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的宣传范文

文化的宣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的宣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化的宣传

篇1

校园文化宣传标语

1、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2、勤奋踏实,诚实守信。

3、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4、自主自律,自强自信。

5、勤学守纪,踏实严谨

6、不要让今日的懈怠成为一生的痛。

7、“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8、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9、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10、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11、礼貌勤奋,竞争超越

12、强班强校,校荣我荣

13、壮底气树正气

14、勤学乐思,奋发向上

15、勤奋铸就辉煌。

16、生命的绝唱来机只争朝夕,如诗的年华更需惜时如金。

17、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18、千淘万漉虽辛苦,千锤百炼始成金。

19、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玺。

21、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22、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23、温馨家园,阳光沙场

24、博观细取,厚积薄发。

25、弱者认命,强者抗命。

26、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27、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

28、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

29、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30、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成功之路也。

3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2、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志在中华。

33、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34、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35、把握一个今日,胜似两个明天。

36、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8、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

39、同心合力,创造辉煌

40、横绝学海,笑傲苍穹。

4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42、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43、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44、蓄势待发,有备无患。

45、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在碧绿的山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46、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47、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

48、自律,民主,团结,和谐。

篇2

校园文化的宣传标语

1、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2、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4、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5、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6、横绝学海,笑傲苍穹。

7、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8、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9、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10、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高考而壮美。

11、理想+信念+反思+意志+效率=大学。

12、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13、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14、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

15、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16、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

17、个性有礼貌,个性守纪律,个性能吃苦,个性能忍耐,个性有志气,个性有作为。

18、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9、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20、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21、文学来自勤奋,高分源自拼搏。

22、勤奋踏实,诚实守信。

23、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24、静中显竞,竞中取胜。

25、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26、守时诚信,勤奋踏实。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9、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30、勤奋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31、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2、莫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

33、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34、超越自我防分化,挑战极限谱新高。

35、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36、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37、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8、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39、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在碧绿的山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40、志高造就辉煌。

41、勤奋铸就辉煌。

42、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43、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44、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45、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4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4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8、自律,民主,团结,和谐。

篇3

关键词:文化报道新路径 文化推广新思路

一、广播文化报道的新路径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大文化宣传报道力度,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文化是多元的,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报道也应具有多元属性。尤其处于i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获取和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这也就意味着传播和引导文化观、价值观,也更加容易和迅捷。

目前,受众已经形成了碎片化的接触习惯,这也对文化报道如何针对受众作出调整,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伴随性最好的传统媒体,随着有车一族的不断增多,广播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文化报道的新路径,成为广播吸引更多受众、凸显传媒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

1、挖掘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自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没有了地方独特魅力的文化表现,是不能引发关注的。特别是作为省级媒体,挖掘本省的文化地域特色,既是媒体责任,也可以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文化报道更要注重地区、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建立。因为文化自信能够带来的是一种脱离低俗和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在湖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进程中,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这种可贵的精神状态将是整个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要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兴奋点,需要经验的积累进而提升新闻的敏感。

比如,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节的报道中,笔者的作品《录音报道:京剧与湖北,剪不断的缘》:“六京节”的开幕式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用京剧的韵白朗诵了诗人艾青在武汉写就的名篇《我爱这土地》。记者敏锐地抓住京剧韵白中“湖广音、中州韵”与湖北的特殊关系,采访了尚长荣先生以及省内的著名艺术家,结合余三胜、谭鑫培等前辈的故事,点明了“京剧的老家在湖北”,阐述了湖北艺术家在京剧诞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京剧和湖北的历史渊源。

文化报道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而要将这件事做好,平日对细节的关注以及知识的积累都必不可少,这也要求记者对自身要有更高的要求。

2、梳理海量信息,立足文化思考

文化报道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各种专业文艺、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活动等等一类的报道。这样的理解其实是狭义的。海量的文化信息,蕴藏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挖掘,因此,文化报道要有宽阔视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如下:

(1)文化演出以及节庆文化报道

这类报道在文化类的报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新闻的要素阐明,并且通过音响对现场进行适度还原,让听众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也对现场有一定的感知,是这类报道的主要目的。

笔者认为演出和节庆报道在报道的操作上要把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文字要精炼且表意清楚,能够让听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事件的梗概;另一方面,要利用精彩的现场音响以及采访,对现场以及事件的背景、目的、特色等内容有简要而精道的表述。尤其在使用现场音压混方面,要注意对现场的还原,压混现场音最好采用2段以上,而不要1段到底,这样现场感会更强。

(2)文化观察和评论

文化观察和评论是文化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类文章是建立在作者对文化事件的积累和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而发表的观点。

比如,2011年是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笔者曾就当年的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撰写了系列评论,反响良好。此系列分为5篇:1、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影响力,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改革是唯一出路,克服思想上不愿改的误区;3、解放思想是改革首要前提,变压力为动力,破除

“不敢改”的误区;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改革中学会改革,走出

“不会改”的误区;5、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前后两篇分别谈到了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中间三篇分别就“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这三个误区分别阐述,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谈出了见解,并落脚于“改革不是‘减人减钱甩包袱’,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投入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建构更透明、更有效率的政府财政投入模式。”这一主旨,对平常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的报道也是一次深化。

(3)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解新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有表现形式,其内在就必然拥有一种文化的、哲学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就是我们需要理解和挖掘的内容。

比如,“苹果教父”乔布斯所追求的产品理念就是简化、实用、时尚,这也是他所推行的产品理念和企业文化。而这些理念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一个衣着细节:每次产品,从来只穿圆领套头T恤。他的用意很含蓄,也很明确:No Button。而Button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包含两个解释,纽扣、按钮。所以不论是iPhone、iTouch、iPad等苹果品牌的产品,都是以触屏为主而尽量减少按钮的原因。

从经济、生活现象中观察、传播文化思考,通过真实的细节把握、传递文化气息,是文化解析类报道最吸引人的部分。

3、丰富表现方式,拓展报道路径

仅就文化报道而言,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各类表现形式;如果是文化宣传,就更广泛了,可以延伸到节目编排乃至活动推广等。

广播文化报道的新闻表现方式,主要分为:

(1)传统的消息和专题、通讯等

这类文化报道,内容精炼、全面是基本要求。而要出新出彩,则必须灵活使用录音、压混以及注重知识的积累。

在录音使用上,一般先出一小段录音,将受众注意力收拢,然后展开后续的叙述。叙述的同时可以适当采用部分现场音响压混。这样一方面活跃了受众的听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作品更有现场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现场音压混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尝试使用2-3段现场音响,这样既有现场感,也能让录音报道听上去有一定的画面感和跳跃感,让听觉具有可视性,更加生动。采用一段或者更多段的录音,则前者容易让人感觉乏味,后者则让人感觉凌乱。

(2)现场连线、现场直播

这类文化报道更强调现场感。现场直播中会出现部分现场连线,这时尤其要把握好频次。笔者认为,广播的现场直播中解说的频度也不宜过于频繁。尽管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语言的描述能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但解说过频则易导致广播的直播失去画面感,也让人缺少想象的空间。因此,不论是直播还是连线,频次的把握是关键。

除了以上传统的文化报道,广播媒体要加大自身文化报道的力度,则需要将文化元素拓展到各类专题类、对话类节目中,特别是和自我包装有关的各类片花和短片中,由此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

(1)形象短片

形象短片既是一种品牌宣传,同时也是彰显广播媒体文化气质的重要载体。大气、时尚、活泼等等不同的形象短片根据不同的广播频道定位,有着不同的风格。将专属于自己的形象短片做好,可以为广播频道文化气质和收听率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2011年10月8日起,中国之声进行节目改革,在整点报时方面,突破传统枯燥的时钟打点方式,推出了“公益报时”这一全新形式。“公益报时”在每个整点固定播出,每天24次,倡导“爱于心,践于行”的公益理念,传播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蕴含中华文化精髓。录制《公益报时》的嘉宾包括:推动公益事业的政府部门官员、组织公益行动的企业和民间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名人。“公益报时”推广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也强化了中国之声的公益媒体形象。

又比如,2012年全新改版的湖北之声,在每档节目之间推出了“荆楚文化新名片”的形象短片,每次不过30秒左右,内容涉及湖北文化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代表场馆及地区等,将湖北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示。

精炼地讲述、循环地播放,既适应了当今听众碎片化的接受习惯,也提升了文化宣传的传播效果,更让湖北之声,独具荆楚文化的风韵。

(2)脱口秀

脱口秀类型的节目是目前文化类报道的一种形式。各媒体之前也有了很多成功的探索。

比如《冬吴相对论》,是《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旗下的一个广播脱口秀节目。它以经济生活类话题为载体,但传达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中的《从阿凡达看懂庄子》、《快公司与慢公司》等等,至今近300期节目,将商业、生活、文化紧密结合,每期一个话题,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让人听后有所感悟。

脱口秀类节目制作成本相对低廉,通过对话、聊天的形式,让原本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让原本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让原本幕后的背景成为聚焦的新热点。同时,脱口秀类节目也更容易将各种细节交代得更清晰,使得文化的内涵得到更好的阐述。

二、广播文化推广的新思路

网络时代的广播发展,必须提升品质,打造精品,做有深度、有品位的广播。同时延伸产业链条,让精品节目内容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文化的积累和表现不可或缺。

文化报道是提升广播品质的不二良方,文化类节目更是广播延伸产业链条的绝对主力。

(1)由文化报道向文化表现延展

加大文化新闻的分量是提升收听率最有效的方式。每个人都需要文化的滋润,也都需要娱乐的调剂。这部分新闻如果做得更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广播频率的收听率和认可度。

要让广播节目充满文化味道,提升品质,新闻、片花、节目都可以实现,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目前,湖北之声已经在这方面作出积极尝试。双休播出的《慢慢绕着地球跑》节目,与6家海外华语广播媒体合作,定期推出“灵秀湖北”专题,用湖北的歌曲、音乐、诗歌、文字等多种表现方式,向全省听众及海外听众,介绍湖北的风土人情。湖北之声的频道主题曲和系列宣传片,都以“洪湖水浪打浪”作主题变奏,用这首传诵最广、最能代表湖北的歌曲,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其中,频道总版头中,还加入了编钟的声音元素,更加凸显历史的积淀。在晚间下班高峰时段,还推出了方言节目《越说越有味》,用武汉话演绎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专设的小专栏《乖乖隆迪隆》,围绕武汉的各类历史文化传承,每天推出一个小话题或者小故事。与此同时,加大新闻节目中文化报道的含量,以消息、通讯、专访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传递湖北最新的文化信息。以上这些尝试,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和社会反响,也让湖北之声作为湖北广播主频率的影响更加彰显。

(2)由声音媒体向声音产品转变

网络时代为广播的产业开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这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由声音媒体向声音产品转变。改变过去的编办模式,将自办节目、自身资源开发,甚至将制播分离的版权交易作为产业开发的基础,做到有针对性地推送、服务。这成为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形式。

比如,中国之声充分利用广播特有的人才资源,推出《夏青朗诵版唐诗三百首》等音像产品,这也让爱好古诗、对普通话学习有热情的听众和消费者有了自己的选择。上海故事广播,推出了一系列新闻解读类节目,如《新闻故事》、《档案揭秘》等,都已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在湖北的广播界也已经有了产业开发的探索。楚天音乐台《阿申爱乐》节目广受古典乐迷的欢迎,而主持人阿申也已经将个人“爱乐”的经历和感受出版成书《读音乐》。

网络时代让我们产生了“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但这并不是媒体发展的问题,渠道是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借渠道传播,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存在谁统治谁的问题。但一点可以确定,好的内容才会被大众所接受。

对于广播而言,无论是文化类新闻报道还是专题节目的制作,只要坚持在“声音博物馆”的思路上走下去,相信必将借助网络浪潮迎来更大发展。

(3)由单一节目向户外活动推广

“办看得见的广播”是目前广播经营者们共同的观点。通过活动不仅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对文化起到进一步的推广。

比如,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举办“春联大奖赛”。这项活动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33年,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从一个省内的活动逐渐发展为世界华人参与的年度文化盛会。这对于推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提升广播频率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还举办了“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书送希望”等一系列品牌公益活动,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这些都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篇4

1、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2、文化遗产保护:尊重历史,造福今天,开创未来。

3、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4、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5、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6、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7、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8、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9、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10、宇宙好汉,生命短暂;传承文明,文化遗产。

11、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12、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13、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14、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15、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6、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17、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篇5

校园文化宣传学风的标语

1、清风园学子茂风华,百步梯书生逞意气。

2、扬求是新风,树学风新貌。

3、在学习中,思索人生;在思索中,享受学习。

4、执勤奋做笔,蘸创新为墨,筑华园蓝图。

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6、好学思辨晓理,勤奋求实建功。

7、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8、学海无涯,奋揖者先。

9、明德于心,化成于身,寓教于行,求善求真。

10、传承南财文明,弘扬法律精神。

11、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12、学以修身,学而思进。

13、求知求实,力行力思。

14、饱看精校尽风采,更览华工搏扶摇。

15、做真人,学真知,求慎思,践真行。

16、讲文明,树新风,优良学风立心中。

17、正义之师,明辨笃行,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18、严谨治学,勤奋求实,勇于创新。

19、在这一秒努力,为下一秒扞卫正义而努力。

20、非宁静无以笃志,非励学无以致远。

21、博学睿思,明辨笃行。

22、精诚乐学,志在卓越。

23、莹灯下铸成就之辉,笔筒下达圣贤之道。

24、知行合一,慎思笃行;务实求真,勤勉致知。

25、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26、以学为荣,学优为荣;关注生活,规划人生。

27、慎思笃行树学风,好学力行造良材。

28、人生有尽,学无止境。

29、学风关系你我他,建设学风靠大家。

30、讲自律,促团结,树新风。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2、学海无涯,有风则行。

33、树立优良学风,远离网络游戏。

34、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35、创优良学风,正优良教学持续。

36、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

37、行以求知,学以致用。

38、勤学善学,以知识浇灌岁月;好学乐学,以学习充实青春。

39、多思以修身,勤勉以治学。

40、博学睿思,严谨治学,明智拓新。

41、乐学睿思,勤勉致知,务实根基,终成令器。

42、厚德以求知 博学以践实。

43、勤学苦读,求真知;深思明辨,建学功。

44、从我做起,创建优良学风,正己达人,打造德育品牌。

45、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

46、非励学无以笃志,非拓新无以致远。

47、知学者自静,止浮躁之心;知学者自明,狭隘之心;知学者自乐,止敷衍之心。

48、愿学、勤学、善学。

篇6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企业不同于物质财富的一种另类精神财富,其对企业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起着显性或隐性的促进意义。诚然,在构筑健康、和谐、向上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新闻宣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这一作用进行了相关阐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 小议 企业文化 新闻宣传 推动作用

新闻宣传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企业做好新闻宣传一方面可以传播企业理念、文化与价值,另一方面还能扩大企业社会知名度,塑造金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诚然,以上两方面均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发展。因此,企业要科学认识,并十足重视新闻宣传之于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拓展社会影响力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不仅仅单纯体现在产品质量优劣以及产品价格高低上,而是更直接地体现在企业间的品牌竞争。因此,打造具有社会广泛知名度以及深刻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已然迫在眉睫。众所周知,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是高素质人力资源、自主研发技术、较强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等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这些因素中,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例如,新闻报道、广告效应、新闻公益事业开展等新闻宣传手段极大凝聚了人心,轻松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产品质量的有机融合。毋庸置疑,通过必要的新闻宣传,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良好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还提供给群众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社会的青睐和信任。这样,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便骤然提升。

二、便于构筑和谐、温馨、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除了依赖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组织、教育与指导之外,还离不开广大企业职工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鼓励作用。而这一过程中,新闻宣传的效用不容忽视,其、衔接、融合的价值极大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当然,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新闻宣传,其均有助于企业和谐温馨、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构筑。对内,新闻宣传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认知,提升其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视,便于调动企业员工积极主动性,使其全神贯注致力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再者,新闻宣传有助于提升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使其在政策、物力以及财力上给予大量的支持与鼓励,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员工个体利益实现、优化员工激励政策等等。对外,企业通过新闻宣传途径传播了企业价值理念、经营方针、目的,有利于赢得社会认同,与公众建立一种互助互信的关系,这反过来将更加有效推动者企业文化的构筑与创新。

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

新闻宣传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还表现在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宣传之于文化建设是鱼与水、源与流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喉舌,通过喉舌的宣传与教育,可最大限度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它是企业核心价值与理念的充分体现。通过新闻宣传方式将企业文化展现出来,有利于实现宣传教育效果,使职工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进步以及创新,提升企业认识,增强职工自豪感与自信心。再者,通过宣传教育,企业文化中一些精髓文化逐渐渗透职工内心,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这必然能使职工不断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毋庸置疑,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极大增强职工归属感,使其积极主动、精神饱满地投入和谐文化建设,继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四、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稳定、和谐、长远发展

新闻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推动作用体现在: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诚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和谐、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功劳,而在此方面,企业新闻宣传的效用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极大肯定。首先,企业新闻宣传是“减震器”。新闻宣传除了具有宣传、教化等作用之外,还发挥着“减震器”功效,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在职工群众遭遇困境时,新闻宣传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手段等的宣传激励政府、社会相关部门、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关注员工,帮助其解决基本难题。当然,员工问题一旦解决,企业实现和谐发展便很容易。其次,新闻宣传是“防火墙”。一旦企业遭遇发展危机,新闻宣传变起到了“防火墙”作用。也就是说,新闻宣传能及时向社会公布一些正面信息,遏制不良信息传播,防止第三方扭曲事实,为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企业新闻宣传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首先,新闻宣传科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使其发展和成长为社会知名企业。其次,新闻宣传对构筑积极向上、温馨活跃、生机盎然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推动意义。再次,新闻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宣传教育的功效,调动员工积极主动性,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后,新闻宣传是“减震器”,是“防火墙”,可推动企业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晓勇.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建议[J].新西部(理论版),2015(03).

[2] 杜丹.强化企业新闻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

篇7

Abstract: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 has chang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in campu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increased popularity of electronic media, it is no doubt that the traditional modes of publicit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imes. Newspapers of campus are the basis for propaganda work, a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use of network and electronic platform and make full use of all platform to infiltrate the propaganda work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campus.

关键词: 多元化传媒;网络;宣传

Key words: diversified medium;internet;propaganda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37-01

0引言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发展非常迅猛。宽带网络、手机、电子游戏、手提设备以及受众自主媒介等基于高新技术应用的新媒介纷纷产生并渐渐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种类日益丰富多样,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元化、迅速化和便捷化。在这样一个多元化传媒高度发达和信息传递十分迅捷的时代,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高校内部的媒介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校园宣传工作从传统的平面印刷品向多元化发展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作为高校新闻宣传部门,无论是对内宣传还是对外宣传,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并整合多种宣传途径,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等宣传阵地和载体,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气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校报在校园宣传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校报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成为校园宣传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一种质疑。回应这种疑问要从几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校报是学校组织传播系统内唯一正式官方纸质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它拥有绝对话语权,反映学校重大决策,反映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2005年6月,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强调了高校校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在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校报是经过精加工的文化产品,它便于携带收藏,符合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针对重大报道题材的选题制度和策划制度,使它的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独具特色,是其他校内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也是体现报纸整体水平的外在标尺,吸引读者阅读。

同时校报还具有教育意义,是发展学生兴趣(校报学生记者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锻炼平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不仅是校报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记者这个群体,逐步向广大学生辐射并施加影响,将国家、社会和学校倡导的精神理念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群体内部真正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渠道畅通的严密且有活力的信息组织,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1]

2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体现出便捷高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网络已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大家常以博客、BBS、QQ群等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媒体也一跃成为吸引众多师生眼球的第一媒体。

目前,许多高校已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园新闻网站及论坛,校园网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别于校报等传统纸质媒体出版周期长、信息容量有限等缺点,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优势即为便捷高效,新闻、信息上网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编读互动性强,影响面广,还能及时更新、下载。以江南大学新闻网为例,在本科评估期间,专家组刚结束一项检查工作,半小时后相关新闻及图片就已经出现在新闻网首页。伴随着各项检查工作的深入,相关新闻也随之滚动更新,各部门只需打开新闻网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评估动态,网络媒体的高效性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高校网络除了提供新闻、信息,还增加了双向互动、网上投稿、文章检索、BBS等功能,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服务。[2]

3校园电视及广播是校园宣传工作的有力辅助工具

如果说校报因发行渠道、网络受硬件设备的影响还不能最大范围地覆盖校园,那么校园电视及广播就有效填补了这一部分缺失,尤其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这类宣传方式因为是零成本支出,不会对他们造成经济上的负担,更容易接受。以江南大学校园为例,在学校的校门处、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食堂等人群相对集中处都设置有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视频新闻与文字新闻。在学院行政楼、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广播喇叭,校广播台每天定时放送新闻、校园动态、娱乐资讯等节目,因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对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深受欢迎。

4利用校园数字化平台,积极探索新宣传模式

许多高校网站拥有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校内特定用户群的短信群发。这种方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特别适用于应对突发事件。还可以与电信、移动合作,针对校园师生教职工这个用户群体,提供增值服务,把校报、新闻网上的重要新闻编辑成手机报免费发送到客户端,实现“随时随地看新闻,有手机就能看新闻”的目标。

校园媒体是一个整体,只有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资源,才能形成一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校园新闻媒体欣欣向荣的局面。要优化校园媒体资源配置,首先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尽快建立起一家主管、一家主办的新型管理体制。建议成立高校新闻中心,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下设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等部门。由新闻中心建立一支统一管理的新闻通讯员队伍,统筹汇总各种校园信息和新闻,使新闻中心成为统一的信息新闻集散地。中心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向它们提供和协调稿源,在出版(播出)时间上打好时间差,让深度报道、热点聚焦等时效性相对不强的稿件向校报倾斜。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委、政府的安排,在这个会上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文体旅游、广播电视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委、政府关于文体旅游、广播电视工作的总体部署,求真务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广播电视宣传任务圆满完成

围绕“生态立、工业富、科教兴”发展战略,搞好对内宣传报道工作。到年月末,广播电台、电视台共编发新闻365组3540条,配发新闻评论64篇;摄制播出专题117部,开办了23个专栏。全方位宣传了全各行各业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成就,展示了全人民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负重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对外宣传方面,广电中心以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多发稿、发好稿作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敖汉知名度和树立良好招商引资形象为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在赤峰电视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以上新闻媒体上播出稿件988篇,居各县区前列。广播电台与上级台合作开办系列直播连线节目,全年与市广播电台汉语新闻和专题进行了29次的直播和连线。电视台有23部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出,并有5篇获奖。由电视台录制的纪念敖汉解放周年的八集电视专题片《解放》作为国庆特别节目在赤峰电视台播出,受到全市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

年,财政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广播电视中心办公楼的扩建工程,新增办公面积2300平方米;投资19万元,装备了15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大厅;新惠镇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络不断完善,继续对镇内部分线路和居民用户进行整改,全年共整改用户10户。同时向周边地区拓展延伸网络,架设光缆55公里,新增光节点30个,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全力实施有线电视乡联网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继续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以建成的1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有线网络为中心,向周边村组延伸光缆网络173公里,全年共在全农村牧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200多户。狠抓了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年内完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节目调频1KW广播发射机和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1KW无线电视发射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可覆盖新惠周边80公里以上的范围。对全28座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和维修,确保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传输。

我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会议接待、娱乐休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影剧院建设完成;建成了3200平方米的文化馆大楼。同时新惠中学体育馆,财政局网球场,林业局、委党校篮球场等一批新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向上级争取到文化馆、站建设项目9个,农牧民健身工程38个,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国家总投资达400多万元。经积极争取,文化厅给的价值40多万元流动舞台专用车于上周接回里。

(三)依法监管工作不断深入

广电中心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以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清理整治为重点,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全面加强行业管理工作。加强了对“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有线电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年内先后对15个乡镇的28个农贸市场私自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门市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收缴非法销售的设施200多套;依法没收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区内私自设立的700多套卫星接收设施。

加大了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年举办各类文化市场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51人次。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行动,全年共开展以治理网吧和书刊音像市场为重点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8次,出动人员295人次,车辆152台次,取缔“黑网吧”3家,查处违规网吧44家(次),查缴盗版光盘、书刊10248盘(册),立案处罚8起,净化了内文化市场。启动了“文明网吧”、“优质服务文化示范窗口”创建评比活动,聘请了136名文化市场监督员,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先后组织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庆祝内古自治区成立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及全书画、摄影、民间艺术作品展、直机关职工环城长跑比赛、女子健身操大赛、全职工乒乓球、网球大赛、全第五届老人运动会和敖汉第二届杜鹃花节等大型活动。创作排演了计划生育和宣传十七大精神两台专场文艺节目,在全和全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成功举办了“中国玉文化探源暨兴隆洼文化玉器学术研讨会”,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十几家新闻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报道,确立了兴隆洼为“中国玉器之源”的学术地位。

各乡镇、各部门也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规模宏大、形式新颖、参与广泛,对于推动我文化体育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300余场。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活跃了农村牧区基层文化生活。现代评剧《大漠绿海》荣获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森林文化艺术奖”。起源于我的民族民间歌舞剧《呼图格沁》被列为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推荐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普查遗址点100余处,抢救清理羊场辽墓2座,出土文物20余件,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还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需要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需要进一步普及;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水平、播出覆盖率和保障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推动我文体旅游和广播电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年,全文体旅游和广播电视工作要以创新提高为主线,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为全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目标,加大对文物的普查、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全文体旅游、广播电视事业实现新的跨跃。

(一)关于广播电视工作

一是要全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年,要突出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抓好全“两会”和全委扩大会议以及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努力完成对内对外宣传任务,全年要完成对内宣传3000条以上,编发评论50条以上;完成市两台外宣300条以上。同时,努力办好新闻专栏和专题,办好重点工作的报道,深入宣传全经济社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树立我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继续推进“村村通”工作。年,委、政府决定实施有线电视乡联网工程,提出利用五年时间实现全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对没有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分解目标,制订方案,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推进“村村通”工作。同时,要以目前乡镇已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为前端,继续向周边地区拓展延伸网络,扩大覆盖,发展用户。努力完成国家每三期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要按照国家立足无线覆盖的基本方针,对农村牧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采用卫星直播方式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将无线覆盖工程纳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起“村村通”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质量和实效,使接入广播电视地区的农民群众听得更清、看得更好。要以年全市开展的“广播加强年”活动为契机,更新本级广播电台的采编播制作及发射设备,全面恢复和加强广播事业,改变“重电视轻广播”的发展现状,真正实现广播电视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

三是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广播电视站的上划垂直管理工作。目前,全市11个县区已经有7个实现了广播电视的乡垂直管理。目前我广播电视一张网的格局基本形成,要按照全广播电视网络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的原则和广播电视工作管理科学化、经营良性化、网络产业化、规模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广电站的垂直管理工作。要认真搞好调研,广泛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在核实清楚人员、资产、债权债务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报委、政府研究决定。

(二)关于文化、体育、旅游工作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文体旅游事业的整体水平

围绕文化站建设工程、农牧民健身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规划、抓好落实,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顺利完成。要全力抓好文化馆、新惠影剧院两个工程后期配套建设。积极筹划建设综合体育场馆。

各乡镇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年内完成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以及文化大院建设任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体育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职责,着力解决好当前农村牧区文体建设中存在的经费难以保障、文体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在坚持加大自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建设带动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繁荣农村牧区的文化体育事业。同时,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以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为主导,各类民办文化体育设施和其他所有制文体设施为补充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一是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等有利时机,开展演唱会、劳动技能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同时,要紧密结合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今年,我将举办全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和职工文艺创新大赛、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全职工篮球赛、直职工健身操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以这些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同时,要结合实际,开展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创新形式,提高档次,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

二是文化艺术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提供优质、丰富、快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大农村牧区是文化艺术生活的舞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结合“三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牧区,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扶持农村牧区特色文化的发展,积极拓展剪纸、绘画、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以及《呼图格沁》、皮影、二人转、黄河灯会、秧歌会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文化部门要下力量组织创编一台以反映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建设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文艺节目进行巡演;完成《敖汉文化丛书》的出版工作。要充分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继续大力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推进全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开展各种面向农村牧区、面向农牧民的文化经营活动。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村民图书室、个体电影放映队等。大力扶持农村业余剧团,充实新鲜内容,改进表演形式,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业余表演团体。

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我是全国文物大,有着八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资源广博,遗产丰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和任务。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抽调人力物力,紧密配合文化部门,切实做好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集中利用春秋两季对重点地区采取拉网式普查,防止出现漏点和空白点,最大限度地掌握我文物资源状况。普查工作要精益求精,注重采集各种文物标本和文化信息,并及时做好后期资料整理和数据录入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普查任务。

二是继续抓好特色博物馆建设。敖汉史前博物馆要以申报国家2A级景点为契机,加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展厅服务功能和水平,抓好解说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强化安全保卫措施,提高科技含量,使之成为展示敖汉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是积极争取大遗址保护项目。今年,要把大遗址保护列入工作议程,以兴隆洼古文化遗址为突破口,力争年内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争取国家立项。

四是继续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不快,有些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今年,我们要积极落实普查工作经费,抽调精干人员,加大普查工作力度,年内争取完成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并建立起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真做好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呼图格沁》的保护、抢救、挖掘、展示等工作,打造我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工作,普查人员要深入农村牧区、乡间田野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因此,各乡镇及有关部门一定要抽调专职人员积极配合,并提供食宿条件和交通工具,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4、大力发展文体旅游产业,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一是要根据我实际,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娱乐,以及美术装潢、工艺品生产等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优势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是要积极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文化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大力发展民办文化旅游产业,调动社会机构、非文化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民间资金创办和经营文化企业,搞活文化市场要素,加快文化市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三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采取部门联合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督紧密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好对校园及居民区周边网吧和音像市场的治理,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继续开展好“文明网吧”、“优质文化示范服务窗口”的评比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文化市场监督员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积极打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乌兰牧骑、体育活动中心等单位更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满足群众文体活动的需要为己任,积极探索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机制,努力发挥其应有效益。

五是依托“绿色敖汉、人文敖汉”的特色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旅游景点精心策划,争取早日进行开发建设。今年,我在统筹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将重点实施热水温泉精品旅游区的前期建设,力争打造出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区。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优势,确立项目,制定规划,挖掘潜力,积极建设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开发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动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文体旅游、广播电视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和许多环节,需要全上下共同努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把文体旅游、广播电视事业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要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要着力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文体旅游、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篇9

一、创新宣传文化工作理念和思路

思想的解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新形势下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新思想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首先是思想意识的创新。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不断强化“六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精细意识、创新意识和统筹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不能为宣传而宣传、就文化说文化,必须把宣传文化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进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彰显作用;责任意识和精细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其事,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精诚共事;统筹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工作;而创新意识则是宣传文化工作的生命,要求宣传文化工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创新,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在推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宣传文化工作要实现由区域的、内敛的内循环向开放型、发散式转变,切实做到“三个树立”: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宣传文化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各个社会群体,对每个人的关心、关爱、关怀和关切,在尊重人、爱护人与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发挥优势。二要树立文化传播新理念,更加注重宣传效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突破区域局限,向外延伸,发散辐射,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充分体现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创造思想文化交流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众的参与愿望,使人们在交流、碰撞、激荡中达成思想共识;要充分发挥高科技集声、形、文等多种宣传文化要素于一体的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有效形式,拓展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三要树立文化民生新理念,更加注重为民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文化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是工作思路的创新。创新工作思路是增强宣传文化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当前,宣传文化工作还存在诸如传统单一、方式方法陈旧、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足、解疑释惑与引导教育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外向化、大众化、个性化、数字化的思路,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三个转变”。一要由传统的总结提炼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并重转变。宣传文化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和外向化的宣传态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倾力打造亮点,系统展现亮点,形成亮点纷呈、相互聚合的局面,不断吸引受众的眼球。二要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与菜单式的方向转变。要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填鸭式”、“上热下冷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把宣传文化工作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用共同理想去召唤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用先进典型去激励人。既要提供大众化、普遍化的宣传服务,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菜单式宣传文化产品。三要由传统的以播(讲)为主的单项过程,向多媒体、多元素、新手段、新技术综合运用和全过程展现转变。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媒体发展及大众需求的需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跨地区、跨媒体的集团化、集约化传播,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系列规模效应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要突出背景铺垫、过程展现、主播引路、内容互动四个关键环节,改变过去就事论事、单调刻板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宣传内容及内涵逻辑联想,让受众在自我分析、认知判断中全面理解和接受,达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效果,形成震撼力、感染力。

最后是工作方法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但同样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明确“三个转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的工作方法,把握好“五个关键”,即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关键表现,把这种方式方法运用和体现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事件的宣传和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使宣传更生动鲜活,更具有现场感。

篇10

一、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上“造势”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造势”。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造势”活动,激发职工的安全责任感。

一要定期组织技术比武、技术练兵、反事故演习等,要经常举办安全征文、安全警句征集、安全演讲、事故报告会、职工家属座谈会、安全形势分析会等活动。要利用好舆论和宣传阵地,宣传报道安全生产经验动态,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要在办公区域、工作场所和职工活动比较集中的宿舍、食堂悬挂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语,或提炼安全警句,建设安全文化长廊,或设立安全色彩化标识,在所有的工作场所,用色彩标识警示作业人员,达到用视觉效果警示职工。当有些职工看到这些警示牌板时,便主动会放弃违章盲干、抢先下班的念头,重新确立了“干个标准活,交个放心班”的意志,使干部职工能时时警觉到安全,处处拥有安全。

三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可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要形式多样,专家授课、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培训工作要改变不出事故不培训,出了事故才培训,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培训中应进一步激发职工兴趣,讲求培训效果。

四要建立以“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通过成立安全自主管理小组、实施月度自我评价制度、开展“安全大家谈”活动、实施职工操作安全质量跟踪卡、签订“不违章”承诺书等措施做保证,真正实现“我要安全”的目标。

通过“造势”,要使广大职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入脑入心,全员认知,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得到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思想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做是否安全”的效果。

二、为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策划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文化现象,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安全文化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阵地来实现。在管理中引入文化层面的东西,更有其现实针对性。所以说,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发挥自身作用,凸显自身价值,挖掘自身资源,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策划。策划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下,对已有的文化阵地进行整合提升,实现文化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等。通过各种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出适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宗旨、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三、在安全文化考核机制运作上进行监督

安全文化建设是对过去多起事故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原有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视”和重新整合。作为企业一项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文化氛围营造和理念渗透,安全文化建设要在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上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企业要在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发挥监督作用。

1.督促各级领导自觉地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带头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把“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内化在思想上,外化在行动上,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执政能力。

2.督查各级领导的安全到岗到位制度的实施情况,要及时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多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家庭、深入施工现场,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在企业形成未雨绸缪,超前预防,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所有领导干部都要防止片面强调“分工负责”而忽视安全生产大局的错误思想,做到安全没有旁观者,个个肩上有责任。

3.企业的监督作用还体现在考核的深度上,扑下身子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安全绩效”的细致考核考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统计,而是对每一起三违及事故隐患人的细致帮教和人因分析;考核的深度广度越大,保障作用越强,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取得质的飞跃。

四、为构筑安全文化防线提供保障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应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从职工思想源头上进行疏导,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在稳定人心、增强队伍凝聚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安全管理上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帮助寻找产生困难的思想原因,迅速消除思想上的障碍;职工群众有什么情绪,就及时关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安全生产上取得成绩,就及时表扬,宣传推广。具体来讲:

一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分析制度,针对职工每一阶段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工人员深入基层摸情况、搞调研,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并抓好落实,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在工作中,要教育职工互相提示、互相监督,发现隐患立即说,看到违章敢于说,心有疑问能于说,别人请教耐心说。倡导树立你安全、我光荣,你违章、我有责的良好风气。

篇11

>> 发掘校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拓展我校德育空间 利用红色资源 构筑校园文化 乡土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掘与运用实践 发掘本土资源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独立学院校园品牌文化的发掘和培育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及成效 地域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教育 值得发掘和发扬的随州文化 乐当传承红色文化的宣传员 不断发掘本土资源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 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探研 论旅游资源的文化发掘与渗透 探究羌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及利用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挖掘的必要性和思路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电视法制节目资源的发掘和整合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策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韦纯束.党在桂林师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庞铁坚.推开桂林的门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15BDJ005)

篇12

摘 要:S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体现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手绘创意表现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手段,运用其制作系列创意产品进行地域文化宣传是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例如校园、景区、民俗风情区等地域文化的表现。

关键词:手绘;地域文化;应用;创意产品

1地域文化现状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自然人文景观。随着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一些传统文化却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如汉字、古诗文、古建筑及古典园林等均受到了波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软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意识到文化缺失、丢失的危险性。千城一律,万景一色,地域特色失去了原本的魅力,民族魂和国家凝聚力也随之相应的缺失,所以我们需要开始行动,去思考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如果说一个地域的文化或者景观就像是沙包里的一粒粒沙,那么我们需要一层外皮将其包裹整合,才能形成体系,而手绘创意表现正是这种优良的“外皮材料”。沈阳工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组建了“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2手绘的独特魅力

手绘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简洁明快却又不失艺术特色,直观真实却又不失生动活泼。手绘是设计师思维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简练直接表达情感内涵的方式。通过将实际的景致加以艺术提炼及处理,既还原了现实又添加了艺术效果,并在其中糅入了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在电子信息技术盛行的今天,手绘可以被模仿,但不能被替代。现代的手绘表现不仅仅只停留在纸张上,而可以运用到各种媒介去表现,以独特的方式形成一种更有冲击力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形式中形成一股新的风气。

3手绘创意表现在地域文化宣传中的应用

手绘创意表现可以有效的成为传播和完善地域文化的手段和方式。

3.1高校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目前,以手绘表现传播文化的较为成熟的案例,就是运用手绘表现校园风光和文化。人民网曾报道:“大学生推出水墨版高校手绘明信片走红网络”。许多高校均意识到这种表现可以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意象手绘创新团队”的成员,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将校园风光与文化相融合,通过艺术性的创作进行绘制表现,以”意象沈工”为品牌,形成系列富有校园特色的手绘创意产品,其中包含受众较为广泛的明信片、环保帆布袋、年历、钥匙扣、书签等。这些产品不仅使大家清晰的认知校园,体会校园的美,还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校园景色及文化的共鸣。这种手绘创意表现方式不但有效的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宣传,同时也是国家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校园中一种较好的体现途径。

3.2景区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将手绘创意表现这种模式运用到风景区非常适合,如西安、南京、等很多城市都有手绘明信片及创意产品对城市文化进行宣传。但沈阳棋盘山风景区这类型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特色景区,却缺少相关文创产品的宣传。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的主体为棋盘山、辉山、石人山和秀湖(棋盘山水库)“三山一水”。有效运用手绘创意表现的形式将其进行文化的串联和艺术的渲染,必将会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创造经济价值。在本次项目中,“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就景区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制作了相关文创产品,例如钥匙扣、明信片、帆布包、环保袋、文化衫等。

3.3民俗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中国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民俗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对特色濒临失传的民俗加以宣传和传承至关重要。在体现地域文化方面,手绘创意表现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录、传承和发扬的方式,民族的节日、服饰、传统建筑、生活环境等地域特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但尘封未动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研读。“弘扬和记录,留存和欣赏”这样的主题非常值得思考。“意象手绘创新团队”会在接下来的创作研究中去探索及实现这一层面的表现。

4结语

在探求运用手绘创意表现在地域文化宣传中的应用过程中,创新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立了制作手绘创意表现产品的工作室。其形式和成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些鼓励使我们信心倍增,感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并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完善及创新,才能继续更好的发展推广所取得的成果。沈阳工学院“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将继续以手绘为契机,脚踏实地的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运用手绘创意表现表达地域文化及特点,从而为增强国家软实力以及创造社会新动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宏.福建客家土楼文化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2(10):43-45,53.

本文系基金: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3201024;沈阳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

篇1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家商业银行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入手.对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部公认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公众形象,而后一种功能的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

一、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同银行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一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模仿,但其文化却很难被克隆。从这种意义上讲,当今银行问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大力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内部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不同的价值取向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能够推动内部各种观点的和谐统一,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将员工的自我追求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银行能够逐步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等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精神,使诚信、创新、责任、合规等既有新时期银行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提升公众形象的客观需要

形象就是地位,形象就是知名度,形象就是竞争力,直接影响客户的第一印象和合作意愿。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有利于规范企业文化的运作方式,改善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增强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一步扩大银行的社会影响。

二、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商业银行在推行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以“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准确把握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坚持全员参与、强化教育、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向社会宣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为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1.企业使命: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具体而言,股东是银行的投资者和委托人,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只有股东满意并持续地支持,才能保证银行健康稳健的发展。客户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只有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员工是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的员工赢得优质客户,优秀的员工支撑着银行的事业。社会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银行与社会的共同繁荣。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充分反映了银行对责任、利益、诚信的态度,是建设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2.核心价值观:责任立业,创新超越。首先,责任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对一种信仰、一项事业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忠诚银行的事业,是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每位银行人都要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已任。其次,作为企业。银行应将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次,创新是银行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要把创新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观念创新创造机遇,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以产品创新增加效益,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超越历史、超越传统、超越对手、超越自我,使银行事业强盛,基业常青。

3.经营理念:诚信永恒,稳健致远。首先,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和道义,更是一种责任和准则。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坦诚相待,竭诚服务,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责、对社会负责,以诚实守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其次,稳健是银行长期以来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各级经营者对银行长远发展的责任。

三、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实施策略

篇14

【关键词】影视 旅游 宣传 策略一、赣州影视文化发展现状

(一)影视文化的内涵。

影视文化是指以电影和电视为载体的多媒体综合性文化,包括电影文化和电视文化,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超越传统的文字,文化而产生的一种图像文化,它不仅以文字语言作为创作和传播工具,更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声音以及传播某种价值观念等多种要素为己任,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可视性强等特点,日益成为传播媒体中最重要的形式,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等诸多领域。本文探讨的影视文化,包括电影、微电影、宣传片等在内的文化,是一个较为广义的范围。

(二)赣州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

赣南作为的诞生地、二万五千里的出发地、伟大"苏区精神"的发祥地;是客家居民中原南迁的中转站、集散地。赣南以其独特的影视资源,成为央视《》、《红星闪耀》等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场地,同时赣州本土电影如《赣南之恋》也不断涌现,2012年赣州先后有多部微电影创作并出品,同时一批影视公司也孕育而生赣州影视文化已初现端倪。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赣州影视文化还存在许多差距,主要体现在:

1、影视作品影响范围小

当前赣州的影视作品,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外来的影视公司在赣州拍摄以中央苏区或者客家为主题的影片,这部分作品相对数量较少,而且赣州作为拍摄地至少作为其拍摄的一个场景,对当地标志性的地方很难集中镜头拍摄,很难形成较大的影响;二是赣州本土拍摄的相关影片,这是赣南主动出击,集中展示赣州风貌的作品,近年来赣州借助脐橙节、世客会等大型活动,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赛会的经验,都将影视文化作为重要形式来抓,制作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赣州宣传片,但是由于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发挥其在扩大城市宣传,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作用。

2、本土影视作品稀少,国内知名度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带来文化大繁荣,但由于赣州地处老区,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沿海城市那么深入,展示赣州地区优美风光、深厚文化的影视作品很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电视开始日渐普及,作为相对电影更便捷快速的传播媒体,电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日益增大,赣州电视剧作品并没有像现在这般遍地生花,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播出很长时间,甚至是重播好几次,这带给观众的印象及影响便是隽永深刻,但是当前赣州还没有拍摄一部较为成熟的电视剧,在国内产生应有的影响。

3、影视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影视人才有待聚集

当前赣州影视发展有了一点的起色,赣州影视公司也孕育而生,2012年诞生了如爱情微电影《传奇》等一批微电影,目前已经形成了官方电视台、影视院校、影视公司、影视工作室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影视产业的发展也见露端倪,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作为传统文化部门创新的步子不大,没有发挥其引领作用,作为市场化的影视公司发展也良莠不齐,赣州影视没有形成规模。从影视人才来看,随着赣州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一批影视工作者正在成长和进步,但是当前赣州的影视人才相对分散。

二、赣州旅游宣传的现状

(一)赣州旅游资源丰富。

赣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宋城博物馆"之称的文化旅游胜地;是森林覆盖率达76%的生态养生绿色宝地;是探寻风水文化奥秘的堪舆圣地;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

(二)赣州重视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

近年来,赣州十分重视旅游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先后在央视投放了"江西风景独好""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赣州""等旅游宣传主题广告。在北京至深圳3趟列车开展"赣州号"旅游品牌专列。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乐途旅游网设置了"爱旅游、爱赣州"的网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百万巨奖征集赣州旅游形象标识及摄影文学作品活动。

(三)赣州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赣州旅游宣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措施和效果而言,离厦门、黄山等旅游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宣传的力度不够、旅游品牌树立不够、旅游市场化机制发挥不够、旅游形象相对不够鲜明等。

三、运用影视手段扩大赣州旅游的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影视文化具有传播快、受众广、成本低的特点,运用影视文化的媒介宣传和推广赣州旅游文化,对于提升赣州旅游文化的宣传力度,扩大赣州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横店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文荣曾旅游与影视相结合所作的最简洁明了的总结,即"发展的事业是影视城,,利润却是来自旅游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影视剧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将旅游文化宣传与影视文化发展相结合,可以促进赣州创意文化发展,对于提高城市文化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影视宣传力度。

2012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为赣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赣州可以,以此为契机,把赣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著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后花园。

(二)打造旅游影视品牌,重视影视作品的拍摄。

充分利用影视,做好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摄制队伍在本土进行拍摄,这是先决条件,因而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在赣州地区拍摄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对来本地的摄制队伍应给予各个方面的优惠和照顾,积极创造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环境宽松的影视拍摄条件,还要开阔思路,敢于和善于依靠自身力量,培养自己的各类影视创作队伍,做大做强赣州影视文化产业,影视产业和旅游业的合作必须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主动与在这个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集团开展合作,利用影视传媒强大的传播效应,实现影视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做大做强赣州旅游产业。

(三)借力影视,发展旅游市场。

赣州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客家文化、苏区文化、宋城文化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民俗文化资源是人文资源中的精髓,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民俗文化资源深厚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游客聚集之地,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是由于经过长期的发展,它不可避免的出现产品老化,项目滞后,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整合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尤其现今是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赣州旅游应该发挥市场的优势,让影视与旅游进入良性发展。

(四)加强影视产业发展,培养本土影视人才。

影视作品的直观性为构筑旅游地形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 是旅游形象的建立并不能仅仅依靠影视作品的表象,而是需要社会机制的全方位的互动,否则就会缺少稳定根基的支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对影视业相关工作进行谋划和细化,加强影视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如可成立赣州旅游专门研究与协调机构,围绕影视对旅游的推动作用进行全面调研,制定赣州旅游促销战略和具体实施措施,协调赣州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促销工作,使影视效益在赣州旅游业得到最大发挥,注重影视人才的培养,即演员、导演、监制等本土影视演职人员的培养,要从培训体系、资金扶助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力打造延边影视品牌形象,以此带动和促进延边地区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观利旅游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