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

篇1

关键词:家庭英语启蒙教育 兴趣

以前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大学英语教师,你家的小孩英语教育肯定没问题啦,学的怎么样了?学了多少了?”殊不知,这样的问题总会让我不知所措。因为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已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对小孩子的英语教育还真只是一个新手,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实,对于是否让孩子从小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怎样进行这些问题我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看到迎合社会需要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看到很多孩子都接受了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再加上自己的语言优势,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似乎又心有不甘;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灿烂的童年,想随她喜欢,不想逼迫她过早学习,害怕适得其反。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我比较随性地、非系统地让孩子接触了英语。

现如今女儿已经六岁,迈入了基础学科的正规学习阶段。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开始回顾、思考和总结之前的种种尝试与努力。我发觉,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在幼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父母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参与的真正目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抓住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本着开发兴趣、维持兴趣和发展兴趣这一宗旨来进行和展开。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那如何才能以“兴趣”为中心来展开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 立足于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所以在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动性”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开心地动脑、动手、动口,大大地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首先,可以在家里买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儿童歌曲等,每天不经意地、不定时地重复播放给孩子听,不要约束孩子,也不要吩咐孩子去听去学(幼儿也有叛逆期)。其实,即便他们在玩玩具,毫不理睬,但这不同于母语的“外来语”足以引起他们的好奇,他们会自发地吸收。可能在一些日子过后,你的孩子会给你偶然唱出一句“外来语”,让你大吃一惊(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孩子对英语并未排斥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进一步地方法。每天下班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时,一定记得抽出时间和孩子亲子互动。互动时,父母就可以将英语的启蒙教育融入其中了。比如,父母们可以利用实物进行对照。公园野餐时,可以边吃苹果边说“yummy,i like apples.”,然后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孩子是可以领会的。当然还可以创造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可以分别扮演一些小动物,然后藏起来。重复地问“panda, where are you?”, “rabbit, where are you?”,“mama cat, where are you?”,“papa dog, where are you?”等等问题,同时相应地回答“i’m here.”或“here i am”。这样慢慢地孩子也会主动加入来扮演和模仿,“where are you?”的问和答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轻松了解了。这些英语表达再通过日后不断地听和说,就可以形成孩子的记忆了。

父母还可以利用空闲和孩子做一些手工,不管是用手撕,还是用剪刀剪,只要孩子完成了一样作品,记得竖起大拇指,用英语赞美和肯定孩子,如“very good”、“good job”、“beautiful”、“wonderful”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听懂,还能在正确的情境中学会用这些词。

所以,千万不要让幼儿“静”下心来背单词,记句子,这样不但违背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而且还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态”中学习英语才更具科学性。

二、 贴近生活,维持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只要围绕生活,贴近生活,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其实简单易行。小孩在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之后,不要急着灌输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在学习中会“遇难而退”。所以,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意不在多,而在于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这份兴趣。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巩固教给孩子的英语,再适当地增添知识。比如,早上刷牙洗脸,可以一边做一边说,“wash my fac

e”, “brush my teeth”, “comb my hair”等等。最初,不要逼迫孩子跟着你说,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会逐渐领会和开始模仿。记得女儿三岁时经常看外公学跳舞,影碟里舞蹈老师会一边迈步,一边说“quick, quick, slow”,后来女儿也学会在模仿舞步节奏时用上这句话。笔者听见后还故意兴奋地抱起女儿说“哇,宝贝,你知道吗,你会讲英语了。这就是英语。”笔者想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简单的、轻松的。又如,笔者在每晚睡觉时总会给女儿一个亲吻,然后加上一句“good night”,后来女儿也会这样对待家人,十分温馨。有时,还会特意叫女儿帮忙拿东西,然后对她说“thank you”;而在帮助她后她说“谢谢”时,回答“you’re welcome”,这样一来一回,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对话。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家庭英语启蒙的机会。总之,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可以让孩子感觉英语学习很轻松,很快乐。其实,父母只要在学前阶段能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对英语的兴趣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胜利了。

三、 让孩子自然拼读,发展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篇2

调查了幼儿园大班幼儿。85%以上的孩子都会背几首,多的甚至达近10首。可见,诵背古诗几乎是中国家长启蒙教育的“必选动作”,很多家长都把会背古诗和会数数,当作孩子聪明和家教成功的标志。但也常有流于粗疏、缺少筛选、机械念记。或者贪多求全现象。

我们的建议:

比较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有:《咏鹅》、《春晓》、《锄禾》、《画》、《江雪》、《村居》、《所见》、《七步诗》等。方法有:1.结合图画意境观察想象。如孩子观察“春日清晨,夜雨初晴。鸟啼枝头,落英缤纷。鸟啼无意、落花有情。春光无限好”的美景图。然后学背古诗《春晓》。2.结合生活情境还原体验。如回忆和爸爸妈妈春日去体育场放风筝,学习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3.解释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如“曲项”就是“弯着脖子”等(《咏鹅》),也能帮助孩子很好理解诗意,增加学习兴趣。

问题二:孩子诵传统童谣、玩民间游戏,家长欢迎吗?

许多幼儿园都有选择地把诵传统童谣和玩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甚至作为特色课程,对此家长的接受态度如何?据调查。88%的家长表示欢迎。主要原因依次有:1.比较绿色环保,无看电视、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影响视力、容易成瘾等副作用;2.易于开展团队游戏、亲子游戏,便于伙伴交往,促进亲情友情;3.有益智、娱乐等作用:4.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有必要传承:5.小时候玩过,很亲切:6.活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少。

我们的建议:

内容选择:1.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的游戏歌:如《木匠解(锯)树》、《丢丢虫虫飞》等:摇篮曲:特别适合小中班女孩子,如《阿拉囡囡要困困嘞》、《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数字歌:《数字歌》、《数数歌》、《对数歌》:时令歌:《十二月》、《捕鱼时令歌》等;问答歌:《什么爬》、《问鱼谣》、《尾巴歌》等;颠倒歌:《一个小孩七十七》、《我抱妈妈过山坡》等;还有绕口令:《爸爸抱宝宝》、《板凳长扁担宽》等。2.健身的体育类民间游戏有:“踩高跷”、“套圈”、“滚铁环”、“抬花轿”等:3.益智类的民间游戏有:“石头剪刀布”、“老虎鸡虫棒”、“打四角包”、“滚铜板”等:4.娱乐类的民间游戏有:“击鼓传花”、“木头人”等。

要优化组织形式。在多媒体时代,除了幼儿个别玩,我们更推崇集体游戏和亲子游戏。父辈们对传统童谣和民间游戏的疏离感、亲切感并存。所以他们往往愿意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的过程,沉浸在对过往的美好回忆,这是收获“陪养”的快乐、亲情的温暖。祖辈家长更可以收获参与隔代教育的自信。收获祖孙浓浓的亲情,得到情感满足。幼儿园可以组织以传统童谣朗诵为主题的活动,以“陪养孩子,快乐亲子游戏”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重温民间游戏,重温童年的快乐。

问题三:你赞同国学经典诵读吗?特别要加强哪些传统美德教育?

1.许多幼儿园推出“国学班”、“读经班”,加强道德启蒙和行为养成教学。你怎么看?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到了15%:反对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3%:而希望孩子能接触“国学”,又对“国学启蒙教育”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占到了72%。总之,读经教育是“冷冷热热引热议,莫衷一是多观望”。

家长一:“不求甚解式”让孩子有选择学学也可以,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说“少年读书如刀刻”,那么幼儿“读经”不过是一种游戏,咱们只选取其中的积极的部分,如“融三岁,能让梨”,并非一定要达到这样高度,只是教育孩子能否多一点分享意识,

家长二: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接,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像《功夫熊猫》就很好。但是我们显然缺乏这样的创新,“国学经典诵读”显然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

2.你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

家长一:我们赞同幼儿园从小教育孩子参与剩菜打包、“光盘行动”等社会热推的传统美德教育。

家长二:我一点儿也不赞同孩子“中国式谦虚”,希望孩子能自信阳光。甚至可以适度自信过头。

家长三:我不敢教育孩子“宽以待人”,因为有很多人教育孩子遇到有人欺负应当“以牙还牙”,这不是老实被人欺吗?但是以暴制暴当然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内心其实很矛盾。

篇3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

转贴于

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篇4

第一章 卷 首 语

毫无疑问地,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能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乐?却令人怀疑!否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棘手的问题──孩子蛮横地哭闹耍脾气;强制性地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过分依赖父母、无独立性;破坏性较强(如破坏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不专心功课、厌恶读书;逃学、逃家;懒散、空虚;更有打架、偷盗、杀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与人格问题有关

其实,我们追根究底来看,问题的来源,都与父母、老师对孩子养育管教的观念、态度和方法有关。因为它们影响着孩子个人的习性和人格形成,尤其是父母。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三岁定终生"的这段时间里,同孩子日夜相处的是父母和家里的亲人。但他们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能顷孩子未出生之前,就下定决心:"没有准备绝不生他",同时也能认真地下功夫,看些现代育儿丛书。一方面先努力把自己的不良习惯改掉,准备好一份虔敬的心,迎接这个延续命脉的新生命;并筹设出适合他生活、发展的环境,加上你们小俩口的和谐和爱心,就是一个不错的环境了!

假若你肯再学点科学的幼教理论和方法,应乎需要地买点适合他发展用的材料(商店的玩具很多都有缺点),用你的爱心、智慧、耐性再加上"帮他"(而非教他)自己去成长,这孩子就是未来的"可造之材",绝不会没出息,让你操心,或为非作歹,要你一辈子伤心!进一步说,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不仅能够"独立",不会人云亦云;也能主动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然而,一个人"人格"的形成绝非凭空飞来,它是受环境尤其是父母态度的影响,从小点点滴滴累积,逐渐形成的。往昔孟母和岳母对孩子的苦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特梭利所说:"人到三岁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的道理,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说"两岁以前更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养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呢?

了 解 你 的 孩 子

有一件事实,是您不得不正视的:您把一切最好的给他,有没有考虑过所给的,是不是目前他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接受的?这些对于他的心性、头脑又有什么帮助呢?"孩子需要些什么?"的问题,实在值得您一再地探索呀!你可能在他未出世前就看过一些书,懂得某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一般发展情况。但,这些原则和你宝宝发展的情况能完全相符吗?而您又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呢?

篇5

“学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这句来自日本雅马哈公司的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对许多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因此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在孩子年幼时期,就积极的送子女们去上音乐班,为的就是希望子女们能在音乐中或者学习乐器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人格气质,陶冶性情,锻炼毅力。那儿童学琴的年龄大概在几岁较为适合呢?

有许多人认为学习钢琴是越早越好。的确,音乐史上许多音乐家都是从小学习钢琴的:莫扎特3岁学琴,贝多芬4岁学琴,肖邦6岁学琴,舒曼、李斯特等西方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是从幼儿开始学习钢琴的。目前,风靡世界乐坛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朗朗也是从3岁学习钢琴。正因为中外有这么多音乐家从小学习钢琴而成名的先例,所以,学习钢琴越早越好的论点一直为世人所推崇。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及卓越的自身条件,还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在普通儿童的学琴年龄上,应放到上小学的年龄比较好一点(智力超常儿童例外),稍前、稍后都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考虑,孩子在5、6岁以后,无论大脑的发育,还是注意力、认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年龄稍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更强、自觉性更高、学习进度更快,甚至于学一年可以超过3、4岁的孩子学几年。因此,一般情况下,学习年龄不要太提前。而音乐的启蒙教育是越早越好。但早期的音乐启蒙不是单纯的进行专业的音乐训练,而是可以进行对一些经典音乐的欣赏。我们呼吁家长们还是让孩子们多一点天性发展,多一些寓学于游戏、玩耍之中的时间。让孩子先用他们的耳朵聆听音乐,接受音乐的感染熏陶;让他们用嘴替代乐队,替代钢琴,替代一切乐器唱出他们心中的音乐;让他们用小手学学小泽征尔、学陈燮阳那样地去指挥音乐;用他们的脚,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因此,不论男女儿童,5-8岁的年龄开始学琴较为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我约束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手指条件也适合开始练琴,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更易培养他的兴趣,发掘他的潜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更有利于训练发展手指的独立、灵活,手腕的柔软、弹性以及人的整个肌体与弹奏动作的协调配合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训练的识谱能力,使儿童能眼见谱上音符,双手就敏捷地找到正确的键盘位置;还有利于及早发展多声听觉能力,能够敏锐地感受、辨别不同高度音的同时结合。有专家做过钢琴弹奏力度的研究,发现我们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的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到了5岁左右,孩子的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这为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5―1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的音乐知识学习,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孩子在学习某种乐器时,眼看乐谱手持乐器,要在最短时间把看到的乐谱反映到脑子里;同时大脑发出指令,让手指和身体协调,进行演奏;乐器出声后,耳朵要听演奏效果,并进行判断。这个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却充分调动了儿童的眼、耳、手、脑,因而有助于大脑开发。日前,在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活动周上,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因为对于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过早练习钢琴,有可能影响儿童手部骨关节、韧带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总医院理疗科主任李自立认为,5岁以前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如果此时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学习,容易使这些组织受到损伤。如果练习时间过长或用力过猛,严重者还可能使骨骺受损,这不但不能达到学琴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断送孩子学琴的前途。因为骨骺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状况,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起初不易察觉,但随着年龄增长,手指缺陷就会愈加明显,严重者还会出现拳头都握不拢的情况。即使身体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儿童,也应该尽量减少训练时间和强度。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主治医师徐刚也认为,5岁以前,儿童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练习钢琴时会不自觉地扭曲身体,时间长了可能造成脊柱侧弯,出现双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长时间保持用同一动作弹奏曲子,还可能导致“网球肘”。

篇6

关键词: 早教心理引导原则误区

一、什么是早教

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

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

目前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0~3岁才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早教的意义

早教对于孩子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其次,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的。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反而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但现在越来越多人相信,早期经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大脑和特定回路的形成。婴儿第一次闻到妈妈皮肤传来的味道(嗅觉),父亲浑厚的声音(听觉),房间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颜色(视觉),或者温暖大手的轻柔抚摸(触觉),这些感受都会传入大脑,共同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

最后,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脑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三、早教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认为,早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生活化原则。所谓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早教时,最好运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其拓展生活空间。

第二,指导性原则。两三岁的小孩正处在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很有限,因此通过教他们识字阅读提高认知能力,也要注意指导性原则。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第三,兴趣原则。小孩的有意注意尚处于发展时期,其更擅长的是无意注意,家长不应该期望两三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发挥出他们无意注意的优势,他们就可以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设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四、避免早教误区

父母在对小孩进行早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陷入以下误区,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一,过分溺爱。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第二,把早教等同于学习。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象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象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在早教中心报了很多课程。家长切忌以为学习越多的课程,越能让宝宝全面发展。其实这样只会把自己和宝宝弄得疲惫不堪。如果孩子喜欢课程内容,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积极和老师互动,进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课程报得太多,从表面上看是各有侧重,但对宝宝智能的提高并没有加倍收效,还会造成宝宝的大脑疲劳,不如悉心选择一两门宝宝喜欢的更有效。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了解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没有任何进步的话,家长就不要怀疑孩子的天分,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自己,没有了解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点,并选择一家专业可靠的早教机构,那么孩子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通过谈话、做游戏、做运动等方式实现和父母的良好沟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这样对于孩子以后注意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早教机构提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学到一些促进亲子互动的知识,是否参加学习还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权衡。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而言的。它的显性特征往往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比较分析出来的。了解其特征和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特征

(一)深远性

从教育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上,家庭教育的效用是深远的,甚至有时候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往往伴随着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一些幼教专家更是认为,胎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婴幼儿的启蒙有相当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很有可能从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的教育是最原始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是孩子学习一切知识、本领的基础。这时候的教育可能没有专门的教育形式,父母本身的言行可能就是这种启蒙式家庭教育的起点。这种教育简单但又不被察觉,但对于幼儿来说在他出生前或者刚出生时接受到的世界或是社会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家庭成员给予的。这种信号一般表现为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和睦程度、家风、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等,这些都能对婴幼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比如,在父母时常吵架的家庭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比较缺乏安全感和不够自信。可以说,家教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这种影响无不是深远的。

(二)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唯一能否伴随人的一生而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社会教育也有所倾向,二者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它以亲情为纽带,教育者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受教育者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这种教育的内涵,并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也就是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人成功的重要基石。

(三)首要性

家庭教育在各种教育形式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是就产生的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上文已经提到,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腹中婴儿,孕妇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这是家庭教育最早的开始。二是从产生的影响上来看,相较于其他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这种影响来源于母体的天然影响和家族家风的传承,是有极为深刻的文化延续性的。而且从遗传学的角度,本家族中的人也更倾向于有类似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会更容易接受自己家庭的教育。因此,被教育者的接受度越高,教育的作用就越显著。家庭教育在这一点上是明显优于其他教育的。

(四)综合性

家庭教育本身不排斥其他教育,且能和其他教育相结合,在人的多个方面发挥出巨大成效。家庭教育往往是其他教育的基石,同时又高于其他教育。一方面,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时,家长、学生和老师成为了教育的铁三角,学生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回到家可以由家长监督完成相关作业,重要的是家长会在做人上给予孩子一定教导;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时,人与社会上形形的人来往,在获取了金钱和能力的同时,会接受一些挫折,会感到迷茫,家人在这时会给予关怀和安慰。这两种结合中家庭教育起到是基础的辅助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其他教育都实效的时候,总能为人寻找出解决的路径,因为家庭教育更多是在情商上给予人动力和勇气,在这一点上看它又优于其他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子女情志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子女情趣和志向有很大影响。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不需要用学校教育中的那种方法,家长自己的自律本身就是孩子的正面教材。家庭里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可以成为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方式。家风、家书、家庭习惯和家人本身这些都可以是对子女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用引导的方式在子女尚未入学和形成价值观前就带给了他们对这个社会、世界、人的初始判断,正是这个判断对他们今后的兴趣和志向起了关键作用。

(二)对子女情商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子女智商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在情商的培养上,家庭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情商往往是影响人生活快乐与否的关键。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对子女的知识培训,社会教育有利于一个人的情商塑造,但更多在于成年后的培养。家庭教育如同一颗种子,在一个人幼年时播种,越长大作用就越凸显。子女往往是在家人的个人经验、生活心得甚至家族智慧的基础上成长的,高情商或者注重情商培养的家庭出身的小孩在成年后往往能更适应社会。研究发现,幸福、和睦的家庭里的孩子长大了会更自信、更有安全感、更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家庭教育在情商影响上,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体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三)对子女职业成就的影响

家庭教育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成功程度。老话说的好,三岁定终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所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以及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因子越好,孩子在未来就越有学习的能力,就更容易成功。同时,一个人选择什么职业往往要依据自己的专长。而专长往往是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兴趣的先导才能发展下来。

三、如何发挥的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就是家长自身。很多时候家长会苦恼孩子学习不自觉,会对孩子施加压力。殊不知家长自己每天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却在做一些诸如看电视、打麻将等休闲娱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话就不再有权威和说服力,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对于家长要求他们学习就不会认同和理睬。在很多书香门第,家长自己就很会统筹安排生活,而且在学习、看书上就有自己的心得,在生活中就会熏陶到孩子。孩子在幼童时很多是处于好奇的模仿,正是这种模仿使孩子不自觉的把家长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第一个崇拜学习的对象。如同傅雷一家,从傅雷的家书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傅雷及其夫人对傅敏和傅聪的影响。傅雷是翻译家,傅聪在其影响下有了英文的基础,才有可能出国留学,才可能有了外国妻子的结合,在国外开那么多音乐会。因此,家长的自律、家长的个人素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因材施教

一个人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实际是影响他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认清楚孩子的基础情况和基本意愿以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从而教育他。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艺术性的沟通和了解,加上细致的观察,才有可能发现孩子真正的喜好和长处。要以兴趣为主导。通过发掘孩子的喜好,也就是他的兴趣来选择教育方式。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沟通方式很重要,一些家长就比较擅长沟通。比如他们会在孩子很平静的时候把之前犯的错误拿出来说。沟通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不能选择孩子吃饭的时候或者当着同龄人面前说教,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发育不同,因此沟通内容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不能总是责怪幼童成绩不够好,而是应该多多鼓励。不能总是要求未成年的孩子牺牲睡觉和业余时间去补习班等等不合理的要求。至少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孩子与家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其次,是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可以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多多细致观察孩子,和他的朋友圈建立沟通途径来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特别是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父母的虚荣心强加到孩子身上。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什么事物的注意力会比较持久,再加以科学的引导。

(三)氛围营造

父母应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尽可能好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外因的重要性。为爱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邻里关系、父母、亲属、孩子的朋友、甚至邻居的个人素质及教育理念。美国小孩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其实这个就是通过孩子的交友来拓展他的视野,通过外因影响他情志的一个例子。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在形成过程中,周围的一些因子对于他来说都是新奇的,都可能对他产生影响,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一些不好的人或事务。

参考文献:

[1]刘秀丽,盖笑松,王海英.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年03期.

篇8

一.儿童家具现状与特点

1、儿童家具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6岁以下儿童有3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74%的城市儿童拥有自己的房间,可见国内的儿童家具市场非常庞大,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儿童家具仅仅是色彩鲜艳的缩小版成人家具,甚至有人称其为“伪儿童家具”。

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成长速度较快,目前市场上缺乏可成长性的儿童家具,导致其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家具更换频率较高,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儿童家具应具备的特点

(1)、安全性:今年8月1日起,我国首个儿童家具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开始实施,它对儿童家具的结构、力学、用材和环保指标等都有明确规定。这里不仅要求儿童家具材料环保,还要求造型无小缝小洞,无小零件(儿童有对身边事物探索的心理,较为危险的是其使用味觉和触觉探索未知领域,因此儿童使用物品中不可有可吞食的小零件,产品造型中无诸如小缝小洞之类可能卡住儿童手指的间隙)。

(2)、可成长性:儿童家具应根据儿童的成长阶段具备从早期的娱乐功能、启蒙教育功能、独立的学习生活功能逐级转化的能力,家具也应该随着功能的多样性和小孩的成长而同步成长,应该一开始就在设计上预留成长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儿童房功能的多样性与成长性的特点上精心设计和布置。

在尺度方面,能够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适应其不同成长时期的使用需求,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装饰方面,表面装饰主题应适应儿童不同性别和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的需求,以创造值得回忆的成长环境。

二、儿童家具装饰的困扰

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大致可将儿童分为3-6岁以及6-12岁两个成长阶段。而根据个人成年前的成长情况,在三岁、六岁和十三岁左右应根据其身心需求更换其使用的家具,否则将对其下一阶段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目前的儿童家具功能较为单一,因此更换频率较成人家具高。然而,人们更多地关注是儿童家具尺度的可成长性研究,力求通过功能上的创新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人机工程方面的需求,忽略了儿童心理成长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家长是选择儿童家具的主体,而非使用者本身。因此大部分家具厂家为迎合家长的审美,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造型进行简单装饰;而为了控制成本,在家具材料的使用和家具功能方面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真正使用者的感受。

1、儿童家具装饰方法单一。主要通过鲜艳的色彩来刺激儿童视觉发育,及个别部位采用卡通造型,这些都无法适应由于儿童快速成长而产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

2、装饰主题有限,且其设计有一定风险。为了适应不同性别不同喜好的儿童审美需求,设计师往往在同一款儿童家具上采用不同的主题装饰,但在给生产增加成本的同时也给其设计带来一定风险——不是所有主题都能买出去的。

3、缺乏益智性、娱乐性、教育性。这是我国儿童家具与国外儿童家具设计最大的差距所在。在装饰方面,我们的设计师往往忽略儿童家具内在的特殊功能,而注重外在的装饰性,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乐趣,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堆颜色鲜艳的木板。

4、符合新国标较为困难。由于现有的儿童家具采用大量的油漆作为装饰材料,与环保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导致大批家具在新的国标出台后被迫下架。

三、儿童家具装饰的趋向及特点

1、儿童家具装饰趋向分析

由于儿童成长的速度快,随着经济发展及家长对儿童成长的重视,儿童家具已开始脱离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成人家具范围,进入易耗消费品行列。而如何设计出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具有更多趣味性、益智性装饰主题的儿童家具也成为儿童家具设计师的难题。

2、儿童家具装饰的新特点

(1)、安全环保。儿童家具的装饰在材料上为了符合国标的环保要求,家具生产商必定要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下工夫。除此之外,为了降低使用成本,非传统装饰材料(如纸质)也会逐步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2)、可成长性。装饰主题符合儿童各个阶段心理成长需求,并带有一定的益智和教学功能。

四、儿童家具装饰新形式

1、值得借鉴的产品设计新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样式也层出不穷,同时经济发展导致手机的消费群体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因此我国消费者手机更换频率也在逐步加快。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新的产品设计方式帮助一些手机品牌改变了整个市场格局。

(1)、苹果的介入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市场,作为引领市场潮流的品牌,它的设计师当然不会被消费者牵着鼻子走,他们走的不是诺基亚那种“多生孩子打群架”的模式,而是通过单一机型(统一生产线大大压缩成本)的多种搭配成功打开市场,其核心是从软设计方面下手:

内在:眼花缭乱的应用软件和庞大的主题库。目前该手机的应用软件已突破两万大关,这无疑给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以巨大的诱惑,而题材丰富的手机主题也俘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外观:更多可被更换的个性化手机背壳。虽然苹果对其手机的换代速度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但数量庞大的手机背壳满足了大多数人个性化的需求。当你对现有背壳失去兴趣时,只要花十几元就可让你的手机焕然一新,这在过去要花上千元的代价才能实现。

(2)、魅族推出定期更新系统和多样化的操作界面服务来弥补手机外形单一带来的缺陷,也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以上是手机设计师们通过软实力方面的设计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这无疑是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设计的发展方向。

2、新的装饰方式

儿童家具目前面临的很多情况与当年的手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一条通过参考手机的软设计来达到儿童家具装饰设计多样化的道路:

(1)、可更换的家具部件。家具企业可通过对儿童家具部分表面装饰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可更新的部件来保持儿童对家具的新鲜感,同时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产生一定有用的帮助。

(2)、可更换的装饰主题。平面设计师也可以不断推出不同主题的家具贴纸,使得同一款儿童家具可以适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需求,这样不仅降低了家具企业研发风险和生产成本,更能降低儿童成长带来的对家具更换的需求。

篇9

关键词:早期阅读 图画书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是指零到六岁的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者凭借成人的语言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过程。

为什么要开展早期阅读?就儿童语言的学习发展来说,零到六岁的阶段有三个关键期不能忽视,三岁前主要是口语的发展,四至五岁主要是学习书面言语,五至六岁主要是掌握词汇。因此在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生受用的自主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都会在这一阶段形成。可以说,早期阅读是孩子在黄金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期阅读读什么呢?文学类、科学知识类、益智类等都属于早期阅读的范围,一般都要求具有儿童性、传达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一般来说,早期阅读的内容有很多,但有一样必须读——图画书。

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又名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图画书由文字与图画两要素组成,并默契配合共同讲述一个故事。图画书的作者和画家,相当于电影导演,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在图画书中,“图画”在整本书中扮演着鲜明、活泼的角色,“图”与“文”一样不可缺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画书的版式精到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图画书阅读的吸引力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方法。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优秀的图画书,又怎样指导孩子欣赏图画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图画书的优秀品质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图画书内容范围很广,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高,大人可以拿着图画书给孩子们讲故事、唱歌、画图……这样能使孩子确立一个正确的认知方向,那么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自然就会慢慢养成。

2.图画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

“悦目”是指其图画的表现形式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给人难以忘怀的感觉。“赏心”是指其图文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互相交融,衍生出契合当机的精神上的享受。

孩子们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也是娱目娱心的过程。图的线条、色彩、形状,文的流畅、优美,是奏响图画书乐章的乐谱,让孩子的情感得到熏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

(二)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图画书

1.图画书也是很讲究趣味的。

趣味是有高低的,有的志趣高远,有的趣味低级,这一切都与“先入为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挑选一些趣味高远的图画书给孩子阅读,一旦有了经典精品的“先入”,孩子们自然会对无聊、低俗的小口袋图画书产生了免疫力。

2.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合的图画书。

一、二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口语形成发展阶段,可选择一些短小有趣的童谣,重复一些简单温馨的故事。如绘本《小熊宝宝》,情节简单,画面简洁,内容丰富,涵盖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在增长宝宝知识的同时,还能规范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处于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因此除了讲故事之外,还要给这一时期的儿童提供复述或跟读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绘本《逃家小兔》,讲述的是一只很想离家出走的小兔子和兔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清新活泼,简明有趣,诗意盎然,荡漾着温暖而甜蜜的爱,分角色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三)带着孩子快乐地、完整地阅读图画书

孩子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也是与成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热情地、平等地参与,亲子之间快乐地读,师生之间快乐地读,这样都会直接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阅读图画书时要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完整地欣赏图画书,这样对内容才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1.有意思的封面。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对图画书而言,封面更具意义,至少可以进行两项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一是猜测大意,产生期待;二是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2.不能漏读的环衬。封面和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绘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绘本的环衬不仅与正文故事密切相关,有时还升华故事的主题。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蝴蝶页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色彩。孩子们置身于这么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环境,更能感受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受爱的暖意。

3.会讲故事的扉页。环衬之后便是扉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绘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大部分图画书的扉页总是阅读的起点,能引起我们的无穷兴趣。

4.必须精读的正文。图画书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语言:一是图画语言,二是文字语言,三是图文相结合、对照、碰撞产生的新的语言。正因为图画书适合这样的语言,所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图画书是大人充满爱意地读给孩子们听的书。

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拉住大兔子的耳朵,有些神秘地问:“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问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成年人深深思考的问题。故事结尾处,大兔子对进入梦乡的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在阅读中,孩子学会了真爱不许打折,真爱也不需打折。

5.不容错过的封底。封底上的信息非常丰富,可能是这本书的简介与导读,也可能是这本书的推介与评论。合上一本绘本,不是一个结束,很可能是另一个开始,新一轮阅读的起点。

在图画书阅读中,我们与孩子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阅读,涵泳,越看想象力越丰富,从而在心中构建自己的图画书世界。借着图画书这一舞台,让孩子自由翱翔;借助图画书这一纽带,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借助图画书这一媒介,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篇10

3~6岁这一阶段是人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使教育实现整体优化。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农村幼儿教育中。

关键词:幼儿德育 现状 方法

一、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是一个担负启蒙教育重任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在重视幼儿体能、智能开发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德育教育。但幼儿教育中的德育却往往缺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和场景。

(一)被遗忘的德育现场

有一次在教室里,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课,忽然一位幼儿叫了起来:“老师,李佳欣把大便大在身上,臭死了。”教师走近该幼儿:“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举手上厕所呢?臭死人啦。”边说边捂着鼻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幼儿们见状,一个个都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站到门外去。”结果该幼儿无可奈何地站在门口,等待着教师的帮助。

(二)家长眼中的幼儿德育

一个星期天,我发现一群小孩子正游戏着,突然孩子间发生了一些冲突,有个男孩子因为被排挤扯着一个女孩子的头发,而女孩子又用脚去踢男孩子,搞得这个哭那个叫。那男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洋洋得意地说:“这社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负的家长听了很不舒服,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孩子说:“他抢你的玩具,你抢回来!他打你,你也打他!”岂料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认真地对其爸爸说:“老师说了,好孩子不打架,他要玩具,就让他玩一下吧。”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这个关键期,设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课题,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实现家庭、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同向同步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同向同步。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深化幼教改革的要求,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为达到教育的一致,我们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时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召开专题会。这些交流幼儿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家长则以了解为主。然后,教师提出教育要求,家长只作为被动的配合者,这种“单向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家园相互配合难有实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性。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就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即改变单纯强调让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把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推给家长的做法。现在,我们把过去的单向交流改为了双向交流,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如针对孩子打架的问题,教师可在家长园地“大家谈”栏目中写一写有关“宝宝打人了,怎么办”的小文章,引起家长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还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较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体会,写自己培养孩子的态度和经验。这样,家长就成为了主动的教育者,且家长们自己的经验、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长间沟通,他们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可见,家长的参与,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长自觉地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德育意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与幼儿园课题的教育不一致,没有形成一体化教育,那么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更善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在加强教师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氛围、形成一种大的社会舆论,促使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德育工作的紧迫感,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使幼儿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良好的师幼情感在教育活动中的效应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篇11

上海名气较响的早教机构有:

金宝贝

美国引进

据其称具有如下特点:1、全球同步,与国际接轨;2、双母语的学习环境;3、寓教于乐,科学而有系统的教育方式;4、父母育儿学堂;5、分龄教育;6、小班制教学

运动宝贝

美国引进

据其称具有如下特点:上海最大的幼儿运动智能开发中心,世界第一幼儿运动品牌。通过对幼儿的身体强度,柔韧性,肢体技能,手眼协调的强化,全面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全面开发儿童早期智能与体能的新教程,为3个月至9岁的儿童设计分龄化课程,让宝宝个性化成长。

启稚摇篮

中国本土

据其称具有如下特点:引进美国的多元智能教学经验,创建了国内首个“婴幼儿多元智能理论体系”。主题式课程有:宝贝彩虹馆,音乐游戏,生活旋律音乐课,Fish-Baby亲子水上课程,头脑体操思维课和Tip-Tap家庭教程。

东方爱婴

中国本土

据其称具有如下特点: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孕期培训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综合机构。提供宝宝从孕育、诞生到三岁全程的特色培训、启蒙教育、成长个案研究等全方位专业顾问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公式:1美元的早教投入,效益等于投入成年人的7倍。

父母对早教的趋之若骛是抱着对宝宝未来的美好愿望,可高价的贵族早教能有其“神奇”的效果吗?

家长体验――贵族化趋向

现今的早教机构的环境优雅,设施漂亮,大有媲美5星级宾馆的势头,突出个性化服务更是各早教中心的普遍特点。

而对于它们所能达到的教育成效,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有的觉得玩得开心放心为好,有的觉得学到一些技能就好,还有的觉得越贵越好。现在粗制滥造的东西多了,面对如此多的选择,也有不少人认同价高等于质优。当然,也有些家长抱怨说早教太贵而放弃。

如此高额的教育消费的确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事关宝宝的成长与发展,不可盲目跟风,还需谨慎。因此,为了给宝宝一个安全有益的早教环境,妈妈可是做了不少功课。

早教班考察心得

源源妈妈,从事市场工作,在上海学前教育网论坛上是个热心的斑竹,只要她一发帖,马上跟帖无数,有爱心,热情而周到。她曾花2个月时间,考察了上海的早教班,得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1)不同年龄的宝宝需要不同种类的早教班

宝宝小于1岁时,最需要的是有关宝宝健康与智慧的教育。宝宝1岁以后就得多注意智力教育了。

对新妈妈来说,小宝宝的一点点变化都会闹得心神不定,很需要有个咨询顾问。所以,妇婴保健院开的“亲子班”就很适合。

源源就是从二个月开始上“亲子班”的。我们选的是宝宝出生的医院。那里的老师很好,每节课都教很多锻练孩子技能的按摩操、游戏之类的,可以回家练。而且,那些老师都是医院的护士,同时讲很多有关孩子身体变化、病症预防、辅食添加的知识,很实用的。上课就在医院里,每次还可以顺便体检。源源在那儿玩得很好,也很健康,还得了周岁冠军宝宝呢!

2)选择中心是“中”的,还是“洋”的,要看自己的需要

“洋”的早教中心:

那里的老师以说英语为主,教育以器械游戏为主,比较放任自主。优点是教育方法比较开放,宝宝可以进行全面锻练。可对于以爷爷奶奶辈带孩子为主的家庭,这种授课方式可能会不适应。

“中”的早教中心:

以小型教育游戏为主,像捏豆子、大小识别、讲故事、听音乐之类的。优点是这些游戏都简单可行,可以回家和孩子进一步巩固。中式的教育对小孩子的大肌肉锻炼比较少。

所以,选择早教中心主要看各自的需要。

3)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好的早教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我觉得去早教中心是为了培养宝宝的习惯、兴趣还有EQ,立时立刻学到点什么并不重要。我一直觉得上早教是给宝宝一个和同龄宝宝相处的机会,一个培养EQ的场所。当然还要因材施教,比如爱动的宝宝要选培养静心的,年龄小一些时可以上蒙氏课,大一点可以学画画,而太安静的宝宝需要锻炼胆量和群体的领导能力。

4)一节课价钱在100元左右的较合适

上海的早教中心,大体价格在65元/节课~180元/节课之间。价格较高的,引进的是国外先进理念,外籍老师授课,有个性化服务,环境设施考究以及额外免费亲子活动等。

但是,作为过来人,源源妈妈觉得老师的好坏很重要,而外籍老师未必一定好。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就是路途的远近,机构离家太远,干脆自己在家给宝宝早教,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贵族早教华而不实

邵宁,报社记者,有个25个月的女儿,前不久也对早教机构做了一番探访,她的切身体验是怎样的呢?

现在0~3岁早教特别流行,什么6个月的宝宝学英语,10多个月的宝宝学算术……不少早教机构都推出了万元一套的课程,还有的竟然开出了2万元的天价。有人计算过,每节课比MBA还要贵!我不是特别相信这类贵族早教,我觉得0~3岁孩子还是以玩为主,孩子在玩中锻炼,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模仿,在玩中成长。平时,家长潜移默化地教一点东西就行了,特地参加各种早教班,实在没什么必要。

不久前,同事给了我一张某早教中心的试听券,面值240元。女儿舒尔当时22个月,想到平时没有地方活动,所以就带她去玩玩。先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家早教中心还是一家比较正规的早教机构,根据孩子月龄的不同,设有不同的课程,几乎6个月分一个年龄段。

一个周六,我和先生带着舒尔来到了设在一座商务楼里的早教机构分中心。场地比较大,一进门,一位小姐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带我们参观了音乐教室、绘画教室,还有一间特大教室,估计有100多平米,摆了各种儿童游玩设施,小滑梯、小桥、可以钻的圆筒……舒尔一看就很兴奋,爬上爬下,每样都要去试试。

只听得一阵阵铃声,两个女老师敲打着铃鼓:“上课啦!”于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纷纷围在老师周围。“Welcome!Welcome!”一段音乐之后,老师让大家欢迎新朋友,接着大家一起唱歌。这天的课程是家庭生活,比如做饭、洗澡、吸尘……老师带大家一起唱英语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都是先英文,后中文。我觉得很奇怪,她们又不是外教,这也不是在英国或者美国,为什么不先说母语呢?舒尔似乎坐得不耐烦了,她对老师的“双语”不感兴趣,自顾自地跑去钻筒玩儿。只有在“洗澡”的时候,老师拿了一把“枪”喷出了许多肥皂泡,她才比较感兴趣。

正巧碰到一个朋友,也带着孩子来这里。她女儿豆豆比舒尔大4个月,16个月就在这家中心参加早教了。朋友说,有一节课是唱各国民歌,有美国、英国、法国,甚至南美、非洲,就是没有中国民歌。朋友问了老师,回答是:“我们的教材是美国的,全球同步上,教材里没有中国民歌!”

豆豆在这里上了八九个月的课,老师叫“上课”,她知道坐好;老师唱歌,她知道拍拍手,还会说几个英语单词,仅此而已。目前,还看不出豆豆有什么特别聪明、超常的地方。

走出教室,我带舒尔上了厕所,这里的厕所设有一大一小两个马桶,还有低低的洗手台,一切都十分精致。而且还给孩子和家长安排休息区,摆放了色彩鲜艳的沙发、小桌椅,有的孩子上完课就在这里吃点东西,大人则可以从咖啡机里倒咖啡喝。

我的总体感觉是:这里的环境很好,设施也比较人性化,但课程不怎么样。这里并没有外籍教师,我只见到两个中国女孩在上课,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称她们为老师,因为做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的,幼儿教师也一样。这里让孩子来玩玩是可以的,但240元一次课,实在太昂贵了,哪怕打折后每节课150元,也是不值的。

专家指点――

早教=关心+发展

胡育:父母对起跑线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完整。

中国父母有不少是“本本族”,看着书本,照搬教材养育孩子,没有真正根据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最佳的发展环境。其实,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不可拔苗助长。比如,过早对宝宝进行外语教育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它会导致宝宝的语言混乱。当宝宝真正有了兴趣,他会自觉地学习。家长应该根据宝宝所具有的成熟点来引导他学习。而且学习良好的品行才是健康发展的关键。

华爱华:家长,才是早教的真正“启蒙老师”

起跑线上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未来发展的领先,“施教”的早晚并不决定发展的快慢,而违背成熟规律的早期训练和学习,反而对宝宝的全面发展得不偿失。早教课不能取代家长在家中的养育职能,一周几次的培训对孩子的影响有限,而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才是早教的真正“启蒙老师”。

呼唤生活化平民化的早教

“贵族早教”的出现,折射出了我国早期教育的一个尴尬:0~3岁的孩子活动场所和普通早教点的缺失。调查显示,上海0~3岁的婴幼儿80%都是在家中带养,而且大多数都由祖辈隔代带养。中国的3岁以下的孩子平时无处可去,玩的地方很少,更没有集体游戏的场所。

国外的生活化早教就在社区里

尽管0~3岁的早教概念是从国外引入,不少国内的早教机构是打着“外教”的旗号,其实国外的这类机构相对更为“生活化”。有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刘女士说,这样的早教班通常由社区所办,参加的可能就是十来个邻里,妈妈们在一起交流经验,收费也很低廉。而且,美国的社区、绿地、商场到处都有免费儿童乐园、沙坑,供儿童玩耍,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却很少有这样的地方,绝大部分小区、绿地都没有儿童乐园。要是想玩滑滑梯、跷跷板,只能去公园。而公园要收费且路途较远。

早教并不等于智力早开发。很多家长认为,宝宝能早早地认字、数数就是早教成功,只顾得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培养。在新西兰,家长更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素养,将家庭布置得充满童趣,孩子乐在其中,父母经常与他们拥抱、交流,享受亲情,这样培养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对家庭和社区有归属感;父母注意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会“贡献”,懂得与人分享;让孩子接受音乐、图画等艺术熏陶,不单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而是多给他们提供娱乐选择。

国内的示范性早教开始试点

据悉,至2007年4月,上海19个区县都建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下设412个指导站;0至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指导服务普及率已达到了90%,使25万个0至3岁婴幼儿家庭直接受益。目前,在政府劳动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职业培训与指导中心已经推出了第一批“育婴师”职业标准和考核标准,一项新的、专门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职业已在上海出现。

现在,上海的许多幼儿园在双休日开设了0~3岁亲子活动班,二三十元的收费比较合理。也有的社区里建有早教示范点,主要是给孩子进行亲子活动的,一般两小时/次,外加一顿点心,每小时30元。

篇12

从事教育已有二十多年,接触最多的除了学生,就是家长。这么多年的耳闻目睹,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品行习惯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教育专家李镇西说: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材,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浅谈一下我对家庭教育如下方面的几点观感。

一、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在4岁时就达到了50%。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他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些都说明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早年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担负起教子的重任,她每天教欧阳修识字,买不起笔墨纸砚,就用木棍在地上划字。在母亲的教诲下,欧阳修长进很快,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童话作家安徒生小时候是伴着父亲讲的《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而成长起来的。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同样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在两三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野外郊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三四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八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十四岁写剧本,二十五岁时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些个案都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人一生的前途,是与小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

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并与孩子一同成长

(一)家长的榜样力量

孔子曰:“欲教子先正其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论语》上记载了孔子弟子曾参(即曾子)的修养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他也时常用这个原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后就乖乖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时,看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正准备杀猪,忙制止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今天你说话不算数,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就难了。”结果,他真把家里的猪杀了。也许曾家的这口猪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形象。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也会和曾参的妻子一样,认为小孩哄哄就过去了,其实不然。家长只有信守诺言,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到品质、人格、习惯和处世态度,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影响。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这样,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马丁・路德・金曾说:“人,如果只需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诲。”没有品格,教诲只完成了一半。知识上的谬误将来还可以弥补和救济,而性格上的错误几乎无药可救。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的品格,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从小培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正确的导向,积极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教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使孩子具备一颗善良快乐的心。

很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业,认为其他方面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做法极其不可取,直接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学、难以沟通,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如果父母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自然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成绩会好,其他方面也不会让家长失望。

现如今,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而是自律、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勇于牺牲和奉献、有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其实是一种尊严和品行。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家长要始终把品格教诲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这样孩子的心灵自然就会播下一颗优良的种子,等到将来进入社会,就会开花结果,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崇的人才。

(三)尊重孩子,多赏识鼓励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在美国,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与孩子说话如同大人之间的对话。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且还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不管做得怎样,父母总是不断地鼓励赞许孩子,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比如,当美国孩子骄傲地宣布自己的梦想:“我将来要做美国总统”,这在父母看来很正常并会高兴地赞许孩子有出息、有志向。而中国的家长对待孩子多是居高临下的态势,这样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多少的梦想和想象力!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赏识的,鼓励和赏识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做父母的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给孩子带来尊重、信任和鼓励;一句“你是最棒的”,会给孩子注入无限的肯定和激励;一句“别人能做到,你一样可以做到”会给孩子启动梦想、践行成功的动力。多多鼓励和赏识,总能点燃正能量,激发孩子十倍百倍的潜能,成就孩子不同凡响的人生。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身体力行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全世界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犹太人经商的精明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仅占全球人口的0.3%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2%左右的诺贝尔奖,其成功的奥妙在哪里?答案已经很明确,就是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问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成果。

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幼儿稍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孩子去吻。其用意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在犹太人家中,书柜都放在床头,而不放在床尾,如果放在床尾,会被他人认为是对书的不敬。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在墓园中也常常放有书本。他们认为当夜深人静时,死者也会出来看书,寓意生命有结束,但求知却永无止境。

中国的父母也需要借鉴犹太人父母的做法。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很多孩子不愿学习甚至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做父母的没有好好引导孩子对书的热爱,不会像犹太人母亲那样,滴蜂蜜在书上,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要想让孩子有所作为,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和孩子一同读书,一同成长。

有这样一则教育寓言: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漆黑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多捡一些石子,明天会有用的!此人照办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居然发现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他立即后悔不迭:天哪!我怎么没多捡些呢!书籍就好比寓言中的石子,当我们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自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爱读书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习兴趣、知识储备、情绪管理上都要更高一筹。0~6岁是孩子读书的黄金阶段,家长安静地读书时,会给孩子创造比较安静的环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延长,不容易分心。如果每天用二十分钟左右培养孩子阅读,几年后孩子就会自动养成阅读的习惯。父母还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陪伴孩子读书,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的国度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孩子们也一定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这些经验和回忆将会伴随着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心中永远充满爱,永远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三、结语

篇13

一、《幼学琼林》作者简介

据史料记载,《幼学琼林》为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程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又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程登吉,字允升,号退斋,明代新建县望城镇青山程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出生,一生既无功名,更无一官半职,家境又极清贫,性淡泊,博群书,善诗文,好著述。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病逝,终年四十八岁。

邹圣脉,字宜彦,别号梧冈,康熙十三年(1691)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他工文学,善书法,为清代声名颇著的学者之一。梧冈自幼聪慧,六岁入家塾,十三岁读经史。稍长,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涉猎。他一生著作甚丰,有诗、文、词、赋及名家巨制之笺注评点多种。乾隆二十七年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二、读学《幼学琼林》的家教意义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是对偶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共有4卷33科,内容广博、包罗万象,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1.学修德励志,传播正能量

在这部蒙学百科全书中,作者借人、事、物、天、地、时、花、鸟、兽等几乎包罗万象的知识,利用简单明了的比喻,阐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幼儿如何修德、怎样励志。有“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即恩泽可以广泛地施行,就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倡导社会应当有施恩行善的风尚。有“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即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容,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谢别人的恩泽,就说像受到河水一样的滋润。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宽宏大量、知恩图报的道理。“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说明学习就要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精进不止。“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鼓励人们点起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倡导勤劳的精神,抛弃那种把白昼当作夜晚,晨昏颠倒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的境况。“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更是教育幼儿千万不能够虚度年华、一事无成而终成自觉惭愧。“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是警示人们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告诉我们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有“后生固为可畏,而高年尤是当尊”说年轻人固然值得敬畏,而老年人更应该受到尊敬的道理。此书被叫做《幼学须知》也是有其原因的。

2.学历史典故,知晓中华文明

《幼学琼林》引述了大量的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神话、历史典故,通过与幼儿共同学习,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从远古发展到明清盛世的历史,在与幼儿的讲解互动中增长了历史知识,并进一步通过这些经典历史故事,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轨迹,总结出许多历史规律。“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讲了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的故事。“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讲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的神话。“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是讲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是说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文人中最著名的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武将中的多奇智的人。“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说道范仲淹能文能武,胸中有数万甲兵;项羽渡江作战时,带过来八千江东子弟。“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讲了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张良曾经谦恭有礼地给黄石公拾起鞋子并帮他穿上;卫青曾经做过牧猪的奴隶,樊哙曾经以屠狗为业的故事。整个《幼学琼林》的故事举不胜举,好似一部中华千年文明史话,这也是为什么又被称为《故事寻源》的原因之一。

3.学成语渊源,丰富文学积淀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每一个学习语文(文学)的儿童都要学习并运用成语,在生活中掌握成语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低,进而可以影响他的表达、思维、辨析等能力。《幼学琼林》中既有成语的由来渊源,又有成语的解释应用,不愧为一部《成语考》。仅仅撷取《身体》一章中一小段:“谗口中伤,金可铄而骨可销;虐政诛求,敲其肤而吸其髓。受人牵制曰掣肘,不知羞愧曰厚颜。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曰促膝谈心。怒发冲冠,蔺相如之英气勃勃;炙手可热,唐崔铉之贵势炎炎。貌虽瘦而天下肥,唐玄宗之自谓;口有蜜而腹有剑,李林甫之为人。赵子龙一身是胆,周灵王初生有须。”用现代文解释就是中伤别人的谗言可以使金石熔化,也可以使骨肉毁灭;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就像敲打人的肌肤吸吮人的骨髓一样。被别人牵制叫做“掣肘”,不知羞愧叫做“厚颜”。喜欢议论别人,叫做“摇唇鼓舌”;一起倾诉感情,叫做“促膝谈心”。“怒发冲冠”是蔺相如斥责秦王不守信用时的英勇气概;“炙手可热”是人们形容唐代崔铉贵为宰相时的咄咄权势。自己的容貌虽然瘦了,却让天下百姓得到了利益,这是唐玄宗形容自己的话;口中说着甜蜜的话,肚子里却拔剑相向,这是人们形容奸相李林甫的为人。赵云骁勇善战,被刘备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周灵王刚出生时就长有胡须,被人们认为是神圣。

上段文中连续出现“谗口中伤”、“横征暴敛”、“厚颜”、“摇唇鼓舌”、“促膝谈心”、“怒发冲冠”、“英气勃勃”、“炙手可热”、“贵势炎炎”、“貌瘦天肥”、“口蜜腹剑”、“一身是胆”、“初生有须”等成语,整篇《幼学琼林》成语更是无数。

4.学天文地理,了解社会自然

《幼学琼林》33科分别是“天文”、“地舆”、“时序”、“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饰”、“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等。在明清时,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时至今日,其中大多天文地理、人情世故、自然社会等知识依然可以使幼儿学之受益,既能够了解这些知识的渊源,又可以学会这些知识的运用。例如:“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告诉我们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指出饶州的鄱阳湖、湘阴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巴陵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是自然季节变换的景象: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也叫葭莩之灰。葭是指初生的芦苇;葭莩是指芦苇杆内壁的薄膜,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是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讲明大学之道最重要的是明德、日新,小孩子学礼仪,首先要学应对的话语和礼节。“梨园子弟,乃唐明皇作始;《资治通鉴》,乃司马光所编。”是说唐明皇精通音律,选宫女乐士在梨园教授,梨园遂成为艺人的别称;《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编纂。

另外,《幼学琼林》还是一部至理名言集锦,读之,父母和孩子可以得到许多启示,除上述涉及的名言警句外,书中比比皆是,此处仅仅撷取几句,共同分享:“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焉知鸿鹄志。”“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管中窥豹,所见无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三、家庭亲子读学《幼学琼林》的建议

篇14

2 本试卷共100分(另有附加题20分),获得90分以上的妈咪,毫无疑问,你是当之无愧的SUPER妈咪!

获得80分以上的妈咪,加油!多学习、多感受、多陪伴,你将很快进入SUPER妈咪的骄傲行列!

获得70分以上的妈咪,嗳,亲爱的,赶紧好好自省一下——难道你想让亲爱的小宝长大后与幸福产生龃龉?

70分以下的妈咪……如果你不想养出可怜人自有可恨处,或者境遇相反的孩子,无论你正在忙啥,姑且都停一停吧,赶紧麻利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争取早日入围好妈咪行列……

P.S.另有附加题20分,如果你连这都知道——赶紧上Hers微博报名,当我们的育儿专业作者!

3 也许不是每个问题都有严丝合缝的标准答案,但只要你认真思考与探讨,就会收益良多!

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

1.母乳喂养,如果妈妈身体健康,最佳断奶时间是孩子_____岁时。

王老师:1岁以后。母乳喂养其实越晚结束越好,但是半年以后孩子就可以食用辅食了,不必完全母乳喂养。

杨老师:1~2岁比较合适。这是从孩子营养的角度、心理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角度,以及妈妈生活独立空间的角度等考虑。孩子吃母乳时间太短不利于形成对他人的信任和健康,太长了影响孩子进食正常以及自我的初步形成。

王老师:3~6岁。这个要具体看幼儿园的质量。像中国现在的幼儿园,普遍质量并不太高,大多只是帮忙照看孩子,并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启蒙教育。像这种情况,孩子当然是留在父母身边越久越好,父母可以发挥自身的启蒙力量,假如是质量很高的培育机构,早一点也不错。

杨老师:在多子女家庭,几岁送幼儿园关系不大;对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是由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家庭,最佳入园年龄在2~3岁。

王老师:3~6岁。这个要具体看幼儿园的质量。像中国现在的幼儿园,普遍质量并不太高,大多只是帮忙照看孩子,并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启蒙教育。像这种情况,孩子当然是留在父母身边越久越好,父母可以发挥自身的启蒙力量,假如是质量很高的培育机构,早一点也不错。

杨老师:在多子女家庭,几岁送幼儿园关系不大;对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是由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家庭,最佳入园年龄在2~3岁。

王老师:3岁就可以了。中国孩子的钱商,较之于国外孩子,比较落后。金钱观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早一点有金钱意识比较好。

杨老师:大约五六岁。注意观察孩子对金钱的兴趣和探索,当孩子开始有关于财产的萌芽意识时,父母应该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不要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因为过犹不及。

7.绘本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最好每个月陪伴孩子阅读至少_______本绘本。

王老师:这个要看孩子具体的年纪以及接受度。假如孩子已经对现有的绘本故事很熟悉了,就可以考虑换一本新的来读。

杨老师:大约20本,多一些更好,不过也别占用太多孩子玩耍的时间。

3.每天妈妈应当给予孩子至少___个拥抱。

王老师:母亲的怀抱是孩子的第二子宫,请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更多的拥抱。但也不要宠溺无边,养成孩子过分依赖的性格。

杨老师:大概10~20个吧!以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为准,但也会有个体差异。

4.送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是_______岁。

王老师:5岁。如果想要孩子朝着专业钢琴家的方向培养,从3~5岁学起比较合适,但前提条件是孩子喜欢钢琴。如果是单纯地只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也不一定非要学钢琴,因为钢琴太难,可以考虑像吉他、葫芦丝等相对简单一些的。因为仅就培养音乐爱好来说,早一点、迟一点无所谓。

杨老师:如果孩子热爱音乐,身边有钢琴环境,孩子也愿意学琴,四五岁开始接触比较好。开始练琴的时间短一点,以培养兴趣和练耳朵为主。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钢琴,弹琴只能算是众多的技能或爱好之一。一辈子不学钢琴也不影响孩子的幸福指数。

5.妈妈应每天全身心陪足孩子至少______个小时,才能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

王老师:越多越好。孩子越小,需要陪伴的时间就越多。当然长大了同样需要,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对陪伴的质量需求比时间需求更重要。

杨老师:大约2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为宜。越小的孩子,需要占有妈妈的时间越多。有条件的话,尽量每天5个小时以上和孩子在一起。

8.从身心健康考虑,孩子应当少看电视,每周看电视时间最多______个小时。

王老师:4个小时。孩子看电视最好有大人陪同,因为孩子对于电视的选择其实是被动的。每天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最佳的方法是,预先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节目内容定时给孩子看。

杨老师:每周最多7个小时,而且每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9.孩子从_____岁开始,应当尝试分担家务。

王老师:越小越好。要让孩子认为家务是必须做的、轻松的,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

杨老师:两三岁起,孩子会开始用模仿的方式参与家务。家长干家务,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此时孩子干了多少家务、质量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觉他和你在一起。

10.学龄前儿童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______个小时。

王老师:越多越好。现在中国城市中的孩子,跟大自然接触太少,长大就容易养成很“宅”的性格。

杨老师: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两个小时;天气不好也不能勉强。

二、判断对错,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孩子哭的时候最好别理他,哭之后看没用就不哭了。

对 错

王老师:假如你判断孩子的确是要挟、任性的哭闹,这样做无可厚非。假如不是,就错了。

杨老师:要分情况,多数情况下“错”。孩子哭的背后用意是什么?当他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时,你要和他在一起,否则孩子会被家长的冷漠伤害,不信任他人。

2.如果发现孩子撒谎,一定要严加惩治,否则长大后会变本加厉。对 错

王老师:撒谎分两种,纯撒谎和欺骗。撒谎很多时候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为什么撒谎?是害怕父母不高兴,害怕被打。而欺骗就是很坏的品质了,欺骗往往是为了得到自己的私利,是故意的。无论是怎样性质的,大人都应该找到根本原因,一点点矫正。

杨老师:错。孩子撒谎,多数是出于简单的动机,一般也不是习惯性的。习惯性撒谎的孩子,他的生存环境往往极其恶劣,这样的孩子需要的也不是被教训,而是理解、陪伴和关爱。

3.如果生了第二个孩子,宁可对第二个孩子忽视一些,也要对第一个孩子加倍关心,因为第一个孩子已经懂事了,而第二个孩子还什么都不懂。 对 错

王老师:错。每个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关注和关心。

杨老师:错。一般情况下,有了第二个孩子后,两个孩子都会感到压力,感到焦虑。家长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当然大孩子和小孩子的需要是不太一样的。

4.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全无好处,因为老人的育儿理念早就OUT了。 对 错

王老师:不对。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基本每个家庭的父母都需要去上班,孩子大多都需要交给老人来带。老人带孩子并非一无是处,比如老人更有耐心、有时间、有阅历;当然他们体力弱,精力不足,不能带孩子去户外多运动等。但父母懂得取长补短就好了。

杨老师:这种说法显得太绝对。一般情况下,老人带的孩子不如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独立、勇敢、擅长表达,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谈吐方面也差一些。但是也有例外。

5.只要每周坚持抽出一整天时间陪孩子,就可以弥补把孩子日夜交给保姆带的缺憾。 对 错

王老师:孩子需要的陪伴,不仅仅只有每周一天。而且关键是要看保姆带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状态是否够好。

杨老师:错。孩子需要有节律的生活,如果平日缺少母爱,周末得到大剂量的母爱,反而容易让孩子更加不安,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对母爱有期望。

6.孩子不爱吃饭,如果不是生病的话,不管他,让他饿几顿就好了。 对 错

王老师:可以。现在孩子的营养蛮充足的。偶尔不按时吃饭没什么。

杨老师:一般来说是对的。重要的是,几位家人要在孩子吃饭的对策上达成一致,要让孩子没有别的指望,只能按顿吃饭,遵守吃饭的规则。

7.把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每周接回两次,可以从小锻炼他的独立性。 对 错

王老师:不对。孩子越小越应该待在家里。

杨老师:错。把6岁之内的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不利于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立。若没有通过和谐的家庭关系建立起安全感,更谈不上面对社会的勇气和独立性。

8.上早教亲子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早一点开发智力的小朋友会更聪明。 对 错

王老师: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孩子是否聪明,关键是看父母怎么教。假如是很有水平的亲子课,也应该去上。

杨老师:错。亲子课对独生子女是有益的补充,但不是必须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适当参加亲子课。一个好妈妈胜过任何早教课。

10.让孩子学好英语,最好教孩子说话时就开始双语(英语汉语)一起教。 对 错

王老师:假如父母本身的双语水平很高,可以亲自教,就没有问题。假如还要借助外来的机构,那就不必了。

杨老师:错。如果孩子降生在中文为母语的家庭,没有必要学说话时就开始双语一起教。先掌握好母语后再接触英语,更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可多选

1._____岁的孩子,就适合带着一起出门旅行了。

A 2岁;B 3岁; C 0.5岁;D 0岁;E 其他_____

王老师:A,如果孩子是0岁的话,他几乎感知不到周围的风景之类的。

杨老师:D。只要有妈妈在身边,不到1岁的孩子也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2.孩子在街上因为某事号啕大哭,父母应当:

A 置之不理,以免孩子学会以此威胁; B 狠下心揍一顿,下次他就不敢了;C 自己先保持冷静,紧紧拥抱,好言抚慰,直到孩子平静下来; D 指给他看:“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没有哭闹,比你小的小朋友也很乖,你要向他们学习哦!”E其他_____

王老师:C或D。 一般来说,家长都要好好安慰孩子,如果他年纪稍大,分散其注意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杨老师:E。孩子哭的原因多种多样,一定要因人而异。家长保持冷静是对的,应当迅速将孩子带离人多的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处理。

3.为了让孩子能进入重点小学,以后再进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家长应当:

A 让孩子上教学严格的双语幼儿园; B 提前精心选择购置学区房;C周末参加各种“小灶”学习班;D 随缘,孩子是块好料,到哪里都会发光的,不用着急;E其他_____

王老师:B。家长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杨老师:B。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进入社会的主流,精心培养,以达成愿望。如果你选择这样的道路,又希望孩子尽量上学少走点路,未来少一点竞争,那么买学区房也是值得的。当然也有不少家长不会被主流的压力所挟持,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自由,那么你们也就不必这么辛苦。

4.现在儿童安全很让妈妈头疼,为此应当:

A 不断告诫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险,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B 通过相关的优秀绘本故事,让孩子懂得如何跟陌生环境、陌生人打交道;C 12岁以下的孩子,当然要有成年监护人寸步不离;D 教育孩子跟陌生世界保持安全距离,同时也不要过分紧张,要保有对陌生世界和陌生人的好奇和热情。E______

王老师:B,D。寸步不离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不能防范过度,让孩子丧失认识新事物的兴趣。

杨老师:B、C、D都有一些道理。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越需要贴身的保护,而告诫孩子外面危险的话要委婉(比如以故事的形式、隐喻地告诉),以孩子的理解能力为准。

5.入小学前,孩子应当掌握:

A 100以内的加减法;B 26个英文字母、近百单词和基本句型;C 汉语拼音和300汉字;D 绘画、音乐、舞蹈等美育方面的良好基础。E_______

王老师:A ,D。如果可以的话,各方面都有基础比较好。

杨老师:D。幼儿以艺术类和动手类的教育为主,这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全面发展。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都不是问题。

6.孩子入睡时间偏晚,睡眠时间偏少,妈妈应当:

A 白天陪伴时间足够,满足孩子情感需求;B 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并改变自己的晚睡习惯,亲自陪伴孩子入睡;C 睡前最好建立一些固定程序,比如洗澡,讲故事;D 让孩子睡到自然醒;E 其他_______

王老师:C,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物钟。

杨老师:B、C。儿童的作息时间和成人不一样,成人要做出一些调整,并且睡前要创造安静的氛围。

8.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非常时期应当如何面对孩子:

A 孩子丝毫不顾及大人情绪,仍然很淘气,忍了又忍,还是发了脾气,过后难免很内疚,赶紧向孩子道歉;B 回家干脆尽量少说话,少跟孩子接触,以免情绪不好影响孩子;C 跟孩子直接说:“妈妈今天心情不好,你先跟爸爸(或奶奶或姥姥)玩一会儿吧。” D 不如一个人在外多呆一会儿,调整好心情再回家;E 其他_____

王老师:D或者C。如果孩子到了能够理解你心情的阶段,可以跟他们直接说。假如还没有,最好调节好再回家。

杨老师:D。孩子毫无疑问会迅速吸收你的负面情绪,无论怎么小心解释都难免产生影响,所以最好先自己调整一下。如果实在没办法分开,必须自己带孩子,就跟孩子说说自己心情不好或身体不舒服,请孩子自己玩一会儿。

9.孩子挑食,在确定没有生病的情形下,妈妈应该:

A 给孩子讲道理,比如吃不多就长不高,多难看啊;B 成年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喜欢吃,只要不挑食太厉害,不吃某一些东西不要紧;C 找机会让孩子多和其他不挑食偏食的孩子多在一起吃饭,受点正面影响;D 对孩子挑食不大惊小怪,不过分强调,同时自己以身作则,什么都吃;E 其他______

10.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耍,喜欢一个人呆着的话,最好:

A 经常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交活动,并热情示范社交技巧; B 跟孩子沟通,告诉他这样下去,会影响今后的生活;C 多给孩子讲关于社交方面的故事,多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耍,引发孩子的社交兴趣; D不用管,上了学自然就好了;E 其他_______

王老师:D。孩子挑食,一般都是受大人影响才挑食。所以大人什么都吃,孩子也几乎不会有挑食的毛病。如若孩子真的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比如胡萝卜,家长也可以考虑转换方式,比如把胡萝卜做成包子,或裹上鸡蛋做成蔬菜卷给孩子吃。

杨老师:B。首先要明确挑食的定义。只要是不对每一类食物都拒绝,就不是挑食。如果真是挑食,那可以选择C的做法。你也可以请孩子多参与做饭、参加厨艺课、一起种菜……培养孩子对食物的感情。

王老师:A,C。基本上,把孩子带出去,或邀请别的孩子来,这两种社交方式都是很好的。

杨老师:A。孩子是天生的模仿专家,你自己是怎么社交的,孩子自然能学会。另外,每个孩子的悟性和兴趣点都不一样,对社交本领的掌握,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晚,不要着急。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共5题

1. 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们在,怎样跟孩子解释比较好?

王老师:父母一定要谨慎,不要让孩子看到。假如孩子看到,应立即终止。另外也不需要刻意解释,让孩子觉得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好奇的就好了。

杨老师:先不要惊慌,孩子首先吸收的是你们神情里的信息。也不要撒谎,孩子会知道你们在撒谎,更加不安。可以告诉孩子,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这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2. 如何判断孩子的绘画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王老师:其实很简单。看这位老师能否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绘画不仅是学习技巧,也是学习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看看老师是否关注孩子画里面包含的情感信息,是否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欣赏(而不是廉价的赞美),也看看孩子是不是喜欢上绘画课。

3. 如果正在忙碌——比如赶一个大CASE,孩子过来要你陪,不陪就哭,有没有一种适当的方式,既不伤孩子的心,也能让自己继续工作?

王老师:工作最好在办公室独自完成。假如偶尔在家里,可以很理智地告诉孩子自己在工作,以获得孩子的理解。

杨老师:离开让你分心的环境,只要孩子知道你在家里,就忍不住要见你,所以离开家去别处工作。

王老师:工作最好在办公室独自完成。假如偶尔在家里,可以很理智地告诉孩子自己在工作,以获得孩子的理解。

杨老师:离开让你分心的环境,只要孩子知道你在家里,就忍不住要见你,所以离开家去别处工作。

王老师: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沟通的便利。电话、视频都可以。

杨老师:会很难的。现代通讯手段虽然发达,仍然代替不了肌肤接触传递的情感。所以不要选择出差很久的工作,或者想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

5. 如果确实和先生感情破裂,无法持续,怎样和孩子沟通比较好?

王老师:这个要看孩子的年龄。如果是2~3岁,可以不用让孩子知道。如果是7~8岁,可以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讲明原因。

杨老师: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不想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了,你想爸爸的时候,妈妈可以带你去见爸爸。

6.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妈妈应当怎样应对?

王老师:让他自己解决。孩子间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大人不需要参与。

杨老师:如果程度轻微,只要找到原因,安抚一下,两个孩子也许还想在一起玩。如果孩子不想一起玩了,或者场面很难堪,那么大人相互道歉后,带领孩子离开现场,安抚孩子,等情绪平复了再谈谈刚才发生的事,再想办法去处理。

五、论述题,20分

怎样才能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王老师:首先父母本身要有良好的习惯,这样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做事不专心,边画画边玩,或者边玩玩具边吃饭,家长要循循善诱,也可以示范性地跟孩子一同专注地只做一件事,久而久之,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杨老师:大人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也就悄悄地学会了。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希望他如何做,一般孩子都会努力去达成要求,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另外,大人尤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求孩子做到的,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

六、附加题,20分

试论现代育儿两大流派蒙台梭利与华德福的特点及对儿童的适应性。

王老师:这两个流派都有各自的强项。家长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特性,挑选最适合孩子的。

目前来说,这两个流派确实是最好的育儿流派了,较之以前传统的流派,这两个流派都在尊重儿童本身的独立性、独特性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儿童。

蒙台梭利更为理性,注重人的思考、判断等逻辑能力。华德福更为感性,富有艺术性,更能塑造人的创造性。

关键是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特性,为其挑选一个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但切记,不可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否则将逻辑混乱,不利于孩子成长。

杨老师:这两大流派各有千秋,在不同的方面滋养孩子,比传统教育更适合儿童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务实、遵守规则、适应社会;华德福强调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艺术方面)的保护和发展,更加自由,不受成人社会的约束。

蒙台梭利教育使用的教具有利于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华德福教育使用的教具更贴近生活和自然,远离工业化、电子化、商品化的社会,有利于儿童获得心灵的力量。