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社会 保障体系

一、人口老龄化简述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据2009年第5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获悉,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9亿,约占总人口的12%,且还在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显然,这已超出了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界定。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二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由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中国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与老年人口比重出现了明显的失衡,表现为全社会中老年人口过快的增长,即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无论是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改变了人口的抚养比。据预测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总抚养比相应上升,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显而易见,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加重了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

2、人口老龄化减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力人口下降,对以粗犷的劳动力投入为主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随着养老负担的日益沉重,必然会带来生产基金的减少,而资金的减少必然会影响资本积累,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

3、人口老龄化削弱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老年人口的增多,整个社会逐渐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源于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均与青少年有明显不同的原因,在各个社会组织、团体等人员构成中,因年轻人比例的相对减少,致使行业的运作缺少了生机与活力。

4、人口老龄化增加了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口的猛增,各项费用将进一步上升,给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卫生部曾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全国几次大规模调查数据也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4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目前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68万张,仅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17%。许多地方排队入住养老院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5、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结构。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结构的相应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社会不得不为他们提供必需的老年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势在必行。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1、增强危机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据中国老龄协会的一份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劳动力和退休人员的比例是6:1,但是到了2030年和2050年之间,这个比例将剧减到2:1,即每两个成年劳动力要养活一个退休老人。一直以来,中国素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为自称,然而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人口红利”(即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只有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规避人口红利枯竭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的巨大风险。而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必然对劳动力提出更高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做好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在人口出生率和老龄化之间找到均衡点,适当的调整生育政策以应对我国未富先老这一严峻形势。

篇2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机遇。事实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闻喜县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地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总体来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闻喜县65岁以上人口达到32724人,占总人口数404150人的8.1%,60岁以上人口达到49696人,占总人口数的12.3%。分别超出联合国标准1.1和2.3个百分点。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分别高出1.9和2.1个百分点。闻喜县已属老龄化地区。同时闻喜县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多,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数据查显示“三代户”共35128户,占全县总户数102652户的34.22%,比2000年高出2.53个百分点;具有60岁及以上老年的户共3389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3%,并在继续增加。本文由收集整理

2.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闻喜县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8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4168人,占6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8.4%,比2000年的5.8%高出2.6个百分点。

3.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闻喜县是在尚未全面达小康,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2010年闻喜县人均gdp为2028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9992元还相差9708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5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低156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低5545元。属于未富先老。

三、人口老龄化对县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老龄化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力价格上升。历年来闻喜县主要依靠玻璃制品、金属镁、钢铁冶炼及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拉动经济增长,并依靠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将会弱化这种优势。近年来尽管县劳动部门一直努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但是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不断增加。2010年全县玻璃企业共关闭25家,其中30%的企业是因劳动力短缺而关闭;全县65%的饭店和宾馆从业人员不足,短缺人员在20%以上;全县近30%的门店因人员不足以各种方式招聘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给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据统计,2007年,玻璃企业的人均工资30元/天,到2010人均工资达60元/天;住宿餐饮业的人均工资20元/天,到2010人均工资达40元/天;建筑业从业人员工资人均40元/天,到2010年达到80元/天,均增长1倍。

2.人口老龄化使企业和政府的养老支出增加。对政府来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均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对企业来说,企业同样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加大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政府为了缓解养老支出的财政压力,会加大税收,同样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打击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随着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场需求。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4.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增大。闻喜县老年人口的近70%分布在农村。同时,农村刚刚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很不健全,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还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

5.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据统计,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年轻人的3-5倍。2010年闻喜县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约占全县gdp的0.5%。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2%,2030年将达到3.1%。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的压力。

转贴于

6.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压力增加。长期照料服务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推算,全县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2010年达1400多人,2020年超过2500人。目前,县老年人服务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床位却很少,其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床位更是少的可怜。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尚需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机构。

四、促进人口老龄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县政府应该整合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资源,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筹资体系,并从政策优惠、服务机构设置、人员职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便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大力发展银色产业。老龄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不断提高,从2005-2007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从714元提高到963元,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月养老金超过1200元。老年市场商机无限,购买力非常可观。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前景广阔的市场,将会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因此企业开发产品时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根据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同时还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退休或退二线低龄老龄人,到适合或展示其特长的岗位,继续发挥余热。

4.引导老年人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鼓励老年人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力意识,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力能力;鼓励老年人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晚年生活;鼓励老年人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宏观影响 辽宁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自2000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进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辽宁省作为全国的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样日益明显。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显示,辽宁省1995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02%),提前全国5年,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来得最早、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从宏观层面看,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超前发展态势所产生的影响已渗透到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居民储蓄(消费)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文化、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

一、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良性运行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经验表明,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是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后果,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是否能够良性运行的关键性因素。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主要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劳动力参与率的降低体现出来。已有研究大多显示,辽宁省从1982年开启“人口机会窗口”到2020年之前均为“人口暴利期”,劳动力资源充裕且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是,仅从劳动力资源的整体规模来分析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最终取决于适龄人口的“有效” 劳动供给。首先,从劳动力年龄结构上看,目前辽宁省劳动力人口中年轻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年长者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10年,全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41岁,比2000年、1990年、1982年分别提高4岁、8.1岁和11岁,劳动力结构老化趋势明显,限制了人力资本活力的发挥和有效劳动供给。其次,在劳动力参与率方面,随着少儿人口持续减少、低年龄组人口与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的增加,辽宁省劳动参与率也在不断下降,数字为证,2000年,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71.67%,到2010年,全省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57.33%,比2000年下降了14.34个百分点。诚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专门服务于老人的劳动力增加,但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劳动供给减少了。一部分劳动力可能是在老年产业中就业,另一部分则是在家里和医院里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失能老人更需要年轻人的特别照料和护理。

二、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劳动力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人口现象对处在产业结构转型时期的辽宁省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小觑。

经过多年努力,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从协整比例关系为主转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主。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为短期内辽宁省劳动力资源数量与青壮年劳动力都相对充足,劳动力老化程度和总抚养比也在经济社会承载范围之内,能够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加之青壮年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因人口老龄化而兴起的以老年人服务为目标的老龄产业也将有效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具备吸纳从一、二产业中释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顺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又阻滞着辽宁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刘柏霞(2009)通过选取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了辽宁省劳动力人口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因削减了劳动力人口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投资资金供给的相对减少,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处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消失,劳动者的职业变换日益频繁,而老龄劳动者无论在身体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上,还是在拼搏精神和创新意愿上,都要比青年劳动者低得多,对新产业、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也要低得多[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变迁迫切需要的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种严酷的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水平变化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Modigliani & Brumberg,1954)认为个体的储蓄倾向在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加总的国民储蓄率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国民储蓄率会随之降低。经验也似乎告诉我们,一个社会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是不利于储蓄的。但是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国民储蓄率却增势不减,使得老龄化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后辽宁省的总储蓄金额和储蓄增长率也都是在上升的,但期间储蓄增长率的波动趋向值得注意。若以1995年辽宁省进入老龄化社会为界分成两段分析,不难看出,随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总储蓄金额增加的同时储蓄增长率却在下降。1995—2011年间,辽宁省经济增长率在波动中增长,少儿抚养比下降较快,老年抚养比缓慢上升,储蓄率升中有降,近年不断趋缓(见图1)。可能的原因在于,辽宁省目前的劳动力人口还比较充裕,老龄人口的消耗应该赶不上储蓄的增长,未来一段时期辽宁省储蓄额肯定还会增加,但增长趋势会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越来越缓。

四、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波动

理论上讲,人口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收入水平,但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需求。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使作为纯消费者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能够推动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不过,在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又会导致人均消费水平的降低。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家庭人口老化会使家庭的从业人口数变少,收入水平降低,老年抚养比增大,进而导致家庭人均消费水平降低。从老年人口个体来说,其往往更加节俭,用于食品等生活用品的消费支出将会低于年轻人口。有关研究也表明,儿童与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均低于成年人。但是,就长远看,老年人口的增加会使未来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用于社会交往方面的消费需求可能少了,可用于健康保健、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消费需求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当然,老龄人口的增多同样预示着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人群体正在迅速崛起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消费势力,从而带动和形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产业——老龄产业,为老年市场提供无限商机。因此,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是多面向的,最终取决于一时一地的老龄化程度及其发展速度。

纵观辽宁省1980—2011年的消费变化情况,居民最终消费额每年都在增加且总量增幅明显,消费增长率1994年曾达到最高峰28.79%,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自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消费增长率呈现周期性下降,2005年前后又现逐渐回升(见图2)。可见,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对最终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在老龄化初期,老年人口的增加并未对消费需求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反而是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执行下少儿抚养比的不断下降对最终消费的影响较大。经验研究表明,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消费将随之下降0.417%(陈晶、朱天星,2011);当前,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抚养负担的增加也并未强烈地改变消费增长的趋势,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带来了显著影响,抑制了衣着、家庭设备与用品、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2]。

五、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负担

养老保障负担的日益加重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又一直接后果。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使社会保障基金在来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还得应对支付额不断增加的现实需求,两方面的挤压必然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和沉重的社会负担。辽宁是东北三省的龙头,也是受深层次体制因素和结构性矛盾影响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正处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之中,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不仅增加了政府养老保障金、医疗保障金等方面的开支,加重了为老设施的社会管理成本,而且使其面临改善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生活与福利水平、避免老年贫困的艰巨任务。养老保障支出方面,老年人口及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加快了养老金支出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省参保离退休人数472.7万人,比2000年增加191.7万人,10年增加了1.68倍,年均增长速度5.34%;同期,养老金支出由2000年的16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8亿元,增加585.3亿元,10年增加了4.45倍,年均增长速度16.11%。养老金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参保离退休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医疗保障支出方面,2010年,全省城镇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64.1万人,是2000年的12.7倍;2010年,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支出139.3亿元,是2000年的69.65倍。2000—2010年,人均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2000年的546元/人提高到3002元/人。可以预计,今后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数量不断增大且比重不断提高的老年人口已经并将继续对辽宁省社会保障体系构成沉重负担和压力。

六、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文化变迁

自古以来,亲子关系都是中国家庭关系的核心,赡养父母是子女天经地义的职责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延期回报,由此孕育出来的“孝文化”或“崇老文化”绵延千载。然而,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以及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社会化”特征明显,传统的“养老文化”和“孝文化”在不同层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人口老龄化促使中国的家庭养老由文化模式走向行为模式,具有越来越大的随意性[4]。老年父母与其成年子女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资源交换,父母对子女的投资及帮助(如早年的教育投资、经济援助,以及近期的照看孩子、做家务等家庭服务)同子女为父母提供养老帮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5]。而且,不同社会群体对老年人的主观评价以及他们对老年人生存现状的客观评价,都存在一定的老年歧视(ageism)倾向[6]。2005年10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20余个村子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随着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中青年农民中“重小轻老”现象非常严重。在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使退休居家的老人无法得到忙碌子女们的生活照顾,老年人因单身或家庭“空巢”而引发的孤独、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不适现象也已成为比较突出的老年问题。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对多姿多彩的社区文艺、“夕阳红”般的大众传媒节目、老年教育等精神文化需求会要求原有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社会老年文化的氛围会逐渐加重。因此,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提高影响到人们的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住房与迁徙,改变了他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预示着新一轮社会文化的变迁。

七、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安全隐患

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受到不同程度现代风险和传统风险的影响,其公共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而由“初显”逐渐发展为“凸显”,快速的老龄化在无形中加剧了高速现代化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压力[7]。随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龄人口逐渐由个体形成群体,老年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由零散的碰撞逐渐演变为集中的社会冲突。上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包括劳动力供给格局、消费需求结构、经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代际协调发展的矛盾、老年群体的利益诉求等)很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其所积蓄的问题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安定产生极大的打击。

参考文献:

[1]郭熙保等.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产生持久性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7—17(06)

[2]王舒,李旻.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7—18

[3]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3):121—138

[4]姚远.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J]..人口研究,1998(5):48—50

[5]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6):131—149

[6]吴帆.认知、态度和社会环境:老年歧视的多维解构[J].人口研究,2008(4):57—65

[7]Richard Jackson, Keisuke Nakashima and Neil Howe. China’s Long March to Retirement Reform: the Graying of the Middle Kingdom Revisited [R] .Washington: CSIS Publications. 2009.3—17

篇4

关键词:老年化社会;城市规划;研究综述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这使得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进一步的凸显了出来,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这与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产生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加以应对,就需要充分的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考虑到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不断提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国社会主义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势态,所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是实现城市文明进步的首要前提。

1 老年化住区模式的研究分析

1.1 现阶段国外住区模式的概述

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与居住环境,在当前的居住方面,我国积极的效仿国外模式,兴建了老年化住区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可以说充分的以老年人的实际利益为首要前提,哦凝将金融与老年化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住区模式的核心所在,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提倡将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及协作养老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开辟全新的养老模式,这样才能做到老有所依,除了上述的养老模式以外,当前还积极的提倡进行集中性的养老,例如创建养老院,构建养老社区等,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仿照国外的例子,在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这样既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能真正的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养老环境。

1.2 国内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的选择

在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以及居住方式中,主要是家庭养老的方式,还有一部分为机构养老,但是机构养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为在很多老年人的潜意识中,在机构养老被认定为儿女的不重视,认为老人是累赘,但实际上,儿女因为工作繁忙,并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相处时间,而机构养老更加专业化,所以有关养老的问题在老人与年轻人心中具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养老模式以及居住方式加以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其他的利益不受到影响,由此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

在当前的老年化社会建设中,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养老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养老模式会为儿女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加以不断的创新发展,充分的借鉴国外的养老模式,在其指导下,系统的分析不同养老模式的利弊,这样才能实现老年化社会的优化建设,从而构建出全新的养老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此外,老年人在居住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影响,这在不同的学者眼中具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当前的养老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改,现有的主要方式为同住型以及邻居型,如何进行进一步优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规划。

2 老年住区的发展及规划

2.1 普通居住区的发展与规划

在对普通居住区进行发展以及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年住房的数量不足,因为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居住结构以及具体的功能加以进一步的改造,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老年人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对城市规划中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应该将老年人的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相关因素加以详细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规划以及建设。首先是在现有的城市居住建筑体系中融进老年住宅,其次是在城市住宅规划的过程中,满足终身可利用的原则,在对经济适用住房进行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增加无障碍设施以及套型模式的应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这样才能满足当前老龄化发展趋势的要求,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分别在身体以及精神两个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

2.2 老年社区发展及规划

对于老年社区的划分,通常情况下是根据住宅区中老年人的比例多少加以确定的。可以分为混合老年社区以及独立老年社区两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更多的老年社区属于后者,并且对于老年社区的相关服务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老年社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满足设施方面的要求,使之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这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国外一些国家的性质具有根本性的差异,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养老政策的差异性以及老年社区建立的不同,在现代化的老年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多种养老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可以实现老年社区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在多数学者的眼中,我国未来老年社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混合型的,因为这与我国土地资源的情况以及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满足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要面对大多数老龄人,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档次,可结合普通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整个社区或小区的配套设施综合设置;保持交通方便、城市生活的延续。

2.3 老年住区空间环境

除了老年住宅外,居住空间环境也是老年住区研究的重点。王玮华认为由于老年人口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程度,要较其他人群大得多,老年住区应为老年人创造适于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等户外活动的良好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住区空间环境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社交需求、休闲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确定了住区空间环境不同使用功能的划分及设计要点。对于住区空间环境的营造,胡仁禄认为要改进居住院落空间的规划设计,创造更多更好的邻里交往空间,以利于亲密的邻里关系和互助活动的形成,增进老年人生活的充实感和安全感。阎春林认为应利用开放的户外空间,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避免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不可不提的,这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情况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1 关于老年住区的研究

1.1 对国外老年住区规划研究结果的借鉴

因为老年人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再具备年轻人的健康与活力,所以在居住区的建设上要有一定的要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模式。以作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美国为例,在建设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时,将其分为多种类型的老年住宅,主要特点是建造了一个环境好,规模大,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社区,在心理及生理上都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他们每日的生活充实,身体健康,自然而然的不再依赖儿女,从而减轻儿女的负担。这种建设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欧洲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国也在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并大力推广这一老年社区的大面积建设。

亚洲的许多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文化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日本的老年住宅社区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日本老年社区模式的特色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老年人的自助与自理,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在生活上进行关心照顾,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其生活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我们要借鉴这种住宅模式的转变,吸收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色老年住宅的经验。

1.2 国内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的选择

在最早的一个阶段,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庭养老,一种是机构养老,但是最近几年,社会和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度假养老和异地养老等都被人们热捧。

城市规划的相关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的养老的方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居家养老虽然能够很好的保证我国老年人的安全,但是对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却是比较忽视的,同时在经济性上也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养老形式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会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养老住宅区还是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进行了解之后,一些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新型的养老住宅形式比如邻居式、分离式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年公寓在很多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都是其他形式住宅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要在保留老年公寓的基础上发展新型的老年居住区。

1.3 老年住区空间环境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欧洲许多国家将老年住宅选在了风景优美的地区,远离喧嚣,因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宜晚年生活,让内心更加平静。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老年人进行了解,可以得知居住环境不仅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还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设置图书馆、医院、护理中心等社区设施,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合理的规划居住环境,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对老年人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仅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

2 关于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研究

国内学者通过地理学方法对城市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研究较多。柴彦威和刘璇认为可以将时间地理学方法引入对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对城市老年居民活动时间分布、活动方式以及时空间结构的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基础设施配置等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从而探寻城市内部结构与老龄居民活动互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提出城市建设中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各种对策。

相关研究人员利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某市50名退休老人的四季休闲行为进行跟踪调查,其目的是为揭示大城市的老年人是如何从事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活动的,以及这些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时空分异规律,从而得到相关科学依据,在大城市中组织与规划休闲空间。另一组专家也运用了时间地理学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制作了一份某市典型社区中老年人24小时的活动日志,借此描述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活动类型是否具有一般时空特征。第三组人员采用的是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的内容为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消费情况,采用问卷的形式,揭示了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购物行为所具备的空间特征。上述以微观角度研究老年人活动需求的方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便于更好地在规划上组织与引导居民进行休闲活动。场所空间作为休闲活动的载体,成为目前我国急需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某地区各类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公共活动场所的抽样调查,地理位置近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环境条件要好及有必要的设施。而老年人对休闲活动场所的要求分别是地理位置便利、环境优雅、安全、安静、有充足的休息设施以及良好的景观等。由此可见,老年人最看重休闲场所周围的交通是否便利,周围的环境如何,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从上述结论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建设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时,要合理安排交通区位,做到安全性与易识别性兼具,加之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均匀的分散场所,定能够吸引老年人前往。

3 关于道路交通的研究

老龄化社会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老龄群体的交通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中国应重视人口老龄化社会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研究人员从城市角度较全面的研究了如何解决老龄社会的城市交通问题。首先,介绍了美国针对老年人出行特点所制定的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立法等方面的改善交通措施,接着对国内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交通系统的无障碍设计;(3)建立安全、便利的步行交通环境;(4)强化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5)建立针对老年驾驶员的培训和审验制度。

篇6

【关键词】 日本;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联合国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处于人口老龄化状态的社会就是老龄化社会,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4%的社会称为老龄社会。日本在1970年时老年人口(即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7.1%,已经步入了老龄化行列。1994年日本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4.1%,从此进入了老龄社会的行列。人口老龄化将是困扰日本的最大人口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状况

1、出生率明显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大幅度提高是导致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日益移向城市;知识女性的增加;离婚率和堕胎率上升以及迟婚等都是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从“合计特殊出生率”(“合计特殊出生率”表示的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平均生育数量)来看,其下降十分明显,1975年为1.91,1980年为1.74,1990年为1.54,1995年为1.43,2002年为1.32,2003年则为1.29,远远低于抵消死亡人数所需的每对夫妇至少生育2.08个子女的要求。

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伴之而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日本人口的平均寿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现在,日本人口的平均寿命超过80岁,已经达到全球最高水平,日本也成为世界第一长寿国,人均预期寿命为82岁,到2050年将提高到88岁。

2、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日本人口老龄化比较晚,但其突出特点是速度快

1950年时,日本的老年人口只有416万;1970年日本的总人口为10465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39万人,占总人口的7.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增长为3.46%,大大快于总人口1.08%的增长速度;到1994年日本总人口达到12503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59万人,占总人口的14.07%;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中65岁以上高龄人口占到21%。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未曾经历过的急剧的人口老龄化进程。1997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5.66%。尤其令人关注的是,1997年日本的人口出现了“老少倒挂”现象,这预示着未来的日本人口将继续向老龄化发展。到2025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7%,人口老龄化系数也将超过200%,就是说老年人口达到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两倍。到2040年每3个日本人中将有一位老人。到2102年,一个多年轻人就要负担一个老人。日本即将成为超老龄化社会,已经是难以改变的趋势。人口减少和持续老龄化将给日本经济和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

1、劳动人口减少,总生产力下降

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统计:日本劳动力人口从2005年开始减少,一直到2025年,每年以40万人的速度递减,到2025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下降到5700万,而到2025年以后,每年以60万人的速度递减。有人认为,65岁以上的人口并非完全是非劳动人口,有很大一部分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仍然可以参加工作。近年来日本老年就业人口确有增加的趋势,1990年,日本65岁以上的就业人口为360万人,1996年增加到了455万人,但老年就业人口的增加并不能完全弥补年轻人口减少所造成的劳动力减少。除了有特殊技能的老年人仍然能够在某些特殊领域发挥着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多数老年人并不适应众多需要一定体力与新知识的工作岗位。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劳动力减少将是不可避免的。劳动力和资本、科技一样是现代生产体系的基本要素。目前虽然因日本经济停滞出现大量失业人口,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演变和人口老龄化的继续深化,将来日本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中老年从业人员比重扩大,会使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总生产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劳动人口供给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MTMxMDg3NuS7peWFmuW7uuW4puWbouW7uuS/g+i/m+Wkp+WtpueUn+mdkuW5tOW/l+aEv+iAhea0u+WKqDbku6XlhZrlu7rluKblm6Llu7rkv4Pov5vlpKflrabnlJ/pnZLlubTlv5fmhL/ogIXmtLvliqhkAgk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g4M+S4juaXtuS/sei/m+WIm+aWsOmrmOetieWtpuagoeWtpueUn+WFmuaUr+mDqOW7uuiuvjPkuI7ml7bkv7Hov5vliJvmlrDpq5jnrYnlrabmoKHlrabnlJ/lhZrmlK/pg6jlu7rorr5kAgo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g5Nui1sOWHuumrmOagoeWKqOeUu+S4k+S4muaVmeWtpuS4juWwseS4muWbsOWig+eahOiuvuaDszbotbDlh7rpq5jmoKHliqjnlLvkuJPkuJrmlZnlrabkuI7lsLHkuJrlm7DlooPnmoTorr7mg7NkAgs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wJ+e7p+e7reaVmeiCsuWtpueUn+euoeeQhueJueeCueeahOaOouiuqCfnu6fnu63mlZnogrLlrabnlJ/nrqHnkIbnibnngrnnmoTmjqLorqhkAgw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xM+a1heaekOehleWjq+eglOeptueUn+eahOeJueeCueWPiuaVmeiCsueuoeeQhuW3peS9nDPmtYXmnpDnoZXlo6vnoJTnqbbnlJ/nmoTnibnngrnlj4rmlZnogrLnrqHnkIblt6XkvZxkAg0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yLeaWsOaXtuacn+Wkp+WtpueUn+W/l+aEv+acjeWKoeS9k+ezu+eahOaehOW7ui3mlrDml7bmnJ/lpKflrabnlJ/lv5fmhL/mnI3liqHkvZPns7vnmoTmnoTlu7pkAg4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zPOWkp+WtpueUn+e9kee7nOS4jeiJr+ihjOS4uueahOS4u+imgeeJueW+geWPiuWNseWus+aAp+WIhuaekDzlpKflrabnlJ/nvZHnu5zkuI3oia/ooYzkuLrnmoTkuLvopoHnibnlvoHlj4rljbHlrrPmgKfliIbmnpBkAg8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0LeWKoOW8uumrmOagoeWtpueUn+WFrOWvk+acjeWKoeW3peS9nOeahOaAneiAgy3liqDlvLrpq5jmoKHlrabnlJ/lhazlr5PmnI3liqHlt6XkvZznmoTmgJ3ogINkAhAPZBYCZg8VBAAMeHhiejIwMTMxMDk1M+a1heiuruWvuemrmOagoeWbuuWumui1hOS6p+iuoeaPkOaKmOaXp+eahOW/heimgeaApzPmtYXorq7lr7npq5jmoKHlm7rlrprotYTkuqforqHmj5Dmipjml6fnmoTlv4XopoHmgKdkAg4PZBYEZg8VAQzmlZnogrLmjqLntKJkAgEPFgIfAQINFhpmD2QWAmYPFQQADHh4YnoyMDEzMTA5Nj/ku47igJzpgInnp4DigJ3po47mva7nnIvpq5jmoKHlrabnlJ/pl7LmmofnlJ/mtLvnmoTmlZnogrLlvJXlr7w/5LuO4oCc6YCJ56eA4oCd6aOO5r2u55yL6auY5qCh5a2m55Sf6Zey5pqH55Sf5rS755qE5pWZ6IKy5byV5a+8ZAIBD2QWAmYPFQQADHh4YnoyMDEzMTA5NzbmtYXmnpDnjrDku6PlpKflrabnlJ/mg4XmhJ/mlZnogrLnmoTph43opoHmgKflj4rlm7DlooM25rWF5p6Q546w5Luj5aSn5a2m55Sf5oOF5oSf5pWZ6IKy55qE6YeN6KaB5oCn5Y+K5Zuw5aKDZAICD2QWAmYPFQQADHh4YnoyMDEzMTA5ODDlpKflrabnlJ/nhKbomZHnirblhrXlj4rnm7jlhbPlm6DntKDosIPmn6XliIbmnpAw5aSn5a2m55Sf54Sm6JmR54q25Ya15Y+K55u45YWz5Zug57Sg6LCD5p+l5YiG5p6QZAIDD2QWAmYPFQQADHh4YnoyMDEzMTA5OSfpq5jmoKHlpKflrabnlJ/lronlhajmlZnogrLpl67popjmtYXmnpAn6auY5qCh5aSn5a2m55Sf5a6J5YWo5pWZ6IKy6Zeu6aKY5rWF5p6QZAIED2QWAmYPFQQADXh4YnoyMDEzMTAxMDA55rWF6K6u6L6F5a+85ZGY5Lq65qC86a2F5Yqb5LiO5aSn5a2m55Sf5oCd5oOz5pS/5rK75pWZ6IKyOea1heiurui+heWvvOWRmOS6uuagvOmtheWKm+S4juWkp+WtpueUn+aAneaDs+aUv+ayu+aVmeiCsmQCBQ9kFgJmDxUEAA14eGJ6MjAxMzEwMTAxLeWtlOWtkOWtpumZouinhuinkuS4i+eahOS4reWMu+S8oOaSreS4juWPkeWxlS3lrZTlrZDlrabpmaLop4bop5LkuIvnmoTkuK3ljLvkvKDmkq3kuI7lj5HlsZVkAgYPZBYCZg8VBAANeHhiejIwMTMxMDEwMjbmlrDlu7rmnKznp5HpmaLmoKHpn7PkuZDmlZnogrLnmoTnjrDnirblj4rlupTlr7nnrZbnlaU25paw5bu65pys56eR6Zmi5qCh6Z+z5LmQ5pWZ6IKy55qE546w54q25Y+K5bqU5a+5562W55WlZAIHD2QWAmYPFQQADXh4YnoyMDEzMTAxMDMt6IGM5Lia6Zmi5qCh5b636IKy546w54q25YiG5p6Q5LiO5a+5562W56CU56m2LeiBjOS4mumZouagoeW+t+iCsueOsOeKtuWIhuaekOS4juWvueetlueglOeptmQCCA9kFgJmDxUEAA14eGJ6MjAxMzEwMTA0M+S9k+iCsuaVmeiCsuWvueaPkOmrmOWkp+WtpueUn+aDheWVhueahOS9nOeUqOaOouiuqDPkvZPogrLmlZnogrLlr7nmj5Dpq5jlpKflrabnlJ/mg4XllYbnmoTkvZznlKjmjqLorqhkAgkPZBYCZg8VBAANeHhiejIwMTMxMDEwNTDlnKjlpKflrabkvZPogrLmlZnogrLkuK3lpoLkvZXlrp7mlr3liJvmlrDmlZnogrIw5Zyo5aSn5a2m5L2T6IKy5pWZ6IKy5Lit5aaC5L2V5a6e5pa95Yib5paw5pWZ6IKyZAIKD2QWAmYPFQQADXh4YnoyMDEzMTAxMDZC5Yqg5by65qCh5LyB5ZCI5L2c5piv5Z+55YW75bu6562R5Lia5oqA6IO95Z6L5Lq65omN55qE5b+F6KaB6YCU5b6EQuWKoOW8uuagoeS8geWQiOS9nOaYr+WfueWFu+W7uuetkeS4muaKgOiDveWei+S6uuaJjeeahOW/heimgemAlOW+hGQ蛩刂弧

2、影响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最终主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人口结构状态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需求结构格局,从而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状态。可以预料,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深,在日本市场上,婴幼儿及中小学生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出现相对减少,而面向中老年人的用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出现相对增加。因而人口老龄化存在着一些促使产业结构一定程度调整的动因。但是,从深层次看,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通过其影响新知识新观念的吸收和技术创新能力来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成长都与产业结构的适时变动和调整密切相关,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不仅包括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而且包括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动和新产业部门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要求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和流动。但是由于中老年劳动力对长期居住的地区生活和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比较习惯,并且形成了比较特定的专业技能,因而一般不愿搬迁到其他的地区居住或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劳动力从衰退产业和地区向新兴产业和地区的流动受到损害,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人口老龄化还将通过影响技术开发和推广影响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适应新的生产体系的需要,但从整体上讲老年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适应能力都有所减弱,所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必然通过制约技术进步的方式影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状况也存在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首先,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不利于新产业的增长。老龄化社会中的中老年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地位相对上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对变大。但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消费习惯,钟爱长期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不容易接受新产品和服务,这就给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市场的开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其次,老龄化社会的市场规模相对缩小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是和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总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相一致的。人口规模缩小是影响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社会不仅因人口增长缓慢而制约市场容量的扩大,而且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消费欲望低。即使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同样人口数量的国家,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市场容量也相对小,特别是许多耐用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使日本政府提出的通过内需主导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难度加大。

3、国民收入的分配将从生产性转向偏重于非生产性开支

比如养老、医疗、老人护理等等,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由于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增加,单个老年人创造的社会财富日益减少或已不再创造社会财富,而用于养老、医疗、老人护理等方方面面的开支会逐步增加。但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用于非生产性领域资金的比重加大,从事生产性资金的比重就会减少,进入生产领域的金额呈减少趋势,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如果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以上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若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日本有可能失去经济大国地位。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s: Dali Prefecture;aging population;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87-02

0 引言

人口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人口环境可以促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就必须保证人口的数量、结构、质量及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老龄化通常是指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状态,即整个社会大部分人口的老化。①按国际通用标准,一个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被称为老龄化社会。②按此标准,大理州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大理州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与发达地区相比,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若不予以重视和妥善解决,极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后1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大理州少儿比19.44%,老年人比重11.95%,老少比为42.4%,三项指标均达到老龄化社会指标,大理州已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具有如下现状和趋势:

1.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010年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理州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95%;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8.5万人,占总人口的8.25%。③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较,10年间大理州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8.99万人,比重上升了2.15个百分点,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大理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加速增长。到2015年末,预计全州老年人口将达到50多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1.2 高龄化趋势明显 2000年大理州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2.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40%,占总人口数的0.72%;④到201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4.5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99%,占总人口数的1.31%。随着大理州人口寿命逐渐延长,十年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比重增加了3.59个百分点,并且将会逐步提高。

1.3 “未富先老”特征突出 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达时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然而,2000年大理州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人均GDP仅为4115元,折算为美元不足1000美元;2010年,大理州的老年系数为11.95%,人均GDP仅为13519元,折算为美元也不到2000美元,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水平,属典型的未富先老。

1.4 独居老人和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2010年大理州41.3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就有独居老年人21636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24%;311560户老年人口家庭中,空巢家庭就有41343户,占13.26%。

1.5 性别差异明显 2010年大理州老年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41.3万人,其中男性19.7万,女性21.6万,性别比为91.2;70岁及以上共有18.3万人,其中男性8.2万人,女性9.98万,性别比为82.16;80岁及以上共4.6万人,男性1.9万,女性2.7万,性别比71.05。⑤可见,大理州老年人口性别比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更多的单身女性老人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照顾。

2 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理州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有利一面。然而,从长远来看,会给大理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1 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 大理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在下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比重在上升了,现阶段尚处于对经济发展有利的“黄金时期”。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将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影响大理州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

调整。

2.2 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大理州的老年抚养比为14.32%;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抚养比为17.41%⑦,10年上升3.1个百分点,平均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约1名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前后,老年人抚养比将达到一个新高,政府财政对医疗、养老、老年事业等支出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中的消费份额,从而削弱工农业生产的积累规模和投资能力,必然会阻碍大理州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

2.3 影响社会养老体系发展 一是人口老龄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理州空巢家庭越来越多,2010年6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独居老人21636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24%;311560户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中,空巢家庭就有41343户,占有老年人口家庭数的13.26%。二是使得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到2012年末,全州各类养老机构仅42所,总床位3167张,占老年人口数的7‰,这和发达国家30‰-40‰有很大差距。三是社区居家养老面临诸多困难。社区居家养老优点多,值得推进,但大理州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资金短缺、场地限制、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员缺乏等诸多困难。

3 大理州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思路

3.1 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

要解决大理州人口老龄化问题,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有效提升经济实力。首先,要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大理州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商业、金融、保险、高科技产业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快大理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尽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态。

3.2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首先,政府要发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平衡好老龄产业盈利和公益性的关系,对相关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其次,各个企业要根据市场导向生产研发适合老年人日常消费品、保健护理品、专用器材用具、医疗康复器材等产品,形成一批老龄产业聚集区;第三,培育和引导发展以生活照料、疾病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老龄服务业;第四,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所需的资金支持;第五,鼓励老年人消费,保障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可能被侵犯到的各种权益。

3.3 建立适应大理州发展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这就要求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各方面养老社会服务资源。一是重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大理州应利用社区所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的功能,让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政府通过“星光计划”资助社区,逐步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发挥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各级政府要对各种养老机构从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上给予资助,照顾好两类特殊老年人,即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年人和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而不能自理的、在家中养老有困难的老年人。三是倡导“以老养老”,大理州2010年有低龄老年人23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5.8%,应鼓励他们争当志愿者,走“以老养老”、“助人自助”之路。

3.4 建立健全适应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老年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大理州实际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金的发放、管理、监督,做好中青年人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工作。在农村,推进社会基本保障、家庭保障和群众互助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农村保障模式。二是完善资金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做好对老龄公共服务费用的年度预算,拨款应主要用于满足“三无”人员的基本需求,并探索建立老龄基金会和社会捐赠平台,将各类可利用的资金依法、有序纳入老龄服务轨道。三是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机制。对于农村,政府要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建立应急机制,缓解老年人由于大病、重病及长期慢性疾病导致的医疗负担难承受的问题,并大力培养农村医护人员。对城镇,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老人提供保护屏障。四是推行老龄服务评价监督机制,将政府资助优惠政策与养老机构评估制度结合,对评估优秀的给予奖励,评估合格的给予资助,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可以停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从而促进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注释:

①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1页。

②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37页。

③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④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五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⑤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篇8

关键词:日本;老龄化;退休金;尊老敬老;晚年

一.老龄化对日本社会造成的影响

当今的日本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少子化”与“老龄化”的现象,日本面临退休的老人与日俱增。老人退休后就要领取大量的养老金,不仅如此,一旦老人过多,政府就要创设更多的养老院,养老设备与设施,老年人的体育与文化活动场所,还要建设健全的退休老人医疗保险制度,这一系列的建设将给日本政府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于是日本政府不得不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与企业单位合作,为这些已经退休的老人安排一些较为轻松的差事,一方面这样可以克服由少子化而带来的社会人手安排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给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还使他们能在退休之后,依然可以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不至于使他们感到太孤单与寂寞。社区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公益或者志愿者活动,以此来使那些退休后比较清闲的老人能通过社区活动的平台来结识晚年的朋友,以安详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有的企业对一些原本在公司表现出色的退休员工进行返聘,鼓励他们在公司将他们的工作经验与经历,或者是在工作上与商务谈判上的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员工,以此来实现老年人晚年的人生价值,也是他们即便在退休后依然经济充裕,不担心日常的生活开销。无论你是政府,社区还是企业都在为日本老龄化现象而不断地奋斗,他们通过使老年人在晚年依然可以接触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而想尽办法,这样一来政府的经济负担也会有相应的减轻,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会丰富多彩。

老龄化除了会给日本政府带来财政上巨大的包袱,他们还会对整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有深刻的影响。如果大部分老年人能够安详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精彩地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则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鼓励,使得人们能够对社会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更加自信地从事自己的事业或者学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而不断努力。然而,如果社会上的媒体不断地报道有许多老年人被社会所遗弃,他们孤苦伶仃,晚景凄惨,无人问津,甚至有的老人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老人饱受亲人的冷淡,甚至有的老人因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彻底丧失信心而选择自杀,这样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将会使年轻人恐慌自己的未来,对社会与亲人也会失去信任感,对人生就会产生消极态度,不会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会导致整个社会走上堕落的不堪道路。所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始终会影响一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的看法与人生的态度。不仅如此,由于老年人在退休后有许多空闲的时间,他们便会开始关心日本的政治走向。老年人凭借着他们一辈子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对人世间与众不同的的看法,往往能够更加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将会成为日本的政治与政府的抉择与法案的颁布进行自己的评论与批评,他们将会对日本的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作用。

二.日本政府应对老龄化现象的措施

(1)鼓励退休老人再就业

当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之时,日本政府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退休养老金与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不仅如此,为了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在晚年依旧可以与社会接触,与人很好地沟通交流,日本政府鼓励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不要一直闷在家中,而是到社会上从事再就业的活动。为了这个目的,日本政府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与一些私人的经营业主联系合作,让他们尽可能地雇佣更多的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进行较为轻松的工作,使这些老人即使在自己的晚年依旧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用他们丰富的人生与工作经验,以及他们工作多年所掌握的的技术与技能知识可以在他们晚年依旧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为了能使更多的企业接纳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去就业,日本政府对那些容纳老年人就业的企业单位给予丰厚的奖金鼓励,只要企业单位接纳的老年人员工越多,政府的相应补贴金额就越高,这样的政策无疑使很多社会上的企业单位都纷纷愿意让老年人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如此,日本政府为了能够有更好地推进老年人就业市场,还特地建设了专门为老年人安排就业的职业介绍机构,通过设立这样的中介机构来使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日本政府不仅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来促进退休老人的就业问题,还颁布了法令,要求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必须接纳一定数量的退休老人去工作就职。有的老人在退休后不再愿意从事长时间的工作,所以职业介绍机构能为他们介绍一些兼职或者短工来满足退休老人的需求。

(2)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由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严峻,日本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要是这些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社会就必须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所以必须对民众进行相应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教育,日本的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读孩子灌输尊老敬老的思想了,并且还组织孩子们去一些养老机构从事一些简单的志愿者活动,从而实际锻炼他们的敬老尊老意识。为了给退休的老人更多的便利,社会上还设立十分多的老年文化交流中心来充实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在晚年结交更多的朋友,保持着广阔的社交人际圈,以免他们感到孤单。为了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日本政府规定在公共场合必须设立老年人的专座,而一些公共场所对老年人也是免受门票费的。日本政府引领了整个社会养成尊来敬老的良好风气与氛围。

参考文献

篇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相应,“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则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0%。若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3.32%)推算,专家们预测到2040年,全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进一步增至3.74亿人, 占人口总数的24.48%,而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支出仅仅由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提供支持,而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对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2. 高龄人口的医疗保障现状

    “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口不可或缺的,是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人老体衰,功能退化,多病,是老年人的常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患病率高达39.2%,是年轻人的6.5倍,因而他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急切而量大,尤以高龄老人为甚。高龄患者由于疾病治疗的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出现轻度的增加,而目前,我国高龄老人的经济、医疗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是以全民保健为基础,以公费和劳保医疗为主体,以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2011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施行规定,我国的老年人口,完全可以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并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内容及权利。

    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产生的影响

    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也对中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冲击,具体如下

    3.1医疗费用增加,资金压力增大

    截止2010年底,我市户籍总人口为992.02万人,老年人口为142.64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38%。2010年底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53.6万,参合率达到99.13%,超出省规定要求1.13个百分点,筹资总额5.3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4.24亿元,多筹资金2,400万。如此庞大的医疗资金的支出,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在如此庞大的资金汇集中,也会产生资金利用率低,资金未落到实处等多种问题。

    3.2有关老年人的医疗政策规定的缺失

    在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中,政府或企业按照“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已经扣除了工人工资的一部分作为职工的医疗保险费,并承诺在工人退休后让他们继续享受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新医保模式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显着标志为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的理念设计而成的,但这种低水平基础上的基本医疗保健的标准却是按照全人群来设计的,对因年龄差异引起的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制度设计还不周全。

    3.3我国当前制度无法彻底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

    现行制度的漏洞和资源分配与使用的不合理会放大我们解决老年医疗问题的难度。

    3.3.1现行制度覆盖范围过窄。

    3.3.2现行制度的资金筹措能力、积累额很有限。

    3.3.3现行制度的资金分配、使用、保值增值、管理与监督等,存在很多漏洞。

    3.3.4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贫富阶层利用卫生资源的差距大,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薄弱。

    3.3.5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难以给予有效的支撑。

    3.3.6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3.3.7缺少能与医疗保险制度相辅相成的社会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总之,要有效应对老龄化提出的挑战,还需要尽快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4. 应对对策与建议

    4.1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管理,对不合理费用的监督 人口老龄化后缴费人群不断减少,导致医疗基金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机构就更应加强对医疗机 构管理和审核,使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尽可能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医疗保险日常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制度,动态监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发生情况。

篇10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城市移民的“稀释”作用。上海的常住人口出乎意料地增长到2300万,上海常住人口中有近900万的外来移民,这些移民从年龄结构看主要是年轻人口,因此带来替代性迁移的作用,使上海人口结构中的老龄化水平下降了,也同时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供给。这说明移民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有利因素。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将继续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国城市化水平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到70%,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人口集聚过程仍然继续发展,上海老龄化程度的相对严重性还会有所缓和。

但这绝非意味上海的老龄问题相对不重要了,或者说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努力可以放松。实际上,上海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在于,上海需要从更高起点和更新的视野着眼,来建设一个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高水平老龄社会。上海的老龄问题和我国其他地区的老龄问题是不一样的。中国总体上的任务还在于实现养老保险的全部覆盖,以及为贫困老人提供经济的支持和基本医疗的保障。上海老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定位,以及对于建设老龄社会的思路,则需要以世界城市为参照,更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考量。

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当前上海的老龄社会建设,还存在很多明显落后的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积极加以推动的内容。

一个值得强调的方面是应该重视现代技术对老年社会生活方式的重新塑造,并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例如欧洲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我们发现欧洲的医疗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电子信息化有很大发展,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和医院医疗服务的整合、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家庭门诊和健康咨询,以及远程治疗和紧急服务体系,都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信息化改变了老年健康和卫生服务模式。我们也已经看到,各种现代技术在老年生活中广泛应用,各种老年产品的研发应用,这些都已经改变或者将要改变老年人口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福利。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老年人口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使老年人口更好地进入信息化社会,并重视现代技术对现代老龄社会的应用和改造。我们同时发现,这样的过程也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上海,我们还在迷惑着如何推动现代服务的发展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其实从某种程度来看,老龄化本身也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上海对于建设现代老龄社会的理解,如果还仅仅停留在解决老年人口生存和供养问题,停留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和保值增值问题,其实是没有充分意识到,人口结构老龄化对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运行发生整体性转型,老龄化对于现代大都市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另一个显著不足的方面是需要建设现代老龄社会的社会生活体系。目前为止的应对老龄化的对策方案,往往重视经济供养体系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但是对于老龄社会的社会构造和社会运行体系的建设还非常薄弱。实际上,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同时需要一个完善的老年社会运行体系,需要广泛依托包括老年医院、老年大学、老年医疗服务机构、老年俱乐部等各种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老年社会生活体系的建设,也包括各种社区养老设施如何通过社会机构加以运营,以及如何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等等。老年社会体系的建设是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老年人口提供各种服务,满足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并因此改变老年人口的生活方式,建设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的老龄社会。

现代大都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需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包括建设更加满足老龄人口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城市的规划和运行要适应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满足老龄人口的生活需求、交往需求、消费需求和发展需求。不仅在家庭内部的空间规划中,需要有详细的建筑标准避免老人在光滑地面上摔倒、合理安排楼梯和扶手、建造卧室、卫生间、浴缸内的辅助设施,等等。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也需要增加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空间,为老年人口扩展其社会参与提供条件,在小区内需要配置足够的托老所、养老院,在一定的服务半径中配置足够的服务中心,等等。城市老龄社会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和空间规划,更需要重视软件的建设,包括良好的社会服务机制、完善的老龄社会政策体系、老龄社会信息系统的建设,乃至形成一个平等对待老年人口和关心照顾老年人口的文化环境,等等,从而充分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动员社会和邻里的力量,来推动更完善的老龄社会的形成。

篇11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并上升的现象。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综合指标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到2005年末,南明区户籍总人口518152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70864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13.6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南明区人口年龄结构已进人老年化社会。而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8262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36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5.55%。2005年到2009年,南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以近0.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表 1 南明区2005--2009年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年份

人口总数

老年人总数

其 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比(%)

60-69岁

70-79岁

80-89岁

90-99岁

100岁及以上

2005

518152

70864

41066

22983

6084

718

13

13.68

2006

539052

76811

43782

25921

6388

707

13

14.25

2007

553285

79363

43999

27645

6949

759

11

14.34

2008

555510

83127

45645

29025

7702

746

9

14.96

2009

568262

88365

46884

31785

8779

901

篇12

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及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以上时,标志着国家进入老龄化。近年来,中国人口在年龄结构上逐步发生变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本世纪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高趋势迅猛,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高达一亿七千多万,占总人口数的13.26%,标志着我国如今已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并且经专家研究表明,倘若不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抑制,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愈演愈烈,变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引起专家学者的巨大关注,其解决政策在学术界产生巨大的争议,并且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被和人口发展策略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人口老龄化即将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社会经济体制相矛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挑战。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对于我国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与众多发达国家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不相同的。由于新生儿的出生率在政策实行的短期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迅速生成,这点和发达国家由于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同时较低导致的缓慢形成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同的,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来势汹汹中国面对的问题就更加严峻。随着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少儿群体人数相对较少并且增长缓慢,从7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就一直保持着这种低生育率。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更好了,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进行养老,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并且随着医疗水平迅速提高,国家大量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新型高效的针对性医疗药品也不断地开发,为老年人生病的治疗和康复进行保障,导致死亡率大大下降。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老龄人口的人数不减少反而增加,同时面对的是低生育率,青壮年的人口数由于低新生儿率的影响逐渐减少,结合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呈现的便是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大升高,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趋严峻。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本身并非是问题,这只是一种社会人口比例的动态变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经的状况,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然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逐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将会给社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是老龄人口数量的庞大以及所占比例的较高,这对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以及文化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3.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在社会中,主要劳动力无疑是青壮年群体,老年人是社会的一个帮助对象,由于身体条件的约束,老年人对于社会经济的创造较为微弱,主要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供养。由于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不能满足对老年人的供给,对老年人抚养金的巨大额度的支付给所占较小比例的年轻人带来巨大压力,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形成了巨大矛盾,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对老年人的抚养需求,造成地方财政赤字,导致经济危机。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并非直接决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对于社会的影响,必须与经济基础相考虑,具有充裕的社会经济资源,则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会可以轻松面对。然而我国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因此即使老龄化程度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要面临远远大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据研究表明,以AECI指数来对老龄化经济压力进行判断的话,中国以2.4的指数远高于按美国的-5.1,并且经专家学者研究,我国在未来40年会达到老龄化经济压力的高峰,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空前的压力。

3.2 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的影响

老年人口数量以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对于国家的政治和制度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国家的政策对于不同年龄层的群体之间的利益会产生巨大冲突。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导致老年群体在我国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导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政党等政治力量之间的政治势力争夺战中,老年群体成为了争取的对象。由于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步,老年人对于政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其参政意识也随之不断地增强,这导致老年人参加政治事务成为政治团体中的一部分具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导致政治团队中的年龄群体有了重新的格局,因此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利益有了更多的争取力量和机会,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以牺牲未来几代人的发展潜力作为求得政治上稳定的代价,给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3.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的资源紧张和社会经济的震荡都对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带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导致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被放大。城市化的进程使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地聚集到城市以谋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这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市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带来了一定的弥补,然而这对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农村中生产力极度匮乏,呈现的是极其低下的经济收入状况,农村老年人由于生产能力和生产技能的缺乏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极其微薄,并且农村中社会保障金的发放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老年人口基数过大,老年人抚养金常常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并且农村人口社保额较少,在面对如今严重的“空巢”状况,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3.4 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是以孝为先,重孝道,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重的尊老成分。在传统社会中,“孝”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成为中国家庭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核心部分,赡养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对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报答。然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导致我国在养老方面上从“用心”的重视文化和情感的模式逐步走向“用钱”的行为模式,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往往不住在一起,由于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子女们将金钱上的供养和帮助作为了赡养老年人的方式,和老年人情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仅在于金钱供养或是帮助照看孩子,导致我国数千年来的“孝道”的意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家庭的经济资源相挂钩。

目前社会中对于老年人的看法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对于老年人的生存意义有了越来越偏激的看法,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只是生存,对于老年人情感上的投入十分吝啬,子女对于探望老人这一基本的家庭交往都往往难以做到,甚至需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来加以规范,甚至由于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子女对老人产生厌恶感,出现了漠视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的发生,导致“孝道”的严重缺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4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视角

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发展现象,当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展太过猛烈到达一定阶段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社会对于这种变化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并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体系不能适应当前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所需,导致了一系列上述老龄化问题的发生。因此必须对公共政策进行相应的调节,来有效地应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给社会所带来的问题。

4.1 不只停留在人口政策的调整

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对于我国人口的调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特定时期的中国国情中,因此人们也习惯性地认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应该依靠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来面对新的人口年龄层次分配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带来的人口发展状况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采取相应的调整来面对老龄化的问题,然而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生育政策的影响,还有人类寿命自身的延长方面的因素,仅仅依靠政策不足以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应该调整或者重构制度安排,并且整合公共政策来进行当前社会年龄结构和现有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工作。

4.2 不只调整对于老年人的政策

人口老龄化并非只是老年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政策等各方面需要协调的问题,并非仅仅通过对老年人的政策的调整就可以解决的。人生在各个年龄段的状态都是相互联系的,必须从各个阶段着手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人的晚年的生活能力和其早年的状态和继续是息息相关的,必须让青年一代们开始重视起健康方面,并且在社会生活和自身行为上进行相应的改变,注重经济条件的创造,有所积蓄,为老年时期做好储备。

篇13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老年市场发展的人口学与经济因素

篇1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策略

0 引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执行和人们生育意识的转变,加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总数和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照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来衡量,已经初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201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87%,而2012年上升到12.5%,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巨大不良影响。因此,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达955.59万人,比重为1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八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有不断靠前的趋势。因此,目前湖南省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省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为708.93万人,而2010年达到955.79万人,增长了34.8%,远高于湖南省总人口的3.8%的增长比例,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

第二,高龄老人比重增加。2010年,湖南省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3.07万人,与2000年的60.87万人相比,增加了52.2万人,增长了85.76%,高龄老人的比重(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达11.8%,比2000年上升了3.22个百分点。高龄老人增长加快,比重上升,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转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结果。

第三,独居老人增多。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2000年,湖南省单身老人独居或一对老年夫妇独居家庭为108.3万户,占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0.8%,而2010年,则上升为126.18万户和26.16%,增加了5.36个百分点。

2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表现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缓慢的、逐步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由于人口控制政策而造成的突至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对国家及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加重了年轻人负担。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为"421"模式,即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年轻人既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加上现在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赡养老人需要更多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使得年轻人背负很大的负担。

第二,加重社会负担。老年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理应在年迈之际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爱护,以确保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但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并没有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退休人员快速增加,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再是,老年人年事已高,器官功能衰竭,身体素质较差,需要一般普通人群的3.5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确保身体的健康,这使得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压力。

第三,影响劳动力结构。人口的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提高,也进一步激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用工荒"现象,都预示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

第四,影响产业结构,制约产业升级。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与其他年龄段有明显的不同,有其自身需求和消费特点。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现有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必然会带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对劳动力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高龄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能和记忆力的衰减,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方面比较缓慢,从而延缓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3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研究

从湖南省目前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会持续加快,影响继续加重,政府和全社会必须清楚认识,认真对待。通过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第一,改革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成因,一是生育率的降低,二是人均寿命的延长。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能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回归至正常更替水平,以保证人口的增减平衡。目前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想生的不能生,可以生的不想生",所以政府应该对具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确定是否对其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生育政策,来提高总体生育率。

第二,改革退休制度。现行的退休制度,以年龄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到点"退休,然后把老人推向社会,无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而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许多老人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依然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高的工作热情,所以应该改革和完善现行退休制度,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依据每个到法定退休年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让老人自行决定是否延期退休。这即可缓解社会的负担,也可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增加老人的收入。

第三,改革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养老社保制度存在"广、低、异"的特点,即覆盖面比较广,农村老人也可享受社保;但总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正常开支需要;再是差异较大,如农村和城市的养老金额和医保报销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改革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上,一是政府要有意识的减小或消除差异;二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应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三是在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推进社会医疗救助工作和慈善助医工作。

第四,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更多老人回归社会时,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护理中心、老年文化娱乐中心等服务产业,以满足老人生活、娱乐、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而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严重依赖有志于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所以,应该加快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产业的需求。

4 总结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是社会道德的人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晶.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7-26.

[2]陈雄.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法理思考-以湖南为主要考察对象[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2,8(3):345-356.

[3]杨博维,薛晓.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天府新论,2013(1):77-81.

[4]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5]华,苏昌贵.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21-26.

[6]闫晓慧.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D].厦门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