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茶艺的知识范文

关于茶艺的知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关于茶艺的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茶艺的知识

篇1

关键词:针灸;抑郁;失眠;ISI;PSQI;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27-02

研究显示,失眠为抑郁最常见伴随症状[1],未有确切的研究证实抑郁症和失眠症之间的固然联系,但临床显示,抑郁症可导致失眠[2-3],而后者可加重抑郁,对于治疗而言更是棘手。目前针对这一临床状况的研究仍较为有限:药物治疗受制于其副作用及潜在的滥用和依赖风险,而由于耗费时间及对参与度的要求,心理治疗仍显不足,针灸是最受欢迎且安全的替代及补充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或是住院患者,年龄29~81岁;男15例,女31例。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8。估计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现在服抗抑郁、失眠药的,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这些个体的中位年龄62岁,79.3%为女性,均存在重性抑郁(MDD)病史及超过3个月的显著失眠。受试者被随机分入常规针灸组、及安慰剂针灸(placebo acupuncture)组,安慰剂组为服用药物,但无针灸组,并于3 w内接受了9次治疗。

1.2方法

针刺取定风池穴、双侧耳神门穴、四神聪穴、安眠穴、内关穴、神庭穴、印堂穴、百会穴、外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所有的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后留针30 min/次,1 次/d,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5疗程。

1.3疗效标准

明显好转: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容易入睡,总睡眠时间延长,自觉睡眠质量提高;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思维清晰,情感正常。好转: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抑郁,晚上失眠等重度症状减轻,情绪稳定。无效:患者症状治疗后无改变。

1.4观察指标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Insomnia Severity Index)是一种患者进行抑郁自我评定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标准总分13~15,16~20,21~25分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评价等级:0~5;6~10;10~15;16~21分,分别表明睡眠质量很好、还行、一般、很差。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面(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异。结果以P

2 结果

所选病例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既往治疗、饮酒、饮咖啡、患有慢性疾病上无统计学差异,而主要转归即睡眠衍生的睡眠效能方面,睡眠潜伏期在治疗5w后,常规针灸组与最小刺激量针灸组(-1.40,95% CI,-7.08~4.28),以及常规针灸组与安慰剂针灸组(3.10,95% CI,-3.64~9.84)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常规针灸组受试者实现入睡潜伏期≤30 min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P=0.04),但其他指标总睡眠时间及入睡后醒来时间均相仿;治疗后5 w已观察不到显著差异;与其他组相比,常规针灸组在大部分指标方面均无显著优势;针灸耐受性良好,常规针灸组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比例为5.1%和3.4%,其中2例原因为针灸点疼痛,1例原因为头痛及恶心。研究中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ISI评分和PSQI评分在针灸组和安慰剂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有提高,两者均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

3 讨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针灸组在日常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方式、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这也可能和我们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有关,而在睡眠模式中以睡眠潜伏期比较得到改善,治疗失眠症的平衡灸能显著改善睡眠,可能和失眠程度的好转有关。

本研究中针灸治疗无抑郁症状和心理显著影响运作,可能是该疗法针灸主要针对失眠。这将是值得探讨的改进方案,同时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虽然没有量化数据,在症状判断上以西药、中成药及中草药的摄入量减少为依据,可能是影响抑郁症状而改善失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其他研究中治疗抑郁症相关残留失眠症状,与精确的穴位、针刺深度、针刺得气和感觉及伴随症状及疾病有关[4-5],如伴随偏头痛,骨关节炎,腰腿痛等在浅刺在非穴位具有相似的功效。这些对于残余失眠的效果可能也有药物影响,虽然我们没有相关数据的显示,但是对于精准度强的针灸,患者主观睡眠是得到改善的。令人欣慰的是,在ISI和PSQI评分中,两个体系显示针灸针是有统计学差异的,这表明针灸能够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抑郁残留失眠症状耐受性有余,而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失眠症状困扰,但抑郁主观症状得到改善。本项研究对针灸的价值进一步肯定,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抑郁残留失眠症状治疗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1]Tramonti F,Maestri M,Gronchi A,et 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J].Psychology,Health&Medicine,2016,21(3):309.

[2]赵毅,彭颜晖.抑郁症合并失眠的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4):310-312.

[3]K冠宇,郭霞珍.从五神脏论抑郁症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3,33(5):433-435.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市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基地、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以生态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和无公害有机茶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我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年度,茶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卢氏县1.9万亩,500亩,市400亩,县100亩。建立200亩以上重点基地6—8个;建立500亩以上示范园基地2—4个;建立无性系良种母本园200亩;建立无性系茶苗苗圃50亩以上4块;重点培育1个龙头企业,创建茶叶品牌;建立市茶产业协会;扶持3—5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训茶农100000人次,技术人员500人次;培训一批茶文化及茶艺表演人员。

三、时间安排

(一)年7月—10月:新茶园规划、计划发展面积申报阶段;

(二)年11月—年1月:新茶园准备阶段;

(三)年2月:新茶园准备情况检查验收阶段;

(四)年3—4月:茶苗定植阶段;

(五)年5—6月:种植检查验收阶段。

四、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建设。年我市安排的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建设200亩以上重点基地6—8个、500以上示范园基地2—4个、无性系良种母本园200亩、无性系茶苗苗圃50亩以上4块等。相关县(市)要按照全市茶产业发展的统一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实施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的要求,抓好建园质量,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统一技术操作规程与茶苗供应。统一技术操作规程。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大气和水源污染、土壤PH值在4.5—6.5之间、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山地坡度不超过25度的园地进行建设。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园地障碍物清除、整地修建梯田、深耕抽槽施底肥、排蓄水系统建设、道路网建设、茶园防护林建设和良种茶苗栽植等工作。栽后加强苗期管理,做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培养、抗旱保苗及防冻工作,确保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统一供应优良茶苗。优选适合我市栽培种植的抗旱抗寒茶苗,早、中、晚品种混合搭配,严把选苗、起苗、运苗质量关,实行茶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运、统一技术服务。

(三)加强科技推广工作。加强茶产业科研推广工作,强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组织推广应用以下先进实用技术:本地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和快繁技术,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茶叶加工自动化、茶叶原料及产品无害化保鲜技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茶多酚等茶提取物精深加工技术。

(四)建好科技服务网络。成立茶叶生产科技服务咨询所,负责茶叶生产的科学研究与科技指导。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与省内外茶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产业创业团队。利用广播电视传媒、电子商务、板报、墙报等信息平台,为茶农和茶企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构建市县乡贯通、内外呼应、预测及时的现代化科技服务网络体系。

篇3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是全国范围内各级电力企业对其营销经营工作进行管理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控制制度不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缺乏必要的风险管控体系等方面的考量,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稽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对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指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机制;指标设定

随着我国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对电力需求程度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1015亿千瓦时,第二产业3518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5082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5646亿千瓦时。另外,通过相关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大中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利润总额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截止到2011年其企业利润总额已经超过16374632万元,这种增长热度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因此,加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工作单位的工作重点。但从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现状来看,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当前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机制设置、管理工作体系以及稽查工作重点的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电力营销稽查机制的管理和建设进行讨论,期望对进一步实现我国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升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国内电力企业在营销稽查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

与国外不同,国内电力企业更多的是延用了行政体制。因电网企业的特殊垄断现状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决策更多的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因此其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就不是十分明显,基于这样的前提,电力企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发展环境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危机的存在。因此,大部分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是部分管理高层都没有认识到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的重要性,不注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资源投入和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发展的贡献率认识不到位,这样容易使电力营销稽查工作高端人才流失。

2.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包括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南方电网“两型两化”在内的电力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体系的构建也相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从目前国内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制度研究情况来看,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的有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制度规定。从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电网企业间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工作标准及其工作质量评价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性文件,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其效果都没一个定量化的测量效度,这将导致电网企业间或企业内的营销稽查人员在执行营销稽查时工作质量及质量评价标准各有差异,难以反映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这就使得部分电力企业在对其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处置上并不能做到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一致,容易造成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处置效率低、监督不到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正是目前国内电力在其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控制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体系来规范。 转贴于

3.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手段方面的创新性还是比较差的,基本是采用手工取样方式对其相关的资料进行逐条比对,通过对资料的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人工的取样、查找,对企业的营销业务、营销报表及相关的工作档案进行大范围的核查,这样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最终的稽查效果也并不明显。在对稽查结果进行确认时更多情况下是依据稽查人员的经验判断,而没一个有效的评价级别作为对电力营销稽查结果的衡量,所以其稽查结果的准确性易受到质疑。

4.电力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价体系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社会对电力营销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电网企业的特殊垄断现状,使企业竞争意识略显薄弱,在电力企业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方式的同时,对营销管理风险欠缺全面的认识,忽略了营销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如:经营风险、供用电法律风险、社会负面风险等等)。另外,电力企业管理者对其企业经营风险认识不足,重视安全生产而忽略营销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管控难度增大,导致目前国内众多电力企业对其内部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十分不完善,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营销工作内部控制的风险,也影响到国内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1.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国内电力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受到挑战,此时如果不构建一个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环境,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首先,要提升电力企业有关领导者对电力营销工作管控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与企业内部经营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更好地发挥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做出指导。其次,要充分调动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最后,要不断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及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这是构建良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的重要环节。

2.健全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依据统一稽查、分级管理的两级工作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电力企业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机构,在电力企业内部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责任体系。这样一来可以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管理权限和义务分散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间,但在权责方面则要强化统一,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通过统一稽查、分级管理的两级电力营销稽查内部工作制度的实施,既可以为电力企业内的二级、三级单位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资源支持,也可以增强其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企业的整体实力。

篇4

对于如何对涉及公知常识审查意见进行答复,笔者仅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公知常识。关于公知常识,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创造性部分第3.2.1节中关于判断创造性的三步法中第三步: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有所提及,即在下述情况中通常认为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启示: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例如,本领域中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或教科书、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此外,例如,审查指南第4部分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第4.3节关于证据的认定也有所提及,即对驳回决定和前置审查意见中主张的公知常识补充相应的技术词典、技术手册、教科书等所属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性证据。从审查指南的记载可总结出,公知常识为本领域中的惯用手段、教科书、工具书(技术词典或技术手册)等中披露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等。公知常识是经过长期科研、生产、使用或者生活积累而成,已经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认可,并为相关领域所有技术人员所知或者应该获知。因此,基于这种特性,一旦某个技术特征被认定为公知常识,则必然地通过其获得技术效果默认为公知的,那么以此技术特征为区别特征的技术方案也必然是显而易见的。

了解什么是公知常识之后,应该针对对应于公知常识的区别技术特征进行相应的陈述。

首先,可以根据审查意见中所给出的现有技术,即检索报告中出现的A类文件、X类文件以及Y类文件进行分析阐述。检索报告中出现的这些对比文件和现有技术代表着目前该技术领域先进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目前广为使用或认可的技术方案)。仔细阅读这些对比文件,针对这些对比文件做出相应的分析,从而得出对申请文件有利的结论。

为了得到相应的结论,需要进行以下几点的分析:

第一,需要分析检索报告中的这些文件是否公开有或暗示有审查意见中所针对的区别技术特征,一般情况,如果在审查员所检索到的文件有所记载的话,审查意见中往往会提及,因此,通常这些文件中都没有关于相应区别技术特征的记载。

第二,通过分析来确定这些现有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构思是否大体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这些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很可能是本技术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从而可以确认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笔者认为其中一两篇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同不足以说明该技术方案是公知常识,因为公知常识应该是已经获得了非常广泛地认可的技术方案,并为相关领域所有技术人员所知或者应该获知的,而不能仅凭一两篇所公开的专利文献就认定该技术方案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为了明确上述所记载的技术特征是否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有必要对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所记载的相同技术特征进一步检索,以最终确定上述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技术特征是否为本技术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如果确定上述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技术特征是公知常识,那么就可以从正面论述本申请的区别技术特征并不是上面通过分析论证所获得的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如果无法明确确定这些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技术特征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话,可以接着进行以下分析。

第三, 如果这些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或进一步检索到的现有技术文献均不相同或大部分不相同,即无法确定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那么可以进一步论述说明本领域中关于相关技术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而目前被认为是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区别技术特征也是实现上述相关技术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从而以论证的方式证明审查意见中被认为为公知常识的区别技术特征是目前所寻求解决相应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不同技术方案,从而获得审查意见所认同的区别技术特征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论。

其次,应该详细分析针对区别技术特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判断审查意见中所给出的对比文件是否给出了解决相应技术问题相应记载/公开。如果对比文件与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那么很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获得相应的技术方案,即该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如果对比文件与本申请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那么需要进一步分析对比文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果两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相同,那么就要进一步分析对比文件中相应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效果与本申请中相应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效果。通常申请者在撰写申请文件时往往会把相应发明点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明确记载在说明书中,因此,对比对比文件与本申请相应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明确获得对比文件是否给出相关区别技术特征所给出的技术启示。如果对比文件所获得技术效果与本申请完全不同,那么很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从对比文件获得相应的技术启示来结合该区别技术特征以获得该申请的技术方案。

因此,在上述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摆明观点,即审查意见中的区别技术特征并非公知常识,而且在对比文件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获得相应的动机/启示对对比文件进行改进来获得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已成其“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针对如何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探索。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医疗单位的人事体制、用人制度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与其他专业比,广东省医学类学生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为倒数第一。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广东粤西、粤东、粤北以及珠三角的一些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医疗岗位空缺,而现在的医学类毕业生不愿去,只想去大城市、去专业对口或条件更好的医院,但由于这些医院人才饱和,竞争激烈,对本科生来说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形成了一种“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观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可见,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已成其“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如何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已成各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紧迫而至关重要的课题。

1职业价值观的涵义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概念的提出与演变,是伴随着医生职业的发展以及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提出来的,但是,关于职业价值观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所下的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属于职业倾向性范畴,主要有两种涵义:广义性职业价值观和狭义性职业价值观。前者又称为“职业发展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动力作用的一套信息系统,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后者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由职业锚、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等要素构成,其中,职业锚是核心要素。

2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可能出现的偏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国家对医药卫生体制以及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多元化改革,对医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促使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总的来说,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是符合时展方向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职业活动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①不能正确处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的各种精神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政治、教育、文化、社会道德等)作为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精神需要的地位也相对的突现出来。但是,有研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还有少部分医学生因受拜金主义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而完全忽略了个人在精神需要方面的追求,甚至有些连医生必需的医德、医风也都忘得一干二净。②不能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成才必需因素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不少医学生由于对成长以及成才的必需因素和条件认识不足,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就等同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或认为考上大学就肯定能成才等,从而缺乏追求成才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他们在毕业时宁可失业也极力避开到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的基层医院和地区去工作。事实上,与大医院比,基层医院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才干,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能为医学生的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另外,“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也是有利于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职业服务功能所涉及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就个人来说,最优价值目标选择,就是按照社会价值目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人的机遇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在“职业价值取向”调查中发现,有47. 8%的学生选择“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24. 4%的学生选“能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职业”,仅有12. 5%的学生选“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这说明,与社会价值相比,当前医学生更注重个人的自身价值,甚至,有少部分医学生倘若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当,还可能滑向急功近利或惟利是图这一极端,出现与社会价值游离的现象。

从职业的稳定性来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国情和人才流动、职业结构的变化来进行自我调整,不能正确处理好理想职业和职业理想的关系。在研究中发现,有部分医学生由于未能审时度势,根据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变化,及时对个人的理想职业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及正确地调整个人的职业理想,因此,常常表现出矛盾的职业心理和随机应变、漂浮不定等职业行为。 3关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3.1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引导医学生端正“职业发展观”

在价值观体系中,价值标准是核心,而价值标准又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最终都要落实到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上,并通过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体现出来。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广义性职业价值观)也一样,必然体现为职业价值标准和职业价值取向。

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职业价值观教育调适的价值标准。职业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分工,表现在具体职业上,则是其从业者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分工。从社会职业发展史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可知,判断某种职业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的标准,主要是看从业者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否代表着当前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具体的社会关系能否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文化等。

另外,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个人的发展也一样,并且这两种发展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宗旨—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可见,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医学生朝着代表当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代表着广大患者的利益,代表着最崇高的医德、医风,可持续、和谐的成长、成才,已成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

3. 2拓展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平台,发挥职业测验的教育调适作用,引导医学生处理好四个“统一”

要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首先,要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测验来帮助医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及挖掘职业潜能等,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及把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偏差。

其次,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体系为指导,引导医学生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个人成长”与“个人成才”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及“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的统一等,形成较为明晰的与医生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狭义性职业价值观,并在实际的职业实践中尽早确定自己长期的职业锚。

另外,由于在我国还有不少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观过于讲究实用性和工具性,只能应对医学毕业生择业一时之需,而忽略了人生规划和长远职业发展,只能培养出缺乏人文情怀的“经济人”和“功利型”的“人体工匠”。因此,有必要借鉴各种先进的理念、体系和机制等来拓展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测验的教育调适作用,引导医学生处理好四个“统一”,为社会培养出不仅能看“病”还能看“人”的负有人性关爱的大师。

3. 3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做到尽可能用一个声音说话,使各种教育调适力量的组合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