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移动通讯设备制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月20日―22日
会议名称:Nepcon World Japan
包括: 39th Internepcon Japan 电子制造业展
27th Electrotest Japan 电测试展
11th IC packaging Technology EXPO IC封装技术展
11th Printed Wiring Boards EXPO 印刷电路板展
3rd Photonics Japan 2010
1st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erials EXPO
2nd Int’l Automotiv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EXPO 汽车电子技术展
会议地址:日本东京有明国际展览中心
会议组委会:
NEPCON JAPAN Show Management
Attn : Aya KASHIWAGI (Ms.), Jia LI (Ms.)
Reed Exhibitions Japan Ltd.
18F Shinjuku-Nomura Bldg., 1-26-2 Nishishinjuku, Shinjuku-ku, Tokyo 163-0570, Japan
TEL : +81-3-3349-8502FAX : +81-3-3349-4900
E-mail : inw-pr@reedexpo.co.省略
2010年2月展会一览
2月7日― 2月10日
会议名称:2010埃及通信展/2010埃及通讯展览会/2010非洲开罗通讯展览会
会议地址: 开罗国际会展中心
会议简介:“开罗信息与通讯技术展”是北非和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展览会之一,自199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2010年开罗信息与通讯技术展”,
有思科、微软、诺基亚、华为等,09年届埃及开罗国际通讯展有7万多的厂商来参展,在这个十几年来,埃及、阿拉伯、世界各地前来的参观的专业的观众达到了50万。。
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非洲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信息通信市场之一,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本届展览会将是中国信息通信企业开拓北非、
中东地区市场的重要机会。2009年共采用了四个展馆,展出面积达25000平方米之大,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参展企业和810本地区和国际的联合参展商(出席嘉宾),
来自世界各国的65800名专业观众,展会同时在展馆内还设置了“购物区”,使保展商享受方便购物的过程。
展品列表:
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计算机配件及外设,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印前系统,数字影像及摄影,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存储系统及设备,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等;
通信、无线与网络:线缆系统和电力线通信,广播、无线电设备及卫星通信,车载信息服务与导航系统,移动通讯设备,远程信息及导航系统,网络元器件等;
软件与服务:系统软件,IT出版物等;
人力资源、自动数据采集:自动数据采集整体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集整体解决方案等;
IT安全与卡片技术;
银行技术与金融服务: 银行设备,金融服务,银行与金融软件应用 ;
未来园区、研究与技术:研究机构,新技术,新企业;
消费电子;数码娱乐及家庭娱乐产品,游戏软件,家用电子;
参展单位:
信息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电子设备制造商、计算机软件和设备提供商、ICP、ISP、媒体以及外贸出口商等。
会议组委会
北京共盈会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孙俐杜鹰利
电 话:010-64578935
传 真:010-64578935
Q Q:9144542811003286649
E-mail:gowin001@126.省略gowin001@live.省略
电邮:
[关键词]中、印制造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在人们传统的概念中,印度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承接IT产业外包,带动了经济增长。然而,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根据印度中央统计组织的统计报告,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印度将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那么印度制造业能否超越中国?中、印两国制造业的制度环境有何差异?二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竞争优势是哪些?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印两国制造业展开竞争与合作。
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大体相当,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这其中包括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浙江、广东的五金、电器及家用电子产品。所以,乡镇集体工业是8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业的主体。80年代后期,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最早的一批日资、韩资及台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这批外资企业主要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于纺织、服装、鞋帽、玩具、食品及化工行业。在贸易形式上属于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性质。从90年代开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内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台资企业的大规模投资,1990年前后,台湾建立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完整集成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制造体系。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受互联网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IT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制造商的产品价格和利润也随之下降。而中国内地却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所以,从90年代初,台商主要将广东、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1994开始,外商纷纷将上海、苏州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其中75.6%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的形式从事加工出口贸易。同样,2000年以后,国际通讯设备市场一路下滑,而中国的移动通讯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个人移动通讯市场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日本、韩国、香港、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地转向中国,如三星、日立、爱立信、阿尔卡特将其产品CDMA、GSM及小灵通(PHS)以及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多媒体及网络应用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中国。如今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环渤海湾经济区到东三省,从沿陇海线到长江沿线,制造业成为这些地区的主力军。
印度的改革开放从1991年开始,比中国整整晚了13年,在此之前,印度实行的是混合经济模式,其实质是严格的计划经济。1991年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在IMF的压力下,印度才改弦易辙,摒弃计划经济,渐渐走向市场经济。当年主导印度改革的关键人物就是现今的国大党总理曼穆罕·辛格。作为印度独立后宣扬与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第一人,辛格在强大的阻力面前,坚定地推行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削减关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并使卢比在经常账户下实现了自由兑换。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的CDP增长率一直徘徊在2%-3%之间,但从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的GDP增长率大幅上扬,年均为6.5%,近年来更是达到8%以上。印度自1991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历程大体上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从1991年到2002年,以IT产业为主的经济增长阶段;二是从2003年至今,IT产业和制造业共同发展的阶段。印度有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信息技术实力以及英语普及,但是印度国民储蓄率仅为24%,基础设施状况差,2003年该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仅为40亿美元,不足中国的1/10。结果是信息技术带动的软件、业务流程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服务业成为其经济振兴的主要力量。服务业的复兴使印度得以填补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缺陷留下的空白。但是类似软件外包这样的服务领域并没有给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因此政府一直希望能够借鉴中国模式来发展制造业,争取使印度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然而,由于基础薄弱、劳动力职业技能偏低、投资不足等原因,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后劲不足。在2002财年以前,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始终在5%上下徘徊。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辛格在就任4个月后宣布成立“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专职负责“确保制造业的快速及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加大引资力度,为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印度制造业的主要动力来自外资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由于看好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及国内消费能力,2004年流入印度的外资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90.7亿美元,仅当年12月份外资流入就超过20亿美元,其中相当大比例的外资进入到制造业领域。
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比较
五大优势促成了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干预、43%的国民储蓄率、完善的基础设施、迅猛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巨大的勤劳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五大因素之间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高国民储蓄率使得政府贷款和企业贷款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熟练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制造商以尽可能低的综合商务成本和优质的工业制成品参与国际竞争。核心因素是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相对独立的地方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干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企业和地方政府两个层次上成功地进行分权改革。分权改革的结果是经济决策权从集权化的中央向地方分散,由政府向企业转化,也就是说,给予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和激励去追求经济增长。于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完善了制造业增长所需要的道路、桥梁、港口、码头、能源等环境设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批租带来了大量的土地级差收益,极大地充实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90年代中期开始,招商引资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职能机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招商引资成效的大小、工作的好坏成了评价政府官员的业绩及提拔任用的重要指标。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5年,中国共引进协议外资110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00亿美元。在引进的外资中,大约87%投向了制造业。地方政府之所以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方面是由于上级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具体指标,然后层层下达,招商引资工作的好坏成了评价政府官员的业绩及提拔任用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引进外资促进了地方CDP的增长,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就业。以长江三角洲经济为例,到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品的“加工工厂”,目前该地区集中了中国22%的制造业总量、30%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和31%的外资企业出口总量。该地区每年正以12%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如果按照行业大类来分,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当属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5年这三大类工业制成品出货值占到了该地区全部工业品出口的79%。
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基于英语的普及使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和后台工作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充满活力的中小私营企业;有大量后备年轻的劳动力资源。由于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英语的普及使得印度能够及时获得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印度高速发展的IT服务产业目前正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软件行业员工工资的增加也带动了印度国内购买力的增长。现代制造业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电子化、信息化,这使得通过现代服务业来推动现代制造业,依靠制造业来带动服务业成为可能。在金融方面,印度银行系统的坏账率在8%左右,而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则在20%。印度银行针对企业融资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资信评价体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统一依据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发放贷款。所以,印度企业融资要比中国企业融资方便。尤其是印度的中小企业及私营经济在资金融通方面没有障碍,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制度瓶颈。印度的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很长,制度完善,运作规范透明,人为操纵价格进行投机交易的行为很少出现。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将欧洲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移植到印度,印度现在的私营企业制度带有浓厚的欧洲企业文化色彩,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强,有许多私营企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中国私营企业大都持续经营能力弱,有的企业只存续两到三年就倒闭了,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不够完善。印度有大量后备的年轻劳动力资源。尽管中国人口多于印度,但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后备年轻劳动力资源渐显匮乏,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在未来20年内,印度20—35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将多于中国。
中、印制造业竞争力优势比较
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时代,产业优势更多地表现为比较优势。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具有相对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印两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上,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
第一,成本价格比较。
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中,30%—40%由商务成本组成,它包括各类商务办公成本、交通运输检验费用、劳动力工资开销。其中最主要的是:工资、场地租金、运输检验费用。以下是对不同年份中、印两国制造业商务成本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人工工资长了三倍多,比印度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高了40%,只在交通运费上比印度更具有竞争力,综合商务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已经大大高于印度。
第二,制造业行业比较。
印度制造业体系比较单纯,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科技、钢铁、生物、医药、服装、汽车零配件等产业。近年来传统的棉纺织业发展很快,2005年棉纺和服装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5%和52%。移动电信设备行业和汽车零件行业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05年印度运营商每月新增200万用户,印度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移动电信市场,目前拥有5200万用户,到2009年用户数量有可能超过3亿。
在钢铁行业,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探明的铁矿砂储量达到120亿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第三大铁矿砂出口国。丰富的铁矿资源为印度钢铁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印度钢铁行业协会力促政府禁止铁含量64%以上的铁矿砂出口,优先保证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砂的需求。印度钢铁工业过去一直发展较慢。自从1991年印度政府实施经济改革以后,印度政府相继取消了钢铁企业增加产量审批制度和只有公众公司才能生产钢材的规定,允许私人企业兴建中小钢铁厂,允许外资企业以自动审批方式建全资钢铁厂。1992年,印度政府为提高本国钢铁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取消了钢材销售价格控制和分销调控政策,取消了钢材进出口限制。此外,印度政府降低了资本货物进口关税、实行贸易账户卢比可兑换、允许动用海外金融市场资源、稳定现有税收结构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中,大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数量占43%,中小钢铁企业占57%。
尽管印度钢铁产量、国内钢铁消费量远远落后于中国,但印度钢铁出口增长远远快于中国,中国也是印度铁矿砂和优质钢材的主要进口国。
在生物医药行业,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制造国之一,印度生产的药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目前收入估计在15亿美元以上,药品的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5%左右,药品出口居世界第17位。印度除65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证,15家生产厂家获四A批准外,印度还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超过39亿美元。印度还研制出了许多优良设备,可制造任何类型的药剂。印度在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建立了雄厚的基础,除了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如浦那的“国家药品实验室”和莫哈里的“国家药物教育和研究所”等外,还有大批私人研究性质的实验室。而某些制药公司自身就拥有高质量的内部实验设备,在研制新的药物分子上颇为成功。
中国的制造业体系要全面得多,涉及到现代产业的几乎所有方面,无论是汽车、造船、航天、机械、化工、纺织、药品、电信,还是农产品加工业,中国都有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企业组织。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当属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5年这三大类工业制成品出货值占到了我国全部工业品出口的70%以上。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与IT产业相关联的硬件制造产业,如集成电路、计算机工业、电子元器件等。二是与通讯设备相关的制造业,如移动通讯制造业,其产品是设备产品,主要包括CDMA、GSM、PHS等;光通信设备产品制造业,其产品包括光缆、光纤收发器、光纤模块、光端机、光话机等;数据通信产品制造业,其产品包括ADSL宽带设备、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以及无线宽带、WLAN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与IT产业相关联的硬件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在加入WTO后过渡期,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对欧美及日本的出口迅速增长,2005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1175.3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0.6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42%。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439.69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2.93%;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低成本、低价格是提升中国纺织、服装、鞋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第三,中、印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比较。
2005年中国全年出口额7620亿美元,增长28.4%。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达到92.5%。在世界贸易中,中国制造业GDP占全球制造业GDP的比重为3.1%左右,位居世界第7位。
一、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解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通过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创新性、大众性和便捷性的优势。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一)移动性
传统电子商务受到网络有线性和终端设备固定性的限制,而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无线网络和随身便携的手持通讯设备,可以有效地消除距离障碍。移动电子商务能创造更高效的信息互动,以直接面向用户为特征的随身通讯和实时沟通让信息传递突破了互联网在线沟通效率的局限,从而提供给用户真正的无限移动服务。
(二)“4A”效果
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性是其最显著的优势特征,而商务移动性的应用要体现在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都有条件保持信息沟通,实现任何业务应用(Anyservice)。“4A”效果给移动电子商务开拓出了更大自由尺度的商务环境,减少了传统电子商务对设备条件与网络环境的要求,降低了用户参与的门槛。
(三)商业价值转变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3.56亿手机网民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这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由于移动通讯设备的特点使每个移动终端都代表着一个确定的消费者,体现了其特殊的商业资源和价值。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对互联网用户的关注更多的转向倍增人口的移动通讯消费者,这是有效的商业价值转变。
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移动应用开发缺乏吸引力
随着移动新技术的出现,电信运营商加入到了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新兴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也应运而生。电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远不及网络公司的软件开发实力强大,运营商不具备电子商务运营经验、缺乏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深层次分析,随着3G业务不断推出试行,很难开发出针对客户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移动服务应用开发缺乏吸引力。
(二)移动商务价值应用不彻底
虽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在快速增长,手机网民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提高,但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绝不仅仅取决于用户人数的壮大,而是要看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价值的开发和挖掘。如果移动服务领域仅集中在信息查询、娱乐等方面,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不能进一步得到完善,用户的服务需求、商家的获利需求、移动运营商的发展需求均不能得到满足,反映出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应用不彻底,移动运营商仍需进行大规模的移动服务业务的开发。
(三)移动手段使用意识不高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整体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有所提高,总体呈现出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者对于如: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手机网络购物、手机预订、手机团购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项目的支持还很少,移动手段使用意识并不高。
(四)隐私安全难保障
移动商务基于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有机统一的商务模式。传统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安全来保护信息,而移动商务的无线通信网络是在一个开放的通道进行通信,从而带来无法避免的安全威胁。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移动用户的隐私泄露,包括合法身份窃取、数据完整性威胁、窃听通信内容等,这些也是用户最关注的安全焦点。当用户对移动交易安全缺乏信心,将是其参与移动电子商务最大的障碍。
(五)数据资费高降低付费意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手机网民对于无线网络流量的需求不足,大量用户手机上网只是用来挂QQ、刷微博,移动用户对无线网络流量价格非常敏感,加之手机对应版本的工具软件类型与内容缺乏,导致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比较低,80%以上的手机用户在过去半年内没有购买过手机应用服务,较高的移动互联网资费影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
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信行业已正式进入3G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也进一步成熟,移动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新兴电子商务公司不断加入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中,面向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广泛的移动用户覆盖、灵活的移动服务挖掘、完善的移动商务框架、全新的移动WEB技术支持、安全的移动交易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拓展,正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新趋势,是3G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价值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定位模式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des the mobile-commerce 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ecause of its swift and convenient, mobile-commerce has already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s offered the support for the mobile-commerce distinctive service—locaion-based service, which also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mobile-commerce technologies firstly, then describes industry chain orientated to services of personalization and location. At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odel of mobile-commerce based on location-based service.
Key words: E-Commerce; M-Commerce; location-based service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一种完全崭新的商务手段,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方式和流通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务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进步驱动了电子商务的演变,也为企业组织变革提出了挑战。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电子商务(Mobile Commerce, M-Commerce)应运而生。移动电子商务是指由手机、传呼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实现商业交易的电子商务。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增长和信息访问需求的日益增加,没人可以低估移动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前景。移动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运作的时尚商务新模式,众多应用上的创新和增值业务也将会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基础
移动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用一个手机或其他无线终端,使人们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获得数据服务,通信内容包括语音、数字、文字、图片和图像等,在移动中进行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移动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移动通信工具与因特网联接的无线上网技术以及因特网服务商所提供的无线上网服务已具备,通讯能力的获取越来越便宜,更容易获得越来越高的带宽,并将在近年内实现普及。
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WAP
就像TCP/IP是Internet网上信息互联和通讯的协议标准,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技术是移动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主要标准,也是实现移动数据以及增值业务的技术基础。WAP协议定义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联接因特网的标准方式,提供了一套统一、开放的技术平台,使移动设备可以方便地访问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因特网及因特网的信息。它是目前大多数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制造商及部分无线通信服务商、基础设施提供商普遍采用的统一标准。
1.2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PRS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定式,将分组交换模式引人到GSM网络中。它通过仅仅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GPRS能快速建立连接,适用于频繁传送小数据量业务或非频繁传送大数据量业务。
1.3移动IP技术
移动IP通过在网络层改变IP协议,从而实现移动计算机在Internet中的无缝漫游。移动IP技术使得节点在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无需改变它的1P地址,也不必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移动IP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1.4“蓝牙”(Bluetooth)技术
Bluetooth是由爱立信,IBM,诺基亚、英特尔和东芝共同推出的一项短程无线联接标准,旨在取代有线连接,实现数字设备间的无线互联,以便确保大多数常见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可方便地进行通信。“蓝牙”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功率、小范围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移动电话、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电脑、打印机及其它计算机设备在短距离内无需线缆即可进行通信。
1.5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包括一组支持无线网络的宽带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IMT-2000,作为ITU推出的3G标准,至少提供了五种多路接入途径:CDMA2000、wCMA、wCDMA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版本、136HS(基于IIWCC推荐)以及数字式增强型无绳电话(DECT),oGSM MAP通过“标准集”的支持与IS-41网络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必须在WCDMA规范前提下,允许与IS-41的相互连接,通过CDMA 2000为GSMMAP提供接口。
1.6基于Wi-Fi和WiMAX的无线宽带技术
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其核心的WLAN(Wi-Fi仅指802.11b,WLAN则可分别采用802.11b及802.11b+),麦肯锡管理学家Reed E.Hundt指出,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能重新激发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帮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低成本接入互联网。
只要将一个便宜的Wi-Fi基站(芯片加上收发器)与DSL、光缆调制解调器或T1线路等高速互联网接入设备相连,并将该基站放置在距用户两三百英尺的范围,这一范围内的所有用户都能通过带有廉价的Wi-Fi装置的个人电脑或PDA共享这一低价、高速的互联网接入,而无需分别支付专用DSL或光缆调制解调器较高的服务费用。另外,Wi-Fi能以低廉的价格轻而易举地将互联网互联互通的脉络延伸到任何社区,把信息流汇入高速光纤主干网络的各个端点。根据美国Visiongain公司的分析报告,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00个城市(其中半数在美国)开始或正在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能在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市民、外来访客和旅游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搭建一个能随时随地良性互动的和谐交互环境,提供方便快捷、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并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商业机会。
2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
以个性需求和定位为核心的移动电子商务,虽然理论上能克服配送、支付、信用问题,但这必须依靠通讯技术和设施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系统平台提供商、技术平台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无线互联网络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最终用户。
面向个人用户,手机上网可以免去电脑上网的束缚,随时随地可获取所需的信息,能够满足个人对信息等方面的自由选择。无线设备的移动性、个性化的特征,结合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商务应用和海量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对个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面向企业用户,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所需的技术平台、终端设备、网络设施都已经基本具备,应用软件开发商面临的挑战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技术平台和连接方式,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无线交易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交易的适用性;还可以直接面向客户,了解客户信息、市场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企业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充分实现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加快信息的搜集处理,大大缩短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开拓更多新的商业机会。
3基于定位服务的移动商务新模式
3.1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
移动电子商务借助移动通讯的优势,有与传统电子商务不同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受地点的限制。在移动电子商务中, 无论用户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在移动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都能接受服务。
(2)灵活性。用户可以在旅行、会客的时候用, 而不是必须坐在电脑前。
(3)普遍性。移动通讯通过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电子商务服务, 强化了电子商务的本质。用户通过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接通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 移动电子商务还可以随时通知用户, 这样可以解决实时信息的传递问题。
(4)个性化。移动终端设备是用户私人的物品, 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完全个性化的配置。
3.2基于定位服务的移动商务新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无处不在和手机定位技术为基于移动的商业新模式的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移动用户身份资料提供了商务活动的信用基础。基于定位的服务应用范围极为广阔,可以与诸多应用结合起来,使移动商务不仅具备普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个性化、移动性、普及性的服务空间。移动因特网业务可以从个性化、实效性和位置这三方面为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这样就突出了位置信息的价值,因为诸如当地新闻、天气预报、旅馆饭店预订、旅游业、零售业和餐饮业等的各项服务都可以通过上述三个“价值增值器”增值。基于定位的一系列服务包括紧急救援、车辆救援、交通远程信息处理、自动收费站、票务、财产追踪、物流储运、特定位置广告、基于位置的收费等。
移动电子商务使得商家、用户在移动中进行商务、交易和服务,这种动态的商务应用是基于定位技术的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全部核心不在于动态商务本身,而是在定位服务。在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用户要求的是即时即地的服务,那么服务提供者必须具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反应能力。以移动服务中的旅游业为例,为了避免临时上网查找信息,我们一般出发前在传统的互联网上查找天气预报、旅游信息、路线地图等,但如果我们自助旅游,身处陌生的环境,临时需求决不仅限于前面几项,还有旅馆、饭店信息查询,甚至包括意外紧急救援,这时,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和服务的准确定位和实时反映是移动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完善的服务链认证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制定和完善各项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
4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基于定位服务的业务。通过用户、位置、通信、服务的及时安全信息互动来促进用户和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内容和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一飞. 浅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J]. 信息技术,2005(5):76-77.
[2] 叶郁.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J]. 现代管理科学,2005(10):55-57.
[3] 张磊. 我国信息应用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回顾与展望[J]. 信息网络,2006(1):32-35.
起死回生,去年再创营收新高。
2月11日,穿过西班牙建筑大师高第的建筑和巴塞罗那混乱的车流,二三百名全球知名媒体和分析师,把全球移动通讯设备龙头爱立信(Ericsson)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同时也是为了一个人的演讲而来。
这个人,就是全球3G 技术的主要推手。
门外汉接手一年扭亏为盈
这个被《纽约时报》喻为全球最会拯救公司和降低成本的一流高手,就是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
2003年, 爱立信亏损105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23.5 亿元),思文凯接手后,第二年就转亏为盈。5年后的今天,思文凯又把爱立信的营业收入带上历史新高峰,一年达到1878 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2208.528 亿元)。
更令人吃惊的是,思文凯根本不是电信业出身。这个会计师之子,原本只是一个制锁业者,从未接触过电信产业。
他上任之时,全球电信业正面临不景气,全球各大报的头版都是关于爱立信的新闻。裁掉近5成员工后,还是没止住亏损。
船身进水,方向不明,船员乱成一团。这不是电影《神鬼奇航》里的剧情,而是当时爱立信经营状况的真实写照。
此时,董事会找到了思文凯,当时,他是全球最大锁业公司爱沙集团(Assa Abloy)总裁。这个消息,立即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这也使人们想起当年IBM 请来纳贝斯可(RJRN a bisco)烟草公司执行长葛斯纳(LouisV.GerstnerJr.),来整顿蓝色大象的情景。
一个对科技完全陌生的门外汉,从传统锁业转到全球最先进的电信业,而且一跳就成为全球移动通讯设备龙头的CEO,他是如何让巨额亏损公司扭亏为盈的?在2008全球移动通讯大会(GSMA Mobile World Congress)巴塞罗那现场,思文凯接受了《商业周刊》的独家专访。
思文凯出身平凡,当年仅50 岁。是其在制锁业杰出的业绩,使爱立信董事会放心地把公司交给他。
他进入制锁业时,这个产业早已饱和,如果遇上全球建筑业不景气,效益还会更差。在他经营爱沙集团的8 年中,并购超过100 家公司,平均一年并购10 到20 家。当时,连他的员工都不太相信并购能奏效,但在兼并锁业知名品牌YALE 后,爱沙成为全球最大的锁业集团。
在成熟产业逆势突围成功,让他一举成名。
谈起让爱立信起死回生的方法,思文凯表示,自己所做的事,一是快速减重,二是找出方向。
他发觉,经营公司其实就像驾驶帆船,必须不断减轻船上多余的重量,再让所有水手朝同样的方向使力,船才能跑得快。有效的沟通就像缆绳,掌握沟通原则,就能精准掌握这艘船的方向。
“我是靠沟通管理这家公司。”他说。
舍弃不赚钱的技术投资
虽然没有经营电信业的经验,思文凯却在接任后,就大胆做出放弃发展CDMA2000技术的决定。这在当时引起极大的骚动。
CDMA2000是3G主流技术之一。当时爱立信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约12%至13%,但是始终无法获利。台湾爱立信资深协理王方平回忆,思文凯上任后,就不断质问:“我们该不该继续经营CDMA2000 市场?”
一开始,所有人都搬出各式各样的报告,来证明这种技术的优势。思文凯却只丢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我们已经有不错的占有率,却为什么没有办法主导价格,而且还在亏损?”
他分析问题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摊开来讨论。最后,爱立信决定,退出花6年时间和大笔资金投资的CDMA2000市场。
同时,从他接任那一年起,就继续精简人力,爱立信全球只剩下3.5万名员工。
“他是一个喜欢拥抱变化的人。”《金融时报》分析。思文凯从小生活在变化中,跟着当会计师的父亲,小时候十年搬了十次家,反复适应新环境。这使他像变色龙一样,敢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
思文凯说,要拥抱变化,必须要有开放的心胸,才能看见方向。
在制锁业已经呆了19年,进到技术难度极高的通讯产业,他如何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继续取得成功?“爱立信有很多人才,缺的是方向,我能带给爱立信的,只有领导能力。”
起死回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回答:“其实还是人。”如何激励员工,确认每个员工都支持公司的政策,是最困难的部分。
全体员工参与制定公司战略
思文凯接手前,爱立信是个官僚的老公司。英国《金融时报》曾观察到:“这家公司充满了僵化的流程、手册和标准作业程序。”要让这样一家公司动起来,并非易事。
“领导最重要的,就是确认所有人都朝同一个方向移动。” 思文凯分析。不断并购、精简成本是一个过程,合并的公司双方都会遇上剧烈的组织改变。他不得不一边精简公司组织架构,一边统一所有人的步调。
如何让帆船都往同一方向前进?“公司内部讨论战略的流程非常重要。” 思文凯表示,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能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公司未来战略制定的方法。“我们要让员工相信,他们的声音会被听见,而且只要是好的意见,就会真的成为公司的战略。”他分析。
公司有了战略目标后,就会发给下属单位,让他们讨论是否同意这个战略,每个人又能有什么贡献,再把意见交回给总部。像打乒乓球一样反复讨论,甚至连每个人的考评方式,都必须按照讨论的结果制定。现在,爱立信的员工数已回升到7万人,通过这个方法,思文凯可以一次抓住7万名员工的方向,确定所有人都在按公司战略前进。
通过这样的沟通系统,思文凯一点一点地把爱立信的包袱拿掉。用同样的方法,他简化了公司的中层组织,使爱立信从设备制造商,开始转型为电信服务提供者。
一个门外汉跳到开始下沉的船上当船长,从这次经历中,他得到的最大体会是什么?对此问题,思文凯想了一下,缓缓地说:“是犯错。”他解释道,成功固然很好,但是从失败里会学到更多。一点一点从挫折里学新东西,才让自己获得今天的发展。
关键词: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子产业;产业短板
项目基金:东莞市重大软科学项目:“东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现实基础、突破方向及路径研究”(批准号:20135021010008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1日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暂无权威的定义,一般指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以及新型的升级换代产品,是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且多是在集成电路、软件、光电显示、现代通信、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领域占有领先优势的产业。本文剖析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阐述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分析产业制约点。
一、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宏观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的不断变化,当前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高速的增长态势引领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电子信息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成为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2013年以后,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传统领域重心的改变。如IT制造业已进入移动智能设备领衔的“后PC”时代,平板显示领域的技术核心逐步从传统的LED过渡到OLED的研制和完善;二是新兴产业之间的结合与组合式创新频率越来越高。如通信业中,移动终端产业在进入成熟期的同时也嵌入了网络化、智能化、显示精细化等其他产业关键技术;三是信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驱动力。伴随4G网络加速部署,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消费已然成为了最活跃的消费热点;四是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一些新兴产业进入应用阶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物联网步入实质应用,进一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又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二、东莞优势电子信息产业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应在准确把握宏观趋势下,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特征,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从整体上看,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涵盖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制造、通信设备、平板显示、LED等行业,具有产品门类广、零部件配套率高的优势;从产业链角度上看,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包含了光器件、元器件和芯片,中游以计算机产业为核心,下游有信息应用基础产业、信息应用产业等;从产品角度上看,元器件占41%,通信占21%,计算机及软件占18%,显示器占14%。电子信息产业覆盖面大、产业链完整、产品齐全等特点使得东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低端产业和产品主要集中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一些电子信息制造业,它们正在逐步转移和淘汰,具体为以电话机、收录机、电脑周边配件等小家电为产品的制造业,而在诸多子产业中,也已经有一部分切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具备了较强的比较优势:
1、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产业。东莞传统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和产品有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它们不仅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内外市场,同时具备了产业集群优势,并且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
2、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东莞已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正在积极整合国家及东莞地方资源,打造东莞市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在软件方面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近两年来,东莞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发展势头迅猛。
3、新型显示产业。在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产业方面,东莞建立了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升级发展上游原材料产业,以及发展OLED装备制造和面板制造产业的合理布局。
4、通信产业。近年来,东莞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实行了创新支持(如帮助企业设立创新研发中心,或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通信产品创新等),目前已形成了新一代无线通信领域的研发资源聚集效应。
5、新型业态。金融危机之后,东莞积极探索新型业态,以此来为庞大的制造业提供高端服务,其中云计算和物联网已初具规模。
三、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上述分析,参阅相关政策文件及一些同类文献,结合调研,本文认为东莞最具发展优势的高端电子产业有:OLED、新一代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新型业态有云计算和物联网,具体情况如下:
1、在OLED产业方面。2007年东莞开始组织企业和高校建立研究院,至2009年东莞企业投资了建立国内第一条自主开发的OLED370mm×470mm量产生产线,同时也在OLED显示屏工艺与有机材料、驱动IC等产业链环节进行突破,因此东莞的OLED产业相对起步较早,技术上与世界前沿保持同步水平,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东莞OLED产业基地不仅拥有先进的OLED生产技术,在工艺研发、IC设计、设备制造与材料研制等方面也拥有了多样性成果。该产业优势产品包括了相关设备制造、有机材料及面板、OLED驱动电路、器件,以及以电视、电脑、手机、监视器、相机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为终端应用的国产OLED系列产品。
2、在新一代通信产业方面。东莞通信制造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在电信运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制造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目前正在形成集上游材料、通讯软件和集成电路、元器件研发生产,中游手机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下游手机销售、通信应用、网络数字内容创意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一是从格局上看,已基本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其他镇街为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二是从制造环节上看,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通信装备制造方面,已构建了以台湾高科技园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移动通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通信终端设备制造方面,2012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2.2亿部,约占全省手机产量的40%,2014年新建4G基站超过6,000个;在通信关键元器件制造方面,建成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为通信领域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持。目前该产业的优势产品有TD-SCDMA核心交换设备、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网络管理系统等产品。
3、在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方面。电子元器件产业是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国际竞争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产业,因此东莞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拥有基础优势,并且在新兴产业发展及新兴电子消费产品的拉动下,基础核心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须将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薄膜太阳能、通用装联、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等领域的基础核心关键元器件实现产业化,以及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目前已开展了优势产品有中小尺寸OLED显示屏产业化项目、片式电子元器件用陶瓷封装基座项目、下一代移动通信射频前端模块项目、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项目、LED氮化稼衬底材料项目、SIC芯片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
4、在物联网领域方面。物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最佳模式,通过这种结合可以达到异业整合、产业升级的良好效果。传统制造业和配套产业的转型为东莞发展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2009年东莞开始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东莞市有多个物联网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如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等。此外,东莞还在工业生产、物流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并积极开展“智慧物流”。
5、在云计算方面。从世界范围上看,云计算2005年提出概念,2008年东莞建立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2011年中国科学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落户东莞;2012年东莞成功获批“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3年东莞云计算中心正式启用智慧云区创业项目,表明东莞产业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东莞从事云计算产业的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占东莞市GDP的15%,拥有30多家云计算技术研发企业和单位,未来几年,将培育10家左右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龙头企业和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云计算中小企业。主要产品将围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产业升级等三大应用方向开展。
四、东莞高端电子产业的制约点
如前述,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充足的制造业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但经分析后发现,优势子产业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产业短板和制约点,具体表现在核心技术和产品、基础材料、综合竞争力和行业结构四个方面:
1、核心技术和产品不足。一是在新型业态方面,虽然起步较早,但东莞当前云计算的产业仍缺乏将云计算技术与终端设备、物联网、先进制造等结合起来的意识,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云制造尚属起步阶段。此外,相关云产品、云服务的覆盖面较低,许多企业在接入云方面仍“举棋不定”;二是软件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多,对于面向行业应用的系统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掌握不足;三是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并没有完全覆盖交换设备、接入设备、传输设备等七大领域,而在通信终端制造业,虽然固定通讯终端和移动通讯终端都有一定规模,但产品的质量、品牌、利润等均无法与世界知名通信企业抗衡;四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处于萌芽期,计算机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基础相对薄弱。
2、基础材料产业落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往往依靠从国外引进,如在平板显示产业中,TFT-LCD领域所需的液晶、玻璃基板,PDP领域所需的荧光粉、滤光片,以及OLED所需的发光材料、蒸镀设备等均由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掌握,由于核心材料和设备无法做到自给,导致平板显示制造企业丧失了议价权和成本竞争优势。虽然近年来,东莞在核心企业的带领下,已布局玻璃基板、ITO玻璃等中上游材料,但由于该产业发展时间短暂,企业间竞多合少,使得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薄弱。
3、综合实力不强。从区域角度上看,东莞各镇街电子信息企业同质化严重,水平型的产业集群导致了内部竞争,形成内耗;从企业角度上看,目前共有电子企业4,000余家,但知名企业大部分为国外企业,根植性弱,而本土企业虽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却暂时无法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因此核心问题在于,仍缺少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并且没有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协作的星形结构企业群体。
4、行业结构比例失调。首先,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失调。长期以来东莞制造业优势明显,但在基础信息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服务,商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加工、应用服务,工业数字和视觉数字设计的创意服务等方面发展滞后;其次,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与中低端比例失调,有较大的比例集中于来料加工、成品组装和边缘零部件生产,产品档次、技术层次、品牌塑造、营销渠道等均处于中低端水平;反之,在高端产品所必需的研发能力、研发周期、外观设计、响应速度、服务标准、市场创新等软性方面又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最后,基础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IC企业,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仍无法完全满足区域内产业大规模转型的需求。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对现有优势子产业进行了识别,认为应将平板显示、通信、高端电子元器件三大制造产业,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两种新型业态作为东莞重点发展内容,进一步说明了上述子产业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制约点。有以下建议:相关部门在清晰主攻产业的基础上,可瞄靶优势产业的重点产品、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实施企业,研究优势子产业的特点,洞悉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路径,解决核心企业的实际困难,并配以相关土地、平台、人才、资金等相关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湛.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构建[J].标准科学,2013.3.
[2]柴静.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1、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连续几年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可以预期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沿良性增长轨道运行,作出这样的判断有这样几个依据:从投资角度看,2004年将有两个热点,一是民间投资将有较大增长;二是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加大。从消费角度看,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预期已有明显改善;汽车、住房、通讯等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之中。同时,国家采取了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整治农村消费环境,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可以预期2004年消费需求增长将好于2003年。从出口角度看,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出口环境明显改善,一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假设世界经济保持今年的发展势头,我国外贸出口仍将保持强劲增势。
综上所述,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好于2003年。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特别是充分考虑缓解就业压力、抑制体制性投资过热等政策目标需要,初步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GDP增长速度将达到8.5%左右,和2003年基本持平。2004年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2、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和外贸环境的改善将促进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
在经过多年的持续低迷之后,2003年美国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消费者支出增加和制造业状况好转支持了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华尔街纷纷调高了对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预估值。高盛等机构认为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6.5%左右,为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亚洲经济在非典疫情结束后,经济也出现了快速复苏,尤其是日本经济已显示出逐渐走出低谷的迹象。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7%,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欧盟、俄罗斯、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也都好于预期。可以预期,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将明显好于2003年,将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在世界经济好转的同时,贸易环境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环境更加宽松,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我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发展,这些竞争优势产业在我国工业增加值中约占3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品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出口规模快速扩大,面临了更多的贸易纠纷,一些国家对我国产品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了人为障碍。总的讲,贸易环境的变化利大于弊,比较优势原则将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有利于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
3、消费结构升级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我国城镇在普及了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后,经过几年的购买力积累,消费热点转向汽车、住房、通讯等新的领域,家用轿车、商品房、移动通讯设备等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措施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村居民潜在购买力开始逐渐释放,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呈加速增长态势。在不同层次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都处于升级时期。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将有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众多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汽车、房地产等热点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它们的快速增长将对整体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第二,汽车、通讯等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集成了众多各个工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它们的快速增长将带动众多工业领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第三,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它们的快速发展不仅将带动钢铁、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汽车修理、物业、装饰装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2004年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好的环境,特别是中国优势产业正在快速走向国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过热苗头,消费结构升级导致了一些行业萎缩。在多种因素交织下,不同行业将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1、基础原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西部开发已进入实质实施阶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将继续实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奥运设施建设将加快进度。这对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可以预期,2004年基础原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钢铁:钢铁工业是扩大投资规模的最大受益行业之一,同时,汽车、房地产等高耗钢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对钢铁行业产生巨大拉动。预计2004年钢产量将达到23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3000万吨,增长15%左右;钢材产量将达到24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2500万吨,增长12%左右。
有色金属: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国内生产受资源可供量制约,基本保持稳定增长,供需余缺通过国际贸易调剂,2004年这种格局不会改变。预计2004年我国十种主要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到1250万吨,比2003年增产150万吨,增长12%左右。其中,铜190万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11%左右;铅165万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12%左右;锌240万吨,比2003年增产20万吨,增长9%左右;氧化铝670万吨,比2003年增产79万吨,增长12%左右。
水泥: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水泥的两大需求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拉动水泥生产的较快增长,但随着能源需求量过快增长,煤炭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将对水泥生产产生制约。预计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将达到8.5亿吨,比2003年增产9000万吨,增长12%左右。应该特别注意的是,2003年水泥行业已出现投资过热苗头,采用落后工艺的小水泥厂又有抬头迹象,这些厂家产品有可能对水泥市场产生冲击,同时,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平板玻璃:伴随房地产和装饰装修业的发展,平板玻璃生产将有较快增长。预计2004年平板玻璃产量将达到2.7亿重量箱,比2003年增产0.25亿重量箱,增长10%以上。同时,随着汽车工业和高档建筑的发展,优质浮法玻璃生产速度将有所加快。
2、能源类行业将保持适度增长
能源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生产的增长,同时,能源生产也会促进或制约经济增长。从长期看,能源行业与经济增长将基本保持同步增长。2003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能源生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为2004年能源工业的进一步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原油:原油生产在我国属于短缺资源,长期以来生产受到资源可供量的制约,在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也只能保持缓慢的增长,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2004年这种情况难以改变,预计当年原油生产量在1.75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1.5%左右;汽油产量5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400万吨,增长9%左右;柴油产量9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700万吨,增长8%左右。2004年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生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石油缺口约为7000多万吨,成品油缺口约为2700万吨,需要进口加以补充。
煤炭:由于火电、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在投资拉动下快速增长,为煤炭生产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预计2004年国内煤炭需求将达到14.5亿吨,比2001年增产2亿吨,增长15%左右。需求的增长过快带动整个煤炭市场价格上涨,将接近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煤炭行业效益将继续增长。
电力:2003年以来,电力生产快速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部分地区出现用电高峰时间拉闸限电的现象。预计2004年电力生产将继续高速增长,发电量将达到19800亿千瓦时,增长速度继续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2004年火电仍然是电力生产主力,将占全部电力供应量的82%以上;水电比重将有所下降,占15%左右;核电比重将有所上升,但数量较少,仅占2%左右。
3、机电行业内部不同门类差异将进一步加大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处于整体经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行业相比,机电行业门类繁杂,不同门类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环境不同、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发展差异很大;尤其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导致机电行业内部各个不同门类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较大,这将导致不同门类之间差异进一步扩大。
通讯产品制造业: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产品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003年通讯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将达到35%,可以预计这种高速增长势头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期。预计2004年我国通讯产品及计算机制造业销售收入将完成17000亿元,增速达30%以上;将完成利润总额650亿元以上,增长40%左右。主要通讯产品产量也将快速增长,程控交换机将完成6200万线,增长10%以上;手机产量将达到2亿台,增速在30%以上;微型计算机产量将达到4000万台,增速在50%以上。
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对其影响巨大。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有明显变化,1月~8月份,更改投资增长速度超过基建投资,达到39.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9.5%。企业大规模更新改造对通用设备制造业产生巨大拉动,1月~8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3224.5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166.4亿元,增长58.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2274.8亿元,增长31.6%,实现利润102.9亿元,增长89.9%。2004年企业更新改造规模将继续扩大,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将保持与2003年相当的增长水平,主要产品产量都将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机床产量将达到40万台,增长30%以上,代表机床发展方向的数控机床和大型机床增长速度将达到40%以上;冶炼设备产量将完成20万吨以上,增长35%左右;化工设备产量将达到30万吨以上,增长30%左右。
汽车行业:与其他机械产品不同,汽车既是重要生产资料,也是重要消费品,因此,影响因素比较复杂。2004年汽车工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生产资料,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拉动载货汽车的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将拉动载客汽车的增长;作为主要消费品,目前,我国城镇已经进入私人轿车普及的前夜,私车需求呈现出加快增长态势。预计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将超过500万辆,达到520万辆,比2003年增加100万辆,增速达到25%左右;其中,载货汽车产量将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公路客车产量也将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轿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45%以上。
4、一般消费类生产行业将保持适度增长
消费类生产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制约都来自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热点已经转向汽车、住房、教育、旅游等方面;农村居民受收入和使用环境制约,消费需求增长比较平缓。因此,一般消费类生产行业不会有过高的增长,基本将延续目前的稳定增长态势。
家电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低速增长之后,近年来家电行业出现了复苏迹象,生产速度开始回升。2004年,家电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彩电产量将达到7200万台,比2003年增加1000万台左右,等离子彩电、数字化彩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洗衣机产量将达到2000万台,比2003年增加500万台左右;空调器产量将达到6500万台,比2003年增加1500万台;电冰箱产量将达到2600万台,比2003年增加600万台。
医药行业: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这就决定了对医药的需求不断增长,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提高了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在客观上刺激了医药需求。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比2003年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将达到320亿元,比2003年增长30%以上。在医药行业中,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医药工业,预计2004年中药销售收入将增长30%左右;生物制药工业在技术进步的拉动下,也将已较快速度增长,增长将在30%以上;化学药品仍然是医药行业的主导产品,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速将在15%左右。
日前,欧洲最大的IT业咨询公司凯捷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虽然印度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以信息技术、金融和客户服务三类外包业务闻名于世,但目前,发达国家对于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印度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今后3~5年内,印度必将挑战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这个结论得自对全球340家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这些公司大多是《财富》500强企业。”凯捷公司副总裁罗伊・兰德斯说。“我们惊讶地发现,当受访企业谈到今后三四年的计划时几乎一致地表示,向印度转移制造业业务远要比将办公支持类服务外包更让人心动。”他认为,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将很快超越IT业和服务外包业。印度在土地、劳动力方面具有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将是它吸引跨国制造型企业的最佳法宝。
目前,跨国制造业巨头诺基亚、戴尔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等厂商已经在印度设立工厂。尤其是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自1998年斥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成第一家工厂后,目前其已将微型车制造业务全部转移过来。而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也预测,2008年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59亿美元,并在7年内突破2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11亿人口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而其目前的落后同样意味着今后惊人的需求。“印度制造”5年内威胁中国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已是世界工厂
自上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大批乡镇企业最先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体。随着引资政策的齐全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来自日本、韩国的一批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它们主要以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涌入服装、玩具、食品及化工等行业。1990年前后,互联网经济的衰退导致IT产品价格和利润下降,这让中国台湾厂商注意到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它们开始把沿海的广东、上海、苏州和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同样,2000年以后,中国移动通讯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吸引了日本、韩国和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厂商的目光,日立、三星和爱立信等巨头纷纷将其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
如今,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快速,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中已经超过90%,出口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大幅增加。能源、纺织和家电等十几个行业100多种产品的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尤为重要的是,国内制造业在外资的利用上也大有改进,投资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世界500强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外商投资的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规模也持续扩大,设立的研发中心逐年增多。目前,中国制造业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仅占世界总增加值的1.5%,到了1990年,中国超过巴西,制造业增加值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首,约占全球比重的:2.7%,全球排名第8位。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上升至10%,取代德国进入三甲。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工厂,这一点毋庸置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全球分工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仅从电子信息产业上看,过去5年里中国已经吸收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资。目前,全球40%的手机和PC,45%的彩电均产自中国,中国的通信系统设备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述分析人士说:“中国能保持每年10%的经济增长,制造业的作用不容替代!”
印度不甘示弱
长期以来,发达的IT产业和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业界甚至一度预言,印度政府的作风会让制造业的投资者不能忍受,而在这个港口阻塞、道路泥泞并且经常停电的国家建厂无疑是自寻死路。然而,情况从2003年开始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根据印度政府公开的数据,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其迅猛的势头,使得印度在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以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中国的发展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制造业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2005年9月26日我们《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明确提出与中国争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关键原因。”印度商工部一位官员曾经透露,2004年印度在矿业只有4.6%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工业8%的整体增长,正是得益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发展制造业每年至少能创造出250万个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化解国内贫困人口过多,内需不旺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不甘示弱的印度近几年一直在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其中,建立经济特区是最突出的代表。印度目前有近百个经济特区等待审批,而正式运转的已接近300个。虽然有不少声音批评印度错误地把建立特区当作短期战略,有些规模太小,以至于发展速度太慢,但经济特区还是为制造业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埃森哲的合伙人Jose Morales在去年的时候指出,尽管印度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17%左右,不及中国的二分之一,但印度政府却对未来几年制造业实现年增长12%的目标充满信心。他认为,印度只是在大规模制造业方面不敌中国,中小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已超越了对手。而且,它也具备了大幅提升制造业出口的潜力。
据悉,从2002年起印度制造业出口额就连年大涨。2002年约为370亿美元,两年后上升至540亿美元。埃森哲的另一位分析师在一份分析报告中预测,数年之内印度制造业出口额有望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并在2015年左右增至3000亿美元。到那时,它所占全球制造业出口份额将由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3.5%,并将在服装、药物及汽车零配件等多个产品领域与中国平分秋色。今年2月,印度制造业增长创纪录地达到了12.3%。同时,工业增长在11个月也累计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1.1%。“我们的速度还在加快。”印度商工部部长卡迈勒・纳特兴奋地说,从过去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正在接近服务业。我们的出口额虽然还远不能与中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但是增速绝对更快。而自2005年后,进入印度的国外资本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选择了制造业。
谁更胜一筹
未来5年内,印度真的能够撼动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吗?
从现有的观点看,更多分析者并不认同 印度会超越中国,但它肯定会一点一点地接近对手。他们说:“印度政府虽然在发展制造业上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但一些难以改善的辅助条件仍制约着它。”
印度每年在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占GDP的5%以上,达到2800亿美元,并计划在5年内将这一投资规模增加到5000亿美元。但罗伊・兰德斯透露,此次接受他们调查并已在印度有制造业项目的企业中,半数以上还在抱怨印度“动作太慢”。更为要命的是,当地的电费不光比中国贵上一倍,而且还很不稳定,企业不得不自备发电机随时准备“自救”。另外,印度政府苛刻的规章制度太多,为了保证就业率,它甚至立法禁止企业解雇不称职的员工。
今年年初,曾被印度政府寄望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特区政策受到知名的《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怀疑。英国人载文指出,印度自2000年将8个出口加工区变成了经济特区后,不少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申请建立特区。人们随之发现,相当部分企业只是希望在特区投入少量的钱建点基础设施,然后再转手卖掉。“把经济特区作为权宜措施阻碍了印度商业环境的发展,不少外企之所以选择这里,是为了分散只有中国一个低成本基地时的风险。”文章说。
现在,时灵时不灵的接线板、掉色的被单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过热锚的国产汽车让“印度制造”饱受诟病,而其国内把“巴贾吉”三轮车、“鲁巴”背心和“巴塔”拖鞋作为著名产品来重点宣传则被喻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即便如此,关于印度5年内威胁“中国制造”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投资者已经发现,中国虽然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但专业人才缺乏却让它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加。目前,印度一般工人起薪为每天2美元,中国工人最低工资则在4美元以上。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到2014年,印度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将超过中国。2020年后,印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将有1.16亿,中国只有9400万,这势必加大在华企业的负担。
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频遭召回事件困扰。虽然多起事件被证实责任不在中方,却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中国制造”的思考。
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多年来的竞争已经给人以水火不相容的印象,但在制造业上却并非“啡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在巨大的中端市场,“印度制造”一直是“中国制造”的补充。调查显示的外资流动倾向虽有变化,但英特尔能最终舍弃印度,把在亚洲的第一座芯片制造厂建在中国,也说明了“中国制造”并不是在走下坡路。
面临黑手机和洋品牌的多方挤压和受困于亏损难题,这两年一直在夹缝中苦苦挣扎的“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是否会剥离手机业务被业界广为关注。
新纪元入主
日前,波导股份正式公告,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下简称新纪元)以3亿元正式完成与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公司(下简称中国普天)的股权交易,从而成为波导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虽然新纪元声明表示,控股波导后不会改变波导作为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身份,而且波导方面也向记者否认将要剥离手机业务,但是声明中也指出不排除宁波电子与其他股东共同协商后,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可能。
公告显示,在2006年6月23日,中国普天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卖其持有的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56%的股权,新纪元以3.062亿元成为宁波电子的控股股东,由于宁波电子是波导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并持有21.7%波导股份,使得新纪元成为波导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根据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新纪元公司于1月9日正式公告予以披露。
据了解,新纪元的业务虽然涉及面广泛,但是在手机终端方面却不曾完全涉猎。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对于亏损的波导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波导或许难逃重组的命运。
新纪元的声明显示,目前,暂无对波导或其子公司资产、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新纪元成为波导股份第一大股东,如何将其消化与自身的优势业务进行整合是新纪元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一位不具名手机厂商告诉记者。
波导2007年10月底的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1~9月共亏损5.084亿元,净利润同比锐减2986%,并预计全年亏损。
业务转型
据了解,目前,在各大手机卖场已经很难看到波导的身影,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已经让波导走到了业务发展的十字路口,业务转型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去年,波导与长丰集团联手,组建湖南长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切入到汽车领域,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波导建设汽车发动机项目,波导转型汽车行业似乎显得更加明确。
“现如今,民营手机企业大多数都是以挣快钱为主要目的,只要有新的功能能够迎合消费者,就会马上投产,再加上如今火爆的电视直销,进行广告轰炸,以求取得短期利益,由于根本没有核心技术积累,根本无法立足长远发展。”上述手机厂商认为,民营手机企业在未来利润空间还将面临急剧压缩的局面,企业间的并购也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在相关生产商身上,寻求向与自身优势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转型将越发明显。
6月17-20日
会议名称: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力电子展览会
会议地址:俄罗斯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概况:世界各国著名的电力电子企业均普遍看好俄罗斯市场并云集该展会,参加该展是中国电力电子出口企业开拓此市场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展览范围:电力产品;电子控制系统、电缆走线管、电缆接线盒、电气绝缘材料、漆包线、电磁线圈、变压器、电缆及附件、接口技术、布线系统、户外箱体、整体安全机房、电气工程管理设计软件、仪器仪表、建筑电器、墙壁开关、照明产品、太阳能及其它新能源产品;电气产品
6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国际RFID、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广交会展览馆C区
主办单位: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
亚太RFID技术协会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展会概况: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自动识别、云计算技术和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为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一次最完整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传感网、RFID、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
展览范围:RFID产品;自动识别产品;智能卡产品;其他物联网相关产品;云计算平台构建技术、芯片和软件平台开发、云服务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云计算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外包、数据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标准等方面
联系人:朱忆
电话:13539794711;020-23379151
邮件:
6月18-22日
会议名称:第二届海峡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展会概况:展会为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会。(一)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政府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运营商代表、企业用户及相关新闻媒体参与,就如何振兴海峡两岸电子信息联网产业等问题开展研讨。(二)技术交流对接:邀请电子信息物联网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就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及先进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展示电子信息物联网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征集相关领域内国内外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三)企业产品推介: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企业安排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展览范围:消费电子(绿色家电、视听、3D电视、IT产品等)展区;平板显示、LED照明及显示技术产品,触摸技术展区;集成电路IC、电子元器件展区;智能通讯网络系统产品与技术,智慧装备行业,智慧家居生活产品与技术展区;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展区;教育电子产品与教育信息化展区;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信息化展区;绿色环保产品与研发设计展区
会议组委会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92号
电话:0591-63175563;13685001810
邮件:
联系人:曹先生
网站:
6月19-22日
会议名称:新加坡通讯展
会议地址:新加坡
主办单位:Singapore Exhibition Services Pte Ltd
展会概况:CommunicAsia展会已逐步发展为亚洲地区资讯通信科技产业规模最大的服务平台和顶级盛事。除与EnterpriseIT一道共同展示资讯通信科技创新成果以外,它还是云集买卖商家,促成双方交易和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的理想平台。同期举办的展会还有enterpriseit2011(第8届国际企业资讯科技展览及研讨会)、broadcast-asia2011(第15届国际广播科技与设备展览会及研讨会)、interactivedme2011(第5届国际互动、数码媒体与娱乐展览及研讨会)。
展览范围:3.5G/LTE/4G、宽带、超小型化移动基站、光纤到户、基础设施与网络技术、网络电视、移动上网、移动通讯与应用、定位服务、无线技术、卫星通讯,天线等。
联系人:wendy
电话:0755-25338299
邮件:
6月20-23日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会议地址:大连世界博览广场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辽宁省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贸促会、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实效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IT行业年度盛会。
展览范围:软件部分: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IC)设计;信息服务部分:服务载体、服务外包、评估认证咨询培训、数据处理、软件维护、软件测评、定制开发;新兴信息技术部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 商业智能、新电子商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新媒体。
电话:021-62990137-811
6月26-28日
会议名称:2013亚洲移动通信大会暨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GSM协会
展会概况:向移动通信行业专业人士和热衷移动产品的消费者展示尖端技术、产品、设备和应用;云集资深移动通信业界专业人士,提供见解独到的主题演讲,特色专题讨论会和世界级的互动交流机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活动学习和拓展当前移动应用程序市场的相关知识;针对以移动技术为核心的营销和广告规划之创新活动,连接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及运营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邮件:
6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东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贸促会
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粤展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同期活动:中国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高峰产业论坛、数字电视内容服务创新论坛、光纤入户发展论坛、智能社区创新论坛、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与实践论坛、智慧城市管理论坛、个人数码产品论坛。
联系人:王富进
电话:13342865079
邮件:
2013年7月展会一览
7月11-14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国际智能手机及苹果周边产品展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电子商会
展会概况:由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旗帜性展会。本届博览会期间将设置苹果周边及供应链产品展区,搭建资本与产业创新,工业生产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交流平台,利用展览展示、高峰论坛、网络互动、社会化传媒手段将消费电子企业终端消费需求进联系人:许可
电话:13544546065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年中国西部国际指挥调度、卫星导航技术设备展览会
会议地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展会概况: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全程跟踪、支持。从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应急支持、辅助领导决策,即在短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提供妥善的应对措施预案;借助网络、CALLCENTER、可视电话、无线接入、语音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及时协调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本届展会将突出指挥调度及卫星导航高科技为特色、以推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宗旨。
展览范围:指挥调度技术与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导航与安全系统
联系人:贺伶俐
电话:18081177538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第23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微波理论、电磁兼容、射频及天线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展会概况:主要包括电磁兼容、射频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和无限通讯技术等领域。近700家制造企业参展。
展览范围:材料、基板;防雷产品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认证、相关RF产品与技术等;元器件;测量装置及加工装置;软件及模拟器;工程技术及生产委托
联系人:高攸纲
电话:010-62282343;62283322
2013年8月展会一览
8月1-3日
会议名称:2013深圳国际便携产品创新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展会概况:从2G到3G再到4G,从功能到智能再到云终端,从T9到全键盘再到多点触控,从600M到1.5G再到四核,从30万到500万再到1200万像素,以及MEMS、3D、NFC、无线充电、防水&hellip&hellip移动终端市场可谓瞬息万变。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制造、采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Mobile Win Show2013,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
展览范围:盘点和展示最新技术与应用;应用处理器;无线技术;电源系统;移动显示专区;制造技术专区;无线充电专区;电子材料;整机与外设专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五届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会
展会概况: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展览范围:RFID产品线;智能卡产品线;智能卡读写设备提供商;生物识别;安防监控;传感器、传感网络节点;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通信技术与产品;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和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
电话:021-62990137-812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州4G通信展览暨应用大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目前世界两大4G技术为TD-LTE和FDD-LTE。TD-LTE是中国主导的3G标准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它与另一大标准FDD-LTE采用基于LTE的同一套标准体系,两者共平台设计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共芯片终端便于实现全球漫游,从而共享全球用户规模。
展览范围:4G网络和商业模式;无线宽带政策与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最新手机装置与策略;固定和移动网络部署;光通信;IP核心和回输技术方案;互联网创新与移动新媒体;运营转型战略和战术;家庭基站;物联网;三网融合;4GWORLDCHINA目标市场;电信运营商;手机服务提供商;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产品提供商;系统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通讯测试设备;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通讯接入产品制造商;信息通信研发;系统设计;科研机构;大学;金融和投资机构;政府和产业组织;互动娱乐产品开发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广州国际信息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
主办单位:保利地产
广州市保利国贸投资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国内首个聚焦信息技术行业级应用的专业性展会。
展览范围: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信息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工业信息与智能化;商业、零售信息与智能化;服务业信息化;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及服务;物联网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嵌入式软件及系统;企业级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企业级硬件及多媒体解决方案;ICTSmart city 智慧的城市;面向公共管理、居住生活的信息与智能化;数字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ICTSmart more 即见的未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app;3D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3S技术;绿色IT(计算机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新潮消费电子、多媒体娱乐、游戏、数码产品配件等;智能城市案例、智能园区案例;院校研究成果展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在首届软博会里,展商数量为177家,同期举办的2012软件产业发展与融合创新高层论坛与2012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招商推介会,成效显著,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国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展示企业最新科研成果。
展览范围: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物联网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及智能设备制造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22-25日
会议名称:2013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
会议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局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
展会概况:专门面向苹果系统平台的行业展会及会议,为参会人士提供娱乐、培训、通信及企业级应用的深度体验。
展览范围: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最新最具创意的软件、硬件、配件、相关技术等
电话:021-62990137-812
邮件:
8月25-27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产品推介、商务考察等方式为各省区市政府、高新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代表力的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展览范围:政府形象及成果展;全国开发区、科研院校科技成果展;低碳环保与能源工业技术专题展;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专题展;半导体照明技术产品专题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阐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项目
电话:021-62990137-807
8月27-29日
会议名称:2013韩国国际IT技术融合博览会
会议地址:大邱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机构:大邱广域市
庆尚北道
韩国电子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将进一步整合全球市场机会,举办一系列跨国采购、产业链对接、采购招标等贸易洽谈活动。同期还将举办全球瞩目的“2013第十二届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IMID)”“IT综合产业研讨会”“信息技术研讨会”“IT电子进出口洽谈会”等相关配套活动,特别是IMID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是世界三大显示技术大会之一,大会每年都邀请世界显示技术领域里500强企业高层参与此次盛会。
展览范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移动设备;3D传感器液晶显示屏、冷光屏、FED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组件;生活类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消费类电子;智能工作
联系人:姜淑秀
电话:0532-88895116;18661656996
邮件:
8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年巴西国际消费电子展
会议地址:圣保罗市北方展览中心(Cidade Center Norte)
展会概况:该展览做为南美唯一的同业展览会,得到巴西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支持。
展览范围:家庭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个人数码电子产品、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配件、电子零件、LED显示模块及光电产品、互连技术及产品、电源设备、车载电子产品、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及无线产品、移动电话、其它相关电子产品及技术等。
联系人:朱力
电话:020-82590932;15920144576
邮件:
8月31-9月5日
会议名称:201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
会议地址:德国柏林国际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德国娱乐与电子通讯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是欧洲及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及信息电子技术产品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之一,为欧洲及全球的电子消费品销售商和采购商提供了聚集了解和展示新产品最佳机会和理想场地。
展览范围:在线电子消费品,卫星接收机、解码器,投影仪、数码相机、录音录像载体、家庭影院;移动媒体、通讯设备和远程通讯设备,汽车多媒体、导航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硬件、配件及外设,软件、系统软件和有效程序、多媒体应用系统、在线软件、通讯软件;手机和在线服务、家庭网络、无线装置、遥控和遥感装置、家庭小型商场的报警装置、录像系统的记录装置、监视设备、家用电器的监视、时序安排和遥控设备、自动控制的数据系统;卫星服务装置、测量设备、IP网际协议、互联网解决方案等。
联系人:刁先生
一、2001年产业/行业经济总结
(一)、各行业生产增长情况
2001年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稳居各行业首位。但受国际信息产业明显回落的不利影响,进入下半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月份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6033亿元同比增长28.6%。从细分行业看,投资类电子产品产销保持了4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2001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业位居各行业增长之首,增幅在30%以上。
煤炭行业生产增长速度进入三季度以后有所回落,但煤炭生产结构明显改善。1-9月,全国原煤产量74581万吨,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同比增加2221万吨,占生产增加总量的41.6%。另外,煤矿和社会存煤同比均下降,截至9月末,全国煤炭库存1.3亿吨,同比下降13.4%。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222万吨,同比下降28.6%,由此可见,新增产量没有形成新的积压。总体来看,2001年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0-10.5亿吨。当期增产属有效供给,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国内煤炭市场保持了较高的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的大格局没有变,我国煤炭出口在1999、2000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年累计平均商品煤价格可望达到148-150元,同比提高8-10元/吨。
钢铁工业在2001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三季度,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幅为12.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国钢产量达3666.5万吨,同比增幅为14.8%,尤其是成品钢材产量增幅继续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加快态势。重点钢铁产品中,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优质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0%以上。但与二季度相比,多数产品环比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钢材品种产量还有一定减少。从产品结构看,铁钢比、材钢比分别为1.01和1.08,比前几个季度有一定回稳,并开始向正常回归。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钢铁工业产值增幅正在超越产量增幅,说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1年,从市场和企业效益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钢铁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明显下降,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季度环比收入也出现下降,与同期生产增幅相比产生较大落差,增产未增收。
石油化工行业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不利影响,开始出现产出增长但收入和效益回落的不利增长局面。据统计,三季度,石化全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现价)10284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完成328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均比上半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但实现销售收入9417亿元,同比下降8.91%;实现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0%。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之接轨的新加坡市场的汽油价格长时间与原油价格倒挂,导致国内汽、柴油定价大幅下调。二是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平均下降1660元/吨,合成纤维平均下降1260元/吨,合成树脂平均下降500元/吨。三是要消化年初较高价格的原油、成品油库存。
汽车工业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扭转了自3月份以来的产销逐月下滑状态,汽车生产总体形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1-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销售总量完成17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63万辆和6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2.6%;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2.2万辆和54.6万辆,同比增长15.8%和26.7%。从细分车型看,轿车、微型客车与重型载货车依然是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1-9月份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载货车。从产量看,微型客车为34.3%,轿车贡献度为32.7%,重型载货车为20.8%。从销量看,轿车贡献度为43.1%,微型客车为27.9%,重型载货车为16.2%。产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从总体上看,全年机械工业在保持销售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生产增长速度在15%左右。
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9月,全社会用电量1058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长速度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呈稳步增长态势;交通通讯、商业饮食服务和公用事业用电增势强劲,是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主要发电企业情况看,增幅居前几名的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和山东电力公司,增幅都在20%以上。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低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三是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因为投资拉动和高耗电行业拉动。四是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住宅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具体指标见表一。分地区看,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可以说,中西部地区的商品住宅开发速度的加快是房地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一、2001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实际完成比同期增长(%)比重
一、投资完成额(亿元)4305.7431.2100
其中:住宅2997.9231.969.6
二、土地开发面积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2803.1665.0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6560.8736.8
三、商品房建筑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63184.0322.5
其中:新开工面积25893.0634.9
竣工面积10555.5818.7
销售面积10168.9423.3
四、商品房销售额(亿元)2259.3933.6
2001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有16.2%的增幅。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22.7%。预计200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约在15%左右,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约为17%;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约为9%,利润增长幅度约为5%,与2000年的20%和15%有明显回落。
交通运输行业在2001年仍维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子行业统计,公路客货运输业同比增长在5%左右,水上运输业继续维持客运下降,货运上升的势头,客运同比下降4.6%,货运同比上升3.8%。港口货运业尤其是集装箱业的增长较为明显: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6%,其中沿海港口同比增长10%,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
2001年建材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1~9月,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8%。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9%。初步测算,建材行业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和11.08%。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基础上,建材工业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步增长。1~9月建材工业产销衔接平稳适度,累计产销率95.79%,比上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产销率出现了快速上升迹象,第三季度产销率为97.08%,比第二季度提高2.33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高1.43个百分点。2001年1~9月,我国建材行业累计出口创汇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完成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6.41%,但第三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等子行业生产增长平稳,其中水泥和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增长突显。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从2000年底以来盲目扩大产能,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年大面积亏损。
批发业的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走势看,出现较大滑坡,而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季度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难以有较大提高,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但会略高于三季度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将在8-9%之间。第四季度,零售业的销售和效益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批发业效益状况难以有较大改观。在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中,连锁企业仍将属于上升阶段,销售提高较快。
2001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估计将达到10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4%,与1993~1998年的增长水平13.8%接近。其中,环保技术服务业和低公害产品生产以及环保产品生产的产值将高于平均水平;环保产业利润增长率在13~14%之间,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3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从上市公司来看,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公布的资料,2001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前5个行业分别为机电设备、轻工、商贸、文化产业和医疗卫生业,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83%、10.49%、10.21%、17.33%和14.39%。文化和医疗卫生产业都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其中医疗卫生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1年平均净利润下降前5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化工、信息产业、纺织和食品饮料,其降幅分别达到32.93%、14.35%、12.44%、9.74%和9.71%。
在业绩滑坡的细分行业中,平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广播电视设备配件、氯碱、化纤制造业和广播电视设备(以彩电为主)和铅锌铜,下降幅度分别为64.06%、56.55%、38.67%、36.14%和35.15%。广播电视设备及配件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的衰退和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氯碱行业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价格下降所致。化纤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是产能增长过快,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铅锌铜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订单减少所导致。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价格
200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情况看,建筑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51.1%;整个工业中除电力(-9.1%)是负增长,化工行业较低(3.9%)外,其它工业均有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有色(68.9%)、纺织(49.6%)、森林(47.1%)、冶金(40.9)及电子(40%)均有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中,只有金融保险业是负增长(-15.3%),而邮电通信业(32.3%)、房产公用服务咨询业(31.9%)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25.4%)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38个行业中,有29个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呈降势,占76%。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13.1%、9.5%和9.2%;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采选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涨7.9%和7.5%。
二、2002年产业/行业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资料,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
指标单位预测数增长(%)
GDP(90不变价)亿元558657.1
一产(90价)亿元73062.4
二产(90价)亿元327148.1
工业(90价)亿元296928.2
建筑业(90价)亿元30226.5
三产(90价)亿元157937.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203212.5
消费品零售额亿元411009.5
进口亿美元268611.0
出口亿美元27765.0
零售物价指数上年=10098.0-2.0
分行业来看:
2002年中国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估计下半年部分滞后的建设需求将刺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在2002年中后期有一阶段性的高峰时期。由此,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2002年下半年将获得一定的市场机遇。此后,分拆后长途骨干网络按照光纤数量或者容量,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七分成。而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家的目标都是要发展成为全业务的综合运营商,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就要保证业务能够进行地域渗透。北方由于网通和吉通原有的网络,在南方有一定的基础,而南方的中国电信除长途骨干网络以外,在北方几乎是空白。因此双方都会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短期以内会促进传输网络的建设。但受行业内在原因的制约,光通讯业务预计只能维持温和的增长。无论是光通讯设备市场、还是光纤光缆市场由于全球的形势在各通讯子行业中显得较为低迷,所以各大全球主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力度,导致光通讯市场的竞争更为惨烈。由于CDMA和3G的建设,2002年通讯设备市场最主要的投资热点依然是移动通讯。从整个行业看,2002年通讯设备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市场供需都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2001年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会日益加深,主要钢铁产品消费行业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并且加入WTO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环境被打破,单纯由国内钢铁工业企业享有的需求市场空间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另一方面国内钢铁工业目前明显高于需求增长的生产增长速度和众多钢铁企业在生产增长方面显露出的过度竞争倾向都将恶化生产经营环境,供需的不平衡发展将使钢铁产品市场价格走低,而产品的需求会继续2001年的分化走势。
2002年电力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能放缓,电量增长速度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货紧价升将是煤炭市场的主特征。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2年,汽车行业存在着较多促进需求强劲增长的因素,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还将继续,货车重型化、客车大型化、乘用车多元化、私人消费等是主要发展趋向。就各车型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高等级公路的增加等因素使重型载货车将继续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大客的增长会有所放慢,中客大致保持;在技术、产品进行升级后,微型客车市场有所恢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但由于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其市场可能被降价后的轻型客车取代一部分,新车型的增加也促使轻型客车有望获取较快的增长(由于2001年轻客统计数据中含有部分6字头轿车产品,2002年扣除后,该产品的增速有下调);一方面增加了6字头轿车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轿车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比重同时提高;中型货车将发展较为平稳,而轻型货车增长不甚乐观,这两类车型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行业供给能力在目前过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供给产品结构也将顺应需求发生调整,市场竞争加强、价格下降在所难免。总体上,汽车工业有望取得比2001年稍高的增长速度,而轿车的销售增长和价格下降将在市场中有突出表现。
交通运输业在2002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重点是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预期目标是新增公路4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新开工1300公里。预期投资规模将不低于2001年的水平。西部地区2001年公路投资增长迅速,贵州、青海、、陕西等地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长均超过170%,中部地区则以天津(164%)、山西(189%)、内蒙(144%)等省份增长较快,2002年中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受日圆贬值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从而对外贸货物生成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国港口吞吐量内外贸货物构成中内贸比重较大(2001年前三季度内贸9.62亿吨,外贸4.81亿),而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仍能保持7%左右,内贸货物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港口吞吐量在2002年增幅较2001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仍能维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的增速。在港口总体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将一支独秀,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在不断地提高。另一个方面则在于随着我国港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簧俑劭诠铱康墓屎桨嗖欢系卦黾印?BR>2002年石化行业会有所分化。由于石油价格很难有起色,石油行业的业绩会下滑,而化工行业会因为成本的下降,利润增加。而销售性企业由于外资的进入,竞争会加剧。估计全行业的增长幅度较2001年有小幅回落。
2002年房地产仍有发展空间,但会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难有起色。由于2001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2002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空置房面积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参见表一)。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2002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将发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社会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崛起。从地域来看北京地产形势较为严竣。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在15%左右,销售额增长可能不到15%。
建材业,由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清理整顿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的小玻璃、小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先进、质量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2002年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对于各个子行业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量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而新型建材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以及各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另外,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2002年医药行业的增长会放缓。零售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增加总的需求,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将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进入医保目录范围的中低价位的普药的销售比重增加。招标采购的大面积强化推广会导致药价降低,新产品向医院推广难度加大,因此,医药工业实际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而知识产权的强化,会使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发生分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会又进一步的增长,而模仿性的产品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估计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会略低于2001年15%的增长率。
批发业在2002年效益会继续滑坡,外资开始对批发业的进入,会使我国的批发业发生转变,而零售业则进一步分化。连锁经营在2002的发展会加快,而非连锁性的零售企业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全年批发零售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会与2001年持平,但行业集中度会提高。
2002年,预计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18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5%,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5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将超过15%,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的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返回顶端]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二)
时间:2003-11-23作者:
第二篇产业/行业经济
一、2001年产业/行业经济总结
(一)、各行业生产增长情况
2001年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稳居各行业首位。但受国际信息产业明显回落的不利影响,进入下半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月份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6033亿元同比增长28.6%。从细分行业看,投资类电子产品产销保持了4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2001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业位居各行业增长之首,增幅在30%以上。
煤炭行业生产增长速度进入三季度以后有所回落,但煤炭生产结构明显改善。1-9月,全国原煤产量74581万吨,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同比增加2221万吨,占生产增加总量的41.6%。另外,煤矿和社会存煤同比均下降,截至9月末,全国煤炭库存1.3亿吨,同比下降13.4%。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222万吨,同比下降28.6%,由此可见,新增产量没有形成新的积压。总体来看,2001年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0-10.5亿吨。当期增产属有效供给,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国内煤炭市场保持了较高的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的大格局没有变,我国煤炭出口在1999、2000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年累计平均商品煤价格可望达到148-150元,同比提高8-10元/吨。
钢铁工业在2001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三季度,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幅为12.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国钢产量达3666.5万吨,同比增幅为14.8%,尤其是成品钢材产量增幅继续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加快态势。重点钢铁产品中,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优质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0%以上。但与二季度相比,多数产品环比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钢材品种产量还有一定减少。从产品结构看,铁钢比、材钢比分别为1.01和1.08,比前几个季度有一定回稳,并开始向正常回归。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钢铁工业产值增幅正在超越产量增幅,说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1年,从市场和企业效益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钢铁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明显下降,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季度环比收入也出现下降,与同期生产增幅相比产生较大落差,增产未增收。
石油化工行业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不利影响,开始出现产出增长但收入和效益回落的不利增长局面。据统计,三季度,石化全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现价)10284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完成328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均比上半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但实现销售收入9417亿元,同比下降8.91%;实现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0%。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之接轨的新加坡市场的汽油价格长时间与原油价格倒挂,导致国内汽、柴油定价大幅下调。二是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平均下降1660元/吨,合成纤维平均下降1260元/吨,合成树脂平均下降500元/吨。三是要消化年初较高价格的原油、成品油库存。
汽车工业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扭转了自3月份以来的产销逐月下滑状态,汽车生产总体形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1-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销售总量完成17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63万辆和6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2.6%;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2.2万辆和54.6万辆,同比增长15.8%和26.7%。从细分车型看,轿车、微型客车与重型载货车依然是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1-9月份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载货车。从产量看,微型客车为34.3%,轿车贡献度为32.7%,重型载货车为20.8%。从销量看,轿车贡献度为43.1%,微型客车为27.9%,重型载货车为16.2%。产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从总体上看,全年机械工业在保持销售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生产增长速度在15%左右。
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9月,全社会用电量1058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长速度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呈稳步增长态势;交通通讯、商业饮食服务和公用事业用电增势强劲,是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主要发电企业情况看,增幅居前几名的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和山东电力公司,增幅都在20%以上。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低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三是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因为投资拉动和高耗电行业拉动。四是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住宅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具体指标见表一。分地区看,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可以说,中西部地区的商品住宅开发速度的加快是房地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一、2001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实际完成比同期增长(%)比重
一、投资完成额(亿元)4305.7431.2100
其中:住宅2997.9231.969.6
二、土地开发面积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2803.1665.0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6560.8736.8
三、商品房建筑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63184.0322.5
其中:新开工面积25893.0634.9
竣工面积10555.5818.7
销售面积10168.9423.3
四、商品房销售额(亿元)2259.3933.6
2001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有16.2%的增幅。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22.7%。预计200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约在15%左右,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约为17%;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约为9%,利润增长幅度约为5%,与2000年的20%和15%有明显回落。
交通运输行业在2001年仍维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子行业统计,公路客货运输业同比增长在5%左右,水上运输业继续维持客运下降,货运上升的势头,客运同比下降4.6%,货运同比上升3.8%。港口货运业尤其是集装箱业的增长较为明显: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6%,其中沿海港口同比增长10%,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
2001年建材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1~9月,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8%。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9%。初步测算,建材行业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和11.08%。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基础上,建材工业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步增长。1~9月建材工业产销衔接平稳适度,累计产销率95.79%,比上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产销率出现了快速上升迹象,第三季度产销率为97.08%,比第二季度提高2.33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高1.43个百分点。2001年1~9月,我国建材行业累计出口创汇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完成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6.41%,但第三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等子行业生产增长平稳,其中水泥和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增长突显。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从2000年底以来盲目扩大产能,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年大面积亏损。
批发业的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走势看,出现较大滑坡,而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季度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难以有较大提高,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但会略高于三季度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将在8-9%之间。第四季度,零售业的销售和效益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批发业效益状况难以有较大改观。在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中,连锁企业仍将属于上升阶段,销售提高较快。
2001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估计将达到10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4%,与1993~1998年的增长水平13.8%接近。其中,环保技术服务业和低公害产品生产以及环保产品生产的产值将高于平均水平;环保产业利润增长率在13~14%之间,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3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从上市公司来看,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公布的资料,2001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前5个行业分别为机电设备、轻工、商贸、文化产业和医疗卫生业,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83%、10.49%、10.21%、17.33%和14.39%。文化和医疗卫生产业都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其中医疗卫生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1年平均净利润下降前5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化工、信息产业、纺织和食品饮料,其降幅分别达到32.93%、14.35%、12.44%、9.74%和9.71%。
在业绩滑坡的细分行业中,平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广播电视设备配件、氯碱、化纤制造业和广播电视设备(以彩电为主)和铅锌铜,下降幅度分别为64.06%、56.55%、38.67%、36.14%和35.15%。广播电视设备及配件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的衰退和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氯碱行业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价格下降所致。化纤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是产能增长过快,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铅锌铜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订单减少所导致。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价格
200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情况看,建筑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51.1%;整个工业中除电力(-9.1%)是负增长,化工行业较低(3.9%)外,其它工业均有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有色(68.9%)、纺织(49.6%)、森林(47.1%)、冶金(40.9)及电子(40%)均有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中,只有金融保险业是负增长(-15.3%),而邮电通信业(32.3%)、房产公用服务咨询业(31.9%)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25.4%)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38个行业中,有29个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呈降势,占76%。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13.1%、9.5%和9.2%;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采选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涨7.9%和7.5%。
二、2002年产业/行业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资料,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
指标单位预测数增长(%)
GDP(90不变价)亿元558657.1
一产(90价)亿元73062.4
二产(90价)亿元327148.1
工业(90价)亿元296928.2
建筑业(90价)亿元30226.5
三产(90价)亿元157937.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203212.5
消费品零售额亿元411009.5
进口亿美元268611.0
出口亿美元27765.0
零售物价指数上年=10098.0-2.0
分行业来看:
2002年中国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估计下半年部分滞后的建设需求将刺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在2002年中后期有一阶段性的高峰时期。由此,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2002年下半年将获得一定的市场机遇。此后,分拆后长途骨干网络按照光纤数量或者容量,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七分成。而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家的目标都是要发展成为全业务的综合运营商,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就要保证业务能够进行地域渗透。北方由于网通和吉通原有的网络,在南方有一定的基础,而南方的中国电信除长途骨干网络以外,在北方几乎是空白。因此双方都会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短期以内会促进传输网络的建设。但受行业内在原因的制约,光通讯业务预计只能维持温和的增长。无论是光通讯设备市场、还是光纤光缆市场由于全球的形势在各通讯子行业中显得较为低迷,所以各大全球主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力度,导致光通讯市场的竞争更为惨烈。由于CDMA和3G的建设,2002年通讯设备市场最主要的投资热点依然是移动通讯。从整个行业看,2002年通讯设备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市场供需都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2001年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会日益加深,主要钢铁产品消费行业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并且加入WTO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环境被打破,单纯由国内钢铁工业企业享有的需求市场空间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另一方面国内钢铁工业目前明显高于需求增长的生产增长速度和众多钢铁企业在生产增长方面显露出的过度竞争倾向都将恶化生产经营环境,供需的不平衡发展将使钢铁产品市场价格走低,而产品的需求会继续2001年的分化走势。
2002年电力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能放缓,电量增长速度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版权所有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货紧价升将是煤炭市场的主特征。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2年,汽车行业存在着较多促进需求强劲增长的因素,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还将继续,货车重型化、客车大型化、乘用车多元化、私人消费等是主要发展趋向。就各车型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高等级公路的增加等因素使重型载货车将继续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大客的增长会有所放慢,中客大致保持;在技术、产品进行升级后,微型客车市场有所恢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但由于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其市场可能被降价后的轻型客车取代一部分,新车型的增加也促使轻型客车有望获取较快的增长(由于2001年轻客统计数据中含有部分6字头轿车产品,2002年扣除后,该产品的增速有下调);一方面增加了6字头轿车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轿车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比重同时提高;中型货车将发展较为平稳,而轻型货车增长不甚乐观,这两类车型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行业供给能力在目前过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供给产品结构也将顺应需求发生调整,市场竞争加强、价格下降在所难免。总体上,汽车工业有望取得比2001年稍高的增长速度,而轿车的销售增长和价格下降将在市场中有突出表现。
交通运输业在2002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重点是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预期目标是新增公路4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新开工1300公里。预期投资规模将不低于2001年的水平。西部地区2001年公路投资增长迅速,贵州、青海、、陕西等地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长均超过170%,中部地区则以天津(164%)、山西(189%)、内蒙(144%)等省份增长较快,2002年中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受日圆贬值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从而对外贸货物生成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国港口吞吐量内外贸货物构成中内贸比重较大(2001年前三季度内贸9.62亿吨,外贸4.81亿),而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仍能保持7%左右,内贸货物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港口吞吐量在2002年增幅较2001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仍能维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的增速。在港口总体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将一支独秀,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在不断地提高。另一个方面则在于随着我国港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簧俑劭诠铱康墓屎桨嗖欢系卦黾印?BR>2002年石化行业会有所分化。由于石油价格很难有起色,石油行业的业绩会下滑,而化工行业会因为成本的下降,利润增加。而销售性企业由于外资的进入,竞争会加剧。估计全行业的增长幅度较2001年有小幅回落。
2002年房地产仍有发展空间,但会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难有起色。由于2001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2002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空置房面积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参见表一)。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2002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将发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社会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崛起。从地域来看北京地产形势较为严竣。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在15%左右,销售额增长可能不到15%。
建材业,由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清理整顿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的小玻璃、小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先进、质量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2002年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对于各个子行业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量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而新型建材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以及各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另外,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2002年医药行业的增长会放缓。零售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增加总的需求,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将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进入医保目录范围的中低价位的普药的销售比重增加。招标采购的大面积强化推广会导致药价降低,新产品向医院推广难度加大,因此,医药工业实际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而知识产权的强化,会使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发生分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会又进一步的增长,而模仿性的产品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估计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会略低于2001年15%的增长率。
关键词: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错位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领域,每个领域几乎都涉及到设备、软件和服务三大部分,该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庞大、资本与知识密集、产品更新频率高、规模效应明显等产业特征。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渗透力,能够通过产品与服务渗透到其他产业门类的生产与服务中。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作为温江区定位的主导产业,其发展层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温江的工业发展水平,因此提升其在国民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是温江加快融入成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工的重要举措。
一、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平稳发展。2012年,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达7.63亿元,占温江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0.35%上升到2.6%,主营业务收入达3.89亿元,较2008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占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基本保持在0.1%左右。与成都市其它19个区县相比,温江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其产业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以及实缴税金排名均位列第10。在成都市二圈层6个区县中,温江区位列第5。2012年,温江区共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数量比重为2.25%。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在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温江区规上企业数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数量仍保持稳定增长。温江区5家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除了1家公司市场范围在四川省内之外,其余4家市场范围均在国内,其中2家公司201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并拥有知识产权。5家企业共有员工2093名,其中本地员工1026名,占比49%。
(二)SWOT分析
对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温江区处于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半小时”配套协作圈上,能够共享成都以及高新区的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但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大型企业较少,布局分散,企业竞争力不强,在全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格局中不具备明显优势。
1.S——发展优势分析。 “半小时”配套协作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巩固和提升核心区域的基础上,拓展产业布局腹地,温江区处于其“半小时”配套协作圈上。温江区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时,有利于争取到成都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半小时”配套协作圈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重大项目。
人才优势。温江区建设的产业新城聚集了电子科大IT产业园等教育科研机构30余家,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内的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温江区背靠成都高新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拥有高新技术人才优势。温江区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时能够共享其人才优势,提高自身科技研发水平。
2.W——劣势分析。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规模效应明显不足,发展水平较低。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成都市比重偏低,基本为0.1%;产业生产总值占温江区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仍不足3%;产业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在成都市各区县电子信息产业排名居中,与前几位差距较大,与二圈层排名前四位的区县比较,差距较大。
企业竞争力不强。目前,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呈点状分布,较为分散,大型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竞争力不强。5家企业产业均不存在配套,科研投入比例较低,大部分企业关键设备都是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的设备较少。5家规上企业中,只有成都华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四川省著名商标以及成都市名优产品品牌,成都大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拥有成都市名优产品品牌,其余的三家企业均没有品牌。四川恒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0.3%,成都华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3.4%,四川中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仅为0.25%。
3.0——机遇分析。宏观环境。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政策环境。我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战略、政策,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产业。
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重点集聚,东进西移”的演变趋势,沿海发达地区近些年面临资源约束趋紧、人力成本升高等发展困境,随着重点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聚效应的日益凸显,未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集聚,产业转移趋势显现。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为扩大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温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成都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在打造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第五软件名城”,正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蓉发展。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布局区域之一温江区将在项目引进、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得优势,有利于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4.T——挑战分析。区域竞争压力。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将低端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中西部城市不断转移,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正积极凭借其在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落户,在产业链低端环节寻求机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温江区在与成都市其它区(市)县争取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时,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企业生存压力。目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全行业面临经营困难、企业负债率显著升高、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的困境。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导致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同时,由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门槛较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入难度大,规模较小和资金、人才、技术储备不足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受到跨国企业和行业巨头的挤压将会更加严重,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大规模产业布局压力。成都市将温江区作为通信制造产业的发展基地,但是因为各种综合因素,温江区错过了大规模产业布局的机遇。而崇州市以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作为“一区一主业”来布局产业园区,不仅有配套产业园,还新增拓展空间加快发展消费类电子。如今捷普项目已经布局完毕,温江再不抓住机会,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时,将会面临争取新的项目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困难。
二、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
温江区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大趋势,抓住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向二、三圈层扩散的机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环境,按照高位介入、错位发展的思路,以“专、精、尖”为发展方向,围绕软件及信息服务,突出医疗电子、移动通讯设备、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光电元器件及设备制造、消费电子等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和扶持一批骨干企业、知名企业以及富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快速形成产业“聚核”发展态势,加强研发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以产业联动发展为推手,加快融入成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快聚集一批有研发、有设计、有市场的电子信息精品企业,将温江打造成为成都市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一)错位发展领域
通过对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在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领域,成都产业链发育较为成熟,全市范围内的布局基本完成,各环节有较多企业分布,温江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关键零部件环节生产企业较多,温江介入的可能性不大。中游网络设备环节成都有芯通科技、迈普、伟创力的少数企业,而温江在该环节有一定产业基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应用环节成都聚集了腾讯、巨人网络、盛大等龙头企业,温江不具备发展优势。在云计算领域,产业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运行支撑层、应用服务层的企业对发展区位要求较高,大部分企业已布局高新区,温江不具备发展基础和优势。在高端软件领域,产业链成都各环节较为齐全,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已经形成了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数字娱乐、IC设计6大特色区域,但嵌入式软件和工业软件较为薄弱,温江可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城市环节发展相关细分领域。在智能终端领域,制造环节成都相继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电脑厂商和代工厂,温江当前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大型代工企业需求,不具备发展的可能性。软件环节的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情况类似高端软件,温江不具备发展条件。成都缺乏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厂商,智能外设也较为薄弱,温江可视机遇做开拓性发展。在物联网领域,成都基本完成产业链覆盖,但各环节仍比较薄弱。射频识别(RFID)环节已有较多企业布局高新区,温江介入难度较大。传感器、音频、视频识别与处理企业较少,温江具备一定发展机遇。在网络通信领域,成都研发实力较强,但各环节企业规模不大。光器件及光模块领域厂商的近40家,但温江可围绕本土企业进行配套。其他环节发展较为成熟,温江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在广播电视设备领域,上游集成电路和元器件环节温江不具备发展条件,成都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环节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在图像传感领域仍较为薄弱,是温江可介入的环节。
因此,温江可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机遇,将移动互联网中的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中的智能手机及配套产品,物联网中的音频、视频识别,网络通信中的光器件及光模块配套产品,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等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二)延伸发展领域
1.医疗电子。医疗电子市场稳定,前景广阔。我国医疗电子设备主要聚集在华东、华南、东北和华北四大区域,西部地区尚未进行大规模布局。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大型跨国企业聚集,具有技术领先,区域产业配套强的特点。华南地区拥有迈瑞、理邦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医疗电子企业,发展迅速。华北地区范围大,在教育、人才、医疗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医疗电子在成都范围内尚未开始大规模发展,温江兼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研发资源丰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领域,可重点发挥家用便携式医疗产品和诊断类电子医疗产品。
2. 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电子专用设备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分支,是知识、技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最高端,其基础性强、关联度高。电子仪器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具有高投入、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杠杆”和“倍增”作用十分巨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将实现17%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电子仪器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5%,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 ,我国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中小尺寸平板显示、下一代通信等重点领域所需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目前,成都在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基础较为薄弱,少有企业介入该领域。温江可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通信与网络测试仪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数字电视测试仪器等。
三、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集中本地优势资源,探索在产业转移中的合作机制,制定针对东部企业转移核心环节的相关鼓励政策,招商引资时为企业额外增加的产业转移成本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对筛选出来的潜力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工作,提高温江电子信息产业抗风险能力。聚焦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格局。梳理产业链,加快建设专业市场。二是完善产业链配套。完善产业链配套,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本地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工艺和管理水平,融入大企业供应链,使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的产业配套发展路线。三是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力争在本地的优质企业中挖掘出未来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潜力创新型企业,将筛选出的本地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改项目优先纳入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引导其扩大规模,对技术含量或增加值率较高的环节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环节。四是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工作。针对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开展干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产业发展的认知和领导能力;聘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温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玲. 刍议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趋势[J].电子测试,2013,(10):236-237.
[2]王旭.胡春艳.赵泉午. 基于复杂自组织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4):85-87.
[3]进. 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 福建论坛,2013(1):137-142.
[4] 王旭,王振锋.全球化背景的加工贸易模式和发展历程观察[J].改革.2012(06).
[5] 陈波.重庆正赶上全球信息制造产业大转移浪潮[N].重庆日报,2011-09-27.
[6] 孟凡星,曹玮玮. 全球价值链下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世界地理究.2009(04).
作者简介:高碧凤(1987-)女,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制造业
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
一、前 言
三十多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优秀业绩,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大规模流人中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总流量大幅下降,但中国吸收的外资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2008年达到924亿美元,2009年为900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FDI流入514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7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万亿美元。
FDI源源不断地流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其中,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领域之一。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等。其中,市场集中度是测量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指标,反映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衡量市场结构的最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文章结构如下:一是文献综述;二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三是在二位、三位行业细分基础上,统计我国的市场集中度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四是对重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剖析;最后是结论性评述。
二、文献综述
关于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讨。Lall(1979)研究FDI对马来西亚46个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进入后,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资本密集度,导致东道国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提高。Nigel Driffield(2001)以英国为例,研究FDI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关系,证实了FDI通过增加东道国产业的竞争压力而降低其市场集中度。Artless&Roberts(2006)研究产业集中度水平及其变化的决定因素,认为所有制因素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最小经济规模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唯一因素。Mod & Peria(2007)的研究表明,FDI提高了拉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Barajas,Steiner&Salazar(2000),Denizer(2000)&Demirguc-Kunt,Leaven&Levine(2004)也得出了类似结论。Filiz Elmas(2009)通过对土耳其制造业的研究,发现FDI与市场结构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江小涓(2002)以我国汽车、移动通讯设备和洗涤用品行业为例,分析FDI的市场结构效应。认为外资进入使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FDI的溢出效应,使跨国公司难于保持垄断地位,市场结构由垄断转变为完全竞争。吴定玉(2004)通过实证研究,认为FDI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汽车业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但不会导致垄断。易小佳等(2006)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分析外资对我国市场结构和市场格局演变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竞争将提高市场集中度,导致市场趋于垄断。曾慧(2008)认为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进入阶段而异,FDI进入初期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进入一阶段后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以上成果显示,对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多样,结论未能统一,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或集中度的影响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特定行业,缺乏总体性分析,没有对市场集中度的统计考察,也未能进行动态分析。本文采取实证的方法,建立综合性面板模型,对外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在三位细分行业的基础上,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特征。既丰富了研究内容,又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三、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许多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论证市场集中度水平的决定因素,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一系列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Lall(1979)选取规模经济、资本变量、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增长率、广告投入以及外资份额等变量,作为影响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因素。Bourlakis(1987)将出口值、杠杆比率等变量加入模型,对其研究进行补充。Curry,Bruce&K,D,George(1983)将若干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认为市场容量增长率、广告支出、资本需要量、企业规模、规模经济等因素影响市场集中度。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借鉴国外研究中的资本变量、杠杆比率、市场规模等变量,并将外资份额变量置换为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加入行业内企业数目变量,以此作为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各因素分析如下:
1.外商直接投资额(FDI)。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可能导致其提高,也可能导致降低,亦可能不存在相关关系。
2.行业内企业数目(NUM)。在竞争性程度较高的市场上,随着企业数量增加,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降低,市场集中度降低,因此,行业内企业数量与市场集中度负相关。
3.资本密集度(FOTA),一定程度上反映资金进入壁垒,潜在进入者要进入市场,必须具备资金实力,这种增大的资本量就构成较高进入壁垒。资本密集度系数越大,资金进入壁垒越高,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集中度愈高。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预期资本密集度与市场集中度正相关。
4.杠杆比率(LEV),即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比率反映规模经济壁垒。该比率越高,表明规模经济壁垒越高,在位企业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相应较高,预期LEV变量系数为正。
5.市场规模(G)。市场规模越大,行业内有效厂商越多,预期市场规模与市场集中度负相关。采用销售收入衡量市场规模。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以制造业市场集中度(Y)为被解释变量、以上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面板模型: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应用我国制造业169个三位细分行业2003-2007年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其中市场集中度选取前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CR4)。
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回归分析,为避免异方差,采用GLS方法,研究FDI与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市场集中度的回归模型。
(三)模型结果
利用Eviews 6软件,使用GLS对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通过Hausman检验,得到结论是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首先将所有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
下:
Y=14.9580-0.000333FDI-0.000140NUM+O.006746FOTA+5.499335LEV-1.87E-09G
t=16.45072-0.639839-1.736211
1.3169683.665195-4.478666
p=O.0000 0.5225 0.0830 0.1883 0.0003 0.0000
R2=0.988579
F=335.7249D.W.=1.816135
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8579,拟合较好。当显著水平为0.05时,F值为335.7249,大于临界值,总体显著性较好。DW值为1.816135,不存在自相关。检验各变量的显著性,当显著水平为0.05时,常数项和解释变量LEV、G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FDI、NUM和FOTA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将NUM和FOTA去掉后,再次回归,结果如下:
Y=15.01522-0.000294FDI+5.104689LEV.2.17E-09G
t=17.79673-0.5770663.583879-5.716944
p=0.0000 0.5641 0.00040.0000
R2=0.986766 F=293.4488.D.W.=1.815457
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6766,拟合较好。当显著水平为0.05时,F值为293.4488,大于临界值,总体显著性较好。DW值为1.815457,不存在自相关。检验各变量的显著性,当显著水平为0.05时,常数项和解释变量LEV、G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FDI却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
杠杆比率(LEV)变量与市场
集中度正相关,其系数为5.104689,表明杠杆比率提高一个单位,市场集中度将提高5.104689个单位,该结论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
市场规模(G),其系数为2.17E-09,说明市场规模每扩大1单位,市场集中度即降低2,17E-09单位。理论上讲,市场规模越大,即意味着该行业销售收入越高,行业内有效厂商越多,每一厂商市场份额相应降低,市场集中度随之降低。该结论符合理论预期。
四、市场集中度的动态统计分析
衡量市场集中度主要有两种方法: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指标,反映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通常以销售额或资产总值为衡量标准。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应用最为广泛。各类集中度衡量标准如表1、表2所示。
该部分采用统计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动态分析。
(一)制造业两位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
依据2003-2008年数据,我国制造业两位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30个两位细分行业的CR4均低于30%,按照贝恩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原子型,其中,CR4低于10%的有22个行业。2003-2008年,7个行业的集中度趋于上升;23个行业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行业占76.7%(表3)。
对于CR8,29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于40%,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原子型,其中,18个行业的CR8低于10%;只有C16介于40―45%,属于低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2003-2008年,6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均下降。集中度降低的行业占80%(表4)。
基于相对集中度分析,我国制造业的HHI值也较低。30个行业的HHI指数均低于500,属于竞争II型市场结构。其中,HHI指数值在50以下的行业有22个;4个行业的HHI值介于10和100之间;C25、C28和C43的HHI指数值介于100-150之间;只有C16的HHI值在400-500。2003-2008年。30个行业中,5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趋于上升;其余25个行业均降低,集中度降低的行业占83.3%(表5)。
概括起来,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C16),纺织业(C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C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c42)。
(二)三位行业细分市场集中度
依据2003-2008年制造业三位细分行业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在169个子行业中,151个行业的CR4低于30%,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其中,65个行业的CR4低于10%;卷烟(C162),竹、藤家具(C212),再生橡胶(C294),橡胶靴鞋(C296),烘炉、熔炉及电炉(C356),航空航天器(C376),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C399)等7个行业介于30-3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介于35-50%之间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其他烟草制品加工(C169),纸浆(C221),贵金属冶炼(C332),农、林、牧、渔专用机械(C367),通信设备(C401),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烟叶复烤(C161)、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C379)、雷达及配套设备(C402)、其他仪器仪表制造及修理(C419)4个行业介于50-65%之间,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动态剖析,只有34个行业市场集中度趋于上升,其余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集中度下降行业占79.9%。
基于CR8,有151个子行业的CR8低于40%,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其中,CR8在10%以下的包括32个行业;C294、C367、C376、煤制品制造(C423)等4个行业介于40-4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12个介于45-75%之间,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最高的是C169。动态剖析,只有28个行业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余行业市场集中度均降低,集中度降低行业占83.4%。
对于HHI指数,160个行业的HHI指数低于500,属于竞争Ⅱ型,其中,HHI指数低于100的就有94个行业,占55.62%;C169、C296的HHI值介于500-1000之间,属于竞争I型;C221、C402介于1000-1400之间,属于低寡占Ⅱ型;C161、C379介于1400-1800之间,属于低寡占Ⅰ型;只有C419介于1800-~3000之间,属于高寡占Ⅱ型。动态分析,只有32个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均下降。
五、重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行业,本部分选取绝对集中度CR4指标,对其市场集
中度分析。
(一)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在医药制造业三位细分行业中,根据贝恩市场结构分类,化学药品原药制造(C271)由低集中寡占型演变为原子型。化学药品制剂(C272),中药饮片加工(C273),中成药(C274),兽用药品(C275),生物、生化制品(C276),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C277)等行业一直处于原子型。动态分析,C271下降较快,C272变动平缓,C273、C276、C277振荡下降,C275、C275平缓下降(图1)。
(二)通用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通用设备制造业中,锅炉及原动机(C351),金属加工机械(C352),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C354),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C355),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C357),通用零部件及机械修理(C358),金属铸、锻加工(C359)都是原子型,起重运输设备(C353)由低集中寡占型变为原子型。烘炉、熔炉及电炉(C356)由原子型变为低集中寡占型,后又进入原子型。C355、C357-C359的CR4基本低于10%,平缓下降;C353趋于下降;C356下降明显(图2)。
(三)专用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专用设备制造业9个细分行业中,只有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C367)为低集中寡占型,其余行业均为原子型市场结构。C367行业集中度先升后降,波幅较大;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C366)平缓下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C368)下降幅度较大;其余行业平缓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图3)。
(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中,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C379)由中上集中寡占型变为中下集中寡占型;航空航天器制造(C376)由中下集中寡占型变为低集中寡占型;其余行业均为原子型。动态分析,铁路运输设备制造(C371)、摩托车制造(C373)、自行车制造(C374)波动不大;汽车制造(C372)、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C375)平稳下降;C376振荡下降,幅度也较大;C379下降明显,由65.28%降为39.2%(图4)。
六、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量的FDI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产业依附、行业垄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其核心是外资是否控制了我国的产业,市场集中度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研究结果证明,FDI没有对我国的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呈现日益下降的态势。
关于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但并非等同。因为影响市场结构的还有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因素。由于公司之间差异较大,且具有隐蔽性,所以难以对差异化和壁垒深入研究。事实上,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封锁、商业贿赂、上下游关联企业控制等手段,在华构筑了层层市场壁垒。表面上完全竞争的市场,背后隐含了种种不公平的竞争。
第二,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本文判断市场竞争性的唯一依据是相对集中度和绝对集中度指数。该指数的计算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密切相关。像中国这样经济总量庞大的国家,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都存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谋取较大的市场份额都十分困难。CRn和HHI指数所决定的市场结构类型,未能将大国和小国经济加以区别。因此,根据CRn和HHI指数所判定的我国市场结构类型容易造成低估。
第三,FDI的不均衡性。长期以来,我国吸收的FDI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特别是行业和地区不均衡。表面上,我国FDI的2/3流入了制造业,约1/3进入服务业。事实上,服务业中房地产占60%,商务服务和零售批发占30%;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FDI总量的10%以上。虽然FDI对我国的整体市场没有构成垄断,但部分行业被外资牢牢控制,例如IT产业,外资占据了国内市场的65%,垄断了出口市场的93%。在个别产品上,外资企业的控制力更为明显,例如上海强生与罗氏制药一起垄断了目前中国血糖仪60%到70%的市场。所以,鉴于FDI的行业不均衡性,需要仔细分析个别行业、个别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当然,外资企业并非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一、2001年产业/行业经济
(一)、各行业生产增长情况
2001年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稳居各行业首位。但受国际信息产业明显回落的不利,进入下半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月份全行业完成总产值614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6033亿元同比增长28.6%。从细分行业看,投资类电子产品产销保持了4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2001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业位居各行业增长之首,增幅在30%以上。
煤炭行业生产增长速度进入三季度以后有所回落,但煤炭生产结构明显改善。1-9月,全国原煤产量74581万吨,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同比增加2221万吨,占生产增加总量的41.6%。另外,煤矿和存煤同比均下降,截至9月末,全国煤炭库存1.3亿吨,同比下降13.4%。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222万吨,同比下降28.6%,由此可见,新增产量没有形成新的积压。总体来看,2001年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0-10.5亿吨。当期增产属有效供给,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国内煤炭市场保持了较高的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的大格局没有变,我国煤炭出口在1999、2000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年累计平均商品煤价格可望达到148-150元,同比提高8-10元/吨。
钢铁工业在2001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三季度,冶金重点大中型完成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幅为12.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国钢产量达3666.5万吨,同比增幅为14.8%,尤其是成品钢材产量增幅继续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加快态势。重点钢铁产品中,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优质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0%以上。但与二季度相比,多数产品环比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钢材品种产量还有一定减少。从产品结构看,铁钢比、材钢比分别为1.01和1.08,比前几个季度有一定回稳,并开始向正常回归。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钢铁工业产值增幅正在超越产量增幅,说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1年,从市场和企业效益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钢铁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明显下降,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季度环比收入也出现下降,与同期生产增幅相比产生较大落差,增产未增收。
石油化工行业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不利影响,开始出现产出增长但收入和效益回落的不利增长局面。据统计,三季度,石化全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现价)10284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完成328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均比上半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但实现销售收入9417亿元,同比下降8.91%;实现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0%。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之接轨的新加坡市场的汽油价格长时间与原油价格倒挂,导致国内汽、柴油定价大幅下调。二是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平均下降1660元/吨,合成纤维平均下降1260元/吨,合成树脂平均下降500元/吨。三是要消化年初较高价格的原油、成品油库存。
汽车工业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扭转了自3月份以来的产销逐月下滑状态,汽车生产总体形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1-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销售总量完成17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63万辆和6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2.6%;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2.2万辆和54.6万辆,同比增长15.8%和26.7%。从细分车型看,轿车、微型客车与重型载货车依然是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1-9月份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载货车。从产量看,微型客车为34.3%,轿车贡献度为32.7%,重型载货车为20.8%。从销量看,轿车贡献度为43.1%,微型客车为27.9%,重型载货车为16.2%。产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从总体上看,全年机械工业在保持销售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生产增长速度在15%左右。
电力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9月,全用电量1058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长速度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呈稳步增长态势;通讯、商业饮食服务和公用事业用电增势强劲,是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主要发电情况看,增幅居前几名的有国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和山东电力公司,增幅都在20%以上。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电力需求在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低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三是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因为投资拉动和高耗电行业拉动。四是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住宅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具体指标见表一。分地区看,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可以说,中西部地区的商品住宅开发速度的加快是房地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一、2001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实际完成
比同期增长(%) 比重
一、投资完成额(亿元)
4305.74
31.2
100
其中: 住宅
2997.92
31.9
69.6
二、土地开发面积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12803.16
65.0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
6560.87
36.8
三、 商品房建筑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
63184.03
22.5
其中:新开工面积
25893.06
34.9
竣工面积
10555.58
18.7
销售面积
10168.94
23.3
四、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2259.39
33.6
2001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完成1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有16.2%的增幅。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22.7%。预计200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约在15% 左右,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约为17%;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约为9%,利润增长幅度约为5%,与2000年的20% 和15%有明显回落。
交通运输行业在2001年仍维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子行业统计,公路客货运输业同比增长在5%左右,水上运输业继续维持客运下降,货运上升的势头,客运同比下降4.6%,货运同比上升3.8%。港口货运业尤其是集装箱业的增长较为明显: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6%,其中沿海港口同比增长10%,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
2001年建材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1~9月,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8%。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9%。初步测算,建材行业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和11.08%。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基础上,建材工业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步增长。1~9月建材工业产销衔接平稳适度,累计产销率95.79%,比上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产销率出现了快速上升迹象,第三季度产销率为97.08%,比第二季度提高2.33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高1.43个百分点。2001年1~9月,我国建材行业累计出口创汇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完成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6.41%,但第三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等子行业生产增长平稳,其中水泥和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增长突显。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从2000年底以来盲目扩大产能,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年大面积亏损。
批发业的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走势看,出现较大滑坡,而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通过对各项因素的可以看出,四季度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难以有较大提高,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但会略高于三季度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将在8-9%之间。第四季度,零售业的销售和效益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批发业效益状况难以有较大改观。在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中,连锁仍将属于上升阶段,销售提高较快。
2001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估计将达到10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4%,与1993~1998年的增长水平13.8% 接近。其中,环保技术服务业和低公害产品生产以及环保产品生产的产值将高于平均水平;环保产业利润增长率在13~14%之间,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3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
从上市公司来看,根据国泰君安证券所公布的资料,2001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前5个行业分别为机电设备、轻工、商贸、文化产业和医疗卫生业,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83%、10.49%、10.21%、17.33%和14.39%。文化和医疗卫生产业都是国内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其中医疗卫生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1年平均净利润下降前5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化工、信息产业、纺织和食品饮料,其降幅分别达到32.93%、14.35%、12.44%、9.74%和9.71%。
在业绩滑坡的细分行业中,平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广播电视设备配件、氯碱、化纤制造业和广播电视设备(以彩电为主)和铅锌铜,下降幅度分别为64.06%、56.55%、38.67%、36.14%和35.15%。广播电视设备及配件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的衰退和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氯碱行业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价格下降所致。化纤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是产能增长过快,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个行业的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铅锌铜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订单减少所导致。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价格
200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固定资产投资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情况看,建筑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51.1%;整个中除电力(-9.1%)是负增长,化工行业较低(3.9%)外,其它工业均有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有色(68.9%)、纺织(49.6%)、森林(47.1%)、冶金(40.9)及(40%)均有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中,只有保险业是负增长(-15.3%),而邮电通信业(32.3%)、房产公用服务咨询业(31.9%)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25.4%)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38个行业中,有29个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呈降势,占76%。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13.1%、9.5%和9.2%;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采选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涨7.9%和7.5%。
二、2002年产业/行业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资料,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
指标 单位 预测数 增长(%)
GDP (90不变价) 亿元 55865 7.1
一产(90价) 亿元 7306 2.4
二产(90价) 亿元 32714 8.1
工业(90价) 亿元 29692 8.2
建筑业(90价) 亿元 3022 6.5
三产(90价) 亿元 15793 7.0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2032 12.5
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41100 9.5
进口 亿美元 2686 11.0
出口 亿美元 2776 5.0
零售物价指数 上年=100 98.0 -2.0
分行业来看:
2002年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估计下半年部分滞后的建设需求将刺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在2002年中后期有一阶段性的高峰时期。由此,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2002年下半年将获得一定的市场机遇。此后,分拆后长途骨干按照光纤数量或者容量,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七分成。而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家的目标都是要发展成为全业务的综合运营商,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就要保证业务能够进行地域渗透。北方由于网通和吉通原有的网络,在南方有一定的基础,而南方的中国电信除长途骨干网络以外,在北方几乎是空白。因此双方都会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短期以内会促进传输网络的建设。但受行业内在原因的制约,光通讯业务预计只能维持温和的增长。无论是光通讯设备市场、还是光纤光缆市场由于全球的形势在各通讯子行业中显得较为低迷,所以各大全球主流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力度,导致光通讯市场的竞争更为惨烈。由于CDMA 和3G的建设,2002年通讯设备市场最主要的投资热点依然是移动通讯。从整个行业看,2002年通讯设备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市场供需都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2001年以来世界范围的增长乏力对我国经济的程度会日益加深,主要钢铁产品消费行业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并且加入WTO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环境被打破,单纯由国内钢铁企业享有的需求市场空间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另一方面国内钢铁工业明显高于需求增长的生产增长速度和众多钢铁企业在生产增长方面显露出的过度竞争倾向都将恶化生产经营环境,供需的不平衡发展将使钢铁产品市场价格走低,而产品的需求会继续2001年的分化走势。
2002年电力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能放缓,电量增长速度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货紧价升将是煤炭市场的主特征。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2年,汽车行业存在着较多促进需求强劲增长的因素,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还将继续,货车重型化、客车大型化、乘用车多元化、私人消费等是主要发展趋向。就各车型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高等级公路的增加等因素使重型载货车将继续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大客的增长会有所放慢,中客大致保持;在技术、产品进行升级后,微型客车市场有所恢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但由于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其市场可能被降价后的轻型客车取代一部分,新车型的增加也促使轻型客车有望获取较快的增长(由于2001年轻客统计数据中含有部分6字头轿车产品,2002年扣除后,该产品的增速有下调);一方面增加了6字头轿车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轿车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比重同时提高;中型货车将发展较为平稳,而轻型货车增长不甚乐观,这两类车型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行业供给能力在目前过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供给产品结构也将顺应需求发生调整,市场竞争加强、价格下降在所难免。总体上,汽车工业有望取得比2001年稍高的增长速度,而轿车的销售增长和价格下降将在市场中有突出表现。
运输业在2002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重点是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预期目标是新增公路4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新开工1300公里。 预期投资规模将不低于2001年的水平。 西部地区2001年公路投资增长迅速,贵州、青海、西藏、陕西等地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长均超过170%,中部地区则以天津(164%)、山西(189%)、内蒙(144%)等省份增长较快,2002年中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受日圆贬值及全球衰退的,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从而对外贸货物生成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国港口吞吐量内外贸货物构成中内贸比重较大(2001年前三季度内贸9.62亿吨,外贸4.81亿),而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仍能保持7%左右,内贸货物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港口吞吐量在2002年增幅较2001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仍能维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的增速。 在港口总体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将一支独秀,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在不断地提高。另一个方面则在于随着我国港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不少港口挂靠的国际航班不断地增加。
2002年石化行业会有所分化。由于石油价格很难有起色,石油行业的业绩会下滑,而化工行业会因为成本的下降,利润增加。而销售性由于外资的进入,竞争会加剧。估计全行业的增长幅度较2001年有小幅回落。
2002年房地产仍有空间,但会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难有起色。由于2001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2002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空置房面积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参见表一)。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2002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将发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崛起。从地域来看北京地产形势较为严竣。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在15%左右,销售额增长可能不到15%。
建材业,由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清理整顿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的小玻璃、小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先进、质量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2002年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对于各个子行业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量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而新型建材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以及各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另外,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2002年医药行业的增长会放缓。零售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增加总的需求,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将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进入医保目录范围的中低价位的普药的销售比重增加。招标采购的大面积强化推广会导致药价降低,新产品向推广难度加大,因此,医药实际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而知识产权的强化,会使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发生分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会又进一步的增长,而模仿性的产品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估计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会略低于2001年15%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