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正确引导;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乡镇私立幼儿园、托儿所越办越红火。他们名义上主要以幼儿学前班、托班为主,但实际操作中又以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这种做法很受当地家长的欢迎,而由政府公办的幼儿园却受到了冷落,生源逐渐减少。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呢?
一、当前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正确
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有些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一味追求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还有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在幼教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家长这样埋怨:“孩子学了这长时间,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中班家长这么说:“怎么还不教孩子写字?”而大班的家长说:“怎么不多布置点作业,孩子只知道玩。”殊不知,幼儿教育应强调的是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的想法是万万使不得的。
二、积极沟通,正确引导,帮助农村家长走出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
要做好幼儿教育,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帮助农村家长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教育观的转变
现阶段农村绝大多数父母都外出务工,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幼儿,外出都比较困难,所以,采取送教下乡的办法,分散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理解对于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幼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内容,而不是单纯幼儿智力的开发,让幼儿家长熟悉幼儿的自身特点,引导他们遵行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幼儿教育小学化,讲白了就是把幼儿教育办成小学的预备教育。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幼儿园已经学习完了,当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后就没有新知识,老知识重复地教使学生感到乏味,学习兴趣难以持久。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往往会把小学知识以“夹生饭”的形式教给学生,到了小学阶段,这样的“夹生饭”老师很难加工熟透,对小学教学工作不利。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
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得到家长支持,幼教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在交流方式上主要依托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段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校表现,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一起研究幼儿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对于在外务工的家长可以依托手机发短信进行沟通。目前,深入家庭全面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智力发展等状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国际理解教育,是基于全球化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准备与适应。从外延上看,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全球视野教育、人权教育、民主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从内涵上看,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对多样化的世界观的认同;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当代世界的重大课题,认同和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作为全球成员的自觉意识,并通过在认知、情感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其获得在公共事务中自我决策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近年慢慢突破了专家研究的范畴,被许多国家直接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包括其在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因为,儿童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价世界观以及重新思考在这样的世界里该如何看待自己、理解别人和自己,为在未来全球化社会中应对不同问题而做准备,并最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者。而相应视野和能力的缺乏将带来国际竟争力劣势。
发达国家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这使得他们在当前的国际事务当中更能占尽先机。早在1948 年,全美教育协会(NEA)就提出了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报告,强调美国需要培育对人类有义务意识和觉悟的良好市民,联邦政府拨专项经费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克林顿政府直接把“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写入了美国教师法。奥巴马政府提出“在教育当中实现基于共同利益、分享价值观并互相尊重的国际关系”,以“邻居相处”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各国打交道,学习别国的历史、价值观及看问题的方式,是“唯一的摆脱贫因、克服不利背景、文化差异与特权限制的途径”,从这个高度上论证出“教育是对未来唯一的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国从幼儿园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浸润着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比如,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校将教室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以全球虚拟课堂代替传统课堂,使原有课堂直接能够连接、放大与增强现有资源,直接给予学生国际理解的体验。
而我们国家的东亚近邻,也早已紧跟欧美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步伐。早在1989年,日本文部省就了适应国际化信息化背景的教育方针。提出21世纪日本教育从幼稚园到大学都要贯彻的一个理念:培养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具体表述为“要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中,培养能够在艺术、学识、文化、体育、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日本人”。韩国也紧跟其后,提出了“韩国教育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韩国人”。
二、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关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意义,随着多学科相关研究的推进其重要性日益彰显。许多国家纷纷将其放到事关社会全面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0年9月的联合国首届幼儿保教会议,各国一致同意将大会主题定为“构筑国家财富”,中国政府的发言也将幼教称为“促进昌盛与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关于早期启蒙的重要性,有一项研究有较为直观的指标。美国的高瞻-佩里幼儿教育项目对贫困黑人儿童进行的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显示:在实验组被试对象27岁时对早期教育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发现对幼儿教育每投入1美元就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到实验组被试 对象40 岁时,幼儿教育的投入回报率更是大幅增长,对幼儿教育每投入1美元就可获得17.07美元的收益,其中4.17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体现在社会福利、补救教育、预防犯罪方面投入的降低以及纳税的增加。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投放大量资源用于幼儿教育,而奥巴马总统就直接说“我要投资幼儿教育”。
我们可以预期:如果我们需要培养国际理解视野的公民,在启蒙时资于教育是性价比极高的一件事。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一些国际化的教育内容,更是一种国际化的方法、视角、价值观,广泛关涉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在幼儿教育阶段奠基的国际理解素养,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素质结构、师生互动方式,也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与能力。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显示出我国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决心。《教育规划纲要》专章对教育开放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国际上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运动的目的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而对于学前教育,《教育规划纲要》首次将学前教育专章阐述,明确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给予了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立场和改革力度,这给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同时,《教育规划纲要》对于国际理解型人才规格的诉求,也对幼儿教育的教育启蒙提出了人才规格方面的直接要求,这为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的幼儿国际理解教育较之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走在前列。直至2010年,普教段仅有少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在一些私立学校出现。而我国的幼儿教育阶段由于不是义务教育,具有更为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大量的涉外教育机构的出现,大量的涉外课程的引进,本土课程也加入了许多国际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国际化,许多课程与制度带有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色彩。但是,由于市场化操作规范的缺乏,以及课程改建中专业指引的缺乏,使得许多的机构、课程、理念等被戏称是“披着国际马甲而已”。
作为现代教育乃至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理解教育的地位已经日渐凸显,而学前教育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早期启蒙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宜从目标、课程及方式上促进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1. 提高认识,明确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
幼儿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近况固然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有关,但是同时,认识决定高度,若是不能够从认识上明确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认识也将决定我们未来的高度。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当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样的教育目标更多地是对于“异国文化”的旅游式欣赏与体验,较多地集中于美好风光、英雄人物、生活习惯等方面浮光掠影的猎奇,将国际理解教育窄化了,这对于“培养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深入细致地体现在幼儿园生活与课程的多个方面。比如,不仅仅将国际理解教育理解为一类基本的教育内容,如外国节目的介绍与体验,更应该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视角,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如,不仅要自然而然地融入国际风光、国际人物,也要融入国际规则、国际思维方式,不仅要体现在社会领域,也要体现在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等多方面。
2. 改进课程,加强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实践应用
所有的教育改革,只有落实在课程上,落实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核心。加强幼儿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改进与实施是教育实践的主体部分。可以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笔者以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为例进行说明,我们可以对已有内容进行国际化视野的丰富。比如,《各行各业》的主题,是否可以追溯到古代已经消失的行业,是否可以延伸到美国农场上新型的现代农民,是否可以呈现一个电影明星在40度的高温天气下要拍一部冬天的电影要度过的艰难时刻。比如,《蔬果舞会》的主题,里面可以不仅有儿童平时可以看到的蔬果,不仅有异国他乡的蔬果,还有平面设计师所创造的想象中的蔬果,有基因工程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超乎想象的蔬果。在方法的国际化视野丰富方面,以信息化为主要特色的网络应用类给我们很多便利,用IPAD即时“谷歌”所需要的东西,大班小朋友齐心协力建一个“教小班小朋友养蚕”的APP,用SKIPIE与结成友谊幼儿园的地球另一端的小朋友在线交流,使幼儿置身于国际信息流通与互动,不同文化自然而然的了解与理解当中。这将使得幼儿的生活空间、制度空间、交流空间当中国际化元素增多,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国际理解。
3. 改进方式,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政府支持与幼儿园教学共同行动
幼儿的国际理解教育,如同其它类型的教育一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当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直接努力,师资培训的跟进,家庭的理解及行政部门的帮助,都是必不可少的,协同努力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改革的落实需要直接体现到教师的行动上,而教师的行动一方面受到教育目的与实施课程的规约,更直接受到自身的观念与经验的影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对熟悉的内容的教学已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或教学模式,这对他们面临的改革不一定全是有益的”,所以,怎样帮助教师澄清他们已有的观念,分析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是改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环节。完善相关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相关的培养、培训规划,提高教师在相关内容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性;功能
一、幼儿教育的主要特性
1.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内容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要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的优良个性和品质。
2.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教育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教育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实施也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教育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4.潜在性
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幼儿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学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比如,教幼儿说家里有几口人这个内容,其中潜藏了数学、逻辑、记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是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只对幼儿要求说家里有几口人,不会上升到其他层次。
二、幼儿教育的功能
1.促进大脑发展
俗话说,寓教于乐。如果幼儿教育做得好的话,就是对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了。我们提到过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玩,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有针对性地玩,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成长。手的活动促进大脑的发育,学龄前的幼儿处于手部精细动作的敏感期,精细动作发展很快,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就是和幼儿玩撕纸片、捡豆豆、搭积木、涂鸦的游戏。而到3岁以上,幼儿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简易手工了,如捏黏土、折纸、手印画……幼儿在拉、搓、捏、折、剪、印这样的动作中锻炼双手的能力,也促进大脑的发展。
2.初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很多习惯从小一旦养成,就会终身携带,并沉淀为良好的性格,如“自己吃饭”“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品质,“自己收拾玩具”则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这些不仅是幼儿教育提倡幼儿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每个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品质。但良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除了生活中的正确引导,幼儿教育建议老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幼儿才会在生活中学得“心服口服”。
3.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自信宽容、坚韧勇敢、自我控制……这些积极、乐观的性格都是在幼儿阶段基本形成的,并在小学阶段稳固下来,最终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走向。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需要宽松而有序的教育环境、老师家长恰当有效的情绪引导以及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当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老师、家长的做法至关重要,这也使幼儿教育长期关注并力求做好的。
4.发展思维能力
许多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小就给孩子建立各种模式,恨不得孩子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其实这是不恰当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幼儿以后的学习与成长,在学龄前阶段,家长应着重让幼儿多玩、多体验、多阅读,让他见到、体验到更精彩的世界,让他的心灵接受更丰富的事物。这样才有可能及早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打好“思维地基”。
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质量,提高整体幼儿教育质量,要先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特性及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地认识幼儿教育往往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开端,也是幼儿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宗麟,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办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04-0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村镇私立幼儿园办学规模呈逐年扩张趋势。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民办幼儿园在推动农村实现幼儿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主体多样化、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应注意到其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切实认识农村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是探寻其良性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入探究并提出有效对策是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实现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私立幼儿园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当前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接受教育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提升。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教师还不能立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不能针对幼儿成长的特点正确地理解幼儿教育理念,亦即说,虽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在对幼儿教育本真内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这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把幼儿教育当成小学教育的“预科”,没有把幼儿的活动内容、生活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总是急于把算数和拼音等小学的教学内容教给这些幼儿。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展。从幼儿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日后成长的发展历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心理隐患”。其次,一些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疏于幼儿教育理念的认知,把幼儿园变成了“保姆园”。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只要幼儿身体不受到伤害,能吃饱喝足睡好,他们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毋庸置疑,以上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幼儿在品德、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耽误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启蒙,甚至在客观上给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教育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缺乏优质师资力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师资与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幼儿园开办者为了以最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不仅在办学条件上从陋就简,而且在教师聘用上更是敷衍塞责。很多幼儿教师仅初中毕业,即使有少部分幼儿教师是高职毕业,也基本没参加过相关的幼儿教育教学培训,不懂幼儿教育理念,不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首先,在绝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工作人员只有“教学”职责,长于“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了束缚和限制。在师资奇缺的乡村私立幼儿园,分工不细,“多面手”教师尤为珍贵。在“园主”的办园意识中也没有教养员和保育员之分,致使幼儿教育的保育职能被极度弱化。其次,教师既缺乏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不能有效地将幼儿的成长情况与幼儿园教学情况反映给家长,又不能及时妥善疏通幼儿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常常用带有否定语气的话语“批评”孩子,忽视了对儿童的正面教育。最后,幼儿教师流动性大,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
(三)办园条件简陋
目前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资金缺乏和上级教育部门管理的不到位,农村私立幼儿园教育办学条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园教室建设不达标。确切地说,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都是直接用居民住宅改造而成,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办园者无限度招收幼儿入园,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变得及其拥挤,再加上窗户狭小,室内光线昏暗,空气污浊。有的房子虽然面积较大,但没安装楼梯护栏等安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幼儿园配套生活设施不健全。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当前很多农村私立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住宿、洗漱、保洁和消毒、防火等条件极差,尤其是上厕所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最后,幼儿园的游戏和娱乐设施缺乏。农村很多私立幼儿园不仅活动场地狭小,而且各种教具、玩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材极其缺乏,从而限制幼儿的活动空间,束缚了幼儿的天性。
(四)政府扶持和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没有财政支出,义务教育体系又无力容纳幼儿教育的运作,致使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的幼儿教育需求量很大。尽管这种以私立幼儿园为主的办园方式在客观上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状态还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生自灭”状态,“园主”的办园理念与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还存在一定偏差,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办学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办园思路不够清晰,发展规划不够精细,对幼儿教育政策和方针的理解不到位,幼儿教师的培训无从落实等。更有甚者,为了争夺幼儿生源,很多地方的私立幼儿园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实际上,当前政府在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疏于对私立幼儿园的严格审批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对幼儿园在办园资金投入上无力倾斜。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地方政府往往不予重视,疏于监管,致使违规办园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和办园者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应该说,在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有效组织和发挥有限教育资源、实现幼儿教育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因此,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积极正面的幼儿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积极的幼儿教育理念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所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它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内化于教师和家长的一切行为意识当中。幼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应立足于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幼儿持续、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应当依托生活中各种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游戏来开启幼儿的智力,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和爱护孩子。总之,就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特别是私立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而言,既不能急于教授算数、写字、拼音等知识,也不应“只保不教”,因为这都忽视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二)培育现任教师并引进优质幼儿教师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农村私立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切实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改善农村私立幼儿教育落后现状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能否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农村教育的“续存状况”。一方面,针对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应重视对现有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要尽力做到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办园者要在切实帮助现有幼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对农村幼儿的关注和认同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在培育现有幼儿教师的前提下,还应着力引进一些师范院校幼教专业毕业生,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而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目前,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亟待完善。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按照既要符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实际,又要符合安全、科学、实用的原则建设或改建农村幼儿园;既要保障幼儿园主体建设的安全,使采光、通风条件、人均使用比率等方面要达标,又要依据各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采购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用具。其次,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取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幼儿园的对口援助。应该说,在发达的信息时代,农村幼儿园,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园通过网络向全社会索求一定的所需要的帮助应该成为一种合理的教育帮扶方式。最后,农村幼儿园地处农村,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各种小动物、农作物以及山河、森林等。幼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从而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启幼儿的智慧。
(四)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私立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
从根本上说,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因政府不能为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提供配套的教育财政经费,致使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多为私立教育,近年农村私人办园的规模更是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为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开办幼儿园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在进行专项综合评审的基础上把好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等项目质量关,对办园资质达标、教学质量较高的的幼儿园予以充分肯定和奖励或扶持,对不符合《民办园等级评估标准》的要责令整改或停办。其次,政府应在结合各地幼儿教育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帮助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好长期规划,并自始至终要负责监督、督促已成型的幼儿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幼儿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或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去支教。再次,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合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办学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因此,政府应该加快对幼儿教育立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向政府机构申请实施幼儿教育的国有化,逐步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私立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教育办学新局面,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资助问题,以促进多元化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形成。
(责编 韦 欣)
参考文献:
[1]张永禄.江汉平原乡村私立幼儿园刍议[J].武当学刊,1995年第l期.
[2]宋卓雯.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现状浅析与政府利益矛盾关系――以东明县镇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3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理解尊重;生命成长
【中国分类法】:G61
幼儿教育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基础得到扎实的奠定,幼儿才能在小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幼儿不仅有教育幼儿的作用,还有与小学进行衔接的责任。幼儿教育在不断的晚上发展和经验总结中越来越趋于成熟,其自身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
一、快乐有趣味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智力心理以及生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带有玩耍性质的劳逸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幼儿,在不断的快乐玩耍使幼儿能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本质。儿童是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快乐和幸福,那对后来的学习和发展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不停的感受幸福快乐。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精神意志,在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式之下充分挖掘幼儿本身的潜力。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幼儿也是有个人权利、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互相尊重、理解的关系。幼儿尚处于思维认识自由发展、意识尚未成熟的时期,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做法,对于错误的事情要记性正确引导,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意志,以免引起幼儿对世界的错误认识。
三、教师对幼儿的足够关爱
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的通常是家长的角色,当幼儿想要回家或者对学习感到挫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关爱。教育正是在这种爱的浇灌下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生命成长
教师是每位幼儿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教师与幼儿一起经历成长,感受儿童的变化,用自己独特的体会诠释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另一方面,教师还担任着心理医生的职责,充分的理解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这样有利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更为亲近,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真正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五、教师教授给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不仅给予幼儿学习上的指导,还在生活中慢慢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将玩具和书本放回规定位置等微不足道的小习惯更能细致入微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公德心,这也是幼儿教育的要求和目的。从侧面来看,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幼儿自制力的发展,自制力是一个人未来是否如意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对幼儿生活上的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六、对幼儿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
环境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本质要求,一个人只有具备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更好更快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环境是自由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教师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条件下不断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这个层次来讲,环境也是幼儿的第二任老师。
七心智启蒙
心智启蒙即启迪心灵智慧。智慧不能简单等同于知识,知识可以忘记,但心灵智慧可以转化成人的能力,并成为人的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使孩子们长大后可以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下去。
总体来看我国的幼儿教育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幼儿处于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作为主要角色全身心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向着快乐学习的目标回归,使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成为儿童真正意义的乐园。虽然由于某些偏差认识,有的时候在进行与小学的衔接上出现错误,但是还是要充分肯定现行幼儿教育方式的积极一面。
参考文献:
1刘小红,杜尚荣.论幼儿教师资格的“品性”标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