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保护环境的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保护环境的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1

[关键词]公众环保 环保工作 意识 影响

[中图分类号] X-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59-1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环保工作还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法律制度也有待完善,还存在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这时,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政府、教育机构、环保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去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保护环境,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势必会将环保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给人们创造一个清洁,幸福的家园。

1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1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近些年来,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和生产技术都不高,再加上管理不合理,民众的环保意识差,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废气,废液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我国在这方面虽然采取了治理措施,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1.2法制不够健全,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有效制止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更加详细制定,所以执行缺乏依据。对于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给予有力度的警告和惩罚,因此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

1.3人口多,民众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在某种意义上人口问题可以作为其它一切问题的根源。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这就使人们运用各种方法去开采资源,人民文化水平不高,民众素质差,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经常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2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和影响

2.1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人类生存在世界上,行为活动都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人类又可以通过思维和行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改造环境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引起的。虽然环保工作已经开展,但人们本身缺乏环保意识,一边在治理,而另一边又在破坏,因此我国的环保工作没有做出成效。只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他们才会自觉保护环境,不会破坏环境,这样才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每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保护环境,从生活小事做起,不随意丢弃垃圾,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每个人的一点点努力,将会使环保工作迈出一大步。

2.2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们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部门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进行好环保工作的宣传,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活动,提高人民素质和环保意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2.3推动我国现实国情的改变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是我国目前的国情。而我国公民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不够重视,环保意识薄弱,大多数人只想现在过得幸福,不做长远考虑,大量使用资源,不懂节约。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还有些人对当前的环境形势盲目乐观,对环境污染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环保知识,从不参加环保活动,这样也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改善我国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的必要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2.4有利于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人们有了环保意识,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近些年,正是由于大多数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环境破坏现象不断增多。人们也正在为他们的无知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由于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形成了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水灾害时有发生;工厂废气大量排放,造成了酸雨的降临。人们正在破坏着他们的生活环境,这样下去人类必定会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要想建立一个优美、幸福的家园,必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保护环境。

3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的策略

3.1积极设立环保教育机构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例如英国和美国。在我国,环保教育工作是由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开展的,因此有一定的限制,环保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进行的环保教育工作降低了环保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因此重视度不高。要想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效仿美国、英国,设立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由这些机构专门负责公众的环保教育工作,公众的环保意识应该会显著提高。

3.2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公众参与环保工作,不但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有些公众并不清楚他们自身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及如何行使这些义务。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并且提高环保意识,获取环保知识。另外还应该做好宣传,使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更加全面化。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来。

3.3在学校增强环保教育力度

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做好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工作,有利于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青少年有极强的好奇心,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一定会使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意识和能力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深远影响的。因此,增强学校环保教育力度,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总结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我们幸福的和谐家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全民努力保护环境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杰.试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资源节约与保护,2013(2):7-9.

篇2

在当今的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公众缺乏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的正确清晰的认识,而且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的知识,公众一味的对环境保护持乐观的态度,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认为雾霾问题一定可以解决,而且不用太大的公众参与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单纯的强调环境优化问题是不足够的,由于人们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是非常弱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必要的,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中国梦的落实。

2怎样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2.1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英国有专门设立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机构。所以,中国也要像这些发达国家学习,要努力的建立起环保教育机构。中国的教育部门一直主管这些方面的事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性,所以这样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我国应该努力的建立起环保教育机构,从而促进人们在环保领域的思想意识的提高。2.2自上层对地方进行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工作,使人人认识到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领导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3.1提高环境方面的教育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度。资源开发,规划,工程建设等相关的的经济建设活动,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关于制定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方面的,让环保意识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可以从环境方面真正这样去做,以解决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地方性政策法规。3.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部门的执法。相关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执法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力度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真正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便建立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机构中的良好的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尤其是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认识。

4环境保护教育在基层的宣传强度要增加

篇3

【关键词】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自我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6)01-0171-02

1当前高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

当前,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多少保护环境的热情,同时对如何保护环境的认识也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①同学们大都对环境保护没有多少兴趣,保护环境的行为相对比较滞后;②不少同学缺少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对如何保护环境的态度也不明确,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需要进一步的加强;③当前我们接受环境教育的渠道较为单一,基本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而这样的教育缺少一定的实践,其枯燥的讲授方式也容易让我们的兴趣全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关于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我们高中生在实践中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学校与社会组织也可以建立健全有关对环境保护行为的激励机制,鼓励高中生们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当中,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引导我们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2高中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以及实际行动将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在上学期间拥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等我们长大在步入社会之后就会切切实实的对环境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相关单位务必要提高对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促使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得以提升,使我们做好未来环境保护的当家人与接班人;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确保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技能,思想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使得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得以增长。

3高中学生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与方式

3.1高中生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鲜明素材。当高中生们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就会在休息、活动、学习时,充分的感受到美好环境带给自己的愉悦,从而发自内心的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倾向。环境对于高中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刻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制约学生们以后的行为。因此,高中生们应该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自身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2高中生们可以经常参加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教育实践活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校和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让学生们充分的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为此,高中生们可以有效的利用学校里的优质资源,和同学们联合起来,集中统一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实践将会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从而从思想认识上更加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2.1高中生们要尽快锻炼出一个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些高中生们由于自我年龄较小且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因此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关于自身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住宿生更是如此。对待这种情况,做的较好的同学可以对他们进行帮助,使他们尽快的锻炼出一个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2.2高中生要增强自我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认识

抓住时机,指的是当前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等高精尖技术的推广,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的不文明现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困扰感染了我们,对此,我们应该立足于课堂,立足于环保,增强自我辨别能力,对不文明、不环保的现象说不,不断的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

3.2.3高中生们要积极的投身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去

在日常学习中,学校会经常开展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针对空气污染的现象,老师们会带领我们深入到一些化工厂等厂房附近,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倡导同学们自我编排话剧、小品的形式并让学生们角色扮演,让我们懂得了干净的饮用水,纯洁的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学校还设置了一些辩论赛和话题活动,让高中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然后一一辩论,在辩论中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对此,我们高中生们应该积极回应,积极参与,切实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去。

3.2.4高中生们要号召周围的同学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是万物之母,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地球才生机勃勃。有水的地方,万物才能生存。高中生们要号召周围的同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与此同时,高中生们可以自我设置一定的场景,利用机会让自己体会到没有水的滋味,这样一来,就会使们真切的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的珍贵。此外,高中生们也要加强对水知识的探索,让自己认识到可以一水多用,从而更好的保护水资源。

3.3高中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巧用丢弃物,变废为宝

在老师的动员下,高中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养成变废为宝的节约理念以及相应的动手创新能力。具体到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利用那些没有毒害的纸盒、塑料杯、纸板、散布等废物,将它们分类整合,制作成游戏物品,使自己在游戏当中懂得节约,懂得循环理念,培养了自身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废物的选取,高中生们事前要做好一定的查阅工作,对废物要把好关,在将环保节能循环理念灌输到自身脑海的同时,增强自我的甄别能力。AR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1

3.4高中生们要在所住社区、学校积极宣传,号召周围人群加入到环境保护当中来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高中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认识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对此,高中生们可以在所居住的社区,学校大力宣传环保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增设宣传栏、黑板报和文化窗,对相关环境保护进行大力宣传。众所周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走了一条牺牲环境的道路,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乡村、河流等受到了极大的污染,高中生们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可以更好的认识到环境保护,更好的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去。总之,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后起国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安身立命之本,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高中生应该加强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实践当中。

4结语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生态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72-02

一、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安逸的享受,而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艰苦的生活秩序当中去。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活动对水、大气及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生命、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从此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能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燃料结构逐步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率还很低,工业废水治理率仅20%,工业废气治理率为56%,工业废渣治理率为50%,因此,解决我国工业污染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特别是在党的十中,我党更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必须率先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掌握知识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自己意识的同时带动他人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愿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式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环境而协调自己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协调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自觉地保护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意识更成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自己价值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让大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关爱我们的家园,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地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带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是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

(三)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所坚持完善的重要目标。未达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除了通过必要的法制保障以外,还要从人民思想方面着手,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树立更为深远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构建者,肩负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的推行者,才能尽快带动整个社会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前进。

三、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加强必要的环境学科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育当中,还要专门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的环境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环境类课程而得到系统地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例如,高校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当有条件的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为广大同学开设环境方面的选修课,如《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生物学》等,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好知识基础。

(二)丰富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相关纪念日载体,充分采取如讲座、沙龙、环境监测实践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不定时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办法等,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寻求与所在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能力施展平台。此类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快速

提高。

(三)加强高校内部环境保护类社团建设

高校环境保护活动除必要的学校官方组织外,高校环境保护类社团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和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高校的有序开展,也提高了广大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环保类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合作指导,力求突出“小、巧、精、智”的特点,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逐渐恶化的现实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愚昧,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必须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这是为人类生存而应尽的最基本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形成“时时关爱环境”、“处处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增谋.加强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J].社科纵横,2009,(1):228-229.

[2] 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8):115.

[3] 徐梦婷.浅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其培养[J].才智,2009,(19):174.

篇5

关键词:环境 公共物品 外部性

1、当前我国环境的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现状如下:

1.1、我国的水污染特别的严重

自古以来水都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今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使得我们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破坏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600多个大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的恶化使的水短缺更严重。据统计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富营养化;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抽查中发现,有114个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重污染率高达40%。水资源污染严重不仅降低了水体功能,而且给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植被状况令人担忧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植被的覆盖率大于13.9%。1979以来,国家每年都号召加大森林的覆盖面积,但是森林覆盖率小且破坏严重。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的增长,使得大量林地被侵占,据统计在1984~1991年全国每年大约有837万亩的林地被占用,而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抵消了植树造林的一些成效;在加上人们的滥垦、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管理方法,导致了我国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质量日趋下降;毁林、毁草和不合理的耕垦,使得沙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沙尘旱暴及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森林的破坏,使得调节气候、截流吸纳雨水、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的能力减弱,洪涝及干旱灾害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重、水土流失越来越烈,导致大面积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

1.3、自然灾害严重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国成为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地方,在加上人们的滥垦、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管理方法,造成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3.0―3.5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我国许多地方遭遇洪涝、干旱的袭击。2007年3月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2007年7月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2008年重庆遭受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我国每年受灾人口达4亿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这不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给受灾人们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影响。

2、造成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

2.1、外部性对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收益或受损的情况。经济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主要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收益,而收益者无需花费任何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他人或社会受损,但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个人却没有为此承担费用。[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外部性,这是导致环境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了大量的污水而污染了河流,或者因为排放烟尘而污染了空气;有人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废纸等垃圾,这些外部不经济行为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2.2、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在市场经济中,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人们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会出现免费搭车的现象。所谓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免费搭车现象会使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而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2.3、我国税收政策的不完善性导致环境污染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例如税收政策,我国缺少针对环境污染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由于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少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消费税、资源税、所得税中有关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的规定还不够完善、税率过低、税档差距过小,征收范围窄,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现行税制的不完善性使得保护环境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比较单一、受益人少、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3、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

3.1、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

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造成资源配置不当,环境问题变的越来越严重。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的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够明确。所以,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引入产权机制,可以有效加强市场机制运行并弥补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不足,促进环境管理优化升级。市场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应用财政手段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此外,政府要制定适合本领域的制度,将保护环境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明确资源财产关系,才能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人们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乘车者”,不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得到利益。保护环境不仅是个人、企业、政府的责任,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加强对环境构成威胁的单位、个人、及群体的监督,利用公众的社会力量,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愿环保的监督制度,弥补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政府、市场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朋友―环境,使得生产、消费与环境和谐统一。

3.3、完善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

首先,我国应该增加对环境污染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扩大征税范围并实行较高税率,提高消费税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对那些消耗资源量大、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消费品,如含磷物品、一次性塑料袋、冰箱等,列入征收范围;同时,按污染品质确定税额,采用低征收额、大征收面的方式,将煤炭、石油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增加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的税率;最后,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只包括矿产品和盐,有必要逐步将范围扩大到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 纳入征税范围。

3.4、形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伦理

要彻底、有效解决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理念,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坚持生态至上、坚持社会效益至上,追求绿色GDP。

基金项目:本文为陈爱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支持》和2014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农村经营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蒋琪.污水处理费明年将上调利好多家上市公司,.cn.2010.12.08

[2]环境生态网:佚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http://.cn.2004.04.19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意识

十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与经济飞速发展相伴随的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主动、积极有效的管理,更离不开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重视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

一、参与和参与意识

参与通俗的讲就是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属于人的一种行为。参与意识属于主观范畴,是个体积极、自觉加入某种组织,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在环境保护领域,参与意识是指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人,发自内心地产生的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能促使其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不仅不做危害环境的事,而且能够劝导和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1]

意识引导人的行为,要促进个体参与到具体行动中必须培养其相应的参与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参与。一切的行为的改变都是以观念的改变开始,一切的成功也往往是从确立正确的观念开始。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与公众参与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公众环境参与意识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所必须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民众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因此对公众环保参与意识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要有效的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的环境,首先要从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

二、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源和条件。然而,工业文明产生和发展以来,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性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的高度重视。人类要更好的生存,经济要更良性的发展,就必须要保护好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需要亿万人民共同关心、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没有国际间的广泛合作,没有各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没有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2]

环境保护是公众自身的事业,需要公众广泛参与,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靠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和少数人是做不好的。政府相关部门要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广大民众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智慧和力量,使公众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形成社会力量,为共同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

我国一系列相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直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中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的宪法根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4]当然,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做出的相关规定不能掩盖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仍然很低的现实。环境保护工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政府依赖型”的特征,都是由政府积极制定政策,强制推行政策,而公众消极参与或能不参与,这也是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

公众参与不仅是改变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对政府、企业等履行环境管理和保护义务有重要的监督作用。公众不同于政府,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而公众是一种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有助于政府对环境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以便制定合理的、全面的政策,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治理;另一方面,公众以主体形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使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的响应与合作,最大的减少具体政策执行中的冲突与摩擦,保证环境政策更加富有成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总之,真正有效的环境保护除了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外,需要极为广泛的社会参与。

三、培养广大民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环境保护,实现全民参与的基础,没有它,一切环境保护手段、好措施都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应成为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意识。当前政府机关和相关组织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搞宣传上,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监督、检查和评价体系做保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做出努力:

1.重视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要注重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逐渐唤起民众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认同。首先,我们可以组织人们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各种传统的节日,例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宣传,让人们在宣传中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环境污染形势形成基本的认知,使其感受环境危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破坏力,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并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如电视上举办大型的环保节目、增设关于环境问题的期刊和杂志,为作家们创作环境保护的绿色文学提供专门的阵地、新闻和网络等媒介大量报道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例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等。

2.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增强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公众进行教育和熏陶。为了使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广泛联合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利用这些组织和团体的亲民性优势,共同搞好对广大民众的环境保护教育。

3.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要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政府在制度上要对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给予制度上的保证。不断完善有关公民权的法律规定,确立法律上可实施的公民环境权,保障公民能够有效行使环境健康权、知情权、检举权、参与权等各方面的权力;扩大环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把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污染事故及处置、环境决策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制定各种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定程序;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制定制度和工作机制,组建民间环境保护自愿者队伍,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有力支持;完善涉及公民环境权的相关民事、行政诉讼制度和民事、行政赔款制度,包括有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民在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获得及时的法律救济。

4.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必须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

首先,在经济方面,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能仅仅以GDP为核心还要把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政府绿色政绩)纳入到对其考核范围之列,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法治观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使其监管职责更有效的发挥。

其次,在政治、社会方面,各级政府和各个重要决策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和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奖惩手段使公众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社会效应,这无疑有利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再次,在文化和道德方面,要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新的道德规范。要倡导生态伦理,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意识上升为主流思潮和时尚观念。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建构能够影响公众思想和行为的生态保护文化氛围和生态保护伦理体系,从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公众的行为,并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如:倡导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倡导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等。家庭绿色消费是当今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其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使用资源和有危害原材料;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绿色社区不仅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而且还应该拥有环保志愿者队伍和形成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开展持续的环保活动。

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和努力使广大民众逐渐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风尚。

参考文献:

[1]杨朝飞,庄国泰.地球与孩子――环境保护与儿童发展[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26.

[2]王建,邹建.环境保护[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78.

[3]陈叶兰.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

[4]杨耀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理论与实践[J].环境保护,2001(4).

[5]王建,邹建.环境保护[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80.

篇7

        地理学研究是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客体。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地理教材中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既包括陆地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还有大气环境问题等等。比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空气》这一节中,介绍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等。对于水环境问题,在《水资源》的学习中,有关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问题。对于陆地环境问题就更多了,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白色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等等。有些问题涉及多种环境,彼此互相影响,比如酸雨问题,首先是大气污染,进而引发水的污染,最终还会影响陆地环境,危害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这一特征。因此,环境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大,必须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出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教材正文中,有的以补充资料中。也有的以图片形式出现,如素描、漫画、景观图片等,还有的以讨论话题呈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联系。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最基本的就是阅读教材直接获取。也可以通过出黑板报、进行知识竞赛、排演环保小品、观看录像、举办辩论会等形式加强教育。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这类活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自然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每当重要的地理节日,如世界环境日(6.5)、地球日(4.22)、世界水日(3.22),可以要求学生相互协作出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此内容的理解,培养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又如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学习,可以通过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如,在学习《巴西》时,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对此的理解。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倡议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总之,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践,践行环境保护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对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真正落实下来。为此,我们可以在课本涉及的环境问题学习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怎样做?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通过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所以把一节节的废旧电池说成是“污染小炸弹”一点也不过分。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呢?一般人会和生活垃圾一起扔了了事。为此,我们建议垃圾要分类存放回收。可以发动学生举办这样的回收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回收箱,把平时学生家庭用过的或学生的亲戚、邻居等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一个个学生来影响家庭及周边生活圈,这种影响不可小视。通过活动,学生也接受了教育,同时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效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有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城市已经做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我国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需要。

篇8

你们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碧海蓝天,鸟语花香,美丽极了!可是地球母亲却在哭泣。因为,在她的身上已经伤痕累累,遍布污染。亲爱的人们,让我们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让地球母亲绽开灿烂的笑容吧!

人们随意抛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上,停留在草坪……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的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差,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以前人们去市场买菜时,都是用篮子的,而现在人们为了贪图方便,去到菜市场买菜时,用塑料袋装菜。也有另一种现象:以前人们吃饭时,都是用瓷器的碗,现在人们也是为了贪图方便,使用了一次性饭盒,,但这些一次性的饭盒埋在地下后,即使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它依然不会消失。如果用火去烧,但也会破坏环境。据测算,每生产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一棵大树的木材。如果一年(365天),那就要使用182500双一次性筷子。多大的一个天然数字啊!人们使用后把饭盒放进垃圾桶还好,可是某些人更可耻,使用完一次性筷子.饭盒后,居然还把它们扔在小溪里。导致我国的母亲河逐渐消失。但更可悲的是——某些人到森林去砍树,人们每砍一棵树,地球母亲都在喊“疼”。知道吗?每棵大树一天可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产生0.75千克氧气。瞧!树的作用多大,可想而知我们失去树的后果。

收手吧!人类们,地球母亲在痛苦地哭泣!求求你们吧!难道你们没有感受到地球母亲的痛苦吗?地球是我们唯一的住处,它是我们的家园。

消灭“白色污染”,从我做起!

地球是我家,净化靠大家!

少用一个塑料袋,多尽一份环保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敬礼!

篇9

关键词:通识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 环境保护意识

1 前言。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把保护环境科学知识“渗透其内,寓于其中”,把有关内容教好、教活、教出成效,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从一开始就在认识、开发和利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同时科学技术也从一开始就随着人类的生存需求而产生和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先后提出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要求,这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更趋明显,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2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意识是环境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未来的接班人――当代的大学生,理当肩负起珍爱环境、保护环境重任,并将这一重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化学专业的学生无疑应当走在保护环境的最前列,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化学专业学生单方面的事,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将同化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面临环境问题,因而单靠化学专业的学生去宣传、发动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也是完成不了的。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远比化学专业的人数多,所以培养、提高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务之急。

3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方法。

3.1 情景描述环境危机,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教学中采用描述法,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震惊中外的污染事故到80年代出现的重大恶性环境事件,用活生生的事例从国外到国内,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从战争到和平,从人类到动植物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环境事件使在场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学生的心被紧紧地抓住,环境危机意识及环境忧患意识很快建立起来。继而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阐明其中有许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及解决。

如近年来,石油对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海湾及近海水域在石油开采、炼制和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人为地使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海洋事件,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1988年,由于英国北海石油污染,1200只海豹死去,死掉的鱼虾更是不计其数。1983年12月,120多头鲸在澳大利亚的一处海边集体绝食。1988年9月,又有140多头鲸在奥古斯塔集体自杀。1998年9月,60头鲸再次冲上这个海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的38头送回大海,一周之后,它们又重返海滩,以其不可思议的顽强走向死亡。

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2 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后果。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身受益。

如在讲述水污染时,可做如下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水;第二瓶洁净水中放入一节破电池;第三瓶水中加适量氢氧化钠。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了。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对该类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更使学生最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印象深,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如何如何保护环境”更有效果。

3.3 实地调查,自己得出环保结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环境问题,学生自己在调查中得出环保结论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本地有一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傻子,有些家庭的孩子全部都是不健全人,无论多么聪明的姑娘嫁到该村后所生子女多为傻子,因此该村被称为傻瓜村。学生下到该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饮水被重金属汞污染所致。改善水源,安装洁净的自来水后,傻瓜村不再名符其实。

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调查渠道。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环境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参与程度极高,学生乱吐、乱扔的习惯悄然改变。

3.4 感观刺激,烙上环保意识。由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化学专业知识有限,加之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不在化学,因此必须给这部分学生烙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将许多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事故现场。在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下,学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会认识得很深刻,环境保护意识便会被深深烙在学生的印象中。

总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环境与化学的联系,只要适时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该知识点与环境的联系,通过如此反复的教与学,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建立起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化学课:渗透环保知识的载体[J],甘肃科技纵横,2007(1):1 77

2 戴立益,我们周围的化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10

市环境保护局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环保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曹立明书记、傅继成市长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大冶、和谐大冶的战略高度,对如何推进我市环保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全市环保系统将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努力开创我市环保工作新局面。

一、加大污染控制力度,努力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黄石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十一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我们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实现污染减排任务。一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增污染量。把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管理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一律不予审批,新建项目未建成环保设施的一律不准试生产,未通过环保验收的一律不准投产,严把环境准入关口,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强化限期治理削减污染排放量。严格限定各排污单位污染物的排放准备总量指标,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严格限产限排,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行实挂牌督办,责令停产整治,对不按规定停产整治的,依法强制执行,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按照市政府开展“五小”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依法关停取缔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五小”企业。按照“四个专项”责任分工的要求,重点加强小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今年关停3家小造纸企业,20__年底前关停年生产规模在2万吨以下,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废纸造纸企业。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小水泥、小火电和城市污染处理专项工作。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以饮用水源安全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两湖(大冶湖、保安湖)四港(铁金港、杨庚港、九桥港、大箕铺港)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隐患,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二是以降低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治理水泥、钢铁、冶炼等重污染行业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升级,着力解决金湖地区的炼钢烟尘污染问题。三是加强城区油烟和噪声污染整治,防止油烟噪声污染扰民,扎实开展与饮业油烟专项整治工作,对超标排放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餐饮业,限期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消除油烟污染。加大建筑施工噪声和卡拉ok噪声管制力度,严格限时作业,防止噪声污染扰民。四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环保绿色创建活动,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矿产资源开采开发活动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六是规范危险废物和放射源安全管理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严格监督执法,积极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环境安全。

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努力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一是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文明执法、秉公执法、公正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不力的环境违法行为、重污染行业特别是钢铁、水泥、冶炼等行业的违法排污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可能造成污染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治等非常规手段,消除环境隐患和风险,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环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实行24小时值班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加大环境稽查和处罚力度,及时制止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纠正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公开曝光,坚决查处到位。

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素质

篇11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口号是十分贴切也是十分打动人心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国自环境保护法实施以后,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但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已经给国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有些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曾经风景如画的滇池,变成了一池污水,别说是人不能饮用,就是水生动植物也不能生存,为了治理滇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松花江污染,长江污染,海水污染,导致水无法饮用,鱼虾绝迹。云南大面积长时间干旱,南方暴雨成灾,还有年年的沙尘暴、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惨状真是触目惊心,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在农村,一些地方污水任意排放、垃圾任意倾倒,尤其是炎热天气,滋生蚊蝇,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全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现在和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关心社会的良好情感。化学教学是从初三开始一直延续到整个高中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新知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不失时机地穿插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注意了解本地环境保护好的和环境保护差的地方,实地或者用图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治理环境的办法。

1.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初中和高中内容穿插了许多环境保护的内容,例如温室效应的形成是因为二氧化碳过量积累,造成整个世界气候的严重恶化,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大气污染的两种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讲清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当然还要跟学生讲清避免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产生的方法及中毒后如何处理;过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会导致酸雨,而酸雨对人和动植物及建筑物都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酸雨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方法,等等。在金属的冶炼和化工工业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液体和固体,这些固体和液体不加处理而任意排放,都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水体的污染是常见的,教师应现身说法,用当地的环境污染的例子来讲授,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进行化学试验时,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虽然是化学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它的优势在于更为直观,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也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何进行规范的处理,这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最直观的办法。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教师还可以采集一些环境污染的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例如:测定雨水的pH值,分析雨水的成分,根据雨水的成分,分析是否会形成酸雨,并且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授。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等)放出的试验时,可以用煤燃烧做实验,尤其是煤开始燃烧的时候,那种特别的气味会使学生体会深刻,指出特别的气味是二氧化硫的气味,如果多地飘散在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所以国家花大力气西气东输,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因为燃烧天然气比燃烧煤更加卫生、环保。

3.适当进行化学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

篇12

关键词:环境保护 污染 有机化学

在我国,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的国策。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化学污染占有很大比例。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向高中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保护环境。

一、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环境保护教科书,作为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全面完整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挖掘环境保护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l、在讲解化学反应方向及硫、氮等元素时,教师可结合当前大气污染状况,给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的化学反应的机理、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大气污染的防治。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讲授的二氧化硫(SO2 )主要来源燃料和工矿企业燃烧硫化矿石所产生的气体。

为了证实二氧化硫(SO2)对动植物的危害,在上实验课时,可指导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

实验一:在两个玻璃钟罩内各放一束月季花,然后往其中一钟罩内通人二氧化硫(SO2)气体。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发现,通往二氧化硫(SO2)的月季花,红花变成白花,绿叶变成黄叶。

学生耳听目睹了空气被污染后所造成的危害,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保护大气环境的讨论。

2、在讲解蛋白质及镉、汞等元素时,可让学生通过试验证明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产生“变性”现象,即蛋白质会凝结起来,而且不能再溶解,同时也失去了它的生理上的作用。

重金属离子进人人体,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尤其是肝、脾、肾)中积累,导致慢性中毒,严重的可导致癌症。所以要尽量保证生活用水不被污染。若水质被污染,危害极大。

3、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和吸烟污染环境的教育。

吸烟危害健康并且危害周围环境,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为了使学生更直观了解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可指导学生做“烟草有害成份的化学分析”的专题实验。

实验一,一氧化碳(CO1 )的检验:在模拟吸烟装置试管中装上10ml 新鲜动物血液,连续燃点三支香烟,新鲜血液由红色变成褐色,这是因为一氧化碳(CO1)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观察到了香烟中一氧化碳、联苯并花胺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及对人体的危害,会自觉地抵制吸烟,并且学会动员家人和朋友不要吸烟。

二、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外,还要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l、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尽量减少化学实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完成实验教学并收到效果的同时,无意之中将一些有害气体排到大气中,将能引起水质的污染的废液排至下水道中。

其别是NO1 、SO2 、SO1 、CL2 、Br2、H2S 、烃类、醛、酮类及锅、汞、铅、铬、砷等重金属离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危害师生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环境保护,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实际行动。

总之,改进实验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应不断地进行研究,结合实际,钻研教材,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控制排污量的目的。

在改进实验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和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

常用处理化学实验废弃物的方法有:

(A)含锌、福、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加入碱、碳酸盐或(N处S),使金属离子转变为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硫化物的沉淀,残渣埋入地下。

(B)废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钠等碱性物质中和反应后埋人地下。对于废铬酸洗液,可用浓高锰酸钾氧化再生循环使用,废弃不用的少量铬酸可加人石灰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

(C)含汞废液可用过量的Na2S 和Hg沉淀等。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篇13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任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教学推卸不了的责任。在所有学科中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近20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要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但是,遗憾的是一些学生乱扔废电池、食物包装塑料袋,乱吐口香糖,乱放鞭炮,乱排污水等,这些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要强化人文教育。所以,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切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点建议

1.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时,可以给学生强调“在英国伦敦因有毒性烟雾照成无数人死亡的事件”,“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烟、灰尘等污染着空气。受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素材,具体说明环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表率

曾有学者说过“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这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深刻,学生在无形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特别是行为),所以教师要带头做好环境保护的榜样。例如,化学实验结束后要妥当处理垃圾,预防污染;不要吸烟等等。

3.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清环境污染问题,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江、河、湖等地调查分析水的情况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水污染的信息,把这些以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分类后整理并交流。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生存必须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爱护水资源,即节约用水的同时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时刻关注环境科学的动态,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引以为豪,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去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交流等方式,查找废旧电池的资料,分成小组实验并要求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设计环境调查表,发放给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有些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生动的动画片呼吁人们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14

一、直通教材,以国情建立学生环保意识

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点,分别是保护环境和科学发展观。利用环境保护的意识去发展经济,结合科学的发展路线去实施环境保护,这不仅是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任务。所以,通过环境保护来阐述科学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保护研究“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时,应该通过以下思路为学生进行讲解。

结合国情,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人口比例偏向老龄化,人口数量众多,增长率快。而且我国山区农村人口偏多,加之他们的观念陈旧,整体素质偏低,这便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制约。资源方面,我国目前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广博,但是人均占有率却不高,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比如风能水能等),这便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日后发展敲响了警钟。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便说明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法制方面,当前虽然我国基于环境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这便需要相关人员以予严肃关注。

基于以上问题,该如何实施治理呢?在课堂中,要带领学生反观教材,针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整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政策,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矿产资源、水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结合法律来实现科学的发展路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幅度,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确保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口教育程度,让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政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那么,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去做呢?首先,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观念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其次,积极开展活动,向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次,从自身做起,将环保工作落实到最细处。只有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才可以让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代的洪流中得以落实,实现思想品德教材中“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初衷。

二、反观案例,以现实唤醒学生环保意识

近两年,因为环境保护不当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非常的多。就拿北京等地出现的沙尘暴来讲,由于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地表风化严重,从而在气流的影响下形成沙尘暴,给城市的空气等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人们受教育水平偏低,他们受传统经济发展思想的影响,不断开垦土地,加上这些地区的法制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环境的持续破坏。基于这点,不仅要转变这些地区民众的观念意识,同时要更好地树立起他们的法制意识以及责任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讲述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保护环境与科学发展观”时,笔者就结合了上述的实际案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谈该如何治理案例中的问题。针对笔者的提问,学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以资源的相对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不合理使用和持续浪费,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解决。第一是自身方面,可以提高对这些地区民众的再教育,让环保意识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第二是强化法制建设,将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全面贯彻,从而让人们严于律己,自行遵循;第三是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开展一些植树造林、还原植被的活动,确保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实际案例是最具说服力的,它真实反映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感受知识和责任,这比照本宣科地教学更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