极学习了解指南的内容,并在群讨论中探讨关于《倾听孩子 共同成长》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家长们积极发言,实实在在说出了自己日常育儿的成功及小困惑,家园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三、在家长中开展关于《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嫌麻烦,于是我们就耐心地向家长朋友委婉提出各种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实实在在的讲出内心的感受和经验体会,经过交流,家长们渐渐认可了,积极地投入到征文活动中来,都实实在在就自己孩子的情况参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较详细地阐述,我们读了家长们一封封的征文,感觉走进了家长们真诚的内心世界,对每一位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我们的一日教学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参照。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心态渐渐在我们家园互动中得到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样得到家长们的关注,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家园关系得到良好发展。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四、认真学习解读《指南》内容,积极探讨和创新我快乐,我自主的师幼互动教学模式。

通过自身学习,认真地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我们三位老师坐在一起认真分析交流了学习心得,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每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每一位幼儿,认真对待授课内容,做到心中目标明确,认真备课,精心制作相关道具,改变些许的简单说教教学方法,采取了孩子喜欢的快乐游戏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快乐。

五、利用空闲时间多学习相关的《指南》内容,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相关考核。

六、积极参与园组织的倾听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征文活动。

篇5

一、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国家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实践教学条件。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际经验也要十分丰富;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校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不利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学前语言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1

学前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情境表演,即让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幼儿教师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配合该学生完成一次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作为没有教学经验的群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活动教育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经常把语言教育活动与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语言活动的教育目标经常被社会领域的目标取代,在目标表述过程中经常不涉及语言领域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内容,反而一味强调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致使学生脱离了语言领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剥夺幼儿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自身的作用,无论是谈话活动还是早期阅读,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动摇,但幼儿的兴趣被忽略了,幼儿的提问不被教师重视,教师不能很好地考虑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只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幼儿的互动较少。

3.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脱离语言教育活动本身

学生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会使用情景表演法、示范法等,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大都要求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复述或者上台表演,仍有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完整复述或者进行情景表演,活动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

4.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活动经常相互混淆

学生在开展语言领域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偏向了社会领域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组织形式的选择,甚至是教学目标的定位,经常与社会领域的活动相互混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两个领域的活动区分不是很明显。

二、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组织的策略

1.明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首先应该明确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目标定位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每次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之前,要根据教育内容和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定位该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年龄阶段来说,如果是小班幼儿,大多数语言教育活动以倾听目标为主;中班幼儿,以口头语言的表达为主;大班幼儿除倾听表述以外,应该适当加入书面语言的表达和简单的书写。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只要定位于语言领域活动的目标,那么在目标表述方面必须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里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无论是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作品欣赏还是早期阅读活动,都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现状,判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为幼儿提供及时引导;在幼儿知识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汇或者鼓励幼儿完整地表述,充分尊重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不局限于完成教育活动的组织任务。

3.选择恰当的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明确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虽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但最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仍然是为活动目标服务。

4.明确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对幼儿的不同要求

语言领域的活动主要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重在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能力;社会领域的活动主要培养幼儿、体验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方式,重在培养幼儿体验情感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两个领域对幼儿的要求截然不同。首先,在选择教育内容过程中,要定位该内容更侧重于哪个领域,作为没有教学经验的群体,建议刚开始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最好先不要进行整合活动,而是单个开展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在熟悉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之后,再进行整合活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操运动;学前教育;重要性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以下方法:(1)将“体操运动”纳入“学前教育”的范畴之中,从“生命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体操活动―新人的形成”这一基本逻辑关系出发。对体操活动的基本性质应该是以运动的传承为平台,使新一代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这一观点进行论证;(2)基于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构建学前教育儿童体操运动内容。

2学前教育设置体操运动内容的重要性

2.1幼儿体操对学前儿童体质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培养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体操动作具有丰富的娱乐元素,儿童天性好动,体操运动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参加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青少年独享的体育运动。

2.2体操运动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

体操运动和许许多多运动项目一样,不但具有锻炼的功能,更具有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作用的体现,无需过多的言语说教,一切都在动态中实现自我体念、自我感悟、自我要求、自我改变。同时体操运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神经支配肌肉项目,对神经的刺激非常强烈,要求非常高,因此,对大脑的锻炼非常有益,有利于让参与锻炼的儿童变得更加聪明。另外,幼儿体操特别注重对儿童思想、感情和品德的培养和教育,通过集体操练习和表演,能培养学前儿童的毅力和信心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单个动作的多次重复练习,还可以培养吃苦的精神。研究表明:体操运动对幼儿感觉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甲乙等通过实验证明:基本体操对幼儿的心率、肺活量等方面增强显著。丙等(2014)以13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幼儿体操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幼儿体操训练有利于提高儿童闭眼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下肢力量、动作反应速度和柔韧性。同时可以改善和提高空间感知觉能力。丁、戊等研究发现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的动作反应速度,平衡能力以及知觉、思维、注意等多项心理品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3体操运动促进学前儿童的美育教育

体操运动是身体之操练。体操运动是一项魅力无穷的运动,它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由生产劳动发展而来的一种动态的时空艺术,其艺术性是通过运动员的肢体表演来实现,因而可以这样说:体操是一种肢体语言。体操运动项目多,内容丰富,是人体各部分肢体均等参与并协调配合的运动,因而她是一种最为全面的、均衡的、优质的基础体育运动。体操运动的练习,对学前儿童的美育教育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基本体操动作丰富多彩,优美新颖,而且多数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不仅在体型、体态方面能培养良好的气质,还能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4学前儿童体操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它不仅是个体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各方面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体操运动对学前儿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显性价值及隐性价值两个维度。对儿童个体的显性价值方面包括发展认知、培养道德、陶冶情操、保育身体等范畴。儿童个体通过各种体操动作及体操活动,创设丰富的物质和人际环境,促进儿童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对儿童个体的隐性价值方面表现在儿童个体的社会化、主体化、个性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可见,儿童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绝非天然,学前教育在其转变过程中承担最重要的使命。儿童的主体化是指儿童在基本实现社会转变的同时,完成由学习与生活的被动客体到能动主体的转变。这一方面体现在催生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形成。能动、自主、独特与创造作为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基本构成是儿童个体的主体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体现在发展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个性结构。儿童的主体化不仅凭借其学习与生活主体性的形成,而且还依赖于作为主体化内在心理机制的主体个性结构的建立。儿童的个性化指儿童在个性发展期形成较稳定而层次丰富的心理结构过程。一般说来,儿童在3-6岁经历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对其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儿童个体的个性化,有物质环境的熏陶,也有潜在精神环境的影响;有日常生活活动的养成,也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渗透;有游戏活动的促进,还有家庭的引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操锻炼是培养儿童的一条可选择的路径。学前儿童参加体操锻炼可以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减少各种不良诱惑的影响,减轻家长管理教育孩子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顾荣芳,王艳.3-6岁儿童领域的关键经验与实施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5,(10).

[2]王佳丽,马渝英,等.幼儿体操训练对改善儿童感觉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篇8

幼儿园是对幼儿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幼儿的个人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后,幼儿园内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内建立活动区,对幼儿开展特色的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师生的欢迎,近几年在广大幼儿园内不断推广。通过在活动区内开展各类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一、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特色活动的重要作用

 

1.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核心因素。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幼儿年纪较小,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每天精力旺盛,对室外互动比较喜爱。从这点入手,幼儿园内设置活动区,为幼儿的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然后安排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幼儿的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降低了幼儿在园内的恐惧感,让更多的幼儿觉得上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2.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有发育成熟,需要通过多项的锻炼来提高。在幼儿园开设的活动区内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身体机能,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各项身体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比如在跑步和踢球项目上,幼儿在跑来跑去中增加氧气的摄取量,加深呼吸,这样做可以有利于他们呼吸系统的发育,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提高。而且通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幼儿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在参与活动中的心情是愉悦的,这有利于他们形成乐观的心理素质。另外,幼儿园内的活动多以小组活动为主,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所以说,在幼儿园活动区内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幼儿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丰富了幼儿的教学体系,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幼儿云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了,幼儿园的教育必须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幼儿的身体素质放在首位,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很清楚的看到,我国幼儿教育对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不少幼儿园内出现传统教育模式落后,不能满足幼儿需求的情况,简单的教学体系让不少幼儿感到枯燥,甚至对幼儿园学习产生排斥。而在活动区开展体育活动,建立更多丰富而有特色的新项目,突出本幼儿园的特色办学,不仅丰富了教学体系,适应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提高了幼儿园的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幼儿来参与教学。

 

二、幼儿园活动去内体育活动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活动区内开展各项活动,这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园内推广,里面也包含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一些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他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精髓所在,没有采用正确的途径来发挥这项活动的作用,他们只看重幼儿的安全,认为只要看好孩子,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耍就可以了,实际并不是如此,幼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保障幼儿的安全,而是在保障每个幼儿安全的基础上,要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并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有益的活动中去,可是,不少幼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幼儿禁锢在一个区域内,将活动区保持整洁有序,这不仅打击了幼儿的动手欲望和创造能力,还让园内的活动区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前教育改革指导下改善幼儿园活动区内体育活动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幼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幼师作为幼儿教育的领路人,在幼儿成长生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幼师,要积极学习教育改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懂得尊重和爱护幼儿,仔细研究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

 

其次,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师的培训,组织幼师与其他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开拓幼师的视野,提高幼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发挥幼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各项活动的重视,除了基础知识课程,还要对音、体、美的课程引起重视。除了要培养师资队伍,还要投入经费,保障体育设备的安全与创新。通过体育活动,来启发幼儿的智力,不仅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身体,还要形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还有,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的需求,对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进行更新,幼师也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体育项目,收集各种集体项目,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篇9

一、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国家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实践教学条件。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际经验也要十分丰富;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校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不利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性。

篇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 41 号) )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2012 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指导性文件《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时代要求,《指南》指出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的身心,合理进行教育活动。体操运动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艺术项目,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典动作的集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操运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础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体操运动具有特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开展体操运动能着重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然而,体操运动没能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广泛开展,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幼儿体操教育的开展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结合体操运动的特点,从生命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方面对学前教育阶段设置体操运动的内容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构建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体操运动的内容的体系,为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体操运动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以下方法: ( 1) 将体操运动纳入学前教育的范畴之中,从生命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体操活动新人的形成这一基本逻辑关系出发。对体操活动的基本性质应该是以运动的传承为平台,使新一代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 2) 基于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构建学前教育儿童体操运动内容。

3 学前教育设置体操运动内容的重要性

3. 1 幼儿体操对学前儿童体质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培养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体操动作具有丰富的娱乐元素,儿童天性好动,体操运动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参加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青少年独享的体育运动。

3. 2 体操运动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

体操运动和许许多多运动项目一样,不但具有锻炼的功能,更具有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作用的体现,无需过多的言语说教,一切都在动态中实现自我体念、自我感悟、自我要求、自我改变。同时体操运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神经支配肌肉项目,对神经的刺激非常强烈,要求非常高,因此,对大脑的锻炼非常有益,有利于让参与锻炼的儿童变得更加聪明。另外,幼儿体操特别注重对儿童思想、感情和品德的培养和教育,通过集体操练习和表演,能培养学前儿童的毅力和信心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单个动作的多次重复练习,还可以培养吃苦的精神。

研究表明: 体操运动对幼儿感觉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范连友、李梅等通过实验证明: 基本体操对幼儿的心率、肺活量等方面增强显著。王佳丽等( 2010) 以134 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 年的幼儿体操实验研究,研究表明: 幼儿体操训练有利于提高儿童闭眼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下肢力量、动作反应速度和柔韧性。同时可以改善和提高空间感知觉能力。褚跃德、韩旭等研究发现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的动作反应速度,平衡能力以及知觉、思维、注意等多项心理品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 3 体操运动促进学前儿童的美育教育

体操运动是身体之操练。体操运动是一项魅力无穷的运动,它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由生产劳动发展而来的一种动态的时空艺术,其艺术性是通过运动员的肢体表演来实现,因而可以这样说:体操是一种肢体语言。体操运动项目多,内容丰富,是人体各部分肢体均等参与并协调配合的运动,因而她是一种最为全面的、均衡的、优质的基础体育运动。

体操运动的练习,对学前儿童的美育教育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基本体操动作丰富多彩,优美新颖,而且多数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不仅在体型、体态方面能培养良好的气质,还能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4 学前儿童体操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它不仅是个体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各方面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体操运动对学前儿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显性价值及隐性价值两个维度。对儿童个体的显性价值方面包括发展认知、培养道德、陶冶情操、保育身体等范畴。儿童个体通过各种体操动作及体操活动,创设丰富的物质和人际环境,促进儿童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个体的隐性价值方面表现在儿童个体的社会化、主体化、个性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可见,儿童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绝非天然,学前教育在其转变过程中承担最重要的使命。儿童的主体化是指儿童在基本实现社会转变的同时,完成由学习与生活的被动客体到能动主体的转变。这一方面体现在催生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形成。能动、自主、独特与创造作为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基本构成是儿童个体的主体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体现在发展儿童学习与生活主体的个性结构。儿童的主体化不仅凭借其学习与生活主体性的形成,而且还依赖于作为主体化内在心理机制的主体个性结构的建立。儿童的个性化指儿童在个性发展期形成较稳定而层次丰富的心理结构过程。一般说来,儿童在3 - 6 岁经历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对其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儿童个体的个性化,有物质环境的熏陶,也有潜在精神环境的影响; 有日常生活活动的养成,也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渗透; 有游戏活动的促进,还有家庭的引导。

综上所述,体操锻炼是培养儿童的一条可选择的路径。学前儿童参加体操锻炼可以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减少各种不良诱惑的影响,减轻家长管理教育孩子的负担。

4 学前教育设置体操运动活动的构建

4. 1 确定学前儿童体操运动活动内容的依据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学前儿童体操运动内容的根本依据。只有充分认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切实制定好学前儿童体操运动的内容。

健康是学前儿童幸福快乐的源泉。17 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凡是身体和心智不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奢望了; 身体和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或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是无法取得进展。

因此学前儿童体操运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具体就是科学认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儿童多参与游戏,多在活动中锻炼身体,使稚嫩的心灵获得快乐的教育理念,即快乐体操。具体就是要求儿童体操教学内容要娱乐,方法手段要多样,教学过程要欢愉,教学结果要满意。

4. 2 学前教育体操运动体系的基本内容构成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及健康教育目的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在学前儿童中,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 1) 生存技能体操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前提。个体要求的生存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化的发展,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及组织还未发育完全,从而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还不成熟,生命健康存在的物质基础还远未形成,可塑性极大,

学前儿童体操教学自觉自为地促进儿童身体发展。蒙台梭利将体操及一般肌肉训练作为有助于生理运动( 如呼吸、走路、说话等) 的正常发展及保护儿童发育的一系列训练方式。如果孩子体现出发育迟缓或其他异常时,就鼓励他们做有助于完成最基本的生活动作( 如穿衣、脱衣、扣衣服、拿物品等) 的有关活动。因此,学前儿童体操教学通过合乎生活的教育环境的创设,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的制订来保障儿童身体的健康,力求最准确地把握学前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实施前瞻性的教育。例如,根据学前儿童动作的正侧发展律进行适合学前儿童不同肌肉群发育的训练。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而言,动作具有保障生存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价值。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图式是婴儿认知结构的基础,个体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遗传,也不起源于后天环境,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他从动作构建的角度对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明确了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个体心理的丰富来源和必备工作。体操的基本动作是人体最基本活动能力的体现。幼儿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自然成长和教育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日常学习和锻炼中,不断地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姿态和动作技能,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也发展了身体素质。两者相结合,就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

( 2) 形体塑造体操

身体美是健康的自然美的具体体现。美都是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来诱发人们的爱憎好恶的情感的,没有具体的形象就不会使人感到美。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原本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知识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不停的干扰学前儿童生长,使得现实中学前儿童的身体不仅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多种身体组织或器官在形态与功能方面的畸形例如视力低下,身高不达标、体重或轻或重等,学前儿童的美也未自由地表现。学前儿童形体塑造体操正是一种将帮助儿童感受身体的美与促进儿童身体的美为首要任务的教育。它将根据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前儿童体操在为儿童创造美的身体。在幼儿发育期中,通过幼儿基本体操的学习和锻炼,特别是保持体型和身体姿势动作的持久练习,不仅可以使他们举止大方,柔中有刚,刚健有力,而且可以使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能给人以形态健美,仪表端正,气质高雅的印象。

学前儿童体操有针对地引导儿童领会及体验人类生命运动的特有方式,加强儿童大胆的审美想象力,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情感以及透彻的审美理解力,从而为儿童创造美的外在、美的心理。

体格生长偏离是学前儿童生理的异常发育,主要包括低体重、消廋、肥胖和身材矮小。通过形体塑造体操能矫正身体发展上的畸形,如X形或O形腿,鸡胸,脊柱侧弯,肥胖等,这些体态都可以通过体操锻炼得到矫正和改善。

( 3) 心智开发体操

心智开发体操,又可以认为是游戏操。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基本能力创编的具有游戏性的体操。通过练习在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锻炼幼儿身体的基础上,同时对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节奏感、增强纪律性及培养团队精神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及意义。

4. 3 学前教育体操运动内容体系构建

构建学前教育体操运动内容体系旨在探索学前教育儿童体操科学化,其主要内容:

一是学前教育阶段体操运动教育的目标体系。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根据学前教育指南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体操运动基本技能主要为: 滚翻、转体、舞蹈、体操游戏等基本方面,综合能力主要为基本活动能力、个性心理能力、基本的思维思考能力等,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儿童能达到指南的要求。

二是体操运动内容的运作体系。学前教育阶段设置体操运动主要是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进行。学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体操教学方法及帮助与保护手法是否得当至关重要。幼儿园体操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体操教学训练的特殊技能。

三是学前教育体操运动内容的评价体系。为了引导学前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体操运动练习,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及评定办法。通过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前儿童的体操能力进行评价,还可以使幼儿园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练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4. 4 构建学前教育体操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前教育体操活动体系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游戏、竞赛等途径进行。具体做法: ( 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前儿童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包括活动课程和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重视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且要重视个性心理,团队意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由于体操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2) 课外活动。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文化知识教育和家庭情感教育不能实现的补充和完善,是培养儿童的一条合理的、有效的、可选择的路径。

篇11

一、立足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是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内容的英语教学。在活动教学中要立足于“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听、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有美感、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小学英语活动教学还要有意识地使学生进入英语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如轮唱英语歌、情景对话接龙Body language 表演赛Hide and seek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例如用所学的日常用语 wait hurry hear useful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直觉、思维能力,发展探索,提高学生的悟性。如在wonderful postcard 操作活动中进行会话练习,使学生将知识语言化,并主动操作和小组交流,同桌互评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围绕着本课时语言、动作,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体,人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从而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老师、学生和活动了小学英语活动教学这一模式的三大要索。教师是设计整体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活动,效果更佳,兴趣更浓。如教师或学生说are not yours we all share the clouds and(我们所有人共享云彩和温暖的阳光)将语言知识融于活动中变为学生的实际活动练习,同时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作为培养兴趣的切入点。

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

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确定如何将教学各环节要体现的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目标融合在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活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假如学生能亲自参与,那记忆就更深了。教师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能引起并强化学生的随意性注意活动,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点。如在学生活动中有两个询问年龄的句型较难:"How old are you"?和"Are you……"?在活动中如何引出、操练?①在师生对话中引出。②在对话中训练。③在对话中逐步深入。然后老师引出重点句的学习,再用以上的方法操练。在操练中,学生既掌握了重点、难点,又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整洁的习惯,这也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培养“写”的能力,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灵活表达能力,即用一个意思让学生尽力能写出多种不同的表达开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成功地向对方表达情感的能力,稳扎地训练学生的学习素质,不能死记硬背,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美观,仅此一项,我班采用了多开工进行先进带后进,传阅书写优秀的作业,进行英语书写比赛并展出。经常严格要求并帮助学生纠正错点,促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整洁和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从而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活动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2

【关键词】活动教学小学语文

《九年语文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包含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板块。过去我们过分地重视了学科课程,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及方法: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有口头表达类活动、阅读类活动、书面表达类活动和社会实践类活动等4部分组成。

(一)口头表达类活动

1.一句话新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看电视新闻联播等为内容,浓缩成一句简练而又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在早操后向全班或全校同学介绍。开展此项活动,在内容上要新鲜,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一般情况下,一天安排一两人,但必须要有安排表,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应允许和鼓励每次有1人随机发言,以积极参与为活动增添活力。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逐步提高,还可以促进课堂片段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2.故事会。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收看、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同学、好朋友听,再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3.朗读比赛。朗读教学的现状并不能让人乐观,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三个不断提高的层次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活动,先要根据学生朗读的水平与特点,帮助学生选取不同体裁的朗读内容,如性格沉稳的男生可选古诗词,富有激情的女生可选抒情散文,然后先给一定的时间去自我练习,教师可以指导。最后再参加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的比赛。但最好开展校级等大规模活动的次数不宜太多,班级组织的小型比赛可适当增加次数并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把课堂教学当成课外比赛活动的“练兵”,把课外活动视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阅”。

(二)阅读类活动

1.阅读有益的图书。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我们应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去涉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当然,开展这项活动应坚持室内阅览和业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真正使之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同时应重视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的阅读,使阅读的“轮”不要偏离教学大纲这根“轴”。2.交流读书体会。多读书,还要会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读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所形成的定势较少,容易被同年龄段的同学所介绍的读书方法所沟通。因此,经常开展交流读书心得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观点、自己受到的教育等,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借鉴、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织此项活动,应以本班或同年级为单位进行。

(三)书面表达类活动

1.书法小组活动。汉字是书面表达的凭借,写好汉字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可忽视书法小组。在活动内容上教师指导应重点放在习字格式、执笔方法、间架结构要领等方面。形式应坚持先临后摹、先硬笔后软笔、以楷为主的原则,同时应以重在激发学生爱好书法的兴趣和打基础为指导思想,不宜过高要求。另外,书法小组活动的阵地不应只局限于书法室、习字本,还可结合写字课、手抄报、墙报、作业等,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可以“书法作品展”为动力,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2.写广播稿活动。小学生常以自己的成就被别人知晓为自豪,故可开展为校园广播站投稿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为校园文明建设作贡献。广播稿的内容可以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读者文摘,也可以是自己满意的习作。至于形式,应不拘一格,消息、启事、表扬稿、记叙文、采集来的打油诗等都可以。在量上,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活动组成员应规定每人不少于一两篇,多者适当表扬鼓励以争取人人参与,达到以量促质,最终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的目的。

3.电脑汉字输入活动。不会操作电脑将是新世纪的现代文盲,小学将不可推卸地要承担起普及电脑初步知识的责任。鉴于目前教育的现状,小学语文须先开展电脑汉字输入活动。对于城市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汉语拼音输入查寻汉字法、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主,逐步使学生从熟悉键盘向上机操作打印汉字发展;农村及条件尚不具备的学校,可仿制键盘图,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主,进行指法模拟训练,为条件具备时开展此项活动作必要的准备。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使小学语文紧扣时代脉搏,还可强化学生使用拼音、识记字形、用部首查字等语文能力。

(四)、社会实践类活动

1.游览。组织学生游览家乡的山峦丘陵,以登高磨砺学生意志;游览家乡的河滩海滨,以流水不复还激励学生珍惜光阴,以绿草翠柳陶冶学生情操;游赏家乡的名胜景点,以源远流长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参观家乡建设的新成就,让学生切身感受,了解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前进。这里强调认识家乡,不仅仅是使活动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热爱祖国”转化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游览活动还可为写作搜集、积累素材。

篇13

关键词 实效性 实践性 多元性 语言情境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45-01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实践性和多元性

首先,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竞争性,并且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趣味性并不是仅仅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更在于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用于sud-communica-tion 中,形成一定语言技能。以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的设计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例如,在讲授《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一课时,采用“抢凳子”这一游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句型It’s time to sit down / stand up / turn around。

其次,游戏要有实践性。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游戏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能使英语游戏活动收到实效,游戏规则应该明确,确保学生在明确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主动、踊跃地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因此,教师所设定的游戏规则要有激励性和可控性。尤其是在Guessing Game 中,更要有激励性的规定。例如:让学生猜:What’s his /her job ? 可以预先复习学生所猜的职业范围 boss / teacher / doctor / student / farmer / worker / driver / policeman / waiter 等。要求学生问的快,猜的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速度、正确率占优,谁的得分就越高。这种规定,就会加快游戏活动的节奏,使语言的实践活动频率得到提高。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能体现学生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歌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自产生听觉就开始进入了有声的世界,两至三岁时,就能用手脚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唱歌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与音乐结合起来,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量英语歌曲的输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合理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能很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繁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的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文中涉及了问候、道歉、问路、打电话、问天气等许多日常交际功能强的用语,如果在这些对话中加上生动、有趣、自然的表演,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初步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授How to recognize time 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双臂,扮成钟表的形状,做出不同的时间。在进行复习教学时,更可以充分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篇14

摘 要: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论文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学主体地位活动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思想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要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能真正发挥教育价值。因此,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根据目标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该活动与教学主题、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如何,活动是否是必需的,活动是否真正发挥了教育价值,等等。总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基准。

二、采取的活动方式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

在品德与生活、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活动教学,其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比如有讨论交流、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故事演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要有儿童意识,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要注重生动活泼、富有童心童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提高要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只有学生主体亲身经历和体验,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有效的。因此,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部分同学参加,而很多同学则成为看客、观众、旁观者。而且,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部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活动教学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观。这一教学观意味着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形成一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即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观,是由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规定的,它是活动教学对于教学价值、教学功能认识的集中概括。这一教学观表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力求能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有些活动可以分组进行,这样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直接参加活动。对于一些需要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教师要注意让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让每个儿童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

四、对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控

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调控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大班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自顾自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实施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别人不配合的情况,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

五、总结活动的意义

教学中的“活动不是学生随意的自由活动,而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内含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和经验。但是,如果体验缺乏分享和交流,经验缺乏总结和提升,那么这些体验和经验只是感性的、表面的、个体的、零散的,而不是理性的、深刻的、群体的、系统的。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感性认识,但如果这些感性认识缺乏老师的点拨或引导,缺乏理性的提炼,学生对活动意义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样,活动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内化,由此也就会降低活动的教育效果。

因此,要想取得思想政治与生活活动教学的成功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体验进行分享、交流,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还要帮助学生提炼活动内在及生成的意义,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

六、取得思想政治与生活活动教学的成功,老师应该怎样做

俗语说 “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取得思想政治与生活活动教学的成功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自身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多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反思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反思本节课的过程;反思本节课的得与失。

3.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会与你说。请你为她们出主意。你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你。

5.设计学案。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协调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讲得多一点就是教师主导,还是学生练得多一点就是学生主体。我的看法是在每一节课前备课时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把两者之间看成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设计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课堂提问,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6.有的放矢。一方面注重教材,另一方面关注指学生。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所谓“的”,是指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所谓“矢”,是指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