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启蒙班教学内容范文

启蒙班教学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启蒙班教学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启蒙班教学内容

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参加中国舞考级培训班的50名学生、100名学生家长、100名中国舞考级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询关于中国舞考级和启蒙教育有关书籍、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1.2.2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中国舞考级培训班的学生家长、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国舞考级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卷和教师卷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所得答案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放问卷教师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达97%。发放问卷家长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93%。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录入,对所得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4现场观察法

对参加中国舞考级班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家长对中国舞考级的态度,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中国舞考级的开展现状

2.1.1中国舞考级简介

本文所提到的中国舞考级是指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教材。中国舞考级教材由著名舞蹈理论家、博士生导师冯双白先生亲自担任教材主编,集中全国优秀的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精心编制。注重舞蹈素质教育,倡导“快乐、健康、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把枯燥、紧张的考级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娱乐性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共分10级,适用于4~17岁的少年儿童。

2.1.2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的开展现状

截至2015年4月2日,全国经中国舞蹈家协会公布教学会员单位约214个,注册舞蹈教师约26075名。经实地考察,目前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培训机构分布的比较广泛,各区县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师资方面比较成熟,教学场地、器材方面也比较规范,有专业的把杆、地板、音响等。教学内容方面也是按照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的相关规定,按照指定教材进行教学。

2.2影响因素分析

2.2.1幼儿启蒙教育时期的特点

所谓幼儿,是指年龄在4~6岁的孩子,也就是学龄前儿童。中国舞考级一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属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期,在此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具有特殊性,生长发育是连续的、阶段性的、呈波浪式的发展。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各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也不同。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是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而实现的,并且表现在动作和活动中。幼儿在4~6岁性格活泼开朗、好奇心强、爱想象,行为上喜欢模仿、好动等特点。幼儿的身高体重在四岁的时候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幼儿头部发育尚不成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

2.2.2中国舞考级教师的基本情况

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启蒙者。通过调查得知教师的性别分布存在男女比例不均衡的情况,以女教师为主(89%),男教师人数较少(11%)。中国舞考级教师所学专业主要以舞蹈教育、舞蹈表演为主,中国舞考级教师中非舞蹈专业教师占19.6﹪,根据进一步调查非舞蹈专业主要指幼儿教育专业。94.8%的中国舞考级教师具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但部分中国舞考级教师正在考取甚至没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认为中国舞考级的动作更适合幼儿学习,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比没有中国舞考级教学内容的班级更好。

2.2.3家长对中国舞考级的态度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幼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家长对于中国舞考级的了解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家长对中国舞考级不太了解,女家长对中国舞考级比较了解。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主要是希望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但是仍有少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是为了孩子往专业方向发展。中国舞考级属于素质教育、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孩子自身兴趣是家长选择中国舞考级的主要原因。家长表示孩子在课余时间也会主动练习中国舞考级的动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目前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培训机构开展的情况已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中国舞考级可以促进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的成长发展,推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期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家长对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学习舞蹈的支持,促进我国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中国舞考级教师以及家长忽视了幼儿在舞蹈启蒙教育时期学习中国舞考级的真正教育目的,缺乏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理论支撑、中国舞考级师资培训班尚存漏洞、中国舞考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将对幼儿在舞蹈启蒙教育时期以及今后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建议

应尽快建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理论体系,中国舞考级师资培训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和管理,严格考试制度。在教学中,中国舞考级教师应正视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真正目的,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家长应增加对中国舞考级的了解程度,选择让孩子参加中国舞考级班不应只局限在考级升学这一点上,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学习舞蹈应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为主。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罗曦.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选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刘秀乡.舞蹈考级在舞蹈普及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3).

篇2

关键词:中俄;管弦乐;启蒙;比较

音乐教育从古至今一直是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可以从每个人内心深处来感染熏陶灵魂,让一个人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与音乐一起营造一个特殊的艺术世界。音乐教育是不受民族国界影响的,其跨越了文化的障碍,以人类特有的情感来与心灵交流。音乐中管弦乐是西方的外来词,几乎代表了音乐的全部,如果按照中国的叫法,应该叫丝竹音乐,丝就是弦,竹就是管,不同的是现在的管可以是铜管了。管弦乐器启蒙教育在各个国度都存在,这是因为任何民族都需要一些表达情感的外在艺术,来增添生活的情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以超脱于语言的外资方式分享传达一种心境。

一、中俄管弦乐器启蒙的相同点

1、两国都把音乐美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推进全面教育

中国和俄国都属于文化大国,在国际上影响力都很大,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都有很大投入,而文化大国的教育特征多是文化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一种可塑造灵魂的超越于具象劳作的形而上的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上层建设表征。往往一个国家文化的高低在很大方面上都是由美育来支撑表现的。中国和俄国都把音乐美育作为一个健全人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在俄罗斯音乐艺术像文字一样,是俄罗斯人民丰富思想娱乐生活的重要手段,音乐深受广大人民的重视喜爱。他们认为音乐艺术不仅可以使人们思想的情操变高尚,而且能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前苏联时期,列宁就指出:“艺术属于人民,它应该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之中,它应该成为这些群众熟悉并喜爱的东西,它应该统一这些群众的感受、思想和意志,并提高它们,它应该激起他们成为艺术家的愿望,并发展它们。”这种思想是俄罗斯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

中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近代教育家先生,曾担任过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我国也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俄管弦乐器启蒙教学的不同点

1、追求目标不同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也是音乐大国,音乐时期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不管是教堂、还是俱乐部、剧院,都离不开音乐,其把重点放在了个人的音乐素养和品格塑造上,音乐素质包含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感悟力、情感力、创造力等等,品格上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是关于人的思想灵魂的教育。中国的音乐启蒙教育很多也是从孩子时抓起,但这种教育更多的是对技能的教育,是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一些才艺秀,为了一点虚荣心和从众心理,孩子可以在聚会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为家长自己或孩子增添一点荣耀。这种教育基本与思想没有多大关系,增添的只是孩子的表演技能,很多孩子学到一定程度就放弃了。

2、教育手段不同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教育手段非常丰富,因为国内环境的熏陶,孩子时时刻刻浸染在音乐的旋律之中。俄罗斯有15万的音乐俱乐部,300多的剧场,其中180个是儿童剧院,门票是象征性的或免费的,这种独一无二公益性音乐文化传播,既体现了国家对观众群体的培养和对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又反映了俄罗斯民族丰富音乐文化生活,对青少年的校外音乐教育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俄罗斯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属常规课程,孩子在学校免费接受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增进音乐兴趣,扩大视野。我国的音乐课程虽然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开设,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加上受制于器材师资等因素,大多学校都没有扎实地把管弦乐器教育开展起来。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更多的是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花高昂的费用,聘请的课外辅导老师上的课外辅导班。课外辅导成为我国管弦乐器启蒙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对自己做学音乐兴趣不大。

篇3

关键词: 少年宫 少儿声乐教学 现状 改进建议

1.引言

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基地,其特点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少年宫的培训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声乐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项也日益受到家长的关注与喜爱。如何根据少年宫本身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我根据校外教学工作经验,尝试性地分析少年宫声乐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2.少儿声乐教学现状与分析

目前,学习声乐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少儿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2.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分班教学。

少年宫声乐兴趣班的学员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生源面广,年龄跨度大,音乐基础和接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简单地编班教学,势必就会造成“众口难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员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阶梯式”的编班方法,即将声乐班分为启蒙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具体分班所掌握的尺度可以简单归纳为:

2.1.1启蒙班

也称为“唱歌游戏班”。学员为5-6岁的小朋友,一般来自幼儿园中班。启蒙班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易学易懂的幼儿歌曲,如《摘星星》、《小鸭子》、《好孩子要诚实》等。通过引导幼儿们的形象思维,他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边唱边表演动作,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适当加进一些游艺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1.2初级班。

这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一班,学员对象为幼儿园大班6-7岁的小朋友;初级二班,学员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小朋友。初级一班可以将进度放慢,选曲相对简单一些,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小蚂蚁》、《小小猴、真淘气》等。初级二班选曲可以广泛一些,难度稍微加大一些,如《娃哈哈》、《谁唱歌》、《小鼓响咚咚》等。初级班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五线谱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让孩子们在音高、节奏、音准等方面得到逐步提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准歌谱,而且可以熟练地演唱歌曲。老师还要培养初级班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适度的表演。悦耳动听的歌曲伴着充满童趣的表演,枯燥的乐理和生动活泼的表演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消除声乐教学的单调无味。

2.1.3中级班。

学员对象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中级班的学生基本上是初级班的长期学员,他们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发声和气息练习,歌谱和乐理知识辅助其中。通过正确的发声练习,树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规范的咬字训练,再加上对歌词的正确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2.1.4高级班。

它是中级班的补充、延伸和提高。学员对象是选拔中级员的优秀学员。这部分学员通过5―6年的声乐培养教育,已经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针对他们的教学宗旨主要是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可让他们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歌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视唱歌谱。针对一些难点,老师可以抽出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打着拍子,听着琴声,大脑注意力集中,眼、耳、手、脑同时集中在一个点上,从而很快学会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歌曲,通过良好的歌唱状态,再加上教师对歌曲的处理、歌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尽所能地用歌声表现歌曲,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

学生经过启蒙、初、中高各个级别的训练,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就不会学得很吃力,家长也会觉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2.2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采取“阶梯式”分班教学模式后,就要配套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个教学阶段、每一节课都有全新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能技巧,而且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既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又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从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学有所得。

2.2.1从兴趣入手,激发唱歌热情。

启蒙班和初级班的小朋友年龄小、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借助于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如教学《小小猴,真淘气》后,老师可以将歌曲变成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使学生听完后意犹未尽,不仅想很快地学唱歌曲,而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教学《谁唱歌》时,老师可以先将歌曲内容绘成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如小鸡、喜鹊、小鸭等,让学生说说他们唱歌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并且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学会歌曲后可以让小动物作为头饰让小朋友戴在头上,分角色表演唱,一个小朋友提问,戴头饰的小朋友边回答边表演动作,让小朋友都参与其中,提高他们歌唱表演的积极性。老师再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对学习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2.2.2以节奏的主绳,提高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中级班的学生已掌握了一点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歌曲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教师每节课要以节奏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训练节奏,启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节奏。教师可以出示歌曲节奏图,请学生练习拍打,并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表达节奏强弱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为其他动作,如点头、扭腰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创作力。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音符,如在讲解二分音符时我们可以说成“一个空心的小圆圈加一竖成叫什么,唱几拍”,告诉学生唱两拍,边拍手边数拍,并说成慢走。同样四分音符可以说成“一个实心的小圆圈加一竖成唱一拍,我们把它说成走”。这样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最后,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在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学生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让学生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仅提高节奏感,而且培养和发展音乐才能。

2.3以体验为载体,掌握演唱技巧。

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及音乐感受。只有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从而掌握演唱技巧。高级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及歌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要想让他们歌唱甜美动听,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激发其情感,以提高演唱能力。在教学中我把枯燥的童声歌唱头声高位训练变成体验型和感悟式,诱发学生采用弱声和轻声方法歌唱,让学生恬静地、柔和地进行歌唱,培养学生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头脑思考音乐、用心灵感受音乐的好习惯,引导他们用良好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感情,把弱声歌唱与音质的美放在首位,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情感世界得到陶冶熏陶。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诵这首古诗,体会这首古诗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曲调前四句平稳、舒缓,应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后面是乐曲的,如不注意指导,学生将容易出现喊叫的毛病,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分层,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深夜,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油灯下为孩子缝补衣服,一针针一线线,包含着伟大的母爱、浓浓的亲情。通过强弱的对比,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声音自然得到控制,情由心出,不经意间完成作品的演唱。此类教学方法可以实现通过一首好歌、一支美曲震撼孩子的幼小心灵,给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美好的理想从这里放飞的教学目的。

2.4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单独表演、小组表演、集体表演来增强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每一学期结束可以将学习内容有组织地串联起来,邀请老师家长走进课堂观看孩子们的汇报表演,这样既可以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家长看到教学成果,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为了给孩子们开辟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少年宫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小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惟妙惟肖地表演,尽情地展示个性和才能,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展现给大家,从表演中体验到成就感。

合唱是非常好的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形式,可以让所有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排练表演过程中,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团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更可以让孩子们从中获得声音和谐的美感,相互配合的默契感,以及整齐统一的喜悦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促其学得更好。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少年宫可以利用少年儿童的节日组织各种竞赛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风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自信展翅,快乐成长。

少年宫还可以组织优秀声乐学员参加各个层次的声乐类的表演和比赛。如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节,省级中小学生艺术汇报展演及全国范围内的正规比赛等。逐层逐级地选拔优秀学员参演及参赛,既能锻炼学生,又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好机会。如盐城市少年宫声乐班学员施月琛从五岁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和刻苦努力,她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声乐基础,先后多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儿童声乐比赛,屡屡获奖。在学校她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被江苏省少工委授予“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正是少年宫这个平台让她一次次地锻炼成长,一次次地饱尝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地树立自信心,她才有如此骄人的成绩。由此可见,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激励儿童展示自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结语

音乐本身不会唱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唱歌,让人学会寻找情、感受美。少年宫声乐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小伙伴、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篇4

幼儿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围绕“以学论教,学教结合”这一理论展开的,幼儿园科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有计划、有规模、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在幼儿、教师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新型学习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有效性活动中,教师更应注重让幼儿主动进行学习,特别要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与探索、碰撞与融合。

一、通过生活性的教学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科学内容。就以《认识单双数》的科学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明白该科学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以此进行单双数的学习。对此,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单双数的教学,引入生活中的场景:“人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一只手是五根手指是单数,两只手是十根手指是双数”。这样的教学引入,不但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切实促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影响,从而促使幼儿得以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科学与研究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提高了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通过富有趣味的游戏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是幼儿科学教学活动的计划者与引导者,但不可忽视的是幼儿才是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幼儿还处于懵懂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兴趣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改变,故而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设计能够吸引幼儿的游戏让幼儿进行科学学习。以《10以内的分解组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10以内的分解组成的知识要领。比如可以制作十张卡片,十张卡片上以此将一到十的数字,教师就可以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同幼儿一起做游戏。教师将卡片取出,比如取出一张写着九的卡片,教师就可以询问幼儿这张卡片可以由几张卡片组成,并引导幼儿用多个卡片解决,像写着一和八的卡片、二和七的卡片、三和六的卡片、四和五的卡片,等等。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对科学的认知程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幼儿思考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三、通过科学探索平台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的发展教育都不够重视,只是将科学知识的传授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理念是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兴趣与探究欲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故而,幼儿园大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科学探索的平台激发幼儿爱上科学,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就以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时钟》为例,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科学探索的平台。具体如下:1.让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2.1-12的数字头饰;3.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教师再通过这些工具,指导幼儿制作时钟。这样,在操作中进行教学,不仅提升了幼儿对时钟的认识水平,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通过进行实验操作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自身特点,其认识知识与感知事物都是通过直接接触而来的,因此在进行科学知识认知与探索方面要有效地促使幼儿认知与感知事物,应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大量收集与精心挑选材料,以此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知识水平。比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粉笔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将整个班上的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十支粉笔,教师再提出问题:“将这十支粉笔通过加减法的形式列出来。”比如一支粉笔加两支粉笔等于三支粉笔,幼儿就分别可以拿出一支粉笔、两支粉笔、三支粉笔进行排列。以此让幼儿加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认知。

篇5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在谈及有关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都强调应将节奏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奥尔夫教育系统当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并形成了一种通过培养节奏感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节奏朗读教学方法以及器乐表演教学方法等,共同构成了完成的音乐练习系统教学内容。这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律动,进一步在美的音乐当中唤醒其潜在的艺术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

二、针对不同年龄范围内幼儿的节奏启蒙

针对3~7岁年龄范围的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应当十分谨慎与科学,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形成,应当对幼儿阶段孩子进行年龄区间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中、小班教学。

1.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的幼儿年龄范围应当在3~4岁年龄范围,这个年龄区间中,教育主体从婴儿时期进入到幼儿阶段,教育主体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直觉行为方式。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比较弱,主要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主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小班阶段的幼儿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环境与事物。因此,小班音乐节奏感的教育应当通过简单模仿开始,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应当设置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中的节奏朗读教学法,让幼儿跟随教师朗读不同节奏感的歌词,令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节奏感的独特性。不同节奏的儿歌也应当让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好奇。

2.中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在4~5岁左右,属于音乐节奏学习当中承上启下的年龄范围,并且思维活动也正在从原本的直觉行动模式中不断蜕变。中班年龄范围的幼儿具有夸张思维现象的特征,在音乐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充分认知这个特征,不仅要设计夸张的游戏内容,还应当引导中班阶段的幼儿进行具有创造性意识的互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方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什么动物出来玩啦”“火车开啦”等的歌儿,让幼儿在编唱歌词的构成中直接参与行为。中班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还应当融合体态动作,通过这种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3.大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一般在6~7岁之间,大班阶段,幼儿在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更能够主动地具有目的性地去体验周围的事物与相关活动,甚至产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柯达伊音乐培养教学系统当中的节奏唱名教学法以及奥尔夫系统当中的创作教学法可以被应用在这个年龄范围的幼儿节奏感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掌握教音乐的乐趣。幼儿甚至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自我创作,并通过创编的方式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感知能力,形成健全的审美艺术与自我探究能力。根据不同的年龄范围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在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培养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过程。从最初的探索与发现,到操作与尝试,最终实现感受与直接体验,甚至是即兴创作。这个完成的过程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潜能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在整个教学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结束语

篇6

作者:邬明 刘宇红 单位: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结合所学乐理知识及分析典型幼儿歌曲伴奏谱例使学生学习了解键盘和声的基础知识与钢琴简易伴奏知识,为下一步即兴伴奏、自弹自唱打下基础。同时通过精选针对性较强的基本练习与练习曲,简易独奏曲、伴奏曲继续加强对学生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在本阶段,教学内容主要突出钢琴弹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开设《钢琴基础》专业必修课,进行“钢琴弹奏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训练”、“练习曲及简易乐曲”、“键盘与和声知识”等专业通识性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钢琴弹奏基础[2]。第二阶段(4-5学期)必修(1)第四学期。第四教学单元:幼儿歌曲伴奏。主要使学生掌握配置幼儿歌曲伴奏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幼儿歌曲的调式、曲式、音乐形象、表现风格等要素,学习幼儿歌曲的和声设计、幼儿歌曲的伴奏音型选用等方法,能较熟练地弹奏幼儿歌曲即兴伴奏。(2)第五学期。第五教学单元:幼儿歌曲自弹自唱。主要使学生掌握幼儿歌曲自弹自唱的基本方法,学习歌唱与弹奏的关系处理方法;自弹自唱时歌唱与弹奏的关注程度分配方法;各种常用伴奏织体的运用;通过快速视唱与即兴配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6-7学期)选修(1)第六学期。第六教学单元:钢琴演奏。主要通过了解西方钢琴发展史,欣赏西方各个时期及中国近代著名钢琴家经典钢琴作品,并弹奏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奏鸣曲,复调作品及中、外不同风格的钢琴小品,合奏曲(四手联弹),进一步学习掌握钢琴的各种演奏方法,以提升特长学生的钢琴演奏及音乐表现能力。(2)第七学期。第七教学单元:①婴、幼儿音乐启蒙教学方法:主要使学生掌握婴、幼儿音乐启蒙的教学规律,了解婴、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心理特点,婴、幼儿音乐启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具有能够从事幼儿园音乐启蒙特色班的教学科研能力。②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研究: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键盘弹奏技能组织幼儿园的唱歌、韵律、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节奏乐、歌表演等教学活动的能力,了解国外先进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如: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法、达尔克兹体态律动学、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以及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并能够结合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活动,选择研究小课题,进行研究实践,并学习撰写研究小论文。在本阶段,通过开设《钢琴演奏》《婴、幼儿音乐选创编》《婴、幼儿早期音乐启蒙》等专业选修课,进行特长学生“钢琴演奏”的提升性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

教材建设(1)要因地制宜编写符合当地幼儿教育需求的地方特色教材。幼儿从小生活在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环境中,本土音乐最易被幼儿认同接受,也最能发挥其音乐教育作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钢琴课程,应当在收集整理地方音乐的基础上,利用地方音乐素材,编写符合当地幼儿教育需求的地方特色的钢琴教材,既可以增强本科钢琴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实践性。(2)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现有教材。现有钢琴教材文献材料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建立教材库,让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教材。教材库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可能使用到的教材分为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歌曲伴奏、即兴伴奏、、重奏、弹唱六大类,教师可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及学生情况选用适合本专业层次的相应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钢琴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学生人数多、起点低、进度不统一等特征,必须通过加强教材教法及评价方式建设,才能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4]。

教法建设(1)教学模式。①教学群体分层。在开课前,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分层教学。②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教学群体的学习特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其教学目标。③教学进度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能力差异情况,合理适度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布置练习作业量,随时注意对学习进度进行立体动态的调控。(2)授课模式。①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集体课:集中学生,就钢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共性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演示,解决具有共性的学习问题;小组课:根据不同群体的学习特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进度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的群体差异性问题;个别课:对学习进度快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②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主要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的讲授与演示,并根据学生情况布置课外练习,课外练习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采用教师辅导、学长辅导、朋辈辅导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辅导相结合,进行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消化。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钢琴教学的特点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表现性为一体,课堂教学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并通过组织观摩交流,表演比赛等活动尽量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及表演平台,培养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音乐表现能力[5]。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50%。对学生每次课的回课情况、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每个学期的汇总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2)弹奏技能展示现场评分40%。根据弹奏技能现场展示的情况评定成绩,所得成绩占学期成绩的40%。(3)幼儿园钢琴教学实践10%。根据学生进行幼儿园见习、实习情况评定成绩,所得成绩占学期成绩的1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钢琴课程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表现性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上述评价方式,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采取综合方式进行,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7

1.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学生学习兴趣消极。现在部分舞蹈教师依旧保有,言传身授教学观念,教师只是单纯的把动作交代给学生,过分强调动作外在标准性和专业性,忽视了学生就业实际需求和就业后对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抹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2教学内容与就业方向不符。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原有教学大纲大部分训练内容才用成人舞蹈训练的方法,忽视了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舞蹈知识与实际幼儿园教学工作不符,造成了学生自身会跳成人舞蹈,而无法教授幼儿舞蹈的情况。再者部分幼儿教师单纯教授在学校学过的几个舞蹈到幼儿园教授,教授完就没有内容可教,缺乏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无法开展教学活动。

1.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单一。舞蹈自古采用言传身受的教学方法来传承,但面对现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显然显得逊色,而且在90后大学生思维跳跃、喜欢新鲜事物,对传统教学模式兴趣不大。再加之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4客观原因引起效率不高,成效不大。多方面原因造成效率不高,成效不大。舞蹈课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每周2学时,而且幼儿教师肩负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多、难度大,故教学难度增大。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很难有针对的一一辅导,这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那么,如何改变传统幼儿教师教育现状,进一步提高校内外舞蹈教育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转化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有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观念,而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区别性的实施教学,有选择性的甄选教材,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趣,燃气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而且对其就业岗位需要,都有其重要意义。

2.2强化教学中幼儿舞蹈训练所占比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舞蹈方面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表现成人舞蹈的能力;二是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前者可以彰显教师在舞蹈方面的水平,而后者则是衡量合格幼儿教师的标准。所以,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舞蹈训练内容的比重不可小视。

2.3探索特色幼儿舞蹈教学理念。在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舞蹈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情趣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出幼儿之间的互动、友好、童趣、认知、模仿等角色表演,尽情展示喜悦、可爱、淘气、开心的生活情绪。在不抹杀幼儿天性的前提下,提倡快乐舞蹈的教学理念。

2.4倡导横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幼儿兴趣的启蒙培养,应是多方位的,从而应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横向结合。如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幼儿对节拍的认识和听音乐的能力;幼儿戏剧的课程中,培养幼儿对形象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在绘画的课程中,培养幼儿对美的审美能力等等。同时结合教室布置和教学设施的应用,综合提高幼儿艺术感受力和艺术素养。

篇8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属于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部分,它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强调创设条件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加深体验并围绕生活实际展开,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数学启蒙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把它作为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钟挂在什么地方?吊扇挂在哪里?我的床上有什么?我睡在谁的上面,谁睡在我的下面;下雨了,雨从天上落在地上,流进阴沟里;雨打在小草的身上,小草高兴地摇来晃去;雨落在水缸里,小鱼在里面开心地游来游去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空间位置;又如在散步时观察树木的粗细、高矮以及排列的规律。引导幼儿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感觉来感受环境中的种种数学信息。

二、结合生活经历渗透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等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以用来认识数字;在玩玩具时,区分玩具的大小、颜色;利用鞋子左右排列找规律;幼儿喝水时自己杯子的摆放位置,小毛巾上的阿拉伯数字等。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点数、比多少等等。在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情境中,让孩子模仿实际生活中大人的情境,体验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模拟招待客人”,让幼儿学习招待客人时说话要有礼貌,还要请客人喝茶、吃饭,通过给客人递茶具、摆餐具、送点心等活动,积累了一一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同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三、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四、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五、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艺术是生动有趣的,许多艺术的形式是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很好的方式。而且艺术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而这种愉悦的情感,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亲近数学。例如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幼儿欢迎。它以欢快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吸引着幼儿。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敲响小鼓》时,我把《一二三四五六七》这首儿歌放入课堂中,让幼儿“唱”数学,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熟练地掌握技巧。学念儿歌“鸡妈妈数小鸡”来巩固1―5数数,并感受学习的快乐。又如:歌曲《亲亲热热一家人》,通过对歌词的理解,让幼儿知道家里的家庭成员,有三口人、四口人或五口人,学习数的概念。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各领域互相渗透。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雅娟.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学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篇9

关键词: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幼儿

我们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实践始于1982年,第十个五年计划起,我园依托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9年的研究实践,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该课程荣获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连市一等奖。

一、探索与研究历程

1.摸索阶段(1982年-2000年)。初步摸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内容及教育规律。"十五"之前,幼儿园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8年的实践探索,如编写了大量足球游戏、儿歌、歌曲,故事、教案,举办足球联赛,请球星来园交流等,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2.初探阶段(2001年-2005年)。验证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并构建课程雏形。"十五"期间,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足球队为实验组,邀请运动生理专家及足球教育专家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幼儿足球训练及普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在验证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可行性的同时,探索出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成了省级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首个幼儿足球专著《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的雏形。3.充实阶段(2006年-2010年)。丰富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设计出系统化的混龄幼儿足球队全年训练方案,首创了五大领域足球启蒙教育普及课程,使其从原本单一的体育健康活动发展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将“环境”资源引人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足球物质环境,吸引幼儿去关注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同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推进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建构并尝试推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融合,研发了幼儿足球游戏课程;发掘足球启蒙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以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指导策略;探索出园所交流、送教活动、足球幼小衔接等多种有效的区域互动途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区域互动研究》及两项市级规划课题。5.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梳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并推广课程。在完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理论,并对前期研究和成果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出版了《幼儿足球启蒙课程》一书。借助国家、省两级规划课题和两项学会课题完成幼儿足球启蒙教育模式的建构。

二、课程内容

以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动作技能理论[1][2]、课程理论[3]为依据,构建起始于足球又不止于足球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1.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五步式”足球游戏研发模式,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足球游戏,并设立每天固定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学习足球动作、研究初步的游戏方案、试玩、反馈调整、再次体验等,形成最终的游戏案例。融合化课程。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重视幼儿在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形成足球健康、足球科学、足球语言、足球艺术、足球社会在内的足球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如将足球的形状、颜色、触感、弹性等作为科学领城的内容,将唱儿歌、讲述足球故事、尝试解说足球比赛等作为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混龄专项训练课程。建立1学年32周的幼儿园足球队训练方案。利用每天早上7-8点的时间,采用小、中、大班幼儿集中或分组的方式,进行足球技能技巧及简单的战术配合的训练,足球队成员经幼儿自愿报名、教师推荐、教练选拔产生。2.实施体系环境创设。我们通过足球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足球的兴趣。如设置标准的软垫足球场,以球形及其衍生图形装饰墙面、地面,用足球元素打造走廊、班级区角等,让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开展以足球为载体的同伴活动、师幼活动和亲子活动,通过人文环境,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足球普及。我们通过足球半小时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五大领域园本足球课程实施以及足球队训练来推动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普及,让足球教育惠及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区域互动。区域互动是为了让足球运动惠及到更多幼儿园的更多幼儿,使他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探索出的足球启蒙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具体包括:走出去传递理念送教研讨,请进来特色引领观摩互动,虑长远幼小协同专业衔接。3.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依托行政支持和政策法规来保障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科学性。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依据幼教相关政策法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启蒙性、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队伍保障。通过教师队伍、专家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为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如自培教师,保证全园教师都能对足球有基本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获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物质保障。争取各方力量对幼儿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大力支持,多方面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如配备专业足球场地、服装,购买课程教具等。

篇10

关键词:幼儿;小科技制作;教学

一、幼儿小科技制作概述

幼儿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因为幼儿心智不完善,且动手能力有限,设置过于复杂的科技制作会带给他们过于困难的挑战,导致他们自信心遭到破坏。幼儿一般都有爱玩的天性,且创造性思维并不低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就会让他们在感受到制作快乐的同时学习一些技能。

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首先,结构要简单,最好只有几个简单的拼装动作,且零件少;其二,材料简单,需要运用一些在生活中极易找到的材料,类似于矿泉水瓶子、塑料泡沫等;其三,工艺简单,需要选择工艺要求低的制作,从而保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并在教师引导下能完成制作。

二、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的启蒙方法

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创造能力等。那么,如何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特总结以下几点:

1.以适宜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幼儿不同于高龄学生,他们一般对事物的理解力有限,同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幼儿科技制作不能选择太复杂的内容,而应当以引导性制作为主;另外,还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特别是探索性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小制作的延伸性,这也正是幼儿教学独特之处。

当然,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年龄不同,理解力不同,因此小制作的设定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以“声音”为例,我们知道,不同材质的罐子敲击声音不同,即使相同的罐子内装物不同,声音也不同。在小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敲击不同的罐子采集不同声音;中班的教学,可以让他们通过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去采集不同声音;而大班的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他们在不同材质的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从而采集更多不同的声音。可见小班制作以基础为主,中班制作以拓展为辅,大班制作以拓展为主。

2.以合适的教学材料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制作的习惯性

幼儿的专注力有限,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力求准确,不可多、更不可杂,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有用则入,无用不入。另外,教学材料还应当简单实用,不可选择过于花哨和过于单调的材料,在我们需要的材料的基础上力图给幼儿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制作能力,给他们自行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源。最后,材料的选取要注重学生制作习惯的培养,尽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样即使在课堂结束后,幼儿在家里也可以根据课堂的记忆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大、中、小班的区别。我们以“鼓”课堂制作为例,小班的同学主要是理解声音的发出,因此选择一些能够发声的“鼓”的造型成品为主,比如家中的拨浪鼓等;中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构造研究,因此材料的选择要注重拆装性;大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制作,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做鼓的材料。在此基础注重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废弃的喜糖盒子、玩具包装盒子等。

3.以准确的教学方法为发展点,塑造学生制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科技小制作课程来说,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活动更加水到渠成。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适当的教学方法:

(1)直接示范法。这是最为常见、最为直接,也最能给幼儿最清楚指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优秀的示范可以令幼儿快速、有效地掌握制作方法。

(2)流程图法。此种方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观察力与模仿力,因为教师给幼儿展示的是拍摄的实物步骤图,也可能是教师绘制的制作示意图,幼儿需要根据流程图自主完成操作步骤,这对于开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非常有利。

(3)探索尝试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颠覆传统的“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观念,将幼儿放在主动地位,先进行尝试再指导,先进行预练再教授,让幼儿成为科技制作活动的先行者,成为创造性的学习主体,让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尝试,激发好奇心,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奥妙之处与可能存在的各种联系,解决未知的、充满神秘的问题。这种方法让幼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讨论与沟通。如当组装汽车时,幼儿就会想轮子和轴子该怎么连接,橡皮筋怎么能绕好在轴子上等问题,思维会变得活跃,当终于完成制作时,兴奋与愉快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大智慧,以好的内容、对的材料、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基点启蒙幼儿小科技制作,这可以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科技制作的海洋中翱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成就,从而最终爱上科学、爱上制作、爱上生活,形成具有良好探索精神的时代品质。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民间乒乓球这项运动非常流行。乒乓球这个运动项目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没有那么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作用,适合低年龄段儿童训练的运动项目。专家认为学习乒乓球,在打球过程中多开动脑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这对孩子大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大脑思维会比一般孩子变得灵活;身体上能锻炼孩子身体,使孩子的协调性、灵敏性、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新闻报道孩子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不少孩子在7岁之前就变成了“小眼镜”,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视力逐渐下降,让许多家长非常头疼。一些运动专家和医生给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家长送孩子去学打乒乓球。因为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双眼一直盯着球不停地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得到放松和收缩;另外在眼外肌不断活动下,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眼睛视敏度也得到提高,那么眼睛不再疲劳,于是打乒乓球还起到治疗近视、预防眼疾的作用。

5~6岁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基本达到启蒙的要求。乒乓球台的固定高度是76厘米,儿童身体的高度对乒乓球的启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体因素。在专家访谈综述中,谢超杰专家提出:“5~6岁的儿童身高刚刚达到可以启蒙乒乓球球台高度,只能先学习正手攻球,身高的限制对反手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正手攻球主要靠脚、腰、手配合,孩子容易上手,所以这个阶段应从正手攻球开始学习,之后孩子再学习其他技术更得心应手。”

正手攻球在乒乓球启蒙阶段是最为基础的技术动作,日后许多的技术都有正手攻球的影子,包括正手拉球、正手挑球、简单的正手发球,就连反手技术都像是正手的反面动作。正手攻球学习的如何与今后乒乓球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正手攻球的启蒙是重中之重。

但由于5~6岁的孩子大脑没发育完全,注意力不够集中,身体协调性还不够好,不能照搬成人的启蒙教学法,并且,成人的启蒙教学法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需要,科学的教学法应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应有过量、过激的训练方式,以防儿童过于疲劳而对身体的损伤。所以需要研究有利于这个年龄段正手攻球启蒙的教学法。同时,做关于5~6岁儿童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的方法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社会各乒乓球训练机构对5~6岁年龄段的儿童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分析5~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教学实验进行教学研究,并进行分析对比。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方法中着重研究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乒乓球启蒙训练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学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1)增加“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教学方法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传统学习正手攻球的手段只是跟随着教练的示范然后让儿童自己进行徒手挥拍练习,将动作定型。

然而,徒手挥拍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于5~6岁的孩子而言练习过于枯燥单一,失去了注意力和耐心,降低学习效率。另外,5~6岁儿童的身体各个器官以及骨骼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他们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还有所欠缺,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骨骼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在训练开始时儿童的握拍以及正手攻球动作训练时动作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变形,做出来的动作容易过于含糊不标准。因此,我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启蒙训练中将科学的运动教学法用于新型教学方法中,结合5~6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规范儿童握拍方式的同时在徒手练习中运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是将一个球固定悬挂在球台上,让儿童边做动作边击打悬挂的固定球,在击打同时对儿童正手攻球动作进行固定,强化基础动作。

(2)以儿歌的形式强化动作要领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地认识、行动,到复杂地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但5~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只会使用简单的记忆法,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记得少、忘得快,记忆不精确。在传统乒乓球教学培训中,对幼儿的动作教学是通过教练的示范后幼儿自己进行动作练习,教练在幼儿的动作练习中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这增加了幼儿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时间,他们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正手攻球训练而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创新教学法的“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中,我融入自创的正手动作要领口诀,口诀主要是从儿童记忆不精确角度出发,使幼儿能对正手动作的要领有个最形象的记忆。让幼儿在练习正手攻球动作时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以口诀形式强化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减少需要不断纠正的练习障碍了,这样他们在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中真正掌握正确的正手攻球,为下一个多球训练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儿歌如下:

乒乓歌

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

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

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

儿歌由下至上的展现正手攻球动作要领。首句“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直观形象的让幼儿理解打乒乓球时需要的站成双脚必须张开与肩膀同宽,准备的姿势应该稍微将膝盖和腰弯曲;第二句“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中是指在击球时先把手臂自然张开并且板型稍微有点压着,等球过来时就像警察叔叔那样敬个礼;最后一句“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讲是把拍子挥到眼睛鼻子的正前方。整首儿歌简单易懂,非常押韵,适合5到6岁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儿歌让幼儿边记忆边理解,手脑并用对正手击球动作进行强化。

(3)增强儿童注意力集中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儿童在接受传统正手攻球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法只是一味的叫儿童练习,不从儿童自身发展去考虑。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他们的注意力常常会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很容易分散,真正的练习时间往往会减少。

5~6岁儿童大脑发育情况:儿童5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75%,6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90%。对5~6岁儿童大脑的结构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仍不足以抑制兴奋的平衡。因此5~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其强烈。所以创新教学法中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多球练习法”、“单球练习法”环节中,增加了传统教学手段中没有的游戏竞赛法作为这两个实战练习所用的教学方法。通常的比赛法一般是指运动员综合性战术的比赛和专项技术比赛(如发球抢攻比赛,正手对攻比赛),是指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进行的比赛法练习。而我将比赛法运用在启蒙训练班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正手击球目标个数作比较上,让他们以完成一定个数作为目标进行相互之间的趣味比赛。在竞赛性质的游戏期间通过激发儿童强烈争取胜利的愿望,希望能有效提高儿童集中注意力。每节训练课将抽取10分钟作为正手攻球游戏法练习即个数游戏竞赛法的练习时间,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进来。

在使用游戏竞赛法的同时,我还使用“积分制奖励法”。每天我将设定一个目标,能完成目标的按个数的多少决出名次,按照名次高低给予他们相应的“积分”,而他们累积得到一定“积分”后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这不仅提高儿童的积极性还对儿童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使儿童自身能够主动的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

积分制奖励方法如下(详细见表1):

奖品兑换规则如下(详细见表2):

表2

2两种方法实验对比

2.1 研究对象

笔者在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

2.2 实验方法

对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对比,随机抽取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80名,经过统计,男生共有47人,女生共有33人。再按人数随机平均分成8个教学班,每个班10名儿童。其中的4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称为传统教学1、2、3、4班;另外的4个班采用改革后的新方法进行教学,称为创新教学1、2、3、4班。传统教学班共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创新教学班共有男生24人,女生16人。以12个教学课时内(包括第12个教学课时,每天进行一个课时训练,一个课时时长为60分钟)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为最终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比较。

2.3 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将4个传统教学班和4个创新教学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进行教学,最终结果以每个学生学会正手攻球(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效果的比较,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传统班和创新班教学所用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从实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教学所用时间比传统班的教学所用时间少1.975课时,在时间上显著减少,说明创新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3.1 各教学环节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从对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时间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

在“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采用的直观法,创新班则采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以及“儿歌法”形式穿插到教学过程,需要儿童能达到每人固定做正手攻球动作不变形连续练习30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2.99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83课时。

在“多球练习法” 和“单球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则采用靠重复练习来巩固的教学方法,而创新班采用了游戏“游戏竞赛法”和“积分奖励法”。“多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用正手攻球每人能?_到能连续击中教练发的多球25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4 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02课时。

“单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能达到最终的目标效果: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6 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28 课时。

每个儿童都能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连续完成击球20次的前提下,整个教学时间传统班花费了:9.27课时,而创新班却只需要:7.13课时。在对比创新组和传统组两个组的整个教学所用的时间上观察,创新班的教学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班。(详见表4)

表4:传统班与创新班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的平均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2.3.2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由于第一天动作没固定,我不将第一天的教学效果记录做记录。从图1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创新教学班教学效果从第二天开始就逐渐比传统班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进度快,在每个环节中花费的时间也比传统教学班的要少。实验结果也证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正手攻球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由于教学中采用了强化儿童基础技能的“悬挂固定球”练习法;还采用了强化儿童记忆的口诀;还有以积分换购的形式去积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运用比赛形式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缩短了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肯定。(详见图1)

篇12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篇13

【关键词】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节奏;节奏感;兴趣培养

幼儿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核心,它已成为整个教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为美誉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而音乐中的骨骼是节奏,它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蕴涵着情感和充满着生命,并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节奏的认识

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以有规律和无规律交替出现,比如唱歌,走路等,随着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变现手段,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因此音乐节奏是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模拟自然界风、雨、动物、植物等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模拟人类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动作节奏以及主观的心理活动节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中主要活动之一,通过各种丰富的有效活动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愉悦感,心理上得到美感和满足,使幼儿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去创造和感知节奏。

怎样去感知和培养音乐节奏感呢?

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这样解释过“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具有情绪性,作为基础的是音乐表现的知觉,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其意思也就是指在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去慢慢培养节奏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主动去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感受音乐节奏,让幼儿再现音乐中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来表现出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使之慢慢培养节奏感。

二、教学中对节奏运用的几种方法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是由20世纪中期德国当代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中把节奏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奥尔夫教育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以节奏学习为起点,并将其贯穿于节奏朗读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器乐教学等教学内容中。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法――节奏朗读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法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幼儿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艺术活动中使幼儿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自身的协调性,唤醒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他对节奏的培养也相当重视,他的节奏唱名法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着极大的意义,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都与节奏有关,当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时,能提高其动作质量,使幼儿更协调、灵活。

这些教学法在幼儿学习音乐的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启蒙教育有着推进的作用,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与正确运用这些教学法来授课。

三、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节奏培养分析

对于3―7岁的幼儿我们应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放在首位并将幼儿分为三个班: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

1、小班幼儿

指3~4岁的幼儿,他们是由婴儿期步入幼儿期。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观察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低,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稳定性差。小班幼儿们离不开眼前的具体事物和形象,因此小班幼儿应简单模仿固有的小节奏。在对小班幼儿节奏培养时,应先初步感知简单的音乐节奏感,在节奏活动中,可结合运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节奏朗读法,跟着教师不同的节奏读歌词,让幼儿们慢慢感知同一首歌的词可以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节奏的儿歌,有利于幼儿内心节奏的培养,同时教师做出与音乐内容有关的简单肢体动作,带领幼儿们模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听、唱、肢体表现和小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感知和模仿,让小班幼儿在快乐的、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中班幼儿

指4~5岁,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产生,思维也由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过渡。中班幼儿的想象带有夸张,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有模仿性的游戏以外,还应正确的引导中班幼儿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此时可结合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比如“什么动物出来玩”“火车开啦”等儿歌的内容发展到让幼儿参与编唱歌词,创编节奏。在音乐活动中,随着幼儿对动物的熟悉或动作经验的丰富,让中班幼儿做简单的律动,如小鸟飞、兔子跳等动作,也可参与捻指、拍手、拍腿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让幼儿在节奏乐活动及舞蹈中也能较好的表现和感知节奏。

3、大班幼儿

指6~7岁的幼儿。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提高,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能主动地有目的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在活动中能根据音乐的内容来展开自己的想象。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创作教学法,更适合大班幼儿,让大班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去探索节奏,体验休止符的音乐性,加强内心节奏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创编不同的动作或方式来表现对节奏的感受,以及创编节奏,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创造力,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让幼儿在音乐的艺术活动中,慢慢的健康成长。

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学分析来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要经过探索与发现、操作与尝试、感受与体验、即兴与创作等活动来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并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使幼儿在乐、学、玩的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实践

2010年九月份作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顺利完成实习活动并总结出:怎样把握幼儿活动时的节奏,怎样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引起幼儿的注意。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的特点,本人所带的班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意注意力较差,并且幼儿活泼好动。要想把握好这班幼儿的节奏,就要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往的教学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给幼儿教唱,忽视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也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调动不起幼儿的学习气氛,在这里可以结合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和节奏朗读法。在运用节奏朗读法时加入声势教学法,来培养节奏感。例如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

随之组织幼儿跟读与模仿,在这样规律的节奏下朗读歌词并加入拍手拍腿等节奏活动,来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入下一教学活动中。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与创作。乐器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教师可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小鼓等,指导幼儿正确打击乐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去找找周围身边的东西哪些可以通过敲打发出声音,打出节奏。这一环节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并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并肯定幼儿找到的“乐器”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控制了幼儿的活动节奏也将教师的运动节奏融入幼儿节奏中。幼儿节奏的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慢速到快速。在歌曲的学习中,通过游戏来训练节奏,例如:匈牙利儿童歌曲《火车开啦》

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以及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动作,如:

第二步:教师将幼儿分为甲、乙俩组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如:

(1) 一对一形式:

(2) 卡农形式:

第三步:歌曲的学唱。结合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每个节奏的读音都采用象声词的形式,使各种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音响,如二分音符“Ⅹ―”读作“ta-a”,四分音符“Ⅹ”读作“ta”,八分音符“ⅩⅩ”读作“ti ti”等等。

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内心节奏,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学习气氛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与理解。

最后参与律动,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组符合歌曲内容的律动,利用幼儿身体活动的自然节奏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练习,训练幼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增加幼儿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地作用。

五、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通过对节奏的认识,几种教学中对节奏的运用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年龄的分析可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节奏的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模仿和感知,让幼儿亲身体验快乐,培养、激发兴趣,同时也对幼儿的听力、记忆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幼儿音乐素质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是在丰富的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老师给出的节奏;第二是让幼儿在玩与学的过程中自由的进行创作。这种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动起来,从整体上感知音乐的节奏,从而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表现、创造音乐节奏,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积极带动幼儿,对幼儿创作的音乐节奏给予表扬,使幼儿增加一份自信,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音乐节奏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层,也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

4、对以往音乐教学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推进

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使幼儿乐、学、玩在其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学习音乐,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已是核心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处处存在,节奏的训练和培养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时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推进了教学模式而且给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一颗种子的发芽需要很多方面的呵护,好比幼儿的教育,也需要重视许多方面,而音乐与节奏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散发着音乐的芬芳。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李丹娜,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2.

\[2\] 沈小红,王利根,王京其,今辰.儿童节走世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曹冰洁.走进幼儿音乐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到论语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篇14

一是目标精简。教学生细读文本,尝试背诵,突出三年级段落的教学,目标紧贴地面而且重点突出。

二是过程简洁。先复习导入、唤醒已知,再精读感悟、深化理解,最后总结回顾,布置作业,教学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不偏不倚。

三是方法简单。没有给学生下套子,没有故弄玄虚、曲折迂回,而是真真切切地朗读,实实在在地感悟,同时兼顾教师指导的意义。

这是一节朴素而扎实的、既家常又不同寻常的好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这节课的不同寻常之处。

一、“语文就是语文”――凸显学科立场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学”,语文就是让人成为人的一门学科。语文课教什么?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与品质的训练。语文课怎么教?把“听、说、读、写、思”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选择、教学追求、教学结果、教学评价。

王老师深谙此道,在她的课上,“听、说、读、写、思”既是目标和结果,也是过程和方法。倾听、朗读、想象、感悟、仿写,辨析词义、总结学法、指导写字等等,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会了运用语言,通过语文的方式习得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儿童更像儿童”――明晰学生立场

这节课缔结有效、萌生智慧、创造精彩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本身拥有了学生立场,努力让学生有序地学,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王老师课前认真地“备学生”,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性特征和这个班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了略高于现状的教学设计,易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教学“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段,王老师半扶半放,带着学生总结学法,并提炼出具体的步骤,为下面几段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中,王老师愿意等待、懂得引导、努力把学习自交还给学生,她总是温和地让小导游们自由选择要去的地方、要学的段落,让指导和些许牵引变得无痕。王老师心中装着学生,非常真诚地对学生进行理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会及时夸赞学生发言很精彩。

三、“教育回归启蒙”――体现教育立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