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环境保护心得范文

大学生环境保护心得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学生环境保护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环境保护心得

篇1

关键词:心理疾病;受教育权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日渐增加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早在1994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撰文指出有关部门对北京16所高校本科生因精神病休、退学情况分析表明,近几年因精神疾病休学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人数占因病退学人数的64.4%,均占学生因病休、退学病种的首位[1]。尽管社会及各高校对此已高度重视并增加了不少的干预措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数目逐年增加。据国家卫生部2003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其在校学习的正常进行,也许学生及家长都希望能将学习进行下去,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难以为继。

二、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校学习的障碍

例一,深圳一高校多媒体专业某男生,被诊断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表现的症状为课堂上经常离开教室无法听讲;课堂及课后经常问任课教师用各种方法拷贝同学作业或者老师作品当成自己作业上交;自己有饭卡但用餐时间却经常在饭堂借用师生饭卡并且不还用餐费用;课后经常到学院、学校各部门找老师拿瓶装水、问问题。两年中,该生课程很多不及格,所在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不胜其扰,最终该生家长为其选择了休学。

例二,深圳一高校外语专业某男生,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表现的症状为在课堂上或寝室内经常说有人要打他要杀他,在课堂上或寝室内吵闹影响教学正常进行或影响同学正常作息。家长后来带该生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选择了退学。待该生状态稍有好转时家长又希望该生能上学并强烈要求复学,未果,后至人民法院。

从以上两个真实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状态给他们的学习带了很大困难,而这也是普遍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所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校学习期间可能遭遇如下障碍:

国家法律和学校管理规定方面的障碍。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虽在大体也强调残疾人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2],但却规定着“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应予以退学”[3],具体到各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中关于心理疾病患者的支持性规定则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虽然身心特性和需要明显和普通大学生不同,但却没有因此得到学校提供的便利,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应对学习年限、专业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无疑是个实质的障碍。而发达国家对此的规定却极不一样,如美国曾分别在1973年和1990年出台了《康复法》和《残疾人法》以保护精神疾病患者在高等教育上免受歧视,同时还在社会心理机构设立辅助教育课程(Supported education program)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重新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课程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掌握完成高等教育所需的方法和自信。

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包括外在和内在的交往障碍,外在的交往障碍体现在周围师生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理解和接纳,在国外学者对师生关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态度、信心、了解、感受调查中,有部分师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课堂上非常危险,并且认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不该到校上课;而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亦表示在其心理疾病发作之后就不再交到朋友或失去原来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外在环境中师生对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并不十分包容。内在的交往障碍主要源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自身对外部世界较为敏感,常常感觉自己对别人当面的评论和似乎不友善的目光缺乏强大的防御体系,同时他们自身亦有一定的标签感和耻辱感,怕被误解、歧视而不敢敞开自我,这使他们更加地自我封闭和自我孤立。

自身病情发展带来的障碍。疾病本身对于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就是一个障碍,因为心理疾病状况影响了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学习动力等方面,这使他们不能有效学习,以致出现无法安分在课堂上课、病情需住院治疗而缺席课堂,甚至大吵大闹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最终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出现课程考核分数低于平均水平、不能通过课程考核等结果,而这又对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形成新的压力,往往容易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家庭生活压力带来的障碍。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付出不菲的治疗费用,同时大学教育也需要费用支出,这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无比沉重的负担,因此有些家长出于经济和学生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考虑会要求学生休学或退学。

三、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对大学教育权利的渴求

先生曾说过“大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机关”,梁启超先生亦曾说大学能“养成健全之人格”及“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4]总之,大学教育是以文明、理性、关爱为原则的,其不仅追求知识熏陶,更追求人心灵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对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而言,大学教育权利于他们的人生、前途又有别一般的特殊意义。

大学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生活的组织性。大学校园生活是忙碌的,课程多、任务重;同时大学校园生活又是精彩的,缤纷多彩的活动陆续上演。每日早起、上课下课、尽力完成作业、参与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试着建立不同阶段的合适目标,并在很大程度上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至不同方面,减少对于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自己心理疾病的严重性等方面的纠结,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大学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人际交往的正常化。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之所以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人际交往的渠道和方法。而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为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仍需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让心灵与现实的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便有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学校并未与周围同学有具体的交往,但置身于校园环境让他们感觉并且没有被大众所孤立、抛弃。这也意味着大学校园生活开发了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一个新的身份,即除了是心理诊所的患者以外他们还是一名学生,熙熙攘攘的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扩大生活圈子的机会,促使他们人际交往的逐步正常化。

大学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社会角色的适应性。高等教育的学历逐渐成为许多职业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先决条件,而社会公众却又常假定心理疾病患者不能独立地工作和生活,事实上精神状态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失去了对职业的追求,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将教育视为达到他们职业目标的一个步骤、找寻生活意义的一个方法。大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还教会他们在精神状态不稳定时如何应对、如何在公开场合处理紧张情绪,为适应日后的职业生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大学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树立生活的希望。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做事的动机起源于两方面: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渴望被人肯定。由此可见希望对于人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怀揣希望、心怀梦想才让人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成长;对于每个人而言,大学生活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大学生这样一个身份给了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更多前进的动力,就曾有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接受调查时说道“如果无法上学,我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上学让我有了期盼,让我坚持走下去,没有了期盼我也无法生存下去了”。大学学习生活也许给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担忧:不能完成学业、不能找到工作、病情加重甚至住院、被人误解或拒绝,尽管如此,大学生活仍然是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希望所在。

正如美国学者所言,教育在这个社会是个非常有价值的存在,它不仅意味着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意味着享受教育所带来的福利,如就业和地位。大学教育不仅帮助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开拓身份、增强交往、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同时还给他们带来改变生活、改变明天的希望。因此,大学教育应成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一种良好康复方法;拒绝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大学校园继续学习,无异于将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明天扼杀。

四、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受教育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

修改相关规定,增强学籍、学习管理方面的机动性。鉴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学校可以根据心理疾病的不同种类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学习年限适当放宽,同时可结合学生具体的心理疾病情况适当考虑学生转专业的申请,以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在具体课程学习过程中,亦可根据学生情况对作业完成时间给予宽限、考试时间给予延长或另行安排等,增强学生完成课程的机动性。在国外学者的调查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表示曾给过学生以上类似的帮助,但为避免招致其他学生的非议从而增加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各高校可根据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种类、课程的类型和要求、学生个人的病情程度等综合考量作出明确修订。

学校专业机构提供更多的校园心理咨询帮助。对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这一群体而言,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对心理咨询中心的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如开设团体心理辅导项目传授适合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方法等;建立接待制度,推行24小时值班,以备深夜的心理咨询者来访;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尽早干预;同时还可与学生所在院系联系,结合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帮助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建立阶段学习的目标、阶段学习的进程安排,指导、督促其完成课程任务、跟上学习进程。

广泛营造融洽的校园关爱气氛。可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方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亦可利用墙报、广播、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心理卫生常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学会各种心理自我应对与求助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校的师生端正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法,明白心理疾病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不可救治不可矫正的;另外,还可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配备的同学心理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课程要求、课程进度安排等学习内容,指导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校园内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色彩。

主动顺畅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特殊情况无疑需要校方的相关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其学业的完成亦需要学生家庭的配合,因此校方的相关老师应注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作一反馈,提醒家长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需要家长予以配合、支持的方面,双方之间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和健康成长。

提供实际的生活困难资助。前面提到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家庭往往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病情治疗本身需要支付费用,同时其病情可能还影响家中亲人的正常工作亦给家庭收入带来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可以综合考虑其实际家庭条件和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资助,从而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生活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曼.浅谈大学生精神疾病增多的原因[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11).

[2]2005年国家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7条第3款.

篇2

美丽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棵树,爱护每一片土地,净化每一缕空气,是我们呵护家园的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1我社受绿色生活公益联盟组织的邀请,由本社团外联部部长安磊同学带队的共13名爱心社成员前往北京崇文门国瑞参加活动。

由于当天早上有大雾,班车晚点,同学们从涿州出发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北京,但这并没有减少大家对公益活动的期待。

中午12点40左右,我们到达活动现场,受到主办方的热情接待。在和主办方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后,我们到了演讲报告现场。虽然是在一个大型商场内,但主办方独具创意的广告宣传牌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不一会儿,其他高校的同学也来到了活动现场,我社成员很快便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了起来,在得知他们也是各大高校一些相应的公益社团的成员时,我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爱心社的成员积极地与各社团的成员交流,希望以后的活动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

中午一点半,随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时,本次绿色公益市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从多方面引用举例为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环境保护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之后,绿色生活公益联盟和趣车江湖煤体矩阵等社会组织的代表人也都一一上带发表演讲,把他们所提倡的环保行动与我们一起分享,号召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去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一切在环保事业上做出过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都一一上台与大家分享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应该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派出了代表上台发言讲述自己学校所在社团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北京市中学生环境保护联盟的代表也上台交流自己的心得。我社外联部部长安磊同学也上前讲述我们中劳爱心社为社会贫困儿童所做的帮助,很好地向社会宣传了我们社团。

演讲活动结束之后,大家一起来到了主办方安排好的物品交换活动现场。很多同学带来了一些身边的小物品,然后用抽签的方式和大家带来的物品进行交换。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起大家的爱心——有的东西你不太需要,但或许这个东西却对别人很重要。只要我们愿意,很多我们不起眼的行为都能对别人有很大的帮助。

三点,活动结束。这一天很辛苦,但对我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环保,真实地感受到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都在用行动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带着美好的祝福,我们踏上了返校的路途,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决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2地球只有一个,而资源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好的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不然以后是没有能够让我们后悔的时候的。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这一次的活动当中,我是收到了许多的心得,除了在这一次活动当中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一些节约资源的好点子,还明白了要好好的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性。试想其实我们大家都喜欢环境好的,可是要是不好好的爱护,那么是没有好的环境可以去欣赏的。

我们的公益宣传点设在_广场上面,我们向分别向来往的人群分发传单,还给一些感兴趣的人讲解保护环境的一些重要性。那一天太阳是很毒的,但是我感觉心里却是舒服的,因为我觉得现在做的这一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事情的进展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像保护环境好这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去做的,因为这样做是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和方便的,而是多了一些东西。比如垃圾分类也属于保护环境,垃圾都入桶,不要毁坏树木和花花草草等等,这些事情真的是我们平常就能够做好的,但是却往往又是没有人做好的。就比如我们今天宣传的时候,有人拿了我们的宣传单,转头就把单子丢掉了地上,看看这不就是吗?

其实保护环境已经不单单只是保护环境了,更不只是保护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这么简单了,它里面其实是还涵盖了很多别的东西。其中就还有教养,你想要是一个人的家教是好的,那么首先垃圾就是不会乱丢的,也不会随便的破坏大自然形成的环境的。所以这样看来,其实也还是说明了一个教养不够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是要引起重视的,还有就是你想,古人留给我们的是青山绿水,而我们留给后人的呢?难道就只有高楼大厦和科技吗?却没有让他们看上一眼这大自然的美丽吗?

不仅我们因为我们自身是要好好的去保护环境,其实还有的就是,我们人其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独得了大自然的恩宠,才如此的胡作非为,任意的改变着一些东西,但是要是我们一直这样,那么大自然总是会不高兴的,那么她就会毁灭我们的,想想要是不好好的保护环境,天气会变的越来越糟糕,难以解决的病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我们是注定要被毁灭的。

但是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好好的爱护环境,好好的保护大自然,好好的保护地球,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会是鸟语花香的,这样不好吗?

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3这次社会实践经历了一周的时间。这一周,我随着小组的其他四个组员一起在江山做了关于环保建设和沼气利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关于环保和沼气利用的东西,也收获很多关于交流和宣传的作用。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书是我写的,所以我对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时间安排都非常清晰,于是我就经常把明天或者后天要做的事情及时地给队长和其他组员说,以使她们都能够及时地做好准备和预先工作,她们在得到具体实践和时间通知后,都反映很好,也有很多同学都积极地对于时间安排提出意见,然后我们就即使调整。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能很好的利用好时间,最高效率地完成带队老师和队长给我们的任务,这也是我觉得团队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团结,友爱,每个队员都对于所在的团队怀着爱心和责任,那么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这个小组,并且我们要实际的安排具体恰当,才能让每个组员都觉得工作及时得当。即使不能都满足她的要求和意见,最起码,大多数的意见要考虑进去。

此次活动中,我还学会了重新认识吃苦的重要性。参加时间的所有同学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以前都是在高楼大厦和温室里生活,在江山,我们做的是实践和沼气利用的宣传,很多都是要在农村中进行的,所以,在烈日炎炎的天气里,我们要在农村的土路上,对很多都目不识丁的人们讲述我们的问卷和调查,并且挨家挨户地分发宣传册,都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都大汗淋漓,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耐心地给农民讲述沼气利用的方法和好处,对于当前环境的状况,她们的意见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请求和环境方面的改进可以反映给政府和环保局的,我们都细心地记录了下来。这让我意识到,在很多工作中,吃苦耐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年轻人,要坚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向上,好好的培养自己勤奋吃苦的品德。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还做了采访江山环保局的人员的工作。以及后来我又采访了天蓬畜业公司的董事长王国水先生。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我们不仅仅要对所要采访的人有一定程度的预先了解,而且要对采访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做全方位的准备,不能只是单方面的提出问题,也要对被采访者回答中的隐含问题给与反问,这样才能增加采访的广度和深度。采访要深刻而不刻薄。才可以得到最想得到的知识。在采访王国水先生的时候,通过他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忠告和建议,我更是深深地意识到,年轻人一定要肯吃苦,才可以有美好的未来。“确定一个未来的目标,一定不能犹豫不决,就要坚持地走下去,即使很苦很难,当然也要适时的回头看看。”面对成功人士坦诚的忠告,我们也都受益很大。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通过这次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觉得我将来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也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4本班积极地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与20_年x月x日在本班教室开展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使本次活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低碳环保”的真正意义,并参与其中,以自身微博之力,带动起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让“低碳环保”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谈,而让他成为一种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

低碳生活,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源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的活跃,结合自身对低碳环保的知识,发挥平时锻炼的交流水平,走入社会中,倡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与群众们的交流中一个个金点子不断的从民众的头脑中涌现出来,少用一公斤水,少用几张打印纸,少开一天私家车,自带环保袋,关掉不必开的灯和拔掉不使用的电器插座……群众们纷纷表示,低碳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念,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的意识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也是占据着一定的分量的,这是我们在活动中得到的的欣慰,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以上是本班在开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主题活动的简要总结,类似低碳环保的教育与活动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开展着,培养自身与广大社会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断的努力。

环保教育心得感悟范文5红色的旗帜迎风招展,200多位戴着“晚报志愿者”红色帽子的市民捡拾垃圾的身影,成为初夏海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活动一开始,志愿者们以停车点为分界点,兵分两路,一路往北戴河方向,一路往市区方向,我和我们的城市达人们参加了市区方向的垃圾清理团队。

我为这次活动作了一些准备,除了带了很多装垃圾的中型旧塑料袋外,还带了两个大的塑料编织袋,另外用我们成立秦皇岛爱心阳光组之前小范围活动朋友间集来的活动费用,购进了100余件小工具,因为平时工作的原因,我无法即时了解到晚报方面做了多少准备。

所以我只好按兴趣组前身原来作海滩清理垃圾的经验作了上面的准备,毕竟有备无患,而且工具还可以重复使用,小巧轻便。实践活动中我把这些准备的资源全部发放给了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大家拿着我们组为大家准备的工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单纯用手和铁丝木棍好用得多。

很快,许多市民就发现,海滩上的垃圾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想,废弃的渔网、塑料袋、烟头、烟盒、火腿肠皮、雪糕纸、塑料泡沫、烧烤后的残渣、放过的烟花筒……如果没有切身感受,你可能想象不到海滩上到底有多少垃圾。

市民们携带的垃圾袋很快不够用了,而我们组里带过去的塑料袋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大家只好每隔几十米就设置一个堆放点,把手中的垃圾集中堆放,然后我们网络上参加活动的年轻朋友就是主力了,我们和学院的大学生们用大纺织袋一趟趟地把垃圾运回到附近停车场的垃圾回收点上。在捡垃圾的队伍里也有许多高手,他们手里拿着自制的专用工具:铁耙子、钢刷子……垃圾能很快被清理成堆,辅助了垃圾的清运。

篇3

关键词:高校;环境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217-02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更多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公众加强其环境意识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因此,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开展全国公众环境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首先对高校大学生普及环境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学生环境素质的高低与学校环境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总体来说,大学生环境知识欠缺,且行为滞后。有学者对大学生的环境知识做过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环境保护法有近70%的人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对“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13.8%的人未做出回答,而参与回答的有近30%的人回答错误[1]。另外,大学生环境行为层面水平也较为低下。有人以厦门大学为研究对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参与环境活动的积极性两方面对学生的环境行为做过调查。在第一个问题上,只有21.2%的学生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在第二个问题上,只有6.2%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的高校环境教育,尤其是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中,至今还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列入培养目标中去,还没有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人力、物力投入严重不足。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领导对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尚存在困惑。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接受全面、系统的环境教育,只能通过零散的新闻传媒和生活积累来获得有关环境的信息和知识。厦门大学的曹小海通过对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宁夏大学的80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学生环境信息主要来自于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但从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课堂和社会实践调查方面所获得环境信息较少,且所获效果不明显[2]。

(二)环境课程设置不合理

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仅依靠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将环境类课程纳入高校公共必修课。但是由于国家教委没有把环境课程列为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师资的匮乏等原因,至今为止,只有少数高校把环境课程列为全校的必修课程[3]。在选修课方面,虽然高校几乎都开设了环境类选修课程,但是课程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师资力量薄弱

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保证。目前,从事环境教育的专职教师相对短缺,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工作主要还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由于他们以前没有系统学习过环境方面的知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过有关环境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环境知识和教学技能都存在欠缺。

二、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领导转变观念,把环境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有效实施环境教育,首先要改变高校领导的观念。许多高校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重视专业环境教育上,忽视了环境教育全民性的特点。因此高校领导应该积极转变观念,贯彻环境教育普及性原则,有意识的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中,使环境教育面向所有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环境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了贯彻环境教育普及性的原则,高校领导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建立完备的教育体制,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环境教育机构――环境教育办公室。清华大学在1998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机构――清华大学绿色办公室,负责统筹、监督、协调、校园环境管理等,保证了环境教育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设置环境教育类课程

为了积极推进环境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全面、完善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开设一些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例如环境与人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人类环境论、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与资源等。这些课程内容应具有普适性,并且能反映当前环境举措的新进展、新动向。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获得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激发他们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热情。另一方面,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于环境教育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它涉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应用学科等多学科,所以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注重与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融合,灵活多样的开设不同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与相应的环境技能。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推进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当前高校环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环境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很好的把环境教育深入到专业教育中去,所以招聘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高校可以一方面招聘优秀的环境专业毕业生来教授必修课;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使之获得较系统、先进的环境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提供参加研讨会、出国进修、做访问学者等多种继续教育的机会。

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动向,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环境知识。另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环境教育能够很好的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达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融。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在高校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领导首先应该制定一些创建美好校园的纲领性文件表明对环境问题的基本姿态。其次要制定一些学校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使环境管理有章可循。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要重视自然景物的利用和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校园建成一个生态园林景观遍布的园区。除了考虑自然环境的建设,也要考虑到人文环境,努力将校园一切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都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营造有利的环境教育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亲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会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动机,提高他们的环境素质。另外,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报、 校园网、宣传栏等各种媒介的作用 ,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黄河断流等为主题,通过这些媒介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经过耳濡目染,身心得到陶冶,环境意识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篇4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教育创新型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46-0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趋严重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近30年来,我国环境教育发展迅速,据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到2009年为止,我国共有371所高校开设了各类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专业,其中197所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专业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产业人才仍然严重不足,尤其缺乏能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环保创新型人才,这使得环境专业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迫切。我国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较好模式,体现了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三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造就一批有学识、能做事、善为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层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即教育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二层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即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科研活动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利于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对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涉及面很广,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讲,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人的培养是综合型的,既注重理论研究,更强调实践应用,培养出的人才要直接能够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具有消化、重组和传播知识的优势,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知识和技术创新。企业和科研部门较学校教育能更直接地接触到知识、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在创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创新环境的设立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这种优势一旦补充到大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优势互补式的飞跃。

(二)实施产学研结合,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

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即培养理论知识全面、应用能力强的多层次、多规格的环保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保设备研制与开发、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才能主动发现问题,追溯问题根源,然后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感受体验知识,激发求知欲,释放创新激情,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善于超越的创新品质,在实践中达到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速人才成长

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一个完备的充满活力的体系。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一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实践环节能力培养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强调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突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把人才的培养置于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下交替进行,在企业、科研院所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协调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在这种边学习、边工作的实践锻炼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从而自觉地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树立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为毕业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产学研合作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吉首大学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和地方社会发展需求,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技能培养型教学”和“创新开放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多元化的需要。近年来,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校内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科研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整合校内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深入理解、消化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要求,校内实践教学重点抓好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三部分。

1.实验课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单调,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锻炼,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打破了课程的界线,按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三个层次由浅到深螺旋推进。在一、二年级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各种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环境中水质、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测定;二、三年级以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如借助环境生物学、环境治理、环境评价、环境生态修复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模式遵循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于指导实践的辩证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课程设置上分别安排为期各两周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求指导老师一方面注重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另一方面题目尽可能与近年来企业的生产实践相关,难度适宜。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计算、使用技术资料、工程绘图、总体设计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是本科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和完善了毕业论文(设计)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职责,制定了严格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答辩、成绩审定制度。在选题上,考研同学以毕业论文为主,题目尽量与老师们的科研课题直接联系,使学生的选题紧跟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前沿,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毕业后工作的同学以毕业设计为主,题目尽量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研究实际生产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夯实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教学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又是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自2006年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吉首市污水处理厂、怀化市污水处理厂、常德市污水处理厂、湘西自治州环境监测站、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花垣县环境保护局、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等10个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实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由专业老师带队对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参观实习。参观过程中,由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主要的实验仪器、功能实验室及相应工艺流程作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的、概括的认识。二是工厂综合实习,学生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在与基地技术管理人员协商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或所有节假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按照技术管理人员的安排,到车间班组跟班运行。学生通过跟班上岗,虚心向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增强了对具体的实际工艺流程的认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了利用原有专业课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是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每天深入到岗位从事生产性或科研性工作,认真履行实习单位安全责任、岗位责任制度,每天撰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心得,通过严格的毕业实习,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增长了才干。转换角色,作为大学进入社会前的专业实战演练,能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

(三)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研实践是让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科技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科研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校级优势学科为依托,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设立科研创新学分、提供基础保障等方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

1.培养大学生科研兴趣。将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教授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将与课程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科研的热情。学院结合专业开展多项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术讲座、环保协会、大学生挑战杯赛、大学生创新论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使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领域、未来发展以及职业前景有初步的认识。

2.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设立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激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经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尝试设立科研学分,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申请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社会实践调查等经考核达到一定标准,学院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3.优化管理,为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保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环境科学与工程校级优势学科为依托成立研发中心,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选一批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相关功能室。该实验室及其相关配套室施行全天候开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调配和药品供应。在实验室内学生可接受专业教师的师徒式传授,学生独立完成从文献查阅、项目撰写、实验准备与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的撰写等过程。学生申请到的创新项目、发明创造、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既可以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学术讲座、科技文化节、创新论坛等活动进行交流获得奖励,又可以获取相应的科研创新学分。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形成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结语

21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打破了传统大学教育单纯在校园内部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单一格局,为学生提供了参加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及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成端,赵君科.产学研合作培养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1-5.

[2] 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6):15-16.

[3] 张晓芬,佟会文,徐晓春.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56-58.

[4] 胡文勇,彭清静,袁志忠,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J].教师,2010,(8):11-12.

篇5

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主要目的: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

3;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7月20日——25日卫生情况调查:

(1);首先,我们在家乡的城镇大街——“”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

(2);然后,对“”——市主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7月26日——27日:在街区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环保问卷调查。

1;调查针对人群:15——65岁街区居民

2;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选择题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B.保护生物多样性(10%)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需要(18%)

(2)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饮用水,空气质量(转载自文秘家园,请保留此标记。)(10%)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C.环境改善(16%)D.粮食蔬菜安全(14%)E.脱贫致富(16%)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5%)B.值得批评(89%)C.不关我事(6%)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9%)B.感觉还可以(31%)C.比较差(52%)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不是很关心。与此同时,我们向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环境保护对自身及自己周边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

由于我们环保小队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向当地有关环保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

1.政府及相应机构应在全民中开展整体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风气,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宣传污染的危害性。

3.多推广环保活动,调动全民共创和谐美丽武冈。

(小结)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

1.环保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

2.“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尤为重要。

3.预先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4.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