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少儿围棋启蒙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他最初了解下来,市面上的围棋培训主要以中国棋院、或各种围棋道场这类以专业段位、竞技比赛的培训为主,并不适合让孩子当好去学习。唯一进入视野的是一家强调以兴趣和成长为重点的少儿围棋培训机构―聂卫平围棋教室(简称聂教室)。
虽然挂着棋圣聂卫平的名字,但聂教室并不是由聂卫平亲自经营。这家以4至8岁儿童为主、小班教学的围棋培训机构,属于真朴教育的主营项目。真朴教育是一家于2009年创办的少儿教育机构,目前在全国有90多家门店和2万多名学生。它的营收从2011年不到1000万元,到2012年6000多万元,再在去年已经过亿元。
“真朴不仅是教围棋,而是做儿童成长教育,帮孩子培养信心和建立自我。如果真的能把这个模式做到位,一定也能做得很好。”真朴教育创始人洪波说。
在2005年进入围棋培训领域之前,来自浙江台州的洪波已经有十年创业的起伏经历。从电视购物刚刚兴起时获得的第一桶金、到转战东北做IP电话业务被运营商叫停,洪波对新鲜事物的反应一直还算敏捷。虽然当时处于创业失意阶段,洪波回顾过去的经历却“没有任何恐惧和遗憾,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尽力而为的”。他觉得自己更加坚定了创业之路,打算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洪波的成长阶段正是围棋风靡、聂卫平叱咤棋坛的年代,1980年代初台州街上总有长长短短的围棋摊。洪波从小也是围棋爱好者,他很早就觉得围棋培训一直没有做起来,有意做一家围棋辅导机构。当时聂卫平和几个弟子也在做围棋道场,在竞技层面培训围棋尖子,但生意并不理想。
“有聂老师这么好的品牌,为什么一直没有做起来?”洪波花几个月时间走访了浙江几个城市做市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围棋机构是在竞赛和专业精英培养层面,“何不换个思路,市场显然会更大。”
真朴最早的发展显然还是借助了“聂卫平”的品牌名气。2006年洪波带着50万元来到北京,经人介绍认识了聂卫平,表达了想做围棋启蒙和素质教育,跟另一家聂卫平道场做高端的、专业的围棋训练有所区别。“没想到聂老看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就决定合作,这也说明当时围棋教育多么不被重视、没有其他人做。”洪波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聂卫平作为品牌支持,在围棋部分占10%股份,运营则全部由洪波进行。
最开始洪波并没有直接做直营店学校,而是做教材研发和品牌授权、加盟系统。那时的围棋教学发展很初级,没有标准化,洪波找到有教育背景的团队自己编写教材、并配套教材做多媒体全套教学软件。靠卖教材和软件、收取加盟费,营收也比较可观,但教学的效果和理念并不能得到很好落实。
开发产品时,洪波一直琢磨到底什么教育能够帮到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他从自己身上看到教育应以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主题,“人的自我启蒙需要两个阶段,0至3岁是安全感的积累;4至6岁是自我认同建立期,需要信心的积累。这两个阶段是自我建立的关键阶段,跟背了多少诗词、知识无关。”洪波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以主动学习为中心,安全感和信心则是两个基本点。那么围棋培训中,学习围棋知识只是一个具象表现,背后更多的是自我成长教育。他选择以4至8岁孩子为目标群体,因为孩子8岁以后课业压力增大,并没有太多时间留给业余爱好。
洪波的想法正好赶上了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当时的新变化。2005年左右,市场有两种培训机构比较热门,一种是以新东方、学而思为代表的满足出国和应试刚性需求的辅导机构,另一类就是红黄蓝等亲子早教启蒙机构。
投资了多个教育项目的真格基金投资合伙人李祝捷也认为,“新一代家长的意识已有所转变,对依附于公立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培训感到疲惫,更在乎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从灌输,变成一种点燃和启迪,也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2008年洪波开始去全国一线合作机构考察、参与门店管理运营,2009年真正开始做自己的直营店,在北京开设了最初两家聂卫平围棋教室。
洪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效果。这需要在课程和师资上摸索,“我们一直说不教围棋,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自己摸索学会下棋。所以在围棋技术上,聂教室可能并不如别的学校急于把标准和技巧交给孩子,有家长还会觉得有些慢。”洪波说。聂教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设课程,采用小班教学,一个小班仅6至12个学员、平均8个人的规模。而教材则沿用自己研发的《围棋星级考》,结合闯关游戏互动和比赛让小朋友不断积累成就感。
“兴趣背后是信心,大部分学校给学生一个标准化的陡坡,有的爬上去很难,但其实慢的学生可以去爬缓坡。”这有些因材施教的意味,聂教室通过学员之间的有让棋机制的小比赛,建立孩子的信心。还通过每月一次的家长课堂,与家长沟通孩子的状况,鼓励在家的时候也引导或陪孩子练棋。王润民的孩子已经上了1年半的围棋课,刚过了1星考,已经培养起兴趣,并不排斥每周一次的课程。
在教师的选拔上洪波甚至并不要求围棋专业人士,他的标准是“爱和榜样”,要认同真朴的教育理念并且真心爱孩子。“围棋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太专业的老师反而容易给学生强加标准。我们有培训系统,就算完全不懂的老师进来,通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和学习,达到业余一级以上水平就可以开始上课。”老师在课堂上主要充当引导者、制定规则和鼓励啦啦队的角色。
如此,也意味这更高的老师培训成本,而洪波还面临更严重的问题―人员流失。2009年一位已经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人在最后进入真朴前做尽职调查时决定撤资,并告诉洪波“你的团队随时可能分崩离析,他们都要走了你知道吗?”这对洪波完全是重大打击,他之前丝毫没有意识到团队凝聚力的问题,跟很多创业者一样,他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想着怎么往前冲。反思之后,他明白“之前的创业经历证明我把一件事情从0做到1没有问题,这需要一个超级果敢的老板;但要从10变到100,只依靠老板一个人是行不通的。”
此后洪波给自己加了一条:做企业还在于帮助所有同事一起成长,真正关心同事的发展。洪波一方面开始注重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注重对同事心理上的认同和关心―新同事入职时有总部搭档管理,到门店后第一个月由一位老同事每天辅助、其后每个月门店主任会找他深度访谈一次。此外,在激励制度上,门店主任自主管理门店、独立核算,当月利润达到7万元以上,就可以拿走40%作为门店奖金。
另一个摆在所有培训机构面前的问题就是规模化。门店投入主要是房租和人力成本,只有更多的招生数量和门店数量才能提高毛利率。
真朴的办法是取消独立的市场部门,把招生任务分解到每个门店的老师身上。北京区域经理杨鹏飞之前就是市场部经理。2011年从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来到聂教室,他也是一门心思带着团队去幼儿园和小学门口拜访家长。“那个时候只有英语培训这么干,围棋类还没有这样去招生,中国棋院顶多发个传单。”杨鹏飞是赠送围棋启蒙小书,并邀请家长和孩子来试听课体验,“成本更高,但效果也不错。”以方庄教室为例,学生从最初100多名到夏天变成320多名,自然要再找好的位置新开门店招生。
到了2012年6月份,市场部却只剩下杨鹏飞一个人在双井门店招生―市场部的同事看不到往上的机会,收入也不如老师,慢慢就散了。除了带团队的问题,洪波考虑到按这样的发展速度,市场团队也需要扩大人员规模,这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而老师们平时没有课程,完全可以把市场团队分化到每一个门店自己进行,直接让老师参与招生并算绩效。“这样一是解决了市场团队难题,其二招生效果反而更好,提升老师面对家长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也让老师知道珍惜每一个学员。”杨鹏飞说。目前他也是望京分校和奥运村校区的门店主任,而望京校区700多名学员的规模是北京地区做得最好的。
目前拜访和社区活动仍是聂教室的主要推广方式。老师平时除了练课和互相下棋、讲棋,下午4点左右就去学校门口做活动,而没有课的周六日则去社区做推广。招生过程中也能发现更多问题。比如最初为了鼓励孩子聂教室设置的星级考跟外面统一的不一样,但家长不理解,觉得怎么考完没有外面的证书,马上做了调整。比如到1年半后学员流失率高,从最开始按照半年一星级考与家长沟通,家长觉得学完三星级就可以了,到强调2至3年的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慢慢来降低主动流失率。
这些举措加快了分校发展速度,到目前北京地区已经有12家教学门店、深圳有24家、山东有14家等。
为在扩张下学品质,在管理上真朴目前在总部设独立的人力部门,新人会在总部待半年至一年,培训机制由个分校主任轮流讲课;而各分校表现优秀的老师,又可以被任命为新校区的主任。
因为不同于标准化的培训,老师的成长也尤为重要,洪波觉得这也是其他机构想要复制的难点。目前洪波开始注重把更多的东西制度化,比如之前是要求门店人员自己打扫环境、不设清洁工,这被固定为“5S”考核,其余考核包括下棋、讲课、客服、招生等方面,而只要打分级别足够工资也自动调高一档。每个门店都有一本门店手册,记录遇到的情况、是什么原因、用了什么解决办法,并在每个季度讨论一次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例如某一天某学员退费,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弥补。这也帮助减少新同事培训的投入,变成可学习的应对手册。
“我们的秘诀就是成为一家累积经验的学校,相信当下的总结是最新鲜的经验。”洪波说。
路上,我跟儿子商量:"牛牛,我们这样赶时间,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累,要不我们不学打击节乐了,好吗?""妈妈,不行,我喜欢打击乐。""哦,妈妈知道你喜欢,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你现在有3个兴趣项目,太多了点,我们放弃一个,好吗?""不嘛,我都喜欢,尤其喜欢打击乐。"
第二天下午,带他去观看"击乐狂想"联合音乐会,这是学员们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儿子所在的“幼三班”因为所学时间尚短,没能上台表演。那天,看着舞台上小朋友们的演出,儿子抑制不住地羡慕与向往。他不止一次地跟我说:"妈妈,明年我也能上台去演出!"
晚上临睡前的亲子阅读。儿子竟然挑来了打击乐的教材,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进行打击乐的普及教育。从乐器名称,到乐理常识,讲得是洋洋洒洒,滔滔不绝。
讲完之后,儿子很快就入睡了,我却开始辗转反侧,思考着儿子为什么这么迷打击乐。
首先是教学模式。这个教学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尊重孩子的天性。老师通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一堂课的教学,孩子们在专心聆听故事时,自然而然地集中起注意力。老师多正面鼓励,很少苛求和责难孩子。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提醒家长,多给孩子鼓励和掌声。课堂纪律比较宽松自由,孩子们或坐,或趴,或匍匐......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92-01
在这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社会里,被托夫称之为人"脑的延长"的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幼儿学习电脑已经是势在必行。幼儿园作为娃娃学习的启蒙机构,更应该对幼儿经行计算机教育,本文对培养幼儿学习电脑进行论述。
一、培养幼儿认识电脑及正确操作电脑的意识
1.1把电脑当成玩具让幼儿认识。幼儿的天性就是玩玩具,电脑作为现代化的玩具所创造出的教育意境易于幼儿感知、记忆、想象,也易于激发幼儿跃跃欲试的心理,引发幼儿探索、操作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的电脑课首先应充分发掘电脑作为玩具的功能,鼓励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电脑,亲近电脑。
1.2电脑活动就是幼儿玩的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在电脑上,除了让幼儿玩最爱玩的游戏外,不妨让幼儿在电脑上涂鸦、写字、阅读图文并茂的童话、做益智类的数学游戏、学习少儿英语等,还可学下跳棋、围棋、象棋等,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开发智力,怡养性情,开拓视野。对儿童来说,游戏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四岁多的儿童对计算机感兴趣,是因为当他(她)触摸一个键时,屏幕上会有相应的变化。他(她)喜欢自己操纵的这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他们可以理解和欣赏的。玩电脑游戏,与电视、电影等娱乐形式不同,电脑游戏具有直接参与性,即儿童可以参与游戏之中,并操纵故事的变化、发展和结局,或者说,一个故事的结局取决于儿童的兴趣或某些方面的能力,因此,它特别吸引儿童,故电脑活动就是幼儿玩的活动。
1.3让幼儿正确操作电脑。在让幼儿学习电脑知识时,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基础训练,了解电脑外观,懂得如何正确开关电脑,保护电脑和保护自己。其次还要学习运用键盘上一些重要的常用键。那么我们就要鼓励孩子玩电子游戏:通过玩电子游戏,孩子可以熟悉计算机,熟悉如何操纵开关和键盘,进而习惯操作新技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孩子玩电脑时,在时间、坐姿等方面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儿童玩电脑,往往会出现耸起肩膀按键、伸长脖子看屏幕等不良姿势。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脊椎、手腕、颈背肌肉的疼痛现象。长时间在荧光闪烁的电脑前玩游戏,过度暴露在放射线下,还会严重刺激孩子稚嫩的视神经。故幼儿在操作电脑时,眼睛与屏幕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0厘米左右,屏幕中心高度应比双眼平行视线低一些,应经常做眼操。同时操作电脑时要坐直,两脚平放于地面上,肩背放松,采取微前倾或微后倾的坐姿。所以,儿童玩电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好。在幼儿使用电脑时只要成人注意控制幼儿的操作时间和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电脑对幼儿视力和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电脑软件
选择软件要恰当。在选择电脑软件时,一定要注重使用幼儿语言。因为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对枯燥乏味的电脑语言不感兴趣,因此在选择软件上,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更应该强调"玩",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在选择软件时,必须注重游戏内容具有年龄适宜性,全面性,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还需要操作过程简单易懂,在需要时能给幼儿及时提供精确的语言指导,具有鼓舞性。
四、培养幼儿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幼儿对电脑有较浓厚的兴趣,能愉快地与电脑打交道,并且流露出探索的喜悦,典型的表现是幼儿一上电脑课就跃跃欲试,特别兴奋;教学活动结束时,还舍不得离开,还需要"强制"才会离开机房。
4.1创造条件,提高幼儿的兴趣。电脑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而这些最能激起幼儿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我们在组织小班幼儿上电脑课时,可以先带领小班幼儿观摩大班幼儿玩"老鼠屋"的游戏,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激发小班幼儿有玩电脑游戏的欲望,然后再让小班幼儿次来玩这个游戏,结果他们在活动中兴致高涨,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各具特色,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动参与积极响应的,每一次成功地盖好房子,"小老鼠"们高兴地搬进去住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间,自我愿望得到了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就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因此幼儿在学习电脑时要不断地给幼儿创造条件,有选择、有目的性的让幼儿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2多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而计算机教学能大大提高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米利数学屋"中的制作"毛毛虫"游戏,其卡通形象设计的非常好,"毛毛虫"头上的眼睛、耳朵、天线,身体上的斑点、腿都是能随意添加的,不受数量所限制。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出的"毛毛虫"千姿百态,卓玛小朋友设计的"毛毛虫"有8只天线,但是却只有一只眼睛,当问她为什么这样设计时,她说:"天线的功能比眼睛的功能强,这条"毛毛虫"很厉害的,它能测试出你用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旦增小朋友制作的"毛毛虫"有8只眼睛、7只耳朵、10条腿……他说他设计的这条"毛毛虫"跑起来的速度要比汽车还快。可见,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挥。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该软件的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孩子越小其收益越大。
因此,在幼儿电脑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自己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是去帮助完成。
五、幼儿学习电脑的意义
5.1扩大知识领域,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里所储存的信息数量和种类超过任何一种知识的载体,幼儿只要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就可以在其中遨游。
5.2发展智力。一些幼儿教育软件具有开发幼儿智力的功能。能顺利找到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其过程本身也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今天,在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的背景下,美育被忽视、被淡化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学段越高,问题越严重。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开足开齐课程仍是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个奢望,更遑论“开好”了。小学,距离竞争激烈的中高考相对远一些,因此,让美育走进教育这个大系统,让师生充分地发现美、感悟美、分享美和表达美,让校园时时流淌着人文的温度,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个校长的办学信念之一。
近些年,我校怀抱“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发展愿景,以“学得扎实,玩得痛快”为办学理念,通过统筹开发“四美阳光成长课程”,力求办一所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康之美,融美育为和谐之美的“四美”阳光校园。
现将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介绍如下。
一、课程引领,构建科学的美育框架
(一)开足开齐开好美育的核心课程
我们始终认为,课程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它直接关乎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美育亦是如此。
在我们学校,一直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别,艺术学科教师与语数外学科教师地位平等。为了使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加科学、准确,课堂常规落实更加有序,艺术课程教师经常在一起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既有基于课程理念研究的课标测试、说课展示、基本功过关,又有基于学科特点的教研活动,如音乐课程的地方化研究、美术课程有效评价的教学研究等等。同时,学校注重引导教师由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核心素养转变。我校本着“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全过程监控、终生受益”的原则,制定了《满洲里市第三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性评价指导方案》,从“通用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两方面引导教师以更加细腻、人文、专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成长,以评价行为的多元化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如在音乐学科,我们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核心素养的检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演唱、识谱、演奏、知识”等不同方面的考查。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下的主题式学习。如:美术学科尝试通过长短课时结合的方式,使美术课不再拘泥于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因地制宜、巧用空间,让校园内外一切可能的地方,如墙壁、地面、桌椅板凳、破损的角落、废旧物品等等,都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空间,让课堂走向生活,让艺术美化生活。
(二)深度挖掘其他学科的美育资源
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的责任,而是应该蕴含在所有学科之中。我们竭力让各个学科都开启学生对美的发现和体悟:语文课,接受日、月、水、火的文化启蒙;数学课,叩响加减乘除的智慧之门;英语课,享受语言交流的淋漓畅快;心理课,玩转沙盘游戏;围棋课,博弈黑白之间;研学课,访谈校园内外;体育课,挥汗绿茵操场……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律动都成为最美好的事物,如水渗沙般的在校园一切可能的地方发生。
(三)构建丰富的美育拓展性校本课程
我校开发了4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在美育的范畴里。安排在每周五的下午。学校不断改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和发展理念,变“特长培养”为“兴趣激励”,变“老师抢优秀的学生”为“学生选喜爱的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孩子们基于个性和兴趣的自主选课,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生命尊重。
依托满洲里市中俄蒙地缘优势,我校美术团队以中、俄、蒙三国建筑风格为主题,装点三个教学楼层。从2013年开始,我校合力研发《蒙古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校本教材:“蒙古靴”“蒙古帽”“蒙古袍”“蒙古包”……孩子们在对美的创意与设计中感受蒙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对家乡爱的情感。该项目曾荣获满洲里市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二等奖。
音乐学科,我们外聘资深的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指导孩子们字正腔圆地学唱达斡尔民歌。我们的合唱团队荣获全市“达斡尔民歌进校园”比赛二等奖,并被邀请参加满洲里市春晚的录制。
学校实施长短课时结合的推进策略,开发了 “名曲赏析微短课程”。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的课间,孩子们都会听到一支名曲,既有创作背景的简介,也有作品内涵的介绍,更有原版作品的欣赏。
“方寸天地”篆刻从简单图形印入手,层层提升,最终让孩子们在线条的流走间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神奇手绘”让孩子们从小感受油画的魅力,“家乡的秋”“可爱套娃”“神奇的椅子”在笔下变得灵动;“艺彩软陶”的孩子们则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捏出了形态各异的蔬菜水果、花鸟虫鱼,还制作出漂亮的花瓶、盘子、项链,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在玩泥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管乐社”“少儿漫画”“走进版画”“红果果创意坊”“银鹰合唱团”“红舞鞋社团”……
二、活动渗透,强化美育的辐射与浸润
我校力求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可感、亲身体验的美育平台。
依托传统节日,我校每年举办的“十月歌会”,让孩子们尽情展现出“班班合唱团”的艺术素养和精神风貌;“达人秀场”让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成为聚光灯下的校园明星;“小小钢琴演奏家”每个课间都会如约而至,任悠扬的琴声响彻课堂内外;阅读节上,全校师生“画春、写春、诵春”;科学节上,科技幻想画尽展创新之美;七巧科技主题活动中,美术、数学、计算机教师跨学科与孩子们一同设计他们心中的美好。为了装点校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捡石头,并亲手在石头上描绘自己对母校的祝福;“古诗诵读擂台赛”“课本剧大赛”让孩子们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校园小主持人大赛”“校园吉尼斯大赛”“我的假期我做主艺术作品创新大赛”“环保服饰设计大赛”“相声小品大赛”“英语舞台剧”展演等一系列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孩子们成为传递美好的使者,彼此欣赏、相互鼓舞。
三、文化熏染,l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学校力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美育的活页,让师生时时得到智慧和审美的启迪。
走进我校校园,在“阳光体育,七彩人生”主题墙上,奥运体育项目的艺术造型与规则解读相映成趣;“乐知园”墙裙上的“十万个为什么”翻转牌让知识披上了游戏的外衣;学校自编的“文明礼仪三字歌”在梅兰竹菊的映衬下传递着真善美;翰墨亭、临墨轩更是让孩子们在信手涂鸦的快乐中挥洒着童真;树桩下的“失物招领”“知心姐姐信箱”“爱心传递”“小小服务站”等主题“树洞”的卡通形象,更是寓教于乐,充满童趣;微型主题公园以学校“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发展愿景石头雕塑为映衬,再配上防腐地板、石桌石凳和学生自己手绘的石头,更是妙不可言……
走廊里,彰显中、俄、蒙三国特色的文化长廊,融西方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于一体的主题墙壁,连接起童心与世界;“红色经典”“绘本乐园”“科普天地”“名人故事”“才艺课堂”“中外名著”等分门别类摆放的近十个开放式主题阅读区,遍布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孩子们随手拿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陶醉其中;“植物园地”和“动物王国”里,有主题图书,更有美术老师亲手为孩子们描绘的最美的墙壁,或农家庭院,或田园风光,或白桦丛林,孩子们仿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体验种植的快乐,书写观察日记,感受四季常青的绿意和生命的蓬勃律动;最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就是西楼集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厅,在完全开放的空间里,棋王争霸、随心书写、精心阅读以及高雅的钢琴伴奏满足了不同兴趣孩子的需求。在对美的体悟中,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四、激励评价,推动学校美育的健康发展
制度是我们“共同的约言”,更是我们“共同的坚守”。在教育教学激励评价方案及职称申报、岗位竞聘方案中,我校对艺术学科教师都有专项的制度设计。
学校还出台了《学生“七彩阳光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卡片贴在班级黑板上,可以让所有老师随时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月一次汇总,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同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中国曾流行一个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直至今天,这个说法仍被一些家长奉为圭臬,以至于家教市场上各种与数理化有关的兴趣班方兴未艾,如速算珠算、奥数培训、生物试验课、科学兴趣班等,近年来甚至还出现了幼儿编程班、少儿商学院、思维导图课程等新型幼儿培训。这一现象说明,不少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理科兴趣与逻辑思维能力。那么,除了报各种培训班,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对孩子进行理科方面的启蒙呢? “码农”老爸带娃“玩”理科(王先生,33岁,软件工程师)
我儿子就读的幼儿园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所幼儿园里的孩子,有差不多一半的家长是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俗称“码农”,我也是其中之一。
附近的小学每年都会冒出几个奥数或物理竞赛的尖子生,保送市重点中学。不少家长便“重理科,攻奥数”,不惜花重金送孩子去上与理科有关的培训班。
我试听了周边培训机构的几次公开课后,发现冠以“思维训练”之名的物理课与编程课,使用既定的模型与方法,完全不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认为,数理化要以乐趣与兴趣为老师,让孩子“浸”在其中,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我爱人是资深游戏设计师,她常说:“学理科的精髓是探索精神,专心致志地解决问题,并在屡屡试错中培养创造力。如果玩游戏可以达到这个效果,那又何必搞题海战术呢?”
于是,我们便选择一些开发孩子理性思维的游戏,如“怪物物理”,让孩子通过程序自己“造”玩具,起重机、宇宙飞船、飞机、坦克等,都可以造。孩子利用车轮、火箭、螺旋桨、火炮、磁铁、翅膀等零部件,将金属、木材、塑料、橡胶等合理利用、组装,制造出活生生的动态实体。
陪孩子玩这些游戏,不需要父母精通物理或电脑。家长只要给孩子提问,启发他思考和改进,让他不断钻研就好。
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偶然长按数码相机“回放功能键”,惊喜地发现相机屏幕上的照片“活”了起来。于是,他为乐高积木小人们摆出一个个造型,然后拍摄并回放。就这样,儿子的第一段“乐高机器人视频”诞生了。接着,他找来几个机器人,像导演一样为他们摆造型,然后拍摄、回放,不断改进。随后儿子又编好台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为机器人配音。这种类似于小孩儿“过家家”的玩法,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教他最基础的Keynote和iMovie,让他学习移动、旋转、淡出、淡入、平移等方法。我爱人也积极支持,给儿子寻找素材,把他的动画视频发到朋友圈和微博上。得到大家点赞的儿子很自豪,也对自己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趁机对他说:“我教你代码吧?这样你就可以制作自己的动画片。”儿子欣然接受。于是我教他儿童编程软件Scratch,把代码编成一个个模块,把模块咬合起来,让人物做出唱歌、发怒、跳舞、奔跑等动作。儿子将自己和小伙伴们的配音添加导入,为人物配音,让视频变得有声有色。
做动画的过程,激发了儿子的“理科兴趣”,也让他建构了科学思维。因为动画编程是一个“千锤百炼,屡屡试错”的过程。儿子经常一坐半天,就为了让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顺利衔接。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的思维灵活性,也提升了他的抗挫折能力。
上小学二年级后,儿子被选进奥数队。我推荐他一些锻炼逻辑性和组织性的游戏与软件,比如老师教到三维图形时,我就带儿子玩一款SketchUp的画图软件,正方形、正方体、四面体……这些抽象概念,儿子通过玩这款游戏,理解得十分透彻,还能举一反三。
低年级时,儿子在科学竞赛中成绩很好。老师说:“解决一个拓展性的理科题目,需要提问、探索,你家孩子特别主动!但是,学任何一样东西,时间久了都会遇到瓶颈期,会感到枯燥。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果然,到了四年级,儿子一度感到学奥数很吃力。他在编程方面也缺乏动力,缺乏毅力。针对他的问题,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学业成功的实用手册》的书。书中有一个章节,叫“帮助学生掌握数、理、化知识”。作者说:“最令人不安的是学生往往产生数理化课程与现实生活无关的印象,这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他们在解题时丧失应用普通生活常识的意识。”
我曾用书中的数学题目来考儿子:4块2.5米长的木板,可分割为多少块1米长的木板?儿子不假思索地说:“10块。”
儿子显然是用“4乘以2.5除以1”得到的答案。他没考虑边角料问题。仔细想想,儿子这代人比我们当年缺少动手机会和家务操作。于是,我将书中学到的一些具体方法实践于儿子的学习中。
首先,借鉴管理学“以图代文”的办法,培养他的视觉空间技能。我教他遇到题目时先将所有条件标明在“图形”上,无法标注时可以用注释的方式。解题前,要他先画示意图,将题目复述,把题目转化为一张显而易见的图。很多时候,儿子在简图完成之后,立刻回忆起类似的题目,就会有思路。
其次,重新认识定理。对基础的定理、公式,我让儿子演算推导一番,并讲解出来。这种“自己的运算――定理记忆――重新认识定理――用定理指导运算”的过程,能帮助他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与化学。我常利用常见的资源带他做实验,教他使用工具箱里的多种工具。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他的空间思考能力也随之提高。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儿子渐渐突破瓶颈,对奥数有了更大的信心与兴趣。 手指速算好就等于数学好吗?(陈女士,34岁,公务员)
我女儿王聪慧就读于我们县城的一所私立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幼儿园开设了“手指速算”课程,并以此为特色吸引生源。乍一看,手指速算很神奇,五六岁的孩子,能快速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少家长将孩子转到这所“特色幼儿园”,期望孩子的大脑得到开发,赢在起跑线上。
女儿从小对数字不敏感,读幼儿园小班时还数不清20以内的数。她一直是“速算课堂”上的差生。为了不影响班级的公开课与速算表演,老师找我们沟通,希望我们在家里给孩子补课。没想到,我们越补,女儿越反感。我经常教她教到崩溃,她又哭又闹,连幼儿园都不想去了。
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道题,101-30=?
我问聪慧:“100-30等于几?”她摇头表示不会。
我又问:“10-3呢?”她仍然表示不会。
我伸出手指头比画着问她:“2-1等于几?”她居然还是摇头!
我不免疑惑:老师布置的题目,跟聪慧的能力相差太大了吧?这种速算方法对她数学的理解力会有帮助吗?在没有弄明白10以内数的概念的时候,就让她用手指速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是不是揠苗助长?
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在我县重点中学教数学的朋友,他说:“速算就像背加减法表一样,是一种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数学。我建议等孩子上了小学,理解了运算规则之后再学不迟!”
我与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家长们沟通,他们反映说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很多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又需要去外面补课,不少人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
我猜测,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这些孩子可以用速算的方法照猫画虎,得到答案。进入高年级后,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这让我更加认定,所谓的手指速算,从长远看,对孩子并无益处。但我们没有转园,只是跟老师申请不做速算作业,也不参加所谓的公开课或表演。我还与家人达成一致,不以幼儿园的标准要求聪慧,而是注重生活化的数学启蒙。
聪慧只会机械地数数,却不懂每个数的音、形、义。所以,我经常问她:“洋娃娃有几件衣服啊?”她一会儿说“5件”,一会儿又说“7件”,我就陪着她一件一件地数。我还经常用扑克牌、围棋子或小玩偶充当教具,用过家家的方式给她强化数字概念。
她搞清楚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后,我陪她每天饭后散步,从最简单的“1+1=2”起步,有意识地自编应用题,训练她的数学思维,比如:1条黄毛狗旁边还有1条京巴狗,一共有几条狗?游乐场里有2条小狗,又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狗?我没提“加”这个词,但暗含加法的思维。再比如,我们刚才走过1个垃圾桶,然后又走过2个垃圾桶,我们一共走过了几个垃圾桶?
聪慧对5以内数字的加法比较有概念。数字一大,她就糊涂。借助一些实物,聪慧渐渐列出了“1+2”“2+2”的表达式,数学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然后,我鼓励聪慧自编题目。我给她一个“2+3=5”的等式,让她编类似的题目。这不仅能锻炼她的数学思维,还能锻炼她的语言能力,这个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
反复练习加法以后,我们又练习减法。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丰富,以“5-3”为例,我设计题目:我有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你有3支笔,我有5支笔,你比我少几支笔?车上有5个座位,已经坐了3个人,还能坐几个人?咱家离车站5里路,我走了3里路,还要走几里路……
第一个题目聪慧听得懂,越往后她就越不理解。少、多、还能、还要等词语背后体现的就是“思维”。我跟聪慧沟通时,很容易看出她是不是能够理解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
如今,聪慧已升入小学二年级。由于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介入了她的数学学习,所以她现在能够跟得上,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做得非常好。 花钱报班不如“就地取材”(周老师,国家特级物理教师)
面对“理科培训日趋低龄化”现象,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有所反思,前文的两个案例就很有代表性。
王先生结合自身实际,带孩子远离题海战术,进行编程与思维的训练。当然,大多数家长没有他的条件,但咱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载体比如某种游戏或某种方法,持续不断地启发孩子,效果同样会比绝大多数兴趣班要好。
第二个案例涉及揠苗助长式的速算训练。我认为许多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存在“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家长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平衡。毕竟,语文能力与理科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家长能够像陈女士一样坚持给孩子进行以应用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会提升,入学以后对各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
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一种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生活事件来培养孩子的“反思力”与“归纳力”,为将来的理科学习打好基础。许多发达国家的幼儿园与小学课堂上,都有思维导图的内容,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甚至将其列入了小学的必修科目。
“思维导图”的概念听起来很玄,其实非常简单易行。生活中,家长可解释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带着孩子反思事件的流程,训练孩子思维的逻辑性。比如说:“你每天早上从起床到进入学校之间都要做哪些事呢?试着画出来。”
很多孩子在第一次画的时候,会漏掉许多要点;不少孩子一画而不可收拾,事无巨细,画得杂乱无章。家长可以在次日孩子起床到上学之间提醒他:“这些事件,如何用一幅图画来表达呢?哪些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再比如:“妈妈煎荷包蛋,有哪些步骤?你能画(写)出来吗?”“我从上车到把车开出车库,有哪些动作?你能讲一讲吗?”
在美国的不少幼儿园,老师会布置类似的作业:“苹果派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若画(说)“是超市买的”,老师一定会启发他们继续思考,直到他们画(说)出植物的生命周期,领会到“苹果种子开花结果苹果长得又大又红被摘下来放篮子里做成香喷喷的苹果派”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图。
这是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更是孩子锻炼大脑、理清思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
此外,有一种“画泡泡”的思维导图,可训练幼儿的“提炼与概括”能力。
家长可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白雪公主有哪些特点?每种特点用一个气泡来表达。”这样的结构图,只蕴含一层逻辑,帮助孩子多维度地思考问题,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再比如:“你的周末要如何度过?每个事件用一个气泡来表达。”“水有哪些特点?冰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一边跟孩子讨论,一边写写画画。孩子的思路慢慢理清,他虽然不会画和写,但一定看得懂你的“作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以学习“双重气泡图”和“多重气泡图”来厘清两种或者多种事物的差别与相同之处,比如韭菜和蒜苗的异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