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范文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篇1

[关键词]风险分配 交易成本 博弈 监管改革

一.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食品的特征化事实

2008年9月10日,陕甘宁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病例,疑为食用问题奶粉所致。11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在此之后,卫生部又对相关所有的牛奶品牌进行了调查,发现伊利,蒙牛等多家牛奶品牌也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二.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法律制度方面

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要制作一部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法律制度是要耗费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在法律制定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些类似于合同中的缺口,如果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我们过度注重一些可能的风险,商讨如何分配这一风险,那么就会加大我们的交易成本,我们在法律制定的时候留下的缺口就要求我们在双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将双方的损失进行分担。

法律通常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分配,从而尽可能最小化交易成本。

分配风险的成本>分配损失的成本*损失的概率,那么可以留下缺口

分配风险的成本

因此,像广大专家泛泛的去建议我国法律去如何完善实际上是没有效率的,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交易成本,一些不必要完善的条款如果一再的去完善,不但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会加大交易成本。

2.法律监管方面

另一部分专家把我国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归咎于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结果,认为我国监管部门角色不清,权限不清,定义不清。但是,我国的监管部门究竟是监管不力还是不去监管;究竟是无法监管出问题,还是监管到一些食品部门有问题而视之不理;他们不去监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简单的博弈模型就可以分析清楚。

从以下的等式我们可以知道:

违法的企业的惩罚=企业违法被发现的概率*对违法企业的惩罚的力度

所以对我国食品企业违法的惩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力度,一个是惩罚力度,假使我们的监管部门不监管,我们违法企业被发现的概率就是0,那么即使加大我们的惩罚力度,加大立法,那么我们国家食品安全就不会得到改善;同样的,我们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加强执法,但是我们国家的处罚部门不执行处罚,那么我们的惩罚还是0,我国的食品行业还是无法改善。

下面我们先引入一个博弈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对我国食品安全处罚问题进行分析。

由我们的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如果我们的食品企业做的都是合法的生意,那么我国法律部门和监管部门是否揭发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因此是一个零和博弈。

②.如果我们的食品企业做了违法的事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那么我们的企业可以因为减少了成本而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假若监管部门不进行揭发,可以获得非法食品企业的“红包”,因此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正和博弈,我们的企业和监管部门何乐而不为呢?

③.如果我们的违法食品企业被揭发了,那么我们食品企业会遭到处罚,而我们揭发违法企业的监管人员也会遭到被处罚企业的暗害,因此如果违法食品企业被揭发了,企业和监管部门都会有损失,因此是一个负和博弈。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会选择正和博弈,双方都会有收益,所以不管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是惩罚部门只要有一方面忽略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国家对违法部门的惩罚就形同虚设。因此唯一受到危害的就是我们消费者,购买商品身体受到伤害,却追讨公道无门。

三.针对我国食品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1.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食品卫生法》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至今日,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也正在制定中。该法基本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生产、消费中所有环节及所有参与者的行为规范。

在此次法律制度改革中,我国的食品安全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完善:以前的1:2倍索赔变成10倍索赔,从而可以给不法分子以严厉的打击;出现问题的食品必须召回;食品中若使用添加剂则需备案;取消“免检”产品,“免检”产品有时恰恰是问题产品;严格监管餐饮企业;食品实行先赔偿再追究责任;在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时,主要负责人应该引咎辞职。这一系列新法规的出台,使我国食品行业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2.安全部门监管改革

(1)建立多部门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可以布置管理机构分布在不同的部门,通过较为明确的管理主体分工来避免机构间的扯皮问题,以科学的风险性评估为基础、通过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的行动来防范“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最终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2)建立严格的监管部门监督体系

为了避免监管部门渎职的现象,立法机构应该严格制定相关措施法律,如若发现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可以理科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并可以实行连坐制度,监管部门下属收取贿赂,该部门发现问题不揭发,整个部门都有受到惩罚,这样可以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互相揭发。

(3)实施高薪养廉,对监管人员实行切实的保护

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互略,一个原因可以说是薪水较低,通过这种收回扣的途径增加自身收益;而另一个原因是惧怕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因此针对这两个愿意我们可以增加公务员薪水,提高公务员收益,使监管部门的公务员能尽职尽力的为百姓服务;并且对监管部门的公务员及其家庭资料保密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我们的监管部门在执行公务时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切实为公众服务。

3.食品企业提高诚信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食品行业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之一。诚信问题不解决,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就难以开展。应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使消费者能方便地查阅食品安全信用状况。与此同时加大对食品行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其违法成本远远大于违法收益,最大限度地防止造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恢复市场消费信心。

4.消费者安全意识增强

消费者个人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应多加注意食品上标示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等,同时注意提前了解产品是否检验合格,不要图价格便宜而去购买三无产品和未经检验的食品。在餐饮方面进行消费的时候应该注重食品的卫生情况,经营商是否是持有效证件进行营业,路边摊贩的食品尽量不去购买,因为无法保证质量。

四.结论

根据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还是有待于改善的,所以我们国家法律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制力度,保证我们消费者权益和健康不受损害;我们的企业应该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消费者,要有诚实信用的理念;而我们消费者应该多多关注食品信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防止类似的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发生,使我们国家食品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黄艳,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 年第15 卷第1 期。

[2]《盘点2008中国食品安全重要经历》,闫燕,特别报道。

[3]《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问题与对策》,徐成德,食品加工学刊,2009 年2月。

篇2

关键词:肉类 食品 标准 问题 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食品消费能力不断增加,肉类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在养殖、生产、销售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我国肉类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出现了诸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情和“瘦肉精”、违禁药物等养殖制作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给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大于天,安全生产,建立规范、健全的肉类食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和肉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重如山。下文中,笔者主要围绕我国肉类食品的发展和质量安全严峻形势,分析我国肉类食品在养殖、生产、销售环节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一系列加强肉类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改善我国肉类食品面临的安全环境,使人民对肉类食品放心、满意,进一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一、我国肉类食品面临的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人民对食品安全现状怀有不满情绪,肉类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较低,食品加工、运输、销售、食品环节问题频发,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给我国肉类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我国肉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肉类食品要经历禽类养殖、肉类加工、食品运输、食品销售等环节,最终提供给人们消费,因此,此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它需要各环节的分工协作和配合,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最终会影响肉类食品质量安全。那么在这些环节中,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隐患

(1)动物所处的环境遭到污染。近年来,人与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水源、土壤、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废气和污水乱排滥放,致使环境污染严重,产肉类动物在这种条件下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动物体内容易发生各种病变,这样的带病禽类制成肉制品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禽类动物在饲养环节出现问题。当前,我国的家禽类动物在饲养环节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饲养动物的养料质量安全无保证,导致禽类食用后患病;为了缩短禽类生长周期,过度使用一些含有激素的草料,甚至使用违禁药品;这些方式使禽类肉制品质量问题堪忧。

(3)禽类动物疫病控制不力。我国用于肉类产品加工的禽类动物生存环境恶劣,大量的动物生长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养殖设施不够完善,动物防疫做得不够到位,致使动物发生疫情后形成交叉传播,影响肉制品食用安全。近年来著名的各类禽流感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4)用于动物疫病防治的药物用药不规范。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动物饲养场都会常备一些治疗药物,然而,我国的一些饲养场在动物用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大剂量、不按药物规定的用药经常出现,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动物体内残留过量的药物,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

2.肉类食品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肉类食品加工环节是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加工过程中,长期存在卫生、质量安全隐患,导致加工出的肉类产品不合格。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

(1)部分加工工厂规模较小,加工水准低,各项指标不达标;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环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规模小,加工水平差,设备简陋,存在卫生问题的加工作坊从事肉类制品加工,甚至出现一些无加工资质的黑作坊,加工出的肉类食品没有任何安全保证。

(2)为了追求肉制品色鲜、味美而乱用食品添加剂。当下我国一些肉类加工工厂为了使肉制品保质期更久,颜色更好看,违规使用一些食品安全法明文禁止的添加剂,这种肉制品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导致人体患癌的几率大增。近年来引发社会热议的“瘦肉精”、“苏丹红”、“注水猪肉”等问题就是在加工环节中违规使用添加剂的典型案例。

3.肉类食品在运输环节存在着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肉类食品是保护度高,需要冷藏容易变质的物品,要求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运输团队进行运输。纵观我国肉类食品运输环节的现状,很多不具备条件的运输团队在承担着食品运输任务,运输环节中根本就不注重对食品的冷藏保护,导致一些受到污染和变质的肉类食品流入到销售环节,最终上到百姓的餐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4.肉类食品在销售环节存在着问题

我国肉类食品的销售环境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全隐患较多。例如,相关的销售商店冷藏设施不够完善,没有按要求对肉类食品进行冷藏,致使食品变质;对于已经发生变质的肉类食品,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贩故意更改保质期限,把过期食品重新上架销售。

5.消费者自身不良的食用习惯导致安全问题发生

我国的一些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食用习惯较差,肉制品还没有经过充分杀菌、煮熟便食用,甚至有些消费者直接生食,这样很容易导致活体病菌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三、加强肉类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面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对肉类食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检查,保证肉类食品质量安全。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监督,对肉类食品实施规范化管理

面对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快食品安全法规立法,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肉类食品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肉类制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强质量监测,消除各个环节中造成肉类质量问题的隐患。

2.提高肉类食品生产的准入门槛,淘汰不规范的肉制品加工企业

我国肉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从事肉制品加工的门槛要求过低,导致许多实际达不到生产加工水平的企业进入肉制品加工领域,这样生产出的肉类制品质量当然得不到保证。因此,我们要提高准入门槛,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核,将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纳入法制化的管理道路。

3.强化对肉制品加工企业人员素质培养,建立从业人员准入规范

当前,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工企业人员素质过低,没有经过相关的技能考核和卫生培训,同时岗位监督管理不到位,对从业人员的操作流程缺乏相应的规范进行约束,导致在肉制品加工中任意为之,增加监管难度,影响肉制品质量安全。对此,我国应该对肉制品行业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同时也要提高人员的准入门槛,对达不到生产要求的人员必须予以清退,保证从业人员队伍高素质状态,为肉制品加工制作提供必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4.加强对动物饲养、加工制作、物流运输、销售环节的监管,消除肉类产品各个环节安全隐患

(1)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动物饲养。作为肉制品生产的原料,用于肉类产品加工的动物是肉类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动物饲养工作对于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饲养过程中,要坚决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不能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同时,要在动物饲养基地建立监管体制,形成对动物饲养环境和方式的有效监控,把好肉制品生产安全的源头关。

(2)做好肉类产品的运输工作,做到实时监测。肉类产品的运输是肉类产品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一些不具备运输、保管条件的运输团队承载着肉类产品的运输任务,在运输过程中不注重对肉类产品的冷藏、保鲜,致使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对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肉类产品运输团队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同时要加强监测,做到万无一失。

(3)加强肉类产品销售环节的监管。在销售环节中,相关部门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着力对销售环节中是否具备完善的冷藏、保鲜设备和措施,是否存在着售卖过期肉类产品的监督工作,维护好肉类产品市场的经营秩序,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5.加快肉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做好肉类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肉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MP良好操作管理体系的认证,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我们应该加强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深刻认识到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现销售三无产品或存在质量问题肉质品的行为,消费者要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使制假、售假的肉类产品商家无所遁形,保证我国肉类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哲文.“入世”让肉类食品企业警醒[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

篇3

【关键词】变频器 运行 维护

变频器在我国电力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变频器呈现出调速平滑、范围大、启动电流小以及运行平稳等诸多特征,并且节能效果也因此得到改善。当前变频器已经能够在节能的基础之上,实现诸多保护功能,诸如过流、过压以及过载等保护,也都纳入到变频器的功能体系之中。这样的变频器的应用,对于其工作环境而言意义重大,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安全层面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对变频器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工作重点。

1 变频器的构成与布置

从构成的角度看,变频器由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两个方面共同组成。其中主电路负责为异步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用于将电压源的直流转换为交流的电压型变频器,以及用于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电流型变频器,其中前者的直流回路滤波为电容,而后者则为电感。控制电路则负责为主电路提供控制信号,可以通过频率和电压等相关参数来进行运算,并且输出控制信号。

在变频器中,其所使用的变压器、断路器等原件,对于环境的温湿度要求相对比较严格,相关应用环境中均有对应的规范来进行环境的控制。在对变频器展开布置的时候,需要重点从安装位置、布置方式以及环境控制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变频器而言,其安装位置直接关系到变频器能否安全实现运行。虽然目前变频器的体积日渐缩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占地,因此应当在摆放空间和缆线长度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并且综合考虑安装环境。对于布置方式而言,则需要综合队操作以及通风效果进行考量,并且更为重要地在于,变频器安装之后如果发生故障,则通常不会进行挪动,而直接在原地展开维护,因此检修空间也是在布置的时候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散热通风方面,变频器与空调的相对位置也需要关注,应当确保空调冷风能够顺利进入柜内,实现冷热置换的效果,提升空调效率。最后,在环境控制方面,温湿度以及粉尘,是必须关注的要点。高压变频器对温度、湿度、粉尘的要求很高,温度高、湿度大、粉尘多直接会影响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变频器大多采用强迫风冷,通过内循环或者外循环两种方式之一予以实现。内循环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室内粉尘,但是经由变频器置换出来的热量需要在室内进一步经过空调进行冷却,因此在空调电耗方面略逊一筹。在空调的设置方面,变频器室空调通常设定22-25℃范围,温度过高会造成变频器冷却不足,而过低则会引起变频器柜内结露。同时变频器室空调应当能够实现除湿,通常将主空调设置为制冷,备用设置为除湿,有效实现对于变频器室环境的控制。而对于粉尘的控制而言,变频器柜的电缆孔洞必须封堵严密,变频器室的地面和墙面最好进行装修防尘处理。对于内循环制冷方式之下的变频器室,应当从各个细节着手进行密封,对于外循环冷却,加强空气过滤系统的建设,也是能够改善粉尘状况的重要手段。

2 变频器的日常维护

变频器的日常维护,本身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体系,唯有从细节着手,才能实现不断持续的改进。虽然目前变频器大部分都具有自动控制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自行管理的,但是在运行期间,日常巡检仍然不容忽视。巡检的主要工作,包括变频器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功率以及温度等诸多方面参数,并且巡检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表现,记录输入输出参数以及相关告警信息,查看通风散热、震动以及气味等相关状况,来对整个变频器的状态进行判断。

在维护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变频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问题。忧郁变频器的主要组件多为半导体电子器件,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热成为必然的表现。除此以外,变频器内部电路板上的诸多载流元件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热源,包括变压器、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晶闸管等,都会加剧变频器的散热需求。但是诸多电气元件本身想要正常展开工作,有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因此散热就成为变频器必要的维护工作之一,同样对于温度的查看,也就成为日常维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日常的巡检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变频器的散热状况,检查风扇转动情况是否保持正常,是否存在积尘从而导致风道德阻塞和散热片,器件表面是否存在积尘过多等问题。

除了日常巡检以外,对于变频器的周期性检查,虽然会因为设备型号差异会略有不同,但是大同小异,都包括清洁和零件调整两个主要方面。清洁工作基本和日常巡检保持一致,而对于零件调整,主要是需要考察各部位的螺丝、插件等是否存在松动问题,器件是否存在过热或者腐蚀、锈蚀等状况,设备各部分工作参数是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诸如电阻阻值、电容值、晶体管导通值等都应当进行考察。对于变频器而言,冷却风扇以及滤波电容可以划归耗材领域,对于这两个组件,必须进行认真查看并且进行更换记录,避免因为老化而导致的拒绝工作状况发生。

3 结论

对于变频器的维护工作而言,除了坚持日常巡检以及定期检修工作的合理M织和有效展开以外,检修和保养工作中的细节,也应当给予关注。例如检修展开之前必须要熟读设备说明书,对其既往的检修维护记录进行阅读和了解,拆卸设备的时候做好记录,尤其是在接线头拆卸的时候务必做好标记。事后应当对相关材料进行归档,形成完善的设备档案信息系统,便于后续工作展开。

参考文献

[1]原魁等.变频器基础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07).

[2]张选正,史步海.变频器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4).

[3]吴忠智,吴加林.变频器原理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09).

[4]王仁详.通用变频器选型与维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04).

篇4

去年台湾爆出的“塑化剂”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但发生于小企业、小作坊,甚至也出现于知名企业。“地沟油”频繁使用于各地小餐馆,而“苏丹红”则发生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餐饮巨头。从菜市场的激素豆芽、避孕药黄瓜、甲醛鸭血、瘦肉精猪肉,到屡禁不绝的“三聚氰胺”奶粉,从初级农产品到工业制成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严重危害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民以食为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但又产生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食品安全对人身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导致极为不利的影响。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将食品安全列为人的安全的七大要素之一,与健康安全、人身安全等同等重要1。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科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表明在诸多公共安全问题中,有65.7%的公众最担心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引起如此多人担忧表明其不仅仅是一个影响个人健康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一个公共问题。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得不到妥善处理,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是民众与政府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另外,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更会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食品出口因为安全标准问题而饱受打击的案例时有发生,1997年欧盟禁止从中国进口海贝类食品,美国也严格检查中国动物性食品,这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另外,因为食品安全事件而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也存在着,如三聚氰胺事件中倒闭的三鹿,瘦肉精事件中效益大幅下滑的双汇。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既然食品安全问题会产生诸多严重的问题,那么找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出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正是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周洁红等(2004)对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进行了一个总结,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2) 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3)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4)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5) 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性,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6)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失灵,如假冒伪劣、食品标识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7) 科技进步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和技术带来新的挑战。(8) 境外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2。

而这些因素之所以起作用,从经济学上来看,则可以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柠檬市场来解释。柠檬市场是指产品卖方比买方掌握着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由于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对产品的逆向选择,最终低质量的产品会把高质量的产品挤出市场,从而使得市场上产品质量持续下降3。另外也会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抑制,缩减总消费需求量4。食品生产厂商掌握着食品制造过程中有关原料来源、食品添加剂、卫生状况等消费者所不具备的信息,从而生产厂商有着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的动机,使得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市场,严重冲击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柠檬市场是存在市场失灵的市场,如果不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则食品安全问题便会长久存在。

从市场主体来看,造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需要从企业、消费者、政府三者之间来寻找。企业作为食品的生产商,如果严格遵守有关食品安全规定与职业道德,则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可实际上,没有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违背良心违反道德的企业无处不在。这些企业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大量制造问题食品以获取更多利润。从我国许多著名企业的食品安全事故便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应该对此负很大的责任。作为信息劣势一方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我国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维权意识差,并且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辨别能力,导致企业食品制造过程中更加不注重安全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的跨国公司到了中国就敢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一个原因。而食品市场失灵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则是政府监管的不力。从公共财政角度讲,政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公平有效地运行。而在食品市场上,政府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职责。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较为落后并且执法力度不够5。其次,食品安全呈现多头监管现象,从而导致监管责任分散,监管力度降低,不利于食品市场的有效运行。再次,政府执法过程不够连续和规范,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明显在一定时期内会更为严厉,而其他时期则力度不够。

食品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特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组成有效的市场,盲目追求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的生产者便会投机取巧,生产出劣质食品以谋取额外利润。而政府对这种市场失灵现象不能很好控制,在市场秩序监管上出现缺位。正是以上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目前食品市场的乱象丛生。根据以上分析的诸多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篇5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学校食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制度缺乏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几方面。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于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制度缺乏完善,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治理,进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有关人员缺乏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认识,也没有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一直浮于表面,没有得到深入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的管理,面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通常是简单的告诫,而非按照要求进行惩罚,这样一来,有关人员始终无法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也无法得到治理。为了解决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针对现行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中小学食品安全质量。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制定相关制度,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分级与示范活动。学校食堂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点对象,所以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以此确保食堂中的健康问题。为此,监管部门可以在学校食堂中开展食堂的量化分级与服务示范活动。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食堂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并且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在争先创优观念的指引下,确立食品安全工作的典型示范,并以此带动食堂安全水平的提升。

除了要建立相关制度,还需要和政府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构建学校中的监管部门。因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任务十分重大,极为容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政府部门的政策要求,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至学校的食堂中,并且进行专业的培训,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

除此之外,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可以运用相应的信息平台,例如微信、网站等,构架学校食堂互动的平台,将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传递给有关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其按照具体规定要求贯彻工作指导,将学校食堂中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沟通平台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既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同时也能够缩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为了保证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需要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在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工作的基础上,监督食堂工作并给出具体的整顿建议,长期严抓餐饮安全问题,形成长期性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针对日后中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督人员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方面,要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在学校中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了解食堂的食品安全信息,将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其次,重点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发挥行政司法的双重打击作用,重点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再次,在学校中建立食堂电子档案,和各个学校进行衔接实现信息共享,以此实现食堂食品安全的远程监管;最后,在学校中建立食堂食品的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可以与主要责任人进行谈话,并将谈话记录计入诚信档案中,和学校管理等级评定相连接,提升有关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真正解决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6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就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9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也开始突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需要有关人员及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

2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来看:首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有所提高,政府和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有关部门根据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餐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从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食品质量合格率仅仅只有89%,但是截止前年,我国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可以说明食品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此外,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已经有所好转,食品中毒人数也出现了锐减,这也说明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目前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存在,以及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安全意识问题不足。

3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不足

虽然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消费过程中也会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但是就具体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依然缺乏,认识程度依然不足,导致消费者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区分食品是否安全[3]。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会特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也不会重视食品的营养问题,而是受广告促销影响来进行食品的购买。这种现象很容易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3.2部分企业诚信缺失

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来看,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在职业道德上以及诚信方面的缺失是重要原因。食品企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大量生产廉价食品,并在其中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因此容易引发规模不一的食品中毒事件,引起社会的恐慌。

3.3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获取高额的经济盈利,因此,要避免出現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但是从当前我国食品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食品监管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目前我国食品监管的体制还存在较多不足。尤其在制度上,过去存在多头管理的缺陷[4]。多头管理会导致食品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导致各个部门无法看清自己的管理职责,最后出现各部门和人员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的问题。2015年以来,部分市县组建了“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这虽然有利于整合行政执法力量,精简机构,减少多头管理的缺陷。但是却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是因为专业执法人员会分散到其他部门,二是由于政出多门,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就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制建设来看,我国目前设立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较多漏洞,因此给了不法企业和个人以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

3.4食品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诚信和道德方面的缺失是导致出现大量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食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者的生产水平不高会直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工程控制和监管不够严格,那么就会引发各种食品生产污染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我们经常说的微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等,就是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出现的污染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会对食品进行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和运输处理,生产时间过长会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继而出现各种病菌和毒菌,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化学性污染也是如此,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物品残留对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第二,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也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受本企业的经济能力影响,部分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包装技术不合理、冷藏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4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4.1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推广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推广,重点在于指导消费者应该如何进行食品的筛选,以及曝光市场上的有害食品。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够在食品消费过程中掌握方向和方法,避免受广告商和促销活动的影响,因小失大,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4.2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不足是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要从企业自身问题着手,强化企业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规范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安全性。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重视食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操作不当以及设备落后等原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本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4.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监管,加大法律监管力度:首先,要求政府能够完善技术性法规,即对食品安全技术检测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会让市场准入机制,從市场源头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其次,要求能够健全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各个地区在食品监管方面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各地的特殊实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确保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最后,要求加强国际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需要特殊对待。

4.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首先要求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明确监管目标和监管职责,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奖励和惩处制度,使各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能够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加强对市场准入机制和召回制度的重视,不仅要保证食品进入市场前的质量问题,还要求保证能够顺利回收出现问题的食品,禁止问题食品进一步在市场中流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5结语

篇7

【摘要】农村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法律监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北地区农村食品安全的调查表明,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形势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农村整体食品消费水平的限制、农民法律意识的淡漠和维权能力的不足,国家相关立法的滞后等都是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的执法和社会监督体系等法律措施,从而全面保障农村地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 食品安全 原因 法律对策 苏北地区

早在去年,备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更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的问题。但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更是突出。

江苏苏北地区的农业社会环境较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其食品的消费水平和生产流通模式也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相同,其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为研究内容,选取盱眙县兴隆乡和穆店乡等地农村食品安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从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处获得了大量资料,总结出目前我国农村食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和立法建议。

一、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方面抓得比较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农民食品卫生观念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居民能够注意到食材的新鲜及安全性,尽量避免了剩菜剩饭及隔夜菜,以免由此可能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在农村地区,卫生意识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农村居民能对食品安全能有如此广泛的关注已实属不易。应当说,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原因在农村地区所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和较大规模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

但在肯定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保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地区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少数食品加工企业卫生条件差,甚至有个别企业造假。例如盱眙县肉皮加工大多在小作坊,环境、卫生条件非常差,个别有造假肉皮的现象,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很大危害。有些地方有生产“地沟油”现象。个别超市把过期食品改换包装。也有的保健食品宣传夸大其功能,骗取老百姓钱财。还有菜市场少数个体户卖肉有注水现象,群众反映强烈。

二、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与城市地区不同,农村地区的食品来源和食品生产消费模式存在其独有的特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有其特有规律。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农村地区食品消费水平较低,劣质食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在选购食品时,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价格等因素中,最关注的是价格。显然,其消费行为呈现“价格优先”取向,即购买食品首先考虑价格和数量,这为不安全食品创造了市场。

(二)农民食品安全相关权利意识淡薄,维权能力不足

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仍然是当下农村社会普遍现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带来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不足,同时又受现实收入水平的限制和传统节约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水平偏低,以至造成农民缺乏食品安全相关的权利观念,维权意识淡薄。例如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QS标志的的相关知识并未得到完全普及。虽然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时刻保持关注,但因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农村居民很少关注产品标识,容易形成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认知缺陷。此外,因维权成本大,经常出现农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食品安全投诉率却很低的反常现象,这无形中助长了生产经营者的侥幸心理。

(三)农村食品安全立法相对滞后,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虽然制定有《食品安全法》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很多是基于城市相对完善的食品生产条件和消费市场环境而制定的法律规范,不能完全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我国农村地区的食品来源以集贸市场为主,另外在农村地区存在众多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点,它们大多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堪忧,既缺乏保障食品安全的生产标准,又没有足够的检测设备。相应的小食品店星罗棋布,流动的食品小摊贩更是不计其数。

(四)农村食品安全监执法体系尚不健全,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与我国目前城市地区存在相对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情形有所不同,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专门的执法机构和完善的执法条件。目前盱眙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已经主要集中到了食品药品监督局,而卫生局已经不再具备食品安全这一方面的监管职能。而这些职能能够延伸到乡镇基层的只有工商部门工商所和卫生乡镇医院的防保组,其他部门在乡镇一级均没有专门的延伸机构,监管力量薄弱,谭监督难以到位。除了食品安全执法机构的缺失以外,农村地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往往只是处于轻微的罚款,难以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起到有效制约。

(五)司法制度不完善,农民进行食品安全相关司法诉讼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司法制度尚不健全,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度较为繁琐、僵化,在农民因为劣质食品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下,如果通过诉讼主张自身权利,不仅旷持日久,而且需要消耗较多的财力和精力,其诉讼成本是普通农民所难以承受的。加之食品安全的侵权,往往涉及到复杂的举证过程,而食品作为小额易耗产品,很难保留相关的证据。农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不仅无法说明食品的来源,也无法证明食品所存在的问题,更无法确认食品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在诉讼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三、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路径与法律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既有整个社会工业化过程中食品生产工业化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社会自身体制的原因,既有政府监管的缺失,也有农民众安全意识不足和非法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的原因。对此问题的解决,不仅要科学技术层面的提高,也要社会监管制度的改善,更需要整个社会体制本身的规范性扭转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这将是个长期的系统问题。

(一)健全r村食品安全相关立法

逐步健全和完善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充分整合农村食品领域各种利益冲突的基础上形成一部指导性法案,明确农村食品领域中监管者、生产者、销售者、市场经营者、消费者甚至研发者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同时,应加强与农村食品安全、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的立法工作。

(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执法和社会监督体系

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必须构建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一个由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商合作机制。政府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做到分工明确、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发挥行政主导作用,与其他农村食品安全主体共同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空白以及监管过程中分工不严、多头执法、责任不明等问题,应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并建立有效的行政首长责任追究机制,达到从源头到餐桌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加大对农村食品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鉴于目前农村一些地区食品安全违法现象仍较为猖獗,故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立法、完善监督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首先应对农村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实行强制性管制,实施高标准的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并建立严格的农村食品安全责任追求机制,加大对农村食品违法行为的个体和组织的处罚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其次,各行政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还应密切合作,对于应当接受司法审判的食品安全案件不能仅执行行政处罚,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当然,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条件。提高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奠定经济基础。根据帕森斯的功能系统理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的功能,这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社会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和谐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社会制度的子系统。因此,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应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从经济基础、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文化价值的引导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校园;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2年4月11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中学学生因食用学校食堂午餐出现恶心、呕吐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制定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变得迫在眉睫,成为当前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校园食品安全供应链系统,实施校园监管,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切实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一、校园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一段时间内,频发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干扰了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教育部办公厅通报了发生在学校的食品安全事件,从2012年3月份起,已收到各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8起。这些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身体安全。以下是2011年发生的几起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一)3月3日,萧县过期食品致使学生中毒事件;

(二)3月8日,安徽亳州18名学生集体中毒事件;

(三)4月13日,无锡桶装“毒”水使百名学生中毒事件;

(四)4月15日,罗城“毒白糕”事件;

(五)5月12日,安徽一所小学14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六)9月4日,唐山市玉田县育英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七)9月20日,河北隆化135名中学生腹泻疑事件;

(八)9月20日,桐梓县茅石乡中学34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九)10月10日,太原市新晓双语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如此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社会大众十分期待切实可行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控制、信息反馈的行动方案。

二、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使得学校食品安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食品供应链系统涉及种子、水质、除草剂、农药、收割、食品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导致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方面。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已开始实施,新《食品安全法》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但是各地依旧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在流通领域例行检查中,有问题的食品仍源源不断地进入流通市场。

部分学校的食品监管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总体的、统一的、规范的监督管理体制。发生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时,部分学校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没有使其感受到触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严重性,更没有起到很好地警示作用。在管理执行层面上,导致违反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成本较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发生。

(二)餐厅方面

1、进货渠道环节。部分学校食堂在进货方面没有选取正规店进货,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定点、定向采购和查验票证制度,采购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采购员抱有侥幸心理,贪图低价,采购了劣质或质量不达标的产品,造成安全隐患。

2、操作间条件。部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布局不合理。表现为:无专用洗菜池、洗肉池;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无“一洗二清三消毒”专用池,无卫生标识或标识不全;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食堂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健全等,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三)从业人员素质方面

1、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差,卫生知识缺乏。在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方面,一般只针对承包人本身,而较少涉及承包人聘请的工作人员,他们缺乏专业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和培训,食品卫生意识差。

2、从业人员操作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在食品制作时,没有完全执行食品质量安全规则,经常把剩下的产品材料用于下一次制作中;或者将没卖出去的食品直接添加到新的食品中,容易导致食品变质等。

(四)伦理道德方面。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讲求诚信道德,不注重食品质量;部分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不认真履行法定进货查验义务,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

三、全方位、立体化的解决方案

(一)政府行政措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教育部在校园食品安全机制建立和监督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和指令,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

教育部在对于食堂食品安全违规的处罚方面,应该进一步出台《加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的通知》,加大对相关人的处罚力度。通过严厉的处罚,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其他相关责任人的警示作用,用行政手段减少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预防、监管体制。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预防、监管体系,搭建监管部门——学校——在校学生三级监管网络,形成监管部门——学校——在校学生三级监管模式,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三)建设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供应链系统。为进一步保证学校食品安全,可以建设食品安全供应链系统,通过对餐厅食品进货、加工、生产、餐饮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学生安全就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合规、安全,杜绝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图1)

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现实可行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划,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改造,改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

通过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供应链系统,从最初的采购到最终的出售,各环节都加强监管。具体的行动措施包括:1、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从整体上提高校园食堂的卫生水平;2、加强内部管理,严防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与承包人员产生利益关系;3、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制度;4、学校有关部门要引进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管理制度,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校园商店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强度。校园商店出售的食品、饮料,必须是正规渠道购进的合格产品,否则不允许销售。

(四)建设学生食品安全反馈机制。学生食品安全反馈机制也是进行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建设学生食品安全反馈机制,由学生作为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监督校园食品安全,并把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图1)

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努力培养在校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做到就餐安全。校方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配合,建立监管单位、承包单位、学校三方食品安全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就餐时的安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洁,俞捷.浅谈搭建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体系[A].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6.

[2]王幼珠,杜桂黔.建立高校食品卫生自身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0.1.

[3]杨应仙.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及措施分析.高校招生:理论研究.

[4]石燕.浅尝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体会和建议[J].医药杂志,2009.3.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不安全因素;食品安全法制保障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因素

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无论是加工食品还是农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流通到消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导致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食品自身的制作不符合安全标准

许多食品生产商、经营者贪图利益、道德沦丧,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剂。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的大头宝宝到“三鹿奶粉事件”下的结石婴儿,从蛋黄里的苏丹红到猪肉中的瘦肉精,从辽宁的“毒豆芽”到上海的染色馒头,这些事件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让人触目惊心。此外,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也非常普遍,食品生产者为了降低食品生产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食品生产含量,使得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如有些奶粉生产商在奶粉加工过程中掺入大量的代用品,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实质上已不是奶粉,对人体危害极大。

(二)农畜产品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

首先,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导致了蔬菜水果化肥品残留物过多,这就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此外,这一过程还可能受到来自大气、土壤、水的污染而导致的间接污染。倘若是使用不合格的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或是操作上的不规范(如农药施用时间不合理),则还会导致附加的不安全因素。

(三)假冒伪劣产品

近些年来,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区域性、集团性的制假销售越来越突出,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发展为大规模的生产,涉及的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制假销售现象不仅对知名厂家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了人类健康,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可是在获得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渠道中,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看新闻媒体和相互转告得知的,政府的信息披露总是在沸沸扬扬的传言后姗姗来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的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没有起到警示和监管作用。

(二)多头监管,职责不清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它只可能监管重大的突发事件, 而地方和日常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由各职能部门承担。由于立法机构、岗位职责、工作重点、监管手段各不相同,有效的协调机制尚未健全,“多头分管,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重复监管、监管空白”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在调查中,消费者认为,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执行力较差,没有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三)食品安全检测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可是就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来说,食品安全检测水平较低,而且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较多,布局分散,食品安全检测很难覆盖到全部食品生产领域和地区。此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导致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基本措施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依据。就目前而言,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实施细则,现有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法规要及时修正和调整,空白和漏洞要及时填补,这样才能使各部门有法可依。同时对于执法机关来说,要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一些违法企业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乃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就需要贯彻在各个环节,但是由于涉及的部门过多,需要投入各个环节的力量应该是不相同的。建议可以重点抓住主要环节,这就需要组织专家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量以及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各个环节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配各个环节应投入的力量。另一方面,完善食品检验标准和食品法规,对不法分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遏制不法厂商的恶。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处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从现实生活来看,食品安全事故一定出现,监管部门往往是仓促应对,召开临时会议,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一种事后行为,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期望落空,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管理和完善应急措施,尽量将食品安全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再想对策。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增强政府部门的权威。

四、结语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被都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后,贸易伙伴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国内外形势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尽快和国际接轨,努力缩短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丘海雄:食品生产品安全的经济社会学视角[J],新视野,2003年第1期.

[3]李正明: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食品科技,2003,(7):38-42.

篇10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食品安全

近一年来,苏丹红、阜阳奶粉等系列“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三鹿奶粉”事件又一次把食品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一、食品安全问题制度分析

人类的相互交往,包括经济生活中的相互交往,都依赖于某种信任。信任以一种秩序为基础。而要维护这种秩序就要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我们称这些规则为“制度”。食品安全问题表面上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丢失、有些不法分子因为财迷心窍而做出损害大众利益的事。实质上是因为食品安全有效制度的缺乏。

首先,缺乏收益和损失相对等的制度。食品行业通常带有隐藏的负外部性,在监管不严及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假冒伪劣食品经常充斥市场,产生“柠檬效应”,即劣质食品挤走优质食品。劣质食品生产成本低,而又以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引起生产成本外溢。这种情况下,生产伪劣产品厂商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损失。一旦这种投机行为未被新的有效制度遏制,其他人就会竞相效仿。

其次,缺乏各种标准的制度。苏丹红事件发生后,我们从各方面反馈来的信息是:我们没有检测标准,我们没有相应的法律,我们从没有对这一色素是否进入食品进行过详细的调查检测。可见制定完善标准,建立检验检测体系非常重要。借鉴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中国食品安全的制度设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建设滞后,而制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及有效地贯彻执行模式,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1.建立并完善食品市场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信用档案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消除食品厂商凭借掌握的信息优势来攫取信息租金的行为,并通过信用档案激励和约束食品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信用激励机制使生产合格食品的厂商得到奖励;另一方面也要使生产伪劣食品的厂商受到严厉惩罚,特别是对那些明知有毒,依然为所欲为的经营者。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披露与通报制度

实践证明,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公开披漏,会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规避风险,有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对策,全社会能够保持警惕性,从而可能使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建立起高效和快速的各级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检测例行公告制度,定期向民众公开信息。

3.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的食品安全规制体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确保实施效率,避免政府官员不作为、渎职、权力腐败等行为的发生,食品安全规制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项权力应当分开,不应由一个部门来承担,而应由多个机构来承担。如各级人大可以承担决策与监督的权力,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农业局和工商局等机构负责安全规制的执行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各项权力都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4.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现阶段消费者在食用问题食品而遭到人身或财产损害时得不到赔偿,而且生产者只对已存在的损害承担责任,对潜在损害不负责。对有缺陷的违规的不安全食品实行召回和处理,涉及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等多个利益主体,需要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和环节协调解决,要建立起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强制性销毁的制度。

5.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制度

目前,中国在对食品的安全规制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事后仓促应对,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方面采取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监督检查,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支持和鼓励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合作等措施来保障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是安全的。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让经济行为在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下运行,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质量、卫生、安全指标方面对企业产品的自主选择是最有力最长远的促进因素。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消费者不去选择和购买,让这些企业和产品因为失去市场而推出市场。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篇11

【关键词】 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污染;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30-01

食品安全顾名思义就是指食品的质量对使用者无毒无害。为了消除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食品安全危及居民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强制性标准来规范食品企业的行为,但是食品安全依旧存在很多隐患。

1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它对食品安全造成的隐患却不得不引起重视。微生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造成食品污染:一是在食品原料中携带;二是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造成污染;三是在食品包装、储藏、运输或者销售过程中造成污染。

造成食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嗜盐杆菌、嗜盐球菌、芽胞杆菌与芽胞梭菌、肠杆菌、乳杆菌等。另外,在南方多雨地区,因为潮湿的环境利于霉菌的繁殖和生长,所以霉菌成为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微生物种类。目前已经发现与食品安全有直接关系的霉菌毒素200多种,包括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等等。各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轻者降低食品使用价值,中者会造成食用者中毒,危及生命。

1.2 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主要产生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包括食品掺入杂质超标和食品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掺入杂质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肉眼就可以看到。例如我们吃包子吃出一根头发,喝汤看到里面有只苍蝇等等,这一般都是由于食品生产环境不卫生或者工作人员不注意卫生造成的。

另外一种放射性核素污染是肉眼看不到的,它由于自然分布的天然放射物质造成。天然放射物质无处不在,岩石、土壤、水和大气,甚至是动植物的组织中,生活中常见的受到放射毒素影响的食物一般是鱼类和贝类等水产品。

1.3 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生长素过量以及环境污染。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很多种,最直接的就是作物喷洒后的残留,如水果等直接食用的食品,在食用过程中清洗不彻底易造成食用者中毒。现在全世界有1400多种农药品种,化学成分也多种多样,农药产生的目的是保障植物健康成长,却因为使用不规范危及到人类身体健康。农药残留除了会造成食用者中毒,还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留在体内,存在致癌等潜在危害。

另外,喷洒农药和使用化肥污染土壤,植物根部吸收土壤成分的时候受到污染,例如绿叶类蔬菜。被污染后的水果、蔬菜、粮食等,被动物家禽类食用之后在体内富集,人类食用这些家禽之后农药残留便随之进入体内,这是由于食物链富集造成化学污染食品的途径。除此之外,食物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混放,也可能造成化学污染。

1.4 工业原料污染 科学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让工业原料种类日渐繁多,无论是食品添加剂还是激素类药物,都使得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好看,却也越来越担忧。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国家出台了使用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对添加剂成分、用量都有明确的严格规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企业依然是睁眼“闯红灯”,食品添加剂问题也一直都是社会热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油、食醋的苯甲酸钠和色素超标,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超标。更有甚者,部分不法商贩在食品中添加禁止使用的非食用添加剂,如在米粉、豆制品中添加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在毛肚中添加福尔马林(甲醛)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2 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全民认识 高中学生在学校食堂提供的早餐中吃出老鼠头;“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瘦肉精”、“有毒色素”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生活。造成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都是人类自己,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不法生产和经营者,所以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要想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全民认识,监管部门首先要做好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真正了解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和对身体潜在的危害。另外,对食品行业从业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只有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真正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才能从源头遏止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2.2 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和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和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具有参考价值,应该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各项条例和地方法规。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大力宣传才能深入人心,也只有深入人心之后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同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

2.3 加快推行并完善QS认证管理体系 QS认证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2002年至今已实施了11年,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目前,食品行业的28类食品已经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现在走进超市,很多市民都懂得认证食品包装上的QS标志。但是QS和食品一样也有“保质期”,只有按照规定按时审核认证的食品企业才值得信赖。这就要求认证制度的有效性必须以强制执行和全面推行完善管理为前提。只有完善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加强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保证食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

2.4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处理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的要及时迅速,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知晓食品安全危机。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应改变那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或媒体曝光后才处理的情况,从源头抓起。建立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处理制度,对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不能单纯的报道信息,还应该深入挖掘,跟踪报道严惩措施,有效震慑不法食品企业,让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篇12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not just a leg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in terms of its moral dimension should be an ethical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food security ethics, meaning, principles, measures of food safety issues to light the analysis, from the ethical point of view of trying to food safety problems to provide some ideas.

关键词:食品安全 伦理 初探

Keywords: food safety ethics Study

作者简介:平小柳(1986―),女,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道德哲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作为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却是随着我们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随之变成“工业食品”。面对食品安全日益严重性,国家试图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遏至,可是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个体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形成了金贵无比的扭曲伦理价值观念。对于食品安全这一项关系每个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问题除了国家强硬的法律、行政措施外还应从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出发,通过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伦理价值观念的方式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从而从根本上给我国食品安全装上一把保险锁。

一、食品安全伦理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目前理论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角度为主。而单纯从伦理道德角度对其食品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少之又少。本文试图从食品安全伦理角度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一条思路,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章让社会对食品安全伦理这一全新领域进行认识和理解。

(二)现实意义

面对问题食品层出不穷的严重局面,国家通过完善立法、加强行政监管,媒体舆论导向等手段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整治 ,可从其整治效果上而来言却是不令人满意。我们可从“社会人”这一德行为主体出发,通过建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伦理视野下研究食品安全问题。

二、食品安全伦理及遵循原则

食品安全伦理及行为主体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完备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行为主体在动机或行为上为与不为的基本判断基准,是人们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伦理价值取向并形成长期的行为约束机制。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者、政府监管者、消费者三个方面。其涉及到公平正义原则、生命健康安全原则、尊重人权等伦理原则。

(一) 公平正义原则

美籍哲学家约瑟夫-弗莱彻曾说“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没有公正论,便没有伦理学。”①公平正义这个人类永恒讨论的主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应注入公平正义理念及无论是企业生产者还是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都应遵循权利、责任对等的公平正义原则。

(二) 生命健康原则

生命健康权作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最基础权力,这一权利早在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就在对自然法的阐释中提出了生命健康权。食品安全与其每位社会成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更应坚持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原则。食品安全中生命健康安全原则主要是指伦理主体遵循以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基本准则来处理人与物、经济利益与人生安全之间的关系。

(三) 尊重人权原则

人权是一种无条件的、在人类自然本性中就拥有的权利。尊重人权在食品安全伦理中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者、政府监管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尊重彼此伦理主体之间的生命健康权、自主选择权和信息知晓权等方面。从而建立互相尊重实现“食以安为先”的伦理精神。

三、食品安全伦理的实践路径

(一)企业行为方面

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同时也应作为“社会人”。首先 ,企业作“经济人”其独特天职就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履行其“社会人”的责任,因为企业经营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人类行为,应当以保障社会成员生命健康安全为其基本准则,以人类社会创造财富为基本目标对其经济行为的道德合理性进行判断。因此企业方面应加强其经营者的经营管理道德素质培养,努力塑造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企业各层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从而履行起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政府监管方面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新秩序的过程中单单想依靠法律、行政手段等硬性手段来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不够的,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更注重从道德伦理方向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应如此,政府扮演着食品安全“守门人”角色,这个角色中除了通过健全立法、加强监管等方式来尽其职责,还应通过加强行政监管人员道德修养教育,树立其公务人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以身示范、廉政、公平、透明、行政道德风尚,从而为全社会食品安全道德机制的建立起到表率作用。

(三)消费者方面

食品安全不光是企业、政府的责任,作为消费者也有责任加强个人自律做好食品安全监督。同时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应有价格定好坏的错误消费观念。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无论是否对其自身造成伤害都应有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感,对其问题食品进行抵制,为全社会食品安全进一份公民应尽的义务。

确保食品安全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在面临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不仅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其管理的同时,也应重视从伦理道德方向唤醒每个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在加强食品安全行政体系监管的同时,还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伦理体系,从而通过法律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内在的行为准则对食品安全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篇13

在11月2号,由组长集中成员讨论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每个人想出的问卷不同,不知道该用谁的,而对我来说,每个人设计出的问卷都是经过一番的思考才决定出来的,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算是一种成果,不能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别人的成果。所以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后,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存在着很多食品危机,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对班上的同学和路遇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包括了同学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态度、解决措施和建议等。

之后,每人负责20份,接下来几天里,平均每天发15张,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事,每当看到不认真填写的同学,而敷衍了事的勾几笔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是生气又是无奈。我们遇到了积极配合的同学,也有拒绝接受调查的同学。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想让一个陌生人来帮助自己,就要有礼貌、和气地询问,表明来意,才能获得更大的机会让他配合完成调查。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胆地去尝试和细心地坚持。这时总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帮助别人,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本次活动每个小组都是三个人,活动中有很多任务,所以要分任务完成,而且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都把自己的任务做好后,才能把调查任务完成好。

篇14

关键词:食品安全 ; 化学品 ; 道德滑坡 ; 法律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苏丹红”,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到近来的“一滴香”、“瘦肉精”、“牛肉膏”、“塑化剂”。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日三餐、从成人到婴儿,都要担心自己吃到身体里的东西是否含有有害添加剂。我们的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些充分暴露出了中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源头污染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厂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废气,使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比如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中,饮用水受到污染。人们在养殖禽、畜、水产品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使用激素或其他农药,以达到快速生长或者增加产量的目的,直接导致农畜产品受到污染。

(二)食品加工存在的问题。人们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加工时使用劣质材料,添加有毒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种不安全食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二、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直接污染大气、水源、农田,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从而影响食品原料的安全。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滥用农药、兽药,农产品、禽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在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农田约1600万公顷,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常见的是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是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农药。有机磷农药由于其防治对象多,应用范围广,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由于农民缺乏对农药残留特性和规律的认识,在某些农作物上使用禁用农药是造成食品中农药污染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因素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即处罚力度过轻,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和部分从业者唯利是图,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制造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添加有毒物质,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另外,有些经过合法登记的商家通过广告硬是吹嘘个“名牌”出来,其产品似乎为天外来物,功效神奇至极,药到病除。其实销售的产品不过是些普通的营养剂。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重在预防,健全工作机制,综合力量,形成整治力度,努力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重点整治。

(一)加强环境整治

一是保持干净卫生的水质。杜绝工业废水任意排放,规定排放标准,减少和消除污染源的排放,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将同行业废水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二是种植业要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土地不受污染,规范种子、肥料、农药、除草剂等投人品的质量。在农作物生长管理过程中,禁止污水灌溉;利用害虫综合防治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对农药进行安全合理使用,制定农产品中的允许残留量标准,制定施药安全的间隔期,开发新农药;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建设

正确引导食品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守法,健全制度,规范经营,开展承诺服务,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和执法部门监管。引导食品从业人员树立以诚信守法为荣,以欺诈违规为耻的经营理念,建立信用自律和风险防范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群体的力量迫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不法商家做到自我规范。频繁的安全事件从侧面反映出目前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自由,但也使道德出现了趋利忘义的裂缝,并撕裂了诚信和利益之间原本的纽带。对利益最大化的狂热和尚不完善的获利机制思想引导下,假冒的东西就层出不穷的了。政府应在食品行业进行社会舆论引导,使企业自觉把对食品行业的道德评判升华为职业道德。同时作为一项诚信协议纳入到创办企业必备的条件中去,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让广大食品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才能促进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齐丽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文化商业2011,(3)

[2]周应恒.现代食品安全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0).

[3]袁仲,杨继远.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7).

[4]王彬,赵家良.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对策[J]云南农业,2009,(7).

[5]孙耀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9,(2).

[6]张永建.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太原科技,2009,(1).

[7]杨欢进,牛建青.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5).

[8]乔娟,李秉龙.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8,(8):23-26.

[9]戈福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内江科技,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