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

配音训练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配音训练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配音训练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89—0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则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话题。为此,我们尝试借助以影片配音为依托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为朗读教学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接手新班后,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播放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雪孩子》,正当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把声音关闭,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嚷开了:“怎么没有声音了,这样看动画片真没意思。于是,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动画片中每个人物的声音都是配音演员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形象的声音效果,我们看动画片会失去一半的兴趣,你们愿意当配音演员,为你们喜欢的动画片配音吗?”学生们高兴地齐声喊道:“愿意!”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抓住他们的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配乐如磁铁般牢牢吸引着孩子,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学生无穷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如,《荷叶圆圆》一课,在读的方式上采用了电脑评价的方式。把课文中的插图扫入电脑,做成动态的画面,在初读时让图中的小朋友来评价读的效果。在细读理解中,读到哪一段,就让对应的或是小水珠、或是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做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佳的,就鼓励学生“再努力,你一定能读好”。对课文中人物的话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二、讲究科学的指导方法,力求使影音配音练习活动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效果

1.完整观看指导法。“完整观看”是指教师向孩子提出观看要求后,让孩子带着问题完整地观赏动画片,以对动画片的情节有个概括的认识。完整观看适用于让低年级孩子初步感知动画片,一般用在第一课时。为了取得好的观看效果,教师应注意:动画片的播放时间应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而定(最长不得超过30 分钟)。观看前应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搜索性观察,及时“筛选”画面的信息,以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观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动画片的基本内容,谈谈自己对动画片的基本印象。

2.分段观看指导法。“分段观看”是指将整部动画片分成若干段落播放给学生们看。优秀的动画片一般结构层次很清楚,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束部分脉络分明。指导观看时,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上一段所观看的故事内容去合理猜测故事下一段可能发生的事情;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动画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心情。

3.回放观看指导法。“回放观看”是指将整部动画片或动画片中的部分故事情节重复播放给学生看(特别是动作节奏较快或较难理解的部分),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画面信息;二是整合教育活动所学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定格观看指导法。“定格观看”是指让动画片的某个画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再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发放的台词资料,让学生试着为这段画面配音。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某个动态画面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情况转译为生动的语言。

三、延伸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篇2

如何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有一个练习方法:先进行主观判断,即用不同的音高来朗诵一首诗,通过对音色质量和自然度的比较来确定。还可以进行客观判断,即用钢琴或校音器来确定上绕下绕音的音域范围,在保证一定音色质量的前提上绕下绕,找到大范围中间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围。当然,平常我们生活当中的发声习惯是音量一大声音就高,音量一小声音就低,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进行一些与平时习惯不同的练习,比如小音量高音练习、大音量低音练习。要做到大音量不含不挤,小音量不压不捏。要量力而行,从中音量逐步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声音的响度与气息与共鸣的作用有较大关系。气乃音之帅也。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气息训练的重要性不需再谈,但在共鸣的腔体和部位中,咽腔共鸣是中心。如果没有咽腔共鸣,那么,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都会出现问题。咽腔共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抬起“后口盖”,即抬起软腭。在发声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两肩到头顶,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这样的力会使软腭上抬,这是靠意念来训练。当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半打哈欠张嘴、惊吓张嘴等练习方法。

另外,声音的响度与咽部肌肉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个实验,用同样的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讲话,四周是水泥做的墙壁要比用海绵做的墙壁所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一些。道理很简单,因为声音对硬东西的反射大,而软的东西会吸走一部分声音。因此,声乐界的很多老师把咽肌的训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林俊卿博士提出无声训练当中的“张大口”咽肌训练,李刚老师在《科学练声法》中所讲的连续弹发“HEI”音等等方法。笔者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训练方法,觉得效果不错。方法很简单,就是“舔小舌”。 舌头舔小舌(悬雍垂)时,下巴必然后收,后颈必然用力,这有利于咽部肌肉的训练。其实,有的老师也提出过用舌头从上牙龈、硬腭、软腭勾至小舌的方法,但此方法重点在于训练舌头的力量,而笔者用的“直接舔小舌”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咽部肌肉。练好之后,后咽壁就会结实,吸音作用就小,反射就强。笔者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变化。最大的特点是,用手指触摸后咽壁不会觉得恶心,这表明咽部的肌肉已不再象以前那么娇气了。

篇3

【摘要题】运动项目集萃

【关键词】跳远……

目前,中国跳远高水平运动员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因为助跑踏板技术不过硬而屡屡出现犯规,导致比赛失利。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犯规次数乃世界之罕见,助跑踏板技术本应是在基层训练解决的技术基本功问题在中国却成了令国家队教练非常头痛的难题。因此,加强基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的训练研究,对发展中国跳远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助跑踏板技术是跳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运动训练发展较快,从而促进了运动技术的提高;中国运用这一技术训练起步较晚,在广大基层体育运动队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运动训练更不多见,绝大部分教练员还是凭经验直接观察指导训练。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通常无法观摩自己的动作,只能听从教练员的语言刺激来领会自己的动作,由于运动员的踏板起跳动作迅速,一般在0.15s左右完成整个起跳动作,这就给教练员观察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助跑踏板起跳技术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10名二级水平运动员的高速拍摄,对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训练方法分别对运动员进行训练,通过比较研究,探讨改进训练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1研究方法

1.1运动学测试法采用两台SONYDCRPC320E型数码摄像机,分段对10名男子二级水平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动作进行现场拍摄,摄像机位距助跑道各6m,两台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各为12m。着重扫描运动员每步助跑的踩点。

1.2现场录音法采用节拍器,并根据摄像中的脚步踩点,在慢放的状态下配音,配音后恢复正常播放速度,形成完整的视音频信号存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控制模拟录音,经放大,用来改进运动员的助跑节奏。

1.3现场测量法测量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步长和步频及每次试跳的成绩。

1.4训练实验法运用所获多媒体资料(运动员助跑的视音频信号转刻成的光盘),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1.5数理统计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1.6测试过程运动员充分准备活动后,每人试跳若干次,跳出最好成绩为止。运动员开始测试,为了使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不受规则影响,要求运动员不踏起跳板全程助跑起跳,通过拍摄、录音、测量等获取运动员助跑起跳的图像、助跑节奏声、步长、频率、助跑时间及运动成绩,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确定运动员的助跑方式与起跑位置,确定运动员每一步的步点及全程助跑的时间,按照这一指标分两组进行训练,每组5人,一组用常规训练方法,一组结合录像、录音、助跑时间及严格的步点控制进行训练,4周后两组混合测试,检查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情况,看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7训练安排每周训练3次,每次运动员做20min准备活动,两组活动的内容完全相同,休息5min开始试跳,每人试跳15次,每次间歇时间3min,每次训练前后,实验组运动员要观看著名运动员的跳跃录像和自己的录像,并进行表像训练,训练中,要模拟。训练4周后按比赛规则对运动员进行测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犯规次数的变化

表1训练前后运动员失败次数均值变化表

附图

从均值可见:实验组失败次数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只减少两次,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对减少运动员的失败次数有较好的效果。另从表2中可知:配对T检验表明T值为6.521,显著性值为0.000,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实验组对运动员的失败次数确有明显影响。

2.2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变化

运动成绩是反应运动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进行了成绩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

表2训练前后失败次数T检验表

差值均数标准差T值显著性

5.354.576.5210.000

表3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测试成绩均值表(m)

训练前成绩训练后成绩

实验组6.917.17

对照组6.937.02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运动员训练前的成绩相差仅2cm,但训练后成绩相差达15cm,这说明实验组训练比对照组训练有较好的效果。同样是4周的训练,训练强度与运动量等都非常接近,不可能对运动员的体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助跑踏板相结合技术的改善有关。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运动员的起跳犯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实验组由于运动员助跑起跳犯规次数少,增加了运动员的助跑起跳信心,敢于加速助跑,而对照组有三人第一次试跳失败,因而助跑不敢加速,从而影响跳远成绩。

2.3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节奏的变化

跳远运动的助跑节奏非常重要,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跳远取得较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实验中,要求运动员每次必须踏准标志点,每次让学生听自己最后几步助跑节奏录音,并与实验前所获的录音对比,使运动员从听觉中获得这种节奏感觉,纠正自己的错误。但由于在助跑起跳中,运动员常常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助跑的节奏上,为此,采用了一些专门的听节奏做动作的小步助跑练习。2周后,发现实验组运动员节奏感强,节奏的速率比实验前所获录音速率稍快,而对照组节奏无明显变化。

2.4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

准确的步点,高速的助跑速度和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获得较好起跳成绩的关键。由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因此推测可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加了,但短短的4个月,为什么能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对运动员的录像进行了反复慢速回放,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助跑起跳步点较准确,能发挥自己的速度,而对照组运动员由于步点不稳定,运动员不得不调整步子大小来避免犯规或离起跳板太远,从而影响助跑节奏和速度。表4是训练前后最后10m运动速度变化的平均值。

表4训练前后最后10m助跑速度分段变化表(m/s)

附图

表4反映出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最后10m的5m分段助跑速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训练前两组助跑速度非常接近,而训练后,第一段5m助跑速度相差4cm/s,而后5m助跑速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9cm/s,比训练前高11cm/s。尽管提高的速度不是很多,但这也说明通过训练,实验组运动员的助跑速度确实是提高了。

3结论

3.1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训练,使受训者通过听力通道,获取同步的训练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受训者的训练环境。

3.2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成功率有明显效果,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好作用。

3.3采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训练,对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效果不明显,但对提高运动员的最后阶段的助跑速度有一定效果,这可能与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的稳定性提高有关。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法与学法

正确指导学生“四读”,让学生“自认自知自解自悟”。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在熟练朗读中达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目的。

1、朗读与想象。采用朗读、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读,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是最经常使用的阅读训练,也是学生必 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 复杂的认知活动,具有唤起想象、表达感情、训练 思维等多种功能。小学生生性好动,因此朗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理 解,在朗读中感悟和欣赏,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古诗词语言优美,节奏鲜明,合辙押 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尤宜以读为主进行教学。 想象是最常用的阅读训练方法。教学时,可 让学生闭目听配音朗读进行想象,并说出脑子里 的画面;再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为学服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 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自 认(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或课文注释认字解词,排除字词障碍),让学生自知(分清诗词段 落,了解诗词内容),让学生自解(就是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丰富想象,进入诗词意境),让学生自悟(就是让学生用“从诗中你看到什么,感受 如何”等问题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与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亲历“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的语言训练过程和“读古诗,想画面,画画面”的训练,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 以“自读自认自知自解自悟”的方式与文本对话。

二、教学程序

1、指导学生一读——读,自认,扫除字词障碍,贯通朗读语气。在出示课题时,首先让学生自读,找出生字和生词。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查字典,相互交流;同时,教师示范,让学生贯通语气,把诗词读通读顺。

2、指导学生二读——读,自知,分清诗词层次,了解诗词内容。在一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要求分清诗词的段落层次,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视频采集教学法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6-01

视频采集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全程拍摄学生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全部过程,对拍摄的内容采用提炼优化,相互对比,彰显个性,突出问题等方法,进行编辑,制作成视频节目,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视频采集教学法的任务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新的话题,为了更层深次的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体育课的效率,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彰显学生个性,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与突破。其主要任务是即时采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视频,进行编辑、演示,让学生在观看自己的活动运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视频采集教学法的特点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探讨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象明确、目标明确,主题明确,学习氛围深厚。能结合图像、文字、标注、配音等综合手段形象直观表现授课内容,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乐于接受。人人得到关注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愿望,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可全方位实现即时交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自学。

三、视频采集教学法的运用(以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为例)

1、准备装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学校的教育装备越来越齐全,也越来越多,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学校的摄像机进行准备工作。如果没有,也可以用相机、高清手机做摄像备用工具。

2、组织学生。学生全员参与,首先做好课堂训练,学生对立定跳远有了认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演练,这样是为了保证视频的连贯性,减少后期制作的麻烦。我教的四个班级的学生全员参与了立定跳远拍摄,学生在镜头前,表现的非常认真,参与性极高,拍摄过程也非常顺利。其中初一、初三各两个班,初一有一两节课的练习,初三已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训练,这样是为了产生对比效果,有助于课堂学生探究问题。

3、选好地点。地点要利于学生立定跳远,有良好的光线,背景尽量简单,方便拍摄。固定好摄像机,组织学生立定跳远,把每个学生的动作全程拍摄下来。学生会在后期的演示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

4、后期制作。运用视频编辑软件如会声会音、EDIUS、Adobe premiere pro cs4等,对视频进行编辑。视频软件网上可以下载,有教程,我们用的都是一些初级编辑技术,教师应该能很快上手。在视频编辑过程中,选出两名跳的好的男、女学生为范例,使用慢镜头,把立定跳远的五步一一分解编辑,并配音说明动作要领;让学生能看清平时无法看到的瞬间动作,听明白平时没有注意听的讲解要领,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再编辑一组较好的立定跳远动作,帮助学生领悟动作要领,起正面引导,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接着,对错误动作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最后,初一初三对比,让初三学生看到两年前的影子,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产生积极向上学习兴趣。

5、应用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演示教学,演示视频所展示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学生的兴趣非常浓。从心理学上来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视频的主角,学生的关注力明显提高。学生明显比平时实践课中更多地指出问题,发现问题,他们主动关注自己的动作,参考其他同学的动作,并自觉地相互交流,演示教学过程中学生频繁的点头,表现出心领神会的神态就是最好的说明。教师要即时针对个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运用慢镜头、即时定位、红笔标注,现场示范等综合手段进行引导启发、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在后面的实践课中学生能积极要求同学示范,相互观察,相互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当然,错误动作的产生并不是学生的意愿,其产生有技术原因,也有身体素质原因,针对身体素质训练,教师可组织优秀学生拍摄立定跳远的各类辅助训练方法,通过视频一一展示、说明训练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主动学习。课后学生主动要求我把视频复制给他,希望能回去后继续观察、学习,我当然是高高兴兴复制给他。后来应同学们的要求,我把学生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制作成视频、GIF动画,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让学生转载、观看,达到自学、自练的效果。

四、视频采集教学法的优点

综合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全面、即时录制、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对象是自己最熟悉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同伴和自己的学习过程乐于接受,积极观察讨论、相互对比,主动学习。学生能从现实学习过程中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提高主动学习(自学)、创新学习的能力。

五、视频采集教学法注意事项

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熟练运用教育技术装备为教学服务;视频采集前要注意对学生的组织和训练,保证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后进行视频采集教学,视频的画片要清晰、有序,不要出现穿帮镜头,分散学生注意力;视频演示课上教师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篇6

1.1原评估方案

整个实训主要通过完成训练任务强化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考核应重视学生每一次训练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由练习任务完成情况考核(60%)和听说测试考核(40%)组成。听力练习任务可以故事复述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任务则可采用monologue和dialogue两种形式,听力和口语作业均可以要求学生以录音的形式完成,上交录好的音频文件作为考核依据。考核的项目指标见下表:

1.2改进后的评估方案

考核由练习任务完成情况考核(50%)和视听说测试考核(50%)组成。视听说练习任务可以故事复述和短片配音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任务则可采用和dialogue两种形式,听力和口语作业均可以要求学生以录音的形式完成,上交录好的音频文件作为考核依据;小组讨论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当场打总体分,课后再根据录音进行细节评分。

2调查问卷及分析

为检验调整后方案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了解学生的情况,对13级两个班共计91个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期初问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喜爱的课堂实训方式、感兴趣的话题、对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的要求及对自己商务英语口语能力的初步打分。末期的调查是对为期两周的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实训方式、对教学内容(尤其是对新增加的视听说训练以及商务磋商训练)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是否满意,学习商务英语口语的兴趣是否得到提高,要求他们对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征求学生对不同评估方式的意见,最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商务英语口语能力再次打分。对两个班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在两周内获得改进,其中75.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非常明显的改进;89.01%的学生认同这种任务式的教学方式;85.71%的学生觉得通过两周的实训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提高;91.3%的学生教学评估方案,认为它能比较全面地考核自己的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此外,68.5%的学生认为尽管由于时间关系(两周),自己的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没有得到大辐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所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课后训练方法,对今后提高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有很大的信心。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朗读 训练方法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88-01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这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叶圣陶老先生把富有感情的朗读称作为“美读”,就是将自己“设身处地的,将激昂处赋予激昂、而将委婉处赋予委婉”尽情发发挥作者当时的感触以及情感,要做到不但了解作者想说什么,还要拥有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感受。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 根据课文类型有选择地进行朗读训练

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朗读。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朗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严格意义上讲,每篇课文都要进行朗读;但是,为了更好的训练朗读,更好的有侧重的表现教学目标,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朗读训练。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文言文、精美的散文、诗歌、记叙文中的精彩片断、简短的议论文、长篇议论文中的精辟论述部分等,这些都要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更好的把握文意。比如,文言文要求加强朗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自然能知道文章的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才能体味出作品要抒发的感情,才能融入作者的心中,读出真谛;诗歌,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位出诗意,品位出语言美、节奏美、音乐美。对于片断朗读,是在对文章整体把握之后,有重点的读,这样的读,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感情;对于议论文,是要在读中体会出语言的严密、简洁,议论的逻辑性推理性周密性,语气的从容气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朗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2 根据文章内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朗读训练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材来说,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可读性很强。教师应在教学时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以及内容,设计出朗读的目标与要求。一般来说,最能表现出文章的内容以及思想的就是文章中的中心段落以及语句,教师要通过这些内容来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从而能准确的把握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忘的八个字》教学中将“读”与“品”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教师用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将读者的心与文章主人公的心态融为一体。由“我”的表现到“我”心灵深处的思想,在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像是读者带着深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样。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深入到了“读”的内部,抓住了“读”的精髓,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文意。

3 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讲《荷花》,在读这一环节中,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风光画面,老师开始范读。那清晰的吐字、准确的发音、优美的音色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征服,伴随着老师的朗读,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随文中的荷花翩翩起舞。读毕,学生们自觉的给予了那老师长时间的掌声,掌声里有对老师的佩服,也有对老师的称赞。在后来的学生朗读中,在发音方面,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老师的范读是学生出色朗读的基础,这样高水平的范读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孩子们的渴求。

老师的范读是情的感染。老师的范读不仅有声音,还有老师的态势和表情,这样面对面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的感染在老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老师的范读是教学中的一个细节,但小中见大,老师范读隐含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忽略的,音、情、意的熏陶是任何名人诵读录音无法代替的。老师范读是自身素质的展示,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手段,是成功语文课堂的亮点,我们期望语文课堂的朗读声中,听到更多的老师范读。

4 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对课文没有达到很好的领悟,只能说明课文读少了。”课堂,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5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形式多样”是朗读的兴奋剂。朗读可采取以下形式:带读、学生自由读、个人读、范读、开火车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永远有兴趣,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设情境;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让学生朗读时全心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同时通过领读、范读、赛读、演读、自由读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老师应用哪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主要是取决于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和引读,听录音读,配音朗读,师生共读,个人或小组轮读,分角色朗读,边演边读,师生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想掌握朗读能力以及很好的运用,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不断练习以及时间才可以提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富有耐心以及恒心,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韩剧 韩国语教学设计 方案设计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的教育特点,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但随着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的困难与危机,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无法保质保量地实现培养目标。

二、为什么要以韩剧为中心

首先,根据对本院2013级和2012级新生入学时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您为什么选择应用韩国语专业”时,65%和67%的学生选择了“喜欢看韩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韩剧是学生学习韩语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学习韩语的主要动力。

其次,韩剧与其他教科书相比,在短时间内给学习者营造仿真的现实生活环境,收获比图片和文字更多的信息,通过对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效果事半功倍。还可以通过电视剧中仿真的文化体验,了解韩国文化,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另外,韩剧的语言大部分是生活用语,简短易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再次,高职的学习对象大部分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薄弱,没什么创新精神,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行动学习和互动学习。与教科书相比,韩剧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以韩剧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仅是看韩剧,更是通过台词、出场人物的表情或者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以理解对话的内容或者剧情,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在选择韩剧时,应当选择无方言、语速较平稳的生活剧,尽量避开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和古语使用较多的历史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设计方案。

1.配音

在配音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跟读练习,有效地练习和纠正发音。此外,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到某句话应该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以及在适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恰如其分的意思沟通和交际。

设计方案:教师先将选好的视频播放一遍,边看边让学生观察出场人物的表情、语音语调、待人接物的行动等。播放第二遍时,一句一句断开,让学生跟读,跟不上的部分将台词展示给学生看。结束后将台词文本发放给学生,边看边讲解。讲完后给些练习的时间,然后播放视频分组进行配音,配音时要求声情并茂、流畅。

2.分角色表演剧情

将电视剧中出现的台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演员直接参与表演。通过角色的成功扮演,学生可以获得对话的自信心,增强交流与沟通能力。

设计方案:首先将学生每两人分一组,分别发给台词,观看一遍要表演的部分。讲解一下生词和句型,之后再观看两三遍,稍给一点练习的时间,然后进行表演,表演后进行发音纠正和评价。

3.描述电视剧场景

在观看一段视频后暂停一下,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场景,如出场人物的面部表情、服装、周边环境、与其他出场人物的比较、围绕的中心事件等。

设计方案:课前教师需选定几个特定画面,这样的画面要内容丰富、有趣一些,一边播放,一边描述。同时,由这项设计方案可以延伸出贴近生活的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准备一张照片,对当时的相关情形进行描述,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填空

让学生边视听边对台词空缺部分进行填空的训练方法,可以同时提高听力和书写能力。

设计方案:首先视听一遍教学内容,将印有台词的文件分发给学生,边看边写。填空部分可以反复播放两三次,确认正确答案后,针对生词和新语法进行讲解,讲完后再视听一次以便巩固与加强。

5.视听后回答问题

不看视频只听声音,听完回答问题。听之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收听教学内容。这项训练活动既可提高听力能力,又可提高会话能力。

设计方案:只给学生播放声音一两次,听后对内容进行提问。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之后展示视频台词,讲解新单词和语法,再观看一遍。

6.陈述文化比较

韩剧作为展示韩国文化的载体,可以让我们无需走出国门便可体验。通过视听,可以让学生比较两国的文化差异是什么,如何不同,减少或者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偏见和学习语言的障碍,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韩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实现中韩两种文化的对接。

设计方案:教师将准备好的文化特色比较明显的韩国电视剧播放给学生看,讲解完台词中出现的生词和语法后再试听一遍,看完让学生查找两国文化差异并口头陈述,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韩国文化想象给予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国文化。

除此之外,设计方案还有很多种,如只听声音推测内容、挑选带疑问的台词进行问答练习、推测以前或后续内容、视听后台词改错、单词竞猜等设计都可以运用于电视剧视听授课当中。

四、结语

高职学生对于单词的死记硬背是弱项,而且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比起单纯地讲授单词和语法要生动有趣得多,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外,还可以增强他们“动口”的能力。基于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下各学校展开的教学改革,能力的训练是主流,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 韩国中央大学硕士论文, 2013.

[2]. . 硕士论文, 2010.

篇9

[关键词]中学英语 精听 训练 策略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教学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英语听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听懂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说话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的能力培养是英语四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也是真正实现英语交际功能的基础。听力的训练方法分为精听和泛听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精听的训练方法,泛听一般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练习英语听力材料,训练英语听力的方法。听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语音的感知、短期与长期记忆、听力的理解过程,涉及语言的语音、音位、韵律、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在听力活动中,大脑对语言的加工不仅仅停留在对语音的识别上和基本语义的感知上,对语言的社会、文化、风俗的背景知识内在涵义的记忆和理解也同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英语精听训练的效率,采取正确的训练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选择难易适度的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的选择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基础,现有的新课程教材每节课都有听力材料,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他的材料作为精听训练的素材。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堂来说,素材中出现的语法和生词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篇幅不能太长,难度不能太大,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上尽量不要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同时,要选择语言规范,交际性强又遵循英美文化和习俗的语言材料,最好是原声材料。除美音之外,不妨将英音、澳大利亚音混合使用,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必要的语言输入,迅速地提高听力的水平。

二、做好听力前活动

听力前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暖身活动”(warm-up activities),“暖身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即将听到的语言素材的内容。而听力前活动,主要是老师帮助学生启动知识框架中已有的、与所听素材有关的各种知识。听力前活动过去常为图片、照片或者幻灯片,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运用,现在多为录像和一些动漫片段。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与讨论,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听力素材有很大的帮助。但听力前活动应注意内容不能太多、太长、太复杂,免得喧宾夺主,从而远离原本设定的训练目标。

三、控制好训练过程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所谓“精听”就是要求听清材料中的字字句句,体会材料的语音语调,了解材料的大意和内涵。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听力材料不会有很深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对语音语调的辨别。

在笔者课堂对学生的精听训练中,运用Griffths(1991)认为有三种时间因素――语速、停顿和迟疑与听力理解有关的结论。注意听力材料播放中的停顿,对于语音材料来说,可以采取一句一停顿,也可以采取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停顿的播放方式。停顿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部分时间辨析前段材料,中间不做任何解释和提醒,停顿的时间开始可以长一些,然后逐步缩短。对于简单的听力材料做一组停顿训练,更深难度的相应增加一至两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中语音语调的辨析能力,尽量减少语义群之间的混淆情况的发生,使学生能缩短训练的时间,提高训练的效率。

对于一些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较多,难度较大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次或两次停顿后学生都不能辨别的,可以做一些重复回放,或者教师复述提示一下,便于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整个训练的过程,避免流于形式或者浪费时间。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置身于语境中,听力训练一样如此。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在课堂的精听训练中,可以使用影视片断或者动漫作品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购物、访友、就医、郊游、野餐……可以使课堂变成活生生的英语世界。课堂上,视、听、说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选一段材料,先采取无声放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图像内容进行思维;放完后,让学生讨论所看到的图像内容,之后再音像同放,学生边听放音、边对照自己讨论内容,这样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然后再采用无像放音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放音进行表演,以表演代图像,最后再无音放像,让学生看着图像,模仿“配音”看谁准确,水平高,学生模仿着做和说。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较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对语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这样的精听教学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生动有趣,能够比较全面地实现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地视听活动中获得听能训练的最佳效果。

五、及时检测训练的效果

对于精听的训练效果要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听力材料要和书面的训练结合好,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要经常检查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复述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篇章的理解。及时根据这些情况调整整个训练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掌握好节奏。

总之,对于中学英语课堂的精听训练而言,听能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从英语学习的实情出发,训练和培养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是英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积极探索,认真钻研英语听力教学的最优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我们每位中学英语教师不断地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

篇10

一、循序渐进,进行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中的节奏虽然形态多种多样,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并不复杂。只要认真思考,用合理的训练方法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基本节奏开始学习,循序渐进,细心体会,要掌握好其他复杂的节奏并不是难事。

在一首曲子中,节奏的组合常常会有一些典型的意义。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组合,就是节奏型。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不同的节奏型则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如切分型能使节拍的强弱规律改变,使音乐变得有较强的起伏感;带休止型具有轻快、活泼的作用等等。

在节奏型的练习中需要加入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使节奏型的练习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结合运用是增强节奏型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感性记忆就是不假思索地将所给的节奏快速念出,这主要是凭借自己对节奏的律动感知。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对太长的节奏型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理性记忆就是将所给节奏进行快速分析,寻找规律加以记忆,这主要是凭借自己对节奏型的熟知程度及反映速度。对节奏型不熟悉或反映过慢则会跟不上节奏乐句的进行,导致遗漏节奏,使记忆发生错误。理性记忆不利于多种节奏型的组合记忆。因此,对于节奏型的记忆,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同的节奏型要根据其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训练。在练习节奏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带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奏的内心感受意识。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附点节奏型常常在音乐中出现,如:× ×. 、 ××.等。对附点的时值,我们往往会忽略,常常在附点时值未延续够的情况下就停止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没延续够时值就停止的不良习惯。这会影响后附点节奏型在音乐中的特点,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附点的时值延续够。

在连音的练习中,连音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内显出它的特别。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内均匀的分配音长,同时它与其他节奏的连接上应多加注意。

二、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

三、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篇11

配音乐增强记忆力

1 配音乐“音乐浴”有助智力开发

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妈妈们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宝宝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或诵读,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强化练习,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训练范例:

今天教洋洋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开始感觉洋洋好像很不喜欢这些词汇,于是我又配合音乐唱给他听。如此反复几次,没想到他很快就记住了,而且没事就哼哼呀呀地唱给别的小朋友听。

专家点评:

音乐不但可以增强识记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减轻宝宝大脑的负担,让宝宝记得更牢,使短期记忆演变为长期记忆,能保存很长时间。像二十四节气,如果只是单纯地诵读,宝宝可能就不情愿。变成音乐就不一样了。其实,很多难以识记的枯燥内容都可以编成歌谣,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等都可以配合音乐让宝宝加深记忆。

总结:在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时,每天应让孩子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复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记住了。孩子开始遗忘很快,尤其在短时间内遗忘很多,以后逐渐减少,所以重复练习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遗忘。

2 玩游戏 增强孩子记忆力的游戏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的话正好说中了宝宝的记忆特点。明智的家长绝不会“命令”宝宝记住这、记住那,而是让宝宝在玩中学、玩中记。而游戏往往能重复地反映宝宝经历过的事件,从而加深理解,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训练范例:

今天我准备3个不同色彩的塑料杯子倒扣在桌子上,另外准备了小鸭子玩具,然后告诉磊磊:“小鸭子要睡觉喽。”然后把小鸭子放进其中一个杯底,问他:“小鸭子在哪儿睡觉啊?”磊磊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先是通过颜色刺激宝宝的记忆力,然后逐步过渡到甩开色彩“拐杖”。游戏过程中,如果宝宝没记住,妈妈司以把小鸭子拿出来对宝宝说:“哦,在这里睡觉啊!”然后重复这个游戏,把玩具仍旧放在那个杯底,直到宝宝指出小鸭子的所在。当宝宝熟练后,可以换一个杯子放置小鸭子,还可以改用不同颜色的杯子做这个游戏。

总结:有的小孩记忆能力很强,可有的小孩子却听之即忘。后一种小孩很是让父母担心。其实,孩子记忆的好坏,并非天生,而是和父母从小的教育有一定的联系的。

3 演故事 小游戏成就宝宝出众记忆力

父母如果生硬地教宝宝一些词汇,不仅会让宝宝感到枯燥,而且宝宝也很难记住。不妨换种方式,伴随动作或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让宝宝听起来更加生动有趣,还易于理解和记忆。

训练范例:

今天给琪琪讲《小红帽》的故事,读完故事书后,我特意拿来了道具让爸爸扮演大灰狼,自已扮演外婆,让琪琪演小红帽。表演结束后她还是意犹未尽,原来她又想到了大灰狼如今没有妈妈了,于是又开始自编自演起来……

专家点评:

以游戏的方式记忆某些事物,是发展宝宝记忆力的重要方法。妈妈可以自编很多亲子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的亲子同乐中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在学习的同时,让宝宝尽可能动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这样可以使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记忆内容准确、保持时间延长。另外,不要否定宝宝对剧情的创造。不能因为是记忆力训练,而扼杀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结:记忆包括识记(也就是记下来的过程)、保持(也就是信者存在大脑里)和恢复(有两种,一种是再现,也就是过去知道的事物、人物,又在眼前了,觉得熟悉;另一种是回忆,也就是脑子里出现以前知道的事物、人物的形象),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幼儿正外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成人不完全一样,有自己的特点

4 看图片 多看书提高宝宝记忆力

看图片是一种形象记忆。宝宝受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很少深入体会事物的本质。他只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记忆较为牢固。而形象、直观的图片可以让宝宝学起来既形象直观,又容易理解词汇内容。

训练范例:

今天教宁宁学习“地球”这个词汇。可宁宁还是在调皮地玩自己的电动四驱车,对我手上的识字卡片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时,我突然想起电脑里的图片,于是把各种各样的地球图片都复制下来,顿时,迷人的图片吸引了他的注意。通过图片宁宁很快就记住了什么是“地球”。

专家点评:

宝宝观察、感受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在其头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叫表象,表象储存越多,越有利于宝宝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父母可以用简洁的笔法,将“地球”的造型简要地勾勒出来,一边画一边讲给宝宝听。“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形状是圆的”……也可以让宝宝自己来画,对照自己的作品来记忆印象会更深刻。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幻灯片,这样宝宝学起来会更加充满趣味性。

总结:3岁前宝宝对语词的记忆能力较弱,以情绪记忆、形象记忆为主,因而爸爸妈妈让宝宝记忆儿歌、故事、字母、数字等抽象材料时,最好配上图片形象、动作形象或夸张的声音形象等。比如边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连环画,和宝宝一起看着画面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宝宝对故事的记忆。

5 猜谜语 猜谜语开发智力

猜谜语可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当宝宝听了谜面的描述,在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经过分析与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在此过程中,不但能让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发展,还增强了宝宝的记忆能力,对于宝宝早期智力发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属于既实用又简便的亲子游戏。

训练范例:

今天我和遥遥互相猜谜语,我先出了个简单的谜面:“很大的方块,上面有门又有窗。”她马上就猜出来是楼房。于是我让她反过来考我,她这样形容月亮的:“一个西瓜圆又大,有时弯弯,有时像桥。”我故意装作不知道,她很得意,不过我越发觉得她很聪明了。

专家点评:

篇12

一、开好“口”

所谓“口子”,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学生的潜力很大,且都有当众展现自己才能的愿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这个闸门打开了,犹如打通了活水的泉眼,堵也堵不住。古人云:“减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形”、“意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每个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课时一旦发怒,说话语气严厉,声音响亮,带有责备不满之意,那么学生则被吓得不敢说话了。在课堂上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教师不耐烦地把手一挥:“你坐下吧,我请别人说。”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个女生一直不肯回答问题,老师耐心引导,达一分钟之久。当这个女生终于说了一句话之后,老师诚恳而又热情地对大家说:“她虽然只讲了一句话,然而这表明她已经冲出了起跑线了……”。后来在课上,这个被等待了一分钟才开口的学生主动举手要求发言。可见,教师上课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欲望。在课上,教师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的顾虑,热情鼓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好“口子”,早日“冲出了起跑线”。

二、用好“引”

让学生开口,还得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安排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低年级的有些课文后面还设有“说话”的作业。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各年段的说话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要教好这些内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详细教案、有训练方法、有时间保证、有效果检测。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十分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巧妙设计仿句式说话、看板书说话、看图画说话、用关联词语说话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

三、铺好“路”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美丽的武夷山》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著名的旅游景区。

2.当推销员

三年级当学完《特产》这一主题单元,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推销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如教学《比本领》一课,出示课件后,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4.当辩论言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如《苦袖》一课,学生质疑:课文表现了小女孩诚实的美德,可她前后说的话却不一致,前文说柚子“有点儿苦”,后文却说“苦味很浓”。老师让学生争辩:到底小女孩是否诚实。

四、放好“线”

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训练语言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放好“线子”,把握住机会,为我所用。

1.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节目之后播节目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热点话题表意见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把好“度”

篇13

关键词:语文教学;困境;专业;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53-02

当前,许多职业学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素质的现象,因而语文课的课时逐步缩减。甚至很多人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开设语文课已经没有太多必要,加大力度提高各专业课的比重才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正道,也正迎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真的就微不足道,可有可无吗?

职业学校现在都热衷于和企业搞校企合作模式,努力与企业对接。我们走进一些正规企业,却发现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如员工素质、特有专业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等。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正是培养员工的人文素质吗?职业学校非常注重与企业进行专业建设、教学方面的合作,殊不知人文素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并非职业学校不需要语文教育,而是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不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不妨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惨状”:

1. 学生学的苦恼。生源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低起点,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而现在的职校语文教学实际上延续的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专业需求“风马牛不相及”。

2. 教师教的苦恼。语文教师对中职语文的情感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既爱又恨”。“爱”表现为很想改变现状,把课上活;“恨”就恨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职校语文教材改来改去与中学语文教材区别不大,仍旧沿袭中学语文的教法。久而久之,语文课“走形式”的意味越来越重,教师教得按部就班,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严重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

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我们要正视现状,反思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没有找准自己生存发展的基点——专业化。无论是任课教师、教材、质量评估,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职校学生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可能将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学得很好。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职业技能,才是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是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也应定位于此。语文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专业特色,与专业教育结合,强化就业功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二、解决措施

1. 培养“双师型”语文教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一专多能”的语文教师,职校语文教材之所以改来改去都是“换汤不换药”,症结就在这里。我们需要一批“一专多能”的语文教师投身于职校语文改革浪潮。在校本师资的培养上,学校可出台激励制度:如奖励语文教师参加技能证书考试、技能大赛等。教学上,让语文教师教一门技能、教一门语文课,逐步过渡到教“专业语文”。当然,也可让专业教师与语文教师互换,即语文素养强的专业教师教语文课和一门技能课,对专业兴趣强的语文教师教一门技能课和语文课。既可大力推进职校语文改革,又能盘活教学资源,有利于师资结构的调整。

2. 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领域,职业学校推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在语文教学上完全可以大胆地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同,这种多样性投射在专业需求上就表现为很强的专业特征。这种专业特征就是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如装潢设计、导游等专业应侧重于语言、感知、想象力的培养,机械类、财经类等专业应侧重于逻辑、说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有专业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制订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目标,指导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

3. 更新教材。职业学校有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语文是一门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更应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两个特点。在此不妨把语文拆成两类课:一类是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即体现文学性;另一类是专业语文,训练学生在其所学专业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即体现工具性。文学欣赏课的安排相对容易,考虑职校学生的专业状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选入篇目,着重体现专业文化与专业精神,发挥精神、思想引领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精神。当然,形式可多样,如展开职业素质辩论、职业题材的演讲,等等。

篇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口才对一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正是学习口才的关键时期,各类大学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开设好口才课,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掌握各种口才运用的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口才课教学不尽人意,存在轻实训重理论教学,实训内容和环节设计不合理等现象,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才技能。旧的口才课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以便让口才课真正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

一、口才课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交流表达”技能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核心技能标准体系》中确定的我国八项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框架中的第一项,这说明,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好的口才。但是,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欠佳,他们在高中时缺少系统的口语表达技巧训练,很多学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存在胆怯、恐惧等心理,或者不知道在职场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规范地使用语言。

进入大学后,提高大学生的口才就显得特别重要,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求职成功与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是顺利实现与岗位‘零距离’ 对接的重要保证。”[1]这要求口才课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各种口才理论知识,更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和场地让学生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口才,让学生完成从“敢说”到“能说”直至“会说”的蜕变过程。

二、口才课教学的现状

口才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以个人讲授为主,理论内容多,实训程度低,造成学生只听不练,上课玩手机,或者“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现象,教学效果不好;有的教师认识到了口才实训的重要性,但苦于学生人数太多而没有实行,因为大班上课时,八九十甚至上百人一起上课,全班同学上台做个自我介绍,就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推进教学进度,只能把实训时间压缩。这样的话,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很有限,口才技能也很难提高。有的教师开展了一些实训项目,但实训的内容把握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专业领域职场口才教学的重点, 结果把过多精力放在了职业能力以外的一些艺术口才训练上,导致学生的职场口才实践存在空白。”[2]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素养的提高,口才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担任口才课教学的教师,要清楚地认识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要明白教师在课堂上讲十句不如学生练一句,教师理论知识讲得再好,学生光听不练,口才提高就不会明显。比如讲演讲得站姿和手势动作,就应该是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演讲时的态势语,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如果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坐着听,那么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应用型人才。

(二)增加实训的时间,让学生随时处于实训场景中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口才课教学模式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示范讲解为辅,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虽然,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但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有尽量多的锻炼机会。课堂上,教师创设不同的语言情景,先让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发言,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然后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积极的学生发言。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大家了解了不同的职业情景,掌握了以后工作环境的用语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他们普遍认为这种上课方式更有趣,收获也大,师生相处融洽每当学期末,很多学生都舍不得和任课老师分开,希望老师能给他们再上类似的课程。

(三)实训项目、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口语能力

具有职业口语能力是劳动者素质的体现,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然而,我国劳动人口中许多人的语言能力尚不能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需学习掌握职业口语,以适应职业活动中语言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3]

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口语的用语特点不同。教学时应该结合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性和针对性,提高职业口语的教学力度,不能全校的学生学一样的内容,开展一样的训练项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职业口语教学的区分。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口才课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基础训练的内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训练方式也是一样的。专门训练内容包括解说口语、服务口语、管理口语、营销口语等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解说口语的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选择学习服务口才的内容,而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营销口才。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职业环境,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也更强。

(四)不断丰富实训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提高实训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参与度。经过不断地摸索,学校开展了 “自我介绍”、“情景表演”、“微笑行动”、“校园一景解说”、“配音练习”、“诗歌朗诵”等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大部分比较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配音练习”这种形式,主要选择一些经典的电影或电视剧对白,让学生进行模仿配音练习,学生热情高涨,争前恐后地参与进来,课堂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很好。

2.个人训练和小组训练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个人训练方式外,有很多活动是以小组训练的形式开展的。第一次上课就以抽签方式把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并且选出小组长,上课时小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一起讨论问题和开展活动。“微笑行动”、“校园一景解说”、“诗歌朗诵”等就是小组训练项目,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每个项目的得分小组成员共享,计入组员的总成绩。小组训练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能调动一些不太积极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以奖励分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不能只有精神鼓励。可以采取奖励分数的办法,一般是回答一次问题,参与一次表演或活动奖励2分,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参与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被奖励了几十次,他的平时分就比较高;有的学生不太积极,平时分比较少,总成绩就比别人要低。

实践证明,学校开展的实训项目和采取的训练方式,效果不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4.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结合,拓展课堂空间。口才训练是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重复性的训练,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充分地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为此,只有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此,学校设计了两个课外实训项目:拍摄“微笑行动”视频和进行“校园一景”导游解说,这两个训练项目很成功,广受学生欢迎,已经成为口才课的代名词,历届学生拍摄了大量的优秀视频。拍摄过程中,学生收获很多,不仅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制作视频。另外,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各种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抓住每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口才能力的机会。

(五)提供专门的实训场所,满足学生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建立一个专门的口才课实训室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发音、朗诵或者演讲练习,或者进行情景模拟职业口语训练。在专门的实训室训练,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学生每次到实训室上课,都热情高涨,非常积极。可以说,口才实训室已经成为学生的福地。

四、打破传统,改革口才课考核方式

口才课和其他课程的区别,也要体现在考核形式上,重视实训和训练的理念应该贯穿在口才课的始终,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