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土地整理简述
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是希望借由土地整理来进行环境的改善,打破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束缚,以集约化的土地使用来提升土地的再利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土地整理是在开发和保护两者同时兼顾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就必须要保证土地资源的环境,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注重对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两者相互促进,所以土地整理需要以这两点为大前提。
(2)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来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像是开发土地经济能力,以优质土地集约化来提升其经济性,整合优秀土地资源让其为社会的发展经济需要提供支持,这也是解决当前的土地和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渠道。
(3)土地整理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和融合,通过土地整理来加大这三个内容的结合和渗透,形成互相支持促进的链接。
2.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的重点
2.1严格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切实加强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核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规划质量关。申请立项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相关程序不到位的不予申报立项。项目立项批准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项目勘测和编制项目规划设计、预算书。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时,对所规划区域内的未利用地、村庄、工矿废弃地的数量、分布和权属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广泛征求项目所在村组群众的意见,确保编制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编制完成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国土局规划、地籍等部门审查,达到图表、数据与实地相一致,避免或减少项目实施中规划变更。项目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报批。
2.2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质量
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质量。一是建立集体会审和专家评审评估制度。土地整理项目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策, 经专家评审评估后确定。 集体讨论记录、专家评审评估报告作为项目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地籍测绘、规划设计、工程设计、房屋评估等事项招标工作,邀请市纪委、监察、财政、国土等部门对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联合管理和监督,规范项目实施运作。三是建立市场廉政准入制度。对招投标、测绘、监理和审计活动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其参与土地整理活动,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项目建设奖惩激励制度。将项目建设情况与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等环节挂钩,凡工作开展好的进行奖励;对有问题的,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停止项目立项申报或已批准项目资金拨付。
3.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3.1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我国的人地关系比较紧张,为了用这些有限的地来养活我国的众多人口,只能寻求提升我国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一条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为将闲置土地进行利用以及开垦荒地和效用低下的土地,从规模上进行扩大,这样能够提升土地质量;至于产出率则需要通过改进耕作方式、提高土坡肥力以及一些农业外部设施的辅助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等等来实现。
3.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具有统筹性,是结合了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当前土地状况和预计未来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综合进行的规划,希望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实现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目的是提升对土地资源潜力的深挖。
3.3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相统一
从整体上看土地整理对于社会、生态、经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保证了这三者的利益,起到了一个平衡的作用,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三个内容会逐渐的形成相互辅助和促进的关系。
4.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
4.1系统设计方法
土地整理不单单是针对土地这一个内容而言,像是地形、土壤产权、相关措施建设等等都是其内容,要实现完整的土地整理,达成其目标必须要将这些内容纳入系统之内,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来协调。
(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当前的环境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来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消除很多未知或没有考虑到得隐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整理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单一只根据土地情况来进行,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土壤状况、地形地貌等等都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了解,而且当地的道路渠道等等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土地整理所联系在一起的因素是相当多的。
4.2工程勘测方法
(1)地形测量一般要求按 1:2000 的比例尺量测整理区内的地形地物,明确地貌形态每个田块的高程土地利用现状现有道路沟渠的准确位置这为规划路渠沟位置的确定和形式尺寸的设计田块的设计和土地利用设计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2)土地整理现状调查勘测包括土城调查测定,水资源供需调查,水文 气象状况调查,原有水利设施数量类型结构可利用程度和农田灌排水状况及道路勘测,土地权属调查量测登记,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等内容。
4.3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方法
(1)公众识别法。注意对公众感兴趣的工程或存在问题的识别,重视考虑土地利用本身的发展问题,而不是来自与整理项目有密切关系的委托人或用户的意见。
(2)广泛合作法。在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联合各个领域的专家,组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应用各种先进的经验。
(3)创造性设想法。可持续土地理项目工程设计中重视鼓励专业人员与项目区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普及知识法。对于那些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及其己知的设计过程,应让每位公众和决策者知道。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社会关注度高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其需要很长的周期来实现。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切实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质量。尽管在是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矛盾或倒退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相信只要做好合理地规划设计工作,并严格遵循规划来执行,那么必定会获得预期的效果及目的。 [科]
【参考文献】
[1]吴振英.试论土地整理中动态GPS-RTK技术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34.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广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破坏,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土地退化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研究土地退化的发生机制与演变动态等内容,已成为国际土壤学、农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1-2]。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根据《广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结合桂国土资发〔2011〕21号等文件精神,广西各国土部门优先选择一些群众已简单投入整理的土地进行项目立项,力求规范开发,尽快形成耕地,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产生效益[3]。
项目区通过整理后,农作物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增加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增强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符合国土资源部的《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1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1 规划设计依据
(一)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承包法》。
(二).相关政策
(1)《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10〕244号);
(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1〕21号);
(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4)《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县级财政审核报账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10〕203号)。
(5)《《自治区农业厅 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桂农业发〔2011〕54号)
(6)《《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整理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06〕12号)。
1.2 规划目标.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依据项目区实际地形条件,明确项目规划目标为整理整治已纳入自治区不稳定耕地数据库中的宜农土地,规划设计项目重点改建项目区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作物产量有所增加,最终实现“增地、增产”的目标。
1.3建设标准
(1)土地平整格田设计标准
如果项目未涉及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只是对耕地质量较差的土地进行翻耕,确保耕作层达到20cm。
(2)道路标准
田间次道:路基宽4.30~6.00m,路面宽3.50~5.00m,泥结石面层,路肩宽0.40~0.50m,最大行车速度20km/h,田间次道最大纵坡不大于10%,横坡不大于3%,改建道路及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其路面行车道、路基宽可相应减少1m;
(3)建筑物标准
如项目区无大型建筑物,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系统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2工程设计
2.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待开发整理土地进行翻耕、捡石等,消除土地障碍因子,将土地开发整理成稳定的耕地。
项目区不稳定耕地零星分散于各片耕作田块之间,对面积大于100m2荒草地进行土地翻耕,将杂草、乱石清除、剥离,然后进行翻挖、配施农家土杂肥,最后将事先收集好的表土进行复原推平,以保持土壤肥力。通过现场调查,核实项目区各实施地块情况,确定项目区土地翻耕工程量。
2.2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包括田间主道,其中改建田间主道路共N条,共长约2744*N m。
规划设计项目改建田间主道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改建田间主道01设置路面宽3.5m。从路面至路床材料结构为:C25砼路面厚0.18m,碎石基层厚0.15m,如果田间主道地势相对较高,大部穿过旱地,可采用0.4m宽素土路肩。
田间次道最大纵坡为9%,最大横坡为3%,道路基层、路床压实度不小于0.91,路面压实度不小于0.94。
2.3其他工程
(1)、项目标志牌,为体现新农村风貌,拟设置规划设计项目标志牌。标志牌高2.8米,宽1.8米,牌身厚0.36米。项目标志牌为砖砌结构,牌面采用二次烧结彩绘瓷砖,此项目标志牌用来标注项目名称、项目区四至位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净增耕地、项目工期、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内容,标志牌项目已纳入竣工验收费标识设定费计算,此次只做图样说明。
(2)、土地培肥,广西属于丘陵地带,项目有零星地块肥力较差,当地农业部门及村民可通过必要培肥措施,多途径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和维持有机质平衡,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培肥预算不纳入项目预算。
3土地权属调整
3.1权属调整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按照确权在先的要求,依据《土地管理法》、《承包经营法》和《物权法》有关规定,开展土地确权、权属调查、登记和发证等工作。
(2)、公告原则。土地权属调整要公开、公正,实行公告制度,广泛征求有关权利人意见,保证权利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受益权。
(3)、协商一致原则。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有关权利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适当调整土地利用关系。
(4)、利益不减少原则。项目实施后农民承包地应与实施前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同或有所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权益损失。
(5)、土地适度集中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量,同一产权主体的土地尽量集中连片,为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3.2土地权属调整内容
(1)改建道路、沟渠占用耕地
对于项目改建道路、沟渠所占用的少量耕地,经现场踏勘以及征求地块使用者意见,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降低劳动强度,农民支持并自愿腾出。
(2)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
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涉及两种情况:
a、现状为耕地
在不稳定耕地中,现状为耕地的新增耕地使用权依然属于项目实施前原使用者,项目实施后不做调整,其所有权归属村集体所有。
b、现状为非耕地
对于通过土地翻耕等工程措施新增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归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由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小组将部分新增耕地分配给被占用耕地的农户,剩余部分可由村集体寻找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进行承包。
4施工方案
4.1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应交通便捷,以便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取料
细砂、中砂、粗砂等基础建筑材料就近从附近乡镇索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从县城或邻近的市区购进。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河沟内的水。项目区一般已具备有电力设施,施工用电可从项目区周围的村庄接入至项目区内。
(3)施工队伍
施工采取招标承包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工程施工,从而促进施工技术的改进,确保工程质量。
4.2施工布置
施工总体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利于生产、生活、管理的原则。根据施工总体规划,材料堆放场地各设一处,且应设在较平坦的开阔地带集中堆放。
施工技术供应是保证施工顺利进展的关键。施工机械的先进程度和完好率,是保证整个工程能否按计划进度要求完成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做好技术供应和机械保养等工作。
4.3主要工程施工
广西规划项目工程建设主要为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一)土地平整施工
广西区域一般采用59kw拖拉机与三铧犁对翻耕区土地进行松土。
(二)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主要为田间次道。
①施工放样
主要对道路的中心线、边线及高程进行控制。放样应保证道路的中心线、边线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能对开挖高程进行控制。
②基础开挖
根据放样进行人工基础开挖和回填,开挖时尽量不扰动建基面以下部位,回填时应不使用耕植土、腐植土、淤泥土等,并须进行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一般不应超过0.3m,密实度应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完后其表面高程及边线和放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路肩施工
田间路路肩砌石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砌石施工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路肩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埋深一般不应小于0.3m;路肩砌石质量应符合砌石施工规范要求。
④垫层施工
垫层的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料,铺设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碾压的应按要求进行碾压,碾压机械采用12~15t内燃压路机。
⑤路面施工
a、石料。可采用轧制碎石或天然碎石。碎石的扁平细长颗粒不宜超过20%并不得有其他杂质。
b、粘土。主要起粘结和填充的作用。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他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5 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1)、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全县耕地占补平衡
项目实施后,可以新增大量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耕地占补压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后,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扶贫帮困,增加农民收入
规划整理后土地经在当地农民当中分配,可达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民粮食不足的目的。
(4)、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村社区
项目区总新增大量耕地面积,可以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解决及使粮食安全得以保障,起到了稳定民心、安定民情、稳定农村社区的作用[4]。
4.2生态效益
(1)、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地经过翻耕、推土平整,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地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项目区可基本杜绝区内的洪涝灾害对耕地的危害,大大降低区内土地水浸、风蚀、水土流失程度,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2)、降低洪涝、风灾的威胁
通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道路工程的配套,可大大改善项目区交通,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的灾害损失,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效果。
4.3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前,部分土地由于未经整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作物产量提高受到限制,土地产值难以提高;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后,此部分土地由于道路、沟渠设施的完善,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作物的产量、产值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江红,焦燕,徐柱,等不同天然草地整理年限下土壤特『生对CH4吸收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18(2):148—153.
[2] 吕妍,张树文,杨久春.基于地名志的东北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2):174—179.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 土地适宜性
前言
土地整理泛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整理分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两方面内容,狭义的土地整理则仅指农地整理,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大都属于农地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根本目的农用地整理。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尚未进入以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和农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就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1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方法
1.1 土地整理的表述
土地整理称谓的合理定位是研究土地整理形式的需要,也是土地整理内容的关键。当前乃至今后若干时期,我们的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应该采用“土地整理”这个称谓,其理由有两点:一是土地整理既能够涵盖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改良、土地整治所不能涵盖的部分内容,又能集聚吸纳其合理的成分而更具生命力;二是土地整理既可以成为改造重整土地利用学的一种原动力,又可以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一种重要举措。
1.2土地整理的内涵
土地整理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土地资源有不同的需求。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及其环境的新的需要,提供优良的土地生产和居住环境。而新的土地整理又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可见土地整理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土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基本原理研究
3.1 田块设计的要素、要求及方法
田块是进行灌排、耕作、管理的基本单位。田块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但直接影响到灌排的合理组织、农机具的有效使用和经营管理的科学安排,而且还影响到有效耕地面积的农田生态防护等功效。因此,田块设计是农用土地整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田块方向是指田块长边的方向,往往是播种与耕作管理的方向,也是末级固定渠道、田间道和护田林带主林带的方向,对保持水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坡地上以何种方向耕作,拖拉机牵引性能都要发生变化。地形坡度对拖拉机生产率和燃料消耗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拖拉机在坡地上作业时的功率损失,一般应横着坡向设计田块,即使田块长边沿着等高线。
3.2 灌排渠道规划设计
输水配水系统。其任务在于将从灌溉水源引取的灌溉水量,通过各级渠道及其渠道上配置的建筑物输送和分配到田间。灌溉渠道一般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大灌区可多于四级,小灌区可少于四级。该系统的规划布局是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周围的土地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田间调节系统。包括毛渠、输水沟、灌水沟、灌水格田等临时渠道,其任务是把来自农渠的水分送到田块,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3.3 丘陵地区田间灌排系统规划设计
丘陵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多雨季节山洪汇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同时干早往往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位置最高。岗田顶平坦部分的田间调节网的设计与平原地区无原则区别,仅格田尺寸要按岗地要求而定,一般较平原地区小。旁田系指岗冲之间坡耕地,耕地面积狭长,坡度较陡,通常修筑梯田。梯田的特点是:每个格田的坡度很小,上下两个格田的高差则很大。
3.4 田间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是一项固定的、服务年限较长的基本建设。在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当前人、畜力支承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组织灌排的要求。田间道路应保证居民点、生产中心到农田具有方便的交通联系,路线直、运输距离短,可以顺利达到每一个轮作田区或耕作田块。田间道路沿田边布置,必须结合田块、渠道、林带、排水沟等项目一起进行规划,以便农机具转运、经营管理和灌溉管理。尽量减少道路跨越沟渠,尽量减少桥涵等工程建筑物,以求节省农田基本建设投资。此外还要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
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
土地整理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产权调整、路渠沟建设等一系列内容,要达到可持续上地整理目的,必须把土地整理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使之协调一致,整体最佳。具体应包括:面向问题设计。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土地利用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原则,并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影响土地合理、高效和方便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整体性设计。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影响甚至决定田块、沟渠、道路的设计;气候、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或决定土地利用方式设计、沟渠路的设计;整理区外道路、水系、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整理区内主干沟渠路的线路设计;城镇布局会影响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设计,而且很多因素之间还有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阶段及其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经实施多年,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施工管理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内涵。
1 . 1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测绘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专项规划,仅对一定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进行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对辖区内的待开发整理区域进行潜力评价,并对社会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为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区域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和布局。
1 .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并将土地整理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认为农地整理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1 .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管理阶段
为了加强项目区的施工管理,成立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各项目区的组织管理的协调工作,负责工程招标,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落实各项目区责任制,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各项目区具体施工管理,由扶风县负责落实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作为现场代表,负责履行监督职能及施工协调工作并实行工程招标制,拟定招标文件,确定中标条件,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开招标意向文件,按法定程序组织竞标过程,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公平竞争,选出中标企业或机构,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最终确定中标单位。
1 .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主要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2 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中测绘技术应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各个阶段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精度关系着项目的完成的精度。四个阶段都需要测绘技术为其提供准确的、高精度数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2 . 1 专项规划中测绘技术的应用测绘
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写已经开始编写,所用的基础图件来源于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成果,经过制图综合而得。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是通过航片或者卫片的编绘,经过外业补绘而得。相比于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新一轮规划的编制采用了3S技术,利用RS系统获取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利用GIS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的数据,利用GPS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进行补充测绘,不仅能够保证规划成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保持规划数据能够及时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利用变化,保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数据的现实性。
2 . 2 规划设计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建议书编写、可行性研究、项目初步设计等内容。由于项目区在进行初步设计之后,通过招标,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所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初步设计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精度要求很高,需要采用GPS测量技术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可采用常规方法先用GPS布设控制,再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应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利用全站仪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或数字,生成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辅助计算出每个设计田块的设计填挖土方量及施工填挖土方量。池塘、河道、沟渠、涵洞应测水底高程,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测出农业基础设施、道路、林地、坟墓的分布及面积信息,以便于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2 . 3 施工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管理阶段,施工单位采用测绘技术,利用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对初步设计中的沟、路、渠以及标准田块的田坎进行工程施工放样,促使施工单位能够按照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
2 . 4 竣工验收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对施工的工程量以及工程质量进行测绘,绘制出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相比初步设计阶段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
3 结语
当前,土地的开发整理项目大量实施,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耕地的质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而且能够实现耕地占补的平衡,对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用测绘技术能够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 ,顾雅能 .测绘技术哎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11(12):144-145.
[2] 韩霁昌 ,成生权 ,张红凯 .测绘如何在土地整理中发挥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3(7):38-41.
[3] 马丽丽.浅谈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208-20 9.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开发整理体系不健全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比较广,如果单独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目前在贵州地区由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开发整理规划不统一,标准也有很大的差异,政策各异,从而造成了项目重复、资金管理混乱,土地开发整理混乱的局面。
1.2 工程设计不合理
由于设计人员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条件等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导致部分的规划设计脱离实际,并且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大面积进行土地平整,石坎工程,工程量统计不准确,在水利工程方面缺乏设计的依据,工程量统计不准确,设计混乱,从而导致计算和设计的结果不合理,造成很多的浪费,并且不能有效达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3 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亩均投入有几千元,因此如果想要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实现优质的更地要求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工程,并且目前的耕地开垦费用是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的,由于投资的资金不足,从而导致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出现轻质量、重数量;轻整理项目,重开发项目的现象。
1.4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土地承包法》相冲突
在实际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满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需要,必须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域内的村、田、桥、渠等进行综合的整理和统一规划,因此这就必然会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界限和土地所有权界限,但是在《土地承包法》中的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由此可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土地承包法》之间有冲突。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建议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作中,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能够有序、健康、规范的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
为了保证土地整治、土地整理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权负责,同时,应该按照各个部门的职责,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从而可以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合力攻坚,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工程有效的开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一项工程设计要求极高,并且也是一项理论性、科学性和技术性极高的工程,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且应该注意农田水利的规划、林带的规划、居民点规划、道路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等,在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科学数据为依据,遵循理论性、科学性以及技术性的原则,从而保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科学,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资金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关键。所以应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可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筹集和使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资金。并且可以组织群众人民投资、投劳,并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吸引广大群众的投资。还可以利用金融部门贷款,可以根据土地抵押债券可靠性、稳定性并且偿还周期长等特点,从而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进行。
(4)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管理。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项目的建设后,应该加强项目工程的前期和中期的管理,并且应该有项目承担单位负全部责任,对项目竣工之后,可以将项目实施新增加的耕地有国家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再采取对外公开招标,并且同时还可以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过程中进行投资建设防护林,并且还可以进行联合耕地发包的收入为工程项目长期有效的管理费用,从而可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鹏.浅谈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C版,20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