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音乐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教学方法

篇1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定在教学过程中。

第二,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制约,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

第三,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他们分别使用的手段。

第四,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是教和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在教学方法分类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分类框架和分类方法,反映出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

有的按照知识来源来划分: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图示法、参观法)、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书籍法)、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创造性作业法、实习作业法)。

有的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来划分:认知法,使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复现法,使学生再现旧知识和教师指出活动程序的方法;探讨研究法,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获取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各种方法。

有的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把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第一,组织学生认识活动的方法,在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包括口述法(讲述、讲解、讲演、谈话等)、直观法(演示、图解)、实践法(练习、实习、实验、操作等);在逻辑方面,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思维方面,包括复现法和问题探索法;在学习管理方面,包括独立学习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等。第二,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认识性游戏法、有兴趣的讨论法、创造情绪情景法等)、刺激学生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第三,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包括口头检查法(课堂提问法等)、直观检查法(直接检查学生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作品评价、书面作业、体育动作表现、美术作品、演习等)、实习检查法(学生在实习活动、生产劳动中的表现等)。

还可以举出一些,众多的教学方法分类的框架及其教学方法,不仅展现了教学方法宝库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而且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我们了解、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或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方便。

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学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新成就为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特征主要是:

(1)方向性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内容的方向性,任何教学方法总以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学者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教学方法上有一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是突出了教学方法的方向性。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的。所谓“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音乐教学方法的耦合性体现在:一是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两位一体的共同活动;二是在内容上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侧面,二者是有机结合的,教法制约学法,学法影响教法,教法可以通过学法来体现,学法是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方法;三是在二者关系上,师生是互动的,是互相影响的,学生成为教师亲密合作的伙伴,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挥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总之,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变万化,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学手段的千姿百态,教学方式的千奇百怪,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这一特征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采用了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的选择。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时代化

篇2

【关键词】音乐 教学方法 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46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人愉悦心情,还能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丰富学生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从当前的音乐教学来看,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本文就音乐教学谈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音乐学习有所帮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保持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中应试考试的影响,只重视文化课程,而对音、体、美教学不够重视,这种教学观念是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的,并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提高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认真对待,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

学习音乐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民族音乐时,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创设与歌曲相关的环境,增强学生对歌曲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民族乐曲。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材中,有些乐曲相对有难度,如果教师不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做到投其所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性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学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相对教材上的古典音乐对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流行音乐为导入,让学生从流行音乐中感知古典音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以此来降低学习难度。

(三)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还要让学生学会表演,当学生自身能够真正投入到歌曲的表演中时,对歌曲的感悟将会更上一层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歌唱的机会,歌唱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并且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以及播放乐曲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歌唱时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以此来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放声歌唱,同时要加强学生在歌唱时的情感表达,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向标,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能量。

(一)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教师在“教书育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先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所以在课外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学习,对中外音乐的发展史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教师要在对音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音乐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及文化内涵,充分的体会到不同国家、民族及地区之间音乐所存在的风格差异,并对不同的演唱技巧进行领略。教师在接触了大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后,可以体验到音乐的真正内涵,学习到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能够清楚认识到多元音乐文化对音乐教学产生的有利影响,从而能够在教学中不知不觉的把多元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给原本枯燥的音乐教学融入一丝人文色彩,让学生能体会到音乐之乐、感受到音乐之趣。

另外,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够在面对各种音乐文化时,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从容的面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洗礼,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来汲取其中的养分,感悟到音乐的真谛,体会到音乐之中蕴含的最为纯粹的美,使自己鉴别美丑的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从而在教学中将音乐中的民族特点凸显出来,让音乐教学不光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起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使音乐教学在体现美育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出相应的德育功能,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同步培养。

(二)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就在于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仅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提高自身的业素养,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教师自身的魅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音乐的代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精神气质,能够给学生起到标杆的作用,并且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观念,并且从教学和自身素养方面出发,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兰烁.浅谈音乐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3

1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是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

1.1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意义

第一,方法创新符合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这一系列要求。第二,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效率。音乐课堂效率不高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创新后的教学方法将更适合当代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第三,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爱好兴趣。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阶段之一,而在这一阶段采用创造性方法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第四,提高音乐教学的娱乐性。教学方法创新能够提高教学的娱乐性,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压力,使其能够有效抒发自身情感,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1.2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音乐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为其日后成长成才打下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忽略了教学对学生心理、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过于刻板化,对学生无法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普遍存在着“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轻审美,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导致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审美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学失去乐趣。因此改革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审美能力及愉悦感十分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2.1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正如前文所说,小学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时,部分小学为给语文、数学等科目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往往会减少音乐课数量,甚至将音乐课与课外活动课放在一起,导致小学音乐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外,部分不发达地区的小学中压根没有音乐课,更无从谈起教学方法改革了。第二,师资水平不高。当前大多数小学都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甚至有些学校由一位教师带整个年级的音乐课,致使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师只能算“半路出家”,教学水平不高,音乐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2如何创新小学音乐教学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创新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转变传统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当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进而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及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在具体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物质、人文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例如:讲授《四季童趣》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做过的与季节有关的趣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在课堂中播放多媒体软件,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第三,开发教学资源。一般来说,小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较少,远不如接触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时间,因此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对此,学校与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丰富校内教学资源,加大财政投入,购置齐全乐器以及其他教学设备。同时,学校还要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适时举办与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在校园内创建良好的音乐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时刻接触音乐知识。第四,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选择的歌曲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例如:选择多数学生都有兴趣的歌曲,选择旋律简单的歌曲,选择歌词简明达意的歌曲。

3结语

篇4

(新疆墨玉县喀尔赛乡中心小学 848100)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育人审美才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音乐教育特别是学校音乐教方法就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肃地、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那么,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好孩子。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教师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会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2-01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少年儿童学习歌唱可以使他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还有益于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这里只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地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把组织教学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将它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如带领学生玩开火车的游戏学生听音乐走入教室,或者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歌表演进行师生的问候。在导入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课件,或者讲述故事、猜谜语、让学生扮演角色等形式,创设一个适合音乐教学的浓郁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中,教师可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语言来唤起小朋友对该课的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姑娘吗?春姑娘来了,迎春花花儿开了,好多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柳树吐出了嫩嫩的枝芽(播放课件)。小动物在森林里开起了音乐会,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参加?"这样边讲述边播放相应的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仿佛身临其境。

2.把乐理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导致生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在乐理知识学习时,教师应注意打破生硬、笼统、死板的介绍学习模式,教师应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作什么音符带了个"小宝宝"。"小宝宝"乘车要买半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比如:把顿音记号比喻成小鸡啄食的鸡嘴,小鸡吃米"嘟嘟嘟",我们也应唱得"短促、跳跃"再如学习高音谱号的书写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高音谱号的外形,编出"逆写六,抬起头,竖个杆子,弯个勾"的口诀,让孩子参照这个形象口诀进行联系书写……上述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清楚地交待了这些音乐记号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效果是很明显的。

3.多种元素引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篇6

对一个人的整体成长而言,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重情感,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表现的内容却是非常抽象的,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清楚。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尽管他们对音乐艺术已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增强,但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听、唱、看、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的天地之中,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思想情感。

比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采茶姑娘们的劳动场面,我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并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此时,学生蠢蠢欲动,教师抓住时机将表演的工作分配到各大组,各组经过一番商榷,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如在教唱《长江之歌》时,为使学生体会那种激人奋进的精神和感受长江那广阔的胸怀,我节选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一部分画面,借助多媒体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直观地看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长江发源地,还展示了江水波涛汹涌壮丽景观。当起伏高昂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艺术内涵,情不自禁地为赞美长江而歌唱。学生的唱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谈歌中最突出的几乐句所表现的特点,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为大家演唱一番。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艺术之美与体验。

二、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教学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艺术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以此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如在欣赏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中的《龙船调》时,该曲是一首极具民歌风味的歌曲。教学中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地受到了艺术地感染,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三、重实践,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是通过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来达到其目的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随意哼唱的小曲,因我们这里是民族地区,学生夹杂着不同的民族风味,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尽管是雅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作真情的再现。

如在教唱《渴望春天》时,我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在前一节课就将此歌按组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等上课时,各个组将组里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然后老师在把《渴望春天》的歌曲教唱给同学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画面能与音乐歌曲联系起来,学生那种兴奋的心情是无法比喻的,教师不失时机的再加以鼓励,学生喜欢音乐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实践证明,色彩与音符的融合教学是体现艺术的价值,由于好奇心,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参与实践,创造渴求成功的音乐教学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意境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四、注重音乐的情感性与情趣性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使人们心灵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柏拉图)。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最具有情感性特征的。

而提高学生的情趣性,重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完整地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篇7

不同的学科具有其各自的特点,而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音乐教育更是有着多方面特殊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音乐基础水平)、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都是进行音乐教学方法选择和革新的原因。例如:有的学生并没有在大学之前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在音乐学习中会产生畏难情绪,而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具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而不能只是对其它类型音乐教学方法的照搬照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分层教学法与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以往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待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整体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往往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影响了他们的整体发展。而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将不同学生在基础水平、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差异性都进行了考量,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在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中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先要尽可能的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然后,教师以此为依据来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教学,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方式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考核方式。通过这种层次上的划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水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和进步;此外,还可以刺激学生们向着高一层次的水平努力。其中,对于那些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发挥师范作用;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肯定其学习效果的同时,为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避免他们滋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而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教师主要应该以鼓励为主,多从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为此,在最初阶段要多设置一些简单的学习目标,以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然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主要注意的是,在层次教学法中,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就无形中给了学生们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不断的提升。

(二)对话教学法与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讲解式(或讲述式)教学方法很常见,教师们在台上讲而学生台下听,往往会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和学习,可以说,是非常不利于当今高校音乐教学的,它使得学生们成为了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性,不能体现出音乐是一种体验学习的学科特点,。因此,应该对于这种传统式的讲解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此,将对话式教学法应用于当今高校音乐教学之中是十分适合的。对话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理念就是要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和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以他们之间的教与学的对话来完成音乐知识的构建和音乐活动的体验,它可以包含学生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话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是可以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也实现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即沟通),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具有教学针对性。对话式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进行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达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目的以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和沟通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法与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随着我国教育教学软硬件的改善和提高,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的标准配置,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和配置多媒体教学法是十分有效和重要的。合理运用多媒体,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则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高校音乐教学来说,传统式的黑板、讲义、钢琴的模式很难再引起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来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画面、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增加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的形式将单纯的听觉接受变为视听结合的音乐学习模式,使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学习,并可以试图将他们脑海中所想象的场景变为真实可感的画面。此外,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制作一些视频影像的形式将欣赏课教学变成一种趣味性的互动教学。比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统教师演奏钢琴形式并不能达到百分百准确,这是因为它会受到教师水平和乐器形制等影响的原因,但是一些诸如Musicator的音乐类软件就可以弥补此种不足,保证学生们的练习准确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8

根据上述三个主要目的,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它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住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只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故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以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只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中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二、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在欣赏《会打切分音的闹钟》就让学生模仿钟的响声,在欣赏的同时也学习了切分音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例如:欣赏《牧歌》提问:前面的引子部分给你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

学生情绪很高课堂也活跃起来。

四、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如:通过练习节奏2/4xxxx|xxxx|,然后换成2/4oxxx|oxxx|再换成2/4xxx|xx|抓住学生要强、好奇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既不能轻而易得,又不是高不可攀”地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去完成新的任务。

五、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六、唱歌课要让学生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先让学生完整的听,感觉歌曲的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把歌曲中的难点拿出来先唱,当做试唱谱唱、练声曲或者节奏练习等等来做。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整的识谱,这样他们就不觉得枯燥,不认为识谱难了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篇9

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消极被动地位。

音乐教学,要让学生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要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等

趣味性音乐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有一下几个特点:

1.音乐性。小学生音乐趣味性教学必须通过充满情趣的音乐想象和丰富多彩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在感情上打动小学生,动以情,感以情,晓以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2.游戏性。孩子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在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提高他们“动”的欲望,并通过反复游戏使小学生熟练技巧,提高音乐素质。

3.形象性。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如能以“形”诱人,则可能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针对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歌舞、表演、故事、游戏、图画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抽象模糊的东西转为直观形象的东西,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

4.创造性。小学生趣味性教学强调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创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世界。让学生在玩中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孩子、中学生孩子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到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的更多些,精神上更愉快,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积累经验,谈谈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让其获得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方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欣赏音乐,从“欣赏”到“想学”是自然之事。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其“欣赏音乐”,就是让他感觉到悦耳、好听。在教学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但学生听完之后,都感觉很好。其实,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很好玩,但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二、多用联想的方法。

将音乐与人的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引领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人物事迹和历史典故等,以其从少年时就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比如,给学生讲《二泉映月》作曲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贝多芬在逆境中如何抗争的故事……在讲述乐理上的“重音”时,画一幅音符躺在磅秤上的漫画,等等。

三、运用“模拟法”解决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比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性,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的特点“模拟”一些“节奏歌谣,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

四、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概念。

比如,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的短又脆;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等等。通过上述的方法,既交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亮”起来。

篇10

关键词:体育音乐;主题教学法;表情练习法;形体律动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07-02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所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整合与统一的表现形式。体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且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区别在于具有为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专业化目标和任务。

体育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现体育音乐教学的途径,一是理论学习的方式;二是实践练习的方式。这样就构成了以体育音乐理论指导体育音乐实践活动,二者又共同服务于体育实践活动的体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

一、主体教学法

主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它是与教授法比较而言的。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与任务、学生直接感知学习材料、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四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提供经过精心筛选的认知材料(最好是声像资料)。

2.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直接感知教学材料。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将自己感知的结果进行交流,并通过交流达到相互补充和印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并确定一至两名学生为代表参加全班范围的交流。教师轮换参与各组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4.组织交流:由各组推选的代表交替发言,对交流中产生的不同看法,应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发言,或重新讨论争议性较大的问题。

5.教师也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以此对学生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使学生的共同认识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此种方法适用于乐曲的风格、思想感情、音乐体裁的辨别和音乐欣赏等教学。使用时应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对教学情境的精心策划与设计;对认知材料的性质与认知方式(技术含量)的把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以及激发、诱导、暗示、分析与归纳等教学技巧的运用等。

二、表情练习法

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中指出“人的情绪和表情是紧密相连的,人的某种情绪会表现出相应的某种表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表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此,人常常可以通过调整表情来改善情绪。表情练习法就是建立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竞赛和表演定面部表情的练习,可以达到增强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由于音乐表现的内容、风格不同,因此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同,而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外部形态,即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有助于领会音乐的内涵。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又可以透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人的情感变化的一面镜子。人的表情变化都是在面部的眉、眼、嘴、鼻的动作变幻上体现出来的,它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而它们又是由面神经支配的器官、肌肉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具有可塑性。如:喜悦的情感,它的面部表现形式就是笑,笑有含笑、微笑、暗笑、嘲笑、爽朗的笑、粗野的笑、文雅的笑、诚实的笑、赞美的笑、会心的笑、宽解的笑、勉强的笑等多种形式。这些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在绘画、戏剧、舞蹈及相关表演艺术领域早已广为人知。采用表情练习法提高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应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对表情符号的认知与鉴别:表情符号具有多类型和群组性的特征,多类型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多种感情,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性;群组性是指在同一类情感中具有相近意义的多种表现形式,如前边提及的喜悦的情感和笑的不同形式。而艺术体育项目中所表现的情感、情绪都是具有积极性情感的特点,这就表现在对情绪表现范围上具有“限定性”。因此,对特定情感的认识和辨别不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运用情感练习法的前提条件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

2.表情练习法的方式:表情练习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指定内容的练习,另一类是对非指定性内容的练习。但不管哪一类练习都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分组或个人的。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既可以是具体性的也可以是宏观性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对艺术体育专业领域内特定情感与对象的模仿,宏观性的教学目标是指为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感与对象的模仿。此阶段应注意加强对学生“体验”心理的积累和练习成果的交流,这将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

3.应用环节:应用环节是指学生将模仿练习的成果应用于专业实践之中。专业实践是指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这是两类风格差异很大的舞蹈,其中所涵盖的十个舞种又各具特色,如何使学生的表情模仿能力与不同运动项目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契合,体现着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运用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的模仿练习是源于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所以在选择音乐时,应力求使音乐的“难度”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心理活动水平相一致;选择的音乐应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学生较为熟知的或是与学生专业活动相联系的乐曲。表情练习法主要适用于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初级阶段。

三、形体律动法

形体律动法源于19世纪后期法国音乐教育家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创建的“表情体系”和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创建的“优美节奏教育”。音乐训练与表现力的训练是通过律动练习,使音乐直接作用于人体,利用身体的变化来体现乐曲的内涵,把听觉艺术的音乐转变为一种利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视觉艺术。音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音乐的节奏韵律感和对音乐的分析能力,用体育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提高身体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身体表达内涵的艺术表现力,并能促进学生个性、气质的发展。形体律动法是训练学生身体表现力极为有效的方法。

形体律动训练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学习层次,每个学习层次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即前一个层次的学习为后一个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创造有利的条件。

1.引发律动的方法:引发律动的方法是初级律动训练所采用的方法。埃米尔认为节奏是音乐的脊骨,节奏的本质要义在于它是事物运动的方式。因此它亦是各种艺术的基本要素,没有节奏便没有了艺术。而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节奏与生命的关系最近。将音乐训练变成一种获得表情的手段,从而使受教育者接触到艺术的本质。引发律动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运动体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熟悉事物运动方式的经验,作为引发学生进行律动学习的媒介。其身体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以“重现”或“模仿”已有的经验,目的是通过“重现”和“模仿”,引发学生自身的律动“经验”,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完成对“节奏”的体验并倾注更高的热情。这是一种很直接却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培养表现力的初级阶段。

篇1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化,现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向学生传输知识内容,更关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材内收录了很多经典音乐曲目,但是这些乐曲和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符合,很多中学生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内容难以深入的理解,更加不能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我们必须要科学应用教材,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手拉手》这首歌时,我们将它和2008年奥运会中的开幕式歌曲《我和你》联系起来,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这首歌较为熟悉,之后我们慢慢的引导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如此一来不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当代初中生喜爱流行歌曲的情况我们也应当合理应对,对当下的流行乐曲进行筛选,特别是要去除其中不适合中学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有选择性的欣赏流行歌曲。比如说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中都蕴含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我们能够从中选择一些如《听妈妈的话》、《蜗牛》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曲风特色、演唱方法等,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我们的引导也让他们改变了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1]。

二、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比如说对音乐节奏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想要更准确的模仿教师的节奏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反应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节奏模仿还能够有效的将过去一些难点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若教师能够将乐曲内相对复杂的节奏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则能够有效的减轻演唱难度。又例如画旋律线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乐谱下画,或者自己用手在空中画,听范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出旋律线。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动手操作,听课时也更加认真。

三、课后作业拓展

近年来,很多音乐教师也开始尝试着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趣的作业帮助其拓展,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体验式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了一些经典抗战曲目之后可以设置如下作业:下课后几名学生一组合唱《游击队歌》,并共同讨论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又比如说让学生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之后,把音乐文件拷贝给学生同时设置下面的作业:大家回家之后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欣赏这首音乐,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借助于体验式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丰富其音乐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是合作式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说可以借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作业。当我们在某一首乐曲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唱给父母听,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分小组合唱比赛等。

四、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PPT课件来展开教学。对这首乐曲的主导节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海浪起伏的视频,要求他们观察海浪的形象,感受乐曲中海浪的节奏;随后根据这首歌主导节奏XXX.XX丨XXX—丨进行分析,借助于大附点与切分节奏的应用,将之前的强弱规律所打破,充分的体现出波涛起伏的海浪形象,让整个乐曲极具推动力。PPT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乐曲的意境与内涵,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给学生呈现出丰富的音乐素材以及图片,不单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拉近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2]。

五、结语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即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唯有不断进取、大胆创新,真正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新时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学习营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卓君.浅谈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J].文学教育(上),2017,03:158-159.

篇12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7-02

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以及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普通高中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对于音乐课中的理论性知识缺乏学习的强烈动机。人的认知与情感是同步发展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对学生情感的促进作用,并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学习,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本研究深入探索了探究式学习的具体方式,旨在使音乐欣赏教学更适合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良性发展。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他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会大,参与的质量也不会高。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的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

2.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中可开展学生间的提问辩论,也可开展师生间的提问评论。

2.3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学生。

2.4安排好课堂节奏,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能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一味地追着学生要答案。

3.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1在教学目标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就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我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作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篇13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在音乐教学中用游戏法进行教学,贯穿适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的。在教学《布谷》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布谷鸟,飞到森林,飞到草丛,飞到田野,飞到树林,学生很有趣味的飞着,感受着音乐带来的美,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下一步演唱该歌教学做好了准备。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轻松愉快,效果好。

二、哼唱法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在哼哼唱唱中熟悉了旋律。在教学《旅行之歌》时,我让学生随着旋律哼唱,可以用“等,大,路,呜"等字的拟音进行哼唱旋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旋律,让歌曲学习变的简单,让歌曲学习更加有趣。

三、发现法

发现法是音乐教学常用的方法,用发现法,让学生找出旋律的不同,与相同,让学生发现附点节奏在旋律的什么地方。顿音记号的演唱效果,旋律的强弱对比,哪里强,哪里弱等等。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与新课程改革相符的。比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旋律时,我演唱旋律,请学生说说,哪里的旋律相同,学生很快发现一三两句相同,自我发现。在顿音记号的地方,我启发学生:“为什么这里老师唱的跳跃?”秘密在哪里?学生就发现了倒三角,顿音记号的标记。还知道了它的表现效果。然后我进一步引导,为什么要用这个记号?你们想想小鸟歌唱春天时,心情变得怎么样了?学生回答,小鸟更活泼了,心情更愉快了。

四、情境法

为学生挖一个情境的池塘,范唱,听唱,自学学生学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旅行之歌》时,一开始我说,春天来了,让我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吧,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旅行吧。接着我播放《旅行之歌》的伴奏旋律,学生踏步,拍手熟悉旋律,然后我说,目旳旳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春天的景色?”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旅行累了,坐下来,我们一起唱唱旅行之歌吧。学生听了范唱第一段,很快就会唱了,孩子们唱好了歌以后,然后我说,我们一起玩游戏吧,学生开心了,接着我宣布游戏规则,请出学生走双圆行,两路纵队,其他学生唱歌,同时在“啦啦啦”处按节奏拍手。这样达到了一遍一遍的复习歌曲,巩固的作用,同时通过走队形,锻炼了学生的节奏,节拍感。第二段歌词,我继续创设情境,天色晚了,让我们唱着歌回家吧,先来读读歌词,“夜幕快降临,快降临,啦啦啦……”然后听唱法学习歌曲。最后全体学生站起来,边踏步边唱歌“回家”。整个教学充满情境,学生饶有兴趣的学着,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演唱。

五、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扮演歌曲中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布谷》一课,我让学生扮演布谷,演一演歌曲,当唱的高就飞的高,当唱的低就飞的低。更好的掌握了音高概念。也理解了歌曲唱了什么。

六、总结

篇14

[关键词] 高校 音乐 教学方法

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不少高校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音乐教学的独特艺术形式来实现美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随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音乐教育形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呢。

一、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而“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改变以往音乐教育中注重强调知识的教授转向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更是为了学,教师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会学生打造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单纯追求教学结果,而是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并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教的过程,强调对学生“学”的研究。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这正是每一位老师应做到的。

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音乐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艺术是情感升华的产物,倾注情感、投入生命激情进行的艺术教育,才会感动受教育者,打动并吸引他们,令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对艺术作品中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表达出对邪恶丑陋情感的唾弃,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教师应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式,使受教育者用心灵去体会音乐之美,从而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健全其人格,陶冶其情操,自觉地追求善良与美好的艺术,自觉地压抑、唾弃邪恶与丑陋的情感,实现伦理道德的内化,达到育人之效果。

五、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和自然学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拘泥于规范。过于规范、讲求逻辑就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原则,所以,音乐教育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音乐教师的行为个性对学生的创造力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发挥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优势,在继承和传播人类已有的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和创作的自由。让学生学会学习要从否定开始,不盲从接受原有的知识技能,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六、音乐教育课程应成为高校必修科目

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社会对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和功利性倾向提出了批评和质疑,而音乐教育可以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艺术专长,就要求高校音乐课程体系越宽泛越好,要有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建议在普通高校设置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程,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达到净化心灵和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这种综合并不是要抹杀学科的独立性,不顾及师资、学校的现有情况,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一学科的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综合性艺术课程可以统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门艺术学科的内容,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线索组织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七、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音乐教育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方法。艺术的魅力在于演员在舞台上的亲身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领悟和体验有着质的差别;在剧场外和剧场内有着鲜明的对比。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具有特长的学生展示才华、体验艺术的魅力并锻炼自身。

本人多年来也负责学生的艺术团和校园文化活动,亲身体会到舞蹈队、模特队、合唱团的学生在校园艺术文化节、相声小品大赛、“一二•九”合唱比赛上都是主力军;通讯社会员在所创办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后,对其自身是莫大的激励。仅就一场演出而言,这些学生不仅要登台表演,还要进行艺术指导、组织排练,还要负责指挥、导演、舞台监督、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对学生自身锻炼和提高极大。我所指导过的数届艺术团骨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单位里优秀的人才,也说明大学生艺术团与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八、加大音乐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

高校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不仅要有音乐专长,还要有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不仅以教为主,还要不断提高,并进行定期培训、进修。高水准的师资是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优良效果的保证。

同时,艺术教育必须具备高水准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要建设良好的多媒体视听教室和学生文艺活动场所,要购置各种乐器以及舞蹈等必备的道具。要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就要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每年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有保障,还要逐年增加,要把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看作是人才培养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声建.音乐教育论.

[2]张道一.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