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篇1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40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3例,男1010例,女100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58±8.23)岁;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5例,男1009例,女1006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3.57±9.13)岁。通过对比,两个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阶段患者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74.5%(1500/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1.9%(185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要明显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73.9%(1487/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0.4%(182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医院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健康教育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护士为教育实施者,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随着患者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活动当中,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健康教育对策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要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过敏反应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所患疾病所属科室的具体护理标准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体系。其次,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要定期对护士举办培训班,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出去进修,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综合素质。第三,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饮食、药物、心理指导、机体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地点主要有病房、医院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发放宣传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等。

4结语

篇2

[关键词]老年患者;中医健康管理;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此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不高,其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差。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以确保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中医健康管理法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健康管理组和中医健康管理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为60~75岁,平均为(67.5±13.3)岁;其病程为5~8年,平均为(6.5±1.5)年。在中医健康管理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他们的年龄为58~75岁,平均为(66.5±12.3)岁;其病程为5~7年,平均为(6.0±1.0)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管理方法

1.2.1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对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临床医生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血压水平监测。1.2.2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对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1)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调整饮食习惯,告知其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做到荤素搭配、冷热及软硬度适宜。临床医生为患者开具药膳处方,并告知其药膳的熬煮和食用方法。告知患者少喝浓茶,为其讲解哪些种类的茶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并为其讲解此类茶饮的冲泡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告知气血亏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补血、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大枣、银耳、芝麻、桑葚等。并告知其应多食用当归炖猪蹄、归芪蒸鸡等药膳,多喝龙眼红枣茶、党参红枣茶等茶饮。告知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滋补肝肾功效的食物,如枸杞、猪肉、青笋、菠菜等。并告知其多喝菊槐茶、三鲜茶等茶饮。告知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平肝、疏风明目功效的食物,如芹菜、黄鳝、西瓜皮等。告知其多食用粥,多喝鲜芹菜汁。2)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告知患者保持房间环境的整洁、舒适,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3)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管理。告知患者每天要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等,并告知其进行上述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的血液流通,且运动强度以身体可以耐受为宜,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4)临床医生使用耳穴按压法和中医足浴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行耳穴按压治疗的方法是:将王不留行籽压贴贴在患者耳部的交感穴、神门穴等穴位上,并用胶带将压贴固定妥善。临床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对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按压。当患者的耳廓轻微发热、发痛时,可停止对其耳穴进行按压。进行中医足浴治疗的方法是:将夏枯草、怀牛膝、肉桂等中药放到清水中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液晾至温热后倒入洗脚盆,以药液没过患者的踝部为宜。然后,指导患者按压涌泉穴、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风池穴、内关穴等穴位。

1.3健康管理效果的评定标准

[2]1)将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较好。有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一般。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较差。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为两组患者均发放健康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度。该问卷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其进行健康管理的总有效率、对高血压健康管理知识的知晓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比较

健康管理结束后,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为96.0%(48/50),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为70.0%(35/50)。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高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健康管理期间,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2.0%(1/50),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0.0%(5/50)。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研究发现,高血压易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通常进行药物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可以确保对其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运动进行干预,以控制其机体每日摄取的总热量,进而控制其血压[3]。由于此方法并没有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体质的不同,故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指使用中医方法对罹患某种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行全面、科学管理的一个过程[4]。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郑妍,庞冬,高铸烨,等.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中医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8):972-974.

[2]刘冬梅,薛荃,王辉,等.在高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效果评价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4):273-274.

[3]邓丽金,郑丽维,郑智慧,等.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16):1-4.

篇3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并完成逻辑检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发放741份问卷,收回741份调查问卷,去掉回答空缺题数≥3个的73份无效问卷,共收集66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0.1%。有效调查对象668例,男326例,女342例;年龄24~69岁,平均(43.4±11.2)岁。

2.2健康体检居民对健康管理需求情况在调查者当中,589例(88.2%)有检后健康管理需求,79例(11.8%)无检后健康管理需求。不同性别、年龄和参检方式的体检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参检次数、职业状况、经济状况、慢性病情况的体检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健康体检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健康评估的检后报告解读需求最高,达83.2%,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识短信需求达41.3%,高于健康知识讲座的29.9%,在健康干预中健康促进计划需求达56.7%,医疗随访45.1%,就医绿色通道41.9%。不同年龄和职业状况的体检居民对健康知识讲座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状况的体检居民对健康促进计划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参检方式体检居民对健康知识短信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参检方式体检居民对就医绿色通道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在健康体检居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健康体检居民有88%的人有健康管理需求,明显高于自然社区人群的56.2%和事业单位的69%,说明健康体检居民对健康管理的关注比一般居民要强,进行健康管理有更高的积极性,能够更充分实现“调动个人、家庭和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改善健康的最大效果”的健康管理宗旨,同时也说明体检中心在健康管理理念宣传方面有较大贡献,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已经逐渐被健康体检居民接受及被需求。本次调查中发现健康管理需求与疾病状态不相关,说明健康体检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不是只针对已有慢性病的患者,没有慢性病的健康体检居民也有很好的健康管理意识。本次研究发现女性、老年和个体健康体检居民有较强的健康管理需求,这与李君等、陈正英等的结果不同,可能与人群的地区、城乡、民族差异有关。我们研究中女性健康体检居民健康管理需求高的原因可能是女性虚弱指数高于男性,即使在相同健康条件下她们的健康自评也可能差于男性,所以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就更强。

在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需求方面,83.2%的健康体检居民选择了“检后报告解读”进行健康评估,高于北京市社区居民和上海社区居民61.2%,有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健康教育的选择中,41.3%的人选择健康知识短信,29.9%选择健康知识讲座,与上海闸北区研究相似,且在年龄方面有差异,老年人倾向于健康知识讲座,年轻人更倾向于健康知识短信。健康讲座的需求率明显低于健康知识短信的原因可能与健康讲座的时间及地点的可及性有关,所以健康讲座需求率中最高的是60岁以上人群,需求率达43.86%,因为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听讲座。30岁以下人群需求率也较高,达39.77%,这可能与慢性病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有关,据报道18~30岁男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达到58.5%。健康知识短信的需求率高可能与其方便性,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可以反复阅读有关。健康干预中选择健康促进计划的最多,并且收入越高,对健康促进计划的需求度越高,显示健康体检居民对自身健康关注度高,对健康管理的接受度高。45.1%的健康体检人群选择了医疗随访,对自身健康关注有持久性。40~60岁健康体检居民中就医绿色通道的需求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疾病高发相关,而30岁以下健康体检居民中就医绿色通道的需求其次,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求医就诊时间紧迫,需要减少就医所花时间有关。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高血压病的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对卫生资源的使用构成巨大威胁,所以必须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进行干预[1]。本研究以浦镇社区居民高血压健康管理项目中的2380名高血压患者为样本,随机抽样通过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评析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居住于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中心)辖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签约服务的,年龄在35~75岁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2380名,从中筛选出2320名药物治疗者进行健康管理跟踪,管理跟踪时间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管理跟踪过程中失访130名,实际完成健康管理者2190名(94%),对此219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跟踪,评估管理效果。

1.2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干预采用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方式。全科医生定期进行高血压防病知识专题讲座,高血压患者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每半年开展一次高血压知识竞赛;公卫医生为干预对象每人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及自编健康宣传资料,让他们自学,并每周下社区半天免费测量血压;团队每半年进行一次家庭访视,面对面沟通交流,开健康处方,并与每季度的电话回访、咨询辅导交替进行。通过深入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台,采用培训、讲座、版面宣传、健康咨询、社区义诊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活动形式,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总干预时间为12个月。

1.2.2运动方式干预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快步行、慢跑),以有氧运动为主,强度保持在最大摄氧量(VO2max)

1.2.3生活方式干预发放标准用盐勺,减少盐的摄入(每日少于6g),帮助病人制定低盐饮食食谱和控盐方法,改变口味偏重习惯,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每人每日5种类、重量500g)、减少油脂摄入(每日食用油

1.2.4药物干预遵从科学合理用药、随访督导服药、个体化规律用药的治疗原则。可先用一类药物,如达到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继续使用;如疗效不满意,则改用另一类药,或按合并用药原则加另一类药物;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干预前后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变化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对全科医生对其疾病的了解程度、解答问题的态度、诊疗技术和管理项目的满意度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变化

经健康管理后血压控制不良患者的比例下降54.43%,血压优良患者的比例上升57.41%,血压尚可患者的比例也略有上升13.95%,血压控制率上升30.71%,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

表1219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表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n(%)〕

3讨论

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值的知晓率已高达86.30%,高血压病概念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已成为普及知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血压控制不良患者的比例下降54.43%,血压控制率上升30.71%,在社区居民中实施行为干预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并发症,健康教育和促进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有效途径[2]。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台,了解患者疾病并对可能存在的社会、家庭、个人心理压力产生的负面精神因素影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精神压力,减少医患之间的隔阂,增加彼此之间信任感,全科医师与患者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医患关系,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全科团队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与管理结合到一起,能改变目前社区医院以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现状,通过高血压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可以与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形成互补,有利于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2008.

篇5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发展现状;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为使学生顺利考入大学,我国的大部分高中为提高升学率,都采取相当严格的管理措施。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欠缺,很大一部分高中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自身入学率以及升学率的发展,忽视了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县级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忽视高中班级激励机制管理的现象尤其明显。为了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发展,高中班级管理中应该积极构建班级激励机制。

二、构建高中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措施

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友爱的班级环境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更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友爱、民主、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班级环境。使高中生在心理上有着人人平等的潜意识,这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这样的班级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鼓励和互相帮助。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友爱互助的班级环境是构建高中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2.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在高中班级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关键是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不仅对于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要给予奖励,而且对于学生在生活中所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或者是志愿活动,班主任了解后,在班会中也要表扬。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对于犯错的高中生,班主任要在批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育人理念。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有所偏见。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成长,激励学生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树立以人为本的鼓励发展理念

在构建高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同时,应该始终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鼓励教育发展理念。高中班级管理的对象是高中生,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班主任在组织教学管理的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育人的目的,使高中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自信人。

4.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构建高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高中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则是在家里。因此,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应该协助班主任的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于高中学生,家长不能因为其生理和心理正趋于成熟而忽视鼓励子女。家长的鼓励和激励对于高中生来说,永远是学习和生活前行的

动力。

5.发展师生互动交流机制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机制,有利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心理动态。高中生虽然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但也是心理变化最敏感多变的时期。因此,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中通过对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清晰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高中生的性格了解和高中生生活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实施激励机制。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现实意义

构建高中班级管理的鼓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对于凝聚班集体力量,团结学生,创建良好的班风班纪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于高中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构建高中班级激励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构建高中班级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地学习和生活,为高中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11月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6.25±10.23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2.48±9.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

1.2.1常规健康教育方式

一般包括个体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机体的健康教育方式,其中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的一对一的访谈式教育,针对患者出现的高血压问题进行用药的指导和定期检查血压的指导,给患者发放《老年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集体健康教育针对老年高血压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医院举行集体的高血压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该病的危害和如何防治,包括饮食指导等,并邀请血压维持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的经验,老年高血压患者之间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并现场解答,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1.2.2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

采用全科医学管理的复合干预模式:对老年性患者的个人和家庭进行高血压的医疗保健的咨询服务,进行全程个体化的健康疾病负责式管理,每个患者有相应的医生全程病程指导;另外需要有心理医生的配合,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健康问题管理;对每位老年人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给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指导。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遵循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性,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类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用字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干预方式对收缩压的影响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收缩压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收缩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种干预方式对舒张压的影响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舒张压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干预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情况,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篇7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45-03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糖尿病的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的情况比较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社会问题。为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模式,自2010年起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制管理的试点,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l-12月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以有无家庭医生签约分为两类各16个居委会,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2个居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有家庭医生签约的患者为观察组,无家庭医生签约的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6.1 mmol或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糖化血红蛋白≥6.5% [1];②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且使用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自愿签约与家庭医生建立固定式服务关系。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肿瘤、老年性痴呆的患者;②接受能力差,不愿配合,难以完成全程观察者;③1型糖尿病患者及特殊型糖尿病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82例,其中观察组181例,对照组201例。

1.2 方式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与家庭医生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实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家庭医生与患者签约,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处方,建立健康档案;②家庭医生与患者互留联系电话,家庭医生每年面对面随访不少于4次;③进行健康体检,制订个体化饮食、运动处方,监督患者按时服药;④为患者预约门诊,优先提供必要的辅助检查;防治并发症;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⑥血糖控制不良时,联系专家会诊,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协助患者到上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采用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①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服药、运动、饮食、血糖情况;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每月举办1次,讲座内容包括各种疾病防治、保健养生知识等;③常规门诊治疗,不与社区医生签约,门诊医生不固定。

1.3 评价指标

1.3.1 知晓率和依从性

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依从性调查问卷,共8道题目。其中糖尿病相关知识题5道,分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饮食控制原则、肥胖诊断标准;依从性调查有3道题目,分别为按照遗嘱服药、是否自行停药、定时监测血糖。分别于糖尿病管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3.2 血糖指标测定

血糖监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年有3/4(包括3/4)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记录在4.4 ~7 mmol为控制理想,其余为不理想。血糖控制率(%)= 血糖控制理想人数/糖尿病人数×100%。

每月随机抽取10.0%的书面记录进行质控,核实随访内容,要求记录如实、规范、齐全。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181人,其中男78人,女103人;平均年龄为(66.5±7.2)岁;大专以上学历36人,中小学141人,文盲4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8人。

对照组201人,其中男68人,女133人;平均年龄为(67.2±7.6)岁;大专以上学历40人,中小学156人,文盲5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97人。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2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156例,血糖控制率为86.2%;对照组血糖控制理想131例,血糖控制率为65.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 51,P

篇8

【关键词】高血压;细节管理;脑卒中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病,则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来控制其血压水平,若患者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则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1]。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居高不下、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的并发症较为复杂,其中脑中风是其并发症之一,易导致患者病死或致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临床为高血压患者实施药物控制血压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及管理十分必要,可促进患者血压水平更好地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就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中风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东莞市石碣镇石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4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2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3];伴心血管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排除标准:血肌酐水平升高(女性>124μmol/L,男性>133μmol/L);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肿瘤;心脏介入手术史;严重脑中风,并存在后遗症。试验组患者中,男189例,女133例,年龄47~71岁,平均(62±8)岁,病程1.5~15.0年,平均(7±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92例,女130例,年龄45~71岁,平均(63±9)岁,病程1~16年,平均(7±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即对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对其实施随访管理,每3个月进行一次高血压随访管理,对患者病情及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诊治。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管理基础上接受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设立高血压健康管理人员2名,负责专门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制订项目计划;对社区医师进行高血压知识强化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其具有较好干预以及沟通能力;根据患者具体血压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为其实施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手册,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指导患者血压水平监测方式,督促患者定时对其血压水平进行监测,若患者血压水平出现波动较大时,则可根据患者具体血压情况,为其实施药物指导治疗;为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时,应积极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想法,并给予相关劝解,纠正其不良治疗观念,保持积极心态接受治疗,若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则可给予其专门的心理辅导,促进其身心放松,从而将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降至最低;开放并使用高血压细节管理相关计算机软件,将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信息、病情变化等进行记录,建立医师、患者、健康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平台[4-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经相关管理前后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脉压)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同时比较其干预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脑中风(缺血性、出血性)发生情况。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比较

实施管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管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血脂水平与血糖水平比较

实施管理后,试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脑中风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脑中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篇9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篇10

【关键词】 桥梁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道路桥梁工程就包括在国家的建设项目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其中出现了不少事故和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做好桥梁道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切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增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项目管理

1.1 项目管理的定义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是一个大的概念,没有界限,所有的事物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能使事物从无序走向有序。随着人类的发展,管理业跟随着进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

对于项目管理,就是对整个工程执行和考评的管理,包括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准备和各种计划的制定一般都在起始阶段;执行阶段是对对各种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结束阶段就是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和善后。

1.2 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看来,项目管理的发展正趋于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加、国际间信息资源共享性逐渐增强等方面。项目管理的全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结果,它提供给了我们很好地学习机遇和挑战,但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目前,项目管理已经形成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规模,深入到各行各业当中去了,这也是由于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按照项目来进行的。各行各业的差异性就促使了项目管理走向了多元化。

随着项目知识管理体系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软件研发机构,为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本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去,一是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实际结合到本行业中进行指导。

由于应用项目管理的行业日益增加,影响项目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项目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文化性差异、国际化差异、领导艺术等。这就将项目管理从思想转化成了现实,成为具体的社会科学。

2 桥梁施工管理的意义及管理措施

2.1 桥梁施工管理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建设了很多的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要保证桥梁工程质量,就必须对整个桥梁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不同形式的桥梁要按照各自预定的方案进行施工,使用检测手段得到各阶段的实际应力和变形,全程跟踪工程进度和发展,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偏差。尽最大可能消除桥梁工程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质量。桥梁工程一般都是很大的项目,其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2.2 管理措施

2.2.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建立严格的工程直来那个内部监理制度。内部监理工程师要对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的现象、不符合正常施工程序的和擅自更改使用材料的现象、未进行工序交接的工程的现象等予以否定,并且对于弄虚作假的人员予以举报,积极向上级汇报工程质量情况。还要充分利用工地试验室,因为工地试验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很重要的环节。要通过规范的实验建立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到现场进行实时指导。此外,还要制定企业工法,其中要规定原材料、半成品、相关技术指标、施工手段等标准。并且要求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遵守这些工法,并切实应用到施工中去。

2.2.2 建立完善的项目任务的动态平衡系统和工期控制系统

事先做好项目的各个分项目的生产需要和要求的预测,通过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各项目的人力和物力,保持资源分配的动态平衡和紧密衔接达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对工期的保证起到一定的作用。工程进入筹备阶段,领导到施工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工期意识。绘制工程工期总体网络图,通过网络分析将项目细化,通过科学计算和周密计划找出重点,逐一进行安排,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期完成。

2.2.3 建立适应项目施工特点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工程队和承包作业队的管理。将项目的工期、质量、效益等责任及项目的经营权、财权等交给工程队,使双方关系转为甲乙方的经济合同关系,再将任务分解到承包作业队,这就使得项目产生了很大的分散。因此,工程队要结合实际的承担项目合理组建承包队,并且严格执行项目要求,一切以项目整体为中心,把项目动态管理深化到各个细化的小项目上去。

其次,要做好项目承包和项目核算的工作。项目经理要做好对各项费用的总体控制,监督核算项目的成果,对各项投入和产出做好宏观管理,这也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利益。

再者,要切实推进定额效益工资分配制度。在项目管理中,分配是重点,因此一定要推行定额效益工资分配制度。根据各个工程队完成的进度,经考核确定其当月应得的工资。以产值、进度和质量等来动态考核,鼓励作业队做好自己的工作。

3 桥梁项目工程管理的建议

3.1 详细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

要时项目管理能够真正融入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首先要对桥梁项目进行经济和技术上的详细分析,判断其可行性,然后再深入研究相关合同,确定好项目的目标、范围以及最终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的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学会项目管理的工具的使用。在此之后,就进入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这一阶段要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工程竣工之后,要做好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工程的评审工作。

3.2 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

因为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要做好风险的预防和分散工作。做好风险预防工作,首先要加强工程可行性分析,不仅要考虑自身经济与技术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家的相关政策。要做好风险的分散,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固定资产为融资租赁等方式。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筹资与投资,桥梁工程项目的筹资必须权衡成本、风险和效益,努力做到筹资成本最低,投资效益最大,优化财务资本结构。

3.3 做好健康安全与环保的管理工作

因为健康安全与环保是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健康安全与环保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考虑桥梁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和竣工后对人的健康安全的影响;一是考虑桥梁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和竣工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桥梁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到这两项工作的完成,但我国现阶段的项目管理还不够完善,在这一方面上的工作还不到位。因此,要切实加强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教育,做好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工作。

结语

近年来,我国在大江、大河和海湾上修建了不少规模巨大的桥梁。这种大型的工程项目关系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周围环境,这就要求要切实做好桥梁工程质量保障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做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可以参考本文提及的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向东,邓鹏.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1):255-257.

[2] 王依斌.SZ公司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及其过程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

篇11

一、区域卫生规划是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基础所谓区域卫生规划,就是为了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一定的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卫生等状况制定一系列卫生政策,运用一定的卫生资源去实现卫生政策所规定的目标,采用卫生政策所规定的措施和方案,使主观的东西转化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增强国民体质的行动。医院分级管理思想就是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医院功能的不同能级,不同任务,并参照设施条件,根据管理能级原则,按照医院与社会人群的关系而确定不同级别的医院。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按照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通过标准化管理,努力引导医院扩大功能,面向社区或基层,体现区域卫生规划的思想。因此,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方案之前,应广泛收集、分析、利用城乡卫生服务调查的信息和有关资料,了解当地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资源现状,做好区域卫生规划,为开展分级管理奠定基础。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过程中,强化医疗系统全局观念,树立医院的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想,注意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区域卫生规划对医院分级管理的实施具有权威性指导意义。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不同,不同的需求就要有不同的医疗保健机构来完成,不同功能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有不同的规模提供不同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一个区域内医疗机构如何布局?发展几所三级医院?几所二级医院?各级医院拥有多大的规模和功能?才能满足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等问题,都是由区域卫生规划来设计的。它对于改变医院建设不统一、随意设点、布局不合理、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都起着重要的科学决策作用。

区域卫生规划明确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多少,各类医院的规模和功能,使各级医疗单位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和无计划性;同时,对控制医院规模,随意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明确医疗服务专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可以引导医院分级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区域卫生规划是在总结过去的工作,针对本地区的主要卫生问题,遵循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订的。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规划,有利于统一认识,统一布置;有利于引起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了解和重视。规划一经政府转发,医院分级管理工作自然就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并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发挥导向作用,促使医院分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四、医院分级管理的实施对区域卫生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就是从宏观上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效的解决医疗机构布局失控,各级医院功能不清,扭转病人流向不合理,合理引导病人利用医疗机构;从医疗资源投入上,提高区域卫生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克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设置、资源浪费等弊端;探讨一条预防为主、低投入、高效益,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道路;从观念上,树立大卫生观念,扩大预防保健,增强人民的健康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

篇12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常现象发生在各类学校中,这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难以管理,越不听话,越叛逆。这足可以证明我们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人的成长和进步,主要在于自身的动力,在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学生能健康成长,教师应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我认为,良好的班集体是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乐园,而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则重在管理。教师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力量体系。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自我管理过渡,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是现在班级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所实行的班集体教学,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伙伴意识,但其显然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而小学生自我管理就可以弥补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之处。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班集体的教学管理能否顺利开展、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由几十名小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必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发扬主人翁精神,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每一位同学都想要成为班集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一个班集体才能健康存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能否接受好的教育,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而其内部因素,从根本上说,其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学校的教育。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

“独立”不仅指不依赖他人,自己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并且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我们进行教育的目标最终也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也就是具备各种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并具备独立个性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人才。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才。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行为自律,自我服务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因此,我们教师,仅仅了解、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显然不够,更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一)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平等且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自己好的言行可以为班级增光添彩,而不好的言行可能会使班级减少荣誉。

(二)要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洁无瑕的,他们更乐于遵守纪律并配合教师的工作,也更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了解这些制度,每个学生都会乐于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同时,教师应该爱护并尊重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成就强化。

(三)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整个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有了一个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就有了班集体所有学生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团结奋斗的积极性。务必使学生们看到,整个班级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出现问题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多讨论,让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讨论出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四)在各类班级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课程设置的优势,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一条重要渠道。本着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教师最好是只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完全主持、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在活动中尽量注意到,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情况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强调活动的深远意义,以使其建立长效机制。

篇13

【关键词】 社区综合管理;家庭保健员;糖尿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7-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对慢性病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大,探索对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模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成为社区卫生服的工作重点[1-2],为了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回顾性总结9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2012年1月以来招募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42岁-65岁,平均年龄为(53.1±10.4)岁,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没有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排除不愿意接受随访调查或者中途可能因其他原因退出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组方法: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的45例为观察组,常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45例为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方法后的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社区服务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出“健康管理团队”的组成人员:包括中级职称以上的全科医生,具有较高资质的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师等。由健康教育专家进行相关培训,规范社区服务的方法和质量。相关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糖尿病管理规范》的中的要求[3]进行规范化管理,“健康管理团队”中相关人员定期门诊,同时认真填写门诊记录并归档,组织“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并参加该团体的健康促进活动。另外,服务人员还应通过电话跟踪等方式,督促糖尿病患者俱乐部人员每月进行门诊随诊和参加健康干预活动。

1.2.2 家庭保健员 对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培训,宣讲糖尿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原理,解释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及适量体育锻炼的作用,嘱咐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方面和生活方面给予糖尿病患者关怀,并监督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其他方面的康复训练。

1.3 数据收集 在干预后半年时间时通过实验室检查(主要收集数据包括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值等)和问卷调查(主要收集数据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生活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等)等方式收集两组糖尿病患者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6.51±0.8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7.82±0.41)mmol/L,三酰甘油平均值为(1.49±0.11)mmol/L,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活能力,该类患者的用药和血糖检测一般在医院外进行[4],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用药工作是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保健员的作用对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对促进社区所有居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资料显示:通过为期六个月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专家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的干预,再加上家庭保健员的监督,使糖尿病患者的知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和户外活动,有规律的吃高纤维食物和减轻体重,开始戒烟戒酒并参加“健康管理团队”组织的相关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总之,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来说,加强社区的综合管理能够使患者具备不断改变自我行为的能力,而家庭保健员的参与,又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效的解决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燕,杨俊杰,王菊兰,等.“团队-契约-医患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61-2864.

[2] 吴义如.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82-383.

篇14

关键词: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工会;模式

现代健康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把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仅仅在最近10年左右才兴起。当前,由于青少年体质的多年连续下滑,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可谓备受瞩目;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健康问题近年来屡见报端,已经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乃至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自身而言,都具有重大影响。如何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如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健康使者,是高校教师管理部门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1.高校教师健康现状及健康管理的意义

教师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多年来从事教师工作人员心中的诟病。2006年,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社会调查:教师位居“健康透支十大行业”第十位;至2011年4月,中国医师协会通过调研再度“健康透支十大行业”目录时,教育行业已经进入前三甲,位居制造、金融行业之后。1999年,国家对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却是教师健康的透支,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大计的实践者———教师,若身心健康状况不良,我们的教育又怎么可能上得了新台阶。对一名教师而言,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他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也是教育者成功教书育人的必要保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教师来讲,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工作,更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健康管理对教师而言,体现的是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学校而言,映照的是教师健康在学校教师管理者心中的位置。高校具有健康管理的许多有利条件,如有专门的医务部门、体育部门、良好的运动场馆,承担了许多社区的职责,比较适合进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密集地和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师的健康管理必将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

2.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高校拥有包括体育教师、心理教师、校医等从事学生健康管理的专门队伍。由于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下滑,国内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给予关注较多,而有关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已有关于教师健康的研究中,上升到系统全面地从管理视角研究还比较少。已有研究文献显示:我国高校教师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尤其是慢性咽炎、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病较为明显。有关教师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通过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关于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果:广东省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20%,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于疾病的边缘状态的重度亚健康。[2]该研究认为广东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为此,省教育工会曾发文要求各级教育工会重视教师健康。此外,近几年来,部分学者及高校硕士论文也对教师健康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李文学(2009年)《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初探》通过一所高校三年间前后两次体检结果的比较,说明了对高校教师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在健康管理措施上提出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健康体检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等。刘瑞峰等人(2005)经研究认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健康状况不佳与我国学校教育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有关,因此,他们提出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策略上,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意义。姜国钢(2006)对在杭州37所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在杭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一般,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认为提高教师健康需要改善健身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使教师们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近五年来,叶琴、王妍、赵伟等十余位硕士学位论文对高校教师健康与体育行为方面进行了研究,就高校教师健康尤其是亚健康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总的来说,综合现阶段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情况,可归纳、总结有如下特点: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欠佳已经普遍现象,相关研究与报道近年逐渐增多;已有成果还缺乏从健康管理新视角对教师健康进行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系统全面的少,实证研究少。当前,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教师健康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对教师个人和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仍需要加强;工会作为高校教师健康的主管部门,其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师健康管理的系统性、长期性规划还不尽人意;教师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引导;等等。

3.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模式与对策

3.1高校教师健康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特点是作为管理对象的教师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群,该人群对健康有较高的认知,且影响该人群健康的因素比较统一。高校拥有校医务人员、心理教师、体育教师等具备专兼职健康管理能力的教职工,因此,高校教师群体健康管理有自己独特优势。根据高校教师健康现状、运行特点和健康管理优势,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应该有别于当前各级医院和社区的健康管理。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教师健康管理模式,对促进教师健康管理的规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根据高校机构设置特点和教师健康现状,构建了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模式(见图1)。通过该模式(图1),我们能清晰了解教师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可以根据内容中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与促进。

3.2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对策

3.2.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般来说,工会应该是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针对高校教师的健康现状,高校党政领导要将提高教师健康素质提到议事日程,重视工会在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高校应该明确工会作为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职责,并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健康管理的相应机构,如工会下属的文体部、各二级工会等。要争取学院党政领导支持,制定有促进教师健康的相关制度,并确保贯彻实施。在制度建设上,要确保管理方法可操作性,要有奖惩措施,要加强各二级部门在教师健康管理方面的权责,督促各二级部门负责人在教师健康管理发挥重要作用。3.2.2规范教师健康管理的内容与形式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属于比较松散的形式,换一种话来说,教师本人和教师管理部门的健康意识还不够强烈。要想做好教师健康管理,工会必须要有专人统筹安排。健康促进的内容涵盖了体育、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六个模块的内容(见图1),每个模块还可以细化具体若干内容。这些内容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必须要有目的计划。高校健康管理职能部门参考各高校现有健康管理的不足,做好有效提升管理的规划。3.2.3重视协同与宣传,共同推进教师健康教师健康管理涉及到工会、后勤、体育、人事等部门。学院各部门要在工会的组织下,加强协同,才能共同推进教职工的健康。当前,许多教师并不知道健康管理的内容形式,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足够重视。因此,高校要重视健康管理的宣传教育,让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针对许多教师对亚健康认识不足,保健意识不强等问题,工会可以牵头整合联系、整合校内外的专家资源,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活动。要未雨绸缪,加强宣传,让所有教职工在为学校奉献青春与激情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3.2.4重视教师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面向全体师生的校医院或校医室的医疗条件,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健康素养。为了强调教师健康的意义,高校可以要把教师健康状况纳入教师、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以促进教师个人、部门负责人重视教师健康。定期进行教师体检,是把握教师健康总体情况最直接的途径。在教师体检项目上,对医院体检难以涉及的心理健康,高校应额外予以重视。高校应分类建立每位教师的健康档案,要重视教师体检的总结与分析,以便于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追踪工作,并根据教师队伍中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患措施。3.2.5广泛开展群众性强身健体活动在影响教师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休息少,平时锻炼少是一个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的名言,它道出的确是生命生活的一条规律。适量运动是健康的基石之一,保持与自己体力相适应的运动,是预防消除亚健康,创造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工会要发挥高校在体育师资和场馆设施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加大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群众体育活动,引导教师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4.结语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状况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也积极影响着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高校教师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意义。高校党政领导应把学校发展与教师健康紧密联系,高度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以教师健康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依托,针对教师健康管理的现状,从组织机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多方面入手,有的放矢、未雨绸缪,方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健康.

参考文献:

[1]邓枢丽,陈润钿,卓金璇.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4):907.

[2]林闻凯.广东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14,18(6):52-54.

[3]胡伟娟.关于高校女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