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的发声技巧范文

配音的发声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配音的发声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配音的发声技巧

篇1

1、首先,发音方式,丹田发声,最好站着练习,气从丹田出,运至鼻腔,产生共鸣,这样的声音最好听。气流经过鼻腔后,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对口和鼻腔进行调整,适度的打开让气流进入鼻腔,在额窦、上颌窦、蝶窦、鼻窦形成共振,产生了鼻腔的共鸣,鼻腔共鸣作为高声区共鸣腔,可以让我们的高音音色更加完美。

2、鼻腔共鸣少的人可以使用此练习,但不要使鼻腔共鸣过多,也不会使鼻腔声音过大。一般而言,a的舌头位置低,鼻腔共鸣弱,软can可以稍微降低,i,ü,u的舌头位置高,口腔通道狭窄,气流容易进入鼻腔腔,并发生鼻腔共鸣。因此,软pa不能降低太多,否则元音将被完全鼻化。您可以练习以m和n开头的声音来体验鼻腔共鸣。然后发出另一声。

3、其次是唇齿力度,练习方法为口部操,每天坚持练,咬字清晰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4、再次是音调,中文有四个声调,练习台词的时候先慢慢说,或者录下来听,总会发现自己有一些声调不对,或者不准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电视专题 纪录片 配音技巧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现为主的节目形式,其配音尤其“纪录片”题材的播音类型,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加灵活、更赋予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强,表达的语态形式更加的多样丰富。那么在从事电视播音的工作中,面对经常要碰到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播音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把控从新闻播音向纪录片播音转变的技巧和方式呢?笔者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来谈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一、用画面承托情感

电视与广播的语言工作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其运用语言时的自我位置的差异。相较于电视而言,广播类的有声演播叫做播音,而电视的纪录片等专题片叫配音解说,因其更多的受制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人物的情感状态,所以服务于画面为其第一要务。但是,对于媒体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单一从事某一样播音形式,甚至有时跨界于广播和电视两个岗位工作,往往很难转换调整。

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问题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见字发声。二是情感主观的判断错位,导致浓情满溢却脱离于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见字发声,虽能完整的播完整个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为主在处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为主,来处理我的播音状态”。浓烈的情感状态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和平淡的见字发声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沉静在稿件所营造的氛围中,在近乎朗诵般的动情中感动着自己,却无法感动别人。曾经有一期节目报道的是一位单亲母亲如何做三份工,独自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在拿到稿子的时候按照往常的分析应该是一个悲苦的故事,所以一开始,配音员用了很低沉悲戚的基调处理,但片子合成后,同期声画面上这位单亲母亲却是一位开朗乐观,看不出丝毫愁容的人,结果导致配音需要重配。所以,电视片配音者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还要做到脑中有像,要根据画面和同期人物的表现,调动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体感。

二、亲近表达真情实感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表现客观事物的节目形式,节目往往是以见证者,探寻者的角度展现开来,因此,对感情、感觉、氛围等的掌握在配音解说中很重要。任何不发自内心的情绪都可能造成与观众的隔膜。在大量的配音解说中,大家一致的主张是,尽量以平民语态淡化“主观自我”的端腔拿调,换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气来“解说”内容事实,和以往相比这种风格对于画面的情节和内容叙事性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所以在实践中,某些时候需要用到采访记者自己的引述性配音,以此更好地再现记者采访当时的感受、感觉、感情,以此做到真情实感的记录。用专业的播音眼光来看,这些配音甚至语音不准,音色不美,但是在和画面配合时,它的粘合度却是那么强,与画面的情感和节奏浑然一体!

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解说的时候就要向记者学习,尽可能的贴近画面内容,将大量的图像素材闪存进自己的脑海,做到心中有像,口有其声!所以配音员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尽可能的在前期随摄像记者进入现场,获取现场刺激,最好是参与拍摄采访。第二,在无法达成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复浏览素材画面,通过画面原有的同期声了解大致的内容和人物个性化的形象。然后再通过解说的稿件,反复备稿,使心中的前期形象感受与稿件相融合,再造当时真实的情感和景象!这里要注意的是,配音员并不需要死扣配音稿件的字字句句,要懂得通过口头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现实语态。

三、二度创作不唯稿是瞻

电视较广播而言更具有集体创作的属性,一个片子,配音只是其中的一环,稿件的撰写、修改、审定都是不同的环节进行,那么是不是文字稿内容就和配音员没有关系了呢?难道配音就是完整配稿?不是的。播音员通过自己的发声器官,把文字变成声音,其中包含着播音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传声筒。配音者不但要敢于改文字,还要善于改“感情”,改文字,很好理解,就是要改一改那些文绉绉的晦涩词语,改一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改一改那些不必要的拖沓的缀词,使之更适合口语传播,更易于听者明白。如:“某某表示”可以改为“谁谁说”,用“全不同意”就不如“都不同意”听起来更加明白。“这就是莫言先生的故居”就没有“这就是莫言曾经的家”那样更能塑造一位朴质无华的文学大师的亲民形象。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在“画面配音”口语表达中不必要的文字和堆砌的辞藻。如《九华天池》电视解说词中“库区三面环山,水色翠绿,碧水蓝天,清翠山林,竹海连片,野花芬芳,空气清新,景色十分迷人。”撰稿者似乎要把所有的美丽的辞藻全部拿来堆砌,其实电视画面中已然显示了,水色,蓝天,山林,野花,然们已然感受到美丽的景色,再去配上大量的词语就显得破坏意境。倒不如改为“同期画面自然声+库区景色十分迷人”这一句话的点题扼要。文字少了,意境多了,整体感就强了。

四、运用情景再现带“我”入画图

在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在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能够正确运用,不但能使纪录片解说有声语言准确到位,还能给解说语言增添许多生气,使其变得有声有色,不再枯燥。在解说电视纪录片时,如果只注重播读的字词是否规范而忽略了感情和技巧细节的运用,就造成观众只记得播音员的声音而使播读作品变得空洞而无力量,配音的声音似乎是一个转述者、旁观者而不是在现场的声音。

旁观感的配音状态究其原因是播音员的主观自我存在感太强,不能使自己设身处地,内化进文稿的事物意境之中。要消除主观的我,就要仔细留心稿件中哪里是“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是由远及近,还是又近及远?都要胸有成竹,走向明确,主次得当。这时,文字稿件背后的客观世界正展现在我们面前,活跃的形象、发展的事件、场面的气势、景物的色彩、情绪的变化都涌现出来,可以触摸到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员心中连续的、不断的再现出来,又表露在有声语言中,这就是情景再现的“动于衷”和“形于外”的过程。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时一定要注意声画结合,在进行解说时不仅仅是进行声音上的塑造,还要和画面结合起来,声随情动,情随影动。成功的做好一部电视专题片或者纪录片的配音工作,对于每个播音原来说都是孜孜追求的目标。首先要增长知识,平时多读书看报,面对历史题材稿件的解说要增长历史方面的知识。其次丰富自身阅历也很重要,平时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一些经验,这样在应对不同的稿件时就会得心应手。还有,对于自己录制完成的作品,一定不能一丢了之,而是要拿过制作好的片子,自己看一遍,往往能发现配音的问题所在,然后按照自我新的理解,再去配一遍,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不嫌麻烦,钻研揣摩才能最终到达配音解说完美的境界。

篇3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国家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篇4

阿杰,网名ketsu,从网络配音转入专业配音的国内第一人,也是729网络配音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其声音清朗华丽。代表作:《阴阳师》、《搞笑漫画日和之世界末日》、《宫•锁心玉》、《欢喜婆婆俏媳妇》和《歌舞青春3》。

罗嘉玲,香港知名配音员,2010年2月荣获Yahoo Hong Kong主办的首届“Y!ou Judge Talent” 配音大赛冠军。她的音域非常广,无论是少女、老人、动物等都能模仿。代表作:《樱桃小丸子》、《哈姆太郎》和《通灵王》。

枫仔,动漫爱好者,曾负责策划广州YACA动漫协会(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动漫画协会、中国首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民间组织)第一届声优大赛,并获得第二届声优大赛冠军。代表作:《高达seed》和《叛逆的鲁鲁修》。

龙吟,知名配音人,草根娱乐节目《龙颜大悦》的导演兼首席配音。2009年,他在天涯论坛发起“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活动,获包括中央台在内的500多家媒体关注。代表作:网络游戏《古剑奇谭》和广播剧《雁舞西风》。

3月6日下午1点,香港工会联合会(朗屏)配音班正式开班。

30多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坐在下面,听导师表演“声音过山车”。大部分学生都是年轻人,但也有六名中年男女。

“给卡通片配音,我们有时候需要夸张一些,让声线发生高低有致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出效果。”导师罗嘉玲讲解道,“例如要表现角色急切征求意见时,我们会问‘得()唔()得()(行不行)?’。字与字之间的声调切换要干净利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接着,轮到学生逐个练习发声――用不同的声调喊出自己的名字。

“马日升(低音,软弱无力)……马日升(中音,软弱无力)……马日升(高音,软弱无力)……”

“马同学,发声的时候要让你的‘六块腹肌’硬起来――感觉得到你的腹部是胀的,否则声音就不够厚实啦。”罗嘉玲作出指导。

课堂上,你不会听到深奥的配音专业名词(如丹田运气、声腔震动),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独特声线遭到嘲笑,快乐学习和共同进步是罗嘉玲配音班的宗旨。因此自十多年前开设以来,配音班就受到了众多香港“声迷”的欢迎。

学习配音的热潮不仅限于香港。今年2月,浙江传媒学院开设影视配音专业,计划招收35人。这是继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同济大学之后,第四所开设配音专业的高校。在民间,多家教育机构的配音班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入行:一切从动漫开始

阿杰:别人追“星”,我却追“声”

小时候,大家都会追某个明星,我也不能免俗,只是,我追的是“声”――配音员。当时“辽艺”制作的卡通片,片尾字幕都没有把配音员与角色对应地标示出来,只有一个总名单。我从小就对声音比较敏感,只要看过几次卡通片后,就能根据每个角色的戏份,把它与字幕中出现的配音员名字对应起来。比如《聪明的一休》里,一休是王晓燕,长老是方树桥,将军是陈大千。在这种“认声”的游戏中,我获得了很多乐趣。

后来,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者,于2005年7月29日组建了“729网络配音组”,开始做一些作品。起初,我们配得比较多的是广播剧,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用跟着画面对口型,而且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阴阳师》广播剧系列便是我们配音组的代表作,我在里面出演主角安倍晴明。第一次配音,我不敢马虎应对,于是找了很多关于安倍晴明的资料来看,了解他的个人气质。只有把角色揣摩透了,才好用声音来演绎。

这个系列推出后在网上大获好评,我也因此开始被大众认识。2006年,朋友带我去拜访一个从事专业配音的老师。后来,那位老师打电话给我,帮我介绍了几个角色。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专业配音这个领域。还记得我第一部参与配音的片子叫《明宫夕照》,但我当时连个角色都没有,只是负责配背景音。刚开始很难熬,因为大多数时间只能从旁学习,偶尔才有一两句配音,用行内话说,我当时只是个“群杂”。但熬过之后,机会就慢慢多起来了。

枫仔:动漫为我打开了配音之门

我是广州人,因此关于配音的记忆都与香港的卡通片有关。《多啦A梦》就是最好的代表,林保全先生可爱的声音演绎,到现在仍让我难以忘怀。

真正接触配音,要从我进入本地的动漫圈说起。我是学美术出身的,1998年夏天,我进入了本地最早建立的动漫机构――YACA动漫协会实习。进入那里后,我开始接触动漫圈子,也认识了一些喜欢配音的朋友。当时,卡通片《机动战士高达seed》在日本热播,可它还没有粤语配音。我突发奇想,就试着做了好几段配音,除了给男主角基拉配音外,我还配了女主角的声音,然后把它们放到YACA漫协的网络平台上。没想到,不少网友听了后都感到很喜欢,有的朋友在漫展中见到我,还要让我现场演绎几句。

2007年,YACA漫协想搭建一个声优交流平台。因为我已经在动漫圈里小有名气,他们邀请我负责第一届声优大赛的筹备工作。为了把大赛办好,我自己担任主持工作,并且配了好几个角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参赛者。比赛后,不少观众都跟我说,希望这个活动能继续办下去,发展成为“追声族”的大本营。这次活动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深入了解到配音的魅力。

业界评估:作为一个依附型行业,配音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漫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相关的配音行业也自成规模。声优有所属的事务所和经纪人,除了担任动画、影视剧和广播节目的配音工作外,一些知名声优还会出唱片、接广告、演影视剧。当地的声优学校、培训班也发展成热门产业,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声优大赛。但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没有真正蓬来,这导致了配音业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

练习:发声不仅仅需要爱

龙吟:广告牌也是练习配音的好材料

我从小就对配音感兴趣,当时的梦想就是要当播音员。为此,我高考时还报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可没有考上。也许是我的声音底子还不错,2008年,朋友介绍我做商业配音。说实话,我虽然喜欢配音,但一点基础都没有,连基本功的绕口令都说不好。所以刚开始配得特别烂,没赚到几个钱。

于是,自己就在网上到处搜索跟配音有关的信息。那时候,天涯社区里聚集了一批喜欢网络配音的人。在加入他们的Q群和讨论组后,我才发现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一些朋友会不定时地配音任务,然后组织大家尝试。为了尽快提高自身水平,我很积极地领任务,然后一个人在家里拼命练习。群里的人都很愿意教你,比如说,他们会指导你怎样通过变声以获得特别的效果,或者是一些吐字、语速的技巧。整个网配圈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很浓。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一段文字就会把它读出来,所以广告牌、指示牌、宣传单等都会被我当作是练习发音的材料。因为配音员的行业特点就是如此,拿到文稿就得马上演绎,准备时间很少。关于那个“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事件,其实也是我的一次练习而已。当时在天涯社区看到这首诗歌,我觉得还不错,就想着录一段朗诵。第一遍,我是按正常的朗诵标准来演绎的,结果网友听了后,觉得我的朗诵字正腔圆,还给它封了个“CCTV音”的称号。有些网友建议我尝试其他版本,于是,我又录制了伦敦音、绵羊音、电视购物版、京剧念白配音等多个版本,竟然越来越受欢迎。最后,这次活动居然诞生了200多个版本。既能与大家互动交流,又能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网络配音让我最满足的地方。

罗嘉玲:懂得养声比经常练习更重要

配音员最担心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失声了。我们是靠声音吃饭的,要是患个感冒或者声带受损,那就意味着你那段时间将颗粒无收。所以,懂得养护自己的声音十分重要。

因为想尽快出人头地,很多刚入行的配音员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去练声。这样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做得太过,就会适得其反了。我认识的一位男配音员,本来有一把比较沉厚的男低音,但是他为了想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有中年男人的魅力,就去抽烟、喝酒,希望用这些刺激物来改变。起初,冒险带来的效果还不错,他确实也得到了很多片约,可久了之后,他的喉咙就经常发炎,而他最原始的声音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不主张新人用过激的方法来“磨练”自己的声音,还是要循序渐进。

要保护好声音,不等于说就不能去KTV唱歌,但飙歌是要避免的。尽管你有天籁的声音,但像陈奕迅的《浮夸》、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等需要声嘶力竭的歌曲,还是不唱为妙。另外,饮食也是值得注意的。做配音这行,冷饮和辛辣物都是禁忌,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对声带造成不良的刺激。要滋润声带,最好是喝暖的蜜糖水。

业界评估:配音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想在行里有所成就,就必须拓展自己的声线表演技巧。除了参加专业的配音培训班之外,对配音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加入网络配音的讨论组,跟随有经验的人士学习。同时,配音员因为经常要用夸张的声线来演绎不同的角色,声带长期劳损,有可能患上慢性咽喉炎等职业病。因此,保养声带是配音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工作:戴着镣铐跳舞

阿杰:在有限空间内发挥无限可能

很多人会觉得配音很好玩,因为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话虽如此,但真正做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卡通片和真人影视作品就很不一样。为卡通片配音,配音员可以不太受画面限制,只要注意配合角色的开闭口动作就好了;但为真人影视作品配音,你得观察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然后根据观察所得来演绎声音。当一个配音员,不能光有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表现力。一个角色,有的人配出来的效果像在朗诵,而另一个人配出来的效果就很自然。光有动听的声音,你只能去当播音员。

配音员经常要配不同的剧种,这就很考验个人的创造能力了。以日剧为例,日本人经常说“谢谢”,可这个“谢谢”在日语里要发8个音,角色的嘴巴要开合8次。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字,在保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配合人物的口型。一般我们都会说“真的是非常地感谢!”或“真的是太感谢你啦!”这已经是最基本的了,除此之外,配音员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为其设置符合身份的台词,而又不能违反口型的配对原则。所以我们只能在各种限制中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另一个困难的地方在于,个人的说话习惯有时候会影响角色的发挥。有些配音员平时多是配一些高贵公子的角色,而一旦要为山野村夫的角色配音就反应不过来,这在业内是一种大忌。配音员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角色,如果只局限于某种类型,那你的发展路子就很窄。

罗嘉玲:客户的挑剔有时会让你抓狂

身为自由身配音员的好处是,我除了可以像签约配音员那样为卡通片和影视作品配音,还可以接受一些广告商或教育机构的邀请,为其录制宣传声带,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在香港,目前为一个广告配音的收入大概在300~1000港元左右。报酬虽然不多,但如果配音员的口碑不错,他还是可以获得多家商家邀请,获得不错的薪水。然而,配音员很多时候都要面对客户的挑剔。

我曾经帮某航空公司录制电话声带,其实就一句话:“某航空公司真诚为你提供优质服务。”我去到配音棚,第一遍用比较平稳的声音说了,心想这样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但客户听了之后不是很满意,他建议说,“你能否用一种温柔的声音再演绎一遍?”既然客户提出建议,我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再录一遍。然而,客户还没满意,他又提出“你的演绎是温柔的,不过我希望可以正式一点,你能否再试试?”无奈,我又再尝试一遍。“这一遍比前两遍好多了,但我认为你还可以把声速放慢些……”我心里恨不得想说,不如你来为我演绎一下,怎么把各种要求融进配音里好了。结果,那次配音用了将近一小时。

业界评估:配音员能拿到的薪酬并不高。在日本,工薪阶层的年薪约为300万日元,但在5年前公布的日本声优年收入排行榜上,大多数知名声优的年收入都在300万日元以下。在国内,配音员的待遇十几年如一日,没多大改善。配音员出身的张涵予曾透露,“15年前,配电影是300~500元左右;15年后,海外大片配主角也不过1000~2000元左右。”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很多配音员往往需要出去兼职(如为广告配音等)才能维持生计。

业内:并不是人人都会“声声”相惜

罗嘉玲:争当主角,洁身自好

在配音业内,千万不要自贬身价。一套电视剧,配主角和配配角的收入差不多,但我绝对会选择配主角。配配角的工作会相对轻松,可一旦你选择了配角,就意味着别人也能替代你的位置,你以后想配主角就难多了。

由于薪水不稳定,有些配音员甚至会去给配音以增加收入。但这样做其实等于自毁前途,把自己陷入了低俗的境地中。商家或导演一般都不会选择这些配音员给自己的商品和影视作品配音,害怕有损企业和个人形象。所以,我一直坚持洁身自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可以获得香港教育局、各大出版社的青睐。健康的形象对配音员来说也很重要。

枫仔:威胁并不来自明星和字幕组

近年来,一些明星也涉足配音业,像吴君如和黄秋生为《麦兜的故事》配音,何炅为《熊猫总动员》配音等;而网络字幕组的兴起也让更多人选择看原声作品。不过,这些对配音员来说都不算带来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明星拍的片子,很多时候都要配音员重新配音,这是因为片子在拍摄过程中的收音效果很难控制,而且有些明星的声音确实不好听。只要你有一定的实力,在这个市场里还是能站得住脚。至于字幕组,他们只是负责翻译文字,方便上网的观众收看原声作品。但目前,大多数人还是会通过电视机收看影视作品,所以我们依然有大量的片源。

威胁配音员生存的,其实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影视制作方和不专业的配音团队。由于经费有限,一些影视剧制作方会聘请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三流团队配音。另外,一些地方电视台在引入电视剧的时候,都要重新配一次音。他们美其名曰是本土化策略,但实际上也是受利益的驱动。因为直接引入一部没有配过音的影视剧,比去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要便宜;有时候,重新配音后的花费也比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的费用要低。长期以往,精品的配音作品就少有人问津,配音员的激情也大受打击。

业界评估:配音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但配音员却不希望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分去,这正是配音行业里的一个悖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寄望于国内动漫产业和影视行业规范有序的发展和政府、社会对配音业的重视和扶持。

(感谢729配音组组长程涵、陈家亮和唢呐的姐姐提供采访协助。)

伴随80后成长的声优们

普通话配音员

乔榛代表角色:《偷天陷阱》的麦克、《狮子王》的豹子巴克拉、《哈利波特》系列的邓布利多校长。

王晓燕代表角色:《美少女战士》的小兔、《七龙珠》的孙悟空、《聪明的一休》的一休、《足球小子》的大空翼和《灌篮高手》的彩子。

金锋代表角色:《蜘蛛侠》的托贝•马奎尔、《危情二十四小时》的雷奥,内地演员钟汉良和保剑锋的常任配音员。

季冠霖代表角色:《倚天屠龙记》的赵敏和周芷若、《赤壁(下)》的小乔、《阿凡达》的奈蒂莉等。

粤语配音员

卢素娟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大雄、《名侦探柯南》的柯南、《棋魂》的筒井和《忍者乱太郎》的乱太郎。

林保全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多啦A梦、《名侦探柯南》的目暮警官,内地演员王刚的常任配音员。

郑丽丽代表角色:《樱桃小丸子》的小丸子、《美少女战士》的爱野美奈子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美雪。

苏强文代表角色:《钢之炼金术师》的莱•马斯丹,日本演员木村拓哉、中国台湾演员周渝民、内地演员黄晓明等帅哥的常任配音员。

辑 / 曾美芬

罗嘉玲在表演“一人多声道”

1.扮演坏人

2.扮演暗器飞出

3.扮演老太婆

4.扮演溺水

阿杰的部分配音角色

《金大班》盛月如

《宫•锁心玉》二阿哥胤

篇5

关键词:声乐 台词 同步录音

引言:当前国内外好多大中专院校设有表演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影视演员、话剧演员、曲艺演员,部分同学在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然而不少演员因为气息浅、共鸣弱、音量小等缺点,不能满足同步录音的需要,而是先进行录像,再根据台词进行录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经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声乐课程和台词课程严重沟通不足的现象,我试图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把握正确诀窍,将声乐和台词的技能、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为我所用、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之效。这种尝试,不仅是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探讨,也是艺术学科中交叉专业的研究。

每个人自呱呱落地起,就无时无刻不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符号来同这个世界取得联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惑,但这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声音。在舞台上面对千百观众,要把每个词语清晰地送入他们的耳朵,要把每一种内心情感通过语言传达给观众,只凭自然的声音,没有科学发声的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朗诵和念词都要尽先天的资本--声音的质和量,但在这先天条件之外,应该尽后天的技巧或者方法。寻找这种技巧和方法的活动便是科学化,这些方法或技巧如被阐明起来,使大家可以知道,先天条件充分地可以增加他的光辉,即使稍不充分,也可以适当弥补他的缺陷。作为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寻找舞台语言发声上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最终达到清晰、洪亮、起伏跌宕的发声和符合各自人物的声音造型,从而淋漓酣畅的表达人物情感,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解决怎样将科学发声结合到台词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

一、说与唱都必须保持积极的放松状态

所谓积极地放松状态,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放松,而是一种创作状态。从站姿上来说,需要积极而不紧张、松弛而又不松垮。在练"字"是工具、练"声"是目的阶段过程中必须强调放松与紧张。声乐演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的过程,因而演唱过程中的"紧张"和"放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们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作用。动听的歌声必然是多方面因素恰到好处地配合和协调一致才能得出的结果。"积极"是"放松"的保障,只有积极地调动与发声相关的器官和充分利用歌唱腔体,才会有放松的情感表达。在歌唱的过程中,只要积极合理地控制参与运动发声的器官,表情才能自如,感情表达才能随心所欲,声音才会健康、 圆润、放松。"放松"是"积极"的前提,只有适当地使发声器官得到松弛和休息,才能为发声器官提供协调和新的力量。在歌唱的过程中,参与运动的肌体在经过积极地收缩后必须得到舒展和放松,才能进行下一轮的积极收缩。这对表面上的矛盾关系是始终贯穿于我们的声乐学习的,如果能量得不到释放那必然会造成机体运动的失衡,从而影响我们的声音效果。作为声乐演唱者,不难理解这是一门具有人类真实情感的综合艺术,我们演唱的好与坏,听者从心灵就能清晰地感受到。比如我有时在平时的课堂中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理应做的就是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悉心分析来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就是说我需要加入我真实的情感来完整地演唱作品,但我有时就会碰到自己的心情和作品中情绪情感的不符,我心情阴郁的时候却需要表现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物角色,这时就会很难调整自己的心境,那么也可以想象我的演唱就是一种机械地进行,声音再完美也是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的。于是我越发会紧张,那就越发地完成不好了。所以心理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歌唱地发挥,我们不仅需要娴熟的声乐技巧,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只有调控自如,我们的身体才能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积极与放松的辩证关系。

二、说和唱都要正确的运用气息

生活中的呼吸是自动而有节奏地自然进行的,表达思想只要说清说准就行,在音色、音量、音域等方面没有一定的标准。而舞台上的说与唱的发声,从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来说比生活中远得多,语言交流的空间比生活中要大得多,因此在舞台上的说与唱发声方法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呼吸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是运用胸、腹的共同参与形成的呼吸方法。吸气时,口、鼻并用,在吸气肌肉群作用下,气息自然通过呼吸通道进入肺叶。横膈膜明显下降,并借助肋骨的运动使胸廓扩张,气息像一条腰带充满横膈膜周围,下肋骨及、膈肌及腰部均有明显扩张的感。呼气时,胸、腹呼气肌肉群联合协调做有控制的收缩,两肋和腰部四周仍保持吸气扩张状态。这样有控制地呼气,能造成强有力的气流,并使声带发出各种力度的声音,能根据歌曲需要,随乐句长短,自如地调节、变化呼气量。这种呼吸法对歌唱发声以及一切艺术语言的发声都是最适合的,也被中外歌唱家所广泛采用。这就是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讲的"气沉丹田,关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的呼吸法。在歌唱中要求呼吸自如,要根据乐句的长短自如地呼气,舞台表演要求演员有稳定的歌唱状态,音乐旋律音高起伏大,所需要的气流量也大,歌唱的呼吸就比生活中要更夸张、更有力。若将各种呼吸彼此间作一个比较,通常人的吸和呼之间比值为:安静时吸与呼为1:1或1:2 ;劳动或平时一般说 话发声的吸与呼为1:5;歌唱活动或舞台朗诵时艺术发声的吸与呼则为1:8或1:12等甚至更长。歌唱发声的要求是千变万化的,单靠个别、孤立的部位呼吸就远远不能胜任。无数说、唱实践证明,胸、腹式呼吸法是最适合演员的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的优点在于,它充分调动了呼吸器官中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整体的互相配合,协调运动。吸气时吸气肌肉群收缩,使胸腔的肋骨自然抬起向外扩展, 这时腹部的吸气肌肉群也在收缩,使胸、腹内脏的位置发生改变,膈肌中心自然下降,由此也充分扩大了胸腔,使肺叶吸气时有宽松的扩展空间。呼气时呼气肌肉群收缩,又使胸腔的肋骨自然下降,横膈肌中心回升,使肺叶中的气息能有控制地排除。胸、腹式呼吸法能做到呼吸自然而速度快,能使声音有明显支持点和弹性,自如地控制气息并形成气柱,使声音有强、弱变化,能使音量放大,声音能致远。由于气息有控制,对达到声区统一、扩展音域、美化音色、控制音量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把握正确的呼吸法,理顺说与唱的共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三、说与唱都必须有正确的喉型

这里我所讲的喉型,无论是说还是唱的发声艺术,说白了就是脸部肌肉表现力的问题,在发生时难看还是好看。因此我们在不排除喉头的稳定、歌唱发声严谨的正确吸气方法基础上,既不吊喉头也不压喉头,发挥声带的正常功能,那么上口盖的积极咬字,舌根放松,下巴松弛自然,稍微往里收,更是我们启发学生、训练舞台语言教学的重点提示。平时我们生活的语言和吃饭的动作,往往是下巴积极的工作,如果舞台语言把生活中的习惯误认为想要音量大,向前伸脖子或下巴,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从外部形象来说很难看,音域走向不宽,吐字没有穿透力,还会产生好多喉音,如果喉型不正确,不管是唱与说,发声没有通道,气息不通,到了舌根部分就有阻力,所以在掌握正确的发声法时,提示学生吐字必须下牙藏在上牙的背后,要求下巴懒一些,上口盖积极些,硬腭吐字点清楚,利用上下牙两个牙齿中间处如同一条线吐出每个字,出字时气息要平稳、均匀,有小腹的丹田气支持。只有建立正确的喉型,练起来有方向,做起来有目的,才能掌握好发声法。

四、说与唱都必须建立较宽的音域

根据斯坦利的分析,在声音的发展中有四个相互依存的技术因素:音域的扩展、音量的操控、音质的改善和声音的正确颤动。教学实践证明,扩展音域的练习对培养歌唱发声艺术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解决高、中低声区的共鸣腔运用问题,又要解决几个声区换声点相互连接的问题,如果这一点不引起重视,岂能谈得上歌唱发声的技巧性问题。另外在歌唱的训练中我们比较重视声音的高部位,在舞台语言发声中也要重视这一点。至于声音位置实际上是一种遐想,也就是把说话的口腔空间感、面部空间感增大一些,气息流动性比生活中夸张一些,这些都是说与唱的发声要求中必备的条件。

五、说与唱都要有正确的吐字归韵

威廉-莎士比亚说:"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这句话应该是每个歌唱者必须牢记的格言。唱是说的音乐性夸大,所以说合唱是可以结合的。歌是由诗发展而来的,唱是由说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结合的途径应该是在说的基础上来发展歌唱能力。在传统音乐论述中有"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既有口,如出字不分明,有自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一说这都说明吐字归韵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声乐气息;角色塑造;融合

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气息是一个好的歌者最本质的根源。而对于一个好的演员来说,能借助上声乐气息的运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演员来诠释好一个人物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呈现在荧幕上的电影电视剧多数都是要经过后期的声音处理,有的还要根据角色的需要直接用专业的配音演员来配音,使得人物的角色感更鲜明。而在话剧的舞台上是最考量一个演员的标准,如何能把声音灌满一个剧场,我认为这就需要借鉴声乐演唱的方法来完成。从教学的角度,我就我的一些观点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首先,戏剧表演学习者需要了解声乐的呼吸发声方法

在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音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当然,当演唱者根据作品的要求在演唱通风的作品时,单纯的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1、吸气深浅――适中。吸气要吸到胸腔下部两肋的边缘和丹田处。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过深或过浅都会使胸腔和下肋扩张过度紧张僵硬,导致声音失去弹性。

2、吸气状态――自然平稳。吸气应该是一个在放松状态下自然完成的胸腔舒展扩张的自然过程,要像在早晨阳光下打太极拳的老人那样的平静,体会自然柔和的感觉。

3、吸气的力量――适中。在呼吸的过程中如果力量过大会导致整体的僵持,不能更好地完成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见掌握正确的声乐用气的方法,对于学习戏剧表演者来说,无论你是要饰演一个铮铮铁骨的军人还是年买的老人,掌握好了气息你的声音也会随之而变化,你就可以更好的来表现剧中的角色了。

二、角色塑造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我会让学习表演的同学把他们表演课上的片段在课上表演。多数同学重于外在的肢体语言上去表现,而忽落了一个角色的语言的表达。在表演上一个角色的声音的塑造是这个人物是否立得住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比如由我们文华学院自己创作的佤族题材的一部话剧叫做《木鼓声声》,剧中肖木三这个角色,他的淳朴憨厚、朴实善良,和面对敌人时的勇敢,都充分体现一个佤寨汉子的形象。这是剧本对这个人物的要求,那么作为我们学生在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怎样去挖掘这个角色呢。我们可以去当地体验民族风情,了解当地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方法,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对这个剧中人物的塑造。我认为这些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很快可以见成效。但是难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用刻画他的声音,因为这个可以体现他的整个人物性格。佤族的男人应该有山一样的胸怀和浑厚高亢的声音,不然体现不出他的民族特色来。而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表演这个片段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在剧中一开始喊叶娜的名字就问题百出了。有的是音量小,有的是音调太低,有的音调高了,但声音太细,和人物一点不贴近。这久充分体现了学习声乐的重要性,好的气息和共鸣腔可以很好地把这个任务所需要的声音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艺术也不例外。作为学生学好了声乐和表演的情况下,两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两者相互影响可以是一个歌者和演员横好的在舞台上和电视电影上大放异彩。

三、融 合

第一,歌唱心理与表演心理的揣测。

演唱者和表演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声音上或者表演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而是因为有心,歌唱是自然的,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有没有高超的技巧,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表演也是这样,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借鉴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的“功夫”,就能做到在舞台上的游刃有余。

第二,把握声情与形神。这个之中也充分体现表演与演唱的融合。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对于表演艺术的应用同样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演唱不只是唱的活动,还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唱者适当地辅助一些形体上的活动,势必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而表演者有了声情、形神的结合也就成了观众心中的“角儿”了。演唱的角色感对戏剧表演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一个歌者你在演唱作品时,你的一个角色定位,就是你要以什么感觉去演唱歌曲的内容,怎样能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演唱就是成功的。而作为戏剧表演者去描绘的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时,像歌剧演员那样去打动观众声情并茂,最终才能赢得观众。表演的台词主要也是从台词的内容色彩出发,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借助的声乐气息的运用来表达情感。一个戏剧表演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并且用声音肢体等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情感需要歌者了解音乐语言、音乐表现通过自身感受体验来领会其中的含义,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见表演和演唱在很多方面两者是不可分离相互渗透的。

作为在校的学生,从事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期间能够系统的学习声乐演唱相关的基础知识,在你的表演的上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者是有很多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地方。同时学习的声乐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项技能,这个也符合了我们文华学院的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符合区域性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

篇7

[关键词] 电影 人声 造型 设计

当代的电影已从过去无声电影仅由视觉因素构成的“单一时空结构”进入到了视听结合的“相对时空结构”,电影叙事结构由此变得更复杂,更精细,能表现更多的情节以及更精巧的故事。法国电影大师罗贝尔·布烈松(Robert Bresson)在《电影书写札记》中这样描述到:“电影书写是一种运用活动影像和声音的写作”。

电影中的声音能造型设计吗?在当代电影的研究和实践中这已经不存在任何疑问了,但在电影发展的早期,人们显然是不认可的。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用眼睛看得见的、可视的事物才具有形象。19世纪末著名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认为:“我们听到的是声音本身,而不是声音的形象。从银幕上传出来的声音,就是录音机所录下的声音。声音没有形象。”[1]

显然,“形象”一词,原本是指文学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是文艺作品的一种通用表述,究其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文艺作品都拥有“原型”阐释的可能,二是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存在相互渗透。

声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可以直接传递信息,声音作用于人耳,人耳从声音的特征上,将其分析综合并且将之立体化,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了形象。同时,熟悉的声音能唤起我们对声源形象的联想。电影中的声音造型,就是利用了人的联想功能。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辆车的引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喇叭等的各种声音,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款车的大小、车型、甚至车的品牌等与其有关的形象。[2]

在当代电影中,声音运用的艺术手法很多,一是常运用特定的声音元素来描述场景,可以省略掉多余的画面;二是可以通过声音来赋予人物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传达情绪;三是声音能够扩展、延伸画面空间;四是通过声音造成某种戏剧效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音能够塑造角色形象。

人声是电影中的声音三要素之一,也是电影角色形象塑造的主要方式。一般来说,电影中的人声造型与设计,主要以对白、旁白、独白、画外音和拟人造型等几种形式出现。

一、对白、旁白与独白

一般来说,人物的外貌特征是人们通过眼睛去观察得到的,用声音去塑造人物的外貌似乎有些牵强,但是声音的确是可以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补充的。例如在译制片的制作中,译制片导演为了把外国影片比较谁确地介绍给观众,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配音演员。配音演员的声音要与原片的人物外貌、气质相吻合,并且符合大众的审美。例如一个英俊潇洒的人物他的声音应该是柔和、温存,充满磁性的,善良美丽的人物她的声音应该就是甜美、清澈的。例如。我国著名配音演员李梓就用她圆润甜美的声音为译制片《巴黎圣母院》中女主角艾丝美拉达配音,使观众深深感受到女主角的魅力。

在电影对白设计中存在着不少违反正常语境中出现的情况,通过刻意夸张演员的声音或者是对白的内容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或者是喜剧效果。

例如,美国导演弗兰克·林沙夫纳执导的影片《巴顿将军》,片头那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白中,著名电影演员乔治·斯克特饰演的巴顿将军将这段开场白处理得高高低低,时快时慢,抑扬顿挫,一个硬汉加顽童式的美国将军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张艺谋导演谈起自己的电影《有话好好说》的时候也曾说道,为了表现出姜文饰演的赵小帅这个角色“一根筋”的倔劲儿,将这个人物设计成结巴,他越激动结巴的越厉害,赵小帅这个板儿爷的形象就被凸显出来了。

在影片《雨人》中,由汤姆·克鲁斯和达斯汀·霍夫曼分别饰演的兄弟俩的语言节奏就存在着鲜明的差别,然而也正是这一差别形成了整部影片中兄弟二人的性格差异。片中的弟弟查理精明能干,能说会道,他的语言流畅而善辩,但是他过度理性,总是用面具包裹着自己,不和任何人分享内心的感觉。而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哥哥雷蒙德却正好相反,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状态,不愿和人交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经常自言自语或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时常出现尖叫。电影中有一段经典对白一下子就抓住了兄弟俩各自的特点:

查理:利用雷蒙德?嘿,雷蒙德,我有在利用你吗?我有在利用你吗,雷蒙德?

雷蒙德:有。

查理:闭嘴!他一直在回答半个小时之前的问题!

就在这兄弟俩一紧一慢的对话中自然而然的就把兄弟俩的不同的性格塑造出来。

人声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台词表演是将文字语言影像化的直接手段,每个人在音色、音域、音量,以及速度和节奏的不同构成了“声纹”,这是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征,如同语言一样,是个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对于影像呈现个体行为、品格、品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当不同的人声作为音响效果处理的时候,嘈杂人群中的声息,含混交谈的背景声等,都适合在影像空间里呈现真实的人物特征。

二、人声画外音

有观点认为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同时具备复调叙事结构和作用,正是这种结构和作用使得文学叙事学和电影叙事学产生了互通的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电影叙事一般是以“第三人称”开展的,直到摄影机处于主人公位置的时候,观众才开始有似是而非的“第一人称”视角,然而,一旦人声画外音出现,这种视角转换就被自然加速了。

人声画外音的运用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颇为典型。片题字幕隐去之后,出现了女主人公颂莲长达 1 分多钟的近景镜头,看似波澜不惊的镜头内多次声画对位,母亲冷嘲热讽的言语与嘈杂的喜乐顺次出现,一个世俗环境里所谓新女性注定悲哀的命运,和她内心难以平复的不甘,仅通过转述几句“人话”就实现了。而处理陈老爷这个人物形象则采用人声表演配合画面来实现,大广角的全景、从背后拍摄、画面虚化以及不规则构图下,陈老爷始终处于镜头后方,刚开场不久,只听见下人给陈老爷道喜声,正面拍摄颂莲时,画外音是陈老爷的话:

“怎么样?脚捶得还舒服吧?”

当陈老爷以一个侧面远景镜头出现时,陈老爷仍然是画外音出现:

“女人的脚最要紧,脚舒服了,就什么都调理顺了,也就更会伺候男人了。”

然后让颂莲举灯,陈老爷要仔细看看她,还是正面拍摄颂莲,陈老爷的画外音:

“把灯举高点,脸抬起来,洋学生到底不一样呀,好了,脱衣服睡觉吧!”

这一段戏,陈老爷的形象大半被藏在画框外,即使出现在画框内,也是在暗处、远处,而将颂莲置于正面的红灯照耀之中,与颂莲母亲不同,他在镜头后方,实际上观众只是看不见他的容貌,他在哪个方位,用何种表情说话,实际上是能够想象的,这里的人声画外音有一种“镜子”功效,即通过与发声对象对话的人物表情、发声对象主观视角的变化来反观人物形象,陈佐千老爷的人声表演(语调、语速、重音)配合一组在运动方向、景别设置和构图处理上风格一致的镜头,一个道貌岸然的封建家长形象从镜头后方走到了眼前。电影在镜头中出现了两种典型的人声画外音,一种是人声回放,比如颂莲“母亲”,另一种是发声对象在镜头后方,比如陈老爷,这里镜头内人物不发声,以及发声对象在镜头后方,甚至间或出现其他人声回放的情况,实际上都用于表现镜头内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拟人声音造型

在科幻片、魔幻片以及动画片中,其主要角色常常是虚构出来的被赋予人性化的非人类角色,为使其声音更贴近其外貌特征,声音设计师要对这些角色的声音进行特殊处理,从而使角色通过虚拟的声音造型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特征。

这种角色的虚拟声音造型设计工作已有很长历史,追溯到1933 年雷电华公司出品的电影《金刚》,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创作人默里·斯皮瓦克创造性地运用声音,对影片的声音进行了创作。他利用了狮子的吼叫声,并进行减速,同时降低了一个倍频程,再利用同一音调的声音混合,以此设计出了金刚的叫声。

时间过去一个世纪,2006年第78届奥斯卡将电影艺术中视听效果的最高荣誉给予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作品《金刚》。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巨猩金刚,但是作为主角却没有一句对白,除却表情与动作,声音便成为金刚表现喜怒哀乐的最重要手段。不过,这只巨型猩猩发出的各种声音在自然界里是无法找到的,如果仅用普通猩猩的声音来替代又不太符合这只巨猩的威武,因此金刚的声音成了全片音效拟创的重点。片中金刚情绪激烈的表达,是它那招牌式的咆哮,与女主角安妮的交流时的柔情,以及它的每个动作与环境互动产生的摩擦声和撞击声都需要考虑在内,音效设计师为此煞费苦心。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观察动物,研究猩猩以至老虎、狮子、大象等兽类在不同情绪和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并把这些动物的叫声和呼吸声录下来混合放大,进而参照金刚的演员替身所模拟的声音来进行制作。而金刚行走、跑动以及与暴龙搏斗的动作音效则是采录了各种粗壮的原木坠地、碰撞发出的声音加工制成的。

在2011年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学术讲座之三《电影声音设计的艺术魅力》中,动画电影《驯龙高手》的声音设计师Randy Thom先生讲述了他是如何塑造影片中龙的声音,为了使龙的声音符合它们的外貌特征,Randy Thom先生选取了一部分人声和一部分动物的声音合成,并对这些声音进行变形,尤其是做变调。例如将大象的声音在尾巴上做一些变调,让它听起来体积小一点,虽然它有非常低沉的声音,但是还是要把它的声音再继续做降调,尽可能觉得跟大象的声音能够比较接近。并用呼吸声连接前后的声音,最终完成了赋予龙极富个性且符合其外貌特征的声音。

通过上述有关电影中人声的造型与设计的粗浅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人声具有塑造形象的巨大功能,极大的丰富了电影的银幕呈现方式。研究人声的银幕呈现方式可以激活电影创作者的灵感,打开电影表现的维度,使我们不仅学会用眼睛来观看,还能够用耳朵来倾听、用声音的无限创造性扩展电影的表现力,达到电影视觉影像与听觉形象的共生。

注释

[ ] 巴拉兹(Balzs,1884年8月4日-1949年5月17日):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编剧。代表著作有《可见的人》、《影片的灵魂》、《电影理论》(中译本名《电影美学》)等。

[2] [法]罗贝尔·布烈松《电影书写札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9 月版,第 5 页。

篇8

1.《声乐》课教学《声乐》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此课程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表演性质,而是以学习发声技巧为主,通过学习呼吸、共鸣等演唱原理解决音高、音色和声音处理的问题。深入领会歌唱中科学的发声原理,能够对播音发声能力的建立和技巧的运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经过学习学生的声音会有明显的改善,音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声音强弱、明暗、前后、刚柔等控制和变化能力得到提高,对声音的驾驭和掌控能力大大加强,基本能够获得通透、圆润、有感染力的声音。

2.《广播电视音乐应用》课教学《广播电视音乐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广播电视音乐的作用以及特征等的解剖和学习,让同学们对广播电视音乐建立客观和准确的理性认识,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广播电视音乐的方法。以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审美教育为主线,通过讲解分析经典广播电视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智慧,优化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配乐水平,并学会为影视音乐作品配乐的简单、基础的方法和能力。

3.《音乐欣赏》课教学《音乐欣赏》课是审美为核心,通过介绍、欣赏中外各时期、各类型的经典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及欣赏能力,从而掌握中外音乐在形势及内容上的特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认识。教师要把研究音乐欣赏的体裁、风格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总结音乐元素所揭示的命题,指引学生从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最终让学生满怀激情的去追寻真正的美。

二、多听、多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课外同学们一定要多听音乐,广泛接触到各种类型、各种情绪、各种风格的音乐,建立起丰富的音乐素材和听觉经验。同时还要多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如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民族特征等,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后,还需进一步在实践环节中应用和提高。比如播音专业的学生经常会进行配乐朗诵,这时就要根据已有的音乐知识去选择恰当的音乐,然后把这些音乐合理地应用到朗诵中,对朗诵发挥起到积极的作用。配乐在一个完整的配乐朗诵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届的齐越朗诵节中,获得了奖项的作品,除了选手本身的朗诵水平之外,配乐也占有相当重的分量。配乐和朗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除了为朗诵配乐,同学们还经常需要为一些短片和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配乐。在节目制作中要学会配进合适的音乐,包括片头音乐、片尾音乐等。高品位的音乐会为节目的情绪过度、气氛渲染等起到很好的作用。注意音量的比例,总的说来音乐宜轻不宜重,要防治喧宾夺主,要讲究音乐的起止自然,一般采用“渐入”和“渐隐”,即音乐起时由弱渐强,音乐收时由强减弱,避免突起突收。

一般音乐起于主持人话语或配音之前,止于主要内容结束之后,并且往往先扬后抑,然后渐渐隐去,给人余音缭绕的感觉。总之,在实践中多学、多用、多练习,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这些音乐知识学以致用,做到“越学越用,越用越学”,真正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修养。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播音主持;情境教学;实际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强、以虚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性地创设和引入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特定感彩、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想象、联想,获得情感感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积极的进入到模拟场景氛围中,扮演与体验不同角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情境教学法与播音主持教学的结合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应用价值非常高,不仅能运用于播音主持教学实际情况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创设播音情境来提升播音主持技巧[1]。首先,情境教学能激发并获得情感。“情”是播音创作的基础与依托,播音主持创作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创造美的意境,给受众美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通过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才能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吴郁教授在《播音学简明教程》中指出,情景再现的过程可分为四步: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在情境中想象并感受,在想象中扮演并体验,在扮演中体会并表达,这无疑是使学生获得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重要途径。其次,情境创设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播音主持教学本就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情境创设,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将“教、做、学”结合起来,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求知欲都有明显的作用。再次,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情境教学的关键点是创设情境,需要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据稿件来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组织配合、完成作品,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应变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播音主持技能。

二、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

(一)以想象唤起具体感受,塑造播音主持内心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脑海中显现播音主持稿件内容的场景或情境。在播读稿件练习时,老师需要告知学生不能做简单的见字发声练习,要发挥自身想象再现内心的视觉场景,加强具体感受,激发内心情感,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圆满完成播音主持语言能力的创设活动[2]。比如朗诵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仿佛看到春天的轮廓,有山、水、太阳,有小草、桃树、杏树、蜜蜂,有劳动的人们……,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仿佛感受到了春风拂面,闻到了花的香,听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声音。这样朗诵时学生就有了画面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就能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临场氛围情境,如将自己想象为在岗播音员或主持人,如同置身真实的新闻播音间或演播厅里。学生练习新闻播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俨然能够“看到”摄像机已经开机、直播倒计时已经开始、导播台已经倒数、电视机前的受众正在等待着收看今天的新闻。学生练习晚会主持时,想象自己处于一个大型晚会现场,台下座无虚席,此时此刻学生自己就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持人,聚光灯下,无数观众的目光都注视着他,如此氛围情境创设下,学生将带着激情开始主持一场精彩的晚会。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值得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二)以道具使用及角色扮演,制造播音主持虚拟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道具和角色扮演来创设虚拟场景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虽然不能真正处于真实情境中,但也能促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如临其境的状态。道具的使用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3]。比如,少儿节目主持时,用一个手偶玩具就可以虚拟出和卡通主持人共同主持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少儿受众群体喜欢的主持方式;新闻播音技巧练习时,教室、桌、椅、话筒、手机即可搭建起一个新闻播音直播间;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道具均可使用。学生在搭建的虚拟场景内练习完成后,老师即可给予点评、指导及纠正,学生再次巩固练习,其他学生同步可以学习到方法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方便使用,在播音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在虚拟情境中,学生们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对象。学生可以扮演主持人、播音员、观众、评委等,能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入,也可以产生“换位思考”般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练习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丰富作品内涵。比如综艺节目主持练习时,学生们分组进行《天天向上》模拟主持,各自扮演主持群中的一员,并符合各自性格特征、语言特征,学生们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团体主持的配合、各自角色的定位及要求、综艺节目主持的技巧及现场主持的应变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在文艺作品演播练习时,角色扮演,虚拟情境创设更加有必要。如童话、寓言、小说的演播,广播剧、影视剧、动漫的配音等,学生们需要通过扮演作品中不同角色来完成录音及演播创作,不仅符合稿件作品本身的需要,也符合播音主持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三)以录音演播设备,营造播音主持职业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利用实训设备,创设职业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锻炼实践技能。教学中常用的实训设备有录音间及演播室,校园广播站及电视台可以进行辅助实践锻炼。在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新闻播音及主持、影视配音等课程中,录音间的使用比较频繁。通过录音、回听,学生可以进行正字正音、表达技巧、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广播播音及主持技巧、配音技巧等的训练;在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电视采访、化妆及造型等课程中,演播室的训练尤其重要,训练学生镜头前表达、空间表现力、整体气质的培养等。有的学校还配备有数字演播室,使用抠像技术制作出新闻节目背景、综艺节目舞台背景等,创设更加仿真的职业情境,通过实训设备的合理利用,置身于仿真的职业情境中,更加真实地接触并使用设备进行作品的训练及录制,学生产生强烈的职业身份感、责任意识感、积极的表达状态进行练习,不仅分解、消化了课堂理论知识,体验、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储存每一个阶段的练习作品,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录音室、演播室营造出的职业情境的训练对播音主持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及广播站等真实的情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出作品,让学生享受到创作的收获和满足。组织学生定期到电台、电视台及传媒公司参观学习、见习锻炼,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节目录制环境、录制过程和主持人的工作状态,让学生对播音主持行业有直观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见识,树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在行业中的所见所得也能反馈于教学,学生在不同栏目中收获到不同的信息,在教学中更能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专业训练,拓展情境创设的思路,更加趋向于实用,促进播音主持教学效果的实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更丰富、更真实、更贴合实际行业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强及“个性化”教学特点,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每个阶段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想象、感受、体验置身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乐趣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到情境教学法不够深入、活跃有余而内涵不足的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还要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巧妙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多符合播音主持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播音主持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付焱,鞠维光.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279.

[2]王跃.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01:146.

篇10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88-01

一、音质、语音与发声

声音是主持人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受众对它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常人的要求。尽管由于受众文化素质、个人喜好、年龄差异及人耳听觉的生理变化会对同一音色做出不同的判断,但一个前提是统一的,即受众要求声音“好听”。而一个人的音色是由于他发音时声腔的形状而形成的,受先天条件影响很大。基于这样的前提,在考试中考官通过考生的播读来评判其音质是否圆润、响亮、坚实,简单说,好的声音就是听起来应该不嘶哑、不尖利、不暗淡,清楚、悦耳,给人以舒适感。

二、语言感受与表达

播音员、主持人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与受众进行交流的,因此,语言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极为重要。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收、鉴别、诸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融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

三、形象与气质

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在素质,但应该看到:形象的好坏依然是用人单位选拔播音员主持人的首要因素。

四、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做到:

1.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可以买一些教材,对照中央台主持人的发音进行训练。

2.良好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主持人的基本技能。

3.高水平的审美能力 。

4.开拓性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接受能力。

5.广泛的兴趣爱好。

6.个性比较突出的性格,良好的社交能力。

7.成熟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8.丰富的人生阅历。 能做到前3条,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台主持人,能做到前5条,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台主持人,全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杰出的电视台主持人。

9.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还体现在。

(1)声音美是最基本的标准。

(2)正确清晰。 所谓正确,是指发音正确。一方面,不可读别字。另一方面,不能用“直译”方式将方言变成蹩脚的普通话。

(3)所谓协调,是指主持人的瞬间协调与配协调,主持人把握整体节目使之调和、和谐的节奏。

(4)配合,是指主持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好节目任务,既要绿叶扶红花,也要红花适绿叶。台上台下都需要主持人的协调与配合,台上台下瞬间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效果、节奏等,左右着整台节目的好坏。

(5)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大家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广播电视这两种传播媒介里,语言从来都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持人节目来说,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怎么样,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过我们现在的一些从业人员或者渴望成为主持人的朋友,对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主持人节目话题技巧结束话题的方式与技巧,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大都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主持人的这种话题播音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实践证明: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技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实际工作中,主持人话题的进入和结束形势单一,语音修辞训练,语音承载内容,它是口语表达的最基本修辞手段。离开了语音就无所谓口语,忽略了语音修辞,就无所谓口语修辞。虽然语音修辞的有些内容,可以在播音和朗读的教材里看到,但是播音朗读与口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话语形式,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其正确地用到口头语言中来。

主持人节目是以主持人出场的形式来实施广播电视的功能的一种节目形式。从整体看主持人节目形式,它是由节目的主体、节目的手段和节目的对象构成的,节目对象和节目主体之间的联系必须有一个中介环节,整个中介环节就是节目手段。

五、怎样有分寸地把握播报态度呢

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结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在一些近似于新闻专稿的消息类稿件中,有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的较详细的叙述,但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绘声绘色”的感觉,要把握住简要概述的语言风格,否则会影响到新闻的节奏感和整体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李俊波.民生新闻的配音风格的把握[J].中国传媒科技.2012,(08):172-173.

篇11

1.主持人播音要求

无线电传播特性不符合语言的范围,信息传播方式相对单一。广播电台播音员广播过程的传播特性提出以下要求:首先,无线电广播要求速度缓慢的表达和语音发音力量略强,听到的话让人们知道他是明智的;第二,无线电广播真实和丰富的情感,依靠手稿整体把握和合理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图片。在播放激发想象力的合理时间复制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可以真正打动观众;只有融入情感,用声音与移动的效果,才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

2.对于传播形式的要求

首先,播报式应该是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把宣读形式当成是辅助形式。而资讯和时政是最常见的两类新闻节目,但它们播音风格又存在迥异之处。时政新闻目标为宣传,播音的时候要求播音员对于感彩的渲染要极为严肃,让听众可以切实感受新闻内容严肃性和真实性。资讯新闻播报时候要有放松语境及语气,把说新闻与播新闻两者相互融合,只有将它们风格真正融合到一处才可以收获超出预期的效果。除此以外,新闻导语当中,可以适当引用穿插说风格,能够将听众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新闻内容当中来,激发其兴趣与热情,以此作为基础,对于听众吸引力将会更大。原因是资讯新闻风格比较多样化,因此容易拉近听众和主持人间的距离,使两者互相亲近,适当减少严肃的感觉。其次,专题节目用讲述作为主要形式,穿插多样化的表达技巧。专题节目的特点比较鲜明,比如内容丰富,问题尖锐,形象生动而并且鲜明,写法极其精巧。这就意味着播报专题的时候,要先对稿件脉络进行梳理,全权把握,把自己思维和报道所具备思想情感有机融合于一处,这样才能够让播报内容更加吸引人,让听众对作品印象更加深刻。再次,广告配音反思的方式艺术特色,个性化的充分体现,广播语言是非常多样的表达。广告配音他们来控制声音的能力是非常高的,因为没有图片的帮助下,不同的人都要靠不同的场景,以反映变化的声音。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在播音方面要驾轻就熟,对社会实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个性化的声音可以创造必要的气氛,广告,目的是使来自广告单调的声音配音延长立体感和活力,使之与观众的心脏产生共鸣。

3.传播主体要求

涉及到舞台节目主持的时候,主持人通常使用把肢体语言和口头相互结合的办法。这样就可以实现与观众直接、平等交流。电台播音员广播主要依靠广播稿内容客观陈述,只要把广播稿内容准确、真实、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就达到工作目的。因此,广播播音员播音中,也应当对稿件进行合理掌控,并以此为基准将稿件内容、实质与内涵通过语言、声音艺术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多角色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

1.正确培养理念的树立

在主持与播音操作规律和创作原理层次,两者是具备共同之处的,播音主体能力一样也要被划分到主持能力范畴当中,打个比方,像语气发声与语言表达技巧还有面对听众状态等都被主持人作为基本功要掌握的。播音和主持在很多内容上是相通的,但在实际传播活动当中主持与播音却是各有其特点的。所以,表达声音的形式语言,节目主持人更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2.对创作能力要加大力度培养

从创作特点方面也能看出主持与播音的差别,因此在培养理念转变的同时,在创作方面也应注意调整,要有特殊的训练方法,并制订培训计划和培养目标,结合多样化的方法来多角色培训电台主持人。在加大对对话、访谈和评论训练的前提下,增加创造性的语言敏感性训练可以强化训练播音员旁白和串联能力。在广播电台,由于节目主持人掌握着全部节目的素材、人和工作流程,他有权要求对语言形式、节目进度还有流程进行调整,在竞技与娱乐类节目当中因为角色与环节比较多,还会对观众与嘉宾等做统筹协调,对于整合人物与角色分配方面也会有相应要求提出——主持人可以把全部参与节目元素融合成一种系统服务节目的宗旨,该能力用只言片语是难以实现的,他是对统筹协调和驾驭语言融合的一种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言语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前提下,主持人对于叙事能力训练也要加以强化。

3.强化人文素养、文化底蕴提高与社会责任心的树立

广播播音员应当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才可以对节目进行创作。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广播播音员还应当拥有更广博社科人文知识,甚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电台播音员的知识水平丰富,有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反应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公众对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广播播音员会有更加苛刻的要求。电台播音员只有全面升级他们的播音能力,公众接受度才会升高。赵忠祥、杨澜这些专家就是无可辩驳的证据。因此,电台主持人的能力需要对多元化知识进行积累,综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可以让主持品位和节目水准综合提升。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广播播音员尽管是个人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他却是群体观念的表达。广播播音员即为公众人物,换句话说是代表某一节目、频道、媒体形象,负责大众精神素养的提升,信息传播的使命。上述种种要求对广播播音员多角色播音主持能力予以重视的同时对于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

三、结语

篇12

技巧的难度,成就作品的高度

在专题片解说中,最常见的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有:叙事陈述、概念表达、情感抒发等等。这就需要播音者从感情、气息、声音三者入手,在读熟、读通、读透解说词的前提下,激发自己的感情共鸣,将感情变化通过气息活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来。通过气息和声音的变化,创作性地表现自身对解说词的理解以及内心感受,并将其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气息在感情与声音之间的桥梁作用,切忌用一成不变的气息状态对待丰富的感情变化,从而造成丰富的情感世界与苍白的发声效果之间的强烈反差;改变一般新闻播音的利落风格,把控好字词和句子的发音节奏,杜绝“念稿子”的现象发生。

笔者曾经参加了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发现之旅”的电视专题采风活动,采制的《感天悟地大觉山》是一部集文学性、思想性、音乐性为一体的游记类电视专题片。该片的解说词画面感十分浓厚,且有情有景,有叙述有感悟,解说配音的再创作难度很高。对此,笔者与解说词作者经过深入探讨,决定把解说分为两个场景,即两种风格:在现场,笔者以旅游节目的主持风格,借助新闻现场导语的形式,轻松利落地勾勒出景区不同场景的线路和游历的现场感受;在配音室,笔者则完全融入解说词的优美文字和超凡脱俗的意境,彻底抛开普通平淡的叙事节奏,把气息和音调的变化演绎到自身的极致。

例如:在该片的开篇“端午临近,小满时节。总面积204平方公里的大觉山旅游风景区在叠嶂的山岚云蔼间更显得清灵浩淼,虽然位于武夷山脉的西北,但这里没有太多的浮华与喧嚣,没有做作的矫揉与引导,吐纳着自然的声息,亲吻着天地的味道,荡涤在身后的是红尘的悲欢与啼笑。”这一段是一个从纪实陈述到情感渐进的过程,有数字、有描述,也有由景入情的延伸,看似循序渐进,但以声传情的尺度需要精准的掌控,既不可从头至尾地叙述,又不可过早地抒情,更需要把控情感投入的份量,因为“好戏”还在后头。

又如该片的部分“峡谷之上,宁静深邃的天湖和巧夺天工的天岩、天岭、天台、天街、天桥、天坛把梦境中的遐想演绎得如此清晰而真实。近在咫尺,漂浮在云端的天上人间……(由远及近的佛教音乐)有风吹来,山的那一边,飘来了呢喃的梵歌,冗长而悠远。”两段梦幻般的文字,中间是若有若无的佛教音乐,且间隔时间仅3秒,这就需要笔者在第二段文字将起之时,提前把气息运用到位,才能形成“声断意不断”的唤情效果,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想要撼动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共鸣及联想,离不开各种播音技巧的熟练运用,正如同“写意”必先“写实”一样,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驾驭各种高难度的技巧,从而成就高水平的作品。

用情的深度,成就创作的力度

著名诗人王国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为一名电视专题片解说者,在进行配音二度创作时,同样要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情”。

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水准和品位,而这种水准和品位就在于解说对主题的深化以及诗化的处理。以情言物,情景合一,方能表达情感与思想的统一。真挚的感情、隽永的诗意为其表,深沉的哲理、鲜明的主题为其里,底蕴深厚,发人深省,从而产生解说的独特魅力,凝聚成电视专题片撼人心魄的力量。

因此,电视专题片解说只有将创作者的联想和感悟融入其中,传递出信息以外更多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带来双向互动的深层愉悦。强烈的情感是艺术美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之一,作为电视专题片解说创作者,只有怀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将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表达的情感中去,才能形成一种冲击力,感染观众的听觉,强化观众的视觉,撼动观众的灵魂。

在纪念汤显祖逝世390周年的盛大活动中,笔者担任了电视专题片的现场解说任务,当接过节目主编递来的四段串场解说词后,立即就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解说词触景生情,运用了大量汤翁的典故诗词,寄托了撰稿人浓厚的情感抒发。这几段解说不但需要深厚的播音功底,更要从一开始就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几乎如同由汤翁作品改编的“折子戏”。

“当第一片秋叶飘落在三生石上,我们伫立在牡丹亭前,苍劲的雪松、斑驳的树影还有闪烁在平湖秋水中的一抹艳阳,如幻如梦,恍如隔世。……390年的岁月流痕,人生戏梦、戏梦人生,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不仅是流传了390年的千古绝唱,更是世间冷暖、人伦悲欢的真情告白!”这段解说看似客观地描摹汤翁墓前的秋色,然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汤翁逝去的遗恨,充满着对一位戏剧艺术大师的景仰之情。通篇诗赋般的排比和对仗,不仅需要笔者挥洒自如地穿梭在实声与虚声之间,更要将自己对汤翁及其著作的情感投入其中。如果笔者内心的感受不深切、不流动,没有注入情感,营造的情境必然显得僵硬而苍白。因此,此时笔者解说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景物,那石、那水、那光、那影,都蕴涵着极其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对名著的理解,由景生情,以声言情。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笔者认为:播音员在处理情感表达的解说时,必须读透文字的内涵。在充分理解词句的特点后,要将内心情感进一步延伸,深化主题,才能使有声语言散播出能量巨大的情感张力,令人动容。

意境的广度,成就艺术的厚度

佛家《传心颂》中有言: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佛学对自然万物的一种体悟,也是佛教禅宗思想的一种意境。电视专题片要将真情实感自然真切地融入解说当中,同样需要这种广博深邃的意境,才能避免“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让解说与画面、声效、音乐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电视专题片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平凡生活状态的升华与提炼,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一种意境的存在,“有声”是实,构架整个叙事的主体;“无声”为虚,挥洒一抹“留白”。当然,虚必须是以实为依托的,在整部作品的意境结构中,实为统帅,虚为神韵,唯有虚实相生,才能够既表现出创作的目的与意向,又体现出整部作品的品位,凸显艺术创作的审美效果。

在电视专题片解说中,对“实境”的描述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由“实境”升华提炼为“虚境”,就在于解说创作者的个人意境感悟。对解说词的感悟深刻广博,创作者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自然流动的情感。创作者如果将这些情感有意识地注入到作品意境的营造当中,解说的实效也就摆脱了苍白与僵硬,具备了一种浓浓的情感色彩。

当然,一部电视专题片往往是综合多种元素的艺术创作综合体,各种艺术元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整部专题片理想的艺术效果。解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可喧宾夺主,也不可缺失无存。在大多数情况下,解说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专题片的主线进行补充说明,从而起到辅助画面、创造美感的作用。所以,专题片解说应当游刃有余地贴合在整部作品的主线之上,运用创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将意境之美上升到想象的高度,从而赋予作品以巨大的张力。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其精美的制作、唯美的画面、完美的解说风靡全国,撇开其大众化的题材和精致的摄制不谈,其解说配音的风格变化、意境营造的深厚广博就让人如痴如醉。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当中,香格里拉——浙江遂昌——云南大理——湖北嘉鱼,短短几段之间,空间穿越了几千公里,四个普通家庭、普通人的故事缓缓展开,立即就营造出了一种时空的厚重感。在对卓玛一家的实境叙述中:“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三言两语,就构筑了“森林——集市——海外”的时空序幕,在解说创作者的叙述中,虚实相生的意境油然而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结尾处,“酱坯被挂上墙。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它们静静地发酵。等到来年春天,再开始更深入的转化。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从墙上的酱坯到文化的传承,从描述的风格到情境的融合,如此之大的跨度在解说创作者的把控下,显得从容而自然。

正所谓: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这种种简练概括的跨越、大胆洒脱的突破、意态神韵的勾勒,成就了专题片解说的意境之美,造就了整部电视专题片作品的艺术厚度。

篇13

关键词:大型商场播音员 选拔 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已不再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现的形象,一些传媒公司、大型商场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商场的播音员已从过去的录音播音,转型为现场播音或即兴播报。但现有大型商场播音员的整体水平却不尽人意,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变化的大型商场播音员是笔者本文探讨的问题。

1 对“大型商场播音员”的解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场播音员呢?首先,就要对播音及播音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所说的播音,从概念的定义来讲,一般是“以节目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播音室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所谓的“大型商场播音员”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大型商场以有声语言为手段面向消费者以传播商品信息为主的播音工作者。从大环境来讲,是经济的发展,媒介的竞争,受众(消费者)的选择造就了商场型播音员。商场型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吸引所面对的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信息的传播和审美需求。

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观念。商场型播音员播音内容多为商品信息或购物指南,看上去似乎与政治觉悟没有关联,这种想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无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工作还是商场的播音工作,任何形式的播音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播音员个人的政治水平和思想修养作用于整个播音环节,决定着播音创作的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多关心时事政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同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专的专业修养对播音创作来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无形中构成了播音员独特的气质和亲切的播音风格。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对商场型播音员较高的要求。目前来看,许多大型商场的播音员普遍是高中或大专学历的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而所谓的岗前培训多半是“老人”带“新人”,没有系统化的进行播音专业的学习和相关课程的培训,这就导致了商场型播音员普通话不标准,生僻字易读错,见字播音,无技巧性,感染力较差。这些都是目前商场型播音员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选拔工作

一般情况下商场的播音员通常是在现有员工中进行筛选,可选范围较窄,也没有系统的选拔办法,导致播音员成为“人人”都能胜任的工作。笔者认为对大型商场播音员进行选拔时应面向社会,扩大招聘范围,还应注意应聘者是否具备以下能力:①普通话标准,无明显地方化口音;对文字语言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有声语言表达清楚、流利。②具有较敏捷的应变思维能力。商场在选拔播音员时刻参考以下两个方面:

2.1 借鉴播音主持专业高校招生办法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中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介绍是:“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转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商场型播音员更倾向于对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但与新闻播音员的要求又有所不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考试都设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有的院校还有三试。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2011年几所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

初试 面试:①制定稿件播读。②考官提问

复试 面试:①指定稿件一播读。②制定稿件二播读并评述

浙江传媒大学

初试 形象气质考察;语言能力考察:朗诵自备材料(题材不限,限2分钟);朗诵制定材料

复试 朗诵制定材料;模拟主持;命题即兴评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很多院校在初试、复试的程序安排上多是以有声语言播读稿件为主,所以在选拔商场播音员时首先要考量应聘者是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在生活中,有声语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人们不会去在乎声音的质量,即使有的人吐字不那么清晰,音色不那么柔美也不会影响到交际。而对于播音员来说,吐字必须清晰,音质必须优美,声音必须富于活力和感染力。

鉴于商场型播音员与本科招生的不同,笔者建议在招聘商场型播音员时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均为面试。初试:朗诵自备稿件,考察应聘者的语音面貌。复试:播读指定稿件,题材以购物信息、商场活动为主,考察应聘者的文字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对商场型播音员应变思维的考察 由于商场型播音员不同于一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所以在招聘时除了考察基本的语音面貌,还应考察其是否能解决在商场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商场型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应变思维。应变思维属于思维的爆发力,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喷薄状态,要求思维主体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通过冷静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考察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可以设定一些场景,请应聘者作答,比如:播报的促销活动与实际情况不符怎么办?商场电梯突然出现故障怎样快速组织语言告知消费者?商场不明原因出现火情作为播音员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来考验应聘者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应变能力。

3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培养方案

3.1 培养话筒前积极的播音状态 播音员进行有声语言的传播,不可避免的要通过话筒作为传播介质,播音员是在话筒前工作的。有的播音员在备稿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一到话筒前之前准备好的稿件一下子变成紧张的照本宣科,思想感情的表达无从谈起。当然备稿工作不认真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播音状态。怎样才能获得话筒前积极的播音状态呢?在这里我们基于认真备稿的前提下来谈。首先,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播音员的“广义备稿”,当自身学识、情操不断提高,相应的播音员对自身的情绪和心态更易把握,更易调整好话筒前的状态。同时,播音员要处理好话筒前声音、气息、情感的关系,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表达的核心。商场型播音的稿件通常是购物指南,看似毫无具体感受可言,播音员似乎很难对商品信息产生情感,但并非如此。商场型播音员要有一颗为消费者服务的热忱之心,“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3.2 掌握扎实的播音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播音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来说是指《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无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相关配音工作者,《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想播的清楚、播的明白、让消费者听得舒服,商场型播音员很有必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就目前来看,有相关培训思路的大型商场实属凤毛麟角。

《播音发声学》是徐恒老师写的一本书,书脊不厚,但分量很重。该书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和心理基础;第二部分发音及吐字(发声的生理活动及训练);第三部分声音的弹性。发声课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教育为例,语音与发声课每周八课时,大小课结合,小课是大课的深化过程和解决语音问题的过程,小课的师生比例大约在1:10~1:12,大课和小课的比例大约在1:2。[2]在对商场型播音员进行专业培训时,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者能够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矫正他们不正确的发音。同时要不断的强化培训者对基本功的认识和训练。科学的持之以恒的练习是会发声、巧用声的前提。再有就是商场型播音员吐字应是完整清晰的,音色应是润泽丰满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吐字归音相关练习得到提高。

是不是有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播音员就可以上岗了呢?不是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场型播音员还要有一定的播音创作能力。这是一则某大型商场播出的寻物启事:“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有哪位顾客或员工捡到一个红色钱包,请协助我们速送往一楼前台广播室,感谢您的配合。”这则寻物启事看似再平常不过了,如果不了解播音语言的特点,会误以为没什么播音创作可言,实则不然。寻物启事顾名思义就是请大家帮忙共同寻找委托人遗失的物品。既然是请大家帮忙,那么在语气上应该是真挚的,亲切的。这种亲切感的获得来自于对稿件的深度理解,来自于情真意切的为消费者考虑的心情。在张口播“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时,发语性内在的作用尤为重要,即内在语应为同向“(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在播音之前还要确定这则寻物启事的重点语句和重音,重点语句是“有哪位顾客或员工捡到一个红色钱包,”这句话中“红色钱包”是重音。无论是寻物启示还是商品信息播报,从播音创作的角度来说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学精学透《播音创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了播音的语言特点,认真备稿有的放矢,才能逐渐摸清播音的表达规律。

3.3 认识音乐在传播效果中的作用 当我们走进大型商场,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营造购物氛围的要素,作为大型商场的播音员能否根据商场的气质格调播放适宜的音乐也尤为重要。以下是某大型商场上午从9:20到11:30的播放内容:

在不同的时间段播放的音乐不尽相同,这其中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音乐传播者,传播者对音乐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音乐传播者自身创作水平、审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音乐信息的传递;二是受众,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和选择,基于其自身的社会背景、社会需要、心理需求等。在音乐传播中,音乐传播活动的主题――人,无论是音乐传播者,还是受众,他们的人格、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因素在音乐传播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影响着音乐传播的整个过程。因此,社会心理是音乐传播活动的基础。[3]商场音乐的传播者通常是由商场播音员来承担。来到商场的潜在消费者即是商场音乐的受众。聪明的商场型播音员要学会用音乐来营造让顾客喜欢的购物环境。所以加强音乐修养,扩大自己对音乐的认知范畴也是商场型播音员的必修课。

4 结语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培养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做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不仅要牢固掌握播音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个人的政治觉悟、文化修养,并逐步形成个人播音风格。随着播音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商场型播音员的成长会更加规范化、可持续化,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实用的培养方案和办法。

参考文献

[1]付程.播音创作观念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篇14

【关键词】幼教;声乐教学;实效性

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变化,幼儿教育也逐步成熟。幼儿教育课程里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声乐、舞蹈等,声乐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门特色学科,现代幼儿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有效教学得到落实。

一、专业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声乐零基础。幼儿专业声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的综合能力。部分家长从孩子就业方面来考虑,虽然有些幼儿对声乐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家长还是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学校,由于幼儿从未接触过声乐,没有理解声乐这门学科的真正涵义,同时,有些幼儿并没有音乐这方面的天赋,对于音乐根本提不起兴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时,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幼儿渐渐对声乐失去了兴趣。(二)专业幼儿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幼儿教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直接步入教育事业的,虽然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声乐专业水平,但缺少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只能用其学到的知识进行教学,这让教学产生了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师发挥能力。(三)声乐教学课数不足。幼儿专业声乐教学的安排是一个星期2到3节课,声乐教学课数不足,这让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幼儿教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只是一概而过,幼儿掌握知识的能力很难达到幼师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没有从人数、声乐基础能力高低这方面来进行教学安排,使得幼儿教师未能因性施教,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以幼儿歌曲为主,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很容易接受感性的东西,通常幼儿教师会利用歌曲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感,因此,声乐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幼儿歌曲,其次,应具备规范的唱歌能力和教学能力,最后以幼儿歌曲的特点在某个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幼儿声乐的初步阶段,就要对声乐的基础进行训练,例如发声方式、呼吸支点、歌唱支点等,与幼儿歌曲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幼儿的标准发声。中级阶段时,声乐基础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应以幼儿歌曲为主进行训练。首先可以根据发声选择相应的幼儿歌曲进行声乐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掌握演唱的技巧。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舞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与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二)创造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情境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对幼儿的歌唱、韵律以及舞蹈等进行综合培养,下面是《柳树姑娘》的教学案例:第一,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生理结构的特点,如:肺活量小、呼吸支持弱等,这样会让幼儿很难控制歌曲的节奏,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训练幼儿的呼吸。首先可用分句朗读儿歌,让幼儿充分掌握分句与节奏,同时也让幼儿适应歌曲的停顿与韵律。第二,幼儿教师先唱一遍,使幼儿感受歌曲的力度与音乐变换,同时,对歌曲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柳树姑娘的心情变化关系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把歌曲的音乐、节奏、歌词相互联系,充分感觉音乐带来的美感,培养幼儿音乐的审美能力。第三,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表演活动,可分为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配音,如唱:沙沙沙沙、阿哩啰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音量协调和音乐融合的掌握能力。第四,首先幼儿教师让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做点评,如教师的范唱是否清晰等等;其次,幼儿教师做总结,点评学生在这过程表现有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幼儿表现出色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的感受。

三、总结

幼教专业声乐可以培养幼儿声乐知识的基础,对幼儿声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不能只墨守成规,应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中不断创新,明确教学目标,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幼儿教学系统,运用个性化教学,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以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董治平 单位:保山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阿丽.浅谈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兴趣的重要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1):278-278.

[2]余童仙.浅谈职专幼教专业声乐的教与学[J].福建歌声,201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